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方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1:16:49

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范文篇1

汇款是指汇款人(债务人)主动将款项交给银行,委托其使用某种结算工具,通过其在国外的分支行或行,将款项付给国外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它是产生最早、使用最简单的结算方式,也是其他各种结算方式的基础。

汇款按照使用的结算工具不同,可以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按货物、货款的运送及支付顺序不同,汇款方式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有两种运用方式: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其中,预付货款对于出口商而言较为有利:既可以降低货物出售的风险,同时减轻了资金负担;货到付款则对于进口商较为有利:既可降低资金风险,也能先收货后筹款,相当与得到资金融通。如付款的期限较长,甚至可以将货物售出后,用所售收入支付款项。因此,用汇款方式进行结算,风险承担和资金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不均衡。结算的风险(如货物运出后能否顺利收回货款以及货款付出后能否顺利地收到货物)和资金压力完全由一方承担,另一方则相对有利。

托收是指由债权人开立汇票,委托银行通过其海外分支行或行,向国外债务人收取货款或劳务价值的一种结算方式。虽然托收与贸易汇款都属于商业信用基础,但是跟单托收通过用单据代表货物控制货物所有权,从而将结算风险及资金负担在进出口双方之间进行了平衡。对于出口商来说,出口商通过控制货权单据来控制货物,不付款或承兑就不会交单。一般不会受到"银货两空"的损失,比赊销安全。对于进口商来说,只要付款或承兑,马上就能取得单据,从而得到货物的所有权,比预付货款方式安全。

在贸易实务中,托收按照是否附有货运单据可以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对不附有全套货运单据的款项的托收称为光票托收;对附有全套货运单据的款项的托收称为跟单托收。其中,根据交单条件的不同,跟单托收可分为D/P(付款交单)和D/A(承兑交单)。D/P(付款交单)按照付款的时间不同又可以分为D/P即期和D/P远期。不同的托收方式中存在的结算风险也有所不同。在D/P条件下,代收行在买方支付了全部票据金额以后才能将有关票据交给买方,这样卖方的货款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而在D/A下,代收行在买方承兑有关汇票后就可以将有关单据交付买方,这时卖方已经交出了货物的物权凭证,一旦买方的信用出现危机,到期不付款,卖方手中仅有一张已承兑汇票能约束买方的义务,仍可能遭受钱、货两空的损失,对于出口商来说选用D/A一定要慎重。

信用证支付方式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信用证(L/C)是开证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这种方式把应由买方承担的付款义务转化为银行的付款义务,从而加入了银行信用,由于银行承担了第一性的付款责任,有审单的义务,使得结算的程序更为严格、规范,对于买卖双方而言,结算的风险进一步得到控制;资金融通也更为便利。因此,该种方式被贸易各方广泛接受。

二、选择支付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

由于各种支付方式的特点不同,因此在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客户信用等级的高低。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很一般或是贸易双方是首次进行交易,应该选用L/C的方式;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较高,可以选用D/P,既可以达到即节省开证费的目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物权凭证的安全性;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非常高,就可以选用D/A甚至是直接T/T的方式。

2.货物供求状况不同。如果是畅销的货品,卖方可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支付方式,如要求用L/C进行结算,甚至要求买方预付货款。如果是滞销的货品,则所选择的支付方式可能会有利于进口商,如D/A,甚至可以货到付款。

3.选用的贸易术语和合同金额的高低。不同的贸易术语对于买卖双方的责任规定以及风险分担有所不同,因此也应根据贸易术语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对于象征性交货组中的CIF和CFR,就可以选用托收和L/C的方式;而对于FXW和实际交货的D组术语,一般就不会采取托收的形式进行结算;对于FOB和FCA等术语,由于运输的事宜是由买方安排的,出口人很难控制货物,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选择托收的方式。另外,合同金额如果不大,则可以考虑选择速度较快、费用低廉的T/T方式或光票托收方式。

选择支付方式的最终目的是尽量降低结算的成本,分散结算的风险,促使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以上所列举的各个因素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具体客观情况而对货款的支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正确选用支付方式的建议

从国际贸易实践情况来看,单纯某一种结算方式总是不能满足交易各方的要求。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有必要采用综合支付方式进行结算。

1.汇款和托收相结合。如:先采取T/T的形式预付定金10%,在装船后T/T合同款的40%,,剩余的50%采用D/P即期付款的形式。这种选择既能保证供货方及时履行发货的义务,又能约束进口人及时付款,同时节省了更多银行费用的支出,也节约了宝贵的贸易时间。

2.汇款和信用证相结合。如:定金的部分以T/T办理;主要的货款采用L/C的方式进行支付;至于一些余款,以T/T的方式进行。

3.托收与信用证结合使用。这样的组合既可尽量地避兔不必要的开支,也能对作为物权凭证的单据起到保护的作用。如将D/A和信用证和银行保函结合在一起使用,据对方的资信等级、货物的供求状况、合同金额的高低、运输方式和种类、财务结算成本高低等因素来决定。同时,灵活运用组合的、综合的支付方式来进行国际贸易的结算,以分散结算的风险。

或要求使用由代收银行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这样,原来的商业信用就被转变为银行信用,将出口商的风险转嫁给银行。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支付方式选择是否恰当,会直接导致出口人是否能够安全、快捷地得到货款。在选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风险,也要考虑对方的成本,力图达到双赢的日标。所以,要根

参考文献

[1]王立武.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与风险.中外企业文化,2004(1).

[2]高增安.国际贸易出口方支付方式的理性选择.经济体制改革,2002(4).

[3]任晓燕,任哓鸿.论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商场现代化,2007(9).

支付方式范文篇2

关键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论质计酬;Tw-DRGs;台湾地区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55号)文件指出,医保支付是基本医保管理和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1]。2020年是新医改下一个十年的开端,回顾前十年的医改之路,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取得重大突破,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下一个十年仍要不断完善医保支付方式,运用支付方式来引导医疗供方行为,控制卫生费用快速上涨、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医疗效率以及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我国台湾地区从1995年实施“全民健保”以来,不断探索及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已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台湾地区与大陆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医疗卫生体制具有相似之处,因而通过研究其健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历程可为大陆提供经验借鉴。

