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改建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2:49:45

住房改建

住房改建范文篇1

并请各乡镇、县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同志前来参与,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今天这个会议。说明会议十分重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地区有关精神,安排安排我县农村贫困户茅草房住房改建工作。主要目的讲清抓好农村贫困户茅草房住房改建工作的意义,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措施、要求,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扎实推进全县农村贫困户茅草房住房改建工作。下面,结合实际,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消灭贫穷,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目的使国家日益富强,百姓过上殷实富裕的生活。解放五十多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开放,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总体达到小康。但是应清醒地看到发展是不平衡的一些边远贫困的地方,还有不少群众生活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中,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吃的粗茶淡饭,住的茅草房、杈杈房,有的甚至住岩洞、窝棚。据调查统计,全县住茅草房的贫困农户还有11641户,住岩洞、窝棚、杈杈房的无房户还有6084户。这种状况,不能不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不能不引起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深思。

既是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又是一切工作的动身点和落脚点。修建农村无房户住房和改造农村贫困农户茅草房住房工作,地委、行署2011年拟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也是县委、县政府开发扶贫,关心群众疾苦,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内容。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布置上来,把关心困难群众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各乡镇党委、政府,县机关各部门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高度重视农村贫困户茅草房住房改建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精心研究,认真安排,狠抓落实。

二、落实任务,明确目标。

县委、县政府把农村贫困户茅草房住房改建纳入工作目标,从2011年起。列为考核内容,分年度下达改建任务,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全县范围内逐步消除茅草房住房,从根本上改善农村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全县共实施茅草住房改建1150户。其中,2011年。农村贫困户无房户550户,临时居住茅草房的农村贫困户600户。此任务将层层分解到各乡镇、县机关各单位具体落实。

三、务求实效,扎实推进。

(一)明确对象

即临时居住岩洞、窝棚、杈杈房的农村贫困农户。全县农村茅草房住房改造和无房户建房对象为:2011年5月8日前,无房户。各乡镇调查上报的农村贫困户无房户和临时居住茅草房的贫困户。落实茅改对象时,要优先考虑贫困农户中的独生子女户和二女结扎户、军烈属和复退军人、五保户和残疾人、有地质滑坡的危险户。

(二)掌握原则

由各乡镇党委、政府负责组织实施,1全县改造茅草房住房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

以改茅农户和新建住房农户自筹建设资金为主,2改造茅草房住房。政府部门引导并给予一定资金帮扶建设为辅。同等条件下,能自筹资金的贫困农户优先。

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3改造茅草房住房。以就地、就近改造为主,有条件的地方适当集中,统一规划建房。

要从改善贫困农户生产生活的实际动身,4改造茅草房住房。与相关部门对口帮扶、配套建设相结合。

(三)工作方法及要求

要求对改茅建房农户家庭的人口、劳力、经济状况、贫困原因、筹资改茅能力、建房打算等情况进行细致摸底,1进一步摸清底数。各乡镇要对已调查统计上报的农村贫困农户无房户和茅草房住房户再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核实。以全面了解改房建房农户的基本情况,并对现居住房拍照存档。

涉及面广,2公平办事。改造农村茅草房住房工作政策性强。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要求,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不循私情,切实抓好实施。第一、改茅、建房农户要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标明自愿投工投劳的积极性,并尽最大努力筹集建房资金;第二、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将申请改茅、建房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及自筹资金、建房面积及结构、要求补助金额等情况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第三、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召开群众大会讨论,确定改茅、建房贫困农户,并根据贫困农户的实际情况提出弥补方案,不能搞平均主义;第四、各乡镇汇总后,要对改茅、建房农户进行认真审核,提出意见,将改茅建房户表册、现住房照片等一并报送县“改茅”办审定,由县“改茅”领导小组批复,下达任务给乡镇人民政府,张榜公布组织实施。

无房户建房平均每户补助5000元,3资金筹措。原则规定。茅草房住房改造平均每户补助4000元。仅今年度,全县农村贫困农户改房建房款就需要515万元。由此可见,解决贫困农户改房建房资金困难的问题,仅凭县的财力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今年度,除上级划拨的专项改茅建设资金外,县财政划拨100万元,作为改茅建设的专项资金。县机关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广泛发动干部职工参与“改茅”建设,采取单位筹资和党员带头集资、领导干部带头集资、号召干部职工捐资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切实协助贫困农户解决改建住房资金困难的问题,确保无房户建房补助款平均每户达5000元以上,茅草房住房改造补助款平均每户达4000元以上。各乡镇可根据无房户农户或改茅农户的经济状况,改茅建房中调济使用,以保证改茅建房任务的顺利完成。

依照统一管理、统一质量、统一验收规范、农户分户施工的要求,4加强指导和管理。一是各乡镇要落实措施。认真组织实施。二是建设局要提供技术指导,加强施工监督,确保改房建房质量。改房建房质量原则上要求达到建设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尤其是房屋结构和平安指标必需合格,凡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住房一律不准交付使用。三是要注重搞好配套工程建设。新建住房应尽力配套水电路及沼气改厨、改厕、改圈、硬化院坝等设施。四是加强改茅建设资金的管理,县农办设立改茅资金专户,对上级划拨的专项改茅资金,社会筹集资金实行专人、专帐管理,不得挤占、截留或挪作他用。县机关单位帮扶资金或物资,由帮扶单位自行管理,但要确保帮扶任务的完成。

11月底前通过地区验收,5严格考核和检查验收。年度改茅建房任务必需在当年10月底前全面完工并经县级验收。12月交付使用。凡涉及实施茅草房改造和新建农村贫困户住房的乡镇和帮扶单位,对茅改工作要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务必在5月15日前将改茅建房户花名册报送县“改茅”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下旬开工,并按期完工,接受地、县的检查验收。对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年终考核本年度农业农村工作不得分。对完不成任务的帮扶单位,年终考核本年度帮扶工作不得分。

四、狠抓落实,加强领导。

惠及广大贫困农民利益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农村茅草房住房改造和无房户建房工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贫困农民的关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县已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郭正权同志为组长、县农办主任蔡华同志为副组长、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改建茅草房住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办,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要成立相应机构,抽调专人负责茅草房住房改造建房工作,做到层层有人抓,有人管。

积极配合,县机关各有关部门要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规划设计、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减免税费、优惠贷款等方面,为贫困群众改房建房搞好服务。

要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县新闻单位。搞好宣传报道,深入实际调查采访,发现典型,宣传典型,总结推广典型,鼓励先进,鞭笞后进,为茅草房住房改建工作发明良好社会氛围。

住房改建范文篇2

一、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目标。从2009年开始,力争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新居建设工程并完成4万多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直接拉动住房建设投资30亿元左右。2009年,确定1个试点县、5个试点镇、40个试点村,完成新建农房4万户、危房改造0.5万户;2010年完成危房改造1.5万户、新建农房6万户;2011年完成剩余危房改造任务,新建农房5万户,基本解决农村群众住房安全问题。统筹安排、配套建设村庄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沼气和供气、集中供热及科教文卫等设施,力争5年内全市农村道路由“村村通”逐步向“网络化”、“村内通”延伸,基本实现村庄道路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

(二)基本原则。

政府统筹的原则。整合并捆绑使用各项惠农资金和政策,统筹安排农村住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及环境建设,把节地、节能、环保、抗震、减灾、安全、适用贯穿于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全过程,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政策引导的原则。制定相关政策,引导群众适当集中建设住房,使农村住房向镇区、农村社区、中心村、大村集中,建设农村新型社区,推动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引导和扶持农村住房建设,采取“以奖代补、先干后补”、“银行贷款、政府贴息”及政府集中招标采购大宗建材进行实物补助等办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带动作用。

群众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民意,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具备条件的建房农户,政府主要给予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对自己建房有一定困难的农户,可实行民建公助,鼓励群众互帮互助;对没有能力进行危房改造的特困群众,可由乡镇政府或村集体采取利用空闲房、修缮现有房、提供周转房等办法予以安置,鼓励社会捐助、单位帮扶。

市场运作的原则。对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乡镇驻地村庄及经济强村,主要运用市场机制加以改造,提倡以乡(镇、街道)、园区为单位集中开发建设,提倡经济强村利用集体收入进行统一改造。综合运用土地、信贷、资金、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房地产开发、工程设计、土建施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农村住房建设。

