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调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4:50:57

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范文篇1

【关键词】教育心理自我调控机制

自我调控(self-regulation)策略是教育心理学元认知策略的重要内容,是指学生按内部标准调整其自身行为,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系统地监测、评估,调节自己的思维、感知、情绪、动作与行为,从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调控、自我管理不仅影响当前的学习业绩,也决定着学生长远的学业态度和学习兴趣,甚至将影响学生今后整个职业生涯。

英语教学是高职院国际合作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较高的水平和较强的能力是英语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必备条件,更是国际合作专业应有的办学特色。但是由于高职院国际合作办学专业的生源质量相对较低等现实原因,国际合作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与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我们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加拿大戴尔特商学院的合作办学专业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依据教育心理学中自我调控策略的理论,对英语教学实施一定改革,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实践自我调控策略的环境和机制,帮助学生提高应用自我调控策略的效果,改善学生英语学习状况,收到了初步的成效。今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切体会到运用教育心理理论,构建自我调控机制是搞好国际合作办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为了帮助学生应用自我调控策略,可以从建立目标、安排环境、记录与监督三个纬度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目标,夯实自我调控的基础

目标确定是指学习者要确定自己的学业目标,以及对于这些目标有关的程序、实践的计划安排、具体行动等。学生的英语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可能不断地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地调整、修正学习的措施与手段,不断地攀登新的台阶。但是高职院校国际合作专业的多数学生,进校之初难以建立明晰的英语学习目标,有的学生甚至进入高职院学习本身就是出于无奈的选择,目标确立的缺失成为英语教学的不利因素。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要把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英语学习目标作为构建自我调控机制的基础工作。

我们把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具体地分解为能力目标和证书目标两个层面:①能力目标:就是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流利地进行英语的听说读写活动,把英语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使英语应用能力成为自己求职道路上的有力武器。②证书目标:指学生除了按照规定必须拿到英语三级证书之外,还必须拿到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或者江苏省英语口语证书,鼓励学生拿到大学六级证书或者是江苏省英语口译证书,使英语证书成为自己求职路上的敲门砖。

根据以上目标我们对国际合作专业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以下改革:一是教学组织的改革。即明确规定了学生的考级进程。进校后第一学期参加英语三级考试,第二学期参加英语四级证书的考试,第三学期参加相关专业的专业证书考试,第四学期参加英语口语口译证书的考试,使学生从一进学校就明确自己所要参加考试的证书类别,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并使证书考试的目标成为激励自己努力学习的重要动力。二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即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要紧紧围绕证书考试的需要来设计、调整,提高大学英语三级、四级和口语证书的考试通过率。

实践证明,大学英语教学的这项改革成效是显著的,由于我们确定的英语教学目标紧紧围绕着学生的职业目标,以国际商务专业学生为例,2004年以来英语教学状况逐年改观,学生学习成绩有了较大提升。第一学期参加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和毕业前四级通过率呈逐年上升势头,少数学生还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

二、安排环境,创造自我调控的条件

安排环境是指学生自己选择或安排学习环境,使得学习能够顺利进行。学习环境安排恰当,能够帮助学生强化自我调控的意识和自我调控的行动,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高职院国际合作专业作为专科第二批次的办学层次,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安排环境的意识不强、能力不够,是实施自我调控的不利因素。

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安排环境这个目标,我们从制度设计方面着手,进行合作办学专业教学制度的相应改革,为学生提供实现自我调控的重要载体。

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建立社团活动学分制。规定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工具的社团活动,完整参加一个学期的社团活动,并圆满完成社团交给的任务可以获得一个学分,学生在校期间未获得两个以上的社团活动学分将被视为未取得毕业资格。学生参加外资企业的生产、工作实践活动,并得到外资企业的证明也可获得社团活动学分。三年来我们先后成立了“外籍教师学中文”、“英语原版电影欣赏”、“英语角”、“英语广播站”、“英语日”、“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等社团组织,有一百多名学生参加了这些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学分制的建立为学生的安排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在用英语帮助外籍教师学习中文等活动中提高了英语水平,体验了过去未曾有过的喜悦和成功、自信和自强。更为重要的是,社团活动学分制的建立,客观上促进了学生安排环境、自主学习的自觉行动,品行与英语双丰收,英语学习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目前尚未毕业的2005级学生江某,从在校第二学期开始就到外资企业打工。为了完成企业的任务,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公关活动能力和该企业产品的专业知识,很快适应了企业的要求,2007年10月就以月薪5000元被聘为外资企业的总经理助理。

三、记录监督,完善自我调控的制度

实施严格的记录与监督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适当的方式记录学习的收获、问题、思考等,更好地发挥自我监督的作用,是自我调控策略的重要环节。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形成记录监督的机制,我们从新生进校开始就从学生自我、外籍教师和班主任三个层面开展记录与监督活动,努力构建并实施较为严格的记录与监督制度。

学生记录就是与学生评教工作相结合,要求学生每月记录、整理当月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问题。还要填写调查问卷,问卷中列举教师备课、答疑等问题。月底由小班(外籍教师上课均为15人左右的小班)班长在班长联席会上交流,形成学生评教的综合意见,向外籍教师通报,建议采纳。

外籍教师记录就是借鉴国外的做法,由任课的外籍教师每周将本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公布在班级的墙上,公布的记录包括小测验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尤其是课堂参与情况(participating)。外籍教师所记录公布的这些情况也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自我调控范文篇2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障碍自我调节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的心理疾病呈直线上升,30%的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激烈的竞争,枯燥的学习生活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使得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甚至造成个别学生心理扭曲,对事物的认知产生严重障碍,理智丧失,行为反常,精神空虚,萎靡不振。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抑郁症、考试焦虑症、嫉妒心理、逆反心理等等。其中抑郁症、考试焦虑症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除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外,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病因,进行自我调节,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沉和忧郁为特征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兴趣衰退、“厌学”、学习不上进、胡思乱想、注意力不集中、自卑、学习能力差、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身体不适、悲观失望等等。这种抑郁情绪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考试焦虑症就是考试过度紧张,达到焦虑状态。例如:考前失眠、头痛、闹肚子或吃不下饭,考场上写字手发抖,头脑出现空白等,这种症状使得中学生在诸多的考试中发挥失常,丧失信心,难以应对。

这些症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根源,一方面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把自己的愿望强行施加给孩子,替孩子设想着未来,孩子被迫学习;有的老师在教育方法上,只讲功课,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巨大的升学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快节奏的社会生活,高负荷压抑着中学生脆弱的心灵,因为千千万万个学生都在挤升学这个独木桥,做不完的作业,频繁的考试,生活紧张而单调。这些来自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诸多压力,如果处理不好,久而久之,势必导致心理障碍。

中学生应如何面对这些心理障碍并加以预防和自我调节呢?

