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23:16:52

学习法

学习法范文篇1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很多鲜活生动的案例,使我们理解了经济法规,学习合同法,学习婚姻法,学习教育法等。掌握了基本的法学知识,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基本规范,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加强自我修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通过《法律基础》课程的学习,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以前,对法律只是很表面理解,很感性的认识,现在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次内涵,有了理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使我的法律意识产生了质的转变。学习结束后,我静下心来,参照课本,对照笔记,联系一些法律事例,以及观看普法宣传节目,感觉到在法制建设方面,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需要考虑。

法律知识是我们必备素质之一,我们必须通过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和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公平交易,平等……,在生活过程中,遵守法律,享受个人权利,履行义务。

由于我们专业的知识体系过于单一,导致我们很少接触到能使自己综合素质提高的知识。而这门课很好的弥补了我们专业所缺乏的,并使我们的知识视野扩大。对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很有好处。比如:在找兼职做的时候,能够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利益等。

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感觉到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实体法部分对我以后很有帮助,它主要介绍我国几大基本的部门法和几个重要的单行法的相关内容,,使大家了解包括行政法、民法、婚姻法、继承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的立法目的、原则及基本规定和精神,培养大家的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自觉意识。

学习法范文篇2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实践;实习

碎片化学习法是指利用碎片化时间,采取网络媒体学习碎片化内容的方式,通过平时积累的信息和知识,掌握实际现状,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一种方法[1]。医学检验临床实践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非常重要的阶段,通过实习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将基础知识转化为工作实践能力[2]。随着电子科技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碎片化学习法已成为时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各类网络教学资源的内容和种类越来越丰富,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碎片化学习法更加规律、高效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已成为实习基地培养实习生的教学重点。

1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大数据、移动通信、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整个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教育”的影响下,翻转课堂、微课等一系列新型的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层出不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利用零散时间随时随地对慕课(MOOC)、视频公开课等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法就是碎片化学习法。贺喜[3]认为碎片化学习法是一种时间短、方式灵活,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的方法;王竹立[4]认为,碎片化学习法具有学习时间可以灵活把控、时间相对较短,容易保持学习注意力、效率高等诸多优势。医学检验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也比较高。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动手能力有了提升,但对检测方法的原理、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等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对检测结果的分析能力仍较缺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团队探索出将碎片化学习法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操作前先线上学习MOOC、视频公开课、远程教育等平台相关的视频资料,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进行重点和难点强调在学生操作后对问题开展讨论该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目前,碎片化学习法应用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实践中的报道还比较少。因此,本文将碎片化学习法应用到医学检验临床实践中,重点加强对教学内容视频的学习,突出操作前先学习、操作后讨论的设计,探讨碎片化学习法的应用效果,以此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方式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师带教方法,即学生进入检验科(以下简称科室)后,分组到不同实验室开始实习。实验室多年来的带教经验总结,发现传统的临床实习方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临床带教能力不够全面。高质量的临床教学离不开高能力的带教教师,临床带教教师身兼临床与教学双重任务,在完成大量临床检验工作的同时负责实习带教,存在时间不足、精力不够的问题,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还有部分老师以临床实践操作为主,缺少对理论的深度讲解,缺乏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二是学生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面对各种大型检验设备,把精力用在仪器熟练操作上,却忽略了对检验项目的干扰因素、临床意义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巩固和应用,在结果分析方面缺少训炼,甚至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三是实习教学基地科研能力偏弱。由于实习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的紧缺,科室每天的工作量巨大,无法集中精力开展科研工作,导致教师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薄弱,仅仅依靠书本和临床实践经验进行带教,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3碎片化学习法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实践中的设计

为了弥补传统临床实习带教方式的不足,笔者团队积极探索改进措施,创新性地将碎片化学习法应用于临床教学实践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了适合当前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碎片化学习法。

3.1详细制订教学计划

医学检验学生实习期从每年7月底到次年4月初,约为34周。依据专业实习大纲要求,从教学目标出发,实习基地制订《实习学生教学细则》,各专业组必须详细编写教学方案,基本涵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时进程等,专业内容包括岗位职责、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检验质量管理、结果报告分析等。学生在操作中要掌握实验项目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临床意义及异常结果的处理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教研室在各专业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提炼出具有学习价值的知识点,制订翔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3.2筛选整合教学内容

