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18 20:05: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中药材产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药材产业

中药材产业范文篇1

一、主要措施

(一)扎实做好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

有效利用科技下乡及科普宣传等活动,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深入到老百姓田间地角,组织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同时发放相关学习资料并详细解答老百姓问题。通过深入的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使老百姓了解到相关中药材的知识,掌握了种植技术,从而为老百姓更好的种植中药材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积极实施中药材种植奖补项目

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特色农牧业的重大安排、部署,我局结合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加大中药材种植奖补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调动老百姓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并根据县委、县政府下发的《中共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2014年加快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奖补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制定并下发了《县2014年中药材种植奖补项目验收实施细则》。细则对验收的标准、申报的程序和时间以及注意的事项都做了明确的说明,从而使得验收工作得到及时、有序的推进。

对今年全县申报大黄、羌活两种纳入奖补范围中药材面积达到7932.27亩,其中大黄6475.87亩,羌活1456.4亩,我局会同县农工办、县目标督查办、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等单位组成验收组,于7月8日到10月21日,深入到相关乡镇对其进行核实、验收。最终全县通过验收面积为6430.77亩,其中大黄5364.87亩,羌活1065.9亩。未通过面积为1501.5亩,其中大黄1111亩,羌活390.5亩。

(三)大力支持老百姓成立中药材种植专合组织

为了能有效改变中药材种植分散的现状,我局大力鼓励支持老百姓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组织。按照自愿原则,以村组、地域为基础,让老百姓自发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组织。如此,便可以使大家集中起来,发挥群策群力,使中药材种植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同时政府对发展良好的合作组织予以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促使合作组织发展壮大,进一步带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四)加大对龙头企业的鼓励支持

龙头企业在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方面一直起到示范带动及技术支撑作用,为了能更好的发挥这一作用,我局进一步加大了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促使其能够长期、持续的发展,进而为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五)狠抓重点品种,打造核心示范基地。以道地优势品种——川贝母为主,依托药业企业狠抓种植技术研究与攻关,制定了相关种植技术标准,建立了川贝母规范化种植基地两个——卡卡沟川贝母种植基地(国青科技)、龙让沟川贝母种植基地(新荷花),新荷花川贝母种植基地成为国内首家通过gap认证的川贝母基地。新荷花现种植面积2700余亩,建立了11个川贝母现代温室育苗大棚,面积3000余平米,主要用于川贝母两年生幼苗的繁育,可以大幅提高幼苗的保苗率,降低种植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国青公司瓦布贝母种植已初见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实施中药材奖补项目中,因全县种植面积大、涉及面广、户多、验收难度大。部份农户只种不管,后期管理跟不上。

(二)道地中(藏)药材生产周期长,见效缓慢,影响农户积极性。

(三)市场信息和销售机制不健全,中藏材种植市场风险较高。

三、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要完善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加强中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搞好中药产业布局,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

(二)要加快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建立种子种苗基地,为中药材种植提供服务;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生产、集中连片开发的要求,着力建设贝母、大黄、羌活、秦艽、“三木药材”等道地药材的基地化种植。

(三)要重视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中药种质和遗传资源,加强优选优育和中药种源研究;建立种质资源库,保存中药材种质资源;加强中药材野生品种科学种养研究;开展珍稀频危药用动植物资源普查;加强中药材新品种研究,开展珍稀频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确保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中药材产业范文篇2

一、中药材产业工作完成情况

2013年,全年已规范化种植中药材面积约1万亩、管护约5300亩,其中:

(一)杜仲:管护3000亩,产籽9吨,产叶100吨,产皮80吨。

(二)天麻:新栽天麻13.5万窝,产量214吨。

(三)猪苓:新栽猪苓4万窝,产量26吨。

(四)柴胡:新栽柴胡820亩,产量100吨。

(五)银杏:管护1300亩,产量3吨。

(六)其他药材:管护1000亩,产量70吨。

二、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上成立了由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相关站所同志为成员的镇中药材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中药材产业项目的组织领导,确保了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扶持力度。镇中药材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高度重视和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从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制定帮扶计划。各村积极争跑投资项目,大力整合落实支农资金和奖扶政策。

(三)夯实包抓责任。镇上实行责任包抓制,强化了对中药材产业基地的技术指导,建立健全激励奖惩机制,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产业发展具体困难和问题。各村明确任务分工明确,部署周密,每个产业都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了合力包抓推进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三、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供、销信息缺乏。没有建立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体系,市场需求信息缺乏,抗风险能力弱,持续增收困难。

(二)产业发展经费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虽然每年投入一定的资金,但随着产业不断发展,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在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中药材天然资源的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品牌建设等方面没能有效开展工作,制约中药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药农在生产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

(三)产业规模不集中、品种结构单一,种植面积较小。大多以农民自发的个体种植为主,生产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呈现出小而杂的生产局面,且种植不集中,种植面积小。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积极争取中药材项目。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中药材项目,特别是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研究、标准化基地建设、信息平台建设、品种提纯复壮、扶贫开发等项目。通过项目实施的带动,进一步促进我镇中药材产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中药材产业范文篇3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我州农牧业工作实际,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近期对我州中药材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我州具有优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污染少。从上世纪50年代初,我州中药材生产有着辉煌的历史,1952年-1990年,我州当归收购量达8657吨,年均收购量达227.8吨,1978年我州当归种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超过1万亩,当年产量870吨,××州维西县在当归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1974年受商务部表彰并命名为全国十四个当归基地县之一。秦艽和当归因产量高、质量好,曾经是我州中药材的拳头产品。但是,农村体制改革后,原有的药材购销体系被打破,只有少量的个体工商户经营药材,加上药材市场大起大落,全州药材种植面积大大减少,从业人员有减无增,全州中药材只有零星种植,由于规模少、种植分散、产量低、利润薄、风险大,严重挫伤了药农的积极性,作为××州特色和优势的中药材产业逐步没落。

在“十五”期间和“十一五”以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逐年加大了对药材基地建设的投入,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以维西县的秦艽和当归为主的药材品种、面积和效益都有所增加。据统计,20*年低,全州共有药材种植面积4.5万亩,以下为各县具体情况:

维西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9万多亩,分布在多个乡镇,其中永春乡种植面积较大,主要品种为木香、秦艽、当归、丹参、桔梗、板兰根、茯岑、虫蒌等;德钦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390亩,主要品种有木香、秦艽、当归、丹参、桔梗、茯岑、虫蒌、川芎、秦归等;香格里拉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655亩,主要品种有白术、木香、桔梗、川芎、秦归等。我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近几年发展较快,出现了一些新的产区。我州有良好的中药材种植传统和基础,中药材生产主要分布在具有传统种植的乡镇,这些地方中药材生产自然条件优越,有一定的种植经验。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药材市场需求加快,近几年新增面积3万多亩,出现了一些新的基地。

二是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乡镇或基地。我州产区较多,相对分散,但随着中医药市场的拉动,逐步形成了永春等在千亩以上的乡镇,具有了一定规模和影响,农民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三是立足当地实际,形成了多种生产运营模式。我州中药材生产传统上主要以农民个体生产为主,随着政府的支持,单位或公司的参与,各地立足当地,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形成了“基地建设,定单生产”等生产运营模式。

