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精神范文

时间:2023-03-24 04:22: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抗疫精神,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抗疫精神

篇1

     

 

围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主题800字作文1

 

20年是一个不平庸的20年,范文写作新型肺炎疫情向十四亿中国人民正面袭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抗击疫情战争开始了。

 

自从1月23日开始武汉封城,确诊为新型肺炎的人数越来越多,疫情越来越严重。最初惟独武汉才有,因为春运,此刻疫情扩散到了全国各地。此刻的病毒和十几年前的非典是同一类,但是此刻的病毒更隐蔽 传染性更强了。不仅可以飞沫传播,还可以接触传播,确诊人数从100多人到800多人,接着比非典人数多,直到今天的2万多人,这个增长的速度让人触目惊心,我心如刀绞,却又无能为力。

 

因为疫情,原本座无虚席的餐厅此刻却空无一人;原本热闹非凡的商场,此刻人数却少到屈指可数:我们中国最热闹的节日,此刻只能各自宅守家中。天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刷手机看疫情;天天重复做的一件事,是嘱咐家人朋友勤洗手 不出门。微信 朋友圈三句不离“冠状肺炎”……

 

钟南山,这个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妇孺皆知的名字,此刻又徘徊在人们的耳边。入党志愿书十几年前,他带领着医护人员抗击非典,今年他又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击疫情中,为了帮助武汉,我国多地派出医疗队前往武汉支援。武汉也建了两个临时医院――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仅用了五六天就建好了,这就是中国人的速度,火神山医院昨天已经交接。由于医疗物资不足,因此,许多国内企业人士和海外华侨都捐赠了物资和医用品,口罩厂也召集工人上班赶制口罩,发往重灾区。我相信只要全国人民“再努力一下,再努力一下,”疫情就一定会被打败!

 

这一次的.疫情来源于野生动物,原本,人和野生动物进水不犯河水,然而近些年来,有的人为了自己的腰包,跑到深山老林去捕捉各种野生动物;有点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味蕾,食用野生动物,才让冠状病毒有机可趁,祸患人间。我想起了课文中的一句话“任何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会降临到我们人类的身上”。我们应该以此为戒,善待野生动物。

 

我们相信,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一定会战胜疫情!

 

围绕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主题800字作文2

 

 

 

尊敬的白衣天使:

 

你们好!

 

今年这个春节,是一个太特殊的春节。因为疫情发展的太过迅速,你们放下了回家的行囊,停下了回家的脚步,义无反顾地选择坚守在抗疫的第一战线上。在这个阖家欢乐的日子里,我们在享受静好岁月,而你们却在负重前行,用爱守护着我们。

 

曾几何时,网络上称消防员是“最美逆行者”,当无情的大火肆虐,众人纷纷逃离时,他们却向着火光前行,只留下伟岸的背影。其实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你们又何尝不是“最美逆行者”。在大家对病毒避之唯恐不及的时候,是你们递上了一张张“请战书”身先士卒奔赴在抗治疫情的最前线,心得体会哪一个人不是逆流而上,你们才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时期,我天天都有关注官方推送的关于疫情的消息,也因为这样我才“结识”了你们。当我得知,17年前领军战非典的84岁的钟南山院士 以郭军主任为领队的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护人员和全国各地医疗队义无反顾的驰援武汉,加入抗击疫情行列时,脑海中浮现着“携手无惧,为爱逆行”的字样;当我看到一张张充满印痕 红肿的脸和一个个写在后背的名字时,我难以掩饰内心深处的悲痛以及敬意。你们也是爸爸 妈妈 儿子 女儿,你们的家人也在等你们回家团聚,但你们依旧选择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奋战在防治疫情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我为你们点赞,更应该向你们学习。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之时,我不是像陈琳琳一样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员,不是像韩红基金会一样的后方援助手,而是一名2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也是一名刚刚成年的孩子。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也有责任 义务贡献自己微弱的力量。首先,我和家人也会停下出行的脚步,不为你们添堵添乱。其次,我也会在家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积极的备战高考。最后,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疫情就一定会被击垮,我们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请你们保护好自己的同时抗击疫情,此时的全国人民都已点亮自己心中的光,前方再暗的路都会被照亮。心得体会范文也请你们相信,前路无惧让我们携手并进用爱去温暖更多的人。

 

祖国定会像战胜03年非典和H7N9禽流感一样战胜这次的冠状病毒,我们等着你们的捷报传来!

 

此致

 

敬礼!

