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安全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7-30 10:32:25

科研安全管理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野外科研平台;安全管理;安全教育

安全管理已成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首要工作,各高校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了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1-2]。农林院校开展诸如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学和草学等学科的实习实践和观测研究,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提升学科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各高校陆续建立了很多野外科研平台[3-5]。然而,高校开展野外科研平台的安全管理一般参考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使得野外工作涉及的安全风险未能得到有效防控[6]。为此,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代表性野外科研平台为例,在分析其基本特征和安全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安全管理对策,以期为高校野外科研平台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和完善提供借鉴与参考。

1高校野外科研平台运行特征

北京林业大学为了支撑林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学和草学等学科建设,建立了山西吉县黄土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吉县站)、山西太岳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太岳山站)、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盐池站)、云南建水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简称建水站)和内蒙古林草过渡区草原国家长期科研基地(简称内蒙古基地)等野外科研平台。这些平台涉及森林、荒漠、喀斯特和草原生态系统,主要开展环境和生物要素监测、生态系统过程观测、土壤侵蚀机理及防治、退化土地生态修复等教学科研工作。为了深入了解野外科研平台的安全风险状况,笔者对其运行特征进行了深入解析。

1.1专业性北京林业大学野外科研平台在开展课程教学、科研观测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由于不同的野外科研平台具有特定的气候、地貌和植被条件,需根据教学科研工作内容选择合适的平台。例如,开展森林生态学野外实习和监测研究,可依托吉县站、太岳山站;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和半干旱区土壤风蚀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可分别依托吉县站、建水站和盐池站;开展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生态系统过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则可分别依托内蒙古基地和盐池站。

1.2综合性野外科研平台因其周边环境复杂、科教活动多样、保障内容多元、自然变化频繁等,具有综合性特征。以盐池站为例,由于平台地形复杂、地势起伏且道路条件较差,当依托平台开展定位观测、科学研究、技术示范、课程实习、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等科教活动时,在提供食宿、学习、科研和通勤等综合保障的基础上,需极力防范频发的灾害性气象事件造成的危害。

1.3长期性野外科研平台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派出机构,可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长期稳定的平台保障。以吉县站为例,站内有不同的造林年限和植物组成的人工林、不同类型的治理设施,为开展水土保持治理成效科学评估、教学实习和科普教育创造基础条件。此外,野外科研平台如要长期发挥科教功能,需格外注意保持设施设备的完好率和操作安全,并不断提高其使用率,更要充分保障平台工作人员的安全。

1.4开放性高校野外科研平台除为本校教学科研提供便利之外,还向其他相关单位开放。例如,依托建水站,北京林业大学开展石漠化防治科学研究,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建水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开展科学研究、技术示范和人员培训等工作。依托盐池站,北京林业大学开展荒漠化防治相关的科研示范和实习宣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宁夏大学开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等专业课程实习,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农林科学院和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等开展合作研究和调查取样等。

2高校野外科研平台安全风险分析

野外科研平台多位于林区、沙区和牧区,地理位置往往较为偏僻。因此,依托野外科研平台开展各项教学科研工作时,在人员通勤、调查取样和设备维修中,极易发生因自然灾害和意外情况引起的安全事故。

2.1气象地质风险开展野外教学科研活动,易受恶劣气象和地质灾害的不利影响。对野外教学和科研影响较大的恶劣气象事件包括高温严寒、暴雨暴雪、大风沙尘和雷暴闪电等,地质灾害包括山洪、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例如,依托盐池站开展野外科研工作,春秋季的沙尘天气极易导致工作人员迷路和设备受损,夏季因场地空旷易造成雷击伤人,冬季的大风严寒易引发人体失温。在内蒙古基地开展野外实践活动,冬春季易受突发大风和暴雪影响;在吉县站开展野外科研工作,夏季的暴雨可能会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极易造成人身安全危害。

2.2交通通勤风险野外科研平台的观测和试验点位,往往分布于县域范围内,野外工作人员由驻地外出工作常需乘坐交通工具。由于野外地形复杂且道路条件较差,交通通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很多时候,野外工作人员往往无法乘坐交通工具直达工作场地,还需步行较长距离。对于吉县站、太岳山站和建水站等以森林植被为主的野外科研平台,乘车时要谨防复杂地形引发的交通事故,林中步行要谨防迷路和意外受伤。在盐池站和内蒙古基地深入沙地和草原开展调查时,要谨慎涉水涉沙涉冰,防止发生车辆受困和人员伤害。

2.3人为操作风险野外科研平台承担着环境和生态要素的长期观测任务。野外观测设备往往需要定期维护和不定期维修,如涉及用电要谨防人员触电,涉及电焊和用火要严防烫伤和火灾发生,涉及高压气体使用则操作人员需佩戴相应护具,开展高空作业需佩戴安全帽和防坠落安全带,使用大型机械需具备相关资质的人员进行操作。人为操作不当是各类实验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野外开展工作,由于不具备快速救援和医治条件,因此要严防人为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

2.4其他类型风险在野外科研平台开展工作时,要谨防野生动物和家畜造成人身伤害,谨防采食野果、野菜、野蘑菇等引发中毒,避免人为活动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造成干扰,避免进入法律规定的禁入区域等。此外,盐池站和太岳山站的部分观测研究样地位于自然保护区内,因此在野外作业时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按规定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进行必要的请示和报备。

3高校野外科研平台安全管理对策

3.1管理制度北京林业大学主要依据《北京林业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对野外科研平台进行安全管理,因此亟待根据野外科研平台的运行特征及学校科研平台安全风险建立专门的管理办法,为野外科研平台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并由具体管理部门对制度的执行成效开展监督和检查。

3.2管理部门北京林业大学野外科研平台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主管学院负责。学校科技处负责平台管理,但其不具备安全管理职能。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负责校本部室内实验室安全管理,但无法延伸至派出机构。野外科研平台还要为本科生课程实习和研究生驻站研究等提供平台,包括大量的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因此,笔者建议成立由学校科技处牵头,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主管学院和学生工作部共同参与的野外科研平台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野外科研平台的安全管理工作。

3.3管理措施首先,应加强安全和技能培训,相关人员需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和仪器设备使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依托平台开展各项教学科研工作。其次,野外科研平台管理员应及时自然灾害风险预警、规范交通通勤,规避安全事故发生。最后,野外科研平台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需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以免事故再次发生,对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的情况予以纠正。

4结语

高校野外科研平台具有专业性、综合性、长期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对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野外科研平台因地形复杂,极易引发各类安全事故,其安全管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需制订专门性管理制度、设立综合性管理机构、采用针对性管理措施。做好野外科研平台的安全保障工作,是依托平台开展各项教学科研工作的必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参考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20.

[2]尹孟奇,张英,刘喜云,等.高校化学试剂信息化采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5):12-13,29.

[3]樊登星,余新晓.面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12):246-249.

[4]高广磊,丁国栋,赵媛媛,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课程实习的改革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6):53-56.

