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责任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8:13:07

执法责任

执法责任范文篇1

近年来,我们税务机关围绕如何建立和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建立了制度体系,构筑了严密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加强执法考核,严格责任追究,这四个因素相互衔接,实现了制度、机构、岗位、人员、责任的有机结合,建立起一种“齿轮传动式”的工作机制。

(二)增强了法治观念,税务干部的执法能力稳步提高。税务干部对法治有了基本正确的认识,初步形成了法律思维模式,能始终注意执法行为的合法性,提高了执法能力和法律素质,随意执法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三)提升了执法水平,税收收入连年高速增长。税收执法责任制的实施促使执法人员严格依法办事,执法过错呈下降趋势,保证了“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原则的贯彻落实,税收管理质量全面提升,有效保障了组织收入中心任务的完成。

(四)加强了队伍建设,税务机关的党风廉政建设走上新台阶。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推行,促使税务干部从先关注纳税人责任转变为先关注自身责任,逐步树立起“只有学得好,才能罚得少”的观念。而且“治权”、“治官”思想得到深化,有力防止了以税谋私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也使预防职务犯罪的关口前移,促进了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70%以上的税务部门在当地行风评议中位居前三名,树立了税务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过错责任追究失衡问题阻碍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深入推行

但是,目前在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过程中,也存在着过错责任追究失衡问题:对个人责任追究多,对集体追究少;对基层追究多,对机关追究少;对一线执法人员追究多,对内勤人员一般追究少;对作为的追究多,对不作为的追究少,甚至出现重复处罚或者不予追究的现象等。

诸多制约因素的存在,造成税收执法责任制最终“落脚点”少。一是现行的税收执法岗位职责规范考核的点分得太多、太散,几乎每件事都被分为受理岗、审核岗、审批岗,每个岗又分很多考核点,造成了责任分散虚化,致使涉及到具体责任人时,出现谁都有责任,可谁都不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二是在过错追究上,抓得不够严,一般是“限期改正”和“提出批评”,经济追究少,即使有也是象征性的,雷声大,雨点小,使执法违法者不痛不痒,难以受到教育。三是有些地方追求不切实际的“时髦”,机械要求执行统一的追究标准,没考虑到因各地的具体经济条件、执法环境、被追究的几率等不同,导致被追究者的实际承受能力各不相同,从而影响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深入推行。

“岗位陷阱”的存在,致使不同岗位之间的责任追究“平衡点”少。一是在考核扣分时,执法和行政没有单独区分,使得非执法岗位人员不仅不必承担风险,而且还有加分机会。而被追究者大多是征管、稽查一线执法人员,导致不同岗位上责任追究的不平衡,造成“岗位陷阱”。同时因人员问题,基层税务机关“一人多岗”现象依然很严重,业务水平高的税务干部工作量非常大,导致“做事的媳妇砸碗多”。二是岗位系数设置不很合理,没有体现不同岗位的风险大小,存在苦乐不均现象。这种责权利脱节、奖惩失衡的现象严重挫伤了税务干部的积极性,容易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情绪,阻碍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深入推行。

考核制度之间的“两张皮”,导致执法责任制考核追究“着力点”少。目前虽对税收执法建立了评议考核制度,但与责任制管理考核、文明创建考核、公务员年终考核等缺乏有机结合,责任人感受不到其努力带来的回报与尊重。在一些评定中,又掺入了较多人为因素,感情分、印象分冲淡了税收执法的严肃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已有的行政、经济等一些惩戒处罚措施不够协调,使得在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中出现多种制度同时处罚同一个执法过错行为的现象,违背了过罚相当的责任追究原则。

三、努力实现过错责任追究的公正、公平,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

正确处理过错责任追究中的不公平、不公正问题,这已成为税收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行的关键。

(一)积极优化制度设计,从源头上防患于未然

首先,综合考虑风险大小、业务多少、难易程度、从业素质高低等因素,把执法岗位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然后分别确定奖金津贴系数,体现“多劳多得”。鉴于基层“一人多岗”问题目前尚难彻底解决,故应变“以人计酬”为“以岗计酬”,以鼓励素质较高、能力较强者承担多个执法岗位的职责,彻底解决“干的越多,追究的越多”问题,力求公平合理。基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性,宜按岗位计酬的一定比例来设置经济惩戒的标准,与当地的人均生活水平相适应,充分考虑被追究者的实际承受能力,加快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推行步伐。

其次,应按细化的工作规程,对有可能出现的过错行为进行梳理、归纳,根据过错的性质、严重程度、社会影响、发生频率等情况划分为若干档次,各扣不同分值,再相应规定责任追究形式,实现量化管理。要注意区分税务机关的责任和工作人员的责任,领导责任和一般干部的责任。注意区别执法不到位与越权执法、无意过错与主观故意、一般工作过失与严重失职、渎职等不同情况,明确直接责任、连带责任、主要责任等区分标准,确保责任追究得到真正落实。

再次,处罚设定应严格遵循过罚相当的追究原则公平对待当事人,避免“一事二罚”。要进一步划清各个岗位责任之间的界限,对过错责任的轻重、大小进行量化,以便操作,真正做到过罚一致。

此外,要从权力制衡原理出发,对关键执法权、执法岗位应导入制衡机制,使执法权、执法岗位在权力、义务上相对平衡,避免失衡,为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创造有利条件。

(二)努力完善激励机制,在动力上添油加力

首先,根据学识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以及能级考试结果等情况综合评定税务干部的能级,可大体划分为初、中、高三个等次。

其次,全面引入竞争机制,进行竞岗竞聘。建立干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制度,通过竞争、考试考核,结合能级进行岗职配置。

再次,建立奖惩结合的激励机制,根据工作量、执法质量、岗位责任等因素综合考虑分配系数,向工作量大、责任重、质量优的一线人员倾斜,可设立创新奖、成就奖、奉献奖等,从物质和精神上同时奖励,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选任的主要依据,实现优岗优级,优岗优酬。坚持有错必究原则,对一般干部和领导要一视同仁,不能以经济惩戒来代替行政处理,从而保证该制度能得到真正落实,使一线执法人员既有有过错而被重罚的风险,又有无过错而获重奖的好处,做到奖罚分明,切实解决多干多追究、少干少追究、不干不追究的问题,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切实加强统一领导,在追究上“严”字当头

首先,领导要高度重视,引导干部提高思想认识。“一把手”负总责,将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深入推行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切实做好思想认识工作,使考核人员克服“走形式、走过场”的错误观念,认真对待责任追究,从不敢进行追究转变为敢于大胆追究;使一线执法人员消除侥幸心理,正确看待责任追究,从不愿接受责任追究转变为“只有严格执法、才能不被追究”。

其次,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落实责任追究。要抽调具备较高法律素养和道德素质的税务干部,参加由“一把手”挂帅的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组织保障。对发现的执法问题,要加大执行力度,敢动真格,敢于碰硬,决不姑息迁就。同时,要注意把握从轻、从重的度,保证追究到位而不缺位,从而使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深入推行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积极构建环节监督、层级监督、过程监督和外部监督组成的监督体系,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和多视角的监督,并将落实情况列入各单位的目标考核。

执法责任范文篇2

一、依法行政要求(200分)

各县市人民政府和州人民政府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从严治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重点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提高执法水平,抓好政府法制机构和法制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二、加强政府法制建设(200分)

各县市人民政府和州人民政府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按照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在机构改革中加强政府法制工作的要求,使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行政复议机构得到明显加强,按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各县市、州人民政府各部门法制机构配备2名以上工作人员,积极开展工作。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领导,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经常性召开法制工作会议,做到有计划、有安排。将法制工作和行政复议经费纳入预算管理,专款专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法制汇编》征订任务。

三、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200分)

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单位执法主体资格明确,层层签订《行政执法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单位负责人责任明确,执法人员职权清楚。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清理执法依据,规范执法主体,界定执法职责,明确责任目标。严格上岗培训制度,执法人员考试、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并按规定申领执法证件,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按照国家规定坚决清退在执法岗位上的临时工、合同工。行政执法人员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文明执法,行政执法行为合法、公正,无违法、违纪行为,行政执法部门按法定程序严格执法,处罚程序合法,施用法律适当,办案、审查、决定相分离。法律文书(案卷)制作合法、规范、整洁。行政执法部门落实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制。落实错案追究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人员。各种行政违法案件及时得到查处,各种违章行为得到纠正。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主张的一切权利和申请事项及时得到落实和办理。

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200分)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人民政府各部门领导重视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行政领导按规定申领《执法监督证》,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抽查,开展案卷评查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对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议,并作为执法单位和公务员政绩考核重要内容。

