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冲击十篇

时间:2023-03-27 11:22:20

自媒体冲击

自媒体冲击篇1

关键词:自媒体;新闻传播;冲击及影响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直接影响着新闻的传播。自媒体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为人们提供信息传递、新闻的平台,具有快捷性、时效性等优势,有效丰富了信息的方式,并利用网络吸引了群众的关注和评论,也促进了媒体的播报,甚至能够影响某些决策。由于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自媒体平台上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亲身经历者和目击者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展现了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即时性。作为新兴媒体,自媒体的多功能性,使其新闻内容更为丰富,效果更加明显,并给予了群众对新闻更全面的感知。在这样的形式下,更应当促进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与传统的新闻传播的融合。

一、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传播内容方面的影响

传统的新闻传播相对闭塞,受众获取的新闻材料大多是经过筛选的,并且必须是在某种约束条件下的新闻才可以发表。自媒体时代在特别开放的形态下,新闻内容更加多样更加开放,所涉猎内容的范围也就更加广泛。自媒体时代的开放性,表现在新闻媒体制作的各个方面。在新闻媒体的选材、采访、撰写以及制作等各个环节中,自媒体时代的特性都影响着传统媒体的制作,也影响着它的内容。[1]自媒体是由于社会大众的参与才会有很强大的影响力,而新闻的传播与这种自媒体环境相结合,其背后有强大的群众基础,所以其发展与内容将会更加与大众的口味相结合,新闻内容更加接地气,更符合群众的要求,更加具有代表性,也更能引起共鸣。并且也会更加符合社会的舆论导向,给群众更多的机会,也给新闻的传播更多发展的空间。传统新闻媒体的一些桎梏,会导致在一定情况下有些重要新闻不能够及时进行采访,而自媒体时代群众会拥有大量第一现场的素材,如果媒体的内容可以借助这些自媒体时代的素材,那将会大大增强新闻内容的价值以及影响力。无论是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时效性,还是新闻内容的新颖性、广泛性,都是自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的创新,无疑会对传统新闻传播产生影响。

(二)传播对象方面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一系列社交媒体的几何式传播,传统的媒体方式遭到冲击与挑战,最重要也是改变最大的就是传播的对象以及传播者的角色问题。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经过层层审核的新闻事件通过传统的例如广播、电视等形式散播出去,或者是坊间的口耳相传,但是如今的新闻传播者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者,他们可以是受众在充当用户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2]传播者同样也可以作为用户出现在同一个新闻事件中。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使得传播者与受众相互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使得新闻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大,扩大了整个新闻媒体传播的影响区域,同时也增强了影响的力度与冲击力。既作为传播者也作为受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监督整个新闻的真实性以及它的传播进程,更可以加深对整个新闻的理解深度。

(三)社会舆论方面的影响

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是在较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新闻的传播只通过传统的方式,受众只是单纯地接受信息,如果对于新闻播报的新闻素材有什么意见或者看法的话,也只能自说自话,没有平台或者是区域来发表言论。并且正规的新闻传播是要巩固社会的稳定与安全,并且也要服从大局的思想指导,所以会存在受众只听到社会主流思想的声音,而对于其他的思想或者言论一无所知,并且如果是比较恶劣的大事件,传统的新闻方式一般会采取不播报的形式,受众也只会对好的事情有所了解,而对正在发生的恶性事件或者是潜在的危机都无从知晓。[3]所以有人称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是垄断式的传播方式,只要是传播的主体不打算将新闻播出,那么就无从知晓信息。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受众心底的厌烦心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垄断的新闻传播方式不攻自破。传播者与受众之前的界限模糊化,甚至是角色相互转换,社会的舆论相比之前更加自由,受众可以了解到与之前大不相同的言论,同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丰富了新闻的内容,而且还扩大了新闻所涵盖的范围,并且也给每一个受众平等参与的权力。作为新闻的受众不仅可以丰富新闻内容,并且还可以监督新闻的质量,对于不实的新闻进行严格批评与纠正。[4]人们可以通过对多样化的新闻进行思考、评论,使得新闻参与人都怀有一份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由于很多的社会人的关注,很小的事情就会被放大,起到了社会监督的作用。

二、自媒体与传统新闻传播融合的措施

(一)将新的技术与方法融入到新闻传播中

自媒体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冲击与影响,更多的是一种机遇。作为新闻传播更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更多新的技术与方式方法运用到新闻传播中。首先是革新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大规模地传播与应用新的技术,例如网络或者是无线传播。并且适当运用一些网络的传播手段,对新闻进行多种方式的传播。而对于一些新形式的传播手段,例如社交网络或者是更先进的一些短片视频进行新闻传播。微博与微信或者是一些较新颖等社交网络在人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这些新的方式,申请一些微博账号,在微信公共账号上设立一些新的或者是具有特色的栏目,进行新闻传播。也可以跟一些微博大牛相联系或者是结合,通过他们进行相应的新闻传播。不仅可以使得形式更加新颖多样,也可以使得人们更加容易接受,影响范围也更加广泛。

(二)培养具有新媒体素质的新闻传播人才

无论是传统的新闻传播,还是自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都必需有一个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团队,一个具有时代精神的队伍。而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团队需要的是一个个人才,自媒体时代,人才显得更加重要。尤其是技术在广泛运用的过程中,对于专业人员的要求就更加多样了。首先,作为一名新闻传播人员,应当了解并掌握先进技术。其次,应当了解大众以及用户的习惯与喜好,采用他们更加方便,也更加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新闻传播。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具有时代的敏锐度以及市场的敏感度是必须的。新闻传播人员更应当加强自我学习与提高,在进行相应的学习与参加相应的培训过程中,更加了解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服务。自媒体时代对传统新闻传播的方式造成了冲击,促使它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网络时代到来必然会引起新闻传播的改变,如果新闻的发展能把冲击作为改革的机遇,借助于网络的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兴盛,并且将自媒体准确融入到新闻媒体的传播中,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新闻向着更好更光明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孔蕾蕾.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J].西部广播电视,2014(19).

[2]计冬梅,高丽凤.论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与重塑[J].才智,2014(26).

[3]顾亚奇,肖妍琳.率先理性:自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零起点———2012年中国记者节公益论坛综述[J].现代传播,2012(12).

自媒体冲击篇2

关键字:新媒体时代;思想整治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资源共享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使得信息的传播也更为便捷、快速和广泛,高校学生接受新媒体的程度较高,也就是说,新媒体中反映出来的信息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价值观的改变有很大影响,在这样一个时展的状况下,高校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和选择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新媒体时代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冲击

信息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而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中,新媒体的快速便捷、新奇趣味等,使得传统的交流沟通方式显得苍白无趣,尤其是对乐于接受新事物的高校学生来说,更是受到新媒体技术普及的很大影响,新媒体对传统高校教育模式的冲击越来越强烈,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新媒体时代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冲击:

1.1 新媒体时代下来自外部环境的冲击

伴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加速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全球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将实现更宽广范围内的密切与频繁,我国人民尤其是善于接受新事物的高校学生将会受到更多经济与文化全球多元化的影响。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新媒体时代的开放新特征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思想观点以及资源信息内容也相对比较丰富,学生在进行课堂思想政治知识内容吸收中也容易受到一些外部思想观点或者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对于而言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带来一定的冲击。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是进行全球知识文化以及思想观点交流的重要时期,这不仅仅是促进全球间的文化交流,更让所有人都拓宽文化视野,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都有了极大改变,而这些变化不断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渠道。

1.2 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冲击

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的最显著标志就是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也就意味着新媒体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与工业生产中的广泛普及,那么同样的新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与推广普及在高等院校的教育开展与教学过程中也有着明显的表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尤其是网络信息化的普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注入了更为鲜活灵动的生命力,大大改善了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以及选择范围等方面存在缺陷的状况。尤其是一些高等院校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对于新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新媒体信息技术冲击下的高等院校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进,都是新媒体信息技术发展为高等院校教育开展与教学实践带来的冲击表现。但是,在网络信息技术与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大环境趋势下,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带来良好机遇与便利的冲击影响下,网络信息化同时又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全新的挑战。因此,新媒体时代下,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讲是一把双刃剑,不仅为教育工作创造了更宽泛的空间和渠道,也大力冲击着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3 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思想特点变化带来的冲击