一、调整认识,科学评价自我,树立必胜信心

每一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应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认清自己的实力、特长、薄弱环节和潜力所在,不要过高或过低的评估自己,在对自己客观准确的评估后,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要有计划,有目标。只要自己努力了,不管后果如何,都无怨无悔。要正确地对待挫折,偶尔遇到一些困难不要气馁,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善于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坚定信心,协调好各种关系,保持心理适度,防止心理异常。要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得充实一些,把每天、每周、每个阶段的任务合理的安排好并付诸实施。避免过多的空想,如果你抱定“我必须上名牌学校”,“不录取就完了”,“学习上不去,前途暗淡”等想法,就一定会产生紧张、恐惧、不安的感觉,这样反而分散学习精力,影响学习效果,造成心理障碍。当你感到内心郁闷,心烦意乱时,采用宣泄疏导法,把自己心里话向好朋友倾吐出去,重新调整心态,制定目标。当你遇到某种挫折的时候,采用代偿迁移法,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要相信自己,坚定信心,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就一定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加强体育锻炼,养成科学作息,创设轻松环境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保障,当你精神紧张,感到心情压抑时,进行一些体育锻炼,立刻会感到非常精神。科学表明:一些呼吸性的锻炼,可以使人肌体彻底的放松,消除紧张和焦虑。因此,要在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体育锻炼计划和科学的作息制度,努力做到早睡早起,不开夜车,不打疲劳战。当你学习时间久了,要注意调解,可以到室外打打球、散散步,使大脑得到休息。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创造轻松的氛围,用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投身到繁重的学习考试中。

三、科学应对考试,做好考前准备

自我调控范文篇3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障碍自我调节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中学生的心理疾病呈直线上升,30%的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激烈的竞争,枯燥的学习生活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使得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甚至造成个别学生心理扭曲,对事物的认知产生严重障碍,理智丧失,行为反常,精神空虚,萎靡不振。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抑郁症、考试焦虑症、嫉妒心理、逆反心理等等。其中抑郁症、考试焦虑症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除了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外,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出自己的病因,进行自我调节,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情绪低沉和忧郁为特征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兴趣衰退、“厌学”、学习不上进、胡思乱想、注意力不集中、自卑、学习能力差、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身体不适、悲观失望等等。这种抑郁情绪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考试焦虑症就是考试过度紧张,达到焦虑状态。例如:考前失眠、头痛、闹肚子或吃不下饭,考场上写字手发抖,头脑出现空白等,这种症状使得中学生在诸多的考试中发挥失常,丧失信心,难以应对。

这些症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其内在的和外在的根源,一方面是家长期望值过高,把自己的愿望强行施加给孩子,替孩子设想着未来,孩子被迫学习;有的老师在教育方法上,只讲功课,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巨大的升学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快节奏的社会生活,高负荷压抑着中学生脆弱的心灵,因为千千万万个学生都在挤升学这个独木桥,做不完的作业,频繁的考试,生活紧张而单调。这些来自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诸多压力,如果处理不好,久而久之,势必导致心理障碍。

中学生应如何面对这些心理障碍并加以预防和自我调节呢?

一、调整认识,科学评价自我,树立必胜信心

每一名同学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缺点和不足,应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认清自己的实力、特长、薄弱环节和潜力所在,不要过高或过低的评估自己,在对自己客观准确的评估后,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要有计划,有目标。只要自己努力了,不管后果如何,都无怨无悔。要正确地对待挫折,偶尔遇到一些困难不要气馁,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善于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坚定信心,协调好各种关系,保持心理适度,防止心理异常。要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安排得充实一些,把每天、每周、每个阶段的任务合理的安排好并付诸实施。避免过多的空想,如果你抱定“我必须上名牌学校”,“不录取就完了”,“学习上不去,前途暗淡”等想法,就一定会产生紧张、恐惧、不安的感觉,这样反而分散学习精力,影响学习效果,造成心理障碍。当你感到内心郁闷,心烦意乱时,采用宣泄疏导法,把自己心里话向好朋友倾吐出去,重新调整心态,制定目标。当你遇到某种挫折的时候,采用代偿迁移法,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努力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要相信自己,坚定信心,不断进行自我激励,就一定会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加强体育锻炼,养成科学作息,创设轻松环境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保障,当你精神紧张,感到心情压抑时,进行一些体育锻炼,立刻会感到非常精神。科学表明:一些呼吸性的锻炼,可以使人肌体彻底的放松,消除紧张和焦虑。因此,要在繁忙的学习中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体育锻炼计划和科学的作息制度,努力做到早睡早起,不开夜车,不打疲劳战。当你学习时间久了,要注意调解,可以到室外打打球、散散步,使大脑得到休息。要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创造轻松的氛围,用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投身到繁重的学习考试中。

三、科学应对考试,做好考前准备

自我调控范文篇4

论文内容摘要: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有利于地方政府开辟融资渠道,但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证券金融市场波动、产业结构失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宏观调控风险。应对风险的法律制度缺失、政府机关纵横向权力配置不当、公众参与宏观调控过程的渠道不畅是造成宏观调控风险的主要因素。为此,文章认为要制定宏观调控法、地方政府债券法以及完善配套制度;采取行政内部分权、行政内部监督机制等行政自制措施;要建立政府信用社会评价和公众参与风险评估机制,来防范风险。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面临的宏观调控风险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我国中央政府2009年和2010年相继决定由财政部分别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列入省级预算管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无疑有利于地方政府开辟融资渠道,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然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制度没有改变的条件下它将面临着潜在的宏观调控风险。具体而言,这种宏观调控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通货膨胀的风险

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意味着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规模的扩大加速了资金流动,货币流动性的提升与增大货币发行量一样,都会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发生,将进一步削弱民众生活水准,给投资和消费带来不确定性。

(二)证券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

地方政府债券将会从其它证券市场吸引资金,直接导致这些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尚未厘清,实际中政府强令银行贷款或强令银行提供担保的现象时有发生。发债之后,地方政府可能将进一步加剧这种关系。

(三)产业结构失衡的风险

在没有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时,地方政府就设法通过集资、迫使银行贷款等手段为项目融资,从而造成全国各地严重的乱上项目、重复建设的情况。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在地方政府职能没有完全转换的情况下,乱上项目、重复建设可能将会变得更严重。

(四)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风险

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信用状况相对于内陆地区要好得多,发达地区更容易获得发行资格。在都有资格发行时,更好的财政信用状况会吸引不发达地区的资金流向发达地区。而且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发行债券的限制条件,诸如发债规模、信用评级、中介服务、债务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地区都存在明显差距,这很容易导致“马太效应”,进一步拉大区域发展差距。

地方政府债券宏观调控风险的成因分析

地方政府债券之所以会面临这些风险,主要是因为以下因素所导致:

(一)应对宏观调控风险的法律制度缺失

宏观调控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与此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是一个由调控目标、内容、手段、程序等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不仅要求有宏观上的整体性立法,而且要求有围绕调控目标而互相协调配合的具体法律制度。但是目前不仅宏观调控总体法缺失,而且具体的财政、金融、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产业政策等法律法规也不健全。比如,目前规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条件的只有财政部制订的《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法律位阶低且不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规定多,而具法律约束力的立法少。此外,《地方政府债券法》尚未出台,不仅地方政府债券本身制度需要加以制定,而且它与国债、证券之间的关系也有待厘清。

(二)政府机关纵向和横向权力配置不当

从纵向来看,对地方政府债券宏观调控风险的宏观调控权到底归属于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目前理论与实务界的观点不尽一致。有学者认为,宏观调控是一个包括中央政府调控和地方政府实施调控与分享宏观调控主体的多层次的宏观调控体系。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宏观调控仅是中央政府的职能,唯有中央政府才有可能反映经济运行的总体要求,并具备制定克服总量失衡,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及政策的能力。而宏观调控配置不明或配置不当,则无疑会影响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调控能力,甚至影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从横向来看,我国行政系统内部存在着职能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病,各部门往往同时具备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自定规则、自己执行、自我监督,政府领导往往放大手中权力,不顾财力实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三)公众参与宏观调控过程的渠道不畅

当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债券中,地方政府债券能否发行、何时发行、发行多少,由中央财政机关和省级政府部门协商确定,公众作为纳税人没有广泛参与到宏观调控决策中,更无法表达债券发行可能出现的宏观风险的机会。由于受现行政绩考评制度的影响,地方政府领导往往在任内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争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无疑为这些工程开辟了资金筹措道路。在公众参与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结果成为政府自我决定的不正常局面。由于公众参与地方政府债券宏观风险评估制度和政府信用评价机制的缺失,公众在目前尚无有效渠道表达意见和进行有效监督。

地方政府债券宏观调控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

(一)完善宏观调控立法,提供风险防范的制度保障

一是制定《宏观调控法》和《地方政府债券法》。从理论上说,宏观调控法处于当代经济法的核心地位,但我国法制建设却不健全,需要对宏观调控的主体、行为、程序、救济等制度要素进行构建。对于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而言,最重要的是完善宏观调控主体制度。由于地方政府缺乏相应的信息条件,加上自身利益结构和导向的局限,地方政府一般而言不适合做宏观调控的主体,而应由中央政府来担任。与此同时,为了规制宏观调控权的可能侵犯性,需要建立健全纠偏制度、补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救济制度。此外,最近若干年内要制定《地方政府债券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主体、条件、风险评估、规模、资金使用、偿还方法、法律责任等内容,将宏观调控风险评估等事项纳入法治化轨道。

二是完善应对宏观调控风险的配套制度。首先是要完善产业结构法。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应当同步完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法,对一定时期产业结构政策法律化,包括产业结构的长期政策规定,对战略产业保护和扶植的规定以及对衰退产业的调整、援助规定等。应当把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作为地方政府债券的重要发行条件之一。其次是要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法。为了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防范宏观调控风险,我国应当完善与《地方政府债券法》相配套的区域经济发展的计划、财政、金融制度,实现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倾斜,并借鉴国外经验,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法律制度。三是要实施币值稳定的货币政策,将物价的增长控制在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能够承受的限度之内。要对地方政府债券与国债、证券的关系进行法治化处理,从制度上防范地债可能引发的证券金融市场紊乱风险。

(二)采取行政自制措施,设置风险防范的自我防线

所谓行政自制,是行政系统或者行政主体对自身违法或不当行为的自我控制,包括自我预防、自我发现、自我遏止、自我纠错等一系列内设机制。我们不仅要从立法和司法对地方政府债券的宏观调控风险进行控制,而且要从行政机关自身对其发债有关风险进行内在的积极的自我控制。

一方面,要实现行政内部分权机制。行政内部分权是指政府部门为防止行政权过于集中而引发的专断,主动地将权力进行划分和分立,并通过行政权之间配置来防止违法或不当行为,更好地实现公共目标。为了避免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中的宏观调控风险,我国各级政府特别是今后地方政府真正成为地方政府债券之后,需要通过行政内部分权将地方政府债券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部门、评估部门相分离,特别是要让评估部门能够相对独立地从事评估活动并得出真实的结论,防止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

另一方面,完善行政内部监督机制。作为一种自我纠错制度,行政内部监督是指“在行政机关系统内,负有行政监督职能的行政机关监督其他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使职权的一种监督制度体系”。就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而言,要完善以下三项制度:一是行政备案机制。由于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涉及面广,具有重大影响,易发宏观调控风险,因而当地方政府真正成为地债的主体之后,应该将发行债券的基本情况上报上级行政机关备案,以便上级政府能从全局考虑并及时纠正错误的发债行为。二是报告与检查机制。地方政府应提交发债的工作报告,并接受上级政府机关的检查和评议。三是行政监督联动机制。由财政部门、证券会、人民银行等多个上级机关或机构在地方政府债券监督中协调职能、相互配合,制止和纠正违反和不当行为。

(三)构建社会监督机制,为风险防范打下社会基础

一是建立政府信用社会评价机制。政府信用越高,地方政府债券及时偿还本息的概率越高,也就越能如期履行义务。而地方政府的信用到底如何,不能由该地方政府自身甚至上级政府说了算,而应该由专业的社会中介机构来评判。社会中介机构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利用专业优势搜集、整理、分析地方政府的财务及资信状况,向社会和投资者提供与债券发行有关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动态审查和监测,对发债项目的收益、债券偿还能力以及付息的意愿程度进行严格审核,从而有效防止地方政府可能出现的宏观调控风险。

二是实行公众参与风险评估机制。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不仅广大公众能提出意见,而且政府应真正将公众意见纳入到评估全过程。其主要步骤包括:一是确定所要评估的具体宏观调控风险。决定哪项风险将被评估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公民在决定评估风险时具有平等的发言权。二是陈述宏观调控风险评估的目的。只有清楚表明具体风险评估的目的,广大公众才能评估风险。三是选择宏观调控风险评价标准。四是风险应受到公民持续地监督。系统地、连续地监督为公民提供了追踪风险并采取纠正措施的机会。五是公开评估报告。一个良好的宏观调控风险评估系统应当公开化,定期报告评估结果,而且公民、新闻媒体和其他政府监督部门有权得到报告。公众参与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将为地方政府债券宏观调控风险的防范打下广阔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学忠.刍议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及其防范[J].商业时代,2008(35)

2.王劲松.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中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经济研究参考,2009(25)

3.郭爱君.论宏观调控体系中地方政府的角色[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4.王全兴.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5.漆多俊.宏观调控法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

6.崔卓兰,于立深.行政自制与中国行政法治发展[J].法学研究,2010(1)