五、有下列情形追究领导责任:(200分)

1、为了本县市、本部门利益做出违法决定的;

2、行政执法错案,给国家、集体或个人造成重大损失的;

3、因执法监督检查不力,行政执法人员出现违法乱纪现象,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

4、对本县市、本部门发生的违法行为不制止或隐匿不反映的;

5、违反国家规定,仍然继续在行政执法岗位上使用临时工、合同工的。

六、本责任书由自治州人民政府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行政执法监督办法》授权州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监督检查实施。

七、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由州人民政府和签订责任书单位各存一份。

八、奖惩办法

经年度检查考核后,折算计入20**年绩效考评总分内,进行统一奖惩。

注:

一、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

以州纪委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核办法为准,折算计入全年绩效考评总分内。

二、效能建设目标任务

以自治州效能办督查州党委、州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暂行规定》、《关于机关工作人员诫免教育和效能告诫暂行办法》执行情况为准,折算计入全年绩效考评总分内。

执法责任范文篇3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含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下同),在行政执法中发生错案应当追究责任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案件,应当认定为错案:

(一)经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责令履行法定职责的;

(二)经行政复议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责令履行法定职责的;

(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人民政府组织的行政执法检查中发现并认定有错误的;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行政处罚备案审查中发现并认定有错误的;

(五)经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投诉、检举和控告,受理机关发现并认定有错误的;

(六)通过其他途径发现并认定有错误的。

第四条行政执法错案责任追究,坚持有错必究、责任分明、惩戒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行政机关是错案责任追究机关。错案责任追究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具体办理错案责任追究事项。人事、监察机关和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各自的法定职权,负责对错案责任人员作出处理。

第六条错案责任追究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立案审核错案,提出对错案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

(二)负责处理对错案及其责任认定不服而提出的复核申请;

(三)对下级行政机关的错案责任追究工作进行监督;

(四)错案责任追究机关确定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给予有关人员行政处分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人事、监察机关或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处理。

第八条行政执法人员独立行使职权造成的错案,由行使职权67行政执法人员承担责任。两人以上共同行使职权造成的错案,由主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不能区分主次的,共同承担责任。

第九条经审核或者批准后出现的错案,由于行政执法人员提出错误意见而审核或者批准人员没有鉴别出来井予以纠正造成的,由审核或者批准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共同承担责任;由于行政执法人员隐瞒事实等原因致使审核或者批准人员失误造成的,由行政执法人员承担责任;由于审核或者批准人员改变行政执法人员的正确意见造成的,由审核或者批准人员承担责任。

第十条经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研究决定造成的错案,主持研究的负责人承担主要责任,坚持或者支持错误意见的其他负责人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一条经行政复议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错案,原办案机关和复议机关的有关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由于行政复议决定撤销、变更原来正确的具体行政行为而造成的错案,由复议机关的有关人员承担责任。

第十二条根据错案的事实、情节及其危害后果,应当对错案责任人员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应当予以批评教育;

(二)情节较重、影响较大的,应当予以警告、通报批评、暂扣或者吊销行政执法证件;

(三)情节恶劣、危害后果严重,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应当给予记过以上行政处分并吊耥行政执法证件,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行政执法错案责任人员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错案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其责任:

(一)故意或者有重大过失的;

(二)越权执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

(三)贪污受贿,徇私枉法的;

(四)对举报、控告或者调查处理人员打击报复的;

(五)其他可以从重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四条错案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追究或者减轻其责任:

(一)行政执法过错情节轻微,损害和影响较小的;

(二)因不可抗力使错案危害后果加重的;

(三)因受侵害一方当事人故意伪造或者隐瞒重要证据使错案危害后果加重的;

(四)其他可以从轻追究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

第十五条错案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予追究其责任:

(一)因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或者命令导致错案的;

(二)因对法律具体适用的理解不一致而被有关机关认定为错案的;

(三)错案责任人员主动发现案件有错误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因法定技术鉴定部门鉴定结论错误直接导致错案的;

(五)其他可以免予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关发生错案的,应当自错案发现之日起10日内报本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发生错案的,报上一级行政机关备案;人民政府发生错案的,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备案。

不按前款规定报送备案的,追究该人民政府或者行政机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错案责任追究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在错案报送备案之日起立案审查,并自立案之日起30日内审查终结,作出(行政执法错案责任确认书》。情况复杂的,经错案责任追究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审查期限,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得超过20日。

第十八条《行政执法错案责任确认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

(—)行政执法错案来源、基本案情;

(二)确认错案的理由,造成错案的原因及其危害后果;

(三)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四)纠正错案以及消除危害后果的建议。

《行政执法错案责任确认书》由错案审查人员、复核人员签字,报本机关负责人核准。

第十九条错案责任追究机关应当在审查终结之日起15日内,集体讨论审议,作出决定。认为应当给予有关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的,依据本办法第七条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承担错案责任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人事、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人事、监察机关收到《行政执法错案责任确认书》后,应当依据《行政监察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错案责任人员作出处理;尚不够行政处分的,可以依照本办法第十二条,提出其他处理意见,退回移送机关。

第二十二条给予暂扣或者吊销行政执法证件处理的,依照《山东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的规定作出。

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有错案而不依据本办法追究责任的,本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责令其立案追究,必要时也可以直接立案追究。

第二十四条错案责任追究机关在错案责任追究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关机关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责任人员作出处理:

(一)故意隐瞒错案不报或者发现有错案而不立案追究的;

(二)故意加重或者减轻错案责任人员过错的:

(三)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而不移交的。

发现前款所列行为,监察机关应当立案处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也可以向人事,监察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第二十五条行政执法错案责任人员对错案及其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核。受理复核的机关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抄送原处理机关。

行政执法错案责任人员对给予的行政处分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监察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申诉。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

第二十六条依法受委托的组织在行政执法中发生错案,应当追究责任的,由委托的行政机关依据本办法规定追究责任。

执法责任范文篇4

第二条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以《全国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范本(试行)》和《全国地税系统税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范本(试行)》(以下简称“两个范本”)为主要标准。

第三条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采取内部考核和外部评议相结合的办法。

内部考核是各级税务机关对所属各单位及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的考核。

外部评议是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各级税务机关及税收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进行的监督和意见反馈。

第四条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税务机关应结合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信息化自动考核。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六条县及县以上税务机关应成立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领导小组,负责对本级和下级税务机关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的组织领导。

单位主要负责人任领导小组组长,其他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第七条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考核范围及内容

第八条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范围包括“两个范本”所列的税收执法行为及与税收执法直接相关的管理业务。

第九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当考核如下内容:税务登记、逾期申报、延期申报、税款征收、税款催缴、延期缴纳税款、欠税管理、发票管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税收优惠政策认定、减免税和所得税税前列支审批、政策性退税审批、金税工程、稽查选案、稽查实施、稽查案件审理、税务执行、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

《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指标》见考核评议办法附件。

除上述考核内容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考核内容。

第四章考核评议方法

第十条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采取日常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日常考核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及内设机构负责人对下一级税收执法岗位通过日常管理进行的定期考核。

重点考核是指各级税务机关对下级税务机关不定期进行的考核。

第十一条税收执法人员应对其实施的税收执法行为进行自查,对自查出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第十二条日常考核应当按照《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指标》进行,各级税务机关及内设机构负责人应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考核结果填写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报告表,报送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十三条重点考核应当对所属各单位的税收执法情况和日常考核结果不定期进行。

省级税务机关考核每年至少一次,地市及地市级以下税务机关考核每年至少两次。

第十四条对考核发现的税收执法过错需经被考核人确认。

第十五条外部评议可采用发放评议表、设置意见箱、公开监督电话及电子邮箱、聘请执法监督员等方式进行。

第五章考核评议结果处理

第十六条对日常考核发现的税收执法过错行为,单位负责人应督促责任人员及时纠正。

第十七条对重点考核、外部评议等发现的税收执法过错行为,上级税务机关应责成有关单位限期整改。

第十八条对日常考核应发现而未发现的税收执法过错行为,应当加重日常考核人的过错责任。

第十九条对考核评议发现的税收执法过错,各级税务机关应当依照《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进行责任追究。

第二十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及时通报考核评议结果。

考核评议结果作为年度单位评比和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六章

第二十一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考核评议办法。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附: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指标

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指标

一、逾期申报

(一)考核内容

是否对逾期未申报的纳税人进行违法违章处理。

(二)考核路径

将《逾期未申报清册》与《限期改正通知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进行比对,看对逾期未申报的纳税人是否进行违法违章处理。

