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流程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6-04 10:20:12

科研流程管理

科研流程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科研项目;生产管理;过程管理;生产流程

1概述

随着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用户对产品质量、交付节点等的要求越来越高,给到科研院所进行项目研制的计划周期越来越短,如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缩短生产周期,快速响应用户的需求,强有力地支持前端设计开发,是科研单位生产制造部门的责任也是考验。科研项目在完成设计后,到产品交付,需要经过设计状态固化、产品投产、物资齐套、装配生产、产品调试5个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任何一环出现问题均会对最后的产品交付产生影响,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过程梳理和管控,最终才能确保产品的按时交付。

2科研项目生产流程梳理及管控

2.1设计状态的固化

设计师完成设计后,需要在生产前将设计状态固化,以保证生产输入的唯一性,并反向约束设计师对产品的设计状态负责。2.1.1产品结构树及工艺文件的归档设计定型后,设计师需要在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中,根据产品的组成信息创建结构树Bom表。结构树Bom表是一种数据结构,由有限个节点组成的一个具有层次关系的集合,每个节点对应一个图号,可以直观地呈现该产品的物料组成和层次结构。通过建立结构树,设计师将设计产品实物化,并将相关设计图纸和文档与结构树进行关联,最后经过结构树的归档完成设计状态的确认。归档后的结构树原则上不应再做更改,如确因外部输入临时变化、设计优化等原因需要变更,则需要备注清楚更改原因、具体内容,并经相关团队人员层层审批通过后,方才生效。2.1.2工艺文件的归档在结构树归档后,数字化工艺系统(MPM)将按照结构树下的图号,自动分派不同的工艺任务给对应的工艺师,同一个图号所属不同的工艺卡,命名规则为图号一致而用不同后缀加以区分。例如某一图号对应的总装、机加、接线工艺卡,其后缀分别为XXXGH16、XXXGH5、XXXG50。工艺师收到任务后,按照图纸和标准化要求,编制工艺卡,并核算每步工序所需工时,工艺文件编制完成后经过各级人员审签并在PDM系统归档。这时,结构树和工艺文件均已固化,已具备生产条件,即可进行产品投产。

2.2产品投产

在完成设计状态固化后,需要设计师根据项目进展和产品交付要求,向生产端发起产品投产。2.2.1发起可投产通知设计师在勤哲系统(excel服务器)上填写“可投产通知”。“可投产通知”可根据各单位的具体要求形成模板,其内容包括一个唯一的可投产通知单号、工号、图号、名称、套量、刻字和序号信息、使用毛坯状况、投产日期、设计师信息、计划完成时间等具体信息,下达生产指令给生产计划人员。2.2.2下达项目生产任务计划人员在收到可投产通知后,需要根据可投产通知的内容要求,在生产制造管理系统(MES)上生成一个编号唯一的交制清单,下达项目计划生产任务。计划人员首先在MES系统中生成一个新订单,订单内包括MES系统从PDM系统中获取产品的结构树、工艺文件和工时信息,由系统自动对上述信息的完整性进行检查。当生产所需的各项信息均具备条件时(结构树与产品图纸一致,工艺、工时信息完整),计划人员按照投产通知的要求,选取结构树中需要在本次进行生产的图号,确定每个图号的投产数量、要求完成时间、使用毛坯的情况、需要备注的信息等,输入完成后生成一个交制清单号,每张交制清单中包含了多个图号,每个图号由系统分配了一个唯一的质量跟踪卡号,这样即使后续重复投产该图号,虽然图号一致,但是对应着不同的质量跟踪卡号,仍然可以方便地区分零件的状态和版本,保证了产品的可追溯性。这样,本次的生产任务就这样在MES系统中转化为一个个交制清单,实现了可投产通知编号与交制清单的对应。在结构树中,将图号分为两类。一类是零部件图号,这类图号对应的交制清单在MES上进行计划运算编制后,系统为每个质量跟踪卡号对应生成一张零部件的加工计划单,加工计划单的内容包括了产品的生产信息,包括从相应的工艺卡中获取的工序、工时、工作地、工装夹具的信息等。另外一类是装配图号,对应的装配交制清单在MES上进行计划运算编制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齐套明细表,齐套明细表内的数据结构与PDM中结构树Bom表的信息一致并一一对应,计划人员根据实际生成情况,选择物资提供部门、钳/电装类型、装配版本信息、设计师信息、装配数量等信息。齐套明细表内包括了图号、版本、数量等后续物资齐套所需的所有相关信息,成为后续物资齐套和组织装配生产的关键。

2.3物资齐套

2.3.1装配需求的提出和发起设计师可根据齐套明细表内各图号的实际到货情况发起产品装配需求。在每次进行装配需求梳理的时候,根据设计师和项目的紧急程度,对需求进行紧急程度排序,后续物资齐套的时候,同步优先锁定这些产品所需的库存、优先对这些项目进行齐套、优先生产需求紧急的任务,这样既提高了物资齐套效率,又可以避免生产了并不着急的产品,而急件却未能开始生产或生产滞后的情况,真正做到需要进行产品装配的时候才发起需求,合理利用生产资源。梳理装配需求的周期可根据每个科研院所的项目具体数量、生产规模来确定,建议每天或者每周进行一次检查。2.3.2装配需求齐套前检查在确定了装配需求后,需要对装配需求是否满足装配条件进行检查。MES系统自动预齐套:根据任务需求,推送齐套明细表进行运算,由系统对齐套明细表内的各项数据(包括提供部门、规格型号、厂家信息、质量等级等)进行自动匹配并自动锁库。只有当缺件项数符合要求时,MES系统会显示预齐套结果,否则系统自动取消预齐套并释放锁定的库存。当系统判定满足,表示具备生产条件,后续库房即可根据齐套明细表的内容进行物资的齐套和出库;如果不满足,系统会生成缺件反馈单,设计师根据产品的性能、可制造性、进度、质量等方面确认是否可以缺件装配,并办理缺件申请。实物齐套:预齐套完成后,由各库房接收到相关信息,由配送员根据物资齐套检查时确定的优先级,依次确定齐套对应的生产任务,将实物出库并配送到生产现场的齐套点。对于齐套明细表中实物并不在库房内的物资,需要由齐套点人员对实物进行检查,判断是否满足实物齐套条件。常见的需要齐套点人员清点的物资有印制板、钢网、由设计师自提供的物资(器件、结构件、外购物资等)、单位内部通用的公用件、电缆等。2.3.3实物齐套下装只有当齐套明细表内所有要素项数在齐套点完成齐套后,才会根据生产计划的指令,将装配任务、物资下发到生产班组,进行生产。

2.4装配生产过程管控

2.4.1装配任务的开展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我所在SMT产线的基础上,同时布局了微组装产线,更好地覆盖了不同的产品类型。根据产品的不同层级,将生产班组划分为板级、模块、整机3个层级。计划人员将不同类型的任务、已齐套的物资下发到不同的班组,由班组长根据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的难易程度、计划进度等安排人员。操作人员收到任务后,按照工艺卡片的指导和要求,进行相关的工作,且每步操作均在MES上进行工序的分派、操作和检验,让整个装配任务的装配进展、装配时间、责任人以及异常情况等一目了然。2.4.2装配异常处理装配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是技术质量问题处理。当现场装配出现技术质量问题时,由操作人员在生产制造管理系统(MES)上对应的质量跟踪卡中填报异常情况,专业工艺人员在现场先给出问题处理意见,指导操作者快速处理该问题并继续装配,后续由现场工艺在MES中给出本次问题的处理意见、后续的避免措施等,并由设计师、项目总师、质量师对该问题进行闭环,并要求只有在问题闭环后才能完成产品的交检,既保证了生产节拍,又保证了问题的及时闭环。2.5产品调试产品装配完毕后,研制阶段的产品会转送到设计师手中,由设计师进行调试,根据我所的具体情况,在项目转入批产阶段后,专门成立了调试车间,组建专门的团队(包括调测操作人员和调测工艺师)进行产品的调试,不但解放了设计师资源,让设计师专心进行设计,同时专业调测人员也提高了产品调测的效率,能够更好地利用场地、设备仪器等资源。

3结束语

科研流程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流程管理;实践

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财务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预算管理不科学。传统管理认为,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从预算目标的确定、预算的编制到预算的执行等都是财务部门一手完成。高校预算管理作为一个系统,没有相应的部门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起到协作、监管、评价等作用。编制预算与执行预算截然不同,预算项目没有尽可能细化,预算支出没有科学的定额和标准。预算变更频繁,执行刚性不强,导致预算失控等等。二是资产管理混乱。资产数据失真,高校的固定资产应该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以此有力地保障国有资产有账可寻,有物可查。但由于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建账体系存在差异,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信息不通畅,对账困难。导致家底不清,固定资产的财务账目与资产管理部门账目出入很大;资产缺乏统筹安排。高校各部门往往各自为政,一些科研设备等不能实现共享,重复购置等等。

