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1:09:47

腰椎间盘突出症范文篇1

临床实践证明:大多数具有腰腿痛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卧硬板床休息可使疼痛明显缓解甚至逐步消失。腰椎间盘压力在坐位时最高,站立位居中,平卧位最低[1].在卧位可去除上部躯干加于腰椎的压力,而且可以降低肌肉的张力和各韧带的载荷,使损伤的纤维环得到修复,避免髓核的进一步突出,突出的髓核可以逐渐地自动回复;且有利于椎间盘周围静脉回流,使病变部位的充血水肿等明显消退,因此卧床休息常作为非手术治疗的基础。王大传[2]将患者分为严格卧床组(A)与不严格卧床组(B),每组各50例患者,A组经严格卧床2--3周后,再行手法、封闭、中药治疗,B组则未严格卧床,结果两组远期疗效对比:A组优良率为88%o,B组优良率为64%,A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表明严格卧床对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确有很好的效果。

2、牵引疗法

牵引的方法很多,有手法牵引,骨盆牵引,自身牵引和机械牵引等。以牵引为主疗法牵引主要对突出物回纳,缓解神经根挤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而被广泛采用。牵引治疗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该法对突出物回纳,缓解神经根挤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被广泛应用。究其机理,与牵引能增大椎间隙、增加髓核内的负压回吸力及后纵韧带对突出髓核产生的回压作用、纠正后关节位移、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空间位置有关。牵引治疗的机理[3]是:(1)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促使髓核回纳,任何形式的牵引均可使椎间盘的压力明显降低,使椎间隙扩大,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回纳。(2)促进炎症消退,牵引治疗使病人脊柱得以制动,有利于充血水肿的消退,炎症因子和致痛因子得以减少。(3)解除肌肉痉挛,疼痛使腰部肌肉痉挛,腰椎活动受限,间歇性牵引可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肌肉放松,恢复腰椎的正常活动度。(4)解除腰椎椎间关节的病理性负荷,纠正椎间小关节功能紊乱,半脱位或滑膜嵌顿,恢复正常的对合关系。

目前国内常用方法有自身重力悬吊牵引、持续牵引、大力水平短暂牵引和瞬间暴力牵引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牵引设备的先进性,加之斜扳等手法的针对性以及施术操作的科学性为近期发展的主流,而且疗效也确实显着。临床中以多功能三维牵引治疗的报道较多。张培军[4]介绍采用三维牵引加定点斜扳治疗128例,治愈79.7%,显效12%,差者3.1%,总有效率96.9%,经6~12个月随访治愈病例,复发率占4.7%.余作取等[5]认为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范围有:(1)初发病程短,属弹力型;(2)病程虽长,属退变失稳型,但症状较轻者;(3)无神经根损害或无马尾神经损害的病例。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牵引的重量以病人能耐受而不引起腰肌拉伤为宜。

3、理疗法

理疗的目的在于消除神经根的水肿与粘连,减轻或消除症状,常用的方法[6]:(1)短波、超短波电疗法,有消除水肿及镇痛作用。(2)传导热疗法,常用蜡疗、铁沙疗法,也可用红外线、红光疗法,多与推拿、牵引配合使用,可使肌肉松弛,改善微循环,有解痉镇痛作用。(3)间动电流疗法,多采用痛点或神经干部位治疗。(4)中药离子透入疗法。(5)水针疗法,最好在推拿或重力牵引后进行。(6)磁疗,常用动磁场法。物理疗法通常采用2~3项同时进行或与其它非手术疗法或手术疗法相结合,常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4、手法疗法

手法治疗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主要方法。近年来,很多学者从生物学、血液流变学、血液生化等对手法治疗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其机理概括为[7]:1调整脊柱顺应性,松解肌痉挛;2改变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位置,减轻或解除压迫;3纠正小关节错位及滑膜嵌顿;4松解神经根粘连,促进炎症、水肿吸收;5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损伤修复;6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阈;7促进椎间盘的自然吸收。手法治疗适用于[8]:1病程较短的凸起型突出,或病程虽较长,但症状不重者;2具有较大的三角型椎管,突出物居中央或是中间位者;3年龄较轻,无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者;4病程较短,一般不超过2个月,虽有神经根疼痛但不伴有侧隐窝狭窄者。中医学在手法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整复腰椎畸形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众多:江涛[9]将常见手法大概分为:1牵引法;2旋转法;3侧卧斜扳法;4屈伸折项法;5拔伸牵抖法;6其他如点穴、揉、提扳、顺筋、理筋、滚捏等辅助手法。何红宇[10]以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方法是:对患者首先行常规牵引并配合频谱仪治疗后再实施按压。按压分三步进行:a、点压法,点压腰眼、环跳、臀上皮神经出孔点、承山等,同时行推揉法。b、将病人按4型分类,根据不同类型施以分段按压手法:屈曲型按压骶部;伸直型按压腰部或后突感的部位;侧弯型向相反方向按压侧弯的角部;基本正常型按压痛点部。按压以掌心按压为主,骶部可用脚踩。c、施以点压、揉、击、拿法。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优35例,良27例,可21例,差3例,总有效率96.5%.李氏[11]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定点成角侧扳组(60例)和传统侧扳组(57例)。定点成角侧扳,即让患者侧卧位,腰椎尽量前曲,助手固定患者骨盆,术者右手拇指按于患椎棘突而施术。两组均每日1次,5次为1疗程,均于3疗程后统计,前后两组分别治愈67.6%、27.9%,显效29.6%、35.3%,有效2.8%、30.9%,总有效率100%、94.1%,差异显着(P<0.01)。同时对两组治愈的患者行CT复查:前组48例,无阳性影像(完全消失)者70.8%;突出程度减轻(部分消失)或形态改变6.3%;突出影像无明显改变22.9%.而后组19例则分别为:21.1%;36.8%;42.1%.可见定点成角侧扳法,因操作定位准确,疗效可靠。

5、针刺疗法

杨氏[12]等调理奇经治疗获效颇佳。取腰阳关、命门,患侧带脉、阳交、跗阳、睛明、照海穴。腰阳关用2寸毫针,针尖略向上刺1.5寸;阳交、跗阳、用3寸毫针直刺2寸,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照海用1.5寸毫针沿骨缝向上斜刺1寸,行捻转补法;刺睛明时以押手把眼球向外推,刺手持1寸毫针直刺0.5寸,得气后快速捻转1min钟,不提插。以上穴位均留针15min,5min行针1次。命门、带脉以艾条悬灸10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对89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统计:治愈84.3%,好转13.5%,无效2.2%,总有效率97.8%.朱氏[13]的旁针刺配合自创的悬吊复位法:用28毫针在病灶部华佗夹脊穴直刺一针,外侧旁开0.5~1.0寸避开椎骨,针尖向椎体方向45°~60°斜刺一针,两针均行提插捻转泻法,使俞穴产生气感。然后安上电针仪定30min钟取连续波,电流强度调至患者能耐受为度。最后从太阳经和少阳经酌取2~3穴针刺,亦行泻法。接着采用自制立式双杠铁架床,双脚悬空牵引15~30min,当悬吊牵引5min后,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双手拇指抵按突出椎体部,向前上方用力,并旋转腰部,同时用一助手在患者大腿前侧作对抗用力,使脊椎最大限度后伸运动。每5min行1次,行3~5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60例,治愈75%,好转16.67%,无效8.33%,总有效率91.67%.李氏[14]以电针为主,选两侧大肠经穴和患侧环跳、委中4穴。当刺入有针感时,用G-6805治疗机选连续波,一组接大肠经两穴,一组接环跳、委中两穴。刺激量以病人耐受为度,每次通电30~50min,电针频率200Hz.然后辅以推拿。每日1次,每次1h,10次1疗程。经3个疗程治疗385例,治愈75%,显效25%,全部有效。由上看出,针刺治疗腰突症是比较理想、满意的。董亦明[15]用体针治疗该病,取穴:压痛点、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承山。深刺,重刺激手法,每隔2~3分钟做捻转提插,留针15分钟,每日一次。水针取穴同体针,用当归注射液3~5ml,每次注射2~3个穴位。耳针,王荣[16]将本病分为三型,对证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眼针,李怀安[17]取眼穴双下焦区、双肝区、双肾区对治疗本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6、封闭疗法

封闭疗法是用局部麻醉药物和类固醇药物注入痛点或注射于神经干周围,以阻断外来或内在的对中枢形成的病理性刺激,控制炎症,以消除其恶性循环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机制是:(1)阻断恶性刺激的传导,中断了病理性的恶性循环,神经系统所受的病理性刺激大为减少,使之获得休息,调理和修复的机会;(2)镇痛作用,一是局部麻醉药物对神经干和神经末稍的麻醉产生的局部镇痛作用,二是阻断了局部病变信号的发出从而发挥镇痛作用;(3)消炎作用,激素和麻醉药物可改善局部血循环,减轻局部肌肉及韧带,关节囊或神经根附近的无菌性炎症反应。

