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探讨

时间:2022-06-23 03:41:5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探讨

1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新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且指出,要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五条原则;其中,关于“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这样表述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3]“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等等这些,也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文的表述.可见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律与道德是何等的重要,法律与道德要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尤其是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等等这些都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本课程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材建设要“充分体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全面反映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和基本经验”“帮助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4]因此怎样实现这些要求,这是我们这门课要去努力实现的.

2调整架构主动适应谱出新意

1)先讲“法律部分”再讲“道德部分”、充分突出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本课程来说就是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紧密结合起来,怎样结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怎样相互渗透、怎样相得益彰,这是个关键问题,也是与中学课程形成反差、突出高校做为高等学府的深度和理论引领的要求.平淡无味、没有新意、缺乏深度,不是大学课程.这是我们每位高校教师的努力方向.因此,怎样构筑课程的讲课构架、先后次序,要结合党中央的要求和课程研究成果以及国情、世情、民族文化底蕴、学生的学习背景和讲课内容的内存逻辑联系.要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才能避免某些人以为“有法”就可以不要“德”的错误想法.只有德法兼治,才是正道,尤其是要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属性,才是成功的.因此,要让学生进校就先学法,然后再让他们明白,只有法律也是不行的,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进而让他们明白在高校里学习道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科学对待人生、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领悟人生真谛、做忠诚的爱国者、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等等,这是何等的重要.接下来还要让学生明白,在人的一生中,光有上述这些还不够,人生还得有“理想”,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方向,活着就没有了奔头.2)让“理想”成为本课程的点睛之笔.把“理想”“信念”的内容放到学期课程最后一章来讲,这时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已经能顺理成章了,学生听了也不会觉得是在讲大话,经过本课程一个学期专门的理论学习、社会观察、实践实习,再经过思考提升和课堂讨论,学生已经有比较好的基础,这时候来讲理想信念已经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也是理所当然、符合实际、合乎逻辑了,学生听了也会积极思考、萌发心中追求理想信念的火花,并且会在课程结束后细细去品味整门课的内容,从而强化自己的理想信念.学生有信念、有理想,这就是我们这门课最大的任务.本文认为,理想信念就是我们这门课的亮点,用这个亮点来统治整门课程的内容,让“理想”“信念”这一章成为本课程的点睛之笔,让“理想”成为大学生的远大人生目标,让“理想”成为人生的明灯,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3)有了理想、有了追求,征途中还得注意“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样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实现理想.4)建议调整后的架构如下:①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第三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②第七章遵守行为规范锤炼高尚品格,第一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第二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第三节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第四节个人品德养成中的道德与法律;③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第一节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第二节社会主义法律精神,第三节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第四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第六章树立法治理念维护法律权威,第一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第三节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⑤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⑥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⑦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⑧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⑨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第三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⑩结束语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5)几点说明.第一、把教材中第七章的内容放到开课的第一章来讲,目的是解决新生来自全国各地刚入学到大学这样的新集体、新环境、新生活,对一切都很新奇,又或多或少有些不知所措和对未来学科、专业、职业等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急需面临的恋爱、婚姻、家庭和个人修养途径也有很好的指引作用,并且既讲道德又讲具体的法律规范,一下子让学生领悟到这才是大学的课堂,有广度、有深度.第二、“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有了前面这些遍布学生身边方方面面的法律规范的感性认识,再来讲第五章、第六章,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事物本质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5].第三、本文得出的框架是严格以2013年版教材为蓝本的,并未加入该书出版以后新的内容,尤其未加入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等内容;另外,为了本文主逻辑的表述并未对框架内各章内部的“节”作次序的挪动.第四、因为全日制普高的课堂教学一般是严格按照教材的体制组织教学的,因此本文得出的框架只经过成人函授生的面授辅导复习式讲课的实践检验,还没有在全日制普高的课堂上完整实践过,但理论上是可行的;框架中各章的细节尚需广大专家学者教师进行补充、完善,共同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五、上述框架虽然已经把“法律基础”放到了“思想道德修养”的前面来讲,借此来强调法律在现今社会的重要性,但仅此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在“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之间的“与”字下功夫,这是今后大家必需共同努力的方向,只有继续在“与”字上做文章,才能真正对得起这门课程的名称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要求.

作者:苏怀富 单位:广州航海学院

参考文献:

[1]苏怀富.应用型航海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教材探析[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7(1):60-62.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4-10-28)[2014-10-29].http:∥www.gov.cn/xinwen/2014-10/28/content_2771714.htm.

[4]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教社政[2005]5号:6,2005-02-07.

[5]陶德麟,黎德杨,郝侠君.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15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