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35:59

上市公司盈利

上市公司盈利范文篇1

一、人民币升值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盈利

人民币升值对上市公司盈利有两方面影响:一是对上市公司的成本和收入等经常性损益直接产生实质性影响,二是通过影响资产负债的汇兑损益进而影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

1.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分析

(1)汇率变化对上市公司收入的影响分析

当人民币汇率上升时,我国生产的商品销售价格相对于同类国外商品的销售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导致商品的竞争力相对下降,进而会导致出口增速相对下降和进口增速上升。能够进出口的商品都属制造业商品,人民币升值会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对于非制造业公司而言,由于该类商品一般无法进出口,国外商品的价格无法对国内商品的价格造成实质性影响。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此类商品的需求一般保持稳定;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来说,为了追求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益,投资者会购买此类商品持有从而增加需求,推动该类商品价格的上升,增加该类上市公司的收入。

(2)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成本的影响分析

对于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以从国外采购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成本下降,从而导致利润提升。对于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以从国内采购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有两种情况,其一,原材料和固定资产购买价格也会间接受到国外同类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而降低;其二,可能由于国外原材料和固定资产价格相对降低,从而停止从国内采购,转而采购国外同类产品。上述两种变化都会直接降低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利润空间。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取决于该收入与汇率变化的弹性以及成本与汇率变化弹性的对比情况。对于多数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当收入对人民币升值的弹性大于公司成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弹性的时候,盈利下降;反之盈利会上升。

2.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分析

由于人民币升值,持有外币资产或者负债的上市公司会产生汇兑损益,同样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下面将上市公司分成三类进行分析:

第一类为持有大量外币资产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产品出口型上市公司。在外币货币性资产余额与外币负债余额相差悬殊时,则期末有较大数额的汇兑损益需进行调整。在人民币升值时,上市公司将发生汇兑损失而导致利润减少。

第二类为持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原料固定资产进口型上市公司以及航空公司、金融企业等外债比例较大的上市公司。这类上市公司的相当一部分债务必须用外币资金来偿还,要支付外币负债必须用人民币兑换成外币来偿还债务。人民币汇率上升时,拥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以人民币计价的负债将比原来减少,因而获得汇兑损益。

第三类上市公司为人民币与外币资产比例接近的上市公司,此类公司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非经常性损益较少。

对于不同行业,要综合考虑经常性收入与成本的变化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综合影响,从而能够把握各类上市公司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而产生的盈利变化。下面对于典型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二、各行业上市公司综合分析

1.因进口大量商品或有大量外币负债而受益的行业

人民币升值的时候,进口材料设备价格会下降,外币负债也会缩减。材料设备大量依赖进口或者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会因此受益。比较典型的是航空上市公司,该类公司一般有大量的外币负债,飞机和航空燃油也需要大量外购。据业内专业机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1%,东方航空、上海航空、南方航空与海南航空4家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上升0.02元、0.02元、0.025元和0.12元,航空公司将显著受益于人民币升值。

2.非贸易品行业

非贸易品行业主要包括房地产、零售业、机场、港口、高速公路、传媒等,其中房地产业是典型。人民币升值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通过国内国际需求上升来实现。国内需求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期间一般居民的收入水平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外币占款使得市场流动性较高,房地产的有效需求将大幅度上升。国际需求方面,有大量的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分享人民币升值收益,房地产作为非贸易品具有资源的稀缺性从而成为外资的主要购买对象,同样促使房地产需求上升。房地产的需求上升使得房地产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同时上升,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利润快速增长。以房地产龙头公司万科为例,该公司从2003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盈利增长30%以上。

3.贸易品行业

贸易品主要可以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行业(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其生产成本将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利润;第二种是产品在国外销售(或销售价格与国际价格联动)、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行业(如转口加工行业),需要考虑的是采购成本的下降是否能够弥补因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由于收入一般大于成本,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这类上市公司盈利下降;第三种是在国外销售产品、原材料从境内采购、同时拥有大量外币资产的上市公司(如家电、纺织行业)盈利将明显减少。人民币升值会使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收入减少500亿元以上,使得电视、空调厂商的出口收入减少35亿元以上,对公司的影响巨大。

以雅戈尔为例,2005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28亿元,同比增长11.4%;净利润增长却只有1.3%。原因主要是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公司的对外出口,还造成公司的汇兑损失,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7.3%,影响了净利润的增长。

上市公司盈利范文篇2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汇兑损益;上市公司盈利

汇率变化对于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具有不同影响,本文主要从人民币升值的角度出发,对升值引起的各类上市公司的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区别分析,指出升值对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状况,从理论上完善了上市公司财务理论,有利于优化投资决策,趋利避害。

一、人民币升值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盈利

人民币升值对上市公司盈利有两方面影响:一是对上市公司的成本和收入等经常性损益直接产生实质性影响,二是通过影响资产负债的汇兑损益进而影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

1.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分析

(1)汇率变化对上市公司收入的影响分析

当人民币汇率上升时,我国生产的商品销售价格相对于同类国外商品的销售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导致商品的竞争力相对下降,进而会导致出口增速相对下降和进口增速上升。能够进出口的商品都属制造业商品,人民币升值会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对于非制造业公司而言,由于该类商品一般无法进出口,国外商品的价格无法对国内商品的价格造成实质性影响。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此类商品的需求一般保持稳定;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来说,为了追求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益,投资者会购买此类商品持有从而增加需求,推动该类商品价格的上升,增加该类上市公司的收入。

(2)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成本的影响分析

对于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以从国外采购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成本下降,从而导致利润提升。对于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以从国内采购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有两种情况,其一,原材料和固定资产购买价格也会间接受到国外同类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而降低;其二,可能由于国外原材料和固定资产价格相对降低,从而停止从国内采购,转而采购国外同类产品。上述两种变化都会直接降低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利润空间。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取决于该收入与汇率变化的弹性以及成本与汇率变化弹性的对比情况。对于多数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当收入对人民币升值的弹性大于公司成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弹性的时候,盈利下降;反之盈利会上升。

2.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分析

由于人民币升值,持有外币资产或者负债的上市公司会产生汇兑损益,同样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下面将上市公司分成三类进行分析:

第一类为持有大量外币资产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产品出口型上市公司。在外币货币性资产余额与外币负债余额相差悬殊时,则期末有较大数额的汇兑损益需进行调整。在人民币升值时,上市公司将发生汇兑损失而导致利润减少。

第二类为持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原料固定资产进口型上市公司以及航空公司、金融企业等外债比例较大的上市公司。这类上市公司的相当一部分债务必须用外币资金来偿还,要支付外币负债必须用人民币兑换成外币来偿还债务。人民币汇率上升时,拥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以人民币计价的负债将比原来减少,因而获得汇兑损益。

第三类上市公司为人民币与外币资产比例接近的上市公司,此类公司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非经常性损益较少。

对于不同行业,要综合考虑经常性收入与成本的变化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综合影响,从而能够把握各类上市公司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而产生的盈利变化。下面对于典型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二、各行业上市公司综合分析

1.因进口大量商品或有大量外币负债而受益的行业

人民币升值的时候,进口材料设备价格会下降,外币负债也会缩减。材料设备大量依赖进口或者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会因此受益。比较典型的是航空上市公司,该类公司一般有大量的外币负债,飞机和航空燃油也需要大量外购。据业内专业机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1%,东方航空、上海航空、南方航空与海南航空4家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上升0.02元、0.02元、0.025元和0.12元,航空公司将显著受益于人民币升值。

2.非贸易品行业

非贸易品行业主要包括房地产、零售业、机场、港口、高速公路、传媒等,其中房地产业是典型。人民币升值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通过国内国际需求上升来实现。国内需求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期间一般居民的收入水平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外币占款使得市场流动性较高,房地产的有效需求将大幅度上升。国际需求方面,有大量的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分享人民币升值收益,房地产作为非贸易品具有资源的稀缺性从而成为外资的主要购买对象,同样促使房地产需求上升。房地产的需求上升使得房地产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同时上升,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利润快速增长。以房地产龙头公司万科为例,该公司从2003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盈利增长30%以上。

3.贸易品行业

贸易品主要可以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行业(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其生产成本将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利润;第二种是产品在国外销售(或销售价格与国际价格联动)、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行业(如转口加工行业),需要考虑的是采购成本的下降是否能够弥补因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由于收入一般大于成本,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这类上市公司盈利下降;第三种是在国外销售产品、原材料从境内采购、同时拥有大量外币资产的上市公司(如家电、纺织行业)盈利将明显减少。人民币升值会使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收入减少500亿元以上,使得电视、空调厂商的出口收入减少35亿元以上,对公司的影响巨大。