篇2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5-0113-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致残率很高的重型精神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与生物因素有关的精神疾病,与人脑神经系统生化病理相联系,目前治疗该病仍以药物治疗为主[1]。病人在接受治疗后,随着阳性精神症状的消失,自知力逐渐恢复,精神状况就会处于不稳定状态,极易出现悲观、抑郁等消极心理,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将很可能再度面临复发的危机。在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期阶段,药物治疗效果受到抑制,只有通过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2]。

为此,作者对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病人进行了区别治疗,以下是作者对60例病人进行的为期3个月的治疗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总结了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作者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病人的临床观察记录,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在17~54岁之间,平均年龄32.6岁;未婚17例,已婚43例;病程2~13个月。入组标准:符合CCMD-3中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排除脑器质性及其他躯体疾病;在接受治疗后,阳性精神症状缓解或消失,自知力恢复或部分恢复,已被确认为进入了康复阶段[3]。

1.2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病人进行随机分组,确定对照组和治疗组病人的年龄、病型、病史等基本情况无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

两组均使用常规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而观察组由一名心理治疗医师与若干护理人员组成,采用心理治疗和护理干预的方法。心理医师可以集中病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针对个别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其目的是为了从心理上纠正病人的焦虑、妄想、幻觉等不良的精神思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4]。护理人员主要的工作是通过示范性指导、行为训练、特权强化等服务行为,为病人提供一个更利于康复治疗的环境。

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所有资料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观察两组精神病人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护理观察量表(NO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发现3个月后治疗组的各量表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如表1:

表1两组观察内容统计比较(x±s)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迁延性精神疾病,它的终身患病率高达15%~20%。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致残率非常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存能力,同时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康复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如果医护人员能在这个阶段做好对病人的心理康复治疗,对病人的康复将有极大的帮助。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心理状况分析。首先,康复期病人已经恢复了一定的自知力,能够对一些事情做出理性的判断,当他们对疾病认识及预防常识了解不足时,会对自己的康复情况心存疑虑,从而导致过份的焦虑和恐惧[5]。其次,精神分裂病人的行为总会让家庭成员头痛和无耐,家庭干预势必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导致病人的心理负担加重。第三,社会缺乏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认为它是一种不协调、病态的存在,总是避而远之,甚至冷眼相待。因此,当康复期病人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后,又再次受到外界各种环境的影响,再次导致病情复发。

分析了康复期精神分裂病人的心理状况以后,我们自然而然就清楚了药物治疗的局限性,只有通过心理辅助治疗,才能真正的缓解病人心理压力,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生活能力,交友能力等。通过对两组病例进行观察,作者得出的结论是3个月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医护人员的心理治疗起到了良好的促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病人的心理障碍,促使病人重获生存能力,减少了家庭和社会负担。

认知心理治疗作为精神分裂症康复期辅治疗,不能完全取代药物治疗,但通过系统的认知,心理治疗病人认识到自己的疾病才能主动服药,也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院外治疗维持时间延长,减少复发,提高整体的疗效[6]。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同时离不开病人家庭的心理支持,向病人提供家庭的情感温暖与理解,亦是促进病人康复期疗效不可忽视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郝伟.精神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87.

[2]李心天.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6.

[3]伍晓凡,刘立志.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病人的影响[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7(12):324-325.

[4]王欣然,贺国龙.社区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1):9-12.

篇3

5月12日,xx县XX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召开,现将县城管局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迅速传达,深刻领会会议精神

会后,我局迅速召开党组会议,传达了县委书记周xx、县长苏xx同志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要求班子成员切实把防汛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放大汛、抗大旱思想不动摇,结合工作职责,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抓好XX年度防汛抗旱工作。

二、周密部署,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一是完善应急预案,成立了以局长严xx同志为组长,其余党组成员为副组长,局属各股室、监察大队、环卫处部门责任人为成员的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了局防洪抗旱应急救援中队,明确了应急职责和任务。

二是根据雨量大小启动不同的防洪排涝组织体系。明确了人员调配、城区排水设施及积水情况巡查、排水设施清淤、防洪排涝工具保管配发、应急车辆安全驾驶等工作的具体分工,保证了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各就各位,做好防洪排涝工作。

三是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雨情、水情,定期汇报防汛抗旱工作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指挥提供依据。

三、认真排查,做好防洪排涝设施管护

在汛期来临前,我局开展对城区易出现内涝地段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险情逐一落实排险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是加大市政设施巡查监管力度。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在日常巡查执法工作中,对发现损坏的市政设施通过拍照取证,第一时间出具工作联系单,函告相关责任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安全隐患。

二是做好城区主要街道和下水道口疏通清淤工作。县环卫处于5月中旬对城区13条主要街道、965处下水道井口进行清理、冲洗和疏通工作,为汛期城区泄洪做好准备。

篇4

关键词:精神障碍;甲亢危象;谵妄状态;肌酸激酶

1临床资料

患者周某,女,17岁,未婚无业,近15d来原因不明出现兴奋话多、爱说大话,看不起别人,脾气大,行为多而轻率、花钱挥霍、外走、眠差,家属基本能够管理。最近2d患者症状加重:彻夜不眠、话多乱语且吵闹不休,情绪烦躁、踢门摔凳,家属难以劝说而于半夜急送入院就诊。既往性格活泼开朗,否认特殊躯体疾病史,家族、月经、药敏史(-)。查T38.1℃ P120次/min,接触患者不合作,衣着不整,兴奋躁动、叫喊、胡言乱语,行为紊乱。将其保护性约束于床,肌注氟哌啶醇7.5mg加东莨菪碱0.3mg后患者渐入睡。