临床上多以不同注射部位、采用不同药物组成和选用不同方法来治疗。封闭疗法的优点是使药液更接近病灶,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消炎止痛、改善循环及防治粘连的作用,具有治愈率较高、远期效果好的特点。纪亮等[18]介绍使用注射胶原酶并骶管高渗药液冲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方法是:在局麻后,在X线透视下持穿刺针刺入至突出间盘内,将溶于生理盐水的胶原酶1次注入1ml(60U),而后再注入骶管高渗药液。每周1次,连注3次。根据随访时间:<1个月、1~6个月、>6个月三段统计,显效率分别为76.3%、86.8%、89.5%.据文献[19、20]介绍,将胶原酶注入椎间盘内,因增加压力,造成腰骶部剧烈疼痛,为此,经椎间孔硬膜外注入胶原酶者愈来愈多。王氏[21]骶管置导管注射,是将导管头直接插至腰突之节段水平而注入1%普鲁卡因20ml、生理盐水15ml、强的松龙50mg、维生素B60.5mg.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注射药液相同),对照组采取常规注射方法。两组均经1~3次,最多5次注射,治疗、对照两组结果分别为:治愈74.5%、58.2%,好转16.4%、18.2%,无效9.1%、23.6%;治疗组平均行注射2.07次,后者则2.41次。叶氏[22]根据对20具尸体腰椎间孔的定位测量,治疗中在椎间盘突出一侧的棘突中心点向外3.5cm,用7号长穿刺针向内下穿刺,上位腰椎(第1,2腰椎)刺入约4cm,下位腰椎(第3,4,5腰椎)刺入约4.5~5cm,即达椎间孔外侧处,注入所配制好的2%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10ml、维生素B121mg、当归注射液2ml、曲安缩松20mg混合液。每周1次,4次为1疗程。对176例患者2~4次治疗:显效71%,有效18.14%,疗效不明显或无效10.9%.周氏[23]每次将1200U胶原酶注入椎间孔硬膜外治疗382例,随访4个月~2年,结果:优32%,良59%,可27%,差2%.

7、药物治疗

7.1西药治疗

治疗腰腿痛的药物有内服和外用两大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减轻或解除疼痛,松弛痉挛的肌肉,以利于局部病灶的修复。较常用的内服药有非甾体类的抗炎止痛药如:扶他林,奥湿克,芬必得,萘普生,普来定等;还可使用具有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的氯唑沙宗,强筋松等,也有一定作用;关于运用秋水仙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报道,国外80年代初即有,国内青岛医学院慕小瑜等[24]运用秋水仙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腿痛52例,并用消炎痛治疗作对照。秋水仙碱组优良率为61.5%,无效率为32.7%;消炎痛优良率为4.8%,无效率为71.4%;复发秋水仙组3例,消炎痛组2例。认为秋水仙碱疗法简便易行,无痛苦,疗效高,副作用少,为药物治疗的首选。慕小瑜等又指出[25]秋水仙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机理,是源于其抗炎和抗微管作用。运用时应注意该药的不良反应,其中以消化道反应常见,对肾及骨髓也有损害作用。其它还有中草药制剂,包括内服与外用,如延胡索,七叶莲,小活络丸,雷公藤片以及繁多的成药和外用制剂等。

7.2中药治疗

中药内治法依据中医的辨证施治进行。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主要有肝肾亏损、气滞血瘀和感受风寒等,其临床证候也由此可分为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及肝肾亏虚证等。中药内治本病,有明显的活血化瘀、理气软坚、消炎止痛作用,可减轻炎性反应程度,缩短炎症期和减轻结缔组织的形成,促进变性神经纤维的恢复,减轻瘢痕化及瘢痕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挤压,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王夏良[26]认为,该病发病机理为肝肾不足、肾虚、气血亏损及风寒湿邪或跌扑劳损,而致气血瘀滞,经络受阻,治以培补肝肾,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行气止痛,祛风除湿,强壮筋骨,自拟中药方治疗该症,治愈率73.9%,有效率84.2%.姚传龙[27]自拟骨协Ⅱ号方治疗本病,有效率87.0%.另外根据中医辨证,洪德胜[28]用攻下逐瘀汤加减、张姚萍[29]用通痹止痛汤加减、陈爱萍[30]用金鹿固肾汤等治疗本病,亦取得较好疗效,有效率在90%~96%之间。尤其可喜的是,王万霞[31]运用自拟腰痛Ⅰ号方加减,治疗腰椎间盘摘除术后仍腰腿痛32例,有效率达93.8%.程友昌[32]运用腰痛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腿痛34例,取得了同样好的疗效。中药外治法分为传统中药外敷、膏药外贴、熏洗等,使药物通过皮肤渗入病灶,可起到缓解炎症、减轻症状作用。一般与其他方法综合运用。张继元[33]自制骨痛膏(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软坚散结之功)运用于本病治疗,有效率达95.0%.

8、综合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范文篇2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动物模型

腰椎间盘承受人体重力,日常劳损较重,加上椎间盘血供极少,营养来源多依靠软骨终板的渗透作用,因此极易发生退变。在此基础上可以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即膨出、突出、脱出、间盘游离,临床上称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自从mixter和barr[1]于1934年提出并首先报道手术治疗该病以来,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手段,大部分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但是,仍有部分患者术后疗效不佳、症状加重甚至复发,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有报道显示再手术率为5%-19%[2],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率为5%~11%,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效果不满意率为5%~20%[4.5],可见复发性腰椎间盘突症是术后疗效欠佳的主要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

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原因主要是间盘组织切除不彻底,同一间隙间盘组织再突出。复发原因可能与手术技巧、间盘切除量的大小等有关。初次手术若髓核未能完全切除,术后患者恢复立位和行走后,由于压力的增加和退变,可导致残留的间盘组织从纤维环破口再次突出。

对于是否需要将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切除,目前仍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应尽量减少术后腰椎生物力学改变,采用只切除突起的纤维环,刮除其下的部分变性突出的髓核组织的有限切除手术方法[3];另一种认为应尽量切除髓核组织,遗留组织越多,复发率越高[4.5]。但是,椎间盘是维持腰椎稳定的重要因素,髓核摘除使得间盘与上下椎体所形成的统一体被破坏,术后病变间隙高度下降,前、后纵韧带松弛,小关节突内聚活动增加,影响腰椎稳定性,腰椎的抗旋转及抗剪力明显下降,腰椎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多数学者主张后一种观点[6],Suk等[7]将单纯行突出或破裂部分间盘组织的切除与常规椎间盘切除相比,发现前者复发率高。目前,随着人工假体的飞速发展,已经有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等替代品出现,但其临床疗效及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平片、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椎间盘造影、脊髓造影、脊髓造影后CT(CTM)、椎间盘造影后CT(CTD)、磁共振成像(MRI)等。

腰椎平片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X线平片是不可缺少的。但由于X线平片不能够对间盘组织直接的清晰显影,它对间盘退变疾病的诊断仅起辅助参考的作用。在病变的早期可以有腰椎生理弯曲的变小或消失,椎间隙可以由前宽后窄变成前窄后宽,甚至间隙普遍变窄。椎体的边缘可以有骨刺形成。此外,还可以见到椎体滑脱、小关节增生及半脱位等。

CT检查

CT检查准确性较高,且比较安全,痛苦少,损害小,易为患者接受。CT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密度相差很小的不同组织都能被区分,而且能测出各种组织的CT值。CT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且能提供没有组织重叠的横断面图像,并可进行冠状、矢状面甚至三维立体图像的重建,可以更逼真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图像。CT检查不仅有助于了解有椎间盘退变及突入椎管的情况,而且可以了解椎骨及其它结构的异常,如椎管的形状、大小、小关节退变、黄韧带增厚钙化、侧隐窝情况及后纵韧带钙化等。

关于椎间盘造影、脊髓造影、CTM及CTD。目前关于造影技术的应用争议很多,造影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对操作技术的要求较高,在注射造影剂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对于脊髓造影,由于椎管穿刺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而且使用造影剂可能出现各种反应。间盘造影偶尔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间盘炎、间盘坏死或使间盘退变加重,因此脊髓造影、间盘造影、CTM及CTD未能成为一种常规检查。在现阶段,随着MR技术的普及,上述造影技术常用于对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而在临床上已不常采用。

MRI

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中,MRI以其无创性、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而广泛应用,有报道指出,MRI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准确率高达100%[8]。对于腰椎间盘退变患者,MRI的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腰椎间隙高度的变化;髓核信号的减低;间盘形态的变化如膨出、突出、脱垂于下一椎体的后上及硬膜囊、神经根袖受压的情况;纤维环信号的变化;外层纤维环后方高信号带(HighIntensityZone,HIZ)等。对于游离髓核的显示,MR较其他任何检查比较均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显示游离髓核的位置、形态等。

MRI技术,除较传统的解剖学显像(AnatomicImaging)外,还有近些年快速发展的如功能显像(FunctionalImaging)、动态显像(DynamicImaging)等[9]。近年来,随着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改进,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如同/反相位成像(inphaseandopposedphase,IP/OP)、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contrastenhancedMRI,DCEMRI)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脊柱病变中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

腰椎CT及MRI检查,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术后复发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椎间盘退变及术后复发实验动物模型的方法学

动物模型是研究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和检测各种治疗有效性的一种可靠手段,建立一种可靠的腰椎间盘退变及术后复发的动物模型将为研究椎间盘退变发病机制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为修复椎间盘的各种治疗探索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载体。目前国内外关于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较多。

椎间盘退变实验动物模型的分型

目前用于椎间盘退变研究的实验动物模型,广义上可分为在体实验模型和体外实验模型。体外实验模型专指在体外培养的细胞或器官模型,这种实验模型对椎间盘退变的因果论证能力较弱,多用于短期实验观察,在此不做讨论。而通常所说的椎间盘退变实验动物模型是指在体实验动物模型。在这种动物模型中,通过实验干预或自发过程,诱导并加速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根据椎间盘影像学、形态学、生物力学以及生化组分等指标的改变,动态观察并证实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用于制备退变模型的动物涉及小鼠、大鼠、兔、羊、狗、灵长类动物等。根据实验原理,椎间盘退变实验动物模型可分为自发型、机械型、结构型三种类型。