(三)涉及岗位

国税:申报征收岗、税源管理岗、领导岗。

地税:纳税申报管理岗、税源管理岗、领导岗。

二、税款催缴

(一)考核内容

是否对逾期未缴纳税款的纳税人进行违法违章处理。

(二)考核路径

将《逾期未纳税清册》与《限期缴纳税款通知书》、《税务处罚决定书》等进行比对,查看对逾期未缴纳税款的纳税人是否进行违法违章处理。

(三)涉及岗位

国税:申报征收岗、税源管理岗、领导岗。

地税:税款征收岗、税源管理岗、领导岗。

三、延期申报

(一)考核内容

1、是否按规定审批延期申报;

2、是否按规定核定预缴税额。

(二)考核路径

1、将《延期申报申请审批表》和纳税人报送的附报资料进行核对,看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内容是否真实、程序是否合法;将纳税人报送的附报资料与调查报告相核对,看是否真实;查阅《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看审批是否合法。

2、将《延期申报申请审批表》与《核定定额通知书》等进行核对,检查已审批的延期申报纳税户是否核定应纳税额或核定应纳税额明显偏低。

(三)涉及岗位

文书受理岗、税源管理岗、延期申报管理岗、领导岗。

四、延期缴纳税款

(一)考核内容

是否按规定审批延期缴纳税款。

(二)考核路径

将《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和纳税人报送的附报资料进行核对,看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将纳税人报送的附报资料与调查报告相核对,看是否真实;查阅《延期缴纳税款申请审批表》,看审批是否合法。

(三)涉及岗位

文书受理岗、税源管理岗、延期缴纳税款管理岗、领导岗。

五、税款征收

(一)考核内容

1、是否违规多征、少征税款、提前征收、延缓征收;

2、是否混淆税款入库级次。

(二)考核路径

1、查阅填开的各类完税凭证,与相应的各类纳税申报资料、核定资料等应征凭证进行比对,看是否存在多征、少征税款、提前征收、延缓征收的现象;

2、查阅填开的各类入库凭证,与《税种核定表》比对,看是否存在混淆税款入库级次的现象。

(三)涉及岗位

国税:申报征收岗、税源管理岗、核定应纳税额管理岗、税收会计统计管理岗、领导岗。

地税:纳税申报管理岗、税款征收岗、税源管理岗、核定应纳税额管理岗、税收会计统计管理岗、领导岗。

六、欠税管理

(一)考核内容

1、是否对欠税进行了公告;

2、是否对欠税进行准确核算。

(二)考核路径

1、将《欠税清册》与公告记录进行核对,看是否依法进行公告。

2、将《欠税清册》与纳税申报表、税源管理欠税台帐、会统欠税台帐等进行核对,看数据是否一致,是否进行准确核算。

(三)涉及岗位

国税:申报征收岗、税源管理岗、欠税综合管理岗、税收会计统计管理岗、领导岗。

地税:税款征收岗、税源管理岗、欠税综合管理岗、税收会计统计管理岗、领导岗。

七、税务登记

(一)考核内容

1、是否对逾期办理开业税务登记行为进行违法违章处理;

2、是否按规定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3、是否按规定制作非正常户认定书;

4、是否按规定对非正常户进行公告。

(二)考核路径

1、将逾期办理开业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与已填发的《限期改正通知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进行核对,看对逾期办理开业税务登记的纳税人是否做出违法违章处理。

2、查阅《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看有关岗位是否按规定办理税款清缴、发票及证件缴销等手续。

3、根据《非正常户认定书》实地检查,看是否有不符合非正常户的纳税人。

4、查阅《非正常户认定书》,看是否有对列入非正常户超过三个月的纳税人宣布其税务登记证件失效的书面记录。是否有应认定而未认定的非正常户。

(三)涉及岗位

国税:税务登记管理岗、税源管理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减免退税管理岗、增值税优惠政策管理岗、消费税政策管理岗、企业所得税政策管理岗、申报征收岗、发票缴销岗、稽查实施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岗、领导岗。

地税:税务登记管理岗、税源管理岗、税款征收岗、发票缴销岗、减免税管理岗、稽查实施岗、领导岗。

八、发票管理

(一)考核内容

1、是否按规定发售发票;

2、是否按规定停供发票;

3、是否按规定缴销发票;

4、是否按规定代开发票。

(二)考核路径

1、将《领取增值税专用发票领购簿申请书》、《普通发票领购簿申请审批表》,与发票发售台帐进行比对,看发售的发票是否符合核定的种类、数量。

2、将《停供(收缴)发票清册》与发票发售台帐等进行核对,看在停供发票期间是否有发售发票行为。

3、查阅《注销税务登记申请审批表》、《税务登记变更表》与《发票缴销情况分户统计表》进行核对,看纳税人在办理税务登记注销及变更时是否按规定缴销发票。

4、查阅《代(监)开发票分户明细账》、《代(监)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审批表》等资料,将已开具发票的内容与相应的税收缴款书或税收完税证进行核对,看开具的发票是否符合开具范围、是否按规定征收税款。

(三)涉及岗位

国税:发票发售岗、发票缴销岗、发票用票管理岗、税源管理岗、领导岗。

地税:购票审核岗、代开发票管理岗、发票发售岗、税源管理岗、领导岗。

九、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

(一)考核内容

1、是否将销售额超过小规模标准的纳税人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

2、是否按规定认定、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

(二)考核路径

1、查阅计算机系统或纳税人《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等资料统计的年度销售额,看对年应纳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是否仍按小规模纳税人进行征收管理。

2、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和纳税人报送的附报资料进行核对,看是否资料齐全完整;将纳税人报送的附报资料与调查报告相核对,必要时到企业实地核查,看是否真实;查阅《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请认定表》,看审批是否合法;查阅《取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审批表》,看取消原因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三)涉及岗位

国税:文书受理岗、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岗、税源管理岗、领导岗。

十、税收优惠政策认定

(一)考核内容

是否按规定受理和审批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资格。

(二)考核路径

将《税务认定申请审批表》和纳税人报送的附报资料进行核对,看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将纳税人报送的附报资料与调查报告相核对,必要时实地核查,看是否真实;查阅《税务认定申请审批表》,看审批是否合法。

(三)涉及岗位

国税:文书受理岗、税源管理岗、出口退(免)税认定管理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综合管理岗、非居民企业综合管理岗、增值税优惠政策管理岗、消费税政策管理岗、企业所得税政策管理岗、领导岗。

地税:文书受理岗、待批事项核查岗、税收政策管理岗、领导岗。

十一、减免税和所得税税前列支审批

(一)考核内容

是否按规定受理和审批减免税申请、税前扣除申请。

(二)考核路径

将《减免税申请审批表》或《所得税税前列支申请审批表》和纳税人报送的附报资料进行核对,看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将纳税人报送的附报资料与调查报告相核对,必要时实地核查,看是否真实;查阅《减免税申请审批表》、《所得税税前列支申请审批表》等,看是否按规定受理和审批减免税申请、所得税税前扣除申请。

(三)涉及岗位

国税:文书受理岗、税源管理岗、增值税优惠政策管理岗、消费税政策管理岗、企业所得税政策管理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减免退税管理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综合管理岗、非居民企业综合管理岗、领导岗。

地税:文书受理岗、待查事项核查岗、减免税管理岗、税源管理岗、领导岗。

十二、政策性退税审批

(一)考核内容

是否按规定受理、审批和办理政策性退税。

(二)考核路径

将《退税申请审批表》和纳税人报送的附报资料进行核对,看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将纳税人报送的附报资料与调查报告相核对,必要时实地核查,看是否真实;查阅《退税申请审批表》,看审批是否合法;查阅《收入退还书》,看是否按规定办理退税。

(三)涉及岗位

国税:文书受理岗、税源管理岗、增值税优惠政策性管理岗、消费税政策管理岗、企业所得税政策管理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减免退税管理岗、申报征收岗、税收会计统计管理岗、领导岗。

地税:文书受理岗、税源管理岗、退税管理岗、纳税申报管理岗、税款征收岗、税收会计统计管理岗、领导岗。

十三、金税工程

(一)考核内容

1、是否进行重复认证;

2、是否按规定进行数据备份;

3、是否设置、修改金税卡时钟;

4、金税工程各系统企业信息的录入和变动是否及时准确;

5、认证不符或密文有误的发票是否及时扣留及时传递;

6、防伪税控的企业发行是否符合规定。

(二)考核路径

1、防伪税控稽查系统,查询统计→按企业查询重复认证数据,将考核期内认证数据相核对,检查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数据备份路径(磁盘或光盘)。数据备份文件名:报税bk*.dbf(及相关登记、税收库);认证*.rdb;协查*.mdf(或相关);稽核*.mdf(或相关);发行backup。

