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0:31:51

征信管理

征信管理范文篇1

一、加强理论学习。

确保征信管理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指向明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作目标的根本保证。工作中,时刻关注理论发展的新动向,以先进理论指导具体工作。总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讨论会上,精心准备,总结交流心得体会,得到领导肯定。结合征信立法工作,加强调研,调研中深入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机关党委将本人撰写提交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征信管理新局面系列调研”之《征信立法研究报告》作为人民银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推荐给中央国家工委。

二、积极参与制定《征信管理条例》已获行长办公会专题讨论原则通过

征信立法的条件正越来越成熟。根据国务院法制办2008年1月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专项工作的工作安排》总行于年内向国务院法制办上报《征信管理条例(送审稿)总行领导运筹帷幄,积极推动出台《征信管理条例》一直是近年来总行征信管理局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前几年的探索和积淀。果断决策,全局上下协同作战,殚精竭虑,条例》立法工作正稳步加快推进,现已取得重大进展。

直接执笔或参与撰写了相关调研报告;多次对征信的概念内涵、行业发展模式、业务种类、业务管理方式、许可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探讨;根据国务院新“三定”方案对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职责的调整,本人全程参与了条例》制定。先后参与了对地方信用立法、信用服务市场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情况的调研。对2002年上报国务院的征信管理条例(代拟稿)及近几年来形成的数个条例草稿进行了认真研究;多次参加了征信管理局、条法司以及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组织的征信立法专题讨论会及内部改稿会;积极听取和学习了有关专家、学者对《条例》制定中诸如征信的概念和边界、征信管理的出发点、征信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征信管理的手段、方式等诸多重要议题的意见和建议;较准确地领悟和贯彻落实了总行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所提意见较好的被《条例》采纳吸收。12月5日,征信管理条例》已经行长办公会专题讨论并原则通过。

三、根据立法工作需要。

参与完成了地方征信立法的分析与评价》研究报告;二是对我国征信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撰写了论我国征信发展模式—以征信产品的公共属性为视角》得到局领导好评;三是为摸清各类征信机构的市场定位、经营状况和发展中存在问题,一是开展了地方信用立法的调查。为理清征信体系建设与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研究设计促进征信服务市场发展的制度措施,完成了关于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状况的报告》签报苏宁副行长,并送条法司、人事司阅;四是通过国际金融公司了解国际数据跨境流动与保护问题的做法,组织重点出口企业和相关商业银行召开座谈会,就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美国、欧盟处理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经验,完成了欧美数据跨境流动比较研究》关于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状况的报告》和《欧美数据跨境流动比较研究》两篇成果入选征信管理局即将出版的征信管理专题研究报告》和《世界版图下的征信业—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征信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两部书稿,目前两部书稿已交金融出版社审稿;五是借鉴国外征信立法经验,采它山之石以攻玉,处领导的直接指导和亲切关心下,组建了国外征信理论与实务研究小组,完成了美国平等信用机会法研究与启示》被《参阅件》采用。

四、积极关注征信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提出完善建议

根据局、处领导的指示,年以来。本人密切关注征信系统和征信市场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就商业银行合规使用信用信息、个人异议受理及处理情况、征信诉讼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密切跟踪有关有关诉讼案件,向有关分支行提出了妥善处理诉讼案件的建设性意见;直接与当事人积极友好地沟通,宣传有关政策,化解纠纷,妥善处理了公民来信和投诉事件;根据苏行长对征信中心《关于个人征信系统异议处理流程及解决其中存在问题的请示》批示,研提了意见和建议签报苏行长;为尽快建立涉及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管理部门、征信中心和商业银行关于异议处理、投诉、诉讼情况的报告制度,完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个人征信异议处理、投诉和诉讼案例报告制度的通知》签报,近期即将以行发文。

五、其他工作

提高了公文处理水平;二是认真办理全国人大和政协委员提出的与征信管理工作有关的议案、提案和建议;三是着手研究《条例》出台后的释义和有关配套制度建设。如制定《征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对不同类型的征信机构明确准入及监管措施,一是日常公文办理。本年度较高质量地办理办结签报、会签文件、请示件、通知、公民来信等各类公文数十件。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又如按照征信分类监管的原则,借鉴国际经验,制定一系列征信机构业务操作规范及指引,规范征信机构经营行为,再如制定征信活动异议处理规程,明确征信投诉、举报处理程序,切实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等;四是多次参加征信管理有关的培训班和研讨会,提高了征信管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征信管理范文篇2

一、加强理论学习,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强理论学习,是确保征信管理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指向明灯,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工作目标的根本保证。在工作中,我时刻关注理论发展的新动向,以先进理论指导具体工作。在总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讨论会上,精心准备,总结交流心得体会,得到领导肯定。结合征信立法工作,加强调研,在调研中深入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机关党委将本人撰写提交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创征信管理新局面系列调研”之《征信立法研究报告》作为人民银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推荐给中央国家工委。

二、积极参与制定《征信管理条例》,已获行长办公会专题讨论原则通过

积极推动出台《征信管理条例》,一直是近年来总行征信管理局的重点工作之一。经过前几年的探索和积淀,征信立法的条件正越来越成熟。根据国务院法制办2008年1月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专项工作的工作安排》,总行于年内向国务院法制办上报《征信管理条例(送审稿)》。总行领导运筹帷幄,果断决策,全局上下协同作战,殚精竭虑,《条例》的立法工作正稳步加快推进,现已取得重大进展。

本人全程参与了《条例》的制定。先后参与了对地方信用立法、信用服务市场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情况的调研,直接执笔或参与撰写了相关调研报告;多次对征信的概念内涵、行业发展模式、业务种类、业务管理方式、许可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和深入的探讨;根据国务院新“三定”方案对人民银行征信管理职责的调整,对2002年上报国务院的《征信管理条例(代拟稿)》及近几年来形成的数个条例草稿进行了认真研究;多次参加了征信管理局、条法司以及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组织的征信立法专题讨论会及内部改稿会;积极听取和学习了有关专家、学者对《条例》制定中诸如征信的概念和边界、征信管理的出发点、征信立法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征信管理的手段、方式等诸多重要议题的意见和建议;较准确地领悟和贯彻落实了总行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所提意见较好的被《条例》采纳吸收。12月5日,《征信管理条例》已经行长办公会专题讨论并原则通过。

三、根据立法工作需要,着力就相关重点征信法律制度进行专题研究

一是开展了地方信用立法的调查。为理清征信体系建设与地方信用体系建设的关系,参与完成了《地方征信立法的分析与评价》研究报告;二是对我国征信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撰写了《论我国征信发展模式——以征信产品的公共属性为视角》,得到局领导好评;三是为摸清各类征信机构的市场定位、经营状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促进征信服务市场发展的制度措施,完成了《关于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状况的报告》,签报苏宁副行长,并送条法司、人事司阅;四是通过国际金融公司了解国际数据跨境流动与保护问题的做法,组织重点出口企业和相关商业银行召开座谈会,就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美国、欧盟处理征信数据跨境流动的经验,完成了《欧美数据跨境流动比较研究》。《关于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状况的报告》和《欧美数据跨境流动比较研究》两篇成果入选征信管理局即将出版的《征信管理专题研究报告》和《世界版图下的征信业——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征信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两部书稿,目前两部书稿已交金融出版社审稿;五是借鉴国外征信立法经验,采它山之石以攻玉,在处领导的直接指导和亲切关心下,组建了国外征信理论与实务研究小组,完成了《美国平等信用机会法研究与启示》,被《参阅件》采用。