以雅戈尔为例,2005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28亿元,同比增长11.4%;净利润增长却只有1.3%。原因主要是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公司的对外出口,还造成公司的汇兑损失,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7.3%,影响了净利润的增长。

上市公司盈利范文篇3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汇兑损益;上市公司盈利

汇率变化对于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具有不同影响,本文主要从人民币升值的角度出发,对升值引起的各类上市公司的经常性损益和非经常性损益进行区别分析,指出升值对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盈利的影响状况,从理论上完善了上市公司财务理论,有利于优化投资决策,趋利避害。

一、人民币升值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盈利

人民币升值对上市公司盈利有两方面影响:一是对上市公司的成本和收入等经常性损益直接产生实质性影响,二是通过影响资产负债的汇兑损益进而影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

1.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分析

(1)汇率变化对上市公司收入的影响分析

当人民币汇率上升时,我国生产的商品销售价格相对于同类国外商品的销售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导致商品的竞争力相对下降,进而会导致出口增速相对下降和进口增速上升。能够进出口的商品都属制造业商品,人民币升值会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对于非制造业公司而言,由于该类商品一般无法进出口,国外商品的价格无法对国内商品的价格造成实质性影响。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此类商品的需求一般保持稳定;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来说,为了追求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益,投资者会购买此类商品持有从而增加需求,推动该类商品价格的上升,增加该类上市公司的收入。

(2)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成本的影响分析

对于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以从国外采购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成本下降,从而导致利润提升。对于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以从国内采购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有两种情况,其一,原材料和固定资产购买价格也会间接受到国外同类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而降低;其二,可能由于国外原材料和固定资产价格相对降低,从而停止从国内采购,转而采购国外同类产品。上述两种变化都会直接降低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利润空间。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取决于该收入与汇率变化的弹性以及成本与汇率变化弹性的对比情况。对于多数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当收入对人民币升值的弹性大于公司成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弹性的时候,盈利下降;反之盈利会上升。

2.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分析

由于人民币升值,持有外币资产或者负债的上市公司会产生汇兑损益,同样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下面将上市公司分成三类进行分析:

第一类为持有大量外币资产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产品出口型上市公司。在外币货币性资产余额与外币负债余额相差悬殊时,则期末有较大数额的汇兑损益需进行调整。在人民币升值时,上市公司将发生汇兑损失而导致利润减少。

第二类为持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原料固定资产进口型上市公司以及航空公司、金融企业等外债比例较大的上市公司。这类上市公司的相当一部分债务必须用外币资金来偿还,要支付外币负债必须用人民币兑换成外币来偿还债务。人民币汇率上升时,拥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以人民币计价的负债将比原来减少,因而获得汇兑损益。

第三类上市公司为人民币与外币资产比例接近的上市公司,此类公司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非经常性损益较少。

对于不同行业,要综合考虑经常性收入与成本的变化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综合影响,从而能够把握各类上市公司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而产生的盈利变化。下面对于典型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二、各行业上市公司综合分析

1.因进口大量商品或有大量外币负债而受益的行业

人民币升值的时候,进口材料设备价格会下降,外币负债也会缩减。材料设备大量依赖进口或者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会因此受益。比较典型的是航空上市公司,该类公司一般有大量的外币负债,飞机和航空燃油也需要大量外购。据业内专业机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1%,东方航空、上海航空、南方航空与海南航空4家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上升0.02元、0.02元、0.025元和0.12元,航空公司将显著受益于人民币升值。

2.非贸易品行业

非贸易品行业主要包括房地产、零售业、机场、港口、高速公路、传媒等,其中房地产业是典型。人民币升值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通过国内国际需求上升来实现。国内需求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期间一般居民的收入水平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外币占款使得市场流动性较高,房地产的有效需求将大幅度上升。国际需求方面,有大量的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分享人民币升值收益,房地产作为非贸易品具有资源的稀缺性从而成为外资的主要购买对象,同样促使房地产需求上升。房地产的需求上升使得房地产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同时上升,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利润快速增长。以房地产龙头公司万科为例,该公司从2003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盈利增长30%以上。

3.贸易品行业

贸易品主要可以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行业(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其生产成本将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利润;第二种是产品在国外销售(或销售价格与国际价格联动)、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行业(如转口加工行业),需要考虑的是采购成本的下降是否能够弥补因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由于收入一般大于成本,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这类上市公司盈利下降;第三种是在国外销售产品、原材料从境内采购、同时拥有大量外币资产的上市公司(如家电、纺织行业)盈利将明显减少。人民币升值会使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收入减少500亿元以上,使得电视、空调厂商的出口收入减少35亿元以上,对公司的影响巨大。

以雅戈尔为例,2005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28亿元,同比增长11.4%;净利润增长却只有1.3%。原因主要是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公司的对外出口,还造成公司的汇兑损失,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7.3%,影响了净利润的增长。

上市公司盈利范文篇4

人民币升值对上市公司盈利有两方面影响:一是对上市公司的成本和收入等经常性损益直接产生实质性影响,二是通过影响资产负债的汇兑损益进而影响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

1.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分析

(1)汇率变化对上市公司收入的影响分析

当人民币汇率上升时,我国生产的商品销售价格相对于同类国外商品的销售价格会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导致商品的竞争力相对下降,进而会导致出口增速相对下降和进口增速上升。能够进出口的商品都属制造业商品,人民币升值会对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对于非制造业公司而言,由于该类商品一般无法进出口,国外商品的价格无法对国内商品的价格造成实质性影响。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此类商品的需求一般保持稳定;对于国内外投资者来说,为了追求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益,投资者会购买此类商品持有从而增加需求,推动该类商品价格的上升,增加该类上市公司的收入。

(2)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成本的影响分析

对于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以从国外采购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成本下降,从而导致利润提升。对于原材料以及固定资产以从国内采购为主的上市公司而言有两种情况,其一,原材料和固定资产购买价格也会间接受到国外同类产品价格下降的影响而降低;其二,可能由于国外原材料和固定资产价格相对降低,从而停止从国内采购,转而采购国外同类产品。上述两种变化都会直接降低原材料和固定资产的采购成本,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利润空间。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人民币升值对于盈利能力的影响取决于该收入与汇率变化的弹性以及成本与汇率变化弹性的对比情况。对于多数制造业上市公司而言,当收入对人民币升值的弹性大于公司成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弹性的时候,盈利下降;反之盈利会上升。

2.汇率变化对于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分析

由于人民币升值,持有外币资产或者负债的上市公司会产生汇兑损益,同样影响上市公司的盈利。下面将上市公司分成三类进行分析:

第一类为持有大量外币资产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产品出口型上市公司。在外币货币性资产余额与外币负债余额相差悬殊时,则期末有较大数额的汇兑损益需进行调整。在人民币升值时,上市公司将发生汇兑损失而导致利润减少。

第二类为持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主要包括原料固定资产进口型上市公司以及航空公司、金融企业等外债比例较大的上市公司。这类上市公司的相当一部分债务必须用外币资金来偿还,要支付外币负债必须用人民币兑换成外币来偿还债务。人民币汇率上升时,拥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以人民币计价的负债将比原来减少,因而获得汇兑损益。

第三类上市公司为人民币与外币资产比例接近的上市公司,此类公司在人民币升值的时候非经常性损益较少。

对于不同行业,要综合考虑经常性收入与成本的变化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的综合影响,从而能够把握各类上市公司受到人民币升值影响而产生的盈利变化。下面对于典型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二、各行业上市公司综合分析

1.因进口大量商品或有大量外币负债而受益的行业

人民币升值的时候,进口材料设备价格会下降,外币负债也会缩减。材料设备大量依赖进口或者有大量外币负债的上市公司会因此受益。比较典型的是航空上市公司,该类公司一般有大量的外币负债,飞机和航空燃油也需要大量外购。据业内专业机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1%,东方航空、上海航空、南方航空与海南航空4家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分别上升0.02元、0.02元、0.025元和0.12元,航空公司将显著受益于人民币升值。

2.非贸易品行业

非贸易品行业主要包括房地产、零售业、机场、港口、高速公路、传媒等,其中房地产业是典型。人民币升值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通过国内国际需求上升来实现。国内需求方面,由于人民币升值期间一般居民的收入水平将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人民币升值导致的外币占款使得市场流动性较高,房地产的有效需求将大幅度上升。国际需求方面,有大量的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分享人民币升值收益,房地产作为非贸易品具有资源的稀缺性从而成为外资的主要购买对象,同样促使房地产需求上升。房地产的需求上升使得房地产的销售价格和销售量同时上升,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利润快速增长。以房地产龙头公司万科为例,该公司从2003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盈利增长30%以上。

