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6:56:40

主要技术

主要技术范文篇1

关键词:智能制造;数字制造;智能工厂;数字孪生

近年来,面对技术创新、市场竞争与经济增长的驱动与挑战,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重塑制造业,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德国在2013年推出了《工业4.0》,2019年又了《工业战略2030》。美国继2014年提出《工业互联网》后,2018年了《先进制造业美国领导力战略》。中国也早在2015年就了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1]。由此可见,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各制造企业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能力提升已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理解智能制造定义及能力成熟度标准出发,聚焦整车制造业务活动,论述物理工厂的数字信息映射建模方法、关键支持技术及其应用场景,从而帮助企业选择最适合自身需求和发展特点智能制造落地技术路线。企业要发展智能制造,首先要明确理解智能制造概念及其含义,但智能制造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工业、信息、管理等多个领域,故在国际上尚未有统一的权威定义,本文引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和《“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文件中的表述:“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先进生产方式”[2]。根据上述概念定义,从整车制造所涉及的规划、产品、工艺、设备、生产、质量、运维等业务活动出发,可将智能制造发展技术路线分为制造技术、信息映射和智能决策三个层级(如图1所示)。制造技术层主要研究和优化的对象是在现实物理工厂中进行生产制造的各种资源,包括人(生产者)、机(设施/设备)、物(物料/产品)等。信息映射层主要研究和优化的对象是通过IT软件和工业互联网系统构建的物理工厂数据信息模型。智能决策层主要研究和优化的对象是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支持下而构建的智能决策模型。这三个层次的对象在生产制造中相互作用,彼此深度融合,从而使制造系统具有了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和自学习的能力。上文阐述了智能制造特征及其技术路线中的三个层次,为了促进发展,如何评价和对标不同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也需要进行明确定义,本文引用2020年10月已正式的国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模型》(GB/T39116—2020)要求予以说明。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由低向高共分为一级(规划级)、二级(规范级)、三级(集成级)、四级(集成级)和五级(引领级),如图2所示。其中大部分整车制造企业需要着力发展的是对应成熟度三级以上的能力,即通过装备、系统的集成,实现跨业务数据共享(三级),通过数据挖掘形成知识模型,实现核心业务的精准预测和优化(四级)及利用模型持续进行自主学习、决策优化和协同创新(五级)[3]。

如前文所述,制造技术层主要研究和优化的对象是在现实物理工厂中进行生产制造的各种资源。随着汽车产品个性化、电动化、网联化和智能化的不断发展,整车工厂的制造过程也面临个性化定制、新材料、新工艺与新技术的挑战。所以能够高效地实现柔性定制化生产与质量在线监控的通用/专用/新型先进制造装备、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及质量在线监控设备是制造技术层发展的三大关键技术。这一领域的优化提升主要依赖于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发展,但整车工厂可以根据自身产品的实际制造需求,开展跨行业技术合作,来驱动单点技术突破及系统集成创新。各企业的制造工厂作为承载先进制造技术的实体对象,在大规模生产制造活动中会产生海量数据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利用,形成优化方案与决策模型将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投入产出效益,从而成为了与物理工厂实物资产相对应的虚拟数据资产。针对生产制造价值链上下游业务活动流程、优化目标及技术实现方式的不同,本文将信息映射层的建模方法分为数字制造[4](DigitalManufacturing)、智能工厂[5](SmartFactory)和数字孪生[6](DigitalTwin)三大领域。面向数字制造领域的建模目标聚焦在新产品引入过程中解决产品创新设计与资源投入、质量效率之间的协同优化问题。通过对物理工厂的产品属性、生产设备、生产环境(厂房、设施等)及制造过程进行三维仿真建模,打通各设计环节的数据共享环境,实现跨业务数据集成、协同设计,通过早期虚拟评估,提前发现问题并优化改进,从而得到全局最优的设计方案,并且通过并行协同设计缩短项目开发周期、减少新增资源投入、实物验证的费用及项目后期更改成本。数字制造建模技术主要依赖于三维实体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CAD)、工艺仿真(包括有限元分析仿真、制造过程仿真、工业自动化仿真、人机工程仿真等)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PLM)三大类软件系统/平台功能来实现。虽然企业可以直接从外部购买各种商用设计建模与虚拟仿真系统软件,但要能真正发挥企业级跨业务数据集成、协同设计的作用,仍然需要在内部建立一系列的标准流程从而解决数据建模标准化(数据交付质量)、仿真精度与可靠性(多学科知识显性化)、组织协同管理与决策机制(数据变更管理/问题解决推进)等问题。图3所示为某大型整车企业建立的产品/制造工艺同步工程开发跨业务协同设计的流程与应用场景示例。数字制造主要面向的是产品/工艺设计过程的最优设计,而智能工厂主要聚焦于工厂运营过程中的效率、质量与稳定性指标不断改善。

