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践活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9:32:05

科学实践活动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篇1

关键词:乡村资源;幼儿科学;实践活动;方法;分析;探究

一、引言

我所在的乡村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富,具有丰富的茶叶资源。这里的茶叶自产自销,带动了本土区域的经济增长,还为幼儿科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实践场所。为了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实践能力,我们充分运用了本土的茶叶资源,对身处乡村区域的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的科学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充满茶香的乡土资源中学习科学教育内容。本文阐述了在运用本土茶叶资源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具体阐述了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

二、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困难分析

1.幼儿教师对茶文化了解和认识不够。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幼儿教师毕竟不是真正从事于茶叶行业的专业人员,他们对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远远不够支撑他们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而要想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对幼儿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并获得良好的科学实践活动效果,首要前提条件就是幼儿教师必须足够的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如茶的历史、茶的形成与发展、茶的种类、茶的种植方法、茶的功能、茶在生活中的作用等等,这都需要幼儿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茶文化方面的书籍、查找茶文化方面的资料。2.贴近生活,又不贴近于生活。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既贴近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又不贴近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幼儿由于年纪小,好奇心强,运用茶叶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茶叶资源是本土乡村资源,能够为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的条件,成本费用较低。同时幼儿比较熟悉本土茶叶资源,能够拉近幼儿与科学实践活动的距离,幼儿不会产生排斥心理,贴近于幼儿生活实际。但是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实践活动又不贴近于生活,这是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对本土的茶叶资源缺乏了解和认识,所以并不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科学实践教学效果。再加上走向茶区,教师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幼儿的安全管理需要高度重视。3.自然环境和资源利用率不高。幼儿教育绝不仅仅是依靠幼儿园教育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配合。因此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需要本土茶叶资源的配合,也就是需要茶区为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场所,保证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作为家长在幼儿科学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帮助教师保护幼儿在科学实践活动场所的安全。新一代的年轻父母学历还是比较高,但是对幼儿教育不是特别在行,更难认识到科学实践活动开展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其活动是幼儿教师在“瞎折腾”,出现对教育工作不支持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4.幼儿教师难以对幼儿的能力发展进行层次把控。幼儿发展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特点,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必须是连续性、全面性、整体性的教育。幼儿教育的目标也是实现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人天生就是有所差异的,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也都有所差异。因此,在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实践活动时,教师难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设计科学实践活动,幼儿教师的层次把控不到位。

三、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1.加强幼儿教师对茶文化的了解,提高科学实践活动的效果。幼儿教师想要运用好本土资源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就必须提前做好茶文化知识的储备工作。幼儿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茶文化知识,才能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因时施教,提高科学实践活动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去借阅相关的茶叶书籍了解茶文化知识,或者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茶文化知识储备。其次,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增加茶文化教育活动的敏感性体验,并结合教学实践活动方面的内容,探究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方法。最后幼儿教师之间应该注重沟通和交流,相互之间可以传授运用本土茶叶资源高效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经验。2.充分运用本土茶叶资源,组织多形式的科学实践活动。幼儿教师想要开展科学实践互动,可以对本土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以此来为科学实践活动寻找适合的场所。本文就是对本土茶叶资源的充分运用,开展多形式的科学实践活动。我园教师带领幼儿走入茶园、茶场,进行科学实践活动。首选,在茶场负责人的陪同下,幼儿教师和幼儿们走进了“西岗”茶园,负责人不仅给我们讲解了采茶的过程,还讲解了采茶时茶叶的选择要点及采茶的具体方法。幼儿们在听完讲解之后,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跃跃欲试想要成为采茶小能手。其次茶场厂长又向孩子们介绍如何手工炒茶。本土区域茶叶资源丰富,每年能够产出大量的茶叶,基本上都是通过先进技术和机器来进行炒茶。但是这次为了能够培养幼儿的科学实践能力,茶园场长亲自为幼儿们进行炒茶示范,在示范结束之后,幼儿们开始尝试炒自己采摘的茶叶,幼儿亲身感受手工炒茶的新奇体验。最后教师又组织幼儿观察和了解花茶的种类、名称、功效以及与幼儿们共同研究茶叶蛋的煮制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3.创新幼儿教育理念,提高家长和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用率。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就必须要与时俱进,创新自身的幼儿教育理念,以此来不断满足教育发展的新需要。第一,幼儿教师确定“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科学实践活动设计中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充分考虑幼儿的情感认知、兴趣爱好、个性态度等因素之后,设计出适合幼儿教育、满足幼儿学习需求的科学实践活动。第二,幼儿教师应树立资源教育共享的理念,在科学实践活动中能够与其他教师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除此之外应充分利用本土自然环境,挖掘本土茶叶资源,并寻求茶场的配合,为幼儿的科学实践活动提供实施场所和实施条件,大力配合幼儿的科学实践活动。同时作为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科学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性,积极的参与到科学实践活动当中来,帮助教师完成实践活动。4.幼儿教师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设计高效的科学实践活动。对于幼儿教师而言,想要设计出符合幼儿能力发展水平的科学实践活动,首先幼儿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和了解幼儿,能够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进行层次划分,这是设计高效科学实践活动的基础条件。其次幼儿教师应具备将乡村资源与科学实践活动深入融合的能力。只有这样,在乡村资源场所内,才能够选择合适时机进行科学知识内容的教学。最后,幼儿教师可以创建多形式的科学实践活动,如集体式、小组式、个别式科学实践活动,进行幼儿的科学知识教育。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科学的奥秘,科学的世界丰富多彩。而作为教师要恰到好处的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提供科学、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应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引领下不懈努力,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在每一位幼儿心里播下科学探究的种子!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依托本土乡村资源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益处。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并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设计出高效的幼儿科学实践活动。本文就是探究如何运用本土茶叶资源设计幼儿科学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庄小香.幼儿园科学探索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9,(01):8-10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全党开展的一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当前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的要求,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学习实践见成效,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新社区”为主题,把干部群众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落实到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中来,为开创社区科学发展新局面、在新的起点上创建更加和谐平安、居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社区。全面建设和谐社区提供坚强保证。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要准确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区干部和党员的思想、行动上下功夫;二突出实践特色,在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工作落实,促进科学发展上下功夫;三是贯彻群众路线,在切实把群众满意作为活动成效评价依据上下功夫;四是正面教育为主,在大力提倡党员干部自觉学习、自觉实践、自觉总结、自觉提高上下功夫。