二、流程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缺失

流程管理(processmanagement),是一种以规范化的构造端到端的卓越业务流程为中心,以持续的提高组织业务绩效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是一个操作性的定位描述,它主要强调规范化、持续化和系统化。流程管理的核心是流程。简单地说,流程是我们按照条理和顺序做事情的经过。如果主体是事件,流程就是做事的先后顺序;如果主体是执行事务的部门或机构,那么流程则是从先后秩序和责任岗位两方面来准确界定本部门应该做的事。进入二十世纪,随着机械化大生产和企业规模的扩大,流程管理应运而生,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高科技信息社会的到来,流程管理成为管理界学术研究的热点。国内外的一些企业开始了流程管理的实践。比如,华为公司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再造的成功实施、联想集团流程整合案例等等。而流程管理在事业单位,特别是高校财务管理中还很缺失。举一两个例子。比如:高校的预算管理系统,一些高校仍然没有一套完整的预算管理流程,导致预算工作无据可依,即使有预算管理,也是预算与执行两张皮。在2015年1月施行新的预算法以后,要求各预算单位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这样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客观性等有了新要求。再比如: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试想,如果从编制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实施购置到资产的验收、入账、付款再到资产的使用、报废等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流程。那么,一方面高校固定资产的统筹兼备,实验设备的资源共享是可以做到的;另一方面固定资产的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也就易如反掌。

三、流程管理在高校财务中的实践

把流程管理运用到高校财务中,明确事务的流程,清晰部门职责。推行流程管理,有利于固化我们的行为准则,克服管理过程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就以上面提及的高校预算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为例,把流程管理引入其中。(一)预算是高校财务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高校新一年度经济活动的指引,也是自身发展的方向。预算编制要与学校的运营、发展为主导思想。编制时必须明确每项收入和支出。(见图一)有了这个预算管理流程,那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与预算有差异时,则执行预算变更流程。同时,年度终了在编制决算报表时,一方面,科学严谨的年度预算是决算编制的基础之一,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部门决算报表的编制效率。(二)流程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关键有两个环节。其一:固定资产购进时,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明确购入流程,统一分类口径,各部门仔细认真登记固定资产台账。资产管理部门是整个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核心,在资产的分类、入账环节上要做到严谨、仔细、认真。经办人提请支付购置款项时,财务部门认真审核支付凭据:政府采购手续、招投标手续、采购合同、验收手续、资产部门出具的资产验收单据以及其他财务手续等,做到财务手续齐全、支付合理、记账有据。资产使用单位协助资产管理部门完成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同时必须配备专门的资产管理员对本部门资产进行登记管理:①设置部门资产备查账,包括总账和明细账,详细记载资产名称、规格型号、功能介绍、制造商、购入时间、购入价值、存放地、领用人等。②(专项)资产使用情况登记表:使用时间、使用人、资产状态等。③资产维护情况登记,填列资产的维护情况登记表等。④资产的报废处置:报废申请时间、部门领导签署意见、报废审批部门、审批意见、资产处置情况等等。其二:资产的清理核对。高校的固定资产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我们要做到固定资产账账相符,那么最起码要做到这两个部门的资产数据一致。如果前一个流程中的工作做得仔细认真到位,那么这一环节的工作则迎刃而解。也就是说,在采购环节,我们都按照固定资产采购流程一步一步进行,那么,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定期核对固定资产账目时,唯一的差异来自固定资产入账时间差异。即:固定资产采购的流程已经完成,经办人已在国有资产处登记新增固定资产,而未到财务部门办理付款手续。这种情况国有资产处已经形成新增固定资产账目,而财务处固定资产账目未形成。这是由于记账时间不同导致的差异,不提。下面以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固定资产购置流程为例。(见图二)流程管理的应用,简化办事程序,明确了各执行部门的责任,提高财务运行效率;同时也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违反财务制度的行为,减少财务人员岗位风险。

四、结束语

科研流程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流程管理;高校财务会计;财务流程;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社会各方面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校的教育体制也在进行深化改革,在招生教学方面都有着多样的管理方式。近些年来,大多数高校的办学规模在持续扩大,也增加了其财务管理的难度。某些高校在拓展规模的时候,过于追求速度,在财务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比如在教学方面的投入较少,而大肆进行建设其他楼宇。

一、高校财务会计管理以及制度现状

(1)高校会计内控制度需要完善。虽然当前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但是还没有及时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也就使得当前财务会计制度没有及时执行,没有约束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这样就使得高校资产在安全方面存在隐患。并且在高校的财务管理岗位上,经常出现人员的变动,不能形成有效的业务关联,也使得当中存在着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情况。这些都会削弱财务管理的水平,同时岗位设置也不合理。比如收付款业务由多人进行处理,采购物品不经验收就直接入账,这些都会滋生腐败现象。并且在财务投资方面缺少评估和监管机制,使得高校资金运用出现问题。另外,高校在日常的财务会计处理中,片面重视货币性资产的管理,却在固定资产盘查和清点工作上出现疏忽。

(2)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高校因为其特殊的管理方式,大多采用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方式,这样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统一领导和财权分配相矛盾的问题。高校财务统一领导也存在着两种极端情况,过于民主或者过于松散。目前高校普遍采用校长负责制,在财权分配上基本是由校长和一些中层干部来进行处理。虽然这种形式对财权有相关规定,但是没有形成相对应的经济责任追究制,在实际的审批权方面,没有达到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相对来说只把开源节流责任落实到财务会计人员身上,就不利于高校财务制度的有效建立。

(3)财务管理监督不到位。作为国家出资投资的高等院校,它的所有人也是国家,这也是一种国有教育资产。但是由于体制方面的问题,国家机构放松了项目投资的经营效益,对资产管理方面不作太多要求,而是在资产的投入方面交给了高校负责任进行管理。虽然国家是投资人,在这个过程没有及时进行监督,出现了产权不一的情况,不能有效监督财务管理工作。高校管理者不需要承担高校运作效益的实际责任,进一步使得高校资源配置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在财务管理上拥有较多的自主权,相对来说就会不作细致的成本核算,从而使得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

(4)财务人员结构合理化有待提高。目前的高等教育在扩招的前提下,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相应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内容以及制度也随着复杂起来。但是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在教学以及科研质量方面虽然重视,而财务会计制度以及管理方面有所放松。某些高校管理人员任人唯亲,使得财务领导岗位没有专业人员担任,岗位搭配不合理,信息化技术能力较低,知识更新速度跟不上高校教育发展速度,不能为高校管理决策人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作为政策参考,这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形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高校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财务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执行。

二、加强高校财务流程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财务会计制度的简化。财务制度优化离不开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因此加强财务流程的管理,能够使得财务会计人员在职责流程的梳理和确认之时,可以更为详细的熟悉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在此情况下,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就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重复业务进行甄别和判断,尽量简化在财务制度方面的程序。在流程管理的基础上,这就可以使得财务管理的程序更为科学化与明晰,简化和删除不必要的程序,使得高校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合理优化和简化。

(2)提高财务岗位制度的优化水平。在财务流程管理的过程当中,每个管理人员都需要进行动态化的管理,能够找出一些不太合理的职责安排,并且注意其中存在的职责和权力分配不到位的情况,对于这些工作量不平衡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解决。会计岗位制度的后期,管理者需要根据定岗、定责与定人员的任务,来进一步分配各个方位的任务,尽力去避免不同岗位间的职责重复。因此,财务流程管理工作能够促进财务会计岗位之间的联系,使考核的指标更为公正,密切财务会计人员之间的协调关系。

(3)促进会计内控力度的强化。财务内控力度是流程管理的一个重要意义,财务流程的管理工作和任务,可以说是高校财务管理者对于高校财务工作的再一次确认。在实际财务会计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流程管理能够发现一些明显存在不足的工作内容与环节。基于此,制定高校的财务制度,财务会计人员就能够针对高校财务管理任务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制定实际性与可行性相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财务会计管理的重点与关键节点,更为有效地使得程序合法化与规范化,对高校财务风险予以控制。

三、加强高校财务流程管理以及制度优化的建议

(1)重视财务流程管理的事前控制。在进行财务流程管理之前,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为财务流程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打好坚实基础。首先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财务流程管理进行细致谋划,积极动员大家参加到流程管理的活动中去,尽力要求所有高校人员参加到会计制度优化的全过程中,出谋划策。并在此过程中对高校财务流程管理以及制度优化的重要性予以分析,还要对详细的制度优化过程进行安排,结合当前高校的财务制度以及管理现状,细致分析所可能遇到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可以解决的办法。在此过程中要协调好高校每个部门之间的关系,积极配合好财务管理部门对财务流程的管理和制度优化。除此之外,在开展财务流程管理以及制度细化工作之前,需要根据高校情况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流程管理和制度优化方案,通过问卷了解高校财务制度运行的财务流程,根据高校的财务管理现状分析所存在的问题。

(2)加强高校财务流程管理的过程控制。基于流程管理的相关理论,可以知道财务流程管理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联动配合,在此之前,需要在了解高校现行制度的基础上,对目前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梳理和确认,这样可以使得每个部门以及人员能够有效地了解到财务流程管理的重要性和方式,当然也可以使得财务流程管理工作进行得更加流畅,适用于高校财务制度优化的全过程。高校财务会计制度优化,也要结合财务工作的实际意义和内涵,以决策科学化和监督合理化为目的予以确认,更加有效加强高校财务流程管理,从自身发展的实际作为出发点。在梳理岗位职责,进行流程管理的过程中国,要加强岗位职能的实际效益,使得其职责与工作程序可以明晰化,提高其在制度与实际管理的和谐水平。只有这样,对高校的财务会计工作内容进行全面的整理,基于流程管理的方法,明确各部门财务指标,明确岗位职责,高校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才可以迅速提升,而财务会计制度的程序化与规范化才可以持续深入进行。

