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组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6:40:08

研究组

研究组范文篇1

〔关键词〕班组;运行分析;安全;经济

运行分析是运行人员掌握设备性能,提高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确保安全经济生产的重要措施。通过运行分析,可以了解设备薄弱环节、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及时做好事故预想或进行经济调整,也有利于检修部门及时处理异常缺陷。

1从抓好班组员工思想认识开始

运行人员必须认识到运行分析是本质工作,进行运行分析,不仅是班组搞好安全经济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方法。长期不懈地坚持运行分析,不仅可以防范事故,提高运行安全经济性,而且也会使运行人员工作技能、知识水平得到纵深发展。

2必须建立在严格执行“两票三制”的基础上

“两票三制”是运行工作的基础,工作中必须

重视“两票”分析,同时必须严格执行“三制”。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完善,执行顺序是否正确,执行手续是否齐全,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分析,制定对策;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和隐患,才能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备用良好,才能交清接明,每个班画上圆满的句号,也才能实实在在、客观全面地做好运行分析工作,从中获得提高。

3班组长必须重视员工技能培训,加强组织督导

只有重视员工技能培训,特别是现场技术培

训,使员工掌握更多的业务知识,提高运行技术素质,才能确保运行分析的质量。班组长组织班组成员进行运行分析,可以互相交流学习,使班组形成积极参与运行分析的良好氛围,使运行分析成为一种工作习惯。

4必须重视对人的因素的分析

任何故障都有人的因素在其中,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着重从人的主观因素查明起因,是思想麻痹,还是工作有情绪。分析时应考虑人是否违规,设备是否及时维护,检修质量是否良好,检修备件采购检验是否严格,环境条件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等因素,只有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对人的因素深入剖析,才能做好故障防范工作。

5运行分析方法

5.1对比分析法

(1)与规程、设备铭牌中规定的参数对比。

(2)运行调整前后设备状态与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

(3)设备检修或异常情况出现前后状态与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

(4)同一时期、相同工况下同类型设备的数据差异分析。

(5)同一设备历史数据对比分析。

(6)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数据对比分析。

(7)对多个表计测点参数的差异与突变量进行对比分析。

5.2异常信号分析法

依据报警音响、事故音响、灯光亮暗、红绿灯变化、操作监视器(OM)画面报警、报警顺序显示(ASD)以及光字牌、信号掉牌等现象对设备异常进行分析判断。

5.3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就是根据设备状态参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掌握设备部件的劣化程度,适时安排故障临修,搜集设备状态信息进行趋势管理,量变分析,适时调整,并结合检修计划,为有效实施设备维修提供依据,能够有效地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使设备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发电设备时刻在受控状态下安全经济运行;同时,趋势分析也是状态检修的主要分析手段。

5.4故障分析法

(1)对设备出现的不正常声响、异味、变色、振动及温度、压力、电流、电压等的变化,以及故障引起的设备破坏情况进行分析。

(2)系统运行方式改变后,对设备运转情况及参数信息进行分析。

(3)依据微机保护、故障录波、报警顺序显示(ASD)、自动记录仪、事故追忆、运行日志等反映的故障前后的信息,同时通过对操作员调查,进行分析、比较、判断。

5.5多元分析法

某一故障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这种方法是按其内在联系和一定顺序分析各种因素变动对故障现象的影响程度,同时,针对现场调查的情况,以及常用工器具现场测量的数据与仪表测量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查明变化的实质和根源,判断故障的真实原因,以便于及时制定具体可行的防范措施,进行整改或技改。

6运行分析的种类和内容

6.1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是运行值班人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岗位分析工作的深度及广度是运行人员自身素质和值班质量的重要标志。岗位分析是一项经常细致的工作。全体运行人员必须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把监盘、抄表和巡回检查所观察到的现象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处理,以保证安全经济运行。

岗位分析的内容很多,笔者认为重点有以下8项:

(1)接班前对设备运行状况、指标、参数全面

检查分析;

(2)值班时对各种仪表的显示、记录和参数的

变化以及发生的设备异常进行检查分析;

(3)抄表时对各参数、记录曲线进行对比或趋

势分析;

(4)巡回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异常情况发生,发现问题,及时检查分析;

(5)设备启停过程中,要对其运行情况和参数

变化趋势进行全过程的分析;

(6)设备定期切换试验和运行方式的改变,应

及时进行对比分析;

(7)对热力系统的运行方式、辅机启停的安全

经济性能进行分析;

(8)对有关事故、障碍或异常等不安全情况进

行分析。

6.2定期分析

定期分析工作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分为周、月、季、半年、全年和大修前、后6种形式。分析的重点是依据本阶段各种指标、参数曲线和设备运行状态,分析安全、经济变化趋势,找出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并安排实施,以便日后取得更好的效益。定期分析的内容一般有下列7项:

(1)机组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安全性、经济性分析;

(2)影响机组安全、经济、满发的各种因素的分析;

(3)机组长期运行造成的磨损、老化等问题的分析;

(4)根据国内外资料及兄弟厂的经验教训,结合本厂实际情况,提出有预见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分析;

(5)设备大、小修前后和重大技术改进前后的分析;

(6)安全生产情况分析;

(7)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节能措施执行情况、效果和存在问题的分析。

6.3专题分析

专题分析工作是在岗位分析和定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的课题主要是岗位分析和定期分析及设备检修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技术性强,涉及面较宽,应在专业人员组织下进行。专题分析内容一般包括:

(1)影响机组安全、经济、满发的薄弱环节和

老大难问题;

(2)机组主要运行参数的变化及重大运行技术

问题;

(3)机组大修前后,设备系统的工况特点和薄

弱环节;

(4)分析频发性不安全情况的原因及教训;

(5)与同类型设备横向比较,提出有针对性的

分析;

(6)对技术监督项目的分析;

(7)对安全性评价、经济性评价、春检、秋检

发现的重点问题的分析。

7对运行分析的要求

7.1记录和分析设备异常情况

在控制室设置运行分析记录本,由岗位人员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运行方式、设备缺陷及不安全情况进行记录和综合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描述现象:对现场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进行扼要叙述,要求既突出重点,又不遗漏细节。

(2)检查判断:现场调查并使用必要的仪器仪

表进行测量检查,参阅必要的技术资料、图纸、设备说明书等文件,对产生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进行排查分析,找出初步原因。

(3)原因分析:详细了解当时设备是否有操作、停送电、检修工作等,对检查分析得出的初步原因做进一步综合判断,还要从人的因素深入分析,最终确定产生异常现象的根本原因。

(4)防范措施:根据异常现象起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不安全现象发生。

7.2汇报设备异常原因和处理情况

将上述分析的结论及时报告班长、值长。属运行人员可以处理的,应及时调整和处理;非运行人员所能处理的,则依据设备及系统的重要程度,向各有关上级部门汇报,请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并加强监控,做好记录。

7.3对运行分析进行专业评价

研究组范文篇2

一、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情况

近几年,面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我区把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区委本着有利于建立党的组织,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是把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区委工作的重要日程。近5年来,区委每年的全会工作报告都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出具体的阶段性要求。区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和研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有关问题,并就如何理顺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基础工作做出决定。二是建立和完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区委与区非公党工委、各街道党工委和相关委办局党委签订责任状,分工负责辖区内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同时通过成立党建工作联系会,定期研究,提出指导意见;通过建立街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委员会,强化区域化党建工作指导力度。三是强化督导,确保党建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区委以季度干部跟踪考核中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记录为依据,将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相关区管党务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直接与干部调动和任免挂钩。

二、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深入到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调研工作中,我们发现,现阶段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党建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部分基层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组建工作有畏难情绪。有些人认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难度较大,有些单位建立党组织只是迫于上级的压力,自身缺乏动力。

2、部分规模以上非公组织业主对开展党的工作认识有误区。一些业主对开展党建工作兴趣不大,担心建立党组织会对自己产生束缚,党组织开展活动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3、推进组建党组织工作的氛围不浓。新颁布的《公司法》十九条内容宣传不够。导致基层党组织在组建党组织过程中普遍需要对企业进行思想启蒙,加大了组建成本,降低了组建效率。

4、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中,存在着一部分“隐形党员”,他们或不愿亮出党员身份,或因组织关系难以转移而不能亮出党员身份,从而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三、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党建工作的措施

针对辖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及难点,借鉴外地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成功做法,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非公组织党建工作的认识

提高加强非公组织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一要狠抓理论创新,针对前面提到的问题和工作难点,列出课题进行研究,在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上下功夫。二要强化舆论导向作用,扩大非公组织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三要加大党员领导干部非公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力度,将其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做到与其他重要工作同规划、同研究、同检查、同考核。

2、开拓新思路,努力形成规模以上非公党组织组建工作合力

区委要注重调动人大、政府职能部门、政协以及群团组织等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同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沟通和联系。一是发挥人大、政协的优势。把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主是否积极主动支持在企业建立党组织,作为换届改选中,推荐代表、委员人选的重要依据。二是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职能。要求把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主是否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否支持在企业组建党组织作为能否予以重点扶持的重要条件。三是定期对全区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调研、加强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以此推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

研究组范文篇3

关键词:居组法村组法居民自治村民自治

1989年12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简称《居组法》),1987年11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简称《村组法》),后又于1998年11月修订正式实施。前者确立了城市社区的居民自治,后者则确立了农村社区的村民自治,二者共同构造了我国基层民主的法律框架,为基层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长期从事基层民主研究的著名学者徐勇先生指出,虽然居民自治与村民自治处于不同的背景和生态之下,在制度变迁的背景、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向等各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但二者在时间上具有承继性,在内容上具有同质性,在形式上具有借鉴性,在结果上具有互动性。[1]笔者认为,居民自治与村民自治的共同点决定了《居组法》与《村组法》也具有同质性,二法应当合并。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二法合并的必要性。

一、《居组法》与《村组法》的差别是历史形成的,是暂时的、次要的。

在二法关系问题上,我们首先应当承认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法定的自治主体分别是城镇居民和农村村民,自治权的行使者分别是居委会和村委会,他们面对的政权组织分别是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等。但笔者认为,这些差别只是建国后特殊国情的产物,是历史形成的,将随着城乡二元对立的减轻逐渐缩小,即使不完全消失,相对二者的共性来说也是次要的,这是二法合并的首要原因。

从自治制度的产生来看,中国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比农村村民自治产生更早。上世纪50年代初,城市就建立了居民委员会。1954年12月,全国人大成立不久就颁布了《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规定居民委员会属于城市居民自治组织。但50年代的城市社会是以"单位制"为主体的,企事业单位从属于各级政府,城市成员从属于各个单位。居民委员会只能由少数缺乏就业能力而未能进入"单位"的人组成,不仅处于边缘地位,而且高度依附于政府,城市社会的自主性及城市居民自治的空间十分狭小。20世纪60年代,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大量成员因难以进入"单位"而游离于"单位制"社会之外。成千上万的知青"上山下乡",曾一度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但20世纪80年代初知青大规模返城却造成了更大压力,更多成员无法进入单位。随着以政企分开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企事业单位自主性增强,原来承载的社会功能逐渐被剥离出来,政府承载的部分社会职能也被逐步转移出去。结果,城市社会结构出现了两大变化:一是非固定单位的成员愈来愈多;二是"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人们需求的满足更多依赖社会而非单位实现。在这种形势下,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社区居民自治的实质是在传统单位制解体过程中对社会进行整合,重新建构一个以"社区制"为主体的治理体系。这一体系试图在政府权威能量弱化的基础上将一部分治理权力让渡给社会,通过社会自身的力量管理社会,以完成社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农村社区村民自治产生相对较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国家安全问题,新生社会主义政权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全面封锁。我们这个人均资源极其有限的农业大国不得不追求重工业优先的国家工业化。在一穷二白、工业基础薄弱的形势下,我们走了一条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道路。为了缓解工业化资本原始积累与小农经济之间的矛盾,在农村建立了政社合一的制。这在当时是有利于为国家资本原始积累而控制农村资源的,这种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组织载体保证了工农两大部类的交换,使我国在短期内初步实现了工业化。村的主要政治职能是接受上级政府的领导,执行其决议,协助它处理政务。这种制度在促进城市工业化的同时,也窒息了农村的经济发展、降低了农民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加剧了城乡二元对立的矛盾。1980年底,广西宜山、罗城两县部分农民基于社会管理的需要,自发组建了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政府维持社会治安,后来逐渐扩大社会职能,成为农民进行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中央及时对此做出了肯定,1982年新宪法做出了村委会是农村基层自治组织的规定,从宪法上确立了村民自治制度。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正式宣告了体制的终结。后来《村组法》的颁布,使村民自治又进入了制度化运作阶段。村民自治在本质上是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适应的村民组织形式。

