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在学习语文的渗透

时间:2022-06-11 10:23:21

德育教育在学习语文的渗透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渗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渗透的必要性

德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塑造学生的灵魂、升华学生的内在以及提升学生的外在。学科教育的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做学问,而德育教育的重点在于教会学生做人。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所具有的社会意义高出很多,只有先学会做人,做一个文明的人、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高尚的人,然后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学会做学问。学校的立足之道乃是以德立校,育人为本,这与中国自古以来就讲求先立德行再做学问的理念是一致的。所以,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渗透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对于学生全面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正确对待学习。在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下,读书无用论近年来频频现于公众视野,给广大学生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加强德育教育渗透,通过无数关于学习的道德故事以及教师引导作用,重塑学生的学习态度。其次可以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当前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难以明确学习重点和学习目的,对于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经常应付了事,没有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通过德育教育,梳理学生的思维,使其认清学习过程,加强与老师与同学的交流沟通,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后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德育教育在学习语文中的渗透途径

(一)加强德育教育的认识

加强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是在学习语文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基本前提。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加强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实施者和引导者,其对德育教育的认识水平,决定了德育教育的实施力度与教育成果。加强教师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可以通过教学大纲、教学讲座和教学研讨会等形式,将德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切实传达给教师,在教师心中树立起必须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观念,以便开展相关工作。另一方面是加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受体,其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水平决定了德育教育的成果。加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班会、年级大会以及德育教育讲座等形式进行。只有学生对德育教育形成足够的认识,才能确保德育教育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顺利渗透。

(二)选择正确德育办法

在学习语文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并且想要取得预期的成果,就需要教师选择正确的德育办法。只有选择正确的德育办法,才能使德育教育顺利和谐地渗透进语文学习过程,使语文知识和道德观念完美得衔接起来,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可以在无形之中树立学生相应的道德观念。比如在学习《负荆请罪》这篇课文时,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得到赵王赏识,被封为上卿,位居廉颇之上。廉颇对此很不服气,扬言要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处处避让廉颇,避免与其发生冲突,并对门客说:“我并非惧怕廉颇,而是秦国不敢入侵赵国,就是因为有廉颇将军,我是将国家危难摆在首位。”廉颇在听到蔺相如的话后十分羞愧,背负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教师教学时就该从蔺相如以国为先的爱国品质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为人态度出发,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

(三)写作过程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进行渗透,写作过程是一个极佳的途径。写作不仅可以反映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积累,更可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内在品质及道德观念,所谓文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了。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写作内容和写作思想两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在写作内容方面,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走进自然,多观察周边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崇敬喜爱之情,并逐渐上升到对国家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课堂教学的实际渗透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教育进行渗透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构建了教学课堂。在教学手段方面,德育教育的渗透主要应该从教师本身进行,即强化教师的榜样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自身言行举止和师生交流沟通等方面强化榜样作用。对于一篇课文,教师应当抓住其中的德育关键点,并且摆正自己的立场,强化该点的德育教育渗透;对于学生的问题,教师应当秉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原则,准确正面地回答学生。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开现有的书本外,教师还可以挖掘一些适合于课堂辅助教学的材料,或者是可以用于课后阅读的材料,拓展德育教育的渗透范围和途径。比如中华道德故事、中华历史故事等。总的来说,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渗透的重点,教师应该大力强化课堂教学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德育教育成效。

德育教育与语文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相契合的,所以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也是最适宜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师对其产生正确深刻的认识,并强化在各个语文学习环节的渗透工作,以此提升德育教育工作成效。

作者:陈国娟 单位:世纪阳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