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实现,使得新媒体时代下的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中也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与共享性。而高等院校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接收的学生群正处于一个思想观点的转折过渡阶段,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下,新媒体的资源开放性和共享性带来的不同思想政治观点以及见解等对于高等院校学生群的既有思想政治观点会形成极大的冲击,特别是高校学生正处于思想过度阶段,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很高,就最易受到新媒体时代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观点以及信息思想见解等的影响。尤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化,社会文化发展、生活方式、经济结构转变以及就业形式多样性等加速了社会流动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加剧了不同媒体手段、娱乐方式以及精神文化产品等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高校学生在理想信念、思维方式、欣赏水平、人文索养以及公德意识等方面都发生着很大变化,大大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2.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和改革

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信息资源资源共享的实现,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开展以及教学模式等等都会带来很大的冲击与影响,高等院校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到来的影响,也需要逐渐的选择适于新媒体时展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教学实践以及教育开展过程中不仅应综合利用一些新媒体技术,还应注意结合新媒体技术的特征对于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自媒体冲击篇3

【关键词】网络传媒;新闻理论;冲击在

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与多个行业的有效结合,促进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而互联网与信息传播的结合就形成了网络传媒。网络传媒是互联网普及应用以后产生的新事物,与传统新闻传播相比,具有更多突出的优势。因此,网络传媒的崛起对于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现阶段,网络传播的方式、内容以及效果都在不断地更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信息传播的需求,但是网络传媒的发展对于用于指导传统新闻媒体发展的新闻理论而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甚至动摇了新闻理论的社会地位。

一、新时代网络传媒的特征

自从网络传媒这一概念出现以来,网络传媒得到了快速的创新和发展。现阶段网络传媒与传统的新闻媒体相比,其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具有显著的特征。首先,从传播方式上来看,网络传播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可以分为同步传播和异步传播两种类型。同步传播指的是在进行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者可以实现网络同步,传播信息同步。比如说现阶段的网络聊天室,现场直播等均属于同步传播。异步传播指的是信息传播者将信息不定时地进行传播,异步传播的形式可以实现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多人、多人对多人的传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聊天的形式实现传播者和受众者的互动。其次,从传播的内容上来看,现阶段网络传播的传播者更加广泛,用户可以以个人的身份进行作品的创作和,同时也可以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信息。这样一来,网络传媒的内容就变得更加丰富,基本上涵盖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二、网络传媒对于新闻理论的冲击

在网络传媒的发展下,其对于传统新闻媒体和新闻理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新闻传播中介、新闻传播内容和新闻传播效果三个方面,主要问题体现在新闻传播中介较为单一、传播内容较为局限、传播效果较为低下,下面将从网络传媒和传统新闻传媒的对比中分析网络传媒对于新闻传播的冲击。

(一)对于新闻传播中介的冲击

新闻理论是新闻传播的理论指导,但是新闻理论中的传播中介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记者获取国内外时政信息或者与民生相关的信息,然后通过层层筛选,编辑、出版后传送到受众人群手中。而网络传媒则刚好与之相反,由于网络传媒依托互联网平台,因此具有受众范围广、人民性、大众性的特点,在互联网平台下任何一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成为新闻媒体的传播中介,传播者可以分享来自身边的生活趣事,或者转载新闻报道中的国内外时政,关于民生的各项政策,其传播的中介和内容都更加广泛,更加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学习、工作,更容易被受众人群所接受。除此以外,由于传统新闻理论对于新闻传播信息的要求较高,进行传播的新闻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因此在新闻信息获取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层层筛选,其信息传播内容和数量有限,涉及到的新闻类型较少。除此以外,传统新闻理论下要求新闻传播能够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因此在内容选择和排版上,对于记者的要求更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闻传播中介对于内容的创新和应用。但是在网络传媒的条件下,由于信息传播的质量要求并不高,而且网络传播的中介更加广泛,每个互联网个体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受众人群可以接受的新闻,只要的信息能够满足人民大众的需求并且可以通过信息审核,就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网络传媒对于新闻理论的传播中介产生了冲击。

(二)对于新闻传播内容的冲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不同类型新闻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传统新闻理论指导下的新闻内容已经不再满足受众人群对于多样化传播内容的需求。首先,从新闻传播信息获取的形式上来看,新闻媒体常常通过新闻采访、资料收集、资料整理等形式获取新闻资源,因此其新闻内容的获取形式较为单一,获取的内容虽然质量较高,但是涉及的范围较为局限,并不能够满足受众人群对于不同种新闻内容的需求。然而,网络传媒传播内容较为广泛,种类也更加多样化,比如说网络传媒可以满足不同受众人群对于体育、综艺、娱乐、音乐等信息种类的需求。除此以外,从网络传媒的新闻素材上来看,网络传媒的素材可以来源于个体用户的日常生活,可以来源于用户自己素材的收集创作,也可以来源于其他媒体对于新闻素材的转载,基本上涵盖了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与此同时,其内容也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传播;比如说现阶段深受大众喜爱的抖音、快手等小视频网站,里面的用户可以通过自己收集整理受众人群喜爱的素材,通过视频制作、添加配音、视频来满足不同受众人群对于某一类信息的需求。因此,网络传媒更好地满足了现阶段人们对于不同信息量增长和信息多样化的需求,对于新闻理论和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三)对于新闻传播效果的冲击

信息传播的效果主要指的是信息受众在接收信息后所表现出的知识、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首先从传播理论上来看,传统主张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受众人群要有选择性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具体内容,然后再获取自己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以此强化新闻传播的效果;而网络传媒对于受众人群的要求较低,受众人群不必要首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然后再从信息中获取自身的满足,跳过了信息选择的阶段,受众人群可以直接从信息中获取满足。其次从情感色彩上来看,由于新闻理论指导下的新闻媒体自身存在的缺陷,导致新闻媒体传播的信息往往带有新闻传播者主观的情感态度和认知,进而影响到新闻媒体传播的效果;然而网络传媒就避免了来自某个人主观情感对于受众人群信息获取的影响,比如说,如果受众人群不喜欢这个人带有主观情感色彩的新闻内容,就可以直接跳过,来获取符合自己信息需求的新闻内容。最后从互动效果上来看,由于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属于单向传播,往往不能够得到来自于受众人群的意见反馈,其传播的效果并不明显。然而,网络传媒不仅具有信息传播的广泛性,而且可以基于多种信息传播的平台实现传播者和受众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其信息传播的效果更加明显。因此,网络传媒从传播的效果上来讲,对于新闻理论和新闻媒体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结语

网络传媒作为现阶段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与传统新闻理论指导下的传统新闻媒体相比,其具有传播中介广泛,传播内容丰富,传播效果明显的特点,其传播的中介涉及到成千上万的互联网用户个体,传播的内容涉及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传播的形式包括了视频、文字、音乐等多种形式,传播的效果相比于传统新闻理论下的新闻传播来说更加明显。因此,在网络传媒逐渐发展壮大的时代,网络传媒对于新闻理论和传统新闻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未来新闻传播的发展必须要从信息传播中介、信息传播内容以及信息传播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新时代人民大众对于新闻信息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光玲.网络传播对传统新闻理论的挑战[J].科技传播,2014,6(15):37+22.

[2]詹萍.网络传媒对新闻理论的冲击研究[J].新闻传播,2014(02):311.

[3]刘霞.网络传播对新闻传播的影响[J].记者摇篮,2019(03):63-64.

[4]梁恩助.网络时代电视新闻传媒创新研究讨论[J].传媒论坛,2018,1(09):65+67.

[5]甘露.网络环境下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对策[J].中国传媒科技,2013(10):97-98.

[6]李雪锋.论新闻传媒的新阵地及存在的问题[J].新闻传播,2013(05):23.

[7]戴宏烨.网络传媒在新闻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J].新闻传播,2013(03):233.

