德育答辩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4:11

德育答辩总结

德育答辩总结范文篇1

为了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全面考核,检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效果,完善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开展了德育答辩活动。实践表明,德育答辩不失为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德育答辩的实施过程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三)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多元化

德育答辩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德育答辩;思政教育;中医药院校

德育答辩是指大学生以“全面发展”为主题,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发展目标(目标应该聚焦于思想政治、伦理道德、法制意识、心理素质等领域),深入思考完成目标所需要的行动计划,并坚持执行,在毕业前,对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反思并撰写总结,最后,以答辩的形式由老师和同学做出评价。思政教育的过程,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文化-心理的互动过程,教育者有目的地传递社会政治、思想、道德,使受教育者选择,吸纳和重构[1],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本质上在于教育对象自我构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发展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关注德育答辩工作,北京理工大学[2]、河北科技大学[3]、云南中医学院[4]、西安文理学院[5]等高校都开展了德育答辩的相关实践,2015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也尝试开展德育答辩工作。

1德育答辩的基本做法

1.1开题、中期检查和结题答辩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基本环节。其中开题阶段旨在引导一年级学生认真思考、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确立发展方向和目标,开题时间在大一第二学期,因为学生需要经过第一学期的入学教育和思考才能形成自己的发展目标,所以德育开题不宜太早;中期检查在大二第二学期执行,是对大一所设定的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反思、修正,也是对前一阶段实践情况的总结和反馈;结题是整个德育答辩工程的总结阶段,虽然本项工作以答辩为落脚点,但是答辩并不是目的,而是希望借助答辩,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包括对发展目标的反思,对行动计划的评估,以及对未来个人全面发展的设计。1.2“德育发展目标”和“德育行动方案”是德育答辩工作的核心。德育答辩工作的用意就是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志向、兴趣和爱好,探索发展方向,在老师的帮助下形成发展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制定可行性行动方案,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按照方案来执行。在德育答辩工作中,也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发展方案。例如有一名同学的德育选题是“我想做什么样的自己”,这是一个既深刻又抽象的命题,很容易流于清谈,失去实际意义,但是这名同学按照德育答辩的步骤,将这一命题分解为“自信、乐观和独立”的目标,然后设计了专业课成绩要考到90分以上、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做好科协的工作、坚持读书并做摘录、认真谈一场恋爱、经营属于自己的公众号,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发表在公众号上等一系列具体行动方案,这样,就完成了德育开题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完美结合,即让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明白了她的人生追求,也有利于自我规划和自我约束。1.3讨论和交流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关键。无论是开题、中期检查还是德育答辩,都要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班会,每个人要做主题汇报,老师和同学要就这一题目进行提问、讨论和评议,这样做既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影响,也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工作。开题申请表和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结题报告,是德育答辩工作需要收集、审核并存档的材料。学生在开题前,应该向学院提交德育开题申请表和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应该根据学生德育开题登记表上的内容,按项目核对,对完成度较差的同学要重点关注,帮助学生更换题目或者修订行动计划,德育答辩也是要围绕德育开题进行反思和评议。

2德育答辩的实施效果

虽然目前高校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时间不长,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德育答辩工作具有一定的实效性,有利于提升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2.1德育答辩有利于教育者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通过对德育答辩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医学生的发展目标集中于学业、自我管理能力、道德和心理素质发展、生活世界的丰富以及传统文化素质这5个方面。所以这些内容应该成为医学院校日常思政教育的主要议题。同时还有学生提出了具有创新价值的看法,例如新时代医疗人才的标准是“有爱心,有个性,有特长,有后劲”,有人提出“栖守道德,长提自节,以德御才”,这些目标让人耳目一新,也说明大学生有能力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所以未来思政教育要给予学生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平台和机会。2.2德育答辩有利于转变思政教育模式一方面,学生通过德育答辩,深刻理解了学业辅导、经典诵读、社团活动、志愿服务、体育锻炼,考勤纪律的价值。所以,他们会自觉主动地参加活动,配合管理。另一方面,德育答辩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有些学生在报告中还提出了“学习的时候把手机锁在柜子里”“要慎独,不在背后说别人坏话”“一个月吃泡面次数不超过4次”“每天要坚持跑步20min”等具体的自我管理计划。可见,德育答辩有可能成为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向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模式转变的催化剂。2.3德育答辩工作激发出学生新的发展“触觉”。意义,是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帮助学生寻找并提升大学生活的意义,是大学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培养学生拥有宏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固然是思政教育的最高目标,但是一个在生活世界中都找不到意义的人,很难想象他们会真心诚意地热爱其他东西。德育答辩,为学生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平台,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基于自身的爱好、兴趣、特点,设计大学4年的生活,根据近年来的报告,学生的“生活”意识已经被激发出来,例如有学生提出要“去大大的世界看一看,去浩瀚的书海寻一寻,用四年找到满意的自己”,还有的同学决心“做一个有生活趣味的人”。

3德育答辩工作现存的问题

虽然德育答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作为一项创新工作,在设计实施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对本项工作的看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数据。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92份,有效问卷281份。其中男生占29%,女生占71%;医学类专业占67%,药学20%,管理类7%,人文类6%;党员占9%,团员占89%,群众占2%。问卷共15道题,包括3道个人信息,8道选择题和量表题以及4道开放问题,删除个人信息和开放式问题,做问卷信度分析,信度为0.778。另外,学生的性别、政治面貌、专业这些因素,不影响学生对德育答辩工作实效的评价,德育答辩工作的实效与学生的背景信息无关,所以德育答辩工作是适合所有学生的一项教育方式,数据见表1,也说明本次调研数据可信。问卷调研数据显示:德育答辩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德育答辩这项工作对个人发展是否促进作用”这道题来测量学生对德育答辩工作的总体评价,请同学们从0到10分打分。数据显示,本题x±s=6.6±2.8。作为一项创新工作,6.6分算一个及格的分数,但是还远远谈不上优秀,同时学生评价的方差较大,说明学生对德育答辩工作实效性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什么因素影响了德育答辩工作的实效呢?检验结果显示:学生对德育答辩这项工作的了解度、学生德育目标实现度、德育计划执行度、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帮助度和学校资源的扶持度均对德育答辩工作实效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见表2。首先,是学生的发展计划和执行质量。从调研数据来看,学生的德育答辩计划完成的并不好,德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评分5.6分,行动方案的执行度是5.2分。究其原因,48%的同学认为个人的拖延和懒惰是主要原因,23%的同学认为计划制定的不合理,无法完成;15%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机会和资源来完成计划,13%的同学认为自己没有得到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来完成计划。其次,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辅导能力。学生的德育计划和执行,都与辅导员和班主任的深度辅导密不可分。但是目前学生对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德育答辩中的帮助评价较低。出现这一问题,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主要精力用于宣传德育答辩工作,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具体的,专业的指导不足;第二,目前学生的德育发展目标有所偏移,变成了学业发展、专业发展、阅读、甚至于体育锻炼发展目标,在这些领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影响力比较弱。最后,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支持。调研中,学生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德育发展目标的执行度,需要学校在硬件设施、教学安排以及教师辅导方面进行加强,对于现有的资源,有52%的同学认为课程、教师、图书馆等教学资源对自己的德育发展计划有帮助,31%的同学认为学校的课外活动资源(包括各类文体活动、志愿服务基地)有帮助,有6%的同学认可学校的各类经济资助,6%的同学认可校友资源。