二、实施步骤及工作要求

(一)深入调查,摸清底数。按照省建设厅制定的全省农村危房鉴定标准,以县(市、区)为单位,着手进行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调查摸底,重点调查2009-2011年3年内,城镇规划区内外需要改造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乡镇驻地、旧村改造、整村迁建、合村并点的村庄及农户数量,其他村庄拟建新房的农户数量和需要修缮加固、拆掉重建的危房数量等内容。逐村逐户建立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档案,为编制规划、制定政策、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2009年6月底前,以县(市、区)为单位,着手编制或调整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科学编制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及年度计划,报市政府审批,报省建设厅备案。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确定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目标和时限,逐级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并定期督查调度,年终检查考核。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是责任主体,负责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并落实一定的资金;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具体落实。

(四)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按照“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先易后难、有序推进”的原则,引导能够集中成片改造或建设的地方先行启动,让经济条件较好、建房积极性较高的农户率先启动,分期分批展开。一是对乡镇驻地村庄,按照小城镇建设规划,高起点编制详细规划,搞好建筑设计,逐步进行镇(乡)中村改造,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二是对中心村、经济强村和大企业驻地及周边村庄,按照农村新型社区的标准,统一组织建设集中居住区,同步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并可通过宅基地置换方式,将拟撤并村庄的农户吸引进来。鼓励经济强村兼并周边弱村,通过集中建房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拓展发展空间。三是对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确定保留的村庄,结合村庄整治开展农房建设,对空心村实施旧村改造,同步配套建设可以满足相应需求的基础设施,盘活闲置土地。四是对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确定搬迁合并的弱小村、偏远村,一律停批宅基地,通过提供优惠条件引导农户到小城镇、中心村购房、建房,原村址复垦。五是对煤矿(地质)塌陷区、压煤区、水库库区、黄河滩区等不宜居住的村庄,尽快实施整村搬迁,倡导集中连片建设,鼓励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

(五)多措并举,改造危房。农村危房改造要区分轻重缓急,分期分批实施,从住房最困难、最急需的群众入手,充分利用现有空闲房,优先安置无房户和整体危房户,重点扶助农村低收入危房户特别是优抚对象、残疾人家庭和农村低保户。可采取空闲房安置、租赁安置、修缮加固、救助安置、配建安置、新建翻建的方式解决农村危房户的居住问题。

(六)建改并举,突出重点。要以城中村、城边村、乡镇驻地村、经济强村、大企业驻地及周边村、煤矿(地质)塌陷区、压煤搬迁村及旧村改造为重点,倡导建设公寓式多层住宅为主,农户分散自建为辅的形式,使住房建设相对集中,防止重复建设,避免造成新的浪费。对农村危房有计划地进行改造,逐步消除农村危房。农村住房集中成片建设改造的,必须编制详细规划或总体设计方案,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实施。对集中连片建设腾空的土地,要优先安排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实现土地整理与农房建设有机融合。

(七)加强监管,规范运作。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纳入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监管。对符合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家庭,要按照个人申请、村民评议、村委会审查、乡镇审核、县(市、区)审批的程序确定帮抚对象。要建立完善公示制度、群众意见征集、资金审核及资金拨付等制度,对相关资金实行专账专户、专款专用。对集中建设农村住房和为农户自建房提供实物补助所需的建筑材料,要以县(市、区)为单位,由政府组织统一进行招标采购,确保质量。对政府组织集中连片建设或改造的农村住房及配套设施,必须进行建设工程招标。对集中连片农房建设要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对农户自建房要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和村镇建筑工匠培训,确保新建农房质量和安全。

(八)确权发证,维护权益。村庄整合改造建设农民住房,涉及占用国有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涉及占用集体土地的,向产权人颁发集体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注明集体土地)。要按照《房屋登记办法》(建设部第168号令)的规定,确定房屋权属,建立房屋登记簿,依法进行登记。对腾退、调整和改建前后的土地,在村民协商、处理好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依法确定土地权属。集中改造建设完成的新型社区,有条件的要实行物业管理,暂不具备条件的要配备保洁、绿化、保安等人员。

三、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工作开展

(一)资金扶持。

1、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对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给予积极支持,既可对农户直接补助,也可对集中建设的农房项目开发单位和自建房农户给予贷款贴息。

2、土地出让收益统筹用于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

3、土地出让金中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部分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统筹用于村庄“腾空地”开发整理和复垦。

4、对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除国家规定用途外,其余部分可全部用于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

5、城市维护建设税新增部分,主要于村镇规划编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

6、城市规划区内城中村、城边村和建制镇驻地村庄进行统一建设改造,用于安置农村居民的住房,按规定减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城市规划区外旧村改造、整体迁建和农民自建住房,不收任何费用,严禁搭车收费,更不允许自立项目乱收费。严禁向城市居民出售集体土地性质的住房。

7、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捐物、投工投劳,免费提供规划、设计、监理等技术服务,支持农村住房建设、危房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

(二)用地支持。

按照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合理确定建设用地。

1、抓住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统筹安排好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和产业发展用地。在规划修编中对城镇、村庄周围的基本农田进行合理调整,为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预留建设用地空间。农村住房建设选址要尽量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要利用未利用地和劣等地,尽量不占基本农田。

2、对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涉及新增的建设用地,在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安排上,拿出适当比例用地指标予以保障,并参照镇村公益事业用地,依法办理集体建设用地手续。

3、积极争取利用好国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逐步扩大挂钩范围和规模,最大限度地改造农村居民点。对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除统筹安排好农村住房建设、危房改造及公益事业建设外,可置换为城镇建设用地,并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方式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所得土地级差收益可用于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

4、村集体开展旧村改造节省出来的土地,复垦后由村集体组织管理使用。节约腾出的建设用地指标,可在市、县(市、区)、乡镇范围内调剂使用。

5、在城市和建制镇规划区内集中建设出售给本村村民的住宅楼,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村庄地理区位、村民意愿等因素,确定建设用地供应方式。由村民集资、政府或村集体统一组织建设的,可划拨供应,其住宅参照经济适用住房办法管理;采取商业运作、连片开发的,可实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其住宅按商品房管理。

6、对符合规划和宅基地审批条件而没有宅基地的农户,由县(市、区)、乡(镇)政府统筹协调解决宅基地。

7、对农户拆除旧住房、不再要新房的,交还宅基地的可给予一定经济补偿,对超占宅基地的农户要落实一户一宅,超出部分要实行有偿使用,适当提高有偿使用标准,具体标准由各县(市、区)政府制定。

(三)信贷支持。

1、对参与农村住房建设、资信优良的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企业,简化审批流程,优先提供贷款。

2、开办农村居民住宅楼按揭贷款,对符合条件、土地证和房产证齐全、申请按揭贷款的,适当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

3、对符合条件的自建房农户,可提供小额贷款。

4、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政府,可利用现有投融资机构,也可组建国有独资或股份制开发建设公司,作为农村住房集中建设改造项目的投融资主体,以项目资产及其收益为担保和质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进行拆迁安置、土地整理和项目建设。

(四)技术支持。

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村镇规划、达到施工条件的农村住房建设项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简化程序,提高效率。要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结合当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建筑风格,组织搞好新型农房规划设计,为自建房农户免费提供设计图样,免费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房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实用大方、造型美观、抗震减灾、经久耐用。

四、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责任落实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制。市政府成立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建设、规划、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建设局,具体负责全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住房改建范文篇3

