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践活动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0 05:55: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科学实践活动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科学实践活动

乡村资源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我国愈发注重幼儿科学教育,城市的幼儿教育资源丰富,幼儿能够得到很好的科学启蒙教育。但是与城市相比,乡村受到地理因素、资源条件因素、教学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乡村的幼儿科学教育阻碍重重。在此情况下,为了加强乡村幼儿的科学教育,有效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我们十分有必要利用乡村本地资源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本文就是探究如何利用乡村资源有效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乡村资源;幼儿科学;实践活动;方法;分析;探究

一、引言

我所在的乡村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富,具有丰富的茶叶资源。这里的茶叶自产自销,带动了本土区域的经济增长,还为幼儿科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实践场所。为了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实践能力,我们充分运用了本土的茶叶资源,对身处乡村区域的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的科学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充满茶香的乡土资源中学习科学教育内容。本文阐述了在运用本土茶叶资源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具体阐述了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

二、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困难分析

1.幼儿教师对茶文化了解和认识不够。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幼儿教师毕竟不是真正从事于茶叶行业的专业人员,他们对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远远不够支撑他们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而要想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对幼儿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并获得良好的科学实践活动效果,首要前提条件就是幼儿教师必须足够的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如茶的历史、茶的形成与发展、茶的种类、茶的种植方法、茶的功能、茶在生活中的作用等等,这都需要幼儿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茶文化方面的书籍、查找茶文化方面的资料。2.贴近生活,又不贴近于生活。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既贴近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又不贴近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幼儿由于年纪小,好奇心强,运用茶叶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茶叶资源是本土乡村资源,能够为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的条件,成本费用较低。同时幼儿比较熟悉本土茶叶资源,能够拉近幼儿与科学实践活动的距离,幼儿不会产生排斥心理,贴近于幼儿生活实际。但是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实践活动又不贴近于生活,这是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对本土的茶叶资源缺乏了解和认识,所以并不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科学实践教学效果。再加上走向茶区,教师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幼儿的安全管理需要高度重视。3.自然环境和资源利用率不高。幼儿教育绝不仅仅是依靠幼儿园教育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配合。因此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需要本土茶叶资源的配合,也就是需要茶区为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场所,保证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作为家长在幼儿科学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帮助教师保护幼儿在科学实践活动场所的安全。新一代的年轻父母学历还是比较高,但是对幼儿教育不是特别在行,更难认识到科学实践活动开展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其活动是幼儿教师在“瞎折腾”,出现对教育工作不支持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4.幼儿教师难以对幼儿的能力发展进行层次把控。幼儿发展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特点,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必须是连续性、全面性、整体性的教育。幼儿教育的目标也是实现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人天生就是有所差异的,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也都有所差异。因此,在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实践活动时,教师难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设计科学实践活动,幼儿教师的层次把控不到位。

查看全文

做好科学实践活动工作方案

根据中央、省、市、县委统一部署,按照《中共安县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发号文件)的要求,我镇社区作为下一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单位,与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同步进行,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下简称“学习实践活动”)从年3月开始,至年8月基本完成。为切实搞好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确保各阶段各环节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结合我镇社区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全党开展的一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是当前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的要求,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学习实践见成效,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新社区”为主题,把干部群众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落实到社区建设、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中来,为开创社区科学发展新局面、在新的起点上创建更加和谐平安、居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社区。全面建设和谐社区提供坚强保证。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活动,要准确把握“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区干部和党员的思想、行动上下功夫;二突出实践特色,在以学习实践活动推动工作落实,促进科学发展上下功夫;三是贯彻群众路线,在切实把群众满意作为活动成效评价依据上下功夫;四是正面教育为主,在大力提倡党员干部自觉学习、自觉实践、自觉总结、自觉提高上下功夫。

二、目标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党员干部特别是社区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对社区实际情况的认识,敢于争先,加快发展,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针对性的和实效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查看全文