四、积极关注征信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根据领导指示,提出完善建议

根据局、处领导的指示,本人密切关注征信系统和征信市场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就商业银行合规使用信用信息、个人异议受理及处理情况、征信诉讼等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密切跟踪有关有关诉讼案件,向有关分支行提出了妥善处理诉讼案件的建设性意见;直接与当事人积极友好地沟通,宣传有关政策,化解纠纷,妥善处理了公民来信和投诉事件;根据苏行长对征信中心《关于个人征信系统异议处理流程及解决其中存在问题的请示》的批示,研提了意见和建议签报苏行长;为尽快建立涉及人民银行分支行征信管理部门、征信中心和商业银行关于异议处理、投诉、诉讼情况的报告制度,完成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建立个人征信异议处理、投诉和诉讼案例报告制度的通知》的签报,近期即将以行发文。

五、其他工作

一是日常公文办理。本年度较高质量地办理办结签报、会签文件、请示件、通知、公民来信等各类公文数十件,提高了公文处理水平;二是认真办理全国人大和政协委员提出的与征信管理工作有关的议案、提案和建议;三是着手研究《条例》出台后的释义和有关配套制度建设。如制定《征信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对不同类型的征信机构明确准入及监管措施,健全市场退出机制,又如按照征信分类监管的原则,借鉴国际经验,制定一系列征信机构业务操作规范及指引,规范征信机构经营行为,再如制定征信活动异议处理规程,明确征信投诉、举报处理程序,切实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等;四是多次参加征信管理有关的培训班和研讨会,提高了征信管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征信管理范文篇3

为了规范与促进企业信用征信,保障公平、公正地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和营造社会信用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信用征信,是指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托,通过采集、加工企业信用信息,提供关于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评估或者评级报告等征信产品的经营性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企业信用征信的机构。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信用信息,是指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能用以分析、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开展的企业信用征信及其相关监督管理。

第四条(原则)

本市企业信用征信实行市场运作、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

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应当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确保征信产品的准确性。企业信用征信不得损害企业合法权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利益和安全。

第五条(管理部门)

*市征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征信办)负责对企业信用征信的行业推进、指导和监管。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进行企业信用征信的业务指导和监管。

第六条(备案与公开)

征信机构应当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市征信办备案。备案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股权结构、组织结构说明;

(三)高级管理人员的信用状况证明和相关业务专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介绍;

(四)开展企业信用征信的业务范围、信息处理程序和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前款备案内容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将变更内容报市征信办备案。

市征信办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有关备案信息。

第七条(年度报告及业务情况调查)

征信机构应当在当年第一季度,将上一年度企业信用征信业务开展情况和本年度企业信用征信业务调整情况,向市征信办报告。

市征信办可以组织建立征信产品使用情况反馈机制,了解市场对征信机构有关征信业务的客观评价情况。

第八条(信息的采集)

征信机构应当通过合法途径采集企业信用信息,不得以骗取、窃取、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采集企业信用信息。

第九条(异议信息的处理)

被征信企业对征信机构采集的企业信用信息有异议,并提供相关依据的,征信机构应当进行核实,发现采集的信息确有错误的,应当立即纠正;查证后确实无误的,应当告知被征信企业;难以查证的,应当根据客观原则进行审慎处理。

第十条(征信产品的制作)

征信机构应当依据信息提供方所提供的原始信息,并按照备案的信息处理程序规范地制作征信产品,不得编造、篡改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一条(征信产品的效用)

征信机构所提供的征信产品仅供使用人作为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参考。

第十二条(商业秘密的保护)

征信机构对涉及商业秘密的企业信用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被征信企业同意提供的除外。

第十三条(回避)

征信机构与被征信企业存在资产关联或者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征信活动公正性的,征信机构不得提供有关该企业信用状况的征信产品。

第十四条(商务活动中征信产品使用的推进)

提倡企业和其他组织在项目合作开发、商业投资、商务采购、经营决策等商务活动中使用征信产品,查验对方的信用状况。

第十五条(公共管理中征信产品的使用)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行政事务执行机构以及其他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中,涉及向社会委托、发包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等事务的,应当根据需要使用征信产品。

第十六条(有关政府信息的公开)

征信机构开展企业信用征信,需要采集有关政府信息的,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行业自律)

鼓励信用服务行业组织制定并推行行业规范,为会员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第十八条(投诉)

任何组织和个人认为征信机构有违法征信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市征信办投诉。

第十九条(行政处罚)

征信管理范文篇4

为了规范与促进企业信用征信,保障公平、公正地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和营造社会信用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信用征信,是指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托,通过采集、加工企业信用信息,提供关于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评估或者评级报告等征信产品的经营性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企业信用征信的机构。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信用信息,是指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能用以分析、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开展的企业信用征信及其相关监督管理。

第四条(原则)

本市企业信用征信实行市场运作、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

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应当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确保征信产品的准确性。企业信用征信不得损害企业合法权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利益和安全。

第五条(管理部门)

**市征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征信办)负责对企业信用征信的行业推进、指导和监管。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进行企业信用征信的业务指导和监管。

第六条(备案与公开)

征信机构应当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市征信办备案。备案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股权结构、组织结构说明;

(三)高级管理人员的信用状况证明和相关业务专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介绍;

(四)开展企业信用征信的业务范围、信息处理程序和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前款备案内容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将变更内容报市征信办备案。

市征信办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有关备案信息。

第七条(年度报告及业务情况调查)

征信机构应当在当年第一季度,将上一年度企业信用征信业务开展情况和本年度企业信用征信业务调整情况,向市征信办报告。

市征信办可以组织建立征信产品使用情况反馈机制,了解市场对征信机构有关征信业务的客观评价情况。

第八条(信息的采集)

征信机构应当通过合法途径采集企业信用信息,不得以骗取、窃取、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采集企业信用信息。

第九条(异议信息的处理)

被征信企业对征信机构采集的企业信用信息有异议,并提供相关依据的,征信机构应当进行核实,发现采集的信息确有错误的,应当立即纠正;查证后确实无误的,应当告知被征信企业;难以查证的,应当根据客观原则进行审慎处理。

第十条(征信产品的制作)

征信机构应当依据信息提供方所提供的原始信息,并按照备案的信息处理程序规范地制作征信产品,不得编造、篡改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一条(征信产品的效用)

征信机构所提供的征信产品仅供使用人作为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参考。

第十二条(商业秘密的保护)

征信机构对涉及商业秘密的企业信用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被征信企业同意提供的除外。

第十三条(回避)

征信机构与被征信企业存在资产关联或者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征信活动公正性的,征信机构不得提供有关该企业信用状况的征信产品。

第十四条(商务活动中征信产品使用的推进)

提倡企业和其他组织在项目合作开发、商业投资、商务采购、经营决策等商务活动中使用征信产品,查验对方的信用状况。

第十五条(公共管理中征信产品的使用)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行政事务执行机构以及其他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中,涉及向社会委托、发包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等事务的,应当根据需要使用征信产品。

第十六条(有关政府信息的公开)

征信机构开展企业信用征信,需要采集有关政府信息的,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行业自律)

鼓励信用服务行业组织制定并推行行业规范,为会员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第十八条(投诉)

任何组织和个人认为征信机构有违法征信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市征信办投诉。

第十九条(行政处罚)

征信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未进行备案或者违反第七条规定未进行年度报告的,由市征信办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下罚款。

征信管理范文篇5

为了规范与促进企业信用征信,保障公平、公正地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和营造社会信用环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信用征信,是指受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委托,通过采集、加工企业信用信息,提供关于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评估或者评级报告等征信产品的经营性活动。

本办法所称的征信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专门从事企业信用征信的机构。

本办法所称的企业信用信息,是指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能用以分析、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信息。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开展的企业信用征信及其相关监督管理。

第四条(原则)

本市企业信用征信实行市场运作、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

开展企业信用征信应当独立、客观、公正和审慎,确保征信产品的准确性。企业信用征信不得损害企业合法权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利益和安全。

第五条(管理部门)

