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学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3-10-23 17:22:50

德育教学案例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篇1

1.1德育课程教学案例的概念。所谓教学课程案例,其实是对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情况进行预设,通过真实情境的展示来反映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是对于教学整体动态的把握,其中包含着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一些疑难情景进行真实独特的还原展示;此外,设计的德育课程教学案例一定要是真实、典型的案例,通过案例可以让学生产生许多感悟或者启示,在此要突出案例教学的真实性要求,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展示的是一些真实发生的事件,还原疑难情景,创设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况。[1]

1.2德育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思路。在德育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中,设计者要通过对于教学案例标题、背景、问题、过程以及结果进行反复思考,最终设计出最佳的案例。

1.2.1教学案例标题、背景以及问题设计。教学案例的标题设计过程中,一般可以选取此案例中较为突出的事件来做代表,或者可以纵观整个事件,提炼出事件主题来拟题。在事件分析过程中,要首先向学生说明案例真实发生时的背景情况,包括当时的时间、人物、地点等,介绍事件的缘起,并大致分析案例中的事件、地点、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重点在于说明此案例发生是否与一些外在原因有关。在设计问题方面,案例应当具体鲜明的呈现出问题的缘起、问题具体是什么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等。案例中的问题应当阐明主题,并且要在德育课程教育中“以生为主”的生本教育方式,注重让学生自主地发现并试着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来进一步明确课程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全面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1.2.2教学案例过程以结果分析。在课程设计中发现问题所在之后,如何合理有效的解决问题就是重中之重。在教学案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详细的向学生们介绍学习内容,突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其中的一些疑难情景进行深度剖析,同时也要展现出德育措施具体的实施结果,根据教师与学生不同的体会与反应进一步总结分析。[2]切不可想当然的解决问题,德育课程除了课程教学,更重要的是对与学生心理认知程度、动脑思考程度的一个提升。德育课程教学工作者可以对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进行教学方式的反馈,从而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没有彻底被解决;一些案例能不能真正的关注学生所需;学生是不是对于课程安排可以有效的消化吸收等。

2.技工学校德育课程学情分析

2.1德育课程授课对象分析。德育课程面对的学生涉及专业广泛,学生表现也不尽相同。一些学生因为对于德育课程认识不足,所以较为缺乏信心,更有甚者认为技工学校旨在学习技能,而忽视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另外一些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对德育课程教学中产生厌学的情绪;一些作为独生子女的学生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对于物质享受追求较高,相对来说做事情吃苦能力较弱,缺乏恒心与毅力;还有一部分学生自律能力弱,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明知故犯。

2.2德育课教学内容分折。技工学校的与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入学时间等情况,大致分为三部分: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的第一册德育教材;以“经济政治与社会常识教育”为主的第二册德育教材以及以“职业道德与就业教育”为主的第三册德育教材。大致来讲这些教材的内容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职业道德、树立优秀的思想品德以及社会、经济以及政治方面的整体素养,对学生的价值观、职业观都有着完善的作用。[3]

3.德育课程教学案例示范

3.1以教师为主导讲授案例。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授案例对教师提了更高一层次的要求。在教师设计案例的时候就要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从而设计出与教学案例实际相符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者,分析讲授整个案例内容。通过教师自主的准备,在课堂上向学生们讲授这个案例,可以使得学生们树立起“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最根本在于集体主义原则”的理念,从而对职业道德规范理解更加透彻。

3.2互动交流式教学案例。“生本”的教学方式与以往截然不同,教师要致力于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与学生交互式的学习教学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趣味以及厚实;另一方面,老师上课的时候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则是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的一环,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学要灵活的利用这种交互交流式教学,激发学生潜能,增加其对知识的掌握。

4小结

德育教学课程案例,其实是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情况进行预设,通过真实情境来反映整个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课程教学案例设计是对于教学整体动态的把握,其中包含着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对于一些疑难情景进行真实独特的还原展示。教师应当明确德育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基本情况以及这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在德育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中,通过对于教学案例标题、背景、问题、过程以及结果的反复思考,设计出最佳的案例,促进技工学校学生产生对德育课程的积极兴趣,并提高其整体思想道德素养。

作者:孙锦媛 单位:太原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篇2

1德育教育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必要性

计算机教学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长实施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都能得到提高。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教学方式和内容逐渐趋向多样化。很多学校也意识到网络信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外界环境的识别能力差,不能准确的判断是非善恶,自身也没有形成坚定的价值观念。在计算机网络课堂上,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很难辨别信息的真假,因此,导致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或者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教学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渗透其中,自身树立正确的计算机教学理念,利用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的有利局面,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并应用多媒体来提高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而计算机教学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德育教育也对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很有必要性[2]。

