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0:20:46

中央企业

中央企业范文篇1

根据2017年ACCA与中兴财务云、通用电气(GE)全球运营联合发起的针对国内共享领域的调研结果显示,资产规模百亿以上的全球化企业,有更强的动力建立共享服务中心[1],以防范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国内的共享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本企业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业务,业务范围集中于频繁且易标准化的财务核算类业务流程。通过几年的实践与发展,国内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业务处理标准化、加强总部管理与控制、形成企业数据中心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国内建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目的是强化财务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二、中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

中央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其财务管理更是重中之重,随着中央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很多中央企业步入快速扩张期,成员公司数量持续增长,财务管控难度也随之加大,中铁建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一批中央企业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启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以加强集团财务管控,加快财务业务标准化进程。中央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更加关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如何有效防范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此,现阶段中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关注财务风险与运营质量而不是运营成本。

三、国内财务外包发展情况

随着国内共享服务的发展,国际上财务共享运营较为先进的企业,纷纷在国内设立机构,为中国境内企业提供财务共享外包的服务,如美国的简伯特、埃森哲、印度的Infosys等。基于更深入探知目前国内共享行业领域的形势和变化,了解和借鉴外包企业运作模式和外包运行效果,开展同行业务对标,探索中央企业共享中心运营模式优化方向等因素考虑,于2017年调研国际知名财务外包公司C公司并对该公司高管和项目团队就财务外包情况做了全面的沟通。C公司目前已提供外包服务的企业已包括了世界五百强的著名软件公司、航空公司等,但在中国主要服务于外企和民营企业公司,尚无国企和中央企业实施财务业务外包。

四、中央企业财务共享与财务外包案例对比分析

中央企业基于原有财务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过程中,采用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模式,或是将财务业务外包模式,哪种模式更适应于中央企业财务管理,本文将以C外包公司和Z中央企业为例,从以下5个方面开展探讨和对比分析。(一)成本分析。国内财务外包行业暂无技术应用、客户价值、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统一定价机制与收费标准,外包商的能力参差不齐,价格水平也不一。C公司的财务外包收费模式有两种:①固定价模式,即按基础业务量固定收费,业务量上浮和下降一定比例后调整;②按单收费模式,即按不同类型业务单独报价,根据实际业务量计价。经过调研,获取了国内三家知名外包商的财务外包服务基础报价:由企业为外包人员提供必要的上岗培训,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及办公场所的前提下,其提供财务外包服务的报价为人民币24-30万元/人年。一般情况下,财务外包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以及管理移交过程的成本,如人员培训费用、办公环境布置、信息网络铺设、设备及软件方面的投入等;隐性的成本主要包括:使用外包公司额外的信息系统工具(如智能化软件)的费用;获取数据分析和管理改进建议的咨询费用等;同时外包公司还会考虑收取一定的管理费(利润加成)。值得关注的是:①外包成本与企业对业务质量、效率、管控程度的要求正相关,要求越高,企业所需付出的成本肯定越高;②外包的初期,企业需要一次性投入固定的移管费用,如办公场所、办公设备、网络铺设、信息安全配置、人员培训费等,若外包业务量较少,上述固定成本较难摊薄,外包业务的人均成本可能更高;③如想获得业务优化建议或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还需要额外付出成本;④企业自身还需投入资源和成本对外包公司进行管理。根据调研反馈,如果企业外包业务比例低于25%,外包不但不会产生规模效应,反而会增加企业成本投入。根据最新的中央企业部分公司年报显示,部分中央企业的人工成本30万左右,另外中央企业财务审核量大、财务审核严格,外包公司势必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才能满足效率的要求,可能导致外包成本总额增高。(二)业务质量与效率。财务基础业务的质量效率,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信息系统的实施。通过调研发现,企业刚开始实施外包时,往往是以自用的信息系统为主,先将部分业务交给外包公司试运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再逐步扩大外包业务范围。外包业务达到一定的规模,且平稳运行一段时间后,外包公司根据企业的情况,协助企业完善和推广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优化业务和审批流程,最终达到财务业务处理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外包业务处理效率方面,不同公司财务成熟度不同、所处的阶段不同,时效性有很大的差异。调研了解,C公司差旅业务日均可以处理60-100单。另外,包含原始单据邮寄时间,从外包公司接收单据到完成全部业务处理时间为7.5天,但因每家公司情况不一样,处理模式不一样,处理时间也会存在差异较大。业务质量方面,外包公司主要控制自身处理环节导致的支付风险,因客户错误指令产生的支付风险,不在其控制范围,责任在客户。对于非会计准则范围内的审核要求,例如中央企业“四风八规”红线问题、会计监督职责、财务风险管控、各项规章制度的审核要求,如果企业没有具体列示在合同的要求中,外包公司也不负责审核。概括而言,外包公司执行的是一种碎片化的点控制模式,与中央企业自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全业务链一体化风险管理模式有较大的区别。中央企业建设财务共享中心,通过对制度、标准、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推动了中央企业整个集团的财务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将业务和系统有效的融合,大大提升了财务业务处理效率。据了解,某中央企业Z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处理时间约3天左右,显示了该中央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已经通过业务规范,信息系统的优化,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中央企业由于财务管理更加严格和规范化,在审核点相比外包公司更多,要求更精细的情况下,Z集团差旅业务日均处理量已经达到80单,与外包企业C公司差旅业务日均处理60-100单基本持平;其他非差旅流程,因各公司流程设计、业务审核尺度要求不一,可对比性不强。实际业务中,业务处理流程的耗时,与单据传递方式、地域、接口关系等因素均有关系。但从总体调研情况可以看出,中央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业务质量与效率与国际知名外包公司相比,优于或与外包公司基本持平。(三)信息安全。国际知名的外包公司C公司,拥有较为完善的安保体系,获得国际的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已聘请中介机构进行信息安全独立审计。安全防护分为物理安全和信息安全:物理安全方面,设置门禁和保卫,安全级别分为四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不同的层级;信息安全方面,设立电脑防火墙,通过专用软件监控除图像形式以外的文件中的敏感信息。另外,对于人为泄密的防范,主要通过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建立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解除合同和追究法律责任等惩罚措施予以控制。需要关注的是,对于中央企业来说,安全和保密无小事,保护中央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中央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切实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纳入企业信息化工作同步推进;一旦出现信息安全风险,即使事后能够追究外包公司的责任,造成的损失也很难弥补。而且办公安全防护设备、信息安全软件、安保人员的费用最终还是由企业自己承担。(四)人员构成。根据对某知名外包公司C公司进行调研,目前12%是研究生学历,78%是本科学历,10%是专科学历,其中本科大多是二本、三本院校,语言能力方面具备英语工作能力的占40%。中国区运营中心服务的语言主要有英语、日语、韩语等九种语言,对于其他小语种的人员配备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招聘,招聘人力成本比较高。此外,外包公司财务人员由于职业发展前景有限,员工的流动性比较高,部分外包公司仅为员工提供2-3年的工作年限,鼓励员工自动离职。中央企业目前财务人员构成是以校园招聘为主,辅助社会招聘,校园招聘多以“985、211”等国内知名的院校和重点财经院校为主,社会招聘会以工作4年以上,具备中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技术资格为主,有大中型企业财务工作经验。相对人员比较稳定,人员队伍素质比较高,有利于高素质财务人员培养和进一步加强复合型财务人员的梯队建设。(五)服务满意度和沟通模式。根据调研了解到,C外包公司全年各项目平均满意度在4到4.5分之间(满分5分);另外,外包公司会根据企业的需要,定期提供服务水平报告,包括付款时效、员工满意度,定期抽检情况等。初次实施外包,移交管理期最少需要4个月,意味着在实施外包的前半年甚至一年内,企业的财务部门仍需要协助其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由于业务的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不同,业务的背景性质不同,即使后期业务部门能够与外包公司直接沟通,由于外包公司员工对企业的文化和业务了解有限,有可能会影响沟通效果,甚至降低业务部门对财务共享服务的满意度。中央企业财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长远考虑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服务,建立项目经理、流程经理、服务热线等多种服务机制,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提供价值分析报告,建立多维度沟通机制,定期开展项目回访工作,不断提升共享服务满意度,根据Z集团近五年的财务共享服务满意度调查,各项目平均满意度在4.8到5分之间(满分5分)。除此之外,中央企业很少有接受财务业务外包模式。相比自建财务共享中心,外包还具有如下的局限性:外包公司与企业需要一段长时间的磨合才能对企业的文化深入了解,摸清企业的业务特征,也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与企业建立信任和默契;基于企业自身风险管理要求,企业内网使用权限需要对外包公司进行甄别和限制,如内部邮件发送和接收权限等,可能影响与业务部门沟通的效果,以及业务处理的效率;业务规范性监督是企业财务的天然职责,但外包公司作为承包商,其财务人员只会机械的按合同要求对业务进行碎片式的审核,对业务监控的敏感度不足,会弱化财务对业务的监管职能。企业与外包服务公司签订合同,一般是长期服务合同,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业务一旦交给外包公司处理,基本没有企业再收回自行处理的案例。这部分业务从企业中剥离,质量和效率以及相关信息的获取必须依托外包公司实现。而且,相关业务长期脱离企业由外单位处理,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企业自身财务人才的培养的力量,减少了自身财务人才的储备。

五、总结

国内大型集团型公司,大部分还是采用自建的模式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外包在国内应用于部分大型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截至目前尚无一家中央企业开展财务业务的外包。主要原因是:①中央企业人员的管理没有民营企业那么灵活,外包涉及到人员遣散或分流以及老员工技能提升的问题,对于中央企业来说是相对比较难解决;②中央企业对财务共享的定位比较明确,以财务管控为最重要的目标,总部自建共享中心能够更直接更清晰地传递管控要求,财务管控效果优于通过外包公司间接传导;③好的外包公司管理成本并不低,与自建财务共享中心相比并无太明显的成本效益体现;④中央企业更关注财务责任和风险,外包公司承担责任以合同约定为限,存在责任难以落实,风险无法控制的隐患;⑤多数较为知名的外包公司都有外资背景,与中央企业合作时可能会受政治背景的影响。另外,外包公司的责任边界和契约风险是企业管理的难点。外包公司责任通过合同进行约定,如果出现约定审核点范围外的责任事件,外包公司不承担责任。如果企业出现合规性风险,外包公司也仅在约定的范围内承担责任,约定不明确的,不承担违约责任。企业外包时如果对合同内容考虑不周全,不能将所有的潜在风险都考虑到合同之中,对外包公司的约束性就会降低。外包公司在国内几十年的运行中,不但对如何提高外包效率,推广外包模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合同经验,中央企业在这方面与专业的外包公司相比,是较为弱势的。综合上述分析,中央企业现阶段不适宜将财务业务进行外包,中央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更适于企业目前的发展。但中央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仍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加强,探寻效率进一步提升的方式,发挥财务共享的集约优势,在价值创造,价值增值方面不断提升,为中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成本管控、经营决策、精益化管理提升提供强大支持。

参考文献:

中央企业范文篇2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中央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好于国内企业的一般水平,但是,近年来随着中央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在安全生产工作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在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过程中,一些单位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生产与改革发展的关系,强调了效益优先,忽略了安全生产;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结构和改制、改革过程中,一些单位削减了安全工作力量,甚至撤销了内部安全机构;在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子公司、分公司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一些单位安全管理出现了“高位截瘫、层层衰减”现象,越到基层安全工作越薄弱。