年终岁尾,我们在这里召开这次农住房建设总结大会,是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同意的,区长也作出了专门指示,要总结好经验,部署好任务,确保完成今年的任务目标。刚才,办镇的主要负责同志都针对自己辖区的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同志也对今年的工作作了总体的计划和安排,这些我都同意。下面,我再讲两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坚定推进农住房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是省委、省政府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各级党委、政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推进措施,来强力推动这项工作。具体到我区来讲,农住房工作也是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推进全区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突破点。近年来,我区“老城提升、新区开发”两篇文章效果已初步显现,逐步形成了经济发展的新框架。但是总起来讲,我们依然面临着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难题,这就涉及到房地产的问题。我区作为济南市的老城区,棚户区多,城中村多,又是老工业区,需腾笼换业的企业多,无论是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总体布局的优化,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经济的振兴,说到底都离不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目前来看,我们还缺乏高档住宅小区,商业房地产项目开发规模也还很小,五大城市综合体也在刚刚起步阶段,全区房地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与城市化进程要求相比,与居民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愿望相比,还是与省会城市中心城区的地位相比都有非常大的差距。书记、区长也都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没有房地产就没有天桥的未来。那么,房地产怎么发展?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无疑是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无论是政策上,还是资金投入上,省、市、区各级都开了绿灯,年,我区房地产项目投资达到了50.7亿元,其中,单就在农住房建设项目上,我们争取了市级启动资金6700万元,区财政又拨付了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黄河北两镇启动村农住房建设,并完成了15740户改造建设任务,另外还有泺口、徐李、鹊山龙湖等多个地块签订了开发意向,规模之大、力度之大、决心之大,可以说是非常鼓舞人心的,这在全区房地产业的发展史上也应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况且,目前国家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促进房地产健康有序发展,全国经济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开发环境继续看好。我区刚刚闭幕的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也确定了深入实施城市化和北跨发展战略,加快老城提升和新区开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产业北进、城市北跨的总体思路,这些战略决策都给了我们强烈的信号和信心,那就是要继续毫不动摇地推进农住房建设,加快我区房地产业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把推进农住房建设作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坚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推动农住房建设再上新台阶,开创全区房地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的各项工作

对于年农住房建设的各项任务,今天会上已印发了计划表,同志也作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总的目标是开工7218户,235.81万平方米,这是根据市农住房建设领导小组下达的目标任务和沿黄5办镇提报的年农住房建设计划,经指挥部研究确定的,这个目标都是经过大家深思熟虑确定的,应该是有信心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完善工作推进体系。区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指挥部、小清河工程指挥部和建设项目落地办等工作机构,要切实负起责任,指导全区农住房建设的推进。沿黄五办镇为属地片区拆迁、回迁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本着属地管理原则,强化由街镇党政负责同志任指挥的领导班子,并针对自己的计划任务,抓紧研究提出具体推进措施。农村住房建设推进过程中,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历亲为,分管领导要靠上抓,其他领导成员也要分别联系一个方面的工作,切实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每一项工作都细排进度、环环相扣、扎实推进。

二要与市级平台搞好对接,狠抓工作落实。当前临近年终岁尾,正是市级各部门制定年项目计划的阶段,能否将我区更多的项目工程列入市级盘子,将直接影响年上级对我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力度。为此,我们将积极与市级各部门搞好衔接,积极调动、发挥、借助各大市级建设平台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与土地、规划、建设、发改、环保等上级部门的沟通,争取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妥善解决我区现有规划、刚性土地指标不足、建设项目手续以及后续资金等问题,依托片区开发带动我区农住房建设,确保各项工程顺利推进。要紧紧依靠“市小清河投融资管理中心、城市投融资管理中心、旧城改造投融资管理中心”三大平台,结合我市新出台的旧村改造政策,搞好开发项目的包装策划招商,积极推进片区开发,尽快实现一批重点地块的挂牌出让。

三要利用“土地利用增减挂钩”项目推进镇驻地、靳家和大吴中心村安置房建设。要积极推进已审批“土地利用增减挂钩”项目,启动镇驻地已审批大桥镇冯塘村和桑梓店镇怀庄村项目的实施。围绕靳家村安置房建设,加快启动土地增减挂钩平行项目前吴、后吴、丁屯三个村的安置房建设,确保四个村安置房建设顺利推进。要围绕大吴村安置房建设,编制迁入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的立项审报,并实施项目启动,确保大吴村安置房建设的有序推进。

四要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村居干部思想认识。农住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整治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其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离不开干部群众的广泛参与。我们办镇一把手一定要做通村居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他们意识到没有村居的彻底改造,全区的城镇面貌难以发生根本改变。要处理好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着眼长远,顾全大局,努力构建一个广泛参与、密切协作、共建共管的浓厚氛围。

五要加强工程管理,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农住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敏感性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问题。我们要大建设、大发展,就必须要大拆迁、大整合,办镇作为拆迁第一责任人,一定要把拆迁征地工作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加强与指挥部、各部门的配合,合理处理群众利益诉求,切实做到和谐拆迁、依法拆迁,一定要消除不稳定因素,打赢拆迁这场硬仗。同时,我们还要千方百计抓招商,解决资金不足的矛盾;持之以恒抓管理,解决房地产开发与违法违章建设;真心实意抓民生,解决城市发展与群众利益需求的矛盾,切实抓好农住房建设的各项工作。

六要强化督查,严格问责。要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指挥部、每个单位和具体责任人,并有的放矢地实施督查和工作指导,确保责任到人、一抓到底,全力以赴抓好工作措施的落实。区政府办、指挥部要强化对工作推进情况的日常督查,完善督查记录。同时,充分利用政府信息网站等载体,及时通报各片区进展情况,及时对照先进找差距。区财政今年拿出15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年终区委、区政府将对照项目推进责任书内容兑现奖惩。

住房改建范文篇4

为切实做好我市2012年乡村危房改建工作,依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12年乡村危房改建工作的通知》(建文[2012]14号)要求,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乡村危房改建的任务目的

2012年省住建厅下达给我市的危房改建任务为761户。依据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乡村危房近况及申报情况,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置配的改建任务分别为:镇74户、高坝洲镇61户、镇60户、镇78户、镇77户、乡105户、乡110户、镇76户、镇92户、街道办事处28户。

二、乡村危房改建对象和认定顺序

2012年乡村危房改建对象为:寓居在危房中的乡村涣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孤儿、贫穷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穷户。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坚持公开、公道、公平的准则,严格认定补贴对象的审核、审批顺序,执行农户自愿请求、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断、乡镇审核、市级审批。还,坚持健全公示准则,补贴对象基本信息和审查的后果在村务公开栏公示;乡(镇)、街道办事处要与经同意的危房改建农户签署合同或和谈。

三、乡村危房改建基本要求

拟改建农村危房属整栋危房(D级)的应撤除重建,属部分风险(C级)的应补葺加固。重建房屋准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农户自建确有坚苦且有统建志愿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发扬组织、协调效果,协助农户选择有天资的施工队伍统建。要严格节制乡村危房改建建筑面积和总造价,严禁自觉攀比超标准建房;要指导农民先建保证生活需求的基本安全房,还要留有余地,便于农民敷裕后向双方扩建或许向上加层。

四、资金补贴标准、配套要要求运用治理

2012年,各级财务对乡村危房改建均匀每户补贴标准为8000元,其中:中心财务补贴6000元;市财务补贴2000元。详细每户的补贴标准,依据实践,依照改建方法等状况详细测算确定。乡村危房改建补贴资金要实时足额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分账核算,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会同财务、审计、监察相关职能部分,按期对资金运用和治理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工作进度要求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依照2012年下达的改建任务,克日起开展补贴对象认定工作。10月15日以前,将改建任务落实到村、户,并完成乡村危房改建农户档案治理信息系统主要内容的录入工作,并开工建设;11月30日前,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将乡村危房改建工作信息和进度状况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2月中旬,完成乡村危房改建工作,并将改建的悉数档案材料归集、整治、存档,书面总结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12月底,市县政府组织相关部分对乡村危房改建工作进行验收。

六、质量安全监管和完工验收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坚持乡村危房改建质量安全治理准则,保证危房改建的工程质量。要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与要求;危房撤除重建必需按顺序建设,选择有建筑天资的企业或有上岗证的建筑工匠施工;对危房改建施工现场开展质量安全巡查与指导监督,对检查不及格的限日整改,保证建筑安全和建筑质量。

危房改建完成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会同相关部分,组织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逐户完工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改建任务完成状况、改建工程质量、改建档案坚持与治理状况、配套资金运用治理状况等;并构成验收申报。

七、资金补贴与兑付

准则上已纳入民政部分危房救助的危房户不再享用补贴;五保户不再涣散建房,按8000元/户的标准拨付到采取安顿的乡村福利院。

补贴资金于房屋完工验收后兑付,建房户凭房屋验收证实向乡(镇)、街道办事处请求,经集中审核报市住建局签订意见后,送达市财务局,财务局按审查核实的名单将补贴金直拨到建房户。

