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再造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3:17:53

组织再造

组织再造范文篇1

关键词:组织再造电子商务组织结构虚拟企业

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传统企业组织结构不能够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多变的顾客要求。因此,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模式的诞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软硬环境,新的组织模式将在这种背景下孕育而生。信息技术促进着组织创新的进行,而组织又不断进行着自身的改造与创新,去适应电子商务的经营环境,在这种良性的双向互动中企业的发展被推向新的高度。

创建面向市场的组织

网络经济中企业竞争的中心已向服务竞争转移,优质的、个性化的服务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现代企业应树立新的企业营销观念,创建面向市场的组织。信息技术为创建面向市场的组织提供了条件。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使企业的各子系统活动都紧紧围绕市场,以市场的需求与企业的目标来协调与规范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首先使内部组织的有效市场化成为可能,它打破了官僚主义的官本位,破除了传统组织信息沟通不畅的弊端,使结构更加精简、扁平,但这种组织结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扁平化,而是根据企业再造的思想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企业间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与整合。

企业内部组织的整合创新

在进行企业再造的过程中,企业的各子系统如生产、营销、研发、财务、后勤服务等业务部门的功能将重新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将因此而改变。

传统组织基本上是按照管理职能的专业分工而进行部门化设计和职能部门设置。进入信息时代,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能智能化地实现大部分的组织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因此组织内部的分工方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由职能分工型的组织结构向任务分工型的组织结构转变。企业组织将是由价值链上的若干“任务系统”集成的组织系统,即每一任务系统功能是实现市场价值的一部分。企业的主要任务系统包括:营销系统、开发系统、生产系统、物流系统等。

从组织结构看,组织按业务流程进行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多层次、官本位式的等级组织模式,大部分中层管理机构将被分解到各业务系统,彻底地改变了组织的活动流程。通过建立起包括从市场研究、开发与设计、供应、生产到销售等业务流程的面向用户的快速反应组织系统,满足了激烈竞争下的市场需求多元化的需要。

(一)加强企业营销组织建设

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将面向国际化的大市场进行营销管理。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中间商将逐步向物流机构转变,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营销系统的职能已由大力构建营销网络,转变为重点加强网络营销。通过建立网络营销机构,利用电子商务系统,企业可以在Intranet(企业内部网)上迅速进行市场信息交换、跟踪定单。市场营销人员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可以访问公司负责维护的最新客户资料库。另外通过与客户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企业能够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并可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顾客在与企业双向互动的沟通中得到了最大的程度满意,而企业也可根据市场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营销战略规划。

(二)创新企业的研发系统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不仅为研发系统提供了市场信息、需求信息,而且提供国内外科技方面与新产品方面的资讯,进而为确定研发方向、科研规划、新产品上市计划提供帮助。研发系统的组织可建立以核心能力与科研人员为基础的网络化科研队伍,实施国际化的研发战略和技术开发战略联盟。企业的研发系统通过内部网络与营销系统、生产系统紧密关联,使营销、开发、生产成为一体化的流程组织,避免了传统组织难以协调与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转变企业生产运作方式

在生产系统方面,企业的生产运作方式将由原来的存货生产方式转变为订货生产方式。通过因特网消费者可以直接参与自己所需产品的设计,厂家也可以利用三维动画的方式向用户展示自己现有的商品,使用户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的网上购物。一般意义的电子商务与ERP等的紧密结合构成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它的内端使生产计划、控制等生产管理活动全都在企业内部网上实现,管理人员可通过采集各环节的数据对生产能力及生产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管理。

此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的财务部门和新兴的信息中心将从企业的一般职能部门晋升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财务核算功能逐步由电子会计取代,而财务管理的负责人将更多地在决策层从事企业投资、融资等分析与资本运作活动。信息管理负责人则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不但对外界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整合后提供给CEO作决策参考,而且使决策信息畅通无阻地传达到各环节员工,并进行双向沟通,使信息这一战略资源发挥其应有作用。企业组织的外部创新

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等组织形式和概念的出现。超越了传统企业的边界,使企业在利用品牌、网络和资本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在降低交易费用的同时,取得超常的发展。

虚拟企业是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为实现某种市场机会,将拥有实现该机会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组织。当市场机会不存在时,虚拟企业则自行解体。虚拟公司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连接;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成员企业具有核心能力;随市场机遇而存在;无严格的公司边界。这种企业形式充分整合了面向Intranet的全球资源,达到了及时满足顾客需求的目的但又未改变原成员企业的产权结构。

战略联盟是指多个具有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利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形成的优势互长、风险共控的网络组织。与虚拟企业相比,它更强调一种行业的战略性,着眼于长期的合作与发展,并非某个短期的市场机会;他们可以避免两败俱伤的对抗性竞争,达到动态博弃的协同合作的双赢结果。这样使得每个联盟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的发展,共享各自的资源,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柔性化组织结构模式将是21世纪企业组织的主流。柔性化组织模式则是一个超越组织边界的概念,它是围绕核心企业,融合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网络化组织的基本组织方式,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以适应复杂性、动态性、交叉性的经营环境,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企业组织创新中需解决的问题

企业要用现代的经营理念对员工实现观念重建。将现代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观、信念、精神等通过各种方法移植于员工的脑海中,培养员工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增加对组织创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在总体系统思想指导下进行流程重组,这也是组织再造的核心过程。最后完成组织重建,以达到对组织单元、组织结构、员工角色转换的组织创新的最终目的。

在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上的组织创新需要信息管理技术的支持。企业应建立用于帮助在新型组织中承担新任务的管理人员的决策支持系统,如基于Intranet的MIS、DSS和EIS;用于支持组织单元决策自动化的信息系统,如专家系统(ES);利用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管理软件;组织之间以及组织间的通信与协调机制等。

企业文化创新。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中,企业文化的改革和完善是社会整体改革的前奏和量化积累。就企业本身而言,企业文化是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企业形象。是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遵守和奉行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审美理念的集合反映。因此,企业实施组织创新之际,应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打破原有的保护带,建立与新的组织结构相适应的保护带,使得组织的历史文化不会成为企业组织创新的阻碍,而成为企业组织创新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组织再造范文篇2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由于许多民营企业是从家族企业起步的,在组织构成上往往存在着先天的缺陷,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组织变革再造就成为最迫切的需要。但是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并非一日之功,要真正达-{’Jdr基础、添后劲增实力的效果,就必须对组织再造的目的有清晰的认识。了解变革面临的主要障碍,选取合理的变革途径,解决好一些关键性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由于许多民营企业是从家族企业起步的,在组织构成上往往存在着先天的缺陷.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组织变革再造就成为最迫切的需要。但是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再造并非一日之功.必须对组织再造的目的有清晰的认识,扫除变革的主要障碍,选取合理的变革途径,解决好其中的关键性问题,才能在变革中浴火重生。

一、明确变革目的——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起点

1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完善运营机制、满足客户需要。市场是推动企业组织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只有适应市场化运营的组织结构才能满足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市场化运作模式要求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建立起员工能上能下、机动灵活的分工协作组织体系,并逐渐强化企业组织战略规划、生产运营监督和控制等功能。从我国大型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来看,很多企业已经采用了适应市场化的组织模式,如独立董事制的产生,战略委员会作用的不断加强,审计委员会或投资委员会的尽责机制等等,这些都推动了民营企业组织向市场化组织结构的转变。特别是我国一些跨国经营的民营上市公司其海外分子公司的组织结构更多的采用国际上比较规范的组织方式如建立事业部.强调投资项目前期组织的建立强调计划部门的设计等。

2.满足股权变动需要——调整股东权益分配。企业国有股权的退出推动了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民营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日益增加的企业购并促进了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外资企业的大量引入也促进了部分民营企业股权多样化。股权的变动意味着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较大的股权变动也可能导致原有管理层的退出或调整。而客观上.为了体现新进股东的利益.组织结构的调整成为必然。比如国际资本进入民营企业.在组织变革上就可能提出与国际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借鉴或采用一些国外企业的组织运作管理机制和方法。