*市征信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征信办)负责对企业信用征信的行业推进、指导和监管。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进行企业信用征信的业务指导和监管。

第六条(备案与公开)

征信机构应当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市征信办备案。备案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股权结构、组织结构说明;

(三)高级管理人员的信用状况证明和相关业务专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介绍;

(四)开展企业信用征信的业务范围、信息处理程序和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前款备案内容发生重大变更时,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将变更内容报市征信办备案。

市征信办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有关备案信息。

第七条(年度报告及业务情况调查)

征信机构应当在当年第一季度,将上一年度企业信用征信业务开展情况和本年度企业信用征信业务调整情况,向市征信办报告。

市征信办可以组织建立征信产品使用情况反馈机制,了解市场对征信机构有关征信业务的客观评价情况。

第八条(信息的采集)

征信机构应当通过合法途径采集企业信用信息,不得以骗取、窃取、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采集企业信用信息。

第九条(异议信息的处理)

被征信企业对征信机构采集的企业信用信息有异议,并提供相关依据的,征信机构应当进行核实,发现采集的信息确有错误的,应当立即纠正;查证后确实无误的,应当告知被征信企业;难以查证的,应当根据客观原则进行审慎处理。

第十条(征信产品的制作)

征信机构应当依据信息提供方所提供的原始信息,并按照备案的信息处理程序规范地制作征信产品,不得编造、篡改企业信用信息。

第十一条(征信产品的效用)

征信机构所提供的征信产品仅供使用人作为判断企业信用状况的参考。

第十二条(商业秘密的保护)

征信机构对涉及商业秘密的企业信用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向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者被征信企业同意提供的除外。

第十三条(回避)

征信机构与被征信企业存在资产关联或者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征信活动公正性的,征信机构不得提供有关该企业信用状况的征信产品。

第十四条(商务活动中征信产品使用的推进)

提倡企业和其他组织在项目合作开发、商业投资、商务采购、经营决策等商务活动中使用征信产品,查验对方的信用状况。

第十五条(公共管理中征信产品的使用)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行政事务执行机构以及其他承担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中,涉及向社会委托、发包政府公共服务项目,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等事务的,应当根据需要使用征信产品。

第十六条(有关政府信息的公开)

征信机构开展企业信用征信,需要采集有关政府信息的,按照《*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行业自律)

鼓励信用服务行业组织制定并推行行业规范,为会员提供业务指导和服务,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第十八条(投诉)

任何组织和个人认为征信机构有违法征信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向市征信办投诉。

第十九条(行政处罚)

征信管理范文篇6

一、征信信息安全巡查的优势明显

“巡查”简言之为“巡视检查”。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是指征信监管部门派巡查组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以下简称运行机构)、征信机构及其接入机构、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等巡查对象(以下简称巡查对象)处进行有目的的巡视检查。通过动态走访巡视检查,征信监管部门可以对巡查对象在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做出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找出问题和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管措施,督促巡查对象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提升征信监督管理能力。实践证明,征信信息安全巡查的优势明显。(一)合规性与真实性。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根据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的通知》(银发〔2018〕102号)(以下简称《通知》)、南京分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等文件精神依法进行,巡查的内容、程序和处罚符合法律制度规定。同时,巡查人员直接深入巡查对象,通过听取汇报、实地问询、查阅资料、现场核查,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使信息资料更加真实、可靠,并对其在量上进行准确界定,在质上进行准确定位,保证巡查结果的公平与公正。(二)目的性与全面性。巡查人员依据巡查法规制度,有目的性地对辖区运行机构和接入机构等巡查对象进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帮助巡查对象发现征信信息泄露问题和征信信息安全隐患,并提供专业的整改意见,督促其整改提高,确保不发生征信信息安全重大风险事件[2]。巡查的内容有16项,既有对文件精神的执行和工作要求贯彻落实情况,又有责任体系建立、征信查询服务合规、制度建立和修订及报备、内部检查、教育培训情况,还有征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情况等,覆盖了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全流程、各环节。(三)灵活性与及时性。巡查工作,“巡”是方式、“查”是手段、“改”是目的。巡查人员通过听、看、访、核相结合方式,听取专题汇报,现场调阅和查看有关制度、档案及相关资料,并与征信牵头管理部门、系统各类用户、相关服务对象进行个别谈话或走访调研,掌握征信信息安全的管理情况。同时,对于发现的问题及相关安全隐患,及时沟通、妥善处置,既防止信息丢失、泄漏或篡改,确保征信信息安全有效,又保证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取得实效;如果未能及时遏制征信信息被非法使用或泄漏,必然会对信息主体造成损害,甚至对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产生影响。