八、纸质档案治理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坚持乡村危房改建材料档案,执行一户一档,同意一户、建档一户,标准有关信息治理。农户纸质档案必需包括:档案表、农户请求、审核审批、公示、和谈、规划选址意见书、施工图纸及审查意见、基本验收、墙体验收、房顶验收、完工验收等证实资料;档案表要依照信息系统的最新样表录制。

九、组织指导

住房改建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推动农村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

二、建设任务

全区新建农村困难户住房、重建因灾全倒户住房共200户。其中170户为新建农村困难户住房和重建因灾全倒户,具体为街道2户和天顶乡1户;30户为无房、住房为土坯房或危房的五保户(含三无、孤儿),具体镇8户和梅溪湖街道2户。其他未安排任务的街道、乡(镇),应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改建计划,建设资金由本级财政承担。

三、实施要求

(一)基本原则

1、对象特定。农村危房改建工程资助对象为区属二环线以外的农村五保户、农村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中的危房户,以及2010年以来因灾全倒户。农村五保户已经入住敬老院或农村福园安居点的,不再纳入农村危房改建工程实施范围。

2、严格审批。符合条件且有建房要求的对象,向村委会提出申请,填写《市“农村危房改建工程”建设项目申报表》,经村委会组织民主评议小组民主评议后签署意见,报乡镇(街道)审核,区民政局审批,市民政局备案。各街道、乡(镇)、村实施对象名单要在街道、乡(镇)、村的政务、村务公开栏中即时公示,全区实施对象总名册将在《晚报》上公示。

3、自建公助。农村危房改建工程由街道、乡(镇)党(工)委、办事处(政府)组织实施,建房由住户在街道、乡(镇)、村统一组织指导帮扶下自主实施,农村五保户的建房由各街道、乡(镇)统一建设。房屋建成后,产权归户主所有。农村危房改建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应符合减灾避灾的要求,并要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合法手续。

4、尽量集中。有条件、有需要整体移民,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街道、乡(镇)、村和五保户对象,应采用集中的方式,由各街道、乡(镇)组织实施。

(二)建设标准

1、170户任务的建设标准。

(1)建筑面积:1-2人户,每户建筑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3人以上户,每户建筑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原则上不超过180平方米。

(2)主体结构:主体为砖混结构,室内地面硬化、平整、防滑,顶部及墙面粉饰,正面外墙贴瓷砖。

(3)配套设施: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有独立的进出道路;照明用电入户;饮用水方便;有菜地;能满足居住对象生活需要。

(4)设立标识:纳入农村危房改建工程建设的住房,要统一在正面外墙醒目位置设置“保障性安居工程”标识。

2、30户五保户的建设标准。

统一按区里审定下发的建设标准组织实施。

(三)有关要求

1、坚持统一原则。五保户的建房,统一设计图纸,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施工,由区民政局委托设计单位进行专业设计,由所属街道、乡(镇)按图纸统一组织施工。

2、确保质量进度。全区农村危房改建工程7月份启动,12月底前竣工入住,各街道、乡(镇)要高度重视,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工程质量,12月中旬,区政府督查室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

四、经费补助

农村危房改建工程统一按每户2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优先考虑的30户五保户在每户2万元的基础上,另由区财政给予每户补助2万元,不足部分由所在街道、乡(镇)兜底解决。各街道、乡(镇)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补助经费由省、市、区三级财政共同承担,省、市财政共负担200万,区财政负担260万元。补贴资金归口区民政局管理,经区民政局组织督查,房屋封顶后,其中170户新建农村困难户住房和重建因灾全倒户由区财政直接拨付50%即1万元补助款到建房对象的帐户,验收合格后拨付余款。30户农村五保户则分批拨付至所在街道、乡(镇)。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严禁克扣挪用,杜绝任何形式的拆分。

对农村危房改建工程建设涉及的收费项目,各相关部门一律免收,切实做到零收费。

五、工作机构

成立区农村危房改建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常务副区康小平任组,副区苏春光任副组,区政府办、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国土局、区规划分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农业林业畜牧局、城区供电局、区监察局、区审计局及各街道办事处、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由区民政局局任办公室主任。

区民政局:负责建设项目的牵头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安排、协调、指导、对象的审核、建设资金的拨付、组织验收。

街道、乡(镇):负责辖区内农村危房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全面负责辖区内农村五保户危房改建工作的统一组织实施和资金不足部分的财政兜底,组织协调有关部门统一为建房户办理建房手续。

区财政局:负责对项目建设进行投资评审,落实建设资金的安排拨付、使用管理和监督。

区国土分局:负责无偿划拨宅基地,免费办理相关手续。

区规划分局:负责纳入村庄规划,并指导提供有关设计图纸。

区住房建部门:支持办理报建手续并免除相关费用,负责工程质量监理和五保户建房图纸的审定工作。

区农业林业畜牧局:负责根据街道、乡(镇)村提供的建房用材计划及时办理建房用材手续。

住房改建范文篇6

第一条县城区内的私人危险房屋改造管理本着合理疏导和严格按年度总量控制的原则,以实现既有利于城区改造和开发建设,又能切实排除危险房屋险情,确保人民群众居住安全。

第二条年度总量控制指标每年初由县建设局提出,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

第三条县政府成立县城区私人危险住房改造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管理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国土局、建设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国土、建设、房管、民政、监察等部门及等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具体负责研究、审查和决定城区可允许进行改造的私人危险住房。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县建设局),负责开展日常工作和受理危险住房改造申请。

第四条申请危险住房改造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省、市级房屋质量检测鉴定部门鉴定为D级危险住房;

(二)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合法取得;若仅有土地使用证或房屋所有权证的,应向国土或房屋管理部门申请确认土地或房屋的用途和面积,及时出具相关产权证明,并注明现状面积和合法产权面积;

(三)危房改建应不在城市规划的主次干道、政府已批准的旧城改造项目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范围内,同时符合规划建设和消防部门的专项审查要求;

(四)四址无纠纷,与周边房屋间距不足的,申请人须取得四边相邻住户或产权单位的同意改造协议书,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公示;

(五)城区无其他住房的;

(六)申请人是房屋所在地的居民(含村民),且危房产权系初始登记的。若属于交易取得的,必须是在年4月之前已办妥产权变更手续并领取产权证书的。

第五条危房改建面积控制在原房建筑面积范围内,按原性质、原基地、控制规模的原则审批,层数控制在3层及3层以下。

第六条经省级房屋质量检测鉴定部门鉴定为C级而未达到D级的,只能对房屋损坏部分进行除险、加固。经鉴定房屋危险等级达到D级,但不符合改建条件的,确属无房户可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或村集体解困房。经鉴定属于人为破坏引起的危房,不得进行改建。

第七条危房改建审批程序。申请人持经有房屋安全鉴定资质部门出具的危房鉴定书、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及其他相关材料,向城区私人危险住房改造管理办公室申请危房改建。由管理小组办公室组织县国土、规划、房管、民政、质量监督站等部门及乡镇进行联合审查核实,提出核实初步意见,报审查领导小组研究,根据年度总量控制要求以及申请人的具体困难,提出年度拟同意安排改造初步名单,经公示无疑异后由相关部门办理个人建房有关审批手续。

第八条经审批的危房改建户应按审批的建筑面积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建房保证金及其他税费。