自我调控范文篇5

论文内容摘要: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有利于地方政府开辟融资渠道,但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证券金融市场波动、产业结构失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宏观调控风险。应对风险的法律制度缺失、政府机关纵横向权力配置不当、公众参与宏观调控过程的渠道不畅是造成宏观调控风险的主要因素。为此,文章认为要制定宏观调控法、地方政府债券法以及完善配套制度;采取行政内部分权、行政内部监督机制等行政自制措施;要建立政府信用社会评价和公众参与风险评估机制,来防范风险。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面临的宏观调控风险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我国中央政府2009年和2010年相继决定由财政部分别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列入省级预算管理。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无疑有利于地方政府开辟融资渠道,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然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制度没有改变的条件下它将面临着潜在的宏观调控风险。具体而言,这种宏观调控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通货膨胀的风险

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意味着投资规模的扩大,投资规模的扩大加速了资金流动,货币流动性的提升与增大货币发行量一样,都会导致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发生,将进一步削弱民众生活水准,给投资和消费带来不确定性。

(二)证券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

地方政府债券将会从其它证券市场吸引资金,直接导致这些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尚未厘清,实际中政府强令银行贷款或强令银行提供担保的现象时有发生。发债之后,地方政府可能将进一步加剧这种关系。

(三)产业结构失衡的风险

在没有赋予地方政府发债权时,地方政府就设法通过集资、迫使银行贷款等手段为项目融资,从而造成全国各地严重的乱上项目、重复建设的情况。如果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在地方政府职能没有完全转换的情况下,乱上项目、重复建设可能将会变得更严重。

(四)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风险

经济发达地区的财政信用状况相对于内陆地区要好得多,发达地区更容易获得发行资格。在都有资格发行时,更好的财政信用状况会吸引不发达地区的资金流向发达地区。而且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发行债券的限制条件,诸如发债规模、信用评级、中介服务、债务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地区都存在明显差距,这很容易导致“马太效应”,进一步拉大区域发展差距。www.gwyOO.

地方政府债券宏观调控风险的成因分析

地方政府债券之所以会面临这些风险,主要是因为以下因素所导致:

(一)应对宏观调控风险的法律制度缺失

宏观调控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与此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是一个由调控目标、内容、手段、程序等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不仅要求有宏观上的整体性立法,而且要求有围绕调控目标而互相协调配合的具体法律制度。但是目前不仅宏观调控总体法缺失,而且具体的财政、金融、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产业政策等法律法规也不健全。比如,目前规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条件的只有财政部制订的《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法律位阶低且不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性规定多,而具法律约束力的立法少。此外,《地方政府债券法》尚未出台,不仅地方政府债券本身制度需要加以制定,而且它与国债、证券之间的关系也有待厘清。

(二)政府机关纵向和横向权力配置不当

从纵向来看,对地方政府债券宏观调控风险的宏观调控权到底归属于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目前理论与实务界的观点不尽一致。有学者认为,宏观调控是一个包括中央政府调控和地方政府实施调控与分享宏观调控主体的多层次的宏观调控体系。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宏观调控仅是中央政府的职能,唯有中央政府才有可能反映经济运行的总体要求,并具备制定克服总量失衡,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制度及政策的能力。而宏观调控配置不明或配置不当,则无疑会影响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的调控能力,甚至影响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从横向来看,我国行政系统内部存在着职能部门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病,各部门往往同时具备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自定规则、自己执行、自我监督,政府领导往往放大手中权力,不顾财力实际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三)公众参与宏观调控过程的渠道不畅

当前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债券中,地方政府债券能否发行、何时发行、发行多少,由中央财政机关和省级政府部门协商确定,公众作为纳税人没有广泛参与到宏观调控决策中,更无法表达债券发行可能出现的宏观风险的机会。由于受现行政绩考评制度的影响,地方政府领导往往在任内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而争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无疑为这些工程开辟了资金筹措道路。在公众参与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结果成为政府自我决定的不正常局面。由于公众参与地方政府债券宏观风险评估制度和政府信用评价机制的缺失,公众在目前尚无有效渠道表达意见和进行有效监督。

地方政府债券宏观调控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

(一)完善宏观调控立法,提供风险防范的制度保障

一是制定《宏观调控法》和《地方政府债券法》。从理论上说,宏观调控法处于当代经济法的核心地位,但我国法制建设却不健全,需要对宏观调控的主体、行为、程序、救济等制度要素进行构建。对于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而言,最重要的是完善宏观调控主体制度。由于地方政府缺乏相应的信息条件,加上自身利益结构和导向的局限,地方政府一般而言不适合做宏观调控的主体,而应由中央政府来担任。与此同时,为了规制宏观调控权的可能侵犯性,需要建立健全纠偏制度、补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救济制度。此外,最近若干年内要制定《地方政府债券法》,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主体、条件、风险评估、规模、资金使用、偿还方法、法律责任等内容,将宏观调控风险评估等事项纳入法治化轨道。

二是完善应对宏观调控风险的配套制度。首先是要完善产业结构法。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应当同步完善我国的产业结构法,对一定时期产业结构政策法律化,包括产业结构的长期政策规定,对战略产业保护和扶植的规定以及对衰退产业的调整、援助规定等。应当把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作为地方政府债券的重要发行条件之一。其次是要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法。为了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防范宏观调控风险,我国应当完善与《地方政府债券法》相配套的区域经济发展的计划、财政、金融制度,实现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倾斜,并借鉴国外经验,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法律制度。三是要实施币值稳定的货币政策,将物价的增长控制在国民经济和居民收入能够承受的限度之内。要对地方政府债券与国债、证券的关系进行法治化处理,从制度上防范地债可能引发的证券金融市场紊乱风险。

(二)采取行政自制措施,设置风险防范的自我防线

所谓行政自制,是行政系统或者行政主体对自身违法或不当行为的自我控制,包括自我预防、自我发现、自我遏止、自我纠错等一系列内设机制。我们不仅要从立法和司法对地方政府债券的宏观调控风险进行控制,而且要从行政机关自身对其发债有关风险进行内在的积极的自我控制。

一方面,要实现行政内部分权机制。行政内部分权是指政府部门为防止行政权过于集中而引发的专断,主动地将权力进行划分和分立,并通过行政权之间配置来防止违法或不当行为,更好地实现公共目标。为了避免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中的宏观调控风险,我国各级政府特别是今后地方政府真正成为地方政府债券之后,需要通过行政内部分权将地方政府债券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部门、评估部门相分离,特别是要让评估部门能够相对独立地从事评估活动并得出真实的结论,防止不符合发行条件的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