[5]姜俊,梁小红.形成性评价在林学本科野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4):254-256.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在很多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中,都是比较注重科研实验的,在科研的基础上支持教学。然而,尤其是对于化学科研实验室,不仅一些化学药剂比较危险,而且实验的危险系数也比较高,因为这两个因素就导致化学科研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大。而且近些年来一些高校实验室事故也层出不穷,这更应该引起我们对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的重视。因此,为了保证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使用,我们应该根据实验室的真实情况,来科学、合理的监督和规划一些操作和流程。

1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化学科研实验室因为自身化学反应的特点,稍微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害气体,甚至是发生爆炸。因此,化学实验室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就比较多,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以下几点:危险的化学试剂种类繁多;精密仪器设备、高温高压设备太多;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难以预测,危险性大以及研究生做实验缺乏统一的管理。针对于危险的化学试剂种类繁多而言,我们无法改变试剂的性质,但是我们可以控制化学试剂的用量,在能够保证实验研究可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少使用或者是选取危险系数比较小的试剂参与试验,从而保证实验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做到环保的效果。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为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有害、危险,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就停止了化学实验研究,而是应该在化学研究实验室正确存放和使用这些危险试剂,绝对不能混淆,否则就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1]。第二点,精密仪器设备、高温高压设备太多。在化学科研实验室中,需要的精密仪器和高温高压一起比较多,操作也比较复杂,再加上这些设备在本科阶段并不常见,一般只出现在科研实验室,所以都有很严格的操作要求,一旦操作不当就会损坏一起,甚至产生的高温、辐射给人体带来巨大的伤害。因为这些设备在本科阶段并不经常出现,所以一些研究生涉及到的这方面知识也比较浅薄,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操作上的失误或者是疏忽而产生安全问题。第三点,科研实验室安全事故难以预测,危险性大。教师的化学科研项目一般都是在化学科研实验室进行,所以需要探究和研发的方向就会很多,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步骤一般都是突发奇想地,最终的结果如何,实验能否成功并不知道,这就为化学科研实验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因素。而且,一些无毒无害的药剂在特殊的使用情况下,可能会转化成有害物质,这种结果很有可能会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从而造成更多的危险。为了避免这些危险,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开展一些理论基础课,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而提高实践能力。第四点,研究生做实验缺乏统一的管理。大多数化学科研实验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通过研究生操作来进行的,但是部分研究生的安全意识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科研实验的危险系数。而且在很多高校中,研究室和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从而造成了各自为政的现场,导致研究生做实验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监督,一旦疏忽大意就会产生无法挽救的安全事故。

2加强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合理安排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布局。对于化学科研实验室来讲,其中的试剂无论是有毒的还是安全的,都有一定的存放布局,从而方便使用,保证实验室的安全。但是,往往会有一些实验设施和化学试剂在做完实验后没能放置到原来位置,导致放置不合理。因此,需要重新合理地安排一下化学实验室的布局,从而使得实验室更加的规范化、合理化,相同的区域实行统一有效的监管[2]。特别是对于化学试剂的使用情况和存放,和一些其他的装置,比如说水管、电线的铺设情况,铺设的地点要方便,不能进行经常性的挪动。与此同时,化学科研实验室也要根据不同的实验进行现场布局,从而保障实验过程中不会被其他的试剂给影响,从而造成操作上的安全隐患。另外,还要安装一些报警装置,防止出现安全问题时,比如易燃、有毒的气体泄露而无法预知的情况。安装了智能报警系统,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检查实验室中的空气指标是否合格,是否有一些其他的危险气体,从而及时制止,预防危险。2.2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对于高校中的化学科研实验室来讲,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数不胜数。因此,我们必须制定一个完善并且可以强力实施的安全管理制度,从而最大程度上的减少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首先,需要对实验室的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管理,比如说学生在进行实验前的防护工具要穿戴好,无论是防护眼睛还是防护手套,都要统一佩戴,绝对不能出现为了方便而不佩戴的情况;其次,就是对化学用品的安全管理,化学用品一直是化学科研实验室出现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最后,安全的管理好这些实验用品,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一个基本条件[3]。所以说,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需要明确规范化学用品的存放、使用以及回收。而且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和成功,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证学生的人生安全和实验室财产安全,所以说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十分有必要,只有制定了完善的制度,并且严格执行,才能避免一些安全问题的发生。2.3强化实验室相关的安全意识和教育。对于现在的化学科研实验室来讲,很多学生都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从而就会为化学科研实验过程中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需要加强学生对化学用品正常操作的培训,重点讲解一下各种化学用品的使用和各种仪器的使用设备[4]。同时,要定期的给学生开展一些安全技能的培训,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正确的使用用品和设备,保证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安全。同时,相关的指导教师也要参与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做好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好的安全意识要先从老师培养,从而逐步影响学生,让学生从被管理者转变成主动地参与者,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多掌握一些安全管理的知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安全管理意识。安全意识淡薄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想要从根源上解决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加强学生和教师的安全教育,从而不断提高安全意识。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化学科研实验室中,存在着众多的安全隐患,所以给出了合理安排化学科研实验室的布局、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实验室相关的安全意识和教育的三种对策,从而加强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进而保障化学科研实验室做科研研究时的安全问题。另外,化学科研研究室所用于做实验的试剂比较多,可以根据这个方面做好对药品的管理,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倪春燕.浅谈化学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10):113-113.

[2]秦艳,邸驿淇,牛晓蕊.试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分析以及环境保护规范管理措施[J].化工管理,2017(20):222-223.

[3]王鑫,杨立国,侯绍刚,etal.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问题及管理措施[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15(2):107-109.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教育

科研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科研创新的基本单位,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担负硕士博士等人才培养工作和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高校科研实验室是高校科研水平的集中体现,对于高校发展至关重要[1]。高校科研创新源于实验室的发展。高校实验室迅速发展对实验室管理形成新的压力。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处在一个新时代,传统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使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部科技司于2019年3月1日发出的《教育部科技司2019年工作要点》,要求“加强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医学院校的科研实验室涉及有毒有腐蚀性药品较多,拥有大量仪器设备,同时本科生创新实验涌入实验室等问题,增大了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对于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多挑战。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能够面对学生和教师实现有效的最大开放,同时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是每个实验室管理的重要问题。

1以人为本,实现实验室安全利用

实验能力是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各种创新创业实践开展的背景下,参加科研实验的医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参加的时间也越来越早,本科生参加科研实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这种现象对于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但同时对于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何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如何保证实验经验相对较少的本科生参与下的实验室安全,成为实验室开放的主要问题。实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实验室的参与者注重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有效进行。医学院校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开设特色的实验安全课程,将实验室安全管理事项、实验室安全事故,以及学校实验平台的特色、研究方向等加以介绍,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于实验室安全内容、运行管理、突发事故、逃生方式等方面有基本了解,把实验安全意识尽早树立起来。同时对于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根据其安全理论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实验室准入工作。对于新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应做好实验室安全培训,对实验室日常药品及耗材使用,仪器使用等进行介绍,同时了解实验室消防用品摆放位置,使用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使用何种类型的消防用品及逃生方式,并在安全教育结束后进行考试,通过者方可进行实验室工作。而对于实验室内工作时间较长的师生,安全教育则侧重于实验室日常中出现的问题,及不同仪器运行要求有针对性的讲解,设计不同的安全教育内容,达到安全教育目的。

2针对不同安全隐患,做好防范措施

医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为三类,试剂与耗材、仪器设备及水电火隐患。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应对这些隐患做好排查及预防,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试剂与耗材。医学科研实验工作开展涉及较多的实验药品及耗材,大多数科研实验室对于实验药品采用各自购买和各自保管形式,但这种形式要求实验操作的学生及教师对于药品及耗材的保管条件有较高了解,并且对于药品及耗材存放地点受限。实验室可根据实验场地等具体情况,对于进入实验室的药品和耗材进行登记及提供统一存放地点,对于易燃易爆易制毒的药品进行统一购买,其取用必须登记清楚,同时在存放地点进行监控。仪器设备。医学类高校实验室大多由教室或办公室二次改造而成,改造过程中重视仪器设备安装环境,忽视对实验室基础安全设施的规划与设计,使得实验室安全防护所需配备的相关设施缺乏[3]。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对于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排查。如不能正常使用应通知实验室工作人员停止使用并及时修理。如烘箱、压力灭菌锅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仪器在使用之前应做好安全使用教育工作,使用者能够正确使用,同时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基本的了解。水电火隐患。科研实验室大多工作时间较长,且人数、内容分散,做好防火防爆工作,做到日常用水用电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的重要部分。这类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长期时刻存在于实验室运行工作,单靠一人一力不能完成,这就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使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对实验室水电火等安全隐患有基本了解,对其严重性达到必要的认识,把水电火隐患的预防工作贯穿整个实验过程,覆盖所有实验室。

