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综述

时间:2022-01-17 09:50:51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综述

摘要: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学者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成因、手段和治理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国内外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差别,以期帮助国内学者在比较的基础上批判性借鉴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治理

一、引言

上市公司舞弊行为不仅对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造成损害,更破坏了证券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阻碍。本文基于对国内外学者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成因、手段和治理三个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国内外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差别,以期帮助国内学者在比较的基础上批判性借鉴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研究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

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财务舞弊成因研究。对于财务舞弊成因的研究,国外学者提出有冰山理论、GONE理论、风险因子理论和舞弊三角理论。在Bologna和Lindquist(1987)的冰山理论中,把舞弊形容为冰山,表现为显性和隐性两部分。能看得见的冰山部分表现为显性,也是舞弊结构考虑的基本因素,即组织目标、效率衡量、等级制度、技术状况、等级制度以及财务资源等;隐藏在海平面下的部分表现为隐性,也是产生会计舞弊行为的根本原因,包括认知道德、情绪情感、文化价值、观点态度和思想素质。Bologna等(1993)在GONE理论指出舞弊四因子Greed(贪婪)、Opportunity(机会)、Need(需要)、Exposure(暴露)。Greed(贪婪)时舞弊主体的一种心理特征因素,Need(需要)则是动机,上述四因素便是构成舞弊行为的四个条件。Bologna和Lindquist(1995)在GONE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了舞弊风险因子理论,指出舞弊风险因子由个别和一般两种风险因子组成,舞弊动机(压力)、情绪情感、道德品质为个别风险因子;而舞弊机会、被发现的概率、舞弊后果为一般风险因子;当舞弊者判定结合在一起的两个风险因子对自己有利时,便会实施舞弊行为。Albrecht等(1995)在舞弊三角理论中指出了会计舞弊发生的三因素:压力、机会、自我合理化借口。舞弊者中的偶然舞弊者比较保守,只有当经济社会压力、存在合适的机会和合理化借口都满足时,才会实施舞弊;而掠夺者则过于激进,见机则行事。在国外较为成熟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国内学者这一方面进行了适合本土特色的研究,林长泉(2000)发现国企的改制不充分,政企没有完全分开,管理者为了利益寻租促使了舞弊的发生。雷又生(2004)从道德角度对公司舞弊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当公司管理层的收入和业绩挂钩时,公司的业绩越好,管理层待遇越好时,为获得更高的报酬,舞弊发生的概率也就越大。韦华、陈兴述(2012)也认为管理层道德的沦丧主要是由外部监管缺失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并发现当资本市场竞争加大时,较大的融资压力也会推动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梅丹(2016)以2006年至2015年因会计舞弊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的5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为取得上市或者增发(再融资)资格、隐瞒真实经营状况,防止“披星戴帽”、操纵股价等会促使公司采取舞弊行为。陈艳(2017)在研究CEO权力强度、过度自信对财务报告舞弊的影响时发现,CEO权力强度与公司财务报告舞弊倾向显著正相关;而CEO的过度自信心理更助推了CEO权利强度对财务报告舞弊倾向的影响,尤其在国有企业性质的情况下,这种倾向的正相关关系更加被强化。(二)财务舞弊手段研究。Worthy(1984)很早就发现,企业常通过跨期结转确认收入和费用、对会计方法和管理成本的不合理变动等舞弊方式对自身利润进行调节。COSO(1999)《财务报告舞弊:1987-1997》报告就指出最常用的舞弊手段是高估收入和高估资产;存货计价方法进行变更、改变折旧摊销的计算方法、选择性的对公开信息进行披露、甚至直接虚构经济业务等也被用于财务舞弊。Besaley等人(2000)通过实证分析也证实了低估负债和高估资产、收入是企业舞弊常用的伎俩。FengMei,GeWeili,LuoShuqing,ShevlinTerry(2011)研究发现,在存在股权激励政策的公司,管理层常通过要求财务人员伪造会计凭证的手段以达到激励条件,从而获得高额报酬。国内学者对财务舞弊方式的研究中,黄世忠(2006)发现国内公司常通过减值准备的计提、冲销,会计差错变更,关联方交易,虚构经济业务,资产重组与盈余管理等手段粉饰财务报表。岳殿民(2009)在对我国舞弊案例进行归纳分析发现,其中最常用的直接舞弊手段有虚构交易和往来款项,违规人为操纵公开信息披露,如故意遗漏本该公示的关联方交易事项和担保质押资产等。王礼东(2013)经过研究发现固定资产的多计和折旧的少计,对负债的虚减和成本的虚增,收入确认的不合规等也是我国上市公司舞弊常用的手段。李克亮(2018)在分析九好集团的财务造假时发现,经济在发展,财务造假也在“升级换代”,其利用互联网的发展,财务造假呈现出专业性更强、隐藏更深、造假对象小而散、向“互联网+”领域蔓延等特点。(三)财务舞弊治理研究。美国反欺诈委员会早在1987年基于舞弊四因素提出的四级反舞弊预防机制理论就指出:多级舞弊预防体系应从企业本身、道德教育、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督四个方面着手。比如,完善公司内审,构建更高效的治理结构;加强对管理层的道德教育;强调外审的独立性;提高政府监管的有效性,构建严密的内控制度,强化执法力度,增加威慑力等。这一理论在当时被广泛认可。COSO在《舞弊性财务报告:1987-1997》中就对审计师提出一些建议以降低审计风险,首先应保持和往届审计师的沟通;其次,把组织的持续长久发展作为重要考量;再次,多加留意组织的内控制度,尤其是那些弱势的董事会和经验不足的审计委员会,这些都将弱化对组织的有效监督;最后,应注意非财务报告因素和企业的行业风险。Uzun(2004)等也指出随着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增加,强化了对组织的有效监督,使企业舞弊的可能性逐渐降低。在国外学者对财务舞弊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我国学者结合我国资本市场财务舞弊状况及我国特殊国情进行研究,对舞弊的防范和治理进行了补充。黄世忠(2001)认为,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可有效降低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陈佳声(2014)发现,监管部门的及时介入可有效减少上市公司的持续舞弊行为,但外部审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违规的监督作用并不理想,管理层自利行为则更加大了舞弊的风险。因此提议,上市公司治理层应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高管薪酬体系,加大内审对管理层的约束,外部审计保持独立性,监管部门应降低监督成本,加大处罚力度。刘行、李小荣(2016)在相关研究中证实了政府分权对降低国企舞弊的有效性,有效规范了企业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交易。陈艳(2016,2017)基于行为经济学分析,行为主体在进行会计舞弊行为决策时,更重要的是受到心理决策权重的影响,如过度自信、风险偏好、时间偏好、政策依赖、锚定心理和框架效应等因素,由此提出基于行为主体自身、企业制度安排和会计监管机构的监督等方面构建会计舞弊监管的理论框架。其在如何有效防范国企CEO职务舞弊发生的研究中,也运用了行为经济学分析,提出舞弊审查委员会制度、独立董事行业协会制度和高管廉政账户制度等职务舞弊控制策略。