3.贸易品行业

贸易品主要可以分为3种情况:第一种是产品在国内市场销售、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行业(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其生产成本将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上市公司利润;第二种是产品在国外销售(或销售价格与国际价格联动)、原材料从境外采购的行业(如转口加工行业),需要考虑的是采购成本的下降是否能够弥补因产品销售价格下降造成的损失。由于收入一般大于成本,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这类上市公司盈利下降;第三种是在国外销售产品、原材料从境内采购、同时拥有大量外币资产的上市公司(如家电、纺织行业)盈利将明显减少。人民币升值会使纺织、服装等行业的出口收入减少500亿元以上,使得电视、空调厂商的出口收入减少35亿元以上,对公司的影响巨大。

以雅戈尔为例,2005年度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28亿元,同比增长11.4%;净利润增长却只有1.3%。原因主要是人民币升值影响了公司的对外出口,还造成公司的汇兑损失,公司财务费用同比增长37.3%,影响了净利润的增长。

三、结论

上市公司盈利范文篇5

关键词:林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因子分析方法;评价指标

林业产业是符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林业上市公司作为整个林业行业的代表企业和推进林业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经营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林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林业上市公司以森林这一特殊资源作为经营基础,呈现核心竞争力差、资金需求量大、经营周期长、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特点[2],大部分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表现欠佳。对林业上市公司的绩效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找到制约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对于林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国内已有文献以年份时点或时间段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或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DEA)及拓展方法对林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开展研究,得出林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整体财务风险较大[3],多数林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差、总体经营绩效偏低[4-6],福建金森、德尔家居和丰林集团2013年盈利能力居前三名,ST景谷盈利能力排名最后[7]等结果。国外对经营绩效评价多使用杜邦分析方法、平衡记分卡、经济附加值分析等,试图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绩效指标相结合,但存在适用性问题。现有研究存在因子分析方法的指标选择差异导致经营绩效评价结果差异较大,数据包络分析(DEA)忽略经营过程、效率分析过于抽象等局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选择2018年13家样本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构建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林业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取

1.1经营绩效指标的选取。林业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不仅仅反映在盈利能力财务指标上,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都是反映经营绩效水平的财务指标。虽然林业企业具有经济绩效、生态绩效和社会绩效,但作为上市公司,如果不能取得经济绩效,其他绩效也无从谈起,所以,本文重点关注经济绩效。借鉴已有研究的评价指标选择结果[7],本文盈利能力指标主要选择了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和成本费用利润率,营运能力指标选择了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偿债能力指标选择了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发展能力指标选择了净资产增长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总共10个指标来测度评价综合绩效。1.2经营绩效评价方法的选取。已有研究对经营绩效评价使用较多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等[5]。但是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时,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间具有直接相关性不强,林业企业的异质性导致决策单元测出的相对效率不具有可比性,而层次分析法在指标权重的确定上主观性较强。本文采用的因子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变量间的关联信息,找出变量之间的共通点,用简化的少数“因子”涵盖多元变量的大部分信息,找到影响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从而客观、全面地评价经营绩效。

2数据来源与评价过程

2.1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中2018年度沪深交易所上市13家林业类上市公司年报,选择的样本公司是ST景谷、平潭发展、福建金森、吉林森工、亿利洁能、龙净环保、岳阳林纸、东方园林、丰林集团、晨鸣纸业、铁汉生态、蒙草生态、棕榈股份。上述样本公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有以林业第一产业营林为主的企业,也有以林业第二产业加工制造业为主和以第三产业生态服务为主的企业。以13家林业上市公司2018年报披露的财务数据为基础,计算出10项具有代表性的绩效指标,构成了本文分析的基础。2.2因子分析方法过程。在使用因子分析方法之前,首先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来判断观测数据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738,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286.788,Sig.=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值0.05,表明所选取的原始变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可以开展因子分析。接着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4个公因子,各自方差贡献率为38.954%、21.774%、14.424%和11.279%,累计的总方差贡献率达到了86.431%,说明符合提取公因子的标准,提取的4个公因子已经涵盖了原本10个指标所包含的信息,并且不会损失过多原有变量信息,能够比较好的替代原本10个绩效指标所指向的意义。通过正交旋转法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和成份得分系数矩阵(见表1)。从表1可知,成分1的荷载分配主要集中在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这三方面,可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F1);成分2的荷载分配集中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可命名为营运能力因子(F2);成分3的荷载分配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可命名为偿债能力因子(F3);成分4的荷载分配在净资产增长率、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和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命名为发展能力因子(F4)。2.3经营绩效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根据表1中的成份得分系数矩阵,用回归方程计算出四个公因子的得分函数(1-4):F1=0.248X1-0.034X2+……-0.122X10(1)F2=-0.047X1+0.223X2+……-0.114X10(2)F3=0.018X1+0.600X2+……+0.081X10(3)F4=-0.053X1+0.001X2+……+0.634X10(4)以4个公因子F1、F2、F3、F4和各自的方差贡献率占解释的总方差贡献率86%的不同比重来进行加权平均,就得到综合绩效得分方程:F=(0.39F1+0.22F2+0.14F3+0.11F4)/0.86(5)将2018年13家林业上市公司的绩效指标代入到公式1-5,得到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综合绩效得分结果及排名情况,具体见表2。

3林业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3.1盈利能力因子分析。在综合绩效得分中,盈利能力因子占比39%,说明盈利能力是衡量一个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水平的重要指标,上市公司终极目标都是保持稳健的盈利能力。由表2可知,2018年大部分林业类上市公司都处于亏损的局面,仅少数上市公司盈利为正。盈利能力排名第一的是福建金森,该公司拥有成熟的林木资源和林种结构,公司林区易采度高,采伐成本也相对较低。排名第二的上市公司是亿利洁能,销售净利率为16.81%,排名第三的丰林集团具有林板一体化的成本优势,而排名第五的吉林森工销售净利率仅为3.14%,吉林森工的管理层变更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林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普遍较弱,一方面源于林业经营的长期性,另一方面也受到自然环境、汇率、关税、市场需求的影响。3.2营运能力因子分析。在综合绩效得分中,营运能力因子占比22%,可见营运能力在上市公司实现其经营目标中也占据重要地位。由表2可知,排名前四的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因子得分都为正数,说明营运能力还算良好。丰林集团的营运能力排名第一,得益于公司产品提升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晨鸣纸业排名倒数第一,源于融资租赁业务的下滑。从营运能力看,林业类上市公司普遍资产运营效率不高,营运能力的管理水平还有待提升。3.3偿债能力因子分析。在综合绩效得分中,偿债因子占比14%,可见偿债能力对林业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在2018年度,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为正数,说明这一年林业类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升。从偿债能力结果来看,虽然偿债能力尚好,但由于林产品的生产经营都有一个较长的周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林业经营过程任何环节资金链的断裂,都会造成经营绩效的损失。3.4发展能力因子分析。在综合绩效得分中,发展能力因子占比11%,发展能力反映了一个企业的潜在能力。林业类上市公司的发展对于国家林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引领作用。由表2可以看出,排名第一是亿利洁能,其发展能力因子得分为0.962,原因在于亿利洁能通过重组实现了业务的转型和经营绩效的提升。发展能力排名最后的是景谷林业,源于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市场优势。可见,林业产业发展的技术水平是制约林业产业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8],林业类上市公司需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9],以适应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的变化。3.5综合绩效分析。因子得分排名反映出这13家林业类上市公司在2018年经营绩效的总体情况。综合绩效因子得分大于零的林业公司,其经营状况必然比小于零的公司好。由表2可知,大部分林业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不太乐观。林业具有生产周期长、原料优先、生态效益突出、产业链条长、风险高等特点,是产业和生态的共生系统[10]。提高林业企业综合绩效需要林业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构建“互联网+林业”技术维、产业维与运作维的集成发展路径[11]。

4结论与建议

上市公司盈利范文篇6

盈利质量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目前,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可以将以上定义概括为“现金流量观点”“真实性观点”和“持续性观点”。我们引入盈利质量的概念来分析企业业绩。

首先,现金流量观点强调了盈利的可实现性,但却忽略了其成长性。其次,真实性强调现金流入的利润真实、没有虚假,但仍忽略了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持续性观点强调了收益成长性,但却忽略了盈利的真实性。如果说利润都以挂账应收账款体现,那么利润质量高则不能保证。