将学生的整个实习体系划分为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共7个模块,针对部分学生专业理论水平不高和教学基地科研能力偏弱的问题,教学内容在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特殊病例讨论的基础上增加科研能力培训和学科发展前沿两个方面,着重从这5个方面进行遴选,采用“学习指南式”或“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性教学法,结合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心得,总结回顾往年学生反映的常见问题,经过科室教研组的讨论研究,制订反馈评价机制和纳入排除标准,通过互联网教育平台,对有价值的网络教学视频进行收集、分类标注和存储管理,将知识点划分为一个个30min左右的小单元,以学生喜欢的小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呈现出来。

3.3实施授课

根据前期制订的教学计划,将分解好的知识小单元,通过超链接方式推送给学生,学生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自主预习。科室每天于早上、晚上抽出约0.5h分别进行线下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早上重点是对理论知识学习后的互动环节,对教师事先设计好的题目进行讨论、总结,弥补线上教学缺乏互动性的不足,对于需重点掌握的知识点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知识内化与吸收。晚上在观看实践操作技能视频之后,学生按照视频里的操作步骤自主练习,由主管技师以上职称的教师随堂解答疑问,有效完成实习教学任务。

3.4总结反馈与知识更新

学生每轮转完一个专业组后,进行理论和实践知识各占30%、实习生综合评价占40%的考核,并通过问卷调查或座谈会的形式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反馈,从而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教学效果,查缺补漏,最终形成一套网络学习资源。定期更新知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学习资源进行筛选,将无关、无用的知识排除,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改善。

4碎片化学习法的应用效果

科室在初步尝试碎片化学习法教学后,对受训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对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科室28例实习生发放了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8份,调查情况见表1。总体来说,96.4%的学生支持、认可碎片化学习法,希望以后能够继续开展。碎片化学习法的合理应用、碎片化内容合理选择,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综合素质。效果如下。

4.1有利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巩固扎实的专业

基础理论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多数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及工作流程,但教师提问时发现,学生对检测方法、原理并不十分清楚,对如何审核检验结果,发出一份合格的检验报告单也是一知半解,对以前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也记不清。还有,在临床工作中,实验结果与患者诊断不符,或者受到质疑的现象时有发生。在确保室内质量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判断,同时跟临床医师做好解释工作,并给出诊断性的建议,需要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问卷调查,96.4%的学生反映碎片化学习法采用学生易接受的视频、课件或微信群互动等方式将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测定原理、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等内容推送,有利于激发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使得教学趣味性和参与性更强。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病例讨论,要求其全方位进行思考,主动发言,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检验指标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更好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了基础知识。

4.2有利于增强学生临床综合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其目标是使学生既牢固掌握相关知识,又具备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等[5]。将碎片化学习法应用在临床教学中,学生明显感觉工作更加得心应手,科室教师反映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分析问题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4.3课程管理体系化

学习法范文篇3

关键词:新课程板块学习法构建框架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历史教科书分别呈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是对以往历史教材的提炼和升华。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觉得很吃紧,尤其要分清中外古今更显力不从心。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平时历史教学中尝试板块学习法,对理清学生思路,为学习历史构建框架起到一定的效果。

笔者认为所谓的板块学习法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从一书,一章,一节的宏观入手,构建历史的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内容,形成历史的知识网络,找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板块学习法的可行性

1、板块学习法如同给学生搭建房子

纵观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谓包罗万象,学生每学一段历史,犹如拥有了一根木头,如果一根一根的累积,也就是一堆木头,假如把他们搭建成房子,即使简陋,也能思路清晰,游刃有余。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不断加深,可以继续装修这间房子,丰富历史知识结构。

2、板块学习法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初中的新课程注意了历史、地理、社会的有机结合,所以现在的高中学生在初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编年史教学,对以时间为重要线索的历史缺乏一个基础的认识。而高中新课程是对以往历史教材的提炼和升华,课堂容量大,学生接受感觉困难较大,理解以后记忆更显力不从心。板块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的基本思路,有的放矢学习,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3、板块学习法可直接解决一些宏观题