另一方面,完善行政内部监督机制。作为一种自我纠错制度,行政内部监督是指“在行政机关系统内,负有行政监督职能的行政机关监督其他行政机关是否依法行使职权的一种监督制度体系”。就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而言,要完善以下三项制度:一是行政备案机制。由于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涉及面广,具有重大影响,易发宏观调控风险,因而当地方政府真正成为地债的主体之后,应该将发行债券的基本情况上报上级行政机关备案,以便上级政府能从全局考虑并及时纠正错误的发债行为。二是报告与检查机制。地方政府应提交发债的工作报告,并接受上级政府机关的检查和评议。三是行政监督联动机制。由财政部门、证券会、人民银行等多个上级机关或机构在地方政府债券监督中协调职能、相互配合,制止和纠正违反和不当行为。

(三)构建社会监督机制,为风险防范打下社会基础

一是建立政府信用社会评价机制。政府信用越高,地方政府债券及时偿还本息的概率越高,也就越能如期履行义务。而地方政府的信用到底如何,不能由该地方政府自身甚至上级政府说了算,而应该由专业的社会中介机构来评判。社会中介机构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利用专业优势搜集、整理、分析地方政府的财务及资信状况,向社会和投资者提供与债券发行有关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动态审查和监测,对发债项目的收益、债券偿还能力以及付息的意愿程度进行严格审核,从而有效防止地方政府可能出现的宏观调控风险。

二是实行公众参与风险评估机制。在风险评估过程中,不仅广大公众能提出意见,而且政府应真正将公众意见纳入到评估全过程。其主要步骤包括:一是确定所要评估的具体宏观调控风险。决定哪项风险将被评估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公民在决定评估风险时具有平等的发言权。二是陈述宏观调控风险评估的目的。只有清楚表明具体风险评估的目的,广大公众才能评估风险。三是选择宏观调控风险评价标准。四是风险应受到公民持续地监督。系统地、连续地监督为公民提供了追踪风险并采取纠正措施的机会。五是公开评估报告。一个良好的宏观调控风险评估系统应当公开化,定期报告评估结果,而且公民、新闻媒体和其他政府监督部门有权得到报告。公众参与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将为地方政府债券宏观调控风险的防范打下广阔的社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学忠.刍议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及其防范[J].商业时代,2008(35)

2.王劲松.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中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经济研究参考,2009(25)

3.郭爱君.论宏观调控体系中地方政府的角色[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4.王全兴.经济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5.漆多俊.宏观调控法研究[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2

6.崔卓兰,于立深.行政自制与中国行政法治发展[J].法学研究,2010(1)

自我调控范文篇6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医学专业;大学生;动机调控策略

我国学者曾做了大量关于静态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关动态学习动机的研究才进入萌芽阶段,在后来的发展中,人们逐渐对动态学习动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提出了动机调控策略[1]。动机调控策略的含义是指帮助人们保持甚至提高其学习热情的策略,而人们对学习动机的控制能力也成为衡量其学习能力的一种工具,且这种控制能力最终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结果[2]。随着自主学习概念的出现和发展,动机调控策略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习者的情绪和效率。

1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研究主要是对动机调控策略与医学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了解医学专业大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来进一步剖析与研究动机调控策略对学生学习效率及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不仅可以为动机调控策略的完善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而且有助于医学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3]。本文所进行的主要是动机调控策略与医学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二者之间呈现高度正相关的趋势,这也为提高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参照,同时也为医学教育者和学生指明了相关路径,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医学专业的教育者必须对动机调控策略相关理论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这样才能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出更好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而大学生也应当应用好的动机策略对自身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控,以此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4]。

2资料与方法

2.1相关概念界定

2.1.1动机调控策略动机调控策略的含义实际上是学习者在自身学习意愿不够强烈或变得衰弱时通过对自身情感的调节或对学习环境的改变来强化自身学习意愿的策略,这一策略的基础是自我调控学习理论[5]。2.1.2自主学习能力首位将自主学习概念引入外语教学中的法国教授HenriHolec曾给自主学习下了明确的定义: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能够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具体到细节上的行为主要有:明确学习目标、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面对不同形式的学习内容时,能够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策略[6]。笔者认为我国医学专业大学生应当掌握的自主学习能力大致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并完成教师设立的教学目标。(2)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3)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应用适合的学习策略。(4)监督并落实学习策略的完成情况。(5)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做好评价与反思。总之,自主学习就是学生与教师、学习环境以及学习策略之间深度融合的过程。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自我调控学习理论最初对动机调控策略的研究起源于自我调控学习理论,Pintrich曾给出了他对自我调控学习的理解,即自我调控学习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控制过程。这里所说的过程实际上是指学生通过对自身动机和行为的控制,从而达成最初所设定学习目标的过程[7]。从此理论中可见:首先,这一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其次,这一学习方式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经历不断监控调节的过程;最后,在这一学习方式中,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者所运用的学习策略。2.2.2动机心理学理论所谓动机调控策略,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心理动机进行研究的一种策略,而这种研究更多地体现在心理学方面,动机心理学当中对于动机的定义为:能够挑起和保持研究对象心理活动的一种因素,而动机调控正是对于这种因素的调节,但它包括的不仅仅是人们心里的内在动机,同时还涵盖了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所形成的外在动机。从某种含义上来说,动机调控实际上就是对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不断维持和激发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实际看来是一种动态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8]。

2.3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方法为定量分析法,这一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问卷的设计阶段,在本设计阶段中将问卷分为3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受访人填写自身信息,如年龄、性别、专业与年级。第二部分是研究对象对6个类型的动机调控策略的具体使用状况。第三部分是对研究对象各方面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分析。第二阶段随机抽取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共计30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制作好的问卷下发给他们,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同时为了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告知其本次问卷采用匿名形式,只会用于本次调查研究,无其他用途。第三阶段对本次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使用SPSS分析软件对问卷的效度进行验证,并用SPSS分析软件分别对研究对象的动机调控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大致状况进行分析与处理,之后使用Pearsoncorrelation统计方法对学生动机调控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3结果

医学专业大学生动机调控策略使用状况(见表1)

4讨论

4.1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效度分析

为了确保本次设计问卷的可行性与效度,首先必须对调查问卷进行小规模的测试,现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30名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参加了本次测试,对问卷的可行性与效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动机调控策略问卷的Cronbach'sα为0.87,医学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卷的Cronbach'sα为0.80,证明问卷这两个部分都具备良好的效度与可行性。

4.2医学专业大学生动机调控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分析

4.2.1医学专业大学生动机调控策略使用状况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情况得分由高到低分别为:自我奖励策略、意志力控制策略、代价激励策略、能力激励策略、表现欲激励策略、兴趣激励策略。动机调控策略使用频率的平均值为3.20~3.73,说明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比较普遍。本次研究对医学专业大学生整体的动机调控策略使用频率也做了一定统计,最终得出的平均值为3.40。4.2.2医学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状况由表2可知:医学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整体水平的平均得分为(3.3±0.44)分,这一数值说明他们整体的自主学习能力大致为中等水平,自主学习能力的5个维度平均分在3.2~3.5分之间,得分最高的是了解教学目标维度,说明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策略、反思学习过程的平均分相同,而在监督策略实施方面,学生的相关能力则相对较弱。

