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21:02:02

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范文篇1

关键词:成人继续教育;自身因素;机构因素;企业因素

一、成人自身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从成人进行继续教育的目的、阻碍因素以及促进因素三个方面来了解成人自身对继续教育的影响。笔者通过自制的问卷对扬州大学四个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建工学院和商学院)的成教生进行调查。在本次问卷中,300份问卷回收了298份,有效问卷294份。本文主要通过Spass软件对294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一)成人自身因素———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在调查学员自身对继续教育的影响之前,我们初步了解了学员参加继续教育的基本状况。对于参加继续教育是否感兴趣,我们调查发现90%的学员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只有10%的学员在继续教育中缺乏兴趣。另一方面,学员们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包括,单位要求、职位晋升、提高业务能力以及提高学历。其中,提高学历占了71%、提高业务占19%、职位晋升占10%。由此可见,学历提升是学员选择继续教育的主要关注点。图1参加继续教育目的(二)成人自身因素———阻碍继续教育因素。我们发现阻碍学员们参加继续教育主要包括时间短、经济上的缺乏、继续教育本身问题、工作单位是否支持以及名额限制五个方面,调查发现时间短是主要的阻碍因素(占76%),经济缺乏以及继续教育本身问题均占11%,工作单位是否支持作为阻碍因素仅占2%,具体人数见图2。因此,给予学员充足的时间能够更好地促进成人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进而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三)成人自身因素———促进继续教育因素。另外,本文从学员自身情况角度调查继续教育的促进因素,调查发现38%的学员们认为拥有更多时间能够提高继续教育效果,认为提高继续教育认知和提升自身素质能够提高继续教育效果各占24%,还有14%的学员认为费用的减免可以提高继续教育效果。总之,更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自身素质以及对继续教育的认知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继续教育效果,具体见图3。

二、继续教育机构影响因素分析

继续教育机构对继续教育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合理安排时间、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以及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四个方面。调查发现,学员们认为继续教育机构能够合理安排时间是提高继续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占了71%,另外24%的学员认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最能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也有5%的学员认为教学内容的更新能够提高继续教育的效果,而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跟提高继续教育效果关系不大,具体情况见图4。由此可见,继续教育机构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效率是提高继续教育效果的当务之急。另外,授课内容需要及时更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都有助于继续教育效果的提升。

三、学员所在企业影响因素分析

学员所在企业对学员继续教育效果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经济上的支持、时间上的支持以及奖励性的支持。通过调查发现,认为时间上的支持和奖励性的支持能够促进继续教育效果的学员分别占了38%和43%,还有14%的学员认为企业在经济上的支持能够促进继续教育效果,具体情况如图5。总之,企业在时间方面、奖励方面的支持能够促进继续教育效果的提高,同时,在经济方面的支持也能够促进继续教育效果的提高。图5成人所在企业影响因素四、研究结论与建议在调查继续教育促进因素中,我们发现提高学历是学员们选择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90%的学员对于参加继续教育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然而,缺乏时间是发展继续教育的最大阻碍,经济上的缺乏以及继续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也是继续教育的阻碍因素。从学员的角度来看,拥有更多时间有助于继续教育效果的提高;提高继续教育认知以及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也能够促进继续教育效果;减免费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改善继续教育效果。继续教育机构方面,合理安排时间是促进继续教育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另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继续教育效果。学员所在企业方面,我们发现时间性和奖励性的支持能够促进继续教育效果,经济方面的支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继续教育效果的提高。

总之,为了促进继续教育效果,学员们需要提高自身对继续教育的认知和专业技能,也需要合理分配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学校在合理安排时间的同时还需要丰富教学方式、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和效率;企业最需要在时间方面来支持学员们学习,如果条件许可,也可以通过经济或者奖励等方式激励学员们参加继续教育,提高继续教育效果。

作者:邓蕾 吕强 单位: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刁庆军,严继昌,李建斌.我国普通高校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的现状研究[J].继续教育,2010,(03).

[2]孙迎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2,(02).

扬州大学范文篇2

一、加强科协自身队伍和体系建设,提高科协的凝聚力

•加强科协的自身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科协组织机构,合理调整安排科协内部成员,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针对性地开展好各自的本职工作。

•充分发挥民主,使科协成员各尽其才,更好的为科协服务,努力提高科协干部的素质,增强科协的亲和力,使科协上下呈现融洽氛围,“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提高科协活动层次。

•通过组建扬大科协网络,增强科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校科协与各院科协的交流,发挥校科协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功能,以确保科协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校院科协的联系,做好宣传服务工作,提高科协在广大同学中的影响力

校科协的发展在于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必须加强院院合作,发挥校区优势,加强交流合作,以提高校科协在广大同学中的影响力,丰富同学的文化生活。

•不定期召开校、院科协主席联合会议,加强各院科协的交流联系,便于全校科协工作的开展。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活动质量和效果,让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科协活动,让全校学生了解科协、关心科协、参与科协、服务科协。

•以科协自身宣传开展科技普及教育,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形式为基础,提高科协在学生中的影响力,逐步树立科协朝气蓬勃的形象。

•开展富有创新意识的活动,使所搞的活动与各专业紧密相连,从而促进学习,活跃第二课堂。

•与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队等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走出“象牙塔”,自觉为社会服务。

三、以特色活动为契机,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配合校团委、社团联合会做好“春之声”系列活动的工作。