第2d患者接触明显改善,精神科检查:意识清楚,对答切题,情绪高涨,思维联想明显加快,自我感觉良好,喜笑颜开,有一定夸大观念,病理性意志增强,无自知力,对之前自己的言行表现部分不能回忆。查体:T39.1℃ P110次/min,BP130/60mmHg,微胖,观察其双眼炯炯有神,颜面潮红,大汗淋漓,双侧甲状腺Ⅱ度肿大,局部可闻及吹风样血管杂音。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可闻及轻微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部可观察到腹主动脉搏动,双手见细微震颤。考虑甲亢所致精神障碍甲亢危象。当即转外院治疗。

事后其检查回报:血常规WBC13.1×109/L,血生化AST61u/L,CK1606u/L(正常值25~170 u/L),电解质(-),血糖(-),其甲状腺功能结果反馈FT3 17.9pmol/L(正常值3.10~6.8 pmol/L),FT4 71.1 pmol/L(正常值12.00~22.00 pmol/L)TSH1.27mIu/L(正常值0.27~4.2 mIu/L),结果证明甲亢诊断成立。

2讨论

内分泌活动和精神状态有密切联系,正常的内分泌功能活动不同程度依赖中枢神经系统来控制,反之内分泌对调节中枢神经功能起着重要作用,故而内分泌疾病时也容易导致精神障碍。甲亢危象指甲亢病情急剧恶化,导致严重的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功能障碍,诊治不及时常危及生命,一旦发生则急需抢救。①抑制T4、T3合成和由T4转化为T3,首选甲基硫氧嘧啶,首剂600mg口服;②抑制T4、T3释放,服用甲基硫氧嘧啶后再加用复方碘溶液,首剂30~60滴,以后视病情好转逐渐减量,一般3~7d停药;③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应,选用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如无心功能不全者可用大剂量普奈洛尔30~50mg,每6~8h口服一次,同时监测心率和血压,利血平消耗组织内儿茶酚胺,减轻甲亢在周围组织的表现;④拮抗应激,可给糖皮质激素加5%~10%葡萄糖盐水中静滴,改善甲亢危象对糖皮质激素需要量的增加,具有降高热、抗毒素反应、抗休克等作用;⑤支持对症治疗,高热者给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补液保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给足够的热量和维生素给氧,监护心、肾功能、微循环,防治感染和各种并发症。

该患者因精神障碍到精神病专科急诊,仅给予抗精神病治疗而延误处理,幸而未发生危险。回顾该患者首先出现情绪高涨,兴奋话多,说大话,行为轻率等,表现为心境障碍(躁狂状态),说明甲亢已并发精神异常。而后精神症状迅速加重,乱语,躁动不安,行为紊乱等,说明病情迅速进展,甲状腺激素的毒性反应极度加重,表现甲亢危象。第2d患者的部分经历不能回忆,高度怀疑当时存在意识障碍(谵妄状态)。血生化报告转氨酶结果升高,表明甲亢危象时的代谢异常,血糖血电解质在正常范围,说明患者处于代偿状态。肌酸激酶升高则表明肌细胞或脑神经细胞处于受损状态,患者不眠吵闹病理性意志增强的同时,肌细胞变性、破裂,其内容物进入血液循环,CK含量才大量增加。精神科兴奋躁动的患者CK通常会升高,一般不必处理,待精神症状控制患者安静后该项指标会逐渐恢复正常。

本病例也提醒基层精神病医院,夜急诊在情况不明时盲目处理或收治患者风险很大,要警惕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或精神疾病合并严重的躯体疾病。精神疾病要排除甲亢、甲减等内分泌疾病,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精神障碍。专科医生要细心多观察和鉴别诊断,在注重精神科检查时不能放松体格方面的检查,有条件的要及时作影像学(CT、MBI)检查和生化检查,规避医疗风险。精神科医生要具备一定的内外妇儿全科基础,另外,要具备一定的爱心和耐心,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合并严重躯体疾病时要转科或转院治疗,(根据各自的条件评估风险、量力而行)[1~2]。

参考文献:

篇5

丙米嗪 别名米帕明。

注意事项 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尿潴留患者禁用;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肾功能不全、青光眼及孕妇患者禁用:应用本类药治疗期间禁用升压药,并且不得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凡有膀胱炎、前列腺炎及有癫痫发作倾向、严重抑郁症和5岁以下的患者慎用;大剂量应用本品,可引起癫痫样发作。

治疗消化性溃疡用法:内服丙米嗪,25mg/次,3次/日,30天为1个疗程。

治疗神经性尿频采用丙米嗪治疗神经性尿频患者,可使小便次数恢复正常,须服药5~10天方能见效。口服丙米嗪25mg/次,3次/日,温开水送服。

治疗惊恐障碍据报道,采用丙米嗪治疗惊恐障碍患者,可明显改善症状。用法:丙米嗪12.5~25 mg,3次/日,口服。

碳酸锂

临床上主要用于躁狂症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症状也有效,可与抗精神病药合用,发挥协同作用。

注意严重心血管病、肾病、脑损伤、脱水、钠耗竭及使用利尿药者禁用;碳酸锂不能与吡罗昔康合用,否则可引起血锂浓度过高而致中毒发生:应用本品有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老年人锂盐排泄慢,易产生蓄积中毒,注意调整剂量。