成《居组法》和《村组法》区别立法的原因是我国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城市居民属于无产阶级,他们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所在的单位大多是国营企业,主导国家经济命脉;农民属于农民阶级,在国家政权中居于联盟地位,农村的经济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和小农经济,在经济结构中居于从属地位,甚至成了发展重工业的资源基础。在某种程度上,农民成了国家发展经济的"牺牲品",这种区分立法反过来又固化了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

但改革开放后,这种差别又有所缓解。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成员逐渐从统一而死板的体制中解放出来,成为自主的经济人,劳动力也逐渐实现自由流动,城市居民有的已经开始走出城市,承包荒山、滩涂,农民更形成了汹涌澎湃的民工潮,进城务工。城市居民与农民的身份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有的省市已经把农民与城市居民统称为居民了。同时,国家对社会的直接控制成本越来越高,为了降低控制成本,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基层社会的组织形式都逐渐由过去的被组织转为自组织。二者共性的比重不断在增多,差距在不断缩小,这就为二法合并提供了社会基础。

二、《居组法》与《村组法》的共性是可以预期的,是长久的、主要的。

虽然在目前来说,居民自治与村民自治还存在形式上的一些差别,但二者在法律本质上,则是统一的,这是二法合并的第二个原因。

首先,它们有相同的价值和目标。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作为我国基层民主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无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有学者在对居民自治进行评价时指出,"社区是社会层次中最小的完整单元,是整个社会运行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社区居民自治就是中国治理模式的奠基石。"[2]而对村民自治的评价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草根民主’才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有益探索,才是渐进政治改革的战略突破口,才是一条既能维护现有国体、政体,又能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性,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的路子;也惟有如此,政治体制改革才得以认可,基层民主化进程才得以发展。"[3]"正是在民主的形式化过程中,民主由少数精英的理念进入大众日常生活,从而培育起大众的民主意识,并使他们学会运用民主规则和程序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在民主形式实践中建立民主规则和程序,训练民众,为民主创造内在条件,逐步实现由形式化民主到实体性民主的转换。"[4]二法作为社区自治和村民自治的基本法律规范,是我国基层民主制度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这一点上,二者是根本一致的。《居组法》第1条规定:为了加强城市居民委员会的建设,由城市居民群众依法办理群众自己的事情,促进城市基层社会主义民主和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村组法》第1条规定: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其次,它们的内容和运行机制基本相同。二法分别规定了有关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的执行者居委会和村委会的性质、产生程序、基本权利等事项,其内容基本相同。而且,居委会和村委会的性质、产生程序、基本权利也几乎完全相同。《居组法》第2条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村组法》第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它们与上级政府之间都属于"协助与指导、服务与监督"的关系。

第三,它们在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也大致相同。这些相同的问题需要有统一的法律进行规定,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其一,宪法定位不当,居委会和村委会在宪法中所处章节容易引起歧义。在我国现行宪法中,居委会和村委会都被规定在了第三章第五节,而第三章规定的内容是国家机构,第五节规定的内容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这种规定容易给人以一种错觉:居委会、村委会是一级政权机构、是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权的下级组织,从而混淆社区自治和村民自治的性质。这种误解对基层民主有效实现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村民自治组织的自主性与相对独立性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能否保持这种独立性是能否有效实现村民自治的首要标准。[5]社区自治要想真正实现,也必须实现自治组织的独立性。而在实际社区自治的实践中,也确实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其二,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关系不清。虽然社区自治和村民自治都已经在全国普遍实行了,但事实上,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还是有所怀疑的,人们的参与热情并不如高层及学者们预想的那样高涨。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于历史和法律规定上的问题,人们对选举产生的居委会或村委会的权力不太信任,总认为实际权力是掌握在党支部甚至是支书一人手中,民选组织往往徒具形式。根据学者的调查,各村的党组织实际上是各村的权力中心及实际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管理者,各村党组织负责人均是社区权力的核心人物。[6]《居组法》对社区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居民委员会的关系未有明确规定,立法上的空白导致了实践上二者的关系没有很好理顺,表现为"党政不分",造成了党组织和居民自治形式对立的假象:加强党的领导势必影响自治权的发挥…。[7]在实践中,两委关系不清无论是对居民自治还是村民自治的危害是相同的,需要由法律作出明确界定。

其三,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关系模糊。《居组法》第2条明确规定"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依据这条规定,居委会是居民自治主要组织载体,它具有基层性、群众性和自治性。但在实践中,它忙于应付行政性工作而使自己的"三自"职责旁落,导致居委会负担过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市、区各部门下派任务过多,影响了居委会自治职能的落实。《村组法》也存在类似问题:第4条第2款规定,村民委员会协助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开展工作。这个规定在实践当中主要有协助乡镇收缴税费、完成计划生育等,这种权责的实现,往往就意味着村民委员会身份的异化,由自治执行机关转为乡镇基层政权的下属机构,村干部就成了学者所言的乡镇政府的"人"。这种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及大量协助工作及基层政权的指导过量,造成了自治组织的失职,这也是人们对二法失望的原因之一。

三、《居组法》与《村组法》合并有利于尽快结束城乡二元对立的局面。

城乡二元对立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二法分立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显示出城市居民和农民在自治权上的差别。尽管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有质的共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二法无论是制定、实施的时间,还是具体内容上,都还有很大差距,这使得本来相同的权利却不能得到相同的实现。因此,尽快实现二法统一,可以统一村民和居民的权利,迅速结束城乡二元对立的局面,这是二法合并的第三个原因。

首先,二法合并可以统一居民和村民的权利。我国宪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在实践中,二法分立的局面就违反了这一原则。根据法律的位阶关系原理――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发生冲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78条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二法区别规定居民和村民的自治权就存在与宪法的冲突。一方面,两种自治权的实现时间有很大差别。城市居民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初步开始享有自治权,而村民自治却晚三四十年左右;但村民自治从80年代实行后,发展速度、深度却异常惊人,而居民自治几十年来几乎处于停滞局面,到二十世纪末却才真正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两种自治权的内容也有很大差别。从理论上来说,村民自治首先应当表现为村民以自治权抵抗各种不合理负担,维护自身利益。但村民自治实践中,村委会却成了"苛捐杂税"的征收者,并未真正履行自治职责。而居民自治所承担的压力及阻力则相对较小,城市居民没有杂税负担,居委会承担的主要是一些自我管理和服务的职能。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城乡税制的统一,村民自治机关的职能也会发生相应变化,逐渐由过去收费职能转化为自我管理和服务。二法合并也将把这种变化用法律固定下来,真正实现居民和村民自治权的统一。

第二,二法合并可以实现城乡基层政权的统一。二法合并后,改乡镇为县政权的派出机构,村委会改称居委会,与城市居民自治统一起来。这样以来,可以迅速实现学者提出的"县政、乡派、村治"[8]设计,完成乡镇与街道办事处法律地位的统一,对于消除乡镇权力的过度集中、"专横"非常有好处。同时,乡镇政府及大量事业单位的工资都由村民负担,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及城市大量的事业单位职工都由国家财政负担,因此,农民的负担远比城镇居民更大。二法合并后,乡镇政权性质就变成了县政权的派出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相应也应当由国家财政支付,也可以大大减轻农民的负担,可以减轻农民的压力,缓解我国的三农问题。

第三,还可以使城市居民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虽然城市居民自治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建立,但几十年来并未有任何发展,1998年才有26个国家实验区进行探索,2000年底开始大面积推行。而村民自治从80年代初刚刚诞生之际,由于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在全国推广开来,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而且,从二法的法律条文上来看,《居组法》也比《村组法》粗糙,居委会的权利、与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规定也不健全。二法合并后,《村组法》的实施经验可用来完善居民自治,城市居民在权利上的优势也可弥补农村村民的权利不足。

因此,尽快统一《村组法》和《居组法》,统一规定村民和居民的自治权利,应当是保证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健康发展的明智之举。一方面,可以借助村民自治中的大量经验和教训发展居民自治,另一方面,也可进一步推动消除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统一农民与居民的自治权,实现农民与居民法律地位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徐勇."绿色崛起"与"都市突破"――中国城市社区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比较[J].学习与探索,2002(4).

[2]周鸿陵等.社区居民自治:现代城市治理模式的基石[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2(4).

[3]张熙.草根民主、自下而上[J].中国改革,2003(7).

[4]徐勇.中国民主之路:从形式到实体――对村民自治价值的再发掘[J].开放时代,2000(11).

[5]王振耀等.中国村民自治前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276.

[6]项继权.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15.

研究组范文篇4

近年来,春江镇党委按照区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把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作为统领企业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把搞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为促进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调研摸底,强化责任制,加大工作力度,推进工作落实,努力将企业主不理解、不支持、企业党员人数偏少、缺乏熟悉党务工作人才等组建中的难点问题攻破,有效扩大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覆盖面,提高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单独组建率。截止**年9月底,全镇非公企业达1015家,组建党组织128个,党员1068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100%,使春江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统一认识,高度重视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是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的关键所在。

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既是扩大我们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使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春江镇党委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明确和形成了党群书记亲自抓、组织委员具体抓、责任部门直接抓的良好工作格局。专门成立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组织委员担任,办公室成员分别由五个园区企业党总支书记、镇党校全体人员组成。负责全镇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指导、协调、培训、汇总、党课材料编写、上党课、资料归档以及非公企业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党费收缴等工作。充分发挥党校的党建资源优势,带动和促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全面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共同探索非公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新途径、新方法。对办公室人员要求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学习观摩,每半年至少到所辖企业党组织上一次党课等。全镇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快推进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的进程。

二、摸清底数,增强组建工作的针对性,是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的重要前提。

全面摸清规模以上企业党建工作的有关情况,是做好党组织组建工作的重要前提。为此春江镇党委按照“无党员抓发展、有党员抓组建、有组织抓完善”的思路,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组织组工干部、镇党校全体工作人员,采取“三找行动”,即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对全镇由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所有非公企业进行了拉网式摸底,全面摸清全镇非公企业数和党员、党组织分布情况。截止今年10月份,全镇共有各类非公企业1015家(其中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112家),在职工人3万余人,中共党员1068名。同时将职工人数在50-99人、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和职工在100人以上未单独组建党组织的企业编入“全镇非公企业党建数据库”,及时记载企业的开办、扩大等变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积极推进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单独组建工作。

三、解惑释疑,提高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识,是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的基础。

