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结算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5 08:22:38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支付结算;服务;监督管理

支付体系是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转移的制度和技术安排的总和。社会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运动,资金的运动离不开支付体系的支撑。支付体系作为社会公共支付清算与结算平台,能够为各银行以及金融市场提供资金清算与结算服务,有利于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随着2006年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两大核心系统,即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分别完成了在全国的推广工作,辅以中央银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账户管理系统、票据交换系统、银行卡支付系统等,标志着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其他支付结算系统为补充的支付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人民银行作为支付体系的组织者、管理者、监督者,应行使好支付结算管理职能,大力发展和创新支付结算工具,改善支付内外部环境,协调支付结算各方利益,确保整个社会支付清算的安全、高效。

一、改进支付结算手段,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信用制度尚不健全,信用观念比较淡薄,运用支付信用工具疏导、规范社会信用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人民银行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大力度推广和运用支付信用工具,为社会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一)推广票据使用,促进商业信用健康发展。要继续宣传推广商业汇票和信用证结算,各商业银行对企业间的商品交易要积极做好商业汇票的承兑和信用证开证,以及商业汇票贴现和信用证议付,逐步形成在大宗商品交易中使用商业汇票和信用证结算。扩大票据交换覆盖面,积极推广使用银行本票,减少现金流通,方便客户结算,继续扩大支票的使用范围和对象,提高票据信用,鼓励具有良好信誉的个人使用支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提高金融机构和企业对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认知,提高金融机构对商业承兑汇票业务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转变经营观念和本位主义思想,增强票据市场意识和金融业整体风险意识,在充分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逐步使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成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推动企业认识并广泛使用商业承兑汇票,使获取商业承兑汇票签发资格成为企业的荣誉和优势的标志。促使企业在承兑与支付中诚实守信,共同维护和提高商业承兑汇票的信用度,使商业承兑汇票成长为我国经济活动中的“金牌”支付工具。

2.建立完善征信管理体系,降低风险评估成本。改善商业信用环境。一是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征信管理体系,尽快把企业商业汇票信息导入人民银行信贷登记系统,把企业所有支付结算信息纳入征信管理,逐步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完整性与权威性,为商业承兑汇票信用评估提供低成本及时全面的咨询信息,促进商业承兑汇票推广的稳妥进行;二是制定统一的企业信用评级标准,规范对企业的信用评级,避免因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各自为政而导致企业存在多个信用等级,提高企业信用等级的通用性;三是引导各金融机构真实、完整、及时地将企业支付结算、信贷等方面的不良记录输入相关征信系统,确保企业信用信息的全面性与透明度;四是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协调,实施合力制裁,使丧失信用的企业在融资、结算等业务中享受“差别”待遇,形成有效的制裁制度,以此强化企业信用约束,树立和培育企业的信用观念,逐步改善商业信用环境,提升社会整体信用。

3.积极创新金融产品,拓宽商业承兑汇票市场。金融机构应积极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在国家经济金融法规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允许范围内,不断创新业务,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助推商业承兑汇票业务的开展。如参照招商银行的商业承兑汇票保贴、中国光大银行的商业承兑汇票包买等业务,通过将银行信用引入商业承兑汇票的票据权利义务中,对某些特定的企业给予一定商业承兑汇票贴现额度的授信,鼓励实力雄厚、资信情况良好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签发使用商业承兑汇票,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商业承兑汇票的变现能力和流通性,让更多的企业从使用商业承兑汇票中得到实惠,以进一步推广使用商业承兑汇票,拓宽商业承兑汇票市场。

4.修改与完善相关制度法律。一是修改与商业承兑汇票债权保全相关的法律规定,使商业承兑汇票债权与其他形式债权具有相同的法律权利;二是增加对商业失信惩罚的法律法规条款,提高失信成本,加大对商业失信的惩罚力度,维护商业承兑汇票的信誉;三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修改<票据法),取消商业汇票必须具备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设定,放开纯粹融资性票据,使商业承兑汇票真正成为一种完全有价证券,充分达到支付、信用及融资的目的。

(二)推广运用新的支付工具。商业银行要积极研究探索新的支付结算手段。为客户提供方便、灵活、快捷、安全的支付工具。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电子支付工具,广泛开办定期借记、直接贷记业务,扩大转账结算,减少现金使用,便利公众交纳水、电、通讯、房租等公用事业费、保险费、税款以及工资等。积极推广贷记信用卡业务。引导消费信用,刺激消费需求。人民银行要抓紧研究规范支付工具创新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支付工具的电子化和支付手段的现代化,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

(三)积极推行支付结算的业务。人民银行应按照《支付结算业务办法》,做好商业银行之间支付结算的指导和协调工作,按规定做好支付结算业务制的监督管理;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充分认识支付结算制的重要意义,转变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意识,通过银行间支付结算业务的相互,互惠互利、互为补充,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金融服务。

二、强化支付结算监管.维护支付结算秩序

强化支付结算监管是维护结算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信用好转,防范支付风险和案件发生,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人民银行在改进支付结算服务的同时,必须强化支付结算监管。

(一)加大支付结算的监管力度。重点对支付结算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各商业银行支付结算内部管理和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支付结算的违规违纪行为以及银行账户开立和使用等方面加强监管。加强对各项重要支付结算业务准入和退出审批的管理,规范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行为,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二)建立支付结算监督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营业机构因管理混乱,内控制度不落实发生重大违规违纪行为和案件的,要按照规定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管理行未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对支付结算制度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各项管理要求贯彻不力,实施不到位,对其分支机构发生的严重问题不处理、不纠正,致使发生重大违规违纪行为和案件的,要按照规定追究有关主管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人民银行分支行,未认真履行支付结算的监管职责,造成辖内支付结算秩序混乱,经常发生违规违纪行为和案件,影响较大的.要按照规定追究有关人民银行分支行的责任。

(三)强化不良支付行为规范管理。1.加强支付结算制度建设,建立举报、投诉制度。疏通持票人举报、投诉渠道,规范持票人举报方式和方法,对举报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使基层人行增加及时发现签发空头支票行为的渠道;z加强结算纪律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结算管理体制。由人民银行牵头,建立支付结算纠纷调解机制,同时通过实行不良支付行为社会举报制度、银行机构定期检查报告制度、不良支付行为处罚制度等系列规章制度,促使银行、单位和个人严格遵守支付结算纪律,维持正常的支付结算秩序;3.加强对空头支票的业务管理。进一步明确商业银行发现空头支票行为后的权利与义务,对于不履行空头支票报告义务的商业银行,应给予经济处罚,可适当提高商业银行出票行提取处罚手续费比率,进一步维护持票人的合法权益;4.应用新的科技手段,提高支付结算监管水平。加强科技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支付结算监管科技含量,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强化对支付结算的管理,实现支付结算监管的现代化,主动适应对商业银行支付创新业务的监管,并不断引导商业银行进行结算创新,加快资金周转。

(四)加强支付结算安全管理。要认真贯彻中国人民银行近几年来出台的关于加强支付结算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加强落实内控制度,强化相互制约和事后监督;研究制定统一通用的支付密码业务和技术标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其使用范围,实现客户一机通用,保障银行和客户的资金安全;加强对基层临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重要的支付结算凭证及票据真伪的识别能力,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案件堵截率;针对目前伪造票据进行诈骗比较严重的状况,研究严厉打击制造假票据的犯罪活动的措施,确保良好的票据使用和流通环境,维护正常的支付结算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

三、强化支付系统风险防范,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现代支付系统的建立为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提供了优质的支付清算服务平台,但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支付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成为目前支付系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应切实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落实风险防范措施,提高风险管理功能。

(一)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是防范支付风险的有效途径。大小额支付系统运行后,全国金融系统支付网络连在一起,金融机构的风险往往发生在支付结算环节,如果一家机构的清算问题将会导致支付风险,会引发连锁反应,蔓延到整个支付系统并产生系统性风险。因此,对支付系统运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是支付系统风险防范框架中的核心问题,应该把支付系统运行的安全和高效作为核心公共政策目标,采取一系列举措来控制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明确支付体系的监督重点,强化事后监督和非现场监控,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达到提高监管,优化服务的目的。

(二)加强制度建设是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风险防范的可靠保障,应尽快制定包括中小外资金融机构在内、涉及所有支付系统参与者准入、退出的管理办法、票据交换管理办法,完善支付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完善支付系统的运行维护和应急机制。同时,将研究开发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监控系统,为货币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和加强支付系统运行的业务监督和管理,以维护金融稳定。

