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9:32:22

自我反思总结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篇1

摘要:教学反思是教师更为主动、更为积极地参与教学,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要从增强反思意识、加强系统学习、多方沟通交流、及时总结反思和加强指导五个方面来培养。

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教学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尺度,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正如考尔德希德所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一、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和思考。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通过反思能力的发展,老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得到增强。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按教学的进程来划分,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担任了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师才能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获得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可。

1.2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一个成功的、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考察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他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国外曾有学者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可见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借助反思,教师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1.3能改进教师的职业成长方式。教师的职业成长,就其途径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无疑地,后一种成长方式是更为常规和有效的。它有两大优势:一是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要求。二是教师的自主发展和教学反思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反思强调批判与发展的自觉性和深刻性,自主发展则强调批判与发展的主动性与持续性,两者只是强调的角度不同而已。这样,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愿望就赋予教师以新的角色定位。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研究者的地位,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从而改善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因此,成为反思型的教育实践专家,就意味着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通过自己自觉不断的“反思”和“审察”,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工作及经验进行反思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4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认知性活动,而是包含着社会文化和伦理因素等在内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要想在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中应付自如,不但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经验展开不断的反思,从而找到走进学生心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路径。

二、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2.1要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教师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接受反思,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2要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新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提高自身素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新的教育理念激发课堂活力,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化素质教育。如果不转变教育理念,用陈旧的教学思想来教育今天的学生,不但害人害己不说,还会误人子弟。因此,要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中是否自觉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一边搞教学,一边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论,身体力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3要多方沟通,提高反思能力。也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反思的环境和氛围。可以通过专家的引领,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的互助,或者以以老带新等形式,走出去或请进来,主动邀请教学同行一起进行反思,对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请教同行,认真听取同行的意见,进行深度的反思分析和研讨交流。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反思。这是加强与其它院校和同行沟通、交流与学习的难得的好机会,要好好珍惜。但是,在一般条件下,教学反思尤其要注意与两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其一,与同事之间的探讨。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出,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通过交流与探讨,也许会受到启发或者得到更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其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这也是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好办法。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既有不同的个性,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奇思妙想无不出自于个体的灵光一闪。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亲自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才不会平淡,才显得异彩纷呈,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2.4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反思总结的形式可以是日志、叙事和教学案例,也可以是札记、体会和教学后记等。可以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让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写出来,也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进行总结。这些都属于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提高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认识,找出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缺陷和自己在哪些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上存在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从而达到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学者型教师发展的目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学反思的时效性,即总结反思要及时。教学实践刚完成,此时教学感受最深刻、最清晰,成功在哪里、失败在何处最有体会,此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为最佳。否则,时间一久,真情实感就淡化了。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篇2

关键词:反思力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反思力即反思能力,是思维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即自我反省,自我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反思是自我监控能力中的重要技能,不断反思自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及时调整学习与思考策略具有积极作用。

高中化学新课程倡导化学教学要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得到全面发展,要让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索,使之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反思,把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提到重要地位。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自我反思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学生反思性学习比较欠缺。学生不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学到哪里算哪里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种不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学习中没有回头看,没有消化没有查漏补缺显然是不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低效率的症结所在。

一、当前学生反思力缺失的原因

在对教师访谈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少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时特别注重对学生反思力的培养。在听课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极少为培养学生反思力提供时间、空间和载体。传统教学未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教学大纲对学生反思学习认识不足,要求不到位,没有明确提及对学生反思力的培养。由此导致教师缺乏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意识、思考和教学技术的开发。

教学的功利性影响到学生反思力的培养。在教的方面,老师希望有比较理想的教学成绩,提高教学成绩的方法有许多,其中通过培养学生反思力来提高成绩当然也是一种办法,但显然不是一种立竿见影的办法。在学的方面,同样,学生更看重的是自己的学业成绩,他们更重视题目的解决。目前,学习任务比较重,学生几乎没有很多的时间、空间进行自我反省。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没有外来的督促力,是难以持久、经常性地开展自我反省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明确的要求,课堂中没有提供足够的平台,即使老师有布置,不少同学也会因无法检查而流于形式。

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反思力不足的学生很少制订自主学习计划,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和自行归纳、总结、整理相关知识的复习,“做题——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没有时间来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不能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总是处于课堂里被动接受“灌输”、课下机械性作业、疲于应付考试这样一种状态,无法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甚至走上“迷途”。

在学生心理活动过程中,反思是潜隐的,多数人没有意识到反思的必要,也不清楚如何进行反思。在教学中,教师也很少提醒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尽管传统教学一直强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策略,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反思,但没有贯穿于教学各环节和培养目标,因此,是不彻底的。

二、培养学生反思力的教学策略

1、反思力在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反思力是一种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进程的思维能力。总的来说,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反思力的作用机制体现在反思自我学习是否得法、学习目标能否达成、解题过程中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具体关系如图示:

2、反思力的组成要素

反思力是学生处理如何学习、学得怎样等内部信息的思维能力,与处理来自学习情景的外部信息的认知有本质差异。学生作为反思的实践者,有能力也有必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学生元认知能力是在学习主体不断对自身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调节和评价中发展起来的,而这一过程正是学生对自身学习状况不断反思的过程。学会反思,培养反思习惯是培养化学元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反思过程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认识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因此,反思是认识过程中强化自我意识进行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重要形式。