4未来德育答辩工作实效性提升的策略

总体来看,目前德育答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还存在流于形式,执行度不够,对本项创新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也不够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分享和奋斗中,提升自身思政素养,实现全面发展,未来的德育答辩工作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4.1要将德育答辩工作与高校日常思政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德育开题、中期检查、答辩工作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与大学生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长成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相结合。既要以日常思政教育为价值引导,确保学生德育选题要具有一定的价值性、思想性、道德性以及实践性;又要结合学生的选题开展日常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能够真正地满足学生的思想需求。4.2要发挥好德育答辩的“辅导”功能。德育答辩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通过开题、中期和答辩,让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提供平台,将学生纳入到思政教育主体中,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益尝试。所以,教师要从“演讲者”转变为“倾听者”,多听学生的意见,多启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工作队伍要深入了解德育答辩工作的意义和基本做法,要对每一位同学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而不仅是做好传达上级文件精神,组织学生填表等行政事务工作。另外,也应根据德育答辩中发现的问题,积累资料,总结经验,跟进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思想动态与实际行动,做好后续跟进辅导。4.3德育答辩工程要与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德育答辩是对学校德育实施效果的检验方法,是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6]。德育答辩工作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和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将思政教育与思政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即能保证评价的准确性,也解决了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无法评价”“不好评价”的局面,通过德育答辩,做好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是德育答辩工作的落脚点。不可否认,德育答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流程设计、制度保障以及师生思想准备方面还有所欠缺,但是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前进与挑战并存的,中医药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德育答辩工作,让这项工作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平台。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高博.道德认知的尝试与解读——高校德育答辩的理论和意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130-133

[3]张立忠.德育答辩: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的重要平台——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0):59-61

[4]杨基月,杨建军.德育答辩: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平台[J].学习时报,2015(12):7

[5]宋涛.德育答辩:构建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新平台——西安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学系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7(8):103-103

德育答辩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德育;诚信;素质拓展;德育论文

教育部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德育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问题,深入研究和探讨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措施,对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维系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重要手段,是培育人才、促使个人发展,塑造国民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途径。就高校而言,德育是坚持办学方向,全面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保证;就个人而言,她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及素质的提高起方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在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曾经有过“重智轻德”的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们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所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2001年,在韩国召开的“21世纪文明社会与大学道德教育”学术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学者申明:①面对人类的道德危机,大学教育应当有所作为,不应成为“职业训练所”;②新一代大学生应当成为“有德性”的人才,他们的重要使命之一,是改变人类的现代愚昧,建设2l世纪的新文明;③2l世纪的大学教育,更多地思考自身传承文明与道德教养的功能,并在办学理念、课程结构、评价体系等方面有所体现;④大学要设计道德教养课程体系、大学生道义实践的途径与环境,以及结合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等闭。可见,高等院校不应成为单一的“知识发送站”、“职业训练所”、“准就业机构”,而应该融专研学问、积累教养、准备就业三种功能为一体,培养一代有德行的高等人才。这种人才观不仅是高等院校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也是2l世纪世界高等院校发展的新定位、新趋势。

三、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l、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高创造性与现实德育队伍状况错位:高校德育是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传授科学的德育理论,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而且要从根本上转变人的思想,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完美人格。要实现德育目标的高难度,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高水平素质,要真正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目前,从总体上看德育工作队伍是较好的,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成才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德育工作队伍思想不稳定,信心不足,对德育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够;不少辅导员、班主任精力投入不够,没有把德育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少数辅导员、班主任人格形象欠佳,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生工作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工作效果达不到要求。

(2)德育方法机械、呆板、缺乏灵活性: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缺乏有效的方法,在现实的德育教育中,往往满足于一些道德理论、价值观念的讲授,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这就阻碍了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实践转化,从而导致实践中出现了德育考试高分而实际表现却不如人意的双重人格现象。

(3)德育途径和手段单一:在德育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作用,而忽视隐性课程在德育中的特殊作用的现象。所谓隐性课程,一般指以“课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的教育影响因素”。隐性课程发挥的作用是间接的、潜在的、隐蔽的能起到显现课程难以发挥的作用。在实际德育工作中,往往对隐性课程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能在各学科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全面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观念,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班集体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从而使德育手段和途径陈旧、单一。

2、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原因:许多大学生获得的信息,并不完全来源于课堂,而是来源于大众传播媒体,但学生已形成的基本观点以及仅有的生活经验,并不具备处理众多信息的本领,特别是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太少,这是当代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贫血病”。

(2)社会及历史原因:我国改革开放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放松了对青年的道德教育,导致了“一手硬一手软”,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教育重至于轻德育,造成了教育实践中德育不到位、不落实的现象;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其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承认个人对利益的追求带来了社会进步,由于对利益追求合理性的承认,青年对金钱、义利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成就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效率意识逐步形成。但注重个人奋斗,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过于讲究实惠功利等消极现象也随之产生;以及社会上的大众媒体、不良社会风气、网络等都对大学生产生着负面影响。

(3)家庭原因:现在的青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寄托了父母的全部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使许多家庭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做人”方面的道德品质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奖惩也是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使孩子产生道德方面的错觉。

四、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措施

高校教育正承担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能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培养出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是当今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

1、加强管理队伍

康德说:“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只有人才能教育人。换言之,即只有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作为德育主体的辅导员、班主任必须时时、刻刻、处处加强学习德育理论,使自己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和优良德行。

2、创新德育内容

德育创新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也是德育具有实际意义并不断发展,走向科学化的本质要求。德育内容要创新就要作到四个转变:由重灌输向灌输与渗透并重转变;由主观的生硬说教向民主说服引导转变;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由传统式向现代化试转变。

3、优化德育环境

大学德育工作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他必然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良好的德育环境既是一种客观的教育力量,又是德育工作富有成效的前提条件,所以要不断加强对德育环境的预测、分析和研究;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德育氛围;建设科学、健康、高雅的育人涵义和科学、人文精神深厚的校园文化;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教育。

4、充分合理利用网络技术

由于网络隐蔽性的特点,他是大学生真实道德水平的主要表现场所,也更是大学生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和重要方法之——慎独的重要处境。因此网络提供了道德修养和道德训练的新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加大网络文化建设,如网络上论坛、QQ、博客、E-mail等。

并通过网络文化的建设引导大学生磨练道德意志,进而形成道德行为,真正实现知行统一,实现美好的道德理想。公务员之家

5、建立德育论文答辩制度

为能较好的改变目前许多高校“重理论教育轻德育教育”的现状,可以在以往毕业论文的同时要求大学毕业生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出认真的回顾和分析,并形成个人总结德育论文,将大学几年来的成长历程在德育答辩中进行自我陈述,如“大学中我最难忘的是遇到的第一个挫折”;“我最大的一次失败是什么?”;“我最无法忘怀的是那次考试有一门功课''''挂''''了”;“在我取得的这些成绩中,我最享受的是大家一起参加比赛时的过程”......通过德育论文答辩可以全面考核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情况,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不断完善高校德育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从2003年起开始启动毕业生德育答辩,每个毕业生结合自己的大学经历撰写3000至5000字的德育答辩论文,回顾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人生感悟、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学院负责人、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答辩委员会,为每个学生的答辩进行评判。德育答辩的最终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同学互评以及交流答辩等几部分成绩组成,分为优、合格和待考察,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同学还有二次答辩的机会,每名学生德育答辩的最终成绩将记入学生成绩单。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目前正在酝酿将北理工的经验在全市推广,合适的时候在全市高校中实施。

6、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

素质拓展学分制目前在一些高校已开始实施。把德育工作纳入学分制,赋予德育情况一定的学分并与毕业证挂钩。也可以使大学生自觉的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行为。

总之,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共同做好高校的德育工作,使大学生能真正的在德、智、体、美、劳中全面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刘利才。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6):107.''''