(3)增强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关系到高校财务制度优化的有效制定和执行,并且也影响这会计管理工作的进行。一般来说,新的会计制度,就会提出新的要求,这也就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在专业技术能力上注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加满足当前高校要求的财务会计制度优化发展的需要。因此,会计专业人员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专业技能。除此之外,作为高校单位更加需要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有序的培训,使得其可以明确自己的职责,丰富和完善专业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升其财务会计的管理水平。更多的是,在信息化建设的前提下,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这些人员更加增强责任感,提升计算机操作水平,端正工作态度,学习全新的会计制度和信息化,认真面对这些新变化,逐步适应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要求以及制度优化。因此,高校要挑选并且培养出一批专业与高道德水平较高的会计人员来负责每一个岗位。同时采用精细化的信息管理平台来增强其科学化操作能力,使每一项财务流程以及会计制度都得以落实,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以及制度优化的质量。

(4)提高高校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是预算的辅助硬件,信息化的预算有利于准确进行会计控制。基于信息化管理的预算,可以更好地监督资金的运用和统筹管理,系统化的把握财务预算,使得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更加有序进行。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得高校会计规避风险,避免无限制的支出而出现赤字。基于此就要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这也是加强其财务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在这方面需要重视信息化技术平台的搭建,通过这个平台对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系统化的分析,更加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最后,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需要对高校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优化,从细微处入手,使得每项财务会计制度有据可依,切实执行下去。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财务流程管理工作以及制度优化也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高校管理者也要关注财务流程管理工作,增强财务信息化工作水平,使财务工作人员按照规章进行办事,使得高校财务管理更加趋于科学化。只有财务流程管理达到科学化的水平,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才能提高。

作者:陈纪南 王怡 单位:江苏大学

参考文献:

1.杜俊萍.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会计之友,2014(26).

2.张岚.新高校会计制度下的高校财务管理研究.中国总会计师,2014(12).

科研流程管理范文篇4

在实施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之前,城郊煤矿已建立了一套的科技创新体系,及科技创新运行和激励机制,但在科技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科技项目申报不能实现动态管理;二是创新成果的验收及收购过程不透明,审批进度存在“黑箱”,收购的创新成果不能及时得到共享;三是申报材料管理难度大。因此,急需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的科技管理系统,通过科技管理平台,建立规范的科技管理工作流程,激励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参与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真正实现科技兴矿,科技增效。煤矿科技管理信息化,是以煤矿各项科技管理制度为依据,运用各种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科技项目的计划申报、过程管理、成果验收、收购及总结等实行全过程管理,分为前期管理和运行管理两个阶段。研究开发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结合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科技管理人员的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通过工作流引擎、信息流引擎、报表引擎、搜索引擎,建立以业务流程管理与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工作平台,提高科技市场运行水平,提高煤矿核心竞争力水平。

2煤矿科技管理信息化功能模块分析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根据城郊煤矿目前科技管理模式,提供涉及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分类有序的资料管理。建立科技项目档案管理库,动态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建立科技成果库、人才库、数据字典;建立科技项目资源管理中心,提供培训学习资料下载,实现科技创新成果适时更新。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业界领先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协同平台技术,按照国际化软件标准开发,提供全面的虚拟社区服务系统。具体功能模块包括:科技项目管理,科技市场运作管理,优秀论文管理,专利管理,QC成果管理,建议征集管理,创新人才管理,制度文件库管理及信息中心管理。

2.1科技项目管理模块

科技项目管理模块主要针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综合管理。

1)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对河南煤化集团永煤公司(以下简称“永煤公司”)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进行管理,针对科技项目的流程制定流程管理,并在项目进行的相应流程中,按照集团公司相关的文件规定,提醒项目相关人员提交相应的文件资料和填写相关的项目记录,形成完整的项目流程闭环管理。同时建立矿级科技计划项目库,为提取有价值的计划项目提供基础。

2)招标项目管理。对永煤公司下达的科技招标项目进行管理,针对科技项目的流程制定流程管理,并在项目进行的相应流程中,按照永煤公司相关的文件规定提醒项目相关人员提交项目阶段对应的文件资料和填写相关的项目记录,形成完整的项目流程闭环管理,建立矿级招标项目库以及投标单位信息数据库。

3)项目合同管理。建立项目实施、项目流程管理,确保所有科技项目都签订技术合同,提供合同到期付款提醒等功能以及自动下发通知功能。科学办理技术合同认证登记,变更和注销登记。

4)项目实施管理。科技管理部门可对项目执行情况跟踪检查,监督科技经费使用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

5)项目经费管理。针对已立项的科技项目建立项目经费申请和使用台账等记录流程,并提供账目查询统计功能。

6)项目成果管理。建立科技项目成果验收标准,提供项目验收评议报告和验收依据,根据评定结果划分等级,并列入煤矿科技项目成果,建立科技项目成果库,查询汇总统计季度、年度科技成果情况。对已完成的科技项目的应用成果执行跟踪管理,对科技项目的专利申请、版权申请、表彰奖励等的记录。

7)项目档案管理。依据科技项目管理流程,为每个项目建立档案,包括项目的计划或招标、项目技术合同、项目实施、项目经费决算、验收报告以及成果收购奖励等,根据不同权限划分查看项目。

2.2科技市场运作管理模块

1)科技成果申报管理模块。根据永煤公司对科技项目市场化运作的相关规定,建立科技项目市场运作管理流程。按类进行科技成果的申报,提供申报条件、范围、标准,对申报情况进行登记,并提供申报成果的查询、统计功能。

2)科技成果验收管理模块。根据成果申报流程处理结果生成验收证书,并提供验收成果的查询、统计功能。

3)科技成果收购管理模块。根据永煤公司对科技项目市场化运作的相关规定,建立科技项目市场运作管理流程。按类进行科技成果的收购,提供收购条件、范围、标准,对收购奖励进行登记,并提供收购成果的查询、统计功能。

4)科技成果管理模块。依据尊重产权原则,对科技成果执行奖罚措施。针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危害公司利益行为,按照集团公司对处罚、处分规定给予相关管理流程。

2.3优秀论文模块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对城郊煤矿全矿优秀论文进行建档管理,建档内容主要有:论文名称、作者、期刊名称、刊号、发表时间、技术密级、论文附件等,并提供优秀论文的查询、统计功能。

2.4专利管理模块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对全矿专利情况进行建档管理,主要内容有:专利名称、专利类别、专利类型、发明人、附件等,并提供专利的查询、统计功能。

2.5QC小组管理模块

1)QC小组组建。在系统中建立QC活动小组,登记小组的基础资料,并从系统成员中选择加入到该QC小组中,并进行申报审核。2)QC活动管理。记录QC小组的活动日志,及在课题调研过程中的各种档案资料,方便对QC小组进行管理以及研究成果的跟踪保存。动态跟踪小组活动,定期扫描不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的成员。3)QC成果管理。对已完成发表的QC活动成果进行管理提供查询功能。对QC活动中的活动小组和个人获得的表彰奖励进行登记、查询管理。

2.6建议征集管理模块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对全矿合理化建议进行管理,内容有建议人、建议人职称、建议内容密级、附件等,并提供合理化建议的登记、查询服务。

2.7创新人才管理模块

1)人才库管理。人才库的管理分3部分:新建人员信息、删除人员信息和导出人员信息。2)人才网络拓扑。创新网络拓扑分4级结构:网络拓扑顶层、分管矿领导、单位、人员(技术骨干或技术骨干、技术人才);人才库能够自动生产拓扑或可上传拓扑图生成技术创新网络拓扑页面(即上传拓扑后自动在右栏显示)。3)人才培训管理。培训管理分4部分:培训计划、培训列表、培训报告、报告列表。4)人才创新管理。创新管理分3部分:创新计划、创新报告和创新活动记录(创新计划表、创新报告表)。

2.8制度文件库管理模块

1)目录管理:提供给管理用户,为科技项目管理上传的相关管理文件建立管理目录,方便用户对文件的梳理和查找。2)文件上传:在相应的文件目录中上传相应主题的文件资料,后其他所有人员均可浏览。3)文件查询:以文件名称快速模糊查询保存在系统中的文件资料,方便用户在众多的文件资料中找到所需的文档。

2.9信息中心管理模块

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管理人员在系统中系统公告,公告的类型可由管理人员自由创建,在的公告信息标题前列出公告类型。

3科技管理信息化实施成效

城郊煤矿科技管理信息化,通过网络管理方式实现了科技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市场化,从项目跟踪管理上实现任务追踪,从资金配置上实现了优先支持,实施意义重大。