3.规范分工协作——清晰界定权责、避免多头负责。很多民营企业家习惯于简化部门管理.只设计几个简单的市场需要的职能部门,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原本简单的组织结构就造成企业家忙于处理事务性工作疲于奔命而忽略了对企业发展方向的规划和定位.由于组织结构没有随经营规模与技术发展做相应的调整企业发展出现停滞不前。所以当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之后,如何进行科学的部门划分如何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增补或削减哪些部门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4提高运作效率——扁平化、授杈充分、减少独断专行。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随着民营企业集团化和国际化经营.要求组织更多地因事设岗,其人员素质和管理能力及工作效率均需要有大幅度的提升.为了达到效率和效益提高的目的.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在逐渐趋向于扁平化,通过充分授权.减少独断专行,增加各部门进行组织协作的能力。

二、扫除变革障碍一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瓶颈

1企业发展战略不清造成的障碍。很多民营企业一直都没有自己的经营总体战略,不明确自己究竟该在哪一领域长期发展,经营项目转换过于频繁。因为缺少战略,导致民营企业在组织构成及人、财、物等运营资源的筹集上没有目的性,投放方向分散甚至出现错误,难以获得良好的长期收益,不但难以迅速扩大,甚至逐渐萎缩直至破产倒闭。战略问题首先是一个企业的使命问题,企业没有使命,发展目标不明确.就难以保证人、财、物的分配和部门设置等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合理性,而且会导致组织的设置、各种经营措施和手段的运用出现错误.制约企业的高速发展。

2民营企业家自身观念和素质造成的障碍。民营企业是否能够做大做强,其领头人的水平和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一些民营企业家自身观念的落后和素质的低下导致企业组织管理中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盲目节约,给与人才的报酬和待遇偏低营销投入少舍不得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改造等.过于看重会计成本高低.导致组织运行不畅.丧失发展际遇大权独揽.事必躬亲.无暇估计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导致组织运行无序,由于没有预算管理,缺乏计划和预算管理机构,出现财务工作跟着感觉走.生产运作和营销管理漏洞百出,营销理念落后.导致营销组织失当.把做品牌认为是做广告,认为只要质量好不怕卖不掉.营销管理体系迟迟难以健全等。

3产权不清及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障碍。许多民营企业创业初始受当时政策环境的限制,缺乏治理结构上的制度安排.如一些民营企业注册登记时是集体企业或国有企业改制时面临很多股权分配方面的问题有的民营企业没有及时办理公司注册.以至于企业做大以后难以浮出水面;有的企业纳税一直不规范,由于没有付出规则成本使得~些企业家的心理十分脆弱.对其拥有的财富具有原罪感。这些制度上的缺陷是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瓶颈。~股独大与股权分散的矛盾是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的另一个突出问题一些民营企业集团的组织定位不清晰,企业集团既做经营.又做管理.又做投资。要么集团就是挂~个牌子下面是个体户的集中营要么集团就是几块牌子一班人马,集团与下属分子公司之间混为一体。

4.创业者”效应产生的障碍。很多民营企业的创业者既拥有企业的股权,又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创业者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很难处理好股东与经理人的角色关系。创业带头人从感情上不愿轻易改变原有创业者所处的高层管理者地位,但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创业者能力越来越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在位者优势”实质上形成了对新进人员的排挤。少数创业者自身能力不足,还居功自傲,不愿学习,看不得别人超过自己,爱在企业内部耍老资格”,接受不了企业的新变化,不能忍受新引进人员的工作新思路,导致新引进人才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尽管一些有魄力的企业领头人,排除各种障碍,引进了一些人才,但因内部创业者与引进的人才之间的关系不顺.出现了”企盼人才重视人才,又留不住人才的怪圈。

5.经验式管理产生的障碍。民营企业创业初期组织结构比较松散,不成体系各职能部门设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职能划分模糊,内部协调机制不健全。常常是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员工的档案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仅仅起到会计的作用:生产运作管理简单粗放:营销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对销售人员不敢放开使用.或者放开使用又管不住;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管理沟通不够.老板高高在上,员工仅仅将自己当作一个打工仔.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这些都严重影响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三、机制全面优化——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路径

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再造往往是一方面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协调各投资方关系,另一方面针对企业发展初期已经形成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完善和优化。

1.正确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民营企业首先要正确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企业发展宗旨,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理清战略实现思路,建立战略保障机制和战略实施细则.并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平台。要舍得在企业的管理上投资,切实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构筑适宜的组织支持体系,方能使民营企业有较快发展。

2.努力提升企业家观念与素质。现代企业家必需具备的特点是智勇双全刚柔并济,自信严谨,敢于冒险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目标坚定、决策果断。民营企业经营者首先必须深入解剖自己.充分认识自己的缺点,并切实加以解决。要勤奋学习,超越自我.掌握最先进的组织管理理念和方法.方能够带领企业员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3搞好产权改革与组织结构再造。进行产权改革积极弓f入战略投资者、风险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进行合理的股权稀释,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家特别要与职业经理人建立起相互信任.并通过合理分配价值划分权责,明确职业经理人的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对职业经理人进行股权等有效激励。逐步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强化集团董事局的信息知情权.正确处理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权责关系,确定职业经理人的目标责任贡献.并进行有效考核。

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竞争状况和顾客需求,精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形式.如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并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和资源能力进行科学部门设置和调整,明确各部门问的分工协作关系.合理界定权责,建立简捷高效的企业组织运行机制。

4.改善民营企业组织管理。

民营企业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做好企业的“立法”工作.然后进行组织制度的教育工作,即企业的”普法”工作,接下来才是不折不扣地贯彻组织管理制度,即企业的执法”工作;最后还要有监督制度,即企业的”司法”工作。要做到企业全体员工人人懂制度,事事有制度,制度表格清晰,工作成绩有量化考核,建立起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分层分类的关键绩效评价体系。

比如,高层领导可以采用述职报告制度,中基层员工采用季度绩效考评制度.操作层员工采用月度测评制度;对高层领导的考核更强调结果指标,对中基层管理者的考核要关注行为过程,对操作类员工要强调量化指标;各级干部要重视绩效目标的设定和对下属的工一作辅导,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分配和晋升挂钩;要让人人都知道自己的工作权责和绩效考核指标,了解自己与同事的差距。这样就不仅给全体员工以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标准.而且使员工有公正、公平感,另外还能够相互激励.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四、把握关键问题——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核心

1组织变革应综合考虑.不能为了变革而变革。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往往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比如新员工往往依靠老员工的传、帮、带.员工日常工作很少对照岗位说明书,更多地是源自于一种组织内的学习.由于其工作方式常与个人职业理解和工作习惯联系在~起.一旦转变就很困难。如果一味地强调科学性——完全实施因事设岗、因岗设人.现有职工的思想观念却不具备自觉去适应新岗位的意识.反而可能影响变革效果。因此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要对实施组织变革企业内部的文化因素进行充分的研究,并找到影响思想观念转变的途径,逐步推进。强迫式和一步到位式的理想化变革,可能对企业产生意想不到的破坏力。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必须考虑员工或管理层的接受程度,对于重大组织变革,需要深入了解各个层面的意见;小的变革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连续进行.着重考虑怎样既能满足变革的需要.同时又能避免造成震荡性破坏。

2组织变革应围绕客户进行。组织变革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客户需求,创造客户需求。对组织结构的评价应该是按照客户服务的满意度来评价.而不是内部权利平衡性来评价。具体开展时.一般的工作思路是内外结合,即内部关注企业的组织诊断,外部关注组织设计相关的理念及标杆企业的分析。变革具体实施时.切忌简单抄袭别的企业的组织条文和方式,要重视目标方案的设计和现实阶段的方案设计两个层面的问题.在关注实施方案执行的同时.不断地强化目标方案的理念灌输,保障整个组织的演进方向。

组织再造范文篇3

一、企业组织结构再造

美国现代管理学家米歇尔·哈默在1990年提出了企业再造的概念,企业再造的根本思想就是彻底摈弃大工业时代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重新建立适应于当代信息化与全球化需要的新企业组织结构模式。在这个概念中,强调的是“根本、彻底和显著”。对企业来说,再造不是对企业的局部改良,而是业务流程的根本变革;并且要求在再造之后取得企业业绩的显著改善。据统计,美国FORTUNE杂志所排的500家大企业中已经有五分之一实施了企业再造3。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环境各方面的条件都发生了变化,企业再造已是势在必行。企业再造的目标是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在企业中建立起适应于新经济环境需要的组织结构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改善企业组织的市场竞争地位与提高企业组织的经济效益。当前我国企业组织在进行组织结构的再造时,应该采取整体再造的方式,即从根本上对现有企业的组织结构模式进行变革,在彻底破坏旧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组织结构即在企业中建设与发展球队型组织。