2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2.1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意识。作为一名中职计算机教师,自身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仔细研读新德育大纲、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还要全面了解国家颁布的相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不断的充实自己,并从生活中积累德育资料和素材,为做好德育教育奠定基础。教师要始终秉承“教书育人”的理念,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把德育本身的因素与计算机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德育内容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来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2.2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中职计算机基础教材中所包含的德育因素并不明显,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生活中德育因素合理的应用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策划,合理的设计教学案例,来提升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例如,在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其中有项图文混排的功能,它可以将图形、图片、艺术字等对象插入到Word文本中,教师可以设计“国庆节”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搜索一些国庆节的图片和文字,进行排版,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操作,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观,并且也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也可以在端午节时,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行设计以“端午节”为主题的贺卡。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即增强了计算机的运用水平,也了解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真正体现出了德育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价值。2.3通过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树榜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要多组织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加强职业实际需求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巩固和掌握知识,这样即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也提高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在每次上机前,教师指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爱护机房的清洁;在传统节日期间,指导学生制作一些电子贺卡,来培养学生的亲情意识和节日情怀;另外,对于一些上机不认真,复制别人作业的同学,教师要适宜的进行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2.4通过计算机网络授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教学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受网络时代的影响,导致有的中职生沉迷于网络而无法自拔,这就加大了中职生德育教育的难度。因此,作为一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充分利用网络上有效的信息来答疑解惑,增强自身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的网络信息。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授课的机会,向学生讲解一些网上诈骗、网络成瘾症的案例,使学生提高自身的警觉性。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对造福人类的重大意义。

3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教学作为一把“双刃剑”,给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计算机教师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教师要始终秉承“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并不断的挖掘德育因素与计算机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有效的结合起来,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才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Z].2014.12.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篇3

关键词:高中;政治;案例;多元化

1引言

素质教育在高中阶段进行推行十几年了,这种教学理念进入深入人心,不再单一地注重学生成绩的提升,将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之上,教学更多需要贴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高中政治教学也是如此。这种教学理念的实现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实现突破和创新,实现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不断提升。

2教学对象分析

首先,高中生思维发展还需要不断提升。高中阶段,学生的各种思维都处在发展阶段。对于具有抽象思维的一些科学知识点不能很好的理解。其次,学生存在一定的不自信。由于进入高中教学阶段之后,学生面对的知识难度不断增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这样大大降低他们对于学习的自信心,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逐渐降低,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处在被动的状态之中,学习效果不是很好。再次,高中生具有精力集中时间短的特征。根据一个权威调查数据显示,人的精神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成年人的精力集中时间只有45分钟,16到19岁的青少年精力集中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其平均时间还是不如成年人,但是国内一般的课堂时间都在40分钟左右,因此,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教学干预,初中生很容易在后半节课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等精力不集中的表现。

3多元化采集教学案例的措施

高中政治教学也就是进行学生的德育教育。很多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学习懈怠,甚至一遇到上政治课就感到害怕,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政治教学的兴趣点不是很高,教学的有效性不能实现。案例教学法是政治课程相比其他课程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运用政治理论分析现代社会中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政治教学的过程。针对政治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案例收集的方式有很多,笔者就这一方面进行重点阐述:

3.1网上新闻事件是主要的教学案例来源:现代社会是一个网络信息的时代,很多的信息新闻第一时间都是从网络上开始传播的。主要原因就是现代社会中人们都有手机,每一部手机就是一个新闻平台,现代微信朋友圈,QQ空间,还有陌陌等社交手机软件,都是信息传播的有效平台,当人们成为事件的亲历者的时候,他们可以将这一事件第一时间的传递到网上,与朋友分享,实现最大程度的传播,这种传播远比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快的多,很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就是通过网络第一时间被传播开了的,因此政治教师需要第一时间更新自己的网络信息接收方式,实现更多的信息的接受,养成每天通过手机进行新闻的阅读,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拓展政治教师的教学案例来源,引用更多的鲜活社会热点问题,实现学生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引导。

3.2坚持阅读党报、党刊:政治教师也是社会成员之一,他们对于一些社会问题也有着一定的疑惑,这就需要及时的政治理论思想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实现自我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塑造,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教师自己需要对自己宣讲的政治理论知识有着自信心,坚信政治理论的正确性,这样才能更好地说服学生辩证地看到社会问题。党报、党刊都是现代社会中,一些资深党史专家对于现代社会问题的正确理解,他们运用马克思的辩证理论、唯物主义思想实现对于社会的问题的有效解释,他们分析问题的逻辑相对比较缜密,可以进一步引导到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政治课程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因此,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定期阅读相关的党报、党刊,从中学习更为先进的、科学的、与时俱进的政治理论,实现自我知识的有效更新,有助于自己更好的分析社会热点案例。

3.3电视广告语中也蕴含着思维哲学:现代的电视广告为了追求标新立异,让人已读过之后,就可以正确地记住,因为在设计广告语的时候,运用了很多的思维哲学,这些广告语也是我们高中政治课程可以引用到作为教学案例的例子,例如:并非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这一句话从表面上看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是细细琢磨之后,就会发现其中处在一定思维错位,其实广告语的创意者就需要为了突出这种思维错位感,实现人们对于这一则广告的兴趣,因特仑苏就是一种牛奶的品牌,这一句广告语的意思就是特仑苏不是牛奶,那么它是什么呢?这是一般人看到这一广告的第一感受。这种广告对于思维理论尚未建立的学生有着一定的迷惑性,需要教师在政治课堂上列举出来进行辩证的分析。