•协助校团委组织好校创业大赛。

•协助校团委做好“挑战杯”竞赛工作。

•举办“科技采风”系列活动。

具体工作安排

一、二月份工作:

•确定各部门工作职能,制定好各级各类岗位责任及相关规章制度。

•各部相应的组织结构及人员明确到位。

•完成科协各项安排工作。

二、三月份工作:

•明确“科普”、“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科研”、“科技咨询”为科协三大工作重点。

•校“创意大赛”组织和策划。

•更新科协网站,充分发挥网站信息交流和信息的作用。

•利用各种机会适时地开展尽可能多的科技普及活动,宣传科技知识。

三、四月份工作:

•组织扬州大学第三届“挑战杯”竞赛。

•举行“科技采风”系列活动第一阶段。生活百科知识竞赛、“关注科学”科普展;生活百科知识竞赛:四月底,由各学院自主安排;科普图片展:4月18日-4月25日,各校区巡回展出。

•创意大赛工作准备阶段。

•各学院结合各自专业,利用宣传栏等渠道,宣传各专业最前沿科技动态,各院负责人负责并汇报活动效果。

•利用各种机会适时的开展尽可能多的科技普及活动,宣传科技知识。

•组织一次以上的讲座,邀请专家教授,在各学院积极宣传。

四、五月份工作:

•“科技采风”系列活动第二阶段工作。网页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和电脑美术制作。5月26日前收齐作品。组织各学院积极参加并提前选拔作品。

•组织创意大赛决赛。

•加强与企业商家的合作,争取组织几次科技展。

•利用各种机会适时地开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展尽可能多的科技普及活动,宣传科技知识。

•协助社团联合会做好“春之声”系列工作。

五、六月份工作:

•组织网页设计大赛、软件设计大赛和电脑美术制作决赛,优秀作品参加江苏省网络大赛。

扬州大学范文篇3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觉悟。

1、积极密切地配合团委,继续把“农学院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办得更为生动活泼,更有影响力。进一步完善其运行机制,提高广大同学的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

2、结合“一二·九”等重要节目,以各类活动为依托,在广大同学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3、配合各系作好学生思想工作,帮助广大新生同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协助各系团总支、学生会、努力为广大同学开辟第二课堂,帮助他们树立学农、爱农、专农的专业思想。

5、举办各类计算机、网络知识活动、人文科学讲座等,让广大同学更快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加强社团建设,理顺运行机制,使社团工作与系科活动紧密结合,开辟社团活动新道路。

1、以创新为主题,以英语协会、计算机协会、大学生科技协会等为载体,开展学术交流、科技展览、英语比赛等活动,提高广大同学的创新能力,浓厚全院学习氛围。

2、积极开展“书画比赛”、“足球比赛”、“插花艺术作品”等一系列特色活动,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带动全院的校园文化活动向多元化发展。

3、积极考虑、探索各专业协会的组建工作,切实根据各专业特点开展特色活动,进一步坚定广大同学专业思想,提高广大同学的专业水平。

4、配合院团委做好双休日活动的社团安排工作,开展一些有时代性、针对性、特色性的社团活动,丰富全辽同学的双休日,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现代技能。

三、以系科为依托,进一步抓好基础文明建设,加强学风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创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1、进一步加强基础文明建设,以宿舍卫生、晚自修、早操出勤等基础工作为突破口,在全院中形成“争当先进、争创文明”的良好风气,进一步强化同学们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意识。

2、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加强学风建设,浓厚校园氛围,开展一系列学风建设活动,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创造和优化育人环境。

3、认真搞好基础文明建设活动的总结、交流以及表彰活动,进一步促进基础工作的发展和大学生形象工程的建设。

四、继续组织同学深入社区,了解社区,并服务社区,以社区为中心,锻炼自我,服务于社会。

1、做好青年志愿者工作,广泛开展社区活动,做好“1+1”结对活动,为同学们服务于社会,了解社会,开创一条很好的途径。

2、在援助社区的同时,邀请一批老干部、老党员给同学做报告、谈革命体会,使同学们在实践中得到思想教育。

五、加强学生会自身建设,积极探索学生工作的新思路,进一步挖掘院学生会的潜力,充分发挥学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1、巩固完善“一组六部三中心”的新格局,进一步细化各部门的职能和任务,完善各部门的机制,充分发挥“老师助手,同学公仆”的重要作用。

2、院学生会干部录用实行公开招聘和组织推荐、上极考察相结合的形式,突破系科界限和年级差别,把同学中成绩好,思想素质高,有特长的同学选拔到院学生会中来,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号召力的崭新学习团体。

3、进一步完善学生会的运行机制,各系学生会主席将增补为院学生会常委。

扬州大学范文篇4

一、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在思想政治和理论方面与时俱进

⒈认真学习同志。讲话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全面加深,坚决拥护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对《党章》有关党的性质、申请入党条件的修改等都衷心拥护,原创://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满信心,感到我们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伟大的党,进一步坚定了理想和信念。

⒉认真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并结合高校实际加深理解,体会到干部制度改革中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意义,

⒊组织部门的业务学习活动,坚持每周一上午的业务学习制度,协助做好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有关工作。

二、认真完成纪检监察有关工作,为我校党风廉政建设上台阶作出努力

⒈做好全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的筹备和会务工作,起草了会议的主报告,着力推动我校各负其责地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良好运行机制的建立。