二、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方法

企业组织结构再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含着企业组织内部、企业组织与企业外部之间的工作流程的分析与设计,以及企业组织的具体设计的方方面面。根据企业组织在进行结构再造时的侧重点与组织结构再造的出发点的不同,企业组织结构再造可以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企业应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合于自身的企业组织结构再造方法。

组织结构重组法。即通过企业组织结构的重组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再造。企业组织结构的重组的主要内容包括扩大管理的授权与跨越企业的传统边界。集权是直线制组织结构的重要特征,但知识经济对集权提出了挑战。民主管理与人本主义管理原理的盛行要求管理者充分相信员工的能力,将原来归于管理者的部分权力分散给员工,以发挥员工的能动性。传统的直线制组织结构往往很注重于企业边界的保持,而保持边界的结果则是企业之间紧密联系的割裂,从而造成企业间不必要的冲突,增加企业摩擦成本与协调成本。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的再造时,将某些生产流程的安排和其它企业相结合,将能产生更为惊人的效果。

业务流程重组法。即通过企业组织内外业务的流程的重组来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再造。所谓业务流程重组即将企业业务执行过程中的顺序流程改为平行流程以提高工作速度。循序渐进一直以来都是泰勒的流水线生产原理的基础,而生产实践证明了顺序流程的不合理性,生产实践更倾向于将原来的顺序流程改革为水平并行流程。传统的直线制组织结构以分工的无限细化为目标,但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细化的分工已成为多余,将其合并反而能更为有效地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改革企业组织的控制方法。控制是企业组织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传统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但不同的控制方法所得到的效果与付出的控制成本是不相同的。传统企业组织中的控制方法多数是有缺陷的,尤其是某些不必要的控制或检验,除了增加控制成本外,对企业效益并无其他的贡献。因此寻找更为有效的控制方法、手段,也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再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对企业控制方法的改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再造。

三、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内容

不同企业类型的组织结构再造的主要内容是不尽相同的。现代商业企业的灵活性及其管理的相对落后决定了它们一方面存在有组织结构再造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存在着进行组织结构再造的可能,因而必然将成为组织结构再造的先锋。

1.商业企业的组织结构重组。

知识经济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是里程碑式的。在我国经济逐步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过程中,零售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应该顺应知识经济的需要,从传统的直线制组织结构向现代知识型组织结构转变。传统零售企业组织结构的主要缺陷在于:(})零售企业具有确定的边界,并为了边界的维持而耗费大量成本;(2)各部门之间彼此独立,信息流动性差;(3)零售企业业务分割与部门设置不合理。基于传统零售企业组织结构的不合理,企业再造活动将致力于打破直线制组织结构的束缚,在零售企业中建立起适合于当代知识经济需要的新的组织结构。当代零售企业的新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中虚线表示不经常存在的业务关系,团队将作为一种临时性的工作组织而存在,当团队的特定任务完成后,团队也将随之解散。图1中实线则表示组织中长期存续的直线制管理关系。图1所示的组织结构有利于打破传统直线制组织结构的缺陷,提高零售企业组织工作效率,而且咨询委员会的使用,将有助于突破传统的企业边界的限制,促进零售企业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另外,在新的零售企业组织结构中引进了电子商务系统。

2.业务流程重组。

零售企业的业务流程包括采购、物流、销售和售后服务等主要内容。在整个业务流程中,信息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埃统零售企业中,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必须通过长距离的逐步进行的正规传递来完成,这种信息传递方式的效率是低下的。在传统零售企业中,业务流程是按照先后次序依次进行。零售企业首先从制造企业采购以获得可供销售的产品,该产品通过运输过程进人到企业;零售企业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并通过运输过程将产品送达用户。在这一业务流程中,物流是分两次进行的,而且彼此是分裂的。传统的业务流程中包含有信息管理的内容,但信息的传递却是单向的,而且信息不会在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中进行传递。传统业务流程的弊端是不利于信息的共享、不利于不同业务单元的协调,而且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与降低零售企业经营成本。知识经济的萌芽与发展,要求我国零售企业对现有业务流程的不合理性进行深人、仔细的分析研究,并对业务流程中的不合理部分进行改进,以建立起适应于未来知识经济需要的新业务流程。

组织再造范文篇4

一、农村物流组织结构再造

由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使农村物流组织结构向扁平式智能组织结构的方向发展。扁平式智能信息管理的基本特点:

(1)强大的技术平台支撑。农村物流组织结构再造要求有一个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技术平台,这个技术平台应具备这样一些基本功能:①多协议信息接入;②智能化信息分类识别;③自动发出相应投递指令;④自动通知协议第三方;⑤自动发出管理监督指令;⑥网络资源协议共享;⑦客户信息独占。整个物流网依托平台实现高效、迅速、准确无误的运转。

(2)扁平式智能管理。由于有上述技术平台的支撑,信息传递环节减至最少,使得整个物流网络的纵向管理过程缩短。形成一个扁平的管理结构。同时,所有信息均汇集到技术平台,由其进行集中自动处理,实现中心智能化控制,从而使整个物流网络成为一个扁平式智能管理架构。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的现状是:参与者众多,素质参差不齐,既没有一个可供众多参与者使用的公共信息系统和平台,也暂时没有实力强大的企业去加以整合。根据目前农村物流组织结构模式的现状以及现代物流组织结构变革趋势,我国农村物流组织的组织结构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市场渠道的整合。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淘汰,对农用品市场参与者和渠道组织优化组合,以求使用较少的社会人力资源,更好地进品和服务的供求对接。

(2)授权问题。由于内部组织结构的整合,企业物流管理的趋势向着更加集权化的方向发展。然而随着网络应用及分布式信息处理的发展.要求进行授权,将物流职责推向组织底层。

(3)管理人员的参与范围:在传统的物流组织结构中,业务部门执行每天的运作,而职能部门则从事计划和监督。而现代物流组织中,管理人员在所有层次上同时卷入了计划和运作。

(4)团队精神。信息网络的互联并不能保证企业运作的有效性和协调性。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既给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要求每个参与者具备协作和团队精神。

(5)学习型组织。物流模式从一体化到供应链管理,是从平面管理到立体管理的过渡,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多变,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的要求。

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则更加强调社会化的组织问题,即通过物流企业和资源的整合。减少农产品物流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次数和交易费用,提高商流和物流效率。建立有效的、开放式的、大众化的公共物流及商流信息平台,使信息共享。减少信息损耗和失真。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真实的信息。

二、农用品物流流程再造

农用品物流流程再造实际上是通过对企业内部物流系统优化和(或)企业外部渠道整合,提供更加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使物流的集成化成为供应链的一体化。也就是说,通过调集和组织企业自身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使企业的物流流程得以优化,实现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

l、企业流程再造的目标

企业内部流程再造本质上是通过对不断发展创新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如互联网等信息技术,CRM、ERP等管理技术的)使用,把企业内部各种能力综合起来,创建一个企业流程的全面解决方案,以使系统运作最优化。农村物流企业流程再造有三个目标:使客户获得增值服务,即所有的努力必须集中在对客户的增值方面;有利于工作物流效率;通过对流程的综合,达到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2、企业内部流程再造的基本内容

流程再造要结合农村物流的特点,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基础,对农村企业物流业务程序进行信息化改造,以适应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其基本内容包括六类主要的业务流程的协调连接:订单管理、仓储与分拨、运输与交付、退货管理、客户服务以及数据管理与分析等。

(1)订单管理。此项业务包括接收订单、整理数据、订单确认、交易处理(包括信用卡结算以及赊欠业务处理)等。

——确认订单来源:当企业接收到一份订单时,企业的物流系统应能自动识别该订单的来源以及下订单的方式,统计顾客是通过何种方式(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完成的订单。当这一切工作结束后,系统还会自动根据库存清单检索订单上的货物目前是否有存货。