住房改建范文篇7

关键词:危房改造四合院保护矛盾

但是,伴随着这场危房改造工程而来的是另一个同样引起社会瞩目的问题——如何在改造工程中做好最具古都传统特色的四合院建筑的保护,也同时提到了我们面前。十几年来,随着危旧房改造工程的发展而在全市不断扩展的保护历史名城、保护四合院的争论,现已逐步演变为全市乃至更大范围所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我市危房改造进程中对四合院等传统建筑的认识及保护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北京旧城内的四合院平房区,已开始大面积演变为危破房,其危房率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递增,而且,危破房屋正逐步从城市边缘地带向旧城的四合院区域扩展,并开始威胁众多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影响着首都的城市面貌。为加快这一“历史”问题的解决,市政府做出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危旧房改造的决定。全市自1990年正式开展危房改造工程以来,随着改造工程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其危改建设与四合院保护的关系与矛盾以及社会视点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其状况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危房改造的第一阶段:1990年至1997年之间,以解决旧城内危破程度严重的房屋为目标的危房改造工程。城区内当年最突出的危房主要集中在内城的原城墙根一带,即东二环路西侧、西二环路东侧、北二环路南侧以及外城的天坛、先农坛坛根附近的天桥金鱼池、法华寺等区域。为解决危改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当年所采取的方式,是原地改造建设,就地平衡资金。这一改造建设方式,确实为最初的危房改造和区域性的市政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但同时产生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改造建设单位为了多建住房,纷纷要求突破旧城建设高度控制的规定,不断提高楼房的建设高度。为防止危改建设有可能给北京历史名城保护带来不良影响,市政府在当年的危房改造工作中曾制定了“四个结合”,提出危房改造要与“古都风貌保护相结合”的规定,并在社会讨论的基础上,要求旧城内的危房改造工程,要保护古都风貌,尤其是保护古都的空间格局,改造建设项目要维护旧城的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等等。为此,当年在旧城内最初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的注意力,多放在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古都风貌的协调上,危改启动的区域,也多在旧城的边缘地带。所以,这一阶段的危房改造工程,是以外城的宣武区、崇文区和内城的东西二环以内的危房区域为重点,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危改建设工程,从而较大面积地拆除了这一区域的危旧房,先后建起了一批居民住宅楼,使旧城内部分区域的居民危房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据市危房改造办公室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在1990年至1992年开展的危房改造的三年间,旧城内四城区总计搬迁住户29385户,平均每区每年只搬迁1600余户。由此可见,这一阶段旧城内的危房改造工程的规模还处于初期阶段,大部分危房改造项目与老北京四合院、胡同保护的矛盾还未充分显现。

危房改造的第二阶段:1998年至2003年3月,北京申奥成功后,为以新的城市面貌迎接2008年举办的奥运会,在全市范围内加快了市政建设的步伐,而旧城内历史上形成的大面积的危房问题的解决,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这一阶段,全市提出的危改工作的目标是,在5年时间内完成全市的危房改造工程,其重点是旧城内的危旧房。自1998年以来,在旧城内的四城区全面开展了针对危旧平房的危改建设工程。为进一步加快旧城内危房改造速度,还同时提出和实施了开发建设带危改、市政建设带危改、修路工程带危改等危改思路和建设项目。据市危房改造办公室统计,在这一阶段,旧城内除25片历史文化街区外,在传统四合院平房区域内,列入危房改造计划的项目达到130余片,在危房改造搬迁的高峰年度,四城区每年外迁住户曾超过3万户。我们看到,在短短几年内,旧城内的传统平房区域逐渐被现代化的楼房小区所代替,东西城区的部分危改项目已逐步向传统的四合院、胡同区域扩展,部分传统四合院、胡同在逐步消失……。这一变化再次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危房改造的第三阶段是:2003年4月以后,市政府在认真总结以往危房改造工作的基础上,重视和吸纳了专家学者的意见与建议,在全市认真落实中央领导有关北京历史名城保护的指示精神,对旧城内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如制定了“北京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建筑保护办法”、对危改区域内保存较好的四合院采取了挂牌保护的措施,使处于危改拆除区域内的658座四合院等传统建筑得以保留。尤其重要的是,将全市危房改造的思路做了根本性的调整,从以往的危房改造工程中对四合院胡同采取的“改造、建设”转变为“保护、维修”,要在保护四合院和历史名城的前提下,开展危房改造工作。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我市延续多年的以拆除原有四合院为主要方式的危房改造工程,最终转变为以保护维修和提升居住环境为目的的危改工作。

根据上述对四合院保护的原则精神,我市四城区先后研究并制定了近期将以新的思路开展的白塔寺地区、三眼井地区、前门地区、大栅栏等传统街区的保护维修和改造市政设施的方案,将会取得既能保留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及格局,又能适应和满足居民现代生活需要的双重效果。

二、旧城内危房改造的实施方式及对传统四合院保护产生的影响

为在危房改造工程中妥善处理与历史名城和传统建筑保护的关系,我市自开展危房改造工作以来,也曾经历过多方面的探讨过程,社会各界曾针对如何在危改过程中保护古都风貌的问题,进行过广泛的讨论,一批专家学者曾从历史名城和古都风貌整体保护的战略高度,发表过真知灼见;有的专家亲自主持或参与了部分危改方案的设计工作,在全市实施的危房改造工程也曾有过各种探索和不同模式:

1.在传统四合院区域实施的楼房小区式的改造方式。在危房改造的初期阶段,为了能尽快安置大量的居住危房的居民住户,各城区曾在旧城的边缘地带建造了一定规模的楼房小区式的住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区域因危房所造成的社会压力。但随着危房改造工程的进展,这种改造模式却逐步向旧城内的传统四合院区域“侵蚀”。在危改初期阶段以后,我们看到,由于实施了楼房小区式的危房改造工程,使得一些传统平房区域内原有的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建筑被全部拆除,代之而起的是一片现代化的楼房小区。从北京旧城的整体看,当初为解决部分居民的危房而在旧城的边缘或某一区域,建成一定高度的楼房式住宅,对文物建筑和历史名城的整体景观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只要建筑的外观形制、体量、高度符合城市总体控规要求,在历史名城保护总体规划中是允许的,但是这种“改造”方式的代价,却是旧城内这一历史地区的传统四合院、胡同由此而永远消失了。

2.在传统四合院区域开展的菊儿胡同“楼房四合院”式的危房改造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即我市在大规模实施危房改造之前,清华大学等一些科研单位,曾就如何在保护北京历史名城的前提下,妥善解决旧城内危房问题展开过多项研究和探索。东城区菊儿胡同的改造,就是当时在努力协调古都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在传统四合院区域内开展的一项具有科研性质的“改造更新、新旧结合”式的危改试点方案。这一方案的突出特点是:将传统四合院的独门独户的居住形制与楼房单元相结合,组成住户居住的基本单位;在建筑设计上,为每户增加了原传统四合院住房中没有的厨房、卫生间等现代设施。建成后,每组建筑基本保留了大院落的组合形式,能够较好地延续传统的邻里交往方式,最大限度地维持了原有的住宅胡同的传统结构;继续保持了以往四合院传统住宅院落的地域空间;其建筑外观尽量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格,在当时被社会称为“类四合院”或“楼房四合院”式的危改建筑。

菊儿胡同开展的危房改造方式,是我市最早在传统四合院胡同区域开展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危房改造探索性试点方案,其整体规划中的改造、继承、更新的设计手法,为我市以后在旧城内开展的危房改造工作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理念。

3.在城根、坛根开展的整治及恢复区域景观的危房改造方式。在我市旧城内的城根、皇城根、坛根、古河道等地带,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发展形成的居民居住区,由于房屋建设质量差,是我市最早出现的危房区域,也是旧城内危房改造的重点地区。我市先后在东皇城根、明城墙遗址、菖蒲河遗址(南皇城根)、南中轴路两侧的天坛和先农坛的坛根等地带采用搬迁、整治的思路,开展了以解决危房、拆除违章、整治环境、恢复区域历史景观为目标的大规模的危房改造工程,共搬迁住户超过一万余户,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在上述区域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的共同之处是:由市区政府出资并组织实施,在搬迁了大量住户、单位的基础上,将区域内多年形成的杂乱建筑全部拆除清理;整治和绿化环境,市文物局积极参与了上述各项工程的实施工作,先后清理发掘了东皇城墙(根)遗址,利用考古成果恢复和展示了部分地段的皇城墙遗迹;维修、加固和保护了崇文门东侧明城墙遗迹;配合菖蒲河恢复工程,修缮了南皇城墙;参与南中轴路的整治工程,修复了天坛、先农坛的外侧坛墙等,局部恢复了上述重要区域的历史面貌。尤其是在菖蒲河遗址整治及恢复河道的工程中,在菖蒲河北侧修建了一批传统式的四合院建筑,使这一地区历史上特有的红墙、御河、四合院的传统建筑景观得以重新展现。