⒉协助做好省纪委、省委教育工委来我校巡视我校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准备工作,起草了我校的汇报总结材料。

⒊分管的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组织干部参加省教育纪工委的知识测试,党风廉政教育网页不断更新,教育功能逐步扩大。

⒋分管的档案工作被评为校先进单位。

⒌以招生监察为主,做好行政监察工作。先后参加了烹饪专业单招考试、普招专业加试和成教专业加试、高考录取等工作的监察,在参与中监察,在监察中服务,无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认真做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办公室有关工作,为试点取得成功作出应有的贡献。

⒈先后赴张家港、南通、宿迁等地调研,解放了思想,明确了思路。

⒉起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的讲话稿。

⒊负责干部测评系统研制的组织协调工作,设计测评表,协助做好测评组织工作,负责测评系统的演示课件制作的有关工作。

⒋起草了《扬州大学处级领导干部“能管能教”暂行规定》、《扬州大学不称职处级干部认定标准和调整办法(试行)》、《关于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扬州大学学院、部门、单位考核评估办法(试行)》、《扬州大学关于实行处级干部诫勉制度的规定》、《扬州大学关于实行处级干部谈话制度的规定》、《扬州大学关于处级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扬州大学关于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的规定》、《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组织部与纪检、原创://监察等部门联系会议制度的规定》等个制度。

⒊完成了《论高校干部考核评估机制的建构》的论文,并在我校学报上发表。

三、做好党群总支的有关工作

⒈完成年度和学期工作要点和小结的起草工作,并对每学期的组织生活、政治学习作出安排。

⒉协助书记做好总支大会和集中学习活动的安排和组织工作。

⒊完成了支部目标管理终期评估的有关工作。

⒋做好职工考核、职称晋升测评等有关工作。

四、廉洁自律情况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情况

在纪委工作年半来,廉洁自律的意识不断增强,用纪检干部素质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不接受任何与工作有关的吃请和礼品,坚决拒收礼金、有价证券,并经常向自责任人汇报自己廉洁自律的情况,对责任对象开展教育。

五、存在不足

扬州大学范文篇5

一、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在思想政治和理论方面与时俱进

⒈认真学习同志。讲话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全面加深,坚决拥护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对《党章》有关党的性质、申请入党条件的修改等都衷心拥护,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满信心,原创:感到我们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伟大的党,进一步坚定了理想和信念。

⒉认真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并结合高校实际加深理解,体会到干部制度改革中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重要意义,

⒊组织部门的业务学习活动,坚持每周一上午的业务学习制度,协助做好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的有关工作。

二、认真完成纪检监察有关工作,为我校党风廉政建设上台阶作出努力

⒈做好全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的筹备和会务工作,起草了会议的主报告,着力推动我校各负其责地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良好运行机制的建立。

⒉协助做好省纪委、省委教育工委来我校巡视我校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准备工作,起草了我校的汇报总结材料。

⒊分管的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组织干部参加省教育纪工委的知识测试,党风廉政教育网页不断更新,教育功能逐步扩大。

⒋分管的档案工作被评为校先进单位。

⒌以招生监察为主,做好行政监察工作。先后参加了烹饪专业单招考试、普招专业加试和成教专业加试、高考录取等工作的监察,在参与中监察,在监察中服务,无责任事故的发生。

三、认真做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办公室有关工作,为试点取得成功作出应有的贡献。

⒈先后赴张家港、南通、宿迁等地调研,解放了思想,明确了思路。

⒉起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动员大会的讲话稿。

⒊负责干部测评系统研制的组织协调工作,设计测评表,协助做好测评组织工作,负责测评系统的演示课件制作的有关工作。

⒋起草了《扬州大学处级领导干部“能管能教”暂行规定》、《扬州大学不称职处级干部认定标准和调整办法(试行)》、《关于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扬州大学学院、部门、单位考核评估办法(试行)》、《扬州大学关于实行处级干部诫勉制度的规定》、《扬州大学关于实行处级干部谈话制度的规定》、《扬州大学关于处级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原创:《扬州大学关于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的规定》、《扬州大学关于建立组织部与纪检、监察等部门联系会议制度的规定》等个制度。

⒊完成了《论高校干部考核评估机制的建构》的论文,并在我校学报上发表。

三、做好党群总支的有关工作

⒈完成年度和学期工作要点和小结的起草工作,并对每学期的组织生活、政治学习作出安排。

⒉协助书记做好总支大会和集中学习活动的安排和组织工作。

⒊完成了支部目标管理终期评估的有关工作。

⒋做好职工考核、职称晋升测评等有关工作。

四、廉洁自律情况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情况

在纪委工作年半来,廉洁自律的意识不断增强,用纪检干部素质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不接受任何与工作有关的吃请和礼品,坚决拒收礼金、有价证券,并经常向自责任人汇报自己廉洁自律的情况,对责任对象开展教育。

五、存在不足

扬州大学范文篇6

为深入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全面提高我区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的有关精神,我区委托扬州大学举办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研究生班,为**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的高层次人才。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办班方式

由**区教育局与扬州大学联合举办,并共同负责组织实施教学管理等工作。区教师进修学校作为具体承办单位,负责办班日常管理工作。

二、报考条件

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有3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的党政机关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在职人员。