3、电子信息:发行系统:系统→显示发行卡时钟;认证系统:系统维护→金税卡设置;报税系统:系统设定→金税卡时钟修改;人工信息:金税工程各系统运行情况记录。

4、查询新认定一般纳税人信息,录入的信息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基本信息》是否一致;查询变更认定一般纳税人信息,录入的信息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基本信息》是否一致;查询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纳税人信息,是否未按规定删除金税工程各系统企业信息。

5、防伪税控认证子系统,查询统计→按企业认证数据,选择发票范围为“密文有误发票”;查询《认证不符、密文有误发票暂扣通知单》、《协查资料传递单》。检查认证不符或密文有误的发票是否及时扣留并及时传递。

6、伪税控企业发行系统,查询统计→选择本考核期间的企业信息。查询《防伪税控企业认定登记表》、《防伪税控企业变更事项登记表》、《“两卡一器”发行明细表》、《“两卡一器”收缴清单》。企业信息与《防伪税控企业认定登记表》是否一致;变更登记需要进行重新发行或更换发行的,与《防伪税控企业认定登记表》、《防伪税控企业变更事项登记表》是否一致;删除信息与《“两卡一器”收缴清单》是否一致。

(三)涉及岗位

国税:金税工程设备管理岗、金税工程信息管理岗、金税工程数据采集岗、发票发售岗、领导岗。

十四、稽查选案

(一)考核内容

1、是否按规定查办、上报举报案件;

2、是否按规定分配案源。

(二)考核路径

1、查阅《税务违法案件举报登记表》、《重大税务违法案件摘要举报表》、《转办单》或举报案件登记管理台帐,与举报信息进行核对,看接收举报的涉税案件是否有上报、反馈查处结果记录。

2、查阅《税务文书传递卡》、《税务文书资料附送清单》,将已审批、拟定的日常检查计划或专项检查计划、《待稽查纳税人清册》与其他相关岗位、部门转来的举报、纳税评估、协查、日常、专项检查、上级交办、转办等案源线索、《税务违法案件线索报告单》、《增值税纳税评估移交单》进行核对,看传来的偷、逃、抗、骗税等违法嫌疑的案件线索是否有接收、分配稽查任务记录。

(三)涉及岗位

国税:案源管理岗、举报管理岗、稽查实施管理岗、领导岗。

地税:举报管理岗、案源管理岗、领导岗。

十五、稽查实施

(一)考核内容

1、是否按规定对稽查案件进行立案;

2、是否按规定调取、退还纳税人账簿、资料;

3、是否如实查证纳税人的违法行为;

4、是否按规定回复协查案件。

(二)考核路径

1、查阅《稽查立案案件清册》中未立案的稽查案件户数,核对税务稽查案卷材料,看是否按规定立案。

2、查阅《调取账簿资料通知书》、《调取账簿资料清单》等案卷资料,看是否按规定的权限和时间调取和归还纳税人的账薄资料。

3、查阅税务稽查案卷资料,将《税务稽查报告》与调查取证材料进行核对分析,必要时实地进行核查,看税务稽查调查取证资料是否符合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是否有明显的税务违法行为或偷税、骗税违法行为而未如实反映、报告。

4、查阅协查台帐,核对《协查处理单》,看是否按规定的时间回复的协查结果,回复的结果与事实是否相符。

(三)涉及岗位

国税:稽查实施管理岗、稽查实施岗、协查综合管理岗、协查受托管理岗、协查检查岗、领导岗。

地税:案源管理岗、稽查实施岗、协查管理岗、领导岗。

十六、稽查案件审理

(一)考核内容

1、是否按规定的时限审结案件;

2、审理所确认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定性是否准确;

3、是否按规定处理(罚)涉税违法行为;

4、税务行政处罚是否按规定履行告知程序;

5、是否按规定移送税务稽查案件。

(二)考核路径

1、查阅分配的案件审理任务记录或审理台帐的接收审理任务日期,与《税务稽查审理报告》中审结案件报告结束日期进行核对,看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审结。

2、将税务稽查审理台帐、《税务稽查审理报告》与《税务稽查报告》以及案卷中的有关证据材料进行核对,看审理所确认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是否得当,定性是否准确,计算是否准确,处理(处罚)是否恰当。

3、查阅制发的《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与《税务稽查审理报告》、《税务稽查报告》的有关证据材料进行核对,看对查出的涉税违法行为是否按规定进行处理(罚)。

4、查阅《税务稽查审理台帐》或《税务稽查审理报告》,与已制发的《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税务文书送达回证》进行核对,看实施行政处罚案件是否履行告知程序(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听证等权利)。

5、查阅《稽查审理台帐》或《税务稽查审理报告》,与《重大案件审理提请书》、《重大案件审理交接单》、《涉税案件移送意见书》进行核对,看达到重大案件审理、涉税犯罪案件移送标准的案件是否有移送记录。

(三)涉及岗位

国税:稽查审理管理岗、稽查案件审理岗、领导岗。

地税:稽查案件审理岗、领导岗。

十七、税务执行

(一)考核内容

1、是否按规定执行处理(罚)决定;

2、是否按规定实施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

(二)考核路径

1、查看审理、执行台账或税务稽查案卷的《执行报告》,将已经入库的税款、罚款、滞纳金复印件与《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进行比对,看二者是否一致。对未及时入库的以及有逃避纳税嫌疑的,是否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

2、查阅实施的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案卷材料,核对相关执法文书,看实施和解除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权限、程序等。

(三)涉及岗位

国税:税源管理岗、稽查实施管理岗、稽查实施岗、稽查执行岗、稽查执行管理岗、领导岗。

地税:稽查实施岗、税源管理岗、税务稽查执行岗、领导岗。

十八、税务行政处罚听证

(一)考核内容

1、是否按规定受理行政处罚听证;

2、是否按规定程序组织行政处罚听证。

(二)考核路径

1、查阅听证申请资料的日期、内容并与《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相核对,看是否按规定进行受理。

2、查阅《税务行政处罚听证通知书》、听证处理报告和《听证笔录》等,看组织听证的程序、期限等是否符合规定。

(三)涉及岗位

国税:税务听证管理岗、领导岗。

地税:税务听证岗、领导岗。

十九、税务行政复议

(一)考核内容

1、是否按规定受理行政复议;

2、是否在规定的时限办理行政复议;

3、行政复议的决定是否合法、适当。

(二)考核路径

1、将《复议申请书》、《不予受理复议决定书》与《税务处理决定书》或《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核对,看是否按规定受理税务行政复议案件。

2、查阅《税务行政复议决定书》的日期并与《复议申请书》的日期相核对,看是否超出法定的期限。

3、查阅《税务行政复议决定书》的依据是否合法,认定的事实是否准确,处理决定或处罚决定是否恰当,等等。

(三)涉及岗位

税务行政复议岗、领导岗。

二十、税务行政诉讼

(一)考核内容

是否按规定制定答辩状。

(二)考核路径

查阅《答辩状》的内容、日期,看是否符合《税务行政应诉工作规程(试行)》的规定。

执法责任范文篇5

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关于2004年度开展部门执法责任制评议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从实现“两个立县”的战略高度出发,按照一手抓城市管理,一手抓法制建设,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严格落实部门执法责任制,文明执法,依法行政,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加强领导,强化学习,加大宣传力度

实行部门执法责任制,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

一是根据部门执法责任制实施意见的要求,为明确责任,强化监督制约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执法不规范和不廉洁的问题,进而提高执法质量,我们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把各项目标落实到岗位,具体到人,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责任体系。