3.4他山之石的借鉴:在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很多哲学思想,这些都可以成为高中政治教学的事例来源,首先,生活中的事例。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经常遇到一些值得回味的事情,这些都可能成为我们政治课堂的教学案例,例如,笔者在公交车上遇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给一个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这一场景引发我们的社会价值观的思考。车上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有一个老人给妇女让座,在政治课堂上引用这一教学案例可以实现学生对问题的有效思考。其次,名言古训。我们国家有着5千年的文明史,其中蕴含着很多的哲学观点,我们在政治课堂的而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用这些古训。如:《韩非子》中就有“白马非马”、“郑人实履”的典故,还有“圣人不期循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等古训,这些都是可以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引用的案例。最后,中外名人的轶事。美国小说中塑造的阿甘是一个天生的弱智,他的智商之后75,但是由于他的自强不息,努力完成好每一项工作和任务,这一故事说明了只要负责努力就会有回报的道理。在政治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学生人生态度的积极营造。

4结语

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是政治教学的独特之处,很多学生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一些事件十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拓展这些教学案例的使用,实现学生参与高中政治教学的意识,多元化的案例收集可以实现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

作者:潘成刚 单位:吴起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杨华岳,等.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艺术性的路径探析———基于系列讲话中的艺术[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08):112-113.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篇4

在课后研修的时间,我根据专家的引领,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并认真做了笔记。

培训中,让我领略了专家、各位老师授课、指导的风采,收获颇丰,受益不小。

一、通过培训,自己深深感受到作为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更重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求更高了。开班式中,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所做的重要讲话、陈副部长所提出的培训要求、以及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所介绍的培训内容,使自己充分明确了此次培训活动开展的重大意义。使自己认识到作为现代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要作终身学习型的教师。切实担负起时代所赋予教师的责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缩小与名师的差距,做新时期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教师

二、通过培训,对数学课堂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1、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2、数学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3、数学课堂是承认差异的课堂。4、数学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课堂。5、数学课堂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

三、通过培训,对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的编写方面的内容有了提高。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学;案例赏析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的主要学科之一,德育元素在数学教育中的渗透,会为学生带来明显的变化。要想加强德育在授课中对学生的教诲,数学教师要采用蕴含德育意义的趣味性教学,来引导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针对小学生的德育塑造,严谨、独立、礼貌等都是需要对学生加以培养的良好美德。本文以这三项美德为例,用丰富的教学案例具体阐述如何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美德

(一)审题时不要粗心大意。小学生严谨的美德要从审题中做起,很多小学生做题时审题马虎,没有仔细看清题干,错误理解解题的思路,这就不利于小学生严谨美德的培养[1]。例如,某道填空题:一根4米长、横截面面积为5平方厘米的木棍,如果截成4段,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小学生如果审题马虎,一看到截成4段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除法运算,导致最后的答案与题干问题天差地别。要想培养小学生严谨的美德,首先要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教师可从小学生的审题能力入手,改变小学生跳脱的答题弊病,在面对试题时,让小学生能够用沉稳的心态来处理。(二)养成验算的习惯。很多小学生答题错漏百出,这多由于他们没有养成验算的习惯。作业、考试对于小学生而言都是枯燥的任务,每当答完题后,小学生就相当于卸下了重担,自然不肯再继续验算检查来增加负担。教师对此要循循善诱,并纠正小学生错误的答题观念。小学生通过反思,理解了教师的苦心,就会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然后以谨慎、周全的态度对待习题,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严谨的美德。(三)厘清数学概念。数学概念的学习需要抱有十分严谨的态度,小学生很容易弄混许多概念问题,如基数与序数、整除与除尽、除与除以等。这些概念需要数学教师保持良好的耐心,不厌其烦地重复其中的不同之处,让小学生耳濡目染、牢记于心[2]。此外,数学教师应抱有严谨的态度,不要因某些口头禅而让小学生错误理解数学概念。譬如,有些教师常说加法、减法互为逆运算,其实并不严谨,因为减法的逆运算可以是加法,也可以是减法。教师要避免这些错误概念的讲解,以免影响小学生严谨美德的形成。(四)教学案例赏析。主题:探讨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道具:长方体教学用具、正方体教学用具。问题: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分别有什么特点?与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区别?探究过程:小学生进行分组,共同合作,分别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查清面、棱、顶点的数目,在小组内确认无误后,向教师汇报;对比长方体上下、前后、左右各面及各棱的长度,从中寻找规律;以同样的方式观察正方体,寻找与长方体之间的联系;得出结论,总结学习经验。教学成果: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全面总结长方体的特征,细致地与正方体进行对比,完成严谨美德的渗透教育。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的美德