——支付处理:在顾客提交订单后,还需要输入有关的支付信息,物流系统应能自动处理信用卡支付业务以及赊欠业务。如果客户填写的支付信息有误,系统将会及时通知顾客进行更改,或者选择其他合适的支付方式。

——订单确认与处理:当顾客的支付信息被处理后,物流系统会为顾客发送订单确认信息。在这一切工作就绪之后,物流系统将会对客户的订单进行格式化,并将订单发送到距离客户最近的仓储中心:

(2)仓储与分拨。包括:

——分拣:当仓储中心接收到订单后,系统能根据订单内容承担起分拣、包装以及运输的任务。

——存货清单管理:仓储与分拨中心同时负责存货清单管理以及存货的补给工作,并由企业物流眼务系统进行监测,并能提供有效的库存管理信息,使企业保持合理的库存。

——运输与交付:这一步骤包括了对运输的全程管理,如处理运输需求、设计运输路线、运输的实施,供通过互联网对货物运输状态进行实时跟踪的服务等。

(3)退货管理。退货管理业务承担货物的修复、重新包装等任务,这个过程需要进行处理退货授权认证、分拣可修复货物、处理受损货物等工作。

(4)客户服务。客户关系管理服务包括了售前和售后服务,同时还包括对顾客的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的回复等工作。处理的内容包括存货信息、货物到达时间、退货信息以及顾客意见。客户关系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业务步骤,这项工作与订单管理、仓储分拨、运输、退货管理等环节有密切联系,需要相互支持。企业应该有能力通过内部或者外部的呼叫中心向顾客提供全时段的客户关系管理服务。

(5)数据管理与分析。对于顾客提交的汀单,企业物流系统有能力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产生一些深度分析报告。这些经过分析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以便随时调整目前的市场营销策略。

实现企业内部物流业务流程的优化处理,还需要其他条件的支持,如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呼叫中心的建立、仓储分拨中心的建立、组建运输力量等。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是自己投资和外部租赁,自己管理;也可以全部外包出去。这要根据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和发展的战略方向而定。

3、企业外部供应链整合

供应链是指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和活动的上下游企业组织构成的网络。供应链不同于传统的分销渠道,它以物流与市场营销为中心,重视供应链上所有参与者,包括客户的客户和供应商的供应商,重视上游组织和下游组织的相互影响关系。对供应链的管理就要对原材料和产成品由供应地流向消费地的所有参与者和所有环节进行一体化管理,实现整条供应链最优化。通过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将给参与企业带来以下好处:①改善协作关系性质,变敌对竞争为合作共享;②缩短配送的前置时间,提高配送效率;③通过无缝链接,减少交叉作业误差,提高配送可靠性和及时性;④降低库存水平,降低农产品损耗率;⑤有利于标准化的实施,减少产品质量问题;⑥由于物流成本的降低,可提供稳定的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从目前我国农村物流现状来看,农村物流相关企业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需注意以下问题:

(1)观念更新。我国农村物流体系成员对于合作、联盟、共享、多赢等理念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而观念上的一致是供应链联盟建立的基础。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政策引导;另一方面,供应链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企业应将供应链的理念传达给未来的合作伙伴,使各参与方能理解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减少和消除未来合作中的沟通障碍。

(2)建立联盟。发展伙伴关系和建立联盟关系是企业物流外部资源整合及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在传统业务渠道中,企业与其上下游业务伙伴是一种对手间谈判的关系,而物流联盟的建立则可使其变为合作关系。建立农用品供应链的战略联盟,可以通过分享信息和制定共同计划(制定物流解决方案)减少渠道成员的风险,大大提高整个物流过程的效率。在我国农村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订单农业”,‘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中,已蕴含了这种战略联盟关系的萌芽。当然,它与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联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和质的区别。催生我国农村物流供应链联盟,需要培育和发展巨型农业生产和流通性企业集团,通过他们的实力、规模化运作达到聚合企业的目的。

(3)社会支持。农村物流体系中供应链联盟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靠一个企业或少数企业的推动是不够的,必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引导,国外先进企业的带动,企业物流意识和合作意识的提高,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素质的提高等。特别是农产品供应链涉及众多农户家庭,情况则更为复杂。

组织再造范文篇5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由于许多民营企业是从家族企业起步的,在组织构成上往往存在着先天的缺陷,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组织变革再造就成为最迫切的需要。但是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并非一日之功,要真正达到基础、添后劲增实力的效果,就必须对组织再造的目的有清晰的认识。了解变革面临的主要障碍,选取合理的变革途径,解决好一些关键性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由于许多民营企业是从家族企业起步的,在组织构成上往往存在着先天的缺陷.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组织变革再造就成为最迫切的需要。但是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再造并非一日之功.必须对组织再造的目的有清晰的认识,扫除变革的主要障碍,选取合理的变革途径,解决好其中的关键性问题,才能在变革中浴火重生。

一、明确变革目的——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起点

1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完善运营机制、满足客户需要。市场是推动企业组织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只有适应市场化运营的组织结构才能满足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市场化运作模式要求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建立起员工能上能下、机动灵活的分工协作组织体系,并逐渐强化企业组织战略规划、生产运营监督和控制等功能。从我国大型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来看,很多企业已经采用了适应市场化的组织模式,如独立董事制的产生,战略委员会作用的不断加强,审计委员会或投资委员会的尽责机制等等,这些都推动了民营企业组织向市场化组织结构的转变。特别是我国一些跨国经营的民营上市公司其海外分子公司的组织结构更多的采用国际上比较规范的组织方式如建立事业部.强调投资项目前期组织的建立强调计划部门的设计等。

2.满足股权变动需要——调整股东权益分配。企业国有股权的退出推动了中小型国有企业的民营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日益增加的企业购并促进了民营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外资企业的大量引入也促进了部分民营企业股权多样化。股权的变动意味着企业管理方式的改变.较大的股权变动也可能导致原有管理层的退出或调整。而客观上.为了体现新进股东的利益.组织结构的调整成为必然。比如国际资本进入民营企业.在组织变革上就可能提出与国际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借鉴或采用一些国外企业的组织运作管理机制和方法。

3.规范分工协作——清晰界定权责、避免多头负责。很多民营企业家习惯于简化部门管理.只设计几个简单的市场需要的职能部门,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原本简单的组织结构就造成企业家忙于处理事务性工作疲于奔命而忽略了对企业发展方向的规划和定位.由于组织结构没有随经营规模与技术发展做相应的调整企业发展出现停滞不前。所以当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之后,如何进行科学的部门划分如何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增补或削减哪些部门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4提高运作效率——扁平化、授杈充分、减少独断专行。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随着民营企业集团化和国际化经营.要求组织更多地因事设岗,其人员素质和管理能力及工作效率均需要有大幅度的提升.为了达到效率和效益提高的目的.民营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在逐渐趋向于扁平化,通过充分授权.减少独断专行,增加各部门进行组织协作的能力。

二、扫除变革障碍一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瓶颈

1企业发展战略不清造成的障碍。很多民营企业一直都没有自己的经营总体战略,不明确自己究竟该在哪一领域长期发展,经营项目转换过于频繁。因为缺少战略,导致民营企业在组织构成及人、财、物等运营资源的筹集上没有目的性,投放方向分散甚至出现错误,难以获得良好的长期收益,不但难以迅速扩大,甚至逐渐萎缩直至破产倒闭。战略问题首先是一个企业的使命问题,企业没有使命,发展目标不明确.就难以保证人、财、物的分配和部门设置等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合理性,而且会导致组织的设置、各种经营措施和手段的运用出现错误.制约企业的高速发展。

2民营企业家自身观念和素质造成的障碍。民营企业是否能够做大做强,其领头人的水平和素质具有决定性作用。一些民营企业家自身观念的落后和素质的低下导致企业组织管理中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盲目节约,给与人才的报酬和待遇偏低营销投入少舍不得进行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改造等.过于看重会计成本高低.导致组织运行不畅.丧失发展际遇大权独揽.事必躬亲.无暇估计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导致组织运行无序,由于没有预算管理,缺乏计划和预算管理机构,出现财务工作跟着感觉走.生产运作和营销管理漏洞百出,营销理念落后.导致营销组织失当.把做品牌认为是做广告,认为只要质量好不怕卖不掉.营销管理体系迟迟难以健全等。