1台湾地区全民健保支付方式改革历程

在1995年以前,台湾地区实行的是多种健康保险制度,如劳工健康保险、公务员健康保险、农民健康保险等,各种保险制度的保险费率以及给付方式等各不相同,保险覆盖率低且社会成员享受的保险待遇差距较大[2]。因此,台湾地区从1988年开始规划实施“全民健保”,并于1995年开始正式实施《全民健康保险法》,统一保险制度并不断完善支付方式改革。台湾地区全民健保支付方式改革历程分为4个阶段。1.1论量计酬。全民健保初期,为了保证医保改革更易被医疗机构及民众接受,台湾地区继续沿用健保前大部分保险所采用的论量计酬的医保支付方式。在论量计酬下,每一个诊疗项目有确定的支付价格(支付点数),医疗服务提供者根据其提供的服务数量,逐项向保险人申请费用。由于健保前在该种支付方式下,产生严重的医疗资源浪费行为,包括不必要的诊察、检查、用药及手术等,造成医药费用不断增长。因此自健保开办时,在医院、西医基层诊所、中医及牙医实施合理门诊制度,诊疗费随着机构所诊人次的增加而减少,以此来鼓励适度节制门诊量,进而控制医疗支出的快速增长。但在该种支付方式下仅由健保管理部门独自承担控费责任,医疗机构缺乏分担财务风险,造成医疗费用增长率高于保费收入,全民健保财政长期无法保持收支平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迫在眉睫[3]。1.2总额预算制度。我国台湾地区经过数年研究及与医药界专家协商共议,自1998年7月率先在牙医门诊推行总额预算制度。因为牙医医疗服务内容相对简单,且牙医医师主动积极配合改革,施行的成效相当不错。此后,相继在2000年7月推行中医门诊总额预算,2001年7月推行西医基层总额预算,2002年7月在医院推行总额预算,自此之后在台湾地区全面推行总额预算支付制度[4]。自实施总额预算制度之后,健保医疗费用由每年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降至4%左右,医疗费用得到明显的控制[5]。由于医疗服务提供者预知全年的预算总额,因此可以减少以量取酬的诱因,使医疗服务行为合理化。同时在年度总额固定的前提下,医事服务团体能够自主制定支付标准及主导专业审查,不仅能提升专业自主权,而且还可以促进同僚制约,提升医疗服务品质。1.3论质计酬,品质医疗模式初探。由于论量计酬下医生缺乏提升医疗品质的动力,论质计酬开始成为改革的主流。台湾地区健保管理部门在2001年宣告“为民众购买健康”的全民健保创新理念,并于2001年11月起分阶段选择子宫颈癌、乳癌、结核病、糖尿病及气喘等病种,进行论质计酬支付方式的医疗给付改善方案。1.3.1论质计酬的支付设计。论质支付是依据个别疾病品质评量的结果支付,品质评量指标的选择是否符合实证医学指引至关重要。台湾地区论质计酬方案的设计包括结构、过程及结果3个方面。结构设计上,对医疗机构及医生有一定的资格要求,且医疗机构需要组建照护团队,有专任专科医生、护理人员、医检师、营养卫教师、社工师等专业人员共同照护患者,以病人为中心提供最适合患者的照护计划。过程设计上,要求医疗机构能遵循疾病治疗指引提出完整照护,监测其照护个案的过程已达到要求才支付个案管理照护费,指标主要有治疗指引遵循程度、疾病管理照护达成率、重要检查执行率等。另外,为严格管控医院照护品质,对追踪率未达一定目标的医师实施退场机制。结果设计上,要求指标改善后才给予加成给付。如糖尿病方案有HbA1c糖化血色素、LDL低密度脂蛋白等结构指标;乳癌方案有5年整体存活率与无病存活率、乳癌手术后局部复发率、乳癌手术后再度治疗率等结果指标。除了品质指标外,各疾病另订有品质奖励措施,进行品质加成计算,对给予照护病人品质卓越及进步的医生奖励。1.3.2论质计酬成效初显。台湾地区2001年开始推行论质计酬方案,截至2013年已有超过77万人接受各项论质方案的照护。研究结果显示,台湾地区参与论质方案的患者相较于未参与者所获得的品质指标表现较佳。以糖尿病为例,通过糖尿病论质计划的全面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或延缓血管并发症或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6]。但是,没有实证研究评估通过论质绩效计划对综合糖尿病护理是否会对健康结果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伴有糖尿病的癌症幸存者。目前,论质计酬在国际上还处于一个较前瞻性的支付方案,许多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都在展开研究,其具体成效还需要时间的检验。1.4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iagnosis-RelatedGroups,DRGs)最早在美国开始推行,其主要原理就是通过前瞻性的订价方式使整体的医疗费用支出便于管理,能够有效抑制过度医疗,提高医疗效率,控制医疗费用。1.4.1论病例计酬———Tw-DRGs的雏形。为了改善医疗服务量越密集、收入越多的缺失,台湾地区在健保开办时就推行与DRGs类似的论病例计酬的支付方式。此政策主要是依照病例组合制定支付标准,以固定的价格支付某一特定疾病的诊疗费用。健保管理部门选择手术过程单纯、医疗服务点数变化较小的项目实施论病例计酬,以自然产、剖腹产及自行要求剖腹产3项先行办理。继这3项之后,逐步扩大办理论病例计酬的范围,到2003年共有54项论病例计酬的项目。1.4.2Tw-DRGs的建立。鉴于前期推行论病例计酬得到较好的成效,为全面推广住院论病例计酬的支付方式,台湾地区自1999年起组建DRGs专案研究小组,以美国CMS18版疾病诊疗关联群为分类基础,结合专家学者、临床医师及临床疾病分类人员共同研究制定Tw-DRGs。经过研究发展,台湾地区于2002年4月公告第一版Tw-DRGs,2004年10月公告第二版,2005年9月公告第三版,并于2006年开始试点推行。2010年公告正式开始导入第一阶段项目,将46项住院论病例计酬项目改为DRGs方式支付,删除非基层医疗机构所使用或能跨表申报的项目。2014年开始进行第二阶段项目导入,将医院的输卵管子宫外孕手术、腹腔镜子宫外孕手术及自行要求剖腹产等原来按照论病例计酬项目改为DRGs。2016年开始全面实施Tw-DRGS,并于2017年公告第四版Tw-DRGs。台湾地区依据当地的医疗环境,制定Tw-DRGs方案,并非单纯采用“同病同酬”的方式,而是针对资源耗用情况分组。同一种疾病会因诊断、有无并发症等因素落入不同的群组,赋予不同的支付权重。以阑尾切除手术为例,单纯性的阑尾切除术和被诊断为复杂阑尾切除术分属不同群组,再根据并发症的情况区分,最后产生4种分组结果,每组权重也有差异。在支付点数计算上,依据过去医院申报的住院医疗服务点数,在预算中平的原则下,统计每一个DRG的相对权重、标准给付额、下限临界值及上限临界值。为校正特殊因素,加入基本诊疗加成、儿童加成、CMI加成及山地离岛加成,具体可分为四种支付情形[7],见表1。我国台湾地区实施Tw-DRGs后,医疗服务效率、医院服务点数以及疾病结果指标都得到改善。在该种支付方式下,医院尽力照护病人,降低住院天数,努力提升效率,为病患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目前欧洲国家中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均在积极推行DRGs支付方式,我国大陆地区也于2015年明确提出,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付费方式,并于2019年正式公布30个试点城市名单。

2台湾地区全民健保支付方式改革的特点

2.1由小至大的支付单位,增进医界专业自主健保之初,论量计酬的支付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医疗单位只要提供的服务量越多收入就越高,无需考虑服务项目的成本效益,导致医疗费用不断攀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每一个医疗服务项目巨细无遗地订立支付价格已不再有效。台湾地区转换思路不断完善支付方式改革,扩大支付单位,向患者提供整合性的照护服务。从按单个服务项目支付到以患者个体支付,除了控制费用外,更有利于医疗机构进行自我成本管控,医疗服务提供者拥有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并承担起医疗品质与成本控制的责任,追求更高的管理效率,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2.2前瞻性的支付方式,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医疗费用得到控制的同时还需要确保所提供服务的品质。台湾地区在2001年就开始探索以品质为导向的支付政策,选取费用高、患病人群多、照护模式有改善空间的5项疾病进行试办,以期将原来“单一、片段式”的诊疗方式改善为“连续性”的个案追踪照护模式,向患者提供更完善、更优质的医疗服务。由于大家对品质的感受不一,如何衡量也没有一致的标准,台湾地区能走在众多发达地区之前试办论质计酬的支付制度已非常具有前瞻性,通过10多年的研究,成果也具有政策研究价值,可供大陆参考。2.3多元化的支付制度,满足民众需求。单一的支付方式存在严重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民众多样化的诉求[8]。台湾地区非常注重多种支付制度的配套实施,发挥它们的协同作用。台湾地区自1995年统一健保后,前后经过从论量计酬为主,到现在总额预算下,论量计酬、论质计酬、Tw-DRGs及论人计酬等相结合的支付制度,支付方式趋于多元化,以满足不同人群、不同疾病的需求。

3讨论与启示

支付方式范文篇3

关键词:健康;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人头付费

自推行新医改以来,国家多次出台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相关文件,旨在完善分级诊疗机制、重构医疗服务利益格局、推动公立医院改革从而达到有效控费[1-2]。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作为城市医院集团模式的典型代表,致力于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通过实践“总额管理、结余留用”的医疗保险支付改革,将医院、医生、患者和政府四方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得居民的健康收益最大化。

1罗湖医院集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初步探索

1.1总额管理,结余留用。2016年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圳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罗湖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深圳市试点建立与分级诊疗相结合的医疗保险总额管理制度实施方案》(深人社发〔2016〕52号),以罗湖区为试点,在不改变市社保局与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现行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模式基础上,以集团的签约参保人(签约时间满1年以上且签约状态正常)为对象,将上一年度基本医保大病统筹基金和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总额(含市外医疗费用及现金报销费),加上约定年度全市医保支出平均增长比率值,打包给罗湖医院集团,年终清算时如有结余,医院集团可以用于进一步做好居民的疾病预防、业务工作的开展及医务人员的激励,称为“总额管理、结余留用”,与传统意义上的总额预付方式不同(表1)。1.2取得的成效。1.2.1符合条件的签约参保人数量增长显著。凡在罗湖区居住或者工作、参保1年及以上的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可以通过与罗湖医疗集团内社康中心签约的形式参与,称为签约参保人,签约采取自愿的原则,罗湖医院集团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符合条件的参保人申请参与。自改革以来,罗湖区符合条件的参保人数量逐年增加,由2016年的22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38万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9.98%,居民签约积极性较高。1.2.2签约参保人集团内住院人数占比逐年上升。自改革以来,罗湖区签约参保人对于集团内医院的信任度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签约参保人选择在集团内就医。2015年仅有19.85%的签约参保人选择在集团内就诊,经过罗湖医改大力发展社康中心、提升医院诊疗水平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患者的信任度与满意度上升,2018年有29.25%的签约参保人在集团内住院,集团外住院的人数占比下降到70.75%。1.2.3签约参保人住院均次费用增长缓慢。罗湖医院集团通过做大、做实、做强社康中心,加强居民疾病预防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医疗费用。2015—2018年,罗湖医院集团内部住院均次费用分别为8072元、8815.91元.8652.73元和10827.27元,均低于集团外住院均次费用,差值为2000~4000元不等,并且增幅较为平缓,在集团内部实现了有效控费,切实保证了患者的权益。

