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制度管理下养老保险论文

时间:2022-12-25 10:54:41

事业单位制度管理下养老保险论文

1.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及改革趋势

1.1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意义

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全国统一又相对独立于机关和企业的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意义十分重大。

1.1.1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中国三千多万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障的权利,同时也关系到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1.2体现社会公平公正

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不仅有利于中央的宏观调控,有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也有利于是模式和管理,筹资与给付的统一公正,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本身的完善,有利于尽早结束目前的二元制度并存的局面,体现社会分配的公平。

2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历程

2.1建国初期情况

新中国的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第一个关于退休养老方面的法规是1950年3月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发出《关于退休人员处理办法的通知》,为国家开始承担起主导职工退休养老保障事务的职责拉开了序幕,这一法规适用范围主要是机关、铁路、海关、邮局等单位,这标志着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萌芽,但还不能视为新中国退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随后,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1955年)等法规,基本建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机关行政经费和事业单位的事业经费直接支付养老待遇费用,由国家人事部门负责综合管理。“”开始以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劳保条例》受到根本否定,社会保险退化为企业保险和单位保险,这成为了影响新时期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因素。大批具备退休退职条件的企业职工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得不到妥善处理,单位保险带来职工保险水平的差异,使得社会统筹严重受阻。

2.2改革开放以后情况

改革开放之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退职办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国务院大力推行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制度的改革1978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在养老保险问题上将老弱病残干部和工人的退休分开,1986年,在扩大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试点范围的同时,正式确立了企业、个人、国家三方共同筹集养老保险基金原则。1991年国务院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规定,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由国家人事部负责,这段时间离退休养老制度过于重视公平、相对缺乏效率,资金由国家全部承担,个人享有权利不承担义务,不用承担任何养老费用的支出。从1993年起,海南、上海、辽宁等地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率先实行养老保险一体化,范围包括城镇所有职工;同年12月,全国人事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要建立健全“三个制度”,即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养老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险正式拉开了序幕,1998年3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负责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内的全体社会职工社会保险工作,2001年劳动保障部、人事部、财政部、中编办《关于职工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意见的通知》,主要解决企事业单位人员流动中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关系接转问题,目前,中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离退休养老制度主要根据国发[2004]42号文《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方案》的规定执行,即公务员(含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的现行养老制度仍维持不变;全部由财政供款的事业单位仍维持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就全国范围来说,中国真正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还是执行原有的离退休养老制度。

2.3未来制度改革的趋势

2.3.1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

1997年开始,国务院加快基本养老制度的统一,先后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实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和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各省政府也颁布条令规定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中包括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统一确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和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标准;管理统一,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并达到全省(自治区、直辖市)规范、统一;调剂基金管理统一。各级人民政府要把社会保险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贯彻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原则。统一的基本养老制度将成为未来主要的改革方向。

2.3.2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在家庭养老功能的相对弱化的前提下,建立多层次多方共同负担的养老保险体系是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推动:首先是尽快建立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逐步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结合,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是由国家财政拨款与个人缴费共同负担,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所需,其次是逐步建立职员年金,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和类型,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同时鼓励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能够有效的避免风险,加大养老保障。

2.3.3进行分类改革,分步实施

2.3.4缩小不同行业层次的差距

目前,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水平还处在较大的差距,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大城市和小城镇之间,不同的行业之间的养老水平层次不一,因此,维护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解决差距过大问题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建立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上涨指数以及在岗职工工资增长情况适时提高职工养老保险金,逐步缩小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差距。

2.3.5进一步创新制度设计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既涉及到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进程,有关系到城乡现行二元养老保障体制的发展走向,现有的制度体系依然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建立既起适合事业单位特点,又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相协调,管理法制化、服务社会化、资金渠道多源化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公务员年金、事业单位职员年金、企业年金等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机制等,都是需要不断的改革尝试和总结经验,创新制度来实现的。

3.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1我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分析

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和探索,养老保险制度取得相当经验,基本形成了适应事业单位特点的养老保险机制,基金筹集、管理、支付、运营机制日趋完善。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制度本身问题

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首先是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始的,虽然尽量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是国家的政策指导笼统地要求先试点再推开,因此本身就存在方案上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各地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平衡的,政策上存在多样性和不配套性,而且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滞后,例如有些地区对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处理,实行统一的费率筹资,但发放办法和保险待遇却不一致,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也比较尖锐。完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制度建设是当务之急。

3.1.2制度落实问题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由国家统包,个人不负担任何费用,退休人员由单位管理、社会化程度低,在现有的事业单位中有的将陆续转为企业,养老保险的相关问题涉及人员互相流动时养老保险关系衔接的问题,单位职工工龄处理,提前退休等问题,使得待遇上存在差异的延续基金分配不公平,导致各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发生冲突,使得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徘徊不前,制度落实不到位,有的地方干脆维持现状不思改革。

3.1.3管理体制问题

养老保险属于长期储蓄和延期支付行为,金额大周期长且管理工作难度大,但是对于如何通过高效的信息管理手段和强有力的信用手段,在资本市场产生较大影响,在选择经营人和监督投资行为还需要完善的管理体制。

3.2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意识问题

机关事业单位保险制度改革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尽管中央和各级政府通过各种宣传媒体进行了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但是改革步伐慢,地区差异大,个别地方的一些领导对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展全额和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认识不足,机关事业单位对养老保险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只考虑企业的受益与否,不受益就拖着不交,大大削弱基金的保障能力,造成社保基金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局面,给职工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使职工退休后生活得不到保障。