二、基层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实践

(一)主要做法。1.精心组织策划,确保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顺利开展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作为法定巡查组织单位,在分管行长领导下,组建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组(以下简称巡查组)。巡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一般由征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巡查组长,组长为巡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成员由辖内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业务骨干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行使巡查职责。组织巡查人员学习《条例》《通知》《细则》等法规制度和文件,做到“六个明确”,即明确巡查目标、巡查对象、巡查组织、巡查内容、巡查程序和巡查工作要求,确保巡查工作合法、合规、有序进行。同时,细化工作方案,确保巡查内容、巡查程序与工作要求全面到位,实现辖区内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全覆盖。2.采取动态核查,促使巡查对象重视征信信息安全工作基层人民银行巡查组在巡查中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调研、现场查验等动态核查形式,全面了解巡查对象征信管理法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执行情况,征信信息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及落实情况,征信查询服务合规情况,征信内控制度建立、修订及报备情况,征信信息安全内部检查、教育培训情况,征信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情况等。利用中国人民银行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提取的系统用户信息、查询日志、接入机构信息等电子数据,筛选出查询业务量异常、非工作时段查询、睡眠用户查询等可疑线索,突出巡查中关注的重点,力求找准、查深、查透。帮助巡查对象发现、解决问题,提高其对征信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3.坚持严谨求实,适时报告巡查情况与反馈整改意见基层人民银行巡查组在巡查结束后,按要求形成包括巡查组织情况、巡查对象基本情况、存在问题以及整改意见等内容的巡查工作报告,经行领导同意后,形成“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整改意见书”,10个工作日内向巡查对象反馈。巡查对象应以积极配合姿态,在收到“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整改意见书”后,15个工作日内按要求将整改情况报送巡查组织单位——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同时,巡查组还要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和隐患督促整改落实,对整改落实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确保巡查整改取得实效;对问题严重、整改不力的,由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分支机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及个人的责任。另外,巡查组还应做好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及保管工作。4.执行工作纪律、塑造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者的形象基层人民银行巡查组按照“依法合规、客观公正、深入细致、严谨求实”[1]的要求,积极开展巡查工作。巡查中,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巡查事项合法、巡查程序合法、巡查问题定性合法。巡查人员要敢于担当,用专业、科学的建议彰显征信信息安全巡查价值,及时发现并处置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巡查人员应严格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职业道德规范等有关规定,严格纪律、严肃执纪,主动接受巡查对象监督;保持巡查人员的品行操守,主动说明征信信息安全巡查的背景、目的,主动深入相关部门了解情况,主动与巡查对象征信线上人员进行沟通,说明风险和问题的严重程度,明确制度依据。(二)初步成效。1.提高了巡查对象的征信信息安全意识征信信息安全巡查相比过去的静态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更能引起巡查对象的高度重视。巡查前,由巡查组负责人与被巡查对象负责人进行谈话,明确巡查内容、意义,对巡查组和被巡查对象提出具体要求。巡查中,被巡查对象分管征信业务负责人全程陪同,及时协调巡查相关事宜,保证了巡查工作的有序进行。巡查后,被巡查对象及时针对巡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进行整改,有的被巡查对象还将整改和业绩考核挂钩,责任明确到人。征信信息安全巡查使得巡查对象清醒认识当前征信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了征信信息安全意识,强化了征信信息安全主体责任。2.推进了征信信息安全管理的措施落实基层人民银行根据相关法规文件精神,对巡查对象适时实施征信信息安全巡查,督促巡查对象加强对征信管理人员和征信从业人员的征信合规教育培训。围绕征信信息安全管理,通过加强征信系统用户管理、健全征信信息查询管理、优化自助查询机管理、完善征信异常查询监控机制、妥善办理异议与投诉等措施,完善征信业务操控流程,守住不发生征信信息安全风险的底线。同时,结合实际对自身的征信内控制度及问责制度进行自建自查,查漏补缺,完善了征信内控制度及问责制度的报备制度、征信信息安全情况报告制度、征信合规与信息安全自查自纠制度及报告制度。另外,还从查询、使用和存储环节落实技防措施,降低了征信信息泄露风险。3.初步掌握了巡查对象的风险状况通过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发现了巡查对象在征信信息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比如,有的单位征信信息安全管理负责人责任落实不到位,有的单位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缺位、防控措施弱化,有的单位征信信息安全“自查自纠”不认真不深入,还有少数单位征信合规与信息安全管理教育培训不到位,等等。同时,深入掌握了巡查对象的各项数据信息和内部管理状况,纠正了一批征信信息安全风险和违规行为。对巡查对象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情况、风险状况、业务合规性等有了较为客观的评价,为征信合规管理和信息安全评级奠定了基础,为维护辖区征信信息安全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使征信信息规避金融风险、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巡查工作得到了上级行和巡查对象的认可,树立了基层人民银行的良好形象。4.增强了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监管能力征信信息安全巡查能将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的监管资源进行整合,如对非现场监管涉及内容的真实性,通过巡查予以确认;对存在未报、漏报、虚报、瞒报等情况的巡查结果,将启动重点现场执法检查,巡查承担着依法事中监管不可或缺的重任。因此,要求巡查人员既要拥有非现场监管本领,又要掌握现场检查技术,更要运用好动态走访的巡视检查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释放出征信监管之能量,优势互补,形成执法检查合力,较好地解决基层人民银行监管资源匮乏、监管手段单一、监管力量薄弱等诸多不足,显著提高征信执法检查质量和效率,强化征信监督管理职责。通过征信信息安全巡查,不仅对征信监管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而且初步锻炼出了一支懂业务、会核查的巡查队伍,征信监管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当前征信信息安全巡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方法掌握不够灵活。基层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主要通过听取工作汇报、查看资料、随机走访等方式进行。在巡查中,这些方法在了解和掌握巡查对象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现有的巡查方法侧重对“面”的巡查,巡查工作难以深入。以听取汇报为例,被巡查对象在汇报时,多是谈部署、摆成绩,存在问题仅是寥寥数语,甚至回避不提。同时,目前的巡查手段主要采取的是“明察”,即巡查组公开地在被巡查对象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这些手段和方法,当然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仅仅只是这些还是不够的,需要进行隐秘的“暗访”巡查,否则,就可能会存在听不清、看不透、了解不深的情况,严重影响巡查工作成效。(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成果运用不够到位。在基层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中,“重线索查找,轻成果运用;重问题整改,轻责任追究”的现象或多或少有所体现,这不利于问题的深入整改,影响巡查效果。由于缺乏硬性制度规范,个别巡查对象对整改建议的落实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督查力度不够。巡查组虽然要求被巡查对象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却没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有的虽然以查问题为主,但对问题产生的原因缺少必要的分析;有的只看眼前,无长远治本之策,往往是“按下葫芦起来瓢”,顾此失彼,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的主观上存在等待观望思想,整改措施只停留于汇报材料上,未能变成约束自身行为的“紧箍咒”;有的对整改落实情况缺乏必要的跟踪督促,问题整改留有尾巴,甚至出现反弹现象。(三)征信信息安全巡查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巡查组自身建设存在差距,巡查人员的能力素质有待提高。巡查人员虽说均来自一线业务骨干,然而针对巡查工作开展还是缺乏巡查经验和巡查技能,发现风险、分析隐患、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加之,个别巡查人员存在做老好人的想法,在巡查中,只看好的方面,不注重存在的问题;在汇报中,被巡查对象中的隐患与问题不涉及,失去了巡查的本意。另一方面,巡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足,巡查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当下巡查人员在单位内的工作负担已经较重,还要兼顾巡査工作,责任及压力较大,即便巡查工作成绩突出,也很少与其职务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挂钩。同样,巡查人员的巡查工作偶有懈怠,未能发现问题,也不会被追究责任。

四、提高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效果的思考

信息安全是征信的生命线[2],要提高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效果,应进一步完善巡查制度,不断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努力加强和改进措施,提升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一)进一步细化巡查工作规范。从巡查实践来看,巡查能强化监督、遏制风险、防范隐患、揭示问题,但还需进一步完善征信信息安全巡查过程要求。对照《条例》《通知》《细则》逐条进行详尽解读,使巡查工作要求具体化,便于巡查人员理解、掌握和操作,确保巡查程序合法。巡查前,包括提前安排部署、事前立项、送达通知书;巡查中,做到持“执法证”执法,告知被巡查对象的权利及义务,填写“征信信息安全巡查会议纪要”;巡查结束后,及时向行领导汇报,并制作“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整改意见书”发送给被巡查对象。要确保巡查结果处理合法,即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或隐患应提出整改意见,对重大风险事件或者线索,由人民银行同级机构依法启动执法检查程序或责令巡查对象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保证处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针对现有巡查要点应区分重要性,确定基础、一般和关键的控制点,制定更为科学的巡查记录制度,确保巡查人员能够在规定的时限内既全面而又有重点地实施巡查工作。(二)认真研究巡查工作重点。在巡查实施过程中,巡查工作在指导思想、对象和内容、方式方法上应明确重点和突出重点,增强征信信息安全巡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巡查工作中,坚持风险为导向,及时发现、处置征信信息泄露问题,以征信信息安全隐患为重点,突出运行机构、征信机构及其接入机构的征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以及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贯彻落实总行征信信息安全工作。围绕征信管理环境稳定性、用户管理合理性、制度与技术防控完备性、业务操作过程合规性和内部监督约束性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发现无授权查询、查询行为不规范、未妥善保管授权书、异议处理不当等引发的风险。另外,要把握好巡查对象自查环节,注重汇总巡查对象自查存在的突出安全隐患、信息风险以及自身难以解决的需要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或本系统上级行帮助解决的棘手问题,做到巡查有备而去、巡查有的放矢,以增强巡查的预见性、主动权和针对性,切实提高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的实效性。(三)不断创新巡查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巡查工作,发现问题是生命线,解决问题是落脚点,方式方法是不可或缺的“桥梁”。因此,巡查中应做到“三结合”和“两提升”。一是“定期巡查”与“不定期巡查”相结合。巡查一般以定期巡查为主,针对问题较多的单位可不定期地开展巡查。比如,巡査中发现与已巡查过的单位存在同类问题的,可适时杀“回马枪”,检查其整改落实情况,能较为容易发现和揭露问题。二是“听取汇报”与“实地查看”相结合。听取汇报是巡查不可缺失的环节。在此基础上,巡查人员还应通过实地查看及走访,验证汇报中所涉及的事例是否真实可信,达到验证和补充的作用。三是“明巡”与“暗访”相结合。“明巡”一般是指在巡查前事先通知被巡查对象而行。要在“明巡”基础上,对反映的风险和问题,特别是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隐患,适时进行“暗访”,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积极探索、实践区域性的“交叉巡查”,切实提高巡查质量,并依托科技手段提升巡查发现问题和线索的能力。(四)有效运用巡查工作成果。巡查工作成果能否得到有效的运用,是衡量征信信息安全巡查效果的重要标准。一是巡查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客观地向基层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报告情况,提出处置建议。被巡查对象应明确职责,充分重视巡查组提出的建议,按照职责范围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和上报整改方案,认真进行整改,并按期报告整改落实情况。二是基层人民银行要将每一次巡查资料整理成一个研究专题,形成简报、信息、调研报告,并在征信系统局域网上共享。同时,对巡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要进行抽象和归纳、举一反三,把普遍性问题找出来,把教训总结出来,提出治标治本的对策建议,及时汇报,为提高监管效率提供参考。三是完善巡查成果共享网络,把巡查成果与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和金融系统内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干部考核推荐、金融系统内部等级考核等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巡查成果的作用。(五)不断强化巡查工作队伍建设。巡查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业务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对巡查人员的要求相应较高。一是选好配强巡查组成员。要把那些法律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敢于担当的人员选配到巡查队伍,同时要注重选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结构的人员,要求他们既熟悉征信业务,又懂得征信管理;既熟悉征信法规制度,又懂得征信监管方式措施。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对巡查组成员开展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及保密规定方面的学习,切实提高其政策水平和理论素质,筑牢纪律防线。注重巡查业务技能学习,了解巡查工作“巡”的方法、“查”的技巧、“改”的途径,提升巡查业务能力,适应巡查工作的需要。三是注重对巡査人员的考核。强化对巡査人员的监督,要求巡查人员遵守纪律要求、严守规章制度。巡查组组长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带好巡查队伍。同时,建立对巡查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激励保障,调动巡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严格责任追究,促使巡查人员严格履职,不让巡查走过场。总之,通过分析基层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工作,可以看出,要深入推进巡查工作,完善工作机制是基础,细化职责任务是重点,创新方式方法是抓手,强化成果运用是关键,加强队伍建设是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信息安全巡查试行办法[EB/OL].(2018-05-02)[2018-05-04]http://www.sohu.com/a/230413831_99910122.html.