中央企业生产集中度高,设备功率大,生产经营活动涉及面宽,一旦发生事故,往往损失惨重。根据国家局调度数据,2003年中央企业发生伤亡事故303起,死亡535人,受伤162人。2004年上半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68起,死亡142人,受伤93人。近年来,中央企业相继发生了一些重特大矿山事故、油田井喷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交通运输事故等等,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2001年以来在国内外影响严重的3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事故,全部发生在大型、特大型企业,其中两起发生在中央企业。此外,因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停产、停运、停供等事故相当频繁,经济损失巨大。

分析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其深层次原因正是由于中央企业缺乏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安全生产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安全生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中强调:“要加大政府投入,扶持大中型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技术改造;要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中央企业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中,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本质安全,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安全健康水平。”中央企业在安全工作制度中,也提出“安全生产与企业改革发展‘三同步’制度,强调要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整体布局,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安全投人和‘三同时’制度,企业要保障安全投人,安全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提高安全技术创新能力,走“科技兴安”之路。

2中央企业安全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而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中央企业加快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尤为重要。安全科技创新属于科技创新的一部分,安全科技创新能力必然依赖于企业的整体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中央企业进行安全科技创新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2.1企业安全技术创新的环境不够完善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期,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部分企业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依赖政府的思想依然存在,技术创新的意识不强。安全技术创考新则更缺乏动力。从企业内部环境看,企业还没有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尤其是研发激励机制和研发经费。目前,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企业仅占30%,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仅占25%。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仍处于一种松散状态,缺少必要的积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

2.2企业安全技术创新投入明显不足

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指标。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0.75%,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平均1.5%水平的1/2,而发达国家大企业一般在3%以上。与之相比,我国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安全技术创新的投入则更是微乎其微。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但忽视安全生产、忽略安全投入的现象仍十分严重。中央企业具有资金雄厚、设备先进的优势,并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高素质的人才,最具安全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实力。中央企业能否率先提高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国内外优秀企业技术创新经验借鉴

目内外优秀企业,以世界500强最具代表性。世界500强大致可分为两类企业: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这类企业通常改变了行业游戏规则,甚至创造了一个新兴行业;

另一类是在传统行业里不断开拓创新,使传统产业脱胎换骨,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世界500强企业产值的70%—80%是科技和文化创造的(而我国这一指标仅为30%左右)。世界500强企业始终不断地在现代技术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实现设施的现代化,使用最先进的设备和质量上乘的操作系统,保证最快的加工过程,生产最好的产品,掌握最新的最先进的通信手段等等。它们往往拿出企业资金的6%—7%或更多,用于外出调研、设备和系统的更新及发展新产品。安全技术的创新则紧密融合于企业的登体技术创新工作之中。

3.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中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转变观念搞勘探,解放思想求发现”,以“创新管理和问题管理”为管理切人点,总结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岩性油气藏精细勘探”等19项创新成果,取得勘探开发一系列重大突破,仅2003年就新发现5个亿吨级油气田和12个5000万吨级油气区块,石油控制和预测储量创近年来新高,确保了国内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在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弘扬铁人精神,把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成为高科技工程、绿色工程、优质工程、阳光工程。

3.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治理隐患,努力创造安全文明的生产环境

中国石化对已建成的装置、设施和公用工程开展风险评价,积极进行隐患治理,按照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从隐患的检查评估、制定方案、立项审批直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实施规范化、程序化管理。2003年隐患治理项目557项,投资10亿元,一批隐患得到治理,有力地保证了装置的安全生产。

重点加强对关键生产装置、要害生产部位的安全监督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重大事故防范措施及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开展事故预案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安全评价方法,对在役装置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并消除生产装置存在的缺陷和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中国石化注重节能、降耗、节水、减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积极推行清洁生产。2003年中国石化对系统内首批3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进行了评估、审核和验收,示范企业通过开展清洁生产,建立了开展清洁生产的正常秩序,其总体环境状况、环保管理水平、资源利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清洁生产过程中,评定了4项具有推广价值的清洁生产实用技术。加强工业用水工作的管理,强化用水考核,注重水的回用和串级使用,在生产负荷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2003年工业用新鲜水量比上年下降了1%。

为向社会提供更加清洁的燃料,中国石化相继开发了降低汽油烯烃的催化剂、助剂和汽油清净剂及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等多项技术。中国石化于2003年7月1日起,全面执行新的汽油国家标准,向社会提供清洁产品。

3.3杜邦以“零”为目标

200多年前,杜邦公司仅是一家生产黑色火药的制造作坊,而今发展成为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多元化的跨国科技企业之一。杜邦是全球工业安全的标准,其他公司均以杜邦为参照衡量自己;同时,杜邦在全世界也以环保著称。杜邦安全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它所坚持的十大安全信念:

(1)凡是工业意外均可避免;

(2)管理层必须对发生的意外负责;

(3)尽一切所能控制容易引起危险的工序;

(4)保持安全的工作环境,杜邦员工人人有责;

(5)员工必须接受严格的工业安全训练;

(6)管理层必须时常检查安全设施及系统;

(7)发现任何疏漏,必须立即纠正;

(8)员工无论在工作时还是在下班后都要注意安全;

(9)安全动作产生经营效益;

(10)安全系统以人为本。

此外,永远从“零”开始是杜邦的信条。

4.4产品技术的转化需要高额投入,但也会带来丰厚的利润

荷兰菲利浦电器公司过去几年技术老化,产品更新缓慢,经营失去活力,一度出现高额亏损。近几年来,该公司制定和贯彻技术革命方针,依靠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不仅改变了高达20多亿元内亏的状态,而且使公司在未来5—10年内可实现250亿美元的巨额利润,从而使该公司成为西欧最富竞争力、也最有发展前途的大公司之一。

4.5加快新技术转化

发达国家之所以走在世界的前列,除了注重研究开发新技术外,还在于能够及时推行技术转化,使新技术很快转化成生产力,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先进的技术固然是竞争的资本,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抓住时间和效率比利用技术本身更重要。时间的缩短,为企业争得了更多的市场机遇,取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

西门子公司的管理专家曾做过精确计算:产品开发的时间每缩短一天,便可增加0.3%的商业利润,缩短5天可增加1.6%,缩短10天便可增加3.5%。据说,西门子公司仅缩短产品开发时间一项,每年便可获取近6亿美元纯利润。而这种

利润却不花费任何代价,只是时间利用得比别人更充分。

企业安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总体提高。向技术要利润、向技术要安全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共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中央企业的经济效益已得到明显改观,使得中央企业在人、财、物、技术及管理等方面具备了安全技术创新的有利条件。

另外,做好中央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工作,也是企业生存发展、参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竞争的需要。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户进人中国,187户中央企业驻外机构和境外企业已多达2278个。中央企业要跻身于全球大企业之林,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安全技术创新能力。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要首先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

的不断加快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猛发展,加快建立安全技术创新机制,提高企业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央企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5提高中央企业安全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我国的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目标为:到2010年,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安全科技发展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安全生产理论体系,建成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提高安全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安全科技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实现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必须率先提高中央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能力。

5.1安全科技创新与企业改革发展同步进行

实现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的各项工作总体推进,把安全生产纳入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使安全科技创新工作融人企业的整体技术创新工作之中。增强技术创新意识,努力为企业技术创新创造宽松的

环境。针对目前我国中央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政府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税优惠力度,制定相应的信贷政策,鼓励并引导企业自主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5.2加大安全投入,推动安全生产科技进步

近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包括中央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经济运行和效益状况,普遍得到改善。应进一步加大安全费用提取和投入力度,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开发的主体地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国家有关的优惠政策,建立并完善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5.3中央企业应发挥安全生产科技进步的示范作用

建立中央企业的自主创新机制,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效益好的大企业。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利益主体、风险主体、研究开发主体和决策主体,逐步建立起“企业主动、政府推动、科技服务体系联动”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形成一批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效益好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央企业应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设备和落后工艺,率先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以大公司、大集团为依托,探索建立产、研、学一体的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基地。

5.4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以企业为主体

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进行科技成果推广我国围绕着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已经制定出台了安全费用提取、安全技术改造等政策措施,为提高中央企业的安全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政策支持。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在我国1万余家科研行业单位中,有3000家为企业单位,占33%,企业比重不高。表明除国家办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单位外,还有部分科技机构游离于市场之外。

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确保基础研究得到加强的同时,促使更多的科研机构进入企业或与企业联合。对于一些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国家应统一引进,然后组织产、学、研进行联合消化吸收,最后再转移到企业。

实现中央企业安全工作思想观念、体制和机制、方法途径、科学技术和安全文化“五个创新”。开展重要工业领域安全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共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难题的科学研究,促进重大安全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安全科技示范工程。对于能够明显改善安全生产状况、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大的科技成果,采用召开推广会、成果展览、科技成果信息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推广。

6结束语

笔者通过对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及安全科技创新能力的分析和研究,特别强调,中央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命脉,是窬梅⒄沟幕V醒肫笠档陌踩纯觯砹斯倚蜗螅砹宋夜纸锥伟踩芄淮锏降淖詈盟健L岣咧醒肫笠档陌踩际醮葱履芰Γ侵醒肫笠瞪婧头⒄沟男枰彩侨耸篮笥饺蚓靡惶寤牡蔽裰保?nbsp;

(1)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工业文明的需要;

(2)体现了珍惜生命、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

(3)世界500强的成功经验,企业生存发展之道;

(4)是适应工业现代化思想、观念、技术创新、高效、发展的需求;

(5)依靠先进的安全技术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和有效手段

中央企业范文篇3

关键词:中央企业;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网络安全的三个基本属性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密工作的三大管理重点是定密管理、网络保密管理和涉密人员管理,因此网络安全和保密工作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建设,坚持以创新驱动带动生产力,是“十四五”重要战略规划时期所必须做出的改革创新举措。只有积极地应用推广新型信息技术,中央企业才能进一步实现工业信息化、生产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发展格局,而开发利用好信息资源,也正是中央企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主业上做大做强所必需的物质基础。但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带给中央企业的除了生产与管理技术的变革以外,也对中央企业的安全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难度的挑战,因此只有应用网络安全技术,加强网络保密管理水平,提高中央企业信息化集中管控能力,才能进一步促进中央企业实现增值保值的长效运营目标。

1网络安全与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中央企业是由国家党政组织独资控股的国有企业,通常在某个或多个行业内占据主要支配地位,在该行业内能够起到引领经济、带动经济、规范市场定价的作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容分割的重要经济支柱。而中央企业由于运营规模远大于常规民营企业与地方企业,所以它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调度、业务受理与风险管理上,所涉及的信息交互内容往往更加复杂多样,因此中央企业近年来在战略计划部署中,都会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放在重要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信息技术高效率的处理与共享机制,提高企业的决策与执行效率,进一步规范管理体制流程,从而支撑中央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中央企业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对各类信息和数据的保密,例如企业的核心生产技术、知识产权、重要的生产工艺配方、科研数据、设计图纸、方案文件以及客户资料、财务数据等生产信息和经营信息,关系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反映了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一旦中央企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因网络安全与保密工作不到位,引起信息丢失或扩散,将会直接影响企业行业优势,导致战略决策和经营生产的困难。例如关键生产技术的信息泄漏,会导致企业在专业技术领域或业务市场中失去竞争优势;客户资料失窃会引发社会层面的公关问题,给企业声誉带来严重损失;企业战略计划方案的泄漏,将会给他人带来可乘之机,使竞争企业可以提前谋划,抢占市场,我方企业可能会失去行业和市场的优势地位。无论是哪一种失泄密事件的出现,最终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长期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由于中央企业特殊的市场地位,甚至会造成国际影响和社会舆情。所以中央企业在信息化转型模式下,应当从以往失泄密事件中得到警醒,在前车之鉴中吸取经验教训,走出以往传统管理模式的局限误区,将信息网络安全工作与保密管理工作提上日程,进一步保障中央企业的信息安全[1]。唯有这样,中央企业才能够在新型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在新时代经济时期长久发展与生存。