3.2.2政策问题

从国外养老保险立法的发展演变来看,尽管各国在养老保险的筹资方式、待遇水平选择等方面各不相同,但是在建立养老保险法律制度过程中,始终坚持立法先行,养老保险法律已经多次修订,养老保险监督机制和管理机构,资金来源和筹集方法,基金管理和法律责任,适用范围,授权资格和条件,发放标准及补偿办法等规定详细,为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而目前,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处于改革的关键阶段,但是,各地出台的政策性文件还处于“决定”、“通知”和部门规章的层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发展的规范化、统一化和可持续性还需不断加强。

3.2.3经济问题

现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采取以支定收,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开展全额拨款和差款拨款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的地区,地方财政需要拿出相当大的一笔经费来支付,养老保险统筹,在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有些地方财政不堪重负;对于某些经济状况不佳事业单位,交不上或拖欠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问题比较严重,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积累少,经办机构支付压力很大,加上在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上,缺乏强有力的措施,社会统筹面窄基金收缴难度大,征缴率低,因此导致这些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不能按时足额领到退休金,这些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面临不少困难。

4.西方国家的经验与我国改革面临的困难

4.1西方养老保险制度的情况

4.1.1西方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规律

西方养老保险制度虽然国与国之间的差距比较大,但是总的来说还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规律,首先是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待遇逐渐优厚,起到了稳定公职人员队伍、降低流失率的作用。纷纷规定公务员可以享受保障标准比其他经济活动人口更为优越的养老保险;其次是注重立法,法律制度比较健全,加拿大公务员养老保险有单独立法,智利等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公积金制,世界各国公职人员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是建立三层次的保险体系,即国家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职员)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大多数国家公职人员养老保险资金倾向于多渠道筹集。

4.1.2西方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动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冲击,世界各国在深化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的重新设计,其中包括:缩小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扩大个人和市场的作用,逐步通过减少福利成本和消减福利标准,来缓解传统福利制度造成的财政压力。具体措施包括:降低退休待遇标准,提高公职人员养老保险的缴费率,改变公职人员养老保险缴费结构,调整退休年龄使之更趋于灵活。但是,在国家的经济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统计数据表明大多数国家的社会福利开支一直呈增长态势,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就会出现相对稳定。

4.2我国目前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存在的阻力

4.3关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机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机关和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把“加快机关事业单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作为“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战略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明确地提了出来。这些政策的推出,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地位会越来越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比重也会越来越大,这给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出挑战,加上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逐步完善,也提供了机遇和环境支持。

4.4关于养老保险收入的差距问题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更好地发挥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但是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从试点到现在,虽然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退休职工退休金的绝对值有提高,但是增长幅度赶不上在职人员的工资增幅,“职工的工资近年来增长速度比较快,导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离退休金和企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的收入差别越来越大,现在已经达到了1:2的程度,原来基本上是持平的,现在收入差距已经扩大了一倍。”因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是按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前工资的比例发放的,就造成了在职和退休人员的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而且养老保险的收入也受到地区、行业、单位年金的影响呈现比较大的差距。

5.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的途径与对策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核心部分,它是保证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维护社会公平的关键环节和首要环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作为整个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无庸置疑的。理应建立科学的理论框架和制度模式。

5.1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制度改革

5.1.1规范法律制度

养老保险法是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最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险涉及社会关系的范围广,包括政府、企业和全体公民,需要强有力法律机制来作为协调手段,另外养老保险属于长期储蓄和延期支付行为,劳动和社会保障立法是有效的监管手段,加快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制化建设进程,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发展的统一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5.1.2建立大社保体系

建立大社保体系能够提高社保基金支付能力,使社会保险体系覆盖面更加宽广,制度更加完备、健全,运行更加安全,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大社保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劳有所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助、弱有所助”等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问题。大社保体系建设将人事、劳动保障、财政、卫生、民政、总工会及残联等部门统一归口于大社保系统,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下,政府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整合公共资源,将民政部门管理的社会救助、慈善救济,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失业和离退休人员特困补助,总工会管理的职工救助,残联管理的残疾人救助等职能合并,加强社会保险全覆盖工作,强化社保基金征缴和管理。

5.2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落实

5.2.1统一单位思想

事业单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会影响大、难度高,国家应尽快制定出台《社会保险法》,把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纳入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的体系,建立起规范、统一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从而把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工作纳入法律化、正规化的管理轨道,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帮助单位统一思想,明确认识,企业也要积极配合政府的改革办法,加大宣传的力度和有效性,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办法做到明细和公开,是机关单位的职工心中有数

5.2.2强化责任追溯

目前的研老保险体系中个,要加强责任的追溯,提高统筹层次,改革现有的养老保险企业管理统筹模式,打破原先那种单位与个人间的断裂关系,改变单位各自为政的状况;提升养老保险制度的制定、管理层次,使权利与义务走向和谐,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收缴和使用的监控。提高统筹层次,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对于保险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做到责任明确,标准公开,政策统一,上下协调,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于工作的疏漏要追究相应的责任。

5.2.3提供优质服务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要做到公开透明,是职工能够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单位管理者要加强信息的管理和政策的宣传,协调社会保险部门和事业单位之间的利益联系,使得社会保险改革渠道畅通,效率提升,事业单位应该保证单位职工的养老福利的落实,为提供办理养老保险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服务。

6.结论

目前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却仍处于地方试点阶段,改革事业单位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任务。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乃至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