(三)在推进支付系统建设的同时,完善支付系统的运行维护机制,确保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成为央行的工作重点。加强系统安全建设是防范支付系统风险的强有力的保障,在大额和小额支付系统全面推广运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系统安全防范措施,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确保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

(四)规避票据交换工作风险。目前,在票据交换工作中存在对风险性认识不充分,部分交换员身兼数职等问题,票据交换员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牵制和制约,票据交换过程中手续不够严密,这是同城清算中可能发生案件的一个最重要隐患。加之部分金融机构对票据知识宣传不够,部分客户不知如何正确使用票据,常因收款人名称、收款人账号、金额有误或者复写凭证底联不清造成退票或错汇现象。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经常召集参加票据交换的金融机构以座谈会、联席会等各种形式提高有关领导和票据交换人员识别风险的水平,加强对票据交换风险性的认识。对票据交换风险意识淡薄、管理不利的清算机构在辖区内予以通报,直至停止其参加交换资格。

(五)加强账户管理是防范支付结算风险的重点。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是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制度的有效支撑,涉及人民银行各级机构和银行所有网点。账户管理系统的建设运行,对规范银行结算账户的开立和使用、有效防范利用银行结算账户套取现金、偷逃税款、逃废债务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支持征信体系建设等提供了重要手段。账户管理系统拥有丰富的存款人信息资源,应当以完善查询立法为基础,开发专门的协助查询功能,准确获取存款人的有关信息,为有效遏制利用银行账户违规支付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账户管理系统依托现代化支付系统平台,以进一步落实银行账户实名制为契机,打击金融犯罪,提高社会信用,维护社会及金融稳定,营造和谐、稳健、守信的金融环境。

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改进支付结算管理工作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高校;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又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TSA),就是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全部集中到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由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支付,对财政资金从预算分配、预算拨付,直至收款人账户实行财政直接监督控制全过程的财政国库支付管理制度。财政资金拨付的方式有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部门虽然没有改变高校的支出权限,但却掌握了资金支付权。它可以根据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预算规定而决定是否给予支付,建立了对高校的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机制,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部门提高财政调控能力。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预算管理的意义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工作特别是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促进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作用。

(一)提高了高校编制预算的准确性。执行集中支付制度前,财政部门按预算直接将预算资金拨付到预算单位,由预算单位自行支付,财政资金预算支出执行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高校实际支出数,学校执行的结果与部门预算往往有“两张皮”的做法,预算执行随意性大,造成资金浪费,或者预算宽,使用少,造成年终结余多,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预算才能支出”的这一严格规定对部门提出更高的要求。预算一经确定高校不能随便改变项目和用途,预算编制不全,用款项目及数额的漏报、少报有可能会造成单位必须开支的费用无法报销或资金闲置。因此,只有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才能保障预算单位各项开支的需要。

(二)有利于细化部门预算,提高支出透明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无论是领导还是财务管理人员,都应从传统的理财思想和方法中转变过来,由于资金不再拨到单位账户,不可能随意更改和变通支出项目。所以,应把工作重点向认真具体编制预算,编制分月用款计划申报用款申请转变。加强单位收支的控制和管理,建立财务公开制度和透明度。预算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对每一项支出都要从实际出发认真编制,详细论证,使年度预算计划更科学全面、更规范细化。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完善预算控制制度,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和确保资金正常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预算更趋公平、合理、透明。

(三)有利于高校克服经费使用的主观性。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支付每一笔资金的付款金额、用途、交易时间、账户余额等,都可以在财政国库信息网络系统中进行全过程实时监控,财政资金运转的透明度大大提高,监管力度明显加强。财政部门要求重大项目需按规定程序进行可行性论证方可列入预算,增加了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降低了财务风险。

(四)有利于高校执行预算的严肃性。用款计划分到类、款、项,并且类、款、项之间不能调剂使用,用款计划年末要注销,第二年再做追加预算,重新申报用款计划。与原来的拨款方式相比,高校的资金使用状况和结余情况被财政监控,并且结余资金不在学校的账户上。因此,高校必需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进行资金执行管理。高校快速发展后,高校多渠道筹资能力加强,每年不可预测的收支逐年增加,因此年终决算与年初预算往往有较大差距,高校是否按预算要求使用财政拨款难以掌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专项经费必须事先提出详尽的预算申报文本,而且预算的执行与财政资金的实际支出在时间上一致,这样可以从源头上促使单位按预算规定执行,防止挪用财政资金,对高校在预算执行上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把高校的财政性资金收付转移到财政国库直接收付,并没有改变高校预算编制、执行的主体地位,高校的资金使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并没有受到影响。此外,高校在财政资金集中支付中还额外承担了编制用款计划、提出资金使用申请、按规定签发支付令等方面的职责。因此,高校预算管理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高校管理层对部门预算编制不够重视。目前很多学校预算编制主要由财务部门个别人员参与,预算数据也只是在往年的开支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加减,加上编制预算的人员对学校纷繁复杂的业务活动了解有限,使得编制预算缺乏科学认证,编制预算成为“数字游戏”这种方式没有将预算做到位,也没有预测将要发生和规划的项目,即使有计划项目,也没有具体决算需多少资金,而且相当多的高校财务停留在“报账式”的管理水平上,高校的科研、教学及其他管理部门没有积极主动参与预算的编制,只是被动接收财务部门下达的预算指标,造成高校发展规划与资金供给的脱节。

(二)制度改革不够完善。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在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的收付制度过程中,首先把财政性资金列入国库收付体系,并据此作为单位财务决算的基础。高校目前实行会计制度还是1997年制定的高校事业会计制度,实行多账户管理模式,核算范围不仅包括财政预算内外资金,而且还包括科研资金、自筹基建资金、捐赠资金等。两者之间在核算范围、核算方法、财务决算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三)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高校预算编制可以分为收入编制和支出编制。收入预算编制中最主要的是学费收入,其中,贫困大学生绿色通道入学,学费的减免、学生欠费等无法确定,导致预算中不确定性因素。在支出预算编制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没有真正做到以收定支。长期以来,高校一直沿用传统的增量预算法作为制定费用预算和进行预算控制的主要方法。该方法以上年度各部门支出为基数,但各项支出并不一定是合理和必要的,这种方法虽简便易操作,但意味着各部门的预算支出每年只增不减,不利于调动各部门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加剧了资金供求矛盾,导致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部门预算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起点,也是日常预算单位资金支付的依据。

(四)预算执行刚性不强。目前,高校预算的弹性较大,预算指标约束力不强。由于预算编制细化不够,很多资金没有落实到具体项目、科目,往往是哪里要得急就往哪里安排。追加预算一般是根据单位报告、领导批示等因素来确定,对于追加的必要性、经济效益等缺乏必要的论证。一些部门为了业务开展更加顺利,想方设法地争取更多的经费指标,造成实际支出比年初预算多得多,加重资金供给矛盾。

(五)高校预算缺乏相应的配套制度。相当多的高校,预算管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预算只是“估算”而已,没有配套的跟踪管理和考核指标,也没有相应的监督和奖惩制度,以致对一些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的进度信息不能及时掌握,使预算的执行可能偏离计划的轨道。

三、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加强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思想上重视,观念上更新。最大限度发挥预算效益的关键在于预算安排,各级领导要更新预算管理理念,以身作则维护预算的严肃性。要解决部门领导对财务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部门领导人的财务预算管理方面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涉及到物资、设备、图书等有关方面的单位负责人,要求他们不仅要重视对事项发生的过程,更应该重视前期的预算。高校财务人员也要深刻理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政策精神,积极宣传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性,使其充分认识到这种新的国库管理体制不仅是财政资金支付方式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而且涉及高校很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充分认识到预算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核心地位,要严格遵守“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预算平衡原则,严禁出现收不抵支的赤字预算编制方案,坚持不预算不支出的原则。

(二)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账户体系的设置、财政资金的使用、支付程序和银行结算制度都进行了改革,而与之相配套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支付结算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却明显滞后,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应进行修改和完善,以形成一整套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三)积极推行科学的预算方法。零基准预算简称零基预算,是编制部门预算的规范方法,是一种将业务计划与预算编制密切结合的方法。零基预算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和费用金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开始,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式。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学校财务主管部门应与各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沟通建立一套预算编制体系。

(四)加强国库集中支付过程中预算执行的监控。对预算编制、调整、执行乃至决算全过程的监督,一要规范支出审批程序,强调“一支笔”负责制,明确预算支出的范围、内容、限额;二是建立超预算预警机制,对超限额的项目需报分管校领导审批,对确需增加的额外支出应本着量力而行,区分轻重缓急的原则经过严格的预算调整程序来确定,财务和审计部门按照预算方案适时跟踪和监督资金投向及预算执行情况,随时把握预算执行进程和均衡性;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对预算的监管要克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切实解决预算、决算两张皮的问题。

(五)建立完善的高校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是指从拟订符合高校战略规划的预算目标与预算编制建立一个有效的执行机构,推动责任落实与实施,及时进行业绩报告与偏差诊治,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业绩评价与责任辨析、奖惩兑现与总结改进,形成高校预算循环体系。在预算安排时,坚持“总量控制,逐项分解”原则,按管理层次把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做到责、权、利的良性结合。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树立新的理财观念,引入项目法人组织体系的做法,实行责任预算与责任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机制,并以此作为评价各责任单位业绩的主要依据。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索俊颖.国库集中收付条件下的高校预算管理[J].会计之友,2008.2.