(一)自主解题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生练习数学题时,要养成自主解题的良好习惯,这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独立的个性品质。很多小学生贪易怕难,做题稍微没有思路,便依赖题后答案的讲解,或者向其他品学兼优的同学寻求帮助。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类似问题及时斧正,以防止小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二)实践课上独立动手能力的训练。很多小学生在家中娇生惯养,独立动手的能力较差。数学实践课是加强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拓展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在线段、角的实践课中,教师为小学生提供五颜六色的纸张与纽扣,让学生将纸张裁成纸条,将纽扣作为顶点,把直线、射线、线段、垂直、平行、直角、锐角等多种图形的基础知识在一张白纸上展现出来。小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对数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还亲历了实践操作,体会到独立自主的重要性,从而帮助小学生养成独立的美德。(三)教学例证。主题:烙饼问题。道具:圆纸片——烙饼;纸盒——锅。问题:将纸盒当作锅,圆纸片当作烙饼,锅里最多能同时放两张饼,每张饼都需要煎熟正反面才能吃,煎一面需要1分钟,煎3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探究过程:小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寻求煎饼的方案;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共同总结方案的可行性,确认无误后再向导师汇报答案;实际操作,检验答案的准确性;回顾学习的思路,探讨烙饼问题蕴含的数学规律;在此题的基础上继续延伸思考,煎4张饼至少需要多长时间;得出结论,总结学习经验。教学成果:在执行方案时,小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能通过题目的延伸,做到举一反三,自发运用公式规律答题,完成独立美德的渗透教育。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礼貌的美德

(一)释疑的态度要谦卑。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懂就问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很多小学生释疑的态度存在问题。例如,以下的提问方式:“老师,能过来给我讲这道题吗?”释疑的态度需要谦卑,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小学生主动找教师,恭敬提问,并非指挥教师过来讲解。教师要教导小学生运用正确的提问方式,养成礼貌待人的美德。(二)答题要整齐干净。卷面整洁可以让判卷人员赏心悦目,潦草的笔迹其实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尊重。无论考试还是作业,教师都要督导小学生工整认真地完成习题,杜绝涂抹的不良习惯,让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导中形成谦和、有礼的性格。(三)教学案例赏析。主题:乘车问题。问题:车上有30个座位,第一站坐下18人,第二站上来20人,下去5人,这时有多少人是站着的?探究过程:根据题干,小学生列出等式进行计算;经过检验,向教师汇报答案;教师启发德育思考,如果你在车上坐着,应该为哪些人让座;得出结论,总结学习经验。教学成果:学生通过思考计算,使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加强,通过延伸思考,明白了尊老爱幼的道理。在今后的实际生活中,小学生也会自发地做出礼貌让座的美德行为。

当前义务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3]。这需要教师从小学时期就要对学生贯彻这条教育准则。为了避免小学生误入歧途,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德育教学时,也要结合其他学科,共同执行德育原则,让小学生的品德与才能共同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进步。

[参考文献]

[1]田天.让德育成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催化剂实践[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44.

[2]丁明英.浅谈小学数学学科中德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148.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篇6

关键词:人文社会;茶德;传统文化;教育

1茶文化人文社会

1.1茶道人本主义

茶道的人本主义是促进人文社会发展的潜在驱动力。在茶道“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下,无论是宏观下的社会和谐发展,还是微观角度的人际交往,人本主义都是促进整体社会运作的桥梁。在茶道人本主义下,我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不被经济和资本世界影响,坚持自身的人文主义社会理念和社会主义社会道路。在高校学生的教育中,也时刻以人(学生)为主,促进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一方面,高校注重教学设备、基础硬件等设施的普及,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高校在教师培养上也以师德为先,旨在培养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的优秀教师,而非以成绩衡量学生的教师。在茶道人本主义的影响下,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后,也积极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了整体人文社会的发展。

1.2茶德仁爱理论

茶文化经历了道家、儒家、佛学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在千百年的文化兼容下,吸取了各家精华。以儒家“仁爱”理论为主的茶德文化,是茶文化的精髓,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准则。人文社会下,强调“以仁待人”和“仁爱思想”。高校学生教育也秉承茶德的仁义理念,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高校对学生的五品培养中,“德”在第一位,并且在“智”的前面。然而在我国应试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国情基础上,大多高校仍然以“智”为先,忽略了茶德的教育。十八大后,根据对我国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传统文化的重视,高校开始对以茶文化为基点,重点发展传统文化的教育。在人文社会对学生道德水平的高标准要求下,高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对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尤为重视。

1.3人文社会与时政教育

人文社会下的传统文化对当今时事政治的教育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以茶文化为主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数千年历史演变过程中出现并传承的文化。其文化本身就包含了对当时历史朝代的反映,因此对如今的时政教育有一定的学习借鉴作用。另一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内容与时代不对应,但其思想内核永远不会脱离时代。古代儒家文化下的茶德,与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文明、诚信”等关乎道德方面的要求不谋而合。人文社会下的传统文化,促进了当今时政教育的开展;而时政教育也反之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实践形式。

2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分析

2.1教育体系与形式

基于人文社会下我国领导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高校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始进行课程渗透。首先,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以大课为主,主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宏观性的内容介绍。在教学体系上,传统文化教育还没有特定的参考教材和专业教师,教学体系尚未完善。其次,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会不定期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外出采风等社会实践活动,扩展课外的内容知识,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但课外活动仅仅以参观为主,形式太过单一。学生无法在亲身实践中升华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心。最后,传统文化的教案教学模式太过呆板,灌输式的内容陈述无法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现如今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相结合,进行融合性讲解,旨在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文化辨别力。