总之,笔者认为,盈利质量是在传统盈利能力评价基础上,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盈利指标进一步修正和检验,对公司收益状况多视角、全方位综合分析反映公司该时期获取利润的质量好坏的评价结果。

二、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和样本选择

从盈利性、获现性、真实性和成长性四方面出发,我们选择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现金比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经营现金流量净利率六个指标。

截至2008年我国的农业类上市公司共有38家。本文以这38家农业类上市公司所公布的2008年年报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进行分析。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把变量分组,使同组内变量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形成一个反映研究对象本质的因子。其数学模型为:X=AF+aδ,其中:A为因子载荷矩阵,F为X的公共因子,δ为特殊因子。

(二)分析过程

利用spss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经检验,KMO统计量值为0.526。一般0.5以下不宜做因子分析,结果通过检验。同时我们发现,当公共因子数为4个时,累计贡献率为91.284%,即4个公共因子反映91.284%信息,因此,提取的公共因子具有较好代表性。

通常通过观察原始指标公共负载的系数来了解原始指标内容。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Varimax)对因子进行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负载值表如下表。

从上表知,第一公共因子对应的净资产收益率负载值较大,反映盈利能力;第二公共因子对应的销售现金比率负载值较大,反映获现能力;第三公共因子对应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负载值较大,为成长因子;第四公共因子对应的经营现金流量净利率的负载值较大,为真实因子。

根据公共因子的贡献率及旋转后的因子值对样本信息进行综合,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进行综合评分,其表达式为:(33.478×fac1_1+21.608×fac2_1+18.962×fac3_1+17.237×fac4_1)/91.284。

(三)结果分析

盈利因子方面,华龙、九发明显高于其他企业,且该因子在各因子中权重最大,因而排名居前,所以提高盈利水平是提高盈利质量最重要一环。获现因子方面,大部分公司获现因子为负值,销售现金比率指标不够理想。从成长因子分析,延长化建等因成长因子得分较高,排名较前。企业一味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限制,接踵而来的就是衰退。从真实因子分析,华龙、香梨虽排名靠前,但其盈利真实性很低。除此外,其他排名靠前公司的真实性与综合排名分歧不大,说明大部分综合得分较高的企业其盈利真实性也较高。

根据各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综合得分水平可将其分为5个层次:

第一层次,其综合得分在1以上,遥遥领先。第二层次,综合得分在0.13~0.45之间,前景比较乐观。第三层次,综合得分在-0.009~0.08之间,公司稳步发展。第四层次,综合得分在-0.38~-0.01之间,处于一般靠下水平。第五层次,其综合得分在-0.87~-0.50之间,处弱势地位,竞争力弱,需着力调整资产结构和产业结构。

按上述综合指标分类,我国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中,处于第一、五层的公司数目少,大部分处于第二、三、四层次,尤其是第四层。说明我国大部分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处于一般靠下水平。

三、提高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对策建议

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对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公司自身,二是政府政策。

上市公司盈利范文篇7

盈利质量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目前,学术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总的来说,可以将以上定义概括为“现金流量观点”“真实性观点”和“持续性观点”。我们引入盈利质量的概念来分析企业业绩。

首先,现金流量观点强调了盈利的可实现性,但却忽略了其成长性。其次,真实性强调现金流入的利润真实、没有虚假,但仍忽略了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持续性观点强调了收益成长性,但却忽略了盈利的真实性。如果说利润都以挂账应收账款体现,那么利润质量高则不能保证。

总之,笔者认为,盈利质量是在传统盈利能力评价基础上,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盈利指标进一步修正和检验,对公司收益状况多视角、全方位综合分析反映公司该时期获取利润的质量好坏的评价结果。

二、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和样本选择

从盈利性、获现性、真实性和成长性四方面出发,我们选择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现金比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经营现金流量净利率六个指标。

截至2008年我国的农业类上市公司共有38家。本文以这38家农业类上市公司所公布的2008年年报数据为样本,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进行分析。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把变量分组,使同组内变量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形成一个反映研究对象本质的因子。其数学模型为:X=AF+aδ,其中:A为因子载荷矩阵,F为X的公共因子,δ为特殊因子。

(二)分析过程

利用spss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数据进行检验。经检验,KMO统计量值为0.526。一般0.5以下不宜做因子分析,结果通过检验。同时我们发现,当公共因子数为4个时,累计贡献率为91.284%,即4个公共因子反映91.284%信息,因此,提取的公共因子具有较好代表性。

通常通过观察原始指标公共负载的系数来了解原始指标内容。本文采用方差最大法(Varimax)对因子进行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负载值表如下表。

从上表知,第一公共因子对应的净资产收益率负载值较大,反映盈利能力;第二公共因子对应的销售现金比率负载值较大,反映获现能力;第三公共因子对应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负载值较大,为成长因子;第四公共因子对应的经营现金流量净利率的负载值较大,为真实因子。

根据公共因子的贡献率及旋转后的因子值对样本信息进行综合,对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进行综合评分,其表达式为:(33.478×fac1_1+21.608×fac2_1+18.962×fac3_1+17.237×fac4_1)/91.284。

(三)结果分析

盈利因子方面,华龙、九发明显高于其他企业,且该因子在各因子中权重最大,因而排名居前,所以提高盈利水平是提高盈利质量最重要一环。获现因子方面,大部分公司获现因子为负值,销售现金比率指标不够理想。从成长因子分析,延长化建等因成长因子得分较高,排名较前。企业一味追求数量的增长,忽视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限制,接踵而来的就是衰退。从真实因子分析,华龙、香梨虽排名靠前,但其盈利真实性很低。除此外,其他排名靠前公司的真实性与综合排名分歧不大,说明大部分综合得分较高的企业其盈利真实性也较高。

根据各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综合得分水平可将其分为5个层次:

第一层次,其综合得分在1以上,遥遥领先。第二层次,综合得分在0.13~0.45之间,前景比较乐观。第三层次,综合得分在-0.009~0.08之间,公司稳步发展。第四层次,综合得分在-0.38~-0.01之间,处于一般靠下水平。第五层次,其综合得分在-0.87~-0.50之间,处弱势地位,竞争力弱,需着力调整资产结构和产业结构。

按上述综合指标分类,我国的农业类上市公司中,处于第一、五层的公司数目少,大部分处于第二、三、四层次,尤其是第四层。说明我国大部分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处于一般靠下水平。

三、提高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对策建议

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对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公司自身,二是政府政策。