坦率地说,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为了应试,现在有很大一部分题目就是考得一节,一章甚至是几章内容,有些题目的答案就是历史教科书的小标题。学习的一个过程是吸收然后反馈,板块学习法整理了教材,也就整理出了题目和答案,已经提前帮助学生反馈了知识。例如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历史教科书必修三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从文艺复兴近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物理学,生物学等)到人类社会先后开始在18世纪中期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晚期步入“电气时代”,20世纪末跨入“信息时代”就可以出一系列材料题。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板块学习法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构建历史知识网络,无形中指导了学生一种自学历史的能力,对学生自我消化知识,理解教材,拓展思维起到帮助作用。

5、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

以往的历史课堂常常是灌输式的,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尝试了学生合作学习,而且是以宿舍为单位,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宿舍文化的作用,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学习的氛围之中。板块学习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驾御教材的有效方法。

6、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板块学习法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内容,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和具体教学实践有效把握教材,重新组织教材,指导学生,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二、板块学习法的实际操作

板块学习法的实际操作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从一书,一章,一节的宏观入手,形成历史的知识网络,找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例如以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历史教科书必修三为例,呈现给同学们的是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包括中国的和外国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思想文化活动都是在继承前人思想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在世界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构成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史的多元化特征,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日益密切,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相互影响越来越明显。

对于这些内容学生们很容易混淆。我给学生整理出三个板块:一是时间,分古代、近代或现代,二是范围,分中国或世界,三是内容,分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或文学艺术。任何一节内容都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

同样每一节内容也都有个体系,以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17、18课为例可以构建的框架是三位站在时代前列伟大人物重大成就的背景、情况、成果,四大中国最重要的思想理论成果。

在指导学生学习每一节内容时,首先要关注的是小标题,因为黑体字本身就成为每一节内容的框架。例如第六单元第16课的小标题从表面看都是三民主义,但仔细琢磨分别是一、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背景和内涵,二、三民主义指导下的实践,三、三民主义的发展和影响。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是由背景、情况、影响三板块构成,考题也是围绕这三方面展开。

三、板块学习法进行的注意点

1、课前预习

因为板块学习法需要宏观把握教材,有时候是对教材的重组与整理,所以学生最好在课前进行预习工作,教师可以下发课案,包括学习目标、知识结构、学习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课堂上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基础训练,课后反思等等。让学生在知识和心理都作一个课前准备。

2、课后巩固

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可能课堂容量大,笔记和教科书体系有较大的变动,因此需要学生课后及时消化巩固,方法可以多样,可以是课堂内容的再现和复习,也可以此模式另辟蹊径。