4.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的危房改造试点工程——南池子危房改造方式。南池子地区的危房改造工程,是我市在历史文化街区开展的第一个以四合院改造为主的危房改造项目,也是我市对传统四合院改造、维修、保护利用的探索性的试点工程。又由于南池子位于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故宫的建设控制地带之内,其街区本身又是全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所以南池子地区的危房改造工程,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界人士分别从故宫传统环境的延续、原有四合院、胡同的保护、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环境水平等不同的角度给予评说。特别是对改造后新建造的二层式的居民住房等方面,部分专家还存有一定的看法。但从整体上看,南池子地区开展的危房改造工程,是在十分复杂的矛盾和多种困难的境地下,开展的一项危房改造的艰难探索,其总体效果应给予充分肯定:一是危改工程尽量多的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建筑,搬迁了占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普渡寺大殿的小学校;搬迁和拆除了普渡寺大殿周围的186户居民,使年久失修的文物建筑得到了彻底的修缮;在危改工程中保留了原有的9条胡同和街巷;保留了现状较好的四合院31座;按原格局重新修复了传统四合院17座。二是,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提高了居住水平。在危房改造前,每户住房面积为2684平方米,改建工程后的回迁户户均达到69平方米。为解决区域内居民住户过多过密的问题,在这次危房改造中,居民外迁率为70%,降低了住户及人口密度,从而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三是,各种现代化的市政设施,如管道燃气、电力设施、通讯网络、上下水管线、地下停车场等等都从地下引入四合院内或居住的区域内,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整个区域的市政水平。

5.实施了小规模院落式的维修改造方式。为在危房改造中更有效地保护现状四合院建筑,我市有关部门曾做过多种改造形式的探索,其中在传统四合院区域推行的以单体院落为单位的危旧房改造方式,基本保持了原有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传统外观,对原有胡同、街区风貌及周边邻里建筑不造成任何影响,是我市在旧城内危房改造工作中,对四合院建筑改造与保护相结合的一种成功的尝试,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此方案的实施,往往是以一组或几组四合院为改造单位,在搬迁安置院内原有住户的基础上,根据院落建筑的保护状况及完残程度,做出维修、改造的实施方案。通过对原有院落建筑开展一系列的维修、复原、翻建和内部改造,使原有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得以恢复。新的院落建筑,完全可以适应和满足现代化的居住生活和多种使用的需要。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意义的改造院落有:东城区南锣鼓巷沙井胡同15号四合院、秦老胡同35号四合院、鼓楼东大街国祥胡同甲2号四合院、东城区亮果厂6号四合院、东城区府学胡同34号四合院以及国子监街、南长街等数十处院落,大都是在安置原有危房户后,对现存的危旧四合院仍依照原有的结构和传统的格局,进行翻修或重建。重新改造后的院落建筑,除内部增建了卫生间、厨房、上下水管等市政设施外,其建筑的总体外观,基本保留和延续了原有四合院的传统特色。从这种单体院落改造后的整体效果看,这种小规模院落式的危房改造方式,既保留和发展了传统建筑原有的实用居住价值,又再现了老北京传统风格的四合院建筑。

三、已实施的几种危房改造模式与传统四合院保护的矛盾

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在危改工作中做好四合院保护的指示精神,我市在旧城内的危改工作思路已做了根本性的调整,为适应这一重大转变,有必要对我市十几年来的危改工程实施方式进行认真反思,以便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深入研究和探讨在今后危改工程中保护传统建筑及历史文化环境的原则和方法。我们首先充分肯定以往的危改工作在解决城市危房、改善市民居住条件、提升城市环境水平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但如何在危房改造的实施工程中处理好与传统四合院保护的关系,确有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的问题:

1.以开发建设的方式,开展旧城内的危房改造,对传统四合院、胡同、街巷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开发建设的本质,就是利用旧城内的土地及空间进行建设,它与开发地域上的传统四合院、胡同的保护是相矛盾的,其所追求的目标,是最多的建筑容量和最大限度的建设高度,以新增的建筑面积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我市危房改造的起步时期,在旧城的边缘地区实施这种开发性建设,也确实为当地的危旧房住户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居住用房,也为政府缓解了没有资金解决危房及困难户回迁的现实问题。但是,这种在旧城内特别是在传统四合院、胡同区域实施的开发性建设,是以牺牲危房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和地区传统风貌为代价的。从以后的实际效果看,在实施开发性建设的传统平房区域内,部分保留状况较好的四合院建筑,也在开发建设的工程中被拆除。特别是在占地面积较大的四合院平房区域,不但原有的各类建筑包括个别状况较好的四合院被全部拆除,而且这一地区已延续多年的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也被一栋栋体量较大的现代楼房所取代,致使这一地区的历史“痕迹”也随之消失了。

在危房改造初期,为加快全市危改工作速度,我市在旧城内还同时实施了市政建设带危改、道路扩建带危改等多种建设性的危房改造方式,这种以城市建设工程的方式来承担部分危房改造任务的做法,其实际中所偏重的是市政工程建设本身,而对市政工程两侧所涉及的传统建筑也是以拆除为主。在工程实施后,城内部分地段的道路确实展宽了,但沿街两侧原有的传统建筑及街区景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特别是沿街的传统四合院、商家店铺等历史性建筑在不断减少。

2.原地实施危房改造的方式,对传统四合院建筑和地区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四合院平房区危房住户过多,加之建房资金紧缺,在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解决危房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原地危改建设,就地搬迁安置,增加建筑高度,平衡建房资金。应该说,这种方法在旧城的某些边缘地带是可行的,但如果在内城的中心地区或四合院胡同区域,也实行“就地危改,原地建楼”的方式,就必然拆除危房区域内原有的四合院、胡同,造成一个历史地区的传统四合院、胡同的破坏直至消失。

3.以迁移的方法在新建楼区的一侧保留部分四合院的方式,将使传统四合院的原有价值大打折扣。部分旧城内的危房改造项目,为协调危改建设与四合院保护的矛盾,兼顾两者的关系,在危房改造建设中,将区域内有价值的四合院,迁移至新建小区的一侧。从表面看,这种危改方式是将有价值的四合院建筑迁移保留了,有的小区内个别的四合院还做到了原地保留,有的楼房林立的小区内需保留的挂牌四合院一个不少,但这种原本分散于胡同、街巷之中的四合院建筑,却在这种危改方式中脱离了原有胡同的历史环境,又重新组织在一个新的现代化的建筑环境内。这种重建的四合院,不但失去了传统环境下的原有价值与意义,而且新建成的楼房小区,也必将影响和改变这一传统四合院区域在历史名城中原有的地位与作用,进而会对北京历史名城的整体风貌造成损害。

4.在危改的运行方式上,部分危改区域曾出现过把危房改造与保护四合院对立起来的偏向,造成部分危改地区的居民对政府部门保护四合院工作的误解。旧城内很大一部分危改工程,因涉及到历史街区和四合院的保护问题,多与危改建设形成矛盾。有的建设单位就认为,是四合院保护影响了危改建设,个别的建设单位在处理建设与保护关系上,形成一种:解决危房=拆除破旧四合院、改造=盖楼房=解决居民的危房问题的思维模式,片面认为,不拆除原有的危旧四合院就无法解决居民危房问题。在前一时期,有的危房项目因四合院保护问题出现了停顿和调整,在部分建设单位上述错误情绪的影响下,致使部分急于改善居住条件的居民,对政府部门保护四合院、胡同的做法产生了对立情绪。个别的甚至错误地认为,北京破旧的四合院已经过时了,保护它就是保护落后等等。而未能看到,市委、市政府之所以采取保护北京四合院以及保护历史名城的举措,正是保护和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上述认识问题的产生,其根源概出自于这种原地危改建设的运行方式。

四、以新的思路解决旧城内危房改造中的四合院保护问题

1.坚持以维修、保护的方式替代四合院区域的危房建设工程。在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历史名城保护的新形势下,要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院建筑、保护北京历史名城的指示,坚决停止旧城内的开发建设项目,要切实保护好每一条胡同、每一个四合院建筑。同时更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目前四合院区域内普遍存在的危房问题,应认真探索危破四合院的维修、保护和利用的良性管理机制。在搬迁改造方式上,要改变以往经济搬迁的做法,首先是着重解决四合院区域内经济困难户和低收入职工的住房问题;在住户疏解与外迁的思路上,应变以往的“货币搬迁”为住房调整,通过调换住房的方式,解决危房户的住房和避免经常发生的货币纠纷问题。如在城外统一建造住宅楼,然后,通过采用住房调整的办法,以租房的方式,将四合院区域内的危房户置换至城外的单元楼内,在原住户离开危房后,再根据所在区域的位置特点,另行研究危破四合院的维修、改造、保护、利用的方案。