二是强化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针对我们单位职责多、新人多、业务生的实际,聘请县法制办领导对全体执法人员进行了以《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知识为主的培训,使全体队员自身素质和执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并将内部管理制度印制成册,逐个下发,做到人手一册,便于队员学习和提高执法质量,使每个执法队员尽快了解掌握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熟悉执法程序和规定,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后的执法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是强化宣传,提高广大市民的法制观念。文明城市需要文明市民,要建文明城,先育文明人,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因此,我们利用今年《桓台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行办法》正式实施的有利时机,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材料、设立展板、横幅、咨询点等多种形式,组织全体执法队员走上街头,集中对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新组织、新机制、新举措进行广泛宣传,使城市管理执法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为《桓台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试行办法》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营造了“人人关心城市管理,人人支持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摘自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首先,不断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面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进一步提高我县城市管理制度化、法制化水平,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今年以来,在认真深入搞好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外地区的先进经验,起草制定了《桓台县城市临街建筑物容貌管理试行办法》等七个试行办法及《桓台县城区广告宣传条幅管理办法》,并以县政府的文件进行了下发,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加有章可循。其次,探讨并实行了“片线承包、集分结合、错时管理、协调监督”的工作模式,确保了全天候、无缝隙上路执勤。实行了每日督查报告制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解决。第三,加大了市容市貌整治力度。一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中心大街夜市“脏、乱、差”、占道经营的问题。于2月29日会同有关部门,组织60余人对中心大街夜市进行了集中迁移。通过迁移治理中心大街夜市,广大市民普遍反映中心大街的道宽了、路畅了。二是对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集中开展治理。根据《县迎国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方案》的要求,对城区兴桓路、中心大街、建设街等道路两侧的自行车、摩托车、机动车乱停乱放等违章行为的清理整治力度,共划停车线3万余米,停车位800余处,划汽车停车场8个,清理非机动车、机动车乱停乱放580余处,使城区乱停乱放问题得到了初步扼制。三是拆墙透绿,增加绿量,打造绿色桓台。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我们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拆除、统一建设、统一绿化的“四统一”原则,对沿兴桓路、建设街、中心大街、公园路、镇南大街五条道路两侧单位实施拆墙透绿改造。共计拆墙透绿单位32个,拆除围墙18432米,拆除附属设施8672平方米,新增公共绿地面积52300平方米。通过拆墙透绿,不仅提高了城市绿量,而且美化了我县的城区环境,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三、重视群众投诉案件,人民满意度得到提高

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是解决执法队伍任务重、困难多、要求高与执法队员少、力量不足的矛盾,拓宽行政执法渠道,丰富执法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内容,因此,我们公布投诉电话,及时接听市民投诉和加强城市管理的宝贵意见,真诚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及对我们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为确保执法人员依法行政奠定坚实基础。全年共计接受各类投诉450余起。对投诉举报,第一时间作出反映,落实责任科队进行处理,限时办结,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尤其是上级机关转办的信访件,均在规定工作日期限内如数得到了妥善处理,群众举报已全部报结,投诉处结率达100%,取得了较好的执法效果。

四、工作正规化、管理制度化

执法责任范文篇6

历时两天的全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座谈会,经过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今天下午就要结束了,为此,我受会议的委托,代表同志对会议作总结并就下一步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相关工作谈一些建议。

我讲三个问题。

一、座谈会的基本情况

(二)总结了经验。在座谈会上,河北、北京、河南、广东、重庆、宁夏等省、区、市,呼和浩特、大连、南京、苏州等较大的市及漯河市、宝鸡市等12个单位在大会上交流了工作经验,参会的其他省、区、市及较大的市的同志们也在讨论会上交流了工作经验。大家总结的主要经验是: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组织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的职责;制定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方案,抓好工作骨干的培训和全体执法人员的培训;营造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社会氛围;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措施来抓,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保证。

2、重视调查研究;确定梳理、确认行政执法依据工作原则及标准;严把初审关、审查关、会审关、确认关,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加强关键环节、难点问题、典型经验、成果验收等工作环节的指导和工作的督查;公开执法依据、主体、职权、标准、程序和责任等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环节。

3、编制执法流程,明晰执法标准和执法程序;创造信息化模式,实现人机结合考评,加大网上监控力度;建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启动机制、联动机制、通报机制;开展案卷评查,实施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能力等级认定制度;建立限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等,是确保执法公正、高效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取得成效的基础性工作。

4、强化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行模式,探索和创新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长效机制,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保障。

5、梳理执法依据,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在依法行政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各级人民政府的各类行政行为的关系,明确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执法责任等,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应当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三)研究了问题。参加座谈会的同志共同认为:《意见》下发后,特别是去年9月的全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现场会后,各级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认真履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牵头组织职责,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的相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打下了基础。为更有效的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同志们认为,还需要认真解决如下问题:

1、关于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认识问题。有的同志指出,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有的法治意识不强,有的不能很好的处理好法治与发展的关系,有的还没有认识到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有个别同志甚至错误地认为依法行政、搞执法责任制阻碍了经济发展,存在抵触情绪。有的还存在盲目乐观思想,认为本部门的执法责任制文本建了,制度有了,就了事了等。对于上述认识方面的问题,同志们认为,应当建立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考核制度,以推行工作的实效,来解决认识问题,来激励各级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和执法人员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自觉性。

2、关于工作进度不平衡的问题。有一些同志指出,由于多种原因,出现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工作进度不平衡的问题,出现了省级部门工作好于市、县两级,执法任务较重的部门好于执法任务较轻的部门情况。同志们认为,只有找准问题存在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加强指导、督查和协调,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整体工作协调发展。

3、关于对不符合法定形式的法律依据的认定问题。在讨论中,有些同志提出,在立法法颁布前,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没有以国务院令的形式,国务院部委有的规定是经国务院批准以部委令形式颁布的,其文件效力怎么确认等,同志们认为,《国务院法制办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相关问题答疑(一)》回答的第一个问题,解决了诸类问题。

4、关于对行政行为分类认定的问题。一是对行政执法行为的分类的标准问题。二是有的行政执法行为难予界定的问题。如《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规定“考生以作弊行为获得的考试成绩并由此取得的学位证书、学历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资格、资质证书或者入学资格等,由证书颁发机关宣布证书无效,责令收回证书或者予以没收……。”责令收回证书或者予以没收的行为,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这一行为又不是行政处罚法中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怎么归类?在讨论中大家认为,类似问题还有很多,如:“征收滞纳金”属于行政征收还是属于行政强制,“加处罚款”是行政处罚还是行政强制?“责令改正”、“责令限期改正”、“责令补种树苗”、“责令恢复原状”、“责令退赔”等属于罚种,还是其他行政执法行为?三是,部门之间还存在执法依据交叉,行政行为重叠等问题,如何科学界定等。经过讨论大家认为,国务院法制办要加强研究,给予及时指导。我们认为,对于大家提出的问题,在没有正式答复前,各地可商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四)明确了任务。同志们认为,全国各级行政机关贯彻落实《意见》是严肃认真的,工作进展及成效是明显的。但应当正视全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才进入打基础的第一阶段,即梳理执法依据,并且只有67.8%左右的省级部门和84.7%的较大的市的部门完成了梳理工作任务,按《意见》的要求对外公布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职权,按岗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的工作正在着手进行。我们面临的任务还有很多,如:如何有效地指导市、县两级政府部门梳理执法依据?如何完成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如何建立健全评议考核机制?如何落实执法责任等。针对艰巨的工作任务,同志们表示,要在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上再下功夫,要在工作措施特别是在加强督查指导上再下功夫,要在制度建设上再下功夫。真正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纲要》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全国各地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简况

*年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意见》下发后,通过一系列工作,各级领导及广大执法人员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有了比较深的认识,全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行政执法制度得到完善,政府层级监督得到加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日渐完善,落实行政执法责任有新的突破,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服务大局的能力得到提高。近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情况是: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年8月,国务院法制办召开了全国法制办主任、法规司司长会议,部署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又召开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现场会,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的市政府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提出工作要求。这次,国务院法制办召开的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座谈会,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的市政府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情况进行交流,对主要工作经验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下一步工作将进行部署。

据统计,北京等25个省、区、市及石家庄等22个较大的市政府召开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专门的工作会议。吉林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本地区贯彻落实全国法制办主任和国务院部门法规司司长会上部署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据了解,内蒙古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石家庄等22个较大的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由本地区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天津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及太原等23个较大的市政府,专门成立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领导小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政府的领导小组都下设了办公室,办公室均设在法制工作机构。各领导小组都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原则,建立了督促检查、工作协调、情况交流等制度,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意见和方案。国务院法制办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工作方案》,在宣传、培训、工作指导、工作进度、监督检查、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等方面明确了目标任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的市政府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地区的实施意见和方案。据统计,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26个较大的市政府制定了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意见或者具体方案,明确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目标任务、具体方法和实施步骤、时限等。

(三)组织培训、广泛宣传,营造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社会氛围。*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以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49个较大的市政府的法制工作机构近200名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负责同志进行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有关知识的培训。据统计,全国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24个较大的市分别举办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培训班,共培训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骨干120多万人。