4.3医学专业大学生动机调控策略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根据《医学教学研究中的定量分析》一书可知,最低相关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小于0.2,较低相关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2~0.4之间,较强相关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4~0.7之间,强相关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在>0.7~0.9之间。由表3可知,医学专业大学生动机调控策略使用情况与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为较强的正相关(r=0.52)。研究对象使用动机调控策略的次数越频繁,说明其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具体到动机调控策略的6个类型来看,兴趣激励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为较低正相关(r=0.27),表现欲激励与其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为最低正相关(r=0.16),自我奖励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为较低正相关(r=0.29),代价激励(r=0.41)、意志力控制(r=0.43)、能力激励(r=0.52)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为较强正相关。运用皮尔逊统计法对表3得出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能够得到:使用动机调控策略的次数越频繁,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越强。同理可得,自主学习能力越强的大学生,对于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次数也更多,二者之间呈现了正相关关系。医学专业大学生所使用的6种动机调控策略中,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相关性较强的还有能力激励策略(r=0.52,P=0.000),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对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教学时,合理应用能力激励策略,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也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炳林.大学生学习工作、动机问题与自我调整学习策略之关系[J].教育心理学报,2002(3):85-89.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郭燕,秦小晴.研究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6):66-71.

[4]黄红安,文卫平.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组成因素的实证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005(3):30-38.

[5]欧阳建平,张建佳.大学英语学习者情感策略培训的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2):45-51.

[6]胡文仲.高校基础医学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7]华维芬.“学习者自主”探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107-112.

自我调控范文篇7

1.1青年教师

美国学者艾玛•麦克唐纳认为,青年教师是完成所有职前培训课程正处在工作岗位第一年的新教师.他认为青年教师实质上是试用期教师或初任教师.从我国实际来看,国内许多学者在研究青年教师时,多指40岁以下的.综上所述,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本文所研究的青年教师主要是指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获得从事教师职业资格、年龄在40岁以下(包括40岁)的高校专任教师.

1.2自我管理

近年来“,自我管理”经常出现在报纸、论文和著作中.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管理挑战》中率先指出自我管理是个人为取得良好适应,积极寻求发展而能动地对自己进行管理.美国学者蒂姆指出,自我管理就是在个人合理的价值观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目标.由此可见,自我管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进行管理,即实现自己组织、管控、约束和激励,以有效实现目标的实践过程.青年教师的自我管理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显示了青年教师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和心理特征.可以说,青年教师的自我管理是对传统低效外压式管理的超越,是教师将外化的行政命令内化为自身要求,不断促进自身发展,最终实现目标的过程.

2地方院校青年教师自我管理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地方院校加快了对青年教师的引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现状.但是,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就青年教师自我管理方面主要表现如下:

2.1青年教师职业认同感不高、职业发展意识薄弱

职业认同对新教师能否度过职业适应期是很关键的.研究发现,青年教师走上岗位的前期是职业发展的关键,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教师以后的发展.每年进入地方院校任教的新教师,大多数是硕士毕业生.由于他们缺乏经验,面对课堂教学的复杂情境无所适从,容易产生理想和现实的失落.这就使得他们的职业认同不高.此外,地方院校很多青年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没有将教书育人视为一项高尚和神圣的职业,仅当作一种谋生手段,一旦在现实工作中遇到挫折,由于没有职业信念和理想作为支撑,对教育工作容易产生厌倦.加之一些青年教师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受社会、家庭、环境等影响,缺乏职业发展意识,整日无所事事,只考虑当下过得去,对未来发展没有任何思考.久而久之,这些教师就丧失了职业责任感、使命感,缺乏对职业发展的追求.

2.2青年教师欠缺对自身能力及自我期望的认知

众所周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五种需要之间是层级递升.一般来说,当下一级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后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青年教师作为社会的精英人才,当前四种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自我实现需要的产生则成为必然,而自我期望就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目标的主观设定,并决定了自我实现需要的具体内容.由于教师职业自身的特殊性与社会期望的附加,青年教师往往对自身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在很多情况下,出现自我期望与实际工作能力之间并不能完全匹配,甚至出现严重失衡的情况.此外,很多青年教师往往容易将自身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混淆,将知识等同于能力.但是靠书本知识习得的理论与处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所需要的能力之间并不存在逻辑上的线性关系,要解决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只能放下书本,直面现实.但不少青年教师并没有弄清楚这一点,在实际中一旦发现凭借自身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职业理想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失调时,就会产生自我否定的不良情绪,以致心理失衡.

2.3青年教师抗压能力相对脆弱

青年教师往往刚从学校毕业,面临着环境的改变、个人角色的重新定位以及个人生涯的重新规划.同时他们虽然有较高的学历或学位水平和年龄优势,但却极度缺乏社会经验,对走入社会和工作岗位而需要面临的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无所适从,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这就都会给青年教师造成心理压力.其实,地方院校青年教师既处于事业的成长发展期,同时又处于生活的稳定定型期.在这一阶段,他们要谈恋爱,建立家庭,结婚生子,要购房,要赡养父母和抚养小孩,经济上是急需用钱的.但地方院校捉襟见肘的收入使他们生存比较艰难,从而也影响到工作和心理状态,表现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力不从心或者茫然失措,焦虑、困惑、疲惫、怀疑、失败等负面情绪也接踵而来.

2.4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目前,地方院校很多青年教师通常来自综合性大学,而非专业的师范类院校,因此这部分青年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较为匮乏,加之他们既没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也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导致教育教学技巧也严重不足.部分青年教师只注重专业学科的知识传授,而对其他相关学科不重视;缺乏对关联学科的了解和知识储备,从而使得专业知识的讲解单一乏味,无法形成体系,使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此外,有的青年教师虽然具备教师岗位所拥有的专业知识结构,但却缺乏有效的授课方法,无法使学生产生听课兴趣,导致教学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其实,青年教师既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学习者.他们只有及时填充最新的相关学科知识,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

2.5青年教师容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受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教师传统德育价值取,特别是诸如拜金主义、享乐思想、攀比心态等都会对青年教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地方院校青年教师的社会待遇、经济待遇偏低,政策保障措施也存在不平等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了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

3提高地方院校青年教师自我管理的对策

自我管理作为对传统“他律”管理的修正和超越,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管理过程,它包括许多不同维度不同功能的组成环节.就本文而言,主要从自我管理的精神维度和自我管理的行为维度进行策略探究,并各自分别从若干层面进行阐释,即精神维度上的三个层面:意识层面自我认识、情感层面自我激励、品质层面自我反省;行为纬度上的三个层面:认识层面自我设计、实施层面自我调控、保障层面自我监督.

