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19:52:17

自媒体

自媒体范文篇1

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自媒体具有平民个性化、低门槛易操作和交互强、传播快三个特点。其一,自媒体借助互联网这个广泛、深入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平台,使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接收者、传播者甚至创造者。其二,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专业性要求不高,也不需要很多人力、财力支撑以及相关测评要求限制。其三,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能够第一时间通过手机等接收新闻信息,并进行实时互动。

2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传播特点

2.1自媒体新闻传播特点。如前所述,自媒体具有较强的平民化特征与低门槛易操作特征,这两个特征背后的条件,使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了成为新闻创造者的可能性。但其要成为真正的自媒体,还需要自身有强烈意愿来支撑实际行动。从这个层面来讲,自媒体新闻传播具有传播主体主动性较强这一特点。另外,自媒体所依托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传播价值也使其新闻传播在传播路径上具有双向性特点、在传播过程上则具有高效性特点。另外,考虑到人通常只愿意接收那些自己感兴趣、有需要的信息,自媒体新闻传播在传播价值上,就具有较强的同向性特征。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意味着所传播新闻更加多元化的同时,也意味着传播信息碎片化、传播内容的可行程度较低和传播把关难度过大。总的来说,自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媒介、内容、受众、机制等方面,更进一步影响到了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角色定位。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自媒体的进一步发展,也给我国新闻传播生态带来了负面影响。2.2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特点。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前者在新闻传播上的优点和缺点正好是后者的缺点和优点。传统媒体发展已久,其具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相关工作人员也都比较专业,且在社会大众中有较强的威望。因此,其新闻制作具有专业性、新闻信息具有权威性、新闻引导具有有效性。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正是因为传统媒体的专业化和精英化,使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在信息更新上具有较强的滞后性。另外,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机制多为单向型,缺乏新闻受众能够针对新闻向传统媒体进行反馈的机制。

3自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

3.1自媒体对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角色定位的影响。如前所述,自媒体环境中,人人都可能是新闻传播的主体、受众,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在整个新闻传播中具有绝对主体地位的传统媒体就受到了很大影响。虽不致于彻底冲击传统媒体的传播主体地位,但也削弱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与此相应,传统媒体的话语权也逐渐变弱。然而,传统媒体受限于自身客观条件,很难直接引入自媒体的角色定位,二者不同的产生条件也不允许传统媒体如此。因此,从大的方面来讲,传统媒体要紧紧围绕传播主体这一中心点,进一步挖掘自身角色定位的可能性。当前,我国大部分自媒体对自身定位都比较娱乐化,更有甚者利用人性弱点玩弄文字,刻意煽动社会大众的负面情绪。针对这一问题,传统媒体可以将自身定位为理性的、有深刻思维的观念表达者和舆论、大众思维的引领者。3.2自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内容的影响。当前,一部分自媒体所传播的新闻内容具有很强的娱乐化、轻化倾向。同时,部分自媒体出于经济利益等方面的考虑,所传播的新闻内容具有较强的同质化特征。自媒体的这些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给传统媒体选择新闻传播内容带来了影响。部分传统媒体由于各种各样复杂因素的影响,选择了多元化和更关注社会大众生活的策略,从我国社会近年来的社会新闻传播来看,这种策略不一定是传统媒体的最好应对方式,但也不是最差的应对方式。而部分传统媒体,虽然也做出了相应改变,但其没有详细深刻分析过自媒体的特点,而是一味照搬自媒体用来传播新闻的模式,最终落得个邯郸学步的下场。既没有担负起作为传统媒体的社会责任,更无法制作出有效、高质的新闻传播内容。另外,部分传统媒体也在尝试引入自媒体,一方面学习自媒体的立体化行为内容表现方式,另一方面将自媒体作为新闻传播内容的重要来源。3.3自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媒介的影响。我国传统媒体的传播媒介,多为报纸、电视,其对新闻信息的承载量、表现力、时效性等都有所限制。而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自媒体在这些方面所受的限制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因此,当前我国的传统媒体也在逐渐网络化,一方面,开设自身专门的网站,发表新闻信息。另一方面,在微信、微博等各大网络平台上,开设专门账号。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媒介,但同时又存在网站访问量过低、受众黏度不高、网络平台过多等问题。而且,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传统媒体的传统新闻传播媒介将会进一步衰落,互联网媒介将会逐渐成为传统媒体的主流新闻传播媒介。3.4自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受众的影响。一方面,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媒体的拓宽,增加了传统媒体的受众数量,优化了其受众结构。另一方面,自媒体与新受众导致传统媒体内容的改变,也会使部分传统媒体原本的受众流失。另外,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传统媒体也能与受众进行更深刻广泛的互动和交流,并能通过采纳意见、应用新闻材料等方式提高受众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参与度。但同时也应看到,新闻传播的受众们,无论是文化程度、思维方式,还是在新闻阅读积累及相关知识储备,都与过往的受众有很大不同。长久以来,在其脑海中形成的传统媒体认知和其新时代的思维方式,使其对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真实性既保持着信任的态度,又比较怀疑。其对传统媒体的引导性则多持反感态度。另外,其对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要求也有很大不同。3.5自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机制的影响。自媒体的传播机制是网络化的,有较好的反馈机制。但如前所述,传统媒体的传播机制多是“传统媒体→新闻受众”,缺乏反馈机制。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当前的传统媒体就开始逐渐接入互联网,借此构建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具体来说,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受众在互联网上发表看法、意见,或到传统媒体的官方微博、微信下留言,传统媒体回复受众的看法、意见或留言。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受众之间也可以进行充分、深刻的交流和互动。综上,自媒体对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比较深入。其不但表现在媒介、内容、受众、机制等方面,更进一步影响到了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角色定位。

参考文献:

[1]付静.自媒体《罗辑思维》的传播效果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2]李玲丽.论自媒体对新闻建构机制的影响[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5.

自媒体范文篇2

1.新媒体

当下的媒体环境其实就是新媒体,我们也可以将其视作是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对立面,而在新媒体当中几乎包含了全部数字化的媒体形式,譬如说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具体来说,新媒体指的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信等先进技术之上的传媒形式,因此新媒体不仅能够完成对图像、文字等静态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同样也能够对语音、视频等动态信息进行处理。另外在新媒体中使用现代化、电子化的仪器设备是其一大特色,自动化的处理技术将逐渐取代传统的人工处理。由新媒体技术催生形成的如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将成为社会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

2.自媒体

自媒体又被人们称之为个人媒体或是公民媒体,简单来说,就是将人们通常意义上的传播者进行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以及普遍化处理。自媒体是一种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传媒手段,也是能够向特定或是不特定的个人或者群体,传递具有规范性或是不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总称。现阶段人们所熟知的自媒体主要有微博、微信、贴吧、论坛以及其他虚拟网络社区。人们可以在虚拟网络社区中上传、讨论、共享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事件新闻,从而自主完成新闻事件信息的传播和分享。而自媒体的出现也意味着我国传媒行业的一大新突破。

二、新媒体在信息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1.信息搜集

在网络时代下,信息呈“爆炸式”增长,同时人们对信息搜集的速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需要通过他人爆料、指令等获取信息线索,需要判断信息线索的实际价值,最后才能完成信息。在新媒体下,人们不再使用信件、电话等方式获取信息线索,而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譬如说微博、电子邮件等拓宽信息搜集渠道,大大增强了信息的时效性。作为信息管理创新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在采集信息数据时,使用网络爬虫技术、大数据技术等,从互联网、各大论坛、微博微信等众多媒体中深入挖掘信息数据,同时通过在互联网安置众多动态监控工具,及时进行搜集整理,而从各媒体当中采集得到的信息数据可能是静态的图片文字,也可能是动态的语音视频,大大丰富了信息内容。

2.信息加工

加工信息同样也是信息管理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将原始的信息形式进行变化和处理,使得其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进而进一步提升信息的传播效果。在网络时代下信息加工也需要得到创新,特别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用于阅读和处理信息的时间也逐渐零碎化。人们习惯用简短的时间完成对信息的浏览,不对其进行深层次阅读。因此,面对海量的信息需要对其进行碎片化加工,同时还需要尽可能配上图片、音频等,使信息更加生动、具有说服力,从而有效满足人们对信息的多样化需求。比方说,在新媒体中不仅支持手动记载和上传等方式加工处理信息,还能够根据信息的关键字、主题等核心内容对其进行重新排列整理,过滤掉多余的重复或无用内容,除此之外人们也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对信息数据的修改、删除和上传。

3.信息传播

在信息管理当中信息传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只有将信息顺利传播出去,前期的信息搜集、信息加工等才具有现实意义,信息管理也才能够实现预期目标。而信息管理要求对信息传播方式进行创新,新媒体的出现则是对创新信息传播渠道提供了重要帮助。在过去的信息传播中,用户为传播的重点,也就是说一旦用户接收信息,即代表整个信息管理活动已完成,信息传播也到此为止。但在新媒体当中,人们虽然仍是需要接收信息的用户,但信息传播并未就此终止,人们又增加了一重信息传播者的身份,及若人们对信息表示感兴趣可以在信息下方的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意见,同时还可以将其转发给其他人,从而使得更多的用户能够参与到信息传播当中。