四是品种多样,并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的优势品种。我州中药材自然资源丰富,适应种植品种较多,主要种植品种有40种以上,同时也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优势品种。如汶南的徐长卿有1000多亩,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为徐长卿传统主产区;其他如桔梗、丹参、黄芩、黄芪、白术、灵芝、玫瑰也具有了一定规模,在国内省内具有一定影响。

五是中药材种植效益高,发展势头良好。中药材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每亩年产值在2000--4000元之间,个别效益在万元以上。因此,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一些乡镇政府因势利导,制定激励政策,加快发展。

六是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目前,我州中药材生产有了一定规模,但产业化水平不高,而从技术、认识、效益、政策、规模等方面和趋势来看,正处于一个规模发展的初级阶段,基本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二、我州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我州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又逐渐衰退的过程。虽然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农业部门的大力扶持下,生产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基地建设具有了一定规模。但是,由于还存在着各方面的原因,使得中药材的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主要原因有:

一是技术水平不高,规范化生产严重不足。虽然种植基地农民有一定种植经验,但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盲目施用农药、化肥问题严重。在一些新种植区,生产管理和技术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我州有三个品种(秦艽、木香和当归)具有了相当的规模种植,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在加大,但距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还有一定差距,包括这三个品种在内的中药材还没有一项申请规范化生产认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是国家对中药材生产制定的法规性文件,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与否将影响一个地区药材的声誉形象、市场地位、生产发展等,同时也会影响市场准入)。

二是中药材生产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虽然我州中药材发展趋势良好,但是中药材生产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如品种资源潜力、地理环境潜力、种植技术潜力等,如何把这些潜力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效益是重要问题。比如,品种资源潜力方面,××州虽然不是当归的原产地,但五十年代以来引进县内种植,已经有五、六十年的种植历史,产品质量好,深受药商和中药医的欢迎,维西当归的特点是归头大,归尾小,功能善补,油脂含量高,质量好;秦艽在当地有野生资源分布,种植数量多,药材地道,深受欢迎。但与其他地区相比,种植面积不大,多数为零星种植。中药材生产的潜力优势几乎没有发挥出来。

三是政府引导力度不够,加工企业带动力不强。政府部门近年来对中药材基地建设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在产业发展上未能发挥出较强的引导作用,在生产指导、技术服务、行业监管等方面力度不够,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投入不足,从而造成了农民生产上的盲目性以及销售上的无序性。同时,由于缺乏加工企业的介入,在品种收购、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等诸多方面存在缺陷,没有形成严格的中药材种植品种指导、产中监督、规范收购等机制,而且生产加工能力滞后,科研开发能力有限,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因此由于受市场的波动影响,造成了农民信息不灵,种植品种不对路,种植技术差,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上得不到有效保障,种植规模小、品种少、效益差、抗风险能力弱,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三、推动我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

根据我州土地资源丰富,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区、高寒山区占全州土地面积的75%,自然环境优越、污染少,种植青稞、马铃薯等其他作物收成低,当地药材质量好,种植历史悠久,有传统的种植技术等特点,建议积极推动我州的中药材产业发展。

1、提高认识,明确中药材生产在我州的地位和意义。随着国际化发展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天然药物发展潜力巨大。从国际国内市场及国家的配套政策来看,中药产业正处在良好的发展时期,作为源头的中药材生产也遇到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州中药材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现代的社会资源优势,中药材发展理应为我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提高农民收入、为生态立州建设做出贡献。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州中药材生产确实为农民增收、地方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农民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州中药材产业完全能够发展壮大起来,逐步成为我州的重要产业。

2、加强领导,积极营造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在推动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根据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家中药材发展目标,国家、省、市相继制定了有关促进中药材现代化发展的政策,为中药材的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具体中药材生产中,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领导,在制定政策、提供支持、提供服务等方面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切实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高度,把中药材生产开发摆上重要位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明确责任、理顺关系、协调管理,为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市场之间的联系,努力提升生产技术水平。通过促进各种形式的合作,建立一批中药和天然药物研发机构、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等,促进和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具有较强的人才、技术、信息优势;中医药企业具备资本、人才、技术、加工、市场等多种优势,同时具有产业化生产的能力;大的中药材市场则对中药材种植能够起到很强的拉动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市场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探索和发展多种符合市场要求的经济合作形式,能够快速的提升我州中医药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加快中医药产业的形成。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组织科研院校、公司、基地和农户,加强中药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把市场前景好的我州地道药材列入重点研究计划,研究制定道地药材种植规范,争取列入国家或省研究计划,力争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为我州的中药材现代化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多管齐下,多方筹措资金,为生产开发中药材提供充足的财力保证。我州中药材生产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也正处于向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注入。政府在财政支出上予以一定的支持和引导是迫切必要的,政府资金重点投入三个方面:一是扶持示范乡镇搞好中药材生产开发,带动全州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二是支持科技,为研究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提供资金,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益;三是公共利益投入,如原产地保护、“正品”的保护等。除此之外,解决中药材生产开发资金紧缺还需要多管齐下,多方筹措资金。一是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国家相关部门每年都安排一块资金用于扶持中药产业的发展,要尽快组织力量,通过定项目、建基地、上规模,努力争取上级的专项资金补助。二是努力争取金融贷款,我国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对农业生产扶持的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对外宣传,大胆走出去引进来,吸引外来资金注入,加快产业发展。

5、努力发展道地药材,打造优势药材品种。我州中药材资源丰富,应选准市场前景好的道地药材,重点研究和开发,发展规模形成产量优势,提高水平形成品质优势,加强宣传形成品牌优势。如何使本地产药材的优势转化成市场优势,当地政府和有关机构应出台政策和办法。

中药材产业范文篇4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切实增强搞好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性

当前,随着中草药在世界范围产生的广泛影响和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不断进步,我县中药材产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据统计,世界上有超过3/4的人口在直接或间接地使用中草药产品,中药材在国际市场上潜力日益显现、作用日益增大。为了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国家正逐年加大对中药产业化开发与现代化研究的支持力度,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我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方向,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确定了重点项目,这将对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拉动力,给中药材产业开发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县多年来一直是药材传统种植大县,在推动农村进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逐步成为主导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过去的工作中,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同群众脱贫致富的要求相比,同我县中药材资源大县的地位相比,工作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在药材基地建设上,还停留在扩大种植面积和更新品种上,集约化程度低,未能与制药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难以发挥规模效益。二是在中药材生产上,缺乏对传统优质药材品种的培育和扶持,生产技术不规范,不能适应药材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品牌意识不强,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四是营销观念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优势品种市场占有额不大。五是产业链条不完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药材加工企业还属空白,大宗中药材仍处于卖原料和粗加工的初级状态,没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在新一届县委政府的领导和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县在规模种植上已成为陇南第一药材大县,但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发展中药材产业潜力很大,同时任务还十分艰巨。因此,全县上下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高度责任性,紧紧抓住中药材产业发展机遇,牢固树立“药材富县”的强烈意识,确立中药材产业在我县农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对中药材产业开发投入极大的热情,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坚定不移的信心,克服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全力投入中药材产业开发,努力把我县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二、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增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信心