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识是否真正到位,这是影响提高党组织组建工作的重要因素。针对部份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主存在的党组织建不建不重要、建党组织是一项耗时耗人耗物的工作等认识上的误区,春江镇党委一方面派出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上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分析形势,积极与企业主交流,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消除建立党组织的“三怕”心理(即怕多花钱、怕影响生产、怕受监督),赢得他们对党建工作的支持,调动企业主支持党建工作的热情。近年来共选派了108名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善于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党员,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派遣率达100%。另一方面开好一年一度的镇企业家座谈会和表彰会,对效益好、贡献大的非公企业主进行表彰奖励,着力营造全社会鼓励创业、鼓励发展的氛围,使企业主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富民政策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认识到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在凝聚职工、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调动企业主支持党建工作的热情,以一流的党建打造一流的企业。并在企业中推行党员挂牌上岗制度,开展“增强服务本领,贡献聪明才智”为主题的活动,调动党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每个党员都成为生产的骨干。通过一系列做法,促进企业主重视、支持党建工作,提高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

四、因企制宜,合理设置党组织,是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的根本保证。

为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近年来春江镇遵循“非公企业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拓展到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宗旨,本着“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及时、科学、合理地设置党组织。一是部份规模以上企业有3名正式党员,且有合适的支部书记人选的,及时建立党支部;没有合适党支部书记人选的非公企业,我们将党建工作指导员的组织关系转入企业,从而使企业具备了建立独立党支部的条件。如常州瑞泽纺织有限公司,由于企业主是一名预备党员,又没有其他合适人选担当支部书记,为此,我们把该企业的党建指导员的组织关系转入企业,支部组建后,由党建工作指导员兼任书记。兼职书记只负责企业的党建工作,不承担企业其他工作,不拿企业报酬。二是对一些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非公企业,我们采取派入党员的办法,把一些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入企业,使这些企业达到组建党组织所需的党员数,加快了党组织组建率。对园区的非公企业,主要选派镇工业经济办、招商办、安全生产办工作人员中的党员,对行政村的非公企业,一般选派村支部委员、党员村干部,以便在企业开展工作,帮助非公企业建立党支部。三是对一些企业主暂时不愿建立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采取指导企业先行组建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依靠群众组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企业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如江边化工园区一家企业,两次上门都没有做通工作,但在该企业组建工会后不久,企业主主动提出要求建立党组织。四是对一些流动党员较多的规模以上企业,先建立临时党组织,条件一旦成熟,及时组建正式党组织,真正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推进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

五、健全机制,规范党建工作秩序,是确保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研究组范文篇5

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方式,是保证科学决策、实行正确领导的基本条件,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的基本途径,是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自然而然也是组工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组织部门对调研工作十分重视,县级以上各级组织部门都设有研究室,中央、省、市三级都有专门的调研阵地和载体。下面,我就个人的理解谈谈对调查研究的理解:

1、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调研工作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字面理解:“调”,就是计算、算度的意思,《汉书?晁错传》说:“调之城邑,毋下千家”;“查”,指寻检、查究、查核、考查;“研”,指细磨,审察;“究”,指穷尽、终极、追根究底。四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进行的一种自觉的认识活动。调查研究,自古有之。孔子的“每事问”,王安石的“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王夫之的“察其精而尽其变”等观点,就是我国历史上关于调查研究的经典论述。从根本上讲,调查研究是一门方法性科学,其基本方法就包括:文献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集体访谈法等,我们平时用得比最多的就是后三种。它涵括了数理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现在还大量运用了计算机等辅助工具。正因为调查研究是一门科学,因此应该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

2、调查研究是一把钥匙。可以说,调查研究架起了实践和理论的桥梁,是我们打开实践之门、更好地为实践服务的金钥匙。我觉得,它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掌握情况;二是提供决策参考;三是促进改进工作。归根结底,一言以蔽之,调查研究是重要的领导工作方法。社会学家费孝通,他在十九世纪30年代深入乡村调查,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叫《江村经济》,从当时江村的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进行考察、解剖,提出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与西文“团体格局”截然不同的“差序格局”,这种“差序格局”就是以个人近远亲疏为标准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从此奠定了他在中国社会学史上的泰斗地位。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同志对调查研究工作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研究,同样没有发言权”。他还曾说过,当我有困惑的时候,就去进行调查研究。邓小平同志指出,离开了调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领导者也不可能进行正确领导。同志指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决策权”。并且强调:“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同志指出:“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办法在实践中,点子在群众中”。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工作方法。大家熟知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当时同志在考察湘潭、湘乡、衡山、醴陵和长沙等县农民运动、获得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有力地批驳了当时针对农民运动的种种非议,成为党指导农民运动的重要纲领性文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进行调查研究的条件、内容、手段、工作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调查研究在党的决策工作和全部领导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丝毫没改变,而且显得更为重要。特别是在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面前,要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重视调查研究。只有通过调查研究,认清事物本质,才能正确认识改革开放面临的新任务,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提高统揽全局、驾御局势的能力;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了解群众需要,掌握群众的愿望,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近年来,各级党委每出台一项政策、文件、决策,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试点。比如先进性教育活动,比如今年在一些地方试点的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等。

3、调查研究是一种能力。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具有多个角度。比如,决策能力、实践能力、亲和能力等。但这些能力,都是终端能力,其起基础作用的能力还在其他。比如思维能力,比如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我觉得,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调查研究是各级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是从事领导工作、机关工作必备的能力和素质。这是因为,一方面,我觉得这是工作的需要,是一种必需;另一方面,我认为,调查研究最能体现三种能力:一是深入实践的能力;二是逻辑思维能力;三是语言表达能力。这三种能力,往往是干事业、做决策的基本功。就拿最能体现调查研究成果的调查报告来讲,好的调查研究报告,必是这些能力的综合体现,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分析透彻,字字珠玑,令人读来叹服。有的同志之所以能通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抓到问题的关键、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通俗一点说就是具有“点穴功”,就在于调查研究的能力较强;而有的调查了半天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写出来的调查报告“文章硬如铁,读得满嘴血。”既无内容也无美感,这里面就有一个深入不够的问题,更有一个能力提高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组工干部应该把调查研究作为一个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途径来对待。

二、调研工作的基本要求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实事求是是调研工作的生命。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是我党的思想路线。调查研究就是这一思想路线的具体运用,失去了真实性就失去了生命力。这要求我们:第一,要努力掌握实际情况。如果不下功夫对我们所面临的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就不可能认识和把握新时期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就不可能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在组织工作的实践中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组织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党的基本路线服务。第二,要坚持具体问题分析。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是系统,要调查了解整个事物的规律性,就要了解事物的总体;但事物的矛盾都有其特点。反映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在的情况千差万别,不像计划经济时代,只要调查一个村子,面上的问题就基本清楚了。要集中精力抓大事,但不能单打一,见物不见人。第三,要敢于实话实说。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为什么受观众欢迎,就是说出了客观事实,说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我们搞调研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必须做到“四实”,即:“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对真实情况,如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政策措施上的缺陷、干部存在的不足,发现了、搞准了,就要大胆地说出来,这样才能有利于组织工作上水平、出特色。

2、服务决策是调研工作的使命。调研工作是一种实践性的工作,不是舞文弄墨、风花雪月,而是应当牢牢树立服务决策、服务工作意识。一是要靠调查研究做出决策。无论是组织工作改革措施的研究制定,还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及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思路的形成和各项措施的出台,都要深入调查、摸清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同志指出:“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中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二是要靠调查研究落实决策。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落实决策是否有力有效,就在于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是否做到了心中有数,判断是否准确,执行是否正确。如果对实际情况不作深入的调查分析,若明若暗,情况不明决心大,一味从“本本”出发,或者简单地照抄照转,都会使工作发生失误,甚至对事业造成损失。我们要始终牢记这样一条道理:实现正确的领导,取决于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有赖于对客观实际全面准确的了解;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和把握,有赖于深入周密地调查研究。三是要靠调查研究修正决策。任何决策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决策也要随之而变。这种变化,必须建立在对变化的新情况的全面了解和把握上。修正决策,必须坚持调查研究,使自己的工作始终处于主动而又有力的地位。

3、勇于创新是调研工作的本质。我们从事调研工作就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就是一个衡量标准。没有新意的调研是无用的调研。搞调研,就要提出新理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作出新举措。“嚼别人的馍没味道”,同样说别人说过的话也很乏味。因此,做调研工作要敢为人先。第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有创新的意识和气概,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有效地解决组织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第二,要有无畏的创新勇气。要敢于想前人所未想、见前人所未见,找到了突破口,工作才有着力点。有了新的见解、新的思路,还要敢于说出来,向上级、向领导反映。第三,要有科学的创新方法。创新不是凭空想象,不是异想天开,必须继承、借鉴、吸收前人和他人、历史和现实已经形成的成果。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是认识的两个过程。要按照普遍联系的全局观点和认识事物的正常秩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善于从全局中、从联系中掌握事实,研究的问题才有全局意见、普遍意义。

4、尊重群众是调研工作的根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组织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一定要尊重群众。一是要听取群众意见。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离开群众就无法调查研究,决策一定要从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出发,这就需要广泛听取意见,把群众分散的不完整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系统的意见。要把这一条作为调研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依靠群众智慧。说: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的一切观点、方法都应当来源于群众,从群众那里吸取营养和智慧。我们要放下“官”架子,两耳兼听,喜忧皆收,只愿听顺耳之声,不愿听逆耳之言,或者只愿报喜,不愿报忧,听不进不同意见或反对意见,不可能了解到真实情况,又会使自己严重脱离群众。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很多成功的经验做法都是基层群众首创、经过调研总结推广的。比如党员找党员的方法、分类指导的方法等等,后来实践证明这些来自于基层和群众的经验,易于为群众接受,效果很明显。三是处理问题要考虑群众要求。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这就要求,调查研究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提出意见、制定措施、处理问题要以群众“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判断措施是否可行的终极标准。

三、调研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一般调研工作大致有四个步骤:

1、调查前要选好题、制定好方案和提纲。

选题决定成败。有一个好的选题,才有可能进行一次成功的调研。调研题目的选择,实际上是调查研究任务的界定,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调研活动的进行,而且决定着调研的价值和效用。

第一步:选题。总的要求是,要站在组织工作全局的高度去分析相关情况,善于抓住带方向性、超前性、倾向性和预见性的问题去调查。具体来说,应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部领导决策需要去选题,从决策实施的难点中去选题,从对整个组织工作或某方面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中去选题,从制约和影响组织工作或单项工作开展的情况和问题中去选题,从干部群众普遍关心而又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中选题。通俗地讲,就是要围绕四点去选题,即:重点、热点、难点、疑点,特别关注组织工作中一些带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第二步:制订调研方案。这是对整个调研过程的总体策划或计划安排,包括调研目的、内容的确定,调研对象的选择,调研提纲的拟制,调研步骤、时间的安排,等等。如果把一次调研活动看作一个系统工程,那么调研方案就是一张系统工程施工图。制定调研方案,绘制好这张施工图纸,应注意把握以下五点:一要做好必要准备。即要广泛收集、阅读、消化有关调研课题的各种资料,包括中央有关文件、经典作家论著、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当前状况和背景状况的资料等。二要明确调研目的。目的性强,是调查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任何一项调研活动都是为了特定目的进行的,调研目的是调研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制定调研方案,首先就要明确目的,把制定调研方案统一到如何实现这一目的上进行思考和安排。三要圈定调研范围。包括内容范围、地域范围、单位范围和时间范围等。四要选择访谈对象。根据调研目的和内容、地域、单位、时间范围的安排,选择有代表性的人员作为对象,尤其要注意挑选有思想、有见解、敢讲实话的同志,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五要运用恰当的方法。根据调研内容的需要和调研主客双方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科学、便利、适用的方法,以便听到真话,了解实情。