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笔者认为锂能改变神经兴奋性,替换体内潴留之钠,具有排钠排水作用。改变钠水代谢紊乱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方法:碳酸锂300mg/次,3次/日,自预期月经来潮前10天开始服用,至月经来潮时停药。

治疗月经过多 有人用碳酸锂治疗月经过多患者,6~8小时可显效,总有效率75%。碳酸锂可能通过改变疾病病理生理中某些环节的有关物质,从而影响血窦或小血管闭合、收缩,使经量减少。方法:自月经来潮第1天开始服用。第1天碳酸锂600mg,分3次服用。以后100 mg/次,3次/日,3天为1个疗程。每1个月经周期服1个疗程,有效者可连服5~6个月经周期,然后停药。停药后月经又增多者,可再如法服用。停药后月经不增多,则每隔2~3个月经周期再用1个疗程。对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能性子宫出血、宫内放置避孕环等所致月经过多均可用,但以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较佳。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笔者认为,碳酸锂干扰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并促进甲状腺内I的积蓄,延长其半衰期,使其能更好发挥作用。

治疗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症有人用碳酸锂治疗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症患者,数小时显效,症状改善。其作用是锂干扰了抗利尿激素对远端肾上管和集合管的作用,减少水分重吸收,方法:碳酸锂300mg/次,每6~8小时1次,疗程5天,或视病情而定。

治疗丛集性头痛

用碳酸治疗丛集性头痛患者,治疗2周,对发作型有效率80%,慢性型有效率84%。其作用可能与碳酸锂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减少cAMP产生,增加血小板聚集,减少血小板对5-羟色胺摄取等有关。方法:碳酸锂300mg/次,3次/日,口服。如个别患者出现嗜睡严重需停药。

治疗偏头痛笔者认为,偏头痛发作为血小板聚集,释放出5一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索和花生四烯酸等物质,影响颅内外血管张力而发生疼痛。碳酸锂可改变神经递质,消耗血小板聚集所释放出的物质,从而起止痛作用。另外碳酸锂对与月经周期有关的偏头痛疗效尤佳。方法;头痛发作时开始服用,碳酸锂0.5~2.0g/日,分2~3次饭后服用,15天后改为碳酸锂0.5g/次,1次/日,连用15天。碳酸锂对与月经有关的偏头痛疗效更佳。

治疗脑器质性症候群用碳酸锂治疗脑器质性症候群患者,用药3~4天后,症状消失。并对严重脑外伤、血管异常扩张等所致者,均可应用。方法:碳酸锂300mg/次,3次/日。

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方法:①碳酸锂250mg/次,3次/日,口服,用至白细胞升至4.0×109L。中性粒细胞>18×109/L,再维持2周后停药。②碳酸锂200mg/次,3次/日,口服,维持1~2个月,待白细胞逐渐稳定正常,然后递减剂量,2~3天后停药。

治疗毛细胞性白血病

有人用碳酸锂治疗细胞性白血病患者,使血红蛋白、血小板上升,症状缓解。方法:碳酸锂300mg/次,口服,3次/日。

治疗贪食症有人用碳酸锂治疗贪食症患者,效果满意,有效率为86%。方法:碳酸锂150~450mg/次,口服,3次/日,疗程>4周。

篇6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的继发性闭经在女性精神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直接影响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采用多巴胺能物质、雌性激素或人工周期等治疗闭经,短期疗效尚可,但不持久,且有进一步加重闭经的可能性,故不宜采用。2007年1月-2008年5月,笔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5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

①符合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各类精神疾病诊断标准[1],目前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月经周期规律,入组前停经3个月以上[2]。②女性,年龄18~45岁。③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型、痰湿阻滞型、气血亏虚型、肝肾不足型。④排除下丘脑、垂体或卵巢疾病、子宫性闭经以及精神应激性、神经性厌食和肥胖性闭经等,有严重自杀倾向,无人监护或不能遵医嘱服药者等。

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来源于门诊患者,共50例,对采用中药治疗均知情同意。年龄18~33岁,平均(24±4)岁;病程1~11年,平均(5±3)年;已婚21例,未婚29例;精神分裂症45例,情感性精神病5例;服用氯氮平[(300±150)mg/d]16例,舒必利[(600±150)mg/d]14例,舒必利[(300±150)mg/d]+氯氮平[(100~300)mg/d]3例,奋乃静[(16~30)mg/d]3例。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22例、痰湿阻滞型15例、肝肾不足型7例、气血亏虚型6例。入组前所有患者均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3~5个月出现闭经,且入组前停经3~12个月。

1.3 治疗方法

本研究为自身对照研究,入组病例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种类及剂量不变,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别合并中药治疗。

1.3.1 气滞血瘀型 证见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腹胀痛或拒按,舌边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药用黄芪15 g,当归15 g,赤芍15 g,桃仁12 g,红花12 g,延胡索9 g,牡丹皮15 g,白芍12 g,香附15 g,益母草12 g,甘草6 g。