[2]齐红.浅议高校预算管理工作―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背景下[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篇3

【关键词】 国库集中支付; 财务管理; 信息化建设

2002年8月,教育部属的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作为试点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启动了全国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2003年9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河北省省级财政资金收付管理制度改革试行办法〉的通知》(冀政[2003]49号),开始了河北省国库集中支付工作。2010年底,河北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省级第八批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关问题的通知》(冀财库[2010]31号),规定自2011年起教育厅所属高校,除河北工业大学(在天津)外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关于国库集中支付的现实意义,论述已有很多,而且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推进,其在实践中的一些缺陷开始显现,尤其是基层预算单位在操作上遇到的具体问题更加凸显。笔者从事高校财务工作,所在高校财务执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已近两年,在此对国库集中支付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与改进策略,希冀使国库支付改革更臻完善。

一、高校财务收支特点

(一)事业收入占比大,收入在时间上不均衡

财政部修订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2011年1月1日),将高校收入按照组织收入的主体分为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高校各类财政补助收入是从财政部门、政府部门或机构拨入的各类财政拨款和补助;事业收入主要由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组成。教育事业收入包括学费、住宿费、考试考务费、委托培养费、培训费等收入;科研事业收入包括基础科研课题收入、科研开发与协作收入、科技成果转让收入、科技咨询收入等。高校一般属于财政定额或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同于行政和全额拨款的其他事业单位,高校组织的事业收入一般占高校收入比重较大,尤其是地方高校,学费住宿费等事业收入一般占到40%~50%。

对于财政补助,无论是财政直接支付还是授权支付,这部分经费一般采取按月均衡划拨给高校的方式。对于高校各类事业费,财政按照非税收入管理规定,采取财政专户返还的管理方式。高校按规定执收各类事业费并汇缴财政专户,财政专户返还教育事业收入时,高校按照实际收到的返还金额确认为收入。河北省的做法是,每年将对高校的全部财政补助款在前9个月平均拨付学校;学费、住宿费等事业收入则是学校每年9月在学生入学时集中组织收入,最理想的状态是9月底能够通过非税收入系统向财政汇缴当年事业收费,财政部门将事业费核拨回高校一般要在10月中下旬。也就是说,占高校收入一半的财政补助收入是在每年1至9月份平均取得,高校收入另一半的学费、住宿费等事业费收入则是在10—12月的不足3个月内取得。高校事业收入呈现典型的季节性和时间上的不平衡性。

(二)高校经费核算的特殊性

高校财务管理与核算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建财务独立建账核算。根据我国基本建设投资体制和国家财政预算编制的要求,作为高校经济活动一部分的基建财务与高校事业财务分开核算。高校基建财务不执行高校会计制度,而是执行《国家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报送部门决算报表和财政性资金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决算报表。目前高校会计制度中关于基建业务,只设置了“结转自筹基建”科目,用以核算高校实际发生的学校自筹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支出。二是多(分)校区核算。经过合校并校等教育改革,形成一些高校同城分两个或多个校区,甚至不同城有多个校区办公教学的现实局面,高校财务根据自身的实际,采取了分校区设置会计科、报账点等措施,由主校区财务向分校区财务拨款,分校区办理报销业务。分校区一般都有独立账户,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而且校区账户间可以相互划款转账。

二、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财务的影响

财政部门对预算单位采取整齐划一的执行标准,忽视预算单位实际特点的做法,给预算单位财务工作增加了诸多困难,不利于国库支付改革的深化。高校财务工作的特殊性使高校财务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一)高校预算调控能力弱化,“优惠空间”压缩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特征。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高校对预算资金尤其是学费等事业费收入,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调整,且这种调整一般只需要学校常委会议定而不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批。国库集中支付则要求“有预算才能有支出”,并且“预算支出渠道不得随意变更”,实现了财政部门对高校每一笔支出的控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强化了高校预算作用,推进了高校预算编制的科学化以及精细化,同时也限制了高校因实际需要对预算调整的空间,弱化了高校预算调控能力。虽然财政部规定预算单位可以按程序对预算进行调整,但实际工作中,由于报批程序繁琐、时间周期长等因素,制约了高校预算调控的能动性。

此外,由于高校在商业银行存款减少(甚至没有),高校可向银行争取“优惠”的空间被压缩。例如有些银行为争取高校基本户或存款,采取了高校建设“一卡通”系统、对师生办理银行卡给予免年费等优惠措施。银行存款减少,银行可追逐的利润空间降低,对高校的优惠度以及合作积极性大打折扣,学生和学校能争取的优惠自然减少。

(二)向分校区财务以及基建账户划款受限,会计核算难度增加

《中央单位财政国库管理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库财[2002]28号)规定“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资金不得违反规定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和上级主管单位、所属下级单位账户划拨资金”。该规定严格限制了预算单位通过向有关部门划款套取存款的同时,也使高校财务向分校区财务、基建财务划款等正常业务受到限制,增加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尤其是教育经费和基建拨款的会计核算体系、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报表等都存在差异,基建资金不能划转至基建账户,而合并在一个账户中管理,付款手续复杂,银行对账业务量以及难度增加。

(三)资金归垫受限,影响高校业务开展

前面分析高校财务收支特点时,指出高校收入在时间上是不均衡的,而高校的支出则是相对均衡的,这样就出现在收入淡季时需要用其他资金(科研收入等)垫付开支的情况。此外,高校的项目预算下达时间晚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用款额度的下达也比较迟缓。根据项目建设实际需要,在额度未到达的情况下,高校往往会先使用其他资金对项目支出进行垫支。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实施之后,零余额账户规定不允许向其他账户划转资金,更不能从零余额账户归还垫资,造成高校的垫资无法归还。在河北省,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初年,对于归垫管理相对较松,允许对学科与科研建设经费、人员经费先垫支后归垫。进入第二年,财政对归垫行为严格限制,规定高校对归垫资金采取备案审批。调剂额度与资金归垫受限,影响到工作有序开展。

(四)额度拨付不均衡,增加预算单位经费周转难度

高校财政授权支付方式下额度下达不均衡:一般预算平均9个月下达;专项项目资金待“人大”通过后一般每年6月份下达;学费等非税收入9月底之前由预算单位汇集上缴国库,11月回拨。不均衡的拨付,显然不能满足高校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财政对下拨资金尤其是专项资金要求11月之前下拨的经费,当年实现支出,11月以后下拨资金特殊情况可结转下年使用。目前这种管理的后果是,预算单位为满足自身客观经济活动的需要尽快消化下拨额度,普遍对已下拨额度调剂使用,造成通过国库支付反映的信息失真。

(五)单一的支付方式,降低支付效率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前,在商业银行积极创新支付工具、提高资金支付效率的大背景下,众多高校都已采取网银转账等支付方式,基本实现了支出的无现金化。而目前推行的财政单一账户改革,只应用单一的支付令结算,限制了资金网银支付这一高效便捷的结算方式,造成支付效率低下,加大并浪费人力成本,成为预算单位资金支付业务的“瓶颈”。加之单日或单笔国库提现超过5万元需要报财政审批的规定,更使实践工作多困扰于国库支付下的资金结算效率低下与繁琐。国库集中支付单一的支付方式,是现代信息化条件下资金支付手段的倒退,实际上是改革理念的前瞻性与实际工作的僵化性矛盾的体现。

三、改进策略

高校因自身财务特征而使其在执行国库集中支付中遇到的困难,有些可通过提升管理水平消除,有些则需要财政、银行与高校相互协调沟通共同解决。

(一)强化高校预算管理,推进预算精细化

充分认识高校预算的地位与作用,严格经费审批权限与程序。高校预算编制应当让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成立预算管理组织;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细化支出项目,采用零基预算为主、滚动预算为辅的科学预算编制法;改变上报省预算与学校预算两张皮的传统预算管理做法与观念,实现上报省预算与学校预算的有效对接。