智能工厂的数据信息主要来自于:(1)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自身控制运行数据(如:机器人控制程序及各种参数);(2)制造执行系统(MES)信息(如: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能源管理、设备管理等);(3)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信息(如:订单信息、物料采购、人力资源、财务成本等)。智能工厂建模技术的关键是实现多种生产设备的数据采集及跨业务/跨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也就是从数字化制造迈向网络化制造。针对生产系统中需要优化的业务指标通过业务流程建模、实体关系建模,将设备中采集到的数据以及MES/ERP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关联分析,量化输入与输出数据间的计算模型,找到关键特性指标的影响因素,从而能够通过该模型对输出进行预测、预警并对输入进行前馈控制。图4所示案例为某大型整车企业针对整车制造工厂同一生产线上所制造的不同车型产量需求波动而实时响应的生产人员数量及效率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对生产计划信息数据与生产系统中的不同车型工时规划数据(∑CT)、生产设备开动数据(ATT)、人员操作效率指标数据(MPH)建立数据分解流程图及输入、输出信息计算关系,即可预测出在不同车型产量配比需求及生产班次模式下的生产操作人员数量(HC)、单车生产总工时(HPV)及综合生产效率指标(OCR)。通过该模型分析可以及时响应市场订单需求的变化,得出最优的生产计划排产模式及所需配备的生产人员精确数量,从而达成最佳生产效率指标。前文分别描述了以物理工厂的三维几何模型及过程仿真为核心的数字制造和以物理工厂的运营数据采集及过程控制为核心的智能工厂,而数字孪生建模技术能够进一步实现这两大类模型的互联互通、数据集成与实时动态响应。数字孪生建模不仅能满足企业对制造系统性能指标(生产效率、质量、可重复性、成本和风险等)不断优化的需求,并且能进一步满足更大范围的市场灵活性与适应性,实现大规模定制生产、敏捷设计、即时交付等高层次、全价值链、端到端的客户需求。数字孪生建模技术的关键是解决数字化设计仿真软件平台与现场设备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之间的数据访问、数据交互问题。OPC(OLEProcessControl)-UA协议提供了应用软件与各种设备驱动程序之间通信的一项工业技术规范和标准。它采用客户/服务器体系,基于Microsoft的OLE/COM技术,为硬件厂商和应用软件开发者提供了一套标准的接口。某大型整车企业采用西门子公司的工艺仿真软件ProcessSimulate与罗克韦尔公司的通讯管理软件RSLinx,通过OPC-UA协议创建通讯连接,再通过IT网络安全架构及云服务器实现双向数据的实时上传、下载、存储和访问,从而在技术上实现了数字孪生建模。数字孪生的实际应用场景包括从工艺设计开发端向生产设备可编程控制器(PLC)端进行实时信号传输,驱动现场设备运行的虚拟调试(VirtualCommissioning),以及由现场设备运行信号数据反向驱动仿真模型实时再现设备动作及逻辑关系的数字体验。数字孪生模型的虚拟调试应用可在新产品引入过程中节省生产现场设备的机器人、PLC、工装设备等的系统集成调试时间,大大降低设备停产改造而引起的产能损失。而数字体验可以配合VR/AR技术,实现设备现场真实运行情况的三维可视化、多视角展示,从而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故障诊断、操作人员在线场景培训、规划设计方案协同管理决策等。图5所示为某大型整车企业实现数字孪生建模的试点案例场景。

主要技术范文篇2

关键词:化肥;深施;增产;优点;技术

近年来生产实践已经证明,深施化肥是提高肥效、降低成本、增加产量的技术措施。笔者阐述了化肥深施的概念、主要形式、优点及其技术要点。

1化肥深施技术的主要形式

1.1深施底肥用施肥整地机或在铧式犁和水田耕整机上附加肥箱及排肥装置,使其在翻地的同时将化肥深施到土层中。

1.2播种同时深施肥利用配有施肥装置的机引播种机,同步完成施肥、播种、覆盖、镇压等作业,将化肥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肥与种子之间有3~5cm厚度的土壤隔离层,避免化肥烧伤种子。

1.3深施追肥在农作物生长中期,使用机械、半机械化中耕施肥机或手工工具,把化肥深施到土壤中。

2化肥深施技术的优点

2.1提高化肥利用率化肥深施可减少化肥的损失和浪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同位素跟踪试验证明,碳酸氢铵、尿素深施地表以下6~10cm的土层中,比表面撒施氮的利用率可分别由27%和37%提高到58%和50%,深施比表施其利用率相对提高115%和35%。大面积应用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后,氮素化肥平均利用率可由30%提高到40%以上。磷钾等肥深施还可以减少风蚀的损失,促进作物吸收和延长肥效,提高化肥利用率。

2.2增加作物产量化肥深施可促使根系发育,增强作物吸收养分、水分和抗旱能力,有利于植株生长,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深施比地表撒施的小麦、玉米能增产225~675kg/hm2,棉花(皮棉)可增产75~120kg/hm2,大豆可增产225~375kg/hm2,平均增产幅度在5%~15%。

3化肥深施技术的实施要点

3.1底肥深施

3.1.1先撒肥后耕翻的深施方法。要尽可能缩短化肥暴露在地表的时间,尤其对碳酸氢铵等在空气中易挥发的化肥,要做到随撒肥随耕翻深埋入土,此种施肥方法可在犁前加装撒肥装置,也可使用专用撒肥机,肥带宽基本同后边犁耕幅相当即可。先撒肥后耕翻的作业要求:化肥撒施均匀,施量符合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耕翻后化肥埋入土壤深度大于6cm,地表无可见的颗粒。

3.1.2边耕翻边施肥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做到耕翻施肥作业同步,避免化肥露天造成的挥发损失,一般可对现有耕翻犁进行改造,增加排肥装置,通常将排肥导管安装在犁铧后面,随着犁铧翻垡将化肥施于垡面上或犁沟底(根据当地农艺要求的底肥深浅调整),然后犁铧翻垡覆盖,达到深施肥的目的,许多地方习惯称此法为犁沟施肥。边耕翻边施底肥作业要求:施肥深度大于6cm,肥带宽度3~5cm,排肥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施肥量满足作物栽培的农艺要求。

3.2种肥深施种肥须在播种的同时深施,可通过在播种机上安装肥箱和排肥装置来完成。对机具的要求是不仅能较严格地按农艺要求保证肥、种的播量、深度、株距和行距等,而且在种、肥间能形成一定厚度(一般在3cm以上)的土壤隔离层,既满足作物苗期生长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又避免肥种混合出现的烧种、烧苗现象。应用该项技术对田块土壤处理要求较高,应保证土壤耕深一致,无漏耕,做到土碎田平,土壤虚实得当。按施肥和种子的位置,有侧位深施和正位深施(俗称肥、种分层)两种形式。其技术要求如下:

3.2.1侧位深施种肥。肥施于种子的侧下方,小麦种肥一般在种子的侧、下方各2.5~4cm,玉米种肥施深一般在5.5cm,肥带宽度宜在3cm以上,肥条均匀连续,无明显断条和漏施。

