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履职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9:19:33

抗疫履职报告

抗疫履职报告范文篇1

一、全面掌握文体资源,分类建好服务队伍

区文体广旅局党组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及时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及本土文化人才,就打造文体服务平台前期工作座谈、调研,对全区文化体育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按照分类施策、有序推进的方针,积极招募文化、体育、全民阅读志愿者87余名,后备志愿服务人员200余名,组建了“体育运动辅导”“文艺文化志愿服务”“全民阅读指导”三支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通过深入开展“五下乡”活动、“我们的节日”等活动,提高服务意识,提振群众精气神。

二、加强队伍培训管理,提升志愿服务水平

为更好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区文体广旅局通过文化专干培训、文化馆、图书馆延时错时开放、图书馆全民阅读主体活动,多次讲解志愿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广泛开展志愿队伍技能培训;通过定点交流、定向培养、定级管理的方式,确定志愿服务队带队人员和管理人员,科学有序安排志愿服务。共计召开培训会议6次,培训志愿者200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文体志愿者服务能力。

三、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一)文化志愿服务。结合“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脱贫攻坚送文化下乡活动要求,组织200余名文化文艺志愿者开展了春联送福、我们的节日、万人赏月诵中秋、脱贫攻坚——文艺列车进乡村、青少年暑期免费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服务上万人次,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提升基层群众文化素养。疫情期间,我区文艺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创作了诗歌、曲艺、快板、情景剧、抖音作品等文化、文艺作品100余件,推出文艺抗“疫”·我们在一起14期,《李调元川菜佳话》《李调元趣队传奇》故事连载30余期,其中原创疫情防控川剧高腔《一枝花》登上“央视频”

(二)体育志愿服务。在疫情期间,体育志愿者们通过视频教学、远程指导的方式,自编自拍“疫情防控,谢老师带你做运动”健身微视频23期,号召居民居家隔离期间适当运动、强身健体,有效满足了居家群众健身需求。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区文体广旅局组织体育志愿者开展了2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组织志愿者们在全区8.8日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中提供体育指导和志愿服务。

(三)全民阅读服务。为让我区未成年人更好的享受图书资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我局招募了10余名名全民阅读指导服务者,开展了“流动图书馆”进校园、玩转暑假•缤纷文化、6.1故事会、4.23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推广、新时代乡村阅读季等全民阅读活动,推出了“阅读战疫”系列8季推文和“抗疫专题图书”8期、“同心战疫手抄报”等线上活动,对推动未成年人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阅读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1.文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形式还不够多样,创新力度不够;

2.文化志愿服务者专业素质不够强。

3.因经费紧张,导致活动开展受限,活动频率不够高。

五、2021年工作打算

1.强化志愿者招募,继续吸纳更多优秀文化文艺人才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志愿活动内容;

2.强化活动策划和组织,提升志愿活动水平;

抗疫履职报告范文篇2

一、传达学习,深刻领会

2月8日,组织召开了全馆干部职工大会,会上传达学习了县委书记在县纪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上的讲话和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所作的《围绕中心大局忠诚履职尽责全力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并开展了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表示,要认真贯彻好这次县纪委全会精神,打铁必须自身硬,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政治生态底线,从严从实自我监督,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履职尽责,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为建设多彩多艺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担当实干,狠抓落实

抗疫履职报告范文篇3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20年,经县委审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研究通过年度审计计划15项,县委审计委员辉第三次会议追加审计项目1个。虽然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不等不靠、攻坚克难,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稳步开展。目前已完成审计项目16个,审计揭示问题32个,同时推动边审边改问题7个;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完成审计项目4个;承担“六个”建设任务8项,其中“五个一”争创任务4项,其他重点工作任务4项,均顺利完成。

(一)攻坚克难,着力推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年初以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全方位做好本单位防疫、抗疫工作,并扎实完成包保卡点值守任务。疫情期间,不等不靠,抢抓工作进度,采取电话问询、资料报送、“疫后”取证等办法,缩短了现场审计时间,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了年度审计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全省统一组织审计项目。

完成了第一季度应对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第二季度景观亮化工程审计、第三、四季度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情况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抽调人员参与市审计组,完成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三促进”审计和扶贫审计等工作任务。

(三)点面结合,着力推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

稳步推进大数据审计,完成了对县本级64个一级预算单位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和全县不动产、房产、殡葬数据的采集和标准化,完成全县一级预算单位“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审计。同时,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采取1拖2的方式,完成了2个单位的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9月28日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得到县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四)加强协调,着力推动经责审计规范化。

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干部考察任用需要和经责审计全覆盖需要相结合,科学安排并严格按审计计划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关注权力运行和制约。年度安排计划5项,已全部完成。

(五)服务大局,认真完成县委、县政府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

完成了省审计厅对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和审计署驻特派办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的前期资料报送和沟通协调工作任务,加快了上级审计机关在期间的工作进度;配合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和县住建局完成了《关于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的实施方案》要求的相关工作内容;抽调人员参与县委巡查;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专项检查4次。

(六)强化整改,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质效。

以整改提高、促进发展为目标,主动上门服务,会同被审计单位及时解决审计发现的问题,推动边审边改解决问题7个。开展了审计整改回头看活动,再次梳理、督办2017年至2019年审计项目整改落实工作,实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通知单制度,建立整改清单,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整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2017年审计问题整改率达到82%;2018年审计问题整改率达到97%;2019年审计问题整改率达到100%。

(七)党建统领,不断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和“更新审计理念、提升监督质效”专项活动。持续开展“审计质量提升年”和“审计整改服务年”两年活动,推动审计质量和审计整改双提高;围绕“六型机关”建设,认真查摆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切实把学习研讨成果转化为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围绕“三亮三比”主题实践,充分调动审计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努力实现干部提神、工作提速、服务提质、管理提效“四个提升”目标。努力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统领各项工作,“锻长板”、“补短板”,提高审计监督质效,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们的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在党的建设方面:对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理解不透彻、不深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的方法措施还比较单一。

(二)在审计工作方面:一是审计监督的范围还不够全面,审计全覆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目前从事具体审计业务工作的人员仅5人,任务重与人员少矛盾较为突出;三是审计事项日益新型化与专业培训缺失的矛盾突出,现有审计人员多为审计和会计专业,工程建设、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很少,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审计手段还比较落后,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三、“十四五”期间工作安排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对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总体工作思路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大力推进审计全覆盖,更好的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为新建设保驾护航。

(二)主要任务

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进一步突出审计重点,加大审计力度,大力推进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全覆盖,更加有效的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加强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监督。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出具体可行的整改意见,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