(二)解决分校区划款和资金归垫问题

对于分校区划款,财政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异地校区设置零余额账户,按预算划拨额度;对同城分校区,采取备案分校区账户,允许向已备案账户划款。对于向基建账户划款,采取备案基建账户,允许按照基建预算向已备案基建账户划款。

由于高校收入的季节性和资金划拨的周期性,在短时间内资金归垫还将存在。财政可以采取按照高校事业费预算的一定比例,向高校预拨经费,年终据实结算;也可根据高校备案归垫项目与归垫额度,允许在备案的项目和额度内进行归垫。

(三)打通国库与商业银行“壁垒”,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网上银行结算

出于资金安全等因素考虑,目前网上银行不支持国库集中支付结算业务。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运用先进的财政收付信息系统,改进国库服务手段,进而提高国库支付效率工作。财政部门、经办银行和高校应当共同构建“财政—金融机构—预算单位”三位一体的财政资金支付结算模式,实现财政额度网银结算,解决现行国库支付的“瓶颈”。如苏州大学会同财政和商业银行开发了“网上银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贵州省在行政单位推行网上银行国库集中支付结算业务,这些有益的实践已成为可借鉴的经验。

此外,财政积极推进“公务卡”结算也是提高额度支付效率的有效方式。一方面各高校可以分步骤推进公务卡结算;另一方面财政应积极扩大公务卡消费目录以及公务卡透支额度。

【参考文献】

[1] 寇铁军,孙晓锋.中国财政若干热点问题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 寇铁军,孙晓峰.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基本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

[3] 中国人民银行国库局.国库改革与发展[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4] 中国人民银行台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财政存缴款业务的历史与现状[J].金融会计,2007(2).

[5] 朱苏荣.巴西、加拿大国库体制剖析及对我国国库改革的启示[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5(9).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高校;国库集中支付;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101-02

财政部门对高等院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虽然强化财政部门对资金高度集中管理,对于高等学校预算执行,财政部门对其的监督和管理也被加强了。但是同时,对于高等院校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否则不能适应高等院校全面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之初,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也做出说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三不变原则”:预算执行主体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权不变。虽然财政部门对此做出说明,但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相关法规规定,也同时确定出,高等学校预算内的如学生的奖助学金、专项建设资金、工资福利及奖金科技重大专项等所有国拨资金,必须全部足额上缴到财政部门,进行统一管理,由此加大了财务核算工作量与难度。

一、国库集中支付目前在高校实施中现有的情况

总体上讲,国库集中支付在高校中实行目前还是起步时期,不太成熟,实施的结果没有达到设想的目的。比如就浙江省的高校来看,目前只有省财政拨款真正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非财政拨款纳入此范围的不多,也只有省城几所高校在试点,而且,对财政拨款范围的支付没有执行严格审核,只是形式而已。

二、当前高校国库集中支付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具体执行过程中,即有有利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一些具体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高校国库集中支付不能最大限度发挥高校的自主办学的权力

依据《高教法》规定,高等院校依法自主办学。如果全面推行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无论从内容上和形式都对高等院校的全面工作进行了比较严格的限制,削弱了高等院校特有工作上的灵活度与自由度,控制了潜能,相应带来的结果是限制高校的发展。比如,高等院校为了发展,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决策,不断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校地产学研等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但是因为全面实行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高等院校自由使用资金的权力几乎是没有了,更让银行失去信心,不愿意给高等院校贷款,财政部又要求严格按预算申请拨付使用资金、高校要取消在商业银行的账户即用国库单一账户使用资金且余额保持为零等,这些不能发挥高校自身财务管理的灵活性优势,限制了高校创造性地开拓教育市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利于高校办学自的发挥。

(二)加大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

由于高等院校依据原有规定的做法是,比如设立后勤集团会计体系、基建会计体系、校属单位等多个核算体系,这些不同的会计体系,采取相对应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但是自从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来,财政部门规定,必须制定一套预算管理,同时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进行单位的会计核算。由此看来,高等院校的多个会计核算主体,与财政部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相差很远。由此带来高等院校会计核算工作的难度。现行高等院校的财务制度,与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多个规定不一致。第一点,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要求,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允许向单位的基建部门、校属医院和分校(院)等二级核算单位转拨资金,这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不相符,也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不相符,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影响了基建处、校医院等二级单位的正常的工作,这些单位没有了资金来源,无法进行以往正常的工作;第二点,现在的高等院校基本实行综合预算财务管理,不再进行预算内与预算外单独核算的体系。而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资金支付管理办法》要求,高等院校必须单独设立预算内、预算外核算体系,按照资金来源渠道进行分级核算,设立不同的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否则无法与财政零余额账户进行银行对账,更无法按预算要求向上级主管单位进行申报,不按要求做,到年底进行报表时,无法做到银行账户无未达账项;第三点,高等院校依据有关文件规定,可以根据预算的批复,按银行账户管理规定,向相应的其他会计核算主体拨付资金,比如,可以向校工会户转付资金,也可以向基建户、后勤集团拨付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高等院校在工作中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这些会计业务。

(三)高校院校向银行借贷资金增加难度

高等院校可以依据《高教法》的规定,依法多种方法、多方面进行筹集办学资金。所以这些年,高等院校经费来源渠道很多,对学校发展有了巨大的促进作用,高等院校增加很多基本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这些发展依据巨大资金支持,主要来源于依法收取学费、国家财政拨款。其他的资金支持,高等院校还是凭借自己最高信誉保证,银行向高等院校提供巨大资金支持,给予巨大贷款保证。银行与高等院校之间形成稳定合作关系,可以用学生收支学费作为银行质押,因为银行相信,高等院校可以取得预算外资金,高等院校可以取得财政拨款等各种方式的资金,最后一定回到银行的账户。但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高等院校资金在银行存款会减少很多,银行没有保证,银行就不能承担风险,这样会大大减少银行的贷款。

三、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对策与方法

(一)组织财务人员培训与交流,提高工作效率

高等院校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个从来没有开展的核算工作。所以对国库支付的上报人员、预算编制人员、财务复核人员、会计核算人员及会计单位主管人员要进行培训,让他们全面学习并掌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工作程序和法规原则,所以上级财政部门和高等院校要举办培训班,或者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之间举行专题会议,进行面对面交流的学习机会。

三、增强中青年干部培训中党性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党性教育是始终伴随党的建设历程的重大课题,也是常抓常新、与时俱进的新课题,要在中青年培训中把党性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党性教育为主线,不断深化党性教育的内容、丰富党性教育的载体,强化党性教育的效果,切实增强干部党性教育实效性。

1.以创新教育手段为载体,丰富党性教育的形式

中青年干部教育培训要以增强培训实效为目的,创新载体及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形成以原著导读为铺垫,以专题讲座为主导,以现场教学为补充,以自学研讨为呼应的多层次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模拟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党性教育的灵活性。通过组织开展以读原著著作为主的读书荐书活动,引导学员在读书中领会精髓,探寻真理,分享读书成果,坚定理想信念。以研讨为纽带,及时跟进理论学习及党性修养内容,让学员触及灵魂,激荡思想,强化党性观念,深化中青年干部对党性教育理论层面的认识,巩固党性教育成果。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需要,组织开展集中教育活动;建立党性教育基地,充分挖掘和利用各地党性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特色教育活动。

2.以理论教学为先导,以理想信念为核心,进一步提高党性教育质量

以理论教学为先导,增强党性教育系统性,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相结合。始终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党校教育中的主课地位不动摇,始终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加强学员的党性修养,具体从理想信念、执政理念、组织观念、群众观念、纪律观念五个大的方面来选择安排党性教育的内容,使理论教学和党性教育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党性教育的系统性发展。理想信念是党性的核心,对干部成长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把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使干部做到真学、真信、真用,打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充分发挥革命传统教育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资源,使党员领导干部能够在重温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曾经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始终把提高党性教育培训质量放在第一位。

3.以完善制度机制为保障,激发学员的内生动力

党性教育是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的永恒课题,要健全完善机制来保证党性教育的体制机制和环境。健全民主生活制度,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党内民主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廉洁从政制度等。完善领导干部权力运行机制,在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基本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党性教育的培训制度机制。健全完善对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考核激励机制,以对马克思政治理论学习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掌握情况及其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情况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党性教育取得成败的关键是内生动力的形成,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等基本的党建学说,深化对无产阶级党性的认识,领会党性的精髓,在增强党性内生动力的过程中深化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实际总结经验、反思过去、思考未来的教育,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尊重发挥干部的主体作用的前提下,鼓励引导干部用客观求实的态度剖析和反省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增强党性修养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94-95.

