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履职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5:26:34

依法履职范文篇1

一是继续办好形势报告会和向代表寄送有关公报的同时,大幅增加向代表提供书面材料的种类,帮助代表更多地了解全局的情况。

二是在大会前组织代表审阅和讨论准备提交大会审议的重要议案和报告,并根据代表的意见对报告和议案作出修改。

三是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邀请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代表从原来的每次10名左右增加到40名左右;参加常委会执法检查和立法调研等活动的代表人数,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增加。

依法履职范文篇2

今日,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首要基于两个方面缘由:一是省人大常委会最近已延续三次召开人大代表亲密联络群众座谈会,需求传达贯彻;二是市、县两级已顺畅换届,我感觉新一届人大代表履职的切入点就是亲密联络群众。新一届的人大常委会要把人大代表亲密联络群众作为代表任务的首要内容,作为评价人大代表履职的主要根据。这个座谈会开得很好,富有成效,经过座谈谈话,我有两点感触:一是人大代表履职仔细;二是人大代表为民用情。但愿人人往后经过网上、简报、座谈等方法,持续交流,互相进修,扬长避短。借这个时机,我对代表亲密联络群众任务讲三点定见:

一、充分看法人大代表亲密联络群众的主要性和需要性

(一)人大代表联络群众是党的主旨所决议的。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确立了一心一意为人民效劳的主旨,这是在朝理念,也是党的优秀传统和作风。我们党在理论中,构成了理论联络实践、亲密联络群众、批判与自我批判三鸿文风。但是,实际生涯中目前我们一些党员干部经不得批判,听不得批判的话,喜好表彰与自我表彰,关于他们来讲,最刺耳到的是实话,最难对峙的是脚踏实地,最难走的是群众道路。我们党90年的风雨过程,理论标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气源泉,分开了人民群众,我们将一事无成。重新民主主义的成功到新中国的树立,从社会主义革新到社会主义准则的树立,从高度的方案经济体系体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体例的树立,从变革开放伟大理论到我们融入全球化、国际化,一切这些都充分标明,假如没有人民群众普遍参加是不成能完成这些伟大的理论。所以,在人民群众中储藏着宏大的物质力气和精力动力,关于这一点,我们必然要有清醒的看法。

(二)人大代表联络群众是人大任务人民性所决议的。人大任务最大的优势是联络群众,最大的风险是离开群众。我们的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必需对人民担任,受人民监视,要敬畏人民,引领人民,造福人民。对峙走群众道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也是人大的根本任务办法。人大代表的权利起原于人民,是宪法和司法付与的,时辰不克不及遗忘“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三)人大代表联络群众是实际开展的需求。目前最实际的显示是开展缺乏,开展滞后,贫穷面依然很大,贫穷水平依然很深。依照中心本年确定的2300元的贫穷规范,贫穷生齿还良多。农人人均纯收入上一年才3800元,目前沿海兴旺地域农人人均纯收已到达12000多元了,我们还不到沿海地域的三分之一;沿海地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到达了20000多元,我们目前才12000元,并且我们的经济质量很差,差距是越来越大。的老庶民依然很贫穷,生涯很困难。目前显示在底层太软、农人太穷、工业太弱、城市太小,统筹城乡的带动辐射才能太弱。因而,人大代表要依照凝集人心、存眷民生、推进开展、促进调和的要求,去联络群众,效劳群众,这是我们抓人大代表联络群众任务的目标。

二、要进一步明白人大代表亲密联络群众的首要义务

人大代表不只是一种声誉、一种职务,更是一种责任。我感觉人大代表联络群众的首要义务在三个方面:

(一)要推进党委决议计划摆设的贯彻落实。人大任务就是要对峙与党同向、与民齐心、与时俱进。与党同向,就是处理我们的偏向和路途问题,一直把人大任务置于党的指导之下;与民齐心,就是处理我们对群众的情绪问题,尤其要处理情绪不深、情绪不真的问题,要时辰跟人民群众坚持一种默契;与时俱进,就是处理我们从事人大任务的办法问题,只要如许,在新情势新阶段下,才有新的形象、新的作为。“三与”也是本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务的总体要求。目前我们面对三个方面的时机:一是区位前提将发作基本性的改动。跟着“六路”的建成,行将成为成都、重庆、西安三大城市的腹心肠带、中间地带,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间城市,区位前提的改动,意味着庙门行将悉数翻开,对我们的开展很有利。二是政策支撑的力度加大。2012年,省委、省当局专门出台了支撑老区开展的定见,目前中心又把山区作为一个连片特困区域进行扶贫,上一年省委刘奇葆书记在召开了山区四川局部的座谈会,我们处于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中心地带,良多政策既可融入,又可获得带动和辐射。三是有刚强的组织保证。市、县两级已换届终了,都是新班子,为推进开展供应了刚强的组织保证。面对可贵的前史时机,在李刚书记的率领下,市委一班人探究提出了一条具有山区、欠兴旺地域特征的加速开展之路,这条路途既契合科学开展观的实质要求,更契合实践,契合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尤其是市委提出的统筹城乡、追逐跨越、加速开展、同步小康的总体要求,提出的建立“两地两区一中间”的目的定位,提出的“一城两翼三副五廊”的新型城镇化的空间结构,提出的“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的开展之路,提出的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变革之路,一切这些,使我们对将来开展充溢了必胜的决心。作为人大代表,我们有责任宣传党的主张,要当好宣传员,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引领群众。目前缺的不是钱,而是观念和理念,但凡没有据说过的、没有看到过的、没有干过的,都以为是错的。思绪决议出路,客观情况在不时的转变,但我们的思想方法、思想办法则没有变。所谓思维解放,就是主观一直契合客观,昨天思维解放不等于今日思维解放,今日思维解放也不克不及替代明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一届有一届的责任。当时,已出现优越的开展态势,尤其是统筹城乡、“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的任务格式已初步构成,全市上下各个范畴正在发作深入的转变。作为人大代表必然要当好宣传员,把市委的决议计划宣传好,把人民的力气、人民的聪明凝集聚集到贯彻落实市委严重决议计划摆设上来,构成推进市委严重决议计划摆设贯彻落实的合力。

(二)要推进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这些年来,物质财富添加了,精力动力滑坡了,世风日下、世风日下,人民群众对党和当局的公信度也鄙人降。作为人大代表,要经过我们的思想、行为、作为去影响人,教育人,把党的道路、方针、政策传达给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来自于人民群众,植根于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有着自然的联络,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最具有谈话权,储藏着宏大的物质力气和精力动力。因而,人大代表要经过亲密联络群众,发扬桥梁纽带效果,在党和当局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金桥,在第一工夫调查民情,在第一工夫反映民意,在第一工夫推进问题的处理。要经过代表的思想、行为和作为,让人民群众加强对党和当局的公信力和公信度,让人民群众看到但愿。