3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环境亲和实验

鉴于高校具有人才集中、初学者多、流动性强、实验室类型繁杂、安全环保要求不一等特点,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实验室安全环保教育,提升师生的安全环保意识,保障我国高层次人才集中地的健康、平安,已成为高等院校面临的重要任务[4]。医学实验过程中涉及大量有毒试剂,这些有毒试剂种类繁多,成分较复杂,有毒有害实验进行时间较为分散,产生三废的时间较不固定,这对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挑战,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都是实验室管理的内容。医学院校实验室应利用高校优势,在日常可采用安全教育课程,安全管理资源上传至互联网等方式,对有意向进行实验的师生进行实验室绿色环保概念的普及,在实验设计时注意选择环境亲和的方式。对于实验过程中必须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前要向实验室说明,如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实验室应提供集中存放地点,并加强管理,统一处置。同时在安全教育时强调实验室废液及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切勿直接投入下水道,或与生活垃圾混合。科研实验室在进行实验室管理时必须将环保概念纳入其中,将环保形成实验室管理规则,提高重视程度,严格执行环保要求。根据国家安全环保法律法规,制定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和事故应急预案,严格管理[5]。对于不能严格遵守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将环保形成一种实验室的文化氛围,在实验室内工作的学生及教师自觉的提高实验室环保意识,同时从实验室管理层面,强化环境保护的安全管理,形成一种自内而外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体系。

4共同努力,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投入

近几年,高校越来越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但大多实验室存在大型仪器使用率较低,实验室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实验室交流较少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实验室发展。而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存在着仪器更新快,日常消耗较大,实验室维护管理困难等问题。这种实验室管理并不是短期的工作,而是一项伴随整个实验室运行的长期性工作,这就要求人力物力的不断投入。学校应该保持实验室的持续支持,对于实验室仪器维护与更新,实验室日常运行消耗至关重要,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对于医学院校科技创新及学生培养至关重要。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实验室的投入,注重实验室管理人员待遇,建立一支优秀稳定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同时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让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更多了解国内及国际先进实验室的管理办法,从自身实际寻找差距,提高管理水平。可定期邀请专业人员针对某一样或几样仪器进行讲座及交流,对于仪器的用途、使用方法及准备措施进行介绍,使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对于仪器更加了解,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实验室之间应该加大交流力度,从学校层面,省市等各级单位建立实验室平台,实现实验室资源的共享。对于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而言,这种共享可以对于促进实验室管理水平发展,同时提高实验室仪器使用效率;对于平台来说,可以有效防止资源重复及浪费,实现实验室的共同进步。通过各方努力,实验室安全管理更加适应时代变化,为医学院校科研教学事业发展提供助力。实验室安全工作并非简单的防火防盗,随着国家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实验室的技术安全已经逐渐成为一个具有系统工程特征的综合管理学科,包含了从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到具体的安全设施建设和安全措施落实的方方面面工作[6]。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把握实验室人员安全知识水平、实验室场地限制、实验室规模等实情,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实验室内树立安全环保的实验理念,并贯穿实验全过程,各方面共同努力,尽最大限度降低实验室安全隐患,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实现实验室安全有效管理,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项萍,汤江江.关于科研实验室管理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8(03):76-77.

[2]谢安建,王礼贵.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283-285+300.

[3]李树龙,消风丽.医学类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分析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92-94.

[4]刘旭明,刘放.国际视野下药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方式与规范[J].药学教育,2018,34(6):69-72.

[5]黄殿武,连媛.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43):204-205+211.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篇4

1.1仪器设备增加,实验室面积不足

随着国家科研投入加大,科研院所承载的项目及课题不断增多,大型仪器设备购置不断增加,相当部分的科研院所实验室面积不能满足科研需求,仪器设备摆放密集,有限空间变得更加拥挤,水电等公共设施负荷加大,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新购置的一些大型仪器设备,购置前缺少仪器布局规划,仪器设备购置后由科研人员随意摆放至实验室内,缺少安全、环境的综合论证。

1.2科研工作量大,夜间实验增多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促进科技跨越发展,是科研院所新时期的发展目标,科研工作没有捷径,需要以大量的实验工作为基础,这就促使科研人员要加大精力投入。时间有限情况下,部分实验室出现了连续运转的状况,过夜实验增多,夜间操作人员容易产生精力不集中,忽视安全操作等情况,急需制定相关制度来保障夜间实验的安全性,如夜间实验操作需最少两个人,加强相互督促等。

1.3实验室分散,药品信息难掌握

科研院所科研活动一般以课题组为主体,课题组人数不多,拥有自己的实验室,有相对独立的科研实验空间,实验室较为分散,在实验室内的科研活动基本由课题带头人来安排,不会经过处室或研究所等上级部门审核,以至研究所对这些实验室的安全监管非常困难。另外,由于实验药品购买基本上都是课题组自行购买,管理部门很难掌握到药品信息,对于一些剧毒药品的购置和管理也容易出现疏忽和漏洞。

1.4实验室开放共享,人员流动性大

资源共享是新时期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发展的核心目的,科研院所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特别是大型仪器设备基本都列入了科技部计划司、财政部科文司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联合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共享目录》,科研院所实验室普遍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可以使实验室吸引优秀人才,发挥群体优势,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提升实验室的整体实力,但同时也增加了人员的流动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2国外及港台地区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美国、英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十分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大部分设有环境、健康和安全部门,有浓厚的安全与环保管理文化,高效安全的管理组织构架,硬性的准入制度,完善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为保护人员、财产的安全、建设优美环境开展大量工作,为各个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提供各种有关环境和安全方面的服务[6]。

2.1国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美国和加拿大的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体现在防患于未然,非常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但不会单独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而是将所有技术层面的安全问题统一管理,包括建设许可论证、空气质量管理及动力工业车辆管理等问题,这种模式虽然人力资源和设施投入较大,但行动综合管理效果显著,事故处理能力强,行动能力强[7-8];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管理与安全和健康有关的各项事务[9],高校一般都有一套以职业健康和安全操作为准则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设置职业健康与安全部,由校长直接负责,各学院院长兼任职业健康与安全主任,学院的各研究室主任对下属的实验室安全负总责[10],实验室管理非常细,普通工作日、周末及假期、过夜实验操作都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措施[11];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基本涵盖了各安全领域,包括防火安全、设备安全、化学品安全、机械加工安全、放射性安全、生物安全、常规安全、特殊工种安全、意外防护安全等[12];日本高校非常重视环保安全工作,每所大学都设有环保安全教育必修课程,这种浓厚的安全、环保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校园中的每个人,形成了一种安全、环保的良性循环[13];新加坡大学非常重视“安全文化”理念,以人的健康、安全为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一般建有2个专门组织负责安全管理工作,一个是实验室安全和生物安全委员会,一个是环境与健康安全办公室,大学内所有的项目负责人需要通过学校安全部门的认证和许可才能够开展相关科研工作[14]。

2.2港台地区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中国香港高校在成立初期就把安全管理作为所有运转的重要元素,用定量的指标数据反映实验室安全状况,开展实验室安全状况的评估,掌握情况,对危害与风险做出预测,各部门、各级别的教职员工每年必须做绩效考核,安全职责能否达到标准是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15-16]。中国台湾高校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设立多个不同层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一是学校安全卫生与环保委员会,二是学校安全卫生及环保中心,三是科、系、所安全卫生及环保小组,四是各实验室安全卫生及环保责任人[17]。另外,香港及台湾的高校都十分重视校际之间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交流,使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提高[6]。