[2]中国共产程[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3]中共上海市徐汇区委党校课题组.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增强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的实效性[J]. 上海党史党建,2010,(3).

[4]黄明英.党校教学中党性教育面临的挑战[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3).

[5]史文锐,丁云臣.党校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 2012,(2).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篇5

一、加强学习,筑牢廉洁自律的道德防线。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始终把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放在首位,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廉洁自律的有效途径。能够积极参加局里组织各类学习,按照党支部中心组制定学习计划,通过系统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办事效率,深入学习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及党内法规,及时领会国家、自治区、市各类重要会议精神,不断适应新形势、新阶段的工作发展新要求。学习财税业务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今年9月参加了市委组织部举办的第三期乡科级干部理论研讨班,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了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了党性修养,加强了党性锻炼,培训期间积极参加了围绕__市“农业稳市、工业富市、边贸富市、科技兴市、人才强市”经济发展思路,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调研活动,并在学习期间获得优秀学员的称号。

近期根据市委组织部安排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主题,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等内容。

二、按照市委政府、以及地区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年初局里统一的工作部署,较好的完成各项业务工作。

1、全面完成会计集中核算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工作,规范财政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__市政府办《关于__市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塔政办发%26lt;20__%26gt;56号)精神,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20__年选择进入核算中心的单位进行了试点,在总结经验,优化和完善方案的基础上,20__年进一步扩大改革范围,截至到20__年元月底将核算中心的最后一批单位推出,恢复单位会计主体,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实现__市会计核算中心向国库集中支付彻底转轨.并以塔市编(20__)15号文将会计核算中心更名为__市国库支付中心.

20__年1-7月进一步扩大集中支付范围,将全市121户行政事业单位都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在20__年试点预算内外公用经费基础上,将资金范围扩大至工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养老失业金等七类基金。并将国债资金及其他专项资金也纳入了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根据改革步骤,从20__年7月1日正式启动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网络工程,这项改革使财政资金更为安全便捷运行,从5月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网络上线就进行总体规划部署,并着手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网络前期准备工作,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系统要求,成立了网络系统实施小组,并抽调各科室骨干力量组成业务组,技术组。搜集支付基础数据信息。6月中旬方正集团技术工程师根据__市财政国库管理工作要求,精心设计四套支付流程,标准支付流程,专项资金支付流程,实拨资金支付流程

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把预算单位申请用款到拨付资金的过程完整地反映出来,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做到实时支付、当日清算,提高支付效率;把财政规章、制度固化到系统中去,减少人为因素,加强对资金支付过程的监控,增强资金支付的透明度;实现信息共享,通过系统预算单位还可以随时了解本单位资金使用和运行情况;在用款计划管理方面,建立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网上拨号联接,实现预算单位编制、报送用款计划以及财政部门调整、审批用款计划,均在网上操作;在资金支付管理方面,实现预算单位网上申请、财政国库支付中心网上审核、银行网上支付。

截止11月15日,121单位共申报预算内资金额度11571万元,共支付资金10985万元。国库沉淀资金586万元。申报预算外资金额度为914万元,共支付资金672万元,国库沉淀资金242万元。申报国债及专项资金额度5202万元,支付资金4994万元,国库沉淀资金208万元。其中直接支付4817笔,支付资金14540万元。授权支付1156笔,支付资金911万元

。实现了国库资金无在途、无单位沉淀、无中间环节,杜绝了财政资金跑冒滴漏和分散流失。加强了财政资金管理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起到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作用,规范了财政审批制度、强化了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力度。2、增收节支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结合部门预算工资统发管理工作,严格单位编制、人员管理,健全部门内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及时掌握有关政策以及单位人事变动情况,单位预算管理模式变动的情况,进一步扎实部门基础资料,从“支”的源头上把好关,净化支出内容,继续加大了对“人、车、会、话的管理力度,坚决执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内公务接待工作的意见》(塔地党办[20__]7号文件),认真审核,从严控制接待费开支会议费管理办法和会议费支出,继续健全和完善对有关大型会议采取财政人员驻会的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项目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对中央政法补助专款、办案补助资金、集中整治经费以及农村“三老”人员生活补贴、教育专项资金“两免一补”、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农村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等专项,按照自治区所制定的财政支出绩效考核办法,加强了专项支出的跟踪问效工作。结合当前支出管理改革形势,密切关注和研究自治区和其他地州市有关行政单位支出管理中好的办法和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我市财政支出管理办法。认真开展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的调研工作,调查全市义务教育基本情况,义务教育阶段实际支出水平,公用生均定额标准、一费制、杂费标准和财政补助、剖析典型学校的公用经费支出项目结构情况,并对农村义务教育成本及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定期到单位检查实际支出情况,主动掌握相关支付特点和其他情况,保持资金拨付进程与支付需求同步,避免在执行中出现挪用、占用、留用等不良现象,注意对相关定员定额标准科学性进行调研和评价,协助各部门进一步提高对在预算编制科学的基础上,确保预算执行的完整性、严肃性。

3、加强支付中心工作人员素质,提高窗口服务质量,中心是财政部门的窗口单位,窗口服务水平直接体现财政部门形象,按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服务质量。保持良好的行风、行貌。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出现的问题都能作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使全市各单位能够理解财政改革,更好服务于__市经济建设。

三、按照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要求,勤政廉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

加强预算管理和约束,确保各项支出严格按预算执行,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在资金分配,拨付,银行开户,会计监督等方面,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实行重点防治,完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堵塞漏洞,切实加大抵制商业贿赂工作力度。

加强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学习《公务员》法,领会八荣八耻深刻内涵,树立正确政绩观,荣辱观,提高抵制商业贿赂的自觉性,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牢记手中权利是人民给的,财政部门是管钱的,尤其是当前我市财政十分困难,各方面要求财政支持事情比较多,对我所主管的工作,特别是在涉及资金拨付、分配等问题上提高透明度,各项工作以及文件处理制度化、程序化,杜绝漏洞发生。坚持组织纪律,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在工作中当个人意见与组织决定有冲突时,服从组织决定并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决定各项工作中.能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搞好民族团结,坚持民族政策。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篇6

论文摘要:按照铁路筹融资、资金运用和管理对资金结算工作精细化要求,结合实际工作对一些容易发生风险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从建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结算工作人员职业敏感度,加强结算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等方面,研究从源头上规范和强化资金安全控制,防范资金风险的长效机制。达到维护铁路财经秩序,进一步增强抵御风险、管好资金的能力,为和谐铁路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

一、引言

目前,和谐铁路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推进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加快技术装备现代化,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建设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等,都需要有一个坚定的经济基础,需要可靠的资金保障。伴随铁路大规模的投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的多渠道等都给资金管理工作带来新的课题,确保资金安全,防范资金风险,使得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鉴此,从具体经济业务中就必须高度重视,以防微杜渐,集中力量完善资金管理,以杜绝资金风险对于铁道建设的不利影响。

二、资金结算工作的重要性

资金结算中心是充分发挥资金结算系统的平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是资金结算中心的关键环节。资金结算中心是集银行金融管理和企业资金管理于一身,通过“结算管理”和“信贷管理”对各项资金实行归口管理,降低资金分散风险,建立铁道结算中心系统资金的调拨渠道,作好资金统一有偿调剂工作。并及时把企业的经营目标贯彻于财务部门、计划部门、运输部门等,通过与工行、建行等协作银行协商,为铁路生产和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三、资金结算工作的具体防范措施

(一)强化柜台监督,完善对帐程序。柜台结算人员对不合规的业务应坚决做到不予受理、不予支付,站好结算管理工作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第一班岗,保证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实时监管。在每日营业时间终了前,各结算网点应与协作银行书面核对结算总户资金是否一致,并签字盖章确认。其目的是达到结算总户不垫付款。

(二)结算总户是由各内部开户单位构成的。根据结算中心的特点,不允许内部开户单位办理“倒提付款”和“银行自动划款结算”业务,因为这将出现结算总户垫付款的情况出现,必须杜绝此类业务的发生。