第三步:拟定调研提纲。这是调研方案在访谈环节的具体化。制定调研提纲应坚持四个“突出”:一要突出调研目的和调研主题。要以调研目的与主题为中心和主线来拟制调研提纲。二要突出调研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这些问题是否在提纲中明确反映,不仅是衡量提纲是否符合要求的标准,也是判断准备工作是否扎实的标准。三要突出典型。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典型数字、典型语言,能鲜明地体现事物的本质,确切地反映事物的规律。注重典型的特色性、代表性和完整性。四要突出见解。见解是核心,是灵魂。调研提纲不能满足于讲现状、摆现象、记流水账,要尽量多地涉及关于事物本质、历史、理论研究等深层次的内容,概括提炼出好观点。实践证明,没有一个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深刻见解的调研提纲,就难以进行很好的调查,也难以写出一流的调研报告。

2、开展调研,把握“全、真、实、活”四字要诀。

一般说来,调查分收集资料、听取汇报、开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几个步骤。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全面情况,获取真实信息。较好完成调查任务,主要应做到全、真、实、活。

“全”就是调查对象、方法运用、听取意见要全面。调研课题确定后,要根据调研内容的需求,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法、多渠道的调查。在调查中,要本着求深、求细、求准的原则,“一竿子插到底”,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在调查对象上,既调查机关,又调查基层;既调查农村,又调查社区,还要调查企业;既调查领导,又调查群众。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只选、只看“闪光点”,要特别注意到工作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去听意见。在调查方法上,把传统调研方法和现代调研手段结合起来,采用开调查会、个别访谈、实地考察、网络、问卷、抽样等各种形式获取信息、资料和相关数据。具体问题的调研,如一项工作、一个单位的调研,比较适合用常规的办法;综合性的重大课题的调研,最好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意见听取上,正面的、反面的,上面的、下面的,干部的、群众的,方方面面的意见都要认真听,防止仅以一人之言、一面之词、一孔之见、一时之论,就随意作出主观片面的结论。在一些比较特殊的调查中,不仅要听多数人的意见,还要特别注意听取少数人的意见。调研者分析问题力求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得出的结论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真”就是要善于引导访谈对象说真话。前面讲了,真实是调研工作的生命。调查贵在深入基层摸真情,贴近群众听真话。应把握四点:一要有非常诚恳的态度,使人感到想听真话。调研中,部分同志不想讲、不敢讲真话,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有的人调研时高高在上,走马观花;有的层层有人陪,级级有人跟,被一个“小圈子”所包围,接触领导干部多,接触了解情况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少。你摆出这个样子,这样去做,谁愿意跟你讲真话呢如果轻车简从,不打招呼,不定调子,哪怕听到不中听的话也能高兴地去听,相信群众是会跟你掏真心、讲真话、道真情的。二要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求教。我们所进行的调研,大多是为了决策和解决问题而去向基层的干部群众取真经、听主意的。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调研工作的同志放下架子,谦和低调,仔细听取他们对调研问题的看法,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对解决问题的建议等。三要讲究艺术,灵活引入主题。对于一些比较熟悉和爽直的同志,可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对一些顾虑较多的同志则要灵活一些,可根据对方的性格、年龄、职务等情况,先谈一些个人的基本情况、彼此熟悉的知识、相互了解的信息等,待气氛融洽后,再进入主题,这样效果会比较好,更容易了解到一些真实的东西。四要在座谈中善于引导。学会使用家常式、谈心式、启发式的沟通语言,平和、平易、平实,打消对方的思想顾虑。要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同时要认真做好笔记,做到有言必录,还应边记录边整理,重要内容、鲜活观点、精辟语言最好还打上记号,避免好的东西被淹没,便于事后消化材料时阅读。只要我们这样做了,干部群众就会说出真实想法,表达真实思想,提供真实情况。

“实”就是不带框框,不定调子,实实在在了解情况。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立足现实,摸清实情,应作为我们开展调研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调查中了解实际情况,听汇报当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唯一的方面。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把重点放在到基层去直接接触群众,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听取群众的意见,要力戒先入为主,坚持客观地听意见;力戒偏听偏信,坚持全面地听意见;力戒粗枝大叶,坚持细致地听意见;力戒浅尝辄止,坚持深入地听意见。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情况,列举的事实、引用的数字和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准确无误;对事实的说明、分析和议论必须恰如其分,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此同时,对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坚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就是“是”,“非”就是“非”。

3、调查后要消化材料、写好报告。

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直接成果。一篇好的调查报告,应该具有四个方面的特性:一是思想性,立场鲜明,观点正确,站得高,看得远;二是针对性,存在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三是科学性,立论准确,论证充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四是实用性,方法得当,实在实用,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撰写调查报告,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广泛占有、深入分析材料。分析、思考、研究是调查研究的根本要求,必须贯穿整个过程的始终。调查之前要思考怎么办,调查之中要思考怎么听,调查之后要思考怎么写。有经验的同志说,收集材料要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选择材料要精益求精,以一当十。这个意思是,占有材料要博,使用材料要精。搞调查,消化材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调查中获得的大量纷繁芜杂的材料进行梳理、筛选,经过反复比较、鉴别、提炼,把调查中得来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小中见大,实中见虚,微观中见宏观,个别中见一般。在消化调查材料时,应努力做到四个“坚持”:一要坚持实事求是地看问题。对调查得来的材料和情况,应采取客观的态度,决不可带着成见和偏见去看问题,不可从固有的思维模式出发看问题,也不可对领导的意见简单盲从。二要坚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对调查得来的方方面面的情况,要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原则,透过现象看本质。既要看到主流,又要看到支流;既要看到成绩,又要看到缺点和不足;既要看到现在工作的成绩,又要看到将来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尤其要善于在比较中见好坏、知长短、晓优劣,得出正确的认识和结论。三要坚持在领会上情与吃透下情的结合上看问题。要注意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领导的主张、意图,与我们调研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调研的成果特别是提出的对策建议,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切合地方的实际,具有决策的参考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四要坚持从全局和发展角度看问题。目光要高远,视野要开阔,要有宏观意识、大局意识,善于从全局和发展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事组织工作调研,不能局限于就组织工作谈组织工作,而应该放眼于整个党的建设,放眼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来看问题。组织部门承担的许多工作,包括党的建设、干部工作、人才工作中许多问题都应从发展的角度去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大气和全面。

二是起草调研报告。总的要求是:起点要高,角度要小,观点要新,内容要实。除确定主题、安排结构、理顺逻辑、画龙点睛等技术层面的问题外,还应特别注意三点:

一要注意调研报告的思想性。调研报告不是文学作品,是应用文的写作范畴。因此,其精髓在于好的思想、观点和对策。一篇好的调研报告,一定要有独到的见解。在起草调研报告时,既要在主题、结构、文字上下功夫,更要在思想观点上反复琢磨。写出一篇思想性强、有很深见解的调研报告,除了组织者和起草者的理论素养、认识水平、工作经历、务实作风和感悟能力外,在具体写作上,首先要注入情感。只有先感动自己,才有可能感动他人;只有自己满意,才有可能领导满意。其次要考虑好角度。选择角度总的原则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家可能有一个感觉,题目越大越难写。口子开小一点,角度找准一些,只要抓住了主要矛盾,从一点突破,就能获得较为宏观的效果。再次要有新的概括。在起草调研报告时,一定要在出观点、出思想、出见解上下功夫,力求分析得透彻一些,提炼得精粹一些,阐述得深刻一些。把别人“意中有、话中无”的模糊感受用鲜活的语言概括出来,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深入浅出是最高境界,忌华丽词藻的堆砌。其实,伟大的作品在于伟大的思想而不是华丽的词语。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最深刻的思想,这就是高水平。的一些话就既朴实又很有哲理,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小米加步枪”、“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朱元璋作诗,平地起惊雷。

二要博采众长。调研报告不是语言文字的简单组合,而是见识见解的逻辑展现,不同经历、不同层次的同志对同一问题的见解不一样,起草调研报告时一定要多听意见。要听取集体的意见,对提纲、文稿要反复研究,靠集体,靠大家出思想、出理念、出方法、出政策建议。博取众长;要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形成初稿后召开座谈会;要听取领导、专家的意见,及时吸取。

三要下功夫反复修改。玉不琢不成器,文不改不成书,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志指出:“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也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的著名诗句。不少同志都有切身体会,重要的调研报告都是反复修改出来的,有的经几次甚至十几次修改。调查报告初稿形成后,一定要下苦功夫、深功夫、细功夫修改。只有反复修改,才能把问题和对策把握得更准,调研报告也会更完善。

4、调研成果的应用

调查的最终目的是改进工作、用于实践。因此,写出了调研报告,并不是调研活动的终结,要加强调研成果的运用。这里,主要是三个层面:第一、提供领导决策。第二、指导本地区、本单位实践工作。修正。转化。第三、为同类工作提供借鉴。刊物发表,面上工作。

四、当前调研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组工干部队伍中的调查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调研意识,怕想、怕写、怕麻烦,调研也是走马观花;另一方面,调研质量不高。前一个问题,我认为是认识问题、态度问题、作风问题,前面已讲过,在此不讲了;后一个问题,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从任务到任务。各级组织部门都对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理解和落实这些要求上,出现了偏差,任务观念过浓。存在“四不”。一是定位不准。前面讲过,调查研究是基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调查研究的能力是每一个党的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人员的基本功。调查研究工作应当每个人都能做,并融渗在每一件工作中,但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把它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从业务工作中游离出来,形成了工作是工作、调研是调研“两张皮”。把调研写作当作了一种特殊技能而不是普遍要求,好象某些人天生就是写材料的,某些人天生就不是写材料的,一有调研任务就想到笔杆子,能写的人成天“为伊消得人憔悴”,弄得人人视之为畏途。二是目的不明。不是把调研作为决策的基础、作为宏观指导的前提、作为推进工作的手段,而是为了完成任务。因为上级有目标、领导有要求,不得已而为之。没有看到调查研究对工作的推进和创新、对同志的成长和成功、锻炼和提高都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三是效益不优。调查研究是辛苦事,一份辛劳理应有一份收获。这个收获就是形成的调研成果,反映了情况、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建议、推进了工作,但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形成了写稿的人写给编稿的人看,编稿的人编写稿的人看这样一个死循环,耗费了宝贵的行政资源。四是主动不够。或认为调查研究是上级的事,是领导的事,领导管决策,我们管执行就行了,不主动想问题,搞研究;或是长期在基层工作,情况熟悉得很,不到基层也知道情况,闭门造车,想当然。没有任务不思考,有了任务书上网上到处找。

2、从现象到现象。组织部门的调查研究以政策性、应用性为主,这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工作发展和需要来进行,对工作范围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不仅要善于把握、发现,而且要深刻分析、研究,更要提出建议、对策。但现在,这一工作很大程度上存在有调查无研究的现象,有的甚至是“四无”,即:无观点,无判断,无归纳,无对策。一是“照像式”的调研。调查了解情况多一些,反映情况、反映事实的多一些,找寻本质、探求规律的研究性工作少一些,就事论事多,一般性描述多。有的人写出的报告就象是记流水帐。二是“蚂蚁式”的调研。不能根据掌握的情况进行科学的抽象、归纳、综合、判断和推理,得不出创新性的东西,就像蚂蚁一样,蚂蚁是很忙碌的,喜欢往窝里搬东西,叶子还是叶子,泥巴还是泥巴,这样的文章貌式全面周到,实则没有真知灼见。三是“踢球式”的调研。进行了调查研究,就应提出自己的主张,这需要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有些同志不愿做,也可能做不好,没有办法,情况是提供了,怎么解决、怎么处理由领导来定,就象踢“足球”一样,“啪”地一下,把球朝领导机关、领导面前踢去了。