德育答辩总结范文篇4

论文关键词:高校;德育;诚信;素质拓展;德育论文

教育部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实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德育工作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问题,深入研究和探讨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措施,对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德育是维系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重要手段,是培育人才、促使个人发展,塑造国民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根本途径。就高校而言,德育是坚持办学方向,全面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保证;就个人而言,她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及素质的提高起方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在近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曾经有过“重智轻德”的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们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人生价值有所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鲜明辨别力......”。2001年,在韩国召开的“21世纪文明社会与大学道德教育”学术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与会学者申明:①面对人类的道德危机,大学教育应当有所作为,不应成为“职业训练所”;②新一代大学生应当成为“有德性”的人才,他们的重要使命之一,是改变人类的现代愚昧,建设2l世纪的新文明;③2l世纪的大学教育,更多地思考自身传承文明与道德教养的功能,并在办学理念、课程结构、评价体系等方面有所体现;④大学要设计道德教养课程体系、大学生道义实践的途径与环境,以及结合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等闭。可见,高等院校不应成为单一的“知识发送站”、“职业训练所”、“准就业机构”,而应该融专研学问、积累教养、准备就业三种功能为一体,培养一代有德行的高等人才。这种人才观不仅是高等院校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也是2l世纪世界高等院校发展的新定位、新趋势。

三、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l、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高创造性与现实德育队伍状况错位:高校德育是促进大学生思想品德社会化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要传授科学的德育理论,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而且要从根本上转变人的思想,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的完美人格。要实现德育目标的高难度,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相应的高水平素质,要真正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目前,从总体上看德育工作队伍是较好的,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成才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德育工作队伍思想不稳定,信心不足,对德育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够;不少辅导员、班主任精力投入不够,没有把德育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少数辅导员、班主任人格形象欠佳,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生工作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问题;工作效果达不到要求。

(2)德育方法机械、呆板、缺乏灵活性: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缺乏有效的方法,在现实的德育教育中,往往满足于一些道德理论、价值观念的讲授,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这就阻碍了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实践转化,从而导致实践中出现了德育考试高分而实际表现却不如人意的双重人格现象。

(3)德育途径和手段单一:在德育工作中,往往存在着只注重课堂教学的作用,而忽视隐性课程在德育中的特殊作用的现象。所谓隐性课程,一般指以“课外间接的、内隐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心理反应发生的教育影响因素”。隐性课程发挥的作用是间接的、潜在的、隐蔽的能起到显现课程难以发挥的作用。在实际德育工作中,往往对隐性课程的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不能在各学科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全面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观念,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班集体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能,从而使德育手段和途径陈旧、单一。

2、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原因:许多大学生获得的信息,并不完全来源于课堂,而是来源于大众传播媒体,但学生已形成的基本观点以及仅有的生活经验,并不具备处理众多信息的本领,特别是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太少,这是当代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贫血病”。

(2)社会及历史原因:我国改革开放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放松了对青年的道德教育,导致了“一手硬一手软”,加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教育重至于轻德育,造成了教育实践中德育不到位、不落实的现象;目前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其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承认个人对利益的追求带来了社会进步,由于对利益追求合理性的承认,青年对金钱、义利等重大问题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成就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平等意识、效率意识逐步形成。但注重个人奋斗,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过于讲究实惠功利等消极现象也随之产生;以及社会上的大众媒体、不良社会风气、网络等都对大学生产生着负面影响。

(3)家庭原因:现在的青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寄托了父母的全部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使许多家庭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做人”方面的道德品质教育,家长对孩子的奖惩也是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使孩子产生道德方面的错觉。

四、加强高校德育工作的措施

高校教育正承担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能否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培养出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是当今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问题。

1、加强管理队伍

康德说:“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只有人才能教育人。换言之,即只有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作为德育主体的辅导员、班主任必须时时、刻刻、处处加强学习德育理论,使自己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和优良德行。

2、创新德育内容

德育创新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也是德育具有实际意义并不断发展,走向科学化的本质要求。德育内容要创新就要作到四个转变:由重灌输向灌输与渗透并重转变;由主观的生硬说教向民主说服引导转变;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由传统式向现代化试转变。

3、优化德育环境

大学德育工作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他必然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良好的德育环境既是一种客观的教育力量,又是德育工作富有成效的前提条件,所以要不断加强对德育环境的预测、分析和研究;努力营造全员育人的德育氛围;建设科学、健康、高雅的育人涵义和科学、人文精神深厚的校园文化;强化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教育。公务员之家

4、充分合理利用网络技术

由于网络隐蔽性的特点,他是大学生真实道德水平的主要表现场所,也更是大学生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和重要方法之——慎独的重要处境。因此网络提供了道德修养和道德训练的新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加大网络文化建设,如网络上论坛、QQ、博客、E-mail等。

并通过网络文化的建设引导大学生磨练道德意志,进而形成道德行为,真正实现知行统一,实现美好的道德理想。

5、建立德育论文答辩制度

为能较好的改变目前许多高校“重理论教育轻德育教育”的现状,可以在以往毕业论文的同时要求大学毕业生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出认真的回顾和分析,并形成个人总结德育论文,将大学几年来的成长历程在德育答辩中进行自我陈述,如“大学中我最难忘的是遇到的第一个挫折”;“我最大的一次失败是什么?”;“我最无法忘怀的是那次考试有一门功课''''挂''''了”;“在我取得的这些成绩中,我最享受的是大家一起参加比赛时的过程”......通过德育论文答辩可以全面考核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情况,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不断完善高校德育工作。

北京理工大学从2003年起开始启动毕业生德育答辩,每个毕业生结合自己的大学经历撰写3000至5000字的德育答辩论文,回顾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人生感悟、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学院负责人、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答辩委员会,为每个学生的答辩进行评判。德育答辩的最终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同学互评以及交流答辩等几部分成绩组成,分为优、合格和待考察,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同学还有二次答辩的机会,每名学生德育答辩的最终成绩将记入学生成绩单。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目前正在酝酿将北理工的经验在全市推广,合适的时候在全市高校中实施。

6、实施素质拓展学分制

素质拓展学分制目前在一些高校已开始实施。把德育工作纳入学分制,赋予德育情况一定的学分并与毕业证挂钩。也可以使大学生自觉的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行为。

总之,高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共同做好高校的德育工作,使大学生能真正的在德、智、体、美、劳中全面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刘利才。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5(6):107.''''

德育答辩总结范文篇5

一、答辩主席宣布答辩规则

二、介绍答辩人情况

三、答辩人陈述

1、论文选题背景

20世纪是教育改革和学校不断重构的世纪。诸如有效学校研究、校本管理、学校发展计划、学校教育质量保证、新课程计划实施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教育改革运动,在欧美国家及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60、70年代,教育管理的努力方向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课程设计和学习辅助方面。由于效果的不明显,使得人们开始质疑学校在学生学习绩效改进方面的能力。80年代,受工商管理科学的影响,改革的着眼点由课堂层面转向了组织层面。90年代,学校管理改革趋于多样化。

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学校几乎连续不断的被要求改革,或在一定环境要求下试图推行改革,然而成效却不明显。素质教育的思想轰轰烈烈的搞了这么多年,仍处于了解和认可阶段。能够真正接受和贯彻落实的,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宏观政策、教育改革以及科学理论到学校微观实践之间有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校长的创造性活动。创新的推行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富有创造性的人—创新型校长。校长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连接着宏观与微观,处在学校外部到内部的重要节点,在学校的各项创新中起着统帅的作用,影响制约着其他各项创新。

就目前来说,校长创新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多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描述,动态的把校长创新作为一个过程,研究其如何创新以及各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的文章较少。

