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时间:2022-02-23 09:57:18

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摘要:初中阶段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心理发展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初中生对外界环境的接纳程度。在这个时期,如果对学生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和心理疏导,学生极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班主任在学生的教育成长中则扮演了咨询者和启发者的多重角色,如何通过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借助已有经验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初中生的心理素质成为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阐述。

关键词:心理健康;初中生;班主任;班级管理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其心理发展以及社会阅历和思维方式都存在着一定的转变。同时,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人际交往以及生活学习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班主任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要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者,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将心理教育与知识教育进行相融合,积极地解决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类矛盾问题,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要塑造良好的个性,就需要从学生的身心多方面考虑。良好品质的养成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塑造,如果学生长时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那么在生活和学习中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在对班级进行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是跟学生交流最多的人,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学生的管理中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尤其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身心双方面的挑战,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学生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所以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对学生展开及时指导。为了进一步塑造初中生良好的品质,班主任应该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出现的一些消极现象及时观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二)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巨大,如果教育不得当,则造成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问题。母对学生的物质方面及时满足,但疏于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引导,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仍然以学生的学业水平为主,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对学生的评价不全面,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认知效果。学生在班级学习中会因为心理问题而丧失学习的自信心,常表现出焦虑、沮丧等特征,导致这部分学生在班级中学习和生活方面不能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主要围绕班级展开的,在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教育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班主任积极有效地管理好班级,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风,为构建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了重要保证。

(三)有助于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功效

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传统德育工作基本上与思想道德教育等同对待,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缺乏应有的重视。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在于引导和内化,表现出来的道德信息也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达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情感表达等心理素质都在发展,学校德育教育的具体要求需要借助心理素质调节活动得以实施。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要以德育培养为抓手,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

二、目前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过于片面,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

目前情况下,我国绝大部分初中班主任并没有学习过关于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培训的专业化课程。因此,使得部分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其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缺乏理论性指导以及辅导技巧,也对班级中部分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的学生不能够及时地预测和干预,将其控制在萌芽阶段。许多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时采用的方式方法过于形式化,因此也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与温暖。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使得学生难以向班主任真正敞开心扉.让班主任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而班主任也不能够真正地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过于单一

尽管目前许多初中班主任认识到了在初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然而仅仅将认识停留在了理论阶段,不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除此之外,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下许多班主任在初中阶段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不能够做到推陈出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极大地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果在这一过程当中班主任不能积极地学习现代的心理教育方式方法,则会使初中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停留在原地,难以得到发展与提升。由此可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要求初中阶段班主任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培养健康的心理基础之上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三)功利因素充斥,工作态度消极

在初中阶段的心理教育中,部分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工作时过于注重个人荣誉,过分看重自己负责的班级是否能够评为先进班级、是否能够在班级评比中获得名次。因此,部分班主任会针对班级内部学生产生的问题滋生仇视心理,在开展班级管理过程中缺乏正确的责任心与爱心。如果班级因为个别学生的影响没有荣获“荣誉班级”,班主任因此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对待工作情绪低落,不能够正确地认识教育工作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在与其他班主任进行比对的过程中仅仅把教育工作看作为一种竞争手段。在这一过程中丧失了作为一个班主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在人生成长阶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在这一时期,班主任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初中生的年龄阶段以及心理发展规律和相关特点采用科学且合理的方式方法开展心理教育,这是新时代背景之下义务教育阶段中推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初中阶段班主任必须要科学地看待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开展有效的班级活动等方式方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努力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学历社会”的到来,使得许多家长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下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家长、老师和社会环境不断地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交出一张张满意的答卷。除此之外,形形色色的课外补习班也充斥着初中生的业余生活。当今时代下的学生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被逐步地放大,社会对于中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处于青春期阶段的中学生在学习中敏感,在生活中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在此种形式之下,学校要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且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满足学生在新时代下思想、心理、知识方面的全新需求。初中班主任是初中阶段班级管理的直接领导人,同时也是负责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品格的引导者。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必须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走下教室的“神坛”与学生打成一片,真情实感地关心爱护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让自己成为学生最好的朋友,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与自己吐露心事,从而以此为突破口针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应该积极地学习心理咨询技能以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踊跃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培训活动,从而进一步地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这是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新条件。第一,作为初中班主任必须要充分地掌握初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对其进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之上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方式。第二,初中班主任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研究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技巧。学校等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组织和聘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讲座等形式为不同班级的班主任传授教学经验,分享经典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通过讨论和研究等形式逐步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使其有效地指导教学中的实践问题。