征信管理范文篇7

第一条为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促进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保障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和合法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人民银行负责组织商业银行建立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个人信用数据库),并负责设立征信服务中心,承担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日常运行和管理。

第三条个人信用数据库采集、整理、保存个人信用信息,为商业银行和个人提供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为货币政策制定、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用途提供有关信息服务。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个人信用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以及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

前款所称个人基本信息是指自然人身份识别信息、职业和居住地址等信息;个人信贷交易信息是指商业银行提供的自然人在个人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担保等信用活动中形成的交易记录;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其他信息是指除信贷交易信息之外的反映个人信用状况的相关信息。

第五条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为在工作中知悉的个人信用信息保密。

第二章报送和整理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标准及其有关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

第七条商业银行不得向未经信贷征信主管部门批准建立或变相建立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提供个人信用信息。

第八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个人信用信息安全。

第九条征信服务中心根据生成信用报告的需要,对商业银行报送的个人信用信息进行客观整理、保存,不得擅自更改原始数据。

第十条征信服务中心认为有关商业银行报送的信息可疑时,应当按有关规定的程序及时向该商业银行发出复核通知。

商业银行应当在收到复核通知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发现其所报送的个人信用信息不准确时,应当及时报告征信服务中心,征信服务中心收到纠错报告应当立即进行更正。

第三章查询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办理下列业务,可以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一)审核个人贷款申请的;

(二)审核个人贷记卡、准贷记卡申请的;

(三)审核个人作为担保人的;

(四)对已发放的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的;

(五)受理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贷款申请或其作为担保人,需要查询其法定代表人及出资人信用状况的。

第十三条除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四)项规定之外,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时应当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书面授权可以通过在贷款、贷记卡、准贷记卡以及担保申请书中增加相应条款取得。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当制定贷后风险管理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内部授权制度和查询管理程序。

第十五条征信服务中心可以根据个人申请有偿提供其本人信用报告。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制定相应的处理程序,核实申请人身份。

第四章异议处理

第十六条个人认为本人信用报告中的信用信息存在错误(以下简称异议信息)时,可以通过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或直接向征信服务中心提出书面异议申请。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异议申请的2个工作日内将异议申请转交征信服务中心。

第十七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在接到异议申请的2个工作日内进行内部核查。

征信服务中心发现异议信息是由于个人信用数据库信息处理过程造成的,应当立即进行更正,并检查个人信用数据库处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存在的问题。

第十八条征信服务中心内部核查未发现个人信用数据库处理过程存在问题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提供相关信息的商业银行进行核查。

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当在接到核查通知的10个工作日内向征信服务中心作出核查情况的书面答复。异议信息确实有误的,商业银行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应当向征信服务中心报送更正信息;

(二)检查个人信用信息报送的程序;

(三)对后续报送的其他个人信用信息进行检查,发现错误的,应当重新报送。

第二十条征信服务中心收到商业银行重新报送的更正信息后,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对异议信息进行更正。

异议信息确实有误,但因技术原因暂时无法更正的,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对该异议信息作特殊标注,以有别于其他异议信息。

第二十一条经过核查,无法确认异议信息存在错误的,征信服务中心不得按照异议申请人要求更改相关个人信用信息。

第二十二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在接受异议申请后15个工作日内,向异议申请人或转交异议申请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提供书面答复;异议信息得到更正的,征信服务中心同时提供更正后的信用报告。

异议信息确实有误,但因技术原因暂时无法更正异议信息的,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在书面答复中予以说明,待异议信息更正后,提供更正后的信用报告。

第二十三条转交异议申请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征信服务中心书面答复和更正后的信用报告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向异议申请人转交。

第二十四条对于无法核实的异议信息,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允许异议申请人对有关异议信息附注100字以内的个人声明。个人声明不得包含与异议信息无关的内容,异议申请人应当对个人声明的真实性负责。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妥善保存个人声明原始档案,并将个人声明载入异议人信用报告。

第二十五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对处于异议处理期的信息予以标注。

第五章安全管理

第二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关信用信息报送、查询、使用、异议处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第二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用户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员用户、数据上报用户和信息查询用户的职责及操作规程。

商业银行管理员用户、数据上报用户和查询用户不得互相兼职。

第二十八条商业银行管理员用户应当根据操作规程,为得到相关授权的人员创建相应用户。管理员用户不得直接查询个人信用信息。

管理员用户应当加强对同级查询用户、数据上报用户与下一级管理员用户的日常管理。查询用户工作人员调离,该用户应当立即予以停用。

第二十九条商业银行管理员用户、数据上报用户和查询用户须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和征信服务中心备案。

前款用户工作人员发生变动,商业银行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和征信服务中心变更备案。

第三十条商业银行应当制定管理员用户和查询用户的口令控制制度,并定期检查口令控制执行情况。

第三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保证个人信用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确保只有得到内部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个人信用报告,不得将个人信用报告用于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以外的其它用途。

第三十二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制定信用信息采集、整理、保存、查询、异议处理、用户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职责,完善内控制度,保障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正常运行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

第三十三条征信服务中心及其工作人员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篡改、毁损、泄露或非法使用个人信用信息,不得与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恶意串通,提供虚假信用报告。

第三十四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内部运行和外部访问的监控制度,监督个人信用数据库用户和商业银行用户的操作,防范对个人信用数据库的非法入侵。

第三十五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建立灾难备份系统,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系统数据丢失。

第三十六条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对商业银行的所有查询进行记录,并及时向商业银行反馈。

第三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经常对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查询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所有查询符合本办法的规定,并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及征信服务中心报告查询检查结果。

征信服务中心应当定期核查商业银行对个人信用数据库的查询情况。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八条商业银行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建立相应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罚款。

第三十九条商业银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准确、完整、及时报送个人信用信息的;

(二)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

(三)越权查询个人信用数据库的;

(四)将查询结果用于本办法规定之外的其他目的的;

(五)违反异议处理规定的;