2.深化财政审计。把财政审计的着力点放到促进提高公共资金绩效上,保证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持续关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积极提出对策建议,防止出现损失浪费。

3.抓好民生审计。结合实际,加大对教育、医疗、扶贫、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推进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4.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规范化水平,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审计的统筹结合,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

5.加大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跟踪审计。以督促相关单位依法履职尽责为目标,以揭示存在的问题为抓手,建立和落实投资领域责任追究制,促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6.推进资源环境审计。进一步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发挥审计在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抗疫履职报告范文篇4

一、高度重视,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工作小组,压紧压实责任

1月28日上午召开局党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会上传达学习了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的各项部署要求,同时局长传达了钟铁鹏同志在中共市委2020年第2次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及市审计局落实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市审计局防控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同志任组长,局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信息报告等工作。同时对防控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对审计干部提出了具体要求。

二、突出抓好摸排,确保全面覆盖,完善各项措施

1月29日,局长亲自带队组织审计局工作人员及驻村队员深入新市街道站前村,协助开展排查、宣传和卫生防疫等工作。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

2月5日,由副局长带队组织六名志愿者,第一时间深入包保单位建国街道,主动“请战”投身参与到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审计干部不畏严寒,站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竖起了安全防线,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三、严防死守阵地,加强值班要求,严格人员进出

2月3日,市审计局成立了“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局里留守两名工作人员值班,其他审计干部全部参与到志愿者队伍中,深入站前村和志愿者所在社区,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志愿者积极协助配合站前村、各社区开展外来人员排查登记、宣传引导等工作,有效地做好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以强有力的措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四、保障物资储备,每天进行消毒,改善环境卫生

按照上级要求和标准,加大物资储备力度,全面准备口罩、测温仪、消毒液等物资。每天进行工作区域消毒,每人发放口罩,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

五、强化舆论引导,加强政策解读,开展防疫宣传

充分利用微信、QQ等网络渠道,宣传国家防疫政策、防控措施和防控知识,引导全体成员正确认识疫情,既高度重视又树立信心,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以缓解员工对疫情的焦虑心理,调节情绪,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还注意发现先进典型,讲好防疫故事,凝聚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营造良好氛围。还制作宣传条幅悬挂在桥上,使宣传效果达到最大化。

六、强化审计监督,确保防控资金物资规范高效使用

抗疫履职报告范文篇5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常态摸排狠抓重点,全力抓好疫情防控

我镇利用网格员把扫健康码、行程码、测温以及异常人员登记,对返乡人员进行全面筛查和跟踪随访,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隔离诊治。预防工作中做到科学佩戴口罩,减少人员聚集,加强通风消毒,通过宣传途径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我们落实专人驻守和消毒工具等确保满足全镇疫情防控工作需求,随时通报疫情变化,抓好舆情监管。

(二)全面实现脱贫摘帽,强力巩固脱贫成果

年初以来,我们发挥自身动力,紧密配合37个县直部门和1个省级包保帮扶部门,镇村两级与帮扶部门积极协调配合,以巩固2019年以来的脱贫摘帽成果,攻坚态势不放松为工作导向,巩固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为目标,继续因村因屯制宜、因部门而异,加强在产业扶持、稳定收入、改变村屯面貌、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了村民满意度。

(三)严抓基层组织建设,党建水平全面提升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认真落实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2、深化“两学一做”,坚持常态开展。将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作为“学”的主要内容。加强指导各党支部围绕明确工作目标、党员履职尽责、创新学习方式,完善相关制度。

3、号召爱心捐款、全镇共同抗疫。镇党委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引导全镇党员进行自愿捐款78530元。

(四)着力推进农业发展,稳步提升经济动能

1、稳步发展特色种植业。一是以近郊棚膜经济为引领,充分发挥优势,支持扩大规模、加强技术指导,结合日光棚建设,不断扩大棚膜经济。二是以农户庭院为主,达到“一村一品”、“一屯一品”,利用城关优势,种植绿色有机的果蔬、小冰麦面粉、小米等。

2、稳步发展畜牧养殖业。畜牧业也是镇增收的主要渠道,截止年末全镇肉羊存栏22552只,生猪存栏11845头,禽类存栏15.18万羽。

(五)加强村屯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环境

1、巩固提升环境整治成果。我镇坚持做到“垃圾常清理,街道常保洁”,我镇共清理垃圾1450吨,清粪堆204吨,清理院落3500个。巩固了村屯环境整治成果,提高了村民环境卫生意识。

2、加强村屯绿化美化。我镇依托春季造林绿化工作有利契机,持续加强主要街道、庭院绿化美化。

(六)全力做好群防群治,坚决维护大局稳定

继续实行信访工作领导包保机制,对重点信访案件、重点上访人员实行领导包保联系制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发现苗头及时报告、及时解决,坚决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十三五”规划总结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和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镇各项工作长足发展。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5亿元、2.0亿元、2.5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4000万元,同比增长7.3%;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00万元,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4亿元,同比增长10.1%。全镇粮食年总产量13万吨,同比增长10%。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0元,同比增长12.59%。全镇3422户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1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常态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排查,脱贫成果得到巩固。五年来,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作为核心目标,激发全镇发展内生动力,提高社会生产发展水平。

三、“十四五”工作谋划

未来五年,我镇要在总结“十三五”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攻坚克难意识,统一认识,全力以赴,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四、2021年工作安排

1、常态抓好疫情防控。强化返(来)镇人员防控来我镇人员排查管控和筛查检测措施。严把落地排查管控关,建立健全网格化工作体系,把扫健康码、行程码、测温以及异常人员登记等工作贯穿始终。

2、继续巩固脱贫成果。一是抓实产业管理经营,持续推进扶贫产业项目建设进度,保证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二是继续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发挥庭院效益,全面消除庭院经济空白点;三是做好脱贫户、边缘户、不稳定户监测扶持力度,做到精准脱贫,不落一人;四是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村级资产、资源管理,发展各村壮大集体经济项目,使各村集体经济稳定提升。

抗疫履职报告范文篇6

一、工作开展情况

2020年,经县委审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研究通过年度审计计划,确定了15个审计项目,县委审计委员辉第三次会议追加审计项目1个。虽然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我局不等不靠、攻坚克难,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稳步有序开展。目前已完成16个项目,审计揭示问题32个,同时推动边审边改问题7个。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完成审计项目4个。

(一)攻坚克难,着力推动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年初以来,我局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全方位做好本单位防疫、抗疫工作,并扎实完成包保卡点值守任务。疫情期间,不等不靠,抢抓工作进度,采取电话问询、资料报送、“疫后”取证等办法,缩短了现场审计时间,把疫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了年度审计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突出重点,着力抓好全省统一组织审计项目。