自媒体冲击篇4

【关键词】 网络环境;职业教育;德育课;冲击;机遇;对策

现代网络传媒的快速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以传播的无限性、资源的丰富性、信息获取的便捷性等给新时期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现代网络传媒以其极大的包容性对职校生的思想带来很大冲击,给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带来巨大挑战。“在当前职业教育大发展时期,必须适应网络媒体时代给职业教育带来的变化,积极进行职业的变革与发展。”[1]因此,我们要加强现代网络传媒环境下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研究,深入分析现代网络传媒对职业教育德育课的冲击,积极探索,化弊为利,抓住机遇,切实提升职校生思想道德素养。

一、现代网络传媒对职业教育德育课的挑战

1、现代网络传媒提升了德育课教学难度

现代网络传媒人机冷交互性影响着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长期人机冷交互容易使学生产生冷漠、孤僻等不良心理,人际关系疏远;现代网络传媒的虚拟性则容易使学生迷失在虚拟世界,沉迷于虚拟世界的美好,丧失理性,迷失自我;现代网络传媒隐蔽性容易淡化学生责任意识,学生利用现代网络隐蔽性从事违反道德的行为等。学生是德育课教学的实施对象,现代网络传媒给学习主体带来的思想冲击提升了德育课教学难度。

2、现代网络传媒冲击着德育课教学内容

现代网络传媒具有丰富的德育资源,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获取德育信息资源,这对内容相对陈旧的传统德育课教学带来巨大冲击,如果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德育课课堂影响力势必会受到极大影响。

3、现代网络传媒冲击着德育课教学方法

传统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生生缺乏有效互动,现代网络传媒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交流对象与交流内容。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张扬个性,自由发挥,不受拘束,这些都给德育课教学方法带来很大冲击。

4、现代网络传媒冲击着德育课教学模式

传统德育课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为阵地,以教师的教为主,课堂教学模式相对滞后。现代网络传媒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性,提供了丰富的网络交流平台,尤其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等为学生提供了更便利的信息获取平台,德育课课堂模式遭遇到空前挑战。

二、现代网络传媒给职业教育德育课带来的机遇

现代网络传媒给职业教育德育课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德育课教学带来很大的机遇。“而以网络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则具有双向性、快捷性、有效性等多重优点,不仅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而且极大地赋予了受教育者以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更乐于接受所传播的信息,并向教育者反馈更多、更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2]除此,现代网络传媒还具有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源,它以全新方式向学生传达着多元思想与价值观,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丰富了德育课教学内容;同时现代网络传媒创造了“立体”的信息获取方式,尤其是移动阅读方式带给学生极大的便利,有效拓展德育课教学空间与时间,学生可以借助现代网络传媒自主获取德育学习资源,不受学习时间与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第三,现代网络传媒融德育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现代网络传媒能够有效弥补职业教育德育课单一教育模式,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娱乐活动之中,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网络德育互动,在休息娱乐之中受到教育,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

三、应对现代网络传媒对职业教育德育课冲击的对策

1、优化德育课教学内容

现代网络传媒环境下,职业教育德育课要焕发出生命力,吸引学生注意力,必须要不断优化德育课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现代网络传媒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与认知能力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师如果不能根据时展的要求更新教学内容,依旧采取传统的德育思想、陈旧的德育素材实施德育课教学,其效果必然是低效的。教师要不断提升德育课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不能采用“就教材讲教材”的资源利用方式,要从网络资源库中汲取精华,加强德育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德育资源生动性、丰富性等优势,运用图文、声像、视频、动画等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德育课教学内容,营造生动有趣的德育情境,从多个层面刺激学生感官,切实提升职业教育德育课影响力。

2、打造全新德育课教育方式

以课堂为主阵地的统统德育课教育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作为德育工作者要加速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研究,不断拓展德育新途径,充分挖掘网络德育功能,全面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3]德育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网络传媒技术,不断打造全新的德育课教育方式。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平台构建网络课堂进行网络教学,有效拓展德育课堂教学,使德育课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我们要打造全新德育课教育方式,使德育课堂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切实提升德育课教学效率。

3、精心设计网络德育活动

为了提升德育课堂的娱乐性,寓教于乐,我们要在传统德育课德育实践活动基础上进行创新,精心设计网络德育活动。传统德育课实践活动往往筹划复杂,费时费力,实际效果有时并不显著,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如果运用现代网络平台,活动组织与传统方式相比要相对容易得多。

4、不断提升德育教师素质

现代网络传媒环境下,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师要适应时展要求,积极转变德育观念,不断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与能力。教师要加强信息技术知识学习,保持知识储备的先进性,掌握网络信息技术,熟悉最前沿网络语言,这样才能与学生形成思想共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

总之,现代网络传媒的快速发展既为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冲击,也给德育课教学效率提升带来极大机遇。德育课教师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传媒的优越性,有效运用网络德育资源,抓住发展机遇,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德育课程教学,培养出职业技能素质过硬、思想健康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勇.网络媒体时代职业教育的变化及应对策略[J].中国报业.2012(04)251-252.

自媒体冲击篇5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 市场冲击形势 现状 发展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已经成为了极为关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这种文化的发展来说,广播电视网络是极为重要的一点,其在当前文化产业发展中具备着较强的作用价值,但是要想促使这种广播电视网络表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更好的应对当前社会发展中来自于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威胁,必须要针对自身内容进行不断优化和创新,促使其能够在新的市场环境内体现出较强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1 广播电视网络中市场冲击形势的影响

1.1 互联网冲击影响

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说是当前社会发展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互联网的普及可以说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接收的渠道,相对于传统的信息收集和获取方式,这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表现出了较为突出的及时性和全面性,如此也就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信息传递速度,这也就必然会对于广播电视造成一定的冲击,广播电视的传播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如网络迅速,相应的传播信息量和便捷性也远远不如互联网途径。这种互联网冲击影响对于广播电视的威胁是最大的,导致客户群体的大量流失。

1.2 国外传媒的冲击影响

随着当前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发展,我国广播电视还受到了国外媒体的影响和冲击威胁,虽然说在我国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获取了足够多的积极条件,相应的技术手段也得到了优化,但是广播电视方面受到的冲击却不容忽视,尤其是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西方传媒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现状,进而也就必然会造成我国相当多的客户群体会对于现行的广播电视网络产生厌倦,需要其不断提升优化自身服务效果和质量。

2 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现状分析

2.1 积极优势分析

结合当前我国现阶段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的基本状况来看,其在新形势下虽然受到了来自于互联网和国外媒体的冲击,但是其同样也存在着较多的积极优势,这些发展的积极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广播电视网络受到了国家的强力支持,当前我国发展中对于文化产业的关注力度越来越高,广播电视网络作为比较重要的一个文化产业组成部分,更是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很多方面都为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是国家颁布的一些有利政策和制度,更是促进了广播电视网络的高速发展,并且在税收方面也给予该产业相应的优惠政策,这些都是国家对广播电视网络提供的积极支持;其次,从相关电视剧以及综艺节目的呈现上来看,其往往也都是先从电视上进行播放,然后再呈现于互联网中,这种广播电视节目时间上快于互联网的优势也是其发展的一个积极便利条件,需要得到较好的应用和发挥,将之作为能够抵抗互联网冲击的强有力武器。

2.2 劣势分析

虽然说当前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具备着一定的积极优势,也有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其在现阶段同样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于发展的劣势条件,这些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广播电视网络的相关信息内容较少,不如互联网信息全面,相应的内容也比较单一,虽然说当前我国广播电视网络发展正在鼓励呈现多元化,但是因为各方面的限制,当前依然存在着明显的节目单一性特点,严重影响着吸引力;其次,相应的广播电视网络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可选择性特点,这种难以自主选择的特点也就必然会限制用户的能动性,导致其无法按照自身的需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内容,仅仅从广播电视频道上进行选择必然会表现出较大的缺陷,影响使用效果;再次,从收益方面来看,当前广播电视网络的收益主要就是广告,相对而言比较少,进而也就从经济层面限制了广播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对于自身业务的扩展产生较大影响;最后,从区域层面来看,这种广播电视网络同样也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特点,一些落后地区对于广播电视网络的接受能力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很难较好接收相应的信息传播内容,进而也就限制其发展。