3产权不清及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障碍。许多民营企业创业初始受当时政策环境的限制,缺乏治理结构上的制度安排.如一些民营企业注册登记时是集体企业或国有企业改制时面临很多股权分配方面的问题有的民营企业没有及时办理公司注册.以至于企业做大以后难以浮出水面;有的企业纳税一直不规范,由于没有付出规则成本使得~些企业家的心理十分脆弱.对其拥有的财富具有原罪感。这些制度上的缺陷是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瓶颈。~股独大与股权分散的矛盾是民营企业产权结构的另一个突出问题一些民营企业集团的组织定位不清晰,企业集团既做经营.又做管理.又做投资。要么集团就是挂~个牌子下面是个体户的集中营要么集团就是几块牌子一班人马,集团与下属分子公司之间混为一体。

4.创业者”效应产生的障碍。很多民营企业的创业者既拥有企业的股权,又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分离创业者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很难处理好股东与经理人的角色关系。创业带头人从感情上不愿轻易改变原有创业者所处的高层管理者地位,但随着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创业者能力越来越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在位者优势”实质上形成了对新进人员的排挤。少数创业者自身能力不足,还居功自傲,不愿学习,看不得别人超过自己,爱在企业内部耍老资格”,接受不了企业的新变化,不能忍受新引进人员的工作新思路,导致新引进人才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尽管一些有魄力的企业领头人,排除各种障碍,引进了一些人才,但因内部创业者与引进的人才之间的关系不顺.出现了”企盼人才重视人才,又留不住人才的怪圈。

5.经验式管理产生的障碍。民营企业创业初期组织结构比较松散,不成体系各职能部门设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职能划分模糊,内部协调机制不健全。常常是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员工的档案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仅仅起到会计的作用:生产运作管理简单粗放:营销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到位,对销售人员不敢放开使用.或者放开使用又管不住;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管理沟通不够.老板高高在上,员工仅仅将自己当作一个打工仔.工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这些都严重影响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三、机制全面优化——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路径

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再造往往是一方面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协调各投资方关系,另一方面针对企业发展初期已经形成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完善和优化。

1.正确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民营企业首先要正确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明确企业发展宗旨,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理清战略实现思路,建立战略保障机制和战略实施细则.并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平台。要舍得在企业的管理上投资,切实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构筑适宜的组织支持体系,方能使民营企业有较快发展。

2.努力提升企业家观念与素质。现代企业家必需具备的特点是智勇双全刚柔并济,自信严谨,敢于冒险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目标坚定、决策果断。民营企业经营者首先必须深入解剖自己.充分认识自己的缺点,并切实加以解决。要勤奋学习,超越自我.掌握最先进的组织管理理念和方法.方能够带领企业员工.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3搞好产权改革与组织结构再造。进行产权改革积极弓f入战略投资者、风险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进行合理的股权稀释,并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民营企业家特别要与职业经理人建立起相互信任.并通过合理分配价值划分权责,明确职业经理人的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对职业经理人进行股权等有效激励。逐步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强化集团董事局的信息知情权.正确处理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权责关系,确定职业经理人的目标责任贡献.并进行有效考核。

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竞争状况和顾客需求,精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形式.如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并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和资源能力进行科学部门设置和调整,明确各部门问的分工协作关系.合理界定权责,建立简捷高效的企业组织运行机制。

4.改善民营企业组织管理。

民营企业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做好企业的“立法”工作.然后进行组织制度的教育工作,即企业的”普法”工作,接下来才是不折不扣地贯彻组织管理制度,即企业的执法”工作;最后还要有监督制度,即企业的”司法”工作。要做到企业全体员工人人懂制度,事事有制度,制度表格清晰,工作成绩有量化考核,建立起以战略目标为导向的分层分类的关键绩效评价体系。

比如,高层领导可以采用述职报告制度,中基层员工采用季度绩效考评制度.操作层员工采用月度测评制度;对高层领导的考核更强调结果指标,对中基层管理者的考核要关注行为过程,对操作类员工要强调量化指标;各级干部要重视绩效目标的设定和对下属的工一作辅导,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分配和晋升挂钩;要让人人都知道自己的工作权责和绩效考核指标,了解自己与同事的差距。这样就不仅给全体员工以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标准.而且使员工有公正、公平感,另外还能够相互激励.互相促进.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四、把握关键问题——民营企业组织结构再造的核心

1组织变革应综合考虑.不能为了变革而变革。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中往往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比如新员工往往依靠老员工的传、帮、带.员工日常工作很少对照岗位说明书,更多地是源自于一种组织内的学习.由于其工作方式常与个人职业理解和工作习惯联系在~起.一旦转变就很困难。如果一味地强调科学性——完全实施因事设岗、因岗设人.现有职工的思想观念却不具备自觉去适应新岗位的意识.反而可能影响变革效果。因此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要对实施组织变革企业内部的文化因素进行充分的研究,并找到影响思想观念转变的途径,逐步推进。强迫式和一步到位式的理想化变革,可能对企业产生意想不到的破坏力。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必须考虑员工或管理层的接受程度,对于重大组织变革,需要深入了解各个层面的意见;小的变革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连续进行.着重考虑怎样既能满足变革的需要.同时又能避免造成震荡性破坏。

2组织变革应围绕客户进行。组织变革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客户需求,创造客户需求。对组织结构的评价应该是按照客户服务的满意度来评价.而不是内部权利平衡性来评价。具体开展时.一般的工作思路是内外结合,即内部关注企业的组织诊断,外部关注组织设计相关的理念及标杆企业的分析。变革具体实施时.切忌简单抄袭别的企业的组织条文和方式,要重视目标方案的设计和现实阶段的方案设计两个层面的问题.在关注实施方案执行的同时.不断地强化目标方案的理念灌输,保障整个组织的演进方向。

组织再造范文篇6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战略知识管理再造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再造是一种创新,是一种在传统人事管理基础上的“扬弃”,是根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探索适合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特点及被管理对象人性特点的一套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方案、制度、模式等。旨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柔性的人力资源系统再造对策的指导思想是: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符合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与员工的需求相适应;与人力资源管理再造的目标相适应。

一、基于知识管理的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组织利润源最大、最基本的支持要素,组织知识就是组织的核心利润源,而组织知识即核心利润源掌握在组织员工手中。人,既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又是知识的载体,因此说对人的管理(即人力资源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不仅仅支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发挥,也十分有效的改进了企业员工知识获取、累积、创新的传统路径,同时使企业的学习能力增强,所以将知识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成为组织建立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知识管理通常来讲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人与知识充分结合,并且创造知识分享的文化,以加速员工学习、创造、使用知识提高组织核心价值观的管理方法,其目标是提高组织所有知识的共享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还依赖于组织的知识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责任是根据组织的战略和发展需要,根据组织内部知识的状况,分析研究对知识的需求,通过人才的招聘、培育、使用和开发满足组织运作需要,并通过建立制度、形成文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而知识管理部门的主要责任是建立和维护知识共享的平台,作为知识共享的技术保障,在知识共享平台上完成知识的汇总、分析、加工和,是知识共享的具体实施部门。

基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需要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鼓励员工通过个人学习和团队工作不断消化和吸收获取的组织内外的显性知识,进而创造新的隐性知识,提升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另一方面,要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员工愿意并且能够将存储在他们头脑中的知识贡献出来,实现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将员工个人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在相互沟通与交流中使个人知识相互补充、相互完善,使其作用最大化,即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作用。这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注重员工个性化的发挥,另一方面又激励参与和分享,倡导“团队精神”。

因此,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整合的内涵在于通过培训、评价、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形成一种相互学习、广泛交流的组织文化和工作环境,创建一种知识共享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机制,从而使有利于组织文化和组织发展的知识逐步转变为整个组织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由“个人隐性”转变为“组

二、能力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由基于工作的模式向着基于能力的模式转变,以下方面分析决定了其必然趋势。