可见,反思力的组成要素可表述为:反思自觉性、具体反思方法、发现学习问题的能力、矫正学习的毅力、提升学习能力的能力。

3、反思力的发展阶段

自我反思意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根据高中生心理发展水平,高中生具备了一定的反思能力。有的高中生自我反思意识较强,反思力较强,有的高中生自我反思意识薄弱,反思力不足。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生反思力发展一般经历以下阶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力对促进学生反思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如图所示:

4、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力的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反思即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行为的内化过程,是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识和检验的过程。通过反思,可以使学生对一个问题能从多方面考虑、进行广泛深入地思考和选择,通过反思,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和他人原有认识的错误和不足,善于从旧的模式中解脱出来,迅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反思是对学习过程本身的认识,包括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方法及获得结论。

⑴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反思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力,首先要求教师有培养学生反思力的目标意识,即要清楚地意识到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反思什么,如何反思。其次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反思能力,恰当地提出反思要求,指导的反思方法适合学生实际。再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景,正确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课堂中的比重。从目前教学来看,关键在于减少教师的讲授份量,减少题量,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给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究的机会,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注重由量到质的转变,让学生有主动“反刍”、“回味”,给予学生必要的空间和时间,允许课堂“沉默”。

⑵前后联系,提出反思任务

学生反思什么,如何反思是培养学生反思力两个基点。简单地说,要求学生反思需要学生反思的情景,需要教师提出反思任务。反思过去学了什么,这些知识学得怎样对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具有积极作用。如,过氧化氢的学习,要求学生回顾过氧化钠、水的结构,要求学生通过内省提出对过氧化氢的结构和性质的猜测。学完过氧化氢性质后,要求学生反思水、过氧化氢、过氧化钠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反思学习三者中还存在着什么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这种反思性学习是为更好地学习过氧化氢服务的。在反思任务的指引下,实现知识的顺利迁移和同化,学习过程轻松自然。反思与再学习水乳交融,即学习了新知识,又重温了旧知识,并使之得到升华。即获得了化学学科知识,又获得了学习方法,体验了学以致用。

⑶了解自我,指导反思方法

培养学生反思力,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了解自我作为突破口,把指导反思方法作为着力点。针对化学学习特点指导学生反思方法,为学生了解自我提供帮助,倡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及形成过程、思维方法进行反思,促使学生了解自已的学习状况,善于选择适合自我的学习策略,善于检测学习成效,善于总结自己达到学习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必要时采取补救措施。

指导学生反思一要引导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反思,反思自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理解、掌握程度以及这些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相关方面建立联系的程度,通过亲身经历这一活动,反思自己对所涉及的知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反思自己原有认知的欠缺之处及补救方法。二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在一次活动后尽力去回忆自己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思考过程,如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何会走弯路,为何出错,我的思考与老师与同学的思考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归纳出的方法等。三要引导学生对解题方法进行反思,提倡解完题后认真回顾解题过程并做进一步的探索,反思有无别的解法,有无规律可循,从中归纳、总结出形成简捷思维结构的经验和规律。四要引导学生对解题活动中有联系的问题,特别是生产、生活问题进行反思,曾经与哪些问题联系,为什么会产生联系,具体产生了什么联系,问题情境、问题方法和问题结论的联系,对原问题是否有了新的认识。

⑷温故知新,明确反思目标

高中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其反思形式多种多样,反思内容丰富多彩,贯穿于学习的过程中,反思虽不受形式限制,但均须明确反思目标。反思目标一般有:⑴对学习目标的反思,每一课应搞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还存在哪些问题;⑵对学习态度的反思,反省学习阶段中自己的总体表现,约束业已存在的不足行为表现,自我激励发奋图强;⑶对学习方法的反思,及时总结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习方法的利弊,从而形成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⑷对学习结果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反思方式形式有:⑴预习笔记;⑵学习摘要;⑶学业反思。反思内容有:对化学思维方法、认知策略的反思,对化学活动过程、解题方法、思路、策略的反思,对自己认知特点、认知能力的反思,对自己在化学学习中经验或长处、教训或弱点的反思。

二、培养学生反思力的教学途径

1、在新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力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德•卡德纳指出:私下的沉思会发展他们的内省能力。在新课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把学习新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不能一味地“教”到底,“学”到底,学生需要“沉思”的内容、时间和氛围。

基于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的难点不在于原理而在于知识系统化构建,因此,元素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教学应关注学生学的方法和学习体验。留给学生足够的教学时间与空间,为学生自主构建创设情境。在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及时反思,反思学习过程,反思物质性质和原理。其中,回顾性反思、对照性反思、迁移性反思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化学理论、概念难学,这是学生的共性。其主要原因一是理论、概念因其本身的高度概括、抽象而具有较高的学习难度,这在教学中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受人的主观性制约,我们只能面对现实寻找更有效的策略。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积累起的前概念的负迁移影响,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有一个从“误”到“悟”的经历。

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关注学生的反思,为学生反思创设情境,提供时间和空间。学生反思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宝贵教学资源。允许学生沉思与引导学生同伴交流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的可行方法。

2、在课后小结中培养学生反思力

我们认为,学生自主进行课后小结是可以办到的,只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课后小结将成为学生反思一节课学习状况的最佳时机。这样的小结比教师小结效果更佳。