1)规范了科技管理工作,提高了科技管理效率。通过科技管理信息化,城郊煤矿建立了对科技项目的申请、审批、执行、验收、推广的一体化流程管理,同时通过该系统动态监控各项科研项目的开展进度,实现了对科研成果的数字化管理,规范了煤矿科技管理工作。通过开发高速数据搜索引擎,能协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在系统中查找到所需要的数据和文件,通过建立灵活的系统用户权限管理引擎,方便在日常的系统使用操作过程中分配系统的应用权限,提高了科技管理效率。

2)避免信息重复记录,减少了工作量。一方面通过原始数据共享使科技管理部门和其他各部门之间传递的信息可以互相引用、互相参考,不再重复劳作,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也使得数据之间的关系得以体现;另一方面,通过该系统,城郊煤矿建立了科研项目档案库,便于及时对项目进行积累和整合,排除了成果的重复建设和收购,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3)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加了企业效益。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开放平台,有效实现信息传输自动化、信息获取快速化,突破由于部门的划分和工作模式造成的限制,使每一部分的数据成为有控制的共享,部门不再是信息“孤岛”,使数据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利用便利的网络系统,收集相关需要技术创新的信息及将国内外解决此类问题的信息提供给更多专业人才,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和科研团队的能力,激励更多技术型人才参与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通过实现信息共享与管理,做到信息及时掌握,合理服务创收,实现真正的科技增效。2011年,通过科技管理信息化城郊煤矿创造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

科研流程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流程管理;高校财务会计;优化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都十分明显,而我国的一些高校教育体制也得到了深化改革,在招生与教学方面的管理方式也比较多样。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的规模发展越来越大,因此在财务管理方面也逐渐变得困难。当高校拓展自身规模的时候过于重视速度,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少,大多投资到楼宇建设当中。

一、目前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的状况

首先在高校会计内部控制部分需要进行完善,虽然我国的高校教育在不断地发展,但还是没办法与经济改革的速度维持在同一水平,这也就导致高校财务会计制度无法及时更新,没有受到财务管理工作的约束,高校资产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一定的隐患。在高校财务管理岗位中变动比较大,无法形成有效的业务关联,而且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工作人员素质比较低,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在设置岗位时也不够合理,例如在进行收付款时会由多人进行处理,在采购物品时没有经过验收就直接入库,这样都会在无形中衍生出腐败现象。在进行财务投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管理体制,导致高校在运转过程中会出现问题。其次就是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高校的管理方式比较特殊,一般是进行统一领导或者是分级管理的模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财权分配与领导分配等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大都使用校长负责制,在财权分配时一般都是校长与学校领导来进行,但是使用这种形式无法将责任进行明确的分配,在审批权利的时候达不到要求,无法有效建立高校财务制度。最后就是财务的监督管理不到位,高等院校是国家出资的,而且也是国家所有,属于交由教育的资产。但是国家在项目投资方面减轻相关效益,没有过多要求资产管理,而且一般都是全权交给高校来负责,既是国家在整个过程中作为投资人的角色,但是在具体实行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监督,因此就会有产权不一的情况出现,无法真正有效实行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而高校的管理人员不承担一些实际责任,高校在进行资源配置过程中缺少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因此高校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在核算成本的时候就不会很细致,因此高校财务管理无法发挥实际的作用。还有就是高校财务人员的结构不完善,在当前市场经济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也越来越多,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最重视的还是科研成果的研究,没有将财务会计制度重视起来。而且一些高校中的财务岗位并没有选用相应的人才,在进行搭配的时候岗位不够合理,而且工作人员的实际能力比较低,无法为高校领导人员的决策做出有效的参考意见,这种情况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影响比较差。只有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当前信息化的发展速度。

二、高校财务会计制度优化方式

首先应该加强财务流程管理的事前控制,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之前要将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给财务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进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一些合理有效的建议。要将高校中各部门关系进行协调,配合财务部门制度的优化工作。要根据当前高校的情况来分析存在的问题。其次要加强高校财务流程管理的控制,因为财务流程是一个比较复杂而且周期比较长的过程,需要进行多方面的配合,因此在进行具体工作之前要将高校的管理工作进行确认,让每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到财务流程管理的重要性,促进流程管理的顺利进行。将高校财务工作进行全面的整理才能让各部门了解自身的职责并且提高高校财务会计的工作质量,这样高校财务会计制度在进行优化与管理规范的过程中才能深入。最后就是要加强财务部门人员的专业技能,将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能够有效制定工作计划。一般只要有新的会计制度就会有新的要求,这也对高校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他们必须时刻注意自身能力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满足当前对于高校财务会计部门对于工作人员的要求。而且高校也可以定期展开专业培训,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进行丰富,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要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有效提高流程管理以及财务制度的优化速度。

三、结语

在高校进行管理工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财务管理工作,而会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就必须优化流程管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让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办事,让高校的管理工作更加平稳,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和明,何小敏.高校财务与会计机构分设的实践性探讨[J].会计之友,2016(12).

科研流程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ASP;SQL数据库

随着院校科研实力日益增强,我院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迅速增长,科研管理部门针对论文及成果的管理难度加大,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思维、管理方法、管理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为适应自身发展的需求,以院校科研管理为应用背景,纷纷采购或者自主研发符合院校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科研项目和论文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科研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对科研项目实施流程监控,已成为各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

1目前我院教师科研成果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科研信息收集管理人工操作,缺乏系统、规范的信息管理手段

以往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论文、申报文件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基于文本、表格等纸介质的手工处理,对科研信息的处理是通过人工统计、查询来进行,工作量大,容易出错,运做的效率低下。若能通过科研管理软件,发挥计算机管理、网络共享的优势,将会及时、准确、有效的进行学院科研情况的处理,提高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

1.2管理部门重视不够,成果经常处于沉淀状态,成果利用难展示少

教师科研论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献信息资源,学校管理部门忽略了对本校教师科研成果完整性、连续性的收集和管理,缺乏对科研成果的宣传和开发利用,广大师生不了解教师科研成果的作用和价值。只有在需要时,例如教师进行职称评比的时候,或者进行部级和省级自然基金申请时,或者当学校向上级统计汇报科研成果时,才会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集中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院科研水平的提高。

1.3科研项目流程管理资料不健全,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

在此次研究项目之前,我院教师科研成果管理还没有统一规范;在科研项目的管理中,项目申报、项目中期管理、项目结题、科研成果登记等流程管理资料部分缺失,而科研项目这些连贯又交错的业务流程都是密切关联的,致使所收集的信息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为提高系统设计水平,我们在项目初期走访了兄弟院校后了解到,在具体管理中,大部分学校的科研成果由科研部门统计收集,有的由院系资料室负责统计收集,也有些学校是图书馆作为专题负责统计收集。各校数据库建设标准各异,用户检索语言、检索界面、数据的标引、分编、检索点不统一,缺乏统一的建设和质量控制规范。考虑到建设教师全文数据库的难度和工作量很大,可以先期实施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等到累积一定的经验后将全文数据库检索和展示作为以后的研究目标,所以我们拟建立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本系统对本校教师科研成果进行管理,为专任教师、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教科研工作衡量标准和有效的考评依据,立足系统具体实施应用,进行系统实践的探索,为其他院校建设本校成果库提供借鉴和参考。

2系统分析及设计实施

2.1教师科研成果的范围

教师的科研成果类型主要有:专著、专利、论文集、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精品课程与试点专业、教师获奖、指导学生竞赛、参展作品及其它成果等。

2.2系统功能设计及模块结构

2.2.1系统功能设计原则

在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以技术适用、系统实用、结构合理、运行可靠稳定、低成本、低维护量作为基本建设原则,遵循阶段开发原则,将整个工作划分为多个目标和阶段,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目的、步骤和要求;在实际开发中,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的结合,充分考虑系统的容量及功能的扩充,具有与其他应用软件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的能力;后期运行中,充分考量服务器安全、数据的备份和安全访问机制,以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综合考虑系统的建设、升级和维护费用。

2.2.2系统功能模块

系统主要包括三个工作模块:“系统管理员模块”“,科研管理工作模块”和“科研人员(教师)模块”三部分组成“。系统管理员模块”用于科研人员创建及用户权限分配“,科研管理工作模块”用于进行科研成果申报及审核、科研文档管理、科研成果跟踪、科研经费管理、信息查询统计“,科研人员(教师)模块”用于进行各类科研成果的登记、信息变更、统计查询。

2.2.3系统结构及功能

1)用户权限管理:为了保证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需要建立用户、角色和权限数据库表,按角色不同享有不同的权利,对于不同的用户可以分配不同的权限,根据系统设置的安全策略,用户可以访问而且只能访问自己被授权的资源。2).查询统计系统:应当建立不同的搜索机制,可以对不同信息项目进行搜索。科研成果信息项目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来源单位、项目审核状态、项目组成员、课题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项目备注信息等。可以按照多种条件进行搜索,例如科研项目状态为正在申报,还是通过审核后的状态。系统中进行查询时,可依据不同的用途加载查询项,多维度显示不同的检索结果:可以按成果题名,主题/关键词,著者,著者部门,所属学科,出版/发表/结题时间,成果出处,获奖时间,基金资助等检索点来查询。查询输出功能,还应根据查询项统计结果,具备输出各种报表的功能,以方便统计某一年或月的所有成果量或某学科、某专业及某课题的成果量,方便统计历年来本校全部科研人员或者某部门教师所发表的科研成果篇数、专著专利数据等。3)项目类别管理:将不同类的科研项目划分不同的项目种类。4)项目流程管理:项目申报管理、项目审批管理、项目结题管理5)系统管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密码管理。6)系统帮助