3.1精神纬度层面

3.1.1准确的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自我管理的基础.彼得?德鲁克认为,看清自己是自我管理成功迈出的第一步.科恩也认为:“自我认识是自我确定的前提,认识自己首先就是认识自己的内在可能性———建立生活计划的基础.”可见,自我认识是自我管理的前提,是对自己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智能特长等的认识,它是基于自我体察、分析基础上形成的自我评价.就青年教师而言,认识自我既包括对作为“人”的自我的认识,还包括对作为“教师”的自我的认识.这是做好自我管理的第一步.教师的自我意识不仅表现在对自己身心活动状况的观察上,还表现在对自己身心活动状况的控制上.一个教师如果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身份,认识到自己是社会历史经验的传授者,是社会上年轻一代心灵的塑造者,那么这个教师就已经具有教师角色意识.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指出:“一个教师在教室里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是了解自已.”可见,自我认识是教师开展自我管理的基础,只有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使自己的价值取向与组织保持一致.

3.1.2积极的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就是在自我管理过程中采取自我刺激、自我鼓励、自我勉励之法.通过自我激励可以达到增强目标意识,提高意志的坚韧性和情感的深刻性.研究显示,通过激励充分发挥人潜在的心理意识,人的人生轨迹就会朝着自己的期许方向发展.美国威廉•詹姆斯教授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20%—30%的能力,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当前,青年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较强的责任感和稳定的报酬不再是推动教师尽职工作的唯一动力.如今的青年教师喜欢在工作和生活中寻求平衡点,渴望超越自我,获得正面赞赏.如果青年教师的内部动力得到激发,产生强烈激情和积极性,就会对成功产生一种渴望,进而更专注于自己的职业和工作.

3.1.3必要的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是自我管理在精神纬度上的重要环节,是自我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自我反省就是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总结出值得借鉴的经验和需要吸取的教训.青年教师应“身为人师,常当自照”,发现自己优缺点,唯其如此,才能不断地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当然,自我反省要求青年教师在遇到困难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分析自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当然,青年教师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磨练,还需要在反思中不断总结和升华,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实现对自我的有效管理.

3.2行为纬度层面

3.2.1客观的自我设计

自我设计是自我管理在行为维度上的第一阶段.自我设计就是人通过穿着打扮、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将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想信念、审美观念等外化于众的一种方法.从这个角度来讲,自我设计必须以社会条件为基础,否则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和无法实现的空想.青年教师自我设计最集中的表现就是设计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一般来讲,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涉及自我分析,确立专业发展方向,设计行动方案等.但规划不仅仅是文本的制定,更不是为了敷衍或作秀,必须既注重教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兼容,实现组织发展与个人进步的同步,又要规划后有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既要在规划实施寻找外在物质、智力资源的支持平台,又要强调从教师内在条件出发,激发自身潜能,做到专业发展的自主、自律与自觉.

3.2.2及时的自我调控

自我调控是保障自我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它是引导自我管理不断沿着自我设计的原定轨道运行的保证.具体来说,自我调控其实包括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两个方面.自我协调就是在不受内外不良因素干扰,最大限度调动自我内部与外部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自我控制就是排除各种消极因素,主动调动自我积极性,促进自我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提升.青年教师的自我调控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自我修养能力、分析和反馈信息的能力等.具体到课堂教学中,自我调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教师自身因素的调控;二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前者主要是教师对自己的情感、教态、语言的调控,后者主要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调控.青年教师要对实现有效的自我调控,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多参加体育锻炼、减压心理培训等方式来调节.

3.2.3严格的自我监督

自我监督就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个人依据社会的要求主动调节自己的动机和行为,以达到预期目标.简而言之,自我监督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自律,它能警示和约束教师的行为,促使其自己为自己立法.具体说来,教师自我管理的自我监督机制是由自知(分析和评价、认识自己)、自尊(自我尊重,严格要求自己)、自况(效法他人、学赶先进)和自警(提醒、告诫自己)等自我意识活动所组成的,通过这些机制,教师就能够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加以监察和督促,从而了解自己、解剖自己.在现实生活中,青年教师的自我监督能力不一定强,应该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用自警和慎独来养成自律习惯.自警,就是用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不断勉励、提醒、警诫自己.慎独,就是没有别人的监督,也严于律己,谨慎自己言行,自觉按规范和规则去做事.

自我调控范文篇8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某中等卫生学校学生,年龄为15~18岁。本次共发出问卷158份,其中在校二年级学生80份,实习学生78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Schutle等人1998年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E-motionalIntelligenceScale,EIS)考察情绪智力的特征。此量表中文版有着较高的信度和效度,а系数为0.83[1]。量表包括4个分量表,33个条目。要求被试者在5点量尺上评价对每个句子的赞同程度(1=很不符合,2=较不符合,3=不清楚,4=较符合,5=很符合)。

1.3研究方法

2009年5月,由课题组成员担任调查员,以小组调查方式展开研究,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调查前先说明本调查的目的和要求,采取不记名的方式,在10min内独立完成。

1.4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t检验等方法。

2结果

2.1中专护生情绪智力状况

本次调查中,在校中专护理学生情绪智力得分为(3.60±0.52)分(1.82~4.82),4个分量表得分上最高的是自我情绪调控,得分为(3.72±0.60)分(1.33~5.00);接下来的分别是调控他人情绪(3.68±0.57)分(1.75~5.00)和情绪感知(3.48±0.58)分(1.90~4.80)。得分最低的是运用情绪,分值为(3.46±0.73)分(1.00~5.00)。

2.2实习护生与在校护生情绪智力比较

在校二年级护生情绪智力得分为(3.47±0.43)分(1.82~4.36),实习护生情绪智力得分为(3.74±0.58)分(1.88~4.82),在情绪智力总量表得分及情绪感知、自我情绪调控、调控他人情绪3项因子上,实习护生得分上均要高于在校学生,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中专护生的情绪智力总体水平不高

此次调查表明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在情绪智力的总分以及在4个维度上的得分都呈正态分布,平均值在理论中值M=3左右,总体水平不高。且内部各因素的发展不平衡,其中以自我情绪调控能力得分最高,得分最低的是运用情绪能力。表明大多数护生的情绪智力还有一个需要发展的空间。学生在运用情绪能力上低于自我调节情绪能力,调控他人情绪能力优于情绪感知的能力。也就是在外显情绪行为层面高于内在情绪意识层面。