三、自媒体在信息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1.信息搜集

与新媒体搜集信息的方式基本相同,自媒体在信息管理创新中同样也完成了对信息搜集方式的创新,但与新媒体利用大数据等专业技术不同的是,人们在自媒体当中主要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虚拟网络平台,通过手动输入关键字、检索词以及类似信息等,从而在海量的信息当中搜集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与此同时,自媒体用户本身就是信息的来源,通过拍照、录像、录音等方式用户自身便可完成信息的搜集整理甚至传播。虽然自媒体的发展空间和参与途径更加自由,但区别于其他媒体,自媒体主要以个体为主,因此在搜集信息的过程当中也主要依靠广大提供和分享信息的用户,同样也是由用户自行完成对搜集信息的筛选工作。

2.信息加工

将自媒体运用在信息加工当中大大增加了处理加工信息的自由程度。人们在自媒体环境下更像是信息的搬运工,在搜集信息之后结合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人们可以任意将外部的信息变为自己的信息内容,甚至信息内容本身可以没有实质性意义,人们在此当中可以随意自由地发表想法与观念,无需顾虑太多,此种极大的自由性也是自媒体最大的特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自媒体当中文字信息的字数一般不会超过千字,例如在微博当中文字限制为140字,也就是说人们在5到10分钟之内即可完成信息的浏览,这也非常符合当下的快节奏生活。但此种极大的自由性使得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受到很大影响,与其他媒体经过专业人士精挑细选、认真编辑的信息内容不同的是,自媒体中绝大多数用户并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传媒训练,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和推测完成对信息内容的加工与判断,因此也使得信息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3.信息传播

在自媒体当中对信息传播的创新可谓是空前绝后,在以往的传播形式乃至新媒体当中也主要以点到面的形式完成信息传播,而在自媒体下整个信息传播活动由普通大众主导,传播形式也转变为点到点。比如说在自媒体当中最常见的信息传播方式便是利用微信、微博、直播等以及视频网站上传文字或视频及时传播信息,其他人也随时可以参与到信息的传播当中,比如说转发、评论等。但正是由于信息的传播途径被大大拓宽且几乎没有任何门槛限制,因此也导致某些人为了赚取点击量或吸引他人注意传播各类不良信息,加之当前我国法律对自媒体的规范存在漏洞与不足,因此也使得“网络暴力”现象比较猖獗,为此我国还需要从法律与道德上同时对自媒体进行规范与引导,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应有的重大优势作用,为信息管理创新创造有利条件。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自媒体和新媒体的诞生下,我国距离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国家又近了一步。而信息管理的方式方法等也将焕然一新,以自媒体和新媒体技术作为最重要的技术支撑,构建起多功能、多业务的数据平台,同时人们可以更加轻松地完成海量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和深入分析工作,从而全面提升信息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并进一步推动信息管理的创新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信息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作者:王晓荣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方兴东,胡智锋,潘可武.媒介融合与网络强国:互联网改变媒体形式——2015《现代传播》年度对话[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01).

张朋,谢天勇.新媒体在我国信息管理创新当中的具体应用分析[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

自媒体范文篇3

[关键词]自媒体;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互补性

自媒体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信息技术进步、互联网不断普及的大环境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传播形式,更加符合当前大众对于新闻信息的追求需要,因而受到大众的喜欢。自媒体发展迅猛,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很多传统媒体为了保持自身在新闻传播领域的优势地位,纷纷开始了自我创新的发展探索。其实对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而言,并非单纯只具有冲击与被冲击的关系,两者优劣势各异还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对两者的优劣势以及深层次的互补性影响与具体发展策略进行探索,是促进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实现更好发展的关键,需要予以重点关注。

传统媒体及其优劣势

1.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新媒体而言的,是较为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形式。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规范的发展模式,与此同时还拥有着相对稳定的市场受众。

2.传统媒体的优劣势

相较于自媒体而言,传统媒体发展历史相对较长,当前的发展状态也是相对成熟完善的,已经形成了相对规范化的传播机制。与此同时,传统媒体是国家认可的新闻传播方式,长期以来所获得的政府扶持力度也是较大的,因而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地位与权威性是相对较高的。另外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方面的要求较为严谨,面对新闻消息往往都是在进行了一定的深入性调查之后才会进行报道,因而充分保障了其所进行报道的真实可靠且对于内容具有相应的深度挖掘,相较于单纯、碎片化的报道而言,给新闻报道赋予了更加深刻的意义与价值。相较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与受众之间的新闻传播关系大多数情况下是单向的,互动方式非常有限,只能通过信件或热线电话等传统方式进行,费时费力的同时也并未得到重视,因而难以有效发挥其完善传媒工作的重要作用。另外传统媒体一直以来所秉持的新闻传播态度都是严谨、公正、真实,因而其语言风格一般是严谨刻板,缺乏趣味性。与此同时,新闻传播所关注的内容也与大众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缺乏亲和力与现实意义,另外对传播内容的真实性追求也使得其在传播速度上相对滞后。

自媒体及其优劣势

1.自媒体

自媒体是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信息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相对应,是数字科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有效拓展了新闻传播人群,使得普通百姓也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发表自身的见解,丰富新闻传播方式。当前最具代表性与认可度的自媒体平台有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

2.自媒体的优劣势

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自媒体的传播者是普通百姓,分布于社会各个角落,传播的内容不需经过层层机制审核,不需要经过特定的设备加工,只需要在移动设备终端上进行内容编辑即可发送,因而在传播速度上大大优于传统媒体。另外,因为自媒体是由普通大众选择、编辑与,因而新闻内容上更加丰富,解读角度多样,且能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加贴合大众的生活,也更能符合社会大众的新闻需要。与此同时,针对自媒体新闻报道,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可以进行适时回应,或是自我辩解,或是提供证据实物,更加透明公开化,也能够有效推动新闻事件后续报道深入开展。自媒体新闻传播在具有许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其一是自媒体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因而使得自媒体传播者的群体构成相对复杂,难以对其进行有力的监管,从而造成虚假新闻、标题党等普遍出现,新闻传播缺乏真实性、客观性。其二自媒体传播者相较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而言,在新闻素养方面有所欠缺,因而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深刻性不足,难以保证新闻报道的意义与价值,也容易给受众带来一定程度上的不良影响。

传统媒体对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

1.发挥传统媒体深度挖掘的作用,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性

虽然对于自媒体新闻传播的真实准确性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媒体平台准入规则来予以改善,但是法律规则的制定与切实推行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因而当前要在短时间内改善自媒体平台的劣势,需要借助于传统媒体的力量。首先,传统媒体的报道一般情况下需要深入挖掘新闻事件原貌,因而能够及时发现虚假信息,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准确性。传统媒体介入自媒体新闻传播,对其所报道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挖掘,还原其原貌,能够有效杜绝虚假新闻。其次,深入挖掘新闻信息能够发现其背后的新闻价值,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念。2.发挥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营造和谐的新闻传播环境当前我国正处于多元文化并存的发展阶段,社会大众在思想观念、文化价值等方面所面临的诱惑非常多。自媒体运营者媒体素养有所欠缺,所的言论常常都是带有主观化情绪的,难以保持客观真实,也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影响舆论的正确走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传统媒体介入自媒体传播平台,及时就相关信息进行纠正,以稳定社会大众的思想,营造和谐的新闻传播环境,发挥传统媒体的核心作用。

传统媒体对自媒体新闻传播的探索

1.积极发展自媒体渠道,加强与受众的沟通与互动

针对以往与受众之间进行互动沟通的形式与效果十分有限的情况,传统媒体应当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的优势,注册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微博等,通过自媒体平台与受众进行沟通互动,了解受众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改善当前传统媒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跟上时展潮流,进而有效提高其社会影响力。2.寻找符合受众的新闻报道形式,提高受众的认可度针对以往语言风格过于刻板、新闻内容脱离大众现实生活以及传播速度较为滞后等劣势,传统媒体应当加强对自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视,转载其中有价值的文章,及时从中选择贴合人民生活的优质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报道,加强其报道时效性,丰富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内容,增加亲和力,进而提高大众对于传统媒体的认可度。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策略

1.充分利用自媒体的第一手资料,创新传统媒体的运营机制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即时与高效性使其在突发事件传播中占据优势,能够给传统媒体提供第一手的现场资料。因此传统媒体在面对突发新闻事件时,可以派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了解,充分利用自媒体收集的第一手资料,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建设高效运营机制,弘扬了社会正能量。

2.充分借助传统媒体的公正权威性,提升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自媒体新闻传播形式更加多样,也少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充分显示出了其传播方式的民主性。但对于新闻传播内容难以准确核实,难以对舆论方向进行有效把控。要充分借助传统媒体公正权威的优势,弥补自身社会影响力不足的缺陷。自媒体信息传播往往是在引发传统媒体的注意并进行深入调查之后,才能够在全社会引发更加强烈的关注和讨论。如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仝卓伪造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事件就是从直播中引发网友讨论之后,传统媒体对其进行真实性等方面的深入调查后,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影响,起到了较强的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仲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策略探析[J].中国报业,2020(18).

[2]牟惟礼.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J].电视指南,2018(13).

[3]杨明品.传统主流媒体面临四大困境[J].中国广播,2020(09).

[4]阎沐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分析探讨[J].传播力研究,2020,4(03).

[5]杨亚飞.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8(13).

[6]赵贝娜,何剑非,陈晓东,肖金妮.“人人即媒体”背景下中国自媒体现状分析[J].传媒论坛,2020,3(20).

