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匠精神”德育功能体系建构

时间:2022-06-27 02:46:28

浅析“工匠精神”德育功能体系建构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人”和“工匠”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内涵却有着天壤之别。“工匠”绝不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也不仅仅是精通某种技艺的匠人,工匠精神象征着一种精致的文化内涵,是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的表现,属于钻研技能、精益求精、敬业担当的职业精神范畴,包括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理念。精湛、过硬的职业技能是工匠精神依附的载体,精益、专注的职业素养是工匠精神的关键,敬业、担当的职业理念是工匠精神的内核。综上,工匠精神体现了一种做人做事态度和精神境界,是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二、“工匠精神”德育功能实施的必要性

一谈到“制造强国”,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就是德国和日本,他们拥有全球众多历史悠久的著名企业和被世界广泛认同的产品,与他们崇尚和传承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对于日本人来说,工匠精神其实是一种在生活环境中自然习得的,是一种潜在意识;而德国的“德式工匠”精神诸如科隆大学学者罗多夫所说的有着慢、专、创新的显著特点。可以说,将工匠精神视为信仰,对匠心、品质恪守与坚持,是德国、日本两国制造业崛起和成功的金钥匙,而以工匠精神为价值导向的职业教育则是两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基石。技工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阵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时代赋予技工院校的使命。目前技工院校的德育工作主要注重道德、礼仪、心理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培育引领,但在职业精神层面的引领则略显不足。因此,开发运用“工匠精神”的德育功能,将其植入到技工院校德育体系,多措并举,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职业人,是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更是我国进军“制造强国”的需要。

三、“工匠精神”德育功能体系构建

“工匠精神”德育功能体系是对技工院校现有德育体系的有效补充,应植根于现有德育体系中,并彰显其“职业属性”,以获得更高层次的德育功能。同时在设计上要具有可操作性,落实到职业实践中。因此,构建“工匠精神”德育功能体系要从思想、理论、实施、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形成长效机制。1.提高师生“工匠精神”思想意识。师生“工匠精神”意识的形成是德育功能体系构建并形成长效机制的基础。首先要加强全校师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通过微信、广播、校报等途径解读工匠精神、宣传工匠事迹,让师生广泛而深刻的理解“工匠精神”内涵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以及寻找身边的“工匠精神”楷模等方式,树立模范榜样,让师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2.“工匠精神”德育功能理论体系。构建“工匠精神”德育功能理论体系的内涵要围绕“精益”“严谨”“专注”“敬业”“创新”等几个核心层面进行分析,形成理论体系的主框架。外延可以从典型事迹、职业诉求、职业实践等方面,对主要理论观点进行阐述,并力求通俗易懂、指导性强、易于践行。形成理论架构及指导性意见之后,以校本、读本等形式在学校中进行学习和传播。3.“工匠精神”德育功能实施体系。在现有的德育体系基础上加以完善、扩充,注重“工匠精神”德育的职业属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对教师“匠心匠师”的培育。技工院校教师是“工匠”先行者,只有具备工匠精神、“能工巧匠”型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学校要在打造教师队伍追求卓越的“匠心”、技能精湛的“匠艺”、精益求精的“匠志”、以生为本的“匠德”上铆足劲,提高专业的底气,强化教育教学的技能,给予学生工匠精神的榜样和模范作用。学校全力打造“双师型+企业服务型+专家型”和“讲师、技师、德育导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的“三型五师”的现代师资,加强“师德”教育,做到技术精湛的匠艺、追求熟练的匠心、精益求精的匠志、服务学生的匠德。二是把“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校园“工匠文化”氛围,以演讲、展览等文化活动为载体进行宣传、引领,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深耕“工匠精神”的种子。学校历来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文化环境建设上渗入工匠精神主题,各专业的实训场所都营造“工匠精神”环境,并且通过学生阅读节、体育节、技能节、科创节、社团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打造“工匠精神”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三是将工匠精神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首先是利用好德育课主阵地进行“工匠精神”的理论教育,拓展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其次是在专业课堂上注重职业属性的“工匠精神”培育。2016年以来,学校每年在就业指导季开展“工匠进校园”活动,把“工匠精神”植入课堂课外,通过企业参观学习、与工匠师傅结对交流、大师进课堂等活动,在校内营造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帮助师生正确认识、领悟工匠精神,培养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积极情感和自觉意识。四是把“工匠精神”融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实习的全过程,把教学课堂延伸到企业,使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体验工匠精髓,学习工匠榜样,在耳濡目染中直观的感受“工匠精神”的精髓。笔者所在的学校一直注重校企深度融合,与当地知名企业成立职教战略联盟,实现集团化办学;通过动态设置专业,建立技师学院,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办学资源;成立四大技术研发中心,为50多家中小型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服务,帮助企业增加产值上亿元。近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4.“工匠精神”德育功能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既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又要与职业特色相结合。要以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点为原则,以递进式评价目标为引领,从而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与职业潜能。结合“工匠精神”内涵的核心理念,构建涵盖教学、实践、实习、日常等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评价体系。一是在不同的环节,把握评价的侧重点,如实训环节应注重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效率、工艺、安全等涉及“精益”“严谨”方面的评价;而在实习环节应注重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等方面的评价。二是分阶段分级别进行评价,分阶段是因为学生身心发展阶段不同,所能达到的能力及水平不同,应符合阶段特征;分级别则是避免因较大的差距引起自满或自卑的情绪。三是评价机制要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理念出发,激发学生职业兴趣及进取意识,应重鼓励、重激励、重引导,避免用评价机制来批评和制约学生。

四、小结

“工匠精神”德育功能体系的开发与应用是技工院校培育“时代工匠”的重要途径。围绕“工匠精神”内涵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将其植根于学生的思想中,生根发芽,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的职业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娟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J].职教论坛,2016(35).

[2]李超.如何结合工匠精神做好技工院校学生德育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6(33).

[3]刘琳.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探析[J].职业教育,2017(6).

[4]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作者:韩叶龙 单位:湖州工程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