(一)基本思路

年中药材产业开发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县第届六次全委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南果蔬,北药牧,全县兴劳务”的产业开发思路不动摇,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带动、奖励扶持工作措施不放松,强化基地建设,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种植模式;完善药材专业市场,组建全县药农总协会,提高药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加强技术、信息服务,努力提高质量、效益;培植龙头企业,加快市场建设,畅通销售渠道,着力推进我县中药材开发走上社会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产、加、销一体的产业化路子,努力把中药材产业建设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二)奋斗目标

抓好三片传统药材生产种植基地建设,做好哈达铺至阿坞、哈达铺至庞家、理川至八力、南阳至好梯四个中药材示范带建设,建成31个中药材示范点,通过片、带、点示范,年内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24.5万亩,全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当归9万亩、党参6万亩、大黄4万亩、红黄芪7万亩、柴胡3万亩、其它6万亩)。预期药材总产达到4124万公斤,总产值达到3.8亿元。培育五个拳头产品,即当归、红芪、黄芪、党参、大黄。实施好两个项目,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户后续产业发展中药材基地建设项目和县官鹅沟百味中药材示范园建设项目。

(三)主要任务

(1)加强基地建设,扩大种植规模。以哈达铺、理川两片7个乡镇20个村为重点,建成9万亩当归种植基地。以将台、何家堡、城关、贾河、车拉、新城子6个乡镇15个村为重点,建成7万亩红黄芪、3万亩柴胡种植基地。以南阳、新寨、狮子等7乡镇为主,在良恭河流域、岷江流域发展大黄4万亩、党参6万亩。在适宜区发展市场价格看好的名优中药材6万亩,基本形成“一区一品”的种植格局。

(2)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引进新品种25个,集中连片在等地建立县级药材种植示范点6个,即庞家乡许家村500亩黄芪无公害栽培示范点、好梯乡彭家山500亩党参无公害栽培示范点、哈达铺拉路梁万亩中药材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其中集中连片1000亩)、理川镇蔡家村千亩中药材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阿坞乡各竜村500亩当归GAP种植示范点、将台乡罗家村500亩红芪无公害种植示范点,在每乡镇建立乡级示范点1个,全县建成药材种植示范点33个。抓好官鹅沟百味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建设,将示范园建成全县药材示范展览、科技培训、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科技示范园,使其成为全县的药材培训基地、科技成果展示基地和农业休闲娱乐基地。

(3)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药材基地建设项目。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药材基地建设项目,是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当前生活和长远发展问题,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努力构建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按照市上要求,在全县退耕区阿坞等9个乡镇15个村发展中药材生产基地12500亩。在基地建设中,选派专业技术人员驻村蹲点,积极开展中药材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农民科技培训,推广中药材GAP种植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实现基地建设良种化。

(4)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条。一是要成立由药材种植大户、药材企业为主的药农总协会,统一组织,统一管理,互通信息,严格标准,整体增强抵御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切实帮助引导协会发挥作用,支持协会间加强协作,建立协会联盟,下功夫提高药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水平,使药材销售更加便捷,效益更加明显。二是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多方招商,引进外资,力争年内引进1户制药企业落户。同时,在全县选择产品开发先进、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效益比较好的药材企业作为龙头进行重点培育,逐步形成基地加农户、企业带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5)加强市场建设,畅通销售渠道。多方争取资金,争取完善城关中药材加工一条街、衙门地药材加工一条街,新建南阳党参销售加工一条街,建设计子川中药材市场,并组织加工大户开展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加工技术,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药材产业的经济效益。利用政府网站和农业信息网,建立县中药材专业网站,向国内外定期药材信息,互通市场行情,实现网上交易,促进产品流通。

(6)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制定完善《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训教材,发放到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指导。在药材种植重点区域培训种植大户300户,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加工流通体系培训加工户300户,引导种植户和加工户的积极性,为全县中药材的发展做出示范带动作用,增加群众的经济收入。

(7)积极开展注册认证,提高产品竞争力。切实加强“一注册三认证”和名牌产品创建申报工作,年内完成8万亩无公害党参产品认证。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中药材产业开发各项工作任务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农口各单位要在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协调下,把中药材产业开发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科学谋划,狠抓落实。对中药材产业开发重点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全力抓,全体干部职工要全身心投入,推动落实,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同时,要立足全县工作形势,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严格组织实施,为顺利推进中药材产业优化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强化工作责任。县中药材产业开发领导小组要从产业发展规划、基地建设、注册认证、龙头企业、产销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入手,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各乡镇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制订具体规划,明确责任目标,细化工作任务,严格绩效量化考核制度,切实把中药材产业的责任、任务落实到乡、村、社、户和广大干部群众身上。

3、提升服务水平。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切实抓好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服务工作,搞好示范,抓好指导,培育一批产业示范户,使其发挥辐射作用,力争全县户均达到1个科技明白人。同时要加强对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的技术指导,确保产量和质量双向提高,稳定发挥效益,带动和帮助周边群众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步伐。县中药材中心要加强技术服务指导,在提高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同时,全力办好6个县级高标准规范化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4、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创新投资机制,既要争取国家投资,银行融资,更要注重启动民资、招商引资,改变投资主体单一的局面,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客商多元投资的体系。涉农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项目投资政策和我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优势,编写相关项目报告,积极开展项目申报争取工作。引导和协调金融部门通过小额信贷、风险投资等方式,投资开发农业特色产业,支持有潜力的企业发展订单生产,解决中药材产业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

中药材产业范文篇5

关键词:中药材种植;中医药产业;优势;措施

中药材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利益链上的收益,让种植中药材的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收入更有保障、脱贫更可持续。本文就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管理进行概论,以期对于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1当前中药材种植具备的产业优势