完成了第一季度应对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第二季度景观亮化工程审计、第三、四季度新增财政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情况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抽调人员参与市审计组,完成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三促进”审计和扶贫审计等工作任务。

(三)点面结合,着力推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

稳步推进大数据审计,完成了对县本级64个一级预算单位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和全县不动产、房产、殡葬数据的采集和标准化,着手安排全县一级预算单位“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审计。同时,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采取1拖2的方式,完成了2个单位的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9月28日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得到县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四)加强协调,着力推动经责审计规范化。

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干部考察任用需要和经责审计全覆盖需要相结合,科学安排并严格按审计计划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关注权力运行和制约。年度安排计划5项,已全部完成。

(五)服务大局,认真完成县委、县政府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

完成了省审计厅对县委书记、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和审计署驻长春特派办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的前期资料报送和沟通协调工作任务,加快了上级审计机关在期间的工作进度;配合县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和县住建局完成了《关于整治“景观亮化工程”过度化等“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问题的实施方案》要求的相关工作内容;抽调人员参与县委巡查;配合纪委完成专项检查3次。

(六)强化整改,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质效。

以整改提高、促进发展为目标,主动上门服务,会同被审计单位及时解决审计发现的问题,推动边审边改解决问题7个。开展了审计整改回头看活动,再次梳理、督办2017年至2019年审计项目整改落实工作,实施审计发现问题整改通知单制度,建立整改清单,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整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2017年审计问题整改率达到82%;2018年审计问题整改率达到97%;2019年审计问题整改率达到100%。

(七)党建统领,不断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新突破”教育实践活动和“更新审计理念、提升监督质效”专项活动。持续开展“审计质量提升年”和“审计整改服务年”两年活动,推动审计质量和审计整改双提高;围绕“六型机关”建设,认真查摆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抓好整改落实,切实把学习研讨成果转化为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围绕“三亮三比”主题实践,充分调动审计干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努力实现干部提神、工作提速、服务提质、管理提效“四个提升”目标。努力通过加强党的建设,统领各项工作,“锻长板”、“补短板”,提高审计监督质效,推动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们的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在党的建设方面:对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理解不透彻、不深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的方法措施还比较单一。

(二)在审计工作方面:一是审计监督的范围还不够全面,审计全覆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审计力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局从事具体审计业务工作的人员仅5人,任务重与人员少矛盾较为突出;三是审计事项日益新型化与专业培训缺失的矛盾突出,现有审计人员多为审计和会计专业,工程建设、计算机等专业的人才很少,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审计手段还比较落后,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的需要。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锤炼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进一步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从严抓思想、抓党建、抓执纪、抓作风、从严管干部,切实把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扛牢压实,担好主责、首责和全责,增强依法履职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二)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更好履行新时代审计工作职责和使命。

一是持续做好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切实发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二是深化财政审计,把财政审计的着力点放到促进提高公共资金绩效上,保证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防止出现损失浪费。三是加强民生审计。结合实际,加大对教育、医疗、扶贫、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力度确保群众真正从中受益。四是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规范化水平,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审计的统筹结合,提高审计效率。五是以投资审计“三个转变”为指导,积极开展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计,促进政府投资项目有序、规范建设。六是推进资源环境审计,做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发挥审计在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免疫系统”功能。

抗疫履职报告范文篇7

一、总体要求

各科室、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上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疫情防控工作摆上极端重要的位置,沉着应对,有效防治,采取果断措施控制疫情。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二、疫情防控

(一)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县人社局及所属就业服务局同步建立应对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机构,按照“依法依规、属地管理,完善机制、合理应对,公开透明、回应关切,依靠科学、有效防治,上下协同、落实有力”的原则,确保人社系统干部职工政治上高站位,责任上勇担当,义务上树口碑,成效上有贡献。县人社局成立工作领导机构,组长由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县人社局副局长、县就业服务局局长、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裴宏光担任,成员由各科室、各所属事业单位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副局长同志兼任。

(二)抓实抓好政策落实。为有效切断传播,确保全县疫情防控及社会稳定。按照县委县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县人社局组成专班列入县政府防控机构:综合组,由、、王英宾、韩菲同志负责联络;外来人员防控组,由、、、、同志负责联络;社会稳定组,由同志负责联络。局其他分管领导、各科室(单位)负责同志要第一时间深入研读中央和省、市疫情防控相关政策和有关工作精神,进一步细化措施,层层压实责任,切实将工作落到一线,切实在措施上见到质量,见到高效。

(三)着实做好当前防控。做好县直部门间联动、系统内上下联动和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认真做好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情况统计工作,做到每日调度,每日汇报。对从河北、黑龙江、长春、通化等重点疫区返乡的人员要进行登记备案,发现疫情疑似情况,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及信息报送有关规定第一时间报告,不得瞒报、漏报、迟报。按要求扎实做好人员排查、信息报送工作严格落实属地责任,为有效避免人员聚集引发交叉感染,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防疫期间人社系统各类大型专场招聘会、技能培训班等需要人员聚集的活动全部暂时停办,恢复时间视疫情控制情况另行通知。

(四)强化舆论宣传引导。县人社系统各科室(单位)要充分认识疫情的严峻性和复杂性,强化落实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公众号、电子屏、微信、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多媒体、多形式抓好防控引导宣传工作。要树立一线、务实管用思维,充分利用服务窗口、基层保障运行机制引导群众正确认识、理性对待疫情。与县卫生健康局、县委宣传部等部门主动配合实时联动,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要正确处理好节日与工作责任的关系,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提醒宣传干部职工及家人、群众减少外出,科学防控病毒扩散感染。工作中遇有疑似人员等情形,要及时做好自身防控并及时与有关防控专业机构对接。

(五)在疫情防控中创先争优。县人社系统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当前新型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当前严峻形势,认真落实值班值守,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保密纪律,严格执行日报告制度和双线报告制度。疫情防控是“民生上的民生”,是“空间上的覆盖,时间上的赛跑”,是上级党组织考验人社队伍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乐于奉献的又一次检验,是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疾苦、真情感的生动实践。全体干部职工要理清各自责任和义务,领导干部、广大党员要率先垂范,用坚强的执行力和做好群众工作的感召力开展好工作。要着力强化政治担当,将上级政策第一时间高效落实,将各级党委政府、行业部门、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工作,第一时间、举一反三创造性的落实,广大干部职工要在工作服务中彰显岗位责任、岗位价值。对防控工作中思想不跟进、工作不到位、造成不良影响的干部职工将依规依纪,严肃追责问责。