3数据库设计

通过分析,本系统需要输入的数据如下:1)学院:包括学院编号,学院名称。2)行政机关:单位名称,单位地址。3)系:系名称,学院编号,联系电话。4)教职员工:职工编号,姓名,系名称,单位名称,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籍贯,毕业院校,联系电话。5)科研活动的信息:承担课题,发明专利,撰写论文,创作著作。6)科研项目的信息:课题(立项,鉴定,获奖),专利,论文,著作。7)课题:课题编号,课题名称,承担单位,合作单位。8)专利:专利号,专利名称,授予时间,主持人,人员,专利类型。9)论文:论文名称,主编,副主编,出版刊物名称,刊号,刊物级别。10)著作: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职工编号,姓名,著作类别。11)课题立项:立项编号,课题编号,课题来源,参与人员,职工编号。12)课题鉴定:鉴定编号,课题编号,成果等级,参与人员,职工编号。13)课题获奖:获奖编号,课题编号,获奖级别,姓名,职工编号。我们在SQL数据库设计阶段,根据系统的需求情况设计了若干个数据库表,如项目信息表,个人信息表,学院信息表、项目申报管理表、项目申报批次管理表、表等,并设置了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力求满足实际使用中各种多变的需求。

4系统运行环境及开发工具

本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进行设计,由客户端(IE浏览器)、WEB服务器(Windows2003Server+IIS)和数据库服务器(SQLServer2005)组成。采用ASP(ActiveServerPage)、VBScript、Dreamweaver等软件作为开发工具。

5系统运行效果及存在问题

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服务于科研管理人员,实现了对科研项目的有效管理,及时地将教师所发表的论文、获得的奖项、科研项目流程信息等内容进行数据库存档管理,能够做到对科研活动从申报到结题的全程跟踪,为教师和学校管理层提供界面美观一致的科研信息查询和统计平台,既能实现对科研活动的高效管理和控制,又能够为高校对院系的评价以及院系对教师的评价提供依据,避免职称评定中一些虚假信息的负面影响,满足学院的决策者对科研活动的宏观管理与决策的需要。系统采用ASP架构分层明确、便于扩展和复用,采用B/S架构,系统安装部署和后期维护简单,采用IE浏览器访问,界面相对统一,缩短了软件的学习培训时间,便于科研人员使用。经过近三个月的运行,系统发生故障或者错误的概率在预定范围内。由于采用B/S模式开发,难免会出现一些兼容性或者服务组件的可用性等问题,这些通过我们的协调和努力基本能够得到解决。

目前,我院正在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教师科研管理系统为“数字化校园”的一部分,需要和教务管理系统、办公OA、人力资源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管理、邮件服务器等系统整合为一体,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何使各个子系统兼容,需要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平台,建立数据中心,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使业务数据同步兼容,将在随后继续努力解决。

作者:赵蕊荣 王文通 张 骞 马晓荣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鄢碧鹏,李志强,蒋洪.基于Web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2]聂慧慧,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4)

科研流程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信息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一、学院资产管理现状与挑战

在高职院校扩招的背景下,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为满足学院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要求,学院资产业务不断增加,全校资产数量逐年上涨。如何统筹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学院资产的管理关系到学院的发展。学院当前运用浙江省财政厅资产云系统对学院资产的入账、出租、处置等业务进行管理,通过国子系统对学院内部资产的调拨、盘点、内部处置申请等业务进行管理。一方面,随着学院资产总量的逐年增加,如无法实现对资产进行高水平的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将导致无法精准有效地管理资产,进而导致资产账卡不一、账实不一等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随着学院数字化改革的深入推进,资产管理如何实现一体化、全生命流程管理,将会影响学院数字化改革进程。针对学院资产管理现状,改进资产管理流程,结合学院财务、采购等系统的设置,改变学院资产粗放式管理模式,加强对学院资产的监管,提高资产管理精细化水平,实现资产的全生命流程管理,是提高学院资产使用效益,进而提高学院管理的整体效益的发展方向。根据学院机构设置,学院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分别由计划财务处和资产管理处负责,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无法实现数据对接。根据现有资产管理模式,资产明细账由资产管理处管理,而财务处仅管理资产大类总账,财务处在完成采购支付后并不记录资产的明细;资产从采购申请、完成采购、报销、入账、日常管理与处置无法实现由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管理,这会导致资产的经费落实、采购报销、入账管理出现脱节现象[1],如财务处根据采购需求老师提出的申请,落实相关经费,此时将第一次明确采购科目,根据经费落实情况和采购科目,由采购人员实施资产采购,最后由资产管理员对资产进行入账,入账后由使用人或管理员管理资产的使用、调拨、处置等流程。由于财务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无法实现数据对接,会导致某些过程出现偏差,如财务根据采购人提出的申请认为本次将采购软件系统而实际仅采购服务等。如何打通财务、采购、资产三方管理系统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学院资产全生命流程管理是本文所探讨的重点。

二、资产全流程管理流程梳理

学院资产绝大多数来源为采购,财务的资金管理可通过采购系统与资产管理实现对接。根据学院采购流程,当采购申请提出后,需要明确资金来源并落实资金开支渠道、部分需要获取浙江省财政厅的确认书;资金落实后进入采购流程,完成采购及报销、财务完成入账后,通过财政厅资产云系统实现资产入账,资产入账后可以进行使用(如出租出借)、调拨、处置、盘点等业务。根据以上流程,财务系统是整条流程的基石。本文主要探索资产管理系统与采购系统、财务系统实现衔接的可行性。

三、资产、财务、采购信息系统现状

学院资产管理处管理全校资产、学院采购工作,而财务管理由学院计划财务处进行。学院现使用相互独立的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双方数据无法进行直接共享。学院正在建立采购系统。三方系统如何通过建立一个系统,通过不同系统之间的接口,实现系统间的数据读取、写入、分析共享,简化资产管理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加强资产管理科学性,最后为实现智慧校园建设添砖加瓦。根据财务、采购、资产三方业务现状,部分数据共享是系统连接的关键:财务与采购系统通过经费开支渠道、经费落实中的采购目录等信息进行链接;资产与采购通过设备采购信息进行连接;资产与财务通过报销凭证号、折旧计提数据等进行连接。

四、资产全流程管理方式探索

(一)总体目标

通过系统建设,连接财务、采购、资产三方信息化系统,实现资产从经费落实到资产处置全生命流程信息化管理。根据财务、采购、资产管理现状,通过建立一个系统,实现采购申请人可通过该系统完成采购申请提交、财务经费落实、采购人员完成采购、提供报销资料、财务完成报销入账、资产入账、资产使用管理、实时变动调拨、掌握资产的实时状态、资产出租出借、资产处置、资产清盘、折旧计提、报表生成、数据分析等功能。通过系统对学院资产实施监控,通过该系统的管理,打通资产、采购、财务三方信息孤岛,建立高效可靠、互联互通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推动关键信息跨部门共享。