3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重点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作为科技创新基础保障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更应受到倍加重视。综合国内外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及现阶段我国科研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科研院所一般是以研究院为主体,以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所为分支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实验室安全管理要通盘考虑、全院协调,从环保、健康、安全出发,由院领导任院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组织制定全院长远的安全管理目标,建立完善全院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安全管理流程。各研究所成立所级安全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实用的实验室管理办法,负责协调联络院和各级实验室开展安全检查、培训等工作。各实验室由所在的课题组负责安全管理,再设立安全管理员,根据实验室自身特点及仪器设备状况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指导开展实验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操作。

3.2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18]。(1)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是排除人为引发安全问题的最有力措施,准入制度对准备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的一切人员适用,包括初次进入本实验室的研究员、教授、客座及学生等。准入制度可以通过实验室准入考试来实现,考试内容包括:院所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内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废弃物处理、实验楼内安全撤离通道、突发情况应对方法、危险化学药品订购程序等。(2)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建立仪器设备购置人安全负责制度是对仪器设备安全操作及维护的保障措施。科研院所仪器设备一般由科研人员根据需求自行购买,购买人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比较熟悉,仪器购入后,资产录入购置人名下,通过建立仪器资产购置人安全负责制度,能够进一步督促相关人员对仪器的使用状况进行监管,为仪器安全操作增添一份保障。(3)建立实验室安全自检档案制度,是排除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关键措施。安全排查,定期自检,并形成安全自检报告,存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排查安全隐患。自检内容包括水电线路老化排查、实验药品放置、废弃物处理、压缩气瓶使用及防护等。为督促自检制度的定期实施,各级安全管理委员会要建立定期例会、检查通报和绩效评估制度等,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3.3建立实验室安全文化培育体系

一位安全管理专家说过,短期安全靠运气,中期安全靠管理,长期安全靠文化[19]。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柔韧性和持久性,能够以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培养自觉意识和安全能力的过程,科研院所的安全文化是指在组织和实施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安全责任、安全知识、安全能力、安全行为方式的总和[20-21]。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烘托一种文化有人会认为是小题大做、无辜渲染,实际上实验室的安全文化能够逐步影响到整个单位的安全意识,改变科研院所的整体安全环境,通过安全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约束规范功能和传播功能,来提高全体科研人员的综合安全素质,抓好科研院所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工作。

3.4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联动运行机制

建立多部门协作管理机制,实验室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包括实验室平台管理、后勤保障管理、安全保卫管理、仪器设备的资产管理等。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谁牵头、谁组织、谁执行,要将各部门的安全负责人联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协作机制。整个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要以熟知安全问题具有极强安全责任意识的技术人员为主,组织体系内要定期召开会议,讨论管理过程中问题,对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及时修正调整。建立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联动机制,院所安全管理部门与市级环保局、消防局及公安局形成联动,定期邀请上级管理人员对实验室的药品库、放射源、压缩气瓶等危险物品进行检查,对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纠正,并限期整改,杜绝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4结语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安全管理制度;对策;创新;重要性

1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正进入一个“深水化”阶段,各方面都面临新的发展目标和新局面,人才培养方式也已然不同于之前,而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对于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而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则反过来促进实验室的发展,而这一切的发展源头和基础则是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只有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那么教育工作和科研探究才能够顺利展开和进行,因此高校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实验室财产、设备以及实验操作等各方面的安全,这既是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自身职业健康和安全的需要。

2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依托塔里木大学建设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成立于2004年6月,位于塔里木盆地腹地新疆阿拉尔市。实验室以“环塔里木生物多样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围绕“南疆特色果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特殊微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开发利用、荒漠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重建、天然产物分子结构与功能”四个研究方向进行应用基础科学研究。在功能重组和合理架构的过程中,形成了果树种质资源研究室、果树遗传育种研究室、应用微生物研究室、生物多样性研究室、天然产物研究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分析测试室、植物组织培养与种苗繁育基地、化学工程与发酵中试基地的“七室两基地”的研究单元。目前,重点实验室基础设施完善,仪器设备先进实用,面积达6000m2,截止2016年,实验涉及的精密仪器和大型仪器等设备总数达千余台(件),总值达2000多万元,实验室固定的研究人员有53人,承担各级课题90余项,科研经费1100万元。实验室学术交流频繁,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张新时院士、工程院邓秀新院士等46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前来讲学、交流,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推动了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实验室已成为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应用基础研究的基地、南疆地区聚集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随着我校这几年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发展和进步,学校实验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局面,无论是在实验室的数量规模上,还是在实验室的使用频率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但随之而来的也是一系列的安全管理问题和隐患,使得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变得越发困难。

2.1实验室安全制度不完善

当下,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中,制度管理并没有达到完善的水平,安全责任也不能具体落实到位,这就容易出现安全管理的漏洞,出现问题和漏洞也没能做到责任到个人,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对于实验室安全制度的建设以及安全实验室的具体安全管理都是不利的。而哪怕是存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但是也存在着过于宽泛、没有具体化,不能够针对性的规避实验室安全潜在威胁等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说,在管理不同类别、属性的实验室上,实验室的统一化管理制度却不能够使得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2安全管理的意识欠缺、淡薄

当下,我国的大多高等院校对于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重热度之高可见一斑,但作为科研的主要场所和平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程度,却还处于十分低的水平,具体的问题有:在管理方面存在着制度流产于形式,虽然无论是会议强调,安全管理工作培训还是定期的制度检查,在形式上都可以算得上是应有尽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宣传教育、安全培训中涉及到的安全知识却没有真真正正的应用起来,仍然存在着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防患意识严重缺乏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实验室制定的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没有一点真正的效力;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大家对于实验室制定的制度的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使得对于实验室的安全操作、如何预防潜在危险以及发生危险时候如何自救等相关的知识更为的缺乏。

2.3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有限

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去,那么再好的安全管理方式和制度都是空口说白话。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来说,基本呈现出资金投入分配重教学科研,轻安防两极分化的现象。具体来说,在实验室的建设投入方面,大部分的资金都用来搭建试验平台、购买实验仪器等工作上,而对于设备的维护、安全管理及检查却是十分的欠缺,而由此产生的安全事故在我国的诸多高校可谓是时有发生、屡见不鲜。以我校为例,2014—2015学年,我校的仪器设备运行维护费用,除去实验设备的维护费用后,投入到实验室安全管理上的资金十分有限,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2.4实验室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对实验室管理而言,事务众多、工作量较大,要求管理人员需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建设专业性高、素养高的管理队伍十分重要。但实际上,学校缺少相关的办学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水平,缺少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目前实验室里有部分员工还是临时编外人员,工资待遇极低,晋升渺茫。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中缺少必要的责任心,缺少专业技术和学历,难以及时、科学的管理实验室。

2.5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不到位

而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今天,实验室势必走向了互联网+的时代,虽然计算机和网络给实验室安全管理带来许多的便捷,但也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比如,计算机病毒、设备系统存在的设计缺陷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实验产生的资料和数据的各项安全管理以及保密工作的有效展开进行。

3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新措施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等特点,不能够有一丝疏忽,其安全管理和保障需要所有实验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一同做好各项工作。结合当下我校在实验室管理工作特点和现状,探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新对策和创新发展模式,对于保证学校各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有条不紊的开展,其意义不言而喻。

3.1提升实验室安全体系建设

水、电、火、气等都是实验室中经常涉及的实验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十分复杂的过程,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复杂的实验仪器设和化学药品的操作管理,因此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从各个方面综合着手。结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再根据我校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我校相继制定了《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上,通过做到落实管理个人责任,做到管理的制度化和统一化,只有这样,那么我们才能够有效地规避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潜在危险。3.2侧重安管宣传,强化我院实验室安全管理调查现实,大多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管理的疏忽是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和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在安全管理教育、安全文化氛围等方面做足了工作,那么要想使大家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公共意识也就不在话下了。