1.1党和政府的乡村振兴政策指导投资新领地

中药材从质量源头抓起,多措并举推进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合作社、制药企业将按高于市场价5%~10%的协议价收购药农基地上的所有药材。吸纳建档立卡农户加入合作社,采取优先提供务工、种植技术、帮扶物资、订单收购等措施,通过种植、加工、销售中药材等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在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的核心区的中药材劳务就业方面,从开展标准化种植以来,合作社、部分种植大户吸纳的务工农民,带动周边群众大幅增加收入。中药材作为重要产业,中药材收入为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作出贡献。现已基本形成全产业链的现代中药材产业体系雏形。而随着“中国药都”发展路径的确定,以及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中国药都”的未来令人充满期待[1]。县域中药材覆盖村庄数量多,直接或间接就业吸纳度高,富县富民作用显著,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贡献高,对社会发展贡献集中表现在促使全县城镇化方面。充分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尊重市场导向、党委政府主抓、企业主推、群众主干的良好局面,走出一条“认识优势精准化、产业规划科学化、田间种植标准化、系列加工规模化、龙头商品品牌化、营销市场专业化”的路子。地方政府把党建引领、产业推动作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出路,探索出“三联三带三提升”党建引领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蜕变”之路。通过党组织联建、经营主体联营、农户联帮“三联”,打好稳定增收、补齐短板的“组合拳”。引进企业,引导域内合作社组建成立富民产业联合社,组成利益联结体。唱响农户政府帮、单位帮、党员干部帮、社会人士帮的“大合唱”,帮扶单位筹资支持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通过企业带合作社、合作社带基地、基地带农户“三带”,实现农户土地入股拿股金、基地务工挣薪金、自我发展得现金等多重收入。引进企业与联合社签订“一般农户高于市场价5%、建档立卡户高于市场价10%”种植中药材的收购协议。带动群众建成中药材育苗创业园、中药材种植示范园;群众将土地入股企业,年均进行每亩分红[2]。育龙头、建基地,强化主体带动作用,建成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加强科技投入力度,多型旋耕机、插苗机、采收机的应用,中药材主要栽培品种的普及,辛硫磷土壤消毒、5%香芹酚水剂、育苗移栽土传病害方案化防治等绿色防控方法的推广,引导农民从普通农业向生态、绿色有机农业转型;加强产销对接,在中药材基地建设过程中,引进药企,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中药材产业基地成为企业药源基地;强化利益联结,引导辖区内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入当地富民产业联合社,实现多类资源、多方主体、多个层级、多种所有的最佳配置和有效组合,弥补单个合作社发展的不足。形成“中药材产业发展好、示范带动好、利益联结好、增收效果好,群众内生动力强”的“四好一强”中药材特色产业。围绕中药材种植特色产业,通过县、镇培训,企业、合作社实训等方式,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实施中药材农村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建立中药材农村优秀人才信息库。积极为返乡中药材创业人才搭建宣传、服务、合作平台,激发优秀中药材人才返乡创业的内生动力,实现中药材优秀人才与乡村振兴项目深度对接。选派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中药材种植、加工技术人员为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为乡村振兴增力添智。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在群众居住集中区域制作中医药、中药材、中医药文化等各类宣传展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通过提升党组织凝聚力、提升合作社带富力、提升脱贫成效“三提升”,实现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打牢稳定发展的基础。结合主题党日、集中学习、中药材相关技能培训等各类活动平台,在会场、炕头、田间地头宣讲重要思想,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党员干部结合“双包一访”宣讲中药材种植精准扶贫以来的巨大变化,让群众感受到中药材种植精准扶贫取得的显著成效,感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激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3]。

1.2国字号平台引领投资新高地

中药材道地产区高擎“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核心产区和“药博会”举办地的“国字号”大旗,以“绿色、道地、高质量”为实现路径、平台,引领全国中医药产业发展,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独一无二的政策支持、品牌价值。始终坚持“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的理念,紧紧围绕药博会的举办,不断加大城市配套、产业配套、基础配套、服务配套力度。占有道地优质的中药材资源高地,不断擦亮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新名片。

1.3天赋优势造就投资新宝地

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六化”并进,国内各省区先、后天都有一定的优势。

1.3.1先天禀赋

(1)历史:种植和营销中药材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归、甘草等道地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2)文化: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深涵着国学、哲学和中药学。随着全民大健康理念向全国、向世界的推进,中药材和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医药已经成一块过上小康生活的敲门砖,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言。(3)中药材种植品种:属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生态环境具有多样性。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和水土环境,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良好的自然禀赋,为生长丰富的野生中药材、人工栽培种植中药材提供天然良好环境。(4)中药材贮藏:气候湿度小、光照足、通风好,干而不燥,凉而不阴,常年实际温度-10~25℃,相对湿度25%~75%,处处是天然的阴凉库,药材存放不生虫、不发霉、不变质,适合大宗中药材的仓储保管,是中药材的集散地,是“天然药仓”和“天然药库”,随着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提升,正逐步形成“南药北储、东药西储”的格局。

1.3.2后天优势

(1)加工:产品涵盖中药饮片、配方159颗粒、中成药、保健品、药妆等多个系列。(2)市场:作为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城市,中药材交易中心已形成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终端云仓相衔接的交易平台,建成以多个中药材市场为龙头的健全市场体系。(3)研发:与国内多所科研院校已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组建成立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实施科技合作项目多项,取得科技成果颇丰。(4)品牌:制订中药材地方标准,注册中药材商标。(5)交通: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公路纵横交汇,是名实相符的联结周边数十个市县的交通枢纽。便利的交通让全国各地的中药材,沿着高速公路、铁路倒流进行仓储、存放,促成“南药北储、东药西储”的格局。近年来,已有东南亚、中亚、中东等地的进口药材大量进入,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4]。

1.4优质环境促成投资新福地

突出体现在交通、生态、金融、营商环境的明显转变上。(1)作为“一带一路”和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地处城市群、经济圈战略要地,高速公路、铁路加快建设,“外联内畅”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2)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红色记忆交相辉映。特别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定力,全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使大片土地披上“绿衣裳”。更为重要的是,树牢“产业优先、企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制定出台支持招商引资项目若干措施,建立“首贷金融服务中心”,上线运行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一网通办”服务,努力营造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长得大的优质营商环境,投资将得到舒心高效的环境服务。

1.5高端品牌凝聚投资新名地

当地政府按照中药材种植“产地道地化、种源良种化、种植生态化、生产机械化、生产标准化、追溯信息化、绿色有机化、产品品牌化、发展集约化、管理法制化”的目标,聚集龙头制药企业及合作社、项目资金、科技人才等要素,建设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生态有机药源基地,加速形成“国有名药,国药世用”的中药材高端品牌良好发展格局。

1.6无限商机汇聚投资新洼地

抢抓“一带一路”和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着力推进生态科技创新城、国际陆港、中医药信息物流港、物流中心、仓储商贸物流中心等规划建设,并建立健全生态产业发展体系。执行好政府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产业专项规划、产业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推进管理机制“五位一体”:推进调度、统计监测、绩效评价、督查考核、结果运用。项目切实强化政策、金融、人才、科技、环境等要素保障,为加快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打开新局面。把中医中药产业作为区域大产业来抓,以满足人的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为核心,紧盯医养、药养、食养、游养、住养、水养、文养、体养等养生文化的融合,打造中医中药、保健养生、药膳食疗、文旅休闲、体育健身、现代养老等健康产业集群,加快大健康产业带、中医药健康城等项目建设,努力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弘扬中医国粹、呵护人类健康中趟出新路子。

2促进当前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的措施

2.1做好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一个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顶层设计的引导。从“十一五”开始,陇西坚持这样做,从未间断。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一直为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做顶层设计。一直将中医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抢抓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政府全力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实施建设现代化仓储设施、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良好农业规范(GAP)种植基地、中药饮片加工企业、中成药加工企业,研发保健产品,创建名优品牌。

2.2将中药材种植做细做精

“药都”要有药材,要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的大规模种植中药材。一直坚持把标准化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突出“有机、绿色、道地”要求,科学种植中药材,做到精细化、科学化、标准化。依托药圃园,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提纯复壮、野生品种驯化、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试验、中药材品种选育、中药材标本制作等工作,先后制定标准化种子、种苗培育及栽培技术操作规程。颁布中药材地方标准,为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科学指导[5]。采取“企业牵头建基地、协会搭桥连农户、技术部门搞指导、乡镇配合抓面积、县上适当拿补助”的运作模式,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对标准化种植基地及核心育苗区补贴。鼓励制药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等方式建立标准化药源基地。引导广大药农推广应用无公害种植、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杜绝农肥(壮根灵)、农药等化学药剂使用,降低农药和重金属残留,建立标准化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从源头上保证中药材道地品质。逐步成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