*年7月9日,《意见》下发后,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同志就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以答记者问的形式作了阐释宣传,新华社就此发了通稿。《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证券报》、《解放日报》以及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雅虎网、中国政府新闻网等网站和10多个部委网站、近20个省级政府网站全文刊登了《意见》和康泰同志答记者问。同时,国务院法制办还通过在《中国法制网》上开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专栏和编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简报等多种方式,跟踪、收集、交流、宣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较大的市贯彻落实《意见》的情况。四川省在全省开展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理论研究优秀征文评比活动。北京市召开了由专家学者、执法人员参加的行政执法责任制理论研讨会。郑州、洛阳等市举办了落实执法责任宣誓大会。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制作宣传牌匾、横幅、图片,向社会公众发放资料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各级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积极播报和刊登相关新闻材料,营造了良好的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社会氛围。

(四)探索规律,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一是,抓住重点、加强指导。《意见》下发后,国务院法制办确定了北京、内蒙古、江西、安徽、四川、河南、黑龙江等7个省、区、市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重点联系单位”,定期召开了联系单位会议,跟踪了解、交流总结和督促指导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国务院法制办针对各地区、各部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的问题,研究制定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相关问题答疑(一)》,对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的相关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

各地区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确定重点联系单位,印发简报,开展检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本地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督促指导。湖南、北京、江苏、浙江、河南、山西、青海、广东、河北、天津、上海、宁夏等省针对在梳理执法依据等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制定了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相关问题的解答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格式、公开形式等。有的地区多次召开省直行政执法部门法制机构负责同志以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联络员座谈会,交流、分析、研究工作。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黑龙江、安徽等省在80%以上的行政机关普遍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的基础上,将研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执法责任追究机制作为2006年全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重点。三是,加强督促检查。2006年4月,国务院法制办对广东、陕西、江苏、宁夏、广西、海南等六个省、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对这些地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建议。

据统计,山西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对本地区落实《意见》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集中进行了整改。有的地区还建立了定期报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情况的制度。全国各省、区、市及较大的市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和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评的工作机制。

(五)认真开展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的工作。各地区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工作从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入手,通过梳理工作,依法确认了执法主体、执法依据和执法职权。有的地区明确了梳理执法依据工作的目标即“七个明确”,明确执法依据、执法主体、执法职权、执法岗位、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和执法责任。在梳理执法依据过程中,有的地区还注意“三个结合”,一是与往年梳理汇编的执法依据以及行政处罚、行政许可、WTO事项的清理工作相结合;二是执法主体的认定和执法职权的分解与“三定”规定相结合;三是梳理依据与清理依据相互结合,对在梳理中发现的职责交叉或者与上位法相抵触的执法依据,提出了立法、协调建议。北京市政府将行政执法主体分为市级行政执法主体、市级行政执法主体直属一级主体、直属二级主体和区县政府及其所属执法主体共4类,并按照不同的法律性质分为法定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受委托执法组织和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组织4类。河南省政府法制办在梳理明列各级行政机关执法依据、执法主体、岗位的基础上,指导各级行政机关依法梳理和界定执法标准、执法程序和执法责任。郑州市政府在完成梳理执法依据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并建立了罚款自由裁量阶次制度等。

(六)政府法制机构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了组织、协调等牵头作用。各地区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积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工作,及时提出了贯彻实施《意见》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组织起草了贯彻落实《意见》的意见和工作方案,认真抓了宣传培训、政策研究、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情况交流等工作。

北京、河南、江苏、广东、陕西等5个省、市建立了由法制办牵头,编制、人事、监察等部门参加的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联系会议制度。河北省建立了政府法制机构、人事部门、监察部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联动机制。重庆、海南及深圳等地在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中建立和实施了行政首长问责制度。

为了确保《意见》明确的各项任务得到落实,一些地方加强了办公室的工作,充实了力量,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如,北京、福建等省市和广州、青岛等市政府在法制办集中了法制、编制、监察、财政等部门20多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

总结各地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践,有如下工作体会:

(一)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必须加强领导、统一认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在落实上下功夫。

(二)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加快建立行政执法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的重要措施。在推行过程中,努力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及效率,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方向。

(三)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必须做好依法界定行政执法职责工作等基础工作。

(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应当加强和规范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相关制度和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评议考核制度及机制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及机制并实行严格地责任追究是推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保障。

(五)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政府法制机构必须在政府的领导下,承担起牵头责任并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作用。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建议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广大执法人员深入学习《纲要》和《意见》,进一步明确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工作要求等,提高贯彻落实《意见》的自觉性;二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督查工作,努力解决制约、影响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各类问题,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各项措施;三是要本着工作机构不能撤、工作人员不能散、工作劲头不能松的要求,继续加强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和制度机制建设等工作。要及时分析和掌握并报告本地区的工作情况,要继续坚持统一要求、分步实施、干中求进、重点突破和抓两头带中间、抓典型促一般、抓检查促落实的工作思路,探索和总结工作规律和经验,强化各种保障措施落实;四是要建立和完善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考评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推行工作职责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对工作消极、拖延的要按照制度的规定给予批评教育等处理,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先进典型要予以表彰。

(二)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纲要》的重要措施,以抓《纲要》的贯彻落实促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制度落实。一是要按照《纲要》所确定的推行依法行政的目标、原则和要求,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依法界定各级政府的执法职责及责任,建立健全政府决策机制、执法运行机制、执法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二是要把贯彻落实《意见》及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所涉及的行政执法制度和制约行政执法权力运行的机制与《纲要》要求的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以及“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及执法人员管理制度,执法质量考评制度,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和行政机关接受权力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司法监督、社会及舆论监督的制度、机制等;三是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行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4]24号)和各省、区、市及较大的市贯彻落实《纲要》的《规划》、《实施意见》的要求和分工,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为重点,推进《纲要》的贯彻落实。

(三)认真总结依法界定执法职责期间的工作,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一是要认真总结梳理执法依据的工作,探索规律,明确任务。各地区要加快工作进度,力争在6月底前完成梳理、审核、公告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职权的工作,并按《意见》的要求以部门为单元,编制行政执法依据、职权、标准、程序样本,为市、县两级本系统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依据;二是要加强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的工作。要求各执法主体要根据法定的执法依据、执法职权的规定,列出各执法机构或者岗位,法定的执法标准、程序和责任,即:明确各个执法机构或者岗位的法定权力和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使执法机构或者岗位明确执什么法,有哪些权利与义务,怎样执好法。要按照“强化责任”和“可以采取适当形式明确行政执法部门的具体执法责任”的要求,明确行政机关及其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职权,应当遵守的法定执法标准、程序和责任追究的原则、范围、方法,责任承担的种类、形式等;要采取签订责任书、责任状等形式明确和落实各执法岗位及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三是要按照《意见》要求,认真妥善解决执法职责重叠交叉、执法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要重视解决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执法主体不合法和委托执法中的问题。

(四)建立和完善评议考核制度及机制,认真开展评议考核工作。一是,各地区要开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及机制建设的调研工作,按照《意见》的要求,努力解决考评什么,怎么考,考评结果的使用等问题,要避免和解决考评内容与履行行政执法职责脱节等问题;要明确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部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考评标准,力争在今年九月前完成制度建设任务。二是要创新考评方法,改进考评方式,建立科学的评议考核指标体系,加强执法绩效考核评估。三是认真开展评议考核工作,建立和完善评议考核保障组织,采取点面结合、条块结合、内外结合等方式和与公务员考核等有机结合,对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进行考核。

(五)修定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制定行政执法激励制度,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一是要按照《意见》关于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的要求;以违法责任追究为归责原则修定和完善制度,通过制度明确采取何种途径来预防、发现、制止、追究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二要研究违法违规行为怎么提起?追究制度如何启动?行政执法责任人的权益如何保障?如何做到公正、平等等机制。三是要明确追究时限。如责任行为在什么时间内追究有效,应坚持什么原则,追究责任的决定、执行等事项的期限等。建立行政执法激励制度有利于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和追究面大以及抑制行政执法人员积极性等问题。行政执法责任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利益调整机制。因为在行政执法责任中直接所要体现的利益是行政执法主体的利益,无论从执法主体趋利避害本性还是从权责辩证关系看,将责任与行政执法权力紧紧地联系起来,将执法主体利益与行政执法责任联系起来,无疑对行政执法主体具有激励的作用。建立行政执法激励制度要认真研究激励与评议考核的关系,与评议考核的结果如何对接;建立行政执法激励制度还要研究与行政执法绩效考核制度的关系等。

(六)依托电子化政府工作平台,建立和完善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的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实践证明,以电子化、自动化手段明确和落实执法责任,提高行政效能和执法水平,促进依法行政已成为当今各级政府及行政机关越来越紧迫的一项工作。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已率先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为各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各地区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和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建立起电子化、数字化及网络化的行政执法及责任监控、考评、责任追究的行政执法责任制机制。