(三)要推进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人大代表联络群众,更多的是要容身实践问题的处理,不克不及仅仅做个样子搞方式。当今有良多触及到民生范畴的详细问题需求研讨、需求处理,一局部是变革开放30多年来构成的前史遗留问题,一局部是我们在统筹城乡、加速开展中面对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人大代表必然要深化底层、深化实践、深化群众,要关怀群众、效劳群众,尤其要在三个方面去仔细研讨:第一,要研讨开展方面呈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完成经济增进方法到经济开展方法的改变,在这个改变进程中,开展如何做到更科学,更理性,更具有可继续性,这都需求我们人大代表去研讨。如在新房建立中,局部当地就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些在城市周边建“城中村”,有些在场镇周边建“街中村”,对这些问题,人大代表都要去研讨。在新房建立中,要分类指点,抓点示范,全体推进,要脚踏实地,必然要把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相交融,必然要把新型城镇化的空间结构与老庶民的出产生涯方法、生涯半径相顺应。第二,要研讨民生范畴的问题。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特殊是目前新呈现了住房保证、就业保证、社会保证等民生问题;当时信访中,有关征地拆迁、涉法涉诉、军转安顿、企业下岗等问题也较多;还有乡村中留守白叟儿童、地步荒凉等问题的呈现。基于以上问题,我但愿每小我大代表每年能推进一至两个实践问题的处理,让老庶民看到实真实在的结果,让老庶民获得实惠。第三,要研讨社会治理范畴的问题。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很多涌现,分派不公、收入差距拉大、吏治糜烂、司法不公等都属于社会治理范畴的问题,个中有些问题是市场合不克不及,司法所不及,当局所不为。作为人大代表,我们最基本的就是要接纳办法,维护好、完成大好人民群众的物质好处和民主权益,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好处。

三、建立代表联络群众的平台和载体,树立任务的长效机制

依法履职范文篇3

一、正确处理“四种关系”,合理定位人大工作的目标方向

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后,人员调整后的县人大常委会迅速进入角色,围绕全县大局,布局谋划年度工作,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一)正确处理好人大工作与全县工作大局的关系,明确工作目标定位。在依法履职、实施好监督职能的同时,深层次审视人大工作,确定人大工作的目标定位,力争把人大工作与全县工作大局有机结合在一起,努力把人大常委会建设成为党委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政府做好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工作的坚强后盾,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人民群众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重要平台,为民主法治建设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

(二)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科学谋划年度工作。年初,县人大常委会在继承和借鉴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广泛深入地开展调研活动,结合全县工作实际,制定了《县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明确了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创新性地用“强化四种意识”引领2011年的人大工作,即:着力强化大局意识,在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上有新作为;着力强化群众意识,在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上有新举措;着力强化民主法治意识,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上有新成效;着力强化学习意识,在加强自身建设上有新提高。

(三)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监督的关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县人大常委会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把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于人大工作的始终。人大常委会会议的议程安排、重大事项决定草案、重大活动工作方案等,都坚持向县委请示汇报,确保人大工作安排与县委决策部署合拍同步,进一步推动了常委会职能的充分发挥。

(四)正确处理好加强人大监督与支持“一府两院”开展工作的关系,促进中心工作开展。工作中,常委会围绕县委的决策部署,从支持出发,从监督入手,把监督工作寓于支持之中,积极理顺关系、拾遗补缺,真正做到“吹热风、鼓实劲”,与“一府两院”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围绕“三个重点”,不断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县工作大局,找准监督的着力点和切入点,通过会前学习、深入调研、重点审议发言等有效方式,进一步提高例会审议质量,加大执法检查和建议办理力度,切实增强监督实效。今年以来,常委会召开常委会会议5次,听取审议县政府专题工作汇报15项,组织开展了执法检查、代表建议办理集中视察活动,提出意见建议61条,并跟踪督办落实,有效地发挥了监督职能,支持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一)围绕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强化监督。县人大常委会把监督支持县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政府两个“1号文件”精神,推动全县水利事业加快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听取审议了县政府关于水利工作情况的汇报,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在政策环境营造、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监督推动,有力促进了全县水利事业发展。常委会把推进村务公开作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意见》的切入点,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外出学习、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作出了《县人大常委会关于认真贯彻<省村务公开条例>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决定》,督促县政府制定工作方案,搞好试点、分步实施,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逐步规范。常委会以“建设党委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和《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办法》,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用法律程序处理信访案件的工作机制,在人大常委会的倡导下,形成了政法委牵头,人大常委会法制科、公检法司及信访部门参加的信访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形成大信访工作格局,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二)围绕推进县委战略部署强化监督。围绕县委提出的“工业强县”和“城市带动”战略,听取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关于全县融资平台建设情况”、“关于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关于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情况”等汇报,支持县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工业强县和城市带动战略的实施,着力解决好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从跟踪督办情况看,县政府牢牢抓住“黄蓝”国家战略深入实施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和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强化服务引导,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行动和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推动了全县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

(三)围绕政府着力推进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监督。县人大常委会抓住政府着力推进的“新农保”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内容,重点对涉及民生的工作实施监督,指出了工作推进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县政府认真分析常委会指出的问题,积极办理落实例会建议,“新农保”和“医改”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为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县政府关于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提出意见建议,县政府积极办理,有效推进了全县学前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促进相关执法部门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改善了全县的食品安全环境。

三、完善“三项机制”,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常委会始终把做好代表工作、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强化措施,完善机制,着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为代表联系群众、开展活动、履行职责创造有力条件,确保了代表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完善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机制。常委会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服务保障机制,为代表执行职务提供良好的条件。一是加强培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分期分批组织人大代表集中学习新修订的《代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召开代表座谈会和代表工作表彰会,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加强培训,要求各位代表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做“敢提建议、善提建议、会提建议”的优秀人大代表。二是强化指导,搭建代表履职平台。指导各乡镇街道人大和代表小组加强规范化建设,在人大办公室、代表活动室、代表信息公开栏、活动室挂牌等硬件建设方面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注重加强软件建设,在完善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和搞好代表活动记录等方面得到进一步规范,代表活动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三是开展评先创优活动,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常委会组织开展了优秀人大代表、优秀代表建议和建议办理先进单位评选活动,评选出20名优秀县人大代表、10件优秀代表建议和8个代表建议办理先进单位,并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奖励,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了全县代表工作的扎实开展。

(二)完善代表联系沟通机制。今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同代表的联系,定期不定期召开分片区、分类别的人大代表座谈会,及时通报县委县政府全局性、阶段性工作部署和重点工程项目、重要工作进展情况;了解人大代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看法、关注的社会矛盾、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困难等,全面掌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和社情民意。今年以来,县人大常委会共组织各种形式的人大代表座谈会19次,涉及代表120余人,征集到130余件代表建议,已全部转交县政府办理,有效推动了政府工作。