2.3将中医药产业平台做大做强

着眼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坚持中药材加工从粗放到精细,从凭经验判断到遵循标准,从小作坊手工加工到大型工厂化、机械化、智能化。打造出集中药饮片、提取物、成药、保健品等为一体的大众化、高端化产品加工体系。为做精做深做大中药材加工业,坚持打造加工园区,让加工业有大“摊场”。按照“园区承载、龙头带动、技术支撑”的工作思路,规划建设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标准化生态产业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入驻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培训,投种子种苗,通过给老百姓培训标准作业流程(SOP),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要求,进行GAP的基地建设,使得中药材的产业链有很大的延伸[6]。目前,中药材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集原药切片、颗粒剂、配方饮片、成药提取、混合成药及更多高端产品为一体的加工链,将产业加工推向更高层次。坚持“以文引医、以医带药、以药促医、医养结合、康养结合、以药兴商、以商助农”的中医药、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将中医药产业推向大健康转型。谋划实施智慧中医堂、中药材特色小镇等中医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项目,建成中医康养一条街、中医养生楼,大力发展中医康养、中医保健、中药膳食等大健康产业,中药材资源优势和中医药事业发展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和释放。在建设加工平台的同时大力打造储存平台。得天独厚的中药材储存优势和区位优势催生仓储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一方面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另一方面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扩大仓储规模,提升静态仓储能力,现代仓储物流项目先后落户,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贮藏能力得到极大提升,争取成为国家的“天下药仓”。

2.4将品牌做到优质化

(1)打造节会品牌。以打造“永不落幕的中医药行业盛会”为目标,承办举办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中医药产业博览会。(2)建设原产地品牌。争取中国农学会的原产地、特产地的命名,争取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标记审查注册认证,争取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3)建设商品品牌。申报注册中药产品商标、知识产权,使中医药产品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5将中药材市场做到专业化

经过多年探索发展,中医药产业市场建设走过一条低端向高端、农贸市场向专业型、线下向线上、人工向智能转变之路。中医药科技企业相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集公共服务中心、检测中心、培训中心、中药材交易商铺、原药材交易大棚、现代化的江能集团中药饮片展销厅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吸纳常驻经销商户进行原药材、饮切片交易。中药材交易中心上线运营,通过运用“互联网+中药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的服务模式[7],有效解决产业上下游客户信息不对称、商品质量不确定、融资难、交易成本高等问题。新时代专业化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让商品可追溯,制药企业逐步实现中药材可追溯的程序,可追溯化使药品的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通过扫码,可以看到一个药材从播种、生长、采摘、储存、物流、生产、加工全过程,增加它的可信度。

2.6谋划补齐短板

(1)中医药发展的潜力在于科技,在于人才。中药材的道地性以人才资源、老百姓的知识文化结构(其对中药材的认知、对中药材的理解)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对种植熟悉的农村工作者,或者是药材的种植者、药品的炮制者,对中药材的成分、性能、功效等应把控好,可引导一些职业中专、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方向与中医药产业发展有效结合,灵活开展短期培训、线上培训,加强对产业农民、产业工人、产业技术干部的培训。(2)中医药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政府要持续加大陇药文化内涵的提升。将城市的演艺、餐饮、保健、建筑、旅游、文创、社会氛围都紧紧围绕中药材做文章,把一个城市和一个产业融到一起,形成互带互促的格局。在打造特产中药材品牌、提升文化内涵上,围绕中医药文化精神、全民大健康理念、道地药材做文章,工作在药乡、生活在药乡、游在药乡、食在药乡、康养在药乡,让“千年药乡”的味道更加浓厚,与人生息息相关。从神农尝百草,到屠呦呦提炼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瑰宝,在“千年药乡”成为助推当地实现乡村振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位产业。相信在未来,中医药产业在“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还能为蓬勃崛起的药材之乡带来更多魅力!

参考文献

[1]甘肃广播新闻.“药都”陇西:把产业延长,让增收加码[EB/OL].(2020-08-26)[2021-03-05].

[2]康小刚.脱贫攻坚奔小康,“三联、三带、三提升”-陇西县柯寨镇以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N].甘肃日报,2019-12-29(1).

[3]柯寨镇党政综合办.组织“五大融合链”,陇西柯寨镇为乡村留下“三笔财富”:陇西柯寨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接续推进[EB/OL].

[4]甘肃学习平台.甘肃陇西:一株中药材如何嬗变为县域大产业[EB/OL].

[5]赵军,师建平.以文引医带动模式在中医学术传承创新中的重要性[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6):61-63.

[6]赵军,师建平.对中医药高等院校“以文引医”教育模式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9):6-8.

中药材产业范文篇6

一、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分析

一是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中药材资源在我县境内广为分布。据1984年全县中药材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县共有1082种中药材,分属253科,其中植物类药材950种,动物类124种,矿物类8种。但全县开发利用的中药材只有30种左右,仅占中药材种类的3%,全县理论年采药量可达1000吨左右,实际采药量仅占10%左右,大量的中药材任其自生自灭,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二是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我县位于湘西南边陲,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6度,全年无霜期301天,年均降雨量1264.5毫米。境内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发展中药材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全县森林总面积达248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72.8%,是野生中药材生长的最佳地方。由于我县气候独特,出产的中药材品质较好。据怀化正好制药有限公司反映,该公司从会同收购紫珠加工的浸膏正品率高,而从江西等地收购紫珠加工的浸膏正品率低。

三是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由于化学药物副作用大,容易产生抗药性,而天然药物因副作用小、疗效独特、价格低廉而倍受国际制药工业的关注。在“返朴归真”、“回归自然”思潮的影响下,国际医药界正在进行一场“绿色革命”,以天然药物标本兼治为特点的中医药在国际医药界愈来愈受到重视。有关部门介绍,我国国人药品消费中有40%是中草药,国际草药市场将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在国际医药市场上,天然药物已占约30%,国际植物药市场份额已达270亿美元,世界天然药物年贸易额150亿美元,药用植物及其制品、保健品成交额300亿美元,我国相关产品出口仅10亿美元,占3.3%,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比尔.盖茨曾经预测:“在硅谷之后,21世纪的朝阳产业应在生物医学领域。”专家分析,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保健防衰老、可研制美容香料制品和提取抗癌物的中药材前景将更加看好,如红豆杉、银杏叶等。

四是发展基础十分良好。自1959年以来,我县相继引进培育了一些中药材品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最高时达到了1万余亩。但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以后,由于中药材分散到户种植,经营粗放,管理不善,导致种植面积锐减。到1988年,全县仅存1000亩左右。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药材市场价格的回升,我县部分乡镇群众自发种植紫珠、百合、天麻、鱼腥草等中药材,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总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特别是一些乡镇和农户看到了中药材的广阔前景,尝到了种植中药材的甜头,进一步加快中药材发展的欲望更加强烈。如金子岩乡提出“种植中药材,致富金子岩”的口号,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目前全乡已建立百合生产基地500余亩。另外,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县广大科研人员在中药材开发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如曾德蓉等人研制开发的“棘托竹荪”填补了国际科研领域在这方面的空白,其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开发的“竹荪酒”获得国家专利,被列入全省“星火计划”进行开发。