自媒体范文篇4

本文作者:陈进华张寿强工作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作为自媒体传播本质属性的公共性不是先天自成的,而是自媒体传播活动中多元主体互动、博弈的结果。既然是多元主体,又何以可能在纵横交错的自媒体传播过程中达致开放、平等、理性的公共性?又有哪些因素会导致自媒体传播的反公共性倾向?这些都是讨论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困境时不可绕过的核心议题。关于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危机,加拿大学者马克•莱伯伊概括为“特征、财政和功能”三重危机。③我国学界的相关讨论主要存在两大分歧:一是认为自媒体是否能够实现公共性取决于体制与制度;二是认为公共性是媒介的天然属性,一切媒介都具有公共性的基因。④笔者以为,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主要是通过媒介舆论实现的,不同于一般舆论的自媒体舆论不只是一种社会公器,其在本质上体现为参与者的公共精神或者说是公共精神的代言人。因此,那种只管参与、只管言说,不顾是非、不顾责任的“去政治化”、“去道德化”的取向,以及弥漫在权势下的娇媚、蛮横或起哄,都与自媒体传播公共性理念格格不入,进而导致种种反公共性的自媒体传播的行为方式,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已成自媒体传播反公共性的一个尴尬场域。第一,“去政治化”、“去道德化”的自媒体传播制造了大量的信息垃圾和冗余,甚至产生了谣言、谎言等一系列虚假信息。2011年,微博中就连续出现了金庸“被去世”、日本地震系列谣言、碘盐防辐射、北京暴雨图片造假等一系列影响较大的虚假信息,严重误导了大众,造成自媒体公信力受损和网络“舆论场”的混乱。这样的情况并不只发生在中国,美、英、日、韩、印度等国家也都发生过类似事件。受主体隐匿性、内容随意性等因素的影响,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充满挑战和风险,而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早在丹•吉尔默提出“自媒体”概念时,他就指出:“草根新闻的兴起伴随着严重的道德问题,包括真实性和公然欺骗。”⑤自媒体的信息生产者没有任何准入标准,个人道德素质无法甄别评价,特别是一些网络水军混迹其中,虚假信息兴风作浪,扰乱人们的视线。一些“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速度或者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内容的真实性,导致“自媒体”信息的可信度降低,而自媒体便捷的传播机制和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也让很多人在无意中充当了谣言的“二传手”。第二,“去政治化”、“去道德化”的自媒体使用者和自媒体平台经营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植入“三俗”内容,以此来换取点击率。自媒体的低标准进入使之成为新闻炒作的重灾区,甚至出现恶意诋毁中伤他人的事件,而这些负面事件又会在互播过程中成倍放大,致使自媒体公信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根据弗洛伊德心理学,“本我”、“自我”与“超我”共同构成人格,“本我”是人格中最早出现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冲动和欲望的贮存库。“本我”按“唯乐原则”活动,它不顾一切地寻求满足和快感,这种快乐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快乐。“本我”由各种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构成,完全处于无意识状态。自媒体使用者因为自己生产内容,很少受到专业组织的监督,比较容易从“本我”出发,传播一些有违伦理道德的信息。近年来,网上流传的各种涉及个人隐私的文字和影像,对他人私生活任意曝光与传播,无疑极大地侵害了当事人的权利,给他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困扰。又如在汶川地震后,有网络上的“拍客”直接将受难者的血淋淋的照片传播出来,这样的照片在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会给观看者带来心理上的不适。“拍客”们的这种行为,产生了一种影像暴力,血腥和恐怖的镜头培养的只会是某些人的嗜痂癖。

和中国传统媒体的发展不同,包括民间甚至国际资本在内的商业力量,是网络媒体得以兴盛的重要因素。但是,“三俗”内容在自媒体平台的大量出现再次提醒我们,简单的点击率考量会对网络媒体的公共性产生极大的侵蚀。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是,点击率导向、风投资金、商业性的网络平台往往忽视培养公众对国家、社会发展前途的关心与参与,诸如政治参与意识等,这成为商业逻辑与公共性的悖论。第三,“去政治化”、“去道德化”的自媒体传播关于公共议题的探讨面临被“民粹化”的倾向。Web2.0时代,技术的发展使得草根民众以以往从未有过的规模介入互联网的内容生产中,无序的网络草根传播,在当下体现出民粹化倾向,主要表现为自由表达、自我放纵、无所顾忌、不拘形式、不守规则等。⑥民粹主义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一方面,它强调平民大众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把平民群众的愿望、需要、情绪等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另一方面,民粹主义抹杀国家、政府和政治精英在历史进程中的应有作用,它强调对大众情绪和意愿的绝对顺从,哪怕这种情绪和意愿从长远看明显不利于社会进步也坚持这种极端平民化的主张,常常通过对大众的普遍动员而对大众实施高度集中的操控。在前述的互联网热点事件中,“犀利哥”在网上网下被追踪、围观,药家鑫被网民在微博上“网络审判”,都属于民粹化的表现,自媒体也成为很多网民发泄不满的场所。自媒体使用者以键盘做武器,随便设定靶子,拉开阵势就骂街,抑或找个不待见的对象泼脏水、踢场子。负面情绪由少数“网络愤青”、“网络暴民”挑起,接踵而来的“哄客”又将口诛笔伐变为“众人的狂欢”。就自媒体使用者来说,我们在肯定其积极意义和价值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媒体既实现了草根民众的表达,体现了他们的诉求,但也存在上述种种不理性、不道德、不冷静的情况。正如麦克盖根所说,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层面,民粹主义从来都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民粹主义存在着与权威对峙抗争和妥协合谋的双重可能。⑦如果我们仅仅看到自媒体使用者数量巨大,被网民热烈欢迎,而纵容某些人以文化民粹主义的面目出现,那是对更多网民的不负责任。综上,自媒体这个数十亿网民自产自销的共享媒体正严重冲击着传统媒介形式,深刻影响着媒体形态的演变进程,而它自身同样存在着有待甚至无法克服的缺陷。如果任由“负面消息”疯长和蔓延,自媒体就可能对社会产生极大的破坏性力量。在自媒体引领媒体从传播向互播转变的过程中,它自身也正经历着从新闻自发到新闻自觉的成长裂变,需要进一步加以引导和规范,以防范其公共性价值被弱化甚至被异化。坚守道德底线,化解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困境康德曾说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人的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在这个大家都去盯着屏幕而不仰望星空的时代,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又将接受怎样的挑战呢?自媒体传播应当在发挥其公共性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传播主体的个性张扬和话语自由,然而现实的问题是:先进的技术手段并不一定意味着使用者伦理的进步,当个性张扬和话语自由侵犯到自媒体公共性伦理本性时,个体话语是否还具有正当性?我们在使用自媒体时,究竟应该坚守何种道德底线?哈贝马斯指出:“本来意义上的公共性是一种民主原则,这倒不是因为有了公共性,每个人一般都能有平等的机会表达其个人倾向、愿望和信念,即意见;只有当这些个人意见通过公众批判而变成公众舆论(opinionpub-lique)时,公共性才能实现。”⑧查德威克指出,“协商和参与”是互联网民主的制度选择。⑨在西方学者看来,从卢梭、托克维尔到哈贝马斯的观点,在互联网上都可以找到新的理论延续,而其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如何在机制和运行上确保互联网成为各种意见合理交流、讨论、争锋的平台。自媒体的公共性不仅以自由、民主、正义为其基石,更重要的是以批判与开放为其特征。微博等作为自媒体的代表,实现了社会化媒体产销合一的内部循环与流动传播,网民的思想交流和意见的形成,使自媒体公共舆论表现为社会建构的直接意识系统。从理想的规范意义上说,一种意见成为自媒体公众舆论,经历了一个“自在的”合理性化过程,即由散乱的“众议”成为一种比较成熟、明晰的“公意”。作为“公意”,它是大众意见集约化的结晶,超越了一般私人意见的狭隘立场和视野,有着强烈的理性色彩,是对进入舆论领地的泥沙俱下的意见信息“筛选”与“过滤”之后的精华,在权威性、引导性、前瞻性方面比一般的公众意见具有更明确的价值指向,因而具有充足的公共性。自媒体公共舆论不是集体中少数人的意识,也不是个人道德意识的简单相加,而是集体中多数人所持有的占主导地位的倾向性“公意”。然而,从实证的现实意义来看,自媒体舆论由“众议”变成“公意”的“自在的”的合理性化过程是一个较少受到控制的复杂过程,在这一复杂过程中如何坚守道德底线以最大化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价值,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自媒体的公共性困境主要源于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形成机制、舆论立场与主体身份。传统的新闻机构有自己的信息过滤系统和把关人制度,新闻定位明确。传统媒体形成的公共舆论不是简单地单纯报道“世界怎么样”,还在重申“世界应当怎样”,借助对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公共事务的报道与评价,以特定的价值观念干预现实,创造新的道德生活形态。而自媒体深刻地挑战并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审美追求,带来了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巨大冲突,使得社会主流价值观念体系面临着新一轮的消解与重构。同时要注意的是,自媒体使用者虽然有信息权,但并不是真正的媒体人,很少会深思熟虑,也不像传统媒体人那样对道德、公义、社会利益等有着成熟的思考。由此,自媒体一方面催生了许多与之相适应的新的进步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也诱发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形成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和分裂。自媒体作为当今中国最大的民间舆论场,是一种最具原生态的鲜活民意。但现阶段我国自媒体表达的非理性特点仍然十分突出,价值判断与价值立场不定的无序性问题明显。正是这种价值观念体系的断裂和分裂状态,助长了信仰危机、道德失范、文化贬值、精神滑坡、价值失落、心灵无所依归等公共性问题的出现。亚理士多德说,“正义以公共利益为依归”。自媒体传播,既是一种社会交流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调控方式,同样应该以实现真、善、美等为目标确立自身的道德底线。因此,自媒体传播需要设定和坚守与之相匹配的伦理立场与道德底线,方能构建健康有序的自媒体传播空间。为自媒体传播设定道德底线进而确立相应的行为准则,是一种对自媒体使用者言论传播行为进行规范、批判和反思的价值主张。道德底线构成自媒体信息传播的目的性道德规范,其既对人们参与自媒体传播行为明确设置某种道德边界,又保障网民在这种道德边界基础上自主活动空间的最大化。