上市公司盈利范文篇8

在上市公司运用非经常性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方面,Collins、Maydew和Weiss发现,非经常性损益的提高会引起利润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下降,而净资产与股票价格的相关性提高。[3]徐晓伟、李林杰和安月平针对上市公司所披露的非经常性损益,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总体特征、非经常性损益与配股线、委托理财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4]蒋义宏、王丽琨指出,亏损上市公司存在着以规避退市为动机,以控制非经常交易时点为手段,在首次亏损年度确认非经常性损失,在扭亏年度确认非经常性收益的行为。[5]魏涛、陆正飞和单宏伟发现,无论是亏损公司还是盈利公司的盈余管理都相当倚重于非经常性损益,其常见动机包括亏损前的洗大澡、扭亏动机、利润平滑动机等,其采取的主要手段有处置资产、政府补贴、其他营业外收支、减值准备以及转回。[6]在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研究方面,王本哲等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对委托人、借款人、委托银行等各方的影响,指出委托贷款是把双刃剑,但是“优化环境,一样活水两相宜”。[7]尚秀琳指出非金融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是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并指出这种行为会扰乱市场、动摇产业根基,而且这种资源错配已经不单单是上市公司本身的问题,而是处于转型中整个中国经济需要面对的问题。[8]通过对已有文献的回顾与梳理,笔者发现,对上市公司利用一般非经常性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委托贷款作为非经常性项目被上市公司所利用仍是一种比较新的现象,相关研究甚少。尤其是关于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动因方面,至今还没有系统的研究。本文认为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业务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一)上市公司在正常经营运作过程中有时会有闲置资金,对这部分资金企业通常会进行短期投资,为了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该资金会流向收益较高的项目。委托贷款一般会设有抵押或担保,能较好地控制风险,若利率较高,相比其他项目收益更为可观,那么上市公司自然会偏向委托贷款业务。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的动机与委托贷款的利率正相关。(二)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各异,“亏损公司主要是为了实现扭亏和避免亏损等,高盈利公司则是为了平滑利润和避免利润下降”,即该动机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没有直接关联。但是,委托贷款与处置资产、政府补助、计提减值准备等常见手段有所不同,因为该项业务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有闲余的资金,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较强,公司内部就会有较多的盈余可供使用,公司进行委托贷款的动机就会较强。由此提出假设2: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的动机与公司的盈利能力正相关。(三)上市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持有的闲余资金情况会有所不同:若上市公司处于成长阶段,由于扩大规模、购买设备等需要的资金投入会较多,往往没有闲余资金进行其他业务;若公司处于成熟阶段或衰退阶段,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手中持有的闲余资金也就较多,进行其他项目以获得盈利的动机就较强。因此提出假设3: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的动机与公司的成长性负相关。(四)上市公司内源资金不足时,可能会通过不同途径从公司外部进行融资。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融资渠道较多,如IPO、配股、增发股份等。但是利用上述途径募集的资金基本上都有既定的用途,即使中途改变用途也有严格的规定。因此若利用上述资金进行委托贷款限制会较多。但若利用银行贷款进行转贷,相对来说限制较少且容易实现。所以本文从负债融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的动机,提出假设4: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的动机与公司的负债融资能力正相关。(五)委托贷款产生的损益不具有持续性,若在净利润中所占比例较大,会使投资者无法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若上市公司利用委托贷款提高整体盈利会被投资者所察觉,进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价。但是很多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存在“功能锁定”现象,[9]上市公司很可能会利用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成熟通过委托贷款进行盈余管理。由此提出假设5: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的动机与证券市场成熟度负相关。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由于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为了保证研究期间会计政策选择不发生动态变化,本文选取的数据从2007年开始,选取2007—2011年5年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过至少一次委托贷款公告(作为委托人)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并对数据进行了如下处理:(1)由于A、B股上市公司所处的监管环境不同,剔除了既发行A股,又发行B股的样本数据;(2)由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在2009年才出现而且其性质比较特殊,为了不影响研究期间研究样本的可比性,剔除了创业板的样本数据。最终获得140组观测值,涉及97家上市公司。本文相关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和沪深两市交易所公告,采用Eview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处理。(二)变量定义和模型设计1.变量定义本文将重点分析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的动因,被解释变量为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的金额所占资产总额的比率(EL),主要解释变量为委托资款利率(ELIR)、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MBPR)、上市公司总资产增长率(TAG)、流动比率(LR)和资本市场成熟度(SMGDP)。主要变量定义见表2。2.模型设计根据前文已有的研究假设,本文现提出以下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动因的研究模型:EL=β0+β1*ELIR+β2*MBPR+β3*TAG+β4*LR+β5*SMGDP+ε笔者已对模型中的各变量进行了相关系数检验,所有变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都没有超过0.5,表明共线性的概率很小。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没有给出所有变量的相关系数表。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样本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1)委托贷款比率均值为0.06,中位数为0.04,两者相差较大,说明受极端值的影响,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比例分布区间较大,有必要对该项比例进行一定的限制,防止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时由于盲目而面临较大的风险;(2)委托贷款利率均值为9%,中位数为6.6%,两者相差较大,可能是由于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时贷款给关联企业的利率较低,贷款给非关联企业的利率畸高所致;(3)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增长率和流动比率的标准差都较大,说明上市公司之间由于所处的行业、政策环境不同等原因,其具有的一些公司特性(盈利能力、成长性和负债融资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4)证券市场成熟度均值和中位数相差不多,标准差较小,说明我国证券市场总体的发展态势还是比较平稳的。(二)多元回归分析本文使用Eviews统计软件对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在进行多元回归时,笔者对各变量都进行了正态分布检验,检验结果是每个变量对应的P值都非常小,即都通过了检验。通过最小二乘法的估计结果得出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动因的模型为:EL=0.0347+0.4962ELIR+0.0100MBPR+0.006396TAG-0.0002LR-0.0388SMGDP回归模型中,F统计量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表明模型对样本数据的整体拟合效果较好;DW检验的值为2.082718,表明回归模型的残值相互独立;模型的R2为0.26,调整R2为0.24,表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差,模型中现有的解释变量对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动因的解释能力较弱,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各变量与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动机回归的效果如表4所示。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动机与委托贷款利率(ELIR)正相关,与假设一致。说明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的主要动机是盈利,委托贷款利率越高,上市公司进行该项业务的动机就越大。但是两者的关系不是很显著,可能的原因是部分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是为了提高集团整体的资金使用效率。因此,在考虑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动机时应对关联对象和非关联对象区别对待。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动机与主营业务利润率(MBPR)正相关,原假设成立。表明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业务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盈利能力越强,运用盈余进行委托贷款的动机就越强。但是两者的关系并不显著,说明上市公司即使盈利能力很强,也不会毫无限制地完全投资于委托贷款,还是能够比较客观地对待委托贷款业务的。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动机与总资产增长率(TAG)正相关,与流动比率(LR)负相关,均与原假设相悖。表明上市公司成长性较好时,仍会将一定的资金投资于委托贷款业务。可是这些资金从何而来?一种可能是公司放慢发展速度,挪用部分资金进行委托贷款。另一种可能是公司利用外部融资优势来筹集资金。通过流动比率(LR)的对应系数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进行委托贷款的动机与公司的负债融资能力没有明显联系,即相应资金并非来自短期负债。因此,上市公司要么是以短期利益代替长远发展,要么是运用股权融资优势谋求私利,无论是两者中的哪一种,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或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都会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变量对应的系数很小,表明上市公司的这种盲目行为目前还不是很突出,相关部门应在此阶段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上市公司追求短期利润、忽视长远发展。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动机与证券市场成熟度(SMGDP)负相关,与假设一致。这说明证券市场越成熟,上市公司运用委托贷款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就越弱。但是两者关系并不显著,说明上市公司在权衡利弊时还是比较热衷短期利益,不太关心企业收益的持续性和长远性。

研究结论

上市公司盈利范文篇9

一、盈余管理的特点国外学者PaulM.Hyaly和JamesM.Wahlen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如下:“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这一定义向人们展示了盈余管理的两个特点:第一,盈余管理的动机是误导“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契约的后果”。从企业利益关系人的角度上看,企业业绩主要影响企业所有者、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所作出的投资决策,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决策及税务部门的税收决策。可能的盈余管理动机有筹资动机,管理报酬动机,避税动机和公司形象动机等。在这些动机中,由于筹资资格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根本利益,因而出于筹资动机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得最明显。筹资动机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市动机,配股动机和避免退市动机。第二,盈余管理的途径有两条: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但为什么不利用其他途径?答案在于盈余管理的难度不同。从编制现金流量的间接法可知,利润由两部分构成: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和各种应收应付项目。其中的各种应收应付项目根据受到操纵的程度不同在会计科目上可进一步分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由于调整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难度较大,而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的会计核算多涉及到职业判断,操纵难度相对较小,因而盈余管理主要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上做文章。故而,报刊文章所揭露的盈余管理案例多发生于以下一些涉及职业判断的会计事项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折旧,费用资本化,成本分摊和存货计价,投资收益核算的会计方法选择等。另外,有报道显示地方政府所给予的补贴收入也成为一些公司的调节盈余的手段。

二、统计分析根据盈余管理以上的两个特点,本文设计了三类统计指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1.统计目的本次统计目的有二:①对于不同盈利水平的上市公司,其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和具体方式是什么?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接受政府补贴作为盈余管理手段时,其运用特点是什么?