2罗湖医院集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存在的问题

2.1医保打包付费未含门诊费用。罗湖区医保“总额管理、给余留用”支付方式实施范围仅限在签约参保人住院费用的费用结算。对门诊费用,虽然基本医保二档、三档签约参保人按在绑定的社康中心的人数定额包干,但此包干额未与住院包干额相关联。此外,一档参保人的门诊费用按服务项目结算,其费用也不在现行的包干总额内,所以此种支付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2财政补贴方式与以健康为中心的改革目标不协调。政府对罗湖医院集团采取“以事定费”的财政补助方式。“以事定费”是按照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及住院床日数为基准补贴[3],这种补贴方式实质上还是在鼓励医院及社康中心多看病、多收患者,以期可得到更多的财政补贴,与以健康为中心的改革目标不相协调,是深化罗湖医改亟待解决的问题。

3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建议

在国家大力推动医联体建设的背景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应符合分级诊疗工作的总体要求与发展方向,因此以罗湖医院集团为例,在深化医改的过程中,应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医保付费制度,并且要推动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3.1实行以健康为导向的按人头付费。深圳市医保部门可对罗湖医院集团的人头付费总额实施“总额包干、结余留用、超支自负、合理分担”的管理方式,按现行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模式与罗湖医院集团进行结算与年终清算。以与罗湖医院集团签约的参保人数为准,按上一年度参保人的平均医疗费用(含所有门急诊及住院费用)标准,结合人均医疗费用年度增长情况,确定本年度人头付费标准。罗湖医院集团将“健康”融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着重强调预防和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也符合“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4]。上一年度人均医疗费用、人均医疗费用年度增长率2项指标,可分别计算罗湖医院集团本身签约人群的数据及全市医保参保人的数据,按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选用。3.2健全分级诊疗机制。3.2.1建立合理的门诊就医秩序。签约参保人在罗湖医院集团内门诊就医时,应到签约家庭医生处首诊,需转诊到集团内上一级医疗机构或集团外就医的,应按规定办理逐级转诊手续。对于符合转诊程序的签约人,其符合基本医保规定范围的门诊总费用由集团承担90%,个人自付10%;对于自行到集团内上一级医院门诊就医的签约人,个人自付比例提高至30%;未经转诊自行到集团外门诊就医的,其费用集团不予承担。我们要充分发挥医保“经济杠杆”的作用,规范签约参保人的门诊就医。3.2.2优化签约参保人住院管理。签约参保人按深圳市医保部门现行住院管理规定选择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在罗湖医院集团内住院治疗的,所有档次的签约人均按现行一档参保人的住院待遇标准执行,即签约参保人住院发生的基本医疗费用和地方补充医疗费用起付线以上部分按规定支付95%或90%;而集团外住院治疗的,各档次签约人按深圳市医保部门规定的现行档次对应的住院待遇标准执行,并且其集团外住院治疗的费用由深圳市医保部门在年度支付总额中扣减。由于无权干涉集团外治疗费用金额,故集团内部应提供优质医疗服务,降低患者集团外就诊率,有效控制医保基金的增长。3.3优化一档参保人待遇。由于为了防止患者流失而采取集团内部就医签约参保人待遇同质化后,一档参保人的待遇优势丧失,因此对于与罗湖医院集团签约的一档参保人,其个人账户资金由深圳市医保部门统一管理。该部分资金首先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拨付人头费用,解决一档参保人与罗湖医院集团签约后的门诊费用支出问题。其次划出一部分由罗湖医院集团为一档签约人团购补充商业健康险,用于解决签约人原个人账户对应的医疗待遇保障不足问题,保障项目可包括就医绿通、全程陪诊、特需病房、生活照料、健康咨询等。二档、三档签约人购买上述商业健康险产品,其费用可由个人自付,也可按规定使用其家庭成员中一档参保人个人账户资金支付。3.4完善签约机制。3.4.1制定按人头付费服务包。为了更多地吸引患者在集团内部就医,罗湖医院集团可与深圳市医保部门及卫健部门协商制定适合按人头付费的服务项目包(以下简称服务包)。服务包的范围在满足基本公共卫生及医疗保险规定的基础上,可扩大相关服务范围,包括健康管理服务、门急诊服务、住院服务、转诊服务等,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3.4.2完善签约办法。罗湖医院集团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符合医改及医保按人头付费方式改革要求、内容及形式相协调统一的签约制度,完善签约服务书内容,明确签约可获得的服务项目、权利和义务。可采用多种形式公示家庭医生团队的信息,供参保人了解;利用手机App、微信、网络、上门及院内专窗等方式提供多渠道便捷签约服务,不断推出便民利民举措,靠高水平、高质量的保障项目吸引参保单位及居民签约。签约应遵循参保人自愿参与的原则,不可出现强制签约或骗签的现象。同时,对因工作调动及住址变动提出变更签约点的参保人,应及时为其办理变更手续。3.4.3出台鼓励签约举措。深圳市医保部门和区政府可出台鼓励参保人签约的相关办法,包括提高门诊就医待遇、取消封顶线、免费体检、免费预防接种、社康小病减免个人负担等,用切实符合老百姓需求的措施来吸引居民签约。3.5健全监管办法。3.5.1合理设置监管评价指标。监督管理评价指标应主要围绕费用、医疗、健康管理、外部评价这4个方面构建。根据各项评价涉及到的内容,初步遴选指标,建立初选指标库,并通过Delphi法对指标库进行打分,通过一系列计算、赋值,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3.5.2健全监管评价办法。深圳市医保部门及罗湖区财政部门要开展日常监督管理,做好年度考核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现场监督与非现场监督相结合的监管办法,开发信息系统,建立非现场监督平台,设置预警指标。并且实行信息公布制度,对医疗费用、服务人群满意度等指标定期进行公开[5]。建立签约人参与管理的机制,开展电话随访,制定投诉指南、进行满意度调查等,切实做好监管评价工作。3.6完善配套措施。3.6.1加快推进试点单位内部改革。罗湖医院集团要及时推进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和适当激励机制的薪酬制度改革。医务人员平均收入不应低于其他未建立以健康为导向的医疗机构同职别医务人员的收入,工资总额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以为参保人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目标、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调整和完善集团内的健康医疗服务项目、流程、标准和制度等,逐步建立中国式PCMH服务模式。3.6.2积极发展与健康管理相关的技术和服务。罗湖医院集团要建立和发展不同于传统HIS,并且服务于医联体、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信息系统,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健康管理服务。同时还要加快引进和实施先进的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病管理、癌症早查早治的技术和方法,鼓励和支持发展健康体检、健康评估、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健康呼叫中心等健康管理支持服务业。探索为签约人设计和引入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健康险,以满足签约人多层次的健康医疗需要,为医联体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3.6.3财政经费纳入总额管理。罗湖区财政支付的公卫经费、人头签约费、以事定费等各项补助经费可参照医保按人头付费方式,以签约人数为准,按上年度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结合该标准的年度调整情况,确定本年度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及补助总额,统一纳入“总额包干、结余留用、超支自负、合理分担”的按人头付费管理体系,与医保资金形成合力,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及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彭宏宇,李琛,吴玉攀,等.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政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6):31-34.

[2]訾春艳,冯庆敏,方鹏骞,等.“三医联动”下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11):4-6.

[3]沈华亮.深圳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医保先行[J].中国医疗保险,2012(8):24-26.

[4]陈迎春,李浩淼,方鹏骞,等.健康中国背景下构建全民医保制度的策略探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11):7-10.

支付方式范文篇4

汇款是指汇款人(债务人)主动将款项交给银行,委托其使用某种结算工具,通过其在国外的分支行或行,将款项付给国外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它是产生最早、使用最简单的结算方式,也是其他各种结算方式的基础。

汇款按照使用的结算工具不同,可以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按货物、货款的运送及支付顺序不同,汇款方式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有两种运用方式: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其中,预付货款对于出口商而言较为有利:既可以降低货物出售的风险,同时减轻了资金负担;货到付款则对于进口商较为有利:既可降低资金风险,也能先收货后筹款,相当与得到资金融通。如付款的期限较长,甚至可以将货物售出后,用所售收入支付款项。因此,用汇款方式进行结算,风险承担和资金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不均衡。结算的风险(如货物运出后能否顺利收回货款以及货款付出后能否顺利地收到货物)和资金压力完全由一方承担,另一方则相对有利。

托收是指由债权人开立汇票,委托银行通过其海外分支行或行,向国外债务人收取货款或劳务价值的一种结算方式。虽然托收与贸易汇款都属于商业信用基础,但是跟单托收通过用单据代表货物控制货物所有权,从而将结算风险及资金负担在进出口双方之间进行了平衡。对于出口商来说,出口商通过控制货权单据来控制货物,不付款或承兑就不会交单。一般不会受到"银货两空"的损失,比赊销安全。对于进口商来说,只要付款或承兑,马上就能取得单据,从而得到货物的所有权,比预付货款方式安全。