训练学生对整节课的反思的具体操作是:课堂留下5分钟,自我小结,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不懂的地方何时、如何弄懂,你对老师有什么建议。

由于不少化学知识掌握与否往往通过问题来检验。因此,需要对课堂中出现的“错题”“不会题”进行反思与领悟:本题是怎样做错的,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正确的做法是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行。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思路,推敲每步的逻辑依据,分析走进“死胡同”原因,反思自我思维症结、认知缺陷,通过思路对比,达到领悟。通过反思了解自我认知,跨越学习高原,从而逐步促使学生形成自我认知监控,总结自我思维经验的习惯。

在一个单元教学完成后,还要培养学生进行总结反思:要求列出本章的知识网络图,小结本章做错的题目,针对本章自己的错题,出一份试题并解答,制定进一步复习的计划。除了对知识学习反思外,还要结合本节课或本单元学习,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策略反思:你认为目前学习方法是否有效,为什么,需要改变的是什么,如何改变,是否还需要做其他改动,是否执行了计划,计划是否解决了问题,是否还存在问题。以促进学生对自我学习方法的反思,了解自我学习策略的局限性和有效性,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再认识,清楚进一步学习的任务和策略,时刻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逐步总结稳定自我学习风格。

当然,这些指导方法还需要结合教学实际进行选择而不必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3、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反思力

杜威认为: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集和探究的行为。”由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造成学习效率不高。

化学学习不能回避解题,但从学生解题习惯来看,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是就题论题,把解出问题作为目标而忽视了解题过程、解题体验和解题方法。好多学习比较刻苦的同学,埋头做了大量习题,但解题时仍破绽百出。其主要弊端是:只注重做题的数量,而不重视做题的质量;只注重解题结果,而不重视解题的过程及解题后的反思。缺乏反思的解题是低效的学习活动。

学生解题的兴奋点往往囿于解题操作后的答案之中,一旦求解结束便如释重负,对解题后的反思常掉以轻心,而题后反思是提供有效解题的保障、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元认知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解题中培养学生反思力,需要指导学生在以下三方面进行反思。⑴反思解题过程:要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引导学生养成解题后再反思解题过程的习惯。这包括反思问题的表征、问题归类、求解的思路和操作过程。这种反思要尽量避免刚才解题的定势,换一个角度来审视,易于暴露问题。⑵反思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不要满足于一题一解,而要积极寻求其他可能的解法,争取一题多解。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该题的认识和理解,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发展。⑶反思解题途径:解完题后,反思解题经验的、总结。解题顺利了,有顺利的经验;解题曲折了,有曲折的教训,反思这些经验及至教训,有利于通过积累获得提高,使解题经验得到及时的提炼和概括。“题后反思”不仅可以检查解题过程中的疏漏和错误,更可以理顺思路,深化知识,积累经验,进而拓宽思路,提高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在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力

波斯纳于1989年提出个体成长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学习是反思的,没有反思的学习不可能深刻。反思是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判性的回顾、分析和检查。

在复习教学中,发现学生存在着两大弊端:一是把做题目当复习,只讲做题数量,不讲做题质量;只求做题结果,不求解题过程及题后反思,过一段时间又不知其所以然,当时犯的错误照犯不误。二是复习当上新课,只讲进度不讲“反刍”,知识复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系统化、整体化,“只顾勇往直前”却缺乏“回头看”。

为此,需要引导学生课前反思,要求学生通过具体措施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把看书、做部分习题提前到知识点复习课前,带着问题进课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反思,反思知识的内涵,反思知识间联系,使学生能够从整个中学教材体系的高度去思考,在反思中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课后要及时反思,其一般程序是:反思——检查——计划——补救——再反思。可以借助考纲要求的知识体系,逐条反思是否己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

教师还宜设计单元反思表,一是让学生反思有依托,二是促使学生反思并了解学生复习状况,为调整和设计下阶段复习教学提供依据。

5、利用考试培养学生反思力

考试既是复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复习效果,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举措。复习阶段中的考试不仅仅是甄别,更重要的是促进师生反思,反思这一阶段知识复习中的得失。

考试后的反思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引导:

一要反思考试复习准备。反思准备本次考试的态度是否积极,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是只做题不看书还是只看辅导书不看教材,是否认真回顾复习过的知识,重温做过的习题?所做的准备工作是否有效?哪一种最有效?如果效果不佳,在下次考试时应作哪些调整?

二要反思考试技巧。引导学生反思考试各阶段的得失,如:试卷发下来离正式应考还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做了什么?是否全面了解本试卷后再应答?试卷的题量、题型、问题难度在应答前是否做到心里有底?做题顺序怎样,是否有效?遇到难题是如何处理的,有无经验值得总结?做题过程中是否会感到注意力难以集中,又是如何调节的?能否形成适合于自己的保持良好注意力和思辨能力的方法?考试过程中,能否确认自己所做的题目肯定正确?

三要反思考试结果。考试结果是否符合真实水平,如果有差距,主要原因是什么?问题根源在哪里?是复习不得法?近阶段复习不用功?考试时心理没准备?身体不适应?应试技巧不对?考试结果反映出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解哪类题失分较多?解哪类题比较费劲?在下阶段如何调整复习,应在哪些方向下力气?