2中央企业安全管理与保密工作的隐患因素与薄弱问题

2.1网络安全隐患

2.1.1网络业务复杂,互联网暴露面大为响应国家网络强国的号召,中央企业已将内部专线与移动5G、IPv6等技术相结合作为企业网络建设的重要方向,这使得内部网络可以获得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扩展性和更强安全性。但在方便业务系统联通的同时,也方便了系统入侵、病毒传播、数据窃取。近年来,通过互联网攻击入侵企业服务器进行“挖矿”的事件层出不穷,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损害;勒索病毒改变了传统病毒破坏数据、阻塞网络、损坏硬件的方式,通过对重要数据进行高强度加密,让受害企业只能交钱就范,买回数据,且病毒一旦在内部网络传播,对前期发现、中期清除和后期溯源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互联网网站、企业信息系统数据库拖库事件频发,造成企业和人员信息泄漏的同时,也为不法人员的进一步网络攻击提供了便利。以上的网络攻击多数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但互联网的使用已经深入到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企业为了自身宣传和便于日常工作,建立了互联网门户、采购交易等网站和移动办公、差旅管理等移动应用;由于行业监管、信息公开和业务发展的需要,中央企业的部分信息系统需要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的互联网政务平台连接;企业员工需要与外部人员进行日常的工作交流和信息传递,及时通讯工具、互联网邮箱、网盘的使用不可或缺[2]。中央企业的信息系统使用在这个问题上,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是消极保安全,直接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模式,直接以物理隔断的方式将企业内部网络与公网对接,虽然可以避免由于网络连通导致的信息失窃和网络攻击,但长此以往由于企业内部网络环境始终处于与外界隔离状态,没有基本的信息交互,就会出现“信息孤岛”效应,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也对人员办公造成不便,降低了工作效率;二是未采取任何隔离防护措施,直接将内网与互联网连接,使各类信息系统和办公计算机暴露在互联网上,用于商业秘密和企业敏感信息的信息系统和处理终端未加以区分,移动存储介质的管理比较随意,使用人员的登记不规范,存在较大失泄密风险。2.1.2信息系统建设业务面广,人员管理困难中央企业担负着强化主责主业,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而多数中央企业并非专业的网络技术公司,所以多数内部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缺乏基础的网络安全技术知识,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将电子文件随意的保存,通过不安全的设备和网络进行处理传递,存在较大的失泄密风险,极易造成企业敏感信息扩散。从人员编制和用人成本的考虑,多数中央企业在系统开发和网络运维工作的用工制度多样,存在着大量的劳务派遣、项目外委、厂商驻场的开发和运维人员,这类技术人员普遍年轻有活力,但政治敏锐性不强、人员流动性大、缺乏管理约束,工作中网络安全技术欠缺,保密知识和保密常识不足,容易因麻痹大意导致网络安全事件或失泄密事件,成为了网络安全保密工作的短板[3]。

2.2信息化和数字化成果多样,供应链攻击难以防范

随着中央企业数字化事业的多年发展,主营业务与信息系统深度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应用多种多样,形成了繁多复杂的信息系统集群。各信息系统集群是由不同子系统通过多次迭代开发完成,其中使用了大量的外部软硬件产品,这些软硬件产品不但品类繁多,而且来源复杂。目前开源软件和免费软件成为漏洞攻击的重点,尤其是通用性强的中间件产品更是发现问题的重灾区。相应的,payload(有效载荷)迅速在网上扩散,极大降低了漏洞的利用门槛,使一些初级“黑客”可以轻易的利用,随之而来的就是由于初级“黑客”知识的欠缺,造成对系统的破坏不可控。虽然软件社区和安全厂商会快速跟进漏洞的验证和修复,poc(概念验证)和安全补丁,但也极大加重了运维人员的负担。近年来国产软件硬件屡屡取得突破,但其中大量产品都应用了国外产品或使用了开源技术,这就对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提出挑战,例如国外的产品是否存在设计缺陷和漏洞,是否存在后门,如评估终止产品供应或中断服务将对整个信息系统产生何用影响;开源的产品是否安全,后续的升级和服务如何保障等等。即使是完全国内自主开发的产品也同样存在自身的安全问题,如安全漏洞能否被及时发现,厂商能否第一时间提供安全补丁进行修复,安全威胁能否及时得到解决等。

3加强中央企业网络安全与保密的对策措施

3.1提高政治意识,强化信息化顶层设计布局

中央企业要首先明确政治站位,要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保密就是保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保国家安全、保人民幸福、保民族复兴”的意识,要兼顾数字化事业发展和安全保密,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和便利而不顾安全保密,也不能因噎废食将数字化转型停滞不前。中央企业的数字信息化转型,要遵循《“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强化中央企业信息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将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作为一项基本建设要求,促进中央企业自有业务与信息化系统应用的深度结合,通过人防、物防、技防多位一体地开展系统化、工程化的网络安全与保密工作。

3.2建设内紧外松的信息网络,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对于中央企业来说,通过内外网对接实现信息传输,是多数核心业务不可避免的内容,在网络设计中应遵循《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安全保护技术指引》,设计出符合自身业务实际的网络,制定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网络隔离方案。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网闸等隔离设备实现数据的可控交换和网络协议的断开,在有效缩小企业内部系统在互联网的暴露的同时,保证内外网的相互独立运转和数据的高效联通,避免因内外网隔离造成的工作不便。二是加强办公电脑和移动存储介质的管控,避免优盘、移动硬盘的数据摆渡行为,避免“病”从“口”入。三是坚持信息系统建设与网络安全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在系统建设之初除了考虑到系统自身的安全性以外,还要考虑系统的安全功能,如文件和屏幕的水印(盲水印)、电子签章、打印审计等。四是加强移动应用和移动终端的管控,结合移动应用的使用场景,在数据擦除、远程管理等方面提出更高的安全防护要求。五是精细化网络日常管理,适当收拢互联网出口,细化网络访问控制策略,规范信息系统授权,使网络安全的日常管理切实有效开展。六是在企业内部定期展开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动态评估企业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水平,对查找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处理,并形成长效处置机制[4]。

3.3以安全保密为推手,加强人员和供应链管理

中央企业的保密工作相较于网络安全起步早,有着十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能力积累,各类管理制度完善,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应尽义务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在中央企业的信息网络、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均可以按照所承载数据的涉密情况进行分级分类,制定不同的管理策略和保障等级,选择合适的软件厂商、选用安全可靠的硬件设备,配备适当的运维保障人员,从而实现对信息系统的重点、动态、适度防护。加强对中央企业员工的保密教育培训,提高全员保密意识,掌握保密知识和技能,知晓工作中的保密红线和底线,约束日常工作中的行为。加大网络安全和保密工作的奖惩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进行奖励,对过失行为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严肃处理,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企业内部的保密工作纪律,最大程度避免失泄密事件的发生。专业的人做专用的工作。中央企业可适当引入背景可靠、技术过硬的第三方安全厂商作为技术支持,构建由内而外、由易到难的技术支撑团队,及时有效的获得安全咨询和行业动态,始终保持敏锐的态势感知能力。

3.4各类管理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赋能数字化业务安全发展

我国信息化发展正处于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中,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中央企业的网络安全和保密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中央企业的内部管理中,网络安全和保密管理分属不同管理部门,面对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各部门应在业务模型设计、数据分类、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数据回收、监督检查等方面的相互配合,强化优势,弥补短板,形成合力,在中央企业内部形成无死角的网络安全防御机制。利用齐抓共管的网络安全和保密管理模式,建设可靠高效的信息系统,赋能数字化业务安全发展,提高中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随着中央企业信息化业务的发展,系统的应用情景中存在着互联网暴露面大、技术人员管理困难、供应链管控不足三类安全风险隐患,因此需要企业站在统筹规划的角度上分析网络安全形势,认清网络安全与保密管理工作对于信息化转型期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网络安全和保密工作相互借鉴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安全的技术规范提高信息系统的技术防护能力,借鉴保密管理积累的经验加强制度建设和人员管控,综合人防、物防、技防手段,配齐安全防护保障、优化安全防护策略,全面提高中央企业的网络安全与保密工作的质量,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邵琳,刘源.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设计研究[J].电子世界,2022(02):92-93.

[2]熊宁.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网络安全防护与保密管理[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1(07):118-119.

[3]罗昱,盛梦婷.计算机网络中的气象数据保密与安全防护措施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17):134.

中央企业范文篇4

《指导意见》顺应国际国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广泛听取、吸收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各利益相关方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和期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商业道德,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股东、职工、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和自然环境负责,实现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指导意见》指出,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全社会对中央企业的广泛要求,是实现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央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交流的客观需要。

《指导意见》强调,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牢记责任,强化意识,统筹兼顾,积极实践,发挥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作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更大贡献。《指导意见》要求,中央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的表率,努力成为国家经济的栋梁和全社会企业的榜样。

《指导意见》指出,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重点把握好三项原则,一是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与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相结合,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深化企业改革,优化布局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与企业实际相适应,立足基本国情,立足企业实际,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切实取得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成效。三是坚持履行社会责任与创建和谐企业相统一,把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实现企业与职工、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指导意见》要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要重点把握好八个方面。一是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二是不断提高持续盈利能力;三是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四是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五是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六是保障生产安全;七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八是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这八个方面是立足中央企业整体特点,结合当前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的具体要求。各个中央企业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和企业特色,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有着不同的侧重,在执行中按照八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结合企业实际,落实各项措施,规范、有序地开展社会责任工作。

中央企业范文篇5

关键词: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审计结果公告

一、引言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逐渐完成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是推进我国进入这个历史新时代的强大推动力。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这作为新时代时期的关键指示,为我国企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指明了道路。作为国有企业的中坚力量,中央企业在能源、国防、基础设施等与国民经济关系重大的关键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对其进行有效的审计监督显得尤为重要[1]。2018年5月23日,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做出指示,要明确工作思路、突出审计重点,参照《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开展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审计制度改革,创新审计理念,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消除监督盲区,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国家审计是促进国家治理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机制,具有揭示、抵御和预防中央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功能。作为国家审计监督中央企业的重要方式,财务收支审计有利于揭露中央企业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重大经济决策方面以及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不断提高中央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2]。审计署于2010年6月开始中央企业财务收支结果审计公告,围绕基本情况、审计发现问题、以前年度违规问题整改情况、审计处理情况等进行披露。旨在了解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实践现状,本文选取审计署2010—2018年的137份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样本,统计分析审计结果公告的数量特征、时效性、审计频率、违规违纪问题及整改反馈,进而提出财务收支审计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引导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

二、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覆盖范围

(一)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数量。本文通过查阅2010—2018年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名录,整理出各年份央企数量,按照年份与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进行对比,见图1所示: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数量基本呈现增长趋势,审计力度逐渐增加;然而,审计公告数量远低于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数量,年度审计覆盖率不足,显著滞后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政策导向。(二)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涉及行业。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主要涉及能源、制造、通信、航空等行业,见图2所示。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对象主要侧重于能源、制造行业;其他如通信、运输、科技行业被审计次数较少,审计重视程度较低。国家审计在侧重关键行业审计的同时,也应重视其他行业中央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三)财务收支审计频率。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频率分布情况见表1: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频率不高,连续审计行为缺失,审计间隔期限相对较长,尚未形成有效的财务收支连续审计机制。2010—2018年间,央企累计最高被审计次数仅为3次,绝大多数央企被审计次数仅为1次,可能影响国家审计揭示、抵御与预防功能的实现。(四)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时间特征。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时间特征见图3: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时间显著滞后,影响审计公告发挥信息传递作用。审计署开展审计工作的时间和审计公告时间跨度较大,主要集中在6—12个月。由此可见,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时效性差,不利于发挥信息传递作用,影响审计整改效果。