3.3从经费投入上提升实验室安全建设力度

按照相关的实验室建设标准,我们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对我校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实验室进行标准化改造。如根据不同类型的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合适类型的灭火器,并定期检查更换失效、过期设备;实验室的总电闸和各个分电闸均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等。3.4优化实验室安全管理人才队伍构建实验室安管工作的质量,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人”这个基本的出发点,专业性是优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当下优化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的内容就是加大在负责日常管理的教育技术中心上面。由于实验室种类多,设备数量大,工作量巨大,只靠实验实训中心的几位专职管理员根本无法完成。因此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聘请相关的实验老师为兼职实验室主任,用他们专业的技术帮助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为了提高实验室的相关管理水平,学校鼓励相关人员积极去参加各类讲座、研讨会、培训班,努力提升自我。同时给符合条件的老师提供丰富的晋升空间和优越的薪资待遇。

3.5提高实验室安管级别

实验室安管级别,决定了教育与科研的质量。作为实验室里接触实验资料和数据的第一人的工作人员,需从法制观念上出发认识到自己在实验室工作过程中进行工作内容保密的重要性,同时也必须从制度上落实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最后还必须做好计算机和网络管理保密工作,建立多层病毒防护体系、进行有戏身份登录验证、加密数据库与存贮、系统访问权限分级设置、备份重要数据、定期升级相关实验设备系统补丁等。

4结语

教学科研力量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而实验室的发展是决定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和行动上加以重视,探索适应新时展需求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手段,然后才能够更好地为该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发展等更好的贡献力量和光热。虽然过去几年也在实验室发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鉴于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继续努力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为“平安和谐校园”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

作者:布合力其汗·白克力 单位:塔里木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盆地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许春英,阳会兵,黄拥军,等.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思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115-116.

[2]蔡杭锋,丁建波.独立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探讨与实践[J].新西部,2008(18):198.

[3]俞政,沈伟荣.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J].学术论坛,2011(7):54-55.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意识;管理体制

大学校园里,大部分的科研活动和一部分的教学工作都是在高校实验室里开展的,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和高精密仪器等国家财产的安全,至关重要[1]。在世界范围内,仍然会不时发生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这大多是师生在实验过程中不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实验设备老化等引起的[2,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财政投入与日俱增,各大高校规模迅速扩大,实验室规模和进入实验室工作与学习的师生数量也不断增大[4]。然而,随着实验室人员和仪器的增多,实验室空间变得越来越拥挤,加上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尽完善,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火灾、爆炸等恶性事故时有发生,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各高校应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本文结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笔者在荷兰瓦格宁根大学留学时的实验室工作经历,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普遍缺乏安全意识。目前,各高校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过分看重科研成果,而忽视实验室管理,尤其是实验室安全问题,认为对安全管理的投入没有回报,甚至有些师生认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例行安全检查干扰了他们的科研活动。这种现象具体体现在:实验室安全宣传工作不到位;实验室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存有侥幸心理;高校中部分专门从事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人员专业素质较差,发生事故时应急反应能力不足;实验室安全检查流于形式等。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各高校开展了大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开始参与到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中,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工作。不同于研究生,本科生们本身有较重的课业压力,往往是在课余时间(中午、夜间、周末等)进入实验室,这对于实验室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扰。而且,很多本科生在大三之前就进入实验室,可能还没有受过任何实验课程的教育,连基本的操作常识都不懂,又不像研究生那样有同师门的师兄师姐辅导,在实验过程中往往错误百出,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二)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学科的不同,可能涉及水电安全防范、火灾与消防、生物毒理、化学废液处置、固体废弃物处置等多个不同的学科,而一套与实验室特点相对应的健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高校目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没能跟上时展,依然沿用多年前制定的那套管理规范,可操作性差,且对实验室引进的新仪器等新鲜事物存在管理盲区[5]。此外,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的管理主体往往涉及学校的多个部门,各部门由于职责不同,在协调过程中容易出现尺度不一、观点不一致等问题,出现管理盲区。(三)高校对于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不足。高校资源有限,而资源分配必然有所偏重。在当今背景下,教学和科研的成果是政府和社会考核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这也造成大多数高校将资金大量投入改善科研硬件条件、引进高水平人才等方面,而在安全方面往往流于表面,注重宣传和检查,而忽视基础设施的投入[6]。例如,现在我国很多高校,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的高校,实验室的建设速度赶不上学生扩招的速度,再加上用地成本快速上升,实验空间严重不足,学生缺乏足够的操作空间,只能在大型仪器的缝隙中辗转,甚至有些实验室的安全通道也被各种实验器材堆满。此外,许多实验室存在消防设施和事故应急设备老化、缺乏保养等问题。

二、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一)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网上教育和考试,完善实验室准入制度。调查表明,绝大多数的安全事故是人为原因造成的[4],因此,为了避免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首先,建议继续加强传统教育手段,通过校园海报、广播、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手册等,在广大师生中普及实验室安全知识。其次,应结合“互联网+”现代技术,开展实验室安全知识网上教育和考试,让学生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上也能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通过网上考试。笔者所在的桂林理工大学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中心实验室在2017年引入了一套在线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学生进入学院首页输入账号密码就可以进入自行学习和考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后,应建立严格的实验室准入制度,所有要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的人员必须通过相应的培训和考核,才能取得进入实验室的权利。笔者留学期间所在的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就规定所有要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经过实验教师一对一为期两天的培训,才能取得进入实验室的门禁权限,就连新进的教师和博士后都必须参加。(二)加大安全设施资金投入,提高管理水平。没有武器的士兵是打不了胜仗的。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前提条件,没有过硬的硬件条件,再高的管理水平也是徒劳。高校应结合自身条件,投入资金改善实验室的水电、通风、消防等硬件设施,同时在招生时应考虑到实验室的承受空间,避免实验室过于拥挤。此外,学校应建立从上到下的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三不管”区域。涉及的各职能部门如保卫处,应配合实验室教师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毕竟高校实验室安全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来辅导。最后,实验室教师要多走出去,与其他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交流经验,共同进步,为建设“双一流”大学提供安全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旎.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8):242-244.

[2]FishwickT.Conventionalsafetymanagementinamodernu-niversitylaboratory[J].LossPreventionBulletin,2014.

[3]OlewskiT,SnakardM.Challengesinapplyingprocesssafetymanagementatuniversitylaboratories[J].JournalofLossPre-ventionintheProcessIndustries,2017,(49).

[4]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5]韩方珍,曹咏,冯蜀茗,等.中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启示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98(8):452-455.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药学实验室;化学试剂;安全管理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强大,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增加;我国的高校招生规模随之迅速扩大,实验教学也得以快速发展,科研活动比以前更加活跃,实验人员和教学科研设备的数量均大幅度增加[1]。这些数量的递增,导致实验室空间逐渐拥挤,个人实验空间变小。化学试剂和仪器设备的频繁使用,以致危险化学试剂与实验废弃液对实验环境、人体健康造成的隐患日益凸显,实验室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无论是药学专业的实验课程还是药学类科研人员为了完成科研项目所需接触到的一系列实验,其中大部分实验均需使用到各种各样的化学试剂。这些化学试剂中,有些是低毒的,有些是易挥发的,有些是有刺激性的,有些是有腐蚀性的,有些甚至是毒性非常大的等等,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都非常大。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和使用化学试剂,营造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保证化学试剂的使用不对人和环境造成影响,便成了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笔者通过自己多年的实验经验,结合一些合理的管理经验,从实验室设施的建设、管理制度的实施、化学试剂的日常管理及废弃液处理等方面入手,对实验室和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探索,希望能够为高校提高化学试剂的管理水平和实验环境的安全水平提供一些思路,从而更好地为广大师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服务。