(二)进一步提升班主任对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据相关数据显示,约有60%以上的初中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问题。其主要表现在初中生的考前焦虑问题以及人际关系处理问题上。这些问题也是初中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此类问题,初中班主任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当中仔细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并且选取恰当的时机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在初中阶段是学生青春期的萌芽阶段,针对初中生情感教育问题班主任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陈旧的思想观念,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并且采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在青春期的启蒙阶段,教师可以采用班会等形式开展一些关于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小讲座以及正确区分友情和爱情的辩论会,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这一时期的情感变化。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组织多种户外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们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针对一些性格内向且较孤僻的学生,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给予正确引导,让一些积极乐观向上的学生给予帮助,从而为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结实的基础。

(三)为班级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的初中班主任应该为其班级创设和谐、民主、健康的心理氛围,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一方面要让教室充满欢声笑语,通过悬挂名人字画以及励志名句启迪学生的心灵;另外一方面自身要有健康的心理以及良好的品格立德树人,树立为人师表的正确形象。在工作中热爱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针对一些曾经犯过错误的学生,班主任要给予关心和爱护,同时还应该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在班级中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舆论环境。为孩子创造一片心理健康成长的净土,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力,让每一位孩子都成为自信、乐观、善于表达且愿意拥抱学习和生活积极向上的学生,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不畏困难勇于攀登,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养的高质量人才。

(四)重视家校共育,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教育从始至终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任务,而是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的。新时期背景下的初中班主任应该结合家校共育理念,在开展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充分地发挥出家校共育的优点。在生活中与家长密切联系,时常沟通了解学生不同阶段下的心理变化。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敏感期,家长在教育方面的态度以及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和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必须要保持一致性,如果存在着不一致可能会影响学生出现多重人格的问题。由此可见,教育的一致性尤为重要。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宣传和普及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方式方法,让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班主任要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家长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升到思想品德教育问题方面就会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引起反作用,甚至还会造成终身的心理创伤。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班主任要不急于下定论,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机,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疏导。

(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末,需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符合个人发展的实施计划,尽快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消除心理顾虑、解决心理问题。故此,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班主任的诱导和启迪,使学生具备较好的自我认知意识。班主任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善于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会控制、调节自己,帮助学生认识和接纳自己,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引起心理波动的原因,能够客观公正地对自己的性格展开分析,熟知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其次,班主任要时常开导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具体的规划,明确自己的理想目标。另外,班主任要帮助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起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班集体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当好咨询员的角色,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咨询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打开学生的心扉,对一些具体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引导。班主任要善于聆听和共情,不“包办”学生的一切,不是教学生如何去做,要采用启迪引导,让学生自己感悟,从而做出决定。班主任在进行咨询引导过程中要用敏锐的目光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感染学生,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意识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由于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之下,班主任应该科学地看待学生的问题,通过正确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疏导,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通过个别谈心和与家长进行家校共育等方式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同时在这一过程当中初中班主任还应该严格要求自身,不断地学习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李玉环.中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学园,2021,14(14):62-64.

[2]王玉林.疏导与沟通——浅析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A].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重庆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4.

[3]张根强.浅谈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新课程,2020(33):228-229.

[4]施雪辉.疏导与沟通: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文理导航(上旬),2020(08):93+95.

[5]张爱华.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普童话,2019(12):129.

作者:王俊 单位: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