2.以多种方式开展旧城内四合院的维修与保护。按照市政府关于保护四合院的要求,四合院的产权及使用单位要积极采取维修和保护的措施,不得拆除和改变四合院原有的建筑格局,鼓励实施以院落为单位的小规模的危房户搬迁和四合院维修、改造工程,在保持原有建筑格局、外观的前提下,院落内可以引进和采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和市政设施,以适应当前都市生活发展的需要。

3.研究制定不同区域内的四合院危房维修、改造、保护和利用方案。在北京旧城内,对不同地域的四合院建筑应有不同的保护要求,如:处于旧城中心区的四合院与城市边缘地带的四合院、历史文化街区的四合院与一般传统平房的四合院建筑,因在历史名城的不同地域中发挥着不同的影响与作用,因此在保护上要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讲,因地域上的差异,对全市四合院的保护标准与方式不搞“一刀切”,特别是对旧城内的40片历史传统街区的四合院,要严格按照历史街区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不得拆除、改建原有的传统建筑。对年久失修的危破房屋的修缮,要采用传统材料和工艺,按其建筑原状维修并保持和恢复其传统外观。而对于一般平房区内四合院建筑的维修,一般不做纯“复古式”的要求,在其建筑内,除可增建卫生间、厨房及各种市政设施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增建地下室等。在院落的利用上,可在不影响建筑格局和区域景观的前提下,可以营建“下沉式”院落或增加庭院式罩棚等等,以满足和适应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

4.以四合院私有化方式吸引各方资金,实现四合院维修、保护的社会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城市普遍推行公有制并最终实现了私人住房公有化后,政府部门也从此背负了全市职工住房的沉重“包袱”。几十年来,由于政府及房管部门长期缺乏足够的维修资金,始终无法保证全市居民住房的日常维护,使得很多居民住房特别是旧城内年代久远的四合院平房,在年复一年的使用中日见残破,以至逐步演变为现在的危房。实践证明,政府部门无法继续承担全市居民的住房问题。由于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及北京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已经积蓄了较大的资金财力,特别是在全国范围内的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各阶层人士,已经开始介入旧城内四合院建筑的保护利用领域。如在皇城内的南、北池子、南、北长街、景山东、西街、什刹海地区、南、北锣鼓巷、国子监街等重点四合院街区,已先后有百余处四合院建筑,由港澳企业家及各界人士依有关政策出资收购后,都按院落原有的格局和建筑风格重新修复利用,使原已危破的四合院建筑在经过维修后得以延续。可见,社会人士参与四合院的危房维修及利用,在全市传统四合院的保护利用方面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今后发展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内的各界人士参与我市四合院的维修、利用,还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住房改建范文篇8

一、任务目标

为了切实改善我市农村特困群众的住房条件,提高他们生活质量和防灾减灾能力,市委、市政府计划从2008年至2009年,利用2年时间(比全省计划提前三年),对我市177户农村特困群众危房进行改造,其中:一般困难户104户、危房特困户34户、农村低保户16户、分散供养的五保户2户、计生户21户,2008年计划完成60户,2009年计划完成117户。

二、实施范围及改建标准

实施范围:凡具有本市农村户籍的农村居民,现有房屋为土木结构,并年久失修,经济条件差的特困群众家庭,优先安排受灾户、危房程度严重户、重点优抚对象和符合条件的计生户;重点扶持无力建房的无房户、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

改建标准:按照“统一规划、兼顾方便生活、生产、量力而行、重点扶持”的原则,每户3间房,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分散供养五保户按每人两间,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以砖木结构为主,有条件的可适当提高标准,改造后的农村特困群众住房要达到我市农村一般农户基本住房的中等水平。

三、资金来源和补助标准

资金来源:资金由省市财政共同承担,省财政每户平均补助3500元,市财政每户平均补助2500元。

补助标准:每户平均补助不低于6000元,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实行分类补助,坚持“困难大的多补助、困难小的少补助”的原则,对农村特困户中的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二女结扎户,在市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再提高30%。

四、组织实施

市郊区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作的实施和管理。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审计局、市人口委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负责检查、监督和资金落实等工作。

各镇政府、村委会依据任务指标具体落实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工作,组织民主评议,审查落实特困群众家庭危房改造对象,并张榜公布;负责协调、督促、落实危房改造资金的及时到位、到户,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项目实施。

五、实施程序

需要危房改造的农村特困家庭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书,经村委会评议,镇政府入户调查、审查同意后,汇总上报市郊区工作办公室和市民政局,市郊区工作办公室和市民政局对镇政府上报的危房改造户进行复核抽查,经核实无异议的,准予批准实施,并统一汇总上报省民政厅备案。

六、检查验收和资金发放

市郊区工作办公室根据危房改造情况,提出检查验收申请,由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检查验收组,对危房改造情况进行抽查、中期评估、年度检查和总结验收,验收合格的,在新建房屋显著位置悬挂“甘肃省农村危房改造工程”标识,并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省、市资金到位情况,按照补助标准分阶段拨付危房改造资金。

附件2:

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户的标准和依据

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开展农村困难群众危房调查统计工作的通知》(甘民电〔2008〕3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户标准和依据确定如下:

1、具有农村户籍的农村居民;

2、因家庭生活困难,经济条件差,无力建房的无房户;

3、现有房屋为土木结构,并年久失修,经济条件差,年人均纯收入达不到5835元的重点优抚对象、独生子女领证户和两女结扎户等;

住房改建范文篇9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贯彻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灾后重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抓,确保抗灾自救、重建家园工作取得实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两抓四结合”(即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灾后重建与防灾减灾避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争创全省“三级联创”示范县相结合,与“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风建设活动相结合)的要求,切实搞好抗灾自救、重建家园的各项工作中。

(二)目标任务。全民总动员,奋战三个月,打一场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攻坚战,实现“三个确保”,即确保受灾户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确保受灾群众“五有”、“二不”(即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医疗,不病倒、不饿倒),确保房屋重建户十月底前迁入新居。

(三)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安排”,继续把防灾、抗灾、救灾工作一抓到底,争取抗灾救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教育引导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充分发挥群众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主体作用,加大项目争取、信贷支持力度,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逐级公示的原则,救灾款物发放、房屋重建补助标准实行乡、村、社逐级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二、突出重点,精心部署,全力以赴抓好抗灾自救重建家园

的各项工作

(一)及时排查险情隐患。各村和相关部门要深入受灾户、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对水库、山坪塘、毁损水渠、河道、农村住房、学校、山体滑坡等灾害隐患点加强排查,建立预警机制,发现险情要及时妥善处置。国土部门和各村要对被洪水淹没和已经发生地质灾害地段的周围住户进行监测,特别是对重点险段要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对受到潜在地质威胁的住房,要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避让、安置方案。

(二)奋力抓好灾区生产自救工作。一是切实搞好农业生产。

全力抓好恢复农业生产工作,围绕县政府“223355”目标思路开展工作,全乡今年生产自救和晚秋生产任务是:再生稻100亩、秋洋芋2500亩、秋红苕500亩、秋玉米350亩、秋大豆150亩、秋菜3500亩,家畜4000头,家禽40000只,人平增粮50斤,人平增收50元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要切实抓好大春田间管理,着力搞好田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确保现有农作物增产增收;对因洪灾造成无收成的农作物要及时改种;要督促各村社抓好晚秋生产,制定好晚秋生产计划,重点抓好秋洋芋、秋红苕、秋玉米、再生稻、秋菜的生产,保证晚秋作物种子的供应,确保人均增种2分粮2分菜。

(三)大力实施房屋重建工作。

一是要明确责任。受灾群众住房重建工作实行乡党政领导牵头,落实村社、机关干部帮扶责任,明确房屋重建的实施主体是受灾户,工作发动主体是村社(社区),责任主体是驻村,联系片的工作组。建设部门负责重建房屋的户型设计、集镇规划、房屋质量检测和监督工作,建设、国土、水利、交通等部门和乡村干部共同负责房屋重建选址工作,逐户落实选址方案,做到一避(避开泥石流和滑坡),二让(让开水路、让开低洼地段),三高(高地、高坡、高处选址,抬高基脚),要确保在一周内选好址。