(七)加强工作指导,认真履行牵头职责。一要加强“工作联系点”的工作,认真解决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工作和制度建设中的有关问题。二要认真总结各地区及各部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经验,要及时查找问题,研究措施。三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当好政府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四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加强市县两级法制机构建设,加强对市县两级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指导,努力为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做出新贡献。

同志们,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任务很重、很艰巨,我们一定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把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这件好事办好办出成效。

执法责任范文篇7

根据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和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意见》(渝府发[**]46号)的要求,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落实《**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规定的各项任务,促进依法行政,现就我县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一项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重要制度。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对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曾多次就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提出具体要求。早在党的十五大就明确提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科学设定执法岗位,规范执法程序。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评议考核应当听取公众的意见。要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和奖惩办法。”今年,总理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又强调“要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坚持权责一致,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加强行政执法程序建设,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按法定程序办事。实行行政执法依据公开制度、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和执法行为评议考核制度。”因此,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行政机关履行依法行政职责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实现依法行政具有重要作用。

《**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自2001年1月1日施行以来,通过四年的努力,我县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行政执法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为继续加强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目前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有的地方和部门领导认识不到位,对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制度还不健全,程序不够完善;考核机制不科学,奖惩措施不到位,责任追究难落实,组织实施还缺乏必要的保障等。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行使行政执法权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执法主体)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对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的重要作用和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公开、规范、服务、诚信、责任”为主要特征的法治政府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切实有效地推进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

二、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目标

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要以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为目标,通过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达到促使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持续改进行政执法工作方法,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的目的。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行政执法的制度体系基本健全,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普遍提高,行政执法的主体、依据、程序规定明确,执法考核评议和奖惩机制进一步完善,形成以人为本、协调高效、责任落实的行政执法新机制。

三、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措施

(一)切实做好行政执法职责的界定工作

1.梳理行政执法依据

各行政执法主体要对行政执法活动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进行梳理,明确行政执法的主体、权限和程序,做到分类清晰、编排科学。上下级政府部门在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时要注意衔接,避免遗漏重复。要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修改、废止情况,及时调整执法依据。梳理完毕的执法依据要对社会公布。

2.分解执法职权职责

各行政执法主体,要将其行政执法依据所规定的职权职责分解到具体的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做到权责明确、落实到位。职权分解要注意科学、合理、明确,同时,要有利于相互协调配合。应当对行政执法人员根据其任职岗位的具体职权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培训。

3.加强行政执法协调

县政府将按照市里的要求和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综合执法的试点工作,推广市场监管和市容监管等领域的联动执法,提高执法效率、降低执法成本。对因执法依据不清、职权交叉或者职责空缺等原因产生的行政执法管辖争议,要建立协调、处理解决机制,避免行政执法出现越位、缺位。

(二)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相关制度

各行政执法主体,要建立健全并执行与《**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和行政执法监督有关的各项制度。

1.建立行政执法程序制度

各行政执法主体要加强行政执法程序建设,完善执法程序,树立严格遵守执法程序的法治观念。

2.建立行政执法机构管理制度

县编办和各行政执法主体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加强行政执法机构管理,确保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明确、合法。

3.建立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

县人事局、县政府法制办和各行政执法主体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县政府的要求,加强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建立行政处罚、许可、听证、复议人员资格管理体系,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4.建立依法行政考评奖励制度

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情况的考评奖励,推动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

5.建立执法联动制度

县政府将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协调,推动市容监管、市场监管等专业执法领域的执法联动。

6.建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

县政府将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细化评议考核标准,采用行政系统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建立多样化的评议考核方式,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探索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的评议考核机制,对各行政执法主体开展一年一度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并将评议考核的标准、过程和结果予以公开。

7.建立并落实执法过错追究制度

县政府,各行政执法主体要结合行政执法的评议考核,建立有效的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明确应追究责任的情形,追究责任的程序和追究责任的方式等内容。执法过错追究关键在落实,既要追究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也要追究行政执法部门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8.建立并落实奖励制度

在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中,既要落实责任,又要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对行政执法绩效突出的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予以表彰,并且探索建立物质分配、职务升迁等多形式的激励制度,努力调动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提高执法水平的积极性,从而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步骤

(一)制订计划部署动员阶段(**年6月)

各行政执法主体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制订本单位的工作计划,并进行部署动员,务求充分认识到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重要意义,为积极稳妥推进此项工作奠定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7月至9月)

各行政执法主体要按照本实施意见中关于工作措施的规定,分阶段、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三)检查总结阶段(**年10月至11月)

各行政执法主体对本单位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作出书面总结。由县政府法制办牵头,会同县监察局等单位对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四)改进深化阶段(2006年)

各行政执法主体要根据上年度总结的经验和不足制订本年度的工作计划,不断改进深化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执法责任范文篇8

根据自治区和我市作风效能建设活动第三阶段的工作安排,市作风效能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市进一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我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严格依法行政,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为做好该项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1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37号)精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快富裕文明和谐**建设步伐。

二、工作步骤

(一)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直行政执法机关都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和本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应当以如何组织本级政府及其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为重点,同时要注意研究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推进行政责任制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指导他们制定好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属的行政执法部门只制定包括本部门和本部门管理的法定授权组织及受委托组织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

(二)梳理执法依据。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国办发[20**]37号文件的要求,对所执行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三定”规定再次进行全面梳理,制定执法依据目录。

(三)分解执法职权。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及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按照相互协调配合、避免交叉重复的原则,结合内部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配置,将法律、法规、规章赋予本部门的职权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要根据本部门承担的行政管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监督等行政执法任务,采用流程图(表)与文字说明结合的方式,把行政执法程序中各个执法岗位的职权明确细化,制定精细严密、科学高效的内部执法程序。

(四)明确执法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明确所属行政执法部门的具体执法责任;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法明确各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具体执法责任。要根据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在分解行政执法职权的基础上,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行政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并确定其承担责任的种类和内容。

(五)签订责任状。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有权必有责,责权相统一”的原则,采取签订《行政执法责任状》的形式,将具体的行政执法责任逐一落实到相应的执法机构、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对违反法定义务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要在责任状中明确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六)科学评议考核。各级人民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要把评议考核作为工作重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评办法,建立健全科学的考评机制,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客观评价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认真组织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

(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要切实加强责任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督察制度,严格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奖惩机制,对违反法定义务不履行执法职权或违法、不当行使执法职权的行为,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要依法实施督察。对行政执法人员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规定的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管理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市监察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过错责任。对行政执法绩效突出的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予以表彰奖励。

三、工作部署

20**年5月30日前,全面完成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相关工作。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制定工作方案阶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已于4月中旬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通知,三区两县市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和市直各部门须于5月15日前按要求建立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

第二阶段是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阶段。各执法部门要按照权责统一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把执法职权、标准、程序、时限和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并建立和完善与本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相关配套制度,于20**年5月20日前报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办、监察局审核。各级人民政府法制办、监察局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审定同意后,由各执法部门将本部门的执法机构、岗位和人员的具体职责,以及执法程序、要求、时限和责任,本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相关配套制度通过网站或在办公场所设置公告栏向社会公示。

第三阶段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督察、责任追究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阶段,要求于5月下旬完成。三区两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行政执法部门和市直各部门都要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精神的要求,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对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是否正确行使执法职权和全面履行法定义务进行考评,对违法和不当行政执法行为追究责任。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和市监察局要结合本市实际,制定出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办法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市直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进行评议考核和过错责任追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领导亲自挂帅,组织专门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确保工作任务按期按要求完成。

执法责任范文篇9

一、充分认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23号)和《纲要》就有关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多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积极探索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在加强行政执法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区和部门负责同志认识不到位,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够健全,程序不够完善,评议考核机制不够科学,责任追究比较难落实,与相关制度不够衔接;组织实施缺乏必要的保障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大量的经常性的活动,直接面向社会和公众,行政执法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政府的形象。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就是要强化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进一步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确保依法行政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法治政府,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

二、依法界定执法职责

(一)梳理执法依据。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首先要梳理清楚行政机关所执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好梳理执法依据的工作,对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包括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执法权的组织)执行的执法依据分类排序、列明目录,做到分类清晰、编排科学。要注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规范相衔接。下级人民政府梳理所属部门的执法依据时,要注意与上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执法依据相衔接,避免遗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执法依据制定、修改和废止情况,及时调整所属各有关部门的执法依据,协调解决梳理执法依据中的问题。梳理完毕的执法依据,除下发相关执法部门外,要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二)分解执法职权。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要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配置,将其法定职权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有关部门不得擅自增加或者扩大本部门的行政执法权限。