三、入学考试、录取与学位授予

1、入学考试时间:**年10月底(全国联考)。

2、入学考试科目:政治理论、英语、公共管理基础、综合知识(语文、数学、逻辑)。其中英语、公共管理基础、综合知识(语文、数学、逻辑)为全国联考,政治理论考试由扬州大学命题。

3、录取:由扬州大学根据国家规定,结合联考成绩以及面试成绩,自主择优录取。如今年未能通过入学考试可先跟班就读,于明年再考以取得正式学籍。取得正式学籍即可与今年录取者同步完成学业,但学位授予推后一年。

4、学位授予:对于参加全国联考并正式取得学籍的学员,在完成全部课程并修满规定学分、完成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颁发国务院学位办MPA专业硕士学位证书。

四、学制、学习方式及费用

学制三年;以不脱产学习为主,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在**区教师进修学校上课;课程学习时间为1—1.5年,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为1—1.5年;培养费用共28000元/人。

五、组织实施

与扬州大学联合举办公共管理硕士(MPA)**班,是加强我区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机关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请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做好报考人员的组织推荐工作。

1、报名时间:**年6月10日—7月5日;报名地点:区教师进修学校继续教育处;报名时,携带报名登记表,交纳考前辅导和资料费800元;联系人:董建文,电话:865*****,135*****。

扬州大学范文篇7

一、传达贯彻省高校统战部长会议精神,营造良好的统战工作氛围。3月下旬,全省高校统战部长会议召开后,我们及时分别在校统战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务工作例会和派负责人会议上进行了传达,重点学习了王斌泰同志的讲话精神。同时,还在《党委中心组学习参考资料》上开辟宣传专栏,刊登王厅长的讲话全文,供全校党组织特别是校院两级党委(总支)学习中心组成员学习。

二、协助召开校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传达学习上级有关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着重对《扬州大学统战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扬州大学统战工作会议制度》和《扬州大学学院党委(总支)统战工作制度》等三项制度进行了讨论。后经校党委常委会议审定,于4月上旬颁发执行。这三项制度受到了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林祥国部长的充分肯定,《挚友》、《江苏统战动态》先后报道介绍了我校的做法。

三、协助落实校党委常委联系派组织以及与党外代表人士交友制度。由于校党委的重视和我部的积极推动,7名党委常委分别与7个派校级组织建立了联系制度,11名常委共与25名派或无党派代表人士结对交友。

四、协助校党委、校行政于4月15召开“派专题调研成果汇报会”。校党政主要领导以及11个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到会听取汇报。校各派主委、副主委以及调研组成员出席会议。2002年度两个调研组的代表分别就“关于完善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如何把我校建设成高水平大学”的调研成果在会上作了汇报。范明书记、郭荣校长在会议结束前讲话时,分别对派积极开展调研并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五、开展新一轮党外代表人物遴选工作。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我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新一轮党外代表人物遴选工作的通知》,并在校党务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具体部署。在各单位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下,这项工作已顺利完成。根据省委统战部、省委教育工委的部署,我部会同组织部确定了4名派、无党派人士拟于暑期参加培训学习。

六、贯彻落实校党委、行政的指示精神,积极引导派投身抗击“非典”的斗争。4月下旬以来,非典疫情形势严峻,我部坚决按照学校党委、行政的部署与要求,先后两次专门召开派校级组织负责人会议,及时传达上级一系列有关防控非典会议精神,对各派提出希望和要求。与此同时,我们还及时了解、掌握并上报这方面的动态信息,宣传在抗击非典过程中做出一定成绩的典型人和事,如市人大常委、致公党校总支主委、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张洪泉,民盟支部主委、水建学院兼职班主任胡声宏副教授,市人大代表、盟员葛晓群以及战斗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盟员、张真稳副主任医师、民革党员姚颖、农工党党员吴红等。

七、积极支持、引导各派以学习十六大精神为动力,认真加强自身建设。本学期,我们围绕加强党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多次与各党派共同商议,达成了共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扬州大学派校级组织工作制度》。同时,还积极支持、推动部分派完成了基层组织的换届工作。

八、按照省委教育工委和扬州市委统战部的要求,在校外办的积极支持下,于6月份对我校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国、归国留学人员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调查摸底,并进行了情况汇总与上报。

九、编印《扬州大学统战工作资料和有关文件汇编》,为校领导、机关部门单位、各学院党委(总支)以及全校兼职统战员、派组织负责人等开展工作提供了方便。同时,还对《同舟共进――扬州大学统战工作十年集锦》的最后定稿,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

十、完成了市、区政协布置、交办的提案办理、组织委员视察、参加有关调研、座谈会等。

十一、善始善终地做好受扬州市光彩事业促进会资助贫困生工作。既积极争取资助款项及时到位,按时发给学生,又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在今年6名受助毕业生离开学校前夕,我们还专门召开座谈会,对他们走向社会或进一步读研深造提出殷切希望和要求。