在贸易实务中,托收按照是否附有货运单据可以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对不附有全套货运单据的款项的托收称为光票托收;对附有全套货运单据的款项的托收称为跟单托收。其中,根据交单条件的不同,跟单托收可分为D/P(付款交单)和D/A(承兑交单)。D/P(付款交单)按照付款的时间不同又可以分为D/P即期和D/P远期。不同的托收方式中存在的结算风险也有所不同。在D/P条件下,代收行在买方支付了全部票据金额以后才能将有关票据交给买方,这样卖方的货款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而在D/A下,代收行在买方承兑有关汇票后就可以将有关单据交付买方,这时卖方已经交出了货物的物权凭证,一旦买方的信用出现危机,到期不付款,卖方手中仅有一张已承兑汇票能约束买方的义务,仍可能遭受钱、货两空的损失,对于出口商来说选用D/A一定要慎重。

信用证支付方式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信用证(L/C)是开证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这种方式把应由买方承担的付款义务转化为银行的付款义务,从而加入了银行信用,由于银行承担了第一性的付款责任,有审单的义务,使得结算的程序更为严格、规范,对于买卖双方而言,结算的风险进一步得到控制;资金融通也更为便利。因此,该种方式被贸易各方广泛接受。

二、选择支付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

由于各种支付方式的特点不同,因此在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客户信用等级的高低。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很一般或是贸易双方是首次进行交易,应该选用L/C的方式;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较高,可以选用D/P,既可以达到即节省开证费的目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物权凭证的安全性;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非常高,就可以选用D/A甚至是直接T/T的方式。

2.货物供求状况不同。如果是畅销的货品,卖方可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支付方式,如要求用L/C进行结算,甚至要求买方预付货款。如果是滞销的货品,则所选择的支付方式可能会有利于进口商,如D/A,甚至可以货到付款。

3.选用的贸易术语和合同金额的高低。不同的贸易术语对于买卖双方的责任规定以及风险分担有所不同,因此也应根据贸易术语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对于象征性交货组中的CIF和CFR,就可以选用托收和L/C的方式;而对于FXW和实际交货的D组术语,一般就不会采取托收的形式进行结算;对于FOB和FCA等术语,由于运输的事宜是由买方安排的,出口人很难控制货物,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选择托收的方式。另外,合同金额如果不大,则可以考虑选择速度较快、费用低廉的T/T方式或光票托收方式。

选择支付方式的最终目的是尽量降低结算的成本,分散结算的风险,促使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以上所列举的各个因素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具体客观情况而对货款的支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正确选用支付方式的建议

从国际贸易实践情况来看,单纯某一种结算方式总是不能满足交易各方的要求。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有必要采用综合支付方式进行结算。

1.汇款和托收相结合。如:先采取T/T的形式预付定金10%,在装船后T/T合同款的40%,,剩余的50%采用D/P即期付款的形式。这种选择既能保证供货方及时履行发货的义务,又能约束进口人及时付款,同时节省了更多银行费用的支出,也节约了宝贵的贸易时间。

2.汇款和信用证相结合。如:定金的部分以T/T办理;主要的货款采用L/C的方式进行支付;至于一些余款,以T/T的方式进行。

3.托收与信用证结合使用。这样的组合既可尽量地避兔不必要的开支,也能对作为物权凭证的单据起到保护的作用。如将D/A和信用证和银行保函结合在一起使用,或要求使用由代收银行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这样,原来的商业信用就被转变为银行信用,将出口商的风险转嫁给银行。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支付方式选择是否恰当,会直接导致出口人是否能够安全、快捷地得到货款。在选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风险,也要考虑对方的成本,力图达到双赢的日标。所以,要根据对方的资信等级、货物的供求状况、合同金额的高低、运输方式和种类、财务结算成本高低等因素来决定。同时,灵活运用组合的、综合的支付方式来进行国际贸易的结算,以分散结算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立武.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与风险.中外企业文化,2004(1).

[2]高增安.国际贸易出口方支付方式的理性选择.经济体制改革,2002(4).

[3]任晓燕,任哓鸿.论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商场现代化,2007(9).

[4]危英.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最佳选择.求索,2004(11).

[5]余文华.进出口贸易中非信用证支付方式的运用模式.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人学学报),2005(1).

支付方式范文篇5

汇款是指汇款人(债务人)主动将款项交给银行,委托其使用某种结算工具,通过其在国外的分支行或行,将款项付给国外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它是产生最早、使用最简单的结算方式,也是其他各种结算方式的基础。

汇款按照使用的结算工具不同,可以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按货物、货款的运送及支付顺序不同,汇款方式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有两种运用方式: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其中,预付货款对于出口商而言较为有利:既可以降低货物出售的风险,同时减轻了资金负担;货到付款则对于进口商较为有利:既可降低资金风险,也能先收货后筹款,相当与得到资金融通。如付款的期限较长,甚至可以将货物售出后,用所售收入支付款项。因此,用汇款方式进行结算,风险承担和资金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不均衡。结算的风险(如货物运出后能否顺利收回货款以及货款付出后能否顺利地收到货物)和资金压力完全由一方承担,另一方则相对有利。

托收是指由债权人开立汇票,委托银行通过其海外分支行或行,向国外债务人收取货款或劳务价值的一种结算方式。虽然托收与贸易汇款都属于商业信用基础,但是跟单托收通过用单据代表货物控制货物所有权,从而将结算风险及资金负担在进出口双方之间进行了平衡。对于出口商来说,出口商通过控制货权单据来控制货物,不付款或承兑就不会交单。一般不会受到"银货两空"的损失,比赊销安全。对于进口商来说,只要付款或承兑,马上就能取得单据,从而得到货物的所有权,比预付货款方式安全。

在贸易实务中,托收按照是否附有货运单据可以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对不附有全套货运单据的款项的托收称为光票托收;对附有全套货运单据的款项的托收称为跟单托收。其中,根据交单条件的不同,跟单托收可分为D/P(付款交单)和D/A(承兑交单)。D/P(付款交单)按照付款的时间不同又可以分为D/P即期和D/P远期。不同的托收方式中存在的结算风险也有所不同。在D/P条件下,代收行在买方支付了全部票据金额以后才能将有关票据交给买方,这样卖方的货款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而在D/A下,代收行在买方承兑有关汇票后就可以将有关单据交付买方,这时卖方已经交出了货物的物权凭证,一旦买方的信用出现危机,到期不付款,卖方手中仅有一张已承兑汇票能约束买方的义务,仍可能遭受钱、货两空的损失,对于出口商来说选用D/A一定要慎重。

信用证支付方式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信用证(L/C)是开证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这种方式把应由买方承担的付款义务转化为银行的付款义务,从而加入了银行信用,由于银行承担了第一性的付款责任,有审单的义务,使得结算的程序更为严格、规范,对于买卖双方而言,结算的风险进一步得到控制;资金融通也更为便利。因此,该种方式被贸易各方广泛接受。

二、选择支付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

由于各种支付方式的特点不同,因此在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客户信用等级的高低。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很一般或是贸易双方是首次进行交易,应该选用L/C的方式;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较高,可以选用D/P,既可以达到即节省开证费的目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物权凭证的安全性;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非常高,就可以选用D/A甚至是直接T/T的方式。

2.货物供求状况不同。如果是畅销的货品,卖方可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支付方式,如要求用L/C进行结算,甚至要求买方预付货款。如果是滞销的货品,则所选择的支付方式可能会有利于进口商,如D/A,甚至可以货到付款。

3.选用的贸易术语和合同金额的高低。不同的贸易术语对于买卖双方的责任规定以及风险分担有所不同,因此也应根据贸易术语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对于象征性交货组中的CIF和CFR,就可以选用托收和L/C的方式;而对于FXW和实际交货的D组术语,一般就不会采取托收的形式进行结算;对于FOB和FCA等术语,由于运输的事宜是由买方安排的,出口人很难控制货物,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选择托收的方式。另外,合同金额如果不大,则可以考虑选择速度较快、费用低廉的T/T方式或光票托收方式。

选择支付方式的最终目的是尽量降低结算的成本,分散结算的风险,促使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以上所列举的各个因素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具体客观情况而对货款的支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正确选用支付方式的建议

从国际贸易实践情况来看,单纯某一种结算方式总是不能满足交易各方的要求。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有必要采用综合支付方式进行结算。

1.汇款和托收相结合。如:先采取T/T的形式预付定金10%,在装船后T/T合同款的40%,,剩余的50%采用D/P即期付款的形式。这种选择既能保证供货方及时履行发货的义务,又能约束进口人及时付款,同时节省了更多银行费用的支出,也节约了宝贵的贸易时间。

2.汇款和信用证相结合。如:定金的部分以T/T办理;主要的货款采用L/C的方式进行支付;至于一些余款,以T/T的方式进行。

3.托收与信用证结合使用。这样的组合既可尽量地避兔不必要的开支,也能对作为物权凭证的单据起到保护的作用。如将D/A和信用证和银行保函结合在一起使用,或要求使用由代收银行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这样,原来的商业信用就被转变为银行信用,将出口商的风险转嫁给银行。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支付方式选择是否恰当,会直接导致出口人是否能够安全、快捷地得到货款。在选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风险,也要考虑对方的成本,力图达到双赢的日标。所以,要根据对方的资信等级、货物的供求状况、合同金额的高低、运输方式和种类、财务结算成本高低等因素来决定。同时,灵活运用组合的、综合的支付方式来进行国际贸易的结算,以分散结算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立武.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与风险.中外企业文化,2004(1).