(三)完善代表建议督办机制。为做好代表建议督办工作,常委会继续实行代表建议答复和落实“双签制”、重点建议重点督办、评比表彰制度,并探索建立了承办单位与建议提出代表座谈互动、对办理不到位建议进行反复调研督导等有效做法,有力促进了代表建议的办理落实。6月份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县政府关于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汇报,8月份组织开展了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视察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代表建议的办理落实。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共提出建议48件,问题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的42件,占建议总数的85.4%。

四、突出“四个加强”,切实搞好自身建设

常委会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健全完善了人大常委会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严格制度落实,确保了人大各项工作的规范有序和高效运转。二是加强作风建设。以讲求工作实效为最终目的,组织开展了“找差距、抓机遇,促发展、争排头”大讨论、“四学”、“两评一树”等活动,帮促机关全体人员提升思想境界、提高服务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推动了人大工作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加强老干部工作。年初,制定了老干部工作计划,围绕政治学习、健康保健、外出考察学习、文体娱乐、座谈沟通、通报情况、视察参观等内容,每月安排1—2次老干部活动,老干部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建立了在职常委会领导成员联系老干部制度,积极开展集中走访和不定期走访老干部活动,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老干部在生活上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始终做到对老干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四是加强人大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人大》刊物、《人大工作动态》和《代表工作》简报的宣传阵地作用,宣传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大工作典型。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总结宣传工作成果和代表事迹,目前已在《中国人大》等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发表稿件100余篇。

五、着力做好当前重点工作,积极组织好人大换届选举

依法履职范文篇4

一、主要做法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全局学法用法

以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为契机,结合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大了对全局上下学法用法的工作力度。结合部门法律法规学习,采取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学习法制理论与学习法律条文相结合的方法,先后学习了《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国共产党章程》等。

(二)拓宽思路,形式多样,不断增强普法宣传效果

我们不仅教育自己的干部职工积极学法、用法,依法行政,而且还加大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婚姻登记条例》、《村委会组织法》、《社区居委会组织法》、《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农村五保供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三)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实现全覆盖。根据创建目标、创建标准、创建程序及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进行了具体规定,重点加强村(社区)组织建设、民主建设、法治建设,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提升村(社区)和谐发展能力等。2018年启动依法治村工作以来,我市申报了1个省级法治示范村、2个州级法治示范村、2个市级法治示范村,60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今年力争全市至少创建30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逐年实现全覆盖。

(四)做好“法律进乡村、进社区”工作,加强村(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按照市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2018年“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的实施方案》(马民政〔2018〕21号),明确了工作目标,细化了工作任务。

(五)深入乡镇指导依法治村工作。今年以来,我与局班子成员、相关股室工作人员前后多次深入到镇村、镇村、乡村、乡村等乡村指导依法治村工作。尤其是今年在基层治理现场会筹备期间,我带队分别于6月15日、6月28日两次深入镇村,按照《省级依法治村(社区)示范创建检查验收考评标准》中提出的组织建设、民主建设、法治建设、和谐发展四个方面指标要求,对镇村法治示范村建设工作进行检查。

(六)结合依法治市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结合全市依法治市工作,我局印发了《市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实施方案》。一是要求科学制定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二是要求抓住群众关注重点;三是要求突出群众主体地位。经过近两年努力,顺利完成了全市105个村3个社区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最为典型的是镇阿底村把村规民约以三字经的形式刻在群众必经路上的石头上;镇村以卡片、乡村以小册子的形式发到村民手中,都充分做到村规民约“易记、易懂、易行”,达到了预期效果。

(七)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务公开民主管工作的通知》,再次规范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确定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流程,统一的公开模式,坚持每季度公开村务、党务、财务。大力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去年村级事务推行“一定两议三监督”工作法不断深化农村(社区)民主管理。目前,各村(社区)已实行重大事项“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落实重大事项向乡镇党委、政府报告制度,便于乡镇党委、政府加强督促和指导。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保障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八)积极推荐申报省、州级村民自治模范村暨和谐示范社区。为积极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城乡社区建设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以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为契机,以创建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先进单位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积极推荐镇美谷社区申报创建省级和谐示范社区,推荐镇村申报州级村民自治模范村。6月23日下午,我和基层政权股工作人员到镇村对该村州级村民自治模范村创建情况进行了考核验收。

二、初步成效

(一)局内干部职工依法决策意识显著提高。通过学习,全局干部职工的依法决策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干部的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意识不断增强。并进一步强化了业务知识和法制知识,做到首问和信访不推诿,认真仔细解答,让群众满意而归;在政务中心民政窗口公开了服务指南,让群众了解我们民政的职能和办理事项的时效、手续及相关内容,人民群众满意度逐步上升。

(二)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普遍提高。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了提高,学法、懂法、守法的氛围逐步形成;提高了依法办事的能力,在涉及经济和民事纠纷时,能按法律要求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村民的直接参与,这既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权利,又规范了村干部的行为,消除了干群之间的隔阂,干群关系得到改善,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创建打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四)群众参与意识增强。村民们反映,有了村规民约乡里乡亲之间来往、互相理解和帮助更多了;村干部反映,通过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完善,村民的集体归属感更强了,对村级事务更热心了,遵守村规民约的自觉性提高了;社区干部反映,制定和实施居民公约,提高了社区治理的居民参与度,也大大提升了流动人口的管理水平。

三、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民主法治示范工作的推进力度,加强对乡镇、村(社区)的指导,全面推进依法治村工作。

(二)继续开展“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活动,督促各乡镇、村(社区)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与村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乡镇法律顾问授课、印发小册子、广播、短信、微信等多媒体手段创新宣传方式。

依法履职范文篇5

伴随着祖国前进的步伐,县人大常委会走过了20年的奋斗历程。20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为根本任务,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为加快我县的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促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突出工作重点,依法开展监督工作

监督工作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重要职权,也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一个重要手段。20年来,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目标任务,依法对“一府两院”进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一是认真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召开人民代表大会20次、人大例会120次,作出决定、决议120项;二是围绕工作重点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检查和调研;三是加强对县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根据《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监督条例》,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彝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对县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的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工作人员监督的暂行规定》,对“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开展了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坚持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和履职宣誓制度,不断加强对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四是积极开展执法检查。为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辖区内的贯彻执行,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10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五是认真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坚持主任接待日制度,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让来访者期待而来,满意而归。