扬州大学范文篇8

实验课和课程教学实习的实践方案实验课穿插在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相关课程安排在某个学期,实验课便安排在此学期。课程教学部分的实习主要集中在水生生物学上,依据专业的学生人数将学生分组,分别采集扬州城内的5个湖泊内具有研究意义的生物,并对所采集的生物进行显微镜观察、分类、制成标本、保存。该课程的教师将指导各实习组的全部教学活动并进行综合研讨、规划和总结。生产实习的实施方案将全部学生分成观赏鱼繁育、四大家鱼繁育、海水鱼虾类繁育三大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实习,有关课程的教师将分别指导各实习组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在生产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责任心、细节观察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鱼类苗种的繁育是一项风险很大的生产活动,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在此类实习中要让同学们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多观察思考,多交流总结,行动规范,严谨认真。由于水产养殖环境复杂,水电交织,特别是中华绒螯蟹,罗氏沼虾等生物育苗期间需要使用盐水,所以在生产实习期间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人身安全,可将学生分组,禁止单人作业和私自外出。毕业实习的实施方案针对毕业生实习实施方案,具体可采取以下方法:一是可根据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和拟就业方向,采取自愿申请和组织批准的方式确定学生参加毕业实践教学的形式。二是可组织多名学生集体去生产单位结合某项生产任务,在有关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系列养殖生产并撰写毕业实习报告。三是临近毕业前,学院可根据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寻求相关的公司作为试就业的实习单位,该实习项目为学生自愿选择项目,相关实习公司提供学生相应的报酬,让学生从工作岗位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

水产实践教学的经验

水产实践教学的基础———合作拥有高水平的实习单位是水产实践教学能够有力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近几年,扬州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有80%左右的毕业生直接投身于生产一线,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他们的实际能力的锻炼是尤为重要的。鉴于此种情况,扬州大学对合作实习单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选择,确定将邗江国家四大家鱼苗种繁育中心、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吕四增养殖中心及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作为学生主要实习基地。这3个生产实习单位均是具有多年承担生产科研经验的,拥有一批具有高职称研究人员和大量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完备的场所设施的单位。学校同时还与如正大饲料有限公司、苏州海大饲料有限公司、北京生泰尔生物有限公司、六合饲料有限公司等学生就业热点单位进行试就业与毕业实习的良好互动,进一步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从整体的培养计划来算,水产养殖系的学生在大三期间的生产实习和大四期间的毕业实习以及试就业的实践性学习基本都在与学校有良好互动的教育单位进行,使得大家对水产养殖这个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有了很深的了解,对水产业界的现实情况有了清醒的认识,为其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为了使实习实践运行过程规范有序,学院在友好协作的原则上与合作教育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书并挂牌。同时在学生实习指导方面,学校在对方单位聘请了部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水产实践教学的难点———考核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实践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在对实践教学进行考核时[1]。为了确保合作教育的质量,学院必须确立明确的实践教学的考核目标及考核方法,并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力度。为了落实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扬州大学水产养殖系实行了双导师制,2位导师中一位是带队老师,另一位是实习单位车间负责人。在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考核时,一般采取专业实习报告及实习讨论的形式;学生的成绩将由带队教师以及合作教育单位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态度及行为表现情况进行考核,但由于一个班级分不同组到不同单位由不同带队老师进行考核,考核标准一般无法达到完全一致。为了尽可能使考核标准在执行时达到一致,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对考核准则进行细化,并明文列出。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带队教师的监督与管理,对教师到场指导频率、内容等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生产实习是组织学生到现场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以获得相关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2]。学生单纯的通过课堂形式获得专业知识不仅达不到教学要求,更达不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目的,特别是对实践经验要求很高的专业课。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也可以将课堂所教授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实习中,进一步学习并掌握实际操作和技能。增强学生对水产养殖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意识态度的培养和组织纪律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实习结束前,要防止学生们的懒散态度,要求学生自觉巩固实习期间各方面的收获,并征求实习单位意见,对学生做出评价。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前景的思考上获得双丰收。提高学生就业率。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文化、专业、身心等方面的素质,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方面也得到锻炼[3-4]。扬州大学水产养殖系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在饲料公司、养殖场、渔药公司等行业中从事生产、开发、销售等方面的技术与管理工作。从用人单位及学生们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基本都能够较快胜任工作并迅速适应社会。较多用人单位对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的评价是:“吃得了苦、做得了事”。有些用人单位在学生还没毕业就开始纷纷预订名额。据统计,近几年扬州大学水产养殖系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为100%。

扬州大学范文篇9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教学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的成效。2008年由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也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因此,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医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大力开展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医学院校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扬州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以机制为保障,以基金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以竞赛为导向,以普及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大大促进了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医学院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我院围绕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主线,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四级联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及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等方面采取了全方位的建设措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逐步构建了适合医学生学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加强医学生科研方法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高校育人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打造具有扬州大学特色的本科教育,我校于2014年开始了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在坚持教学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医学科研方法和创新思维课程群、强化创新实践教学及设立创新学分等多种措施,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方法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1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医学科研方法和创新思维课程群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由多种课程构成的体现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在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我们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和优化。重点是将临床医学专业相关的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三大课程群重新进行分类整合,新的课程模块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医学科研方法和创新思维课程及专业特色课程。其中医学科研方法和创新思维课程群由临床医学导论、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医学伦理学、预防医学、医学科研方法和循证医学七门课程组成[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这些课程的开设从第一学年开始,贯通于本科5年之间的10个学期。如临床医学导论和医学文献检索在课程群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可以在第1至第3学期基础医学阶段开课,其次是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和卫生法学,安排在第4至第5个学期开课,而医学科研方法和循证医学均需以医学专业知识和其他医学方法学知识为基础,所以在第6学期及以后开课。医学科研方法和创新思维课程群的构建,使所有的学生在接受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医学专业课程培养的基础上,得到系统的医学方法学课程的培训,从而实现医学研究与临床工作中各种问题与医学科研方法和技术的对接,通过综合运用医学科研方法及创新思维多门课程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1.2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我校在2010年培养方案修订时即将各门课程内的实践内容单列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极大地提高了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在2014年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继续秉承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这一理念,适当压缩授课的总学时,特别是理论课学时,继续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用于开展课外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后,实践教学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近30%,大大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时间和机会。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上,在原有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续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的比例,并着重提高综合性和自主性实验等教学环节的质量和效果,加强过程考核,不断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