四要反思阶段复习状况。每次考试是阶段复习的检验,其结果大致能反映阶段复习成效。应当反思这阶段上课听课效果如何?什么原因导致好或坏?做题目是否正常?是否能跟上复习进程?复习过程中是否遗留知识隐患?在解哪类题目上有进步?哪类题目还有缺陷?

反思可以提高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可以拓宽思路,优化解法,完善思维过程。反思对学生来说表现为一种积极的探索活动和富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它具有挑战性,是一种自我超越、自我完善,提高问题意识,优化思维品质。反思是高效的学习方法,最佳的纠错手段。反思在优化认知结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适应性和创新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蒯超英.学习策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沈怡文.学习方法[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林崇德等.《智力的培养》[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4、郑和钧等.《高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5、金洪源.学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6、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卢家楣等.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98.

9、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4,(5).

10、史国栋.在反思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4,(9).

11、李琛.走进反思性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3,(7).

12、费伦猛.利用“反思型化学日记”培养学生化学元认知能力探索[J].化学教学.2001,(12).

13、吴也显、刁培萼.课堂文化重建的研究重心:学习力生成的探索[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14、陈力.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反思的四个“着眼点”[J].教育科学研究.2005,(2).

15、杜八一.“反思性学习”情境的创设与引导[J].教学月刊.2005,(8).

16、方红、毕华林.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识训练的研究[J].化学教学.2002,(9).

17、宋志超.做化学习题后的“反思”[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7).

18、郑开义.重视解题后的反思[J].化学教学.2002,(3).

19、窦洪庚.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化学研究性学习[J].化学教育.2003,(12).

20、杜芳艳.中学生化学学习困难原因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5,(6).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篇3

关键词: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培养

反思是个体成熟的标志。教学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尺度,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师自身的反思、教师自身对自身的评价和教师自身的自我改造。”]正如考尔德希德所说:“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做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1.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总结和思考。教师的反思能力是一种理性智慧,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评价,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形成教师个人化的、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通过反思能力的发展,老师的自主能力逐渐得到增强。(3]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按教学的进程来划分,反思分为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和教学后反思三个阶段。教学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担任了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教师才能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从而获得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可。

1.2能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一个成功的、有责任感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分析与反思的对象,考察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途径,他们就是在这种不断反思中获得发展。国外曾有学者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十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受到限制。可见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借助反思,教师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新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说,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1.3能改进教师的职业成长方式。教师的职业成长,就其途径而言,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和提高,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无疑地,后一种成长方式是更为常规和有效的。它有两大优势:一是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要求。二是教师的自主发展和教学反思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反思强调批判与发展的自觉性和深刻性,自主发展则强调批判与发展的主动性与持续性,两者只是强调的角度不同而已。这样,教师自我完善、自主发展的愿望就赋予教师以新的角色定位。教师从以往无专业特征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研究者的地位,使教师工作获得尊严和生命力,从而改善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因此,成为反思型的教育实践专家,就意味着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通过自己自觉不断的“反思”和“审察”,与时俱进地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工作及经验进行反思和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4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认知性活动,而是包含着社会文化和伦理因素等在内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要想在复杂多变的教育实践中应付自如,不但要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对教学过程及教学经验展开不断的反思,从而找到走进学生心理、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路径。

2.培养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途径。

2.1要增强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教师只有对教学反思有明晰而正确的认识,才能真正接受反思,从而激发起反思的内在动力,进而产生具体的反思行为。个体的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对实践的迷茫和困惑,教师只有以自己教学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识强的教师会经常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使自己不断完善。在长期的反思实践过程中,自己的反思习惯也就会慢慢养成。这样自然提高反思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正确的反思认识、强烈的反思意识、反思习惯的形成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

2.2要加强系统的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新理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提高自身素质。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任何事物都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以新的教育理念激发课堂活力,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化素质教育。如果不转变教育理念,用陈旧的教学思想来教育今天的学生,不但害人害己不说,还会误人子弟。因此,要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顺应时代潮流,在教学中是否自觉地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一边搞教学,一边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论,身体力行,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2.3要多方沟通,提高反思能力。也就是要创设良好的教学反思的环境和氛围。可以通过专家的引领,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的互助,或者以以老带新等形式,走出去或请进来,主动邀请教学同行一起进行反思,对不清楚、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请教同行,认真听取同行的意见,进行深度的反思分析和研讨交流。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反思。这是加强与其它院校和同行沟通、交流与学习的难得的好机会,要好好珍惜。但是,在一般条件下,教学反思尤其要注意与两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其一,与同事之间的探讨。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出,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通过交流与探讨,也许会受到启发或者得到更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二,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其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教师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衡量教师工作的质量也必须从学生的发展上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应该成为教师反思自己的一面镜子。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这也是反思课堂教学效果,了解自己教学情况的好办法。在反思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吸纳学生的有益建议。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既有不同的个性,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奇思妙想无不出自于个体的灵光一闪。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当中,亲自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课堂才不会平淡,才显得异彩纷呈,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2.4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反思总结的形式可以是日志、叙事和教学案例,也可以是札记、体会和教学后记等。可以把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让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写出来,也可以针对教学中的某一闪光点或某一失误进行总结。这些都属于教学反思。通过反思,提高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认识,找出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缺陷和自己在哪些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上存在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断加强学习,从而达到促进自己向专业化、学者型教师发展的目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学反思的时效性,即总结反思要及时。教学实践刚完成,此时教学感受最深刻、最清晰,成功在哪里、失败在何处最有体会,此时进行总结和反思为最佳。否则,时间一久,真情实感就淡化了。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篇4