二、加强民族立法工作,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民族立法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20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在坚持法制统一原则的前提下,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彝族自治县林业管理条例》。为适应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及时修订了《**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着手制定《**彝族自治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和《**彝族自治县石门关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自治条例的制订和完善,不仅推动了依法治县进程和民主法制建设,而且在保障自治县行使自治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民族关系,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不断深化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20年来,县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来抓,不断深化代表工作,注重发挥代表作用。一是建立和完善代表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了《县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制度》、《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制度》、《人大代表小组活动制度》等制度;二是及时督促办理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人大代表对“一府两院”的工作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人大代表履行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形式。20年来,县人大代表在代表大会期间共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1800件。县人大常务会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及时督促“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认真办理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在“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使提案的面商率、满意率、解决率逐年提高;三是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对代表的培训。为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增强履职能力,县人大常委会采取会前培训、专题培训、集体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人大代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四是认真开展代表述职评议活动。在全县11个乡镇中开展了县人大代表的述职评议活动。代表述职评议活动,不仅增强了代表的职务意识,而且进一步密切了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的联系;五是组织开展了人大代表勤劳致富、干事创业和“争先创优”活动。根据县人大代表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实际,在人大代表中广泛开展勤劳致富、干事创业和“争先创优”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人大代表,充分展示了人大代表风采,发挥了人大代表作用。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推动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0年来,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努力推动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加快发展献计献策。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先后撰写调查研究报告160篇、专题调研204个,不仅为县委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一府两院”的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挂钩联系乡镇村工作。从主任到一般职工,经常到挂钩联系乡镇、村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认真履行项目责任人职责,坚持一手抓人大工作,一手抓经济建设,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四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县委和上级人大交给的各项任务。

五、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机关的自身建设,为做好人大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20年来,县人大常委十分重视自身建设,把自身建设作为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来抓,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彝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彝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制度》、《**彝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等15项制度,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各项工作;二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干部的整体素质。坚持县人大领导班子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县人大党支部学习制度、机关干部集体学习制度;积极参加南方12省(区)16县(市、区)人大研讨会和省州县各类学习及培训;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了“三讲”、“三学”、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三是加强了人大宣传工作。20年来,县人大机关及人大工作者积极撰写各类文章,先后在《云南人大》、《大理人大》等报刊媒体上发表400余篇文章;四是进一步改善了人大机关的工作和生活条件。2002年新建了县人大机关办公楼,2004年又建盖了县人大代表活动中心综合楼,美化、绿化了机关大院、购置了两辆工作用车,为人大机关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依法履职范文篇6

关键词:清江流域;环境;公益诉讼;行政

一、E市清江流域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及原因

2019—2020年,E市检察院共计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35件,提出诉前检察建议125件。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类公益诉讼案件75件,其中涉及清江流域26件,占比34.6%;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类公益诉讼案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68件,其中涉及清江流域诉前检察建议22件,占比32.4%。

(一)粗放型经济破坏生态环境

E市检察院2019—2020年共办理工厂、企业污水直排清江流域公益诉讼案件13件,占涉清江流域公益诉讼案件数的比例为50%,可见工厂、企业污水直排是造成清江流域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分析,E市由于高新技术较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经济发展方式以粗放、内向型经济为主。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下,自然资源过度开采、滥砍滥伐、滥排滥放现象普遍存在。而围绕旅游业的新型服务业尚处发展中,完整的生态产业链尚未形成,产业发展过多依赖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简单加工,高能耗、高投入、高排放的粗放型产业结构给E市清江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增大难度。

(二)农业及生产、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2019—2020年E市检察院共办理农户、小区生产生活污水直排清江流域公益诉讼案件9件,其中4件为城市小区生活污水直排,5件为农户生产、生活污水直排。由此分析,农村畜禽养殖、生活垃圾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是E市清江流域水污染的另一主要原因。农民生态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生活垃圾乱排乱倒,小集镇和乡村、组未能设置专门的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中心,造成农村生产、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支流,最后流入清江,造成水资源污染,破坏清江流域生态平衡。

(三)行政机关执法不力放任环境破坏

通过分析E市检察院2019—2020年办理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两年间E市检察机关共计办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135件,主要涉及危害水资源、危害矿产资源安全、危害珍稀动物、植物安全等方面,分析案情发现环保行政机关在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上存在履职尽责不到位、行政处罚不力、行政审批不严、行政强制措施执行不到位、区域性执法等问题,使E市清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二、清江流域环境行政公益诉讼面临的问题

(一)行政机关履职标准不明晰

分析E市检察机关近两年所办理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被告环保行政机关存在不履职、不依法履职(如拖延履职、违反法定程序履职)等情况。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若干解释》的规定: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是基于环保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职。但环保行政机关如何履职、是否履职、履职效果如何等问题,散落于各个部门法、行政法规以及规章、会议纪要和通知文件中,环保行政机关履职标准未有统一性规定,造成履职标准不明晰。这些标准是影响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重要考量。履职标准不明晰一方面使环保行政机关履职不力,另一方面加大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难度。

(二)举证责任分配标准不明

案件线索是推进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的基础和源头。与民事、刑事诉讼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分配不同,行政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人是检察机关,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共和国家利益,检察机关在诉讼地位、证据收集能力、举证能力上具有天然优势,其对环保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职造成环境污染后果的行政行为,可以承担与其能力相适应的举证责任,如此便与行政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相悖。司法实践中,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项新制度,应当遵循何种举证责任规则标准不明,限制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工作的开展。

(三)刚性调查取证权缺失

首先,虽然检察机关在诉讼地位、取证和举证能力上具有天然优势,但被起诉的环保行政机关作为案件当事人,在案件事实了解、证据掌握等方面优于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发现环保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职造成或者放任环境污染情形,向其送达诉前检察建议,在送达检察建议后环保行政机关仍不及时整改、依法履职,检察机关方可提起诉讼。被起诉方环保行政机关在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后,提起诉讼前,有足够的时间毁灭证据、伪造证据、转移证据,甚至以拒绝配合检察机关调查取证的方式拖延、阻碍调查。其次,检察机关没有刚性调查取证权,无法采用强制措施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相关证据查封、扣押、冻结,在证据保全上处于弱势。在证据的搜集上,刚性调查取证权的优势在检察机关转隶前办理贪污渎职类案件上最为明显,转隶后自侦权的减弱也让检察机关在办理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时的威慑力降低,没有刚性调查取证权的检察机关很难开展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工作。

三、完善清江流域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思考

(一)明晰行政机关履职标准

1.明晰不依法履职的监管性标准。检察机关对环保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职的监管性标准必须是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职责,不应将诸如环保行政机关未及时回复诉前检察建议视为未履职而提起诉讼。2.以立法规定来界定履职标准。检察机关应该以立法规定来界定环保行政机关是否履职,而不应以内部方案、地方性改革等来界定。对依据规范性文件认定环保行政机关是否履职时,检察机关有必要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3.区分上下级环保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职权。对上级环保行政机关委托下级环保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下级环保行政机关存在不依法履职的情形,不应认定下级环保行政机关未依法履职。4.不应以社会公共利益的侵害状态是否完全消除来决定是否提起诉讼。检察机关监督环保行政机关的是“不”依法履职,对环保行政机关已经作出相应行政行为,纵然公益仍受损,也应慎重起诉。

(二)明确举证责任分配标准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举证责任有两种不同观点[1]:一种认为应遵循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另一种认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行政相对人检察机关在诉讼能力和地位上拥有法律监督权的先天优势,不同于一般行政相对人,检察机关应承担主要举证责任。[2]检察机关举证责任分配与诉前调查取证权紧密联系,鉴于规避检察机关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滥诉现象,建议由行政机关对自身行政行为合法性承担举证责任,检察机关应负担初步的证明责任和中等严格程度的证明标准,赋予检察机关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后对环保行政机关采取的行政措施存在“不当履职”或“不依法履职”的举证责任,以及被诉环保行政机关对环境污染负有监管职责的举证责任。