1.3.2 痰湿阻滞型 证见月经停闭数月,形体肥胖,胸胁满闷,恶心痰多,神疲,倦怠或面部肢体浮肿,苔腻,脉滑。药用柴胡12 g,白芍12 g,陈皮15 g,生半夏12 g,枳壳12 g,白术15 g,茯苓15 g,泽兰15 g,丹参20 g,川芎12 g,桃仁12 g,泽泻12 g,甘草6 g。

1.3.3 气血亏虚型 证见月经停闭数月,头晕目眩,心悸怔忡,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细。药用当归15 g,黄芪30 g,白术12 g,熟地黄20 g,山药20 g,枸杞子20 g,鸡血藤20 g,鸡内金9 g,甘草6 g。

1.3.4 肝肾不足型 证见月经后期量少渐闭经,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沉细。药用党参15 g,山药20 g,熟地黄20 g,杜仲12 g,山茱萸9 g,枸杞子15 g,丹参20 g,牛膝12 g,炙甘草6 g。

上述药物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1.4 观察方法与疗效标准

8周为1个疗程,每2周门诊复诊1次。分别记录病情变化、不良反应及月经情况。配合中药治疗前及治疗4、8周分别采用临床总体疗效评定量表(CGI)[3]、不良反应量表(TESS)[3]评定精神病临床总体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闭经疗效评定标准:8周内月经来潮,继续观察8周未再停经者为痊愈;8周内月经来潮,需继续用药才能维持月经来潮者为有效;治疗8周仍未来月经者为无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0软件包,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入组50例,中间脱落1例,共有49例完成观察。经治疗痊愈33例(67.4%),有效14例(28.6%),无效2例(4.1%),总有效率95.9%,其中治疗30 d内月经来潮者12例(24.5%),40 d内来潮者21例(42.9%)。依据CGI,入组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显效35例(71.4%),有效14例(28.6%);配合中药治疗后显效36例(73.5%),有效13例(26.5%),配合中药治疗前后抗精神病药物的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TESS,配合中药治疗期间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入组前及配合中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药物可以引起代谢和内分泌异常[4],无论是典型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血中催乳素升高,从而导致闭经[5]。闭经对患者虽无严重后果,但对病情好转,尤其是未婚女性是一种不良心理刺激,影响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闭经与服药剂量正相关,将药物减量对部分患者可能有效,但减少药物剂量又将影响治疗效果,有可能加重病情。因此,药源性闭经在女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道难题。

中医学认为,正常月经的产生是脏腑、经络、气血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损伤脾胃,致化源不足,冲任失养,无血可行,或致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阻滞冲任,或湿从热化,侵扰肝经,疏泄失常,影响肾之藏泄,或肝失条达, 气滞血瘀,影响冲任之畅行,或痰湿内盛,肝气郁滞,痰气阻络。故治以行气活血、祛瘀通经、化痰祛湿、健脾填精、补肾益气、养血调经等。本观察结果显示,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剂量不变的情况下,予中医辨证治疗,可恢复月经周期,总有效率达95.9%,且未见不良反应,亦不影响抗精神病药物的疗效,对精神症状无恶化倾向,提示中药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闭经有效、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90.

2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17.

3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151-153,198-202.

篇7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性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病人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给予脑卒中的基础治疗及正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西汀20 mg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抗抑郁药物,疗程8周。观察病人在治疗前、治疗后4、6、8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良爱丁堡量表评分中认知、运动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4、6、8周HAMD及改良爱丁堡量表认知、运动功能等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 F=73.19~1 222.39,q=3.16~75.77,P

[关键词] 脑出血;脑梗死;抑郁症;康复;治疗结果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rophylactic anti-depression therapy on nerve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 MethodsEighty-four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or study group, fluxetine 20 mg, once a day, in addition to routine treatment; for control group, only routine treatment was given, the course was eight weeks for both groups. HAMD, the cognition and motor function were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In the study group, the HAMD, cognition and motor function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 ( F=73.19- 1 222.39 ,q=3.16-75.77,P

[KEY WORDS]cerebral hemorrhage; cerebral infarction; depressio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outcome

近年来,脑卒中后抑郁症引起越来越多的神经内科医生的关注。有报道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生率约为35.64%[1]。目前临床上均在病人出现抑郁症后再开始治疗,但由于大部分抑郁症出现在脑卒中后1~2周,而抗抑郁药治疗一般2~3周以后才能起效,这样常常错过了最佳康复期。为争取在最佳康复期内取得最佳康复效果,我们对84例急性脑卒中病人进行预防性抗抑郁治疗,观察其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病人均为我院2004年2月~2005年10月收住的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40~75岁,平均56.8岁;病程5.5 d;缺血性卒中31 例,出血性卒中11例;左半球卒中28例,右半球卒中14例。对照组男16例,女26例;年龄38~76岁,平均57.2岁;病程6.3 d;缺血性卒中29例,出血性卒中13例;左半球卒中25例,右半球卒中17例。两组性别、年龄、开始治疗时间及卒中类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脑卒中的诊断参照1996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要点”制定的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排除既往有可以引起混淆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的全身疾病及肺、肝、肾功能衰竭者。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见文献[2],排除并原发性精神障碍及病前有情感障碍性疾病的病人。