[2]高增安.国际贸易出口方支付方式的理性选择.经济体制改革,2002(4).

[3]任晓燕,任哓鸿.论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商场现代化,2007(9).

[4]危英.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最佳选择.求索,2004(11).

[5]余文华.进出口贸易中非信用证支付方式的运用模式.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人学学报),2005(1).

支付方式范文篇6

(一)国库集中支付推行的背景及会计核算模式的改变。根据《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财库〔2001〕24号)从2002年开始,财政部为规范财政收支管理,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求建立和完善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核算。根据这一要求,各级财政部门组建了会计核算中心,具体办理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业务。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由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单位只设置一名报账员,负责本单位的报账工作。2007年各地会计核算中心改名为国库支付中心,2012年为进一步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强化财政监督工作,各地加快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转轨,恢复预算单位会计核算权和财务管理权,以前由国库支付中心的会计核算工作又重新交回预算单位负责。(二)现行会计制度对国库直接支付业务会计核算相关规定的缺失。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分为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两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初始以直接支付为主,授权支付为辅。为保证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2001年财政部制定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该办法中主要的讲了授权支付的核算办法,大致的讲述了对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如工资支出、经费支出及固定资产购置支出的会计核算办法。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对财政直接支付的会计核算业务也只局限于对有关科目使用的讲解,比如对财政拨款(补助)收入科目的确认核算,支出类科目的核算。以上会计制度和暂行办法从宏观层面对国库集中支付的会计核算起到了系统性、纲领性的作用,而忽略了基层预算单位的一些实际核算需求。比如对直接支付方式下的财政指标的核算、非税收入以预算经费形式返还、往来业务的支付核算、退单退款业务的核算等,没有明确其核算方法。会计信息的全面性、清晰性、重要性和相关性无法得到体现。

二、国库直接支付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一)会计报表不能直观的反映财政预算指标下达情况。在授权支付方式下,财政指标的核算是根据收到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来进行核算。即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财政拨款(补助)收入”。科目“财政拨款(补助)收入”在这里反映了单位本期及累计下拨的财政预算经费。通过资产负债表上“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余额单位可以了解当前可用的财政预算指标及可用额度。而在直接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只能在有实际支出业务时,才能确定收入额,即“列收列支”,借记“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贷记“财政拨款(补助)收入”。科目“财政拨款(补助)收入”在这里只反映了单位当期及累计已使用的财政预算经费。要想了解本单位财政预算经费拨付情况,只能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系统(简称支付大平台)中的“用款计划查询”和“单位指标查询”功能中去了解,不能通过资产负债表或相关账表直观的了解到。这就造成多年来单位对这一情况的诟病。在2019年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即将开始实行,笔者认为有必要增设一个科目,叫“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下设两个明细科目“本年财政预算拨款额度”、“上年财政预算结余额度”用以核算财政直接支付指标,使预算单位能从相关账表上直观的了解本单位的财政预算经费拨付使用情况。具体核算有以下几点。1.收到“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为本年预算经费指标时:借: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本年财政预算拨款额度贷:财政拨款(补助)收入为上年结余预算指标时:借: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上年财政预算拨款额度贷:财政应返还额度2.用预算经费支付时:借: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贷: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本年财政预算拨款额度———上年财政预算结余额度3.年终额度有结余时: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贷: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本年财政预算拨款额度通过细分核算预算单位财政指标,预算单位就能直接清楚的知道本单位当年预算指标的下拨、使用、结余情况及上年结余指标使用情况。再也不用担心单位预算经费到位不到位,会不会在支付大平台中无端消失了。(二)全预算模式下分成的非税收入的会计核算。在实行全预算模式之前,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直接缴库时:借:其他应收款———应收财政款贷:其他收入(事业收入)财政按一定比例返还时: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收款———应收财政款通过“其他应收款———应收财政款”科目余额可以知道财政应返的非税收入余额,“其他收入(事业收入)”科目反映了单位当期及累计收缴的非税收入额。预算单位通过资产负债表及其他账表可以清楚的知道单位本期或累计上缴的收入及财政按比例已返还的收入额。而在全预算模式下,预算单位的非税收入直接入库后,财政部门按一定比例返时是以预算内经费直接下达计划指标到支付大平台中,不再以银行存款形式下拨。单位在收到非税收入返还时不再经过“银行存款”这个科目来核算。“其他收入(事业收入)”科目也不再用来核算单位预算外收入。单位在使用返还的非税收入预算指标时,预算单位也是按“列收列支”来核算。因此,在上缴非税收入时,预算单位无法通过合适的科目来反映单位的这个经济事项。对此,预算单位只有将非税发票装订,做备查账,每月与财政非税部门对账,年底再到财政部门相关科室去核对本年预算外收入指标的拨付情况。非税收入这个经济事项就脱离单位财务管理核算范围,生成的单位报表也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全部经济活动。同时,非税票据单独装订保管增加了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还可能存在票据遗失的风险。因此,建议可在前面增设的科目“财政直接支付用款额度”下再增设一个明细科目“财政预算外拨款额度”;在“财政拨款(补助)收入”科目下设两个明细科目“预算内收入”和“非税返还收入”。单位在直接上缴国库时,借记“其他应收款———应收财政款”,贷记“财政拨款(补助)收入———本年财政预算拨款额度”。财政部门按比例返还收入直接以指标的形式下达到大平台时,预算单位应根据单位预算外收入申请单或相关的政府抄告单,结合“财政直接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做上述相反分录。年度终了,“其他应收款———应收财政款”科目余额反映财政部门是否按比例拨付到位。拨付到位后的科目余额即为财政不应返还的部分,预算单位应据此做相反的分录予以冲销。冲销之后,科目“其他应收款———应收财政款”应没有余额。(三)往来款项支付的会计核算。预算单位用财政一般预算资金支付往来款,会计核算中贷方使用“财政拨款(补助)收入”科目不科学、不合理。预算单位资金由预算管理资金和单位其他资金组成。预算管理资金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资金。其他资金为预算单位自有资金,包括各种往来收入,如收取的押金、存入保证金、医保局转入的职工医疗费等。预算单位在支付这类往来款项时,用哪种资金来支付,是财政预算管理资金还是其他资金,往往带有随意性。在实际工作中,预算单位在用财政预算管理资金来支付职工医疗费时会计核算为借记“其他应付款———职工医疗费”,贷记“财政拨款(补助)收入”。从会计科目的使用对应关系来讲,往来款的收付与预算单位的财政预算拨款无关,基于这个理论,审计部门对这样的会计分录也一直存有异议,多次置疑这种核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鉴于没有相关的制度作指导,没有强制性的相关规定,审计部门最后也没有定论。笔者认为,虽然没有相关的制度规定,国库支付中心可根据实际工作,结合预算单位的业务性质,指导预算单位合理的进行会计核算。首先,要求预算单位保证往来收入款的专款专用,其他资金(银行存款)指标下达后,只能用于往来款的支付使用。不得因单位预算指标额度不够用于其他日常经费的开支。其次,加强对预算单位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针对特殊会计业务强调其严谨性和逻辑性,强调往来业务的支付必须使用其他资金(银行存款)指标支付,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四)退单退款业务的会计核算。退单是指预算单位通过财政零余额账户办理支付业务,且收款人开户行与国库银行为同一银行的,因收款人名称或账号原因,预算单位无法支付出去的业务称为“退单”。因收款人与国库银行为同一银行,出现退单时,收款人没有收到相应款项,预算单位在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系统(简称支付大平台)的指标未并减少。因此在当月处理退单业务时,预算单位只需要在大平台内对退单业务进行修改再支付即可。支付成功后按正常的会计核算“列收列支”。退单如未及时处理,到下个会计期间时,预算单位只需要把未支付业务的相关票据单独抽出,在实际支付的会计期间进行正常的会计核算。退款顾名思义就是支付出去的款项退回来了。退款业务是指收款人开户行与国库银行不是同一银行的情况下,因收款人信息出现问题,预算单位通过国库账户支付,经人民银行清算,由银行先行代付无法支付到收款人账户上的款项。该款项已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一体化系统(简称支付大平台)中单位预算指标中扣减,未能支付成功的款项退回到财政零余额账户(财政清算账户)上。预算单位根据国库支付中心出具的“财政资金支付票据”回单在支付大平台内按未能支付成功的资金金额作负数冲销,恢复单位预算指标。当月支付成功的按正常会计核算“列收列支”。当月未能及时做负数冲销收回指标的,预算单位应依据“财政资金支付票据”回单进行会计核算。借: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贷:财政拨款(补助)收入同时,借:应收账款———单位退款贷:应付账款———单位退款该分录用以提醒预算单位有退款业务还未处理。下个会计期间,退款支付成功后,依据“财政资金支付票据”回单进行会计核算,作上述相反分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9.