1高校药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现状

1.1实验室设施投入不足。大多高校对学校的科研方面发展比较重视,投资到科研领域的比例较多,而对实验室安全方面的设施则投入较少。主要表现在:①实验室建设跟不上招生扩张速度,实验室内拥挤,设备安全操作距离不够。②部分现有实验设施因陈旧不能使用,隐患问题突出。③实验室环保设施不达标,通风排气系统和废液处理设备没能满足实验要求。④试剂柜欠缺,化学试剂胡乱摆放,危险化学品无特定的保存环境条件。1.2师生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在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现象[2]。教师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更是不够重视,加上高校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不突出,因而常被人们忽视。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发现教师和学生均存在着不规范使用化学试剂的行为,如甲醇、氯仿等有毒的试剂没在通风橱取用;浓硫酸、浓盐酸等有腐蚀性的试剂取用时,没带防护手套等。另外发现,很多研究生在做化学类的科研项目时,所使用的有毒化学试剂都是在没有排气系统的环境条件下做实验,仅靠开窗通风来降低试剂对身体的毒性危害。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不到位也导致了学生对这些安全隐患的无知。这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存在也体现了高校师生对化学试剂的理化性质不够熟悉,对其产生的危害不够重视,缺乏安全防范意识。1.3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虚设。目前,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大多存在着管理制度虚设等问题。高校对实验室的管理虽都有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一般都是贴在实验室的墙面上。而师生在实验过程中仍然我行我素。教师对学生缺乏充足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对实验的安全管理不够重视。而学生对这些安全规章制度也置之不顾。这种规章制度虚空化的现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实验室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1.4危险化学品及废液管制不规范。目前,高校实验室在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使用等仍不够规范,如:需分类存放的危险化学品没有按要求存放,有毒化学品没有做到双人管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没有在特殊条件下存放等。另外,实验室对实验中所产生的有毒有害化学废液没有严格管制,导致有些学生将化学废液直接倒下水道,造成实验楼下水道腐蚀,环境污染严重等后果。

2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加大实验室资金的投入。学校应当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高重视,在资金方面要加大力度,做好实验室硬件的投入,完善实验室的安全设施,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系数。例如,通风处和排气扇的安置应该数量充足,实验室的面积应该随学生人数扩招来合理增加;要定期维护实验室的仪器和设备,对实验室设备老化的现象应给予重视;另外,对化学实验室一定要设置试剂柜,合理摆放试剂等。只有这些硬件条件做足了,师生们才能在有保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2.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实验室安全教育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前首先需要学习的。只有了解实验室的安全与否,才可以更好地完成实验。这个也是对环境和个人身体安全的着想。所以,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实验前,教师有义务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包括实验室的设备使用安全,试剂使用的安全等方面。学校也要加大力度,对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进行重视,可以通过宣传、培训或竞赛等手段来提高师生们的安全意识。2.3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制订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但是真正能够按照安全管理制度来严格管理实验室的为数不多。很多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都是光贴在墙上,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很少去指导或者告知学生了解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容易产生无知行为。所以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实验时。教师务必要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可以通过有趣的互动方式或者是课前的调查环节等方式让学生来学习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学校还需针对各类实验突发事件制订严谨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灾、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人员受伤等突发事件,能依据应急预案作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状况,确保人员安全并将损失降到最低。2.4加强实验室化学品的管理。实验室的化学品,无论是危险化学品还是普通化学品,都应该进行严格地管理。化学品的使用跟师生的实验和科研息息相关。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危险或者隐患。以下,将从化学品的采购、储存和使用这三方面进行建议:①化学品的采购。高校实验室的化学品,一般只有教师才有权力购买。采购回来的化学品,必须需要专人进行登记入库。②化学品的储存。实验室的化学品应该要有专门的试剂柜储放,还要有专门的负责人严格进行登记进出库。对于不同类型的化学品,要分类摆放,单独一类放一起,液体跟固体化学品不能混合摆放。特别是危险化学品更应该要做到专人专柜存放,有毒化学品要实行双人保管领用,易燃易爆化学品需要低温通风特定库房储存领用。这样才能做到实验室化学品的安全规范保存及使用。实验室的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每个实验室至少要保证有一名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检查和发现实验室设备的问题。有问题,需及时报修。另外,每天在实验室关门前,应检查门窗水电等问题,以防出现漏水漏电等事故。2.5加强废弃液处理。作教学和做科研的实验室日常都有大量的废弃液需要回收处理。实验室应对废液处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办法[3],要配备有酸碱分类回收的标准试剂桶(贴有明显标签),培养学生分类回收试剂的习惯。切忌让学生将废弃液倒入下水道,以免污染环境。再定期让专业机构来将废弃液回收处理。通过加强废液的管理和宣传,逐步培养师生的环保意识,共同建立绿色化的药学实验环境。

3结语

药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关乎到师生安全的重要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水平关系到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与素质的高低,而化学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务必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4],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加强资金投入和规范管理,建立规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创建一个安全有效的实验教学环境,保证教学科研正常进行,为高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2]徐静年,郭奋.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4):37-39.

[3]常生华,朱万合,张程,等.加强高校实验室化学药品的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2):287-289,292.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的发展日益重视,在科教兴国战略指导下,我国高等院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办学规模也迅速扩大,教学科研活动非常活跃,与之匹配的实验实践教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践实验教学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在实验室人员配备以及仪器设备上的投入不断加大。教学科研过程中,具有较高危险性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使用量剧增,危化品处理、仪器设备操作以及安全用电等都对实验室安全和环境健康带来极大挑战,相关事故频发,如何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实验室安全是各个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1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有效应对当前实验室安全问题带来的挑战,高等院校立足于学校实际情况,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建立、相关操作规程制定、实验室废弃物处置危化品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长期以来,由于高等院校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经费投入、人员配比不足,制度滞后等问题,制约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水平,如何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使高校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进而建设高水平的一流大学,依然是高等院校面临的极大挑战。1.1安全意识淡薄,观念落后。在传统的“教学科研至上”理念指导下,从高校管理层到基层实验技术人员以及学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对实验室安全重视程度不高,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缺乏对安全管理各个环节的系统性思考;有关实验室安全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实验室安全的操作规范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执行;相关实验室技术人员缺乏应必备的安全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1]以上种种情况都为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埋下了隐患。[2]1.2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责权不清。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系统性工作,房屋建筑、仪器设备、水电消防、治安防护、保密、环保等都有涉及,关系到不同的职能部门[3],这就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从分管校领导直到基层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网络,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各个环节缺乏明确的责任落实,造成多部门交叉管理,责权不清,协调不通畅、应急处置不及时的混乱状况。[4]1.3管理队伍数量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管理队伍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必要条件。专用设备的操作,化学试剂的使用,废液,废渣,废气等的回收及无害化处理,防毒防辐射的正确使用以及水电安全使用等都需要具有相关领域专业素养的实验技术人员来实施。部分学校存在管理队伍人员缺乏,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素养不够以及有非专业老师甚至学生来担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问题。1.4资金投入不足。高等院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资金的投入偏重于能带来效益的科研、实验教学领域,对实验室教学以及相关科研设备上投入较大,但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整体投入却十分有限。实验室安全防护所需配备的器材不足,部分器材不能按照规定及时更新,相关设施陈旧甚至不能使用,消防设施、环保设施不能满足要求,通风排气系统不完善,防毒防辐射设备及实验废弃物的回收无害化处理设备等缺失[5],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1.5危化品管理欠规范。危险化学品管理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规范危化品的购买、使用、日常监测和报废,近年来国家加强了相关的管理,但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依然存在危化品存放、使用管理不规范、危化品保管、领用不规范,缺少专用库房集中存放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规范化处理。[6]1.6安全监督机制不健全。虽然目前大多高校都建立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但相关制度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缺乏针对制度落实、检查、隐患排查、问题反馈改进等方面的监督。安全监督工作没有贯穿到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解决方法与对策