3.2.2正位深施种肥。种肥施于种床正下方,肥层同种子之间土壤隔离层在3cm以上,并要种、肥深浅一致,肥条均匀连续,肥带宽度略大于播种宽度。要注意,在播种的同时将化肥一次施入土壤中,要根据肥料品种、施用量等,决定种与肥的距离;防止种、肥过近造成烧种烧苗。3.3追肥深施按农艺要求的追肥施量、深度和部位等使用追肥作业机具,一机完成开沟、排肥、覆土和镇压等多道工序的追肥作业,相对人工地表撒施和手工工具深追施,可显著地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追肥机具要有良好的行间通过性能,对作物后期生长无明显不利影响(如伤根、伤苗和倒伏等)。追肥深度(以作物植株同地面交点为基准)应为6~10cm。追肥部位应在作物株行两侧的10~20cm之间(视作物品种定),肥带宽度大于3cm,无明显断条,施肥后覆盖严密。

参考文献

[1]何立德,马汉平,郑文江.稻田化肥深施对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07(1):39-40.

[2]王平.玉米深施化肥的增产效应[J].农技服务,2007,24(7):48.

[3]陕建伟.化肥深施节肥增益[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7(8):32-33.

主要技术范文篇3

1.1物联网的概念及特征物联网作为未来网络的整合部分,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

物联网技术主要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标准、互通的网络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并将所有实物与虚拟物品代以特定的编码,通过智能界面进行信息的共享,以实现对物品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等一系列管理工作.从广义上来讲,物联网是信息化在人类社会综合应用的更高水平,通过物与人、物与物之间的高效信息交互,实现物理空间与信息网络的融合.物联网技术具有捕获、传输、处理以及施效等主要功能,其特征在于可以通过射频识别、红外传感器等设备随时随地对物体进行感知与测量,并将这些信息连接至通信网络进行交互和共享,并利用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感知信息与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最终实现决策与控制的智能化.

1.2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与应用现状物联网的基本思想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在2005年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ITU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通过将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中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信息空间的概念将从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拓展到随时随地的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流与沟通.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已经开始被运用到全球的各个领域中,在制造业、零售业以及物流等传统领域,物联网的智能化信息交换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工作周期,降低了人工成本;而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其传感手段也逐渐运用于市场管理、能源产业甚至反恐领域中.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在广泛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创新性工作,开放、透明的物联网标准开始形成,确保了管理机构对其控管责任的履行.中国对物联网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将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物联网的研发和实践上,均具有较高的能力和技术优势,已成为国际物联网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2.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研究

2.1射频识别技术作为物联网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典型的射频识别系统由RFID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物品通过特定的信息读写器时,无线电波可将标签中携带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完成自动采集,实现物品的高效化管理.每个射频识别标签仅有惟一的识别码,而当RFID产品使用不同的标准时,物品的识别就受到了限制.目前可供射频卡使用的标准有ISO14443、ISO10536、ISO15693和ISO18000等几种,其中应用最多的当属ISO14443与ISO15693.

2.2传感技术传感技术依赖于传感器及传感器网络的协作感知,对网络覆盖区域中被感知对象的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传感器是指能感知被测指标并将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设备,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工业生产自动化、国防现代化及能源开发和航空技术等.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等,采用系统发展模式,能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和处理各种环境及监测对象的信息,并通过随机自组织无线通信网络以多跳(multi-hop)中继方式将信息传送到用户终端,具有高效、高稳定性等技术特点.

2.3网络通信技术作为为物联网提供信息传递和服务支撑的基础通道,如何通过增强现有网络通信技术的专业性与互联功能,适应物联网低移动性、低数据率的业务需求,实现信息安全、可靠的传送,是当前物联网研究的一个重点.传感器网络通讯技术主要包括广域网络通信和近距离通信等两个方面,广域方面主要包括IP互联网、2G/3G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技术,而以iIPv6为核心的新互联网的发展,更为物联网的提供了高效的传送通道;在近距离方面,目前的主流则是以IEEE802.15.4为代表的近距离通信技术.

主要技术范文篇4

1钻机和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

①自动给进:1935年Westinghouse公司第一个自动送钻专利,20世纪40年代气动送钻控制,1955年有了第一个液压动力水龙头和水力卷扬机;②刹车系统:离合片,比例控制电磁刹车等;③井口铁钻工“三吊一卡”机械化;④井口一二层台的井架机械手:起下立根拉入/推出一扣,摘;⑤循环系统一固控系统:全自动监控密闭循环一净化系统;⑥井控一防喷及应急系统:井口装置、防喷器组、电液井控、节流管汇系统;⑦顶驱系统:20世纪70年代Brown公司开发了电驱水龙头,现在以美Varco公司生产的TDS系列为最好;⑧信息与数据采集、处理、决策、贮存、传输、通讯、管理等功能的软硬件装备;⑨海洋:半潜式/浮式钻井平台及其专用装备;⑩钻具、管具、钻头等的相应进展。

自动化石油钻机都是“机电仪计”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钻机,具有完善的性能,集先进性、可靠性、适应性(恶劣环境与地质条件)和经济性于一体。主要产品有:①德国Prostar-2000型自动化钻机(钻深7000m);②美国NSCO及Apache、Pool等公司生产的A10-32型等自动化钻机(钻深6100m);②英国S&R公司生产的RD-D型自动化钻机(钻深6100m);③挪威、法国等也研制了中深井用自动化钻机;④我国宝石厂生产的ZJ70、ZJ90钻机及广汉生产的钻机也都在向自动化钻机进展。

2随钻测量与地质导向钻井技术

①1979年首次应用了MWD。MWD是把钻后有线测量及传输井下参数的方法改变为随钻无线测量及传输的方法,随钻测量是一个重大进步。无线传输方法主要有泥浆脉冲法和电磁波法。但它们目前仍有很多缺点:传输参数数目少、传输速率低、传输距离小以及循环流体性能受限等。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相继研发应用了LWD、PWD、IWD、NRWD等,形成了随钻地质导向钻井和随钻工程服务技术,适应了复杂地质与环境条件下钻复杂结构井、特殊工艺井实时处理井下复杂情况和不确定性难题,以及实时控制三维井身轨迹入窗中靶等高难技术的要求。而SWD还能探测钻头前方地层参数,起到了“车前灯、探照灯”作用。