[2]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Z].财会[2017]25号,2017.

[3]吕凌.试论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的会计核算[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

[4]孟变云.关于贯彻落实《政府会计制度》的思考[J].经济师,2019(03).

支付方式范文篇7

汇款是指汇款人(债务人)主动将款项交给银行,委托其使用某种结算工具,通过其在国外的分支行或行,将款项付给国外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它是产生最早、使用最简单的结算方式,也是其他各种结算方式的基础。

汇款按照使用的结算工具不同,可以分为电汇、信汇和票汇。按货物、货款的运送及支付顺序不同,汇款方式在国际贸易实务中有两种运用方式:预付货款和货到付款。其中,预付货款对于出口商而言较为有利:既可以降低货物出售的风险,同时减轻了资金负担;货到付款则对于进口商较为有利:既可降低资金风险,也能先收货后筹款,相当与得到资金融通。如付款的期限较长,甚至可以将货物售出后,用所售收入支付款项。因此,用汇款方式进行结算,风险承担和资金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不均衡。结算的风险(如货物运出后能否顺利收回货款以及货款付出后能否顺利地收到货物)和资金压力完全由一方承担,另一方则相对有利。

托收是指由债权人开立汇票,委托银行通过其海外分支行或行,向国外债务人收取货款或劳务价值的一种结算方式。虽然托收与贸易汇款都属于商业信用基础,但是跟单托收通过用单据代表货物控制货物所有权,从而将结算风险及资金负担在进出口双方之间进行了平衡。对于出口商来说,出口商通过控制货权单据来控制货物,不付款或承兑就不会交单。一般不会受到"银货两空"的损失,比赊销安全。对于进口商来说,只要付款或承兑,马上就能取得单据,从而得到货物的所有权,比预付货款方式安全。

在贸易实务中,托收按照是否附有货运单据可以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对不附有全套货运单据的款项的托收称为光票托收;对附有全套货运单据的款项的托收称为跟单托收。其中,根据交单条件的不同,跟单托收可分为D/P(付款交单)和D/A(承兑交单)。D/P(付款交单)按照付款的时间不同又可以分为D/P即期和D/P远期。不同的托收方式中存在的结算风险也有所不同。在D/P条件下,代收行在买方支付了全部票据金额以后才能将有关票据交给买方,这样卖方的货款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而在D/A下,代收行在买方承兑有关汇票后就可以将有关单据交付买方,这时卖方已经交出了货物的物权凭证,一旦买方的信用出现危机,到期不付款,卖方手中仅有一张已承兑汇票能约束买方的义务,仍可能遭受钱、货两空的损失,对于出口商来说选用D/A一定要慎重。

信用证支付方式是近年来国际贸易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支付方式。信用证(L/C)是开证行根据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开给卖方的一种保证承担支付货款的书面凭证。这种方式把应由买方承担的付款义务转化为银行的付款义务,从而加入了银行信用,由于银行承担了第一性的付款责任,有审单的义务,使得结算的程序更为严格、规范,对于买卖双方而言,结算的风险进一步得到控制;资金融通也更为便利。因此,该种方式被贸易各方广泛接受。

二、选择支付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

由于各种支付方式的特点不同,因此在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时,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客户信用等级的高低。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很一般或是贸易双方是首次进行交易,应该选用L/C的方式;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较高,可以选用D/P,既可以达到即节省开证费的目的,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物权凭证的安全性;如果客户的信用等级非常高,就可以选用D/A甚至是直接T/T的方式。

2.货物供求状况不同。如果是畅销的货品,卖方可选择对自身有利的支付方式,如要求用L/C进行结算,甚至要求买方预付货款。如果是滞销的货品,则所选择的支付方式可能会有利于进口商,如D/A,甚至可以货到付款。

3.选用的贸易术语和合同金额的高低。不同的贸易术语对于买卖双方的责任规定以及风险分担有所不同,因此也应根据贸易术语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支付方式。对于象征性交货组中的CIF和CFR,就可以选用托收和L/C的方式;而对于FXW和实际交货的D组术语,一般就不会采取托收的形式进行结算;对于FOB和FCA等术语,由于运输的事宜是由买方安排的,出口人很难控制货物,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选择托收的方式。另外,合同金额如果不大,则可以考虑选择速度较快、费用低廉的T/T方式或光票托收方式。

选择支付方式的最终目的是尽量降低结算的成本,分散结算的风险,促使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以上所列举的各个因素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具体客观情况而对货款的支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正确选用支付方式的建议

从国际贸易实践情况来看,单纯某一种结算方式总是不能满足交易各方的要求。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有必要采用综合支付方式进行结算。

1.汇款和托收相结合。如:先采取T/T的形式预付定金10%,在装船后T/T合同款的40%,,剩余的50%采用D/P即期付款的形式。这种选择既能保证供货方及时履行发货的义务,又能约束进口人及时付款,同时节省了更多银行费用的支出,也节约了宝贵的贸易时间。

2.汇款和信用证相结合。如:定金的部分以T/T办理;主要的货款采用L/C的方式进行支付;至于一些余款,以T/T的方式进行。

3.托收与信用证结合使用。这样的组合既可尽量地避兔不必要的开支,也能对作为物权凭证的单据起到保护的作用。如将D/A和信用证和银行保函结合在一起使用,或要求使用由代收银行开具的银行承兑汇票,这样,原来的商业信用就被转变为银行信用,将出口商的风险转嫁给银行。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支付方式选择是否恰当,会直接导致出口人是否能够安全、快捷地得到货款。在选择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风险,也要考虑对方的成本,力图达到双赢的日标。所以,要根据对方的资信等级、货物的供求状况、合同金额的高低、运输方式和种类、财务结算成本高低等因素来决定。同时,灵活运用组合的、综合的支付方式来进行国际贸易的结算,以分散结算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立武.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与风险.中外企业文化,2004(1).

[2]高增安.国际贸易出口方支付方式的理性选择.经济体制改革,2002(4).

[3]任晓燕,任哓鸿.论国际贸易支付方式的选择.商场现代化,2007(9).

支付方式范文篇8

关键词:薪酬支付方式风险收入激励

企业在吸引和激励人才、有效运用人才的过程中,合理的薪酬设计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在设计薪酬方案时,企业需要面对两个重要问题,一是确定应该给不同类型的员工付多少薪酬,二是确定以何种方式来支付这些薪酬。前者取决于市场平均工资水平、企业的财务支付能力和对不同员工的价值评价,后者则更具挑战性,因其往往需要运用有限的预算来尽量使员工效用最大化,这就意味着针对不同员工的个体偏好、需求来给出薪酬支付的组合方案。本文作者希望能引入关于薪酬支付方式的国内外近期研究成果,来探讨一种兼顾企业支付能力与员工个体化需要的薪酬支付方式的可行性。

1企业常见的薪酬支付方式

企业支付的员工薪酬,不单是指员工获得的现金收入。通常而言,它包括员工取得的固定工资、风险收入及福利等三个部分,其中,根据其影响时间的长短,风险收入又可以分为短期现金奖励和长期股票激励。薪酬的三个组成部分对员工有着不同影响,固定工资为员工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和心理安全感;风险收入则将员工个人(团队)工作成就与其收入相挂钩,满足员工的个人成就欲望,并在企业与个人风险共担的前提下提高员工收入水平;福利则以服务或递延支付方式实现对员工的长期保障。员工的个体差异会对企业薪酬支付方案产生不同的要求,反过来,员工也会对企业的薪酬做出行为和态度层面的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完全可以在不改变总薪酬预算的情况下,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其薪酬支付组合比例,来提高员工吸引力和激励水平。

2不同付酬方式的员工激励效应

基于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研究,人们发现,不同的薪酬支付方式对员工的态度、行为存在不同影响。研究显示,基本工资与风险收入的比重,会影响员工对工资总收入水平的评价。当基本工资比重过低时,员工感知到的收入风险过大,需要更高的总薪酬水平来补偿其承担的额外风险。同时,高比例的风险收入会挤出风险态度保守、因经济状况不佳而风险承受力较低的员工,而代之以更为自信、敢于冒险的新员工。