(三)依法保障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权

第一,建议通过立法明确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以立法或司法解释的方式,将过去分散式的关于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依法享有的权利与义务整合并予以明确。比如,在诉前程序阶段,给检察机关配置明确的调查取证权,对行政执法证据依法享有调取、固定、查封、扣押、冻结等权力。在诉讼阶段,检察机关对环保行政机关是否纠正不当履职,使受损环境被停止侵害、被修复的行政行为承担证明责任。第二,完善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手段。由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证据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强、专业要求高等特点,更新和完善调查取证手段有利于检察机关更好发挥检察监督权保护公共利益的功能。比如建立公益诉讼证据鉴定专业化合作制度。以清江流域环境损害为例,为鉴定证据,检察机关甚至要将证据送至省会城市的专门鉴定研究所,耗费大量时间、人力与金钱成本,且鉴定机构往往分散在各大科研院所、高校、环保行政部门,增加证据鉴定难度。建议自上而下建立专门的公益诉讼证据鉴定渠道网,在每个城市选定几家资质过硬的鉴定机构,在证据送达、鉴定费用报销上采用专人专网专款,减少证据鉴定时间和流程。

参考文献

[1]林仪.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立法难题与司法应对[J].东方法学,2018(2):151-160.

依法履职范文篇7

一、地税部门建立问责制的内涵和外延

首先,何为问责?顾名思义就是“问责主体对问责对象进行责任追究”。问责制则显然就是问责主体对问责对象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对于问责制这一新生事物,无论是学界,还是实践部门,尚未形成一个统一和权威的定论。其实履职、问责、尽责是对地税工作责任问责制的关键,它们统一在工作责任问责制中,有着内在密切的联系,具有深刻的含义。

(一)履职是基础

履职是问责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了是否问责、问责的对象、问责的性质和程度。履职是否合规、是否按准则和程序办事,将直接决定是否被问责,问什么责。履职是地税系统每一级机构依法行政、依法征税的基本行为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也是地税系统工作人员工作的起码内容和要求。离开了履职谈问责,问责就没有基础和条件。特别是作为基层地税部门直接影响着的地税系统履职状况、程度和形象。因此,实施工作责任问责制要从基层抓起,从基层地税部门的履职抓起,从每一名基层地税干部的具体履职行为做起。

(二)问责是保证

问责反作用于履职,促进履职的提高和深化,保证履职的顺利实施。较长时期以来,我国只有履职的要求,缺少尽责的约束规范,更缺问责的惩罚制度,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履不履职一个样,即: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错干对一个样。问责制度的出台和实施,进一步细化了基层地税部门和地税干部履职要求,使履职的全面落实从制度上得以保证,是对不尽职、不履职、失职行为的鞭鞑,从而,有利于提高地税干部责任意识,有力地约束管理权力,促进地税干部规范履职行为。

(三)尽责是核心

尽责是履职的目标、是结果。实施履职问责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充分调动地税系统各级机构和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尽心履职,正确履职,依法履职。工商行政管理法规明确了基层地税部门的职责,赋予了尽责以及地税干部相应的管理权力。实施履职问责,目的就是在内部建立和完善管理责任制度,规范系统工作人员行使法律赋予的职责和权力,而尽责是法律对各级地税部门和地税干部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求对照其“职”,保证“尽责”,追究其“责”。

二、深刻理解建立问责制和法治地税的统一性

问责制和深化法治地税在内在价值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问责制正体现了法治的精神,问责制的建立和完善将有力促进法治地税建设的进程,而深化法治地税建设就必须接受问责制的考验。

(一)问责制体现了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

国务院总理曾在向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郑重承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问责制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使享有国家权力的政府及其官员也必须承担与权力相对等的义务,其一切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和后果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责任追究的对象不是普通民众,而是掌握国家公权力的政府及其官员,这正是现代社会以人人平等为特征的公平正义法治精神的体现。地税机关作为政府部门,在推进法治化的进程中,同样也需要问责制的监督,在行使权力的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

(二)问责制体现了民主自由的法治精神

问责制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破除束缚民权的障碍,释放民权民意,让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群众依据法律对作为人民“公仆”的政府及其官员进行问责,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实现更全面的监督,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这正是法治社会治理模式的核心要义,体现了民主自由的法治精神。在深化法治地税建设的进程中,同样也需要问责制的监督,让税收管理工作更多的体现民意,更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符合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的规律。

(三)问责制体现了权力制衡的法治精神

现代法治社会,必须是权力制衡的社会,而权力制衡的关键则在于实现对公权力的有效控制,让其发挥为人民服务的功能。历史经验表明,对公权力进行有效控制,寄希望于统治者的自律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必须确立法律超越公权力的至上地位,通过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才能真正实现权力的制衡,问责制正是实现权力制衡的重要法律制度之一。税收管理权和征收权作为国家公权力的一部分,也只有在问责制的监督下,才能不致误入歧途,而真正发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调节经济的作用。

三、切实推进地税部门问责制的建立

美国行政学者库珀认为,在公共组织中,保持负责任的行为有两种方法: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表现为制度规制与伦理自觉。在我国,现代法治意义上的问责制刚刚起步,尚在探索中,无论理论准备、制度建设、实践经验积累还是文化条件的支持都存在许多不

足,有待进一步完善。作为地税部门,要建立起真正的问责制并落到实处,也应着力从这两方面入手,即既注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也不忽视伦理道德的功能。

(一)从制度层面上,加强刚性的问责法律制度建设,保障问责的制度化

一是建立以“职权法定”为核心的问责范围衡量制度。作为地税部门,一方面必须认真梳理本部门的法定职责,并以此为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问责范围衡量制度,把职责缺位和越位的违法行政行为准确纳入到问责范围中来,做到既不问不该问之责,也不漏问该问之责;另一方面还必须对地税部门内部不同岗位之间的职责进行严格划分,完善相应的岗位责任制,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等个人责任制,防止一旦出现问责事由,相互推诿、扯皮的情况。

二是建立以“权责统一”为核心的问责惩罚规则体系。成熟的问责制度体系,还必须根据“权责统一”的原则严格划分问责后果,对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要追究责任,不同的过错分别对应什么责任,不同的过错程度分别对应哪个层级的责任人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只有这一切成为稳定、必然的制度,才能给官员确定的预期,才符合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而且,没有明确责任规定的问责制一旦被滥用,它既可能沦为打击异己或维护长官权势的工具,出现无错担责、轻责重罚的现象,也可能成为“官官相护”、“长官呵护”的手段,出现有错无责、重责轻罚的现象。作为地税部门而言,近年来也相继出台“十条禁令”、“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等制度,但这些制度大多是粗线条的。如何使这些文字制度落到实处,是必须在深化法治地税建设中重点考虑的。