1自发型椎间盘退变的实验动物模型:在人类,椎间盘退变是自发过程,有学者认为这种病理改变是人类直立行走的必然趋势。多种动物,如鼠、狗等,也可自发发生椎间盘退变。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使特定基因失活导致自发退变过程的动物也归于该类。

2机械型椎间盘退变的实验动物模型:机械型椎间盘退变实验动物模型是指通过改变正常脊柱关节和椎间盘受力的大小和分布,引发退变。这种受力的变化可以是增加压力或是造成失稳。

最早的机械型退变模型是压力型,由Lindblom在1957年构建。他将大鼠尾巴固定于弯曲位,发现凹侧纤维环发生退变,并认为退变是一种压力性萎缩的病理变化。Kroeber等[13]将静态加压模型构建在兔腰椎上,加压14d和28d发现椎间盘高度明显降低,纤维环结构破坏,纤维环与椎体终板内坏死细胞明显增多,且组织学变化不可逆。另一种机械型退变模型是失稳型,失稳型通过脊柱失稳改变脊柱的生物力学,从而诱发椎间盘退变,同样能够构建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3结构型椎间盘退变的实验动物模型:结构型椎间盘退变实验动物模型通过机械损伤或化学损伤破坏椎间盘正常的生理结构,从而诱发退变,应用这一原则构建的动物模型称为结构型椎间盘退变模型。

建立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后,可在手术摘除退变间盘后再次诱导发生退变,从而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动物模型。

展望

建立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以及腰椎间盘术后复发动物模型,应用各种影像学方法,并结合病理,更深层次的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对于指导临床手术术式的选择、手术方法的改进,降低间盘术后复发率等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MixterWJ.BarrJS.Ruptureoftheintervertebraldiscwithinvolvementofthespinalcanal【J】.NewEnglJmed.1934.211:210-215

[2]OstermanH,SundR,SeitsaloS,etal.Riskofmultiplereoperationsafterlumbardiscectomy:apopulation-basedstudy【J】.Spine,2003,28(6):621-627

[3]贾连顺,侯铁胜,戴力扬,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几个问题【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5,5(2):52

[4]曹鹏克,吴广良,张云飞,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再手术治疗【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2,10(13):1342-1343

[5]许国华,贾连顺,李家顺,等.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临床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3):1342-1343

[6]YorimitsuE,ChibaK,ToyamaY,etal.Long-termoutcomesofstandarddiscectomyforlumbardischerniation:afollow-upstudyofmoreman10years,pine,2001,26:652-657

[7]SukKS,LeeHM,MoonSH,etal.Recurrentlumbardischerniation.Spine,2001,26:672-676

[8]JarvikJG,DeyoRA.Diagnosticevaluationoflowbackpainwithemphasisonimaging.AnnInternMed.2002;137:586-97

[9]VictorHaughtonImagingIntervertebralDiscDegenerationJ.BoneJointSurg.Am.200688:15-20

[10]MacleanJJ,LeeCR,GradS,etal.Effectsofimmobilizationanddynamiccompressiononintervertebraldisccellgeneexpressioninvivo.Spine2003;28(10):973-81

[11]PhillipsFM,ReubenJ,WetzelFT.Intervertebraldiscdegenerationadjacenttoalumbarfusion:anexperimentalrabbitmodel.JBoneJointSurgBr2002;84(2):289-94

腰椎间盘突出症范文篇3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7例,其中男93例,女44例,年龄30~59岁,平均住院时间9~53天。所有病例均经CT或MRI确诊。

方法: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要绝对卧硬板床制动休息,症状严重的,给予脱水消肿、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药物治疗。局部外敷消瘀止痛液以及TDP照射,每天1~2次。中药辨证施治,活血止痛,对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止痛药,当疼痛症状减轻后,可配合采用牵引、针灸和理疗等物理治疗。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从临床结果疗效来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25天。在收治的1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治愈97例(71%),好转36例(26%),无效4例(3%)。

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主动向患者介绍住院环境、主管医生和护士,使其消除恐惧感和陌生感。主管护士在第一时间,要接触病人了解其病情,正确评估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因为病人大多有明显腰腿疼痛、活动受限、甚至不能行走等症状,而且出现情绪紧张、心理压力大等想象,为此,护士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善于观察,根据病人的思想状态,用温柔的语言与和蔼的服务态度,对病人进行精神上的安慰、支持、疏导,使病人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的感觉。同时护士还要讲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消除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临床实践证明,护士给患者以良好心理支持或危机干预,可帮助其以积极心态战胜病痛[1]。

饮食护理:由于患者在急性期都有明显腰痛,须卧床休息,活动受限,大部分患者出现食欲降低,胃肠功能下降,容易便秘等,所以护士应指导病人多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在进食后可用手环形按摩腹部20~30分钟,以促进肠蠕动。告诉患者多饮水,少吃或不吃油炸等肥腻、难消化食物,防止便秘。有烟酒嗜好的患者,要戒烟戒酒;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避免血糖波动;高血压患者宜低糖低脂饮食。

体位护理:对初发病和急性期的病人,应嘱患者严格卧硬板床1周,一般取仰卧膝位,于膝下垫高度10~30cm的软垫,可以减轻体重对椎间盘的压力,使韧带和关节囊松弛,局部充血,水肿得到减轻,从而改善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恢复期的患者,可腰腿伸直,采取半坐休息位,直立行走前要佩戴腰围,以维持腰椎的生理弯曲和稳定性。

贴敷治疗护理:在贴敷治疗前,要将局部皮肤清洁干净,保持干燥。将消瘀止痛液浸湿在13cm×20cm的纱布上,然后将3~4层的纱布贴敷在腰部或疼痛部位(具体在突出椎体相应部位或疼痛波及部位),用TDP灯照射30~40分钟。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尽量暴露照射皮肤。

牵引治疗护理:首先向患者讲解牵引的目的和方法,牵引前告知患者不宜空腹,也不宜过饱,穿棉质衣裤,称体重并告知医生以计算牵引力量,一般治疗时间为30~60分钟。让患者平卧于牵引床,嘱咐放松腰肌,牵引后让患者卧床休息1小时后再侧身下床,以保持腰椎体之间稳定,巩固疗效。对有心脏病、高血压、严重骨质疏松、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患者要禁止牵引。

指导功能锻炼:①仰卧伸腿:仰卧位抬腿向上,不要屈膝,尽量将腿抬高,左右腿交替。②抱膝触胸:仰卧位双膝屈曲,手抱膝使其尽量靠近胸部,然后放下,上下运动。③五点支撑: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于膝关节抬高,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④三点式:仰卧位,枕部、双足为支点,向上挺胸、挺腹,尽量使腰背部离开床面。⑤飞燕式:俯卧位,双下肢并拢,双手分开置于两身侧位并同时伸直及抬头,双手后举,腹部为支点,形似飞燕。⑥挺腰伸展:两脚分开,两手向上高举,两臂伸直并尽量后伸,腰部挺直,然后双臂慢慢放下,来回运动。⑦后踢抬腿:双手扶椅背,向后踢腿,尽量将腿踢高,左右腿交替进行。⑧直立踢腿:身体直立,双手叉腰,尽量向前向上踢腿,左右腿交替进行。⑨向后慢走:身体直立,双手扶腰,向后慢走,注意腿伸直。功能锻炼宜从简单动作和小运动量开始,活动量从小到大,每次锻炼时间10~30分钟,每个动作连续5~10次,以身体能够耐受为宜。出院健康指导:告知患者要注意保暖,特别注意腰腿避寒,注意休息。坚持进行腰背肌锻炼,保持腰部良好状态。在平时生活中应注意:①坐时腰部贴紧椅背,站立时勿弯腰拱背,保持正常腰椎前凸;②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体位或长期重复一种单调工作时,要注意定时改变姿势和体位,作简单的放松运动,以缓解对腰椎间盘的压力;③避免腰部突然受力,不要搬运重物,如用手提重物时,应先屈膝,避免弯腰用力。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1],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了药物的对症治疗外,还应采用心理上的护理干预和功能锻炼的康复指导。

参考文献

腰椎间盘突出症范文篇4

1、手术治疗

1.1传统手术。腰椎间盘突出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手术方式,也是目前国内外最广泛应用的术式。包括椎间开窗椎间盘摘除术、半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3种。术后疗效肯定。临床实践表明部分病人椎板切除后,在椎板缺损区形成大量纤维瘢痕组织或不规则新生骨,与硬脊膜或神经根粘连,造成继发性椎管狭窄.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使症状复发。据统计因术后椎管内广泛粘连而引起症状者占6%~8%[2]。

1.2微创手术

1.2.1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减压术。经皮化学溶核术是这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技术的代表[3],还包括各种经皮椎间盘切除术(PLD)、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和髓核成形术(NP)。典型的胶原酶髓核溶解术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临床,1996年卫生部正式批准推广应用,国内报道的优良率80.9%--90.58%,目前不同部位和途径注射胶原酶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尚有争议[4]。而且溶解后的髓核产生的化学物质刺激神经,引起较重的反应,表现为持续性疼痛,治疗中应严格掌握禁忌症。