3 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路径

3.1 提高覆盖率

为了更大程度上提升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规模,必须要首先从覆盖率方面进行优化和拓展,尤其是要重点针对当前区域之间的不平衡性进行改进,对于一些落后地区进行重点建设,提升这些地区对于广播电视网络的接收能力,从技术手段方面进行创新,提升广播电视网络的信息发送和接收效率,如此也就能够在全面性角度进行改进,有助于提升广播电视网络的收视率,吸引一些新的用户。

3.2 有效运用新媒体

在未来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中,还需要注重对于新媒体的融入和接纳,因为新媒体作为当前比较受到人们欢迎的内容,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对于智能手机的发展,相应的广播电视网络就需要借助于这种智能手机来较好提升自身的服务范围,促使人们也能够通过智能手机来享受广播电视网络的服务。这一方面的优化发展同样需要结合技术进行创新,保障新媒体能够和广播电视网络较好融合。

3.3 创新节目内容和形式

对于未来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来说,要想较好提升其吸引力,必须要重点从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创新优化,并且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必须要重点研究用户的口味和需求,如此才能够保障相应的广播电视网络中涉及到的节目能够赢得人们的关注,提升其吸引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我国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来说,其受到了来自于国外传媒以及互联网的强力冲击和影响,要想促使其表现出更强的吸引力,不仅仅需要创新自身节目的内容和形式,还需要有效联合新媒体,并且提升自身的服务范围。

参考文献

[1]郑波涛.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人才开发的路径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4(04):365.

[2]戴卫平.三网融合新形势下广电网络发展战略[J].有线电视技术,2010(11):11-15+20.

[3]傅松校.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践行群众路线的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2014(12):21+23.

[4]张超.媒体融合视阈下传统广播电视发展路径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广播,2016(05):40-42.

自媒体冲击篇6

关键词:电视媒体;新媒体;发展路径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传统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的领军者――电视媒介已经逐渐失去自己的稳固优势,传统电视媒介要发展,就要从各方面有所创新,以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市场之路。

一、探寻电视媒介发展路径的必要性

从外在压力上看,新的媒介技术催生了新的媒介形式的产生,整个社会已经进入到数字化时代,这使得传统媒介的市场主导地位被动摇。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与传统媒体一整高下。从传播手段上看,传统电视媒体传播手段单一,节目播出时间相对固定,收看场合也有一定限制。而新媒体不然,以网络媒体为例,只要有一台电脑,有互联网,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从传播速度上看,网络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要快与传统媒体,因而,很多受众尤其是年轻人习惯第一时间从网上获取最新信息。因此,在新的技术冲击作用之下,传统的媒介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思路,不能盲目排斥新媒体、固步自封,也不能妄自菲薄,事实上,传统电视媒介可以和新媒介相结合,寻找新的发展途径。罗杰.菲德勒认为:所有新形式传播都源自于对旧形式的延伸,自我独特形态的塑造源自于渐进的演变过程。由此可见,传统媒体要保持自己的地位并不断发展,必须寻求一条突破自身之路,这样才能使传统电视媒体焕发生机。

从自身发展需要上看,电视媒介也需要有创新的思想。我国电视媒体从产生到今天不过几十年的历史,但是其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从央视到各地方台,电视人一直没有停下改革的脚步。如今,新媒体的产生和迅速发展对电视媒体的冲击和触动更是巨大的。电视媒体在传统媒体中仍旧保持领先对位,但面对新媒介,电视媒介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威胁。从受众角度来看,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规模在不断减少,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网路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另外,新媒体传播信息的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成为社会舆论形成和扩散的重要基地,网络舆情也成为我国大众意识形态走向的风向标。

在新媒体冲击下,传统电视媒体的压力巨大,面对全媒体时代下的严峻形势,传统电视媒体如果再不思考自身的创新之路,势必被时代所淘汰。因此,电视媒体可以考虑与新媒体交叉发展,取彼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不仅自身得到发展,还可以促进新媒体的发展。

二、电视媒介的多维发展路径

(一)探寻电视媒介新定位

互联网技术发展改变了人们观赏节目的方式和习惯,受众逐渐习惯随时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受众欣赏方式习惯的转变促使传统电视媒体也在寻求自身的转型道路,电视媒介可选择创办自己的网站。然而,电视媒介网站和纯粹的网络媒介传播不一样,不能仅仅局限于将电视节目放到网络上,这种方式并不是创新,也不会各自己带来多大的点击量。要做到传统与新媒体的结合,又要有别于新媒体,就要融入崭新的元素。我们要寻找电视媒介发展的新定位,思考更多及时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充分调查媒介市场现状,思考新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既满足受众的需求,又能使自身产业化运作得到健康发展,提高生命力。

(二)提升节目内容质量

虽然网络等新媒体有很多优点,但是,电视媒介也有着新媒体所无法企及的优势,例如优先播出权。播出时间上是传统电视媒介的优势们,任何节目都要先通过电视传播,然后再放到各大门户网站上。但同时,这也是传统电视媒体的一个弱势,因为受播出时间和收看条件的限制,传统电视媒体不能满足受众随时收看节目的续期。在创办自己的网站时,如何使自己的内容有特色,有灵魂,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因而,创新节目形式和策划推广手段,使得电视媒介和网络真正得以融合,在内容制作上要求一体化,这时,电视节目制作者也是自己网站的负责人,这样,更适应全媒体时代下对电视人的要求。这样的运作方式,不仅节约了成本,也满足了受众的心理需求。因而,电视媒介与新媒体的融合,改变内容发展的策略,重组电视媒介和网站构架,实现二者之间的全面融合,让数字化内容成为电视媒介的主流产品之一,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空间。

(三)革新传播手段

传统电视媒介的传播手段单一,只是一个单项流动的方式,无法收集到用户的反馈。而在信息时代,用户希望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能将自己的体验反馈回去,而这种反馈可以使商品得到更大限度的更新和发展,也可以扩大用户使用乏味和空间,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电视栏目也是产品,因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利用新媒体思考技术上的优势思考自身的革新,为电视媒介增添用户体验,及时反馈用户信息,也是提高自身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因而,电视媒介未来发展需要利用网络技术获取用户体验的反馈信息,为用户提供发表自身意见的平台,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广告商。现在很多电视栏目都可以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各网站也同样如此,当扫描二维码后,观众就可以在手机上随时关注栏目动态,适应了受众的需求。

(四)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发展的支撑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各种传播方式大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传媒技术的发展要求传媒人员改变传统陈旧的传播理念和方式,重新思考,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运作模式,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发展优势,占领市场。传统媒体的优势已经不能支撑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新媒体技术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愈演愈烈,而且网络媒体的便携以及低成本更是传统媒体的弱势。这些冲击都促使电视媒体转变自己的传播方式,由单项传播转向多元化传播,媒体人的思维方式也要随之转变,不能沉浸在“老大哥”的地位上沾沾自喜,要有紧迫感、压力感甚至是危机感。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不仅局限于传统电视,网络、微信、微博等的出现使得每个受众都可以成为媒体人,自媒体时代也已经到来,传统媒体人如果依然固步自封,比更新思维方式,创新节目形式,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电视媒体要想保持自身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必须在保证自身信息准确的同时,及时有效的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信息,不必拘泥于电视节目,可以第一时间利用自己的网站消息,由权威媒体的权威网站的消息更具有真实性,同时,又做到了实效性和可交流性,电视媒体与新媒体就能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也符合信息时代的传播特征。(作者单位:北华大学文学院传播系)

参考文献:

[1] 汪文斌.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战略构想与实践[J].新闻战线,2010年02期.