2.2教育案例与实践

前文提到,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大多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宏观理论。一方面,以传统茶文化教育为例,在渗透茶德思想时,高校课堂仅仅将“茶德”是什么以及茶德的社会价值进行分析讲解,这种理论性的陈述太过宏观。在进行教学案例分析时,介绍的案例也千篇一律,不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仅仅理论化的内容讲解,无法让学生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学生在实践生活中,也没有将“茶德”融入行为的习惯。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不具有时代性。教师在介绍案例时,也只是将古代“传统时期”的案例进行陈述,而没有去结合理论,寻找符合现代社会的案例。综上,缺少了案例支撑,传统文化的课堂教学不具有深刻性和说服性,也很难激起学生知行合一的实践行动力。

2.3传统文化教育考核标准

最初,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科目以选修为主,学生可以自行选择科目,最终的科目考核也仅仅是根据学生对自己所选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课下进行小论文作业。这种开放性的考核课题,无法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掌握的真实程度。在传统文化教育越发重要后,高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从选修课转为必修课,学生必须通过笔试进行测验。笔试测验中,客观题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掌握度,而主观题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力。主观题经过教师改良,增加了观点评析等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的题目。由此可见,传统文化教育的笔试体系已经十分完善。理论考核的完善基础下,必须注重实践德行的考核。然而道德作为一种思维性术语,其考核的标准制定不好分化。目前为止,对学生德育的考核方式还正在研究当中。

3茶德思维下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策略

3.1采茶戏丰富教学形式

茶德不仅指人文社会下的道德,还包括“和、清、寂”等思维扩展理论。在茶德的扩展性思维下,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进行全面革新。为进一步让学生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力,甚至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提高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必须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实践主体。高校可借鉴传统京剧进课堂的创新教学形式,将采茶戏融入传统文化教学中。采茶戏不仅是传统茶文化的优秀艺术,还是我国千百年来基层社会的缩影,包含了除茶文化之外的其他传统文化,例如戏曲文化、道家文化、司法文化等。学生通过对采茶戏的学习和演绎,对采茶戏中人物的理解更为通透,对茶德的认知也更为深刻。采茶戏中的茶德思维体现在不同的人物的方方面面,以采茶戏融入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以及茶德的渗透。

3.2茶故事扩展教学案例

饮茶不仅作为达官贵人、风雅学士的社会活动,也是基层平民、茶农的生产活动和饮食习惯。由此可见,茶文化渗透了中国数千年社会的各个文化阶级,对所有传统文化具有普适性的特点。为避免传统文化教育时案例的重复性和表面性,高校教研组必须对茶故事进行分类,在不同传统文化的教育下进行不同类型的茶故事渗透。除此之外,课堂还需要对教学案例的讲解形式进行扩展。除教师进行案例介绍外,各个学生还应当结合课堂内容,将自己家乡的茶故事进行调查讲解。经过田野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各类查找方法,学生能够对茶故事有更深的记忆和理解。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的案例分析,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格局。

3.3德育考核与柔性标准

为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德育内核,在茶德思维下,高校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德育考核。一方面,鉴于德育考核的标准不好定性,因此考核标准由普通考试的刚性标准转为柔性标准。在客观的硬性条件下,教师更多的以具体情况自我分析,在柔性思维下进行情感性、道德性与客观性的融合打分。另一方面,德育考核的内容也在柔性标准之下。德育考核不采取笔试,而采取自我宣讲、模拟实习演练等具有趣味性的临场发挥。旨在考验学生在特殊情况下的第一思维,从而透析学生的道德感和对传统文化的践行。在模拟实习演练的考核中,为增加真实性,学校会在校外开设实习基地,学生脱离课堂,在社会环境下体现真实的自我。

4结论

在茶德思维的融入下,传统文化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性的空壳,而是学生的实践应用成果。通过一系列的德育手段,高校对现阶段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内容和考核标准的革新,促进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发展和“有效教育”,更对学生的三观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茶德思维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层次,还为我国人文社会的和谐德行打下了坚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蓝蓝.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黄河之声,2018(8):104

[2]徐孝刚.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大学生学风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8):71-73

[3]王小丁,张宗明.正气养德———传统文化融合下的高校廉正教育[J].社科纵横,2013(3):149-151.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篇7

案例教学具有科学性质和实用价值,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具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及师生互动等功能或优点,受到很多专业教育者长期广泛的使用。在高中德育课使用案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高中德育课的教学现状,改变德育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德育课取得一定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随着案例教学不断的深入应用,发现案例教学也有其缺点或局限:应用案例教学过于耗费时间和精力、不利于中等以下程度或低年级的学习者等。本论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希望有助于广大德育工作者提高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并有效地利用案例教学进行德育课教学,提供借鉴和启发意义。

二、高中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改革高中德育课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高中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德育课的实践性和政治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并要认真的解决。然而,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讲授几乎成了唯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们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使得学习单调、枯燥,从而导致学生对德育课消极应付,不感兴趣,不愿听讲,考试前临阵磨枪,死记硬背,根本达不到学习德育课的目的。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媒介,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现实生活中生动、逼真的事件引入课堂,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案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探索者,学生在德育课堂上主动讨论、主动发言、主动合作、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案例学习过程是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压力下大胆的发表观点,分析彼此的观点,做出选择。案例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道德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得到增强,…他们的道德行为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德育课的实效性。(本文来自于《山西青年》杂志。《山西青年》杂志简介详见.)