关键词:反思学习效率

近年来,在教师群体中掀起一股反思热潮,写教育教学反思愈来愈受到众多教育者的推崇,在我们日益重视教师反思,探讨教师反思的价值、意义和途径的同时忽视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反思。

高三上半学期,我班一位成绩一直很好的学生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高三是很关键的一年,面对下降的成绩她很着急。通过与她谈话,观察她平时的学习状况,我了解到这位学生学习很认真,当别人在课间时间闲聊时她就已经开始看书、做题,但即便这样,学习成绩没有提高反而有些下滑。我拿出一张前天做过,上课已经评讲过的试卷,挑出一道她做错的选择题让她分析,结果她只能说出选正确答案A的原因,却说不出为什么不能选B、C,她的问题暴露出来即缺乏反思,对于做错的题目没有反思,对于老师没讲的选项没有反思。所以即使她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题,仅仅是量的增加,而没有质的提高。

缺乏反思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没有反思的意识或不知道如何反思;(2)、学生被大量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没有时间反思;(3)、教师没有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认为反思浪费时间,没有实质性效果;(4)、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关注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反思方法的指导;(5)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充分认识反思的重要性

一、政治学习过程中学生反思的重要性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学生的学习反思与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是相统一的,都是新课程的精神。反思能力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核心特征。“在认知框架中主体的自我反思是构成认知结构更新的一个必要条件。”建构主义认为一切知识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所以学习者必须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检查,以判断自己在学习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设置的目标。

政治知识抽象程度高,特别是《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需要学生反复思考,不断领悟才能理解,而领悟又离不开不断反思。因此,教师舍得花时间,坚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强调随时对思维过程进行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措施。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上文中那位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以那道学生做错的题目为例,指导学生如何去反思,并在全班推广这一学习方法,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各种方式提醒学生注意反思,在高考中,那位学生政治成绩取得了A+的好成绩,五六位平时在B、C间挣扎的学生竟然也得了A。当然,这主要是他们努力的结果,但也说明了反思在政治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在分秒必争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如何进行有效反思?

从时间上看,反思可分为课堂中反思、一天学习反思,一个星期学习的反思,一个月学习的反思等

1、课堂中反思在听课中,目己原先的理解可能会与老师、其他同学的思路和角度不同,受到启发,这些碰撞的产生就需要学生不断的反思。为什么会产生这一观点?他人为什么能得出这一观点?我的观点有没有道理?等等。然后通过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进行思维的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和提高的目的。

2、一天学习的反思学生在一天学习结束后,对这一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反思,它可以包括如下几块: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今天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结果、对教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等。通过一天内容的反思,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弥补不足,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3、一个星期学习的反思、一个月的反思主要是对较长一段时间的学习状况进行宏观把握,学生根据作业、测评通过写“反思日记”的方式来反思自己学习有没有进步?总结进步的原因,反省有失误的地方,及时纠正。

从内容上看,反思可分为反思学习目标,反思做过的题目,反思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反思学习方法,反思自身学习情感等

1、反思学习目标,及时调整学生一开始制定的学习目标有一定的盲目性,过高的学习目标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过低的学习目标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需要根据学生一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反思,不断调整,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目标,发挥其动力作用。当一阶段结束时,通过考试或外在的测评,判断学习目标是否已经实现。如果实现了,学生就需要进行成功经验的反思.并把成功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否则,就应在老师的帮助下反思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反思做过的题目,弥补知识漏洞,提高思维水平大部分学生只是为了解题而解题,他们只是满足于做出题目,对自己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从来不加反思。事实上,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地进行反思、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了宝贵的思想方法和训练机会。长此以往,学生花了不少时间但做题能力没有得到多少提高,错误会一犯再犯,最终学生的信心和兴趣都会大大减少。因此,应常常鼓励学生回顾解题思路.反思错误原因,如在做政治主观题时,学生往往会犯全面肤浅或片面深刻的错误,有的甚至答不到要点,在学生做完题目的基础上,我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反思以下几点(1)要点都答到了么?有几点没答到?为什么没能想到?是题目中关键词语没抓准还是知识点遗忘?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在知识点或做题方法上有什么启示?(2)如果要点都答到了,能不能得满分?如果不能为什么?这道题提醒我们在答题格式方面要注意什么?(3)分析这道题目的设问,应属于哪一类题型?这类型的题目有什么共性?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认识到自己学习上的漏洞并及时弥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习效率。

3、反思知识内部联系完全按照书本中单元、课、目的结构体系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时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反思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目、一课、一单元内部的结构体系,以及课与课之间、单元之间的内部体系。如学习《文化生活》时,知识点琐碎、冗长、抽象,学生学了一遍后对书本上的知识几乎没啥印象,脑袋中如一团浆糊,我引导学生反思并建立每单元的体系(如第一、第二单元所示),最后建立整本书的体系,学生就能容易把握。

第一单元是什么:把握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单元为什么: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文化的发展:文化传播、继承和创新)

第三单元怎么看:中华文化的精髓(文化的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第四单元怎么办: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文化的选择:当代文化生活)

第一、二单元讲得是文化的共性,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去看文化的含义、文化的作用和文化的传播、继承、创新

从空间看

从时间角度:文化发展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因此:

从空间上看,不同国家的人民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人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地方的人们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时间段的人们创造不同的文化;不同地方的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需要交流,这就是文化传播。

从时间上看,同一民族在不同时间上创造的文化延续下来,形成传统文化。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这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传承

从时间和空间上看,传统文化只有创新,才能继续向前发展。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而文化创新要立于于社会实践,同时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博采众长。

4、反思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材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适当,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所以合适的学习方法很重要。有些学生看到背书头疼不已,有些学生却能轻松应对,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背书方法问题。通过教师传授、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反思哪一种方法更有效、更适合自己。

5、反思自身学习情感(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牵涉到学生能否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能否拥有良好的自尊并以正确的心态进行学习,能否对学业成败进行良好归因”。如果学生经常在学业上获得成功,且经常得到他人的良好评价,他的自我定位就会比较高,就有可能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但如果他不对自己这种评价的合理性进行反思,就很容易导致骄傲自满的情绪,反而会影响他自己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经常遭受学业上的失败,且很少得到教师的良好评价,或者平时是成功的,但突然学业上受挫,就可能导致自卑的心理,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引导学生对自我评价进行反思至关重要。我让学生写一天学习活动中印象最深的感悟或今天有哪些收获,或遭受到了一些什么挫折等,引导学生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肯定的评价,带着良好的学习心态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

从时间角度和内容角度划分的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是交叉进行,没有明显的界限。在具体实施中还要注意“让反思成为学生的习惯”。很多学生的反思并未形成习惯,而是具有很强的随机性。要想使反思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策略和自我我教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强化他们的反思意识,促使其逐步形成反思习惯,避免三分钟热度现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反思的作用。

有人认为反思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争分夺秒的高中阶段不宜实施这一方法。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这两者紧紧相连,缺一不可。只学不思,就如人吃饭不加咀嚼,囫囵吞枣,未经消化吸收,举一而不能反三,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才能将所学知识深刻内化,融会贯通。“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的反思学习.不怕花时间.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习反思的机会,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政治学习效率。

参考资料: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1999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篇5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例如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1]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1983年发表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的影响。在书中,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2]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3]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反思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后的话,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转变,只是对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行为还会经常出现。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反对和批判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中只注重对教师的一般性知识的传授,如对公共知识、专业知识(所谓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所谓条件性知识)的占有和相应学历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实践证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在教学中,一旦教师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三、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

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探索式、讨论式、自学式等等操练样样俱全,加上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好多教师还是凭着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当然,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因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现把反思类型和反思方法结合在一起作简要介绍。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4]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后的重新构建

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的重新构建。教师构建自己的认识方法,构建自己对各种事物和观点的理解,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能够比较客观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对教学的客观评估。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动建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是相辅相成,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成功地建构自己。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姜文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6页.

2.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6期.第32页.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学者型教师教育理念师生互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反思(REFLECTION)的讨论激荡着国际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教学反思”又称“反思性教学”(reflectteaching)似乎成为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但令人不安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观念落后,对教学反思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冷漠和无知,是摆在教育战线面前的严峻现实,这对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对提高我们教学的整体水平是极其不利的。本文从教学反思的内涵、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教学反思后的重新建构等方面粗略论述教学反思,以供参考。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例如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1]而反思性教学这一术语的正式出现,主要得益于美国学者斯冈1983年发表的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一书的影响。在书中,斯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学习的过程,反思性教学的问世是对将教学改革简单地贴上成功或失败标签的超越。[2]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3]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反思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的,谨慎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反思是对各种有争议的“优秀的教学观”进行深入地思考并依次做出选择,是对教育观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这里所说的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经验的获得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旧有理念及不适当的行为就很难改变,其结果他的教学将可能长期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而止步不前。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首先是教育者的理念。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等方面落后的话,那么,他的工作精神越投入,对学生的伤害往往越大。为此,教师首先需要反思的就应该是自己的教育理念。理念不转变,只是对行为加以矫正,当然这对行为也起修正作用,但是,往往原有习惯化的不合理行为还会经常出现。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反对和批判传统教师培训模式中只注重对教师的一般性知识的传授,如对公共知识、专业知识(所谓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所谓条件性知识)的占有和相应学历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和训练才能得到和确认,靠他人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实践证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教师,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的步伐就会加快。在教学中,一旦教师熟悉教材,特别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因此,开展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我评估和自律学习对教师主体的发展特别重要,教师只有把自我的发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会努力的去发展自我,建构自我,对自己的发展形成整体性的看法,从而不断促进自我学会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

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排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三、教学反思的类型和方法

我们尽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观摩课上教师和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探索式、讨论式、自学式等等操练样样俱全,加上多媒体演示,教学者为之兴奋,听课者为之激动。然而,在一年教学中,这样的课又有多少呢?在实际教学中能够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行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反思,开展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好多教师还是凭着自己有限的经验进行简单重复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当然,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不可能存在一个标准的模式,因为反思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和不确定性,反思只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而在可能的条件下展开。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现把反思类型和反思方法结合在一起作简要介绍。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4]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后的重新构建

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我的重新构建。教师构建自己的认识方法,构建自己对各种事物和观点的理解,构建自己的教育观和教学方法,能够比较客观看待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和策略,再监测实施策略的效果,真正地做到对教学的客观评估。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学生,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动建构过程中,理论知识与经验知识是相辅相成,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只有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成功地建构自己。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姜文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6页.