[2] 陈刚,赵梅.电视媒体的新机遇与电视广告经营的发展[J].电视研究,2011年01期。

自媒体冲击篇7

关键词:共时性;广告;控股机制;数字传输;互动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2-0074-03

“时代的脚步并不为过去的峥嵘而停留,在网络、移动终端推动的媒体变革大势下,传统媒体越来越快地进入到重组与整合。上海报业面临前所未有之变局,不改革、无前途,不调整、无发展。既然要改革,必需先行者。今天我们的转型,也许正是一个时代的注脚,也是一个城市和一代人转身群像中的一个剪影。[1]”被誉为“上海人的新闻主干道”,追求厚重的新闻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力的《新闻晚报》在15年的办报之路的征途中走到了历史尽头,也成为了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第一批停刊的报纸之一,成为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首张休刊的报纸,自2008年以来世界知名报业纷纷倒闭,也预示着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之下似乎要走向末路,中国报业是否也要顺应世界潮流纷纷改换门庭?《新闻晚报》停刊的原因和产生的后继效应以及对在新媒体冲击下的我国传统报业又有什么启示成为业界持续讨论的话题之一,本文将以此为契机来深入探讨我国报业升级发展中的必由之路。

一、《新闻晚报》的创刊至停刊始末

《新闻晚报》虽然创刊不到15年,但是它的出身却是极有历史的,清光绪十九年正月初一(1893年2月17日)在上海的十里洋场创办的《新闻报》跨越三个世纪记述着清末、民国和新中国的荣辱兴衰,凭借“无党无偏,经济独立”的办报宗旨在复杂的历史格局和上海滩艰难的生存环境中经久不衰,最终成为近现代中国报纸产业格局形成的代表之一,成为可以和《申报》相提并论的民间资本报纸产业,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新闻报》由中国人民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报纸停刊。改革开放后,报纸在上海复刊,《新闻报》由《解放日报》主管,到了1999年,这是一个特殊时期,正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时期,在改革的行政和执行权力最大化以及改革模式尚未探索成型的时期,《新闻报》被一分为三,也就是一日三刊,早中晚分别是《新闻晨报》《新闻午报》《新闻晚报》,这实际上是借鉴了美国有线新闻网特德.特纳的全天候24小时滚动播送新闻的传播方式,真正做到了全覆盖的市场经营模式。2004年10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明确《新闻晚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通过改制和改版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成立了上海新闻晚报经营有限公司,确立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地位,统一经营《新闻晚报》的发行、广告、品牌维护和拓展以及各类创收、投资活动。2008年10月,为进一步拓展《新闻晚报》品牌,公司进行了重组,并更名为上海新闻晚报传媒有限公司。

2008年12月24日,《新闻晚报》进行了全新的版式改版,以新版式、新语境、新角度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2010年1月25日再次全新改扩版,提出了全新的口号――“主流力量、进步中国”,倡导主流、成就主流,打造新闻媒体的主流力量,以新的定位、新的起点、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新闻晚报》将整合采编、发行、广告合力铸就上海报业品质新时代。2011年《新闻晚报》的发行量为70万份。以新锐蓬勃之势,彰显出主流大报风范。2013年10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组建上海报业集团,《新闻晚报》将于2014年1月1日正式休刊,成为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首张休刊的报纸[2]。

二、从发展始末看《新闻晚报》停刊的原因:不破不立,不弃不生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我国报纸的阅读率已经连续两年下降,2011年报纸的阅读率为63.%,比2010年的66.8%下降了3.7个百分点,2012年的报纸阅读率为58.2%,比2011年下降了4.9个百分点。[3]” “2010年为32.8%,2011年为38.6%。[4]”

看到上面的数据显示,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代替传统媒体是必然发生的,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但是《新闻晚报》的停刊是不是这一趋势的直接产物,换句话说,《新闻晚报》是不是因为新媒体的冲击而丧失了市场主体地位而停刊的?

(一)体制内发展的必然结果

笔者认为导致《新闻晚报》停刊的根本因素是体制内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的传统媒体非常特殊。中国传统媒体的发展变化,既有互联网的冲击,又有中国媒体机制的影响,当然还有自身经营的作用。我一直把中国的这种特点叫做共时性发展。[5]”中国当代媒体的发展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无一不受国家体制,国家政策和国家行政干预手段的影响,不是一种处于完全市场竞争单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标的经济实体,所以它的经营和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受国家行政制度政策方针的干预,2013年10月28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报业集团整合重组建立上海报业集团,资源的重新整合集约的目标是为了做大做强,以应对实力更为强劲的国内外优势媒体的竞争,必然意味着将要淘汰一些可能或已经成为集团负资产的实体,《新闻晚报》就成为了这重新整合之后第一个被淘汰的媒体,被第一个踢出局的媒体。

(二)宏观经济因素,数字媒体的强烈冲击

数字媒体的强有力冲击,致使无力拓展新业态是导致《新闻晚报》停刊的直接原因,早在《新闻晚报》停刊前的2013年,据相关数据显示,“上海新闻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在2013年年度报告中指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10,360 万元、营业利润-7,624.68 万元、净利润-7,620.49万元。因受到新媒体和新技术冲击,传统媒体经营困难加大,《新闻晚报》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受此影响,晚报传媒公司 2013 年业绩出现了较大亏损,[6]”

由此可见,在上海报业集团成立之前,《新闻晚报》已经是强弩之末,面临着经营亏损,业态落后,定位不准的种种问题,即使不停刊,也要面临着重大的内外部结构调整,资源的重新整合的战略方向改变的问题,否则很难在数字媒体大行其道的市场冲击之下站稳脚跟。传媒产业的改革路径,无非是两种,一是继续加大市场化的力度,拓展产业的边界;二是直面数字化和互联网,用新的业态来塑造自己,塑造未来。而在2013年12月27日的《经济参考报》报道,尽管2013年年报未到披露时间,但大部分文化传媒公司2013年业绩呈现较快增长几成定局,特别是影视、游戏、动漫、广告等子行业的公司[7]。

由此可以看出,上海晚报传媒公司尽管隶属于文化传媒公司之列,但是却是以《新闻晚报》这样的传统媒体为主营单位,所以并没有赶上以数字化和互联网引领的文化传媒股的东风,反而被这股数字媒体的东风刮的摇摇欲坠,市场前景黯淡。所以《新闻晚报》的停刊直接原因之一,是数字化和互联网组成的新业态严重地冲击了传统报业的市场占有率,使得《新闻晚报》本就定位不明的品牌形象遭受巨大冲击,从而出现巨额亏损,直接导致了《新闻晚报》的停刊。

(三)宏观政治环境因素

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精神决定了《新闻晚报》的停刊。“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8]”从十文件精神可以看出,中央是鼓励新闻出版业这样的传统文化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之路的,更加鼓励传统文化产业走市场化的竞争之路,以优化上海乃至整个东南地区文化产业的结构,为全国文化产业尤其是新闻出版业树立一个典范。而《新闻晚报》的停刊正是这一政策的实施结果,可谓是有的放矢,有据可依。总之,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新闻晚报》的停刊,就是不破不立,不弃不生。

三、《新闻晚报》停刊对传统报业媒体影响: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新闻晚报》停刊,在新媒体普遍冲击之下的传统媒体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代替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出版业是迟早的事情,就像是古登堡的铅活字印刷术代替了木板雕刻从而开辟了一个新的传播时代一样,数字技术是一种新的传播生产力,而生产力代替原有的生产关系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新闻晚报》的停刊对整个华东地区的传媒影响力是持续的。

首先,从微观集团经济来看,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整合重组成立上海报业集团之后,实际上《新闻晚报》已经成为一块不良资产,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定位差异化不明显,经营亏损,经营最好的时候也是微利经营,所以《新闻晚报》的停刊实际上是将集团的包袱卸下来了,更有利于集团的轻装上阵,后续发展,从整个集团发展来看是有利的。

其次,从宏观传媒环境来看,《新闻晚报》的停刊最大的受影响者是上市公司新华传媒,这里面有两个关系:第一,从业务关系看,新华传媒与新闻报社存在关联关系。根据新华传媒2012年度报告,公司与新闻报社的关联关系是“广告”,当年的关联交易金额为2.81亿元,占同类交易金额的62.88%。而新闻报社指的就是《新闻晨报》和《新闻晚报》。第二,从股权关系上看,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是新华传媒的实际控制人。2008年1月24日,新华传媒完成向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上海中润广告有限公司发行新股购买9家传媒类公司股权资产,其中包括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根据解放报业集团的业务结构,其旗下报刊的广告,均由上海中润解放传媒有限公司总。这意味着,《新闻晚报》的停刊,将影响中润解放继而影响新华传媒[9]。由此可以看出,传统媒体发展的两个道路实际上是广告之术和联合之术,但是这两个战术是依托传统媒体的上升发展而生的,其间是相辅相成的,一旦传统媒体自身经营和发展出现了问题,这两个战术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伴随的就是经营亏损,一损俱损。