(三)运输收入进款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输收入进款管理上,必须执行统收统支的制度。首先,对运输收入专户原则上是“只收不付”,若要付款只能向各局运输收入专户上缴运输收入。即收款单位特定、用途特定。付款票据只能使用“内部转账付款委托书”。若发生向付款人退款的特定情况,例如因意外原因造成客运退客票款、货运退运费等,则运输收入专户应持上级收入处同意退款的批文,再加上原收款凭证复印件加盖公章,并有主管领导及财务负责人签字认可后方可支付。其次,货运的货物运输进款收入采用大量“倒提支票”下账,我认为其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资金风险。隐含的风险有:首先是付款单位透支而无法收回运输进款;其二付款单位密码不符而无法收回运输进款;其三付款单位印鉴变更而无法收回运输进款;其四收款单位由于使用倒提而背书,造成收款单位印鉴满天飞;其五收款时间滞后。而对于收款单位来说由于收到“倒提支票受理联”就办理货运业务,此时运费并未入账,这就造成一定的垫付资金风险。因而建议对于不经常发生倒提业务的收款单位积极采用支票顺下,对于经常发生倒提业务的收款单位则应与付款单位签订合同,收取一定的保证金,使资金风险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

(四)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内部开户单位应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因而对账单是保证银行存款真实性的唯一合法依据。这就导致对账单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以前出现过出纳人员领回对账单后,伪造对账单盗取企业资金,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由出纳人员以外的人到银行领取对账单。在具体操作上,建议各结算网点采用客户领取对账单时由会计人员亲自签字领取的方式运作。

(五)强化大额资金支付过程的监督管理控制。从近些年发生的一些重大资金损失的案件分析,多数是大额资金使用没有履行正常的程序,缺乏有效的监督造成的。各单位应构建纵横结合的资金支付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各岗位在资金支付各个环节的职责。加强岗位间的互联互控。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成铁财[2008]349号文件规范,首先是建立大额资金使用集体讨论决策制度并及时登记备案。铁路局及专业运输公司要动用大额资金,包括对内投资、承担担保责任、向银行贷款、内部调剂资金等属方针、政策性大事的,必须经过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等形成讨论决策意见并登记备案。其次是严格执行大额资金使用联签制度。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过单位法人代表、总会计师(经济)师、财务负责人联签。实际支付时,必须经法人代表或其授权人在财务支付凭证上签字后,财务部门方可办理资金支付。第三是要认真落实大额资金动态报告和监控制度。加强对大额资金支付的全过程控制。这也是确保资金安全的核心环节。

(六)规范单位的出纳人员到开户银行下账的行为。若临时有必须不到的情况,单位财务负责人应出具书面说明并盖单位财务专用章,方可由其他人员来办理银行结算业务。若出纳人员变更,则单位财务部门应填写相关信息并送结算中心备案。例如90年代某内部开户单位就由其他人员慌称该单位出纳人员生病不能来下账,并盗取全套印鉴章骗取银行信任把支票转账出去,后经多方努力才追回此笔款项。所以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树立风险意识。

(七)对职工个人的支付要创造条件通过银行直接支付,减少现金的流动,堵住“小金库”的来源。这也是廉政建设的需要。一方面符合资金安全管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实现职工收入显性化的有效手段。

(八)关注金额较大或巨大的资金的投向,判断资金的用途是否合理合规。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还较薄弱,企业“乱投资、乱担保、乱借款”的行为会造成了严重的资金风险和损失。这就要求提高结算中心现场监管力度,努力识别企业借其他用途逃避资金监管将资金盲目投向资本市场,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例如收款人为“××投资公司”,而用途却为“货款”,或者用途是购买的材料与付款单位主营业务成本完全不符。这就充分说明该笔资金有问题,应立即实施追溯调查,并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再或者付款用途是“往来款”,实际作为投资转出以逃避资金监管。

(九)应加强财务归口管理和集中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企业所有财务收入应集中在企业财会部门集中管理,不得多头开户,造成资金分散。这既降低了资金使用的效率,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加大了资金的风险。同时也是产生“小金库”滋生腐败的温床。要严格银行账户管理,凡是有资金结算中心的地区,未经批准不得在资金结算中心以外开立银行帐号,并作为一条铁的纪律执行。通过在业务办理中对资金的出口进行柜台监督,实现对资金全过程的控制,降低资金使用风险。而实施预算管理也是确保资金规范使用的有效保障。

(十)结算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部、局有关财经法律、法规及各种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结算纪律,坚守财会职业操行,加强自身业务锻炼,把防范风险和防止资金损失的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中,从事前、事中、事后的不同阶段,抓住源头性问题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强化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大力加强稽核力度,监督投资交易行为和监督检查业务处理情况,监控资金去向、以及内部单位多头开户和资金外流问题,发挥风险预警作用。利用现场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的方法,做好风险监测和风险防范的预见性工作。为防止企业银行系统被盗用,同时也阻止计算机的侵入系统登录采用密码保护系统,同时企业资金调拨坚持专人密码操作,权限设定原则,即对于每一笔资金的划拨应在数量上设定权限,专人必须有起专用密码,并与特定数量资金的调拨权限相适应。确保资金安全、有效和合规。

四、结论

充分发挥资金结算系统作用,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有效、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升结算工作人员的职业敏感度,练好内功,提高业务能力与风险判断能力,研究建立从源头上规范和强化资金安全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防范资金风险的长效机制是资金结算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只有夯实各项工作基础,防止资金风险,才能全面推进和谐铁路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昌才.浅析大型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战略的实施[j].东方企业文化.2011(14).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 学校;基建工程;支付结算;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04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 0006 -03

0 引 言

学校基本建设工程任务繁多,建设资金大,专业性强,而对于基层学校来讲,缺乏相应专业的管理人才,稍有不慎,会导致工程手续不全,质量低下,更有甚者触犯法律,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切实加强中小学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特别是加强基建工程支付结算管理,有助于完善学校基本建设程序,规范建设工程各方行为,确保基建工程质量,提高教育投资效益,健全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加强学校基建维修过程中反腐倡廉,有效预防工程建设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1 加强学校基建工程支付管理的意义和特点

学校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及建设相关文件和概预算,加强基建工程资金管理,确保建设资金的筹集、使用和控制。学校基建工程支付管理,作为基建工程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高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水平,防止违法违纪行为产生,提高基建工程质量。

学校基建通常为政府投资项目,项目所需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基建资金、预算外基建资金和其他基建资金,均应纳入财政基建财务管理,并接受财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学校基建工程项目主要特点包括:

(1)工程资金容易出现缺口,财务管理难度较大。学校基建工程资金通常来源于政府投资,学校自筹资金比例较小,因此学校通常容易陷入财务困境,导致资金需求与资金到位情况之间形成缺口。近年来,学校基建工程施工中,学校无法按合同规定支付工程款项而被诉诸法律事件时有发生,既为学校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又给学校带来财务压力,影响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2)基建工程管理相对专业,管理人才配备不到位。基建工程支付结算管理与基建专业密切相关。一个基建工程往往涉及土建、给排水、装饰、绿化、供电供气、网络、空调设备、教育设备等各种子系统,基建工程中各类新技术、新设备大量使用。要加强基建工程支付结算管理,必须对基建过程中各种技术、工艺、设备等有一定了解,才可能准确把握合同,针对基建过程及时筹集资金,拨付和支付资金,保证支付结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部分基建工程审批手续不全,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学校基建工程是政府项目,都是在得到当地的行政领导同意后实施的,用的都是财政资金,有的地方财政资金比较紧张,为了节约资金和加快建设速度,一些行政领导会直接参与到项目中来,要求一些相关部门简化手续,还有些领导往往口头直接表态,要求学校先建设再办手续,所以往往会导致有些基建工程审批手续不全,逃避了有关部门的监管,为工程质量缺陷埋下了隐患。

2 加强学校基建工程支付结算管理的措施

2.1 严格工程款项支付审批程序

学校财务部门在基建工程项目资金支付中应制订严格的资金支付审批程序,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处理,在工程资金支付过程中应把握好按预算、按进度、按流程支付的关键点。按预算是指该基建工程款项应是预先已经进行了计划,并列入预算之中的工程项目,项目经费由财政统一拨付。对于无计划或者金额超计划的项目,在履行报批程序之前,均不应进行支付。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工程量发生增减时,要求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由施工单位先申报,学校基建领导小组审核同意,学校负责人签批后方可实施。若工程量增加幅度超过中标额的10%,必须事先报局领导小组批准。无批准手续的,财政支付中心拒付工程款。按进度是指进行款项支付时,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进度及项目合同规定的支付进度综合进行判断,财务部门应准确掌握施工单位建设进度情况,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款项支付。按流程是指应制订科学严格的资金支付程序,财务部门在进行款项支付时,应按照审批权限和流程,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在凭证合法、手续完备、支付合理、专款专用的情况下,履行支付义务,同时强化财务监督职能。工程款项支付可以基本按照如下流程执行:①施工单位进度款项申请表;②基建工程领导小组审核;③跟踪审核的中介机构审核盖章;④基建工程分管领导审核签字;⑤财务部门审核并付款。对于大额基建工程款项还可建立联审联签制度,由领导进行集体讨论,集体决策。