(二)适应高中的生源特点(“一言堂”式的德育课导致优生差生都不感兴趣)

高中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而且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普通高中的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兴起,使得高中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部分高中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这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素质差,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甚至个别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时有发生冲突打架,经常迟到旷课,不服从教育和管理,不尊重老师,不做作业和抄袭作业。而目标明确的以考学为主的优等生又觉得高考不考这些东西,还是多背几个知识点吧。他们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不学德育知识,知不知德育理论都无所谓。又由于德育课本身抽象性的特点与和长期以来高中的德育课形成的“说教堂”、…“一言堂”的授课形式,使得德育课往往很难上,更不要说上好了,也造成学生对德育课没有兴趣,高中的德育课在学生的眼里可有可无,总之,高中生在文化基础、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这就更要求高中学生学好德育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案例教学的运用,增强了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因为案例教学提供一定的情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能触动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编排教学案例,把书本的知识点融入教学案例之中,改变过去德育课单一的、枯燥的注入式教学。案例教学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参与课堂讨论,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情境。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德育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改变高中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使他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思想道德也得到提升。

(三)符合高中德育课的学科特点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篇8

一、渗透课程德育理念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必须要实现与德育的融合,主要是因为德育与很多课程存在共性。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德育意识,从而逐渐达到德育的重要目的,这也是实施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师幼师专业学生管理过程中融入德育管理理念,必须先将德育管理方法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开展高师幼儿专业教学管理,教师必须对学生德育形成足够的重视,通过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德育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以高师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例,教师要发掘思想政治课本质特征,将其与德育本质联系起来,通过学生参与思想政治课学习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幼师虐童”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导入,要求学生探讨教学案例,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再整理归纳学生的观点,弥补学生的知识漏洞。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德育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例如,在“幼师虐童”这个事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该幼师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匮乏,为幼教事业抹黑。发人深思的事件让学生在探究中,潜移默化地对德育形成了更加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高师德育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课程教学作为切入点,将德育理念融入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断加深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就可以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重要目的。

二、增强学生德育意识

纵观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整体情况,发现部分学生对德育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也没有形成正确的德育意识。也有些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活动的时候,习惯将德育束之高阁,使得德育虽作为一种理念被学生熟知,但学生并不了解德育到底是什么,德育的内容是什么,德育的意义是什么。所以,在现阶段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将增强德育意识作为首要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幼师虐童”事件作为教学案例纳入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探析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对德育形成足够的重视。某学生的观点如下:幼儿园暴力事件,不仅暴露出当前幼儿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也反映出幼儿园管理的不完善。教师的“暴力”给幼儿带来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更不利于幼儿今后的成长。守护儿童成长,杜绝暴力事件,加强师德建设是基础。幼儿园要做好师德的教育培养工作,大力开展向道德模范教师学习的活动,坚决惩罚、开除暴力对待学生的教师,树立良好的师风、教风。教师也要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既要以高超的教学能力赢得学生的认可,又要以高尚品德获得学生的爱戴,做到自醒、自强、自重、自律等。该学生的观点涉及到教师“师德”“师风”“教风”“道德素质”等内容,从学生的答案可以看出,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已经“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教师应重点剖析学生的观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问题本质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德育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真正让学生了解到德育是什么和德育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念,真正达到高师幼师专业德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目标。除此之外,要增强高师幼师专业学生的德育认识,教师还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搜集、整理资料,自主展开课堂教学活动。由学生解析德育各部分内容,再由教师弥补学生的观点漏洞,就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德育,从而逐步付诸实践。由此可见,在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增强学生德育认识,不断提高幼师专业德育素质和道德水平,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增强学生对德育的认识,让学生透彻理解德育的含义及其本质。

三、完善德育管理制度

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教学管理,要实现德育管理的重要目标,必须深层次发掘德育的本质内涵,结合高师幼师专业学生特征,制定完善、科学的德育管理规范。在实际德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规范开展工作,自然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真正达到德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目的。例如,在某高师幼师专业学生管理中,教师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如每人每学期的基本分为100分,实行加减分制度;每学期颁布一次德育考核结果,对一周内扣分超过10分者,及时告知家长及其班主任;而每学期考核低于60分,则无法享受助学金,甚至无法办理毕业证……具体的管理条例,为幼师专业学生德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在借鉴该高师学校德育管理成功经验,对德育管理经验进行广泛普及时,还要注意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通过调查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整体情况发现,高师幼师专业的学生德育水平偏低。这与学生的自我价值认定有非常大的关系,他们中有些人认为自己是被“淘汰”的,对自己“自暴自弃”,导致他们无法对自身德育素质形成严格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制定德育管理规范的时候,教师要将所有学生放置在平等地位上,以同样的规则规范要求学生。如一学期内迟到超过5次无法享受助学金和奖学金,在校期间打架则视为严重违纪等。教师只有将这样的规定贯彻落实,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就目前我国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综合情况而言,首先,幼师专业教师对德育认识不到位,导致德育难以贯彻落实;其次,缺乏明确的德育管理规范。要改善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管理现状,必须集中解决教师观念和德育管理规范的问题。对于部分教师缺乏德育观念的问题,就要求这些教师要重新审视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对德育形成足够的重视。教师还要根据自己承担的课程,发掘教学课程与德育融合的切入点,使德育理念与课程教学联系起来,从而真正实现德育教学管理的重要目标。对于缺乏明确的德育管理规范,就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整体特征,制定完善且具有可行性的管理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先行。因此,要推行高师幼师专业学生德育管理改革,就必须建立健全德育管理规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幼儿教育在教育生涯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改善幼儿教育现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将德育与幼儿教育联系起来,是改善当前幼儿教育现状的重要途径。为此,在幼儿专业学生教学管理中,必须实现德育理念的有效融合,通过高效的德育管理,提高幼儿教师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从而为规范我国幼儿教育秩序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宁婧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幼儿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利兴,王定国.试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原则[J].思想战线,2011(02).