3.2实习护生的情绪智力高于在校学生

自我调控范文篇9

一个人的情绪是其能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面。自我感知情绪是一个人在情商方面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是构成情商的前提。原因就在于,一个人如果对自身情绪不是很好地了解,他就很难调控自身情绪,进而也就不能有效地驾驭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所谓调控情绪就是自己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情绪实施调节,使其达到理想的平衡。人如果受到失败或挫折打击后,他的情绪就会产生十分显著的改变,原来比较良好的情绪就会变成悲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就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而这时可以对自身情绪进行调节与控制,进而降低不良情绪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人在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时,首先要在心理上去正视,其次就是要积极地利用一些有效办法与途径进行情绪的调节与宣泄。调控自我情绪是人在工作与生活中必备能力,对情绪不作适当地调节,情绪就会对人的工作、生活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多样性的大学体育教育给大学生带来丰富的情感活动,体育活动可以说是大学生最有效、最方便的情绪调节手段。在素质教育当中,大学生的情感发展与情绪体验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有相当多的都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情商、心理素质都不是那么高,其主要反映在情绪化严重、受挫能力较低、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大学生经常性地适当地参加体育活动对改善和提高其本人的情商水平是有积极作用的。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可以培养大学生利用情绪进行自我激励,对自己进行科学地认识和了解。调控情绪除了上面的自我调控情绪外,还包括自己对别人情绪的察觉、揣摩和驾驭能力。体育运动能够很好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情绪,对大学生的情绪进行科学地激励与调动,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体育活动中的愉快情绪体验,将对大学生情商的提高有着重大的影响。大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体育运动中在心理感到愉悦,在这些运动中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等等。情绪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且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也有有效地转化功能,使学习结果转变成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深切地体验到成功的情绪,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在学校开展的体育活动中,还有许多方面表现出能够促进队友、同学间的积极情绪。

二、体育活动将对大学生的交往能力产生重大影响

人的性格如踏实、勤奋等等能够有效地克服在体育方面不足之处,而象好奇心、自信心、坚持性、责任感等等性格都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较大影响,体育的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种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活动,通过这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在学校所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中,需要与许多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同学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就需要处理好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很多都是参与者进行肢体上交流与沟通,需要语言才能交流、沟通的时候较少,这对那些不善交际和言词、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提供了相对理想的交往场地,在具体的活动中,既帮助他们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在人与人之的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更为特别还是能够有效地帮助他们对自身的价值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体育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受挫能力

自我调控范文篇10

一、乡镇调控力现状

从狭义上理解,乡镇调控力是指乡镇对乡镇内部、部门站所、村级组织等所具备的一种调节、控制的权力、能力,表现为影响力、号召力和协调力。从广义上理解,乡镇调控力还应包含乡镇对乡镇内部、部门站所、村级组织等所具备的服务能力,表现为亲和力、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调控主体能力偏弱

乡镇党委政府作为调控主体,在现阶段其总体调控能力偏弱。

1、党政运行不规范。一是党政不分。乡镇党政联席会议代替党委会、乡镇长办公会议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党政不和。一些乡镇党委书记民主决策意识不强,习惯于搞“一言堂”;一些乡镇长认为行政事务管理实行首长负责制,在某些重大政务决策上不接受党委意见。

2、干部队伍不适应。一是个体工作能力缺乏。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要求乡镇干部适时调整新思维、讲究新方法去解决。二是整体工作效能不高。三是部分干部干劲缺乏、作风不实。

(二)调控财力基础薄弱

必要的财力是乡镇调控力的重要保证。就目前永嘉县而言,乡镇的财力基础相当薄弱。一是乡镇财政可用资金严重不足。山区乡镇财政基础十分薄弱,沿江乡镇虽然财源相对充足,但其可以调控支配的可用财力相当有限。二是赤字和负债压力大。截止2004年底,仍有9个山区乡镇没有完全消除赤字和负债,占全县乡镇个数的24%。山区乡镇的消费性赤字和负债总计达700余万元。三是管理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乡镇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存在许多漏洞。

(三)调控缺乏有效手段

从实际情况看,乡镇对内部、部门站所、村级组织实施有效调控力度较弱,调控效果和调控目标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对乡镇内部调控不力。部分副职不服从正职的领导,部分一般干部不服从集体的领导,下属机构部门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工作效能低下。二是对部门站所难以调控。县级部门在乡镇站所各自为政,乡镇难以协调。三是对村级组织调控过弱。乡镇集体决策的落实在一些具体工作中操作难度增大,如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工程政策处理、村级选举特别是村委会选举工作等。

二、对策与建议

按照十六大的要求,乡镇政府要逐步走向有限政府,从管理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改进和完善乡镇执政方式、增强乡镇调控力,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着眼于规范乡镇公共管理职能、增强乡镇公共服务能力,明确乡镇职能,健全法规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加强自身建设,实现“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大保障“的目标。

(一)提高执政能力

1、优化班子结构,提高班子合力。一是适当扩大交叉任职,减少领导职数。二是合理搭配。选用干部要注重知识的互补性、专业的配套性和性格的相容性。

2、明晰职责分工,规范议、决、行程序。一是科学界定党政职责。坚持和完善乡镇党代会常任制度,扩大党内民主,牢固树立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强化人大监督职能。通过发挥人大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促进政府工作的规范运作,从而有效缓解党政不合形成的紧张压力。三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乡镇党委政府议事规则。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整体素质能力。一是强化教育培训。二是强化监督管理。三是健全完善干部激励机制。

(二)转变乡镇职能

1、明确乡镇职能设置原则。一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乡镇没有能力去行使的职能,应予剔除。二是责权统一的原则。要充分行使职能,必须拥有相应的事权和财权。三是分类设置的原则。

2、确定乡镇职能内容。根据上述原则,将乡镇职能确定为基本性职能和附加性职能两大类。

就永嘉县而言,山区乡镇应确保履行基本职能,工业发达乡镇、集镇、旅游资源相对丰富乡镇可视情况赋予附加性职能。

3、确保乡镇职能行使到位。一是做到不“错位”。要充分考虑乡镇的实际承受能力,切忌在工作落实中动辄使用“一票否决”。要尊重乡镇的相对自主独立,调动乡镇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务实、高效”的目的。二是做到不“缺位”。彻底改革“唯上不唯下”的行政管理体制,做到既“唯上”,更要“唯下”。

(三)理顺条块关系

1、合理设置站所机构。一是调整放权。二是精简撤并。三是有序分流。

2、强化乡镇对站所的监督管理。一是建立党代表、人大代表定期评议工作制度。二是建立人事任免征询制度。

3、健全完善乡镇与站所的沟通协调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重大工作事项通报制度。二是探索建立乡镇与站所的协调会议制度。

(四)改善乡村关系

1、坚持党对农村的领导,建立良性运行、充满活力的村级组织工作机制。一是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提升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二是支持、帮助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切实提高村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三是进一步规范村级组织工作规则。

2、坚持领导与指导并举,构建协调有序、运行顺畅的乡村联动格局。一是正确认识和把握领导与指导的联系和不同,统一思想,形成合力。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各种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三是探索建立乡村应对突发事件、灾难性事件预警机制。四是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机制。五是建立健全联系群众,便民利民的长效服务机制。

3、结合实际,做好乡村撤并工作。

(五)健全财政体制

1、分类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利益分配模式,增加乡镇财政的可用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