3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控制传贮技术

1990~1995年德国首先研究和成功应用了世界上第一个自动垂直旋转钻井系统(vDS)。90年代中期,斯伦贝谢(slh)等多家大公司先后研究成功了PD等系列RST/RSS。RSS是人类继实现空间和水域制导技术之后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21世纪国际上又提出了“PV”等钻垂直井工具。RSS还成功地应用于小尺寸油管(98.4~114mm)的过油管侧钻和套管钻进。

4电子/智能钻柱技术

美国Grant公司研制的智能钻杆用铜导线输送电能,可以根据井下硬件用电量大小的要求来确定输电功率的大小。智能钻柱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04bDs、105bps和106bps,最大已达1.56*106bps。智能油管用光纤为主。智能钻柱系统在井下采用分布式传感器短节,将微处理器分别安装在传感器内部,然后通过耦合元件将微处理器信号耦合到电力线上,从而传输到地面传感器。该系统采用传输直流电,如井下硬件需用交流电,可在井下硬件上增设逆变器DC/AC。

5最优化钻井与智能sOD集成技术

这套工作可以概括为“模型一测值一指令”的实时闭环钻进系统和软件系统。

主要技术范文篇5

关键词:冬枣;无公害;丰产栽培;河北沧州

河北省沧州市是著名的金丝小枣和冬枣之乡,春旱、夏涝、秋吊的气候特点以及上松下实的土壤条件(中壤质地黏潮土),特别适合冬枣的生长和果实发育[1]。2004年泊头市齐桥村种植20hm2冬枣树,进行无公害管理。当年定植,第2年株产5.0~7.5kg,产枣9750kg/hm2;第3年株产10~15kg,产枣19.5t/hm2;第5年进入盛果期,产枣36t/hm2。现将冬枣无公害栽培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正确选择园址

该果园建在远离村庄和干线公路的村东南,土层深厚。经测定,有机质含量1.2%,pH值7.8,土壤含盐量0.12%,不含有害物质;有深井1眼,排灌设施良好。

2合理安排栽植密度和行向

冬枣是喜光树种,对光照要求较高,定植以南北成行为宜。以株行距2m×3m建园,定植1665株/hm2左右。

3严格标准,精心栽培

在整地、选苗和栽植过程中,做到“三大”、“四选”、“五快”[2]。“三大”即挖大坑、施大肥、浇大水。栽植前挖80cm见方的树坑,表土和心土分开放置。将25kg腐熟的有机肥与0.5kg过磷酸钙和表土混匀后回填,用脚踏实,然后给树坑浇透水使土沉实。“四选”即选壮苗、选有良好根系的苗、选无病虫害苗、选无冻害苗。栽植苗木选用二年生壮苗,苗木根茎超过2.0cm,苗高1.2m以上,整形带内有健壮的二次枝,根幅20cm以上,侧根5条,无病虫害、冻害。“五快”即快起苗、快修枝、快运输、快栽植浇水、快覆膜套袋。起苗后将苗木二次枝剪除,尽快运输到种植村、户,并将苗木根系放入清水中浸泡24h,然后快定植、浇水,培土整平地面,最后以干基为中心覆盖1m2地膜,树苗定干套塑料膜筒,保温保湿,提高栽植成活率。

4加强肥水管理

4.1抓好施肥管理

4.1.1秋施基肥。每年9月下旬冬枣采收后,结合深翻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根据鲜枣产量,按1kg果1.5kg肥施入,一般盛果期株施腐熟的优质鸡粪30~50kg、磷酸二铵0.5kg[3]。

4.1.2追肥。花前株施磷酸二铵1kg,幼果期株施磷酸二铵0.8kg、硫酸钾1kg。最好不要单施或过量施用氮肥。

4.1.3叶面喷肥。作为基肥和追肥的补充手段,一般整个生育周期内共进行叶面喷肥4~5次,可结合喷激素提高坐果率和喷药防治病虫害时进行。前期以氮肥为主,中后期以磷钾肥为主。花期喷0.5%硼砂溶液或钛肥800倍液1~2次,幼果期、膨大期及采收前各喷1次0.3%磷酸二氢钾,以提高枣果的产量和品质。

4.2浇水与排涝

秋施基肥后、萌芽前、花前、幼果膨大期结合施肥各灌1次水。另外,在整个生育期内遇干旱情况及时浇水保证树体及果实生长,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5合理整形修剪

为适应密植的需要,采用小冠圆头形整形[4]。树干高40cm左右,全树留5~6个主枝,均匀着生在中心干上,主枝长度1.5m。

定植当年在距地面50~60cm处定干,疏除所有二次枝,利用主芽萌发培养骨干枝。当主芽萌发的新梢长至40~50cm时,采用立柱、拉枝的方法,将各骨干枝调整到70°左右,中心干保持直立生长。冬季在整形带内选4~5个长势均衡、方位较好的枝为第1层主枝。主枝上不留侧枝,主枝头不进行剪截,让其顶端主芽萌发延长生长。中心干长度超过1m的,进行摘心处理。

定植第2年,将第1层主枝中2~3个作为结果枝,其余1~2个作为营养枝。5月中旬对营养枝上过密枝和背上直立旺枝进行疏除,生长过旺的延长枝头要进行摘心。对结果枝进行保花保果处理:一是从萌芽开始,将结果枝或枣股上不断萌发的枣头及时从基部疏除,仅留枣吊;二是新萌芽生长的延长枝头留4~6个二次枝摘心。

定植第3年,将第2层主枝通过拉枝,调整其角度达60°。结果枝、营养枝夏剪与第2年相同。冬剪时注意树势均衡,防止上强下弱或下强上弱,其他冬剪措施同第2年,到此为止,整形基本完成。