3、从材料到材料。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形成各种各样的文字材料,组织部门常见的有领导报告、理论文章、工作研究、经验总结、问题探讨、调查报告、课题报告、组工信息等等,体裁的多样性,要求对材料的处理具有多样性。但是,我们在写作中,就有些从材料到材料的味道。一是“按图索骥”,对上级精神要求进行图解,上面怎么说的,我们就是怎么做的,依样画葫芦。领导有什么观点,就用什么观点;上级有什么要求,我们就有什么措施。比如,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落实奖惩,等等。费尽千辛万苦,听起来一套套,其实信息量很少,最后一无所得。二是“四平八稳”,因为组织工作的特殊性,组工干部比较谨慎,生怕办错事说错话,生怕出乱子,不敢超越、不敢创新、不敢突破,总要看政策有规定没有,看领导有讲话没有,看伟人有警句没有,这样的文章找问题“滴水不漏”,看创意“寥若晨星”。三是“知行相离”,有的提出了很好的观点、很好的措施,但文章打下了最后一个句号,工作也就至此为止,不怎么去推介,不怎么求转化,很多好东西束之高阁。

4、从机关到机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办公自代化正在普及,信息资料可以信手拈来,这无疑有助于提高我们调查研究的效率。但现在调研有不好风气,就是听汇报式调研多、办公室调研多、要求下面报材料的多,很少个别接触单个工作对象。主要是三个不够:一是深入实际工作不够:坐在家里搞调研,看宣传材料、看典型说明、看基层汇报、发问卷调查表、数据统计表、征求意见表,有些组工干部成了计分员、统计员,不是不可以,但不能就凭此为根本依据,书面语言和知心话有本质的区别。二是深入工作对象不够。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是复杂的,推进一项工作,必须对工作对象有全面的了解。这种全面了解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量化特征,如年龄、文凭、党龄、工龄,等等量化的数特征能够说明问题。另一方面是抽象的特征,人的思想、情绪、态度、心理,更会影响工作,更应高度注意,这些往往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但这些不深入接触人是不可能了解到的,公事公办、你问我答,颐指气使、高高在上,了解不了被调查对象的真实指征。三是深入探讨难点问题不够。锦上添花蜂拥至,雪中送炭少人来;典型事迹123,经验总结ABC。因为问题很难,或者很敏感,研究工作也很辛苦,因而不大愿意搞。其实,组织工作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干部能出能下问题、识准用准干部问题、“两新”组织党建问题,都是当前工作的难点,但深入研究、有见解的调研很少。

五、怎样提高调研工作水平

怎样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这方面的论述很多,大家的体会也很深。这里,我用古人的几句诗来谈谈一些认识。

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要强内功。我感到搞组织工作的调研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就是“三懂”:首先要懂政策。好的观点、深刻的思想,来源于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深厚的理论功底。掌握了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组织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并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问题,才能提高调查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如果不懂政策,我们就会无的放矢,说不定政策早出台了,我们还在研究,这样的成果就成了“马后炮”。其次,要懂人。做人的工作首先要懂人。俗语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这说明人的思想、心理、性情、性格,千差万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说明人的才能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识准人,首先要懂人、懂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广泛涉猎我们工作范围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人家讲一个数字,讲一个术语,听不懂、搞不明,能有新的见解出来吗?所以科学文化知识、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管理学等等方面都要涉猎一些。第三,要懂写作。组工调研文章有一般文章的共同点,也有自己的特殊性,要掌握组工文章写作的一般技巧。怎样才能具备以上三个方面的知识?正如同志说的那样:“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来源于学习、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积累。提高文章水平,一靠功底,二靠悟性,三靠勤奋。“刀钝石上磨,人钝事上磨”,要不断摸索、领悟,苦练内功。

第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要站得高。搞好调查研究的前提是要明确调研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目的不明,就是无效劳动,无事找事,无病呻吟。因此我们在调研之前,首先要对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发挥什么作用心中有数,而不单为了完成任务写篇文章。站得高,有三个方面非常重要。第一,重点要明。就是要明确调研的重点要紧紧围绕组织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当前,就是围绕如何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保持党员的先进性这些重点开展调研。要注意新出现的关系全局的苗头性问题,做好超前调查研究,把矛盾和问题消解在萌芽状态。第二,立意要高。立意对调研工作成效起前决定性的作用。“意在笔先”,即立意(主题)要在调研之前就应明确,操笔为文,连立意也不明确,那就很难下笔。明朝黄子肃在《诗法》中说:“意者,一身之主也”。立意制约着文章的内容、思想。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没有立意或立意不明确,形成的调研结果就会是现象的罗列、材料的堆砌。在调查研究中要善于抓住第一手材料,然后经过科学的提炼、概括和总结,从中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和方法,用以指导实际工作。第三,炼意要深。也就是提炼主题,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炼意”就是从大量的材料中下苦功夫求得其精。炼意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确立主题后,还要提炼主题,要从事实材料中提炼出符合事物规律的认识,是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现象达到本质的认识。这就是马克思指的头脑加工。我国古人称为“胸有炉锤”,吟安一个字,捻断十根须”,经过千锤百炼,才显现精意。“在处理从调研中得来的材料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政策的高度、历史的高度、上级的高度、群众的高度、创新的高度来考虑和思考问题。站在这样五个高度,我们的调查研究就具有时代精神,就有高度,体现了某一时期党的路线、政策的内容,对工作就有一定的推动,借鉴作用。

第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要沉下去。必须做到“四个深入”:第一,深入工作实际。我们的调研要为工作服务,必须深入到工作中去,要参与工作的全过程,坚决克服工作调研“两张皮”的问题,要及时对工作推进的反响、效果、典型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及时改进和完善。因此,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坚持直接调查和蹲点调查相结合,不搞“花拳绣腿”,防止蜻蜓点水。第二,深入群众。组织工作的成效,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要深入群众,多听群众对组织工作的看法,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过程。第三,深入工作对象。要从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出发思考组织工作,真正知晓党员干部想什么、盼什么,对组织有什么要求。把这些搞清楚了,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第四,深入实践。搞调查研究,不能只能写篇文章就完事,一种思想、一种理念、一种方案,要组织实验,要用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要带头践行所提出的思想观念,带头去宣传所提出的主张。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人,对理想有衷情,对事业有真情,对工作有热情,对创新有激情,对群众有感情。只有设身处地,深入现场,才能有更多的感性、理性、悟性和灵性,才能有更多的想法和办法。

研究组范文篇6

近年来,我科常组在学校教导处的悉心关怀指导下,在本组的积极努力下,在合作研究型教研组建设方面,大有改观。本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回报。

一、以加强科学知识、业务理论学习,武装组员

曾几何,有人说过:“要使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不知过了多少年,又有人说,要使学生一桶水,老师要有一条河。也许若干年以后,又有人会说,要使学生一桶水,老师要有大海那样的深,大海那样的广。可见,老师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不断的发展。一个拥有扎实功底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得心应手,反之,寸步难行。为此,我组本学期加强了科学知识和业务理论学习。我们学习了美国小学主流科学教材:《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笔记大自然》。我们学习了《教学设计原理》、《小学自然教材教法》等相关业务知识,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作了《加强主题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切磋,我们努力突破教学常规,用科学理论业务知识武装自己。

二、以课堂主阵地为背景,开展合作教研活动

1)更新组员教学观念,突破教学常规

多少年来,甚至至今为止,我们大多老师评价一节课时,或多或少去关注,去片面追求一堂课的完整性,如从课的导入到课的结束,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免流行形式,很少去深入思考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什么问题,解决几个问题才适度?老师很少去关注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发展,新概念是否形成等。因此,本学期,我们首先通过美国主流科学和教学设计理念的学习,更新组员教学理念,突破教学定向思维,将新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陈豪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牛津自然教材第六单元《液态、固态、气态》第二课时--《水的三态变化》。按常规教学将水、水蒸气、冰放在一课时解决,从教学形式上来说,过渡自然,内容环环相扣,但稍作仔细研究发现,整堂课实验操作过多过杂,恰似“蜻蜓点水”,究其原因,由于老师受常规的定向思维影响,因而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深入探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针对这种现象,我组大胆设想,打破教学常规,将本单元三课时内容,划分成两课时来执教,水蒸气一课时,水和冰为一课时。经过课时调整,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去探究水和冰之间的相互转化。

2)发挥组员“绍兴师爷”作用,合作做个好参谋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不断地修改出来的,同理,一堂好课是需要不断的尝试,不断的改进,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这种螺旋式上升。例如常晓玲老师执教的《光和影子》一课时,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得知影子的形成后,老师出示多媒体儿歌,全班学生念念儿歌加深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从教学达成度来说,无可非议,但从学生知识习得过程来说,似乎还欠缺,总感觉是老师给予学生的知识结论。为此,我组老师建议能否儿歌的内容,让学生来归纳总结,这样便加深理解光和影子的关系。后来常老师第二次对教案进行了修改,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许经过教案修改执教后,以为较完善,但事后,我们组又经过非正式的研讨,发现,《光和影子》这部分内容,难道只是让学生识记“光在上,影子在下,光在下,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右--------这些结论吗?老师教学的达成度是什么?围绕这个问题我们科常组再次深入细致的分析,每个组员都在反思同一个问题,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什么?那就是物体挡住光形成了影子。核心内容抓住了,那么黑板上板书的光在上,影子在下,光在下,影子在上-------”能不能进行归纳?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板书可以归纳出,光的不同方向的照射产生不同方向的影子。可见,课堂教学的有效达成,离不开教研组的合作策谋划策,同时也需要多次的尝试改进教法,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三、以多元化的活动,开展合作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不仅仅局限于钻研教材

研究教法,更主要的是要促进教师的发展与创新,本学期,我组充分发挥综合人力的因素,将劳技、信息技术、自然融为一体,以“合作互助”活动形式,探索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具体做法是:

第一、合作研讨课

要求教研组教师集体参与课堂教学,由一人上课,其余组员听课,课后研讨教学的得与失,研讨改进的方法

通过“合作互助”形式的教研活动,让每一位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了启发。将每一位老师的智慧融入到执教老师教学中去。第二,个人尝试与集体相结合。我组打破常规,先给予执教老师广阔的自由空间,自己备课上课,组员集体听课,在此基础上组员针对这节课出谋划策,合作修改教案,让执教老师再次上课,组员再次听课评课。通过这种个人到集体方式的备课上课,达到教师之间的知识结构;教法经验互补。

四、.以项目建设为引领,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本学期,我组进一步《以规范课前准备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为引领,切实提高教研活动质量。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我们自然、劳技、信息技术频繁的使用到器材、软件。而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如何为学生准备有结构的材料?这些都是我们教研组,在每次教研活动中的必须课。因为合适的器材、合理的多媒体软件为提高课堂有效性提高了有力的保证。例如,陈豪老师执教《水的三态变化》内容时,学生研究水结成冰实验难度较大,因为实验室没有冰箱,如何来突破空间得限制,我们组想出了,取薄薄的类似“太阳神”口服液瓶子,将水装进瓶子,再放在盛有冰块的容器里,这样水结成冰实验很快做成了。再如,卞玉琴老师执教的《衣架》一课,如何引导学生将衣架的弯钩做的圆滑、美观,我们组员出了不少金点子,如用fw528号电池弯、用铅笔弯、用固体胶弯等。还譬如,常晓琳老师执教的《光和影子》,学生先前用粉笔挡住手电筒光,由于粉笔竖着不稳,因而影子会晃动,给学生画影子带来困难,我们听完课后,纷纷出点子,想到了润唇膏、想到了固体胶,想到了小皮球、乒乓球等。所有的这些器材,只是学生探究的途径而已。

研究组范文篇7

【关键词】保险公司;投资组合;最优化模型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投资行业都遭遇过保险公司的投资资金收益变化不稳定、收益利润较低、投资结构与投资组合缺乏科学性等问题。这些原因使得我国保险公司资金不充裕,降低人们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怀疑保险公司的赔偿承受能力,也阻碍着保险行业的发展。想要保障保险公司的收益,提高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吸引更多的投保客户,保险公司必须关注其投资组合的设计与投资风险的管理问题。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保险公司逐渐探索起了如何优化保险资金的投资组合,怎样建立最优化的投资模型。