1.2.2腰椎间盘显微切除术。包括经椎板椎间盘镜和后路显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腰椎间盘显微手术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确、安全性高、对脊柱生理结构影响小等优点。椎间盘显微手术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摘除椎间盘组织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操作,因此对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中央型椎管狭窄、中央型椎间盘骨化及肥胖者慎用[5]。

1.3腰椎间盘置换术

1.3.1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是脊柱外科的新技术,它可以恢复椎间高度、应力传导和分布,维持椎间关节的有限运动,恢复病变椎间盘的运动学和负载功能,达到分担负荷、节段性稳定和节段性运动的目的,同时ADR可去除有损伤、炎症退变的椎间盘,减少自身免疫的来源和退变椎间盘诱发炎症的物质,从而缓解疼痛。

1.3.2人工髓核假体。人工髓核假体是近几年研制出的髓核的人工替代物,其系在一网状结构内有高分子聚乙烯及水凝胶,被置入髓核部位后,可吸收组织液而膨大起来,起到髓核的作用[6]。自1996年在临床开展以来,目前全球已有超过4000例患者接受了此项手术。随着该项手术的不断开展,与其相关的手术并发症越来越受到关注,如术后腰部疼痛、假体脱出、假体下沉和软骨终板损伤[7]。

2、非手术治疗

2.1一般治疗。急性期绝对卧硬板床休息,卧硬板床可使腰背肌松弛,维持脊柱的稳定,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有利于康复,但休息不宜过长,一般为2周左右为宜,以防腰背肌失用造成脊椎稳定性下降[8]。

2.2骶管注射疗法。此法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临床实践报道骶管内注射疗法的有效率在55~80%,但其临床上常见有严重的并发症。对持续性神经根受压不能解除者或合并有严重椎管狭窄者应选用其它方法。使用时应注意观察病人情况,注意无菌操作,对患心脏病、高血压及体弱多病者禁用。

2.3持续硬膜外阻滞疗法。硬膜外药物治疗的原理:①阻断疼痛的传导通路;②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③改善血液循环:④有效改善椎管内微循环,阻断疼痛传导及消除局部炎症,清除软骨钙,消除后纵韧带黄韧带水肿肥厚,扩大椎管相对容积,彻底解除神经脊髓压迫,使神经受压引起的腰背疼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及感觉异常等症状彻底消失,达到治疗目的。肖氏等[9]报道50例,显效率54%,有效率40%,无效6%,总有效率达到94%。

2.4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有内服、外用两种方法,所用的中药具有温经散寒,祛风通络,活血止痛,补益肝肾的作用。乔氏等[10]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多有肝肾不足于前,与劳损及风寒湿邪侵袭有关。在治疗时可根据标本缓急施治,宜祛风散寒通络合调补肝肾同用。所以选用有祛风散寒通络又有调补肝肾功用的独活寄生汤为主方,并在其基础上加减化裁。同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需要相对较长时间,治疗1周的有效率仅为43.6%,但经治6周后就能达到91.4%。中药外治法是采用传统的中药外敷、膏药外贴、熏洗等方法,使药物通过皮肤作为媒介,渗入到病灶直达病所,能较好地起到缓解炎症,减轻症状的作用。临床报道的方药很多,但是基本治疗原则大致相通。

2.5穴位注射。通过药物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加强血液循环,刺激病变所在部位,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并激发神经冲动的传导,从而有利于局部无菌性炎症的吸收,以达到消除或减轻炎症对神经根刺激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张氏等[11]主穴取病变部位的腰椎华佗夹脊穴及局部压痛点再加临床症状配穴,药用维脑路通注射液4ml,当归注射液4ml,维生素B121ml,三药混合穴位注射120例,经2个疗程治疗,治愈者占73.3%,有效者占25.0%,无效者占1.70%。

2.6牵引疗法。牵引疗法具有简便、经济、疗效肯定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目前学者们对牵引体位、重量、腰椎牵引适应证的选择等有不同的看法。其治疗作用:①缓解腰背肌肉痉挛,通过持续性对肌肉牵引,缓解肌肉痉挛,痉挛缓解后腰背痛随之减轻。②增宽椎间隙。观察表明此效应与牵引后20分钟基本消失,椎间隙增宽可使突出物部分还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③增加椎间孔面积,增宽上下关节突关节间隙,减轻对关节滑膜的挤压,使症状缓解或消失。④松解神经根粘连[12]。

2.7推拿。医者采用各种手法施于病者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进行一种良性的物理性刺激,能宣通经络,活血止痛,消除痉挛,解除神经血管束的卡压。手法通过似脉冲状挤压淋巴管,通过神经系统的作用,能使局部淋巴管扩张,增加局部淋巴液的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和代谢,有利于损伤组织水肿和病理产物的吸收和消除。刘氏[13]报道128例,有效率90%。推拿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无痛苦,无副作用,而且可以修身养性,受到患者的欢迎,被认为是保守治疗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8针灸。目前,针灸及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是大多数病人的首选。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好,疗程短,不容易复发,基本无副作用,适用范围广。它是根据人体经络中的经脉、经别与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的生理结构特点而采用的治疗方法。经络具有联络脏腑,沟通腰窍,运行气血,濡养周身,抗御外邪,保卫机体的功能。

2.8.1传统针刺疗法:毫针刺法,姚氏等[14]采用针刺华佗夹脊穴报道116例,治愈显效率77.42%,总有效率91.94%。临床应用较多的还有温针法,张氏等[15]温针灸结合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9例,有效率为96.6%。也有报道艾灸、刺络放血等传统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8.2针灸针新医针法:常用的电针疗法和腕踝针等[16]。袁氏等[17]采用电针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6例,治愈151例,好转9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6.8%。

朱氏[18]将治疗组(38例)采用踝三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并在第三、五、七天对疼痛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疼痛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2.8.3特种针新医疗法:为我国医学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所创,最具代表的是小针刀和浮针疗法。瞿氏等[19]运用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4例,痊愈26例,显效67例,有效22例,无效19例,总显效率69.40%,总有效率85.82%。刘氏[20]浮针结合全血活血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结果93例患者中,治愈58例,好转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7%。

三、结语

综上所述,手术治疗使腰椎间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破坏了脊柱的稳定与生理平衡,并且手术都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实际临床仅约有10%~20%的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绝大多数的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而针灸及以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是大多数病人的首选。目前,针灸及以针灸为主在研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很多都是在寻找各种治疗方法与途径,或采用综合疗法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有效率和治愈率,且起效迅速,疗程缩短。但尚没有一个统一确定的操作方案,如针刺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针刺加推拿好,或比针刺加穴位注射疗效更好,由此指导临床实践,节约临床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秀芳,杨通神,黄选玮,等.秩边穴配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00例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07,25(5):99-100.

[2]黄庆生,陈国龄,李炜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进展[J].福建中医药,2007,38(2):63-64.

[3]刘国辉,杨述华,杜靖远,等.微创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2007,28(1):10-12.

[4]毛秀,王莉,孟月,等.不同部位和途径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7(1):53-60.

[5]朱伟红,苑建新.腰椎间盘显微手术切除术21例报告[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5,6(6):230-232.

[6]陈剑,李红果,石颖.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7,28(1):52-55.

[7]赵亮,瞿东滨,陈建庭,等.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并发症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附4年随访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5):331-333.

[8]李金雨,洪玉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及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民间疗法,2006,14(5):7-8.

[9]肖文华,向鑫,梁启恒.硬膜外药物注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新医学论坛,2007,7(9):15.

[10]乔根宝,许理忠,邬学群,等.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2例[J].江苏中医药,2004,25(8):28.

[11]张玉珊,刘银姣.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医正骨,2000,3(12):58-59.

[12]王明月,王佳福,季鹏,等.非手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3):298-300.

[13]刘学军.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J].按摩与导引,2007,23(1):33-34.

[14]姚志芳,林源.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2):25-26.

[15]张卫东,王丕敏.温针灸结合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9例[J].中国民间,2007,15(6):55-56.

[16]吴镇林.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近况[J].右江医学,2007,35(4):445-447.

[17]袁军利,王玉春.电针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6例[J].陕西中医,2007,28(12):1671-1672.

[18]朱起谷.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WorldHealthDigest论著,2007,4(5):55-56.

[19]瞿群威,万朝军.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4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7,16(3):37.

[20]刘庆春.浮针结合全血活血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337):41.