二是要明确时间进度。要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倒排工期,实行倒计时,各村每十天向乡党委、政府报告一次受灾群众住房建设情况,党委、政府对各村受灾群众住房重建工作实行目标考核,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效果较好、按时完成任务的村给予表扬,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村,支部、村委会、驻村联系户干部,向党委、政府作出检查,并通报批评,追查责任。

三是要量力而行。对重建户要充分考虑当地住房整体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在建设形式上,要以分散建房为主,相对集中为辅,采取异地新建、成片联建、购买旧房、落户城镇等多形式、多途径灵活多样的办法,根据受灾群众的自救能力,因地制宜、因户而异,不搞一刀切。同时,对那些无序建设、不符合要求的,政府不予建房补助。

三、落实政策,齐抓共管,全力支持受灾群众住房建设工作

受灾群众房屋重建坚持“统一规划、分户联建、自行负责、适当补助”原则,按照“自己筹一点、亲朋帮一点、社会捐一点、银行贷一点、保险赔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办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好家园。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以下优惠政策,特用于今年以来暴雨洪灾和地质灾害造成的住房毁损。经民政、建设、国土等部门鉴定确需改建、重建、迁建的农村受灾户(含乡镇场镇住户),享受如下优惠政策:

(一)关于建设方面。取消受灾农房改建、重建、迁建涉及

建设部门的一切费用(含图纸设计费、地形测绘费、房屋产权登记费、工本费、测绘费)。

(二)关于国土方面。取消受灾农房改建、重建、迁建涉及

国土部门的一切费用。

(三)关于林业方面。用于受灾农房改建、重建、迁建而采

伐、购买林木,林业部门免收育林基金,采伐指标在自用材限额指标内解决,保证建房所需。

(四)关于税收方面。地税部门对受灾农民改建、重建、迁

建或受灾房购买房屋(含在城镇购房),经受灾群众申请、民政部门证明、地税部门审查属实,涉及地税的一律免征。

(五)关于电力方面。电力部门要确保受灾农房改建、重建、迁建用电所需,将受灾群众用电设施及时架设、安装到新建房屋,并安装好用户表,只收取材料成本价,免收工时费、增容费。

凡受灾农房改建、重建、迁建,在城市(镇)规划区外的,可在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后凭民政部门证明到相关部门办理完善相关手续,并享受以上优惠政策,在城镇规划区内的必须服从统一规划,受灾户申请后,民政、建设、国土等部门集中联合办公,简化程序,及时办结相关手续。

四、重建补助的对象

今年“6.18”、“7.5”、“7.18”暴雨洪灾中住房全部垮塌户、地质灾害避让户、危房不能居住户、部分毁损户。

五、重建补助的标准

(一)住房全部垮塌户:每户补助1500元,并按家庭人口每人补助500元。

(二)地质灾害避让户:每户补助1200元,并按家庭人口每人补助200元。

(三)危房不能居住户:每户补助1000元,并按家庭人口每人补助100元。

(四)房屋部分毁损户(通过维修、加固能居住的):每户补助300元。

(五)鼓励购买城镇住房和农村闲置住房或投亲靠友居住,同等享受上述建房补助资金。

六、重建补助的办法

先修建,竣工后,由建房户申请验收,经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兑现应享受的补助资金。

七、重建奖惩的措施

(一)在20*年10月31日前建成(购买)住房,并搬进新居的全额享受上述建房补助资金,另奖励每户搬家费300元。

(二)在20*年11月30日前建成(购买)住房,并搬进新居的享受上述建房补助资金的90%。

(三)在20*年12月31日前建成(购买)住房,并搬进新居的享受上述建房补助资金的80%。

(四)在20*年12月31日后建成(购买)住房的户原则上不享受上述建房补助资金。

八、重建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调查核实,张榜公布。各级干部必深入村社,逐户调查核实受灾实际情况,实事求是,锁定建房补助对象,由村委会张榜公布,无异议后,再由乡人民政府张榜公布,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确保灾情真实,对象准确。

(二)本人申请,登记造册。各受灾户在住房重建竣工后,向乡人民政府申请验收,乡人民政府对申请户登记造册,并向县级有关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三)严格审查,对照验收。村委会对建房补助对象,先实地对照初审,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分别签字,加盖村委会公章。乡人民政府和联系乡的县级部门依照名册深入村社按照要求对照验收,乡主要领导和联系乡的部门领导分别签字,住房重建核灾组再抽查核实认定住房重建完成情况。

(四)集体审批,银行直发。乡人民政府对建房补助对象的核查、验收实行集体审批,严禁搞“一言堂”,优亲厚友。联系乡的县级部门要主动监督,县民政局把关审批,不准提高补助标准,放宽条件,延后时间,县电视台要对外宣传补助情况。在确定了补助对象和住房重建竣工验收合格后,由灾后重建领导小组审查确定,按照“受灾户申请,群众评议并公示,乡人民政府审核上报,核灾组核灾,县民政部门审批,县财政直接通过农村信用社打卡直发灾民手中”的程序发放补助资金。

九、严肃纪律,民主监督。

监督专款专用,重点使用,坚决杜绝以权谋私,弄虚作假、平均分配、挪作它用等现象,凡灾民以欺骗手段领取建房补助资金,除如数追回所领补助资金外,还要追究相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确保资金正确使用,对象准确,补助标准得当。

住房改建范文篇10

(一)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农村危房改造原则上以农户自建为主,通过宣传引导,结合群众自身建房意愿,积极发挥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体作用。各村委会要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予以引导、鼓励、支持和帮助。

(二)坚持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的原则。公开资助政策、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和审批结果,规范操作程序,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客观公正、群众满意。

(三)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户的承受能力和生产生活习惯,尊重当地自然和建筑形式,尽量加强地方建筑材料的使用,体现民族和地方建筑风格,注重保持田园风光与传统风貌。

(四)坚持科学规划、节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相对集中的要求实行统筹规划,分批实施。新建、改建住房要符合镇和村庄规划,尽量安排利用村内空闲用地、闲置宅基地和原宅基地进行建设。

(五)坚持资源整合、项目结合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土地整理、扶贫安居、水利、调整公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二、目标任务

全面完成2015年第二批136户农村危房改造建设任务以及农户档案整理、信息录入和补助资金的拨付工作。

三、实施对象及范围

(一)实施对象。农村危房改造的实施对象为居住在危房中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农村贫困户以及有条件实施改建的其他危房户。危房是指依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的《农村危险房屋鉴定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鉴定属于整栋危房(D级,需新建或重建)或局部危险(C级,需维修加固)的房屋。

(二)实施范围。本次危房改造工作具体任务安排详见《XX镇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目标任务分解表》(附件3)。各村委会要坚持以分散分户改造为主,在同等条件下,对传统村落和危房较集中的村庄予以优先安排,对已有搬迁计划的村庄不予安排,不得借危房改造名义推进村庄整体迁并和风貌整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村委会要组织力量通过现场查看、议定评比等方式综合确定对象户危房等级,其中,符合实施条件,本年度内进行改造或因特殊情况需跨年完成改建任务的对象户可纳入实施范围;对虽符合实施条件,但在城镇拥有商品住房的对象户不予纳入。

四、建设标准

农村危房改造应按照《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试行)》的要求,在满足最基本居住功能和安全的前提下,原则上户均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3人以上农户(含3人)的人均建筑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18平方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家庭人数和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适当调整,房屋功能应符合农民生产生活习惯。危房改造新建房屋必须参照县住建局提供的建房图集建设,确保房屋外观风貌统一协调。

五、补助标准

农村危房改造中央资金补助标准和省级配套补助分类标准见下表:

每户农村危房家庭只能享受一次国家补助的优惠政策(如灾后重建资金等),不得重复享受。

六、组织保障

(一)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各村委会、镇属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将该项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加以落实。镇政府成立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二)严格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农村危房改造资金由县人民政府集中管理、统一使用,实行专款管理、封闭运行,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镇政府将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对危房改造专项资金项目进行监管,确保专款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