定植第4年,夏剪主要采用抹芽、摘心、疏枝、拉枝等措施。萌芽后及时抹除树干及主枝萌生的过密枣头。冬剪时注意疏除徒长枝、交叉枝和过密枝,以利通风透光。

6保花保果措施

6.1环剥(开甲)

6.1.1主枝环剥。定植后第2年,当主枝长度达到0.8~1.0m、主枝粗度2.5cm时,即可选2~3个主枝作结果枝,当冬枣花40%~50%开放时,在结果枝基部进行环剥,宽度为0.7~0.9cm。第3年将上年的营养枝及甲口愈合良好的结果枝作为结果枝基部环剥,上年结果枝中的1~2个作为营养枝。这种配备“两套枝”的方法既可扩大树冠,还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同时为幼树丰产而又不致于死树(幼树主干环剥易造成环剥口不易愈合而死树)找到了一个好的解决方法。

6.1.2主干环剥。当主干干周达15m以上时,可进行主干环剥,初次主干环剥是在距地面20cm处的树干上进行。以后开甲部位每年间隔5cm向上移。先用开甲器将主干上的老皮刮掉1圈,宽1.5cm左右,深度以露出韧皮部为宜,然后在刮皮处环切2道,深达木质部,宽度为1.0~1.3cm,将两切口间的韧皮部剥干净。

6.1.3甲口保护。为防止甲口虫危害,在开甲后5~6h,在甲口处涂抹甲胺磷50~100倍液,每隔7d抹1次,共抹3~4次,至甲口愈合为止。35d后,甲口愈合不好的要用湿泥将甲口抹平,既防虫又保持甲口湿度,有利于甲口愈合。

6.2喷激素、微肥

开甲后,叶面喷施1~2次10~15mg/L赤霉素和0.3%硼砂或钛微肥800倍液混合液。喷施时间选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5时以后,效果最好。

6.3搞好夏剪

5月中旬,对“两套枝”轮换结果的冬枣树,结果枝新生延长枝头留4~6个二次枝摘心,其他新生枣头如主干、主枝、枣股上主芽萌发形成的枣头,仅留枣吊疏除。树冠形成后,对着生位置不好,影响其他枝生长,又无发展空间的新生枣头从基部疏除;有生长空间的枣头,留2~3个二次枝重摘心。

6.4疏果

7月上旬生理落果后,开始疏除病虫果、畸形果,一般选留枣吊中部的枣,中庸树每个结果枝(枣吊)平均留1.2个果。果实生长后期,也要将受害果及时疏去,以免影响全树枣果质量

7抓好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主要有锈病、轮纹烂果病、炭疽病、绿盲蝽象、红蜘蛛、食芽象甲、枣瘿蚊等,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采用人工、物理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综合防治。

7.1人工防治

在枣树落叶后,彻底清除园内杂草和落叶、落果,集中销毁。在土壤封冻前,结合秋施基肥翻刨树盘1次,消灭越冬虫卵。萌芽期(4月下旬),围绕树干涂抹1圈粘虫胶,可有效防治具有上下树迁移习性的红蜘蛛、绿盲蝽象、食芽象甲、枣粉蚧等。使用方法:选光滑的树干表面或先用1.5~2.0cm宽的透明胶带在树干光滑部位缠绕1圈,然后将粘虫胶均匀涂抹即可,直径13cm左右的树用胶1.5~2.0g。涂抹粘虫胶时不要黏着杂草,涂胶不要太薄,以免影响效果。

7.2物理防治

借助物理灭蛾器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害虫。

7.3化学防治

萌芽前喷3~5°Bé石硫合剂,减少越冬病虫基数。4月下旬至5月下旬喷布吡虫啉+菊酯类农药+有机磷类农药(高效低毒),防治绿盲椿象、枣瘿蚊、食芽象甲。5月底、6月底各喷1次20%螨死净粉剂2000倍液,防治红蜘蛛。从6月下旬开始,每隔10d喷布1次杀菌剂,内吸杀菌剂(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保护杀菌剂(如波尔多液)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8预防冻害

8.1埋土防寒

在11月中旬将冬枣树的根茎部位埋25~30cm厚的干土,预防根茎部位受冻。

8.2清雪

冬季降雪后,将直接埋没树干的树盘内的积雪清除干净,防止树干被冻坏。

8.3涂白

按生石灰10份、石硫合剂2份、食盐1~2份、黏土2份、豆油2份、水35~40份的比例混匀,配成涂白剂,涂抹于树干及主枝上,能有效地预防树干冻害。

9参考文献

[1]朱卉.沧州市枣树无公害栽培管理关键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9(3):118-119.

[2]康克功,强磊.冬枣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6(8):117-119.

主要技术范文篇6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大连市;技术领域;经济指标;科技活动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新技术企业是所有企业中调整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发展道路的领头羊。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4月联合颁布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资源与环境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八个技术领域,有力地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

1各技术领域经济情况

上年度新材料技术领域工业总产值和净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第一次超越了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跃居第一位。2014年度,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工业总产值851.1亿元,重新排在首列。新材料技术领域的工业总产值611.6亿元,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工业总产值182.7亿元,分列八大技术领域的二、三位。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再度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赶超,而且相差近240亿元。各技术领域净利润方面的排名顺序也与此相同。营业收入方面,依旧是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首,达845.5亿元,新材料技术领域和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分列二、三位。

2各技术领域人员情况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从业人数是各领域中最多的,达69715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其次,达25964人。新材料技术领域从业人员13542人,位居第三。从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及职称方面来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本科以上从业人员占比68.5%,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比36.3%,均居于八大技术领域首位,这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行业特点是密切相关的。高技术服务业和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在该两项指标方面也是位列前三。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新材料技术领域的本科以上人员占比、中级以上人员占比则相对较低。

3各技术领域科技活动投入情况

由于各个技术领域的历史发展情况及本地基础情况不同,八大技术领域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情况差距较大。