1.3实施创新学分制度,切实提升医学生创新能力

在培养方案修订的过程中规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所必须获得的总学分。除了在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外,学校还实施创新成果奖励学分制度。学生获得的创新奖励学分可作为任选课的学分,也可作为超修学分。创新成果的认定范围包括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市级以上学术会议获奖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的奖励,发明创造获得的市级以上科技奖励或国家专利,研究成果或发明创造被社会有关部门采用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每项创新成果可获得奖励1-3个学分,多项创新成果奖励的学分可以累加。学生根据教务处的要求填报奖励学分申请表并提供创新成果的证明材料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创新学分制度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高等医学教育并不仅局限于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学习,也不受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限制,学生还具有发挥其创造力的发展空间,激发了自身的创新意识。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要获得创新奖励学分,必须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相关的创新成果。

2依托“国家-省-校-院(系)”四级科技创新训练项目体系,培养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为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从2007年起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启动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随后,各地方及各高校也陆续推出了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江苏省教育厅也出台了相关文件,规定从2007年起每年在省属高校中遴选1000个大学生开展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扬州大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学校相继出台了《扬州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扬州大学关于“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管理规定》、《扬州大学“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办法》、《扬州大学关于实行学生创新成果奖励学分的暂行规定》、《扬州大学“挑战杯”竞赛奖励办法(试行)》、《扬州大学大学生学科竞赛奖励办法》等文件,构建起国家、省、校配套衔接的制度保障体系,使大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有章可循,有力促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为了加大对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扶持,学校从2004年起即开始设立了扬州大学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同时,学校还对获准立项的部级、省级创新计划训练项目,按照1∶1配套经费资助,对获准立项不资助的部级、省级项目亦参照同等级别项目进行配套资助。我院在国家、省及校级科技创新项目基础上颁布并实施了《扬州大学医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及《扬州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开展探索性实验的暂行规定》,以基础医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开设了院级大学生探索性实验训练项目[2]。探索性实验项目每学年开展一次,首先是面向学院教师征集大学生探索性实验项目,项目可以来源于教师的科研项目,也可以是实验课程的改革项目。学生根据自愿的原则,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参加相关的实验项目。学生的选拔和推荐由院学工处和指导老师共同进行。学生的选择主要考虑到项目的实施需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也尽可能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故原则上选择二年级及以上、学有余力、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项目由3-4名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实施周期一般为一年。项目实施结束后需要撰写结题报告,并由主持人进行结题汇报[2]。院级探索性实验项目的开展为校级、省级及部级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启动校级、省级及部级创新训练项目的申报工作,并将其中的优秀探索性实验项目优先推荐为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报送学校进行省级及部级创新训练项目的遴选。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我院逐步形成了国家、省、校、院(系)四级相结合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联动机制,成为我院医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扎实载体。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是推动医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有力抓手,通过科技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可以为医学生建立一个很好的平台,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有效地转化为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科技创新训练项目的完成过程强调的是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创新性及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医学生自主地进行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不断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

3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为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助力

本科生导师制是源于英国牛津大学的一种教育制度,是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聘请具有较高思想道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的学生管理和教育指导[3]。近年来,在借鉴国外高校教育模式和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国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为首的一些本科院校也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扬州大学早在2000年即开始在部分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我院也制定并颁布了《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细则》,率先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进行了本科生导师制的试点[4]。临床医学专业吴登云实验班是我院教学改革试点班级,该班级的学生是通过自愿报名,结合学业成绩、英文测试及综合素质考核等进行了层层选拔。根据导师制实施细则,在吴登云实验班中我们从入校第1学年起实施全程本科生导师制。首先在全院教师中进行本科生导师的遴选,要求导师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师德高尚,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其次要求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具有中、高级职称,同时还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对科研业绩突出或具有科研项目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教师予以政策倾斜,优先担任本科生导师。师生之间采用双向选择的原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挑选自己敬佩的导师,导师再对入选的学生进行面试后决定是否接受。为了保证导师制的质量,规定一名导师只能带教2名学生。导师的职责主要内容有:思想引导、选课指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科研训练或临床技能指导、社会实践指导、创新能力培养、论文报告会指导、就业指导等[4]。同时强调,本科生导师需针对学生的兴趣特点,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导师可积极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和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科研课题研究,组织科研课题研讨会,吸收学生充当科研助手,促使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师制的实施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助力。在医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导师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新生入学后大一阶段,导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以及对临床医学专业产生热爱和兴趣,同时用高年级本科生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方面取得的成绩来激发其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能够进入导师所在的课题组观看其所从事的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动性。到大二阶段,医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导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科研课题的需要,让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组进行基本实验技术方法的训练。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导师还可以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探索性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资料检索和文献查询,就某一方面的科研问题进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设计及申报。到大三阶段,学生在科研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及技能的积累,可以结合申报的科技创新项目正式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导师制实施后,吴登云实验班的学生有近50%的学生能够参与导师的课题组,获得院级探索性实验项目立项的课题组成员均有吴登云实验班的学生,校级、省级及部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资助中吴登云实验班的学生占多数。导师制为学院扎实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有利于科技创新项目的选苗和培养,使学生在学术科技创新中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成效与思考