二、目标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党员干部特别是社区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对社区实际情况的认识,敢于争先,加快发展,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针对性的和实效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二)解决突出问题。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问题,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促进科学发展、服务居民群众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使各项工作符合时代的新要求和群众的新期待;进一步加强社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三)创新体制机制。把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关键来抓。切实转变社区职能,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的规章制度,努力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四)促进科学发展。坚持把务求实效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社区信访“零投诉”,服务方式“零距离”,社区服务“零推诿”,居民办事项目“零积压”。

三、方法步骤

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时间总体安排为四个月(年3月26日--年7月25日),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进行。

准备环节:党支部召开班子会议安排部署学习实践活动,认真做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工作准备,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党支部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二是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工作安排意见、活动流程及各项制度,并报镇党委和县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三是召开动员大会,做好思想动员,镇党委书记亲自到场作动员报告,对学习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阶段(3月26日--5月5日)。重点抓好两个环节工作:

(1)学习调研。采取集中学、分散学、送学上门等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市委书记钟利贵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同时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党中央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要丰富学习形式,创新学习载体,提高学习效果。根据本支部党员的具体情况,作如下学习安排:一是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广大党员干部要记好学习笔记,社区干部还要撰写1-2篇质量较高、反映实际情况的学习体会文章。社区要从实际出发,确定课题,认真总结,加强分析,梳理找准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在研讨交流的基础上形成不少于2000字专题调研报告,于5月5日前报镇党委。二是对年老体弱党员,做到送学到家,上门次数不少于3次。三是对流动党员,做到函教到人,寄送相关的学习资料,并互通有关情况不少于3次。四是对从事个体工商户的党员,要求参加活动中的每一次支部大会,分发学习资料,利用晚上和业余时间学习。

(2)围绕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讨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和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联系当前经济形势和社区实际,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在事关社区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怎样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任务进行再认识,形成新共识。在解放思想讨论同时,选择好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我爱我家”、“社区关爱行动”、“奉献在社区”等活动,切实为民办好事、解难事。学习调研阶段结束后,社区要认真做好阶段小结,形成文字材料上报镇党委和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阶段:分析检查阶段(5月6日--6月15日)。重点抓好两个环节。