自媒体传播的道德底线强调人们在参与自媒体传播中处理好种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多元价值观念并使之和谐共存。因此,摒弃种种不切实际、不负责任的价值态度,在责任边界和道德底线的确立中确证自媒体公共性本质,对于当下自媒体的价值定位和价值选择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桑斯坦指出,即使在美国,互联网并非一个无政府地带,“当我们讨论接近网络或新的传播技术可能途径时,我们不该认为有些和政府管制有关,有些则无关。这会混淆我们现在正做的事和我们的真正选择”⑩。本文认为,可以选择的解决难题的路径有三:一是提升自媒体使用主体的媒介素养。例如,通过宣传加强网民参与自媒体传播时的公共性意识,通过自媒体媒介素养教育等提高网民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强化自媒体自组织和自我净化功能,使网民在自媒体这个言论最自由的公共空间进行负责任的表述,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忘义务,促进我国自媒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划分成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自媒体出现的初期,因为互联网的匿名性和网民基于本能的冲动,网上关于“美女”、“搞怪”的内容比比皆是。那么,当自媒体逐渐成为全社会共同接受的一种文化形式的时候,它就应该向着实现人的高级需要去迈进。因此,自媒体使用者在传播时,应该关注伦理问题,应该讲求人文关怀,而不能一味追求刺激和“好看”。人文关怀集中体现了对人的关心和尊重,它不仅着眼于生命关怀,而且着眼于人性、精神、情感和道德的关怀,把人的生存、人的发展作为报道的价值取向。拍客不是单纯的记录者,还要对社会、对他人有一种责任感,关注更多人的生存状态,从而建立起这一群体的道德基石。二是构建自媒体平台虚假信息防范、甄别、处置体系。在自媒体平台运营者内部,要建立完善的虚假信息防范、甄别、处置体系,通过专门的团队建设和新技术研发应用,实现虚假信息的传播预警、真伪内容的快速有效甄别、传播节点的准确锁定与惩治,并发动网络意见领袖积极参与抵制虚假信息,树立网络意见领袖在虚拟空间践行公共性责任的典范。美国学者安德鲁•基恩指出,互联网上“高贵的业余者”可能会“用无知代替经验,用浪漫主义的幻想代替启蒙运动以来的智慧和常识……我们在授予业余者权力的同时,削弱了贡献传统智慧的权威专家的权力”瑏瑡。因此,网络运营商应该主动担当起网络信息识别和舆论引导的责任,通过技术与人力、物力的投入,在互联网上建立新的信息流动机制,防止自媒体信息无序流动。三是建立公共权力与自媒体场域之间相互约束机制。从制度建设高度,建立起公共权力与自媒体场域之间相互约束的机制,保持两者之间适当的张力,为公共性原则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当自媒体的积极效应被不断放大和接受的时候,同时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等负面影响始终引发争议。一些自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展现的过于血腥、有违伦理道德的影像,在某种程度上对受众造成的是“图像暴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一个约束的机制。任何作品在特定场合下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将它的存在划定在特定的区域中,而不能随意地扩散、放大,需要主流的自媒体以及媒介平台有一定的把握和控制,在传播的环节上进行筛选、甄别。政府权力和私人势力可能会剥夺自媒体公共性原则中立特征,但失去约束与限制的自媒体舆论,极可能沦落为谣言的温床和街头的流言,正如哈贝马斯所说,公共领域的成立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制度化的空间,二是法律的明文保障。

自媒体范文篇5

关键词:服装企业;自媒体;营销

一、服装企业自媒体营销现状

(一)服装企业自媒体营销工具分析。目前,服装企业自媒体营销工具主要集中在这几大类。一是社交软件。社交软件丰富多样,但是通过社交软件进行服装自媒体营销的途径主要是微信、微博、QQ等,其中尤以微信公众号最具代表性。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共有服装、服饰类微信公众号数量为99.2万,覆盖用户4.5亿的用户。以2015年为例,居于首位的微信公众号“石榴婆报告”的营销规模也仅有一千二百万,而且与排在第二位的“韩火火”拉开了一倍的距离,排在第十位的“商务范”更是仅有六十万的营销规模。二是在企业官网、微信公众号/订阅号上创建的电子刊物。在电子刊物中,专门涉及服装营销的有以下知名品牌:《时尚芭莎》《时尚•COSMOPOLITAN》《Vogue服饰与美容》《MarieClair嘉人》《ELLE世界服装之苑》等,其中尤以《时尚•COSMOPOLITAN》最具代表性。三是视频网站。目前,通过视频进行营销的网站同样十分的多元化,主要包括了时装秀、YOKA时尚网、中国丽人网以及OnlyLady女人志等。(二)服装企业自媒体传播内容分析。自媒体类型的多样化为服装企业自媒体传播内容的多样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当前来看,以微信公众号为例,国内大部分服装企业在微信公众号的推文多以广告为主。即在服装的营销“推文”中,其文章内容多以衣服广告为主,这样的广告包括了“软植入”和“硬着陆”两种形式。文章的内容具体包括了服装的品牌、款式、价格、购买渠道、面料的介绍、衣服图片展示、促销活动等。但是自媒体可传播的内容在形式上还包括短视频,在服装的内容上还可以介绍服装的搭配方法、分季节介绍服装的流行趋势等。(三)服装企业自媒体互动效果分析。国内服装企业在自媒体的运用上主要是基于微信和微博平台。从微信的市场上来分析,2016年度由微信带动的社会消费额就达到了8.9亿元,带动社会就业人数多达1881万人,通过公益捐步超2.4万亿步,创造的公益基金达到了3.09亿元。可见,通过自媒体(如微信平台)展开互动营销的效果有着巨大的潜力。目前,国内的服装企业如影儿时尚集团的微信商城,其组合式用了微信平台的能力,带参数的二维码让新会员加入口口传播的共享推荐,微信卡包与会员卡数据同步,精准的优惠券运营,不断迭代会员标签,由此同微信平台上的用户形成了互动关系。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影儿时尚集团的微信商城销售额实现了倍数级的增长。再如“辛巴达”在微博发起了“辛巴达7天7夜爆款挑战赛”,并承诺被随机选中的7位幸运卖家免费体验3天打版,7天生产50件服装的极致生产新模式。通过发起这个活动吸引了近一千位服装电商卖家参加报名,而且值得称赞的是此次辛巴达采用全程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账号同步直播形式,公开、透明化服装生产过程,因此得到了大量媒体和网友的一致好评。

二、服装企业自媒体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份额小。自媒体营销工具的类型十分的多元化,具体包括了微信、微博、论坛、贴吧以及各类视频网站乃至于企业本身的官方网站等。但是国内服装企业在自媒体的运用上主要是基于微信和微博平台。从目前上来看,服装企业通过自媒体进行营销取得的市场份额还很小。据了解,尽管通过网上购物(即网上购买服装)的电商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4.7%,服装同时也是网上商品电商渗透率最高的类别。但是也同样可以发现,以最具代表性的服装企业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来看,通过微信公众号实现衣服售卖的额度却不到一亿元。可见,国内服装企业自媒体营销的市场份额还极小。但是同样反映出服装企业自媒体营销有着巨大的发展。(二)内容缺乏吸引力。自媒体之所以受到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青睐极大程度上是由自媒体本身所带有的极强的话题性而来的。也就是说,服装企业要想通过自媒体达到营销的目的,那么就要在营销的内容上寻找到可以持续发酵的话题,但是从现阶段上来看,很多服装企业都很难做到这一点。具体体现在服装企业往往都是将传统型的营销方式照搬照抄到自媒体当中,导致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途径进行营销的内容过于机械化,内容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无法让消费者感受到参与其中的乐趣,进而难以吸引受众群体参与到企业的自媒体营销活动中。此外,以微信为例,企业一条新的营销“软文”就会覆盖掉上一条,因此,有些服装企业因为不能够定期对自媒体信息进行更新和重复的宣传,其受众群体的关注度势必就会下降,从而难以得到预期的营销效果。以海南HS服饰公司为例。海南HS服饰公司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推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推送的内容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即推送的“软文”过于侧重“硬广告”的植入,不仅信息内容单一,过分直接宣传产品营销的做法会给阅读者(潜在的消费者)带来很大的反感;二是存在跟风营销的弊端。从HS服饰公司一年以来发出的微信推文总结上来分析,其并没有对自身的运营内涵有清晰的定位,往往就是当时什么话题最红,就以该话题为噱头展开“软文”营销;三是话题缺乏可持续的深入探究。HS服饰公司的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整体较为单调,其在之前推出“HS音乐”吸引了不少粉丝,同时又借助“HS音乐”累积起来的粉丝量进行了成功的微信“情感式”营销。但是可惜的是HS服饰公司并没有将“HS音乐”持续开展下去,就又回到了单独售卖衣服的宣传上,从而流失了很大一部分的既有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三)企业在自媒体上运用的认知不足。目前,我国的优质品牌类服饰企业都已经开通了会员管理、线上商城、门店导航和线上客服四大类服务,但在微信能力的深度运用和服务渗透上仍有所欠缺。我国排名前十的服装品牌的微信指数还不够高(微信指数指的是总阅读数+总点赞数+文章数+该账号当前最高阅读数+该账户最高点赞数)。如领跑同业的JNBY也仅有40万人的粉丝量,其次是Ochirly的35万,再是分别是23万和20万的MO&CO和DAZZLE,而位列末尾的Fiveplus更是不足JNBY粉丝量的一半。粉丝量的过少其实反映就是服装企业在自媒体营销上进行运用的认知力不足,也就是说未能够透过自媒体平台聚集起大量的粉丝,未能够在自媒体平台上激起消费者的兴趣(如严重缺乏发起投票赢取优惠券等互动性的活动)未能够在自媒体平台上带动大规模的消费,未能够在自媒体平台上同消费者形成互动(如很少有消费者对所关注的服装公众号的推文进行转发与评论)以提高知名度,从而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较大的影响力。