在风险收入中,针对绩效奖的研究均发现,将员工个人绩效(如生产率、事故、出勤等)与物质性奖励挂钩,有助于提高个人绩效表现。Locke等人的研究发现:货币的激励效应最大,因货币化奖励产生的最大绩效改进程度的中位值为30%,其他任何奖励手段都难以启及。Jenkins等人研究发现:经济奖励与产出数量间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32,且现场研究的表现甚至优于实验室研究,即绩效奖金的员工激励效应实际上可能被低估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对绩效奖励的偏好,与个人的自我评价、个人成就动机及集体主义倾向(团队奖)有关。

对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研究也发现,股票期权对员工(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行为和绩效有积极影响,股市往往会对公司的期权授予计划给予积极响应。而员工本人对期权的评价,则受到个人初始财富状况、投资多样性及风险规避态度的影响,即当员工本人的总财富水平较低、投资多样性水平较低,且风险态度较为保守时,其对股票期权的主观价值评价较低。

3员工偏好的付酬方式:一个真实案例

毫无疑问,关于不同类型的员工对薪酬支付方式的偏好,一直是薪酬管理研究者关注的话题。但传统的研究过于依赖对员工偏好的问卷调查,从而很难区分员工的真实偏好与报告的偏好。这类研究结论对企业管理者的指导作用因而常常受到质疑。

美国学者Hallock和Olason在其2009年的论文中,提供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真实案例。这家大型美国公司为知识密集型企业,员工数约为1000名,其中多为高学历的年轻男性。为了确保薪酬制度的吸引力,公司在每年年初设定每位员工的总体薪酬水平,每位员工自行决定在特定薪酬水平下的不同支付方式(固定薪、个人奖金及股票期权)的组合,该决策在当年有效。

研究发现,在完全自选的情况下,员工最偏好的仍是固定数额的现金薪酬(固定薪酬占总收入的比重平均为83%)。具体来看,员工实际选择的薪酬支付组合,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人完全偏好于固定数额的现金薪酬(31.5%的员工),另一些人则可能完全选择高风险的个人奖金和股票期权。其中,年龄、性别、就职经验及工资收入水平,都会影响员工对风险收入的选择性偏好。随着员工年龄的增加,其风险承担意愿下降,现金奖及股票期权在其总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下降。同时,在与金钱有关的事务上(如薪酬、投资),女性往往比男性更为保守,倾向于规避风险,加之其收入水平往往低于男性员工,女性员工更偏好固定工资。员工在企业的就职经验会提升员工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掌控力,从而资深员工更有可能在企业发展前景看好时,提高其股票期权收入(长期激励)的比重,而在企业发展前景看衰时,降低其长期性激励收入的比重。此外,工资收入水平较高的员工(如管理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因而更有可能偏好风险性收入。

4企业薪酬管理的启示

首先,企业的薪酬支付组合方案,对于企业将吸引和留住何种类型的员工、对在职员工的激励水平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由于薪资水平决策往往受制于企业的外部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企业调整工资水平往往缘于市场压力,而企业对既定薪资水平在不同支付方式下的有效“分割”,主要取决于并体现了特定企业的管理哲学和文化,这一基于组织需要进行的自主决策更应成为薪酬设计中的重点。

支付方式范文篇9

关键词:DRG/DIP支付改革;财务管理;医院

医院利用DRG/DIP支付管理工具,能够通过管理、治疗、服务和运营模式的转变,规范医疗病案管理方式,理顺医院成本核算行为,降低患者费用,实现流程再造和技术创新,改善患者疗效和医疗体验。因此,研究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医院的内部管理与外部服务,促进医疗机构的转型升级。

1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的必要性

1.1传统医保支付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医保支付方式经历了不同时期,最初医院根据《医院财务制度》,自行摸索本院的医保结算模式,医保支付方式按照项目进行付费,药品耗材等项目都可以利用加成获取利益,医院医保支付处于粗放管理状态。随着2015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要求医保支付方式结合临床进行改革,核算成本要按照项目、按病种分类核算。医改深化过程中,取消了药品、耗材加成,但是医保支付方式未实质性改变,仍延续以项目计费的旧模式,仍存在过度治疗现象。

1.2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

国家医保局在2019年《关于印发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和2020年《关于印发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两项政策。因此,医疗机构有必要重新审视自身经营运行情况,着手进行病案管理培训工作,重视成本核算管理等,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2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推行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2.1对财务管理认识的影响

DRG/DIP支付方式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必须控制运营成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有效地管理DRG支付过程,确保DRG支付改革在医院之间的某些关系中发挥效力。DRG付费制度改革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医保支付趋势,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走之路。DRG/DIP支付方式改变导致医院的财务管理方式更难改变,也增加了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医院对症下药,根据具体特点进行精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水平要经得起考验。

2.2对医院病案管理制度的影响

目前在全院推行的过程中,对医院病案管理影响较大。病例审查人员的专业性与临床医生相比,因为不在一线工作,更容易出现DRG编码错误问题。由于医院聘用专业人才方面预算不足,现审核病案人员素质较低,目前出现编码错误现象。医院在DRG编码的实践标准方面仍需进一步提高。病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对DRG付费方式的病案监管审查工作短时间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即使是消耗足够多的人力资源所产生的成本,与实施DRG付费防止医保基金损失额度不对等。推行DRG/DIP支付方式,要求对医院病案管理制度实施内部控制管理系统,这将与病案管理程序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往往具有滞后性,有些跟不上DRG分组的发展速度,病案管理的审核工作存在延迟。

2.3对医院收入确认的影响

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财政补贴、医疗服务活动。当下受疫情持续性影响,国家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人力,稳疫情,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有一定程度影响,医疗机构获得的财政补偿的规模与增长速度也会不断放缓。在重重压力之下,公立医院要正视本院收入情况,关注医院业务数量和质量,重视医院收入的增加值。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变影响医院的收入方式、现金明细和收益情况,也会影响医院收入的确认方式。

2.4对医院成本核算精细化的影响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带来了医院支付标准,在此标准下,如果医院经营不善,亏损会变得日益严重,逐渐退出市场环境,因此医院要重视成本核算,控制成本来增加本院收入。在疫情流行前,医疗支出总额保持稳定,其主要因素如地区的发病率、地区的人口和医疗费都是稳定因素。DRG/DIP医保支付方式的内容是指病人入院后接受治疗,特定的病种有固定的医保收入,医院若要获得超额收入,必须重视精细化成本管理。随着DRG支付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目前为止大多数医院的收入计算模式都在信息部门的协助下转换为DRG付费模式。成本计算口径要全院统一,对临床医师、各部门及各项目成本管理控制要求较高。DRG付费方式推广运行阶段热度和难度持续上升,首先,划分疾病组需要大量临床经验,对组内成本进行计算和定价时,缺乏科学性,制定医保报销标准时对不同医院的收费和运营成本的差异考虑不全面。第二,医院开展医疗业务活动保持运作低水平,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高于医保报销标准水平,也存在医疗资源浪费现象,不利于成本管理。

2.5对医院的信息系统的新要求

推行DRG/DIP支付方式,某种程度上是简化付款方式,减少病人的额外负担。传统的医院服务支付方式已经改变,杜绝医院卫生服务的统一支付,推行改革与卫生体制改革同步进行。实际执行过程中,本着有效的医院管理角度来看,适当地实施支付改革是至关重要的,这对医院的信息系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有效的信息系统控制着DRG支付程序的内容和特点,必须要与会计程序相兼容,保障这些信息系统程序不会对现有的会计制度、会计政策和程序造成实质性的干扰。DRG支付系统的改革将要求医院信息管理人员和医院会计人员有效地改造利用会计系统,以适应DRG支付的系统变化。DRG支付方式改革需要一个强大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使医院的财务会计工作合理化,并有效利用指定账户。

2.6对医院财务人员素质的影响

医保支付方式变革对医院财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医院财务人员要了解医保业务,但是医保业务需要经济、治疗、药品、用品和信息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医院财务人员在开展改革工作时,难度加大。除此之外,财务人员还要熟悉信息化管理工作,目前从事财务的人员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得较少,对计算机软件的相关操作不是很熟练,对财务信息管理的工作缺乏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使财务管理的效率降低。在医院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不仅缺乏信息管理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部分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理念层面,难以实时更新,无法灵活运用信息管理,对于推广支付方式改革有不利影响。医疗机构有大量医保专业技术人员、信息技术人员,但医院财务人员对医保专业知识、信息技术知识的匮乏对推行DRG/DIP支付方式有一定制约。