2.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6期.第32页.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7页.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篇7

注重人格和主体回归的人文时代,这是一个弘扬个性。这是一个高度重视问题意识、思维品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发明教育时代,这更是一个以信息多元易得可选、教育更趋向民主理性为特征的后喻文化和网络教育时代。这样的时代,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传承作用得到人们更广泛的认同。教师专业化发展,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

如何在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上有进一步的提高与超越,作为教师。不时地追求。

这个班的男孩们特别地顽皮,记得刚来幼儿园是三年前的事情了接的一个大班。尤其是以三个男孩为首的园的风云人物”人们都说顽皮地孩子都是比较聪明的确,身上尤为显著。

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欧阳,刘。想象力丰富、能词善辩、能一口气念完一整篇故事。姚,能说会道,讲故事绘声绘色,刘最好的朋友。三人无论是学什么身手都是率先完成的于是会想出各种方式来戏弄其他小朋友,耳边不时传来小朋友的抗议。这时我往往让他三人坐回位子,告诉他不要影响其他人。过了没多久,位子上早已没了踪影。一次、两次、三次之后,陷入了深思中,这样下去不是方法呀?该怎么办呢?试着表扬他身手学得棒,继而请他协助其他小朋友。没想到这个方法果然奏效,三个人安安静静地做起了小老师”

没关系,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次失败。失败是胜利之母。每经过一次失败你进步相应增长一分,离一百分也就近一分。人往往都是不时地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教育评价的过程,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生长的核心因素”教师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学习与全面发展的过程。反思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两个变化,由单纯的教育工作者变为研究型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教师,自己身上实现了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从这个意义上说,反思不及只是改进教育实践,还可以改变教师自己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中,教师能够体会到自己存在价值与意义,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时刻关注幼儿,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关心幼儿的发展;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生长,关心自我完善,努力以自己的生命之光启迪孩子的心灵,为自己的生命能与众多儿童的生命一起闪光而感到自豪与满足。

经常会在教学前进行反思,首先。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每一次活动前,都会对前一次的活动进行反思,想想自己是否与孩子亲近尊重了孩子的发展;否适时的介入活动,有效的引导幼儿;否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做出了及时的反馈…除此之外,还会对孩子在本次活动中的一些表示进行估计,孩子对这个游戏的兴趣会怎样,否会出现比较激动的局面,一旦出现该怎样较好的引导;回答问题时孩子会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考虑各种答案的可能性等。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篇8

1.强化反思结果,提高反思热情

要想让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首先需要让学生树立反思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留出时间来强化反思的结果,对于学生在反思中发现的疑问要集中进行解答,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在反思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大胆地提出来,对于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反思问题要重点进行讲解。例如:在学习完我国的税收法和征税的意义方面的知识后,学生通过反思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税收的主体是谁?为什么要税收?”等一系列的反思问题,教师可以针对这些反思提问,给学生进行解答,“税收的主体是国家,税收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所以缴纳税款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违反税法的人要依法制裁,抵制这种违法行为。”通过对学生反思结果的强化,可以加强学生对国家税收性质和目的的了解,同时还能够根据学生的提问,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和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对于有价值的反思结果,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从反思中获得新的知识,同时得到鼓励,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反思热情,增强反思意识。

2.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反思思维

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会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交流中扩展知识,反思效果会更加明显。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划分为几个小组,让小组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听课,在教学结束后,留出时间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反思总结,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交流、讨论,结合组内成员的想法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重点讨论,小组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反思思维,让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对于最终总结的反思疑难问题,可以在小组内先展开讨论,也可以和其他小组之间进行疑问交换,尝试解决对方的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进步,激活学生的反思思维。

3.增加师生互动,树立反思意识

教学中少不了师生互动的环节,教学其实也是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的过程,教与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能够跟随教师的引导来完成教学任务的学习。在互动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想法,对于学生的想法不论正确还是错误都要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让师生之间形成信息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反思意识。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反思方法

1.培养学生形成记录政治反思日记的习惯

要想让学生能够掌握反思性的学习方式,除了树立反思意识之外,还需要学会正确的反思方法,才能够保证学生的反思效果。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在反思学习中要掌握好学习方法,通过自身的总结归纳,发现问题,进行反思,从学过的知识中发掘新的知识,掌握政治学习的主动权。采用记录政治学习日记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日记不仅可以记录当天的心情,还可以将日记这种形式引入到政治学习当中来,学生通过记日记将一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例如:学生可以在日记上记录当天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遇到的疑难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是没有想通的、今天学到的知识和以前学习到的知识有没有相关联的地方等。通过这样的政治反思日记能够对当天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反思,能提高政治学习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反思自信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需要得到认可和肯定的,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问题的理解不同的学生也会有差异,这是和学生的个人能力相关的。在反思性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通过反思取得进步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在肯定中获得自信,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于反思能力差的学生要经常鼓励,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促进共同进步。

3.开展政治学习自我评价

反思最重要的就是学生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开展自我评价能够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剖析,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可以经常让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一段时间的表现有正确的认识,通过自我评价帮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弥补学习中存在的漏洞,取得政治学习上的更大进步。