分解行政执法部门内部不同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职权要科学合理,既要避免平行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职权交叉、重复,又要有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同层级的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之间的职权要相互衔接,做到执法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对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要结合其任职岗位的具体职权进行上岗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方可按照有关规定发放行政执法证件。

(三)确定执法责任。

执法依据赋予行政执法部门的每一项行政执法职权,既是法定权力,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行政执法部门任何违反法定义务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根据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在分解执法职权的基础上,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要根据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其应当承担责任的种类和内容。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适当形式明确所属行政执法部门的具体执法责任,行政执法部门应当采取适当形式明确各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具体执法责任。

国务院实行垂直管理和中央与地方双重管理的部门也要根据上述规定,做好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的工作。

三、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是评价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检验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是否正确行使执法职权和全面履行法定义务的重要机制,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环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认真做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

(一)评议考核的基本要求。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应当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评议考核中,要公正对待、客观评价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评议考核的标准、过程和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二)评议考核的主体。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对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考核,同时要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国务院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由上级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并充分听取地方人民政府的评议意见。实行双重管理的部门按照管理职责分工分别由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评议考核。各行政执法部门对所属行政执法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考核。

(三)评议考核的内容。

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包括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规定,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执法权限,适用执法依据是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案卷质量情况等。评议考核主体要结合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评议考核方案,明确评议考核的具体标准。

(四)评议考核的方法。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可以采取组织考评、个人自我考评、互查互评相结合的方法,做到日常评议考核与年度评议考核的有机衔接。要高度重视通过案卷评查考核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质量。要积极探索新的评议考核方法,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提高评议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要将行政执法部门内部评议与外部评议相结合。对行政执法部门或者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评议,必须认真听取相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见。外部评议情况要作为最终考核意见的重要根据。外部评议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执法评议卡、设立公众意见箱、开通执法评议专线电话、聘请监督评议员、举行民意测验等方式进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原则上采取百分制的形式,考核的分值要在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情况考核中占有适当比重。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与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目标考核、岗位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起来,避免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重复评议考核。

四、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是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对有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执法部门,可以根据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或者影响的恶劣程度等具体情况,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的资格等处理;对有关行政执法人员,可以根据年度考核情况,或者根据过错形式、危害大小、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

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认定违法和变更、撤销等比例较高的,对外部评议中群众满意程度较低或者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消极应付、弄虚作假的,可以责令行政执法部门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取消评比先进的资格。

除依照本意见对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处理外,对实施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依纪应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依法依纪应当追究政纪责任的,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对责任人作出处理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确保不枉不纵。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监察机关依法予以追究;对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由上级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予以追究;对实行双重管理的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按有关管理职责规定予以追究。同时,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奖励机制,对行政执法绩效突出的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予以表彰,调动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推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良好环境。

五、加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领导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关系各级政府所属各行政执法部门和每个行政执法人员,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实行垂直管理、双重管理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协调、跟踪检查、督促落实工作。要注意总结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经验,认真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国务院其他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指导。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予以规定。有立法权的地方的人民政府,可以按照规定程序适时制定有关地方政府规章;没有立法权的可以根据需要制定有关规范性文件。要通过各层次的配套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的地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56号)的要求,结合本意见的规定,切实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

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程中,涉及行政执法主体、职权细化、确定行政执法责任等问题,按照《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4号)的规定,应当由机构编制部门为主进行指导和协调的,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办理。

执法责任范文篇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机关行政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为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10号,以下简称《纲要》)有关规定,推动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有关工作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3号)和《纲要》就有关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多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积极探索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在加强行政执法管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区和部门负责同志认识不到位,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够健全,程序不够完善,评议考核机制不够科学,责任追究比较难落实,与相关制度不够衔接;组织实施缺乏必要的保障等。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大量的经常性的活动,直接面向社会和公众,行政执法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政府的形象。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就是要强化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进一步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确保依法行政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建设法治政府,加强依法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二、依法界定执法职责(一)梳理执法依据。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首先要梳理清楚行政机关所执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好梳理执法依据的工作,对具有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部门(包括法律法规授予行政执法权的组织)执行的执法依据分类排序、列明目录,做到分类清晰、编排科学。要注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法律规范相衔接。下级人民政府梳理所属部门的执法依据时,要注意与上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执法依据相衔接,避免遗漏。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执法依据制定、修改和废止情况,及时调整所属各有关部门的执法依据,协调解决梳理执法依据中的问题。梳理完毕的执法依据,除下发相关执法部门外,要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二)分解执法职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中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要按照本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配置,将其法定职权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有关部门不得擅自增加或者扩大本部门的行政执法权限。分解行政执法部门内部不同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职权要科学合理,既要避免平行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职权交叉、重复,又要有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同层级的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之间的职权要相互衔接,做到执法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对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人员,要结合其任职岗位的具体职权进行上岗培训;经考试考核合格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方可按照有关规定发放行政执法证件。(三)确定执法责任。执法依据赋予行政执法部门的每一项行政执法职权,既是法定权力,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行政执法部门任何违反法定义务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行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要根据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在分解执法职权的基础上,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要根据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其应当承担责任的种类和内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适当形式明确所属行政执法部门的具体执法责任,行政执法部门应当采取适当形式明确各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具体执法责任。国务院实行垂直管理和中央与地方双重管理的部门也要根据上述规定,做好依法界定执法职责的工作。三、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是评价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检验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是否正确行使执法职权和全面履行法定义务的重要机制,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环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机制,认真做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一)评议考核的基本要求。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应当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在评议考核中,要公正对待、客观评价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评议考核的标准、过程和结果要以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二)评议考核的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对所属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考核,同时要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国务院实行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由上级部门进行评议考核,并充分听取地方人民政府的评议意见。实行双重管理的部门按照管理职责分工分别由国务院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评议考核。各行政执法部门对所属行政执法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考核。(三)评议考核的内容。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是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包括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规定,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执法权限,适用执法依据是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案卷质量情况等。评议考核主体要结合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评议考核方案,明确评议考核的具体标准。(四)评议考核的方法。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可以采取组织考评、个人自我考评、互查互评相结合的方法,做到日常评议考核与年度评议考核的有机衔接。要高度重视通过案卷评查考核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质量。要积极探索新的评议考核方法,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提高评议考核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要将行政执法部门内部评议与外部评议相结合。对行政执法部门或者行政执法人员进行评议,必须认真听取相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见。外部评议情况要作为最终考核意见的重要根据。外部评议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执法评议卡、设立公众意见箱、开通执法评议专线电话、聘请监督评议员、举行民意测验等方式进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原则上采取百分制的形式,考核的分值要在本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情况考核中占有适当比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与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目标考核、岗位责任制考核等结合起来,避免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重复评议考核。四、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是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对有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执法部门,可以根据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或者影响的恶劣程度等具体情况,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的资格等处理;对有关行政执法人员,可以根据年度考核情况,或者根据过错形式、危害大小、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取消执法资格等处理。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认定违法和变更、撤销等比例较高的,对外部评议中群众满意程度较低或者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消极应付、弄虚作假的,可以责令行政执法部门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取消评比先进的资格。除依照本意见对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处理外,对实施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依法依纪应采取组织处理措施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依法依纪应当追究政纪责任的,由任免机关、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追究行政执法责任,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在对责任人作出处理前,应当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保障其陈述和申辩的权利,确保不枉不纵。对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监察机关依法予以追究;对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由上级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予以追究;对实行双重管理的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按有关管理职责规定予以追究。同时,要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奖励机制,对行政执法绩效突出的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予以表彰,调动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提高行政执法质量和水平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推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的良好环境。五、加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领导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关系各级政府所属各行政执法部门和每个行政执法人员,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实行垂直管理、双重管理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组织协调、跟踪检查、督促落实工作。要注意总结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经验,认真研究工作中的问题。国务院其他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指导。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予以规定。有立法权的地方的人民政府,可以按照规定程序适时制定有关地方政府规章;没有立法权的可以根据需要制定有关规范性文件。要通过各层次的配套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综合行政执法试点的地区,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1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关于清理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实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56号)的要求,结合本意见的规定,切实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程中,涉及行政执法主体、职权细化、确定行政执法责任等问题,按照《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24号)的规定,应当由机构编制部门为主进行指导和协调的,由机构编制部门牵头办理。法制办、中央编办、监察部、人事部等部门要根据《纲要》和国办发[20**]24号文件规定,加强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工作的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顺利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落实本意见的要求,在20**年4月30日前,完成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相关工作。有关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要及时报告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