三是建立以“还权于民”为核心的民意问责渠道机制。,地税部门在建立和完善问责制时,一方面必须通过制定科学的制度,顺畅民意表达的渠道,积极建立接受人大、政协等民意代表机构的质询、评议机制,倾听民意;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制定科学的制度,顺畅民意知情的渠道,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进政务、党务、局务公开工作。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行风监督员队伍建设,主动邀请地方纪委、新闻媒体随同地税一起执法。这样,既可以保证问责的公正性,也可防止因信息掌握不全面而出现舆论妄加猜测、民意误判的“执法暴力”现象。

(二)从价值层面上,加强柔性的问责伦理道德建设,提高问责的实效性

一是从外部环境入手,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公民问责意识。加强问责伦理道德的建设,就必须努力转变对问责的认识,不是想尽办法遏制民意,躲避问责,而应以建立公民社会为己任,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方法促进以参与政治和制约国家权力为使命的公民社会兴起,培养公民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尊严,提高公民问责意识,主动接受公民的问责。同时,也只有公民主动问责、高度警觉的问责意识得到强化,对政府及其官员形成强大的社会压力,我们建设法治地税的进程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推进。

二是从内部氛围着眼,进一步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税收管理伦理观。首先,必须要让地税干部明了履什么职,尽什么责,问什么责。组织地税干部学习公务员履职问责的有关规定,掌握内容、熟知条文,把握办法的内涵和要求。通过认真学习,在内部营造学习问责制、宣传问责制、实施问责制的良好氛围,使每个地税干部对照自己的岗位权限和职责,使其懂得不正确履职的后果,从而按照岗位权限规范履职行为。使每个地税干部都能正确看待履职问责制度的实施意义,正确对待履职问责,自觉接受履职监督;其次,要建设地税文化,督促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地税工作守则》,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严格依法管理,真正做到严格审慎、公正开明、尽职高效、清正廉洁;再次,要进一步提高地税干部的履职能力,下决心解决地税干部履职的心理素质不强,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切实加强监管能力的培训,使地税干部能用心履职,主动履职,有能力履职。加强地税伦理教育,根本的目的就是通过教育引导广大地税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破除“官本位”思想,建立“以民为本”的从政道德,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将问责制的他律转化为内心自觉,坚定正确的伦理信念和伦理理想,进而使整个地税系统树立正确的地税伦理观,这就是地税伦理教育的最终目标。激励褒贬环节。履职、尽职、问责本身就是激励,正确运用正向激励和反向激励是实施问责的重要手段。首先,坚持正向激励,促进履职尽职。进一步开展“创先争优”、“征管能手”等评选活动,充分利用年终考核评优等机制,树立先进标杆,构建爱岗敬业光荣、和谐向上的氛围。在激励褒扬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同时,示范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进取;其次,充分发挥反向激励的作用。即实施问责惩罚,对不正确、不规范履职的工作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通报,对构成问责的人员坚决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措施予以处罚。通过严格的问责处罚鞭鞑、处罚责任人,教育启发、引导更多的人。

(三)从落实五个责任着手,进一步强化管理,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观

一是依法管理,强化责任。依法管理是强化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水平,提升执行力的指导原则和着力点。在坚持依法管理的同时,使每个地税干部树立强烈的责任心、事业感,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职尽责,承担责任,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二是努力尽职,免除责任。依法合规、权责对等是问责制的基本原则。基层地税部门和地税干部要在尽责上下功夫,尤其要注意突出管理重点,紧紧抓住税收管理中的热点、难点等重大问题,务求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依法严格管理,严格查处,真正做到尽职、尽力,才能免责和合理规避责任。公务员之家:

三是层层分解,落实责任。首先,要按照问责制的要求,对不同工作岗位的设置和规定,将工作任务依次层层分解至一把手、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相关直接工作人员。对内部出现按问责制可能实施问责的事由,按岗位责任落实当事人、分管工作的领导及应承担次要责任的领导。其次,要落实监察、人事,办公室等部门的责任。综合部门在问责制的实施中应承担不可替代的牵头、组织协调的职责,充分发挥这些部门的重要职能作用。

依法履职范文篇8

问题

(一)履职能力偏弱。一是个人素质较低。极少数代表平时不加强学习,沉醉于事务或工作应酬中,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不够,理论水平不高,政治敏锐性不强,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召开期间或闭会期间,不完全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人云亦云,是非不清,知情、明政、议事能力不强。二是履职能力较弱。有的代表不理解人大代表是一种职务,忘记了自己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代表者和体现者,是人民群众呼声的代言人,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把自己等同于“先进个人”。有的认为行权履职既无报酬,又耗费精力,还会遇到阻力,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因而对代表工作不主动、不积极,敷衍了事,能推就推,甚至不参加代表小组活动。有的表达能力差,知情议政水平低,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因而当一届代表,没有在会上发过一次言,没有提过一件议案和建议。三是全局观念较差。极个别人大代表看问题只满足于自己活动范围内的小圈子,只看表面现象,不做具体分析,没有弄清问题的真相和了解到问题的实质就轻率地、不负责任的乱发议论,没有立足全局去思考问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二)履职氛围欠浓。一是对代表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社会上一部分人对人大代表的性质、地位、作用了解不多,认识不够,对人大代表依法履职行权不支持、不理解,甚至挖苦讽刺、故意刁难,一个有利于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作用的社会大环境还远远没有形成。有的地方党组织不重视、不支持人大工作,不善于运用政权组织形式贯彻党的主张。有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缺乏人大意识、公仆意识,不重视人大代表的法定权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代表作用的发挥。二是开展代表活动经费不够。大多数地方虽然将代表活动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但经费总额偏少,满足不了代表活动正常开展的需要,尤其是部分乡镇人大代表活动经费难以落到实处,工作开展困难。三是对代表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尤其是对选举法、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还不到位,对代表工作的性质特点和履行职责较好的代表典型宣传不够,没有营造出代表履职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和法制环境。

(三)履职形式单一。一是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履职形式单一。少数代表认为,只要能按照要求出席了人代会,就算尽责履职了。在大会期间,仅仅满足于“听听报告,画画圈,投投票”,审议讨论时随大流,人云亦云,很少提出有见地、有针对性的不同意见,甘当“会议代表、挂名代表、举手代表、哑巴代表”。二是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履职活动单一。一些代表认为,“代表代表,会后就了”,在大会结束回到原工作岗位后,就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不参加或很少参加代表小组活动;部分代表对闭会期间应该参与哪些活动十分茫然,既不联系或很少联系选民和群众,不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呼声,又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代表述职、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席团)提出各方面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进工作等活动,把人大代表的职责抛诸于脑后。