三、服装电商企业自媒体营销策略

自媒体范文篇6

[关键词]党的;新时代;高校德育;自媒体

自媒体又叫“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个体使用者用来记录自己所见、所闻的一个载体,具有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等特点。[1]人们使用频率较高的自媒体平台有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等。自媒体传递信息的对象或群体具有不稳定性,有时是特定的,有时则是不特定的。自媒体传递的信息也具有规范性和不规范性并存的特点。自媒体收集和的随意性和信息的不规范性不能满足高校德育讲求的高端性和学理性特点。如果不对自媒体加以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就容易被自媒体带来的负面信息影响,其结果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混乱,进而使高校德育的效果弱化。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探寻如何正确而且有实效地运用自媒体开展高校德育活动,改变德育的方式、方法,拓宽德育的信息来源渠道以及创新德育的培养模式显得异常重要。这是自媒体带来的机遇,也是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一、自媒体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一)自媒体的发展动摇了学校和教师的德育权威地位。在传统道德教育中,德育工作者因为其知识优势一直居于学校德育的主导地位。[2]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自媒体得以盛行,学生的知识获知渠道得到拓宽。他们从网上获取信息的速度比在课堂上快得多,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自我探寻能力。学校和德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在新时代自媒体信息多元化的冲击下被弱化,其传统的德育权威地位面临挑战。(二)自媒体时代对高校德育环境提出挑战。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网络的迅猛发展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把人们带进了另一个世界———虚拟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自媒体把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网络环境高度地结合在一起。在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充当信息的者和传播者,化身为网络的“监察者”,人们不同的情绪、意见都可以在这里进行宣泄。网络的舆论导向很容易被带偏,大量虚假信息、错误言论存在于自媒体之中。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尚未真正形成,无法正确地对自媒体网络和传播的信息作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很容易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认知。大学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手机成为他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面对大量快速更新的信息,他们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自媒体时代带来的种种问题削弱了高校德育的实效,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挑战。(三)自媒体时代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击。自媒体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特点与大学生追求个性、张扬自我的心理特征相吻合,部分大学生喜欢在自媒体上发泄情绪、表达情感、交流沟通。自媒体的迅速发展必然会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精神生活以及价值观念产生深层次的改变。首先,足不出户已经成为部分大学生的“新常态”,吃饭靠外卖、生活物品靠网购。他们的身心健康受到这种生活作息紊乱、体育锻炼缺乏的生活方式的严重损害。其次,精神生活娱乐化。自媒体成为大学生自娱自乐甚至互相攀比的平台,他们似乎觉得将拍照上传到自媒体远比他们在现实中的切实感受重要得多。他们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晒旅游、晒美食,却未能充分关心国家时政新闻、关注学术研究动态,让自己的精神生活变得娱乐化、庸俗化,这与自媒体传播的内容有很大的关系。最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呈中立化、多元化趋势。在对待敏感的话题时,有的不发表看法,表面上持中立态度,实则持冷漠态度;有的没有自己的理性判断,盲目跟风。这是没有明确自己原则和立场的表现,是自媒体带来的价值观混乱的后果。

二、自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的创新机遇

(一)德育方式的创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自信”这一概念。党的之后,“四个自信”的指导地位越发突出。在德育方式的创新方面,高校德育教育者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在引用和保留传统德育方式积极方面的同时,充分认识到自媒体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利用自媒体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与指引。应充分发挥自媒体覆盖面广、传递迅速,时效性强的特点,帮助高校德育主动适应网络化时代。[2]要积极协调、整合自媒体中的教育因素,使其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一种力量。另外,自媒体的私人化特点使它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想法。德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这一特点,使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不断增强。自媒体能传播文字、声音、图像的方式与传统的传播方式相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自媒体,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二)德育内容的创新。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思维、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人们的思想态度、价值取向等也深受自媒体的影响。在自媒体环境中,高校德育内容应当坚守文化自信,并将中华优秀文化与世界文明成果相结合。自媒体拓宽了人们的信息来源渠道,使我们可以较为轻易地接触大量的外来文化。这些外来文化中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也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的。在避免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渗透的同时,高校应当汲取与利用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使其与我国的传统道德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形成一种与时俱进的、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从而达到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效果。其次,要继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高校要学会充分利用自媒体,主动且多方面、多层次地运用自媒体向社会各界甚至是向全世界传播和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自信。(三)德育环境的创新。环境在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顺利地进行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3]自媒体为教育对象带来了更多的自主权,为他们自由发声带来了可能。随着自媒体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广泛运用,高校德育环境比以前复杂得多。为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高校首先应加强自媒体的建设与管理,使其成为弘扬主旋律的坚强阵地。自媒体中的内容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社会舆论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都会受到它的影响。所以,高校一定要加强校园网络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强有力的“过滤网”,杜绝歪风邪气进入校园。同时,还要加强正能量的宣传,树立先锋典型,倡导文明风尚,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其次,要加强对舆论的评析和监督,引导学生理性地面对社会现实。校园自媒体建设必须旗帜鲜明地拥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文化自信,清楚地知道应该倡导什么以及抵制什么,还要不断地加强学生明辨是非的本领,引导他们站在理性的立场看待网络信息和舆论。最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校园网络环境,不断进行校园网络技术建设,充分发挥其“过滤网”的作用。要对校园网的信息进行整体性过滤,杜绝不良信息,全方位净化校园网络环境。要不断进行校园网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规定及道德规范,严格遵守有关网络和自媒体的法律法规。要不断进行校园网安全建设,优化校园网防御系统,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教育环境。(四)德育主客体的创新。教育主体和客体是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在高校德育主客体当中,主体是德育教师,客体则是大学生。高校德育主客体的创新分为两大部分:主体的创新以及客体的创新。德育主体的创新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进行教育理念的转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以现代化开放式教育理念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二是要进行职业角色的转变。在自媒体的影响下,学生不像过去那样机械地从课堂上获得知识,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宽广,知识储备越来越多,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大。因此,教师不能像以前那样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要引导他们梳理信息、整合信息以及辨别信息。三是要进行知识素养结构和技能的转化。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师技能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在完善自身德育知识体系的同时注重德育实践技能的提升。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在国家建设以及社会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高校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高校德育客体创新的最重要方面是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他们辨别信息的能力。自媒体时代,学会分析信息往往比获得信息难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选择信息,鼓励学生从网上获得大量、广泛、全面的知识信息。同时,要让他们意识到正确运用这些信息的重要性,学会判断这些信息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并善于利用信息资源充实和发展自己。三、结语自媒体的兴起与流行对高校德育来说既带来了挑战,也蕴藏着机遇。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充分把握自媒体的特点,对道德教育的方式、内容、环境、主客体进行创新,不断地推进高校德育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倩,李赐平.论高校德育创新———基于自媒体的视角[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2).