腰椎间盘突出症范文篇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外伤、腰椎老化和腰肌劳损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于青壮年,以男性为多。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的以坐骨神经痛为主的综合征侯群。对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治疗方法:一是手术,二是保守疗法。我们科绝大多数病人均采用保守疗法。保守疗法,病人痛苦少、疗效显著。我科仅2004年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病人385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85例病例中,男性226例,女性159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2岁,所有病例均有腰下部及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麻木、胀痛,偶见腰痛伴双下肢交替痛,偶有排便功能障碍者。并与咳嗽、站立和行走有明显关系,CT、MRI示有椎间盘突出征象,即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院治疗。住院后,293例采用微机三维腰椎牵引复位术,89例采用坐姿腰椎旋转手法复位术,3例转外科手术治疗。所有保守治疗的病例均辅以理疗、牵引、针灸、推拿、封闭等治疗[1],经治疗及护理后腰腿疼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排便功能恢复正常,住院病人治疗时间6d~3个月不等。

2护理体会

2.1基础护理

2.1.1保持病室安静、整洁,创造舒适的医疗环境我们坚持严格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专业护士不定时地到病房做卫生宣教及健康教育,在每一个病房里安装了有线电视,有多个频道供病人选择,分散病人的注意力,使其感觉疼痛减轻。

2.1.2防止便秘咳嗽、喷嚏、便秘均可使腹压增加,诱发或加重疼痛。咳嗽者及时给止咳剂,便秘者给润肠通便剂,每天协助病人按摩腹部。

2.1.3保暧注意腰及患肢保暖,每晚协助病人烫脚,水温40℃~45℃,以促进血液循环。

2.1.4注意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滋补肝肾的食物及含纤维丰富的水果及蔬菜。

2.1.5恢复期注意事项恢复期应减轻腰部负荷,站立时仍用腰围带固定腰部,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弯腰提重物,如捡拾地上的物品宜屈膝下蹲,腿部挺直,动作要缓。

2.2心理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的腰及单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长时间折磨病人,严重地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病人局部的腰肌甚至全身肌肉都会非常紧张,病人多为被动体位,同时对治疗存有疑虑,导致精神也高度紧张,在实施治疗时不自觉地产生抵触意识。这样不但收不到愈期效果,反而会加重病人的疼痛。因此实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在初诊病人治疗之前,我们以最简洁的语言,力争做到使病人身心放松,协助病人摆好体位,适时适度地助推,将病人的痛苦减少到最低程度,初次治疗成功后,病人疼痛即可减轻,增加病人继续治疗的信心。

2.3体位护理多数病人不可能一次做到脊柱完全复位,患肢仍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根据不同的病情及时采取正确的卧位,可以帮助病人减轻疼痛,保证疗效,相应缩短治疗时间。

2.3.1绝对卧床卧位时腰椎的负荷最小,椎间盘所承受的压力最小,我们对所有复位后的病人实施一级护理,要求绝对卧床6h,减少探视,保证病人休息。

2.3.2仰卧屈膝位大多数急性期与恢复期病人行平卧硬板床,患肢曲髋并处展,膝下外侧垫一软枕,高度为10cm~30cm,平时腰部平坦无压力,背肌处于松弛状态,有利于损伤的纤维环得以修复,突出的髓核回纳,使椎间盘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当患肢屈膝并外展时,患侧的梨状肌处于松弛状态,可避免与处于敏感状态的坐骨神经接触加重疼痛。

2.3.3侧卧位当急性期完全过后,脊柱右旋者行左侧卧位,脊柱左旋者行右侧卧位,这种卧位在非急性期对加速脊柱的恢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3.4翻身法当病人需要由仰卧位改为侧卧位时,护士先协助病人患肢屈膝平移至床的一侧,站在其要转向的背侧,嘱其另一下肢伸直,护士双手分别扶肩,托髋协助病人翻至侧卧,托髋的一支手五指分开与手掌共同托付腰骶部。翻身时始终保持病人的肩腰在同一水平位上,保证脊柱不能扭转。侧卧时,下面的腿伸直,上面的腿屈曲。

2.3.5上下床法允许下床活动时改为二级护理,掌握正确的上下床法可避免人为破坏脊的平衡。上床法:扶病人至床边中央,背对床,稍下蹲,双手后伸扶床轻坐于床沿,然后健侧上肢后撤,健侧下肢伸放于床上,屈曲双肘,护士轻抬病人患肢慢慢放于床上。下床法:帮助病人先改为俯卧位,移于床边,健侧下肢先着地后,双臂支撑起身体,护士轻扶患肢移下。在病人上下床的过程中,随时提醒病人勿扭转脊柱。

2.3.6脊柱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常常使腰椎正常的生理曲度消失,甚至出现脊柱侧弯,甚至后凸,双侧腰肌不平衡,使人体的重心不稳,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尽可能地保持脊柱的外平衡以配合治疗。我们给病人配置了腰围,要求病人起床及离床后一定要配带腰围才可行走,腰围腰部长35cm,腹部长20cm,宽15cm。腰部带有纵向排列的3条钢板(钢板长15cm,宽2.5cm),腰腹部以强力弹性绷带连接,松紧以能伸入一指,不影响呼吸为宜,正确使用腰围,能有效加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减轻腰肌负担,要求病人穿平底鞋行走。

2.3.7坐位治疗期间避免久坐,必须久坐时,应佩带腰围。

总之,对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我们采取上述规范的护理措施,保证了病人住院期间的护理需求,使病人痛苦减小到最低程度,促进了病人的康复,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腰椎间盘突出症范文篇6

腰椎间盘突出(lumbardischerniation,LDH)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症状是腰腿痛。但是有腰腿痛的病人不一定是LDH。腰腿痛是一广泛述语。能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可找到明确病因者就是腰椎肿瘤、结核、化脓性脊柱炎、陈旧性骨折、LDH症和腰椎管狭窄症等。然而有很大一部分病人在他所说的腰腿痛范围内,其X线平片绝大多数无阳性发现,放射科医师报告称“腰椎退行性改变”。有的学者称其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或者腰肌、韧带劳损或腰筋膜炎。如疼痛位于臀部,则称其为臀筋膜炎等。其实,很大一部分病人所诉腰痛、腰骶部痛、腰臀痛或腰臀大腿后部痛与脊神经后支受累有关。因此,有必要就此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1腰神经后支的解剖概要

腰神经根出椎间孔后即发出一返支—椎窦神经经神经根管回到椎管内,分布于该段硬脊膜囊、后纵韧带、纤维环背侧、小关节囊腹面以及血管周围(郭世绂编,骨科解剖学)。主干分成前、后两支,前支组成股神经(L2~4)和腰骶干(L4、5),后支主干长约0.5~1.0cm向后行走,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上腰段后支分支处约在椎间孔外1.5cm处,下腰段分支处约在椎间孔外约2.0cm处。内、外侧支都是混合神经。外侧支较粗,沿横突上缘自骶棘肌深面向下外背侧走行。在发出点有小分支到同位和下位小关节,然后进入骶棘肌,其肌支支配该肌中外份。下降约3个椎骨平面从骶棘肌外缘穿深筋膜到皮下形成皮支。在皮下继续下行供应范围较广:L1至髂嵴以下,L2、3越过髂嵴经臀部至股后,L4、5越过髂嵴、臀部、骶髂关节后面到骶尾部。

内侧支较细,越过横突后绕小关节外缘进入由乳突与副突之间的骨纤维管,出管呈分支状,其肌支支配同一平面骶棘肌内侧份。皮支供应小关节、棘突和棘间韧带。主干继续下行约3个椎骨平面,在后正中线附近穿出深筋膜到皮下供应该区皮肤。

内、外侧支分布规律:内侧支分布于小关节连线与后正中线之间,起始段紧贴横突根部,并向同位和下位小关节、棘突、椎旁肌发出小支。外侧支分布于小关节连线以外,下腰段和臀、骶部区域。内、外侧支之间,后支与内侧支、外侧支之间都有交通支。

“臀上皮神经”教科书中称其由L1~3后外侧支组成。邵振海教授研究,此神经可由T11~L4组成,其中T11~L3最恒定。它不仅分布于臀部,还可延伸到股后部甚至腘窝平面,个别病例下降到膝外侧下方。

2腰神经后支性腰腿痛

腰神经后支区域(范围)的腰腿痛原因有二:(1)由于小关节增生肥大、骨纤维管狭窄、肌肉韧带创伤、劳损等刺激或卡压出现的症状——直接原因;(2)由于椎间盘退变、不稳等原因,刺激椎窦神经,经过腰神经后支反射性地引起腰腿痛——间接原因。2种原因所致症状基本相似。据作者观察,临床上以间接原因最多见。症状是持续下腰痛,痛区可以是后中线、腰骶部、髂嵴部或臀部,有的可串到大腿后外侧,腘平面,甚至小腿上外方。腰椎向某一方向活动可引起疼痛加重,严重者不能站立行走。主诉区有压痛。如系直接原因,受累后支发出平面(内/外侧支)的棘突、小关节突、横突有压痛或肌痉挛。间接原因者在骶棘肌止点处(髂后上棘)、臀部多有明显压痛。而腰部叩击无疼痛或放射痛。如行CT/MRI检查,除椎间盘退变外,有一部分病人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于是,有的医生就给于手术。

作者在2003年1~7月内,就遇到26例后支症病人,由于CT/MRI显示LDH,医生诊断为LDH,其中9人接受手术而结果不佳。

典型病例,男,46岁。主诉右侧腰痛2年,右腿痛半年。于2003年4月在某医院行CT扫描,诊断为LDH。同月手术,结果症状同前。7月11日来本门诊,仔细询问右腿痛位于右臀部、大腿后外侧到腘窝平面。膝以下不痛。检查:右髂后上棘、臀缘中部(相当于臀上皮神区)和外侧有明显压痛。右侧直腿抬高(-),伸母肌力,跟腱反射对称,无痛觉区。院外CT示L4、5右后方确有明显髓核突出。

分析本例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腰神经后支症。其腿痛沿臀部大腿后外侧到腘窝平面,膝以下不痛。如果是L4、5LDH,压迫L5神经根,属坐骨神经,疼痛应到小腿下端或足背外侧。伸母肌力↓(已半年)。而实际上本例神经根症状(-)。大腿外侧痛应想到股神经受压迫,那么同时应用膝反射↓、CT/MRI示L4以上突出。其手术依据推测是CT。这种例子太多。值得强调,如CT/MRI示腰椎有LDH,应作仔细物理检查,如无相应体征,不要冒然手术。腰神经后支症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3LDH与腰神经后支症临床鉴别要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范文篇7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以牵引为首选,采用三维电脑牵引复位术配合护理,效果显著,特别是对早期病人疗效好,治愈率高,但牵引复位前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ThewaistintervertebraldiscprominentsicknesswilltowthereplacementtonurseChiYongjuanQinShuguo

【Abstract】Thewaistintervertebraldiscprominentwillbeonekindofcommondisease,willbeoneoflegsandwaistpaincommonreasons,atpresentthewaistintervertebraldiscprominentsicknesstreatmentprinciple,taketheconservativetreatmentprimarily,towsasthefirstchoice,willusethethreedimensionalcomputertotowthereplacementtechniquecoordinationtonurse,effectremarkable,speciallytoearlypatientcurativeeffectgood,curingratewillbehigh,butwilltowaroundthereplacementtonursethecountformuch.