(1)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专题组织生活会召开前要认真做好准备,以设意见箱、召开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谈心活动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社区干部之间要开展谈心交心,沟通思想,增进理解,互相帮助,加强团结。在此基础上,组织党员认真参加专题组织生活会,分析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高认识。重点做到“四对照四看”:即要对照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查找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照先进地区社区的发展经验,查找本社区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对照工作实际,查找社区发展思想、发展战略、体制机制和工作措施等方面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对照居民群众的期望,查找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是否及时有效解决。社区党员干部做到“四查四看”:即查思想,看科学发展意识是否明显增强;查工作,看本职工作与推进科学发展是否有机结合;查作风,看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否有超常的状态和效率;查服务,看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基层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是否得到提高。增强查摆问题的针对性。重点围绕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查找在改进创卫管理、落实保障制度、解决居民就业、丰富文化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维护社区稳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2)撰写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和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成果,充分反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系统全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明确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努力方向、总体思想路和主要举措。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这个重点,避免写成工作总结或工作报告。党支部书记负责分析检查报告的撰写。初稿形成后,要以适当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书,充分讨论,反复修改完善。要认真组织群众评议,使群众评议的过程成为上下交流、取得更广泛共识的过程。分析检查阶段结束后,要认真做好阶段小结,形成文字材料报镇党委和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三阶段:整改落实阶段(6月16日--7月25日)。重点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和集中解决突出问题。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支委会要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专题研究,把分析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目标化、具体化和责任化。整改落实方案要注重可操作性,明确六个具体要素:即整改事项、整改责任人、整改目标、整改举措、整改时限、整改销号。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接受监督。广大党员要围绕制定、落实整改落实方案,积极建言献策,努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2)集中解决问题。围绕分析检查出的突出问题,按照整改落实方案,集中力量解决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能够解决的问题。对能改能办的事,速改速办,取信于民。对一时办不成的事,合情合理向居民予以解释。解决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

整改阶段结束时,组织一次整改情况“回头看”。对整改效果不好,多数群众不满意的要重新整改。党支部要向镇党委和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写出整改总结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

要从活动一开始就重视做好创新体制机制工作,认真学习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充分借鉴学习调研成果,努力创新完善各项制度,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要及时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组织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向群众公布。并根据测评情况,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抓好落实。上述工作结束后,党支部分别召开党员会、居民组长和居民代表会议,通报本支部学习实践活动整个情况。并写出总结报告报蒲亭镇党委和县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四、组织领导

社区要把这次活动作为当前社区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积极探索,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带头剖析问题,带头创新实践,带头建章立制。

2、深入发动,广泛宣传。要把思想发动贯穿始终,组织动员社区支部书记、全体党员积极投身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来,通过研讨、座谈等多种形式,向党员、群众通报学习进展情况,加强宣传工作。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篇3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能力;实践精神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实践、研究的方法取决于实践、研究的过程依赖于实践、研究的成果服务于实践。可见,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没有真正的实践参与,科学的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启迪中萌发

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不是生来具有的,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科学的初步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认识的趋向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效果和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学好第一课,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科学课的起始年级,也正是八、九岁的孩子开始初步接触科学、认识科学的启蒙阶段。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三年级第一节课往往习惯性地给学生们规定一些条条框框:上课前需要准备什么,课上遵守什么样的纪律,课后怎样完成作业,学好科学给予什么样的评价等等,或者有的老师按照教学进度直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的这种做法,不仅让学生感到学习科学的繁琐,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科学的兴趣,更谈不上对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教学中,我会安排一至二节课让学生参与如下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亲自体验科学实践中的乐趣,听老师讲科学家创造发明的故事等活动来启发学生认识科学、感受科学、学习科学、实践科学的兴趣。我曾给学生们演示过“发射自制水火箭”、“云的形成”、“美丽的彩虹”等小实验。通过演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奥妙,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曾带领学生们亲历大自然,感受风的声音、倾听大山的回音。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明白科学知识不是仅仅存在于书本中,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蕴藏在生活实践中;曾给学生讲过“爱迪生发明电灯”、“法拉第发明发电机”、“张衡发明地动仪”等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不仅需要有严谨、认真和重视科学实践的态度,而且更需要拥有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精神。教师不要急于给刚刚接触科学的孩子们灌输科学概念,也不要教给孩子们具体的学习方法,更不要向学生们提出学习要求什么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思考科学是什么,体会学习科学的具体方法。这样不仅引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

(二)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类书籍,为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只凭短短的几节课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是现实的,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教学中,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课外书籍中。因此,在教学中我常常给学生推荐一些科普类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如推荐《昆虫记》、《海底两万里》、《走进自然》、《科学改变人类生活100个瞬间》、《大科学家讲的小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及马小跳365科普系列等书籍,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欢的书去读。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必须读两本科普类书籍,每两周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读书活动。在读书活动中学生要向同学及老师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学到了哪些科学知识以及知识应用的科学原理;其次让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科学知识的方法;再次让学生相互谈谈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筛选出有价值的学习成果,向全班学生推广。这样交流的不仅仅是读书心得,更多展示的是科学小发明。比如“自制羽毛球”、“自制手电筒”、“自制自动给水器”、“自制风力电动车”、“自制简易电风扇”、“自制易拉罐压路机”等小发明。这样的读书活动,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后继学习科学和科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启发学生观看科教类电视节目,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精神