[2]章上泉.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创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

自媒体范文篇7

一、短视频自媒体的“5W”模式

基于传播学的“5W”模式对短视频自媒体进行论述,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短视频自媒体的传播特点以及发展形态。(一)传播主体(who)。当前我国的短视频自媒体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用户原创短视频以及短视频平台专业制作的短视频。用户原创短视频是融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是信息者这一论断的具体体现。而短视频自媒体平台的专业团队制作的短视频更具专业性、可看性和艺术性。两种传播主体各有千秋,为短视频自媒体的蓬勃发展贡献了不可替代的力量。(二)传播内容(what)。短视频自媒体的传播内容一般相对集中,受到视频时长的限制,不可能承载太多的信息,因此往往会突出某一主题进行细化和聚焦。整个视频内容直观、易懂、娱乐性强。市场上主流的短视频主要集中在明星、搞笑、美食、美妆,宠物等多个领域,以及各类生活事件和突发事件,包括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是通过其进行披露的。用户在其中可以根据兴趣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三)传播渠道(WhichChannel)。短视频自媒体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而构建的媒体形式,其主要传播渠道便是互联网以及移动终端,其中移动终端更为普遍。借助互联网传播的强大功能,短视频能够在自媒体平台上迅速扩散出去,其能够根据传播渠道的不同而扩展延伸的范围,扩大触及率和覆盖率,因此传播效果比较好[1]。其中新浪等社交平台、视频网站以及视频APP都是主流的传播渠道。(四)传播受众(whom)。在受众时间碎片化的自媒体时代,短视频成为用户喜爱的媒体形式之一。它相比文字更加生动,立体,又比图片包含更多的信息量。注重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内容涉及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轻量化的短视频有利于提高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能够以用户为中心向社交网辐射,因此传播范围更广,且更符合网络流量有限情况下的用户需求。因而能获得坚实的群众基础。(五)传播效果(whateffect)。在传播效果方面,短视频自媒体能够利用公众人物的“明显效应”亏大传播效果。基于“粉丝”效应来扩大用户和增加用户活跃度,同时也提高了“明星”“网红”本身的知名度。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个性化推送,根据用户的阅读和浏览记录、挖掘并定位用户的阅读偏好,从而精准地推送短视频给用户,以此提高用户黏性和交互效果[2]。

二、短视频自媒体的未来发展策略分析

(一)垂直领域内容更加丰富和细化。在垂直领域将有更多有能力的自媒体人脱颖而出,例如美妆、汽车、电影等领域这些自媒体人的素材更新能力更强,随着IP的不断强化,逐渐将形成“带货”能力,议价和变现能力将更高。内容的垂直细分越明显则意味着目标群体更加明确,从而使得用户自观看时就能够完成目标用户定位和筛选,更能抓住用户的偏好,从而比泛娱乐类达人拥有更高的转化率,商业变现能力大为提高。为品牌而进行的定制短视频广告将成为广告的一种标准配置。(二)粉丝经济以互动称王。互联网思维最核心的基础就是用户,一切以用户口碑和用户参与为中心进行构建。因此,以用户原创生成内容,带动自传播与互动之间的相互补给形成良性的生态环境,让粉丝成为内容的生成的参与者,从而提高参与感和认同感,进而实现转化率。(三)自媒体内容渠道精细化投放。当前国内短视频行业快速发展,各平台从定位,到目标客户差异明显,流量向着头部以及垂直细分领域的腰部平台倾斜,中长尾平台面临整合。自媒体短视频内容投放需要更多合适的渠道和精细化的定位投放。(四)商业变现更加规范。以广告和平台补助为主的短视频营销变现是当前短视频营销在起步阶段的最主要变现模式,随着行业的更加规范和成熟,营销变现形式也将得到创新和规范。

三、结束语

短视频自媒体在当下网络信息时代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传播学视角进行行业分析有助于该行业构建更为科学的创博模式、获得更加良好的市场前景,进而创造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蕊.传播学视域下“短视频”传播规律的异化——以抖音APP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8(07):108-110.

自媒体范文篇8

1.1《运动处方》课程内容较多、学时设置过少。《运动处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课程,课程内容较多,课程知识结构既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保健学等运动人体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又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关节柔韧性练习等实践内容。要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具备独立制订运动处方的能力,必须保证一定的教学学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面向运动人体科学和医学专业毕业生开设的首期《运动处方师》培训教学学时为80学时(理论58学时,实践22学时)。由于受教学环境、仪器设备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大多数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运动处方》课程为24学时或36学时,较少的教学学时使《运动处方》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1.2《运动处方》本科生教材内容更新较慢。运动处方知识更新比较快,作为全球运动医学、运动科学以及健康和体适能领域金标准的《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一书目前已经更新10版(中文翻译版目前9版),该书的内容比较好的反应了运动健康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不过该书内容过于深奥,不适宜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教材。目前国内面向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运动处方》教材较少,大多数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运动处方》课程教材选用的为杨静宜、徐峻华编著的《运动处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作为《运动处方》经典教材,知识结构合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2005年出版以来得到了读者的好评,目前已经印刷18次,但是该教材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不能反映运动健康科学领域最新成果的缺点,学生仅仅靠课本难以获得运动处方最新知识。1.3《运动处方》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为大众健身服务,在健身过程中,针对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准确开具有效促进健康的运动处方,是每个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运动处方》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中健康体适能的评定、个体功能能力(FC)的评定、运动耐量试验(ETT)、肌肉力量评定、力量训练实践、关节活动度(ROM)测量、肌肉牵张练习等内容均为实践环节内容。而传统《运动处方》教学由于受学时等因素制约,过分注重课程理论知识,缺少运动处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生利用《运动处方》知识解决大众健身指导实际问题能力较差。

2自媒体结合案例教学法在社会体育指导专业《运动处方》教学中的应用

2.1自媒体结合案例教学的概述。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目前教学中常用到的自媒体平台主要包括微信公共号、微博、视频播客平台、百度官方贴吧、论坛等网络社区。根据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自媒体应用情况调查,《运动处方》课程教学选用微信公共平台加腾讯视频平台作为《运动处方》自媒体教学平台。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导,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作为教材,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使得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主动进行思考。目前一部分财经类院校、医学院校应用案例教学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显著改善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2.2《运动处方》课程案例库的建设。《运动处方》案例库是《运动处方》案例教学的核心,《运动处方》课程案例库主要来源于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认证指南和大众健身实践。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认证是健康与健身行业最权威、最具挑战性的职业认证,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行业的"黄金标准"。其认证体系分成ACSM-CPT认证的私人教练、ACSM-HFS认证健康健身专家、ACSM-CCES认证诊所和康复理疗师、ACSM-RCEP注册诊所和康复理疗师四级,在ACSM认证复习指南中有大量案例。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运动处方》课程案例库可以选择其中ACSM-CPT认证的私人教练、ACSM-HFS认证健康健身专家认证复习指南中的典型案例。大众健身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是《运动处方》课程案例库的又一主要来源,教师平时多同健身俱乐部、运动康复工作室结合,收集大众健身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根据运动处方课程内容对案例进行分类、整理纳入案例库。2.3自媒体环境下《运动处方》课程案例教学实施步骤。《运动处方》课堂教学前,教师先把课堂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将要涉及的2~3个典型教学案例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学生通过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其中1例案例进行讨论,其余案例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完成。针对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中无法在课堂演示讲解的动作技术规范等内容,课前可以拍摄成视频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根据《运动处方》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心肺耐力测评、肌肉力量测评、身体成分测评、耐力运动处方的制订、力量运动处方的制订等典型案例进行教学。例如在制订减肥运动处方时,教师可以课前在微信公共平台案例:×××,男,23岁,身高193cm,体重93Kg,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9mm,肩胛下角皮褶厚度18.5mm。提出如下问题:(1)计算BMI。(2)计算体脂%。(3)你认为该男子是否需要减肥呢?并设计减肥运动处方。学生通过微信接收信息后,自己先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针对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另外相类似案例学生再写到作业本上,每个知识章节结束后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公布相关案例参考答案。

3自媒体结合案例教学在《运动处方》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3.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运动处方》课程教学知识点多,内容繁杂,传统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课程知识,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运动处方》案例教学,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问题,主动通过课本、网络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的探索、学习,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运动处方》课程知识解决运动实践遇到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程中知识点能够即学即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3.2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运动处方》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较多,而社会体育专业《运动处方》课程一般设置36或24学时,在有限的课时内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用微信平台进行《运动处方》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一部分可以自学的知识点通过微信公共平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课堂教学时重点进行重、难点讲解,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课堂教学无法演示的体适能测评方法、运动锻炼动作演示等内容利用腾讯视频进行播放,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3.3开阔师生的视野。运动处方知识更新比较快,目前每隔2年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就会出版一本《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而目前社会体育专业用到的本科教材内容更新较慢。利用微信公共平台,教师可以及时最新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去学习,教师理论知识能够不断升华。学生通过微信公共平台能够了解到全球运动健康科学领域最新成果,弥补了教材内容更新慢的弊端,开阔了师生的视野。3.4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运动处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课程,课程知识结构即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保健学等运动人体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又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关节柔韧性练习等实践内容。传统教学中,这些课程知识点孤立存在,缺乏联系,学生知识点背会后不能很好的应用。《运动处方》案例教学以应用为核心,案例都来源于健身实践,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将孤立知识点综合应用,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春燕,武军驻,商亮.病例讨论课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64-65.

[2]杨靖.微信在幼儿教师《儿歌弹唱》继续教育培训中应用初探[J].黄河之声,2015,439(10):53-54.

[3]刘睿,周勇安,卢强,等.案例教学法(CBM)在康复治疗师培训中的应用和评价[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5):2953-2955.

[4]石峰.自媒体在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应用初探[J].运动,2015,(114):128-129.

[5]平卫伟,原建慧,张建斌,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统计学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10-111.