针对当前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在日常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应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体系,落实责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专项经费投入,把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人员充实到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中,加强和规范危化品的使用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2.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应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组织实施针对实验室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实验技术人员以及学生群体的安全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实验室安全文化宣传工作,使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要从软件投入和硬件建设两方面来营造安全至上的氛围,培养广大师生员工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安全建设。(1)加强事关实验室安全的基础设施投入与建设,从实验室选址、方案设计、功能划分以及建设标准上都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诸如门禁系统、监控报警系统以及消防器材、防毒防辐射设备等安全防护设备和应急设备的配备要齐全,并做好相应的养护、更新、维修工作,确保可以正常使用。(2)软件方面要开展经常性的、全方位的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工作,通过开展相关安全知识手册编写、操作规程的编制,网站、微信号等新媒体宣传教育方式的应用以及经常性的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安全演习、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来不断深入加强广大师生员工的实验室安全意识。[7]2.2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责权分明。(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具体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和相关操作规范,尤其是涉及危化品、核辐射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确保学校日常的实验室教学科研行动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营造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二是学校应制定针对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形成组织严密、高效有序、措施恰当得力的预案体系。[8-9]三是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只有参加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通过相关考试、考核合格取得准入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相关实验活动。(2)权责分明,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理顺管理职能,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要将安全责任制层层落实到实验室管理的各个环节,责任到人。成立由分管校领导负责的实验室安全机构,构建覆盖学校、职能部门、学院实验室的三级安全管理机构,使三者之间既权责分明又密切协作,真正落实“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度。2.3加强实验安全管理队伍建设。一支具有强烈责任感和较高专业素养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是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学校应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学院要有专职人员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工作。要把对实验管理人员的安全常识教育培训、从事本职工作应具备的安全素质培训相结合;针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制度、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实验室管理队伍的职业素质,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10]2.4加大实验室安全投入。切实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在政策制定以及资金支持上给予应有的重视是推进实验室安全建设的重要保障。①根据学校办学规模的需要,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关规范化要求进行实验室基本设施建设和改造。②加强实验室安防系统、消防系统、危化品处理系统、通风系统等建设,并做好相关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杜绝安全隐患。③加大实验室专业设备的投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置代表行业发展方向的、更加环保、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实验室专业科研仪器设备。2.5严格规范危化品和实验废弃物的管理。危化品和实验废弃物管理是高校开展实验活动中的极其重要环节,科学、安全地使用、管理危化品,科学环保地处理实验废弃物品是保护实验室与校园环境、保障师生人身安全的迫切要求。[11]①要切实加强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监督危化品申购、存放、申领、使用、报废等在学校流转中的每一环节,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消除安全隐患。[12]②切实加强实验废弃物处理。按照环保要求,全面监控实验废弃物从产生直到安全处理的全过程。[13]2.6健全实验室安全工作监督机制系统性、经常性、科学有效的多部门协同管理的监督体制是实验室安全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支撑。[14]实验室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要融入安全检查工作。建立实验室自查、学院排查、职能部门检查、学校突击抽查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查监督机制,是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长期的系统工程。[15]职能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实验室安全工作专项检查,狠抓检查结果反馈情况、强化责任追究、监督整改落实情况。

3结论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篇9

1.1实验室安防配套设施及制度建设滞后于规模的扩张

高等学校多是以某学科为龙头,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拥有多个部级重点学科和省部级重点学科以及众多国家重点实验室、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近些年来,高校基本每年都新增一些实验室,加上实验室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要求越来越高,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呈现数量多、流动性大、结构复杂、知识层次不齐的特点,高校实验室的增加、学生进入实验室的人数增多,而要保证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与之相匹配的安防配套设施和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明显不足和落后。

1.2实验人员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常识

一项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1000名调查对象中不穿工作服的占32%,在实验室饮水或进食的占28%,实验结束后不洗手的占7%,私自带出试剂的占2%,试剂不加标签或标签不规范的占65%,取用试剂时出现泼洒的占13%,擅自改变实验条件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的占12%,不知安全防护设施位置的占54%,不会使用灭火器的占72%,不佩戴个人安全防护用具的占28%;此外,因实验人员不良习惯而经历过玻璃器皿破损的占29%,经历过酸碱灼伤的占23%,经历过人体不适的占10%,经历过割伤的占4%,经历过仪器损坏的占3%,经历过触电的占1%。可见,实验人员不良行为或习惯不可忽视,上述一个个冰冷的数字背后往往正酝酿着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任何一次看似微不足道的坏习惯的放纵都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惨痛教训。

1.3实验室安全管理统一协调机制缺位

高等学校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各类科研机构、研究院(所、中心),加上各类教学实验室,总实验室占地面积较大。但由于受教学资源紧缺的限制,各种实验室在地理分布上却相对独立和分散,实验室安全管理经常出现多头管理或管理缺失,统一管理难以实现。此外,相对于教学实验室,高校各级各类科研实验室的经费支持渠道来源广、独立,因而其实验室安全责任和义务难以落实,经常出现“实验室负责人不愿管、学院管不了、学校无法管”的局面,这种混乱的局面直接导致对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监管处于空白,暗藏诸多安全隐患。如各级各类科研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存储、使用基本处于无序状态,“三废”处理也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长效的协调机制规范高校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1.4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有缺口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数量急剧增加,但实验室安全经费的短缺一方面使得实验室建设用地、用房紧张,实验室的建设不得不因地制宜、因“房”制宜,建设环境无法达到基本的实验安全要求,但却仍在“高效”运转;另一方面经费的短缺还长期制约着实验室现有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换代上,事实上,“重购买、轻维护”是所有设备共享机制不完善的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此外,经费短缺还使实验室安防设施的配备不到位,如一些高校实验室没有配备或没有按要求配备足够的安全消防器材、应急喷淋系统、通风系统、危险气体报警系统、闭路监控系统等安全消防设施[11—12];因节省经费而随意处置“三废”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以上由于安全经费短缺造成的实验室安全隐患几乎无处不在,每一处都将关系到人身财产安全、环境污染和保护。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及主要做法

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践及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及具体做法。

2.1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

高校应专门成立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的实验室技术安全领导小组,主管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高校实验室设备处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执行机构,对全校实验室安全实行统一管理,并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及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三级责任制”,即实验室设备处代表学校对全校所有各类实验室的安全行使监督职责,各院系(重点实验室)对本单位内所有实验室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各实验室对本室的安全负全部责任,并按照这个职责顺序分别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其中,教学实验室由实验中心主任向各院系负责,科研实验室由实验室负责人向各院系和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实验室设备处负责对安全责任人的安全目标实施绩效考核。

2.2建章立制,实行科学化、制度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

高校实验室应制定《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管理办法》、《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为进一步规范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高校统一部署和协调全校实验安全管理工作搭建厚实的平台。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提高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验室安全事故,迅速有序地开展处置救援工作,将事故损失控制到最低水平,高校还应制定实验室应急处理预案,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领导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实验室设备处处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各院系、重点实验室的有关专家组成,办公室设在实验室设备处,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应急处理工作具体分工如下:应急处理事务协调责任部门为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应急处理安全保卫责任部门为保卫处、事故单位;应急处理物资保障责任部门为后勤保障处、财务处;应急处理抢救责任部门为校医院;应急处理技术保障责任部门为实验室设备处。

2.3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安全宣传教育与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13]。高校实验室设备处可根据学校学科分布实际情况,组织实验室一线教员编写诸如《化学与材料实验室实用安全手册》等,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师生传达简单明了的实验室安防信息;同时,组织制作实验室安全宣传展板,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带给全校师生深刻警示;此外,组织制作《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多媒体课件、《实验室安全管理卡》等,加大对进入实验室人员的强化培训工作,并可引入高校实验室安全操作考试系统,对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统一考试,考核通过后方可持证进入实验室,切实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将实验室安全事故隐患从源头扼杀。