最后,《新闻晚报》的停刊面临的是企业内部组织资源的重新整合,原《新闻晚报》报社员工在集团内部通过全员竞聘,重新确定岗位,一些有实力有经验的编辑记者重新走上各自的新岗位,开始了新的征程,这也使得人才资源在集团的机构优化后能够得以持续保留,发挥新的作用。总体而言,《新闻晚报》的停刊是利大于弊的,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经济效率,提升了整个集团的发展空间,集团的品牌形象得以近一步强化,从而建立起自身的行业地位。

四、《新闻晚报》停刊:意味着传统媒体的衰落,新媒体的崛起和替代

新媒体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机制,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IPTV,MP3,MP4实现的能够个性化,细分化和互动化的传播方式。部分新媒体在传播属性上能够实现精准投放,点对点的传播[10]。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新媒体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替代性,替代了传统媒体所有的媒介功能,并且衍生出了许多未知的功能,比如大数据挖掘,对传统媒体不具有却又想解决的目标受众定位问题做了很好的驱动,同时也引发了从广告到营销到数字创意等一系列相关领域的内容改革,可以看出新媒体替代传统媒体是必然趋势,但是《新闻晚报》的停刊是否是这一趋势的产物?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新媒体依然发展迅速,但是传统媒体基于其暂时的不可替代性而不会因此消失,比如电视作为大公共传播媒体的平台,还会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新闻晚报》的停刊正是传统媒体暂时不会被新媒体取代的表现。在互联网数字技术没有兴起之前,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凭借其低成本,可复制,易保存,及时性,发行广泛,内容多样占据着老百姓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因此成为稳定可靠公信力的大众传播途径,参与了人类几次重大的改革,其影响力、传播力、渗透力不可谓不广泛,不深入,不透彻,可以说传统媒介已经深深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之中,是互联网兴起之前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互联网兴起之后,凭借其超强的数字传输技术和综合化的音像显现技术迅速占领了传统媒体市场,又形成了人类新的生活方式,“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的传播形态,是依托数字技术,对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信息传播和交流活动进行的虚拟的还原和放大,这种传播形态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数字生活空间。[11]”也就是说,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试图取代他们每天拿报纸回家阅读的行为,传统媒体在对抗新媒体的冲击中虽然冲力不足。《新闻晚报》的停刊却给我们一个启示:传统媒体要想从技术层面打败新媒体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内部稀缺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消灭不良资产,融合新媒体的优势,提升媒介经济经营效率才能延长自身的生命力,这是所有传统媒体默契达成的共识。《新闻晚报》的停刊表面是传统媒体消失了,内在却是加强了像《新民晚报》《新闻晨报》等这些传统优势媒体的实力,可谓集中力量重拳出击,也是传统媒体在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冲击所做的有效措施之一,正是传统媒体与时俱进的表现之一。所以,《新闻晚报》的停刊不仅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衰落,新媒体的崛起和替代,反而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竞争之下反思之后进步的结果,也表明传统媒体正在摸索寻求一条蓝海之路,突破新媒体的壁垒,从而可以保证传统媒体的生命力得以延续,这是一个在我国目前的媒体经营体制下创新求变,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良好开端。

《新闻晚报》停刊,但是留给人们诸多的思考,传统媒体在以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主流,移动终端为载体的时代背景之下步履维艰,新生命力的诞生总要有着牺牲和消失,传统媒体如何走出困境,在浮华速食智能闪烁的互联网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保持传统而高贵的品味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新闻晚报:新闻晚报电子版在线阅[EB/OL].http:/// newspaper/xwwb/.

[2]休刊公告:坚守最后的日子[EB/OL].http:///.

[3]朱鸿军.中国社科院传媒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J].出版人,2014(4).

[4]2012年4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5]陈刚.《新闻晚报》停刊与互联网冲击无关[EB/OL].http://blog. .cn/adorno.

[6]陈剑锋.2013年年度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报告摘要[EB/OL].http:///paper_new.

[7]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化产业信息周报》,2013(44).

[8]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十一.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文化管理体制,2014.

[9]上海报业整合:《新闻晚报》明年停刊,新华传媒受影响[N].上海证券报,2013-12-24.

自媒体冲击篇8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05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26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可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关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能否开创新局面的一个关键问题。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将之“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然而,在自媒体时代的多元价值观之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空前的严峻挑战。

一、因事而化,引导学生建立、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首先,从受教者角度看,网络自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冲击着高校学生群体的既有的价值观念、价值体系。多元价值观从根基上消解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使得高校学生群体的政治意识趋于模糊、政治信仰趋于瓦解、价值观念趋于混乱、道德品质趋于低下等方面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而多元价值观之所以能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如此之大的冲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多元价值观迎合了高校学生潜在而又蓬勃的自我观点表达需求。其实,从改革开放之后,由西方传入的所谓“多元价值观”便以纸质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为载体,不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虽说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意识到这些冲击,并也在与时俱进的开拓互联网思政教育阵地。但这种开拓往往因为没有把握住网络技术当前发展的时代特点而陷入盲目――事倍而功半。

智能手机普及,4G网络贯通,使得高校学生群体与互联网的连接不再受到空间与时间局限,由此直接导致高校学生群体人均网络在线时长大幅上升(寻找填入支持数据)。而在线时长的上升,反过来又培养了高校学生群体的观点表达习惯,使他们更愿意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取、发表观点。一言蔽之,移动智慧终端与移动网络为网络自媒体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高校学生群体谋求网络话语权提供了可能。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便捷的移动网络平台在丰富高校学生群体知识积淀,锻炼高校学生群体思维表达的同时也带来了价值标准,是非观念的混乱。指出:“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但网络自媒体低门槛的特性,使得网络平台上的观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快”、“准”、“好”的开展工作,就必须抓住这个症结,看到网络自媒体带来的高校学生群体话语权扩张,是一种多元价值观冲击下缺乏引导性的无序扩张。因此,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当中要正视、尊重学生话语权的扩张现实,顺势而为将之转变为高校思政工作的沟通桥梁与监督力量。另一方面,高校思政工作当中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依靠学生力量、学校力量、社会力量来进行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政教育。

二、因时而进,加强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教育,提升其对自媒体的认识

其次,从施教者角度看,网络自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固有价值观念、原有教育理念面临巨大挑战。其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多元价值观冲击下,“爱岗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遭到侵蚀,出现职业倦怠、师德缺失等现象,妨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开展。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不能“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不愿意深入学生内心,甚至讥讽学生所犯错误,造成了思政工作者与广大高校学生群体的隔阂。在自身言行上,他们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的整体形象,从而直接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而在此之中,自媒体实际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方面,诸如北外副教授“面试女研究生主要看胸看脸”事件中的不当言论,在自媒体的广泛扩散下,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群体的思想造成负面冲击,在“实用”、“多元”的旗号下,经自媒体扩散、传播的不良价值观念不仅影响了高校学生群体,也同样影响了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在“言?自由”的旗帜下,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防松了对于所谓“多元价值观”的警惕,从而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另一方面,仍以北外副教授“面试女研究生主要看胸看脸”事件为例,从信息传播学角度分析,可以显而易见的是――自媒体在传播上呈现几何级数的扩散趋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若是不能认识到这点,那么一旦出现不当言论,将可能造成社会性轰动效应。

其二,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教育理念滞后、教育观念陈旧,与自媒体上鲜活、生动的多元价值观“教育”形成鲜明对比。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常常“费力不讨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等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上,由于不能适应自媒体时代学生的思维习惯、表达方式、兴趣特征,从而出现了“鸡同鸭讲”的状况。此种情况下往往多是教师精心备课、激情讲授,但学生却低头睡觉、转头聊天。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时会陷入“理屈词穷”的尴尬境地。高校学生的思辨能力、自主观念原本就相对较高,自媒体时代更是将这种特质大大加强。部分高校思政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习惯性的照搬照套,使得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对高校学生群体正确价值观的养成起到了反效果。