五是发展机遇十分难得。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我国在药业方面最有希望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是中药。特别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转移生产”的趋势日益明显,许多国外天然药物和保健品生产厂商纷纷到国内药材产地寻求合作,利用药材产地的道地性状就地加工和外销,形成海外市场的原料、半成品加工基地及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时,怀化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中药材基地,发展医药工业,打造湖南西部“药谷”的新思路,正清、正好、天龙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为龙头的中医药制造企业群正在崛起,为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加上农业特产税取消后,农民种植药材的积极性将更加高涨。

二、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制约因素分析

当前,发展中药材产业虽然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一些制约因素仍将在一定时期内成为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客观障碍。

一是市场份额有限,价格易波动。中药材是特殊的农产品,货紧则价扬,种植过多则卖不出去,且没有其他用途,药价变柴价。据有关专家介绍,市场对药材的需求是有限的,其总量只有粮食作物的0.1%、水果的1.4%、蔬菜的0.28%,如人参年需求量约1800吨、当归1200吨,多了就会造成巨大浪费。如果不深入进行市场调查,盲目跟风种药材,就很容易遭受挫折。如20世纪90年代初,我县天麻生产曾经十分红火,年产量高达50吨左右,以生产天麻为主的团河镇盛储村一度成为全县的“首富村”。但后来由于天麻市场价格暴跌,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骤然下降,到如今只能小打小闹,“首富村”也风光不再。

二是加工滞后,销售不畅通。我县中药材加工业几乎空白,上世纪90年代前后,我县曾开发出市场十分看好的竹荪酒,县医药公司曾兴办过紫珠加工厂生产紫珠浸膏,但后来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而停止生产。目前大部分中药材经过简单烘烤后以干品的形式进行销售。从市场营销情况来看,全县中药材市场建设严重滞后,团河中药材市场才起步规划,没有实质性进展,除县医药公司收购一部分中药材外,大部分由农户自产自销,通过药材商贩卖往外地,年销售量约100吨左右。可以说,加工滞后和销售不畅已成为制约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是技术要求高,质量难保证。中药材自古就有“道地性”之说,地理、生态等因素如纬度、海拔、地形地貌、光照、气温、土壤和降水等对中药材生长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不按照技术要求随意种植,可能导致“桔生淮北则为枳”,既影响品质,又易遭到病虫侵袭。中药材对栽培技术要求严格,特别是随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试行,对中药材生产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对达不到gap要求的,不能进入下一道生产环节,生产的药材就是废品一堆。同时,中药材抗病虫性较差,极易受病虫害侵袭,加上我县农户一般都把中药材作为农作物生产的“附带物”进行栽培,凭经验管理中药材,有的产量很低,有的品质达不到要求,有的甚至产生变异,品种退化严重。

中药材生产虽然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但只要加强组织引导,加快加工销售,加强技术服务,这些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加上我们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机遇和优势,总体上看,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利大于弊、优势胜过劣势。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结论: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但可行,而且大有可为。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当前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加强宏观引导。要充分认识发展中药材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产业,高度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形成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强大合力。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市场需求,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好发展规划,引导群众根据规划发展生产。要针对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认真研究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大力扶持和培育种植大户、重要基地与龙头企业,打造拳头产品,特别是项目工作要向中药材产业倾斜,把有限的资金用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上来。

第二,要加强基地建设。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基地,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全县人工种植的中药材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形成湘西南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要把壮大中药材产业与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品种,并把发展中药材产业纳入各乡镇产业结构调整考核范畴,特别是要在金子岩、团河等传统药材乡镇形成“户户种药材,村村闻药香”的格局,不断扩大药材种植面积。要在稳定土地承包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民以地入股、租赁经营等多种形式,促进适宜种药材的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充分发挥种植大户的典型带动作用,引导广大群众积极投入中药材开发。

第三,要突出加工增值。搞好精深加工既是保证货畅其流、降低农民风险的有效举措,也是加固中药材产业链条、促进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虽然怀化已有几家医药龙头企业,但我们仍要把引进自己的企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争取引进一家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并大力推行企业(工厂)+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通过利益纽带,为企业建立稳固的中药材原料基地,同时也降低群众发展中药材生产的市场风险。要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努力提高中药材加工附加值。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精心培育会同中药材产品品牌,切实扩大知名度,特别是对由我县科研人员发现的棘托竹荪,可考虑向工商部门申请证明商标,以便通过证明商标将其做大做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进而带动全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公务员之家:

中药材产业范文篇7

【关键词】××县中药材种植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和谐××”的主题,努力做到“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在提升能力上有新进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成效、在创新机制上有新突破”,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掌握我县中药材种植情况,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局近期对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政策背景。国家2002年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对发展中药种植(养殖)应给予各项农业优惠政策支持,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绿色经济强省和发展云药产业的战略目标。州委、州政府也提出了生物经济富州和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战略。以上表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由此看来,当前在我国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前景非常巨大,特别是我县这样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气候适宜,土壤多样的农业县,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二)市场需求。中药材的用途越来越广,除了用于中成药品、中药饮片生产,还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近几年来市场需求逐年增长,野生中药材显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必然的趋势。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中药材的价格也在上涨,这对中药饮片企业和中成药生产企业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加大,但对中药材的种植来说却是利好消息,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二、我县中药材野生资源及种植情况

(一)中药材野生资源

我县地处××大峡谷腹地,西侧有高黎贡山,东侧为碧罗雪山,峰峦叠障,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以独特的垂直自然气候而闻名,特殊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能满足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药材资源,素有“物种基因库”的美称。经调查,我县野生的中药材有*红豆杉、厚朴、杜仲、天南星、云黄连

、川滇小檗、粉叶小檗、山乌龟、苦良姜、雪胆、秦艽、重楼、竹红菌、松茸、岩白菜、岩陀

、青羊参、三分三、胡黄连、茯苓

、猪苓、木香、黄精、石斛(黄草)、香附等上百个品种。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经多年的掠夺性采挖,资源急剧减少,生态告急,有些甚至趋于濒危,使我县野生药材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二)中药材种植情况

由于中药材种植技术管理要求比较高,我县中药材种植起步较晚,原来的中药材产业均为以采集野生资源为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发展集体“副业”的形式,种植了一些木香、贝母、黄连、砂仁、草果、红花等。但受市场信息不灵通,中药材种植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价格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小,上不了规模。目前,我县的中药材多属农民自发种植、自产自销。主要品种及分布情况如下:

1、草果

植种面积较大,全县有5000余亩,生产有序且逐渐形成规模,产量较高,年产量20多万公斤,经济收入200多万元。主要分布在上江、大兴地、老窝、鲁掌四个乡镇。

2、砂仁仅在上江乡有零星种植,种植面积小,产量较小。

3、萝芙木为引进品种。由××方正植物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从2003年开始引种,截止,共种植850亩。上江乡境内种植有590亩,其余的260余亩分布在老窝乡、鲁掌镇、大兴地乡等地。经*省科技情报所进行查新和有关专家评审,列为××州科技成果,2007年获××州科技成果奖。

4、黄连

为××县原生品种。*福维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曾在福贡县驯化种植。在××县鲁掌镇三河村种植有150亩,秆杆乡堵堵洛村种植有10多亩。

5、薏仁

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面积1060亩,目前长势良好。主要分布在老窝。

6、桔梗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15亩。目前长势良好。主要分布在老窝。

7、木香为原引进品种,××县种植有15亩,主要分布在秆杆乡堵堵洛村。

8、茯苓

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20亩,老窝乡的崇仁村、银坡村种植有10亩。目前长势较好。

9、芍药为引进品种,

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00亩,老窝乡荣华村种植有30亩。

10、重楼为原生品种,老窝乡老窝村种植有40亩。

11、牡丹为引进品种,

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00亩,老窝乡荣华村种植面积35亩。

12、杜仲为××县原生品种。老窝乡中原村种植有10亩。

13、天麻为××县原生品种。老窝乡老窝村、崇仁村、银坡村、荣华村共种植有20亩。

14、党参为引进品种,老窝乡各村均有种植,共种植200多亩。

15、黄草为引进品种,老窝乡荣华村种植有3亩,六库镇新村种植有13亩。

除以上品种外,我县境内还种植有红花、草乌、川芎、红豆杉、当归、秦艽

、花椒、厚朴等多种中药材,但面积较小,年产量也较小。

2008年××县中药材种植情况及分布统计表

三、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材种植归口管理部门缺失,无长远的产业种植规划。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一直处于无序状态,各乡镇各自为政,致使我县中药材品种多、单品种产量小、产品质量次,种植上不了规模,没有能占领市场的主导和优势品种。

(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服务体系不健全。中药材种植涉及选种、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种植管理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目前我县尚未建立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在中药材种植的种苗供给、种植管理培训、技术指导以及产品销售等都未达到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三)种植形成不了规模,单品种产量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形气候,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中药材种类多,但是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起不到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规模小,单品种资源总量小,分布分散,不能满足现代制药业对资源的大量需求,难以适应中药材供求市场化,农户只能小打小闹、自产自销。因此,销售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四)无药品生产企业和中药材购销企业,中药材销路不畅。我县无药品生产企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境内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大,加之无中药材购销企业,致使我县的中药材无法进入县外市场,种植出来中药材销售不出去,农户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

(五)我县中药材的种植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广大干部群众对中药材种植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策扶持少,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

(六)经济文化落后,信息闭塞。中药材种植与常规作物相比,投入较大,种植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市场风险也大。而我县农户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质量意识、科技意识淡薄,经济底子薄,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户对中药材种植缺乏必要的市场、价格、供求方面的信息,在品种选育、种植等方面都存在盲目性。

四、对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几点的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推动中药产业向上发展,根据调研提出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巨大潜力,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州委、州政府发展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高度上来,把加快中药材种植产业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来抓,要整合各类资源,拓宽服务领域,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当好参谋,做好服务,开亮绿灯,把我县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发展的领导,县、乡(镇)都要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有人抓、有人管,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做好科学论证和规划工作。根据《××州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规划》,县、乡政府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化规划,推进我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

(三)围绕省委、省政府绿色经济强省和云药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州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目标,结合当前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干事创业的形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税收、土地、人才、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纳入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规划安排、项目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当前我县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制度,多选派一些农学、林学和中药学等方面的干部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指导和带领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服务。

(五)健全和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中药材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药行业协会的作用,使中药行业协会担当起履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的职能,发挥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交流与经济技术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中药材信息网络建设,为中药材的产、供、销等各个环节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六)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加大中药材种植管理、采收加工、贮存保管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培训。针对我县耕地少的情况,大力推广立体种植技术,发展林药、粮药间套种植技术,在农作物间套种药材、药材间套种其它药材,挖掘林下面积,种植木本、草本和藤本药材。

(七)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投资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把基地建设成为我县中药材示范种植、种苗培育、野生中药材引种驯化种植试验、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的中心。同时,积极争取省、州的支持,县财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中药材质量检测、鉴定和品牌的注册、申报、认证工作。

(八)培育种植示范户,加大带动辐射推广力度。各乡(镇)要积极鼓励、培育一批种植示范户,发挥典型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加大扶强扶优力度,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发展。增强我县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和和增加市场占有率。

(九)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解除种植户有药材没处卖的后顾之忧。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根据自然条件、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品质好、产量高、市场销量大、效益高的药材品种进行栽培。二是加强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沟通协调,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订单种植、定向供应等模式,成为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三是大力引进资金,在本地培育和扶持中药生产、饮片加工企业,加强中药材深加工和包装,提高我县中药材的附加值,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中药材产业体系,加大中药材的内消能力。

(十)充分利用政策,结合当前我县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地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工作,大力发展杜仲、苏木、厚朴、黄柏等高大乔木的种植,林药并举,一举多得,积极响应了国家的政策,可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既绿化了山川,美化了环境,改善了生态,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十一)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云黄连等道地药材和草果的优势品种。云黄连是我县的道地药材,产量高,品质好,种植前景好,我们要加大驯化引种力度,予以重点发展。草果是食药两用的植物,市场需求量巨大,经济效益高。目前我县已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初步形成规模,有的种植户已经有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示范引导作用较强,大家种植热情高,且草果在我县宜生面积广,全县大部分乡镇都适宜种植,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道路,把草果培育成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主打品牌。

中药材产业范文篇8

一、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认真开展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摸底调查。摸清各地中药材分布情况、生产经营户及专业合作组织数量、主要品种及产量、产值、基地建设等情况。深入分析制约本地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因素,研究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促进中药材产业化健康发展。

二、支持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品种、上项目、上规模。把经济效益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高、社会责任意识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效果明显的企业纳入到省、市级龙头企业队伍中。年争取申报1家省级中药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中药材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

三、结合各地中药材产业实际,结合实际认真编制发展规划。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编制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做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适度超前、留有余地、切实可行,实现跨越式发展。各地中药材产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应于5月底前完成。

四、加强协调,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整合资源。给予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以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完善信息服务、政策咨询、综合协调等体系,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和资金投入中药材产业化。

五、正确发挥导向作用,积极推进和引导规范化种植基地。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调整种植结构,加快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鼓励中药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建立中药材原料基地,按照国家GAP要求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争取早日通过GAP认证。

六、扩大我市中药产品知名度。支持其向保健食品、食品、食品添加剂、调味品、色素等领域拓展,加强对中药材企业的跟踪服务。适时组织企业赴外地参加展示展销、贸易洽谈和招商等活动。实现多元化发展。

中药材产业范文篇9

1、中药材种植方面

2012年,我县以市场为导向,以增效为目的,突出“药业强县,富民兴干”的产业化主题,做大做强中药材特色产业,把我县中药材产业推向一个新台阶。到目前为止,全县药材种植面积达15.4万亩,新种药材面积23100亩,占年初下达任务的25000亩的92.4%,其中新栽枳壳3500亩,车前子14000亩,青蒿900亩,瓜蒌600亩,黄栀子等其他药材4100亩。