(六)违反本办法安全管理要求的。

第四十条商业银行有本办法第三十八条至第三十九条规定情形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建议商业银行对直接负责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十一条征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篡改、毁损、泄露或非法使用个人信用信息的;

(二)与自然人、法人、其它组织恶意串通,提供虚假信用报告的。

第四十二条中国人民银行其他工作人员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造成个人信用信息被泄露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专门从事信贷业务的其他金融机构。

征信管理范文篇8

论文摘要:在加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制度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面临着缺乏统一的诚信管理机构,不挽范的征信果道,诚信信息征集困难,征信机构有待完善,诚信评价机制缺乏,诚信法规体系有待健全等困境。本丈将通过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体系,构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征信体系,促使大学生就业市场在健康规范的环境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杜绝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不诚信现象的发生,提升整个社会的信用度。

一、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建设所面临的困境

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不诚信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市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普遍意义上的道德建设滞后。我们要正视建设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制度所面临的困境。

困境一:诚信管理机构不统一,缺乏集中统一的就业诚信管理体制。有些学校和地区虽然建立了诚信建设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但这并不是专职的诚信管理职能机构,具体的管理分散在多家职能部门,各部门都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诚信管理事务。由此造成政出多门、管理口径不一、所制定的有关法规和规定相互之间缺乏衔接、对有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一致、部门之间的摩擦很难协调以及管理效率低下等后果。学生假文凭、假材料谁来公正,用人单位讲大话、假信息谁来判断。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的部门来具体解决。

困境二:征信渠道不规范。这方面的表现是:各部只负责在自己归口的范围内征集诚信信息,致使诚信信息的征集不全,不归这些部门的信息就无人收集;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既得利益,需求方很难全面获得这些部门拥有的可公开的信息,使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综合利用;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分割,导致诚信信息缺乏统一的收集和的渠道,增加了诚信信息的获取难度;由于诚信信息受到一定程度的封锁,使得有些失信行为不能公诸于众,诚信体系的惩戒和警示作用难以发挥。

困境三:诚信信息征集困难。征信机构难以获取足够的诚信数据,从而难以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学生在学校的诚信信息都分散在学校不同的部门,企业的诚信信息大多分散在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有些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将本来应该公开的信息作为垄断产品,在征信机构搜集信息时索取不合理费用。这就使得征信机构无法搜集到足够的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成为无米之炊。此外,征信对象往往以个人隐私或商业机密为由拒绝提供必要的信息。因此,划清诚信信息可征集和不可征集、可披露和不可披露、可查阅和不可查阅的界限,这已成为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

困境四:诚信评价机制缺乏。政府在诚信建设方面,特别是人才市场各方面的诚信评估,应该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因为诚信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两个个体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的问题,需要一个基本的大家都认可的诚信评价标准,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目前,由于制度的缺陷或者执行制度不严,往往使一些心存侥幸或贪图眼前利益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破坏诚信原则。

困境五:诚信法规体系有待健全。就业市场的各方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其他各方在不涉及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条件下充分公开自己的信用及相关信息。同时,也迫切期望加大对在就业过程中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降低人才市场交易成本。但是,当前诚信方面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大量涉及就业市场诚信管理和征信的工作无法可依,已成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瓶颈。因此,制定一系列更完善的诚信法规已是当务之急。

二、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建设的对策

首先,我们必须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法律制度体系。亚当·斯密认为,政府的三大职能之一就是要设立严正的司法机关,尽可能保护每个人不受任何其他人的侵害。也就是说,只有在一切商品交换领域引人法律机制,让法律的力量来惩处那些不讲信用、违背商业道德的人,才能真正构筑起诚实守信、互利互惠的市场经济秩序。因此,对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规范管理最基本的就是离不开有明确的、科学的、合理的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特别是人才市场需要的一系列制度,硬性规范约束三方的行为。

通过建立诚信法律制度,确保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健康发育。诚信机制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发生作用的关键是要建立一套使守信者得到利益,失信者付出代价的制约机制,保证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正当权利不受侵害,才能保证双方的利益,才能保证毕业生就业市场正常发育。而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情况是,用人单位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发生的违约行为得不到法律的制裁,不诚信行为得不到相应的惩罚。因此,需通过立法明晰用人单位、毕业生、校方各自的权力、责任和义务,明确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地位,保障用人单位自主选人,毕业生自主择业得以顺利进行。就业协议书的双方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而校方仅仅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中介。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一种契约,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有责任执行,不能有过多的随意性。如果解除就业协议,必须遵循一定的法规程序,须由一方提出建议,说明理由,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经济责任。公务员之家:

通过立法为诚信信息的采集、评价以及披露提供法律依据。就业市场的各方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其他各方在不涉及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的条件下充分公开自己的信用及相关信息。同时,也迫切期望加大对在就业过程中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降低人才市场易成本,提高就业效率,但是,当前诚信方面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大量涉及就业市场诚信管理和征信的工作无法可依,已成为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瓶颈。因此,制定一系列更完善的诚信法规已是当务之急。其次,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诚信征信体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就业市场诚信征信体系,必须具有政府设立的专门的管理部门或合法的中介机构,通过这些组织通过合法的征信渠道来征集信息,依据统一的诚信评价机制,建立方便查询的信息库,提供咨询或查询。

(一)建立可行的、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评价机制。由于制度的缺陷或者执行制度不严,往往使一些心存侥幸或贪图眼前利益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为达到某一目的而破坏诚信原则。因此,政府在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诚信建设方面,特别是人才市场各方面的诚信评估,应该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由政府主导建立人才市场的诚信评价机制,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发挥政府的评价机能。在这一方面上海市正在逐步建立全面、系统的人才诚信评估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他们的具体措施为:运用国内外先进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发人才诚信网络评估系统和测评系统;在金融、建筑、医学领域内,组建若干个专家评估队伍;建立规范化的诚信评估流程和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人才职业诚信评价标准,开展企事业人才人事企业诚信等级评估。

征信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诚信服务体系;个人征信

1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他对如何合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做了详细的阐述:一是要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二是要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站在历史的角度,诚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阐述,也涵盖了传承诚信文化的内容。公共图书馆建立完善的诚信服务体系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图书馆传播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需要,完善的诚信管理制度不但可以建立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高度互信,更体现了图书馆对每位读者人格尊严的尊重。此外,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传播机构,在自身诚信体系建设的同时,也在向公众宣传诚信意识,弘扬诚信文化。