2.2 加强工程款项支付凭证控制

工程款的支付不仅要依据主要领导核批的诸如发票等付款凭证,还要具备其他一些重要的凭证。工程款支付凭证主要有3种:①与项目有关的合同,一般包括建筑安装合同和设备采购合同。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必须对合同条款,包括通用条款和强制性条款,进行认真学习,仔细研究,对支付方式、支付时间都应心中有数。②支付证书,支付证书包括中期支付证书和终期支付证书。中期支付证书是报学校核准的工程施工进度支付凭证。终期支付证书是工程款的最终结算凭证,除了要考虑收尾工程量之外,还应该考虑各种索赔、价格调整、变更等因素,这是工程竣工结算的法律文件。支付证书既是完成工程量的证明,也是支付工程价款、扣收工程预付款与保留金的依据,是工程款支付中最重要的支付凭证。③工程款支付审批单,是由财务部门根据实际项目管理机构、职能设置以及项目工程款的财务支付程序自行设置的一种内部自制支付凭证。以笔者所在教育局为例,我们设计了《项目工程款结报清单》和《工程款结算明细表》,要求财务人员根据流程中的要求收集好相关的佐证资料,并根据收集的资料逐栏填写《工程款结算明细表》,通过该表设计的勾稽关系计算出项目本次应付的金额。然后将计算得出的应付金额与准备支付金额核对,如果应付的金额大于等于准备支付金额,那么就应该付款,反之不能付款。

2.3 加强工程中期进度款支付管理

中期支付是整个工程支付中最为频繁、往来款项发生最多的过程, 有的工程完工可能要进行多次的中期支付, 因此, 认真对待每一期的中期支付, 不仅是日常财务工作的需要, 也为日后工程竣工决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中期支付中往往涉及本期结算工程进度款、材料预付款、扣留的保留金、借款代为支付款项的发生, 使中期支付过程较为繁琐。因此更应加强工程中期进度款支付管理,特别是材料预付款的控制等,确保阶段性中期进度款项准确支付。

2.4 加强工程竣工验收和价格审计管理

学校所有的基建维修项目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应按要求向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待有关部门批准后由学校按程序组织实施。以笔者所在地区为例,一般3万元以下的基建维修项目,发生费用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超过3万元的项目,由财政局、教育局共同确定,在资金落实的情况下实施。项目及投资额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项目和增加工程量。

学校的基建工程和维修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会同学校核定好工程量,施工单位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一月内报送工程决算书(包括设计变更决算)。由建设学校将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工程签证单、工程决算书等资料送交市局基建维修领导小组办公室,费用在1万元以上的项目由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工程决算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超过5万元的项目由市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送交审计局审核或送交有资质的社会审计机构审核,取得审计报告。学校凭审计报告进行工程财务结算,财务结算完成后,由教育内部审计部门对工程的决算、审核单、财务结算和资金进行内部审计。工程决算的审计报告,是建设单位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施工单位进行财务决算的依据。工程项目无审计报告的,建设单位所有暂支费用不得作支出处理,余款不得结清。

工程款的支付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条款执行。严禁白条支付、现金支付、超前支付,严禁支付与签订的合同不一致的施工单位的工程款,工程款发票必须是所在地税务部门开具的统一发票,不得用自制凭证(白头发票)预付工程款。工程款付清前应按合同规定保留工程款总额5%的质量保证金,待质保期满后支付。学校基建工程竣工、审计、决算后,应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入账和资产移交手续。

3 结 论

学校基建工程支付管理是基建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当建立严格的基建项目工程款支付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实行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相分离,加强工程中期支付管理,强化工程竣工验收和价格审计管理,促进基建工程款准确支付。

主要参考文献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行政单位 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也称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国库管理制度,是被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公共财政管理实践证明为行之有效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它是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所有财政性收入都要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财政性支出都要在支付行为发生时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以财政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方式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及其特征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又称之为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指的是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与支付的制度,其实质上表示为依托于国库单一账户实现对国库资金集中管理。

总结归纳来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具备三方面特征:(1)财政机构统一设立国库单一账户;(2)构建预算执行机构,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大信息管理系统执行力度;(3)财政支出由财政部门直接负责,全部财政收入均应计入国库。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认识淡薄

一些预算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削弱了单位的财权,在资金的使用上受限制,不利于本单位的业务开展,因此主动性不强,甚至有抵触情绪。

(二)缺乏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模式愈加难以满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需求,其主要体现为:(1)现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及现金管理等多项业务脱钩严重;(2)以往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核算方法等已不适应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需求,以致财务管理高效性应用价值难以充分发挥。

(三)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不符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求,并且轻管理现象日益突出,会计人员从业技能水平不高,职业道德素养低下,不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稳定开展。深入分析发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基础薄弱,无法满足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求,从而导致财务管理职能流于形式。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进相关建议

(一)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国库集中支付变革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重新认知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强化自身财务管理意识,一方面,把握财务管理内涵,明确财务管理目标,熟知财务管理操作流程等;另一方面,引入电子计算机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财务预算及财务分析信息系统,打破以往被动式财务管理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主动式财务管理模式,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顺利推行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二)加大预算管理执行力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

实践表明,部门预算环节至关重要,即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最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库集中支付执行高效性,所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好下述四方面工作:(1)以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性原则为指导开展部门预算编制活动;(2)构建完善的预算体系,加大制度建设力度;(3)加强预算编制监督管理,以保障预算编制的高效性。

(三)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国库集中支付变革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重新认知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强化自身财务管理意识,一方面,把握财务管理内涵,明确财务管理目标,熟知财务管理操作流程等;另一方面,引入电子计算机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财务预算及财务分析信息系统,打破以往被动式财务管理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主动式财务管理模式,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顺利推行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四)加大预算管理执行力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

实践表明,部门预算环节至关重要,即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性最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库集中支付执行高效性,所以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好下述三方面工作:(1)以实事求是、科学合理性原则为指导开展部门预算编制活动;(2)构建完善的预算体系,加大制度建设力度;(3)加强预算编制监督管理,以保障预算编制的高效性。

四、结论

总之国库集中支付是财政预算资金的各项收支活动,全部纳入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运作和管理。借助银行清算系统和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在办理每一笔财政拨款的支出和用款的去向、用途及用款进程,完全处于财政监控的透明状态。同时,事业单位按规定报送的财政支出月报,也是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收支监管加强的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资金审核时,要充分考虑到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项目的可行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绩效等多方面因素。

参考文献:

[1]肖婉萍,黄茂芳. 浅谈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现代农业科学,2009(04)

[2]赵小玉.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刍探[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06)

[3]杜俊. 事业单位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思考[J]. 财经界(学术版),2011(05)

[4]解丹,欧阳红. 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财务与金融,2008(06)

[5]吴文臣. 试论完善事业单位财政集中支付的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 2009(07)

[6]陶丽波,谷继凤.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高校;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177-01

1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特点

高校是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的两个重要特征是不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且以政府为主投资兴办。前者说明高校和企业是不同的,它成立的目的旨在代行政府的职能,在市场调节无效的公共事业领域,即公共教育事业范围,为社会提供服务,其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合理筹集财政资源并,且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资源以帮助实现其社会职能;后者说明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是国家的财政拨款,高校预算资金是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也是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物质保障。所以,高校财务的显著特征是耗费,没有利润核算,只有成本控制,即在保证学校各项事务有序运作的前提下,力求成本最小化。因此,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是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编制预算,报经财政部门核实批准后,按预算获取财政拨款并合理运用。在运用预算资金的过程中,按财政部门批准的用途合理使用,避免超支、透支、挪用、贪污和任何形式的浪费现象,以保证资金运用的最大效果,实现最佳的社会效益。但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将逐步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和办学主体,拥有自主的管理决策和财务管理权。所以,高校的财务管理还隐含着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包括筹资管理、资金支付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内容。