1.3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进行脑卒中的基础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脑保护剂的应用、神经营养剂的应用、自由基的清除及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每天由有经验的康复医师做正规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氟西汀20 mg,每天1次,疗程8周。

1.4 评分标准 每例病人在入选时及治疗后4、8周由同一名专业主治医师采用改良爱丁堡量表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病人的抑郁状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于治疗前、治疗后4、6、8周分别评分1次。  1.5 不良反应观察 包括胃肠道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的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以 x±s 表示,采用SPSS 10.0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组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用方差分析或 t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病人疗程结束后观察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 F=73.19~1 222.39,q=3.16~75.77, P < 0.05 );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t=8.86~47.42,P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略)

表2 两组改良爱丁堡量表评分比较(略)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只有1例发生轻微胃肠道反应,继续服药2周后胃肠道反应消失,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抑郁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感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抑郁情绪、焦虑、兴趣减退及睡眠障碍等征候群。极个别者出现迟滞、激越、体质量下降、自罪感、自杀及幻觉妄想等[3]。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与卒中部位有关;与脑卒中后脑内损害引起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之间平衡失调有关;与卒中前病人个性、社会环境及卒中后导致的躯体和认知障碍、不良的家庭环境及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有关。所有这些因素导致躯体症状加重,躯体症状与精神抑郁互为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有研究表明,高选择性5-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不但可改善脑卒中后的抑郁症状,还可明显提高脑卒中病人的总体康复水平[4]。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血压升高、紧张不安、烦躁、焦虑,随后则转为抑郁状态[5,6]。5-羟色胺是部分兴奋性中间神经元的主要递质,对促进脑损伤神经功能的代偿及结构修复起着重要作用。氟西汀通过阻滞5-羟色胺再摄入和控制5-羟色胺的释放,发挥抗抑郁作用。同时刺激运动神经功能,促进运动功能康复。本研究表明,治疗组治疗后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说明早期抗抑郁治疗有利于脑卒中的康复。预防性抗抑郁治疗能早期从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抑郁症状,从而早期改善病人心理状况,使病人在最佳康复期内积极配合治疗,最大程度促进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 新德. 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8,21(1):59-61.

[2] 陈 彦方.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34-35.

[3] 龙 洁,刘永珍,蔡悼基,等. 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2001,34(3):145-148.

[4] 李 红玲,岳崴,任力,等. 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2001,16(1):22-23.

篇8

[关键词]园艺疗法;精神分裂症;康复;抑郁

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容易出现心理社交方面的障碍,包括情绪管理、自我效能,表现为不主动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造成患者主动性缺乏的原因与疾病本身、住院环境、管理模式等多种因素有关。而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临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治疗虽然对控制精神症状有满意的效果,但对提高患者独立生活技能仍有欠缺,从而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园艺治疗作为应用自然的其中一种自然媒介,近年应用和科研已越来越广,多个学术研究报告种植活动有助为参加者舒缓精神病症状,减少压力,提高生活满足感。为探讨园艺治疗对慢性精神病康复者的效果,本研究利用院内农疗康复训练基地作活动场所,旨在测试园艺治疗对住院患者于抑郁、焦虑、压力及自我效能方方面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和纳入标准

(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诊断标准;(2)病情基本稳定,精神症状以阴性症状为主;(3)无躯体疾病合并症;(4)连续住院时间≥2年。(5)年龄40~60岁。(6)可阅读研究邀请信和签署研究同意书。

1.2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7月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精神病患者32例,由医生转介,按照不同的干预方法分两组出席活动,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收纳16名,其中实验组男6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6±2.3)岁;对照组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56.3±2.3)岁;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79,P>0.05)。两组年龄、文化程度、病程、IPROS总分经统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参加者均阅读过参与园艺治疗活动须知,明白有权自行决定参加与否及有权随时退出而不须提供任何原因,所有个人资料及影像均会保密,本资料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治疗

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活动,维持药物治疗及院中活动,例如康复活动训练、清洁卫生、自理训练、服药训练等。

实验组:维持药物治疗和院中活动,在此基础上给予园艺疗法:每两星期在农疗康复训练基地中的温室中进行1h的园艺治疗活动,总计4节约2个月时间,治疗计划由香港园艺治疗协会认证的助理园艺治疗师设计,执行则由设计者或由设计者督导的农艺师带领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种籽种植、植物欣赏、扦插繁殖、花盆种植和品尝所种植的蔬菜等,每节末段加入茶聚予参加者分享感受。参加者在每节之间维持原来生活,植物则由农艺师负责照料。

第一节:种植种子,盼望新的开始,鼓励组员有新的盼望,时间1h;第二节:学习基本的种植技巧,提升组员的认同及自我效能感,时间1h;第三节:学习扦插技巧,认识植物繁殖的方法,时间1h。第四节:让组员享受收成,增加满足感及自我成功感,时间1h。