2、论文的结构框架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旨在对校长创新进行概念、过程、条件的梳理,第四部分以德育创新为例,简要阐述校长创新在实践中的应用,仅仅是校长创新的一个方面。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校长创新的内涵、层次、要素、特性及意义,旨在增强对校长创新的理解。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校长创新的外部环境、内部机制和个人要素,通过事例的引入,理论的分析,旨在提出争取创新条件的可操作性建议。

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校长创新的过程,及其每个阶段应着力把握的问题,旨在推动校长创新在学校的产生、发展和完善。

第四部分以德育为例阐述了具体创新的操作,一方面是对前三部分的微弱佐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出其它方面如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研究。

3、论文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属于应用性教育科研范畴,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注重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研究又是综合性的,涉及校长创新的各个方面,试图在总结经验、反思过去、预测未来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性思考并尽可能给出可操作的建议。

根据课题研究的上述特点,在研究方法上,笔者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为探寻从个别到一般的规律,笔者查寻了大量的文献和网络资料,分析研究了许多特色校、名优校的办学历程和经验。为了找到校长创新的亮点,笔者借鉴了许多企业领导创新的做法,在充分考虑教育和学校特点的前提下,基本构建了校长创新的体系。为了获得感性方面的强烈认识,笔者多次到闸北八中访谈,刘京海校长给与了热情的接待,他那博大的思想和行事的魄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4、论文的创新之处

i.理论上的创新之处

(1)基本上构建了一套从概念到条件到过程的校长创新体系。

(2)第一次提出了校长创新的要素

(3)第一次归纳了校长创新的若干特点

(4)比较早的从动态的角度研究校长创新问题

ii.风格上的创新之处

(1)语言上力求通俗易懂,主要面向广大中小学校长

(2)结构上力求整洁美观,每章都附有小结和案例

(3)内容上力求实用,能够给读者以启发和力量

(4)理论上力求严谨,能够在分析中给与操作上的帮助

5、论文的不足之处

(1)没有能够对文化、管理、制度、教学等具体创新进行分类研究

(2)排版上的疏忽以及个别选字错误

四、答辩委员提问

***

校长创新为什么只谈了德育方面?请举例说说其它方面,比如管理、决策等。

**

1、德育案例的选择如何反映校长创新的过程?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2、你的校长创新过程论与其他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3、校长创新与教师创新有何区别?

***

1、校长创新最核心的工作是什么?校长在学校规划决策中如何创新?

2、创新型校长与非创新型校长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3、体制创新与校长创新有什么关系?监利教改如何折射校长的创新?

五、答辩人就答辩委员的提问进行答辩

1、校长创新为什么只谈德育与校长创新的核心工作、学校规划决策中的创新合并作答。

先说了为什么没有谈创新的其他方面,创新包含面广,限于篇幅和精力不能一一到位,仅以德育为例

——校长最基本的工作,“管”和“理”

——校长最核心的工作,规划决策,即学校发展规划问题

——规划决策对校长的基本要求——如何规划,如何反映创新性:

(1)构建愿景,宣传愿景;

(2)选择决策方式,参与决策,反复论证,形成规划;

(3)争取外部配合(政策、上级、家长等);

(4)贯彻实施、果断、令行禁止;

(5)反馈,解决出现的问题,完善修改决策;

(6)及时总结,做好鼓舞工作,增强实现规划的信心。

2、德育如何反映校长创新?与监利教改,体制创新与校长创新的关系合并作答。

先从案例的选择说起

——为什么选择成功教育,为什么选择平定德育转变,成功教育佐证校长创新的过程,平定德育反映德育工作的扎实和创新

——为什么选监利教改,监利教改反映了校长创新的外部环境、内部机制和个人因素

——校长创新与体制创新的关系,校长创新对体制创新有冲击作用,以监利教改为例

——体制创新对校长创新有抑制性和保护性,仍以监利教改为例

——监利教改反映了校长创新的许多方面,得出如下启示:

首先注重外部大环境,重视政策导向作用。校长可以去影响或冲击政策,才开始多以失败告终,但不可不为!

其次,校长创新需要良好的内部机制和文化环境的保证,否则难以推行。

3、你的校长创新过程论与其他人的观点有何不同?

首先,答辩人的过程论是建立在研究别人阶段论基础之上的;

其次,答辩人对以往阶段论进行了整合,希望变成自己的东西。

再次,分析异同之处。与三阶段论相比,弱化了文学色彩,更易于理解把握;与四阶段论最为接近,划分有所不同;与七阶段论相比,更易于校长理解和把握。

4、校长创新与教师创新的区别

工作内容不同,决定了创新有很大的差异

——校长,发展规划,因此更加复杂,对个人要求更高,须处理好各种关系,争取各种资源。

——老师,教学,侧重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技术层面。

5、创新型校长与非创新型校长的最本质区别。

从学校的特点说起,学校属于仅次于国防、公共安全的公共事业,受社会保护,教育非常复杂,因此办学即容易又不容易。

面对学校改革不同的校长抱有不同的观念

——有的校长保守,只要稳定不出差错就行,怕改革,回避问题;有的校长不满足现状,敢冒险,抱有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愿望。

——因此,答辩人认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观念上的不同:有了创新的观念,就会有意识的去发现问题,改变现状,而不是掩饰问题,回避问题;有了创新观念,就会以开放的心态与人合作,寻求改革的方案。

六、答辩委员起草决议,并进行无记名投票

德育答辩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中医文化;高校;德育工作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在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今天,如何挖掘并充分发挥好传统中医文化资源的价值,结合实际改革创新、进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疑是中医药院校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有重视中医文化的医学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丰富的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及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才能真正提高中医教育的质量,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1]近年来,云南中医药大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医药院校德育工作的意义与现状

1.1意义。2018年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中医学与文化紧密相融,医文无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天然产物,有着自身的理论根基和发展轨迹。开展中医文化研究的要义仍在于中医学的解读、阐释和发展,在于提高中医的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2]分析当前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存在看病难、看病贵、医患纠纷突出,药价畸高、制售假药、医药市场商业贿赂严重等问题,固然有体制机制弊端以及投入不足等深层次原因,但不可回避的是一些药企、医院急功近利、追求利益最大化,个别医药从业者缺乏职业道德和操守。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对医科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尤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在医药人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尤为重要。1.2现状。医科院校历来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改进学生德育,为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医药院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2.1观念滞后。认为德育就是上好思想政治教育课,只要按部就班地上好思政理论课、做好日常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就行。还有人认为,德育固然重要,但比较“虚”,不值得大投入、花大力气,只要思政理论课教师、团学干部维持着即可。1.2.2目标空泛。德育目标一味追求高大全、喊口号,忽视学生的成长规律、情感体验和个体发展的差异。德育目标缺乏层次性和阶段性,不接地气,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1.2.3知行脱节。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把德育理解为师生简单的知识教学过程,学生因一味被动接受,缺乏参与的自觉与热情,难以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有的把德育简单理解为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校园文化活动、党团组织生活、辅导员班主任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仅满足于开设课程或搞活动,不注重针对性、实效性。