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激发了医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从大一第二学期就进入了导师的课题组进行见习,参与课题组的学术活动,并在学长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科研方法培训。到大二阶段,多数学生自发组成科研小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文献的检索和阅读,并开始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大三阶段已经能够独立进行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近5年来我院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数逐年提高,据不完全统计,申报的院级探索性实验项目获得立项85项,校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获立项153项,省级科技创新项目获立项35项,部级科技创新项目立项11项,600余名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参与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并受益。随着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的增加,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数也逐年增多,近5年共计有30余篇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在SCI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同时借助于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平台,部分项目的成果被遴选为“挑战杯”大赛作品并入围,学院多次获得扬州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优胜杯,其中一项作品代表学院参加了全国“挑战杯”竞赛获得二等奖,实现了我院课外科技作品全国大赛奖项零的突破。近3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维持在45%左右,这些学生绝大多数都有主持或参加了一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训练经历。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坚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相关保障制度做起,与科技创新训练项目的开展及导师制的实施相结合,将教学、科研及创新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培养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锻炼其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为创新型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能力的卓越医学人才。

作者:郑 英 史宏灿 陈轶群 王正兵 龚卫娟 单位:扬州大学医学院教学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安力彬,于双成,刘晓冬.基于培养医学创新能力的医学方法学课程体系构建[J].医学与哲学,2013,34(2A):47-49.

[2]傅奕,龚卫娟,季明春,等.开展大学生探索性实验项目优化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61-62.

扬州大学范文篇10

关键词:生命科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平台;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是一种大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外高校的通识教育发展历史中,生命科学类课程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如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八大课程模块之一即为生命科学类。在我国,普通高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始于20世纪末[1]。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高校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开始对非生物专业本科生开设生命科学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这意味着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开始萌生。2000—2005年是生命科学通识教育主干课程与分支课程的形成阶段,2005年之后则进入生命科学通识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快速阶段[2]。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在我国开展较早并产生带动效应的高校还包括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3]。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在我国高校的建设与实践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对非生物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通过教学活动掌握一定的科学技能外,还能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的培育。这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识教育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创造力的新型人才的高等教育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在我国高校开设的时间较短,存在课程建设不够科学合理、管理和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等不足之处[4]。因此,积极探索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方式,不断丰富其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是值得被高校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扬州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生命科学奥秘探索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来谈一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包括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编排和拆分、混合式模式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注意的问题等内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通过整合教学资源拓展了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时空;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其学习潜能,有效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全球病毒肺炎疫情的形势下,线上教学具有更加突出的实践意义。

1生命科学奥秘探索课程在扬州大学的建设

生命科学奥秘探索是扬州大学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课程筹备组在先后借鉴和参观学习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同行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扬州大学争创“双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目标,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着普及基本的科学知识,在科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以期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开设了生命科学奥秘探索课程。生命科学奥秘探索课程共48个学时,分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由微观下的生物世界、生命个体与环境、生命科学与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组成。因课程内容饱含知识性和趣味性。叶脉书签的制作、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等每一个教学内容都是教学组精心挑选设计的。生命科学奥秘探索自2018年开课以来受到很多学生的喜欢和关注。每学年都有数百学生选择此课程。另外,教学组针对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和选课学生的背景特点在组织教学上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其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和应用拓展了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跨度,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学习方式,激发其自主学习热情,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相融合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指教师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构建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利用线上网络平台中的视频、微课、教学课件等课程网络资源完成自主学习;而在线下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的线上学习与讨论情况,组织学生集中学习或分组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详细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5]。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先出现在企业培训领域,即采用传统课堂教学与远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培训。由于该模式具有拓展教学时空的突出优势,该混合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很快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并逐渐影响到教育技术的发展[6-7]。目前,我国已有不少的教育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多个方面的阐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授课方式、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关系都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差别。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以教材章节内容为主,辅以教学相关内容,课堂所授知识相对完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则以知识体系模块化为主,通过信息平台共享教学资源,为防止学生线上观看时易产生疲劳感,造成注意力分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视频内容不宜过长,课程内容应合理拆分成小而精的知识点。在授课方式上,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师生面对面交流,可以间或加入讨论和问答,活跃课堂气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要科学安排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占比,线上教学方式以网络信息化平台资源共享、线上交流反馈为主,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自由、学习效率高。能够回看教学视频是线上教学的突出优点。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程度不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教学活动中应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命科学奥秘探索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扬州大学开设的生命科学奥秘探索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学生多为跨专业选修,有很多文科和工科的学生报名。由于选课的学生人数多且分别来自不同学院导致自由选课时间不一致,同时实验室单次承载能力也有限,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要求。特别是受到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在全国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的大背景下,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通识教育实验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生命科学奥秘探索课程建设之初,扬州大学的校园网络已经覆盖到所有的教室和实验室并且延伸到每一个学生宿舍,这为学生随时开展在线学习提供了保障。另外,扬州大学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依托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江苏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这为生命科学奥秘探索课程线上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生命科学奥秘探索课程教学组在组织教学上采用了灵活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成果。