三、防控举措

(一)对返乡务工人员登记造册。各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要掌握疫情发生地返回人员情况,对从河北、黑龙江、长春、通化等重点疫区返乡的人员,逐一登记造册并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报告,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汇总上报县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强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宣传,告知疾病风险,指导公众出现相关症状后及时主动到医疗机构就诊。

(二)防止人员聚集性疫情发生。做好公共就业服务、社保经办、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人才人事服务、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和信访等窗口服务单位的疫情防控安全措施,科学安排业务办理流程,避免出现人员密集办理业务情况。结合农民工返乡特点及当前疫情形势,制定有效措施,严防病毒输入,春节临近,对疫情高发地区农民工返乡,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监测、宣传和服务保障等工作,建议在外务工的人员“过年非必要不返乡”就地过节。

(三)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县人社局要积极配合开展农民工群体的疫情防控工作,我局已制定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领导小组,组成专班列入县政府防控机构,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明确防控责任和措施,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疫情监测,确保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如有疫情发生,确保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减少疾病传播和蔓延。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人社局成立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立足于防大疫、抗反复、打硬仗,积极开展综合防控,细化防控工作流程,强化人社系统内、部门间、区域间信息共享,提高防控工作效果。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的原则,规范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二)强化属地责任。各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要落实属地责任。在疫情防控中,都要依法依规认真履行属地防控职责,落实防控措施。要建立健全职责明确、行为规范、运转有效的防控指挥体系、预防控制体系、监督管理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抗疫履职报告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坚持以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针对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风险和肺炎疫情发展趋势,精准聚焦短板弱项,及时查漏补缺,扎实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应对准备,确保人员到位、设备到位、设施到位、物资到位、能力到位,坚决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及时有效快速处置散发病例及聚集性疫情,遏制疫情传播和扩散,巩固持续向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

二、防控措施

按照四个不变、三个紧盯、八个坚持、八个准备、三个强化的工作措施,全力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准备。

(一)防控指挥体系做到“四个不变”。各乡镇、各部门要继续坚持已经建立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高效协同运转的防控指挥体系,做到领导不变、组织不变、人员不变。始终保持战时状态,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够迅速启动、高效组织,快速处置。县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完善“一办九组”防控工作体系,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贵分工切实履行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查漏补缺,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坚持平战结合、动态调整、常备不懈,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二)严格外防输入做到“三个紧盯”1.紧盯境外入境来会人员。严格落实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落实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并进行不少于3次核酸检测,对发现的确诊病例及时隔离治疗,治愈出院后,落实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对已在其他第一入境岸地集中隔离14天的来会人员,核验核酸检测证明和集中隔离14天证明,继续落实14天居家健康监测和第7天第13天两次核酸检测措施,对无法提供集中隔离证明的入境人员,落实集中隔离14天。2.紧盯中高风险区来会人员管理。国内出现新发本土确诊病例,并已确定为中、高风险区的,县防控办第一时间调整相应等级管控措施,对高风险区来会人员,全部落实就地集中隔离14天,期间不少于两次核酸检测;对中风险区来会人员,如能提供7日内核酸检阴性证明的,落实居家健康监测措施,并在第7-10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对不能提供核酸检测证明的,立即临时留观并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阴性者在抵达目的地后继续落实居家健康监测,并在第7-10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国内出现新发本土确诊病例,尚未明确疫情风险等级时,按照省市防控领导小组要求及时动态调整相应防控措施。3.紧盯“六类”重点人群管理。(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发热人员、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发热患者应及时送医诊疗;对密切接触者应落实集中隔离措施,并进行不少于两次核酸检测。根据疫情研判情况和防控工作需要,对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时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不适合集中隔离的人员,应当在社区指导下进行居家隔离。

(三)常态防控监测做到“八个坚持”。持续开展“八类”

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完善“人员、物品、环境”同检和“检测、监测、预警”联动工作机制。1.坚持开展医疗机构人员监测。各医疗机构要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和传染病首诊报告负责制,对凡到本院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第一时间全部进行核酸检测,每隔7天再检测一次。医疗机构所有工作人员要坚持每隔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对监测发现的核酸检测阳性人员,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2.坚持开展医疗机环境监测。各级医疗机构每周对发热门诊、呼吸科和感染科门诊病房、地面、墙壁、物体表面采集样本进行医院环境监测;疾控机构对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发热门诊、隔离留观室每周进行抽检。3.坚持开展冷链食品监测。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每周要对辖区内冷链食品进行核酸检测。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冷链食品的追溯管理,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对来源不明的冷链食品依法进行查处。4.坚持开展市场环境及从业人员监测。市场监管部门要选择1-2家具备区域辐射能力的大型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海鲜市场),配合疾控机构对排水系统中污水、存放售卖冷冻冷藏海鲜水产品和肉(禽)类食品的摊位等环境及从业人员采集样本进行核酸检测。重点开展销售挡口环境、案板、器具物表、贮存冰箱,以及冷库内表面、运输车辆、下水道污水、卫生间、洗手池表面等环境的核酸检测。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部门要开展农畜产品屠宰、生产加工、贮存、运输、经营场所环境采样和核酸检测。5.坚持开展重点场所与人群监测。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常态化防控措施要求,对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核酸检测,对监所工作人员和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核酸检测。建立车站、商场、超市及影院剧场、图书馆、健身场所等人员聚集场所体温监测制度。养老机构等民政服务机构、监管场所、学校和托幼机构、餐馆、农贸(集贸、海鲜)市场等重点场所要做好机构内人员及从业人员健康监测,每日检测体温,观察询问是否有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各有关机构一旦发现发热等症状人员,及时报告属地医疗机构或县防控办,及时送医诊疗。6.坚持开展社区健康监测。各乡镇、村组社区网格员、物业、公安、医疗卫生机构等人员,做好进入社区的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入境人员、已治愈患者等重点人群的排查和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及时就近转送至具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7.坚持开展药品销售监测。市场监管部门要选择不少于1家在全县范围内有连锁分店的药店,监测所有分店每日退烧、止咳、抗病毒、抗菌素等药品销售情况,由药店进行汇总上报。如有异常,由市场监管局及时报县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8.坚持开展家庭个人监测报告。加强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引导14天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主动向社区报告;提示辖区居民做好家庭个人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向社区(村组)网格员报告,同时主动到就近医疗机构排查。

(四)应对突发疫情做到“八个准备”

1.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准备。确定县人民医院为集中定点救治医院,县中医院为肺炎后备医院,按照收治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要求对医院总体布局、门急诊(含发热门诊)、留观室、隔离救治病区等进行升级改造,使之符合肺炎疫情救治和院感防控的需要。县医院、县中医院要按照总床位数的10%准备救治床位,按照不少于救治床位的10%准备重症监护床位和能满足医疗诊断治疗的负压病房。