首先在于工作性质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工业中工作的作用正被削弱,在一些领域已转变为智力密集型工作,更多的脑力劳动代替了体力劳动,这使原本简单、重复的工作变得较为复杂、更具技术性,其各个环节都需要思维、创新,需要智力的开发,它的业务流程是智力的流程。进而更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其次,工作需求发生了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表现在其工作目标上也是不断地随之发展。与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同步,人们早已不只把追求最大物质回报作为从事任何工作的主要目标,而是更看重于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参与企业管理,把个人意志与企业经营理念结合起来,满足其自尊与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企业面对一个很难预测和不稳定的环境,因此他们需要能够更加迅速地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加重视学习新的能力,并用新的、更复杂的方法来改进员工的工作绩效。而要想以组织的能力作为竞争的基础、要想使员工的工作绩效得以改进,就必须强调个人的作用。因此,知识经济中的组织要想适应全球化的经济竞争,就不能再把个人看作只是通过简单的选拔与培训就可以很容易填补工作的组织的一员。他们应该被看成组织的重要资源。在本质上,他们的能力、技能和学识已成为组织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经济环境中,一个企业要想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取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将人力资源作为竞争的最关键和最重要的资源。这就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发生转变,即从基于工作的管理转向基于能力的管理。

三、科学化的管理策略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我国中小企企必须运用现代人事考核的先进技术对企业人才进行科学考评,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的人事考核信息获取、处理、评判、质检技术,准确评价人才,为职工的任用、提拔、奖惩提供科学依据。

管理理论创新很多是结合知识经济的技术条件下得以推进的。人力资源再造的思路及经营理念的落实,离不开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随着Web技术的出现与应用,信息流突破了部门的限制而延伸到企业内外的各个角落,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的再造成为可能,人力资源管理运作体系也将因此而突破封闭的模式,企业各级管理者及普通员工也能参与到HR的管理活动中来。它不仅使管理更有效,而且使人力资源部门摆脱繁杂事务性的人事工作,从而使人力资源管理由简单的职能管理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层次成为可能,进而有效的实施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以应对来自于知识经济的挑战。电子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eHR)的出现为人力资管理手段的科学化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拓宽了人力资源柔性化的思路,并使人力资源再造的实现更为可行。

组织再造范文篇7

创建面向市场的组织

网络经济中企业竞争的中心已向服务竞争转移,优质的、个性化的服务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现代企业应树立新的企业营销观念,创建面向市场的组织。信息技术为创建面向市场的组织提供了条件。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使企业的各子系统活动都紧紧围绕市场,以市场的需求与企业的目标来协调与规范组织的各项活动。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首先使内部组织的有效市场化成为可能,它打破了官僚主义的官本位,破除了传统组织信息沟通不畅的弊端,使结构更加精简、扁平,但这种组织结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扁平化,而是根据企业再造的思想将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企业间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与整合。

企业内部组织的整合创新

在进行企业再造的过程中,企业的各子系统如生产、营销、研发、财务、后勤服务等业务部门的功能将重新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将因此而改变。

传统组织基本上是按照管理职能的专业分工而进行部门化设计和职能部门设置。进入信息时代,企业电子商务系统能智能化地实现大部分的组织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因此组织内部的分工方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由职能分工型的组织结构向任务分工型的组织结构转变。企业组织将是由价值链上的若干“任务系统”集成的组织系统,即每一任务系统功能是实现市场价值的一部分。企业的主要任务系统包括:营销系统、开发系统、生产系统、物流系统等。

从组织结构看,组织按业务流程进行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多层次、官本位式的等级组织模式,大部分中层管理机构将被分解到各业务系统,彻底地改变了组织的活动流程。通过建立起包括从市场研究、开发与设计、供应、生产到销售等业务流程的面向用户的快速反应组织系统,满足了激烈竞争下的市场需求多元化的需要。

(一)加强企业营销组织建设

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将面向国际化的大市场进行营销管理。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中间商将逐步向物流机构转变,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说,营销系统的职能已由大力构建营销网络,转变为重点加强网络营销。通过建立网络营销机构,利用电子商务系统,企业可以在Intranet(企业内部网)上迅速进行市场信息交换、跟踪定单。市场营销人员在世界的任何地方可以访问公司负责维护的最新客户资料库。另外通过与客户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企业能够对客户需求作出快速响应,并可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顾客在与企业双向互动的沟通中得到了最大的程度满意,而企业也可根据市场信息随时调整自己的营销战略规划。

(二)创新企业的研发系统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不仅为研发系统提供了市场信息、需求信息,而且提供国内外科技方面与新产品方面的资讯,进而为确定研发方向、科研规划、新产品上市计划提供帮助。研发系统的组织可建立以核心能力与科研人员为基础的网络化科研队伍,实施国际化的研发战略和技术开发战略联盟。企业的研发系统通过内部网络与营销系统、生产系统紧密关联,使营销、开发、生产成为一体化的流程组织,避免了传统组织难以协调与资源浪费的现象。

(三)转变企业生产运作方式

在生产系统方面,企业的生产运作方式将由原来的存货生产方式转变为订货生产方式。通过因特网消费者可以直接参与自己所需产品的设计,厂家也可以利用三维动画的方式向用户展示自己现有的商品,使用户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的网上购物。一般意义的电子商务与ERP等的紧密结合构成企业电子商务系统,它的内端使生产计划、控制等生产管理活动全都在企业内部网上实现,管理人员可通过采集各环节的数据对生产能力及生产状态进行实时分析,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管理。

此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的财务部门和新兴的信息中心将从企业的一般职能部门晋升到企业的战略决策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财务核算功能逐步由电子会计取代,而财务管理的负责人将更多地在决策层从事企业投资、融资等分析与资本运作活动。信息管理负责人则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不但对外界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整合后提供给CEO作决策参考,而且使决策信息畅通无阻地传达到各环节员工,并进行双向沟通,使信息这一战略资源发挥其应有作用。

企业组织的外部创新

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等组织形式和概念的出现。超越了传统企业的边界,使企业在利用品牌、网络和资本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在降低交易费用的同时,取得超常的发展。

虚拟企业是以核心企业为龙头,为实现某种市场机会,将拥有实现该机会所需资源的若干企业集结而成的一种网络化的动态组织。当市场机会不存在时,虚拟企业则自行解体。虚拟公司的主要特征是:信息高速公路网络连接;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成员企业具有核心能力;随市场机遇而存在;无严格的公司边界。这种企业形式充分整合了面向Intranet的全球资源,达到了及时满足顾客需求的目的但又未改变原成员企业的产权结构。

战略联盟是指多个具有对等经营实力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利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形成的优势互长、风险共控的网络组织。与虚拟企业相比,它更强调一种行业的战略性,着眼于长期的合作与发展,并非某个短期的市场机会;他们可以避免两败俱伤的对抗性竞争,达到动态博弃的协同合作的双赢结果。这样使得每个联盟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的发展,共享各自的资源,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柔性化组织结构模式将是21世纪企业组织的主流。柔性化组织模式则是一个超越组织边界的概念,它是围绕核心企业,融合虚拟企业、战略联盟、网络化组织的基本组织方式,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动态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以适应复杂性、动态性、交叉性的经营环境,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企业组织创新中需解决的问题

企业要用现代的经营理念对员工实现观念重建。将现代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观、信念、精神等通过各种方法移植于员工的脑海中,培养员工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增加对组织创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在总体系统思想发表下进行流程重组,这也是组织再造的核心过程。最后完成组织重建,以达到对组织单元、组织结构、员工角色转换的组织创新的最终目的。

组织再造范文篇8

论文关键词:组织结构;再造;管理模式;管理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可回避地要进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构筑企业新的组织结构。以下,就马钢在新的形势下,组织结构再造以及再造后的管理模式、方式的调整谈一点认识。

1企业组织结构的理解

1.1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各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企业组织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现代企业(modenenterprise)是相对传统企业而言的,指由许多不同的营业单位所组成,且由各层级经理人员所管理的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而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具体又包含两个层次:建立适应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应首先必须体现的,这是第一层次的问题;接下来,企业组织制度就要研究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和机构问题,这也就是本人所研究的问题。可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也就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形成与建设过程,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2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组织结构(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而成