三、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主要内容

(一)财务收支审计公告基本结构审计结果公告内容主要包含基本情况、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评价意见、审计处理及整改情况四大部分。对审计结果公告的结构内容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由此可见,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已经形成了以基本情况、审计发现问题、问题整改情况以及审计处理意见为核心的基本框架[3]。具体内容为:“审计发现主要问题”是审计公告中的重点内容,就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企业经济决策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行披露。但是对“以前年度审计问题整改”和“审计处理情况”披露相对薄弱,且公布内容多数为“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署已出具审计报告并下达了审计决定书,对于违规违纪问题的整改情况,由被审计单位自行通告”,调查处理结果和具体整改情况不能及时得知,表明被审计单位审计处理反馈情况缺失,反馈机制不够完善,不利于实现审计的国家治理功能。此外,不同年份财务收支审计公告内容有所差异,影响了审计公告内容连贯性,缺乏标准的公告范式,影响了审计结果公告的可比性。(二)财务收支审计关注事项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关注事项主要涉及会计核算、经营管理与决策、职工薪酬、国家政策与廉洁从业等4个领域16个方面,具体见表3所示:依据财务收支审计范围进行划分,审计关注事项主要集中在会计核算、经营管理与决策、职工薪酬及国家政策与廉洁从业四个领域。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反映了中央企业经营合规程度,为监管部门完善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建议。[4]从具体审计方法来看,财务收支审计以合规审计为主,绩效审计相对弱化,可能无法揭示中央企业财务收支活动的效率、效果与效益,也无法适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政策导向。

四、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

根据审计结果公告内容,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经营管理、政策执行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廉洁从业规定四个方面。具体如下:(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主要存在财务核算不规范、财务核算错误、资金管理不善等违规违纪问题。见图4所示:审计发现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违规问题集中表现在财务核算错误和财务核算不规范,具体情况是企业多计利润、虚增资产及负债、收入支出记录有误等;违规发放福利或补助,违规报销费用;同时,资金管理不善也是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错误估计应收款项导致的坏账风险,不合理收购导致的资金浪费等。(二)经营管理。在经营管理领域,违规违纪问题主要集中在累计亏损、签订违规合同、违规招标、资产闲置等违规违纪等方面。见图5所示:签订违规合同和违规经营导致累计亏损是经营管理方面的主要违规违纪问题,对投资项目缺乏科学考察,并且尚未形成对外投资管理的有效办法,使得中央企业广泛存在对外投资收益率过低的现象,造成了普遍亏损,无收益返回。除此之外,违规招标在中央企业中属于共同问题,同时资产闲置也很普遍,造成了资源浪费。(三)执行重大经济决策和内部管理。中央企业在执行重大经济决策和内部管理方面主要有监管失职、决策失误、经营不善等违规违纪问题。见图6所示:监管失职在内部管理管理方面属于违规违纪频率最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层级别混乱、资产监管不严导致的闲置浪费、违反集团规定标准等。在企业重大经济决策方面,决策失误、经营不善是比较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中央企业暴露的此类违规违纪问题,可能损害企业内部及国家资产安全。(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廉洁从业规定自2017年起,审计结果公告增加了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廉洁从业规定方面的披露,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主要集中在超标购置商务用车、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购买高档礼品、违规报销费用等,具体见图7所示:自从中央八项规定颁布实施以来,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开始披露相关方面违规违纪现象。违规购买高档礼品和违规购置商务用车成为这一审计领域最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另外,违规费用报销和超标准乘坐交通工具也普遍存在,中央企业奢侈浪费行为并没有根本消除,廉洁从业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改善空间。

五、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整改情况反馈

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评价意见在审计结果公告正文中单独列出,但从2015年起审计评价意见不再单独列示,只在基本情况中作以简单描述。审计整改反馈方面,2013年以前,审计结果公告中披露被审计单位违规问题的整改进度和效果;2013年以后,被审计单位自行向社会公告具体整改情况。[5]这种变化符合《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的健全整改责任制的要求。具体情况见由表4可知,审计建议不够理想,审计整改反馈以自行公告为主,反映审计问责功能存在缺失。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附有单独审计意见的审计公告仅占公告总数的42.34%。从审计问题的整改反馈情况看,被审计单位能够就审计揭示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认真的整改工作,具体整改措施概括如下:第一,针对审计问题召开专题办公会议进行研究,提出确切的整改要求并开展审计整改工作;第二,完善企业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信息披露,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第三,从严责任追究,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对有关责任人问责并惩处等。在整改反馈中,“正在整改”与“已整改”审计公告数量不相上下,但仍以“正在整改”情况为主,表明部分企业在审计公告时还未整改完毕;自2013年起,被审计单位自行公告审计问题的整改反馈情况,中央企业虽然有充足的时间对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整改,但会影响整改反馈关注度,不利于审计公告发挥威慑作用。

六、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本文选取审计署2010—2018年审计结果公告为研究样本,分析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实践现状,研究发现:(1)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数量基本呈现增长趋势,审计力度逐渐增加;然而,审计公告数量远低于国资委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数量,年度审计覆盖率不足,审计对象主要侧重于能源、制造行业,尚未实现审计对象、审计行业、审计期间的监督全覆盖。(2)财务收支审计频率不高,连续审计行为缺失,审计间隔期限相对较长,尚未形成有效的财务收支连续审计机制;审计结果公告时间显著滞后,影响审计公告发挥信息传递作用。(3)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已经形成了以基本情况、审计发现问题、问题整改情况以及审计处理意见为核心的基本框架,审计关注事项主要涉及会计核算、经营管理与决策、职工薪酬、国家政策与廉洁从业等4个领域16个方面。(4)财务收支审计方法以合规审计为主,绩效审计相对弱化,可能无法揭示中央企业财务收支活动的效率、效果与效益,也无法适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的政策导向。(5)财务收支审计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经营管理、政策执行以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与廉洁从业规定等方面;审计建议不够理想,审计整改反馈以自行公告为主,反映审计问责功能存在缺失。(二)相关建议。基于上述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扩大财务收支审计范围,完善连续审计机制。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首先应扩大审计范围,增加被审计单位数量及审计公告数量,加大对通信、科技等行业的审计力度,消除审计盲区;审计频率低,连续审计行为缺失,因此应增加审计频率,及时披露审计结果,提高年度审计覆盖率。完善财务收支连续审计机制,加强监督,建立审计整改问责与责任追究制度,及时跟踪了解中央企业违规违纪问题的整改情况,确保被审计单位及时整改。第二,提高审计结果公告时效性,改善国家审计透明度。改进审计披露方式,利用大数据等先进科技手段提高审计效率,运用审计简报形式,及时披露审计结果,提高审计结果公告时效性,完善国家审计揭示监督功能;审计透明度差会造成审计工作滞后,因此要及时披露审计发现的问题,提高审计透明度,充分发挥审计结果公告的信号传递效用,监督被审计单位实现“边审边改”、“即整即改”与“持续整改”。第三,规范财务收支审计内容,完善审计整改反馈机制。中央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公告内容应该在保留核心框架的基础上,规范审计内容,强化审计结果公告的可比性;明确绩效性审计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制度,与合规审计形成互补,提高审计效率;建立并完善审计整改反馈机制,被审计单位应向监管部门及时反馈审计问题整改进度,审计署对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进行披露,进而达到改善财务收支审计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小荣,程子逸,陈炳宇.中国政府审计结果公开时机实证研究———基于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的分析[J].会计之友,2018(19):145-153.

[2]吴勋,王亚菲.地方审计机关审计结果公告特征研究———基于2010-2015年省级审计结果公告的分析[J].财会通讯,2016(34):5-8.

[3]吴勋,闫继堃.中央企业审计结果公告信息含量剖析———基于2007~2015年审计结果公告[J].财会月刊,2016(12):101-104.

[4]李江涛,曾昌礼,徐慧.国家审计与国有企业绩效———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5(04):47-54.

中央企业范文篇6

【关键词】中央企业;党建工作;新媒体技术

在新媒体技术的带动下,我国的IDC、OTT、CDN等技术发展较快,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尤其是在企业党建工作中,为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开展党建活动、拓展党建工作渠道等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因此,要求各中央企业加大新媒体技术的利用率,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从而推动中央企业快速发展。

一、新媒体技术在中央企业党建网站设计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我国的互联网络技术发展较快,其普及规模越来越广,网民数量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很多中央企业在党建网站建设中缺少投入力度,使得党建网站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要求中央企业加大新媒体技术的投入力度,提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率,确保党建网站的建设效果。(一)优化网站系统构架。中央企业在建设党建网站时,应健全多媒体视频展示系统,有利于企业职工通过网站查询相应的视频资源,不断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在对系统进行建设时,应根据以下几点内容进行优化:一是,企业应完善多媒体视频的内容管理与处理,当企业需要上传党建工作方面的视频时,应对上传至网站中的视频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处理。二是,经过上述工作处理后,需要对多媒体视频内容进行分析,将不同的视频内容划分至各个栏目中,并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将各个栏目设置成访问链接,便于企业职工进行查看。对此,企业可采用WebTV前端技术,用户在观看视频时,可自动适应带宽,确保视频观看质量。同时,这种技术也支持移动端用户的访问,包括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可满足访问者的不同需求。三是,企业还可对网站页面内容进行管理,每个访问者都是媒体服务器中的一个节点,各个节点可自主完成网络的登录与注销。另外,还可对各个节点设置权限,促使其在权限范围内修改、删除视频资源,以保障服务质量。(二)完善页面栏目设计。在对页面栏目进行设计时,应以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情况为主,包括培训页面、学习页面、展示页面、文件页面等。其中,培训页面主要为党建培训方面的内容,企业可一些教育视频资源,并由党员进行学习与观看。学习页面主要为中央企业党员干部进行党建工作的心得、经验,以及学习党规党章获得的感悟与体验,促使企业党员干部与各个党员进行交流、互动。展示页面主要展示中央企业进行党建工作的成果,包括工作成果、活动成果、先进个人、先进集体等。文件页面为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文章,企业领导党建工作讲话等。(三)提高企业党建网站设计质量。在对党建网站进行建设时,可根据中央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合理划分为三个层次。例如,第一,用户层。可将企业网站与用户直接对接,便于用户进行进入、退出、检索视频、收看视频等操作。第二,业务层。当用户对某项业务有需求时,可将业务层与数据层进行组接,根据业务形式来检索相应的数据,以实现用户的数据访问需求。第三,数据层,该层主要是用来收集、存储、调用数据的,并会根据各个用户的权限情况进行分别记录。例如,对于普通群众来说,需要对其浏览信息、搜索信息的情况进行记录;对于党员及干部来说,需要记录账号登录频率、浏览信息、搜索信息、发表评论等;对于网站管理员来说,需要对系统管理、视频管理、内容管理等轨迹进行记录。通过这种设计方式,有利于企业领导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党员、群众感兴趣的点,从而制定正确的党建工作计划,以保障党建工作质量。