2.隔离救治病区准备。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要按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防控求落实病房“三区两通道”(三区即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两通道是指医务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改造,做好隔离病区储备。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要加强重症监护病区建设改造,扩大重症监护床位数量,配备与床位相匹配的重症救治设备。加强供氧系统升级改造,确保患者氧气治疗供应充足。3.医疗物资准备。坚持分级储备、统一调度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医用物资生产、储备、调度体系,强化医疗物资自我保障能力,医疗物资储备量原则上要满足30天满负荷运转需要。进一步明确常态化和疫情暴发时医疗物资储备管理职责和使用调度权限,在现有基础上,调整充实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消杀用品等重点医疗物资储备,积极与国家、省市相关部委对接,争取疫苗储备,4.生活物资及市场运行保障准备。县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生活物资保障及市场监管组要统筹协调,做好疫情防控生活必需品保障,确保市场供应平稳有序。结合实际做好居民生活、国计民生、城市运转等运行保障工作,储备必要实物物资,加强运行调度,确保供应链畅通。5.集中隔离场所准备。根据不同疫情规模,准备200间符合标准、可随时启用的集中隔离房间,足额配备医务、公安、消防和安全管理等工作人员,6.防控队伍与流调准备。组建县级疫情防控专家队伍。抽调呼吸重症、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疫情分析、核酸检测、环境消杀、精神卫生、心理干预等专业人员组建一支县级疫情防控专家队,设队长1名,副队长1名,负责全县疫情分析、监测防控、医疗救治、消毒消杀、心理疏导等疫情防控综合业务指导。组建县级流行病学调查队伍。抽调县级疾控机构专业人员、公安干警、乡镇干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等人员组建5支流行病学调查组,每组5人,承担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无症状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高风险区来会返会集中隔离人员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任务。组建县级消杀队伍。抽调疾控中心、六〇一站等专业机构人员组建10人的专业消杀队伍,疫情期间全面负责疫点消毒处置,并对乡镇、村组社区工作人员、环卫人员等开展消杀指导和培训。组建核酸检测队伍。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核酸检测实验室要各储备10名核酸检测技术人员,确保全县日核酸检测能力达到8千人以上。7.卫生应急队伍准备。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统筹指挥卫生应急队伍参与处置防控工作,落实24小时备勤值班制度,保持物资设备及车辆运转良好,按照医疗教援卫生防疫每支队伍不少于20人,卫生监督、使康教育、心理干预和患者转运每支队伍不少于10人,进行人员编组和培训演练,提升联合作战和快速处能力,确保一旦遇到疫情,能够快速出动,有效处置。8.机关企事业单位防控准备。各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就近与医疗卫生机构建立联系,做好疫情防控、防护物资储备、留观室设置、宣传教育等工作,严格做到“五有三严”(有防护指南、有防控管理制度和责任人、有防护物资设备储备、有医护力量支持、有隔离转运安排等措施,严格发热门诊设置、严肃流行病学调查、严防医院院内感染)常态开展使康教育,加强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疫情防控知识科普宣传,提高机关企事业单位疫情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水平。

(五)提升防治能力做到“三个强化”

1.强化救治能力保障。定点医院和后备医院按照床位比例,至少配备2批能够满足临床需要的医护人员队伍,成员涵盖呼吸、重症、影像、急救、院感、检验、护理、心理健康等专业,每支队伍不少于20人,随时处于备战状态。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负责指导辖区内疑似、确诊病例的日常救治工作。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及时收治轻症患者,防止其向重症转化,对重症患者坚持“一人一策”,实施对多学科联合救治,推动中医药深度介入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最大限度提高治愈率。2.强化检测能力建设。加大检测技术培训和人员储备,所有检测技术人员要熟练掌握10合1混采检测技术,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每个实验室要储备8-10名检测技术人员,日核酸检测能力达到8千人。做到重点人群核酸检测3-6小时内反馈结果,常规人群按5合1或10合1混采检测技术进行核酸检测,12小时内反馈结果,做好核酸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在坚持“应检尽检”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对疫情可能波及的人群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确保在5-7天内完成。3.强化多病联合防治。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提高流感疫苗、b型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水痘疫苗等疫苗接种率,将老年人、儿童、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作为优先对象,减少流感等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降低与肺炎叠加流行的风险,避免造成医疗挤兑。对高风险区域、重点人群、重点岗位,可在中医医师指导下采取中医药干预措施。倡导坚持“一米线”、勤洗手、戴口罩、用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三、暴发疫情处置

(一)全力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如出现本地确诊病例或聚集性疫情,根椐疫情科学划分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的区域可调整至乡镇,精准划定管控区域范围至最小单元(如楼栋、病区、小区、自然村组等),依法依规及时采取交通管制、限制人员聚集、停工停产停学等措施,规范开展疫点处置、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等人员判定与追踪管理,确定隔离人员规模,对防控区域内的所有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一旦出现10例及以上确诊病例,在48小时内腾空一家定点医院。严格落实2小时网络直报,12小时反馈核酸检测结果,24小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公开透明疫情信息,做好防控政策宣传解读,增强公众信心。

(二)确定和调整应急响应级别。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省级及以下启动和调整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的指导意见》和《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及时对疫情态势和防控能力进行评估,适时调整应急响应级别及相关防控措施,报上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备案。应急响应分级标准为:县级启动一般(四级)应急响应(县域内报告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市州启动较大(二至三级)应急响应(辖区内1周内报告2例以内散发确诊病例,或2个及以上县区1周内报告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省级可启动四个级别的应急响应(由低到高划分为省级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应急响应)。省级启动、调整应急响应后,市县统一执行省级响应措施。