3.1各技术领域科技人员投入情况

截至2014年底,大连市47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共计41013名科技人员参与了科技研发活动。其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由于企业规模大、数量多,其参与的科技活动人员也最多,共有17821人;其次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有10348人参与了科技活动,较2013年度减少了412人。科技项目人员占比从某种意义上能够体现科技项目的工作效率和科技项目资金利用率。八大技术领域中的科技项目人员占比均在90%以上,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各领域的科技研发态度比较严肃,对科技资金的使用比较慎重。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高技术服务业领域的科技项目人员占比相对更高,这也是由其行业特点决定的。

3.2各技术领域科技资金投入情况

由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基础雄厚,其用于科技活动的非政府经费也最多,达39.2亿元,位居第一。新材料技术领域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以19.7亿元和11.3亿元分列二、三位。在委托外单位科技活动支出方面,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支出额最大,达3.5亿元。但从占非政府经费支出额的比例来看,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较高,占比9.1%。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3家企业2013年度在没有政府支持的科技活动资金情况下,共向外单位支出14855千元进行科技研发,占非政府经费支出总额的44.79%,位列第一。但2014年度该领域的三家企业委托外单位进行科技活动支出为0,内部研发的科技项目有23项,全部的科技项目支出为12940千元。

4各技术领域科技产出情况

主要技术范文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主要职能;技术创新

财务管理会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其作用在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在原有财务信息以及相关企业信息的基础上,对经济过程进行预测、规划、决策和控制。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升高。为了满足时展的要求,企业管理正在进行大力创新,但财务管理会计创新力度较弱,还有许多内容需要改进。

一、财务管理会计在企业治理中的角色

1.原有财务会计职能缺陷分析。原有财务会计其主要职能主要包括企业会计核算以及会计事项记录,职能覆盖不全面,滞后性特征比较明显,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局限因素,原有财务会计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下企业需求,并不能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准确的风险判断依据。首先,财务会计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公开性,如果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只是能够对外披露的信息,自然就不会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对企业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由此可见,如果在企业治理中仅仅靠会计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其次,财务会计报告主要记录的是财务信息,而我们并不能通过单纯的财务信息来和衡量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最后,原有财务会计分析预测能力较弱,只能够记录及反映之前的会计事项。由于原有财务会计存在诸多不足,并且这些不足越来越突出,财务管理会计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企业治理结构高效运转的重要推动力量。

2.财务管理会计主要职能分析。

2.1连接财务会计和管理决策。财务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就是对财务会计进行补充。财务管理会计一方面要对财务会计的内涵、内容做到全面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还要对当前市场经济进行充分了解,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决策的能力,经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决策连接到一起。以依靠会计信息作为决策指导仅仅依靠会计知识或者经营技能是无法实现的,只有财务管理会计才能将两者结合到一起,从而为企业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

2.2决策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特征。财务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并不是单纯的数据,而是财务信息以及市场经济信息的共同体,因此,其所提供的决策信息与市场经济更加贴近,是对市场经济的反映,同时也能够根据其提供信息对企业当前经营是否健康做出判断,有利于帮助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

2.3控制信息有效提高企业效率,纠正经营活动偏差。财务管理会计通过对企业之前的经营成果进行回顾以及进行预算控制从而找出现实和预计之间存在的差异,根据差异的具体情况,对企业经营信息和财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差异存在的具体原因,根据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得企业效率得以提高,达到纠正偏差的目的。

2.4风险管控。财务管理会计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财务工作,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完善的控制系统,利用比较、分析以及监督等方法,对企业流程进行完善,使其实现标准化,也有助于帮助企业将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控制住。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会计不仅是决策参与者,同时也是风险管控者,其自身分析方法的专业性以及能够对经营管理产生深入理解,是企业制定标准化流程的不二之选,同时也是唯一能够担任流程监督和改善重任的。财务管理会计将财务会计和经营决策连接到一起,财务管理会计本质上是决策支持系统,主要体现在规划和控制两个方面,其规划、控制对象不限于成本,还包括成本和收入关系。

二、财务管理会计技术创新的有效方法

财务管理会计技术主要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成本确认为第一阶段重点,侧重于准确、真实的成本核算;(2)成本相关性是第二阶段的阶段重点,侧重于目的不同的成本信息;(3)成本决策分析能力是第三阶段重点,侧重于成本管理价值的实现;(4)成本行为是第四阶段重点,侧重于多人决策下,对各个行为进行考评和激励。前两个阶段强调技术方法范畴,而后两个阶段强调的是的技术方法体系。

1.审视企业情况和社会环境,借鉴经济管理理论。根据财务管理会计四个发展阶段我们不难看出,技术方法是不断改进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环境不断变化导致现实需求发生转变;二是借鉴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理论。企业内部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其研究重点发生转移,也有可能对原有技术方法带去挑战。因此,对技术方法的创新也有了越来越多的要求。从其历史角度来说,其技术方法创新的受到经济和管理理论的影响。在经济理论基础方面,重点强调方法运用和数量方法;在管理理论基础方面,又大量吸收了以管理理论为基础的众多技术和方法,使其价值和适应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会计应当将上述优势继续发挥出来,借鉴相关知识理论,使其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

2.实现精细化的管理运营模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面对全新的市场格局,煤炭企业若想从根本上实现可持续发展,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益,这就需要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现状,改变财务管理方式,从煤炭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入手,不断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与此同时,要在完善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还要做好企业各个环节的整改和创新工作,进一步实现我国煤炭企业的精细化的创新管理。

3.加强和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煤炭企业首先应该加强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结合市场需求适当转变财务管理工作理念,创新财务管理方式,让财务人员可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为企业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其次,要对监督管理机制进行完善,促使每项业务的开展都能够符合企业发展需求,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最后,要制定财务预警机制,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不断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过程控制和结果同样重要。从技术方法上来看,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阶段一,有效的结果是重点;阶段二,过程控制是重点。随着财务管理会计的不断完善,现在更加情调实地研究,侧重于过程对结果的重要作用,但是财务管理会计仍然缺乏前瞻性、目标性等缺点。过程控制和结果应该是同样重要的,所以要求财务管理会计既具有前瞻性和目标性,同时其可操作性也要非常强。

三、结语

21世纪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面对新的管理环境和新经济,我们坚信,财务管理会计一定会大有作为。财务管理会计自身存在许多潜能尚未被挖掘出来,同时其本身也有许多不足的亟待完善,如果做好这两项的工作已经成为会计从业者需要面对的重要的课题。财务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科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其自身不断完善以及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得到大多数企业的认可,它的不断发展的和完善无论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还是社会分工完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财务管理会计通过技术方法创新和科学有效的运用,将会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延海.浅谈财务管理会计主要职能及技术创新[J].中国商界,2010(01).