2公共图书馆诚信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随着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多元化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不断涌现。搭乘技术的快车,图书馆实现了很多以往只停留在实验性或理想化的服务与管理模式。当前,公共图书馆正在探索性地建立自身的诚信服务体系,通过制度、技术、合作等多个层面构建诚信管理机制,综观国内实践,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模式。2.1内部诚信积分管理模式。积分管理模式是通过积分奖惩制度建立图书馆的诚信服务秩序,这是目前公共图书馆普遍采用的诚信服务管理模式。读者在办理借阅证时可获得基础的诚信积分,通过文献借阅和参加活动再获得相应的鼓励积分,当读者发生图书超期等违约现象时,根据制度扣除相应的诚信积分作为惩戒,读者也可以通过累积诚信积分获得更高级别的借阅权限或换取礼物等,以此来鼓励和引导读者诚实守信。诚信积分管理模式在执行中增强了读者的诚信意识,在服务上促进了读者与图书馆的良性互动。读者通过文献借阅和参与各种活动积累诚信积分,这是对读者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一种鼓励;诚信积分管理制度让读者更容易接受,比如当读者借阅文献超期时,图书馆只对读者的诚信积分进行扣除,不再收取滞纳金,这让读者感觉到更加人性化;诚信积分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整合图书馆各种服务及活动,形成一个让读者诚信积分递增的活动延伸链条,提高了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持续性。诚信积分管理模式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但这种管理模式在实际运行中也面临着较大的局限性。首先,这种管理模式只体现在图书馆内部,制度执行的环境是封闭的、孤立的。尤其当读者发生失信行为时,在处罚上没有任何一个环节能体现出社会性和法律性。因此,馆内诚信积分管理模式对读者诚信行为的约束力较弱,当公共图书馆取消了超期罚款制度后,这种管理模式对抱有侥幸心理的读者没有足够的威慑力,导致外借流通图书大量滞留在读者手中不能按时归还,影响了图书馆正常的流通服务工作。2.2与第三方商用征信平台合作模式。目前,国内部分公共图书馆采用了与第三方征信平台合作建立本馆的诚信体系。比如辽宁省图书馆与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合作,通过蚂蚁金服的第三方征信机构为读者提供个人的征信担保,读者可以使用芝麻积分免押金办理图书借阅证,方便快捷。当读者在图书馆借阅过程中出现失信违约时,图书馆可向蚂蚁金服提供读者违约记录并采取相应的失信处罚。凭芝麻积分免押金办理借阅证是第三方商用平台开展的营销活动,依靠平台积分对读者的诚信行为进行约束。但是,蚂蚁金服作为民营企业的个人征信平台从社会公信力、公共属性和风险防范角度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我国《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经营个人征信业务,须向央行申请个人征信牌照。在2018年2月22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许可信息公示表》中,只有百行征信获得了个人征信业务牌照,而芝麻信用并未获此资格。

3公共图书馆诚信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图书馆传统的管理制度中,普遍采用押金和滞纳金的形式来约束读者在借阅文献时的行为规范。图书的超期罚款制度几乎会出现在绝大部分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中,超期罚款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过程中对个别读者出现图书逾期不还现象的一种经济处罚。现以图书滞纳金为例,就公共图书馆在缺乏有效的诚信管理制度的情况下取消传统管理制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2013年,辽宁省财政厅下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职权项目的决定》,在决定中推出了一系列的惠民举措。其中明确指出,取消图书馆借书证费、图书超期使用收费、图书损坏赔偿费等3项收费规定。图书馆在图书借阅服务中免除超期罚款并不是新鲜事。笔者从1980年第2期的《湘图通讯》中曾查阅到这样一条信息:为解决读者借书超期不还,影响图书流通的问题,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从1979年3月15日起恢复借阅书刊的超期罚款制度。这则通讯足以说明,早在1979年3月15日前,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并没有图书超期罚款的制度,但值得思考的是,在实施图书超期免责后由于没有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而导致出现大量的超期不还现象,这给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都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3.1削弱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为读者服务的意识。首先,在诚信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取消图书超期罚款,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图书馆和读者经济上的冲突,但也会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借阅制度的放松,从而弱化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待图书的责任心,由此造成图书流失的隐患不可低估。其次,如果图书馆取消滞纳金而没有配套制度和措施作为保障,势必会造成相当数量的图书不能按时归架甚至丢失,会严重影响图书的正常流通,导致的结果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公平,失去了公共图书馆平等、开放、共享的服务宗旨。再次,导致图书馆很多服务手段失去了意义,如各种续借服务功能、图书借阅及到期提醒服务功能等,使外借的流通服务工作变得非常被动,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管理意识和责任心是一种打击。3.2放任了个别读者的失信行为。在图书馆没有配套制度和措施的前提下取消押金和滞纳金制度,势必会造成一部分抱有侥幸心理的读者将图书长期不还甚至占为己有却又得不到相应的处罚,这是对失信行为的放任,也是对其他读者和图书馆不负责任的做法。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单凭宣传和读者的自觉意识是不可能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是不切合实际的,最终受到伤害的是诚实守信的读者和图书馆自身。图书馆有责任为读者提供一个制度化的环境,全力维护读者的借阅自由,充分保障图书馆文献资料高效有序地流通。取消滞纳金是一项惠民举措,意味着图书馆对读者的诚信和人格的尊重,而不是对读者违约现象的视而不见。

4公共图书馆诚信体系应纳入社会征信体系框架

4.1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现状及公共图书馆合作建设定位。虽然我国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但现阶段由政府、金融领域主导的征信体系建设正在加速推进。目前,全国省级行政区都已建立了本地区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始于2004年,是全国率先尝试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省份。2018年,辽宁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已经与国家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连接,横向联通省直各厅局、纵向联通市、县级平台,实现数据季度报送和实时交换。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包含内容全面,涵盖了个人、企业、政府的诚信建设,诚信建设的运作机制与制度相对完善。另外,2018年百行征信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这是一家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指导下市场化的个人征信机构,也是我国目前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企业。除此之外,腾讯征信、芝麻信用、鹏元征信等多家民营征信平台也已经在各领域普遍应用。以上无论是哪种平台,在其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的颇具规模的大数据,但就其在用户基础、社会公信力和对用户隐私的保障上来说,以政府主导和有央行背景的个人征信平台要比其他平台更胜一筹。因此,公共图书馆的诚信体系建设应该与其深度合作,实现信息交互,并将图书馆内部的诚信管理制度与第三方征信平台结合应用。一方面要深化健全图书馆内部诚信制度建设,促进和鼓励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切实做到图书馆诚信管理制度有效的执行,对失信读者做出惩治与威慑,这样才能将将图书馆诚信体系建设落到实处。4.2构建图书馆诚信体系需要多方面要素的融合。4.2.1技术上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信息交互。公共图书馆诚信体系建设需要依托信息与互联网技术,基于这些技术实现与合作平台的数据共享,实现信息交互,把图书馆的诚信体系和诚信制度与合作平台相互融合,使公共图书馆真正成为国家诚信体系的建设者和参与者。如今有更多的公共图书馆在建设诚信体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实践,并在实践中逐步拓宽了视野,寻求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如与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芝麻信用个人征信平台、当地社保机构、当地市民卡发放机构等组织的合作,逐步推进并完善公共图书馆诚信体系建设。4.2.2执行上体现法制的力度。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颁布实施,其中第五章第五十三条明确提出:损坏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设施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时限归还所借文献信息,造成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例如当某读者出现图书逾期不还,并在图书馆多次催还无效的情况下,应依据《图书馆法》《民法通则》《合同法》对此类失信行为进行处罚。同时根据图书馆诚信管理制度将该行为写入个人征信记录,让抱有侥幸心理的读者知道其失信行为不仅会造成在图书馆的信用降低,更会给失信者本人在参与社会活动、金融活动、日常生活等方面带来严重的信用危机。公共图书馆引导读者树立诚信意识,单凭宣传和思想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将读者在图书馆的个人诚信行为交给社会监督会更加公平、公正,更有利于读者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4.3有效的诚信体系建设会促进图书馆服务的发展。4.3.1使图书馆服务更加开放,更具人性化。首先,当图书馆诚信制度切实有效地运行时,无疑使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更加开放,更具有人性化。比如图书馆完全可以取消读者办理证件的押金、取消逾期罚款的制度而不会造成图书的流失。甚至通过共享合作平台的大数据实现读者身份的认证,也就是读者在借阅图书时可以不需要办理借阅证,只凭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便可直接到馆借阅图书,有助于提高图书馆读者的数量和借阅数量。4.3.2让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内容更加精细化。诚信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会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更具有主动性,服务内容更趋于精细化。比如利用各种手段对读者文献借还日期的提示,这种提示服务是主动并且多样的。如打印借还书单、短信提示、微信提示、邮件提示、网站与微信登录提示借还信息等等。这些对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积极的,作用是持久的,它能够让图书馆与读者之间通过诚实守信实现良性互动,有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和谐发展。