【Keywords】Thewaistintervertebraldiscisprominentsickness;Towsthereplacement;Nurses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是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发病多为20~40岁体力劳动或平时缺乏锻炼者,男女之比为6~8.1,约1/3患者有腰部外伤史。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原则,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以牵引为首选,采用三维电脑牵引复位术配合护理,效果显著,特别是对早期病人疗效好,治愈率高,但牵引复位前后的护理非常重要。我科自2004年1月~2007年10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复位患者1520例。其中男1070人,女450人,治愈率达86%。总结如下:

1牵引前护理

1.1心理护理:复位前病人由于疼痛,行动不便,心理上有一定的压力,此外,病人往往对牵引复位治疗产生恐惧心理。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首先应帮助病人稳定情绪,向病人详细介绍牵引治疗的原理和具体治疗方法,安慰和体贴病人,消除其不良心理状态,增强治愈信心,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1.2体位指导:牵引前嘱病人练习平卧硬板床1~2天,保持腰椎脊柱平直,使脊椎关节和软组织松弛,以减轻腰部肌肉紧张度。掌握正确平卧姿势,禁止患侧卧位。

1.3床上大小便练习:向病人说明大小便器的使用方法,让病人在平卧位的姿势下练习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免牵引术后因平卧而影响大小便,或不能保持脊柱平直而影响治疗效果。

1.4术前准备:嘱病人牵引前一日忌食鸡蛋、土豆、蚕豆、山芋及糖类等食物,牵引前一日晚禁食,以减轻和避免复位后出现的腹胀、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牵引前要排空大小便,防止术后腹胀、便秘、尿潴留等。同时要配合医生详细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了解病情,作为术后观察病情变化的依据。若疼痛剧烈或精神紧张致使腰肌痉挛者,可于牵引前肌肉注射安定10mg,或请麻醉师行硬膜外阻滞。

1.5物品准备:准备适宜的皮腰围1只;给患者床边备好痰盂或便器,调整生活用品摆放位置,便于取用;嘱患者取出衣袋里锐利物品,并妥善保管,用平板推车送至牵引室。

2牵引后护理

2.1体位:牵引复位后平卧硬板床,床铺保持平整、干燥、清洁,避免有皱折。搬动病人前要给病人系好腰围,确保脊柱水平位。平卧时腰部用软垫垫高约10cm,以保持腰部生理弯曲。病人卧床8小时后可以翻身,第一次翻身必须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每次翻身动作要一致,防止扭动脊柱造成疼痛。

2.2严密观察病情:牵引复位后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卧床姿势、疼痛、腹胀、下肢活动等情况。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250ml加压静滴,每日2次;5%葡萄糖溶液加入地塞米松5~10mg,静滴,每日1次,5~8天;术后第2天腰部可酌情给予膏药外敷。如出现疼痛,可口服或注射止痛药;如出现腹胀,用热水袋热敷腹部,或针刺以促进肠蠕动。

2.3术后小便情况:术后8小时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解小便就成了90%患者的一个大问题。通过观察发现,牵引复位后近1%病人出现排尿困难,主要原因是牵引前缺乏床上排尿训练、心理因素、疼痛因素、体位因素、脊髓无菌性炎症及便秘等,护理应针对病因,或加强心理护理,解决心理压力和紧张,或用温水冲洗会阴部,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必要时采用导尿法,解除尿潴留。

2.4指导患者下床:平卧3天后,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可起床进行少量活动,尽量避免弯腰及不当的姿势。1~2周后可配合矿泉水疗、电疗等物理疗法。3周后指导病人进行腰肌及下肢锻炼,进行体疗,增强体质,巩固和提高疗效。如病人难以单独下床,可帮助其用以下方式下床:嘱病人小心翻转身体向健侧侧卧,即健侧在下,两侧膝盖关节取半屈曲位,用位于上方的手抵住床板,同时用下方的肘关节将半屈的上身支起,以这两个支点用力,患者会较容易坐起,然后用手掌于床板,用臂力使身体离床,同时使半屈的髋、膝关节移至床边,此法不致引起腰部疼痛或不适。

2.5佩戴腰围:腰椎间盘突出证患者做牵引术后,要求患者必须佩戴腰围,主要目的是制动,即限制腰椎的屈曲等运动,特别是协助背肌限制一些不必要的前屈动作,以保证损伤的腰间盘可以局部得到充分休息,起到加强保护的作用。另外要交代病人应注意不要使用过紧、窄、短的腰围,以免腹部过紧、有不适感。根据病情掌握佩戴时间,不要经常蹲下,天气炎热时可在睡眠时取下,注意腰部活动,时间以4~6周为宜,最长不应超过3个月。

腰椎间盘突出症范文篇8

关键词:健康教育路径;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中比较常见的骨科类疾病,患者在患病后经常出现腰部疼痛,下肢出现麻木疼痛等相关症状,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多项临床研究显示,采用健康护理路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1]。本研究对此进行探讨,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60例一组)。基本数据:观察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36例和24例,年龄在35~68岁,平均年龄(42.25±1.21)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37例和23例,年龄在32~67岁,平均年龄(43.52±1.04)岁。选取标准:①医生配合影像学检测认定两组患者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②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全部知情,并且签订同意协议书。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相似,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比较。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指标、指导患者饮食和对出院患者的医嘱。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护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2][3]:①入院时。首先,护理人员热情的接待患者,介绍负责患者的责任医生和护士,评估患者的心里状态和病情,对检查项目和治疗流程进行讲解。②治疗前1天。指导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卧姿,手术后的翻身方式以及排尿方式,可以以一些图片资料为依据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法以及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感受,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的情绪。③治疗当日。护理人员准备好手术室用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检测,与患者保持沟通,了解患者的实时情况,若出现不适,应当及时告知医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确保手术完成后将患者送入病房,并再次教育患者正确的术后事项。④治疗后三天内。给予患者易消化的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保证患者的肌体营养;指导患者正常的肢体运动训练;可以采用手册或者视频播放方式向患者传授健康教育知识,增强患者的恢复自信心和治疗依从性。⑤患者在出院之前,必须经过再次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正确的日常生活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保证患者的机体营养,防止产生临床并发症。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以(x±s)和百分比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若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附表所示。2.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33%(56/6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33%(44/60),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骨科类疾病中发病率较高,患病后将会承受极大的生活压力和心理压力。因此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研究资料显示,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护理的小组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方面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显示出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0.05)。综上所述,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较好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闫芳,净梅,权织彦.健康教育路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效果及预后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6):190~191

2黄晓丽,吴蓓茸,郑彬彬.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9):565~567

腰椎间盘突出症范文篇9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优质护理;腰椎功能;疼痛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预后差等特点,主要表现为腰腿麻木、疼痛等症状,甚至出现行动功能障碍,一旦发病,会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1]。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程比较长,所以,必须加强护理工作,以此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有关文献报道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缓解患者疼痛[2]。基于此,本文现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优质护理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分组方法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7.26±4.52)岁;病程6个月至12年,平均病程(5.84±1.35)年;男性27例,女性23例。试验组50例患者,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47.49±4.47)岁;病程7个月至12年,平均病程(5.95±1.29)年;男性27例,女性23例。两组年龄、病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即展开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用药指导、生活指导等护理工作。基于此,试验组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采用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方式舒缓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②环境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并定期通风换气,2~3次/d,30min/次,同时保持室内清洁、整齐。③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适当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并协助患者定时翻身,翻身同时翻转胸腰椎与臀部,以免影响患者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舒适度。④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和患者沟通,并鼓励患者亲友多和患者交流,从而缓解患者疼痛。同时,通过阅读、听广播、看视频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以此减轻患者疼痛。此外,如果患者疼痛剧烈,可根据医嘱服用止痛药物。⑤腰背肌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订合理的腰背肌功能锻炼计划,指导患者采用“三、五点支撑法”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患者耐受度为准。后期可指导患者进行太极拳、五禽戏等锻炼,以此加快患者康复。⑥静电治疗:采用脉冲静电按摩仪对患者进行治疗,频率、强度以患者耐受度为准。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腰椎功能评价量表评估患者腰椎功能,满分为30分,分值越高,腰椎功能越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满分为10分,分值越低,疼痛程度越轻;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测评,等级划分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2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腰椎功能评分与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后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2.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详见表2。

3讨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不仅要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还要加强护理工作的展开。相较于常规护理而言,优质护理更加全面、系统,能够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对症护理措施,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还可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3]。在优质护理中,通过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环境护理、体位护理、腰背肌功能锻炼的实施,能够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通过疼痛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与有关文献[4]报道基本一致,由此说明,优质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加显著。总而言之,优质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更加理想,有助于患者腰椎功能恢复、缓解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英.优质护理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26(8):75-76.