(二)模块设计

1.财务数据模块通过获取财务系统数据接口,提供经费来源、支出渠道、经费使用情况、经费余额、是否上报预算、预算相关计划等信息,打通浙江省财政厅金财系统,实现从经费落实到确认书下达的一站式办理。建立财务做账模块,在采购报销完成后,读取采购模块数据接口,导入财务做账所需的相关信息,如经费支出渠道、支出部门、是否作为资产入账等信息,生成当次采购的相关凭证。打通资产管理模块数据接口,实时核对已完成的月结账工作与财务数据,通过获取资产系统数,准确获取资产折旧、核销等信息。通过构建财务数据模块,解决采购申请人在经费本经费落实与财政性资金落实之间的认知盲点与痛点。通过实现财务与采购模块的数据互通,减少从经费落实到采购之间的工作步骤,减少等待采购的时间。2.采购模块采购模块是连接财务模块与资产模块的重要环节。通过读取财务系统数据接口,获取资金来源渠道等信息,明确采购目录等用于申报财政厅确认书的相关信息,并通过该模块减少申请确认书所需的步骤,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获取采购的相关信息。例如,采购目录、采购金额、数量等,为财务做账提供依据,减少由于财务与采购两套系统使用不同数据引起的认知差异,提高财务做账的准确性。通过打通采购系统与资产系统数据,采购系统向资产系统提供采购数据。例如,所采购资产的数量、单价、经费来源、验收情况、报销情况、使用部门、使用人、保管人等信息,为资产入账提供依据。采购模块通过获取财务入账报销所需的相关数据名称、报销所需的材料信息,在完成采购后准确向采购人提供所需的报销材料。3.资产管理模块资产系统通过接入采购系统信息,获取采购的资产相关数据:如采购物资数量、单价、金额等,通过采购系统获取采购类目所对应的资产目录信息;资产系统入账必须获取财务入账凭证号。因此,资产系统需财务系统提供报销金额、财务凭证号等信息;资产系统月结账、年度结账需与财务系统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六大类资产数据核对,需通过财务模块接口获取资产负债表信息;通过获取财务报销进度,提高资产入账实时性,减少由于资产与财务系统不同步而产生的资产入账滞后问题;当通过资产系统完成资产处置后,向财务系统提供核销单信息,及时完成资产核销后财务账核销工作;在完成资产出租、处置申报后,资产系统需完成相关费用如租金、处置收入的上缴,通过资产系统模块完成审批流程后,数据共享至财务系统,向财务系统推送相关收入信息,提醒财务完成开票工作,后提供缴款单编号等信息,在财务完成交款后通过系统上传非税收入发票,完成相关流程。4.数据共享模块通过系统大数据分析,向财务、采购、资产三方提供需要共享的数据信息,通过数据共享系统,三方可使用各自熟悉的领域的查询方式查询所需的数据。例如,对于财务而言,经费目录、支付凭证、记账目录等是常用于查询的基本数据;对于采购而言,项目负责人、采购项目名称等是采购用于查询数据的基本项目;对于资产而言,资产编码、使用人、使用部门等是查询的基础数据。对于同一条记录三方会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查询。通过数据共享模块,无需切换系统即可实现多项查询方式可以同时使用,便于三方对数据进行查询,实现数据孤岛的打通。例如,财务可以使用数据共享模块查询资产存量数据,用于核准预算数据;由于财务处只记录资产六大类原值,缺少资产明细账,因此,通过数据共享模块可以便捷地查询具体的资产信息;在落实采购资金时,可以打通财务和采购双方系统,采购可明确相关资金的使用情况,例如,资金余额等信息,避免出现资金不足无法支付等情况;资产可明确采购数据,通过系统导出数据,避免资产入账时出现错记、漏记等现象。5.报表模块根据当前工作,资产、财务每年均需要完成相应的年度报表工作,三方经常需要向对方或其他兄弟部门提供各项数据。例如,资产系统要求每月与财务月结账数据进行核对,核对后方能结账等。以资产为例,资产系统需要填报高等院校的基本情况报表(简称高基报表)、资产年度报表、状态数据等一系列报表。高基报表、状态数据等报表重要的是需要提供教学科研仪器等重点数据,财政厅使用的财政部六大类分类编号与教育部十六大类分类编号不能一一对应导致部分数据属性的归属需要通过使用部门、使用人等信息进行计算。通过引入报表模块,由系统对资产数据进行归类和计算。由于资产使用财政厅资产云系统录入,因此,需要该系统实现财政部六大类分类与教育部十六大类分类的对应,在数据录入后自动产生教育部分类编号,根据使用部门和使用人等信息,录入资产的使用属性。例如,行政使用、教育科研使用等,通过系统生成相关报表,减少人工筛选导致的数据多记、漏记等现象,提高数据准确性。

(三)预期效果

1.平台建设效果通过打通财务、采购、资产三方系统,建立一个可以同时获取、编辑三方数据系统数据的信息化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建设,打通财务、采购、资产三方信息孤岛,减少由于三方数据无法共享产生的工作延误、数据错漏,提高工作效益。同时,通过打造一个可以同时读取三方数据的平台,而非直接停止使用现有平台,一方面可降低工作人员的学习成本,工作人员可以同时使用原有工作平台操作数据,在原有平台上完成的操作可同步至综合平台中,实现数据系统更新的无缝衔接;另一方面,通过建设一个平台获取相关数据接口而非直接更换系统,可以减少建设支出。2.使用效果通过建设一个打通三方数据,实现财务、采购、资产三方信息联动,及时为三方数据调整提供准确信息。通过系统核实数据,在采购申请提出后,由财务落实经费,并将经费信息流转至采购处,在完成采购后,系统提供财务报销依据、入账数据,由财务部门核实后完成相关报销,实现采购申请相关工作最多跑一次;在完成财务报销、入账工作后,数据流转至资产处,向资产提供资产入账数据,经资产核实后完成入账工作;在资产入账后一方面与财务完成对账,确保资产与财务账目一致性;另一方面及时更新至资产管理系统,推送至各个管理员处,由管理员再次核实入账信息,确保资产入账无误;在资产处置后,及时将数据推送至财务,完成财务账的核销。通过建立三方共享联动系统,打破数据共享的难点,减少由于工作属性不同导致的人员认知不同而产生的工作失误,提高工作的准确性、严谨性、科学性。

(四)建设难点

当前使用的数据系统由不同的系统公司开发,数据接口是否能够顺利获取是建设连接系统的第一项难点;由于三方数据系统通常由不同的部门使用,三方是否能够同心协力建设联结系统,统一进行数据共享,为第二项难点;三方系统数据类型不同,使用对象不同,使用的习惯不同等,对于数据的整合和统一难度较大,需要通过数据之间的共同点将不同系统的数据进行联结与整合,为第三项难点;由于涉及三方业务人员,特别是采购与资产通常存在二级单位的兼职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业务熟练程度、对于相关业务的熟悉程度,对于政策的理解程度不一,是系统落地后能否实现稳定运行的第四项难点;现有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在系统建设前进行核实,三方数据的准确性是数据系统建设的基础,若无法提供准确数据,三方数据将无法实现准确衔接,是第五项难点;数据安全性是第六项难点,对于部分数据,需要建立查询权限,确保仅有应当能够查阅的人员进行查阅,对于数据系统,每年进行数据安全检查,确保数据安全。

五、总结

通过建设财务、采购、资产三方联结系统,实现对学院资产从采购申请、预算落实到完成采购、实现报销、入库,最后报废核销的全生命流程管理;同时为三方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作为建设科学、高效、信息化、标准化的智慧校园重要一环提供保障。通过系统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提高三方工作人员沟通,建设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2]。

参考文献

[1]王攀,徐召,许宏山,等.高校仪器设备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数据接口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4):276-279,291.

科研流程管理范文篇8

一、地物所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实践及分析

1地物所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实践在分析了目前通行的6种知识管理系统建设模式(建设专用小系统、利用传统系统引进知识管理、知识门户建设、信息系统知识化建设、知识社区建设、个性化知识管理应用建设)后,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地物所以“流程为纲,知识为体,技术为用”为原则,实施了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建设,以此推进地物所的知识管理。在构建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时,首先,结合企业知识管理的3个要素:人、技术和组织,以及涉及的4个方面:知识资产管理、信息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工作方式管理,对地物所科研生产及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梳理,在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上规范固化了事务性管理工作流程,将企业管理制度内化到事务性工作流程中。这种方式使地物所的知识管理与管理业务流程紧密结合。一方面,利用流程归档企业管理信息资料,提供查询回溯,进行企业知识资产管理,在提高事务性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员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核心的科研工作中,优化了员工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内嵌在事务性业务流程中的信息流,使知识管理根植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在企业的成长发展中知识管理得以与企业共同演变,保障了知识管理的长效性。历经4年建设,目前地物所共建立14类75个流程,每年归档流程9000多个。同时,业务流程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其次,在利用编码化方法促进个人知识共享时,地物所各业务部门对所辖业务进行分析梳理,建立了以业务导向为主的部门文档目录,对各类信息资料进行归档。通过灵活多变的权限管理满足不同角色员工对信息资料的使用需求,促进了信息资料在地物所的流动,提高了知识共享效率。同时,通过对地物所各级业务部门运行一年后的文档目录进行梳理评估,完善优化地物所文档目录结构,努力使文档目录更为自然地与地物所业务运转紧密结合。目前,在线文档目录546个,累计文档38328篇,每年累计文档1万多篇。第三,建立知识地图。知识地图主要关注企业核心的战略重点性知识,是促进核心知识标准化传播的有力手段。知识地图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多样性的呈现方式对知识进行标准化和体系化,使其更好地传播。目前,地物所完成了QHSE管理体系的知识地图制作。第四,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建立跨部门跨地域的知识交流互动平台,这是实现知识共享个人化方法的有效手段。专业交流社区摆脱了时间和空间限制,方便灵活地聚集了相关专业内的个体,为他们提供了及时的知识交流共享平台。目前,地物所活跃的交流社区有“物探处理系统运维群”和“综合解释系统运维群”。2地物所知识管理系统建设分析尽管综合管理协同平台为地物所的知识管理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技术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推进知识化管理的过程中,地物所也遇到了目前国内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将企业核心知识资产纳入管理,使知识管理成为可持续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加强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在地物所推进知识管理的实践中,我们在保持现有业务逻辑的原则下,从底层技术平台入手,通过优化工作方式和提高工作效率,潜移默化地推行知识管理。这种从底层向上,从周边向核心的推进方式避免了对现有业务的冲击,着眼于业务粒度的细化控制实现,回避了基层单位无法开展核心业务逻辑优化设计的困难。但是,随着知识管理的深入推进,由于缺乏知识管理体系的支撑,地物所综合管理协同平台建设暴露出持续深入推进困难的弊端。由于在建设综合管理协同平台时,知识管理只是在推进流程管理过程中的附带功能,没有明确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理念和知识管理目标,仅着眼于利用综合管理协同平台进行触手可及的知识管理,使得地物所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知识———油气勘探综合研究游离于知识管理之外,无法对地物所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提供支持。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将知识管理体系与企业整体战略进行整合,缺乏以知识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建设。具体而言,油气勘探综合研究是以物探、地质、钻井、测井等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利用各类信息系统进行创新协作的知识和数据生产活动。要对这一多学科协作的科研活动进行知识管理,首先,必须依据地物所的发展战略进行学科知识体系规划建设,明确核心知识体系,围绕核心知识体系构建工作支撑环境;其次,更为重要和困难的是,要在科研活动中开展知识管理,必须对业务运行进行分析,消除现有业务逻辑中的不合理之处,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依据科研活动的本质规律设计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流程执行。这些都需要企业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机制,创新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知识管理体系。