中学生安全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我的发现”的观察、调查、探究的科学实践活动和“我的发明”的创造发明作品制作活动,在观察、调查、探究的活动实践中,让广大初中学生增强保护自身安全健康的意识,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展示学生自我保护的才能。

活动主题:健康、安全、科学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三、参加对象:

查看全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初探

摘要:培养小学生科学实践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教师的启迪中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为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实践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实践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积累科学实践经验,养成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践能力;实践精神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实践、研究的方法取决于实践、研究的过程依赖于实践、研究的成果服务于实践。可见,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没有真正的实践参与,科学的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一、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在启迪中萌发

小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不是生来具有的,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科学的初步认识是非常重要的,这种认识的趋向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效果和科学实践能力的形成。那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开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学好第一课,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

查看全文

核心素养小学科学论文

一、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依据

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启蒙阶段,对学生整个学习生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成为新时期教学的共识。在充分调查分析之后,我认为其依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新时期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教学中的设备得到全面更新,在整个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自身在不断地变革,变革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同时教育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教学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投身实践就是其具体表现。由此可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科学实践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2.社会实践的外在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从这一角度来讲,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坚实的实践能力。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小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将自身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也有助于学生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由此可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科学实践是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外在要求。

二、新时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发展现状

新时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从整体上看,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发展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不得不承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我们调查分析之后发现,新时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发展现状如下:1.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在新时期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得到不断更新,小学科学课堂所需要的设备得到不断更新换代,学生可以接受到更多的资源。在我们调查分析之后发现,整个小学科学课堂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充满时代气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全面提高。2.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在调查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其原因有多个方面,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师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不能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制约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三、新时期调动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相关策略

1.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小学科学实践活动主要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首先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走出教学误区。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科学课的教学目标,对此,我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细化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其次,老师要明确教学对象,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都不太成熟,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以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小学三年级是学习的分水岭,三年级之前,我们考虑到学生年龄较小并且动手能力不足,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萌生对科学的兴趣,偶尔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制作。小学三年级以后,我们的教育方向要随之发生改变,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分清教学目标和培养对象至关重要。2.在活动中明确实践过程的重要性。在小学科学实践课程中,老师容易走进一个误区,把学生的实践结果作为教学评价的根本,忽略了实践活动过程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实践活动之前都会进行实验设计,当然这样的做法有其好处,也有其弊端。学生在实践中有了老师的安排后,就会一味遵循教师的要求,那么这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学生不能开动脑筋进行实践活动,久而久之,实践活动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所以,我们在教学评价时,不应该以教学结果作为评价的根本,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设计,自主进行分组并完成任务,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活动结果,同时把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与大家分享,在一种比较宽松的状态下让学生把握科学的精神。3.选择适宜的实践课题。在小学的科学实践课中,课本上的实践课题比较丰富,但并不是每一个实践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这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而定,择优选择。并且,我们还可以自己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教学领域应该更加广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实践设置,所以,在选择课题对学生十分重要,有了一个良好的课题,就会加深学生对这个专题的了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怎样选择适合的课题呢?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讨论,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把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学校的资源问题,在有效的资源中进行科学实践探究。4.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科学研究原则。在小学科学实践中,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技能技巧,还要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原则意识。比如实践性原则,就是要学生亲手去做,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只学习理论知识,忽略动手实践。在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教师的教学实际,研究成果要反映课堂实践,形成一种科学的素养。还有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统一性原则,我们要求学生发展个性,但并不是不服从老师的指导,为所欲为。我们在实践中要找到一个中心,围绕中心进行探究,同时学生还要有合作意识,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和其他同学合作交流。除此之外,还要有可操作性原则,我们设计的方法和途径都要适应学科的科学性,根据自身条件和学校资源进行操作,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上面我们所说的原则外,科学探究还需要开放性原则,我们要围绕研究的中心,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现实不断融合,相互作用,在方法和途径上得以延伸,博采众长,不拘一格。这就是我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一系列科学原则,希望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研究,发现更多的科学原则,不断规范小学科学探究,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5.教学也要转变角色。新时期教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教师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则成为教学的主人,在教学中扮演着主人翁地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自觉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将课堂交给学生,接受新时期教学新理念的指导,积极使用教学新方法,比如合作学习法,等等,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兴趣。此外,教师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素质,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学习,不断扩展自身知识层面,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以此来适应新时期教学发展新需要。小学生科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配合,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原则,让学生有一个比较规范的学习环境,形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查看全文