为增加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精神,我经常启发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时间看一些科教类电视节目,然后把所看的节目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要求学生写出看的是什么电视节目,节目中主要叙述的是什么,这个节目的内容对你有什么启发。在查阅学生日记中,看到有一位学生曾这样写道:“老师曾多次嘱咐我们,让我们在休息时间多看一些关于科教类电视节目,还给我们推荐了《我爱发明》、《自然传奇》、《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节目。当时我觉得老师特别爱管闲事,连看电视都管,而且看完节目还要让我们写日记,多么烦的老师。既然有任务就执行吧,试着看过几个节目后,我改变了对老师的看法,而且逐渐喜欢上了这些科教类电视节目。在众多节目中我最喜欢的是《走近科学》,因为《走近科学》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让我明白科学来自生活、来自于大自然,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科学,科学改变着一切。最初引起我兴趣的是《走近科学》的‘灭蚊之战’。提到蚊子,想必大家都熟习,之前我也被蚊子咬过,过几天就没事了。但看了‘灭蚊之战’这个节目后,让我对蚊子有了不同的看法。蚊子虽然身躯弱小,但它们很凶残,每年伤害人类数量超过其它所有动物数量总和。蚊子伤害人的手段就是叮咬皮肤,传播多种疾病。比如疟疾、登革热、寨卡病毒的罪魁祸首都是蚊子。为了防止蚊子伤害人类,我们想尽了办法,用蚊帐、诱蚊灯、点蚊香、喷洒药物等方法来对付蚊子。这些方法只能防止一部分蚊子对我们的伤害,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那该怎么办呢?科学家们最有办法。军事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们研发出了带有喷射装置的躯动车和大载重量的飞行器,它们工作效率高,喷射面积大,专门消灭蚊子。令我最佩服的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养着一大批特殊的蚊子,这批蚊子体内存在着‘沃尔巴克氏体’。挟带这种细菌的蚊子不但可以阻挡登革热病毒的袭击,而且还可以获得登革热病毒的天然免疫,这种抗病毒能力在雌蚊生下的后代中会继续遗传下去,科学家把它们称为‘蚊子部队’。科学家们还发现,抗登革热病毒的雄性蚊虫与自然界中的雌性蚊虫交配后产下的卵,竟然不会再繁衍后代,科学家把这样的蚊子称为‘绝育蚊子’。科学家们把这批特殊的蚊子投放到蚊子肆虐的城市,解决了蚊虫侵害人类的难题。看完这个电视节目后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认识到科学是多么的伟大,科学创造不仅可以解决人类中的难题,而且还为人类带来了快乐和幸福。今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长大以后像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创造,为人类奉献我的力量。”通过学生的这篇日记,可以看出科教类电视节目对学生学习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迪了他们的智慧,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实践精神。

二、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学生学习科学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还得有一个历练成长的环境。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首要任务就是给学生创造实践历练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实验、制作、调查,把学生的眼、耳、手、脑、口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科学实践活动中。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一课时,师生共同设计好考察方案后,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充分投入到实践中去采访、调查、实验、分析、总结。为了全面考察家乡的水域,学生们亲自调查了家乡周围的河流、池糖中的水质,还采访了周边的居民。学生从水域周围的环境、污水排放、水中微生物、水面漂浮着杂物以及水的颜色、气味、浑浊度几个方面细致地描述了家乡周围水质情况。之后学生还进行了取水样,然后带回实验室进行观察。这样的实践学习,学生不仅自己学会了过滤、沉淀观察水的方法,而且准确地得出自然水域的水体变黑、变臭,主要是人类排放污水、倾倒垃圾、城建填河等不良行为造成的结果。面对这些调查现象,学生感慨万分,还主动提出了有效保护家乡水域环境的措施与方法。这个教学案例说明,只要适合学生自主实践的科学活动,教师就要积极的去为学生创造条件,这样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才会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历练。

三、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应用中形成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篇4

通过“我的发现”的观察、调查、探究的科学实践活动和“我的发明”的创造发明作品制作活动,在观察、调查、探究的活动实践中,让广大初中学生增强保护自身安全健康的意识,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展示学生自我保护的才能。

活动主题:健康、安全、科学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三、参加对象:

本市初中学生。

四、活动内容和形式:

(一)活动内容

第四届“杜邦杯”上海市中学生安全教育竞赛活动包括“我的发现”科学实践活动;“我的发明”创造发明作品制作活动。

(二)活动形式

1、各区县中学根据《安全小卫士-----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手册》的内容进行相关科普知识的辅导和专家讲座。

2、在学生理解《安全小卫士-----中小学生安全知识手册》中科普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假期在自己所属街道、小区进行“我的发现”的观察、调查、探究的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实践活动过程写成相关的报告文章,在学校、社区进行交流展示,并向社区街道、居委会提出整改倡议。

3、在科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将在学校、家庭、社区中观察、调查、探究到的有关消除安全隐患的现象或问题(包括一些设备、设施、用品、工具等),进行“我的发明”的创造发明方案设计和制作,并在社区展示宣传。

五、活动要求:

(一)“我的发现”科学实践活动

1、科学实践活动要求体现: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创新性、广泛性。

2、活动实施成果要求体现:活动的主题;活动的目的;活动内容;参加活动的学生年级、人数;活动实施的过程;活动成果;活动的效果(创新特点)等。

3、在学校进行“我的发现”科学实践活动交流、展示的基础上,参加区县交流评比,并到各学校所属街道、居委会或居民小区开展宣传活动,向社区居民提出安全整改倡议,从中评选优秀实践活动3项参加市复赛。

4、上报参加市级评选的材料要求:

(1)书面报告用A4纸打印,标题:黑体3号加粗,正文:楷体小四号的活动方案和活动总结各一份。内容:有摘要、关键词,活动的目的,活动内容,参加活动的对象、人数、指导教师,活动实施的过程、社区宣传情况和活动成果等。

(2)活动过程的照片、图片、音像资料及原始资料等。

(3)上报时间为2009年1月15日

(二)“我的发明”创造发明作品活动

1、发明作品设计用文字、图表、制图等方法表示创意。

2、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书面方案设计制作成完整的作品。

3、作品制作要求:新颖性、创造性、科学性、实用性。

4、在学校进行“我的发明”创造发明作品制作活动的基础上,参加区县评比选拔,并到各学校所属街道、居委会或居民小区开展宣传活动,各区县从中选拔、推荐创造发明作品5--7件参加市级比赛。

5、上报创造发明作品要求:

(1)每件作品用A4纸打印成书面简介:作品题目,作者姓名、学校、年级、指导教师,作品设计目的(创作意图)、创新点、制作方法过程、制作材料、使用方法、附设计加工图纸等。

(2)交作品(要求外观不粗糙,耐展示交流)。

(3)各区县于2009年1月15日选送创造发明作品5--7件参加市复赛。

六、活动安排:

(一)2008年9月---2009年1月各区县启动实施,区县、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各项活动。

1、举办“我的发现”、“我的发明”辅导讲座,参加对象为学生、教师、社区居民。

2、开展教师、专家、家长、学生面对面咨询活动,学生可将自己设计的方案与教师、专家、家长进行交流、咨询,得到有关教师、专家、家长的具体指导,便于学生改进。

3、在社区、街道、居委会宣传和探索实践等活动

(二)各区县在2009年1月上旬完成区的评比活动。

(三)1月15日前上报选送市复赛的优秀活动3项和优秀作品5-7件。

(四)1月底请专家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学生根据专家意见再对自己的方案和作品进行修改。

(五)2009年2月上旬—2009年4月初学生作品完善实施阶段。

(六)2009年5月举行展示交流活动暨颁奖大会。

七、评选办法: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篇5

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成为新时期教学的共识。在充分调查分析之后,我认为其依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教学中的设备得到全面更新,在整个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自身在不断地变革,变革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同时教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投身实践就是其具体表现。由此可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科学实践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2.社会实践的外在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从这一角度来讲,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坚实的实践能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小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将自身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也有助于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由此可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科学实践是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外在要求。

二、新时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发展现状

新时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从整体上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发展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不得不承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我们调查分析之后发现,新时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发展现状如下: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在新时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不断更新,小学科学课堂所需要的设备得到不断更新换代,学生可以接受到更多的资源。在我们调查分析之后发现,整个小学科学课堂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充满时代气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全面提高。2.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在调查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有多个方面,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制约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三、新时期调动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相关策略

1.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主要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走出教学误区。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对此,我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细化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其次,老师要明确教学对象,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都不太成熟,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以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小学三年级是学习的分水岭,三年级之前,我们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并且动手能力不足,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萌生对科学的兴趣,偶尔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制作。小学三年级以后,我们的教育方向要随之发生改变,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分清教学目标和培养对象至关重要。2.在活动中明确实践过程的重要性。在小学科学实践课程中,老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把学生的实践结果作为教学评价的根本,忽略了实践活动过程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实践活动之前都会进行实验设计,当然这样的做法有其好处,也有其弊端。学生在实践中有了老师的安排后,就会一味遵循教师的要求,那么这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学生不能开动脑筋进行实践活动,久而久之,实践活动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所以,我们在教学评价时,不应该以教学结果作为评价的根本,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设计,自主进行分组并完成任务,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活动结果,同时把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分享,在一种比较宽松的状态下让学生把握科学的精神。3.选择适宜的实践课题。在小学的科学实践课中,课本上的实践课题比较丰富,但并不是每一个实践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这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而定,择优选择。并且,我们还可以自己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教学领域应该更加广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实践设置,所以,在选择课题对学生十分重要,有了一个良好的课题,就会加深学生对这个专题的了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怎样选择适合的课题呢?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讨论,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把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学校的资源问题,在有效的资源中进行科学实践探究。4.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科学研究原则。在小学科学实践中,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技能技巧,还要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原则意识。比如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学生亲手去做,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只学习理论知识,忽略动手实践。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实际,研究成果要反映课堂实践,形成一种科学的素养。还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统一性原则,我们要求学生发展个性,但并不是不服从老师的指导,为所欲为。我们在实践中要找到一个中心,围绕中心进行探究,同时学生还要有合作意识,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和其他同学合作交流。除此之外,还要有可操作性原则,我们设计的方法和途径都要适应学科的科学性,根据自身条件和学校资源进行操作,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上面我们所说的原则外,科学探究还需要开放性原则,我们要围绕研究的中心,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现实不断融合,相互作用,在方法和途径上得以延伸,博采众长,不拘一格。这就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系列科学原则,希望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研究,发现更多的科学原则,不断规范小学科学探究,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5.教学也要转变角色。新时期教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教师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则成为教学的主人,在教学中扮演着主人翁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自觉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将课堂交给学生,接受新时期教学新理念的指导,积极使用教学新方法,比如合作学习法,等等,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兴趣。此外,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扩展自身知识层面,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新时期教学发展新需要。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原则,让学生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学习环境,形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参考文献:

[1]李开荣.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J].新课程:小学,2013,(02).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篇6

论文摘要:加强各个学科教学的实践性,既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课程,不必拘泥于各个领域划分所带来的条条框框,而应该以课程思想为核心,最大限度地体现其设置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是课改的创新,也是课改的难点。目前我市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分成了课时和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三个部分: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仅对应课改纲要中的研究性学习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下文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也仅指这些内容)。其中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在课改前就已经设置,有现成的教材和比较明确的教学内容。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从2002年唐山市原新区作为课程改革试验区以来,到唐山市整个地区已经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仍然是个令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头疼的问题。这里面固然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中考科目对其他科目的挤出效应、传统教学思维的转变不到位等等,但是,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具体实施来看,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系统性和可考查性不够。

作为一个单独的课程,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教学目标笼统而抽象,具体教学过程中很难确立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只片面强调类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宽泛的教学目标,脱离我们现有的教学实际和教学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无法具体衡量教学的进度、难易度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不同的教师、学校和地区之间无法就教学效果达成比较一致的标准,从而使得准确的考查无法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实施。

课程的系统性和可考查性是课程存在的基础,这两点缺乏的后果就是教师感到课程实施无从下手,教学过程茫然无序。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主义严重。

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基本是研究性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和认知的方式,但是因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内容没有系统性,也不具备考查性,从而使得一种学习的方式在我们的课程实施中连续地成为了关注的焦点。如果说学生在课程的起始阶段需要了解这种学习方式以便更好地实施课程,这还能让人理解,可是如果课程教学一贯如此,那就是形式主义了,是为了研究性学习而研究性学习。从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学校和教师仅仅是在应付视察、评估的时候才开展,因为他们觉得来回重复这种形式实在是没有必要,而我们的教学实际也根本不可能允许和无视这种浪费的发生。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问题的实质是课程内容。无论是研究性学习还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都是一种方式,他们要经由具体应用,才能显示价值,而且其价值的大小也仍然依赖于具体应用,课程内容指的就是这些具体应用。不解决好这个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无论如何是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的,并且其目标也应该包括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这样的体系,而我们现在恰恰就是忽视了这重要的一点,没有与学生的主体课程紧密联系,从而也就脱离了占据学生大部分时间的重要课程的学习。当然,我们的本意可能是想将学生从繁重的重点学科的学习中脱离开,专注于诸如创新精神的培养。可是,我们真能够离开像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等这样的学科知识去谈创新,去谈素质吗?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必须将现有的学科知识体系适当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来,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周围世界相联系的桥梁,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与现有课程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只有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有希望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

笔者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以下三条主线来安排:

1.科学实践。科学实践可以理解为“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即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周围世界相联系,甚至通过周围的世界来学习科学知识,这将会使得平时看上去枯燥无味的科学世界变得生动许多,使得学习也变得轻松而有趣。

科学实践的基本内容是利用诸如风筝、气球、指南针、望远镜、食盐等生活物品或者工具进行的成系列的展示科学原理的科技活动。在了解科学原理之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物品分类、测量和观察、周密思考、准确记录以及正确处理数据等等普遍需要的科学技能。这些科技活动应该是令人愉快的,有趣的和引人深思的,目的在于介绍科学概念和学习方法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家里、我们的社区、我们的学校,获取知识可以从身边开始。

近些年,国内引进的的国外科学实验教材大多数都生活气息浓重,深入浅出,重视培养兴趣,十分符合科学实践的要求,此类教材也为数不少,完全可以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为我所用。这些教材在知识体系上大多数都可以对应我们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学科的教学实际,相辅相成,既适合我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也促进了各个学科的教学。