(三)中风险区防控措施。连续14天内发生不超过10例确诊病例,或1起聚集性疫情的为中风险区。在全面落实以上秋冬季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1.落实严格管控措施。将病例发生所在的村组社区及与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区域划定为管控区城。管控区域实施封控管理,设置卡口,实行24小时值守,严禁居民、外来人员及车辆出入,取消所有聚集性活动,对必须出入的工作人员等严格执行体温检测、戴口罩、扫码通行等要求。组织落实居民日常生活服务保障、健康检测、环境消杀、心理干预等工作。强化车站防控管理,各乡镇及县联防联控领导小组交通检疫组要严格落实信息登记、体温监测、健康码核验及境外来会人员、中高风险区来会人员的排查、管控。管控区域内,除“三必一重”(供水、供气、供电、通讯等涉及保障公共事业运行必需行业;医疗器械、药品、防护品生产和销售等疫情防控必需行业;超市卖场、农贸市场、食品生产和物流供应群众生活必需行业;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相关企业)企事业单位外,其它企事业单位第一时间全部停产停业。管控区域外的企事业单位应落实企业疫情防控责任,做好通风、消毒、体温检测等防控工作,为员工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采取分区作业、分散就餐等方式,有效减少人员聚集。2.扎实开展社区摸排。发生疫情街乡镇、村组社区要组织网格员、物业、公安、医疗卫生机构等人员主动巡查、搜索排查,对辖区内所有居民开展健康监测。3.迅速开展应急监测。对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暴露场所和单位的可疑商品、食品、物品、环境及相关生产和交易环节开展风险监测,对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及其他可疑暴露人群开展主动追踪管理和扩大核酸、抗体检测,并做好药店内退烧、止咳、抗病毒药品实际使用者追踪,引导其及时就医。4.实施精准医疗救治。疑似病例全部在当地定点医院救治,确定的集中救治医院收治确诊患者。在患者救治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公布的最新诊疗方案。医疗机构要落实主要负责人带队的院感防控日巡查制度,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以及防控的基础设施、基本流程逐一梳理,摸排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坚决防止院内交叉感染。5.做好集中隔离场所储备。确定1-2家宾馆作为疫情发生后的集中隔离点,宾馆必须相对独立,符合建筑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要求,并以1:100标准作好储备(即出现1名确诊病例准备100个房间)。严格执行单人单间集中隔离标准,按照每20名集中隔离人员配备1名医务人员和1名工作人员的比例落实集中隔离场所的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每日开展健康监测和必要心理辅导,强化对集中隔离点督导检查,及时堵塞漏洞。6.积极做好舆情应对。县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宣传及疫情应对组要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及时报道疫情发展及防控工作进展情况,积极正确引导舆论。加大肺炎科普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测、管理和引导。

(四)高风险区防控措施。连续14天内出现10例及以上确诊病例,或2起及以上聚集性疫情的为高风险区。在全面落实中风险区各项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1.严格实施管控措施。管控区域从有疫情的村组社区扩大到乡镇。除“三必一重”企业外,其它企事业单位必须第一时间停产停业。联防联控领导小组交通检疫组在落实中风险区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车站管控。按照高风险区管理要求,要制定落实更严格的管控措施。2.加强医疗机构管理。48小时内腾空一家定点医院,同时向医疗技术力量较弱的定点医院整建制派驻高水平专业技术团队,为集中收治患者做好准备,腾空医院与派驻团队要同步进行。定点医院扩充隔离病床、重症监护病房,后备医院和非定点医院做好隔离病区和病床储备,当病例超过全县医疗资源储备时,向上级提出支援请求。3.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如感染来源不明或疫情有扩散趋势时,及时启动高风险区域内全员核酸检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最大程度避免漏管失控。必要时启动高危人群疫苗应急接种。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乡镇、各部门要把疫情防控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党政主要负责人直接指挥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压实“四方责任”,党委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行业部门落实主管责任,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家庭和个人落实自我防护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确保组织领导、工作机制、人员队伍、经费保障、物资储备到位。

(二)强化资金保障。按照“从紧保需”原则,统筹做好疫情防控资金调度,优先保障和及时拨付疫情防控资金,切实保障基层疫情防控支出需求。各县区要建立疫情防控资金使用台账,严格规范资金用途,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大培训演练。各相关部门要在10月15日前完成秋冬季肺炎疫情防控专业培训,确保参与肺炎疫情防控的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推动疫情防控能力与日常工作能力双提升。要根据肺炎疫情防控指南、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医疗机构、社区、企业、办公场所、公共场所、托幼机构、学校、监狱、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院等疫情防控演练、提升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的防控能力。

抗疫履职报告范文篇9

重要举措

在“十三五”期间,为支持推进政务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襄阳市财政局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主要表现在:(一)积极筹措资金,为项目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推进财政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多方面筹集资金,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从2015年到2020年,襄阳市本级通过预算安排6.34亿元,分年度情况为:2015年3000万元、2016年5100万元、2017年5100万元、2018年10100万元、2019年10100万元、2020年30000万元。市财政按项目实施进度实际结算资金4.11亿元,分年度情况为:2015年854万元、2016年9868万元、2017年6013万元、2018年7257万元、2019年10100万元、2020年7048万元(1-8月份)。(二)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坚持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为了促进全市现有信息化设施设备有效利用和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铺张浪费,市财政局依据中央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要求,2019年以来,组织对新建信息化项目开展了事前绩效评估。一方面,组织专家独立实施。主要是组织信息化方面的行业专家,对纳入全市政务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计划的项目实施事前绩效评估。完成绩效评估项目14个,项目单位申报预算3.32亿元,审核建议数2.03亿元,审减资金1.29亿元,审减率为38.8%。其中有4个项目因“建设必要性不够”等原因,评估结论为“不予通过”。另一方面,采用联合评审方式实施。为提高信息化项目评审工作效率,按照市政府有关要求,市财政局及时与市行政审批局沟通协商,探索政务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技术方案、绩效评估和投资评审“三审合一”。今年以来共联合评审项目40个,项目单位申报预算7.5亿元(包含年中新增的抗疫特别国绩和政府债券资金安排的信息化项目),审核建议数5.4亿元,审减资金2.1亿元,审减率为28%。同时,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二是强化项目绩效目标管理。从严贯彻落实“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一则,2017年,市财政局会同原市政务信息中心共同研究,对信息化项目绩效目标申报方式和质量要求进行了明确。再则,将绩效目标审核贯穿项目评审的全过程,在评审项目建设方案时,同步审核项目绩效目标。当建设方案出现变动调整时,绩效目标应同步据实调整,确保与建设内容和预期效果保持一致。三则,项目单位申请预算资金时,要求同步提交项目绩效目标,作为对项目进行跟踪监控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三是注重项目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为科学评判全市财政投入信息化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情况、检验项目实施效果,市财政局于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全市政务信息化和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实施绩效评价。为了保证评价工作质量,市财政局与第三方机构共同研究制定了绩效评价工作方案,由第三方机构从项目决策、过程管理、项目产出和项目效益四个纬度独立实施评价并提交绩效评价报告。市财政局对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相关单位整改,用于预算编制,并上报市委市政府作为决策参考和市人大督办等形式及时进行了应用。

