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时间:2022-12-27 08:29:01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研究

一、临汾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发展现状

(一)推进制度化管理,养老保险应收尽收

充分的基金积累,是养老保险金给付的基本保障,为了将征缴工作深入贯彻到位,中心按照“参保单位基金征缴到位,退休人员补贴发放到位”的“双到位”原则,随着统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的逐步深入,一方面极大地增加了全市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为抵御金融风险筑牢了“防火墙”;另一方面为实施绩效工资的单位退休人员生活及时补贴到位,提升了他们“老有所养”的生活质量,实现了社保机构和参保对象的“互利共赢”,到2014年年底,基金累计结余达到14.48亿元。

(二)构建立体化年检,业务服务提质增效

针对离退休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的情况,中心创造性开展了“年检服务套餐”活动,为参保对象构建了多维度、立体化的服务空间:一是现场办公“人性化”。在年检过程中,联系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现场坐诊,为等候年检的离退休人员免费体检身体,养老金银行现场解答存取款疑问并办理相关业务。二是上门服务“亲情化”。对行动不便、长期卧病在床的退休人员,派专业人员携带便携设备实行上门年检。

(三)开辟网络化通道,信息服务触手可及

为加快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异地资格认证、养老保险待遇状态比对查询等信息系统的应用步伐,作为全省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机构首家基于公共服务平台的业务网站——“临汾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门户网站”正式上线运行,实现了网上公开服务内容、办事流程、报表下载、政策依据,提供网上申报、年检年审等综合性、多维度网络服务。

(四)延伸人性化触角,拓展服务遍地开花

中心在服务工作中不断探索尊老、助老的方式方法,推动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和富有人文气息。一是养老金发放网点进乡村。在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过程中,中心选取了全市营业网点最密集的尧都区农商银行作为合作银行,协调退休金银行在业务办理比较集中的营业网点开辟敬老专柜和老干部活动休息区,使人性化服务更加具体和细致。二是“爱心小药箱”进家门。针对离退休人员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特点,协调全市最大的连锁药品企业共同开展了“爱心小药箱”活动,为离退休人员提供定期健康查体、购药最低折扣、过期药品定期回收、电话上门送药等会员式服务,提升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关爱,使他们能够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

二、临汾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保险制度缺乏法律支撑

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愈演愈烈,我国面临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律法规,出台的政策大都是靠临时规定来下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确保老年人的基本权益。

(二)参保对象有限

按照现行的规定,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参保对象有限,这相对于全部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而言,其覆盖面太小,导致了扩面征缴的空间越来越窄,而参保单位“等待观望”的情绪也日益加重,但退休人员每年都在急剧增加,截止2014年12月底,临汾市机关事业单位参保人数仅为137607人,征缴养老保险费159839万元,发放37401名退休人员养老金133260万元,按照这样的趋势,养老保险将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

(三)养老保险制度多头管理,造成责权分离

由于很多原因,我国的养老保险是人员人事管,基金财政管,待遇发放劳动管,审、管、发职能分离,虽然现在统一设立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由其统一管理,但在实际业务中仍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衔接中断,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使得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

三、解决临汾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当代社会,立法先行是一项基本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运行、管理只有以法律为依据,才能公平、高效、健康的发展。我国应该在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同时,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为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保险意识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退休费由财政支付转为社会保险,是历史性的变革,但很多人还不能适应该转变,作为临汾市养老保险服务中心应该不定期的利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逐步提高单位和个人对养老保险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参保力度,促进社会保障的健康发展。

(三)提升经办人员的管理能力

临汾市社保养老保险中心应该认真落实有关社会保险的政策法规,继续深化窗口单位改进作风专项行动,以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为目标,并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经办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岗位工作能力,更好地为机关事业退休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积极创新敬老、爱老、助老的方式方法,在服务保障“老有所养”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努力实现离退休人员的“老有所乐”。

作者:刘向明 单位:临汾市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