独家原创:教育局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情况报告

教育局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结合教育实际,开展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活动之一。即大调研活动。为了完成这次调研活动,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学校校长,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对局机关、直属二级单位和试点学校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第一阶段的调研活动就是参观人福药业和宜化集团.现将大调研情况详细报告如下:

一、深刻认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的重大举措,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需要。全体教育局干部要统一思想认识,把学习实践活动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

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动员和部署。教育局始终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加快教育科学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和强大动力,超前准备,精心谋划,从2月初开始着手调研和制定方案,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初步动员,提出了明确要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头脑,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

三、教育局开展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活动

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学校校长参观人福药业和宜化集团活动是次大调研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思想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教育局开展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活动。这次活动有着重大意义。

查看全文

德育地域特点综合实践论文

论文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科学实践;艺术实践;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论文摘要:加强各个学科教学的实践性,既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开展课程,不必拘泥于各个领域划分所带来的条条框框,而应该以课程思想为核心,最大限度地体现其设置的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是课改的创新,也是课改的难点。目前我市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分成了课时和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三个部分: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仅对应课改纲要中的研究性学习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下文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也仅指这些内容)。其中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在课改前就已经设置,有现成的教材和比较明确的教学内容。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从2002年唐山市原新区作为课程改革试验区以来,到唐山市整个地区已经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仍然是个令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头疼的问题。这里面固然有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中考科目对其他科目的挤出效应、传统教学思维的转变不到位等等,但是,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的具体实施来看,也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系统性和可考查性不够。

作为一个单独的课程,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教学目标笼统而抽象,具体教学过程中很难确立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只片面强调类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的宽泛的教学目标,脱离我们现有的教学实际和教学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无法具体衡量教学的进度、难易度及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不同的教师、学校和地区之间无法就教学效果达成比较一致的标准,从而使得准确的考查无法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实施。

课程的系统性和可考查性是课程存在的基础,这两点缺乏的后果就是教师感到课程实施无从下手,教学过程茫然无序。

查看全文

高中地理科学实践探究活动探讨

摘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中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高中主要学习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因而学生主要对这两方面进行实践探究活动。高中地理作为文科中的重要一员,由于其太具有理科思维而不太容易让文科学生接受。高中地理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实践中感受地理的乐趣,并将书本中的东西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来,从而实现新课改中构建开放式高中课程,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切实认识到“学习对生活有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实践探究

地理学包含的范围及其广泛,就其在高中阶段就在自然方面考察地质学、地貌学、岩层学、矿物学、气象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冰川学、火山学、地震学等方面。高中考擦人文方面是必修二中的所有,比较简单,考察农业、工业、社会为主。学生在获取这些知识,教师都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一些实践探索。学生在生活中就可以掌握、了解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的一些自然现象,还可以在农村中去了解农业,城市中去感受工业。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学生掌握知识更加准确、深刻。

一、教师带领深入实践

高中地理课程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我们所处地球或所属区域的地理环境,例如天气,水循环,气候等,还有我们的人文环境,包括农业的特点,要求;工业的地理位置选择等,地理跨越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这一特点要求老师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和书本,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在高中阶段教学,任何时候都不能与课本脱离,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时,要结合教材,设计实践活动方案。例如:刚开始学习地理时,主要是学习简单的比例缩放,图标,方位等。这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让学生绘制出学校的平面图。加强学生对方位空间的理解。再有学习水循环章节时,分别在晴天和雨天带学生外出,让学生观察地面上的水是怎样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最终如何形成水滴下落,流入地下的水会最终汇集在哪里,还可以带学生分别观察乡村和城市中水的汇集速度,和汇聚地。这样学生很快就会学会这一章节内容。比如,城市的水下渗难,乡村的水下渗容易,城市的水经常积聚在一起,形成水灾,而乡村则的雨水很快就流入地下。让学生进行一下对比和分析原因,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城市硬化面积大,水不容易下渗,常引发洪涝灾害。而乡村绿化面积比较大,雨水容易下渗。学生在实践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然后设计解决方案。