[2]李杭.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5):223-224.

[3]杜菲.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2):230-232.

腰椎间盘突出症范文篇10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综述

1、卧床休息

临床实践证明:大多数具有腰腿痛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卧硬板床休息可使疼痛明显缓解甚至逐步消失。腰椎间盘压力在坐位时最高,站立位居中,平卧位最低[1]。在卧位可去除上部躯干加于腰椎的压力,而且可以降低肌肉的张力和各韧带的载荷,使损伤的纤维环得到修复,避免髓核的进一步突出,突出的髓核可以逐渐地自动回复;且有利于椎间盘周围静脉回流,使病变部位的充血水肿等明显消退,因此卧床休息常作为非手术治疗的基础。王大传[2]将患者分为严格卧床组(A)与不严格卧床组(B),每组各50例患者,A组经严格卧床2--3周后,再行手法、封闭、中药治疗,B组则未严格卧床,结果两组远期疗效对比:A组优良率为88%o,B组优良率为64%,A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表明严格卧床对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确有很好的效果。

2、牵引疗法

牵引的方法很多,有手法牵引,骨盆牵引,自身牵引和机械牵引等。以牵引为主疗法牵引主要对突出物回纳,缓解神经根挤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因而被广泛采用。牵引治疗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因该法对突出物回纳,缓解神经根挤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被广泛应用。究其机理,与牵引能增大椎间隙、增加髓核内的负压回吸力及后纵韧带对突出髓核产生的回压作用、纠正后关节位移、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空间位置有关。牵引治疗的机理[3]是:(1)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促使髓核回纳,任何形式的牵引均可使椎间盘的压力明显降低,使椎间隙扩大,后纵韧带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回纳。(2)促进炎症消退,牵引治疗使病人脊柱得以制动,有利于充血水肿的消退,炎症因子和致痛因子得以减少。(3)解除肌肉痉挛,疼痛使腰部肌肉痉挛,腰椎活动受限,间歇性牵引可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肌肉放松,恢复腰椎的正常活动度。(4)解除腰椎椎间关节的病理性负荷,纠正椎间小关节功能紊乱,半脱位或滑膜嵌顿,恢复正常的对合关系。

目前国内常用方法有自身重力悬吊牵引、持续牵引、大力水平短暂牵引和瞬间暴力牵引等。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牵引设备的先进性,加之斜扳等手法的针对性以及施术操作的科学性为近期发展的主流,而且疗效也确实显著。临床中以多功能三维牵引治疗的报道较多。张培军[4]介绍采用三维牵引加定点斜扳治疗128例,治愈79.7%,显效12%,差者3.1%,总有效率96.9%,经6~12个月随访治愈病例,复发率占4.7%。余作取等[5]认为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范围有:(1)初发病程短,属弹力型;(2)病程虽长,属退变失稳型,但症状较轻者;(3)无神经根损害或无马尾神经损害的病例。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牵引的重量以病人能耐受而不引起腰肌拉伤为宜。

3、理疗法

理疗的目的在于消除神经根的水肿与粘连,减轻或消除症状,常用的方法[6]:(1)短波、超短波电疗法,有消除水肿及镇痛作用。(2)传导热疗法,常用蜡疗、铁沙疗法,也可用红外线、红光疗法,多与推拿、牵引配合使用,可使肌肉松弛,改善微循环,有解痉镇痛作用。(3)间动电流疗法,多采用痛点或神经干部位治疗。(4)中药离子透入疗法。(5)水针疗法,最好在推拿或重力牵引后进行。(6)磁疗,常用动磁场法。物理疗法通常采用2~3项同时进行或与其它非手术疗法或手术疗法相结合,常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4、手法疗法

手法治疗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主要方法。近年来,很多学者从生物学、血液流变学、血液生化等对手法治疗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其机理概括为[7]:1调整脊柱顺应性,松解肌痉挛;2改变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位置,减轻或解除压迫;3纠正小关节错位及滑膜嵌顿;4松解神经根粘连,促进炎症、水肿吸收;5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损伤修复;6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阈;7促进椎间盘的自然吸收。手法治疗适用于[8]:1病程较短的凸起型突出,或病程虽较长,但症状不重者;2具有较大的三角型椎管,突出物居中央或是中间位者;3年龄较轻,无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者;4病程较短,一般不超过2个月,虽有神经根疼痛但不伴有侧隐窝狭窄者。中医学在手法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整复腰椎畸形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众多:江涛[9]将常见手法大概分为:1牵引法;2旋转法;3侧卧斜扳法;4屈伸折项法;5拔伸牵抖法;6其他如点穴、揉、提扳、顺筋、理筋、滚捏等辅助手法。何红宇[10]以手法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方法是:对患者首先行常规牵引并配合频谱仪治疗后再实施按压。按压分三步进行:a、点压法,点压腰眼、环跳、臀上皮神经出孔点、承山等,同时行推揉法。b、将病人按4型分类,根据不同类型施以分段按压手法:屈曲型按压骶部;伸直型按压腰部或后突感的部位;侧弯型向相反方向按压侧弯的角部;基本正常型按压痛点部。按压以掌心按压为主,骶部可用脚踩。c、施以点压、揉、击、拿法。每日或隔日1次,15次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结果:优35例,良27例,可21例,差3例,总有效率96.5%。李氏[11]将117例患者随机分为定点成角侧扳组(60例)和传统侧扳组(57例)。定点成角侧扳,即让患者侧卧位,腰椎尽量前曲,助手固定患者骨盆,术者右手拇指按于患椎棘突而施术。两组均每日1次,5次为1疗程,均于3疗程后统计,前后两组分别治愈67.6%、27.9%,显效29.6%、35.3%,有效2.8%、30.9%,总有效率100%、94.1%,差异显著(P<0.01)。同时对两组治愈的患者行CT复查:前组48例,无阳性影像(完全消失)者70.8%;突出程度减轻(部分消失)或形态改变6.3%;突出影像无明显改变22.9%。而后组19例则分别为:21.1%;36.8%;42.1%。可见定点成角侧扳法,因操作定位准确,疗效可靠。

5、针刺疗法

杨氏[12]等调理奇经治疗获效颇佳。取腰阳关、命门,患侧带脉、阳交、跗阳、睛明、照海穴。腰阳关用2寸毫针,针尖略向上刺1.5寸;阳交、跗阳、用3寸毫针直刺2寸,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照海用1.5寸毫针沿骨缝向上斜刺1寸,行捻转补法;刺睛明时以押手把眼球向外推,刺手持1寸毫针直刺0.5寸,得气后快速捻转1min钟,不提插。以上穴位均留针15min,5min行针1次。命门、带脉以艾条悬灸10min。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对89例患者治疗2个疗程统计:治愈84.3%,好转13.5%,无效2.2%,总有效率97.8%。朱氏[13]的旁针刺配合自创的悬吊复位法:用28毫针在病灶部华佗夹脊穴直刺一针,外侧旁开0.5~1.0寸避开椎骨,针尖向椎体方向45°~60°斜刺一针,两针均行提插捻转泻法,使俞穴产生气感。然后安上电针仪定30min钟取连续波,电流强度调至患者能耐受为度。最后从太阳经和少阳经酌取2~3穴针刺,亦行泻法。接着采用自制立式双杠铁架床,双脚悬空牵引15~30min,当悬吊牵引5min后,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双手拇指抵按突出椎体部,向前上方用力,并旋转腰部,同时用一助手在患者大腿前侧作对抗用力,使脊椎最大限度后伸运动。每5min行1次,行3~5次。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60例,治愈75%,好转16.67%,无效8.33%,总有效率91.67%。李氏[14]以电针为主,选两侧大肠经穴和患侧环跳、委中4穴。当刺入有针感时,用G-6805治疗机选连续波,一组接大肠经两穴,一组接环跳、委中两穴。刺激量以病人耐受为度,每次通电30~50min,电针频率200Hz。然后辅以推拿。每日1次,每次1h,10次1疗程。经3个疗程治疗385例,治愈75%,显效25%,全部有效。由上看出,针刺治疗腰突症是比较理想、满意的。董亦明[15]用体针治疗该病,取穴:压痛点、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承山。深刺,重刺激手法,每隔2~3分钟做捻转提插,留针15分钟,每日一次。水针取穴同体针,用当归注射液3~5ml,每次注射2~3个穴位。耳针,王荣[16]将本病分为三型,对证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眼针,李怀安[17]取眼穴双下焦区、双肝区、双肾区对治疗本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6、封闭疗法

封闭疗法是用局部麻醉药物和类固醇药物注入痛点或注射于神经干周围,以阻断外来或内在的对中枢形成的病理性刺激,控制炎症,以消除其恶性循环的治疗方法。其主要作用机制是:(1)阻断恶性刺激的传导,中断了病理性的恶性循环,神经系统所受的病理性刺激大为减少,使之获得休息,调理和修复的机会;(2)镇痛作用,一是局部麻醉药物对神经干和神经末稍的麻醉产生的局部镇痛作用,二是阻断了局部病变信号的发出从而发挥镇痛作用;(3)消炎作用,激素和麻醉药物可改善局部血循环,减轻局部肌肉及韧带,关节囊或神经根附近的无菌性炎症反应。