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组织产生于十六世纪至十八世纪的手工业工场。工业革命以后,产生了典型的直线职能组织,即u型组织,即公司总部直接指挥和领导各成员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一次大战后,事业部组织产生,即M型组织。通常是根据业务或地区划分分支机构(事业部),与以往相比总部授予其较大的自主权,类似独立的企业,总部从繁杂的日常业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致力于企业的战略决策。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了控股公司型组织结构,即H型组织。这种组织结构使各企业成员(子公司)保持了更大的独立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革命对企业组织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许多新情况。

除了上述三类典型企业组织结构模式以外,尚有其它一些结构形态,如矩阵型、模拟分散型、多维制等等,但都是三类基本结构的变异。而u型结构至今仍为我国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包括钢铁企业都呈现向M型或H型组织结构发展的态势。

1.3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是任何大公司、大企业都必须面对的。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企业组织结构是由一系列要素构成的,而任何结构都必须有一个中心。在企业组织结构研究中,“目标”这一要素居于核心的地位,众多的要素就是按一定的目标组织起来的。反过来,由于其它要素并非总是最优化的,所以它们与目标并非总是和谐的,往往影响着目标的实现。

2马钢实现组织结构重组的必然性

我国钢铁企业目前正处于特殊的变革阶段,为适应这场巨变,企业必须适时地调整其经营发展战略,从而要求企业必须对包括组织结构在内的内部体制和机制进行调整和创新。这种调整同样源于两方面的因素:

2.1环境因素.

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与世界经济接轨)逼迫各行业企业尽快确立新的发展战略、调整组织结构,规避经营风险,在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

2.2自身发展因素

马钢组织结构重组或者说调整,就是源于对理论命题的认同而提出来的。

1993年是马钢组织结构的一次划时代变革马钢集团化改革、控股公司构架、母子公司体制建设等都是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的探索和具体实践。

3马钢组织结构衍变和趋向

上述分析表明,马钢组织结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

3.1分立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而实施组织结构调整的一种趋势,国外是这样,国内企业也是这样。当然,分立是有原则的,企业并不能为分立而分立。分立实际上是一个企业分权化的过程。集权与分权,有许多尺度需要把握,涉及众多因素。一般来讲应考虑因素主要有:决策的重要程度;被分立单位主管的能力;企业规模;企业内外条件的稳定性、企业政策一致与多样对下属单位进取心的影响;企业管理哲学;企业内部控制力的强弱等等。

3.2对照这些原则,马钢两公司都已经基本具备进一步分立的条件

(1)马钢集团公司应积极构筑母子公司体制,逐步由目前融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为一体的混合型向纯粹资本经营型控股公司模式转变,形成资本经营格局。

在管理体制上,马钢集团公司应在已有的基础上,加快完备投资决策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三个管理层次的建设。

投资决策中心。要总结几年的实践经验,以资本经营和宏观管理为目标,尽快确立控股公司的运营体制。

——马钢集团公司近两年主要从事资本经营,对授权经营的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授权行使的股份公司国有股股权)承担保值增值责任,基本不再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运作和整个马钢集团的资源优化配置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马钢集团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管理通则》等,积极探索多种途径赋予子公司享有的出资者的权利,即资产受益权、重大决策权、选择管理者的权利,并适应形势的发展,区别不同子公司的情况,运用了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对子公司进行管理和协调。下一步,应该在强化控制上进行积极探索,既要割断与子公司除产权外的其它联系,又要保证出资的安全并且又有稳定和合理的回报。马钢集团公司要进一步落实财务、资金税费、保险、对外投资的管理,保证集团整体利益的不受损害。

利润中心。马钢集团公司在近两年实施子公司运作的基础上,应不断总结对子公司的管理模式。真正落实:

——逐步推行对子公司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同时解除目前马钢对子公司职工的无限责任。

——各子公司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为原则,切实按市场规则,规范运作。

——新的形势下,对子公司要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造,改变一股独大的状况,引入其它资本,推进子公司分立,强化子公司的自我约束。

——马钢集团公司内部各子公司、马钢股份公司各单位(子公司、分公司、事业部)之间,通过进一步理顺价格体系,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形成内部有约束的经济关系,实行市场化运作。

成本控制中心。马钢集团公司各分支机构,全资、控股子公司下属的分支机构,马钢股份公司下属生产辅助、费用单位等,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的同时,要顺应马钢组织结构进一步发展的要求,逐步推进分立化,进行公司制改制,建立新体制、新机制。

(2)马钢股份公司可考虑按三个中心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实行独立运作。

马钢股份公司也应逐步向投资决策中心转变;钢铁主体实行集中一贯管理,逐步按工序或按区域形成事业部,成为利润中心;辅助单位全部实行资产授权经营,条件成熟时,依法改制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利润中心。为钢铁生产服务的供应、能源、经贸等,全部与生产主体之间全部建立市场关系。

马钢股份公司全面实施组织结构改革后,要保持独立运作,但机关职能要大幅下沉,机构应尽量精减;对辅助单位可按资产授权经营、模拟子公司运作,钢铁主体和供应、能源、经贸等部分可按“三个中心”模式进行总体设计,分步实施。力争通过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实现效益最大化、管理扁平化的目标。同时,也为实现主辅分离、精干主体和资产重组准备条件。

4组织结构重组后马钢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的相应调整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与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变化是二项对立的关系,一方面,一定的组织结构要求一定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与之相匹配,不相匹配的管理会影响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管理模式、管理方式的进步和创新会影响或推动组织结构的调整,因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总是需要通过合适的组织结构来体现和发挥作用的。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应强化战略管理——调整和确立马钢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的发展战略;集中马钢内外的力量研究支撑新的发展战略的配套管理模式和方式;亟待研究和确立的是:

(1)马钢集团公司应按定位重新进行组织机构的设立。

组织再造范文篇9

摘要: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引发了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管理组织等诸多方面的变革,其中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尤为深远。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结构类型,并探讨了其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结构

1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促使企业形成柔性的扁平化组织结构。电子商务技术信息处理效率高,企业网络内的每一个终端可以同时获得全面的数据与信息,使企业内外的信息传递更为便捷、直接,高层管理者接近了生产第一线,中层管理者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技术代替了管理中层。柔性的组织结构可以使管理者充分授权,减少管理层次,增强组织内横向沟通以及与外部环境的沟通,加快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

企业组织结构与信息技术系统之间保持一致。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建立稳定的依赖关系以降低环境的不确定性,利用信息技术降低协调成本,建立企业组织内及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从而形成企业的非产品、成本、技术等方面的虚拟核心竞争力。

跨职能工作团队成为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础。根据特定任务和业务流程建立的具有监督、激励、约束等职能的工作团队,直接面向生产任务,实行自我管理,它取代了层级组织结构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结构的基础。电子商务改变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模式,跨职能工作团队利用互联网技术能及时了解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多元化消费需求,以进行快捷的研发和生产。

企业组织之间加强虚拟运作。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技术把供应商、生产商、顾客甚至竞争对手等独立的企业连接而成的动态的、临时的虚拟企业,这样,各个网络成员的组织结构精炼且富有弹性,它们技术共享、优势互补、联合开发,能够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

2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结构类型

电子商务企业的组织结构围绕生产制造功能的流程结构向服务型组织结构转变,根据用户的需求反馈意见并将设计或改进的方案传达给制造企业。而核心企业通过契约或控股关系与制造企业、销售商按产品价值流联结成企业链。根据核心企业的特性划分,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结构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种类型:

生产性网络。其关键在于保持对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研发设计能力,及时反馈顾客意见及需求,并不断改进产品的功能和提高产品质量。重点是集中优势能力进行新产品开发、产品的关键设计、商标管理及售后服务和营销,同时通过契约等方式将生产、制造过程分包给下游厂商。

非生产性网络。主要强化专业化生产和核心技术的开发,进行品牌和商标的管理与经营,以及销售和提供服务,通过企业形象策划、良好的物流系统等手段,将制造商、销售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结构模式总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由传统的金字塔型的层级制组织模式向开放的网络型结构转变。但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涉及到管理观念、经济体制、管理制度等诸方面因素,企业要想进行组织再造,彻底改变传统的层级结构,除必须考虑所属行业的要求以及结合企业现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更新观念。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要全面转变和更新企业经营观念与思路,树立全面、整体化和战略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理念。同时,培育员工的组织创新意识,树立信息化概念,在整体系统思想指导下进行流程重组,组织再造。