在今年药材种植工作中,主要以抓好药材种植基地建设为主,逐步推进药材规模种植。今年共建立百亩以上药材种植基地11个,其中界埠乡青蒿已喜获丰收,亩产值达1280元,亩获纯利近900元;沂江大洲瓜蒌、决明子种植基地也是硕果累累,决明子今年试种亩产百斤以上,亩产值近500元,获纯利300元,瓜蒌已收近半,预计亩产籽80斤,产值1000多元。其它枳壳、吴茱萸等基地也长势良好。

同时,加强药材种植的信息收集和研发工作,发展了一批适销对路的药材种植品种,如青蒿、瓜蒌、决明子等;提高了我县道地药材知名度,“商洲枳壳”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建立了5亩商洲枳壳品种提纯苗木基地,加大了药农种植的积极性;建立了全国药材信息网点,以网络、报纸、技术资料等形式发放到各药材种植户,增强了药材种植的效益保障,为我县中药材生产“十一五规划”起好步,开好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2、帮扶和引进中药材企业方面

2012年,我县以中药材产业化思路开展工作,加大对企业帮扶和招商引资。

今年华新药用植物有限公司共收购和加工黄姜2000多吨,5月份又开通了第二条生产线,现正以每天300公斤的成品皂素生产速度生产,预计到今年10月份,可生实现产值200万元,实税收20多万元。帮助华新公司开发荒山2000亩,建立药材种植基地1000多亩,到今年年底,公司万亩荒山开发面积可达到50%。

中药材产业化必须以企业加工为落脚点,为此全县紧急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一是筑好巢、引凤凰:为了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我县依据本县资优势,编印了《商洲中药饮片药业有限公司项目招商指南》和《县中药材产业招商项目册》,建立了县道地中药材展柜,就我县中药材种植、加工优势强力宣传。目前已通过邮寄、传真等形式,散发资料200多份到全国各地,还有台湾客商李远辉等。二是走出去、请进来:5月份,我局组成代表团到深圳参加“百药之乡”国际中药材产业化及出口论坛,展示和宣传了我县的道地药材资源优势;6月份到上海参加国际医药博览会,会上结识了许多知名医药企业巨头,推介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为招商引进中药材企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同月广东碧山公司董事长蔡碧山先生携夫人陈女士到我县实地考察,对我县药材资源优势兴趣浓厚,拟投资2000万元兴办中药饮片厂,目前正跟踪招商;界埠老板傅小林经过努力做工作也有志创办中药饮片厂,目前正商谈有关事谊。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后半年工作打算

1、中药材种植方面

全县共完成百亩药材基地11个,尚有大洋洲、潭丘未完成任务。为此,在今年10月底前必须深入基层,抓紧落实,确保完成全年种植任务。

已建立的药材基地,因各种原因,有的管理较好,有的管理粗放,为此,对管理较差的药材基地,应加强冬前管理,做好施肥、锄草、排灌工作,强壮树势,以安全越冬。

2、中药材信息网点方面

中药材信息,是药商行商的法宝,是药农致富窗口。我县目前的中药材信息,主要来源于几大药市的电子邮件,其真假无法考证,再者药材行情千变万化,日新月异,很难准确把握信息脉搏,为此,我县应适当安排专人外出调查研究,做出及时、准确的市场行情信息。

3、帮扶企业、招商引资方面

中药材产业范文篇10

(一)第9、49项:扶持华新药用植物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到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年利税2000万元以上;兴建和引进2—3家中药材加工企业。加强与樟树药材市场合作,力争我县药材街成为樟树药材市场分市场;全县中药材个体工商户发展到50家,营业额达1000万元以上。

1、成立了县中药材加工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各项工作措施、保障措施;三年工作任务落实到各责任单位,由组长统一指挥,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中药材加工产业工作。

2、华新药用植物有限公司在领导小组的大力帮扶下,进展顺利。药材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并已安排责任心、工作能力强的业务骨干常驻华新公司,做好皂素提取生产开工和黄姜收购帮扶工作。目前机器安装、试压、企业员工招聘、员工培训已全部结束,并定岗到位上班,各车间已开机试产,计划本月正式剪彩开工。

3、药材市场建设工作抓紧抓实。药材局多次到樟树药材市场找了多位有影响力的药商,协商创办中药饮片厂或医药公司,也找到本县药商协商建设药材市场事谊,但由于客观条件,进展迟缓。

(二)第10、11项:抓好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推进药材规模种植;加强药材种植的信息收集和研发,发展一批适销对路的药材种植品种;重点发展商洲枳壳、黄姜等品种,其中,赣江两岸及有关乡镇要突出抓好商洲枳壳产业,山区及有关乡镇要以黄姜为主攻品种,同时可选择车前子、吴株萸、黄栀子、“三木药材”等作为发展品种。到2008年,全县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各乡镇除了完成药材种植总面积任务外,每个乡镇三年内发展100亩相对集中连片药材种植基地5个以上,其中100亩“商洲枳壳”基地2个以上。在全国批准成立的17家知名药材集散市场有选择的设立4个药材信息网点,及时向县里反馈药材市场行情;成立药材种植研发小组,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药材种植品种。

1、成立了县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发小组;对全县中药材种植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对全县中药材种植品种、发展规模作了统一部署,层层落实;制定了各项工作措施、保障措施和乡镇中药材年度考核细则,由组长统一指挥,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指导和督促各乡镇完成中药材种植产业各项工作任务。

2、“商洲枳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进展顺利,现已经国家质监总局公告,预计11月20日左右进行陈述答辩;“商洲枳壳”品种提纯工作暨5亩臭橙苗木基地正着手筹建。

3、设立了4个药材信息网点,并与网点取得了联系,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其中樟树中药材市场信息网点已达成合作协议。

二、存在问题

1、药材产业配套服务不到位。药材生产经营管理局机构尴尬,技术人员少,机构不完善,资金不足,金融部门扶持不力;市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供求信息不灵,销售市场不畅等,制约了药材生产的产业化、体系化。

2、华新药用植物有限公司开工在即,与信用社的信贷协商,没有落实代款,黄姜收购资金毫无着落,加上黄姜皂素的市场疲软,引起了黄姜种植户的情绪不稳。

3、药材市场行情的波动很大,不仅给我县的药材生产带来了市场风险,还造成了许多药材种植户的经济损失。特别是黄姜,去冬以来,药材市场行情疲软,价格下滑,给我县的药材产业造成了严峻的挑战,甚至于有些黄姜种植大户不但没有赢余,而且面临严重亏损。

4、药材市场建设困难重重,一是原有药材市场关闭后,大多药材商在樟树创业扎根,对药材市场重建没有信心。本地药商也都挂靠樟树饮片厂,无需店面经营。二是我县没有中药饮片厂,药商无法挂靠。招商中药饮片厂条件不佳,工作难于开展。

三、几点建议

1、县委、县政府尽早下发全民创业重点工作方案,以便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