一、保险资金与种类

保险资金,顾名思义就是保险公司的资产,也即保险公司在日常运营工作中所具有的相关资金。具体而言,它不仅包括保险公司自身所拥有的企业资金,还包括各种国家规定的负债资金,比如资本金、运营资金等等。保险资金是由于保险资产而存在的,不仅包括自身所拥有的保险公司的股份拥有者投入的本金、还包括从外界吸收来的比如保险业务的准备金、公司的运营资金、公益金等等,它们共通构成了保险企业可以利用的资金。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只有可流动的资金充足,才能帮助保险工资去进行投资活动,赚取利润继续发展保险业务。根据保险资金的种类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保险公司自身资本金。资本金即保险公司自身的注册资金或者股东投入的资本,除此之外,还包括保险公司的储备金也即为了保障自身经营的安全而储备的公积金。注册资金由于其本身的法律规定性,成为衡量一个保险公司是否具有偿付能力的关键因素。注册资金金额大的保险公器也意味着承保能力更强,更能使保户产生信赖。公积金是保险公司在每年的经营利润中事先按照规定比例抽取出来,通过公积金的积累来保证保险公司的资本实力,当公司出现亏损时可以及时应用公积金,作为弥补并维持公司财务运转稳定安全的专项资金。注册资本与公积金的存在保证了保险公司赔付能力,让保险公司得以顺利运转经营保险业务。(二)保险公司的责任准备金。保险公司的责任准备金是指为支付保险业务的赔偿责任而预先提取的专项资金,包括企业为应对大额赔付活动而长时间内提取出来的总准备金、企业为了支付在未来的赔付保险责任而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以及企业为了应对在进行财务计算总结工作时,可能尚未进行赔付的欠款而提取出的未决存款准备金。其中,总准备金由于在保险公司的年度预算影响之外,不因期限因素而受到限制,所以常常用作保险公司的长期投资资金。(三)保险公司的保险保障基金。保险公司内存有的保险保障基金同样是作为赔付和偿还投保客户的资金种类,由于法律的相关规定,保险公司的保障基金是应该进行统一的管理,在基金的应用上面也需要统筹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在现实工作中保险的保障基金,往往是保险企业为了应对在大型灾难和损害之中造成的,数额巨大的赔偿而事先提取的一种准备金。但是作为保险公司赔付工作的后备选项,往往是在公司盈利等资金赔付出现困难时才用到的。(四)保险公司的保户储金保户储金,也就是保险公司的客户事先缴纳的保险金,它所产生的利息可以作为客户投保费用。当保险期间内客户并未发生约定的保险事故,只能在储金的储存期限到期时候才能取出偿还给保户。

二、保险投资的含义

保险投资就是保险公司为了发展自身的财务实力,为了稳定公司的运营活动,为了保障公司的偿付能力,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得到更多客户而进行的资金增值活动。保险公司的利润不仅仅来自于承保利润,在很大一方面也需要依靠保险公司的投资活动。特别是在承包业务盈利不足甚至发生亏损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将资金进行投资管理创造利润就成了企业平稳经营的重要支持。保险资金投资是保险公司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主要是将高利润投资与低风险投资进行组合,然而在实际经营活动中投资的组合有很多种,不同的投资组合带来的收益也各不相同。保险公司要发展,就是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更有利于企业利润的提高和风险降低的投资规划。

三、投资组合最优化模型

(一)经典的保险公司投资组合模型。早在1952年,美国的著名经济学家马克维兹提出了一个关于企业资产投资组合的一个模型,它的名字叫均值方差模型。顾名思义,就是企业的的管理人员要根据投资收益的平均数值与投资收益的方差这两个因素来进行投资组合。马克维兹的这一投资组合模型将投资者的关注重点放在了均值与方差之上。投资者要考虑的是,在期望收益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将投资的风险降低到最小化,在风险水平固定的情况下,如何将期望收益的数值提高到最大。要应用均值方差模型时,首先要进行基本的假设:假设预期收益的可能分布可以用来衡量各种投资收益水平;假设风险的预估都可以通过预期收益的变化来进行;假设投资者在风险水平不变时会自动选择较高投资组合,在收益水平均等时会自动选择较低风险投资组合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应用经典的投资组合模型进行公司投资的设计。均值方差模型的一般形式:MaxE(R)MinVar(R)t.ii∑≤=a0,1a投资组合的收益率E(R)=)(riEai∑,其中的éá代表着各资产投资占总投资的比率投资组合的风险Var(R)=aarr)cov(jiji∑∑其中的ri代表着可能获得的收益率(二)我国保险投资最优化模型的建立。由于经典的均值方差模型设定了较多地假设,不能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需要,在应用中往往不太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在进行保险公司资金投资组合最优化模型的设计和创建活动时,要注意对相关参数加以改进,以确保新的最优化模型可以应用于投资主体对风险偏好各有不同的情况之中。综合我国的保险资金投资情况和传统模型,采用效用函数以及风险调整资本收益(RAROC)、风险价值(VAR)度量等因素进行模型的构建,建立出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组合最优化的模型。模型建立如下:()()1.t.s1K0RAROCMAXRE-kó5.0MIN2=≤≤∑ia)(bi为可投资上限,a为置信度其中的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的计算公式为RAROC=aR)(PVRE(三)最优化投资模型的实证分析。以中国平安保险在零九年至一四年间的具体投资组合与收益的相关数据为分析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平安保险公司如何能取得最大化风险调整资本收益。分析前提:首先,作为平安保险无风险投资的银行存款为活期和定期两种,无风险资产收益率取活期与五年定期利率的均值。风险投资主要包括基金、债券等,根据零九年至一四年的数据,可以得知不同风险投资的具体收益率。计算结果:通过一系列计算可得公司的资金运用率,约为0.4737。将以上数据代入最优化模型当中,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演算可知,取置信度为0.95时,若想使RAROC最大,即寻求风险资产与无风险资产偏向均衡时,即偏好系数K在0.3到0.4之间时,保险公司对风险投资与无风险投资平衡配置,此时的收益呈最大化。

四、结束语

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战略的设计与投资组合的建立工作时,必须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目标是稳定发展与增加利润,更要关注投资面临的风险情况。通过考察保险公司承受风险的能力和保险公司的资金流动程度,结合传统的投资组合模型进行改进,建立中国政策指引下的保险行业最优投资组合模型,在降低风险的前提下提高保险企业的收益率。保险企业的资金要经营和运作其实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但是哪种组合才是最适合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仍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与企业实力进行规划和设计,让保险企业实现综合发展,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云闲.保险资金投资组合研究与MATLAB实现[J].时代金融,2017,(32).

[2]戴晓峰.基于双边投资组合模型的保险资金投资策略研究[J].保险研究,2014,(12).

[3]王俊,王东.保险公司资产组合与最优投资比例研究[J].保险研究,2012,(12).

研究组范文篇8

关键词:蒲公英聚类分析比较研究

1、前言

蒲公英属植物约有2000种,广泛分布与全世界,大部分产于北温带,少数产于热带南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100种,广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及西南各省区。从蒲公英的发现到现在,国内外植物学家对它组的划分有不同的看法。

苏联植物学家B.K.Schischkin对苏联蒲公英属植物进行了研究,在《苏联植物志》第29卷中采用了Hand-Mazz建立了9个组,而在araxaca组中又确定出8个亚组。《欧洲植物志》蒲公英的作A.J.Richards用数值分类学的手段,将在欧洲发表的1200种蒲公英归成了40个组。《捷克植物志》蒲公英的作者JanKirschner&JanStepanek把蒲公英属的植物划分为48个组。《德国植物志》蒲公英的作者R.Doll又把蒲公英属的植物划分为23组,其中ArcticaDahlst组分为2个亚组,MongdicaDahlst组分为4个亚组,SpectabiliaDahlst组分为3个组,AlpinHagl组分为2个亚组Tibetana组分为6个亚组Erythrocarpa(H.-M.)组分为2个亚组。葛学军、翟大彤在《中国植物志》第八十卷第二分册中记述了77种蒲公英,将其分为15个类群,还剩7个存疑种和8种不能确定分组位置的蒲公英。

鉴于目前蒲公英属分组意见不一,大组与小组有较大争议,《中国植物志》对组的划分尚不完善。作者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数量聚类分析法进行比较研究,试图就解决蒲公英组的划分及确定中国各种蒲公英分组位置进行尝试。

2、研究方法

2.1概述数量分类的发展使之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分类分析。它通常包括三大类处理数据的多元分析方法:聚类分析(clusteranalysis)、排序分析(ordinationanalysis)、和判别分析(discriminatoryanalysis),本文使用聚类分析方法。

聚类分析或称群分析、点群分析、簇分析和簇群分析等。其中心思想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OTU(或性状)之间的亲疏程度,以此为依据将一批OTU(或性状)聚合为若干OTU组(或性状组),在数量分类中,对OTU的聚类分析称为Q型分析,它对矩阵中不同行间各相同列的元素进行比较;对性状的聚类分析则称为R型分析,它对矩阵中不同列间各相同的元素进行比较。本文选取18个单位性状对中国蒲公英属植物的各个OUT进行Q型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方法主要有聚合法(joining),分裂法(splitting)加入法(adding)等,本文主要运用聚合法,即首先视每个OTU为一类,然后将关系最接近的两个合并为一个新类;将这个新类与其它类放在一起,再将关系最接近的两类合并成一个新类;如此类推,最后使的OTU归为一类为止。

在具体的分类过程中,由于占有资料或见解的不同造成同一OTU在不同的分类系统中位置不一致的情况是十分自然。但是在同一系统中,目前只有使用非重叠(non-overlapping)的分类方法,也即每个事物只能属于最后划分的某一类群,而不能同时属于其它类群,将事物集合在不同等级逐渐划分类群,结果可能形成树状结构的方式,这种分类方式称为等级的(hierarchical)或系统的(systematic)分类,在分类中是根据多个特征或属性的综合性质对事物进行分类处理的方式就是多元的(polythetic),多元分类中对不同特性或属性平等对待称为不加权的(unweighted),本文所用的分类主张和方法在形式上主要为多元不加权的,系统非重叠的聚合分类法。

2.2数据标准化

原始数据由于来源不同,因此度量标准(量纲和单位)也不同,因为这些差别可能会导致量纲或单位较大的量的变化掩盖了量纲或单位较小的量的变化。鉴于各种性状的作用和变化的混淆将进一步影响分类运算的结果。因此,数量分类工作必须对性状重新标度(scaling),也就是对原始数据距阵进行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数据标准化的方法主要有总和标准化(sumstandardization)标准差标准化(standarddeviationstandardization)等。本文拟采用标准差标准化的方法,它是用垂列元素的标准差除该列元素中心值。公式是:

2.3相似性分析

衡量性状或者OTU间相似程度的数学表达式就是相似性系数(coefficientofSimilarity),距离系数是一种最常见的的相异性系数,即系数值越大,被比较的类群间相似性越小,对m个OTU及n个性状的情况,距离计算公式可推广为:

被称为欧氏距离系数(Euclideandistancecoefficient)。而实际应用中,常常使用平均欧氏距离系数公式:

2.4聚合策略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相似性系数距阵所包含的全部信息,必须对其进性聚类处理,也就是根据相似性系数对OTU进行系统聚合,对距离系数的聚合方法主要单联法、全联法、重心聚类法、组间均联法、组内均联法、中位数法、ward法等,其中单联法又称为近邻法或最短距离法,全联法又称远邻法或最长距离法,ward法又称类平均法,重心聚类法又称质心法或距心法。本文拟对蒲公英属植物的各个性状分别用七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

3、结果与讨论

3.1运算结果

根据70种蒲公英在叶片大小、叶形、分裂情况;花葶高度、被毛情况;总苞片大小、形状、颜色、有角与否、被毛情况、膜质边缘;花的颜色、舌片大小、被毛情况;果实颜色、各部分大小比例、冠毛的颜色等方面的性状,建立原始数据矩阵。将数据一次性录入计算机运算,得到聚合结果。

3.2聚合结果的筛选及组的划分

由于组间均联法、组内均联法、近邻法、远邻法、重心距离法、中位数法等方法分组太大,太分散,不太合理。因此本文拟采用类平均法即ward法运算的结果。(见图1)

ward法把中国蒲公英属的植物分为4个组,其中第1组又分为5亚组;第2组分为6个亚组,第4组分为4个亚组,如下所述:

组1.光果蒲公英组(Sect.1.GlabraDahlst.)