2.4多部门协调统一、职责明晰地管理实验室危险化学品

明确高校实验室技术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校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高校保卫处、实验室设备处以及各学院(重点实验室)协调一致、各司其职,对危险化学品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严格实施管理工作流程,未经申报备案的不得自行采购,所有涉及危险化学品的报账必须经各单位第一责任人及实验室设备处签字认可,对违反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年终单位或个人评先“一票否决制”。

2.5统一规范处置实验室危险废弃物

对高校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危险废弃物(简称“三废”),由高校实验室设备处统一回收处理,处置费用由学校专门设立的“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基金”统一支付,并为各实验室配备储存废液的高密度聚乙烯容器,要求制作“实验废弃物标签”标明废弃物的详细信息,并实行分类存放、分类回收,以加强实验室危险废弃物处置的统一规范管理。

2.6加大实验室安全经费投入,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高校实验室要始终秉承“安全放在首位”的理念,加大实验室安全经费的投入,并要求有一定的经费用于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设施建设中,一定的经费用于与实验室安全相关的支出,通过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以为高校营造出安全实验室建设的工作环境。此外,还有必要完善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如为实验室高压气瓶配备固定支架、气瓶柜、特种气体防爆柜等安全防护设施;为化学实验室配备护目镜、活性炭防护口罩、乳胶手套或抗高温手套等安全防护用品;为剧毒危险品仓库配备红外报警装置和防火保险柜等安防设施等。

3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应注重统一、协调管理,规范管理细则,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构建一个科学引导、环境安全、机制长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为全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实验室环境。今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亟待逐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切实推进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明确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细则。(2)督促各院系专职人员全面掌控本单位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记录,按要求制定详细台账,做到帐物一致;同时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数字化管理。(3)目前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统一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对此可以教学实验室为切入点,加强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这将是今后高校实验室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重点。(4)着力推动实验室安全教材建设、安全教育师资建设、安全通识课程建设、安全考试系统建设等,并进一步拓展安全教育的多方渠道,将学校主体与政府主管单位紧密结合,让政府主管单位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此外,定期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参加环境、卫生、安防、保卫等相关安全事项的培训,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践活动。(5)进一步明确高校实验室建设准入条件,积极呼吁加大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专项经费投入,增加经费预算,并确保这些经费能够专款专用。

4结语

科研安全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现代大学的心脏[1]。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视度日益增强,办学规模和各项经费成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扩张,由于资金的不断投入,高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展,实验室建设提速,仪器设备数量快速增长,实验类型和实验内容多而复杂,安全隐患越来越多,实验室安全事故也较之前更为频繁发生,迫切需要完善和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2]。作者在高校任实验技术人员多年,根据自己的实验室管理经验,通过分析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及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预防为主,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为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高效使用提供帮助,为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本文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1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不到位。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为了向学生传递实验室安全知识,这是杜绝实验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安全教育能帮助实验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在顺利完成实验的同时保护自身安全及实验室资产安全[3]。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现状依然堪忧,实验室人员特别是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4]。教师与学生是实验室的主要人员,在实验室事故中,人为因素是占主导地位,个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欠缺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实验室事故演练和安全教育培训次数少,安全教育难以真正深入人心[5]。并且很多安全教育培训只是走过场、走形式,没有落到实处。个别实验人员存在侥幸心理,麻痹大意,使用危险化学品时不按规定操作,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6]。虽然高校对规范师生在实验室的行为都有制定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缺乏相关实验室安全培训制度,难以引起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往往注重于学生的实验技能培训,而忽略了其实验安全、环保意识培训,加之学生本身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缺少科学认识。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要培养规范、科学和安全的实验习惯,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环节[7]。1.2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使用的药品很多都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有毒,如果在使用时不注意则会产生相应的安全问题。一旦疏忽出现实验室事故,社会负面影响大、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威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现场应急处置难度高。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提高安全管理意识,采取更加积极和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防爆、防火、防物理损伤、防中毒、防电击、防化学腐蚀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师生和管理人员免受伤害。如在进行药理相关实验时,提取实验中使用的是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有机溶剂,如酒精、甲醇、乙醚等,使用稍有疏忽不当容易着火引起火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具有各种毒性和污染的药品很多,如使用不当容易引起中毒或污染;解剖实验的甲醛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等等。另外在实验教学阶段,还会用到许多病理切片、微生物切片,部分甚至具有传染性,如操作不当则增加传播感染风险,威胁了师生的身体健康[8]。细胞培养室配备的高压氧气罐、液氮罐、高速离心机等设备的应用不规范,也会增加机械损害风险[9]。所以必须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努力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运行,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的环境,促进校园的和谐与稳定。

2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2.1重视实验室的安全使用教育,提升师生安全素养。确保安全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作。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不重视安全管理,因此必须在提高安全意识上下工夫,营造良好的实验室文化氛围,提升师生安全素养。为了强化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观念和意识、充实安全环保知识、增强事故应对技能和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师生员工的健康及安全,促进高等医学院校平安、快速、稳定、和谐的发展,要经常举办实验室要经常举办实验室安全培训。最好能建立实验室安全教育与考试准入系统,学校师生可通过网站链接登录,通过在线学习,在线练习以及在线考试提高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安全操作技能。全方位提升师生员工安全素养,转变安全理念,从人着手深入细致地推动实验室安全工作,规避师生实验项目操作时发生人为安全事故。特别是研究生和科研人员,他们在实验室投入的时间最长,是科研工作的主力军,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应制订出更严格的规定,对他们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经考试不合格者不许进入实验室。2.2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妥善处置废弃物。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涉及危险化学品数量和种类多,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实验室应严格遵守国家及学校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实验过程产生的废气、废水、废物不能随意排放,不得污染环境,要保障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系统,将实验室内的试剂,尤其是危险化学药品进行登记,严格规范学校危险化学品的申购、入库、领用、库存、归还、损耗、废弃液处理各个环节的细致管理要求,实现管理者全面掌握学校管制类危险化学品使用的统计信息,并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合理、规范、安全使用化学品,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对于需要丢弃或排放的实验废弃物,应做到严格分类,将可循环材料、五毒材料、有毒材料区分开,对于有毒废弃物,要统一处理,液体有毒废弃物倒入有毒试剂回收桶,固体有毒废弃物集中归置,交由学校统一处理[10]。2.3完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学校安全管理的重点,同时也是安全管理的难点。学生的实习和老师的科研活动都必须在实验室完成,使用频率较高,进出人员也相对复杂,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应从实际出发,增强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制订出一套安全管理的制度和条例,并在实验室醒目的位置张贴、悬挂,并要求所有进入实验室工作的学生和老师等操作人员进实验室前必须参加实验室安全知识培训和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培训。实践证明,制度不规范和监管不到位,就会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要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加强监管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将实验室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负责人,负责人要对药品、仪器及实验操作的安全负责,将安全检查工作落到实处,严格按章办事,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语

我们根据多年的实验室管理经验,通过分析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及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供帮助,促进实验室健康发展,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冯端.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19(5):1-4.

[2]廖日权,林美芳,黄海方,等.海洋科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以北部湾大学为例[J].广东化工,2019,46(20):165-166.

[3]齐飞,关怡.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生物教学实验室安全教育中的应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0):55-57.

[4]李秀珍,李勤,王征,等.落实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保障实验室安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201-203.

[5]刘旖旎.探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智库时代,2018(35):99-101.

[6]邵华岳,孟庆文.浅谈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与管理———以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2019,21(1):46-48.

[7]吴志刚,左林贵,果雅静.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9):303-305.

[8]王红.新时期高校医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9,32(11):133-134.

[9]王玲,罗莉,徐铭恩,等.高校组织工程学实验室及实验技术与流程的安全管理[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2):1953-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