2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2.1 有利于强化高校的预算管理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后,财政资金不再直接下拨到高校,而是由高校根据财政部门审核通过的部门预算编制用款计划,报经财政部门批复后,在批复的计划内分别以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种方式使用资金,而用款计划编报和批复的依据就是高校的部门预算。这就对高校的预算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和指标体系,尽可能细化预算,使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支付都建立在明细预算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准确、详细地安排年度支出,并根据资金来源的性质将财政性资金与非财政性资金区分开来,确定哪些项目是财政直接支付,哪些项目是财政授权支付。这些规范要求高校必须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校内各用款单位及相关资金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准确、及时报送用款计划,使资金严格按计划支付,杜绝无预算的支出,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2.2 有利于规范、监督高校财务管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对规范财政资金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首先要对高校的用款计划进行审核,对没有预算指标的用款计划不予审批。而且,在高校发生支出行为时,无论是财政直接支付还是授权支付,对不符合规定的支付,以及没有计划的拨款申请,都能在发生前予以制止,从而形成了对财政资金的全过程监督。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仅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流向和流动进程进行及时监督,也有利于加强各单位的财务和资金管理,避免多重设置账户,减少资金拨付环节和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财政资金活动的透明度。

2.3 有利于防范高校的财务风险

高校最常见的财务风险是偿债能力风险和支付能力风险。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后,高校只有一个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门将建立银行账户管理档案,并对单位银行账户实施动态管理,监督账户的开立、变更、撤消等情况,从根本上规范银行账户的使用和管理,杜绝乱开户的现象,因此,高校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机会也大大降低,减少了高校滥用贷款的可能性,进而降低了高校的偿债能力风险。

3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消极影响

3.1 影响高校办学自的落实和法人地位的确立

尽管从理论上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没有改变支出管理权原则,高校仍然拥有支配权和管理使用权,但由于高校所有的预算内、外资金都上交国库统一管理,财政部门从预算到支出实行全程的监督与控制,高校的自仅仅体现在报送预算时把所有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都预测出来并纳入预算,这显然难度极大。当高校面临突况和新的需要时,受预算的限制和财政部门的约束,没有可用的资金,也就无法应对。此时,高校的财务管理权,特别是资金的调度权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也被压缩成单一的预算管理活动。高校是自主发展的主体,如果没有自主的财务管理权,那么高校的办学自和独立法人地位就难以落到实处。

3.2 与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体系不匹配,管理效率降低

目前高校财务执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打破了预算内、外资金的界限,实行“大收大支”,“收支两条线”的预算管理模式,收入按来源划分,支出按性质和用途划分,收入和支出资金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种核算体系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学校财务收支情况,同时还有利于会计集中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性支出要求内容明确,严格按照预算安排,并通过零余额账户直接支付,这与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产生矛盾。高校会计核算既要符合两个《制度》的规定,又要满足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并使其趋于复杂化。

3.3 学校资金运作和经费筹集难度加大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由于取消了高校的商业银行账户,零余额账户由财政部门指定,而且即时和国库单一账户结算,余额为零,所以高校在指定银行以外的存款趋于零,没有了账户存款的质押,商业银行因信贷风险而不愿贷款给高校,高校的存款利息收入也因此减少,这等于断绝了高校的一个重要的筹资渠道。实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以后,高校必须严格按照期初编制的预算报送支付申请,没有了实际的资金调度权,就无法发挥高校自身财务管理灵活性的优势,这给高校的筹资活动增加了难度。

4 结论

高校财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已势在必行,而它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都不可避免,为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高校财务管理应及时更新观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尽快建立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模式与方法,以保证学校各项事业的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支付结算管理论文篇10

关键词:公务卡;财务管理;社会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公务卡结算制度的主要内容及支付流程。公务卡,是预算单位从事日常公务消费活动,进行财务结算和管理时所使用的银行卡,是专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及预算单位公务支出改革设计的非现金结算工具。

公务卡结算制度的核心是:规定单位大额支付使用转账结算,小额零星支付使用公务卡结算,除收购农副产品等特殊情况外,严禁使用现金结算。其基本流程是由财政部门与银行共同约定公务卡结算基本制度,即由银行为预算单位每位公务人员预先制发公务卡,并按单位授权事先确定每个公务卡的透支额度,并约定一定的还款宽限期以及用卡优惠。单位个人办理公务支出,一律通过公务卡刷卡支付,凭刷卡凭条和与之相对应的发票回单位审核报销,单位定期将报销款项从单位账户划还个人公务卡账户,完成公务卡支付和报销流程。

公务卡结算制度的好处。使用公务卡结算,只要公务人员持公务卡消费,交易的内容、数额、时间、地点等信息都有详细记录。报账时,单位财务人员须从银联数据库下载这些信息到国库支付系统。财政、审计及纪检部门随时可以查看消费结果和消费过程。以上支付流程可以看出,由于公务消费由使用现金改为用卡结算,在支付、报销等每个环节都留下了具体的支付痕迹,有据可查,为监督公务消费搭建了新的监管平台。(1)从单位财务人员审核时,可以通过公务卡查询系统,查询该报销款项是否真实,可以有效避免虚报冒领;(2)对凭刷卡凭条和与之相对应的发票载明的消费场所、金额、内容核对无误后方能报销,可以有效杜绝虚假发票入账等行为,可以客观真实反映公务消费内容,利于事后监督;(3)在一个侧面打击了假发票行为,增加了国家税收;(4)使用现金量大幅减少,阻断了单位设立“小金库”的路,有利于反腐倡廉建设。

公务卡结算制度的实施效果。由于公务卡结算制度优越性较多,单位易于接受,推广十分顺利。从2010年3月份启动,到当年年底,全省16,000多个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公务卡制度,累计发卡超过50万张,当年的效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压缩现金支出。某单位现金支出由实施前的410.19万元减少为31.03万元,现金支出所占比例下降到6.8%,现金压缩率达92%。二是堵塞管理漏洞。公务卡结算通过消费签购单反映了公务消费的真实性,堵塞了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同时用卡消费,记录真实,公务人员在刷卡时,不敢大手花钱,更不敢违规消费。用制度的笼子逼着走正道。一些报假账套现、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的腐败行为明显减少。三是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报销手续特别繁琐,报一次账得折腾半天。实行公务卡结算就方便多了,减少了职工现金借款等审批程序,手续省了一半,同时避免了职工出差携带大量现金的安全隐患。

云南实施公务卡结算制度的特点。一是项目选得准。推进财政财务改革制度,既要有利于加强监管,实现政府部门的管理目标,同时又要有利于管理对象,当双方均受益时这项改革就很容易推进。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对政府而言有利于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行政成本控制管理;对预算单位而言可以强化财务管理,减少公务小额支出中的现金使用,有效规避现金风险,实现对公务小额支付便捷的查询和报销,简化报销流程,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对公务人员而言,个人持卡消费,简化了预借现金等麻烦,避免了现金保管使用的不安全,还可以享受银行提供的持卡消费的各项优惠。对银行而言有利于促进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有效减少现金流通。二是时机把握得好。这项制度,各省在探索试点时间较早,但力度不大,进展慢。云南省在推进时,正直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建设效能型政府建设,为大力推进行政成本控制等四项制度,及时建议将公务卡结算制度作为行政成本控制制度的具体内容之一,取得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专门通知,为公务卡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而且将财政改革提升到政府层面推进,力度大,范围广,进度快,创造了当年公务卡发卡量全国第一的好成绩。三是宣传到位、工作细致。省政府以新闻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应用推广公务卡的积极意义,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为应用推广公务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公务卡结算制度尚待完善。公务卡结算制度的精髓在于将传统的现金支付的公务支出结算事项转化为以银行卡方式转账结算。公务卡结算制度关键是要用,不能只停留在发卡阶段,在“用”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公务卡使用范围偏窄、“有卡不用”等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在大力推进厉行勤俭节约工作中,纪检监察、审计、财政等监督管理机关要充分运用公务卡结算制度的支付信息有迹可寻的特点,大力监督公务消费行为。

一是财政部门要强化公务卡使用制度,定期公布强制公务卡结算目录,不断提高公务卡凡公务消费支出必须使用公务卡或转账结算,否则单位不予报销,财政部门暂停拨付款项;同时,由于传统的消费习惯比较根深蒂固,要让公务卡普及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部分不愿用、不会用的人员逐渐接受和使用公务卡。

二是政府相关监督机关要结合加强“三公”经费控制管理以及防治“小金库”等管理制度,加大对公务消费的监视稽查力度,实行不定期不定量的抽查。纪检、财政、审计、银行等部门相互联合,尽快与银联及银行建立和完善公务卡支付信息查询平台,加强单位公务消费信息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是预算单位要健全公务消费支出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公务卡使用指南,方便职工使用;要严格按照财政部门公布的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规定强化日常报销管理和结算纪律,凡不按规定通过公务卡结算的款项,均不予审核报销;要根据职工公务活动量和信用纪录情况定期调整公务卡透支额度,防范恶意透支给单位财务管理带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