因此,在自媒体时代,面对多元价值观冲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就必须要改弦更张。在思想上,改变不适宜当前时代的教育理念、教育观点,“正人先正己”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的过程中,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行动上,加强对新技术的应用,“师夷长技以制夷”反过来,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通过自媒体技术来开拓教育新阵地,唱响网络主旋律。

三、因势而新,促进高校借助自媒体平台完善、健全高校思政教育网络

最后,从施教过程看,自媒体时代,借助文字、语音、图像等各种高校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媒体技术,多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其价值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与之相比,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限于其呆板单调的形式,空洞滞后的教材,使得其对自媒体时代的多元价值观冲击显得被动而难有招架之力。归纳来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即教育方式的单调化、形式化。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联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高校学生群体的纽带,自媒体时代,在多元价值观冲击的大背景下,思政教育过程若仅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局限于单一的教材,那么势必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价值观冲击下难有作为。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更要借助自媒体平台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特性,营造环境氛围,形成体系效应。

既然多元价值观念下高校学生群体的思辨性、自主性增强,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应该因势利导结合社会时政热点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正所谓“事不鉴不清,理不辨不明”,在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重在引导,而非代替判断、武断结论。唯有让学生在自己思考后,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让其在自媒体时代抵御住多元价值观的冲击。

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努力做到去形式化、去空洞化。高校思想政治知识理论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但理论教授过程中的形式化与空洞化却让思政课堂教学走向了异化。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高校学生只为分数而学内容、为打卡而听讲座,对思政知识采取死记硬背,考完就扔的处理方式。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实践课堂中,部分高校实践队同样走形式、走流程,为报道而做实践,为评奖而做调研,使得社会实践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自媒体冲击篇9

【关键词】媒体;传统;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85-02

一、新媒体汹涌渗透对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

廓清严格意义上的“新媒体”其实并不容易,单就简化概念来说,“新媒体”应该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告、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只用了几年的时间,新媒体就完成了对观众浏览习惯的改变,并重新洗牌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当然,也直接对传统媒体进行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冲击。

传统媒体,一般都是掌握着话语权的垄断部门,受众获取的一切信息,都是经过过滤、加工和意选择的,电视媒体是中国覆盖最广泛的传统媒体,改革开放30多年来,电视台网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节目种类日益繁多,节目质量不断提高。

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媒体加入到媒体的行列,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将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以新闻的形式,相比于传统媒体的官方背景和权威符号,新媒体最大的特点是以个人为中心,所以,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理念上的冲击甚至是颠覆。目前,中国电视遭遇到了来自新媒体的重大挑战——新媒体频频向传统电视展开声势浩大的用户争夺,这让一直稳居强势媒体地位的电视传媒有些难以招架。

首先,新媒体的碎片化打破了人们浏览媒体的习惯,挑选自己有兴趣的,挑选那些最吸引眼球的媒体信息,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新闻事件,成为了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其次,在新媒体中,受众更加主动,通俗一点的说就是“人找信息”,更加容易屏蔽掉自己不喜欢的内容,仅此两点,传统媒体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新媒体的出现对观众的分流已经相当明显,从前很多以传统电视呈现的新闻节目、娱乐节目、体育节目甚至是晚会目前都拥有传统平台和网络平台同时呈现的格局。这说明新媒体平台的吸引力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力量,相比新媒体,传统媒体除去多年来打造的权威性和形象吸引力之外,目前看来优势在逐步减少。北京电视台的建台口号之一就是“新闻立台”,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节目呈现的第一手新闻已经沦为了第二手、第三手,这使得传统媒体人,感到了极大的生存压力。

古语有云,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2013年被喻为移动新媒体元年,也可以说移动互联网是传统媒体全面融合新媒体的最后机遇。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面对方兴未艾的新媒体发展,与其一味躲避或是仓促抵抗,不如主动出击,全面借助新媒体手段,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应该看到,传统电视媒体拥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包括权威性、公信力、专业性、影响力等等,这是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但电视媒体自身在传播上存在的缺陷,也使得发展之路充满挑战。与互联网的互动性、参与性相比,电视媒体传播的单向性使得受众对媒体信息的反馈大部分是事后的,延时的,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而缺乏与受众的同期互动,极大的影响了电视媒体的传播效果。此外,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观众不再受节目播出时间安排来被动刻板的收看节目,更不必受到广告的打扰。“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自己想看的节目”,这样的诱惑让很多人逐渐抛弃了传统的电视媒体。

那么,到底传统媒体该如何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潮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呢?答案很简单,通过对电视媒体特性的分析,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来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二、传统电视媒体丰富自己的传播方式是生存之道

新媒体群落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三个互相关联的领域:技术、内容与传播方式。因此,新的电视将不应是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新电视媒体群落的重新架构,是对自身的一次革命。

首先,要提高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电视媒体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力,是在电视百年发展历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优势。作为文化的载体,电视容易给人以真实可信的感觉,尤其是在一些重大新闻方面,大多数人还是更倾向于电视媒体的报道,从电视媒体中寻求真实。这是电视人需要认真对待和思索的,即使不如新媒体快速,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通过权威媒体的真实可靠的新闻事实,可以满足人们对真相的诉求,取得“小道消息”不能达到的传播效果。

“一刻不停,直奔新闻现场”、“近些,再近些”是电视人孜孜不倦的追求,直播是信息传播中的最高样式和境界,也是电视媒体体现时效的最佳手段。直播集报道、知识、评析于一身,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把新闻的时效性发挥到极致。特别是在报道战争、灾难等重特大突发性事件中,谁能在第一时间提供最快的信息,展现真实场景,报道最新动态,谁就能争夺到“眼球”,争取到受众。在受众对信息和新闻审美立体化、多元化、苛刻化的今天,电视媒体成了当仁不让的主流传播者。而直播新闻,就成为报道重特大突发事件最受追捧、效果最好、影响最广泛的传播方式。

体育赛事的转播在国内是个比较特殊的领域,众所周知的原因,北京电视台的体育赛事,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选择,如今,很多门户网站开始涉猎体育赛事直播,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很多焦点赛事,受众的自主性选择度更大,同时开始的无数场比赛,电视台只有一个频道,只能有一个直播出口,而门户网站可以开通无数直播通道,让观众自主决定看哪场比赛,在这个意义上说,电视全可以加入新媒体的行列,在拥有了相关地区的报道权以后,主动加入到新媒体的行列,利用自己的网络电视和自己拥有的公共交通媒体、公共场所媒体等新的形式,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为受众提供更多的选择。

其次,在满足受众日常需求的新闻、信息、娱乐等类型方面继续深挖广进,引入新媒体方式为传统媒体加分。

目前,传统媒体已经在尝试将新媒体以不同形式引入到节目中,用不同的手段来为传统节目服务,让观众能用身边的各种工具参与到传统节目中来。互动环节是能引起受众共鸣的最好渠道,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短信、论坛、微博等为受众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电视媒体可以利用这些渠道为受众提供互动交流,随时了解受众的意见和要求,并且进行良好的沟通。此外,电视媒体还可以开发和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大自身的双向互动优势,增强电视节目的参与性,开拓电视节目反馈渠道,大力推进电视节目网上直播,实现信息双向、交互传播。

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天天体育》节目一直是该频道的王牌节目,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节目收视也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几年前,《天天体育》曾经依靠短信平台的设立让节目在即时互动性方面取得了惊人的良好效果,但如今,这种单一的互动交流平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了,现在,节目正在寻求变革,引入微博、微信等形式来吸引年轻观众的参与和关注。

第三,电视节目要在最短的时间吸引住观众,创新才是媒体的灵魂。

无论在家庭、工作和其他场所,人们使用电视这个媒介的时间越来越短,关注单个节目的时间越来越短。因此,为了迎合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满足随时随地互动性表达、娱乐和信息需要,电视节目内容要向碎片化,短、小、精、罕的方向发展。

如今的新媒体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有一种“自媒体”趋势,每个人都是者和传播者。但与此同时,权威性就会被最大限度地削弱,而且“自媒体”趋势带来的一个弊病是“制作或者”的“节目”质量和品质无法保证。因此,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业在与新媒体的竞争方面,一是要打造自己的新媒体,占领阵地,而更重要的一点则是要坚持“内容为王”——用“权威” “品质”和“质量”占领市场,占领受众的心理阵地。