2.统计方法本文以易富网到2001年4月21日为止收录的我国深圳股票市场410家上市公司的2000年年报为样本总体,以2000年净资产收益率(摊薄)为标准,将这410家上市公司分为6个盈利区间:亏损区间(21家),净资产收益率(摊薄)在0到6%之间(72家),净资产收益率(摊薄)在6%到10%之间(142家),净资产收益率(摊薄)在10%到11%之间(35家),净资产收益率(摊薄)在11%到20%之间(113家),净资产收益率(摊薄)大于20%(27家)。而后,对每一类公司的年报进行大比例的等距抽样:亏损区间,区间(10%,11%)和大于20%区间的抽样比例为50%,(0,6%),(6%,10%)和(11%,20%)区间的抽样比例33.33%,这样,实际上共统计150家上市公司年报,占深圳股票市场504家上市公司总数的29.8%。通过比较不同盈利区间的3种指标的明显差异,而非单个数值来衡量盈余管理水平。

样本选择,区间划分和抽样方法的依据如下:(1)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总数近1300家。在相同的监管背景,近似的监管措施下,深圳市场的上市公司与上海市场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所以选取深圳市场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总体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净资产收益率是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标准。按照证监会1999年7月28日年的《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上市公司配股要求“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且“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因此,本文划分净资产收益率从0到6%和从6%到10%两个区间,以分别考察其盈余管理的不同特点。另外,为了重点考察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为保住配股权而盈余管理的行为,本文划分区间(10%,11%)。

(3)由于一些区间公司数目较少,为减小偏差,统计中增大部分区间的抽样比例到50%。

3.指标设计本文设计了三类指标以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情况。第一类指标衡量了可操纵性会计利润的比例,目的在于从整体上衡量不同区间的盈余管理整体状况。第二三类指标调查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和政府补贴的状况,以考察这两种可能的盈余管理手段的运用特点。

(1)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指标构成:该指标分为个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可操纵性会计利润个数指标=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比值为负数的公司数目/公司总数目×100%可操纵性会计利润平均数指标=某区间公司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比值的算术平均数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比值=可操纵性会计利润/2000年度会计净利润×100%可操纵性会计利润=2000年度会计净利润—经调整后的会计利润经调整后的会计利润=2000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00年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00年度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收项目—△应付项目+△存货△应收项目=2000年应收账款+2000年应收票据—1999年应收账款—1999年应收票据△应付项目=2000年应付账款+2000年应付票据一1999年应付账款—1999年应付票据△存货=2000年度存货总额—1999度存货总额解释:本指标意在衡量不同区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占净利润的比例。如前所述,调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是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从整体上看,如果不同区间的上市公司的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则此差异不是由于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和所处地点所致,而是因为不同区间的上市公司采用了或调增或调减的不同盈余管理方式而已。由于可操纵性应计科目和不可操纵性应计科目并不存在绝对的区别,只有可操纵程度上的差别,为保险起见,本文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开始,只考虑可操纵性相对较小的应收付账款,应收付票据,存货总额。另外,因为在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等并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而列在投资活动中;对于付现利息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而列在筹资活动中,然而由于这些项目均反映在会计净利润中,所以指标考虑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以统一计算口径。

评价方法:两种指标结果的评价都必须区分亏损公司和盈利公司。

对个数指标来说,如果是亏损区间的公司,由于其会计净利润为负,指标越大,说明有越大比例的公司的可操纵性会计利润为负值,从而表明公司可能在调减盈利。如果是盈利公司,由于其会计净利润为正,指标越大,说明有越大比例的公司的可操纵性会计利润为正值,从而表明公司可能在调增盈利。

对于平均数指标来说,如果是亏损区间,指标越小,说明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比例越小,指标小到变成负数,说明公司可能在利用可操纵性会计利润项目调减盈利。对于盈利区间,指标越小,反而说明公司可能在利用可操纵性会计利润项目调增盈利。

无论个数指标还是平均数指标,不同区间的指标差异越大,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越明显。

(2)资产减值指标:构成:资产减值指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资产总计解释:本指标用来衡量不同盈利区间的上市公司四项资产减值准备与资产总额之比。如不同区间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则表明不同盈利水平上的公司可能在计提政策上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本指标可以反映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状况。

评价方法:本指标越高,说明上市公司有越大的可能调减了利润。本指标越低,说明公司有越大的可能虚增了利润。不同区间的指标的明显差异则表明盈余管理方式的不同。

(3)补贴收入指标:构成:本指标由个数和平均数指标构成个数指标=接受补贴收入的公司/公司总数×100%平均数指标=某区间(补贴收入/会计净利润×100%)的平均数解释:一些报道反映补贴收入也在企业的扭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指标意在考察有多少上市公司接受了多大程度上的补贴收入,即补贴收入的频率与幅度。

评价方法:个数指标越大,说明在此区间上政府有越强的倾向给予企业直接支持。平均数指标越大,说明在此区间上政府扶植企业的幅度越大。

4.统计结果分析(1)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指标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见下表:如表所示:个数指标由高到低分为三个档次。亏损区间构成第一档次。(10%,11%)区间,(0,6%)区间和(6%,10%)区间的指标值几乎相同,构成第二档次。(11%,20%)区间和大于20%区间的指标指构成第三档次。

一些文章指出:按照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于净资产收益率的规定,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且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的上市公司才可能具有配股资格。上市公司为了保住这个筹资资格,采取盈余管理以虚增盈利,纷纷不遗余力往(10%,11%)和(6%,10%)区间挤是很自然的。同时,上市公司无疑也存在强烈的避免亏损的愿望。本次统计支持了上面的说法。在盈利公司中,(10%,11%)区间,(0%,6%)区间和(6%,10%)区间的公司个数指标最高,与第三档次指标数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这三个区间的上市公司可能利用可操纵性会计利润项目调高年报中的会计盈利。

(11%,20%)和大于20%两区间的指标相差无几,均处于最低水平。这一方面表明两区间公司的盈利质量较好,同时也不能排除存在隐藏部分盈利以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的可能。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将被暂停股票上市,之后,若在限期内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最终将受到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有研究表明部分公司在亏损的当年或第二年采用割肉(takeabath)的盈余管理方法,剔除以前年度的潜亏,并预计一些以后年度的费用和损失,为以后年度扭亏为盈储存一部分利润。如此的会计处理,从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亏损,目的是为将来扭亏作铺垫。本次统计中亏损区间高达82%的个数指标(仅两家公司指标为正)不仅支持了这一推断,而且表明调减盈利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亏损区间中可能非常普遍。

分析平均数指标可以发现:对于亏损区间,指标表明该区间盈余管理虚减盈利。些公司可能利用对于(10%,11%)区间,其最低的指标表明该区间一些公司可能利用盈余管理虚增盈利。

对于(10%,11%)区间,其不高又不低的指标表明该区间公司可能的盈余管理行为不十分明显。

以上区间的平均数指标与个数指标的分析结果相一致,但区间(0,6%),(6%,10%)的平均数与个数指标发生了背离。

由于个数指标反映某一区间有多大比例的公司可能调减盈利,即盈余管理的频率;而平均数指标则反映了盈余管理行为的幅度,所以,在某些时候两种指标会发生背离。而这种表面的矛盾恰恰反映该区间两种盈余管理行为并存。

对于(6%,10%)区间,因为要满足证监会“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的规定,一些上市公司无疑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调增利润。然而,对于另外一些净资产收益率距10%所差较多的公司来说,盈余管理隐藏部分盈利则是“上策”。因为这样做有利于下一年冲击10%的目标。如果利用少提准备和折旧等盈余管理手段强把净资产收益率拔上10%,则很可能影响下一年的盈利。因此此区间的平均数指标反映部分公司可能存在储存盈利的行为。此区间个数指标与平均数指标的背离是两种盈余管理行为的共同结果。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0,6%)区间。

(2)资产减值指标结果分析: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仅考虑盈利的上市公司,(0,6%)区间的指标最高,是最低指标的三倍多,说明从资产减值指标来看此区间的一些公司可能存在利用资产减值类会计科目虚减盈利的行为。次高指标值1.56%出现于(6%,10%)区间,表明了从资产减值指标来看本区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调减盈利的盈余管理行为。两个最低指标值出现在(10%,11%)和大于20%区间,表明了两区间的某些上市公司很可能利用资产减值类会计科目调高利润。

令人惊异的超高指标值16.96%出现在亏损区间。它竟然是(10%,11%)区间指标值的近16倍,这表现出资产减值计提的巨大差异,表明一些亏损公司很可能在大幅度的利用资产减值类会计科目虚减盈利。

但是,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亏损公司资产质量原本就不高,多提减值准备理所当然。但是比较一下亏损区间与(0,6%)区间的指标值,前者也是后者的4倍多。实际上,这两个相邻区间的公司的资产质量不应有如此大的差别。

总体上看,本类指标统计结果与第一类指标结果一致。同时,亏损区间的结果显示利用资产减值类会计科目虚减盈利可能是亏损公司存储利润的重要手段。

(3)补贴收入指标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见下表:区间补贴收入指标个数指标平均数指标亏损54-1.070~6%2065.726%~10%505.110%~11%598.5611%~202373.09大于20%502.39先看个数指标,个数指标,即接受补贴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区间(10%,11%)亏损区间,区间(6%,10%),大于20%区间,(11%,20%)区间和(0,6%)区间。总的看来,政府对亏损区间,(10%,11%)区间的扶持意向较强。

再看平均数指标,最低指标值出现在大于20%区间,表明该区间的公司由于盈利丰厚,政府补贴幅度很小。次低点位于亏损区间,这表明该区间尽管政府补贴的频率很高,但幅度并不大,这与前两个指标的统计结果一致。(11%,20%)区间和(6%,10%)区间的个数和平均数指标均居中游,说明在政府并未表现出对两区间公司特别的增加或减少补贴的意向。