二、结语

知识管理顺应知识经济时展而产生,是管理学科的思想和理念向纵深发展的结果,是随着人们对资源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的。在国有大型企业中开展知识管理,需要企业构建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机制,创新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利用知识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作者:董玉敏张晋楠杨敏单位:新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科研流程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思考

为适应高校的发展,满足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需要,国家加大了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形成了规模庞大、品类复杂的国有资产,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识不强,管理粗放。高校决策层要客观分析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强化管理意识,梳理出资产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切实提高资产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和主观能动性,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采购配置、使用保管、出租转移、收益处置、报废清理等资产管理环节的有效控制,保全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能。

一、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实际控制和管理的,能够在未来给国家带来经济收益或社会效益的、能以货币计量的所有经济资源的总和,从存在形式上主要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近年来,国家投入到高校的资金日益增多,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国有资产。这些资产科技含量高、品类复杂,满足了教学科研活动的需要,同时增加了高校资产管理的难度。而现阶段大多高校的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管理方式粗放、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为保全高校国有资产,提高使用效能,保障教学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增强高校综合实力,必须努力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切实加强高校国有资产管理。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属于公益性质,国有资产一般由国家投入财政资金购置,社会对高校国有资产的关注度不高,没有使用效益指标的考核,资产管理没有形成相应的保值增值管理制度,无法与使用单位及管理人员利益挂钩。以致高校领导层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充分认识到做好资产管理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资产管理没有引起高度关注,没有从意识上将资产管理纳入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缺乏管理的积极主动性,效益意识不强。资产管理往往存在重账面资金管理、轻实物资产管理;重采购配置、轻使用管理等现象。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方面,部分高校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深入学习,没有深入调研本单位资产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仅仅机械套用其他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消极应付,制定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简单、不成体系,不切合本校的发展定位和专业设置、教学科研等实际情况。对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的风险点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造成资产管理混乱,存在管理漏洞,国有资产存在流失的隐患。有的高校虽然按要求制定了较为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但因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未充分调动资产管理人员加强资产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以致被动工作,执行力差,资产管理制度实际上成了表面形式而被束之高阁,难以发挥效用。

(二)资产配置不科学且使用效率低

1.有的高校在配置资产时,缺乏科学论证,没有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实际需要并结合学校现有资产状况进行通盘考虑,家底不清,资产配置不严谨,随意性较强,存在重复配置的现象。有的设备购置后由于教学科研人员变动等原因就一直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或是使用率极低,而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这些设备也就丧失了使用的价值。由于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协同性较差,有的部门购置了资产却没有办理相关的审批验收手续,游离在资产管理之外,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2.未能对设备设施实行动态管理,没有掌握其性能及使用状态,家底不清,能使用的没有充分使用起来,超过规定使用年限不能使用的却没有按规定及时清理报废,账面上看起来设备资产价值不菲,实则存在大量需要报废清理的资产,该更新和增配的教学科研设备得不到及时配置,从而影响教学科研工作。

(三)资产收益和处置管理不规范

部分高校的后勤房产、设施系委托学校后勤管理部门或学校成立的后勤服务公司管理,管理权限下放后,相应的制度建设没有跟上,形成了内部控制的盲区,后勤部门在出租和对外承包房产门面设施的过程中,透明度不高,随意性强,不同程度的存在人为操纵的现象,存在管理漏洞,租金和承包费的确认没有遵循市场公允原则,甚至未按时收取租金和承包费,没有客观体现国有资产的价值。出租、承包管理采取公司化运作的模式,租金收入和承包费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没有按规定上缴国库,使国有资产的经营收入变成了小集体的收入,资金缺乏监管,没有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且容易滋生腐败。在对报废老旧资产的清理过程中,重上报审批手续的办理,轻报废实物资产的残值变卖处置,残值处置流程不规范,存在着利益输送等风险,最终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四)无形资产管理薄弱

高校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电脑软件、土地使用权、专利权、专有技术权、著作权、校誉等。高校聚集了大量的高端教学科研人才,在实际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获得了大量的专利权、专有技术权、著作权,但多数高校目前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实际管理权分散在教学科研等多个部门,对这些无形资产缺乏有序管理,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仅仅能做申报和登记等一些简单的工作,使得大量专利权、专有技术权、著作权不能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没有及时转换成生产力,服务于社会并为学校和国家创造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的专利权、专有技术权、著作权虽说所有权在学校,但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都没有入账,未按规定记入资产管理,形成账外资产,实际控制权掌握在相应的科研人员手里,少数觉悟不高的科研人员以此谋取私利,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五)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高校办学经费投入的不断加大,形成了高校庞大的资产,资产结构也更显复杂。对资产管理的人员素质和信息化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大多数高校的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工作责任心和业务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人员没有工作激情,被动工作,适应不了新时期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为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工作效率,现阶段各高校相继引入资产管理系统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前瞻性,开发和构建的软件系统功能各异,没有综合考虑各管理系统之间的连接问题,缺乏协同性,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资产管理系统也不例外的成了“信息孤岛”。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只能在资产部门内部实现入库、登记、领用等简单的功能,资产管理的精细化难以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仍然通过传统纸质资料手工传送,财务处等相关部门需要重新录入数据以办理资产的复核、入账、汇总等手续,工作效率都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社会资源。

三、改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高校应正视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加以改进,强化流程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能效,使高校国有资产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一)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并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

1.高校国有资产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高校管理层要切实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科学研判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系,层层压实责任,充分调动相关部门参与资产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2.各高校要做到与时俱进,依法治校,认真对照国有资产管理要求,科学研究高校资产管理规律,结合学校教学科研和专业设置特点,分类制定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细分资产管理工作,力求做到精细化管理。切实执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认真研究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存在的风险点,强化资产配置申报、验收登记、核算入账、领用移交、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清查盘点、清理处置等重点环节的流程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

(二)科学配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1.严格执行资产配置制度,科学配置资产。从严执行资产配置审批制度,及时清理出租出借设备物资,摸清现有资产存量,在全校范围内合理调剂资产使用,资产配置可以通过调剂、回收等方式解决的,原则上不得重新购建。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各司其责,借鉴兄弟高校的先进经验,结合社会科技发展高水平充分论证和评估资产购建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适度考虑前瞻性,加强流程管理,严格把关,从严控制,在资产配置标准范围内,按照政府采购制度规定有序配备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共享信息,形成管理合力,实现资产采购的闭环管理,堵塞管理漏洞。2.加强资产动态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高校的国有资产规模庞大,品项复杂,需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清晰掌握资产的购入时间,使用年限,使用性能,维修维护情况、预计报废时间等重要信息,为资产的配置、调剂和维护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市场行为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置尚具备使用价值但学校又暂时使用不上的闲置资产,对在用资产进行有效维护,保持良好使用状态,及时清理老旧报废资产,进而盘活国有资产资源,保证国有资产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工作,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国有资产收益和处置管理

高校掌握着大量的房产、文体设施等社会资源,有的房产设施需要引入社会资金提升和完善高校后勤服务,部分文体设施在满足教学科研的前提下也可以向社会作适当有偿开放。为更好的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更好的服务于高校师生和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规范学校管理秩序,必须加强高校房产、设施收益的管理。首先加强房产设施的集中统一管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政策法规框架内制定统一的房产、设施出租和承包制度,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加强流程管理,将出租承包权和运营权适度分离,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招租、外包,履行出租承包管理权,后勤服务部门负责日常维护,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标准收取租金和承包费。通过收费管理系统规范文体场馆、停车场对外有偿服务的收费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在政策框架内制定收费标准,后勤服务部门执收并负责日常运营维护,收费款项按时汇总后上缴财务部门,资产、后勤服务部门实时共享数据,及时对账,做到应收尽收。其次,严格执行非税收入管理规定,所收取的租金、承包费等应及时上缴国库,纳入预算管理。最后,严格执行国有资产报废程序,根据“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加强报废资产的清理处置领导,实行民主决策,规范流程管理,按市场竞价原则处置报废资产,杜绝利益输送等舞弊行为。

(四)强化无形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是高校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可以为学校和社会带来额外收益,随着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高校无形资产得到了迅速增长,在高校国有资产中的占比日益提高。高校应该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定积极的激励政策鼓励师生获得专利权、专有著作权、非专利技术等科技成果。科研处设立专门岗位,委派熟悉专利法、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并具备较强无形资产管理技能的专业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同时报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登记入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制定相应奖励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制定所得分成比例,将科研成果转化所得倾斜于教学科研人员,激发教学科研人员积极作为,为学校和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进行无形资产投资和转让时,由科研、国资和财务部门共同商议,委托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保障无形资产价值的公允性,保护国有无形资产。