我国有19种。瘦果大小不等,褐色、淡褐色、棕褐色或红色至砖红色。无喙或有喙,喙长不等。冠毛大多为白色,少数为淡棕色或污白色,总苞片无角或有角,稀平滑。外层总苞片常疏松地伏帖,少开展至反卷。舌状花黄色或深黄色。花葶几乎无毛。

亚组1.光果蒲公英亚组(Subsect.1.GlabraDahlst)

瘦果较大,淡褐色、褐色或暗褐色,瘦果上部有少量刺,下部光滑。总苞片暗绿色,无角,外层总苞片伏帖,少开展至反卷。花黄色。花葶无毛或几乎无毛。

包括光果蒲公英(T.glabrum)、窄边蒲公英(T.pseudoatratum)、寒生蒲公英(T.subglaciale)。

亚组2.短喙蒲公英亚组(Subsect.2.OliganthaV.Soest)

瘦果中等大小,先端逐渐收缩成喙基;冠毛白色或淡棕色。总苞狭钟状或钟状,有时被蛛丝状毛。叶片长密被蛛丝状毛。植株矮小。包括毛叶蒲公英(T.minutilobum)、小叶蒲公英(T.goloskokovii)、葱岑蒲公英(T.pseudominutiobum)、短喙蒲公英(T.brevirostre)、紫果公英(T.sumneviczii)。

亚组3.西藏蒲公英亚组(Subsect.3.TibetanaV.Soest)

瘦果淡棕色或红色至砖红色;略小,顶端逐渐收缩成短圆柱形的喙基,有喙;冠毛白色或污白色。总苞片先端增厚或有角,外层总苞片疏松的伏帖。舌片深黄色或淡黄色。

包括长角蒲公英(T.pseudostenoceras)、天全蒲公英(T.apargiaeforme)、翼柄蒲公英(T.alatopetiolum)、策勒蒲公英(T.qirae)、藏蒲公英(T.tibbetanum)。

亚组4.白花蒲公英亚组(Subsect.4.LeucanthaV.Soest)

总苞片先端背部有小角,瘦果较大,冠毛长污白色,舌状花为淡黄色。包括白花蒲公英(T.leucanthum)、红角蒲公英(T.luridum)、红果蒲公英((T.erythrospermum)、无角蒲公英(T.ecornutum)。

亚组5.多裂蒲公英亚组(Subsect.5.DissectaV.Soest)

瘦果较小,麦杆黄色或淡褐色,具较短的喙。冠毛为白色。外层总苞片伏帖。包括多裂蒲公英、小花蒲公英。

组2.大角蒲公英组(Sect.2.MacrocornutaV.Soest)

我国共有30种。瘦果略小,麦杆黄色、棕褐色,顶端长逐渐收缩成圆柱形喙基,有喙。冠毛白色或雪白色,总苞片先端增厚或有较大的角,舌状花黄色或淡黄色。

亚组1.亚洲蒲公英亚组(Subsect.1SinensiaV.Soest)

瘦果麦杆黄色,稀黄色,顶端逐渐收缩成较长的喙基,有短喙;冠毛白色。植株纤细,边缘叶全缘或具齿。舌状花黄色,总苞淡绿色。外层总苞片先端增厚或有小角。包括华蒲公英(T.borealisinense)、亚洲蒲公英(T.asiaticum)、光苞蒲公英(T.lamprolepis)、异苞蒲公英(T.heterolepis)、深裂蒲公英(T.stenolobum)、灰果蒲公英(T.maurocarpum)、中亚蒲公英(T.centrasiaticum)、粉绿蒲公英(T.dealbatum)。

亚组2.大角蒲公英亚组(Subsect.2.MacrocornutaV.Soest)

瘦果较小,褐色或麦杆黄色,顶端收缩成圆柱形的喙基,喙较长,冠毛雪白色。总苞具狭窄的或较大的角。舌状花。包括橡胶草(T.kok-saghyz)、双角蒲公英(T.bicorne)、尖角蒲公英(T.pingue)、和田蒲公英(T.stanjukoviczii)、多葶蒲公英(T.multiscaposum)、小果蒲公英(T.lipskyi)、荒漠蒲公英(T.monochlamydeum)、血果蒲公英(T.repandum)。

亚组3.小花蒲公英亚组(Subsect3.ParvulaHand-Mazz.)

瘦果有喙或具刺,冠毛多为白色或污白色,少为淡红色。舌状花为黄色。边缘花舌片背面具橙色或多少紫色的条纹,柱头略黄色或绿色。包括丽江蒲公英(T.dasypodum)、窄苞蒲公英(T.bessarabicum)、苍叶蒲公英(T.glaucophyllum)。

亚组4.垂头蒲公英亚组(Subsect.4.BiennaR.Doll)

瘦果褐色或淡褐色、污褐色,喙较长,冠毛为白色、污白色或淡黄色。舌状花黄色,淡黄色或紫红色。包括角苞蒲公英((T.stenoceras)、毛柄蒲公英(T.eriopodum)、川西蒲公英(T.chionophilum)、垂头蒲公英(T.nutans)、锡金蒲公英(T.sikkimense)、拉萨蒲公英(T.sherriffii)、绯红蒲公英(T.pseudoroseum)、紫花蒲公英(T.lilacinum)、网苞蒲公英(T.forrestii)。

亚组5.新源蒲公英亚组(Subsect.5.xinyuanicumD.T.zhaietZ.X.An)

瘦果褐色,有较多的纵棱,喙纤细,冠毛白色,花为黄色,内层总苞片无角。包括新源蒲公英(T.xinyuanicum)。

亚组6.山西蒲公英亚组(Subsect.6LicentiiV.Soest)

瘦果未见成熟,冠毛白色,总苞钟状,外层总苞片披针形,花边缘有明显的暗绿色条纹,包括山西蒲公英(T.licentii)。

组3.亚洲蒲公英组(Sect.3.SinensiaV.Soest)

我国有4种。瘦果中等大小,有小刺或小瘤,顶端逐渐收缩为喙基,舌状花为白色,冠毛白色,外层总苞片伏帖,具较短的角或仅稍增厚。包括丹东蒲公英(T.antungense)、芥叶蒲公英(T.brassicaefolium)、林周蒲公英(T.ludlowii)、白缘蒲公英(T.platypecidum)。

组4.大头蒲公英组(Sect.4.Calanthodia(Dahlst.)R.Doll

我国有17种。瘦果麦杆黄色或淡褐色,中等大小,顶端缢缩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的喙基,或者顶端逐渐收缩,喙较长。冠毛白色。外层总苞片反卷或伏帖,具有白色膜质边缘,无角或有小角,舌状花黄色。

亚组1.蒲公英亚组(Subsect.1Mongolica(Dahlst.)R.Doll)

外层总苞片多少伏帖,具狭窄的或不明显的白色膜质边缘,具较短的小角,或仅少增厚。边缘花背面具显著的红紫色条纹。瘦果有小刺或小瘤,顶端收为喙基。包括蒲公英(T.mongolicum)、朝鲜蒲公英(T.coreanum)、斑叶蒲公英(T.variegatum)、阿尔泰蒲公英(T.altaicum)、亚东蒲公英(T.mitalii)、山地蒲公英(T.pseudoalpinum)。

亚组2.大头蒲公英亚组(Subsect.2.Calanthodia(Dahlst.)R.Doll)

瘦果大,顶端缢缩或逐渐收缩,喙基短。外层总苞片具明显的白色膜质边缘,无小角或稀有小角,通常伏帖,稀反卷。内层总苞片有时具短角。包括大头蒲公英(T.zalanthodium)、多毛蒲公英(T.lanigerum)、川甘蒲公英(T.lugubre)、反苞蒲公英(T.grypodon)、东北蒲公英(T.ohwianum)、天山蒲公英(T.tianschanicum)。

亚组3.印度蒲公英亚组(Subsect.3.indicumHand.-Mazz)

瘦果淡褐色,喙纤细,冠毛白色,舌状花黄色。外层总苞片伏帖,卵圆形或披针形。包括堆叶蒲公英(pactum)、印度蒲公英(T.indicum)。

亚组4.药用蒲公英亚组(Subsect.4.officinaleF.H.Wigg.)

瘦果浅黄褐色或麦杆黄色,冠毛白色或污白色。舌状花深黄色或黄色,顶端逐渐缩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的喙基。总苞片绿色,无角或先端增厚。包括药用蒲公英(T.officinale、长锥蒲公英(T.longipyramidatum)、滇北蒲公英(T.suberiopodum)。

参考文献:

1、葛学军等1999年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

2、钟扬等1989年数量分类的方法与程序武汉大学出版社

3、冯毓秀等中药志198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4、吴征镒1985年西藏植物志科学出版社

研究组范文篇9

本文以经发局党工委工作实践为出发点,从提高单独组建率的重要性、现状、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工作方法和途径以及提高规模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的几点建议共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的重要性

1、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关系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大局。

由于我区非公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生力军,数量庞大,发展迅速,抓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最关键的就是抓住其中的重点——规模以上企业。目前全区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创造的产值占全部非公企业的65%。规模企业在党建工作中的态度和做法将对其他企业起到示范作用。而且这种示范作用还是分类别的,比如东京制纲、小松、华日新材会成为日资企业的榜样,现代会成为韩资企业榜样,富都商贸成为酒店类企业榜样等等,因此“抓大促小”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事半功倍的好方法。而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就是既建立榜样、保证重点企业党建工作质量,又广泛覆盖,保证非公企业建党组织数量的关键之举。

2、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关系到党对规模经济的影响力。

由于我区规模经济中非公企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97%,因此要提高党对规模经济的影响力,就必须提高对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影响力。在规模经济中,国有、集体企业的党建工作基础也较非公企业好得多,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虽然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实际上仍然存在许多复杂的情况和难题。因此切实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提高党组织单独组建率,就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3、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关系到规模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成效。

在规模非公经济份额中,外资占51.7%,民营占45.2%,其中外资来自30个不同国家和地区。这些企业背景不同,经营管理情况迥异,从实际情况看,建立单独党组织是最有利于提高党的影响力、开展党建工作的组织形式,既便于提高党组织在企业的地位,总体上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便于单个党组织因地制宜开展适合自己企业情况、成效更显著的组织活动。

二、经发局党工委规模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状

**区经济发展局党工委承担着53家区属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49家单独建立了党组织,单独组建率达到93%,党组织覆盖率达97%。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对党组织的向心力明显提升,积极参加组织活动,自觉完成党组织工作任务。“七一”参观活动、党组织负责人年会及季度片会、党务工作培训、乒乓球比赛等形式灵活多样、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活动吸引了非公企业党组织干部及普通党员约390人次参加,反响热烈。写入党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职工以每年70人的规模增加;每年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平均60人左右;每年发展新党员以10%速度递增。党员在企业成为深受业主器重的业务骨干,在广大员工中起到表率作用。党组织围绕企业经营开展活动,党建与经营“互促双赢”局面普遍形成。党在规模非公企业中的威信力、凝聚力、影响力得到长足提升。