(10%,11%)区间的个数和平均数指标都位居第二位,表明政府对该区间一些公司获得配股资格的支持较为明显,无论从频率还是从幅度上都比较大。

(0,6%)区间的平均数指标让人一惊,高达65.72%,是最小指标值的65倍多,而且接受巨额补贴收入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往往将大于零,一般不超过1%。这说明尽管该区间政府补贴的频率不高,但是对一些上市公司的补贴幅度和力度都极大,政府补贴在一些上市公司避免年报亏损的挣扎中起了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总体上看,补贴收入作为盈余管理手段时的运用特点是其明显倾向于避免年报亏损。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年报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就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来说,不同盈利水平的上市公司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1)部分亏损区间的上市公司年报会计净亏损比真实亏损大很多,可能在较大程度上存在利用盈余管理虚减盈利以图将来扭亏的现象。盈余管理动机主要是筹资动机中的避免退市动机。而这正是对连续三年亏损退市的规定所做的反映。

(2)(0,6%)区间上市公司总体上有可能同时具有调增调减两种盈余管理行为。调增的目的在于避免年报亏损,调减的目的在于存储盈利以避免将来亏损或用来冲击6%配股底线。可能的盈余管理的动机既有筹资动机又有公司形象动机。

(3)(6%,10%)区间同样可能同时具有调增调减两种盈余管理行为。调增的目的在于维持公司的配股资格,调减的目的在于存储盈利以便将来冲击10%配股平均线。可能的盈余管理动机主要是筹资动机。

(4)(10%,11%)区间部分上市公司调增利润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较大。可能的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是筹资动机。

(5)(11%,20%)区间上市公司在统计中未发现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

(6)大于20%区间的部分公司可能有在一定程度上调增盈利的盈余管理行为。其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为公司形象动机。

第二,统计分析显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有较大可能是部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而亏损区间较大的资产减值准备指标加强了这种可能性。

第三,对政府补贴的统计显示当政府补贴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时,明显倾向于保证上市公司年报盈利,对上市公司获得和保持配股资格帮助不是很大。

针对统计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本文有如下建议:第一,扩充配股的盈利指标。建立与多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而不是仅以净资产收益率一个值作为盈利指标会更有效的抑制盈余管理。

第二,改进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的规定。这一规定事实上促使一些上市公司在亏损头两年通过虚减盈利进行盈余管理,其结果是该规定达不到预期效果。

第三,在会计准则中进一步明确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统计显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能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应该制定更明确的会计准则减少利用其盈余管理的空间。

第四,制定政策规范政府补贴行为并且对补贴收入的会计报告列示作出进一步规定,以防一些上市公司鱼目混珠。

上市公司盈利范文篇10

一、盈余管理的特点国外学者PaulM.Hyaly和JamesM.Wahlen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如下:“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

这一定义向人们展示了盈余管理的两个特点:第一,盈余管理的动机是误导“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影响“契约的后果”。从企业利益关系人的角度上看,企业业绩主要影响企业所有者、潜在投资者和债权人所作出的投资决策,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决策及税务部门的税收决策。可能的盈余管理动机有筹资动机,管理报酬动机,避税动机和公司形象动机等。在这些动机中,由于筹资资格涉及到上市公司的根本利益,因而出于筹资动机的盈余管理问题表现得最明显。筹资动机可以进一步分为上市动机,配股动机和避免退市动机。第二,盈余管理的途径有两条: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但为什么不利用其他途径?答案在于盈余管理的难度不同。从编制现金流量的间接法可知,利润由两部分构成: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和各种应收应付项目。其中的各种应收应付项目根据受到操纵的程度不同在会计科目上可进一步分为: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由于调整经营性净现金流量和不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难度较大,而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会计科目的会计核算多涉及到职业判断,操纵难度相对较小,因而盈余管理主要利用职业判断和规划交易,在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上做文章。故而,报刊文章所揭露的盈余管理案例多发生于以下一些涉及职业判断的会计事项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折旧,费用资本化,成本分摊和存货计价,投资收益核算的会计方法选择等。另外,有报道显示地方政府所给予的补贴收入也成为一些公司的调节盈余的手段。

二、统计分析根据盈余管理以上的两个特点,本文设计了三类统计指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研究:1.统计目的本次统计目的有二:①对于不同盈利水平的上市公司,其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的具体目的和具体方式是什么?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接受政府补贴作为盈余管理手段时,其运用特点是什么?

2.统计方法本文以易富网()到2001年4月21日为止收录的我国深圳股票市场410家上市公司的2000年年报为样本总体,以2000年净资产收益率(摊薄)为标准,将这410家上市公司分为6个盈利区间:亏损区间(21家),净资产收益率(摊薄)在0到6%之间(72家),净资产收益率(摊薄)在6%到10%之间(142家),净资产收益率(摊薄)在10%到11%之间(35家),净资产收益率(摊薄)在11%到20%之间(113家),净资产收益率(摊薄)大于20%(27家)。而后,对每一类公司的年报进行大比例的等距抽样:亏损区间,区间(10%,11%)和大于20%区间的抽样比例为50%,(0,6%),(6%,10%)和(11%,20%)区间的抽样比例33.33%,这样,实际上共统计150家上市公司年报,占深圳股票市场504家上市公司总数的29.8%。通过比较不同盈利区间的3种指标的明显差异,而非单个数值来衡量盈余管理水平。

样本选择,区间划分和抽样方法的依据如下:(1)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总数近1300家。在相同的监管背景,近似的监管措施下,深圳市场的上市公司与上海市场具有很强的相似性,所以选取深圳市场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总体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净资产收益率是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的重要标准。按照证监会1999年7月28日年的《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上市公司配股要求“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且“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因此,本文划分净资产收益率从0到6%和从6%到10%两个区间,以分别考察其盈余管理的不同特点。另外,为了重点考察上市公司是否存在为保住配股权而盈余管理的行为,本文划分区间(10%,11%)。

(3)由于一些区间公司数目较少,为减小偏差,统计中增大部分区间的抽样比例到50%。

3.指标设计本文设计了三类指标以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情况。第一类指标衡量了可操纵性会计利润的比例,目的在于从整体上衡量不同区间的盈余管理整体状况。第二三类指标调查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和政府补贴的状况,以察这两种可能的盈余管理手段的运用特点。

(1)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指标构成:该指标分为个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可操纵性会计利润个数指标=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比值为负数的公司数目/公司总数目×100%可操纵性会计利润平均数指标=某区间公司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比值的算术平均数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比值=可操纵性会计利润/2000年度会计净利润×100%可操纵性会计利润=2000年度会计净利润—经调整后的会计利润经调整后的会计利润=2000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000年度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000年度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收项目—△应付项目+△存货△应收项目=2000年应收账款+2000年应收票据—1999年应收账款—1999年应收票据△应付项目=2000年应付账款+2000年应付票据一1999年应付账款—1999年应付票据△存货=2000年度存货总额—1999度存货总额解释:本指标意在衡量不同区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占净利润的比例。如前所述,调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是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从整体上看,如果不同区间的上市公司的指标存在明显差异,则此差异不是由于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和所处地点所致,而是因为不同区间的上市公司采用了或调增或调减的不同盈余管理方式而已。由于可操纵性应计科目和不可操纵性应计科目并不存在绝对的区别,只有可操纵程度上的差别,为保险起见,本文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开始,只考虑可操纵性相对较小的应收付账款,应收付票据,存货总额。另外,因为在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等并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而列在投资活动中;对于付现利息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而列在筹资活动中,然而由于这些项目均反映在会计净利润中,所以指标考虑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以统一计算口径。

评价方法:两种指标结果的评价都必须区分亏损公司和盈利公司。

对个数指标来说,如果是亏损区间的公司,由于其会计净利润为负,指标越大,说明有越大比例的公司的可操纵性会计利润为负值,从而表明公司可能在调减盈利。如果是盈利公司,由于其会计净利润为正,指标越大,说明有越大比例的公司的可操纵性会计利润为正值,从而表明公司可能在调增盈利。

对于平均数指标来说,如果是亏损区间,指标越小,说明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比例越小,指标小到变成负数,说明公司可能在利用可操纵性会计利润项目调减盈利。对于盈利区间,指标越小,反而说明公司可能在利用可操纵性会计利润项目调增盈利。

无论个数指标还是平均数指标,不同区间的指标差异越大,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越明显。

(2)资产减值指标:构成:资产减值指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资产总计解释:本指标用来衡量不同盈利区间的上市公司四项资产减值准备与资产总额之比。如不同区间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则表明不同盈利水平上的公司可能在计提政策上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本指标可以反映企业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状况。