主要成效

(一)推进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襄阳市网络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了集约管理和共享利用模式。移动网络基本实现4G全覆盖,5G网络开始在中心城区和重点区域谋划部署,推进“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政务”等融合应用工程建设。互联网出口带宽提高到2.4T,全市实现光纤宽带“村村通”,初步完成“百兆到户、千兆到楼、T级出口”的目标。全市建成统一的六级电子政务专用网络,接入单位达到6000余个,率先在全省完成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实现全市政府网站资源优化融合。全市NB-IoT(窄带物联网)覆盖率达全省第一。市云数据中心机柜总量超过5000个,服务器达15万台,存储容量超过500PB,是中部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集聚区。基本建成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汇聚政务数据资源7亿余条,初步形成了四大基础信息资源库,以应用为向导,积极开展数据共享交换。襄阳在全省较早部署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标识解析体系,并实现标识解析功能。(二)提升了城市治理能力。“十三五”期间,襄阳不断完善协同决策体系,建设完成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全市镇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公文交换和审批网上流转的全覆盖。同时,根据部门需求,开发上线了信息报送、大督查和智能会议等系统,极大提升了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办公效率。通过智慧政务云平台,提供养老金年审、出入境填表拍照、新生儿入户、死亡注销、回国恢复户口、高校毕业回原籍落户等服务事项,为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提供了便捷通道。智慧城市重点建设项目持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主要表现在:全市空间地理“一张图”建设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数字城管等领域,为各部门提供直观、详细的应用支撑。公安视频监控体系和公共图像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市区范围内的全覆盖;建成“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有效提升用地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性;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升级完成,较好满足了各部门间的业务数据交换及网格化服务需求;智慧城管平台有效支撑城市发现、管理、处理问题;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投入使用,承担城市管理综合指挥调度工作。(三)促进了数字经济发展。随着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向智能化发展。截至2019年,全市共有123家企业成为省级试点示范,占全省的10.4%,其中获省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112家。襄阳市坚持把智能化改造作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千企千亿技改提质工程,全市规上企业数字化率达50%。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9年增速高达28.5%。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已形成集研发、生产、测试、体验、应用、配套于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联合东风公司、华为公司建设“智行隆中”智慧交通示范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落户襄阳,目前已开始发放牌照并运营。电子商务工作不断深化,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延伸,传统行业持续突破创新,社区新零售快速发展。(四)健全了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全市政务服务“一张网”初步建成并取得成效。“一张网”注册用户达176万人,办件量达19.7万件,完成与省政务服务网、省“好差评”系统以及市级部门业务系统的对接工作,基本形成“一网覆盖、一次办好”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立足于企业群众办事的实际需求,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网、一门、一次”水平大幅提升,率先在全省实现不动产登记全流程网办、新开办企业一日办结,开发襄阳市民服务App,为市民提供统一的移动端便民服务门户。12345热线成为政府高效服务品牌,热线办结率和市民满意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完成市级全民健康信息“一平台”架构搭建,推进就医实名制及区域就诊“一卡通”普及应用,完成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市6家二级医院开通上线了智慧医疗系统,初步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智慧医疗服务体系。通过综合柜员制,实现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业务“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加快电子社保卡发放,引导参保服务对象通过移动服务平台,以电子社保卡作为电子身份凭证申办社保业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加深,搭建“隆中名师工作平台”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已建成10所省级数字化校园、45所市级数字化校园。推动信息技术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形成具有襄阳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竞争力。(五)优化了综合发展环境。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环境监管模式,完成环保专网全覆盖,通过环境监察执法一体化系统实现对水质、空气、企业排污情况的实时监控,打造优良的生态环境。市级统一对政务云平台采取安全监控、应急处置、风险测评等安全强化工作,各业务系统由建设方进行安全保障和运维,网络安全环境实现总体可控,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复建设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目前已建设项目包括平台建设、应用系统开发、硬件购置、光纤租赁、安全保障、运维服务等,而在平台建设和应用系统开发项目中,存在项目交叉、前后重复的情况。比如,2016年,在市信息中心建设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后,又购买了省信用办信息汇集系统基础软件,事实上,在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技术方案中已经设计了包括省级信用信息汇集的功能。究其原因,一方面,客观上由于信息化建设专业性强,政府部门专业人才缺乏,部门履职要求很难准确地表述为信息化建设需求;另一方面,软件公司系统开发人员在确定系统开发的框架时,又难以把握部门履职特点,依照自己的理解制定技术方案,开发出来的系统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当然,也有极少数项目“报大建小”,在技术方案中设计的系统功能比较全面,最终交付使用时有些功能没有实现,但由于工作需要只能进行二次开发。(二)项目技术评审和事前绩效评估存在瑕疵。目前,襄阳市比较大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单个项目预算至少在2000万元以上,大部分都在5000万以上)是先审后立。从审查的效果上看,预算支出的压减幅度很大,有的项目批准的预算只有报建预算的20%。但额度在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大多是先立后审。大致程序是每年10月,市信息化办先征集部门意见,再按照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编制指南编制实施方案,然后由市信息化办组织市信息化专家共同商议提出意见;在项目上会审定之前与市财政局沟通,共同确定年度申报项目的总盘子,交由市领导小组审定立项。征集方案时间和确定方案时间只有2个多月,如果按照先审后立的流程,项目数量多,且时间紧,专业技术人员难以满足评审需要,会影响技术评审、预算评审和其他相关评审工作。事实上,湖北省15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投资审批改革的实施意见》(鄂发改投资【2018】389号)中明确“政府投资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可直接批复实施方案”。先立后审虽然节省了立项的时间、简化了立项程序、保护了部门建设信息化项目的积极性,但不利于财政审减项目预算、技术专家把关技术方案,客观上会影响到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在项目评审环节,实行“多评合一”能够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建设进度,但在专业技术评审和财政绩效评审合并评审中,技术专家占多数,财政绩效专家占少数,实际上形成了侧重于技术方案评审的局面,事前绩效评估的作用难以充分显现。(三)建成项目应用效果有待提高。多年前制定的《襄阳市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各领域10个专项规划,与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潮流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没有一个成体系的规划方案;如何利用信息化和大数据资源助推产业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和路径;部分单位对项目建设完成后的推广应用做得不够,系统使用率不高,项目建设效益发挥不充分;信息化在城市治理和惠民便民中有特色、出亮点、群众认同感较高的应用不多,且呈现碎片化的状态,成系统、广覆盖的应用较少。比如,城市服务已与支付宝合作开通各项便民服务,但更多的是信息和查询功能,多局限于单向服务,缺乏与市民的互动。数据共享的常态化、流程化体系尚未形成。全市统一的数据标准规范未建立,数据格式标准不统一,给数据的共享应用造成障碍。再比如,以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基础的共享应用通道虽已建立,但因部分单位信息化水平不高、认识不到位,尤其是部分单位的业务系统(特别是垂管业务系统)独立运行,未与本部门数据共享前置系统对接,造成数据交换不能适时进行,业务协同无法开展。(四)项目建设过度依赖财政投入。大数据作为政府资源的市场价值没有得到发挥,智慧城市建设没有形成一定的盈利模式,市场主体投资参与程度不高。截至目前,市级财政性投资项目总投资额约14.17亿元,市财政实际结算项目资金6.01亿元,尚需依据项目实施进度和合同约定分年度支付项目建设资金约8.16亿元。从财政承受能力的角度考虑,在今后几年内财政可支持的新增信息化建设项目投资规模会受到限制。换言之,项目建设过度依赖财政投入,是不可持续的。