2中医文化的德育观及应用

医德教育被古代医家列为教育之首。[3]中医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科学和哲学思想[4],学习、借鉴、挖掘并充分发挥中医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对于中医药高等院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2.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临床上要通过“四诊”(望、闻、问、切),采取因地适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治疗手段,既重视“病”,更重视“证”。而应用在学生德育中,就是积极打造具有浓厚中医文化和道德教化氛围的校园环境,以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德育作用,滋养学生中医思维。2.2中医“大医精诚”的伦理观,契合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中医十分重视医德,把德作为立业、立身之本。这不仅体现在历代中医名家的言行上,而且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如崇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理想,坚持“生命至重,惟人最尊”的信念;倡导“医乃仁术、济人为本”的思想;守护“医贵乎精,仁术济世”的精神;恪守“贵义贱利,自正己德”的准则。传统中医医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我们中医药院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最鲜活、最直接、最有效的内容。把传统中医医德纳入学生德育内容,能够使学校德育有机融入学生专业教育中,提升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2.3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黄帝内经》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未病”理念对于我们做好学生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要求我们要全面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尤其要准确掌握五类特殊学生(经济有困难、学业有压力、心理有困惑、行为有过错、身体有残障)的动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贴近学生,及时给予必要帮扶、教育和引导,才能收到好的效果。2.4传统中医强调“师徒传承”的教育模式,要求我们重视发挥名师名家的引领示范作用上古以降,尽管也存在官学,但中医药传承、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是师徒传承。徒弟跟随师傅不仅学习中医药基础理论、治疗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更为重要的是耳濡目染、在熏陶中传承师傅的崇高医德和为人之道。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体系与机制,必须充分发挥全体教工协同育人的功效,尤其是要努力把中医师承教育的传统精髓,与现代院校中医教育相结合,发挥名医名师专家的引领作用。不但通过课堂、实验室、跟师等途径言传身教,还要借助新媒体技术等途径,让名师名医名家风范,影响更多的莘莘学子,熔铸到他们的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之中,成长为高素质的医学专门人才。

3中医药文化在创新云南中医药大学德育中的探索和实践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已然成为民族基因。中医学是科学和人文水乳交融的知识体系”。[5]几千年来中医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思维和行为方式。近年来,云南中医药大学在逐步深化中医文化对于现代德育借鉴价值的认识基础上,自觉把中医文化体系、核心价值有机融入学校学生德育,积极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文化德育工作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3.1挖掘中医文化内涵,凝练大学精神和核心价值。3.1.1编辑出版校史、建设校史馆,构筑云中人精神家园学校历届党委高度重视编辑出版校史,把历代云中名医名家事迹收进校史;编辑出版学校大事记,详细记载学校改革发展点滴进步;建设具有风格、能充分体现中医文化理念校史馆,集中展示了建校以来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成就、历代师生风采、名师风范。把校史校情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必修课,让学生从进校开始,接受云中精神和中医药文化熏陶感染。3.1.2确定校训、校徽、校风等,确定学校核心价值体系多年来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校内外广泛征集,通过师生投票、专家论证、教职代会审议确定了体现学校办学历程、蕴含中医药文化精髓、独具特色的校训(崇德和合、博学敦行)、校徽、校风(树人求真传大医精诚,授业从严承岐黄仁术)、教风(务实、进取、严谨、创新)和学风(乐学、勤学、自主、合作)。得到师生热烈响应和广泛认同,对于增强师生员工凝聚力、归宿感具有重要意义。3.2融中医文化于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效。3.2.1以中医药文化理念融入校园建筑文化云南中医药大学抓住呈贡新校区的整体设计建设契机,以传承中医历史文化,注重地域特点和建设生态环境作为切入点,选取“秦砖汉瓦、汉唐风格、天圆地方”的特征作为建筑设计的主要元素,采用“柔、透、秀”的建筑理念,通过“连廊、楼、亭、榭、景”衔接联系各建筑单体,建成各具特色、相互呼应、整体协同、中西合璧的建筑群。在校园布局和文化特征上,五行广场与翰墨楼内的阴阳太极图处于学校大门中轴线,象征着中医药传统文化及理论核心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传承;在校园的人工湖(“上池”)中,建设了湖中葫芦岛,寓意传统中医“悬壶济世,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医鉴楼”屋顶装饰飘板酷似“博士帽檐”,寓意这片杏林沃土孕育后学才俊,培养更多的国医大师。呈贡校区的设计和建设,充分体现了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整体协调、融会贯通的思想体系,力求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药科学内涵相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指出,云南中医药大学呈贡校区的建设理念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具有示范意义。3.2.2以中医药文化符号为楼宇、道路、景观命名通过广泛征集和师生民主酝酿,最终呈贡校区楼宇、道路、景观以兰茂、佩衡、歧伯、华佗、扁鹊、仲景、崇德、博学、敦行、精诚等命名,既体现中医药文化,又体现云南区域特色和云中半个世纪的办学沉淀。3.2.3构建八廉平台,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云南中医药大学按照中医文化核心理念,构建廉政文化建设的“八廉平台”:一是按照以“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原则搭建“机制保廉平台”,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用“红绿灯”有效约束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二是以“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理念搭建“课堂讲廉平台”,通过思政理论课主渠道,坚持学习制度,坚定师生员工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三是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的心态搭建“读书思廉平台”,通过开展“清风做伴、读书思廉”主题活动,引导师生员工将廉洁文化理念根植于内心,见诸于行动;四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的养生理念搭建“活动促廉平台”,通过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倡导寓教于乐,心情愉悦,清廉生活,敬业乐群;五是以“精诚为本”“兼容为怀”的理念搭建“典型导廉平台”,广泛开展学习“杨善洲、高德荣先进事迹”活动,推荐评选勤政廉政先进个人、道德模范,营造了“学典型、赶先进、创佳绩”的良好氛围;六是以“昭源质本、与时偕进”的理念搭建“网络传廉平台”,在校园网站上开设“廉政文化进校园”专题窗口,将“网络传廉平台”打造成师生员工学习和交流的园地;七是以“探赜索隐、钩深致远”的治学态度搭建“研究倡廉平台”,鼓励师生应用新思维、新方法、新科技研究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八是以“执中致和”的思想搭建“文化兴廉平台”,充分展现中医文化“大医精诚”和“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追求人体内外阴阳平衡、达到中正和谐的境界。通过营造风清气正校园氛围,发挥“春风化雨筑防线,润物无声倡廉政”的文化正能量。3.3注重经典学习,强化中医思维践行大医精诚。为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云南中医药大学在专业课程中一贯注重中医各家学说、云南中医药学术流派及名家介绍、四大经典与临床应用、古典诗词与中医学课程及内容的教学。2013年起在全校学生中精心组织实施“读经典、学经典、用经典”活动。通过有奖征文、手绘经络、手绘本草、经典诵读、知识竞答、名师导读、论坛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到经典、走进经典、品味经典,去感受传统中医药独特的生命科学与生命哲学之意蕴,提高传统文化的领悟和认知能力。3.4实施本科生德育答辩,以制度规范德育工作。本科生德育论文答辩是云南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一张名片,从2013年实施以来取得了重要成果。3.4.1制度规范确保德育工作由虚变实云南中医药大学明确规定德育答辩不合格者不予以毕业,较好地解决现有毕业鉴定简单化、同质化的缺陷,构建了积极有效的学生毕业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评价机制;通过答辩,可全面深入地掌握毕业生思想现状、成长轨迹,进而为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提供科学依据;充实毕业教育内容,有效疏导离校前的各种不良情绪,确保学生带着“正能量”走向社会。3.4.2有效检验德育成效,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本科生德育答辩不但有效引导和规范学生毕业前静心思考,总结得失,寻找差距,展望未来,完善自我,也系统地检验了学习思政教育和德育成效。近45%的教职员工通过参与了指导答辩过程,师生彼此互相影响,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有力地促进了全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书育人的格局。3.4.3增强了毕业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德育总结答辩,学生提升了思想认识,强化了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理想的价值观,不少学生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更加理性务实,主动到边疆、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涌现出了一批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

4云南中医药大学成功探索和实践带来的启示

4.1增强中医文化自信,助推德育创新。中医虽然做的是关乎人命的事业,但它有足够的自信处理和其他文化的关系(包括佛、儒、道在内)。[6]指出:“抛弃传统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要增强中医文化自信,深刻认识中医文化的德育价值,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中医文化资源条件,并与专业学习有机融合,创新医药院校德育工作,彰显特色优势,达到润物无声的德育效果。4.2注重顶层设计,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德育工作涉及面广,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校内各部门形成共识,注重顶层设计,制定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相应投入,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系统规划分步实施,要以点带面,逐年推进,注意总结提高,不断完善,及时固化制度,只有坚持不懈,锐意创新,才能精心打造特色品牌。4.3继承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融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关键是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任务,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目标,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参考文献

[1]吕梅军.论中医药高专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王明强.中医文化自觉的历史演进与当下新特点、新趋势[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11-15.