评价方法:本指标越高,说明上市公司有越大的可能调减了利润。本指标越低,说明公司有越大的可能虚增了利润。不同区间的指标的明显差异则表明盈余管理方式的不同。

(3)补贴收入指标:构成:本指标由个数和平均数指标构成个数指标=接受补贴收入的公司/公司总数×100%平均数指标=某区间(补贴收入/会计净利润×100%)的平均数解释:一些报道反映补贴收入也在企业的扭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指标意在考察有多少上市公司接受了多大程度上的补贴收入,即补贴收入的频率与幅度。

评价方法:个数指标越大,说明在此区间上政府有越强的倾向给予企业直接支持。平均数指标越大,说明在此区间上政府扶植企业的幅度越大。

4.统计结果分析(1)可操纵性会计利润指标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见下表:如表所示:个数指标由高到低分为三个档次。亏损区间构成第一档次。(10%,11%)区间,(0,6%)区间和(6%,10%)区间的指标值几乎相同,构成第二档次。(11%,20%)区间和大于20%区间的指标指构成第三档次。

一些文章指出:按照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于净资产收益率的规定,最近3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在10%以上且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的上市公司才可能具有配股资格。上市公司为了保住这个筹资资格,采取盈余管理以虚增盈利,纷纷不遗余力往(10%,11%)和(6%,10%)区间挤是很自然的。同时,上市公司无疑也存在强烈的避免亏损的愿望。本次统计支持了上面的说法。在盈利公司中,(10%,11%)区间,(0%,6)区间和(6%,10%)区间的公司个数指标最高,与第三档次指标数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这三个区间的上市公司可能利用可操纵性会计利润项目调高年报中的会计盈利。

(11%,20%)和大于20%两区间的指标相差无几,均处于最低水平。这一方面表明两区间公司的盈利质量较好,同时也不能排除存在隐藏部分盈利以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的可能。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将被暂停股票上市,之后,若在限期内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最终将受到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有研究表明部分公司在亏损的当年或第二年采用割肉(takeabath)的盈余管理方法,剔除以前年度的潜亏,并预计一些以后年度的费用和损失,为以后年度扭亏为盈储存一部分利润。如此的会计处理,从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亏损,目的是为将来扭亏作铺垫。本次统计中亏损区间高达82%的个数指标(仅两家公司指标为正)不仅支持了这一推断,而且表明调减盈利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亏损区间中可能非常普遍。

分析平均数指标可以发现:对于亏损区间,指标表明该区间盈余管理虚减盈利。些公司可能利用对于(10%,11%)区间,其最低的指标表明该区间一些公司可能利用盈余管理虚增盈利。

对于(10%,11%)区间,其不高又不低的指标表明该区间公司可能的盈余管理行为不十分明显。

以上区间的平均数指标与个数指标的分析结果相一致,但区间(0,6%),(6%,10%)的平均数与个数指标发生了背离。

由于个数指标反映某一区间有多大比例的公司可能调减盈利,即盈余管理的频率;而平均数指标则反映了盈余管理行为的幅度,所以,在某些时候两种指标会发生背离。而这种表面的矛盾恰恰反映该区间两种盈余管理行为并存。

对于(6%,10%)区间,因为要满足证监会“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的规定,一些上市公司无疑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调增利润。然而,对于另外一些净资产收益率距10%所差较多的公司来说,盈余管理隐藏部分盈利则是“上策”。因为这样做有利于下一年冲击10%的目标。如果利用少提准备和折旧等盈余管理手段强把净资产收益率拔上10%,则很可能影响下一年的盈利。因此此区间的平均数指标反映部分公司可能存在储存盈利的行为。此区间个数指标与平均数指标的背离是两种盈余管理行为的共同结果。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0,6%)区间。

(2)资产减值指标结果分析: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仅考虑盈利的上市公司,(0,6%)区间的指标最高,是最低指标的三倍多,说明从资产减值指标来看此区间的一些公司可能存在利用资产减值类会计科目虚减盈利的行为。次高指标值1.56%出现于(6%,10%)区间,表明了从资产减值指标来看本区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调减盈利的盈余管理行为。两个最低指标值出现在(10%,11%)和大于20%区间,表明了两区间的某些上市公司很可能利用资产减值类会计科目调高利润。

令人惊异的超高指标值16.96%出现在亏损区间。它竟然是(10%,11%)区间指标值的近16倍,这表现出资产减值计提的巨大差异,表明一些亏损公司很可能在大幅度的利用资产减值类会计科目虚减盈利。

但是,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亏损公司资产质量原本就不高,多提减值准备理所当然。但是比较一下亏损区间与(0,6%)区间的指标值,前者也是后者的4倍多。实际上,这两个相邻区间的公司的资产质量不应有如此大的差别。

总体上看,本类指标统计结果与第一类指标结果一致。同时,亏损区间的结果显示利用资产减值类会计科目虚减盈利可能是亏损公司存储利润的重要手段。

(3)补贴收入指标结果分析:统计结果见下表:区间补贴收入指标个数指标平均数指标亏损54-1.070~6%2065.726%~10%505.110%~11%598.5611%~202373.09大于20%502.39先看个数指标,个数指标,即接受补贴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区间(10%,11%)亏损区间,区间(6%,10%),大于20%区间,(11%,20%)区间和(0,6%)区间。总的看来,政府对亏损区间,(10%,11%)区间的扶持意向较强。

再看平均数指标,最低指标值出现在大于20%区间,表明该区间的公司由于盈利丰厚,政府补贴幅度很小。次低点位于亏损区间,这表明该区间尽管政府补贴的频率很高,但幅度并不大,这与前两个指标的统计结果一致。(11%,20%)区间和(6%,10%)区间的个数和平均数指标均居中游,说明在政府并未表现出对两区间公司特别的增加或减少补贴的意向。

(10%,11%)区间的个数和平均数指标都位居第二位,表政府对该区间一些公司获得配股资格的支持较为明显,无论从频率还是从幅度上都比较大。

(0,6%)区间的平均数指标让人一惊,高达65.72%,是最小指标值的65倍多,而且接受巨额补贴收入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往往将大于零,一般不超过1%。这说明尽管该区间政府补贴的频率不高,但是对一些上市公司的补贴幅度和力度都极大,政府补贴在一些上市公司避免年报亏损的挣扎中起了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总体上看,补贴收入作为盈余管理手段时的运用特点是其明显倾向于避免年报亏损。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年报的统计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就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来说,不同盈利水平的上市公司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1)部分亏损区间的上市公司年报会计净亏损比真实亏损大很多,可能在较大程度上存在利用盈余管理虚减盈利以图将来扭亏的现象。盈余管理动机主要是筹资动机中的避免退市动机。而这正是对连续三年亏损退市的规定所做的反映。

(2)(0,6%)区间上市公司总体上有可能同时具有调增调减两种盈余管理行为。调增的目的在于避免年报亏损,调减的目的在于存储盈利以避免将来亏损或用来冲击6%配股底线。可能的盈余管理的动机既有筹资动机又有公司形象动机。

(3)(6%,10%)区间同样可能同时具有调增调减两种盈余管理行为。调增的目的在于维持公司的配股资格,调减的目的在于存储盈利以便将来冲击10%配股平均线。可能的盈余管理动机主要是筹资动机。

(4)(10%,11%)区间部分上市公司调增利润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较大。可能的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是筹资动机。

(5)(11%,20%)区间上市公司在统计中未发现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

(6)大于20%区间的部分公司可能有在一定程度上调增盈利的盈余管理行为。其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为公司形象动机。

第二,统计分析显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确有较大可能是部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而亏损区间较大的资产减值准备指标加强了这种可能性。

第三,对政府补贴的统计显示当政府补贴作为盈余管理的手段时,明显倾向于保证上市公司年报盈利,对上市公司获得和保持配股资格帮助不是很大。

针对统计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本文有如下建议:第一,扩充配股的盈利指标。建立与多个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而不是仅以净资产收益率一个值作为盈利指标会更有效的抑制盈余管理。

第二,改进连续三年亏损被暂停上市的规定。这一规定事实上促使一些上市公司在亏损头两年通过虚减盈利进行盈余管理,其结果是该规定达不到预期效果。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三,在会计准则中进一步明确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统计显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能是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应该制定更明确的会计准则减少利用其盈余管理的空间。

第四,制定政策规范政府补贴行为并且对补贴收入的会计报告列示作出进一步规定,以防一些上市公司鱼目混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