二、新媒体技术在党建交互平台中的应用

虽然建立中央企业党建网站能有效提高党建工作质量,但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性问题,如缺少工作互动性,使得党建工作效果受到了影响。对此,中央企业可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建立新媒体党建工作互动平台,如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平台等。一方面,企业可将关于党建工作的视频、图片、文件等上传至平台中,便于党员、群众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查看,能有效提高党建工作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企业可及时了解党员、群众的意见和观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回复与交流。有利于企业掌控党员、群众的思想意识及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效果。

三、结束语

中央企业做好党建工作,有利于将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从而制定正确的发展目标。同时,还有利于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落实自身的职责,确保企业安全、稳定地发展。因此,要求中央企业不断加大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力度,通过建立多媒体党建工作网站、新媒体党建工作互动平台等手段,以提高党建工作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效果,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

中央企业范文篇7

随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和运行,中央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央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将会加快进度,本文就这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

中央企业公司制改革现状

由于中央企业大多数是原各部委投资形成的,因此产权结构大多是国有独资。尽管从1993年开始,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多次发文要求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真正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的并不多。

中央企业的注册登记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按照《公司法》注册的,中央企业中有小部分经由国务院授权的国家单独投资设立或改制而成的有限责任公司,或产权多元化但由国家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按照《公司法》的规定,这部分公司名称中都具有“有限责任公司”或“有限公司”字样;另一类是在1994年7月1日《公司法》施行前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简称《企业法》)登记的,顾名思义,按照《企业法》登记的企业都是全民所有制,肯定是国有独资,按照《企业法》登记的这部分企业名称中都不具有“有限责任公司”或“有限公司”字样。

对196家中央企业名称进行检索,发现只有20家中央企业是有限公司或已经完成公司制改革,而其余中央企业都是未经公司制改革的国有独资企业。由此说明,需要进行公司制改革的中央企业数量多,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中央企业公司制改革的必要性

中央企业大多数还是我国传统国有企业的组织制度,基本上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旧的组织制度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效率低下,缺乏约束与激励机制,经营困难,需要尽快进行彻底的改革。

规范的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

从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到一九九九年九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对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行了多次的要求和强调,原国家经贸委在2001年初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基本规范(试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收效不大,或者说雷声大,雨点小。主要原因是现代企业制度是在现代公司制的范畴内实施的,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在资本结构多元化、资本形成社会化和市场化等制度上进行重构,国有独资企业不是现代公司制,没有这个基础,就无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与公司制改革同时进行,这是关键所在。

公司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产权多元化,虽然产权多元化不是万能的,但如果没有产权多元化,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往往有很大缺陷。

公司制形成权责明确、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后,有明确的投资主体,建立权责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之间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构建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结构与功能,增强外部股东、合资者、合作者及独立董事对公司的制约和监督,明确董事长与总经理的权利、义务、责任及相应的聘任、解聘机制,建立公司事务决策规则、程序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

在公司制改革后,产权的代表人(董事或董事长)和经营者(总经理)分开设立,产权的代表人由国资委及其他股东委派,主要对产权所有者(国资委或其他投资主体)负责,经营者是产权代表人选择来完成经营目标任务的经理人选,两者权责明确,有利于约束和激励。

公司制改革也解决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内部人控制”的通病。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经营者缺乏必要的产权约束,导致经营者享有所有者的权力,两者分不清,权责不明,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公司改制后可望解决长期存在的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公司制明确了国有公司的有限责任,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方式

公司制改革后,国有企业成为有限责任公司,这个有限责任对国有公司具有重要的深刻的含义。

有限责任对国有公司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减少债务风险,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后,仅以其独立的全部法人财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纠纷;二是投资风险减少,如果是无限公司,公司在资不抵债而破产后,债权人可直接对股东进行追索,直至倾家荡产,而有限公司的股东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及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三是促进国有资本流动及投资风险转移,国有资本转化为股权或股票后,可以按照经营资本的要求去运作,转让、交易给其他投资者,既可获益,也可转移风险,促进了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盘活了国有资产。

中央企业公司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对中央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来说,公司制改革实质上是制度创新,应是下一步的改革重点。中央企业中的176家国有独资企业,在公司制改革中应区别对待,分类实施。

(一)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国防军事工业)、基础设施、重要自然资源等行业的中央企业应改制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这类企业也大多是非竞争性、垄断性的,应该是指十六大报告中说的极少数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

(二)分布于各个竞争性行业的中央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如贸易、轻工、化工、纺织、外贸、旅游、机械、电子、通讯、交通运输、建筑、煤炭、冶金及各类科研设计单位等,种类繁多,数量较多,在中央企业中占多数,这些中央企业应该都要实行产权多元化,公司制改革的任务较重,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改制的困难较多。

上述中央企业,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总资产规模从几亿一直分布到几百亿人民币,净资产从1亿多一直分布到几十亿人民币,资产规模大小不一,条件不一,但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方向都是一样的。

在产权多元化过程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入股,由其他投资主体向改制后的公司注入资金或资产,在其中占有一定的股份,这一种改制适合于急需资金的中央企业;另一种是转让股权,改制后把一定比例的国有股转让给其他投资主体,国资委可收回一部分资金,改作他用,这一种改制适合于国有经济要逐步退出这个行业的中央企业。当然,这两种方式适用的范围是相对的。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下面的途径可作为选择:

员工持股和经营者持股。让职工和经理人员购买企业的部分或大部分股权,这种做法对小型国有企业是一个好办法,但对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来讲,由于资产规模大,购买大部分股权不现实,购买小部分股权是可行的,它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归属感和积极性,也可以对经营者采取期权激励办法,同时,要引进其他投资主体。

让民营企业参股或控股。这种方式在法律上、市场上没有任何障碍,但民营企业是否愿意进来,进来后职工能否接受,或进来后多数职工是否下岗等,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而且目前民营资本的成长空间有限,资本积累一般比较薄弱,民营资本有没有实力大规模接手国有企业的股权,也是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是方向之一。

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相互持股。此举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相互支持,资源共享,有利于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但在治理结构的建设上会有缺陷。企业相互持股在日本比较普遍,也比较成功,这与日本的群体意识,强调集体主义,追求长期利益是分不开的。在国内中央企业下一步公司制改革中是否可以采取相互持股的做法,可以探讨和试验。

国内其它经济主体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较可行的是让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及产业投资基金、信托公司持股。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三大保险基金缺口很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历史欠账,如果从中央企业中把一部分股权划拨给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基金,弥补社保基金的不足,由社会保障基金作为股东参与国有企业的管理与利益分配,是国有资产的再分配,真正体现了国有资产归全民所有的性质,是一种可行的尝试。

由产业投资基金、风险基金及信托公司持股国有企业,在国外也是有先例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这些基金和信托公司会计算投资回报,真正参与到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监督中来。

吸引外商投资,或与外商建立合资企业。利用国外的物质与人力资源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类似做法已经在许多领域展开。但在中央企业的范围内,吸引外商投资及入股的工作进展相对缓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特别是思想观念上要更解放。

上市。多数中央企业直接或间接拥有上市公司,但往往采取剥离部分资产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办法来上市,这种改革只能是国有企业的一部分完成改制,而另一部分也许是大部分还是在原体制内运行,改革不够彻底。整体改制成立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是最彻底的改制,但困难很大。

在进行公司制改革时,要防止“一卖了之”的倾向,认为全卖掉就解决了问题,这种思路肯定是不对的,否则,会造成比较大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失业问题,给政府和社会造成压力,不利于目前稳定、团结的局面。

我们还要防止“惜售”的错误观念,认为有些中央企业盈利水平还不错,日子还过得去,没有必要进行产权多元化,舍不得把国有股转让,不愿意让民营资本或外资进入,可是我们换一个思路想一想,如果等到国有企业负债累累,资不抵债,没有价值了,谁还会来入股或接手这个国有企业?到这个时候,只有破产了;还有一种观念,认为把国有股转让就是国有资产流失,这两种想法存在的范围不小,这也是造成目前国有独资企业公司制改革进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总之,中央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是刻不容缓、大势所趋,是党中央、国务院多次要求的国企改革方向,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虽然困难比较多,但这一步必须走,这一步走好了,国有企业中的许多问题相对就比较容易解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校教务部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中央党校教材,2003年。

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注册局编:《现行企业登记管理法规》,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

3.高程德:《现代公司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4.李维安等:《现代公司治理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5.宁向东:《国有资产管理与公司治理》,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

中央企业范文篇8

一、立足科学发展,中央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新成就

这些年来,国资委党委和中央企业党组织努力探索遵循企业发展规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新路子,不断提高企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企业领导班子和广大职工的发展观念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努力实现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以抓好企业党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为龙头,全面加强各级干部的理论武装工作,努力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各级干部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路,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和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特别是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企业党员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一些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和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并在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上取得新的进展。

二是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形式和途径。我们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积极探索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条件下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方法途径。积极推进中央企业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相结合的途径。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建设,3年来国资委共任免中央企业领导班子成员747人。开展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央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试点工作。中央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选用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约占总数的30%。

三是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提高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目前,中央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从**年之前自发、零散、浅层的各自起步阶段,进入到了有统一的目标导向、体现企业特色、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同进步的新的整体深化阶段。宣传思想工作在典型引路上创新,在热点引导上用功,不断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宣传力度,树立了中央企业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为改革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做好新形势下的职工群众工作。中央企业坚持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深化厂务公开工作,积极推进职工董事工作,不断拓宽现代企业制度下职工民主管理的途径。全面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充分发挥企业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广泛开展深受广大职工欢迎的技能大赛、团员青年创新创效等各种主题实践活动。积极选树和宣传学习以劳动模范为代表的职工先进典型,在广大职工中倡导形成了爱岗敬业、致力发展、做强做大、为国奉献的职业追求。

二、总结实践经验,深化对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

回顾总结这些年来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针,注意搞好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统筹协调。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搞好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还有大量的艰巨任务,首先要切实解决好对新形势下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问题。

第一,现代企业制度下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根本任务在于切实提高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能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骨干和支柱作用,是国家可以直接掌控的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经济风险的可靠力量,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走向问题,不仅是关系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重大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国家性质的重大政治问题。积极探索和充分发挥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证国有企业改革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巩固和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关键性作用。

第二,现代企业制度下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根本表现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班子的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组织、发动职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力推进改革,解决影响生产力发展的束缚性因素和障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企业文化健康发展,培育“四有”职工队伍,倡导先进、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力量,使党员和广大职工不断提高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决策失误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保护企业的生产力。

第三,现代企业制度下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根本途径在于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使企业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充分激发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企业党的工作主要是做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实质上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更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本身就具有企业管理的属性。要深刻把握和主动适应企业这一经济组织运行的内在要求,注重借鉴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手段,进一步改进企业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使之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探索目标管理方法,建立健全责任制,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过程控制,实行跟踪改进,实现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新形势新任务对中央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赋予了更大责任。在新的实践中,要坚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证。

(一)以融入中心、进入管理为新的工作思路,促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工作的有机结合、和谐发展。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搞好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融入中心、进入管理,把党的工作与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有机融合在一起。要从体制制度上融入,把企业党组织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纳入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之中。要从工作内容方法上融入,企业党组织研究、部署、开展工作要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实现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形成同频共振、联动互补的效应。要从评价考核上融入,企业党的工作要讲效率、讲效益,注意借鉴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使党的工作真正成为企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对企业党的工作的评价考核,要把重点放在促进企业搞好改革、加快发展、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上,着重从对企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监督效果、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促进效果、对企业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支持效果、对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推动效果、对各类人才和职工队伍的建设效果,研究落实好工作要求、衡量标准和考核办法,并与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和企业经营者业绩考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评价考核工作的激励作用。