[3]周黎.论中医院大学生的特点及教育[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4]黄爱明,马维平,陈文,赵静.中医文化在中医专业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5):146-147.

[5]王雷,付修远,成功,郑晓红,秦蕾.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调查与分析[J].中医杂志,2013,54(13):1098-1102.

德育答辩总结范文篇7

第一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研究生素质的基本途径.为了加强和改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有关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学习,科研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相信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原则.

第三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目标:

(一)组织和领导研究生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帮助研究生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正确认识形势,不断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思想理论水平,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蚀;

(二)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学术观;帮助研究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培养研究生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精神,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艰苦创业的精神;增强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高尚品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引导研究生深入实际,参加社会实践,走理论联系实践的道路;

(四)努力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拚搏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团

队精神以及良好的科学道德素质;

(五)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四条机构及职责: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实行校,院(系)及学科点,导师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以校长为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研究生德育工作管理体制,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为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工作的开展.各院(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在院(系)党总支和院(系)行政的领导下,由党总支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组织研究生导师,团总支,研究生秘书及研究生会具体实施.

第五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工作职责:

1,负责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德育工作;

2,抓好研究生的党建工作;

3,抓好研究生导师的教书育人工作;

4,负责研究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

5,负责研究生的创先评优工作;

6,做好研究生生的勤工助学和贷款工作;

7,指导研究生社团工作,开展研究生"三助"工作;

8,指导研究的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9,参与研究生马列主义理论课的教学管理及形势政策的教育;

10,做好研究生特殊事故的处理工作;

11,指导研究生会的工作.

第六条院(系)职责:

各院(系)的主要职责:

1,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并落实本单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计划;

2,经常深入到研究生中了解,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学习,科研,生活情况,解决存在的问题;

3,负责本单位研究生的招生政审,年终考评,毕业鉴定等工作;

4,抓好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5,负责本院(系)研究生党(团)组织建设,配备好党支部书记,做好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和发展工作;

6,组织本院(系)优秀研究生及各类奖学金的评定工作;协助做好研究生的学籍和档案管理工作;7,做好研究生导师的教书育人工作;

8,做好毕业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9,指导本院(系)研究生会工作,指导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10,完成党委及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党,团组织建设

党总支要安排好研究生中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组织生活,并注意发挥其在研究生中的骨干作用.要抓好研究生党课教育和发展党员的工作.研究生党支部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层组织,院(系)应成立研究生党支部,研究生党员超过50人以上的要成立两个或两个以上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可以由导师,党总支干部,研究生秘书或研究生党员担任,其有关待遇与班主任相同.研究生党支部在党总支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1,加强对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定其共产主义信念,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充分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政治责任心.

2,组织党员密切联系党外群众,开展群众工作.经常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及时反映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协助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第八条班主任工作

各院(系)研究生一般按年级设班级,研究生人数在20名以下的系可按系设班级,凡有60名以下研究生的系配备班主任一名,60-100名的配备2名.研究生班主任可由教师和管理人员担任,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

研究生的班主任按《中国海洋大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要求开展工作,参加考核和评奖.研究生班主任应加强与研究生导师的联系,互通有关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以便及时,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第九条研究生自我教育

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依靠学校,院(系)的力量,而且还要依靠研究生的自我教育.根据研究生文化水平较高,基础知识较完备,独立思考能力和民主参与意识较强的特点,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相互学习的双向互动交流关系.充分发挥研究生中共青团组织,研究生会组织以及研究生社团组织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第三章途径与方法

第十条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的师表,不仅在业务方面起着指导作用,而且在思想政治方面也直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研究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负责.研究生导师应按照学校制定的《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对所带研究生在政治方向,道德品质和组织纪律性等方面加以关心,配合党组织做好教育工作.

第十一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与形势政策教育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研究生的必修课,是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自然辩证法》,《现代科学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重要课程来建设,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实教学内容.针对研究生的思想实际,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形式,及时开展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宣传教育.研究生应修满4—6学分的形势教育及文化素质教育课,帮助研究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学习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重要作用.

第十二条研究生"三助"工作

研究生"助管,助教,助研"工作是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学,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补充力量.各院(系)要认真落实原《青岛海洋大学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管,助研"工作的通知》,加强研究生"三助"工作的管理.各院(系)应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要将研究生"三助"工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作纳入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第十三条社会实践是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各院(系)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的社会实践工作,不断探索新的实践形式,内容,定期组织"博士团"等科技服务活动.

第四章制度建设

第十四条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原则上院(系)每月组织一次理论学习.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讲究实效.

第十五条坚持研究生思想动态的分析研究制度,每学期进行一次.遇到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及时了解和反映情况.

第十六条坚持研究生思想政治考评制度.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评估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评估体系中.考评结合年终工作总结和评优一起进行.

第十七条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制度,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第五章条件保障

第十八条学校每年列专项预算作为全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经费,用以全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活动,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活动等工作.各院(系)研究生德育工作经费,在各院(系)研究生业务费中专项列支5%.

第十九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党务部门要管,其他部门也要管,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主管部门,要加强和改善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于整个培养过程.

社科部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院(系)党总支要把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院(系)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工会和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要生动活泼的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全校各行政业务部门,要本着"德育首位"的原则增强责任意识,结合业务行政管理工作,积极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教育中心工作职责

(2003年6月修订)

研究生教育中心是在分管校长领导下独立行使管理与服务职能的教学和行政的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学位点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总体规划和阶段实施计划,组织全校的研究生招生,培养,德育教育和学位授予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工作条例》,贯彻执行上级和学校有关的决定.

2,组织实施研究生培养工作.

3,组织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

4,组织自行审定增列博士生指导教师工作,组织遴选硕士生指导教师.

5,负责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审核各级学位申请材料,递交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根据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颁发学位证书;核发毕业,结业证书或其他学历学习证明.

6,协助校长审批各学科(专业)制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负责检查执行情况.

7,组织实施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课程安排,教学检查,教学评估,教材建设,课程考试,成绩管理,中期筛选等工作.

8,组织制订研究生年度招生计划,编制招生专业目录,开展招生宣传咨询工作,组织报名,命题,考试,阅卷和录取工作;审核研究生录取名单,提请主管校长审批.

9,确认当年招收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名单.

10,做好研究生的学籍管理工作,组织研究生奖学金发放和违纪处理工作.

11,协助学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制订研究生年度毕业计划,做好研究生的毕业工作.

12,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招收和培养留学研究生的工作和研究生的留学工作.

13,提请学校为培养研究生创造应有的条件.

14,组织制订研究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研究生工作规律的研究,检查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提出指导研究生工作的建议和改革措施.

15,做好研究生业务经费的分配工作,监督研究生业务经费的使用情况.

16,统一管理非学历研究生教育,包括对专业学位,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学位及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的管理,并负责研究生对外合作办学工作.

17,统计有关研究生管理方面数据报表,做好研究生教育的归档工作.

18,组织研究生的"三助"工作.

19,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校领导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中国海洋大学院(系)研究生工作职责

(2003年6月修订)

招收研究生的单位应由一名院长(主任)或副院长(副主任)分管研究生工作,主要职责是:

1,办理研究生招生的有关事项.