三、总结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控制;自我效能感

引言: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及能力养成的黄金关键期。自我控制能力主要体现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规划和自我监督等方面的能力[1]。自我效能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能力主观判断和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通常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事务[2]。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均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产生积极影响。为针对性地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效能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对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展开研究,通过数据揭示二者间的关系,具体研究思路为:①对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自我控制能力及自我效能感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选定测量工具及研究对象,提出研究假设。②根据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并利用SPSS27.0进行数据分析,验证研究假设是否成立。③分析研究结果,提出可行性建议。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1研究假设

对象及工具假设1: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及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假设2: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效能感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自我控制能力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好。随机抽取17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38份,其中男生占44.90%,女生占55.10%;大一学生占25.40%,大二学生占24.60%,大三学生占26.80%,大四学生占23.20%。采用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量表[3]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4]开展问卷调查,其中自我控制能力量表包含4个要素和对应的10个因素。问卷采用五级计分标准,得分越高代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效能感越好。

2研究结果

2.1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控制能力现状

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验证假设1,说明其自我控制能力较强,其中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思及自我实现维度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分值从高至低依次为自我反思(34.4855)>自我实现(34.3261)>自我判断(34.2681)>自我观察(33.3913)。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自我反思均值较高,说明其在生活和学习期间经常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和回顾,有利于根据反思结果采取补救性措施。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自我观察能力有待提升,说明其在计划性、坚持性及自我认知能力方面还有上升空间,原因可能在于部分大学生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学习目标规划和监督执行能力不足,且周围的新鲜事物和电子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英语学习的坚持性,见表1。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控制能力现状,对其自我控制能力的10个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计划性、坚持性、任务效能感、自我监督、总结性、补救性、环境控制及求助策略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有计划地进行总结,并在自我监督和总结反馈结果的基础上采取补救性措施或求助他人,意味着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在这8方面付出较多,且回报率较高,但在自觉性及情绪控制方面还有待提升,原因可能在于:想要实现自我情绪控制,就需具备足够的专注力,大学生因受到周围环境、同伴、教师等因素的影响,专注力不足,易出现情绪波动。

2.2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现状

表3结果显示,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验证了假设1,说明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有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够对自身能力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对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较高[5]。2.3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如表4所示,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及其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思、自我实现维度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即自我控制能力及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思、自我实现得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好,这一研究结果与假设2相一致。

2.4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自我控制能力与自我效能感的线性回归分析

以自我控制能力的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思、自我实现维度为自变量,自我效能感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如表5所示,大学生英语学习中,自我控制能力的自我实现对自我效能感的预测值达到75.20%,且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建立回归方程y=0.936x+1.366,其中y表示自我效能感,x表示自我实现,说明自我控制能力的自我实现对自我效能感具有预测作用。

3结论与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控制能力及自我效能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自我控制能力及其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思、自我实现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自我实现对自我效能感具有预测作用,根据结论提出几点建议:1)引导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认知自我情绪,提高情绪控制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完善心理咨询体系,定期开展以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情绪控制等为主题的英语团队辅导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并通过问卷的形式实时监测大学生情绪控制情况。可以利用游戏兼知识传授等形式,如英语对话或英语话剧等向大学生传输“有情绪很正常,一会儿就过去”的情绪特性,使其认知情绪的种类、表达情绪的方法、控制情绪的技巧,能够释放消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避免因情绪不佳而出现过激行为。2)引导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认知自我,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采用英语演讲和英语口译竞赛等形式,制定适合大学生且难度适宜的题目,使大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就感,以此提升自我效能感。还可以邀请优秀的英语专业成功人士分享英语学习技巧和工作经验,使大学生能够重新审视自我,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和学习目标,并不断为此付出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慧妍.内蒙古地区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2]李思婧.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就业焦虑的关系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1.

[3]李京肽.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控制与焦虑之关系———以成都市大学为例[D].厦门:厦门大学,2013.

[4]许馨方.大学生完美主义、自我效能感与拖延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自我反思总结范文篇10

新课改全面的提出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它倡导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校教育教学要实现新课改的目标,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挖掘教学潜在的优势,创设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实践交流的空间。在教学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三维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用新的教学模式。我采用的“激、读、议、导、练、悟、归、思”八字教学法,在教学中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趣”为导,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发展学生的“智”,让学生好学、会学、善学、乐学。通过讲故事、猜谜语、演课本剧、做游戏、迁移法、悬念法等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注意、思考,将知识引向深入。

二、读——整体感知

书不读不知。只有多读,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有所感悟。多种方式的读,让学生想象生动的画面,品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感知中认识问题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议——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在“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部分问题、质疑问题,让他们掌握提问的多种语言方式,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初步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并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

四、导——讲解教材内容,解释疑难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并对“议”中质疑的问题进行重点辅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五、练——巩固知识

所谓不练不会。对新学知识要精选习题,分层练习,分类指导,特别是学困生的指导。以练促使学生熟练巩固和应用知识,以培养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悟——进一步理解

所谓不悟不透。在学完一部分知识或讲解完一道题时,不能急于继续往下进行,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去回味、悟出其中的道理,畅通思路、再次感受方法,开阔思路,发现技巧,激活创新思维。同时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很好的实现知识目标和方法目标。

七、归——归纳总结、提炼方法

在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认识后,教师要利用最快的时间,对内容、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可让学生归纳,也可小组交流后小结归纳,构勒出要点、结构和方法,加深其印象,领会知识要点,形成技能。同时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合作精神、探索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