自媒体范文篇9

关键词:自媒体;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平台;构建

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主要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四梁八柱论”中四梁(即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中的首要组成内容。社会体育反映了我国体育的发展水平,其进步有利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提高,可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在推动社会体育前进的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的当属社会体育指导员。我国当前的体育组织形式中,政府参与过多,社会参与不足,社会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同群众间没有形成合力,不利于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如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同参与运动健身群众间的紧密联系,使他们真正深入到群众身边,给予科学指导和帮助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本文从建设自媒体平台的视域出发,探讨社会体育指导自媒体服务平台构建及其实现策略,以期创立一种新型信息化交流手段,帮助指导员同健身群众建立联系,使群众得到便捷、正确的指导,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为今后社会体育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1建构社会体育指导员自媒

体服务平台的必要性自媒体是当前传媒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体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借助高效的传播媒介,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群众搭建桥梁,为社会体育发展开拓更广阔的渠道。建立社会体育指导信息化服务平台,使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全民健身的进程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健身风气,优化体育资源配置,提高健身群众的运动水平和技能,在新时期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社会体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当代社会正处在新的历史变革期,我国传统体育健身发展正受到巨大的冲击。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健身休闲娱乐项目层出不穷,运动方式花样翻新,体育设施鳞次栉比、日新月异,对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体育组织形式和民俗民间体育项目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高效、便捷、畅通的体育传播方式可以使体育健身爱好者获取体育健身资讯、健身信息、健身方法和体育知识更为便捷、及时、准确,从而为全民健身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传播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把全民健身打造成幸福产业和“国家名片”,以增强我国体育文化在国际体育文化中的话语权。

2搭建社会体育指导自媒体

服务平台“闲置资源+共享平台+人人参与”精准概括了自媒体服务平台的低门槛、高普及、内容运营是自媒体最主要特点,其高度的自由性为热爱运动健身的群众找到了意见领袖,健身群众可以利用身边便捷的自媒体服务平台上的资源掌握资讯,寻求健身服务指导。微博、微信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是传播领域中一股强劲的力量,凭借各自的优势,在大众中的使用十分普及,人们通过自媒体获取信息、互动沟通,完成日常交流等活动。在对体育新闻的讨论、体育赛事的传播以及健身运动技能学习等方面,自媒体服务平台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新型的传播方式适应时展的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要主动运用自媒体平台开展健身指导工作和实践学习,以满足广大体育健身爱好者的需要。自媒体和微传播改变了以往的传播格局,把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分成了信息场和舆论场。微传播的普及得益于技术创新、应用开发,终端更替。意见领袖使自己的观点表达更加清晰,营销和公关活动开展直接有效,能更加有力地动员和组织体育健身爱好者更广泛地参与。

2.1微信自媒体服务平台特点解析

2.1.1低门槛、易操作

其不同于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省去了采编、印刷以及纸张等成本,准入门槛极低。后台操作简单易学,对维护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低,只需投入少量的时间定期进行新闻推送,进行相关界面维护,就可以推送传播信息。创建政府账号主体,制定政策法规和管理准则,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爱好者按区域实名注册登录;点击省市名称查看最近范围内参与指导人员最新注册信息,包括姓名、地区、级别、照片(点击指导员照片即进入该名指导员的个人中心首页),且支持通过“性别、地区、年龄、等级”筛选变量查询符合特定条件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获取联系方式,线上咨询答疑;对符合条件的还可进行线下指导;自媒体平台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奖励机制,让群众为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点赞评分、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参与指导的积极性;公众号运营者每日科学的健身资讯、运动科普,集中汇总各项社会体育活动赛事,如城市马拉松赛、乡村体育赛事,方便健身爱好者及时报名参与。

2.1.2定向性、高效能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由于人数较少,其中专业性的新闻人才也较为短缺,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相关赛事信息,健身技能科普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同时,受众明确,针对健身爱好者,集中资源,合理配置。还可分享二维码,发展潜在目标群体,使推送消息传送给对相关项目或赛事感兴趣的受众,提升宣传效率和影响范围大。

2.1.3送达快、互动强

与传统媒体受众被动接受信息不同,百分百的送达率提高了宣传效果,平等的自媒体服务平台又可以让受众及时跟后台运营者沟通联系,通过语音和文字提出自己对内容的意见看法、咨询事宜,还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保证者在一次次的推送中把高精尖的技术、技能和知识呈现给受众。由此可见,自媒体指导服务平台发展前景十分看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微信自媒体平台的建立,实现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再次线上注册登记,方便对指导员实施管理,还可实时考核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职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情况,通过被指导群众在自媒体平台的及时反馈对指导员实行奖惩措施,使评价激励系统更加标准化。减轻指导员队伍重审批、轻使用、不作为的现象。在管理模式上改善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无人管理、活动组织分散、与健身爱好者联系不紧密、信息闭塞等缺点。关于培训系统的构建,自媒体平台按时提供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线继续教育和线下培训信息汇总,使培训的连贯性得到进一步规范。

2.2微博自媒体服务平台特点简析

作为内容运营的先驱,微博自媒体平台有自己的主场优势,如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体育赛事的实时转播与评论,在群众中具有超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体育新闻事业也正借助微博的力量扩大其影响。微博更为体育运动爱好者提供了一种近距离接触体育新闻的方式,通过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职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在线认证与指导,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使体育健身爱好者在开放的自媒体平台上迅速找到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与体育健身爱好者相互交流、分享信息。所谓的“群体效应”,使双方真正做到“积极引领、主动实践”,形成一种良好的运动氛围和风气,让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健身爱好者共同促进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落实。

2.2.1“大V”加持、扩大影响

体育运动除了竞技运动和休闲活动,更重要的是为了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弘扬体育精神,传播正能量,通过体育微博的传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大众对于某个体育事件的看法。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战胜塞尔维亚夺冠,当天微博上运动员及奥运相关内容的互动量达1.1亿。由此可见,微博对体育报道和热点新闻事件传播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再者2017年4月14日,《人民日报》曾发表了科比退役1周年的微博“科比退役1周年,他是你的青春吗?”“NBA‘96黄金一代’、全明星扣篮王,与奥尼尔OK组合创造三连冠奇迹”,20年NBA生涯,科比是很多人不可磨灭的篮球记忆。有人说可能会有第二个科比,但再没有第二个青春追了……致科比,致青春!这条微博的评论数量较之其他微博内容评论数量表现不俗,评论中大多都是在发表对青春致敬的感慨。话题制造讨论是微博又一大亮点,社会体育指导员可发起话题讨论,内容可围绕各个健身项目细分、对赛事的评论看法、聚焦社会热点体育新闻,聚集体育界各路精英和爱好者,在线交流互动,对于专业度较高的项目指导还可@领域权威帮助分析指点。当社会体育指导员微博定位时,附近的位置是可实时查看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附近的健身爱好者,如开展某些社区健身项目或体育赛事时,可以吸引更多附近的居民来参与其中,同时直播功能也大大提升了新鲜度和直观性。

2.2.2关键搜索、实时汇总

微博用户群体庞大,截至2017年9月,微博月活跃用户达到3.76亿,与2016年同期相比增长27%,其中移动端占比达92%,日活跃用户达到1.65亿。如此多的用户在微博成千上万的信息,想要了解的消息通过搜索关键词便可得到。“实时搜索”这一功能还可以将出现关键词的微博信息按照时间先后进行排序,使体育记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爱好者及时了解最新的政策信息。社会体育指导员通过搜索关键词,得到受众对体育赛事、政策的关注点,从而结合受众需要,选择更加合适的内容进行编辑指导。在内容方面,140字的传播编辑控制,使得这种碎片化的语言模式更加突出“关键词”的地位。140字可以是类似于新闻短标题的陈述,也可以只是只言片语的罗列,这一特征正符合体育传播的特征,受众所关注的只是比赛情况,而这些关键词或数字都能通过简洁的微博内容展现出来,有利突出体育信息的“新闻点”。

3结语

社会体育指导员融入社会才是真正寻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生存空间,在“小政府、大社会、大服务”“放、管、服”的治理逻辑下,实体化的社会体育组织将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的最理想归宿。此外,社会体育指导员自媒体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和高效运行需要各级体育总局、社体中心、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体育运动项目协会和各类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与支持。平台建成需要一定的经费、时间、精力,建成后要及时跟进、更新,建立平等的交流和互动平台是实现社会体育有效指导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社会体育指导自媒体服务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社会体育的更高价值,既然来源于社会,就应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1]向祖兵.社区—社会体育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联动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9):23-24.

[2]张千.体育记者使用自媒体在体育赛事传播报道方面的优势—以体育记者对新浪微博的使用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20):286-287.

[3]宁小卫.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平台建设及运行管理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7(8):667-668.

[4]闫晋方.自媒体时代小众新兴体育赛事的微博微信推送研究——以WTA天津公开赛为例[D].天津:天津体育学院,2016.