三、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我们在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工作推进中还是遇到不少问题,主要归纳如下:

1、党员数偏少,单独组建条件不足。

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单独组建党组织,必须满足至少有三名党员的条件。而在现实工作中,很多非公企业不具备此条件。有的只有一两名具有正式组织关系的党员,有的一名都没有。通过反复的调查摸底,发现真正一名党员都没有的企业几乎不存在,不是因为企业氛围不好,隐性党员不愿亮出身份,就是党员关系在区外甚至市外,难以办理关系转进。不管是什么原因,不解决党员数这个硬条件,就谈不上单独组建党组织。

2、党员流动性大,单独组建后仍然面临风险。

在刚好满足三名党员的条件下组建的单独党支部,仍面临着因人员流动而造成的支部解体问题。由于非公企业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有些刚满三名党员组建的党支部经常面临党员离职后得不到及时补充,使得人数又不满三人,支部面临解体的困境。

3、少数业主不支持,企业氛围不利党组织开展工作。

虽然经过这几年的努力,非公企业党建氛围已逐渐形成,涌现出一批支持党组织建设、亲自做党组织负责人甚至自愿申请加入共产党的业主,但也有一些企业特别是少数港台企业对党员、党组织建设讳莫如深,甚至拒不接受党建指导员上门进行的沟通联络。虽然党组织建设并不需要通过业主的认可,但考虑到党组织建立的初衷正是提高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而不是把党组织活动搞成地下活动,因此积极与业主沟通仍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4、部分党员关系转进困难。

有一些隐性党员在做通思想工作后,同意将组织关系从原单位或住地转移至现单位,但具体办理起来就十分耗时费力,光市内转一转就要跑四五个机关部门,有时在其他区的街道还几次碰不到人,在一天之内办成几乎不可能。而非公企业普遍工作任务安排紧张,也根本不可能在工作日去办理这些手续。有些党员在市外、省外的,就更无法回老家去办理组织关系转移手续。还有些党员跳槽时与原单位关系紧张或有纠纷,原单位扣住组织关系不给转移等种种情况。

5、培养和发展新党员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

如果非公企业的党员人数够不上单独组建条件,又找不到可转移关系的隐性党员,那么就只有培养和发展新党员一种方法了。但培养和发展新党员,从确定培养对象,到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到成为预备党员,一般需要两年的时间。这还是考虑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需要,对非公企业一线骨干的倾斜政策。因此发展新党员的方法不能在短时期内弥补非公企业党员人数的不足。

6、优秀带头人难觅。

在非公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并充分发挥好党组织的作用,除了满足人数要求外,一位优秀的带头人必不可少。他在企业中要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他在党员和群众中要具有一定的威信,他还要具有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带领党员群众为企业生产经营做出贡献的能力。在工作实践中,一些非公企业党组织在组建过程中比较顺利地找到了这样一位带头人,而有一些企业则因为党员人数虽超过三名,但未找到合适的带头人而暂时推迟了单独组建的时间。

四、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的方法

在工作实践的摸索中,为了克服上述这些困难,我们也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大可能地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

1、加强摸底力度,掌握第一手情况。

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派遣党建指导员上门联系工作,从人事部门入手,摸员和隐性党员的人员情况,掌握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的看法和企业党建工作氛围,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组建工作提供参考。

2、加强与业主沟通,创造良好氛围。

主动加强与企业业主的沟通和交流,平时积极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争取业主的理解和支持,为在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实践证明,只要一心为企业着想,一意为企业服务,通过有效的理念沟通,就能使绝大多数企业转变态度,使他们从原来的不支持、不反对,到现在的大力支持甚至亲自参与,绝大多数企业的人事部门也都积极配合查找党员等各项党建工作。

3、千方百计为党员,尽心尽力送服务。

由于非公企业党员数不够是单独组建的瓶颈,那么尽快找到企业中的隐性党员并使他们的组织关系尽快地转移过来就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鉴于区外、市外甚至省外的党员关系转移手续较繁杂,党建指导员千方百计地为党员着想,对党员转移关系能够代办的部分全部实行上门代办服务。这一有力举措解除了党员的后顾之忧,使很多企业解决了隐性党员的组织关系转进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满足了单独建立党支部的条件,并迅速组建了支部。

4、建议企业通过招聘渠道壮大党员队伍。

为使党员数偏少的企业能尽快单独组建党组织,通过与企业负责人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组织企业参加党员专场招聘会,在平时的招聘工作中优先考虑党员,通过招聘渠道壮大党员队伍,为建立单独党组织创造条件。

5、加快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新党员。

对于一些确实没有隐性党员而组织关系在本单位的党员数又不够三名的企业,那就需要加快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新党员了。近几年,由于意识到新党员的培养和发展是壮大非公企业党员队伍、提高规模非公企业单独组建率的最终手段,因此对非公企业党组织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着手,环环相扣,严格要求,每年都确定一批培养对象、培训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一批新党员。使培养和发展新党员工作象流水源源不断,发展新党员人数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培养了一大批非公企业一线管理和业务骨干,成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生力军。

6、培训好党组织负责人。

在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伊始,党支部负责人由党员民主选举产生。但一般来讲,具有党员群众基础和一定威信的负责人是较为明确的,在组建工作早期,他也承担着召集人的角色。为使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成效显著,使党组织负责人在单独组建党组织后能独立开展工作,担负起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责任和使命,对党组织负责人进行思想觉悟、工作理念和党务实务等全方位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

五、关于提高规模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的几点建议

1、建设非公企业党建的公共平台——非公企业党员之家。营造全区良好的非公党建氛围,形成一个党建资源共享、党

员信息交流反馈、党务工作者相互借鉴工作经验的场所。

研究组范文篇10

在企业战略管理中,营销组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产品、价格、销售渠道、促销措施四大营销因素组合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营销整体利益。不难看出,四因素中的每一因素环节都具有可变性,而另一方面各自又具有相对的整体性,因此,市场营销组合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组合因素之间的衔接协调,又要保持各因素环节的优化组合,使其充分发挥最佳效益。营销组合的过程和组合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营销组合的效果,它是企业制定营销战略的基础,是企业应付竞争的有力手段。多方位、多层次的动态营销战略组合越来越凸显其魅力价值。

产品整体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产品应该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其中,核心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时所追求的利益,即顾客的核心需求。有形产品是指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即向市场提供的实体和服务的形象。附加产品则指顾客购买有形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包括提供的保证及售后服务等。

一般而言,产品在三个层次上同时进行竞争,但是在不同的阶段或不同的市场环境下重点会有所不同。对于市场上的新产品,竞争主要集中在核心产品上,然后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变迁,竞争重点会逐渐转向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上。对于大多数的消费品和在目前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的竞争基本上都集中在附加产品这一层次上。中国移动也不例外。目前移动通信的发展已经从高速扩张期进入平稳发展期,在这个转折时期,要更加注重修炼内功,通过抢夺存量,挖掘潜力,顺利实现从规模发展向规模效益型的转变,抓住机遇,扩展数据业务,因地制宜地为集团客户提供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求,以市场驱动发展。

企业移动通信整体解决方案是我公司基于企业客户现有的运作、管理以及客户服务模式,整合移动优质的通信网络、产品和服务资源,为企业客户提高运作效率、控制运营成本、促进信息资源优化提供全面的移动通信解决方案。每一套成熟的移动管理解决方案都是由多项单一的集团产品通过合理化架构得来,通过有机组合、服务捆绑,每一项的集团产品互为依托,在集团客户的生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不同企业量身定做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国移动走出了运营商自己搭台、自己唱戏、自己受益的传统定格和发展思路,在“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下,对价值链的重新定位整合带动了一个全新、庞大的产业。下面就我公司针对工商银行实施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浅析产品营销组合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

1.用户需求分析

移动通信市场涉及多个产业链环节,但不管技术如何演进,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功能和服务,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和消费经验的不断提高和增长,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获取利益是殊途同归的唯一目标。所以了解和预测终端用户的使用现状及未来需求是支持电信产业价值链中不同成员决策的重要信息。

我市工商银行属地市级分行机构,目前已具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技术平台,推出了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多项业务服务体系,形成了实体银行网点与自助服务协调运行的格局。但对移动网络的应用仅停留在传统的语音服务层面,希望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办公网和宿舍楼的宽带上网业务,开通IP电话,降低通信费用;使客户通过手机终端及时得到随时传送存款、取款、转帐等业务的消息通知,并实现无线POS机刷卡消费;同时引入多方位的数据业务和增值业务,提高工作效率。

2.集团解决方案

电信营销与其他行业营销相比存在很大的不同。由于其他行业进行的是实物营销,以最终将产品销售出去为目的。而电信营销是一种典型的服务营销。电信运营商更多的是提供服务,因此营销时更多的是通过资费的优惠、终端的赠送等促使消费者使用电信服务,因此只有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客户产生对电信服务的认可和依赖。同时由于体验式经济的出现,消费者购买的不再仅仅是电信服务,他们追求的是高质量的通信所带来的体验和满足,因此电信运营商们必须将消费者未充分认识却已经存在的服务需求作为自己的服务追求,将客户有需求而竞争对手没有或很少满足的服务项目作为服务定位,才能不断创造市场机会,实现成功的电信营销。

我公司从客户实际的困难与需求出发不断加强集团产品的研究开发,精研细作力求使产品应用与集团客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每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通信产品的功能和作用。根据对目标客户群的综合分析,我们对公司现有不同集团产品组合的广度、深度和关联性做了决策或策略的调整,以帮助集团客户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推动固有的管理模式向移动管理转化,使其从产品信息化的角度,享受移动管理所带来的高效与便利。

(1)产品专业化策略。缩小产品系列的广度、缩小经营范围,提高专业化经营水平。通过VPMN虚拟网业务的开通,使该集团内的“全球通”客户成为一个闭合的专用通信网,采用短号互拨的方式方便用户使用,实现企业内部通话的优惠;通过互联网企信通实现发送短消息的功能,为集团实现内部会议通知、日程提醒、短信群发等日常办公功能;集团内部还可随意设定内部员工的通话消费额度,有效控制通信费用。

(2)产品组合策略。通过对企业经营的某些产品进行整体上的较大的改善,提高其质量、增加其功能、降低其成本、改善其服务等,以此增强产品组合的整体竞争能力。依据集团要求,建立集团邮箱,并将集团的企业邮箱与手机捆绑,用户可以通过普通手机收发邮件;将市场火爆的彩铃业务经统一定制指定音乐,推进企业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提供“银信通”服务系统,使用户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随时随地得到转帐、汇率、帐户余额及帐户资金变更等即时信息,彻底解决用户使用信用卡的后顾之忧。

(3)产品系列化战略。由于集团办公人员和小区宿舍用户有着巨大的宽带业务需求潜力,我们在保证满足集团各项业务需求的同时,又要体现出网络系统的先进性,为其实现宽带接入和预置17951方式实现IP电话。

(4)产品组合发展战略。在网络设计中要把先进的技术与现有的成熟技术和标准结合起来,保障网络及设备的高吞吐能力,保证各种信息(数据、语音、图象)的高质量传输,充分考虑到集团各种现有应用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根据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使网络可以平滑地扩容和升级,并在扩容和生计过程中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网络架构和现有设备的调整。

3.未来合作业务

企业创造市场,获得客户资本增量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即“领先用户法”和“导向客户法”。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一般主张生产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但在很多情况下,大众不知道哪些新产品具有可行性。所以真正优秀的现代企业不是征询他们需要什么产品,而是引导他们接受符合市场规律的新产品。随着网络建设的完成和基础应用的实现,用户即在网络上承载各类应用,根据对集团的业务发展和用户需求分析在网络上开展更多的增值业务。中国移动通过对消费者行为和心理的分析,根据移动通信技术和业务发展的特点,不断推进着创造市场价值的实践。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