1.4评估方法

使用中文版抑郁、焦虑、受压指数-21(DASS-21)界定抑郁、焦虑、压力等常见情绪障碍,问卷采用4级计分,得分越高,抑郁或焦虚越严重。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测量总体性的自我效能感,共10个项目,采用4点评分法,对每个项目根据情况选择“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完全正确”,评分依次为1、2、3、4分。评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强。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所有项目采用1~7分的7级评分法,未则记0分,1分为无症状,2分为可疑或很轻,3分为轻度,4分为中度,5分为偏重,6分为重度,7分为极重。

采用精神病患者护理观察量表(NORS)反映患者的实际病情变化。共40个项目,采用0~3级评分法,每项可作4种评分。分数越低,改善效果越好。

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评价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情况。IPROS包括8个因子36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分数越高,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0统计软件包,一般资料将以一般描述统计分析,而评估量表的数据则以Paired ftest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表现,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BPRS、NOR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BPRS、NOR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但实验组下降幅度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在干预前后DASS各个子项和GSES总分比较

两个组别的各项评估的组前组后相差(DASS-21中的抑郁、焦虑、受压子项和GSE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干预前后IPROS总分和各因子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IPROS总分差异均无显著性(t=1.992,P>0.05),表示两组阴性症状程度生活满意度相近。干预后实验组IPROS总分和部分因子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住院,与家庭、社会长期隔离,社会功能逐渐衰退,这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不幸,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为使住院患者能更有效地康复,需要开展各式各样的康复治疗活动,让不同能力的参加者能按需要展所长,提高其社会功能,培养情感,促进疾病的康复。研究表明,各种功能障碍的康复都需要开展作业疗法,这种实行劳动方面的技能训练可以提高患者工作就业的行为技能,有助于患者回归社会。

园艺疗法是艺术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符合“行为疗法”的原理。国外用园艺治疗对住院患者有一定的临床作用,且对轻微抑郁或轻微焦虑有舒缓作用,治疗效果颇佳。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地区也相继采用园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园艺疗法属于轻体力和轻脑力劳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自己动手,栽种花卉,观察花卉的生长过程,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培养患者的想象力,还有助于帮助患者领悟到成长的艰辛和生命的价值。

本研究中,虽然DASS-21及GSES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临床观察部分参加者的评估分数确是实质减少了抑郁和焦虑症状。从自行设计的组后活动意见问卷可见,参加者同意活动增加对园艺的认识,有助应付压力、管理情绪和减轻焦虑,反映大部分参加者主观认同活动对他们在上述方面帮助。从统计学角度检讨,较细小的抽样规模,统计分析较容易出现误差,平均值受极端分数影响较大,建议日后可累积更多个案,以减低误差对结果的影响。

本研究中,两组NORS和BPRS总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经过园艺疗法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精神严重程度的缓解,还有助于改善始动性缺乏,提高患者的自信心,调动患者活动兴趣的同时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情绪,帮助患者从孤独、退缩等症状逐渐与现实接触,转移其病理体验,减少幻觉、妄想等症状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而形成良性刺激,恢复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功能。

篇9

【关键词】 健康教育;服药依从性;电话回访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与各种挑战,社会心理因素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明显增多,精神疾病已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许多精神疾病由于病因未明,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能依靠长期服药控制病情。因病程迁延,易复发、致残率高,病人及家属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在出院后形成停药、复发、再治疗又停药的恶性循环,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因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防止残疾、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本文对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对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病人服药情况进行电话回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出院的本市户籍病人124例,男59例,女65例;年龄14~86岁,平均(37.28±14.36)岁。根据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89 例,心境障碍9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5例,其他精神障碍21 例。经治疗后临床出院治愈18例,显效59 例,进步41 例,无变化6例。文化程度:大学5 例,高中及大专14例,初中48 例,小学及以下39例,文盲28 例。住院次数:首次14例,2次38 例,3次34例,4次及以上38例。

1.2 方法 在住院期间对病人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抗精神疾病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等内容,采用口头宣教、黑板报、健康园地等形式,出院时对家属进行服药重要性与必要性强化宣教。在出院后1月末对受试对象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服药情况。

2 结果

2.1 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病人出院后服药比例显著低于2、3次住院病人 见表1。表1 精神障碍病人住院次数与出院后服药情况

2.2 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对服药情况无明显的影响 见表2。表2 文化程度与服药情况

2.3 相比其他病种,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出院后近一个月的停药比例并不高 见表3。表3 病种与服药情况