临床上多以不同注射部位、采用不同药物组成和选用不同方法来治疗。封闭疗法的优点是使药液更接近病灶,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消炎止痛、改善循环及防治粘连的作用,具有治愈率较高、远期效果好的特点。纪亮等[18]介绍使用注射胶原酶并骶管高渗药液冲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方法是:在局麻后,在X线透视下持穿刺针刺入至突出间盘内,将溶于生理盐水的胶原酶1次注入1ml(60U),而后再注入骶管高渗药液。每周1次,连注3次。根据随访时间:<1个月、1~6个月、>6个月三段统计,显效率分别为76.3%、86.8%、89.5%。据文献[19、20]介绍,将胶原酶注入椎间盘内,因增加压力,造成腰骶部剧烈疼痛,为此,经椎间孔硬膜外注入胶原酶者愈来愈多。王氏[21]骶管置导管注射,是将导管头直接插至腰突之节段水平而注入1%普鲁卡因20ml、生理盐水15ml、强的松龙50mg、维生素B60.5mg。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注射药液相同),对照组采取常规注射方法。两组均经1~3次,最多5次注射,治疗、对照两组结果分别为:治愈74.5%、58.2%,好转16.4%、18.2%,无效9.1%、23.6%;治疗组平均行注射2.07次,后者则2.41次。叶氏[22]根据对20具尸体腰椎间孔的定位测量,治疗中在椎间盘突出一侧的棘突中心点向外3.5cm,用7号长穿刺针向内下穿刺,上位腰椎(第1,2腰椎)刺入约4cm,下位腰椎(第3,4,5腰椎)刺入约4.5~5cm,即达椎间孔外侧处,注入所配制好的2%利多卡因5ml、生理盐水10ml、维生素B121mg、当归注射液2ml、曲安缩松20mg混合液。每周1次,4次为1疗程。对176例患者2~4次治疗:显效71%,有效18.14%,疗效不明显或无效10.9%。周氏[23]每次将1200U胶原酶注入椎间孔硬膜外治疗382例,随访4个月~2年,结果:优32%,良59%,可27%,差2%。

7、药物治疗

7.1西药治疗

治疗腰腿痛的药物有内服和外用两大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减轻或解除疼痛,松弛痉挛的肌肉,以利于局部病灶的修复。较常用的内服药有非甾体类的抗炎止痛药如:扶他林,奥湿克,芬必得,萘普生,普来定等;还可使用具有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的氯唑沙宗,强筋松等,也有一定作用;关于运用秋水仙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报道,国外80年代初即有,国内青岛医学院慕小瑜等[24]运用秋水仙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腿痛52例,并用消炎痛治疗作对照。秋水仙碱组优良率为61.5%,无效率为32.7%;消炎痛优良率为4.8%,无效率为71.4%;复发秋水仙组3例,消炎痛组2例。认为秋水仙碱疗法简便易行,无痛苦,疗效高,副作用少,为药物治疗的首选。慕小瑜等又指出[25]秋水仙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机理,是源于其抗炎和抗微管作用。运用时应注意该药的不良反应,其中以消化道反应常见,对肾及骨髓也有损害作用。其它还有中草药制剂,包括内服与外用,如延胡索,七叶莲,小活络丸,雷公藤片以及繁多的成药和外用制剂等。

7.2中药治疗

中药内治法依据中医的辨证施治进行。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主要有肝肾亏损、气滞血瘀和感受风寒等,其临床证候也由此可分为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及肝肾亏虚证等。中药内治本病,有明显的活血化瘀、理气软坚、消炎止痛作用,可减轻炎性反应程度,缩短炎症期和减轻结缔组织的形成,促进变性神经纤维的恢复,减轻瘢痕化及瘢痕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挤压,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王夏良[26]认为,该病发病机理为肝肾不足、肾虚、气血亏损及风寒湿邪或跌扑劳损,而致气血瘀滞,经络受阻,治以培补肝肾,调理气血,活血化瘀,温经通络,行气止痛,祛风除湿,强壮筋骨,自拟中药方治疗该症,治愈率73.9%,有效率84.2%。姚传龙[27]自拟骨协Ⅱ号方治疗本病,有效率87.0%。另外根据中医辨证,洪德胜[28]用攻下逐瘀汤加减、张姚萍[29]用通痹止痛汤加减、陈爱萍[30]用金鹿固肾汤等治疗本病,亦取得较好疗效,有效率在90%~96%之间。尤其可喜的是,王万霞[31]运用自拟腰痛Ⅰ号方加减,治疗腰椎间盘摘除术后仍腰腿痛32例,有效率达93.8%。程友昌[32]运用腰痛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腿痛34例,取得了同样好的疗效。中药外治法分为传统中药外敷、膏药外贴、熏洗等,使药物通过皮肤渗入病灶,可起到缓解炎症、减轻症状作用。一般与其他方法综合运用。张继元[33]自制骨痛膏(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软坚散结之功)运用于本病治疗,有效率达95.0%。

8、综合疗法

本文称谓的综合疗法是指有四种(或以上)基本疗法组合采用的方法。王氏[34]运用针刺、TDP(灯照射)、拔罐、牵引方法,并按中医辨证分型为:①血瘀、②寒湿、③湿热、④肝肾亏虚。针刺循太阳膀胱经、少阳胆经取穴以及取病变部位华佗夹脊穴为主,针刺中TDP灯照射患处,针刺后患处拔罐,最后牵引。共治疗56例,总有效率96.42%。何氏[35]运用牵引、电针、红外线照射、水针方法治疗91例:牵引后,循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少阳胆经取穴,施以电针及红外线照射,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取相应体穴、结合阿是穴,进针得气后按一针多向透刺的原则,分别向几个方向注射(1%利多卡因5ml+醋酸强的松龙悬液2ml+维生素B12ml),一般每穴3ml,每次2~3穴,3天1次,3次为1疗程。治愈62%,显效34.1%,好转2.2%,总有效率98.3%,平均治疗3个疗程。总之,综合疗法可集中发挥(所用的)各基本疗法的长处和功效,因而临床应用多、效果佳。童星杰[36]等提出的“三联疗法”,即牵引疗法、硬膜外强的松龙注射和脱水同时用,其总有效率为97.08%。

综上所述,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样,而且简便、安全、疗效确切、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尤其是综合治疗,既吸收了单一治疗的长处,又弥补了其不足,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但非手术治疗仍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如临床上如何运用生化、免疫学技术与理论对这些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研究,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临床分类及病变不同阶段,进一步阐明它的作用规律,以指导选择最佳疗效、时机及方法等研究还有待加强;对较大的中央型、破裂型突出症和突出的椎间盘钙化和后韧带钙化及合并严重的椎管狭窄者尚缺少临床报道,说明非手术治疗本病仍有较大的局限性;从报道中还看出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尚不统一,治愈率、显效率等指标有待于规范,各种非手术治疗的定性、定量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Nachman,AL.Thelumberspineanorthopadicchallonge.Spine150,1972.2GloverJR.Preventionofbackpain.InJaysonMed:theiumberspineandbackpainISTed.pp47,GruneStration,NewYork,1976

[2]王大传.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中严格卧床与疗效的关系[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1):17-19.

[3]李义凯脊柱推拿的基础与临床[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6:363

[4]张培军三维牵引加定点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医正骨1999,51(6):20

[5]余作取冯志昕三维多功能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伤2000,13(5):284

[6]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48

[7]李勇张连仁刘家勇.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机理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01,13(6):35

[8]江和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19(6):67

[9]江涛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进展[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2(3):137.

[10]何红宇方坚.按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1999,48(3):35

[11]李祖炳严东平两种侧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中医正骨,1999,48(3):15

[12]杨晓军陈延新调理奇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J]中国针灸1998,18(6):346

[13]朱爱军旁针刺结合悬吊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1):22

[14]李补常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脱)出症385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1):13

[15]董亦明.软组织损伤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11.

[16]王荣.耳穴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伤,1991,4(1):31.

[17]李怀安.眼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J].新中医,1990,22(8):30.

[18]纪亮王军张辉洲等髓核溶解合并骶管高渗药液冲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1999,20(1):56

[19]烫华丰丁鑫昌髓核化学溶解(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近期随访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89,9(2):88

[20]金星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华骨科杂志19947(1):15

[21]王庆来王劲义吕波等骶管置导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1999,20(1):36

[22]叶翔尔夏燕崔功浩腰椎间孔穿刺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极其解剖学观察[J]颈腰痛杂志1999,20(2):124

[23]周清碧李国英代晓明等经椎间孔硬膜外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1999,20(1):30

[24]慕小瑜等秋水仙碱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腿痛的疗效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1990,10(6):463

[25]慕小瑜李亚萍秋水仙碱对椎间盘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1):686

[26]王夏良.自拟方治疗腰推间盘突出症310例.[J]中医正骨,2001,130:48

[27]姚传龙.骨协B号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报告[J].中医正骨2001,13(12):26

[28]洪德胜周涛.攻下逐安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J]中医正骨2000,12(3):60

[29]张姚萍.周军.麻痹止痛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1例报告[J].中医正骨2000,12(6):41

[30]陈爱萍.金鹿固肾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报告[J].中医正骨2000,12(9):47

[31]王万霞李国桥顾月兰.腰痛I号治疗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腿痛32例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1,13(12):5

[32]程友昌.腰痛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摘除术后腰腿痛34例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2,14(5):23

[33]张继元.骨痛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4例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1,13(9):47

[34]王光鼎魏建文刘嘉针刺、TDP、拔罐、牵引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J]针灸临床杂志1996,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