5结语

征信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立法保护

一、个人信用征信和隐私权保护基础理论

(一)个人信用征信的含义

个人信用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包含四方面的主体:(1)个人信息主体:(2)提供信用信息者;(3)依法设立的信用征信机构:(4)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者。在这四方面主体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信用征信机构,方面它从信息提供者处收集个人信用信息,另一方面将整理加工后的个人信用信息以消费者报告的形式出售给信息使用者。

(二)个人信用征信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

在个人信用征信的整个过程中,第一步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提供者收集到关于相对人的各种信息,并且根据约定或法定的方式提供给合法的信用征信机构:第二步就是个人信用征信机构通过特定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加工以及筛选,按照信息提供者的要求提供相关的信用评估报告。这上述的过程中,存在着两方面的利益,一个就是个人对其自身信息享有的隐私权、安全权等,一个就是提供者、征信机构以及社会对个人信用的期待的要求,这两方面在实践中难免会引起冲突。个人信用征信与隐私权的冲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人信息保密权与信息提供者向征信机构提供,征信机构出售个人信用报告之间的冲突;个人信息支配权与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的支配;个人信息知情权与征信机构对信息的内部管理;个人信息更正权与征信机构对信息的采集、加工权;个人信息安全权与征信机构对信息的存储与传播。

(三)在个人信用征信过程中保护公民隐私权的重要意义

在个人信用体系立法中加强对隐私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市场经济一定程度上是信用经济,对市场主体征信并将其信息公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避免信息提供者、征信机构和用户利用便利条件侵犯消费者隐私,成为个人信用征信法律制度建设中无法回避的首要问题。但是我们面临的现状是:我国目前在个人信用征信领域对于隐私权保护的立法还很不完善,个人信用系统存在很大风险。从根本上讲,征信立法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信用信息披露公开、透明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权不受侵犯。因此,在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立法中必须注重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二、我国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及缺陷

(一)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保护的现状

我国现行法律尚未明确规定隐私权概念,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和基本法的民法未将隐私权规定为独立人格权加以保护,我国刑法中也没有设立侵害隐私权罪的罪名,只是在某些法律条文中包含了保护隐私权的精神,这就很难形成一个健全的隐私权法律保护体系,这使得个人信用征信中隐私权保护成了无源之水。在个人信用征信方面,只有一些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做了规定。法律上对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的保护是不全面的。在个人信用活动中,隐私权保护也存在许多问题:尽管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实现了全国联网,但只向联网的金融机构提供查询服务,还不能向社会其他部门开放。

(二)个人信用征信隐私权保护的缺陷

1.征信立法建设严重滞后。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全国性的规范信用信息的法律,除《国家保密法》没有法律明确界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哪些征信数据不可以向公众开放,哪些数据可以公开以及公开的程序、对象等。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定,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发生信用信息泄露和滥用的情形,侵犯信用主体的隐私权。目前我国个人信用制度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法规是《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试点办法》和《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评级管理办法》,一方面立法层次低;另一方面法规只简易的规定了隐私权保护的原则和大体框架,没有专门的隐私权保护条款,不具有可操作性。此外,现行法规只注重权利被侵犯后的救济问题,却很少关注事先预防,这使得公民的个人隐私权无法得到全面的保护。

2.征信管理机构运作不规范,管理混乱。目前有关个人征信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侧重于对征信机构的管理,对于信用信息提供者、信用信息使用者则规制较少,管理的厚此薄彼为不法利用信用信息造成漏洞。同时全国征信管理机构的管理权限并不明确,使征信机构管理混乱。人民银行、商务部、工商总局、财政部、海关总署、各地方政府均有对征信方面的管理权,也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系统。但对征信机构经营管理的规定几乎没有,各征信系统和征信服务机构各行其是。

3.欠缺对不良信用信息的科学界定。对不良信用信息的科学合理界定是保护信用主体个人信用隐私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现行个人信用征信相关法规、部门规章都对不良信用信息规定了强制公开的期限,但是对什么是不良的信用信息却没有做出界定。以《深圳市个人信用征信及评级管理办法》和《江苏省个人信用征信管理暂行办法》为例,其条文中都没有明确“不良信用信息”定义。《上海市个人信用征信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了不良信用信息的概念,表述为:不良信用信息是指恶意拖欠数额较大款项的信息,具体拖欠数额,由市征信办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并予公布。很显然这个定义是简单而粗放的,并没有对不良信用信息做出科学界定。

三、加强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中对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建议

(一)加快立法填补法律空白,完善信用隐私保护法律体系。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建设首先是相关制度的建设。在个人信用征信体系视野下保护公民信息隐私权,尤其需要填补法律空白形成体系。

首先,在民事基本法律中明确隐私权作为独立人格权的地位。在将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加以规定,同时还要对信用权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以配合个人征信法律体系中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完善:其次,尽快出台对个人信息权利予以保护的专门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个人信用信息的范围和征信机构不得采集的个人信息范围。再次,针对个人信用征信行业专门立法。最后,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对散布于银行、税务、工商等机构数据的公开制定统一的法律,确保征信机构合法、快速获得相关数据。

(二)明确个人征信制度申隐私权的具体保护措施。1.明确征信信息的范围。法律应明确界定征信机构获取个人信用信息的范围,与信用相关的个人信息应当只限于三类:(1)表明被征信主体信用能力的个人身份信息:(2)表明被征信主体履约意愿的信用记录和公共事业缴费记录:(3)影响被征信主体信用评价的处罚记录。另外还应对非征信信息做出禁止性列举。对影响个人信用状况的违法犯罪记录,应设立专门条款对有关机关存储、使用、透露这些信息做出实体和程序上的限制,防止有关机关滥用权力侵犯个人隐私权。

2.严格规范个人信用信息征集程序。个人信用服务部门是以赢利为目的的机构,在法律规范下,通过向合法用户提供个人信用调查报告以获取利润。如果对个人信用信息征集程序规范不严,征信机构在利益趋势下很容易侵犯信用主体的隐私权。因此在个人信用信息的征集中,要严格依法规范征信程序,征信方法要公正、合法,对法定例外的信息进行征集时须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以保护信息主体的隐私权不被非法侵害。

3.依法规范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一方面依法限制个人信用信息的使用目的:另一方面,规范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信用记录的条件,除法律规定的强制性提供信息外,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时应事先征得被征信者的同意。除此之外,还应保证当事人对本人个人信用记录的知情权。

4.明确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和征信相关机构的义务。明确个人信息主体的个人信息保密权、个人信息利用权、个人信息更正权、个人信息权益救济权等基本权利。同时必须明确征信机构的义务,例如安全保密义务、保证个人信息准确、及时、完整的义务及保证信息主体有知情权和异议权的义务等。

5.完善隐私权的保障救济机制。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应建立对消费者隐私权的多重保障救济机制。首先是要建立内部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进行内部的监督,制定相关的自律制度、进行必要的行业检查,做到尊重和保护公民隐私权的目的:其次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针对性的官方信用征信机构监管部门,利用国家的权力对相关的市场进行监督,并JJu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再次赋予相关公民的法律上的救济权利,可是使消费者能够通过法律的形式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最后就是坚持违法必究的原则,对构成犯罪的要对其追究刑事责任。

(三)加强征信监管。在法律不健全的背景下,我国的征信监管制度存在诸多缺陷,没有统一的征信监管机构,监管的具体环节程序混乱、监管粗放,无法对信息主体隐私权进行预防性保护。因而完善我国征信监管制度势在必行:第一,可以提高征信监管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以规范征信机构的设立,监督基础设施是否完备、人员配置是否规范、执业目的是否合理等,通过限制征信机构的硬性条件来强化对隐私权的保护。第二,征信监管机构通过对征信机构的经营流程,特别是评估程序的监管有效杜绝征信机构对被征信主体做出不公正客观的信用评价。第三,加强对信用使用主体的使用目的监管,设立专门投诉部门,做到救济的顺畅。公务员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