原因

代表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存在的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代表培训机制不够健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培训的组织上比较松散。什么时候培训,怎样培训,培训哪些内容,随意性很大。基本上没有明确专门的培训机构,也没有专门的培训制度,即使有的地方有了培训制度,也不太健全。大多数地方没有专门的培训计划,也没有完全落实专项培训经费。二是在培训的方式上比较单一。大多数地方对人大代表的培训都是在人代会前或会后安排半天、一天进行,时间短,效果不是很好。而在日常工作中,也没有注意将代表培训与代表视察、代表执法检查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三是在培训的内容上不够全面。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一般情况是对人大业务知识培训得多,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理论、有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学习培训较少。

(二)服务保障措施不够得力。一是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的意识不够。有的监督对象缺乏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的正确态度,认为人大代表执行职务是例行公事,仅仅只是说说而已,对人大代表视察、调研等工作应付了事,不认真对待,对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很难落到实处。二是对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办理力度不够。一些地方“一府两院”及其工作部门在具体承办过程中,有“推、拖、搪、敷、压”等现象发生,不与代表面商,不与代表沟通,仅仅满足于文字回复,不注重实际效果,不注重跟踪回访,有的甚至故意非议人大代表。三是对人大代表履职支持不够。有的单位或乡镇对代表工作不够支持,代表参加活动的时间、精力以及代表履职依法应享有的政治、经济待遇等得不到应有保障。

(三)监督代表履职不够到位。对代表履职的考核和监督体系不健全,奖惩措施落实不到位,是导致代表履职责任意识不强的根本原因。目前,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对代表的履职没有作出定量规定,一些代表认为,代表职务是虚的,有时间有精力就参加,没时间没精力就不参加。另一方面,一些地方虽然在建立健全代表履职档案、进行代表履职测评、建立不履职代表退出机制上作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探索,但由于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对代表履职进行考核的具体办法,因而对监督代表履职仍缺乏力度。

对策

新形势下,可以从四个方面着力进一步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一)强化学习培训,提高代表履职的素质和能力。一要建立健全代表培训工作机制。要从加强机构、人员、制度和经费等方面入手,建立健全代表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加强对代表的培训力度,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二要教育引导代表提高综合素质。学政治,这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起码要求,要组织代表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系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学文化,这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要引导、鼓励人大代表,特别是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加强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现代社会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学业务,这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根本要求,要组织代表重点学习宪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选举法、代表法和人大议事规则等;三要因地制宜多种方式培训代表。要结合开展代表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进行培训;要组织部分代表参加上级人大举办的专题培训班及赴外地考察学习进行培训;要结合指导代表小组活动开展学习培训。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增强人大代表履职意识和能力,自觉做到依法办事,依法履行职责。

(二)强化服务保障,调动代表履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各级人大要切实加强对代表工作的领导,将代表工作纳入常委会(主席团)的重要日程定期研究。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考核、有监督。二是要重视代表联络工作机构的建设,配齐配强代表联络工作干部,加强与代表的广泛联系,认真收集和听取代表的建议意见,帮助代表解决履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好代表的接待和后勤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保持代表履职渠道的畅通,真正使人大常委会(主席团)成为“代表之家”。三是要保证代表工作业务经费的支出,不断改善代表工作的环境和条件,无固定收入的代表参加人代会和代表活动,要给予误工补贴,报销差旅费。四是要为代表活动提供时间保障,要加强与代表所在单位的联系,请其优先安排代表执行职务的时间,以便代表有充足的时间参加代表活动。五是要拓宽代表知情知政的渠道,为代表行权履职创造条件。如为代表订阅《中国人大》、《民主法制建设》、《人民权力报》等学习资料,邀请代表参加或列席人大及常委会的各种会议;组织向代表通报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席团)、“一府两院”的工作情况,让代表及时了解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六是要加大代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不断加大对人大制度、代表工作尤其是代表典型事迹的宣传,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为代表履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依法履职范文篇9

年是“十二五”规划起步开局之年,也是本届人大任期的最后一年。镇人大主席团工作的总体目标和思路是:在镇党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镇十二届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用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镇理念统领人大工作,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镇有机地统一起来,认真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为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具体措施:

(一)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党委工作大局

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党委工作大局是人大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因此,主席团工作要始终围绕党委工作中心、服务全镇工作大局,动员和组织人大代表关心、支持和参与经济社会建设。始终做到“维护一个格局、围绕一个大局、坚持一个统一”。一是始终维护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格局,准确把握自身定位,认真贯彻落实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依法履职的全过程;二是始终围绕服从和服务于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人大工作的优势和特点,科学确定工作思路和作出审议意见,着力推动解决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挑战;三是始终坚持党委工作意图与人大依法履职的有机统一,规范选举程序,探索监督途径,提高履职水平,增强工作实效。

(二)突出工作重点,增强监督实效

依法行使监督职能,是人大工作的切入点,也是人大工作的立足点。要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坚持将监督寓于支持之中,做到既依法开展监督,又能更好地支持政府的工作,从而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是依法审议决定重大事项。围绕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履行主席团和代表大会,听取、审议和决定重大事项的职责。

依法审议监督,作出决议、决定或提出建议意见的议题有:听取和审议年度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年度镇财政预算安排情况;听取和审议年上半年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情况;听取和审议年镇5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项目、重点工程计划安排和工程进展情况;听取和审议镇政府办理和答复人大代表建议意见的情况;听取和审议发展工贸经济新型产业,推进全镇经济转型升级工作情况。

二是积极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围绕全镇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组织代表进行视察、检查和评议活动,听取政府有关部门的专项报告或汇报,今年将着重对我镇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村委会换届选举、规划编制和实施、农村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监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乡规划法》、《宁波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劳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视察调研和执法监督,另外还将对中小学校安全和工程验收管理工作,生活污水管网规划建设、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五星市场和前冯住宅小区开发建设等重点工程进行视察检查和工作监督。同时,结合全市“解放思想再跨越,转变作风再落实”学习实践主题活动,继续开展对政府部门和行风单位开展述职评议和行风评议,监督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力,推进依法行政。

三是认真受理群众的来信来访。要把人大信访工作作为加强与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窗口和密切人民群众关系的重要平台,认真受理群众的来信来访和申诉控告,做好信访件的交办和督办工作,依法督促政府机关和有关部门及时予以依法公正处理和答复,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

(三)夯实人大基础,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年是人大换届选举之年,也是代表工作承上启下之年。一方面要充分保障本届代表继续履好职,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精心组织,确保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

一是要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为代表创造和提供良好的履职环境和条件,及时向代表通报政府的工作情况,进一步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同时深入开展代表“双进”(进部门,进社区)活动,深化“双联”(主席团成员、政府班子成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制度,积极组织代表开展“走访选民周”活动。

二是要搭建代表履职平台。有选择性的组织代表参加集体调研,视察,检查等活动,努力探索代表小组活动和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拓展代表建议意见表达新渠道,提高代表活动的实效性。

三是要增强代表监督实效。进一步完善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机制,做到及时交办、适时催办、到期督办、“不满意”重办、办后回访,提高建议意见的办结率和落实率。