主要技术范文篇8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当今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子信息技术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现代化发展步伐日益加快,我们一些陈旧的技术处理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更不会对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的适应信息时展的需要,充分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它广泛应用于各个部门,涉及的领域多种多样,包括教育、金融、公安、企业、环保、行政、邮政等许多部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将企业的一些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找到企业发展的缺陷,及时的进行挽救,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促进企业更加迅速的成长,加快企业的改革、创新步伐,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下面就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

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概念

计算机软件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基础条件,电子信息技术的传播途径是互联网相关数据参数的传播,进而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功能价值。对我们而言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非常重要,要联系生活实际应用该技术。很好的学会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在对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分辨优点和缺点,对缺点和错误进行改进,对优点也要进行完善。同时我们还要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水平和标准,利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更好的完善自身技术水平,让电子信息技术得到发挥的空间,同时也能提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率。

二、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方法

(一)不断的改进和创新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水平。电子计算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是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工程建设基础上的,为了让电子信息技术在投资领域有较大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的在信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断推进信息技术的改进。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我们要把握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的前提和基础,那就是对信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发展途径和投资渠道理性的制定计划,这样才能保证电子信息技术的良性发展。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科技发展不会停止,而是更加迅速的进步,所以电子信息技术也要适应时代的脉搏不断的改进、完善,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渠道不断的进行整合。为了更大程度的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我们要对信息工程不断的健全和强化,这样就容易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使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让它创造更多的价值。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技术标准提高的问题也提到了日程上来,我们要为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科学的技术标准而努力奋斗。(二)优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环境。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环境的优良和提升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好的氛围可以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因为好的环境能渲染学术氛围,扩大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的基础上,催生创新和实践,因此对电子信息技术的改革必须完善环境问题,给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空间。(三)拓展和完善电子信息技术的平台。平台是新科技得以展现的载体,扩展和完善电子信息技术平台的重要性在于它作为媒介能让其他人得到交流,电子信息技术平台聚集起一部分相关人员,让从事该职业的技术人员能在该平台上探讨技术和创新,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平台建设意味着吸纳更多人才的智慧,另一方面,技术平台上的交流探索也能帮助个人成长。总之,电子信息技术不是独立存在的学科体系,而是要与其他社会先进学科知识相结合发挥功能的产物。(四)规范和提升电子信息技术的服务标准。首先,提升工作人员的行业素质,行业素质除了业务水平还包括责任意识、服务态度和人文素养。服务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对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尤其在细节上更要注意,促进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大对服务环境和服务技术的管理力度,提高企业的电子信息技术的服务标准和水平。(五)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进行培训。技术发展创新离不开技术人员的勤奋努力,优秀人才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对目前的优秀人才进行培训,使他们更加优秀,更好的掌握电子信息技术的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扩大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

三、结语

在发展的过程中,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非常重要,我们应该在这一过程中针对每一个从业者的需求进行发展环境的优化和提升。总而言之,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完善,网络化的发展为电子信息技术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在网络化的这一平台下,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要求,网络建立了良好的标准体系,推进了电子信息技术网络化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钟怡帆.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3).

[2]杨清林.浅谈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J].电子制作,2013(19).

[3]姚军.基于机电控制系统的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1).

主要技术范文篇9

1检查验收

为了达到封育一片,成林一片,收效一片,每年秋末冬初,当地林业部门应组织力量,按照封山育林计划和承包合同,对当年计划完成情况和按封育期限达到封育成林成效的面积进行检查验收,并写出报告,逐级上报备查。检查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1.1封山育林计划完成情况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封山育林的封育范围、封育面积、类型、林种、树种、林草生长情况、组织机构、承包合同、护林队伍、乡(或林场)规民约、林木保护和管护设施等方面的完成情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有关单位或个人及时予以纠正或解决。

1.2封山育林成林成效面积检查

按封山育林计划完成年限,对封山育林成林成效面积进行验收,就是对已郁闭成林符合标准的,按有关规定,计算为有林面积,列入森林资源档案。

1.3封山育林成林成效的标准

由于各地封育区立地条件、林种、树种和封育类型不同,加上经验总结不够,目前还提不出一个全国性的标准。现将林业部三北防护林建设局拟订的封山育林成林成效标准介绍于下,以供参考。①针叶树平均每公顷1800株以上,且分布均匀;②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平均每公顷1650株以上,且分布均匀;③乔灌混交林平均每公顷2250株(丛)以上,且分布均匀;④灌木混交林平均每公顷2250株(丛)以上,且分布均匀;⑤草类植被覆盖度不小于70%。

2观测、记录、总结规律

建立固定标准地观测记载为了积累资料,检验成效,摸索规律,林业主管部门要在封育区范围按不同类型设置每块面积0.067~0.13公顷,呈长方形、正方形的固定标准地和对照区,在四周埋设水泥或木制号桩,每年进行1~2次的定期观测记载。观测内容包括:主要树种的平均高度、胸径(地径)、生长状况、树种和草类组成,平均每公顷株(丛)数,林木郁闭度(或草类覆盖度),森林植被与鸟兽增减,土壤、水文变化等情况,以便从掌握资料中进一步分析和认识封山育林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利用这些规律去改进和指导生产实践。在设置固定标准地,做好观测记载的同时,还应建立封山育林地区的技术档案制度,将封育区封育前的自然概况(包括气象、水文、土壤等),社会经济状况,封山育林规划,年度计划及每年完成情况,检查验收总结,生态、经济效益和有关图表资料,及时汇总整理,立案归档,定期保存,以便进行查考和从中总结经验。