[2]段丽萍.学生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J].职业时空,2007(03).

[3]刘志平.浅析影响高职学生德育工作的主要原因[J].当代教育论坛,2004(10).

[4]王克洲.发挥政治课优势加强学生德育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9(03).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篇9

在政治思想上,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利用电视、电脑、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形势,提高自身的政治判定力及政治免疫力。一年来,本人努力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教育治理、教育服务、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做到团结协作、大胆创新、乐于奉献。20**年被评为区先进生产工作者、区十佳教师。

二、分管工作:

在分管工作上,做到目标明确、统筹兼顾、重点突出、抓手落实、成效显著:

1、教科研:

我园是省教育厅实施新《纲要》的实验园,因此我们的教科研必须时刻走在教改的最前沿,从而实现榜样作用、推广作用、辐射作用。在园长的引领下,我园的教科研工作实现了有效治理。围绕《纲要》实验园方案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的实践》及《发挥正规性教育机构在早教中的作用》这两大课题的实施,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幼班组实施了“多元整合活动课程”,并以“四个一”载体活动为抓手,开展了一份弹性计划、一面主题软墙、一本成长档案、一类主体活动的研讨,托班组进行了“托幼一体化”的再一轮实践与论证,1构建了园本课程。同时,各园区还启动了“1X”园区特色课程式的研讨。这一年来,我园的教科研成果显著,教育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共计有15篇次论文在各级评选中获奖。被评为“市第六届优秀教研组”、并推荐参加“杭州市20**年度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评选”(目前正在评选中),幼托园还多次代表市、区参加专题活动的交流与研讨,在杭州市活动区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2、教师培养:

一年来,本着“三多”指导思想(多形式、多层面、多触角),做好了教师培养工作。制定了《教师培养三年规划》、《教师分层培养规划》,推行师徒结对制度及骨干教师考核制度等。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春华秋实基本功比武及“教坛起步、教坛新苗、教坛扬帆”活动,为不同层面的教师创设新星展台、成长展台、创新展台,促进各层面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同时,还根据园实际情况,开展新教师班级常规培养等生成性教研活动,并加强了对各园区教师教育教学情况的检查与反馈,切实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一年来,我园教师在各类业务评选活动中表现突出,累计获奖四十多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家长学校:

20**年,我们加强了家长学校治理工作。从家庭教育需求和家长心理需求出发,本着“创新、实效”的原则,构建家园互动网络,促进了家长与师生的共同成长。成立了家长学校分校指导站,建立了“家长学校兼职教师资源库”及“家长学校专家讲师团资料库”,上半年在对家长工作档案全面整理的基础上制定了建立相关的长效制度,如《家长委员会工作章程》、〈〈家长工作条例〉〉等,切实保证家长学校的全面开展。于此同时,还通过了解家长需求、创设学习平台,加强对家长的亲子教育及亲职教育,全面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如家长万人谈、推门进教室、家长助教、家长讲座、优秀教育成果评选等活动。20**上半年,我园通过了合格站的验收。下半年,又被评为区优秀家长指导站。

4、德育工作:

自**年9月接管幼托园德育工作,对德育工作进行了整合与渗透。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园区、年级组及班级的日常活动中。在“携手奥运健儿、泓扬民族精神”德育活动评选中,老师的“五彩奥运”获市优秀奖。我园还积极参与区德育子课题立项申报、创新德育案例征集,撰写的两篇德育案例入选区德育创新案例集,我园也被评为幼儿园唯一一所区德育工作创新单位。

5、其他工作:

在做好上述主要分管工作的同时,还协助园长做好了教育教学配套服务、园区治理、实习观摩接待、年级组、对外办学、结对助学等琐碎工作。做到齐头并进、统筹兼顾。

三、个人成长:

德育教学案例范文篇10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德育;教学变革

一、信息技术促进中职德育教学变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一改变也必然反映到教育中来,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信息技术整合进德育教学,符合科技发展的潮流,与社会生活特征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相吻合,是对传统教学革命性的改造。学习也是一种生活,现实生活的独立性、开放性、多样性、交互性等特征也必然反映到学习当中来,反映到学生身上来,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这一全新的认知工具,在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中,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建立起师生多边互动,合作创生的新模式。信息技术为师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