2.艺术实践。艺术实践的形式着重指情景化的戏剧表演、诗歌朗诵和演讲评论等。艺术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客观事实。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来加强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分析能力。不用说,这些艺术实践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也有很大的益处。

艺术本身就是创造力的集合体,即使是同一内容在同一种艺术形式下,也可以得到不同表现。不同的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可以担当不同的分工,这既可以是内容角色上的分工,也可以是不同工作的分工(比如导演、舞蹈、演奏、服装、布景等),但都可以表现其对艺术的理解,可以更全面地培养展示学生的才能。

在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学科中包含大量的可以用作艺术实践的素材和线索。没有什么比亲身体验更能让学生提高对这些内容的兴趣和理解了,何况这些学科在本身教学中就存在有诸如表演、对话等等具体实践了。

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的勇气和信心也是艺术实践的重要目标,这将为学生在其他领域实践中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就是将学生从课堂上拉到课堂外,学校外,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获得体验与发展。如果科学实践和艺术实践都能很好的开展,那么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就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包括,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待社会生活的事实能够具有批判和分析的能力,以不同形式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分工组织和团结合作的能力等等。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应该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之后对社会的一次全新视角的接触,这既是学生知识技能综合应用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认识社会,自身正确定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服务的好机会。

在课程指导纲要中,对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领域目标、内容主题的维度和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都作了具体的说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应该按照要求分阶段、分内容、有重点地逐步实施,而不应该随意安排。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不仅仅是实践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只有教学过程安排有序、内容前后联系,才能使得这种学习变得有章可循。这里并不是反对整合,但是,整合的前提是学生对需要整合的各个部分自身都已清晰明了,否则就会欲速不达。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篇7

一、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全体教育局干部要统一思想认识,把学习实践活动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教育局始终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加快教育科学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超前准备,精心谋划,从2月初开始着手调研和制定方案,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初步动员,提出了明确要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

三、教育局开展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活动

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学校校长参观人福药业和宜化集团活动是次大调研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教育局开展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活动。这次活动有着重大意义。

组织教育局机关及局直教育系统各级干部,党员干部的科学发展意识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得还不够全面、不够系统;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要真正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还需要长期的反复学习和实践,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在我们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到每一个领域、每一个环节。教育的改革发展离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我们一些干部还需要进一步充实推动科学发展必备的知识,提升科学发展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在局机关、直属二级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就是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不断开创全市教育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三、教育局开展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第一戒段活动之一------大调研---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学校校长参观人福药业和宜化集团完全符合建设精品的活动要求。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篇8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实践探究

地理学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就其在高中阶段就在自然方面考察地质学、地貌学、岩层学、矿物学、气象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冰川学、火山学、地震学等方面。高中考擦人文方面是必修二中的所有,比较简单,考察农业、工业、社会为主。学生在获取这些知识,教师都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一些实践探索。学生在生活中就可以掌握、了解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的一些自然现象,还可以在农村中去了解农业,城市中去感受工业。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学生掌握知识更加准确、深刻。

一、教师带领深入实践

高中地理课程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们所处地球或所属区域的地理环境,例如天气,水循环,气候等,还有我们的人文环境,包括农业的特点,要求;工业的地理位置选择等,地理跨越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这一特点要求老师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和书本,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在高中阶段教学,任何时候都不能与课本脱离,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时,要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方案。例如:刚开始学习地理时,主要是学习简单的比例缩放,图标,方位等。这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让学生绘制出学校的平面图。加强学生对方位空间的理解。再有学习水循环章节时,分别在晴天和雨天带学生外出,让学生观察地面上的水是怎样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最终如何形成水滴下落,流入地下的水会最终汇集在哪里,还可以带学生分别观察乡村和城市中水的汇集速度,和汇聚地。这样学生很快就会学会这一章节内容。比如,城市的水下渗难,乡村的水下渗容易,城市的水经常积聚在一起,形成水灾,而乡村则的雨水很快就流入地下。让学生进行一下对比和分析原因,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城市硬化面积大,水不容易下渗,常引发洪涝灾害。而乡村绿化面积比较大,雨水容易下渗。学生在实践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然后设计解决方案。

二、小组自由组织实践学习

高中相比较初中和小学而言,自主学习更加重要。早晚自习的设定就是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地理学习中,有些实践活动的开展,老师没有办法带领每个学生进行。这时候要求学生自主组队去生活中实践探索。学生之间可以根据需要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外约定时间一起去从事地理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农业这一章节时,农村的孩子可以分别带领一些城市的孩子去农村观察,掌握农业生产的时间、条件。城市的学生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商场观察,掌握商业的地理位置条件、人群密集度等。如若家住黄土高原,学生分组去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现状,并提出各自小组的解决方案,老师可以进行评估,鼓励学生向这方面前进。秦岭、淮河一带的学生,可以在不同季节考察这条线的地理位置,冬天观察是否真的是在它南方的区域不结冰,而北方结冰。观察它一月的温度是否接近于0度,观察它南北的植被是否是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针叶林。观察它是否是旱地与水田地区分布分界线等等。每一个小组可以选择一项进行观察、研究。