(二)以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为主线,进一步建立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规则与程序。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和逐步完善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途径和方式,切实解决好中央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一是要保证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重视解决好关系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二是在国有企业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对政治工作发挥领导作用;三是要重点在五个方面发挥作用,也就是在企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保证监督作用,在公司治理结构依法行使职权、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完成方面发挥支持协助作用,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方面发挥沟通参与作用,在企业内部关系和谐方面发挥指导协调作用,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和群众工作方面发挥领导组织作用。

(三)以加强能力建设为重点,有效深化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进一步探索创建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建立科学的评比程序和奖惩办法。将创建活动与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以“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促进“人才强企”战略的实施,使“四好”班子创建活动成为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支撑与保障。

(四)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切实保证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结合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努力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断激励党员干部群众为共同理想团结奋斗;三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伟大的事业;四是广泛深入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要通过提高宣传工作的说服力和实效性,营造团结稳定鼓劲、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

中央企业范文篇9

关键词:中央企业高管;薪酬管理;问题;对策

2000年前后,中央企业的“高管”一词出现。在此之前,人们一般称之为厂长、经理、总经理、董事长、总裁等。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央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效益明显提高,利润不断提高。中央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与管理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1中央企业高管薪资管制研究背景

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央企业的高管薪酬过高。据该报报道,顶尖人才的工资已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工资上涨如此之快,跨国公司的本土总经理的收入比美国同行高出20%,只有75%的技能。中国的高层管理人员并不出名,薪酬也太高;表现不佳的高管往往在离职后的下一份工作中会得到更丰厚的薪酬。从那时起,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关于高管薪酬监管的讨论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纷纷效仿,采取相应措施限制企业高管薪酬。事实上,高管薪酬监管由来已久,社会矛盾更加突出。金融危机已成为激化原有矛盾的导火索,最终形成了一股全球性的高管薪酬监管浪潮。高管薪酬已成为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一个热点。企业绩效水平的提高是管理者努力水平与监督成本相结合的结果。高层管理者之间的工资差距会增加他们的努力和边际产出,这也是因为企业高层管理者是重要决策和战略的制定者,在企业的产出水平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当管理者的边际产出增加时,企业的边际产出也会同时增加。但当企业的产出水平单独提高,企业支付的监管成本较大时,企业的绩效水平就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的产出水平,降低企业的监管成本,以达到提高企业绩效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可以从管理层的工作水平和监控成本两个方面提出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1]。

2中央企业高管薪酬考核管理制度的问题

近年来,从政府到中央企业自身,都在不断探索高管薪酬与考核的最佳改革方式,但在现实操作中仍存在以下两类问题:问题1:集团与子公司高管之间的“薪酬倒挂”现象。行政部门任命的集团高管的薪酬一般受到监管和限制,薪酬激励总额可能低于或远低于下属公司的高管。市场化程度越高,“薪酬倒挂”现象就越突出,这可能影响高管的管理积极性、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及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问题2:如何管理多元化集团的薪酬和绩效?集团旗下投资企业众多,形式差异较大,性质和功能不同。如何有效地设计集团投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和出资分配机制,充分利用权利激励和义务约束制度,是国有控股集团在下属企业管理中面临的困难。

3中央企业高管薪酬考核管理制度的探索

针对问题一,实施干部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身份市场化”和“管理合同”。把“干部”纳入市场化评价体系,在制定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水平和结构时,不仅要考虑不同企业的类型和性质,还要根据“高级管理人员”的身份和选择,区分“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身份界限。任命机制,以实现约束与激励之间的平衡。针对问题二,核心是优化完善“企业及高管的价值评价与分配制度”。实践中,高管定薪主要有“利润提成法”“四定法”“分类分级对标法”“借鉴国资委公式”四种方式。多元化集团中不同企业的特点存在显著差异,高管薪酬的固定存在不同程度的历史问题。中央企业实施薪酬改革,应以规范薪酬结构、明确薪酬标准、规范分配流程为核心,从市场形势、企业内部分配、高级管理人员价值判断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但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2]。

4中央企业高管薪酬考核管理制度的完善

要解决“薪酬倒挂”问题,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其次要深入贯彻“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就业理念;最后要严格执行市场化运作,在高管选拔、任用、免职、团队建设、体育锻炼等方面严格执行市场化运作绩效评估、激励和约束。解决“多元化集团的薪酬与考核设计”问题,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四方面:1)确立薪酬管控模式。薪酬管控模式是集团管控的延伸和细化,其核心是分授、制约及协同关系,可分为总量包干型、策略控制型和标准控制型。而针对企业高管,上述类型又会衍生出不同的变化。2)固定薪酬改进优化。固定薪酬主要根据公司价值、内外部薪酬对标、经营责任与风险、履职能力等因素确定。其中,最难确定的是“公司价值”,可设计两种模式。首先,通过对企业价值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筛选,根据集团管控要求,对重要因素和指标的权重进行匹配,并根据组织规模、难度进行定量核算和定性评价。这些因素包括总资产、营业总收入、净利润、发展阶段、业务多元化、地域多元化、员工人数、对集团战略实现的贡献、集团内部的业务状况和价值以及对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董事会可根据集团整体管理和控制的要求,定期调整设计标准。其次,确定公司核心价值的影响因素,如总资产、净利润、技术开发能力、市场开发能力、资源占有和配置能力等,经集团董事会审议后,考虑到行业标杆的情况,然后便可以酌情对于系数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3)浮动薪酬改进优化。第一,优化绩效年薪计算方式。净利润可作为绩效年薪计提基础,并根据董事会要求设定完成底线。设定绩效年薪调节系数,让经营者的努力方向与集团要求相一致。绩效年薪调节系数由净资产收益率达成系数与资产负债率修正系数共同构成,二者相互关联和约束。净资产收益率目标值可由行业对标值、战略规划分解值、前三年实际完成均值来构成,根据不同管控要求对应权重关系。资产负债率由董事会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控制。对净资产收益率和资产负债率进行敏感性分析,形成资产负债率的上下控制区间。上阈值作为警告点或强制约束条件,下阈值作为鼓励间隔。在降低资产负债比率的同时,它加强了同时考虑运营商对净资产回报率的影响。第二,为高级管理人员设置绩效考核指标。在制定高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时,考虑到企业的生命周期,以高级管理人员承担的管理任务为重点,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密切相关,任期绩效考核结果与任命密切相关。4)中长期激励优化。中央企业通常的选择是保留部分绩效奖金,然后根据任期评估结果发放,其性质与风险边际相似。理论上,如果绩效奖金的保留部分被集团中的虚拟权益所取代,则可以更好地连接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和组织目标。用于股权激励和出售的激励总额,应当根据资产评估结果折算为股权,并经有关部门核准或者备案。例如,高管奖金总额的30%作为股权购买的可转换年薪,对应绩效考核和锁定期,虚拟股权按以下公式折算:高管所获股权数=可转化年薪/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经审计的企业考核年度平均净资产/实收资本企业考核年度平均净资产=(年初净资产+年末净资产)/2同时,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信息披露、延期支付、追回回扣等配套约束机制,打造持续健康的激励文化和职业奋斗平台。考虑到一些中央企业已经过了高速发展时期,制定管理者的定期激励可能比股权激励更为可行。

5结语

鉴于中央企业职工持股对中央企业亏损的“后遗症”,目前中央企业高管持股的相关政策尚未解除。2016年8月,《国有控股混合企业职工持股试点意见》的出台,是完善中央企业职工激励模式的里程碑。毕竟,关于普通员工持股的争议比管理层持股的争议更大。因此,在过渡阶段,高管绩效奖金的预留部分可以参照集团和投资企业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加权利率,以提高中长期激励效果。在中央和地方干部市场化改革不断实施、市场贡献因素评价和分配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相继出台了相关规定,将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导向。中央企业高管薪酬考核管理也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梁国萍,潘细香,刘文琦.垄断性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分析与制度完善[J].金融与经济,2012((11):50-53.

中央企业范文篇10

这次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年工作,分析经济形势,落实科学发展观,部署20**年工作。国务院领导同志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黄菊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曾培炎副总理专门听取了汇报,并到会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讲四个问题。

一、20**年及过去三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情况

20**年,中央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强化资源节约,加强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11月,中央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984亿元,同比增长21.8%;实现利润6887.7亿元,同比增长18.9%;上缴税金6146.5亿元,同比增长23.5%。绝大多数中央企业实现了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的同步增长,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的有145家,占90.1%;实现利润同比增长的有129家,占80.1%。预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可达8万亿元,实现利润可达7200亿元,上缴税金可达7000亿元。到20**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可达1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左右。

二是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盈利能力普遍增强,资产运营效率普遍提高,总体负债水平稳中有降。1-11月,中央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为9.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同比提高的企业有91家;总资产报酬率平均为6.9%,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同比提高的企业有1**家。总资产周转率平均为0.64次,同比提高0.**次,同比提高的企业有113家;应收账款周转率11.8次,同比提高0.5次,同比提高的企业有100家。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6.8%,多数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都有所降低。

三是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11月,中央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9亿元,同比增长29.5%。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投资主要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等重点行业,这三个行业的企业完成投资约占中央企业全部投资的85%。二是主业投资比重提高,电力、石油石化、电信、冶金、汽车五大行业97%以上的投资额投向了主业。三是投资的重点主要是解决能源资源“瓶颈”制约、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石油石化企业投资主要用于油田勘探开发,钢铁企业投资主要用于调整钢材品种结构,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投资主要用于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四是投资中自有资金比例平均达到61.7%,比20**年提高1.1个百分点,电信、汽车、石油石化、冶金企业投资中自有资金比例均在70%以上。

四是节能降耗取得新的成效。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精神,积极开展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活动,以节能降耗为抓手,带动企业改革、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加强管理。通过优化生产系统组织管理、加强目标考核等一系列措施,节能降耗指标进一步优化。冶金企业主要能耗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宝钢吨钢耗新水比上年下降14.6%;武钢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2.58千克标煤,预计全年余热余能发电将超过10亿千瓦时;鞍钢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61千克标煤;中国铝业铝材生产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1%,全年节能有望超100万吨标煤。三大石油石化公司预计全年节约能耗350万吨标煤,节水1亿立方米。

在生产经营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央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显现。石油石化企业在国内成品油与进口成品油价格倒挂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通过提负荷、增资源、调结构、压出口、保重点等综合措施,确保了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稳定供应。电力企业加强电网改造,加快发展农电事业,全面推进“户户通电”工程,保障了电力供应。电信企业在经济社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军工企业深化改革,加快技术创新,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军品科研和生产任务,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建筑、建材、商贸等行业的中央企业在承担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稳定市场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是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一个业绩考核任期。三年来,中央企业发生了可喜变化。初步测算,20**-20**年,中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78.8%,年均递增21.4%;实现利润增长140%,年均递增33.8%;上缴税金增长96.5%,年均递增25.2%;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提高了5个百分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44.4%。有13家中央企业进入20**年公布的世界500强,比20**年增加5家。这是中央企业1000万干部职工抓住机遇、顽强拼搏、扎实工作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国资委和国资委党委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和做出贡献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党的**和历次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部署,抓住改革、调整、创新、管理等关键环节,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深化改革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中央企业把深化改革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围绕企业发展,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股份制改革和境内外上市推进了企业经营机制转换。20**年以来,共有33家中央企业首次在境内外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其中,中国交通股份、中煤能源、招商能源运输、大唐国际发电、中国通信服务、中海石油化学、南车株洲电气、保利房地产、中国建材等企业去年上市,共募集资金575亿元。到目前为止,中央企业控股的194家上市公司中,已有191家完成或正在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占总数的98.45%。中央企业及下属子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户数比重已由20**年的30.4%提高到20**年的64.2%。