学习法范文篇4

何谓合作学习法呢?所谓合作学习法是指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为克服教学重难点问题,为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课堂中通过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合作学习任务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是以生为本的重要体现。合作学习法具有合作性、探究性等典型特点。通过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团结协作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中应有的放矢的采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二、合作学习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合作学习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究竟如何运用才能更好发挥成效呢?对于此点,业界早有探讨。结合自身对合作学习法的理解,认为合作学习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运用应从如下几点做起:1.合作学习小组的科学构建。为便于在课堂中组织初中生开展合作学习,初中物理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之前,最好应提前科学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术界普遍认为,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应在2~6人之间。低于2人显然无法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而多于6人则很容易致使部分小组成员无法有效参与合作学习。所以说,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应尽可能控制在2~6人之间。在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小组成员的物理学习成绩、性格及性别等,应尽可能存在差异。这样的做法可让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尽可能容纳更多特质的学生,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的互动交流、相互帮助。为便于各小组之间形成良好竞争态势,初中物理教师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尽量让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整体实力趋于一致。当然,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初中物理教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身喜好自由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具体如何分组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若需要探究的合作学习任务极为复杂,最好采用教师分组的形式。如若需要探究的合作学习任务相对简单,并不是非常重要,则可采用学生自由分组的形式。2.合作学习任务的科学设计。对合作学习法有一定研究的业内人士均明晰,合作学习的开展具体围绕相关合作学习任务而进行。合作学习任务是合作学习的灵魂。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决定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应在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方面多费脑筋。在多年的合作学习法运用实践中发现,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应做到难易适中。这样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不会占用太多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达到基本的合作学习目的。例如,执教“声音的特性”时,初中物理教师布置了这样一个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这样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即属于难易适中的范畴之内。乍看上去,这个合作学习任务并不难,但通过简单探究又无法快速解决问题。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探究下,经过几分钟的合作探究,可有效解决该合作学习任务。具体的合作学习法运用实践表明,较为简单的合作学习任务会让初中生无法产生挑战性,而较难的合作学习任务又会让初中生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二者均不利于调动初中生的合作学习参与积极性。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时应尽可能做到难易适中,接近初中生的最近发展区。3.合作学习过程的科学引导。在具体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互动是极为重要的,但初中物理教师的科学有效引导也是极为重要的。在观摩其他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时发现,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后,便任由各小组成员自主进行合作探究,而物理教师则站在一旁或坐在一旁,并不会关心学生的合作探究进程。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利于促进合作学习运用有效性的提升。为更好促进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升,建议初中物理教师在同学们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不断在教室内进行巡视,巡视各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并给予同学们的合作学习予以适时有效指导。例如,在完成“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合作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虽然在积极展开探究,但却始终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看到此种情况,物理教师请该小组成员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引导,该小组成员逐步发现:响度的大小与振动的幅度相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在此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的有效引导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总而言之,同学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遇到一些合作学习上的难题。如果学生长时间无法克服这些合作学习难题,他们的合作学习也无法顺利开展下去。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同学们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不断巡视并给予同学们的合作学习予以科学指导。4.合作学习成果呈现与评价。待各合作学习小组相继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后,初中物理教师应引导各小组成员有条不紊的、按照一定顺序将本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完整呈现在全体师生面前。为便于合作学习成果的呈现,初中物理教师最好要求各合作学习小组派一名发言人进行合作学习成果呈现。发言人必须口齿清晰,逻辑能力较强,能够将本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完整呈现出来。待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呈现完本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后,教师可要求本小组成员进行自评,要求其它小组成员对该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点评。最后,再由初中物理教师对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统一评价。初中物理教师在对同学们的合作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时,应将评价的焦点集中于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应将评价焦点集中于各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表现上来。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有利于帮助初中生发现自身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引导初中生明晰如何更为有效的参与至合作学习中来。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物理教师在对同学们的合作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时,应尽可能以赏识性评价为主。通过赏识性教学评价的运用调动初中生的合作学习参与积极性。

三、结语

研究表明,合作学习法的科学运用有利于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合作学习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运用要想真正取得理想成效,需要初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合作学习法组织和运用过程中多花心思,还应积极动用自身教学智慧应对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动态生成。只要初中物理教师真正注重合作学习法的运用,合作学习法方能真正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绽放出更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姜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

[2]骆有金.基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J].新校园,2017,(08).

[3]保成德.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开展[J].学周刊,2017,(17).

学习法范文篇5

1、条理化

所谓条理化就是将课本上的某一节内容以问题的形式统领,并将与此问题相关的知识点用①②③等符号明确标出,并划出关键句或关键词。对叙述繁杂的知识点就用关键句或关键词在当页的空白处用条理化的形式概括和归纳出来。具体操作步骤:第一步:质疑,即依据课本内容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学生将“教材”变“学材”,解决了学生学的是什么的问题,避免了读了很多遍,却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的问题。质疑是条理化的核心与灵魂,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第二步:条理化,即将课本上与提出的问题相关的内容用序号标出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如按主次顺序等。这是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第三步:标出关键词、句。这是对条理化的补充,使学生学会抓住重点,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简化掌握的内容,减轻学习的负担。条理化实际上就是对课本内容的问题化,就是让学生将教材变学材,然后通过阅读再去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弄清楚自己所掌握的是什么,共有哪些知识点组成。这样做就使学生条清理晰,学而有效。