电视媒体在整合传播内容时必须要有一个核或者故事,这是传播的出发点。创意人员要有相当好的洞察力、鉴别力和敏感性,才能看到并及时抓住这个核,并经过酝酿孵化,成为故事。此外,选择恰当的时机上线进行传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虽然跟风也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益,而且似乎规避了某些风险,但是,人们总是喜欢和记住那些敢为人先的媒体,因为,创新并打造自己的品牌栏目也是电视媒体的发展方向。

三、传统电视媒体机遇与挑战并存,未来将与新媒体共同发展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电视媒体除了融合新媒体元素,还得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首先,手机电视。手机电视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作为电视节目接收终端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虽然手机电视一直由于其流量资费问题受到诟病,但随着3G普及、4G时代到来以及免费WI-FI等数字化网络发展,资费问题已不再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从2003年开始,韩国、日本、英国、美国等世界各国的主要运营商纷纷推出手机电视业务,2005年6月,欧洲首个电视信号直接发送至手机的商业频道在法国开播,2004年起,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相继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广电总局也在上海、北京等地进行了试点,2006年,手机电视进入规范化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中央台、新华社、浙江、湖北、山东等台都成立了手机电视台。2011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突破九亿,这将为手机电视业务奠定深厚的用户基础。

其次,移动电视。移动电视以数字技术为支撑,通过无线数字信号发射、地面数字接收的方式播放和接收电视节目。它最大的特点是在处于移动状态、时速120公里以下的交通工具上,保持电视信号的稳定和清晰,使观众可以在移动状态中轻而易举地收看电视节目。移动电视正是抓住了受众在乘车、等候电梯等短暂的无聊空间进行强制性传播,使得消费者在别无选择时被它俘获,从而使传播效果更佳。

第三,移动互联网时代,App的迅猛发展是媒体进入开放平台时代的折射,作为最具新媒体特质的代表,App带来了一种新的塑造力和整合力,它不再只是承载内容的一个入口或通道,从以上两种意义而言,它本身就是内容,与载体不可分离。电视媒体应采用在新媒体中受欢迎的形式,为我所用,终极目标是开创出自己的创意竞争力。App充满了社交性与交互性,并有效整合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内容和服务。目前,App已经成为一个兼容性极强、延展性极大的容器,其必将促进传统媒体与移动新媒体更好的相互交融与合作。当前传统媒体抢占移动新媒体先机,App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阵地,这将是移动新媒体时代的必然。

自媒体冲击篇10

1.网络媒体对传统新闻采编的冲击

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时效性上显然处于弱势。比如在同题策划的情况下,纸媒必须通过组稿、排版、印刷、发行整个流程,广播电视也需要长时间的后期编排制作,等到特定的栏目,才能够将新闻产品奉送到受众手中。

网络新闻的编写大大丰富了传统新闻采访手段。以微博为例,记者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畅通无阻地进行采访和新闻。微博所包含的140个字符也足够准确而清晰地讲述新闻事实。另外,微博采访除了不受空间的限制外,还涵盖了录音采访和利用网络聊天工具采访的优点。微博采访既不会造成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也不用担心遗失采访信息,而采访对象也会顾虑到自己所发表言论的公开性,在回答问题时会更加谨慎和负责,这更能保证采访信息的真实性。

2.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受众的冲击

新闻宣传的目的是说服受众,影响其行为和态度,达到预期的宣传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前提是受众的主动受阅。随着互联网的异军突起,受众开始向网络大迁徙,以寻求自己多种需求的个性化满足。有关调查表明,网络的发展造成了受众由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的明显转移。在成为网络用户后,73%的人看电视的时间减少了,37%的人阅读报刊的时间减少了。自因特网出现以来,美国的电视收视率全面下降了30%。国内的调查结果也表明,三分之二的用户减少了看电视和报刊的时间。而这些是因为网络媒体所拥有的特性所造成的。网上视频有成千上万部的电视连续剧和电影,供受众选择的内容非常多、选择空间非常大,几乎可以说是想看什么就能看什么,而电视只是受众被动的收看,播什么就只能看什么。网络视频大多是点击播放,不受时间的制约。

另外,传统媒体中,很多信息的传达都受到了电视管理机构、电视台和主持人的影响,受众接受到的信息是经过人为筛选后的强制灌输,带有一定的政治倾向,同时也不能全方位地掌握信息。但在网络媒体中,信息的来源较为广泛,比如微博这一媒介,转发功能使得很多传统媒体并未或未传达及时传达的信息得以传播,暂且不论新闻的真实性,但就这一特性而言,受众可以更为直接地了解到新闻事件。因此,网络媒体也就自然而然地吸引了广大受众,造成了电视受众的大量流失。

此外,网络媒体带来的冲击还体现在传者与受者的关系上。传统媒体往往以传者为中心,媒体编辑选择新闻事实传达给受众,受众受到媒体很大的影响。而网络媒体则是一种更为主动的媒体。一方面,网络媒体控制者,比如编辑、记者,主动设置议程,引导网民关注某一议题;另一方面,网民主动参与,对某些重要问题进行反馈、讨论、传播,达到自我设置议题的目的。传播垄断被打破后,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效力被削弱,有的时候,网络甚至反过来设置传统媒体的议题。例如日本大地震后中国出现的“抢盐风波”等都是最先出现在微博上,成为社会议题后,随后才反过来成为报刊、电视的议题。

3.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广告的冲击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广告对传统媒体广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是由网络广告的优势决定的。传统媒体广告一般是二维的,而网络广告则是多维的,它能将文字、图像和声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传递多感官的信息,让顾客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商品或服务。

网络广告具有互动性和超容量性。互动性强是互联网络媒体的最大优势,它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单向传播,而是信息互动传播。通过链接,用户只需简单地点击鼠标,就可以从厂商的相关站点中得到更多、更详尽的信息。另外,用户可以通过广告位直接填写并提交在线表单信息,厂商可以随时得到宝贵的用户反馈信息,进一步减少了用户和广告客户之间的距离。

网络广告传播范围广、不受时空限制。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可以将广告信息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与之相比,电视广告却是让广告受众被动地接受广告内容,如果错过广告时间,就不能再得到广告信息,同时对于产品信息的回馈也可能由于人为因素导致无法传达,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都得不到保证。

4.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运营方式的冲击

社会性媒体占据了大量受众的注意力,同时也激发并满足了网民的社会交往需求。传媒注意到新闻的社会交往功能,新闻机构纷纷在微博上开设机构账号,在微博上与受众沟通,进行营销。媒体微博创造了一种面对面的氛围,拉近了与粉丝的距离。例如《新周刊》的官方微博推出的“早安帖”、“晚安帖”,主要选择一些有意蕴的名人名言或是发人深省的短小文字,与粉丝道早安、晚安。这样的行为本身并不具有新闻意义,却与受众建立了更加深厚和亲密的情谊。这样的小创意使其品牌变得更加亲切和人性化。媒体的运营并非和传递信息就可以,要研究新媒体的规律,用新媒体的思维来运作新媒体平台。

5.网络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发展方向

仍以微博为例,在微博上人人都是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接收者。信息平台的转移以及获取信息途径的转移,使传统媒体面对了相当大的挑战。当下传统媒体还占据新闻传播领域的主流地位,其资源、份额、影响力和公信力都比新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这也是目前传统媒体转型的最佳时机。从《南方都市报》深圳读本“深音版”之类的内容生产理念看,传统媒体正在将一部分话语权通过新媒体让渡给公众,这同时也成就了传统媒体时代的多重视野,为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媒体可以更进一步加强对微博的开发,以产生更有内聚力的沟通。比如许多报刊杂志的主编开通微博。主编的微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媒体的创编发现者。前不久《新周报》的主编就在微博上预报了《新周报》的选题,并征集选题的标题,最后杂志使用的就是在微博上征集到的一个题目《微革命:从推特到新浪微博》。这一次的封面题目征集在微博产生了2000次转发,《新周报》还从中选出部分读者赠送杂志,产生了很是好的相互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