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推进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宝钢、神华等19家企业开展了董事会试点,共选派了65名外部董事,有14家试点企业的外部董事达到或超过了董事会成员的半数,实现了企业决策层与执行层分开,董事会运作基本制度逐步建立,各专门委员会开始运行,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增强。未被列入试点的中央企业,也积极推进规范的董事会建设。中船集团上海外高桥公司通过建立规范的国有股份公司董事会,充分发挥董事会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核心作用,促进了企业发展。兵器装备对子企业派出董事、监事和委派总会计师,并选派了专职出资人代表,目前集团子企业中的38户工业企业全部建立了比较规范的董事会。

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三年来,国资委大力推进用人制度改革,先后组织78家(次)企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81名高级经营管理者,在10家企业通过竞争上岗方式选拔了20名高级经营管理者。通过开展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初步营造了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扩充了中央企业人才储备,已有1400多名社会各类人才进入中央企业人才库。许多企业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市场化选人用人相结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目前中央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选用的各级经营管理人才,约占总数的30%。一批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有效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全体员工竞争上岗、量化考核、末位淘汰、收入分配与业绩挂钩的机制。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动了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国资委成立以来,我们注重牢牢把握出资人定位,依法履行职责,切实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并将业绩考核和收入分配挂钩。同时,加强了企业财务监督和监事会监督。监事会主席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客观报告企业情况,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央企业负责人以搞好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为己任,表现出很强的责任感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创造出良好的经营业绩。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我们共同探索了一条遵循企业发展规律搞好国有企业的路子,这是推动中央企业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调整结构为企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三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快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作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强调突出主业,先后分五批核定公布了137家中央企业的主业。中央企业围绕做强做大主业,积极开展调整重组,缩短管理链条,推进自主创新,拓展海外市场,企业发展呈现了新的活力。

企业重组优化了布局结构。三年来,中央企业共有73家企业参与了38次重组,企业户数从196家减少至159家。中央企业之间的重组有五种类型。一是科研院所进入产业集团。建材科研院、有色设计院、天津水泥院、中讯设计院、食品发酵院、中机国际工程院、重庆汽车所、寰球工程公司等科研院所进入相关产业集团,实现了产研结合,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强强联合。港湾集团与路桥集团、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与长城计算机集团公司等企业联合重组,形成了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三是“窗口”公司并入大型骨干企业。中国土木工程公司并入中铁建,中国海外工程公司并入中铁工,大大增强了集团海外市场的开拓能力和竞争能力。四是通过产业整合拓展和完善相关企业业务链。中土畜、中谷粮油并入中粮,药材公司并入医药集团,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并入五矿,免税品公司并入国旅,旅游商贸公司并入中旅,中煤建并入中煤能源,外轮理货公司并入中远等,促进了相关产业中央企业的整合,发挥了协同互补效应。五是一批困难企业扭亏脱困,焕发新的生机。轻工业机械总公司并入建材集团,实现了扭亏为盈。国开投托管中包公司,诚通集团托管寰岛公司、接管普天集团8户亏损企业,探索了资产重组的新途径。许多中央企业开展了非主业资产的剥离重组。招商局将下属旅游企业划转港中旅,华能将下属房地产公司划转中房,实现了非主业剥离,增强了主业竞争力。少数濒临破产的企业通过重组探索了托管、移交地方实施政策性破产的路子,中央企业下属公司有312户纳入政策性破产四年规划。

压缩管理层级,优化了企业组织结构。目前,大部分中央企业已将管理层级初步压缩到三级以内。广核电取消了三级以下的全部企业。中石化下属炼化企业基本完成了扁平化改革,由三级管理变成了两级管理。中电投实行“小业主、委托制”的运营模式,在所有发电企业实施了主辅分离、运检分离、运管分离。中材科工和新时代集团重组内部松散业务板块,有效整合产业链,优化了集团内部资源配置。与此同时,中央企业积极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截至20**年9月底,76家中央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方案已经得到批复,共涉及改制单位4879个,分流安置富余人员77.7万人。目前,中央企业共分离企业办普通中小学1849所、公检法机构345个,移交在职职工14.8万人,离退休教师6.93万人。

推进自主创新优化了产品结构。围绕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中央企业积极推进自主创新,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开发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科研设计企业努力承担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设计任务,积极探索技术扩散机制和途径,为各行业的技术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军工企业在国防关键技术领域大力推行科技创新,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成果,“神舟”系列载人航天成为我国集成创新的典范;依靠自主创新、自主设计建设的秦山二期60万千瓦商用核电站,走出了一条核电自主发展的路子。电信科研院提出的3G国际主流标准TD-SCDMA产业化取得突破,并已具备商用水平。中国联通在全球率先开发了CDMA/GSM双模双待机终端技术,获得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名。鞍钢依靠自主创新建立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连轧、冷连轧和冷轧硅钢等现代化生产线。南车、北车集团适应我国铁路跨越式大发展的需要,在引进国外机车车辆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大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力度,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速客车和大功率机车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一汽加大自主品牌产品的开发力度,已开发车型471种,完成科研成果810项。中船重工为伊朗建造的30万吨超大型油轮的顺利交工,打破了日本、韩国垄断的格局,提高了我国船舶工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了海外市场,优化了市场结构。三大石油石化公司积极开发利用海外油气资源,在自身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贡献。五矿、中国铝业、有色集团等企业积极推进矿产资源全球战略,拓展营销网络,控制关键资源,取得了积极成效。中建、中铁工、中铁建等企业积极承建国外高难度工程项目,一批项目已成为所在国的标志性工程。南方电网在次区域国家电网互联、电力交易和合作开发电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功实现或启动了向越南、泰国、老挝送电。中国网通完成了中俄、中蒙、中越光缆及传输系统建设,实施了国际出口带宽扩容和安全配套工程。中央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注重融入当地社会,为所在国创造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中远为美国波士顿港口提供了9000个就业岗位,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外国公司。五矿德国公司赞助支持德国杜赛尔多夫地区政府举办第一届中德企业论坛,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管理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年来,中央企业积极推进管理创新,加强产权管理、财务资金成本管理和战略规划管理,增强集团控制力和抗御风险能力,乱投资、乱担保、乱贷款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企业管理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变,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强化产权管理,理顺产权关系,为企业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多数企业通过完善产权管理制度,加强产权基础管理,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改制上市、重组整合、主辅分离等改革的进行。核工业集团将产权管理制度细化,设计了产权管理工作流程图,有效地规范了集团所属企业的改革行为。中航集团结合产权换证及登记工作对各级子企业进行了全面清理,为集团资源整合和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据。兵器装备、华能等企业统一招标评估机构,并进行动态管理,劣出优进,从资产评估源头着手提高评估报告质量。中央企业规范国有产权交易、促进国有产权有序流转工作初见成效,进一步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用,促进了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强化财务资金管理,加强成本控制,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一批企业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推广精细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等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取得明显成效。中石油采取贷款封闭运行、收支两条线及债务集中管理等措施,撤并8000多个银行账户,债务规模缩减了1000多亿元。国家电网清理撤并银行账户9480个,网省公司归集资金占货币资金存量的87.4%。宝钢三年来实施精细化项目260项,共创造财务收益12亿元。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企业建立集中采购制度,加大集中招标采购力度,有效降低了设备采购成本。国开投通过比价管理选择融资机构,节约融资成本约20亿元。中船重工实行担保集中审批管理,加大对外担保的清理力度,使对外担保余额从年初的32.9亿元减少到1.8亿元,大大降低了对外担保风险。

强化战略规划管理,为企业发展明确了方向。中粮充分发挥战略规划的主导和引领作用,通过制定发展战略,调整和重组业务单元,推进资源优化配置。中远按照集团发展战略,实行了以流程优化、资源重组、质量制胜、内涵发展为特征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了国际化进程。中化集团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形成了发展战略导向下的三年滚动规划编制和年度预算考核紧密结合的管理机制,促进了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加强投资活动全过程管理,提高了投入产出效益。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华能、国电、国开投等企业建立健全了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后评价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中石油后评价工作涵盖了公司六大业务领域,占公司总投资额的90%以上。中石化把前一轮后评价结论作为后一轮改造的依据,新上乙烯项目科学选用国产化设备,相同设备节省投资50%。华能通过能耗及污染物排放后评价,挖掘节能潜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电厂提供了重要依据。

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增强了抗御风险能力。大多数企业都建立健全了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一批企业的境外上市公司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将内控体系扩展到存续企业。中央企业还加快了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已有119家企业设立企业法律事务机构,33家实行了总法律顾问制度,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四)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保证。

三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企业党建工作。通过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企业党员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一些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和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并在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上取得新的进展。董事会试点企业积极探索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条件下,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形式,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经验。东风公司党委领导和指导合资企业党组织,探索了党组织在合资企业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三年来国资委共任免中央企业领导班子成员747人,其中任命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125人。通过开展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领导班子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凝聚力、战斗力有了显著提高,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变化,求真务实、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已经成为中央企业领导班子的主流。中央企业将纪检监察工作融入经营管理,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快构建惩防体系。中船集团积极探索纪检监察工作新模式,对重点企业纪委负责人试行以集团公司为主的双重领导,轮岗任职、交叉兼职,取得了较好效果。中央企业不断加强宣传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推行厂务公开和职工民主管理,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努力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作用,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增强了职工爱岗敬业的自觉性,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看到成绩和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十分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差距和不足,中央企业的改革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企业改革相对滞后。目前,中央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面还不够宽,集团一级不少企业还是按《企业法》注册的国有独资企业。规范的董事会建设才刚起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任务十分繁重。企业内部改革还不到位,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在不少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二是布局结构不尽合理。目前,中央企业分布仍然过宽,在国民经济的95个大类行业中,中央企业三级以上企业涉足86个行业,行业分布面为90.5%。国有资本集中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中小型企业数量仍过多,相当一部分企业主业不清晰;大型企业在企业规模、创新能力、品牌建设、经营效率等方面与优秀的国际大公司相比,差距还相当大。历史遗留的大量不良资产、无效资产和非主业资产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三是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的企业资产运行质量不高,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利润率甚至低于1%;有的企业债务风险较大,盲目扩大规模,过度负债经营,过度担保;有的企业集团管控能力不强,管理相对滞后,对资金筹集、管理和利用等重大财务事项缺乏有效的内控监督,对所属子企业缺乏有效控制。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央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下决心、下功夫加快解决。

回顾三年来走过的道路,我们深深感到,党的**关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部署、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坚决贯彻落实。我们深深体会到,做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必须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毫不动摇、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始终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必须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既要依法履行好出资人职责,维护好所有者权益,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又要维护好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力,充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法人财产权,不当“婆婆加老板”;必须严格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责任落实和压力传递的工作机制,按照市场化原则配置企业各项资源,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同时我们也感到,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造条件,更加扎实地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20**年和今后几年中央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党的**的召开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今年开始,中央企业进入了经营业绩考核第二个任期,在新的任期中,中央企业面临新的环境和任务,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国内市场全面开放,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进入“深度依存期”,中央企业所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也更加直接。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源资源价格的波动,资本市场的变化,汇率的升降等等,都会对中央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既有可能带来机遇,也有可能潜伏风险。中央企业是代表国家竞争力的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大型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具备较强的配置国际资源的能力,在经营规模、技术水平、产品品牌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中央企业要在强手如林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善于进行战略思维,科学判断国际形势,熟练运用国际规则,不断提高驾驭国际市场的能力。