(五)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1.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是关键,团队建设是根本,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首先,引进具有资产管理背景的高素质人才,充实资产管理队伍,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次,定期聘请资产管理领域的行家里手进行业务指导和技能培训,轮流派出资产管理人员参加上级资产主管部门举办的资产管理培训工作,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资产管理部门的工作沟通和经验交流,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作风建设,增强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进而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最后,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将薪资待遇与工作绩效挂钩,适当提高薪资待遇,畅通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上升渠道,切实关心资产管理人员的成长,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为高效的管理好国有资产,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能,必须提高国有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结合学校实际,开发适合高校特点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整合学校管理平台,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有机融入到学校统一管理平台之中,使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科研教学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以及资产使用部门管理系统无缝连接,通过适当授权实现数据共享,实时掌握资产配置时间、使用状态、维修维护记录、使用年限、资产实物管理人员等信息,实行资产配置申报、采购审批、验收入账、实物保管、出租转移、报废清理等的流程化操作,实现闭环管理。领导层可以通过学校统一管理系统实时掌握资产管理情况,做出科学决策,促进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四、结束语

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和内部控制建设的全面推进,凸显了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应加强领导,充分调动相关力量,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保全国有资产,充分发挥国有资产效能,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韩冰.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5):39-40+44.

[2]杨西南何涛肖鹏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分析[J].商业会计,2021(15):78-80.

[3]吴培惠.财务视角下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优化研究[J].纳税,2021,15(26):87-88.

[4]马宁馨.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优化对策研究[J].商讯,2021,(24):164-166.

科研流程管理范文篇10

1通借通还模式简介

目前高校图书馆中常见的通借通还模式主要有二种,第一种是读者使用自己的校园卡到任意校区分馆均可以完成当前位置所在处的分馆馆藏下图书的借阅和归还,但不能对非当前位置所在处的分馆的图书进行借阅和归还;第二种是读者使用自己的校园卡到任意校区分馆都可以归还任何一个分馆馆藏下的图书,但借阅时只能借读者当前所到位置的分馆中的图书,这种模式实质上是“通还不通借”。两种模式的共同之处就是学生的校园卡在各校区图书馆中的通用,即主要是借阅凭证的“通用”,其实现的也仅是读者对当前位置所在分馆的图书借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还不能实现读者在各分馆之间的异馆借书。过程中,流程管理理论无论是在战略制定层面还是具体环节的设计与操作层面都会起到统领和指导的作用。

2多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模式的流程管理实践

2.1现有流程的分析。流程分析是流程管理的第一步。通常是在用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流程的进行剖析,以发现现有流程中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环节,是形成新的、更为合理的业务流程的重要环节。在前文所述及的两种常见的通借通还模式中,第二种“通还不通借”模式由于提供了可以于任一分馆归还图书的服务而得以被多校区高校图书馆更普遍地采用。山东大学图书馆在2006年3月之前使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其流程大致如图1所示。如何实现对现有资源更高效的共享利用和读者对异馆图书需求更便利的满足,是多校区图书馆在通借通还模式的选择和流程设计上应该深入分析和研究的问题。而对于这种业务流程的关注正是现代管理理论中“流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的流程管理(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BPM)是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以创造和优化价值为目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它通过对涉及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相关组织活动的管理和协调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强企业或组织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能力[3]。其主要过程是在客户需求分析基础上,结合对组织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现有流程分析、流程再造与设计、流程维护与优化等环节,实现对业务流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多校区图书馆通借通还业务是一个需要多部门相互协调的系统工程,在探索与实践这种流程的不足之处在于:首先,由于归还到其它馆的图书不能及时运回,导致馆藏搜索信息为“在馆”“可借”的书籍在书库的对应架位上却找不到;其次,读者所在校区的资源分配不可能做到完全契合学生需要,而校区之间距离又比较远,如山东大学兴隆山校区和软件园校区之间有大约15公里的距离,且公交、校车均没有直达,间接影响了文献资源的共享和利用。2.2流程的再造与设计。流程再造理论就是基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顾客满意度为最终目标的组织活动改造过程[4]。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提高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利用率,山东大学图书馆尝试对现有通借通还业务流程进行再思考、再改造,并于2016年初形成了新的通借通还流程,2016年3月起开始试运行。新流程的实施主要的馆藏呈“可借”“在馆”的状态才可以进行委托;之后,读者可以在“我的图书馆”中相应图书的“委托信息”中查询到该书的委托状态,委托状态随图书在业务流程中路径的不同分别有“申请中”“运送中”“委托到馆”三种。当委托信息变为“委托到馆”后,读者可持本人正式校园卡到设定的取书地分馆办理借阅手续。所借图书可以于任一校区图书馆归还。该流程的规则有:一是读者委托借阅每次限2册;二是委托申请有效期为2天。如在委托申请保留天数内,因各种原因无法找到委托借阅的图书的话,该委托申请会自动失效。委托申请正式生效前,读者也可以自行取消自己的委托申请。同时如果读者所借图书达到本人最大借阅册数,或有图书超期等违章记录时,将无法提交委托借阅申请。该流程可以如图2表示。是依托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Libsys5.5)的委托借阅模块和OPAC系统的技术支持,实现了山东大学图书馆位于济南市六个校区分馆间纸本图书真正意义上的通借通还,即归还图书时,读者在任意分馆均可以完成;借书时,读者持本人校园卡只要选好了取书地,不用劳顿奔波,就可以完成六个分馆中任一个分馆馆藏图书的借阅。山东大学图书馆通借通还流程再造后的通借通还流程主要由三方面的内容构成,分别是:服务流程、业务流程和支持流程。2.2.1服务流程。读者是服务流程的执行者。首先,在借阅图书之前,读者需要登录图书馆OPAC中“我的图书馆”,检索图书并提交委托借阅申请。这里应注意委托的图书必须是本馆无馆藏或馆藏图书已借完,且在其他分馆2.2.2业务流程。相关负责馆员是业务流程的执行者。该流程进一步可细分为送书流程和接书流程。送书流程也可认为主要是找书流程。首先,分馆的负责馆员需要登录汇文的“委托借阅”模块,查找并打印出读者对本分馆的图书委托申请单;然后据此委托单进库找书,对找到的图书在该模块下的“书刊划到”中扫码划到,并按照委托馆藏地的不同进行分类标识和捆扎。该流程中的注意事项是:委托规则规定委托图书到馆后的保留时间是7天。这样就要求负责的馆员在接收当天的委托到馆图书之前,需要在“委托划到管理”栏下,对之前已经过期的委托图书进行下架操作。每天的送书流程中要送出的图书包括三种:当期找到的委托图书、当天下架的过期委托图书和读者所归还的其他分馆的通还图书。为防止图书送错地方,对当期找到的委托图书是按照图书委托馆藏地的不同分别进行标识捆扎;对当天下架的过期委托图书和读者归还的其他分馆的通还图书要按照图书所属馆藏地的不同分别进行捆扎。然后在“物流交接单”上填写相关数据,等待随物流车送回相应分馆。该流程如图3所示。接书流程始于与物流的交接。首先,依据物流随书带过来的“物流交接单”,核对其它分馆送过来的图书信息。正确无误后,对接收到的委托图书在“书刊接收”栏中进行扫码;然后,依该工作日所属的周一至周日的时段不同,分别放到对应时段的委托书架上,等待委托人到馆,利用汇文“流通借阅”模块进行人工借书操作。对接收到的通还书和其它分馆下架的过期委托书则在扫码验收后放回本馆的书库。该流程如图4所示。送书、接书流程的中转衔接是通过物流环节来完成的。试运行期间,不论交接的图书有多少,每天都有物流车和物流工作人员在各个分馆之间依次进行配送,保证了读者委托图书和通还图书的及时送达。2.2.3支持流程。为了保证再造后核心流程的可靠运行,支持流程的再造也不容忽视,其主要体现在人员培训流程上。该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在核心流程再造基本成型后,总馆首先开展的是面向相关负责人的流程介绍和操作培训,以使他们能初步了解流程再造的意义、再造后流程的价值和执行过程;二是在试运行前,面向一线负责馆员的进一步培训,要求负责馆员都能全面掌握流程执行过程;三是各分馆对全体参与馆员在模拟系统上进行实际演练,使得人人都能熟练完成整个过程。通过该培训流程,提升了馆员的业务能力和参与意愿,基本保证了再造后流程的有序进行。2.3流程的维护与优化。流程的维护与优化是流程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当外界需求变化时,优质的流程维护与优化环节会提高流程执行的反应速度,使流程的价值进一步得到提高。在该环节上,山东大学图书馆总馆要求各分馆做好试运行过程中问题的发现、积累和整理工作,及时给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同时不定期地召开有负责人和一线馆员参加的讨论会,对于流程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或瓶颈,要求大家积极反馈,提出修改意见,讨论解决方案。这一环节促进了再造后流程的持续改进,形成了通借通还流程的闭环管理系统。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