案例中职德育教学引入信息化因素,为中职德育教学带来了革新,虽然刚刚开始,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笔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教材《哲学薛丹华与人生》中两课为例,抛砖引玉,引发大家对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的思考。教学案例一:《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授课对象:2014级航空服务(中专)学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联系的含义,了解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际关系复杂性和交互性。(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营造和谐人际关系。(3)运用目标:培养学生全面、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等的人际关系。教学重点:联系的含义,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学难点:物质世界的普遍性,人际关系具有复杂性和交互性。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观察体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1)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贴近学生岗位,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按学生个性特征分组,登录教师网站下载预习任务,运用信息化手段查找资料、完成预习任务,规定时间上传至教师邮箱。教学过程:环节一:知识积累播放第一小组递交的预习成果:《航空安全知识视频》教师设疑:影响飞机飞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并展示大量图片。教师自制动画:和谐自然小动画——学生感受人类社会、自然界至物质世界的普遍性。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与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处在与周围事物的相互联系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复杂的相互联系的整体。环节二:实际应用第二小组递交自行设计的PPT:《学生人际关系网络图》教师自制:《复杂人际关系交互网动画》、PPT《人际关系特征图》联系的复杂性与交互性:人的一生,要学会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共事共处。环节三:认识升华第三小组递交:自拍课堂情景剧小组讨论:乘务员为什么与顾客发生冲突?我们该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教师播放《校优秀毕业生在空乘服务》视频和《人际和谐》动画。学生总结: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真诚、宽容、平等等因素。环节四:指导人生播放第四小组递交的视频:《2008奥运会和文化》视频小组活动:寻找身边的和文化小游戏:打开千千结课堂小结:运用电子相册,回顾本堂课重点和难点,提升人生哲学并布置作业。课后拓展:登录教师网站,完成教学评价表,QQ、博客等交流答疑解惑。该案例通过网络、视频、动画、图文等信息技术手段,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单纯的说教生动化,突破了靠想象学哲学,真正贴近学生岗位和生活实际。教学案例二:《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授课对象:2014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中专)学生。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了解内外因的含义及辩证关系,理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不怕挫折、积极向上的态度。(3)运用目标:培养学生用内外因的观点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的能力。教学重点: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促进人生发展。教学难点: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课前准备:(1)QQ群:课前自习微课《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并完成相关作业。(2)搜索你关注的名人、热点人物、机电优秀毕业生典型案例,分析在其成长道路中的内外因等因素,给你的哲学和人生启示是什么?(上传老师QQ邮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回顾微课《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学生讨论预习作业,并交流学习成果。新授巩固: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成果。问题1:鸡蛋变成小鸡,请思考:需要哪些条件呢?1.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1)内外因的含义。问题2: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问题3: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问题4:正常受精的鸡蛋经过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就顺利孵化成小鸡;正常受精的鸭蛋,经过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却孵化成小鸭;而石头呢,即使有适宜的温度,最终也还是一块石头,孵化不出小鸡、小鸭。说明了什么?2)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和源泉,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问题5:用上述哲学道理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问题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请指出蒲松龄的这幅落第自勉联所蕴含的哲学道理。问题7:那么没有阳光、水分、肥料、温度等,可以收获瓜果和豆类吗?问题8:一只鸡蛋放在开水里煮,能煮出一只小鸡吗?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问题9:种瓜得瓜。但同一种瓜,种在不同的田里,结的果实有大有小,这是因为()案例: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微课知识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答疑。2.正确处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条件的关系案例分析1:机电专业优秀毕业生关鹤《梅花香自苦寒来》要求:确立观点并阐述理由,小组代表发言。案例分析2:马云的成长故事和给年轻人的励志视频(1)马云的哪句话或者哪个成长经历让你印象最深,给你的哲学与人生启示有哪些?(2)请结合你自己的内外因素,分析自己和环境,给自己制订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措施。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总结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建立认知框架。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提升人生哲学并布置作业。

三、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防止纯业务化倾向

所谓纯业务倾向就是教书、育人两者相互隔离,仅仅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当作一门学科任务来完成,不主动自觉地把德育课程与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忽视了德育课程的终极目的。学科建设、学科教学根本的落脚点是育人质量的显示和提高,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人。这一点,在德育课程教育教学中显得更为突出。因此,中职德育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要避免纯业务倾向。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对社会应有的人文关怀精神。

2.防止纯技术性倾向

当前,在课程与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过程当中出现了一种“纯技术性倾向”,表现在:第一,过度追求技术手段的完美而脱离学生的学习;第二,追求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的全覆盖而脱离德育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师生互动环节;第三,追求信息技术教育手段使用过程中的便捷,而忽视教书育人过程当中与学生心灵的沟通。整合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整合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整合的主题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因而要将信息技术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

3.以科研工作加强引领

目前,信息化教学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纯业务、纯技术等不良倾向,这些情况说明必须加强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的科研工作。只有提高课程的教学研究的质量,增加课程教学的科技含量,探讨信息技术与德育课程整合的具体形式和最佳途径,才能增强德育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薛丹华 单位: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