2,组织制订各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经审核后具体组织实施;组织实施研究生兼任助教,助研,助管工作.

3,审查申请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和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以及学位授予名单,并分别提请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议.

4,组织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聘请校内外,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作学术报告,组织研究生开展各项学术活动.

5,贯彻上级和学校有关研究生工作的规定和决定.

6,配备培养研究生所需的有关条件(如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等),管理和使用学校分配的研究生业务费.

7,审批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和论文题目.

8,做好中期筛选的组织工作,提出对研究生的学籍处理,奖惩和毕业分配的意见.

9,组织论文答辩.

10,监督和检查指导教师培养研究生的各项工作.

11,总结和交流研究生培养工作经验,配合党总支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12,落实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实施对导师队伍的宏观管理工作.

中国海洋大学院(系)研究生秘书工作职责

(2003年6月修订)

为了加强研究生管理和培养工作,决定在院(系)设研究生秘书(兼职或专职),研究生秘书在各院(系)和研究生教育中心双重领导下开展工作,直接对研究生教育中心和院(系)领导负责,其工作职责为:

1,配合院(系)组织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及按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办理老生报到手续.

2,配合院(系)领导组织修订各专业培养方案,各科课程教学大纲和制订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并督促实施.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在研究生导师,院(系)及研究生教育中心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

3,协助院(系)领导做好招生工作,包括招生计划,命题,复试,导师遴选等.

4,具体组织实施研究生中期筛选和综合学科考试工作.

5,督促,检查论文选题,论文计划,论文进度及论文答辩等各项工作的进行,做好研究生档案工作(包括论文开题报告,课程成绩管理,文献综述,答辩材料,论文中,外文摘要及论文的收集整理).

6,协助院(系)党总支做好研究生党建及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协助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

7,负责院(系)研究生管理及培养的日常工作:

(1)按照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研究生转专业,休学,复学,退学的具体手续;

(2)建立研究生学籍档案,并完整地保存好学籍档案;

(3)每学期第十五周开始制订本专业下一学期的开课计划及课程表,经院(系)领导同意后于第十八周报研究生教育中心审查;

(4)负责发放选课单,安排研究生选修外系课程(选课单必须于每学期开学后第二周前交研究生教育中心);

(5)负责处理专业课排课,排教室等问题;

(6)安排研究生专业课考试,落实各课程的考试时间,教室,主考和监考等,并报研究生教育中心备案;

(7)做好考试,考查成绩登记工作.

考试后十天内必须将成绩填报表,试卷回收完整,认真登记并交研究生教育中心保存.

公共课成绩由研究生教育中心负责收取,并填写成绩填报表,后转交各院(系)研究生秘书登记.在研究生论文答辩前应完成学籍成绩表的填写工作,送研究生教育中心核对无误后,由研究生教育中心盖章后存档.

8,完成院(系)领导及研究生教育中心安排的其他有关工作.

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业务费管理规定

(2003年6月修订)

一,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和我校具体情况,我校研究生业务费现行标准为:

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1500元

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2500元.

二,研究生业务费以院(系)为单位发放,院系可提取其中的10%,用作研究生教育管理费用.其余分到各导师名下,实行包干使用.开支由导师提出,院(系)领导审批后方能使用.

三,研究生业务费的开支范围包括:材料费,试剂费,加工费,试验费(包括上机费),必须的专业参考书刊,资料和小型低值仪器费,出差费[注1],以及聘请校外有关方面专家审阅研究生论文和论文答辩时必须开支的有关费用[注2].

各专业因培养研究生所必须购置,复制的专业图书资料,为院(系)资料室财产,经院(系)资料室验收,签名后才能报销,其费用从各单位的"研究生业务费"中开支,教师和研究生可以从资料室借阅.研究生因课程学习需要购买的教材,讲义,资料等费用由研究生自理,不得报销.

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毕业论文时,凡属承担国家科研任务和部门委托科研任务,或参加学校自选科研项目的研究,其费用可在导师科研费中开支.

四,各专业招收的研究生一般应在本专业解决课程学习,确需到外单位去听课的,必须提出申请,由主管院长同意,并在开学前一周将申请书交研究生教育中心核准.其经费由所在院(系)或个人支付.[注1]研究生出差的开支范围,标准和办法,按照《中国海洋大学关于研究生业务出差的规定》执行.

[注2]研究生论文评阅及答辩费用按照《中国海洋大学关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经费开支的暂行办法》执行.

中国海洋大学关于研究生业务出差的规定

(2003年6月修订)

一,研究生业务出差,系指为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去校外学习,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进行科学试验,参加学术会议以及为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去校外指导本科生进行的社会活动等.

二,研究生入学第一学年以课程学习为主,一般不宜安排出差,有特殊情况需出差者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由所在系出具报告,分管院长批准,研究生教育中心备案.

三,研究生出差的地点,应在能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以就近选择为原则,导师必须严格掌握.研究生的业务出差须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制订出差计划,征得导师同意,分管院长批准.不经导师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抽调研究生出差.

四,对研究生业务出差的旅费开支作如下规定:

1,研究生外出进行科研活动,凡属承担政府科研任务,委托科研任务及校内自选科研项目的,其出差费用应从相应的科研经费中开支,差旅费开支标准视同一般工作人员.

2,研究生因参加指导本专科学生生产实习而出差,如属培养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其旅差费从各单位的"研究生业务费"中开支,如属培养计划以外的任务,其旅差费由各单位开支,旅差费开支标准,与一般工作人员出差待遇相同.

3,研究生为完成课程及毕业论文外出收集资料,进行调研或听学术报告,其旅差费从各单位的"研究生业务费"中开支,除住宿费可按照一般工作人员出差待遇外,其余费用一律按本,专科学生生产实习经费开支标准执行.

中国海洋大学关于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费开支费用的规定

(2003年6月修订)

一,经费开支

评阅论文和论文答辩所需的酬金及接待费均从各单位"研究生业务费"中开支,现将有关经费开支标准规定如下,请各单位参照执行.

(一)硕士论文答辩费每生600元.

(二)博士论文答辩费每生1000元.

(三)论文评阅费:硕士论文每篇,人次100元,博士论文每篇,人次150元.

二,接待工作

(一)住宿:外地答辩委员住宿,接待,由院(系)或导师联系安排.

德育答辩总结范文篇8

一、开展好一套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诚信教育为重点,反思教育为特色,包括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廉洁文化教育、国防教育等在内的一整套教育学校长期以来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通过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反思教育等的一整套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构筑当代青年学生精神支柱。

1.抓住各种契机,强化爱国教育。通过组织开展抗震救灾捐款、支持奥运等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强化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力度。

2.成立西南大学女子国旗班,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女子国旗班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举行升旗仪式等爱国主义活动在校内外产生影响,通过培养高素质队员让其在同学之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以反思教育为特色,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反思教育活动。学校以“反思我为什么上大学生活”为题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全社会反响强烈,这是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帮助学生客观评价学校、教师以及本人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对于低年级学生由各院系、社团组织开展反思教育活动;对于毕业学生则在离校前夕进行德育答辩,以此反思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本科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答辩之后,要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4.发挥校内学生社团组织优势,实现自我教育。充分发挥校内两大红色学生社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讲团和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的特色优势,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5.成立受资助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在接受学校、社会各界资助的学生成立一只志愿者服务队,在学校、社区、社会上义务开展一系列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学生乐于奉献、回馈社会。

二、争做好一项工作——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实行“四挂钩”,进一步完善就业机制。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一把手”工程。坚持“四个挂钩”即一是实行就业工作与干部业绩考核挂钩;二是实行就业率与教学评估挂钩;三是实行就业率与招生计划挂钩;四是实行就业率与经费划拨挂钩,让学校的就业工作呈现并保持着上下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加强就业保障工作,实现就业工作人员、机构、经费的“三到位”。各学院设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配备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专门人员,设立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建立专门的经费账目。