二、小组自由组织实践学习

查看全文

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路径

摘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进行精心、充分、高质量的备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教师要提高教学艺术,把探究的过程还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动态管理,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科学;途径

一、充分备课,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是前提

有效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对教材的领悟和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备课模式。教师要精准把握课程标准,对教材认真研读,对教材的内容、编排、特点、难点、重点等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理清脉络,真正把握教材的内涵,把握每课时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师要树立大课程观,努力搜集各种课程资源(含教材、参考资料、教学挂图、电教资源、实验材料等各种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校内校外环境等各种非物质资源),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的高度进行整合,然后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真正地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程、写教案。

二、教学相长,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是根本

(一)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尤其是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当学生听一堂具有较高教学艺术的课时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的过程,那么教学效率就会事半功倍。科学教师要掌握扎实的科学教学理论,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原则,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根据科学教学的特点,综合运用科学探究、科学游戏、戏剧表演、制作模型、参观考察、演讲辩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要善于提问,提高提问的水平。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科学探究,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始终贯穿于科学探究的过程。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往往能营造出积极的、热烈的学习氛围,能够激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的灵感。如何提出一个高质量的问题和如何高质量地提出问题是科学教师要解决的两个重要课题,要成为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二)重视科学探究活动,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强调以“做中学”、“学中思”为特征的探究式学习,并把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大胆假设、大胆实验,无论猜想、假设是被证实,还是被证伪,都是一次宝贵的探究经历,具有推动认识发展的作用。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教师要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操作,自主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制订实验方案、寻找实验方法、展示实验结果,真刀实枪地做实验。

查看全文

实践科学发展观能力交流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于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增强全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要消解影响科学发展的观念,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破解科学发展的难题,创新发展方式,这就需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关键因素,在于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目前,一些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不高,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深,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导致实践中有的仍然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问题,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问题,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发展的问题,只顾自身和眼前利益、不顾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虽然认识问题解决了,但遇到了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更多的是找不到发展规律,不会转变发展方式,破解不了发展难题。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与科学发展观要求还不适应。总之,当前制约科学发展,有认识问题,体制问题,还有能力问题。三者之中,最主要的是能力问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提高了,就能转变发展理念、揭示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观念、体制问题也自然解决了。

科学实践,在于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实践是将人的价值理想转化为现实。在当代中国,这种实践活动就是科学实践。科学实践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的实践的合理性问题,即自由(实践活动)必须既合乎人的目的又合乎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否则不但得不到自由,还会受到自然界无情的惩罚。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要根据“科学的认识”来规定改造世界的实践过程,提出了“科学的社会实践”。科学实践即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需要科学实践,科学实践需要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解决矛盾,在于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当前,我国的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全党全国人民实践科学发展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做好当前的经济工作,要处理好六大关系: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控制通货膨胀的关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当前发展和中长期发展的关系,不仅要促进今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明后年以至更长时间的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总量和结构的关系,既要保证总量平衡,又要加快结构调整;内需和外需的关系,重视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同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局部和全局的关系,有针对性地解决各地区、各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真正做到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解决这些矛盾,处理好这些关系,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当前,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必须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理论素养是素质的核心。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首要的任务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通过学习,不断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真正使这一战略思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针。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必须坚持在实践中锻炼、积累和提高。党员干部只有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才能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增长新本领。要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干事业上,在履行执政使命的实践中提高能力。要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注重从群众生动活泼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难题的思路、办法和对策。要到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和基层一线去,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品质,在应对急难险重中经受考验,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提高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