慎重选择。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结构设计要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发展战略,在激进式和渐进式两种电子商务组织变革模式中慎重选择。激进式变革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在短时间内建立信息化的组织结构,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全面的、大幅度的调整,而这种超调量大又会导致组织平稳性差。与之相反,渐进式变革则是通过对企业组织进行持续的、小幅度的局部调整,实现由传统组织模式向电子商务组织模式的转变,这种变革超调量小,但波动次数多,变革持续的时间长,这样有利于维持组织的稳定性。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历史文化不仅成为构建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结构的阻力,而且也会导致新的企业组织结构无法有效的运行。因此,在实施企业组织结构重组之际,建立与新组织结构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积极营造充分发挥知识和信息化的电子商务企业文化。

加大管理信息系统与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电子商务企业组织结构模式需要信息管理技术的支持,这就要求企业的设备、人员、组织和企业文化等全面实行信息化,建立用于在新型组织执行新任务的管理人员的决策支持系统和用于支持组织单元决策的自动化信息系统,以及利用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管理软件。

参考文献:

1.陈连刚。电子商务企业管理与实训[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组织再造范文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效率评价

一、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的演变历程

(一)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是组织职能和效率的统一体.体现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战略思想。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其经营传递效率和管理的有效忖乃至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需要合理有效的组织结构安排。

(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演变

1.业主制。由商业银行业主直接指挥员工进行业务活动,员工只能听从所有者的指挥,没有任何经营权和决策权。

2.职能式组织结构。职能式结构是一种集权的组织结构,又称U型模式,其特点是金字塔型。即总经理是商业银行的最高领导者,在总经理下面按职能不同设立管理机构,各业务部门由副总经理或经理管理.每个部门又按照需求分设各具体业务部门如营业部、信贷部等。

3.事业部式组织结构。又称H模式,其特点是在最高管理层的统一领导下,将整个组织划分为若干事业部,各个事业部实行相对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拥有高度经营自主的权力,根据最高管理层的方针、政策和统一制度,全权指挥其所辖各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上级赋予任务全面负责。

4.矩阵式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结构又称M型模式.它把按职能部门和按工作性质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矩阵的管理方阵.使同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上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完成某一小组任务的工作。

5.网络状结构。在该结构中,每一个员工的信息来源和工作要求不仅仅限于纵向职能部门和横向的管理部门,他将按照实际需求对多个任务做出响应。同时也接受多个方向的信息和要求。这种方式将极大地发挥员工的技能,减少组织间的摩擦.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和竞争力。

(三)现代商业银行业的主流结构和特点

矩阵式是适应现代商业银行需求的最适合的模式,并逐渐成为现代商业银行业的主流模式。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正加速推进组织架构的矩阵式改造.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矩阵式组织结构的优点主要表现为:

1.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缓解高级管理层的协调压力,使其集中精力制定战略目标、决策和规划,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矩阵式组织结构能有效发挥员工的专长.减小银行的人员规模,提高人员的利用率。

3.矩阵式管理能够促进业务运作在横向和纵向上的交叉制约。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现有组织结构的特征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基本上是按照行政区划进行设置的,经过市场化改革以后.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组织结构特征:

1.在组织结构方面.商业银行采用的是职能式的总分行制。其经营模式有行政色彩。主要表现在总行对下属分支机构的管理沿用了国家机关的管理模式,埘人、财、物的管理和调配均采用行政管理模式。

2.分支机构的设置以行政区域划分,而且布局雷同。总行作为一级法人,对全国各级分行实行统一核算、统一度、分级管理,各级行在总行授权范围内开展经营。

(二)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

1.部门之间分工不明确,职能交叉重叠,内耗十分严重。排队论中的Earlang公式证明了这样的道理:如果工作分的过细,设置的部门过多,会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发挥.不能适应现代多变的金融市场和激烈的竞争需要。

2.由于机构层次多、管理跨度大.加上分支行受自身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总行机关对分支机构控制失灵。

3.沟通成本的剧增和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延长垂直的信息沟通渠道,从而会增加信息传递时间,而且可能造成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失真.导致延误时机和决策失误等情况发生。

4.金融资源配置分散化和低效率,使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由于各地区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差别很大,一些经济总量很小,发展缓慢的地区也设立了很多机构,这就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机构中较为严重的规模不经济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再造

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上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此进行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是提高竞争力,迎接金融全面开放的必需之举。本文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设想如下:

1.在组织结构上实施矩阵式组织结构。由于目前银行的业务种类,基本上已经和国外大银行的业务种类相同,因此采用国际主流的组织结构可以解决现存的组织协调问题,使高层领导更多地集中精力制定重大决策和战略规划,加强银行快速响应能力。

2.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设置不合理,委托链条长,分支结构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建设成大总行.小分行结构。营销渠道设立为总行一分行一分理处三级设立.彻底消除省分行、地市分行、县分行的区别。

3.按照经济区域设置分行。按照经济区域设置银行分行就是说按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信贷需求设置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而不再延用原有的思维模式,即不管是否盈利.只参照行政区域设置分支机构.对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及银行的投入产出比考虑的较少。

4.充分利用新型银行模式,发展离行式银行服务。如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和网络银行等。

四、我国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的效率评估

(一)效率评估模型介绍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来对商业银行进行效率评价。该模型由Chames、Cooper和Rhodes-位学者于1978年提出,利用数学线性规划将企业的多项投入与多项产出项目数据,投射在坐标空问上,求出最大产出或最小投入为效率边界.以衡量各决策单位(DecisionMakingunits,DMu)的生产效率。这种方法有以下优势:

1.DEA无需构造一个确定的基本生产函数和估计函数参数系数。可避免函数型态的人为错误设置所导致的不准确结果:

2.DEA可以通过数学规划方式客观产生权数并且有效处理投入(或产出)单位不一致的问题;

3.DEA可以有效处理定性与定量投入(或产出)指标的问题。

DEA方法能在同其它银行相比较的情况下测量出某一银行相对效率。每个银行都有相同的投入和产出变量,它通过将一个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和其资源同其它银行相比较,将多个投入和产出变量转变为效率评价指标。将效率最高的银行的效率定为1。其它银行的效率定在0到1之间。对一组银行中某一个银行相对效率的计算如下:假定这组银行的个数为n个.每个银行都有s个输出变量和m个输入变量。Yjk表示第k个银行的第j个输出变量,Xik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的输入变量。第k个银行的相对效率Ek,计算公式为:

其中,V,U分别是第k个银行的第i个输出变量和第i个输入变量所占的权重。数据包络分析对权重的选择是在没有负的权系数的情况下,使得每个银行的效率评价指标最大化,而且所估计的效率指标不大于l对于具体银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可以看作线性规划问题,决策变量是银行的输入和输出变量的权系数。对于第k个银行(k=1,2,……n)在该公式中定义的相对效率E,使得E最优化的问题可以转化成如下的线性规划问题:

其中,iX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m维投入向量,jY为第i个决策单元的s维产出向量。kX、kY是被评价的第k个银行的投入、产出向量。这里的OIU是第k家银行的效率值,满足0≤e≤l。当e=1时,表示该银行是效率前沿面上的点,因而处于有效状态。该模型是在规模收益不变的前提下得出的模型,其经济含义是当第k家银行的产出水平保持不变(投入导向)时,如以样本中最佳表现(处于效率前沿面上)的银行为标准,实际所需要的投入比例。1-0就是第k家银行多投入的比例。也就是可以减少(或称浪费)投入的最大比例。

(二)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择

本文运用DEA方法进行商业银行的效率评价,考虑计算过程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可取性,同时由于各个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情况不同,所以本文以一家商业银行的所属分行情况进行比较,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比较情况在本文不作讨论。所选取的指标体系主要为:投入指标:期内平均人数(x1)、期内资产平均额(x2)、期内成本(x3);产出指标:期内存款余额(y1)、期内贷款余额(v2)、期内利润(y3)。

(三)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