3.深化就业指导的内容和体系,时时处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扎实推进“多维一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构建以“一报两课四网”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支撑体系,形成连续课堂、专题讲座、职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网上职业测评、咨询服务等丰富多样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4.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就业服务工作更加完善到位。深入学院调研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关心和帮助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聘请社会成功人士、各行业精英、校友回校担任就业指导兼职辅导员,通过授课、讲座、座谈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服务。

三、强化好一种服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1.为每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针对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普查系统,对全体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并在此基础上为新参加普查的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由此确定了心理健康服务的重点对象。

2.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教育服务渗透课堂内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安排了6-8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卫生”、“大学生生涯辅导”等必修、选修课程。

3.开设以预防为主的定期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让学生在团体中彼此深入了解,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互相观察、学习、体验,从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4.创建的班级心理联络制度。各班级下设立一名心理联络员,负责统计调研本班同学心理健康状况,每周定时上报。每位心里联络员将由专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

四、建设好一支队伍——以专兼职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德育答辩总结范文篇9

坚持我校“十二字”教育模式,全面贯彻和落实学校工作报告精神;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和谐幼小衔接,重视习惯养成,夯实母语基础,强化英语特色,突出教学中心,精心打造部门双语文化品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自醒自觉,高质高效,以优异的成绩,向十周年校庆献厚礼。二、工作理念坚持情商第一,寓学于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2、坚持阅读第一,快乐高效。尽早阅读就是一切。在阅读中扩大识字量,在阅读中激发学习兴趣,在阅读中奠定人生基础。

3、坚持英语第一,学用结合。大量输入,交际输出;渗透文化,自然习得。

4、坚持潜能第一,注重后劲。尊重儿童天性;赏识每一个孩子;开发右脑资源;让学生从小充满灵性、悟性、个性、创造性。

5、坚持教师第一,敲打锤炼。自醒的教师最自觉,自觉的教师最强大。真心爱学生,真才教学生,真知感染学生。

三、常规工作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基础课程、能力课程、个性课程、德育综合主题活动课程。

一是抓好国家基础课程,打稳根基。学习课程标准,坚持探索“负担轻、质量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先”字教学法——让学生先质疑、先思考、先表达;探讨“让”字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交流中学,在发现中学。

二是巩固校本能力课程,强化技能。语文——上好每天十分钟写字课、晨读诵诗课、阅读课、童话创作(演说课)、语电课和中国传统文化课。英语——上好唱背课、口语课、视听课、剑桥读写课和英美传统文化课。数学——上好电脑速算课,增加思维训练课。上好六门综合能力课,指导教师要选好题,备好课,提高教学质量;配合专业教师上好钢琴课和游泳课,要求学生提前到达课堂,保证准时开课;教师不随意扣留学生,保证学生受到良好教育。设计并组织好一年级晚自习下棋等益智活动。校本能力课全部纳入课表管理。

三是坚持个性特长课程,开发潜能。上好科普课,于第二周进行。指导学生选切实际的个性课课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注重过程研究,做好过程记录,做好答辩展示,第三周准时开课。建立语数英培优班,并纳入个性课管理。培优班做到“有赛必参,有奖必得”,并都要力争第一。组织好每周三晚科教电视,精选内容,吸引学生。

四是坚持德育综合主题活动课程,学会做人。继续开展以“孝心献父母”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一活动内容要做细、做小、做实在,有些内容不随意更改,直到成习惯;二活动影响要做大、做强、做深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调动每一个家长的积极性为我们服务,直到学生“气质与众不同”,“即使不穿校服,也很容易被辨认出来的”。继续开展“孝心献父母”经验交流,邀请家长参与“孝心小标兵”评选,编辑《孝心献父母专集》,举行“献孝心”展示课,结合孝心活动实行家访等。让学生在“学孝、行孝、劝孝、献爱心”活动中,学会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感悟做人的真谛。让初小部德育之花在孝心活动中绽放。

2、进一步研究上下衔接:英语衔接、汉语衔接、生活衔接

第一是初小与幼儿园的衔接。

英语衔接:初小部“不能停”,还需要“助跑”,否则前功尽弃。我们多年的实践,总结了一条经验教训:孩子从大班升上小学一年级,英语还需要强化,还需要入骨、入髓、入心。

德育答辩总结范文篇10

坚持我校“十二字”教育模式,全面贯彻和落实学校工作报告精神;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和谐幼小衔接,重视习惯养成,夯实母语基础,强化英语特色,突出教学中心,精心打造部门双语文化品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自醒自觉,高质高效,以优异的成绩,向十周年校庆献厚礼。二、工作理念坚持情商第一,寓学于乐。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2、坚持阅读第一,快乐高效。尽早阅读就是一切。在阅读中扩大识字量,在阅读中激发学习兴趣,在阅读中奠定人生基础。

3、坚持英语第一,学用结合。大量输入,交际输出;渗透文化,自然习得。

4、坚持潜能第一,注重后劲。尊重儿童天性;赏识每一个孩子;开发右脑资源;让学生从小充满灵性、悟性、个性、创造性。

5、坚持教师第一,敲打锤炼。自醒的教师最自觉,自觉的教师最强大。真心爱学生,真才教学生,真知感染学生。

三、常规工作进一步完善课程改革:基础课程、能力课程、个性课程、德育综合主题活动课程。

一是抓好国家基础课程,打稳根基。学习课程标准,坚持探索“负担轻、质量高”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先”字教学法——让学生先质疑、先思考、先表达;探讨“让”字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交流中学,在发现中学。

二是巩固校本能力课程,强化技能。语文——上好每天十分钟写字课、晨读诵诗课、阅读课、童话创作(演说课)、语电课和中国传统文化课。英语——上好唱背课、口语课、视听课、剑桥读写课和英美传统文化课。数学——上好电脑速算课,增加思维训练课。上好六门综合能力课,指导教师要选好题,备好课,提高教学质量;配合专业教师上好钢琴课和游泳课,要求学生提前到达课堂,保证准时开课;教师不随意扣留学生,保证学生受到良好教育。设计并组织好一年级晚自习下棋等益智活动。校本能力课全部纳入课表管理。

三是坚持个性特长课程,开发潜能。上好科普课,于第二周进行。指导学生选切实际的个性课课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注重过程研究,做好过程记录,做好答辩展示,第三周准时开课。建立语数英培优班,并纳入个性课管理。培优班做到“有赛必参,有奖必得”,并都要力争第一。组织好每周三晚科教电视,精选内容,吸引学生。

四是坚持德育综合主题活动课程,学会做人。继续开展以“孝心献父母”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一活动内容要做细、做小、做实在,有些内容不随意更改,直到成习惯;二活动影响要做大、做强、做深远,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调动每一个家长的积极性为我们服务,直到学生“气质与众不同”,“即使不穿校服,也很容易被辨认出来的”。继续开展“孝心献父母”经验交流,邀请家长参与“孝心小标兵”评选,编辑《孝心献父母专集》,举行“献孝心”展示课,结合孝心活动实行家访等。让学生在“学孝、行孝、劝孝、献爱心”活动中,学会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感悟做人的真谛。让初小部德育之花在孝心活动中绽放。

2、进一步研究上下衔接:英语衔接、汉语衔接、生活衔接

第一是初小与幼儿园的衔接。

英语衔接:初小部“不能停”,还需要“助跑”,否则前功尽弃。我们多年的实践,总结了一条经验教训:孩子从大班升上小学一年级,英语还需要强化,还需要入骨、入髓、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