3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3.1完善医院预算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需要继续改善预算管理,建立适应DRG支付的预算管理结构,促进医院预算管理从部门到DRG病房的转变。实施具有DRG支付模式的医疗保险计划,建立保收保支、超支担责的激励机制,从传统的按量付费向按质付费转变,可以调动预算管理的生机和活力,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范围的预算管理模式。因此,医院应该积极开展预算工作,根据医院自身发展目标和战略制定,作出年度收入预测和支出计划。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医院需要全面考虑本院所有医疗业务并制定详细的业务成本管理计划,通过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积极落实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预算管理所涉及内容全面,控制医院各项收入和各项相关支出。为保障预算管理制度顺利有效实施,必须明确预算管理目标,对预算流程进行控制并持续优化,构建完善高效的预算管理运营机制。制定本院预算管理相关制度规定,保障预算编制有规可依,有据可查,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科学高效完成。完善预算管理监督制度,加强过程监督力度,为预算措施顺利实施保驾护航。完善预算管理评价机制,评估各项评价指标,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过程依规有序进行,获得公平公正的评价结果。与医院信息技术科沟通,善于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全方位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稳定推行。

3.2健全财务分析机制

实施DRG/DIP付费方式,给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必须健全财务分析机制。在绩效考核方面,医院应全局筹划,在原有绩效考核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根据DRG支付特点改革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鼓励科室收治疑难病例和开展疑难手术,并将DRG相关指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进一步提高疑难病症比例,同时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

3.3实行医疗成本精细化管理

医院全面推行DRG付费模式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盈利能力,在财务管理方面要注重精细化管理。一是制定规范化结算标准,不仅促进新型医保支付模式推广实施,还有利于促进整合总体结算收入。为保证结算标准规范化制定,医院要根据各部门上报的本部盈利能力计划,统筹制定全院调整计划。制定规范化结算标准,首先进行成本管理培训,让从事结算工作的人员了解成本管理,明白结算标准的意义所在,能够更好地执行结算标准。二是杜绝资源浪费,做好节约资源宣传工作,引导全院人员减少资源的浪费。管理成本方式倾向于固定成本法。三是完善成本管理机制。医院在实施DRG/DIP付费方式过程中,收入受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医院要控制医疗成本,成本核算工作更精细化,针对特定疾病成本单独核算,在管控成本的基础上,调整收入结构,减弱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收入的影响。制定医院业务计划。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上交长期业务计划,医院汇总整理后调整医院战略发展布局,以改善医院的整体运作。医院根据历年来药品消耗汇总数据,核算出合理用药消耗量,划出消耗红线,控制药品消耗比例,完善本院成本管理机制,确保合理高效使用医疗资源。

3.4加强病案管理制度建设

医院主管部门牵头成立专门监督组,病案管理涉及领域较多,所在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对临床知识要掌握,另外组内还要邀请临床医学专家、医保基金学者和病例编码领域专家等,为监督小组提供技术支持。专业性极高的监督组,优势在于围绕医保支付、病案管理问题,组内人员都有绝对发言权,确保监管过程高效专业,具有科学性。监督组定期审查本院DRG病例,发现编码使用不当等问题并核查致错原因,对此提出改进建议,后期还有对改进结果实施复核。等到相关处理完毕后,还应该将有关问题的处理过程整理成学习案例,供各医疗机构学习。

3.5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

信息化建设工作应围绕基于DRG付费方式,利用人工审计,结合计算机技术和综合审计软件等智能信息技术。对信息化升级维护工作必须定期进行,以确保DRG支付系统长期高质量稳定运行。信息化升级过程中要重视监管,借鉴国外经验技术,像美国、澳大利亚以及荷兰,都十分重视内部审计,对于DRG/DIP支付方式中使用的DRG编码,技术规范包括使用综合验证软件系统和医疗标准代码,都需要定期审计。务必保证减少编码案例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同时注重外部审查,学习德国、波兰经验,主要是通过相关学者、专家组织的定期审查来验证案件编码中的问题,再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准确地进行解决。另外,根据国家诊断目录和操作分类编码,改进编码规则,帮助病案审核人员提高病例描述的质量。利用信息技术或程序,识别并提取DRG编码出错频率高的常见疾病或疾病组,在院内专家组进行讨论分析。对接国家大数据平台,畅通病案管理沟通渠道。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提高DRG编码正确率和病案质量。

3.6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财务人员在开展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队伍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医院要定期组织财务知识学习,时刻提醒财务人员重视预防财务风险,加强货币资金管理工作,增强防范意识。支付方式改革影响医院盈利能力,财务人员更应妥善管理货币资金,杜绝出现财务部门坏账现象。考虑医院运营中现金流使用情况,结合医保基金打款时间,利用应收应付时间上的错位,灵活运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医院预算管理方案,严控预算支出。结合财务分析,对工作中发现的财务问题,及时解决并上报领导,扎实推进支付方式改革进程。总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医院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直接影响医院整体运营和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行DRG/DIP付费对医院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医院要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规范医疗手段,结合临床管理,完善核算机制,优化成本核算过程,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确保实现医院管理改革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亦冬,孙志楠,陈颖.典型国家DRG研究与实践进展综述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卫生经济,2021,40(06):91-96.

[2]王翠红.DRG支付方式下县级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故事,2021(20):109-110.

[3]黄曼.医院推行DRG过程中的成本管理问题及策略分析[J].中国科技投资,2021(9):90–91.

[4]曹坤,蔡双宁,陈维敏.基于DRG的医院运营精细化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5):179-181.

支付方式范文篇10

关键词: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医疗费用增长;影响;控制

当前,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均对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进行了大量研究,以医保为基础的医疗费用控制体系和框架基本成型,然而在医保制度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的医疗费用呈现不降反升的趋势。本文从医保的支付方式改革着手,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原因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

一、医疗费用的增长与医疗保险的矛盾

医保制度的推行本意在于减少家庭的医疗负担,保障公民的生活质量,然而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道德风险意识的存在,出现了医疗服务消费过度的现象,导致医疗费用急剧上升。从本质上来看,医疗费用与医疗保险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两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医疗费用增长过快,我国的医疗保险事业就是出现严重的收支失衡现象,从而必须做出提高保险费率的举措,导致企业和个人经济负担的加重。部分企业和个体为了降低经济负担,就会走出放弃医保或降低医保水平的行为,最终社会的医保水平和服务水平就会降低;另一方面,在医保制度不断完善和覆盖面持续扩大的基础上,通过对医疗费用补偿机制进行合理的设计,可有效避免因道德风险引起的医疗费用攀升[1]。

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影响

为有效研究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会对医疗费用的增长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以阳信县2015年度实行居民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为例,选取以山东省阳信县某村的村民为调查对象,分别设计了两套调查问卷,采用问卷调查法来获取相关数据。其中第一套调查问卷的主要问题是“2015年之前,您和您的家人平均每年的医疗支出是多少”以及“2015年您和你的家人平均医疗支出是多少?”,两个问题的选项设置相同:1.1000元以内2.1000元至2000元3.2000元至3000元4.4000元以上。第二套调查问卷的主要问题是“2015年以前,您和您的家人平均每年的门诊花费是多少?”及“2015年您和您的家人平均门诊花费是多少?”,两个问题选项设置相同:1.100元以内2.100元至200元3.200元至300元;4.300元以上。对第一套问卷数据进行零假设检验:2015年之前的平均医疗支出与2015年的医疗支出不存在明显差异,对样本进行成对性检验,P<0.05,零假设不成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2015年之前的平均医疗支出与2015年的医疗支出差异明显。同样,对第二套问卷数据进行零假设检验:2015年之前的门诊花费与2015年的门诊花费无明显差异,对样本进行成对性检验,P<0.05,零假设不成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015年之前的门诊花费与2015年的门诊花费差异明显。2015年阳信县推行的居民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参保者的年均医疗费用支出和门诊费用花费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表2可以看出,两者的费用都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可以看出山东省信阳信的居民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降低医疗费用方面的效果相当显著。

三、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路径探究

第一,当地政府部门和居民医保经办单位应当加大支付方式改革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医保制度的了解。笔者在对本县区进行调查时发现当地群众对医保制度的了解知之甚少,对医保制度方式的改革更是相当陌生。医保制度是群众生病就医,避免家庭陷入困境的重要保障,参保对象对医保制度及其支付方式的不了解,不利于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所以,地方政府部门和保险事业单位应当重视相应的宣传工作[2]。第二,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履行监管职能,抑制医疗价格的不合理上涨。通过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调查,发现很多医院都存在住院病人重复用药和过度检查的行为,在无形中增加了居民的医疗负担。因此物价、审计、居民医保经办机构等监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管,避免变相增加居民医疗费用现象的发生。第三,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一方面,商业健康保险要加强与医保的无缝衔接,充分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另一方面,商业健康保险应当重视保险业务的开拓,形成与社会医疗保险并驾齐驱的保障体系[3]。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众的医疗需求也与日俱增,所以医保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与医疗费用控制的关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笔者认为,在医保制度下,合理的支付方式是控制医疗费用增长的有效方式。

作者:史培星 单位:山东省阳信县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

参考文献:

[1]王阿娜.医疗费用的控制与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J].宏观经济研究,2012,(05):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