从国内任务看,我们国家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向现代化的目标迈进,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中央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地位更重要,责任更重大。20**年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占全国国有企业的41.4%,增加值占52.5%,主营业务收入占47%,实现利润占65.9%,上缴税金占48.5%,我国军工、石油石化、电力、冶金、煤炭、汽车、重大机电装备、电信、民航、建筑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的排头兵企业,大多是中央企业。中央企业能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中央企业有1000万职工,子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中央企业的稳定与和谐,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快中央企业改革发展步伐,更好地发挥中央企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央企业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加大调整力度,实现科学发展。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到**年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应该说,这是一个十分艰巨又必须完成的任务。据此,中央企业第二个任期必须努力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目标。

一是中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基本实现。股份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企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规范的董事会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基本形成。基本建立起企业决策权与执行权分开和董事会选聘、考核、奖惩经营管理者的机制。企业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基本与市场接轨。

二是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的目标基本实现。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控制力增强,国有资本总量增加,结构优化。中央企业户数调整到100家左右。初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公司大集团。

三是中央企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企业主业更加突出,管理更加科学,抗御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增长方式。企业内部形成和谐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良好氛围。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年工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20**年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企业发展规律,突出主业、突出创新、突出管理,加快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努力在股份制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方面迈出新步伐,在自主创新和资源节约方面做出新成绩,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方面开创新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三、20**年国资委着力推进的几项工作

今年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后,加快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的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着力点要更多地转向产权管理和资本管理,要着眼于培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大公司大集团,继续加大调整力度,加快改革步伐,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按照20**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要着力推进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办97号文件,加大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力度。

最近,国办转发了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97号)。国务院对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十分重视,国务院第155次常务会议对这个文件专门进行了审议。国办97号文件明确了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基本原则、目标和主要政策措施,对中央企业有很强的针对性。《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也已上报国务院,不久就要下发执行。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指导意见,加快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是加大工作力度,为实现国办97号文件提出的目标奠定基础。国办97号文件在推进国有资本集中、形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中央企业减少至80_100家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应该说,完成这些目标任务是很艰巨的。从今年起必须加大工作力度,除了中央企业继续自愿重组外,要以出资人为主导,依法推进中央企业联合重组。我们将按照中央企业21个业务板块调整规划,遵循市场规律,认真研究方案和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二是狠抓重点措施的落实,多种方式推进重组。重点措施和主要方式是:中央企业之间强强联合;一般中央企业并入优势大型中央企业;科研设计院所与相关中央企业重组;非主业资产向其他中央企业主业集中;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重组等。采取哪项措施和方式,将根据各企业的不同情况,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关键是把企业搞好。三是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开展收益收缴。适时出台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缴管理等相关制度,并组织测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规模。预算收入主要用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用于中央企业重组和国有资本调整。四是组建资产经营公司,以资产经营公司为平台推进中央企业重组和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继续深化资产经营公司试点工作,探索不良资产处置、困难企业退出和存续企业改革重组的途径和方式。

(二)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条件,也是国有企业真正走向市场,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途径。这几年,中央企业在推进股份制改革方面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有很大差距。要完成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目标,从今年起必须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革步伐,并按照新修订的《公司法》要求,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一是加快推进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中央企业母公司整体改制,引入战略投资者。除了涉及国家安全或国家产业政策禁止外资、民营资本投资的企业外,其他中央企业要逐步改制为多元股权的公司。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母公司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鼓励、支持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中央企业,把优良主营业务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做优做强上市公司。二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继续扩大中央企业建立规范董事会试点,并把试点扩大到中央企业中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对已建立董事会、外部董事超过半数的试点企业,由董事会决定高级管理人员的选聘、考核、奖惩,并按照有关规定授权董事会行使出资人的部分职权。三是继续推进企业经营管理者市场化选聘。积极推进中央企业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继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级经营管理者,指导中央企业加大人才市场化选聘力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稳步推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建立健全规范职务消费的各项制度,深入推进企业分配制度改革。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国有资产监管。

找准定位,更好地履行出资人职责,始终是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这几年,在中央企业的支持和配合下,我们初步走出了一条路子。今年要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体系,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力争使我们的工作更符合出资人要求,更符合企业发展实际。

一是完善业绩考核体系。第一个任期主要是加强制度建设,实现考核的稳健起步,考核指标少而精,突出关键绩效指标的考核。第二个任期要进一步提高业绩考核水平,紧密结合企业战略规划完善目标确定机制、分类考核机制、价值创造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与董事会评价办法和其他制度的配套衔接,建立健全经营业绩考核谈话制度,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实施精准考核,引导中央企业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工作机制。二是继续完善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制度,加大检查力度。尽快出台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管理相关办法,完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监管体系,继续研究起草股权多元化背景下的产权界定与管理办法、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办法等,形成符合现代产权制度要求、以促进企业国有产权有序流转为重点的企业国有产权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采取信息手段实现对产权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管理、产权登记、资产评估等产权管理工作的动态监测。三是加强财务监督和风险控制,提高企业财务监控力和执行力。逐步深化企业财务预决算管理,积极组织中央企业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逐步推行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公开化,提高中央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强化重大事项监管力度,规范金融衍生品投资业务,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及管理体系。加强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深化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审计工作,探索建立资产损失责任制度。加快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四是坚持和完善外派监事会制度,改进监督工作方式方法。从20**年开始,监事会实行当期监督,由检查企业上年情况逐步调整为检查当年情况。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进一步提高监督时效,增强监督的有效性和灵敏性。按照企业地位作用、资产规模和管理状况,实行分类监督,加强重点企业监督检查。继续将企业领导人员选用、收入分配、职务消费、非主业投资、高风险业务投资、产权转让、股权激励等方面的情况纳入检点,加强出资人监督。各中央企业要按照《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支持和配合监事会工作,自觉接受监事会的监督检查。

(四)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

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党员的先进性不仅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也是我们国有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独特优势。我们要继续发扬这一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和途径,使党组织成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坚强保证。

一是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继续按照创建“四好”班子的要求,促进中央企业领导班子理论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把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和谐、有战斗力的领导集体。二是积极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与途径。进一步理清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董事会、党委会、经理层的职责定位,探索企业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方式方法,探索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选聘经营管理者以及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三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企业以增强凝聚力、竞争力为目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构建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理念体系和行为准则,促进企业积极培育和谐融洽、充满友爱、精诚团结、蓬勃向上的企业精神。四是加强民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进企业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提高职工民主管理素质和水平,发挥职工民主管理和监督的积极作用。继续深入推行厂务公开,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加强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工作,做好统战工作。五是进一步做好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继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落实国资委实施中共中央《实施纲要》的具体意见,深化教育、制度、监督各项工作,初步形成教育机制、责任机制、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推进纪检领导干部跨集团交流,加强纪检队伍建设。

四、20**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工作

今年是中央企业第二个任期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中央企业在新的起点上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央企业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集团一级基础打得比较扎实。下一步要把着力点更多地放在二、三级企业,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加快改革重组步伐,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措施,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服从大局,积极拥护、支持和推进企业改革与重组。要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有条件的要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母公司整体改制、整体上市。不具备整体改制条件的,要加快推进子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要以主营业务资产统一运作、做优做强上市公司为目标,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优良主营业务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要参照董事会试点的制度性安排,推进子企业建立规范的董事会,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试点企业要为董事尤其是外部董事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支持外部董事更好地履行职责。要继续深入推进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企业中层经营管理职位要实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要实现能力、业绩、贡献与收入分配挂钩,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建立起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市场化机制。

(二)立足主业发展,做强做大企业主营业务。

要进一步突出和做强主业,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把资源集中投入到企业主业,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对非持续盈利企业进行清理,通过做强做大主业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按照国资委出台的《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配套的实施细则的要求,进一步清理非主业投资项目。开展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通过对投资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管理,落实投资决策的责任,提高投资活动的质量和效益,规避投资风险。要继续做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寻求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突破口,采取包括市场化、产业化改革在内的多种方式,加快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要落实政策性关闭破产四年规划,按照中央企业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有关问题的意见要求,对纳入总体规划的项目,要分类处理,加快推进。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关闭破产后的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工作,切实搞好社会保险接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三)加强企业管理,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要加强战略管理,科学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变化,及时修订企业20**_20**年滚动发展规划,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要加强产权管理,完善企业产权管理制度,健全产权管理机构和人员。要切实加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人工成本的控制,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经营运行质量。要积极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增强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和控制能力。通过向子公司派出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强化对子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管控。要加强对担保、应收账款、债务等方面的风险管理,继续贯彻《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加强对高风险投资业务的监管,规范股票、委托理财、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投资行为和操作程序。要继续加强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由查错纠弊向绩效性和风险性审计转变,强化内部审计的控制和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提高财务决算质量、企业风险水平评估以及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要按照中央企业法制建设三年目标,继续加快推行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四)强化自主创新和资源节约,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要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构,加快高新技术的开发,增加技术创新储备,进一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管理和保护工作,有重点有步骤地构筑知识产权优势,在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方面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要以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为主要载体,认真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通过技术创新、结构调整、科学管理、对标挖潜等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水平,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五)自觉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表率作用。

中央企业要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表率,做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企业的表率,努力成为国家的经济栋梁和社会的企业榜样。要带头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积极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各中央企业要积极响应旅游、民航、电信、电力等14家中央企业开展“优质服务年”活动的倡议,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关注职工健康安全,强化劳动保护,加强职工培训,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事业发展空间。在企业改革、改制、重组中,建立健全职工维权机制,确保职工群众反映意愿和问题的渠道畅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困难职工生活,切实为职工排忧解难,努力营造企业内部和谐稳定的良好气氛。有善心、有善意、有善举,积极参与社会救助、慈善事业,在国家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情况下,积极提供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的支持和援助,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中央企业要重视新闻宣传工作,主动和新闻媒体沟通,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志们,在新的任期中,我们各项工作要上台阶、上水平,实现质的提高,这对中央企业的整体素质与发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夯实基础,在领导班子建设、职工队伍建设和机制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

要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三年来,中央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快速发展的好成绩,一个重要原因是集团领导班子在状态、负责任、讲团结、有干劲,领导企业加快改革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第二个任期要在继续抓好集团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二级、三级企业的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通过强化教育培养,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素质与能力;通过抓好选聘任用,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的人员与结构;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引导领导班子树立良好的作风与形象。把中央企业各级领导班子都建设成为团结带领全体员工奋力拼搏、勇创佳绩的核心力量。

要培育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企业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上。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企业的战略愿景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企业的发展壮大就会失去支撑,成为空话。长期以来,中央企业凝聚了一批优秀的经营管理人员、科技开发人员和技术工人,这是中央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财富。要高度重视班组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下大力气培育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要继续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眼于职工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整体提升,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有利于人人成才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员工提供充分施展才华与发挥作用的空间,使追求事业、爱岗奉献成为广大员工普遍认同、自觉接受的价值理念。特别要高度重视班组长和中高级技工的培养,强化各类专业技能训练,突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培训教育,注重职业培训与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引导职工岗位成才。积极组织并鼓励职工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在竞争中提高技能,增长才干。执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健全技术等级考核和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制度,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高技能人才。

要坚持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企业的长远发展不仅要靠人,更要靠制度。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保证企业健康成长,持续发展。应该说,大多数中央企业的制度建设是很有成效的,但也存在着集团控制力不强、制度执行不力等情况。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制度建设上,对现有的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要很好地坚持,严格地贯彻执行,并不断去丰富完善。同时认真分析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修订完善现有制度,研究制定新的制度,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要把制度贯彻到基层,落实到岗位,形成人人遵守制度、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使企业发展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为企业的持续稳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