三、实践评估

对学生实践评估对高中地理科学实践探究活动的考察与指导,教师在评估学生的实践探究活动时,可以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有些学生掌握的速度更快及深度更广,可以让这些学生帮助一下那些掌握速度较慢,理解力较差的学生,让学生共同进步。其次,评估活动也有一定的准则,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必须符合新课标要求,设计科学具体细致且可操作性、实践性强,老师们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掌握这一条评价标准。评估中要关注活动的选择与设计价值;活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与收获;活动的成功及社会效益;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通过对地理科学实践活动的评估,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自己不长处和不足,下一阶段的实践活动的改进。例如:在学生考察城市商业中心的地理位置选择的实践活动中,城市的孩子对这项实践活动比较有感觉,农村的孩子对这方面的理解少一点,这时候在评估时就不能一下定结论,而应该在下一次实践活动时城市学生带领乡村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后再做评估。

四、结论

高中地理科学实践活动,是适应教学改革的内容新注入的生气,以往的地理只注重传授学生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实践活动则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地理书本上的内容。现阶段,老师在实践活动上要加强改进,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学以致用的能力。老师对实践设计得目标要明确。

作者:刘玮 单位:信丰县信丰中学

参考文献: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篇9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科学;途径

一、充分备课,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是前提

有效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和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备课模式。教师要精准把握课程标准,对教材认真研读,对教材的内容、编排、特点、难点、重点等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理清脉络,真正把握教材的内涵,把握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要树立大课程观,努力搜集各种课程资源(含教材、参考资料、教学挂图、电教资源、实验材料等各种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校内校外环境等各种非物质资源),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的高度进行整合,然后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真正地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程、写教案。

二、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是根本

(一)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尤其是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当学生听一堂具有较高教学艺术的课时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的过程,那么教学效率就会事半功倍。科学教师要掌握扎实的科学教学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原则,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根据科学教学的特点,综合运用科学探究、科学游戏、戏剧表演、制作模型、参观考察、演讲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高提问的水平。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科学探究,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始终贯穿于科学探究的过程。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往往能营造出积极的、热烈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的灵感。如何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和如何高质量地提出问题是科学教师要解决的两个重要课题,要成为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二)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强调以“做中学”、“学中思”为特征的探究式学习,并把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假设、大胆实验,无论猜想、假设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都是一次宝贵的探究经历,具有推动认识发展的作用。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教师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操作,自主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制订实验方案、寻找实验方法、展示实验结果,真刀实枪地做实验。

三、知行合一,指导开展课外科学实践活动是补充

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效率,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把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作为有益的补充。学生学习科学除了教室、实验室这些最主要的场所外,还有校园、家庭、社区、科技馆、博物馆、科普基地、田间地头等场所,这些场所都可提供科学学习的资源。学生的学习也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而应该延伸到课堂之外。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内学习科学,需要老师的精心策划。老师可以利用学习清单等形式,把学习的任务分解到课前、课中、课后,让学生既有课堂内的集中学习,更有课堂外的自主学习。要让学生通过课外的科学实践活动,通过自主搜集资料、参观访问、测量观察、动手制作等形式把课堂内所学的内容活化、整合、运用,把科学经验和科学概念有机联系起来,让课堂外的科学实践活动成为科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动态管理,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是关键

科学实践活动范文篇10

关键因素,在于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目前,一些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高,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深,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实践中有的仍然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问题,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问题,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发展的问题,只顾自身和眼前利益、不顾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虽然认识问题解决了,但遇到了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更多的是找不到发展规律,不会转变发展方式,破解不了发展难题。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要求还不适应。总之,当前制约科学发展,有认识问题,体制问题,还有能力问题。三者之中,最主要的是能力问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提高了,就能转变发展理念、揭示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观念、体制问题也自然解决了。

科学实践,在于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实践是将人的价值理想转化为现实。在当代中国,这种实践活动就是科学实践。科学实践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的实践的合理性问题,即自由(实践活动)必须既合乎人的目的又合乎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否则不但得不到自由,还会受到自然界无情的惩罚。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要根据“科学的认识”来规定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实践”。科学实践即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需要科学实践,科学实践需要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解决矛盾,在于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当前,我国的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党全国人民实践科学发展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要处理好六大关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当前发展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不仅要促进今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明后年以至更长时间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总量和结构的关系,既要保证总量平衡,又要加快结构调整;内需和外需的关系,重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同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各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解决这些矛盾,处理好这些关系,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