对策与建议

抗疫履职报告范文篇10

一、履职情况和工作亮点

(一)牢记职责使命,坚持问题导向补强短板

一是坚持紧盯责任抓落实。始终把党建工作摆在统领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召开6次专题会研究部署党建工作,推动了党建责任落到实处。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以良好的教育成效推动工作提质增效。针对上级党组织巡视巡察反馈问题53个;基层党建巡察调研反馈问题3个;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县委张书记点评“党建工作亮点不够”等问题,均整改到位。综治工作优化了地网建设,新增监控10处,接入县视联平台的29处,妥善处置数起意外事故,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维护了社会稳定。统战工作突出抓好宗教场所的“五进”和每月巡查,成立了乡贤理事会,吸纳乡贤47人。输送新兵6人,其中大学生兵源4人,圆满完成征兵任务。

二是坚持从严治党抓作风。全面贯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突出执纪问责,今年查办案件4起,党纪处分违纪党员4人。全力推进忠诚型、创新型、担当型、服务型、过硬型“五型”政府建设,严格治理“怕、推、拖”等不良工作作风,运用第一种形态给予7人诫勉谈话。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投入10万元建设廉政文化宣传墙。

三是坚持思想引领抓提升。坚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突出抓好党的、四中全会、纪念建国70周年讲话精神的学习。举办了纪念新中国成立“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乡镇首场演出。我乡选手获得全县“初心照耀扶贫路”故事讲述乡镇组第一名。江村、车坳村高标准建设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

(二)不忘为民初心,坚持固本导向夯实基础

一是坚持夯实基础抓保障。今年在圩镇建立党建主题雕塑,浓厚全乡党建工作氛围。村完成村部维修项目,规范建设了便民服务中心。全力保障村运转经费,村主要负责同志年收入不低于3万元。村、社区实现了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20%。创建了村党建综合示范点。村、村2个软弱涣散村完成整顿提升工作。全力抓好集体经济发展,全面消除了空壳村,8个村实现了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

二是坚持先锋引领抓带动。始终坚持党建先锋引领、党员示范带动。在全乡大力开展“三最”示范创建活动和“六好”基层党组织创建,涌现出江村、车坳村等“六好”基层党组织。其中车坳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成立车坳村农旅合作社,走一条融合红色文化、公社文化、绿色文化等要素的综合发展之路。为抗击疫情,成立了10个党员先锋队,167名党员冲在抗疫第一线。

三是坚持规范管理抓凝聚。强化党员教育培训,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全乡69名基层党务工作人员开展集中测试。由乡党委委员授课,对乡村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全年完成7名党员发展任务,储备了10名村(社区)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和25名村(社区)干部后备人选,2个村依照法定程序补选了缺配的村委会主任。对2个党支部进行了按期换届。下派了2名“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增强了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

(三)担当实干作为,坚持效果导向提升满意度

一是致力于解决群众难题。乡党委开展“农户大走访、政策大宣讲、矛盾大化解、工作大推进”活动,聚焦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矛盾最突出问题。如,针对圩镇烂泥坑排水沟污水横流问题,乡党委经过调研,筹集资金10万余元进行全面整修,获得居民一致好评。村大树下移民安置点,因安装线杆需要6万元资金,只能接电压不稳定的临时用电,村党支部积极协调供电公司,免费为群众解决了用电问题。

二是致力于倡导乡风文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注重培育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在车坳、南坑、联桥三个村开展了“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创新开展乡村“文明银行”,设立移风易俗、家庭和睦、公益活动等文明指数,评比积分兑换生活物资。车坳村党支部成立农民文艺宣传队,在全县率先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活动。

三是致力于落实重点工作。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依靠党员宣传、发动、落实人居环境整治、绿色殡改等重点工作。如:在绿色殡改中,各基层支部成立由老党员组成的理事会。三和村老支书陈绍山带头上交棺木、坟墓整改,现任支书廖茂盛拿出自留山场建设公墓山,联桥党支部书记带头整治自家祖坟等推动了全乡的绿色殡改有序推进。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对照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党建先锋引领工程抓手不够多。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的创先争先意识不够强,先进模范党员事迹收集整理宣传力度需加强,多点开花的先锋引领氛围不够浓厚。二是廉政教育形式不新颖。开展廉政教育的方式比较简单,通常采取学习条例、文件等方式,形式不够生动具体,造成廉政教育不够入心入脑,很多农村党员纪律意识不强。三是农村文化阵地“建管用”脱节。有的农家书屋、文化室重建轻管,开放不正常,管理不到位,文化资源使用率低。

认真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抓党建工作经验不足。存在重经济轻党建,重显绩轻潜绩的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和加强党的建设上没有做到均衡用力,在重点工作推进等关键时刻,往往会放松抓党建工作。二是思路办法不广。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深入研究思考党建工作不够,对党建工作助推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现实性问题思考不深入。三是激励约束措施有待加强。对党员干部管理上更多是如何严格约束,如何逼硬考核、如何处理问责,在激励、奖励党员干部上方法不够,致使个别干部有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消极心理。

三、整改承诺和下步打算

2021年,我将着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将基层党建工作做得让县委更放心、让党员更舒心、让群众更满意,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抓主责强主业意识。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开展专题培训、观摩学习、督查调研、研讨交流等活动,提升全乡基层党建工作水平,进一步增强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村支部书记和具体经办人员抓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业务能力。

二是强化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为村“两委”换届储备优秀人才,特别加强书记主任“一肩挑”人员的挑选培养工作。进一步强化基层干部队伍的理论修养、政治定力,确保村干部队伍信念坚定,做到责任面前不推诿,困难面前敢担当。切实保障提高村干部待遇与福利,健全村干部激励提升机制,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作上有劲头、生活上无顾虑。

三是强化典型培育工作。牢牢把握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示范作用,深化“党建+N”模式,组织开展典型引导、特色带动、亮点辐射,培育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具有江特色的党建品牌,切实做到服务品牌规范化、服务内容贴心化、服务方式项目化,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在服务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