自媒体范文篇10

关键词:自媒体;自媒体影响力;文献计量

随着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QQ、论坛、抖音、快手等平台成为网民互动和信息交换及传播的主要场所,客观上诞生了诸多自媒体或新媒体的平台生态模式,其用户影响力越来越明显。目前自媒体依托平台,借助于平台的巨大流量资源,通过互联网或移动智能终端的便捷交互性,促使信息快速传播,范围也越来越广。笔者收集近几年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献500多篇,对自媒体用户影响力进行文献综述和相关定量分析研究,目的是希望在以下三方面有所发现:一是国内外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历程;二是国内外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内容;三是国内外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热点趋势。旨在理论和方法上全面梳理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的研究前沿,进而在实践上对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自媒体服务监管提供借鉴。

一、国内外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前沿

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在国内外都是一个热点,但是发展进程有所差异。以下从研究数量、研究发展和对比分析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国内外自媒体影响力研究数量分析

笔者选择WebofScience数据库(包含SSCI和SCI两个数据库)获取国外学者近5年对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的文献,设置检索词T0(主题)=(“Wemedia”and“Wemedia'sInfluence”),检索得到137篇论文,其中高峰为2019年的66篇。论文涵盖了管理学、工程电子、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网络通信等。同时,笔者选择中国知网获取国内学者对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的文献来源,设置检索词主题为“自媒体”和“自媒体影响力”,并设置时间为2017-2021年。为保证文献质量,设置文献为CSSCI、CSCD、北大核心等期刊评价类型,检索得到375篇相关文献,其中的高峰年份为2019年129篇。375篇论文涵盖了哲学与人文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电子通信等。对比发现,在计算机及信息科学领域,国外对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的研究文献占比要比国内高,说明国外还是偏重于科技技术与工程方面,而国内更偏重于人文社科应用与管理等。

(二)国外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发展

国外学者对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的研究是伴随国外互联网尤其是自媒体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相比国内而言要早一点。其研究方法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例如,Kempe认为自媒体用户的粉丝数量与自身活跃程度决定自媒体的影响力大小;Trusov则采用非标准贝叶斯方法,构建自媒体影响他人(用户或粉丝)的强度模型来测定自媒体用户影响力。2011年以后,国外出现了更多的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的测量模型和方法,越来越复杂的计量模型和算法不断出现。例如,局部排序算法和LeaderRank算法等,这些模型和算法的提出为确定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的大小,进而测定其传播价值提供了直接可行的方案。从研究内容上看,2010年前如何识别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主体是国外学者关注的热点,而定量研究自媒体用户的影响力大小并不多见。2011年开始,国外学者开始关注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的最大化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包括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自媒体社区或平台中的用户结构等。2012年到2015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又发生了偏移,此时,学者更多关注通过设计构建测算模型来计算自媒体用户影响力大小,而大型自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等庞大的自媒体用户数据为其提供了实证数据支撑,并广泛应用于信息推荐、访客识别甚至互联网用户的情感分析等。而到2016年和2017年,PageRank和LeaderRank等算法成为研究热点,用于测算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的扩散链路和节点的特征、程度、亲密度和介数等过程问题;最近2年,国外学者又延伸到自媒体周边内容,如自媒体扩散链路和节点影响力的用户行为分析以及衍生自媒体用户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设计等研究上。

(三)国内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发展

虽然国内学者对自媒体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对新媒体传播研究上,但对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还是稍晚几年。从文献看,早期自媒体(微博)用户的行为及影响力研究是伴随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兴起而产生的,如肖雨利用InfluenceRank算法构建新媒体(微博用户尤其是微博大V)的信息传播网络及其影响力;而后,2013年新媒体用户影响力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成为研究热点,“意见领袖”成为热词,如于晶就发现新媒体用户影响力分布具有一定的双幂律分布特征。从2015年开始,国内对于自媒体的研究呈现井喷状态,自媒体代替了新媒体成为热词,数据挖掘、社会网络分析法、信息传播模型等研究手段和方法也得到广泛应用。2017年和2018年,国内核心期刊对于自媒体用户影响力有关的论文达到了高潮,接近年均百篇的规模,内容上也涵盖了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理论、测算方法如PageRank算法以及应用实证等。最近3年,国内对自媒体研究重点又发生了一些改变,自媒体用户的情感分析、舆论极化等理论性研究与自媒体营销、位置营销甚至直播营销等实践性研究呈现出齐头并进态势,研究方法涵盖了线性阈值模型、Sir模型、hits算法、K-shell等;如刘嘉琪等认为用户影响力大的自媒体的负面信息就会对舆情传播造成极大负面影响。

(四)国内外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比较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的对比分析,从时间上看国外稍早、速度稍快;从数量上看,国内呈现出后发优势,总体比国外多。但是从研究内容的发展上看,还是有一定的时间差。国内在开展理论研究的时候国外的理论研究水平已经很成熟了,并开始了算法和模型研究,在自媒体用户影响力测算上比国内先走了一步;不过内容占比上有一些差异,国外方法研究占比比理论研究占比高,而国内则是理论研究占比比方法研究占比要高。另一个文献特征是,国内对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的应用实践性研究最近2年开始越来越多。

二、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的词频与趋势分析

通过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关键词的词频分析,可以看出主要研究热点,同时有助于预测未来研究趋势。

(一)国内外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关键词分析

笔者通过设定不同的关键词,对国内外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的关键词进行频次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按照关键词频次排序,得出表1。国外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关键词词频由高到低分别为“WeMedia”“InfluenceChain”“InfluenceMaximization”“CentralityAgreement”“Networkinfluence”“InfluenceModel”“PersonalInfluence”“SocialMedia”“DynamicsModel”“NetworksPower”。中心度值越高越处于中心地位,但中心度值高不代表词频高,词频高也不一定中心度值高;例如,“InfluenceChain”中心度为0.04,词频为78;说明虽然该关键词词频较高,但与其他词联系少,处于边缘,中心程度较低;而NetworksPower则相反,中心度为0.24,词频为39,词频较低,中心程度较高。国内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关键词词频由高到低分别为自媒体、用户影响力、微博与微信、影响力最大化、影响力、信息传播、PageRank/LeaderRank、大V监管、主播在线、直播。中心度最高的关键词为“PageRank”,反映了该方法是国内常使用的方法。而自媒体和微博与微信中心度也不错,说明国内学者喜欢用它们作为研究对象。

(二)国内外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未来趋势分析

笔者借助于工具软件Citespace系统,对收集的500多篇文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国内外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进展状况。数据表明,除了在时间上不同步,研究发展总体趋势其实差不多,都是由理论研究到方法研究、再深化到算法和模型以及应用研究等,不过从文献归集后分析看,国内外对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的集中点还有一定差异,国外在Facebook、Twitter、矩阵因子分解、用户意识和信息系统与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占比比较多,而国内则在微博营销、社交营销、直播营销、影响力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占比比较多。笔者基于现有文献分析基础上,归纳未来研究趋势热点有三点。1.自媒体平台生态体系各节点影响力研究。按目前自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等的发展看,自媒体平台将逐渐生态化、体系化。由于自媒体平台生态体系的异质性以及社会宏观环境对自媒体规制的不确定性,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必然存在复杂性,典型的如美国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自媒体账号,一旦关闭,其用户影响力立刻为零。而传统网络节点影响力的测算方法显然不适合自媒体平台生态体系中的用户影响力计算,从复杂系统管理的角度看,基于不同维度和视角研究自媒体平台生态体系各节点影响力是必然趋势,涵盖硬件、网络通信、用户包括自媒体本身、信息以及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2.基于算法的自媒体用户影响力测算。自媒体用户影响力测算方法,按目前的文献梳理看,至少有社会网络分析法、PageRank算法、贪心算法、信息熵、系统动力学等多种算法。实际上,面对大规模复杂网络平台包括自媒体平台生态体系中,没有任何一种算法能够通吃或搞定一切,能够一成不变的适应所有需求,在不同节点、不同研究目的和需求下,可采取的算法可能都不一样,而不同算法算出的结果可能也不同,结论自然也存在不一样甚至相反的可能性。因此,未来基于算法的自媒体用户影响力测算仍然将是一个热点话题。3. 跨平台的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随着社交互联网平台越来越多,各自媒体平台也越来越呈现生态化、体系化;对于自媒体用户影响力来说,毫无疑问跨平台的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相对比不跨平台的影响力要大,而事实上,跨平台的自媒体用户比比皆是,如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等大V们往往都是交叉和跨平台的活跃用户;另一方面,跨平台的自媒体用户也更能适应跨主题或话题的传播,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也只有这样,网络社会才会更接近现实社会和反映复杂的现实社会。如在2020年,由于全球肺炎疫情影响,跨平台的自媒体对于疫情与健康都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可以预见,未来研究跨自媒体平台的用户影响力将是重要热点之一。

三、结语

笔者选取SCI、SSCI和中国知网CSSCI、CSCD和北大核心等检索库,采用文献综述和计量方法,对国内外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的历程、现状及发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外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研究,从研究成果数量上看,总体都是逐年上升的;从研究侧重点上看,国外对方法研究占比要多于理论研究,如自媒体用户影响力模型、算法等,而国内则理论研究占比稍多于方法研究,且国内重在应用上,比如如何识别有影响力的自媒体用户,而不是一定要计算出该自媒体用户的实际影响力大小;从研究手段上看,国外相对领先,甚至有文献显示国外采用了机器学习的方法来研究自媒体用户影响力问题,而国内几乎还没有见到相应文献。从未来趋势看,未来自媒体用户影响力的研究热点至少可能会有三个方面存在可能:一是自媒体平台生态体系各节点影响力研究,二是基于算法的自媒体用户影响力测算,三是跨自媒体平台的用户影响力研究。

参考文献

[1]肖宇,许炜,张晨.社交网络中用户区域影响力评估算法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2(07).

[2]于晶.微博传播过程中用户影响力的特征实证分析[J].情报杂志,2013(08).

[3]黄敏学,王琦缘,肖邦明.消费咨询网络中意见领袖的演化机制研究——预期线索与网络结构[J].管理世界,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