3 讨论

3.1 把服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作为提高依从性健康宣教的主要内容 由于对精神疾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本调查显示首次住院病人出院后停服药物比例较高。首发病人一般年纪较轻、病程较短、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相对较轻,维持治疗对病人的预后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住院期间重点将抗精神疾病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对病人及家属进行讲解,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坚持维持治疗。在电话回访时耐心解答病人与家属的提问,提供心理支持。药物治疗依从性在精神疾病治疗中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加,患病时间的延长,许多病人及家属逐渐失去信心,本调查显示,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近一个月停药比例较高。这与张数深在2005年的调查一致[1]。目前病人出院后大多以家庭管理为主,家庭监护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病人依从性是否有效。除了呼吁社会更多关注这些弱势群体外,在住院期间向病人及家属定期讲授精神卫生知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患者康复创造适宜的环境,帮助家庭成员面对现实,端正对疾病的态度,消除影响康复的不良因素,增加患者、家属、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改善家庭关系与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家庭功能与社会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3.2 健康宣教对刚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但需加强出院后的继续健康宣教 刚出院的病人服药的依从性是15.32%,明显高于2005年6月上海市闵行区在册精神病人调查未维持治疗率43.85%[2]。表明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能使病人与家属认识到出院期间服药的重要性。但随着病人出院时间的延长,病人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逐渐降低。同时病人的就医条件、监护人状况等都可能影响药物依从性,从而导致出院期间依从性不良。据统计,有82%的病人在5年内复发,而坚持治疗的病人复发率仅16%[3]。因此,积极开展各种出院后的继续治疗健康宣教,促进病人维持治疗,降低复发率有一定作用。

通过健康宣教,使病人及家属在得到科学指导的同时也得到人性化的理解、关怀与尊重,尤其对病人家属,减少病耻感,增加防病治病知识,提高病人在出院期间维持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数深.108例精神病人复发因素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5,5(3):221-222.

篇10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神经功能;抗抑郁

急性脑血管的死亡率在37%,在我国,每年会新增大概110到140万急性脑血病患者,经治愈的患者仍然会有严重的后遗症,导致生活质量大大下降[1]。抑郁症是急性脑血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实际上抑郁症并不只是有心理引起,它也有一定的生物基础和化学基础,治疗抑郁症的药物近年来层出不穷,人们对抑郁症也越来越关注[2]。本院通过研究脑卒中后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抑郁心理程度,对患者使用不同的抗抑郁药物,观察抗抑郁药物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以及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危险性,现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01到2003年间,我院收治了大量急性脑血病患者,从中选出132人,其中男性患者79人,女性患者53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8岁,这132人在入院是均接受了详细的体检并且对他们的患病历史有过详细的调查。这些患者中,其中有75人曾经患过抑郁症,有16个人患过糖尿病,还有1位患者有家族抑郁史,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

1.2 研究方法 由专业的神经内科医生在治疗过程的第三个星期、二月、四月、七月还有十月对这些患者进行专业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神经功能进行评析,并且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这些患者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完成心理自测表。数据的判断标准依据国际通用的心理诊断标准。将这132人依据他们身上所带有的病症分为四组,分别为脑梗塞组、HAMD组、出血组以及糖尿病患者组,对他们使用同类的抗抑郁药物,比较分析他们之间的不同。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相对数描述,χ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性。

2 结 果

相关的记录数据如下表:

132人中,在专业医师第一次对他们做心理调查时,只有20%的人出现抑郁症状,这些人拥有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在那些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中,轻度或中度抑郁症的发生机率是41%,重度抑郁发生在非正常生活能力患者身上的概率大大高于正常生活自理患者。

3 讨 论

脑卒中后患者发生抑郁症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抑郁症是它最普通也最麻烦的并发症,研究表明,抑郁症在急性脑血管病症中办法出现的概率是22%,但是在这次研究中,抑郁症发生的概率是45%。抑郁症患者心情持续低落,对事物没有兴趣没有好奇,很消极,没有欲望,甚至有的患者厌世自残,这些状况的严重程度依据患者的抑郁程度[3]。这些负面的情绪大大降低了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以及对治愈的信心,对他们的独自生活能力还有精神障碍的改善有着非凡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对抑郁症的治疗,但是因为访问人员的专业素质、诊断原则、样本采集方法不同、评估方法以及观察的方法都不同,导致研究出来的结果有恨大的差异。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反应具有很大主观性,所以对它的诊断也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院的这次研究使用了世界上最为统一的验证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抑郁症患者的自测表作为辅助分析数据,但是获得的结果并没有什么差异。这次的研究显示的结果是,抑郁症的发生和脑卒中后患者的环患病类型、性别、病状大小还有病患部位没有什么关系。在患者患病初期,神经功能还没有非常严重的损伤,但是随着病症越来越严重,患者的神经功能受损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随之而来就是高概率的抑郁症发生了。

我们需要尽可能的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不仅要加强锻炼,更要重视抑郁症对于改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的重要性[4]。可惜的是,在我院这一次的研究中并没有发现有关脑卒汇中后抑郁的致病因素,应该是由调查的人数过少调查时间过短引起的。以前,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依靠医师的经验,主要是以心理辅导为主,辅助以三环类的药物,虽然对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让人比较满意,但是会造成患者依赖性强、血压降低及心血管类的疾病。经过医师们的不懈探索,目前找到的治疗抑郁症的有效疗法即使用SSRI之类的抗抑郁的药物和5-HT,效果显著,副作用比较小而且持续的时间很短,抑郁症患者的疲劳、晕眩、注意力不集中和难以入睡等症状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而且可以有效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

总之,脑卒中后抑郁症是很麻烦的并发症,加强对抑郁症的探索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熊鹰,王清勇,傅锦华,等.延伸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抑郁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35-37.

[2] 谢晓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