三、文献评述

我国证券市场建立的时间不长,有关财务报表舞弊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外对财务舞弊方面的研究较为丰富,并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这些研究成果为探讨我国财务舞弊问题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基础。但由于国内外社会、经济、法律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研究也有所不同,比如,国外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运用较为广泛,而且存在较为完善的外部经理人市场和外部董事市场,这使得导致中外财务报表舞弊成因存在差异。舞弊手段方面,中国主要是业务造假,技术含量较低,国外舞弊手法主要是玩会计数字游戏,利用准则的空子,技术含量较高。公司治理方面,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一股独大”问题和国外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存在重大差异,而且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也刚刚起步,实际效果与国外相比仍存在差距。因此,在研究我国财务舞弊时,既不能照抄照搬,亦不能全盘否定,应在比较的基础上批判性借鉴国外丰富的研究成果,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治理对策。

参考文献:

[1]孙青霞.会计舞弊识别研究经典文献导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30-89.

[2]林长泉,张跃进,李殿富.我国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分析[J].管理世界,2000(03):88-95.

[3]雷又生,耿广猛,王秋红,蔡报纯.会计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J].会计研究,2004(04):83-86.

[5]梅丹.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状及特点分析——基于2006-2015年证监会处罚公告[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6,32(01):48-55.

[6]陈艳,樊星,程媛.CEO权力强度、过度自信与财务报告舞弊[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7,37(10):78-89.

[7]黄世忠,叶丰滢.上市公司报表粉饰新动向:手段、案例与启示[J].财会通讯,2006(01).

[8]岳殿民,韩传模,吴晓丹,Chao-HsienChu.中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方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9(05):82-89.

作者:潘威 单位:石河子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