3封山育林主要经验

封山育林的主要经验多年以来,各地在封山育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几点供封山育林工作中参考:

3.1认真制订规划,选好封育地点。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需由各县(或林业局)林业部门,协助各乡(或林场),村(或营林区)组织力量,在原有土地利用区划基础上,进行现场调查,制订封山育林规划,并且分别落实到山头地块。封山育林的地点应选择残林、疏林地和灌木、草类散布的山地,以及森林、草原的边缘和中间空地,以便通过根株萌芽或天然下种,恢复林草植被。在地表裸露、水土流失和风沙为害严重的地方,还应配合封山采取其他相应的生物或工程措施,为迅速恢复林草发展创造条件。

主要技术范文篇10

关键词:节能量;双速双功率;高转差率;燃烧器;变压器;节能率

为了充分完成年初节能量[1]计划,进而保证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完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达的节能任务及创建节能节水型[2]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某采油厂根据主要耗能设备的种类不同,主要应用双速双功率拖动装置、YCH系列高转差率电动机、更换加热炉节能燃烧器、安装S11型节能变压器等节能技术[3]。

1技术原理

1.1双速双功率拖动装置。双速双功率拖动装置[4]主要应用高起动转矩双速双功率电动机,高启动转矩双速双功率电动机利用独特的电动机结构设计,提高过载能力系数,获得较大的启动转矩,降低装机功率。另外双速双功率电动机十分方便调整抽油机冲速,根据供液情况随时调整冲速,使抽油机井在良好的工况范围内工作,实现节能。1.2YCH系列高转差率电动机。YCH系列高转差率电动机[5]利用启动过程中转差率范围较大的优势,可以获得较大的启动转矩[6],因而可以大幅度降低装机功率,进而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减少内部损耗实现节能。1.3加热炉节能燃烧器。该技术包括自动燃烧器[7]与控制系统[8],使用了多项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防尘、抗振性强等,适合于单台燃气加热炉的燃烧自动控制,方便了加热炉的运行管理。1.4安装S11型节能变压器。变压器是用来变换交流电压、交流电流而传输交流电能的一种静止的电器设备,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能传递。电力变压器应用极为广泛,由于本身存在铜损和铁损,在传输电能的同时,会造成一定的电能损耗。S11系列节能变压器[9]是以不同宽度的冷轧硅钢带卷绕为由两个长方形其断面是内凹的铁芯和包围在其外的断面是外凸的铁芯组成的一个无接缝三芯柱环绕封闭铁芯。环绕铁芯减少了接缝容量、磁路分布均匀,明显降低了激磁电流,减少了无功引起的损耗,提高了功率因数,降低了变压器运行时的噪音。S11系列变压器与SL7系列变压器相比,空载损耗降低40%以上,负载损耗降低26%左右,总损耗降低30%以上。与S7系列变压器相比,空载损耗降低31%以上,负载损耗降低25%左右,总损耗降低25%以上。

2应用效果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节能技术监测评价中心按照标准GB/T15320—2001《节能产品评价导则》,在该采油厂做应用节能技术前后对比效果测试实验。该实验是在工况运行相近的情况下进行的、抽测比例达到20%,符合要求。几种技术改造前后测试统计见表1。对100口抽油机实施双速双功率拖动装置技术应用,资金投入237.56万元,节能测试评价20口,改造前后对比,平均有功节电率为12.12%,无功节电率41.63%,综合节电率13.81%,平均效率增减幅度3.06%;年平均有功节电量218kWh,平均投资回收期4.04年。对300口抽油机实施YCH系列高转差率电动机技术应用,资金投入712.68万元,节能测试评价60口,改造前后对比,平均有功节电率为12.08%,无功节电率40.89%,综合节电率12.94%,平均效率增减幅度3.16%;年平均有功节电量654kWh,平均投资回收期3.98年。共安装加热炉节能燃烧器35套,资金投入311.40万元,节能测试评价7套,改造前后对比,平均炉效提高1.26%,年平均年节气量60400m3,平均投资回收期1.50年。从监测数据上看,使用该燃烧器后,加热炉平均热效率提高1.26%,加热炉的排烟温度平均下降0.9℃。现场测试发现该技术未安装自动配风功能,使用人工配风,如果增加自动配风功能,实现全行程自动配风的最佳燃烧过程,将会有更好的节能效果。共更换高耗能变压器更换25台,资金投入46.10万元,节能测试评价5台,改造前后对比,平均有功节电率18.32%,平均无功节电率30.11%,平均综合节电率19.68%,年平均有功节电量52kWh,平均投资回收期5.29年。

3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S11节能变压器单体投资最少,为1.84万元;二是S11节能变压器节能率最高,为19.68%;三是节能燃烧器投资回收期最短,该采油厂通过应用以上所述四种节能技术,有效地完成了年初所定节能量计划,为下一步的技术改造奠定了基础,对其他采油厂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巍巍,张炳学,陈静,等.节能量审核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应用分析[J].节能,2019(11):109-111.

[2]吕正林.油节能节水型企业创建的工作实践[J].石油石化节能,2018,3(7):11.

[3]马培静.油田采油技术中的节能技术研究[J].石化技术,2019(8):247-248.

[4]姜玖志.抽油机拖动装置电控一体化设计[J].东北石油大学,2013(4):71.

[5]周杰,何健,郝军,等.抽油机用三相高转差率电动机节能效果[J].石油石化节能,2017,7(8):17-18.

[6]谢颖,蔡翔,单雪婷,等.抽油机用高启动转矩感应电动机设计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报,2019(3):66-73.

[7]冯涛.加热炉配套自动燃烧器的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7(4):57-60.

[8]刘烊佚,苏成利,施惠元,等.基于PFC-PID算法的无线高温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J].应用科学学报,2019(6):875-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