3.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的编排和拆分

通识教育背景下,对学生获取知识的要求在于众览而不是深究,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侧重于基本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对多学科知识的领悟要融会贯通,懂得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利用[8]。因此,生命科学奥秘探索课程教学组在准备课程内容时,精选了鱼和花的解剖、叶脉书签的制作、微生物绘图、ABO血型的测定、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DNA指纹图谱等11个实验内容,从宏观和微观2个不同的层面来揭示生命科学的奥秘。为了切合线上教学的需要,线上教学所有的视频内容不宜过长,课程内容尽量拆分成小而精的知识模块,以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碎片化”学习。需要指出的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要根据所授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科学地分配线上与线下教学内容,如实验室安全规范操作要求、实验原理、实验过程演示和虚拟实验等内容可以让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导性;而实体实验操作部分和课堂讨论与问答环节,则以线下形式进行,师生面对面交流互动,课堂气氛高,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如果课堂时间受限,实验结果的讨论和问答环节也可放到线上进行。教学组除了将精选的教学内容制作成独立的网络教学视频外,全部11个实验都可在实体实验室开展。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进一步贴近生活和大自然,部分实验内容可在室外开展,如植物花卉的解剖结合了校园内参观和实验室解剖同时进行,蔬菜中农药残留的实验可以直接到大田取样等。将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课外观察实践相结合,能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3.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教学平台的建设

线上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以及教学平台的完善程度是保障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顺利开展的基本要素。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我国已有不少高校和信息科技公司推出了一些相对成熟的在线教学平台和工具,如智慧树、蓝墨云班课、中国大学MOOC、清华在线、雨课堂、优慕课等。这些平台在教学应用上各有千秋,特点不同,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需求进行选择。但是此类公共平台/工具由于不定时间段,众人同时使用时会导致平台崩溃或网络卡顿现象,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者多是根据自己学校或部门的教学需求建设更适合自己所授课程的线上教学平台。扬州大学生命科学奥秘探索课程教学组通过文献查阅,整理相关资料,优化课题方案,制备课程各相关独立实验的视频教学、试题库等资源模块,根据实践教学探索和几个学期的教学经验积累,已经初步建设并逐渐完善了通识教育实验课程专门的教学网站。学生凭个人信息登记注册后即可在网上完成选课、视频学习、参与问答和讨论、实验报告提交等学习内容。教师对报告的批改也在网上完成。学生也可以及时查阅自己的成绩。在完善相关教学视频、动画及虚拟仿真资源等在线学习资源后,该课程网站平台已基本具备观摩学习、自主学习、在线考核等功能。与成熟的教学平台相比,自建平台可能存在一些功能上的不完善或教学资源存储不足等缺点,但自建平台是根据所授课程和本校学生特点筹建,更具有针对性,师生使用起来更方便,这也是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3.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及教学效果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将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法有机融合,通过合理配置线上、线下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并满足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需求。生命科学奥秘探索课程选修学生的匿名问卷调查显示,超过3/4的学生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要强于单一的线下教学模式(78.5%);相较于线下教学,多数学生认为学习时间相对自由、学习效率高(89.2%),能够回看教学视频是线上教学的突出优点(92.6%)。同时,结合线上教学,教学组组织的线下实体实验教学让部分非生命科学类专业的学生能够步入生命科学的实验殿堂,亲身去体验和感知生命现象的神奇和奥秘。经过亲手实验操作后,学生们学会了对鲫鱼和不同植物花卉的解剖,理解了生物个体结构与功能的联系;掌握了细菌的培养、DNA电泳等实验技术;对自己培养的细菌菌落、动手制备的叶脉书签等课堂成果倍感欢欣。通过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实验操作,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了通识教育培育全面人才的要求。

4结语

受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与防疫工作要求等因素影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新常态。扬州大学生命科学奥秘探索课程教学组在基于校园网络系统和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情况调研下,将网络教学资源和实体实验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的实验教学工作。在授课过程及课后,进行不同授课方式的比较并及时归纳和反馈教学效果,发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我们总结出了科学有效的通识教育实验课教学模式。不过,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有些许问题需要引起同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1)网络设施和环境的要求,网络覆盖面、网速、应用平台和软件、电脑、手机等终端硬件要求是能够开展线上学习的基本要素。另外,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至关重要。(2)线下教学可以在课堂和实体实验室通过师生互动展开,但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线上教学拓展了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跨度;可教师无法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没有理解的内容不能实时反映出来,影响“教”和“学”的效果。为了能实时了解学生到底有没有听懂、有没有掌握?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实验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考核方式,教学目标中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每次课后线上教学平台的在线测试完成情况快速检测,教师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就可以明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3)为适应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加大线上教学的部分、加强教学动画建设和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是今后实验教学的改进方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加“线下”的教学实践,其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期望同行的教育工作者互相借鉴和学习彼此的先进教学经验,锐意进取,共同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洪才,解德渤.中国通识教育20年:进展、困境与出路.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21-28

[2]曹阳,张霞,高捷,等.通识教育中生命科学素养教育初探.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1,1(1):16-20

[3]别敦荣,齐恬雨.论我国一流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江苏高教,2018(1):4-12

[4]魏久尧.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索.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1):120-124

[5]程旺开,李囡囡.基于云班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微生物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微生物学通报,2018,45(4):927-933

[6]王晓静,武秀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教师角色新定位.河南工学院学报,2020,28(3):57-61

[7]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电化教育研究,2015(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