四是要完善代表活动激励机制。继续开展代表履职积极分子、先进代表小组和优秀建议意见评选活动,进一步建立完善代表履职档案,强化代表履职考核和公示制度。

五是要贯彻新选举法,确保换届选举顺利完成。按照新《选举法》和省《实施细则》的要求,把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民主、严格依法办事贯彻于换届选举工作的全过程,结合本镇实际做到周密安排,精心组织。重点把握好宣传培训,方案制定,候选人推荐,依法选举等重要环节,注重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调研、分析和研究,注重加强与村干部的联系和沟通,确保圆满完成市、镇二级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工作。

(四)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服务大局能力

一是坚持代表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提高依法履行代表职务的水平。通过多种形式和各种渠道,有计划地开展代表学法、用法、履职等专题培训,做到主席团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与代表自学相结合,培训会学习与活动前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议事水平和履职能力,增强履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代表履职档案和代表活动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代表在原选举单位和选民中的影响力和认同力。通过健全代表履职档案和代表活动激励机制,进一步强化代表的履职意识,提高代表的履职主动性和自觉性。让选民了解代表的履职情况,更好地密切与选民的联系,使代表身处于选民之中,自觉接受选民监督,真正不辱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光荣使命,为履行职务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履职环境。

依法履职范文篇10

近年来,三元里街道人大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实施代表法和省实施代表法办法,着重抓好代表的思想建设、履职能力建设和工作制度建设,紧紧围绕区、街的中心工作,认真抓好区人大常委会各项决议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代表接访、评议、述职工作,积极组织代表视察、调研活动,协助完成实施依法治街“三五”规划的检查验收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作用。***年,街道先后被评为全省严打整治先进集体,广州市社会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广州市文明街道,“适宜创业、适宜居住”的和谐文明新型社区逐步构成。

一、以良好的保障和服务为保证,打造代表依法履职平台

基层代表依法履职,监督是履职的主体。近年来,三元里街道人大工作室在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广阔的平台,在搞好保障和服务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跟踪式联络。街辖区共有人大代表20名,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人、广州市人大代表4人、白云区人大代表15人。这些代表分别来自政府机构、国有制企业、社区居委、学校、村转制企业、私营企业。工作性质的不同,给代表的保障、服务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为此,街道人大工作室采取建立分社区式联络、分小组式管理、定时与不定时走访等办法,加强与各代表的沟通,及时掌握动态,了解工作需求,确保联络、沟通渠道顺畅,跟踪式管理到位。

(二)快捷式服务。提供良好的服务,是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条件。近年来,街道人大工作室以提供贴身式服务为手段,精心打造服务平台。在服务过程中,主要抓好“四优先”,即: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优先反馈,代表在执法检查监督中遇到的矛盾优先处理,代表自身工作、生活存在的困难优先解决,代表的合法权益优先维护;在保障过程中,主要抓好“四到位”,即:有关情况通报到位,代表接访安排到位,专项活动组织到位,执法监督优势整合到位。通过快贴身式、一站式的服务,拓宽了服务平台,提高了服务质量,营造了良好的执法检查、监督环境。

(三)足额式保障。人大工作的经费是否保障到位,直接影响着人大工作的顺利开展。我街道人大工作室,在每年的工作安排上,除制定工作意见、作好工作计划外,还有侧重地对人大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经费预算,把人大有关经费开支列入街道年度经费预算中,对代表组织的视察、专题调研等重要活动,采取足额式的保障办法,让代表不为调研经费分神、耗力。近年来,街道每年拿出3~5万元经费保障人大的各项活动,较好地解决了经费保障难等问题。

二、以开展“六项活动”为主线,拓宽代表依法履职渠道

组织代表积极开展活动,加强与选民的联系,是执行监督和接受监督的主要途径和载体。街道人大工作室,在坚持“依法办事原则、接受双重领导原则、不直接处理原则、集体行使职权原则”的同时,积极组织代表开展好“六项活动”。

(一)开展代表接访日活动。为加强代表与选民的联系与沟通,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协助、监督街道办事处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街道人大工作室坚持按要求,每月安排2名代表在街道办事处或社区轮流接访。在接访中,做到接访人员落实、场地落实、时间落实、咨询内容落实,确保了接访日活动开展制度化、规范化。

(二)开展代表定点联系社区活动。街道人大工作室根据代表的分布情况,采取编设小组办法,将代表与所在的社区建立固定的联系方式,接通受监督,进行双向沟通,在基层听呼声、收民意,充分发挥代表各自的专长和影响力,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和管理,提高社区城市化管理水平。

(三)组织代表进行专题视察、调研活动。每年围绕政府、街道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选择目的明确、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的专题,组织代表进行两次专题视察和调研活动。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街道人大工作室在组织活动前,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抓好相关计划的制定与意见的征求;活动中,严密组织代表按照计划或方案实施视察和调研,确保视察、调研的时间不少、主题找准,实地调查、方法得当;活动后,撰写出可供政府决策或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和调查报告,上报区人大常委会,促成问题尽快解决。

(四)组织评议行政职能部门活动。街道人大工作室受区人大常委会的委托,每年组织代表听取街道办事处1-2个职能部门述职、汇报工作,并围绕这些部门近年来执行宪法、法律、法规和落实执法责任制,完成本部门工作、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评议。同时,对街机关科室、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进行评议,促进了街道的全面建设。

(五)开展代表述职活动。为增强代表的责任感,提高执行代表职务的积极性,街道人大工作室每年安排2~3名代表向所在选区选民报告他们履行代表职责的情况,主动接受选民的评议和监督。通过述职,用反位式的思考,认真查代表自身的不足,找准工作上薄弱环节,强化为民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真正做到在选民评议中认识不足,在选民监督中激化工作动力。

(六)开展执法检查活动。根据白云区人大常委会每年的执法检查方案,组织代表听取实施依法治街“三五”规划、“四五”普法规划和贯彻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等情况。在执法检查中,有重点地抓好对《统计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消防法》、《安全生产法》等贯彻执行情况的检查与汇报,及时发现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此推动法治建设进程。

三、以关注以人为本为重点,突出代表依法履职工作实效。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三元里街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域、社情、经济和文人环境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如何发挥好人大代表的职能作用,加快城乡结合部街道优势的整合,真正打造出“两个适宜”的和谐新型社区,是代表面临的新课题和要应对的新挑战。近年来,为突出代表依法履职效果,我街人大工作室认真抓好“三个转变”工作落实。

(一)抓好思想理念的转变。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对代表依法履职的根本要求。为使代表的思想理念符合形势发展需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街道人大工作室坚持每半年联系代表进行一次人大工作理论学习,深化对使命感的认识,从思想认识不足向夯实思想根基转变;每年组织1~2次视察、调研活动,深入社区、选民中察民情、听民意,深化对责任感的认识,从思想重视不够向真正体恤于民转变;每年组织代表开展好述职活动,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虚心接受选民监督,从思想过于保守向真正与时俱进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