2、有机化

所谓有机化就是将已经条理化的某一问题的几个主要知识点通过建立一定的逻辑关系,从而把这一问题的知识点组成一个有机联系体,以便于加强分析、理解和掌握。具体方法:第一种:建立科学有序联系。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可将其知识点分为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主观、客观;内因、外因;积极、消极;根本、直接;等等。由此将各个知识点建立科学而有序的联系,想到其中一条就可以按规律推导出下一条来。这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的习惯。第二种:建立非科学的无序联系。对一些较小的知识点还可以通过运用联想、组词、谐音等各种方法建立非科学的无序联系,这对于琐碎知识点的记忆非常有效且省时省工。有机化实际上就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归类分析,是对条理化过的基础知识的深化与升华,是让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使各知识点建立有机联系,能做到由此及彼,连成线,串成串。

3、专题化

所谓专题化即将分布于不同章节的琐碎知识点,寻找能够提纲挈领的内在联系,围绕某一问题组成一个大跨度的小专题。专题化的切入点可以从宏观切入也可以从微观切入。第一类:宏观层面切入法。对于某一地域、某一制度、某一历史线索等大范围的知识可以从宏观切入。以地域为专题如:中国东北、西部、西南、中部、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开放区等区域。以制度为专题如: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等。以线索为专题如:中国近代史上的列强的侵华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国人民的探索史等。第二类:微观层面切入法。对于某一人物、民族、科技,某一地点,某一事件等具体的知识可以从从微观切入。以人物为专题如:孔子、秦始皇、康熙帝、孙中山、等重要的历史人物,要列举其主要政绩,并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民族为专题如:匈奴族、蒙古族、满族的发展史等。以地点为专题如:北京、上海、南京、郑州、武汉、瑞金、延安、西柏坡等。以科技为专题如:医学、天文、历法、农学等。专题化实际上就是将课本零碎的相关联的问题,进行古今、中外等有序或无序的交叉联系、类比分析和归纳总结。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零碎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普遍联系的观点,使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4、立体化

所谓立体化指的是将某一或多个知识点或知识网络通过各种感官在大脑中形成立体式的印象。历史事件就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背景下,具有特定的影响或意义的特定的事件。具体做法:第一步:进行学科内的联系。在掌握重大历史事件时不仅要看正文又要看小字对正文的补充说明,还要看相关的引言、地图和其它的图片资料,并联系当时的历史大背景,进行古今中外等学科内全方位的分析、理解和把握。第二步:进行跨学科的联系。必要时还需联系语文、地理、政治或其它学科的知识和思维方法等。第三步:进行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历史对于现实的意义在于借鉴。所以,立体化还要求在学习历史时能联系现实社会和我们的生活实际,要找到历史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从而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立体化实际上就是全方位、多元化的方式去掌握历史知识点,在大脑当中要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结构,对历史知识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5、应用化

学习法范文篇6

一、同构学习法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怀尔斯教授就用自己研究的数学领域知识帮助人类解决了三百多年都没有解决的费马大定理。怀尔斯研究的领域看似跟费马大定理没关系,却可以提供相互解答的参考资料。爱因斯坦曾提到他时常将自己思维结构中的一些心理元素,如记号、意象等任意同构、组合以再生。这种同构思维也许就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尽管同构学习法在全球范围科学和社会实践中广受青睐,但是对其系统研究的论文却很少。从哲学角度讲,所谓“同构性(Isomorphism)”,是指两个命题或两个系统之间结构相同或性质的一一对应。它是指一种“制约性过程”(ConstrainingProcess)即有一种力量在相同环境制约条件下能够促使某一单元与其他单元变得相似[2]。分析哲学认为,同构也是一种结构上的等同,是一种在经过解释的语言之间的关系,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结构或逻辑形式。心理学认为,同构性是对每种感知都存在类似感知神经生理学表示的一种假设。不仅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的所有部分,数学或逻辑陈述、问题或语法形式之间的完全对应或匹配可称作“同构性”,在经验主体与感知对象客体之间的形式结构相互契合、完全对应的关系,也可称作“同构性”。生物学认为,同构思维具有引发人类模仿镜像神经元的脑神经生理方面的物质基础[3]。人类头脑中最基本和常见的思维活动就是同构推演,换句换说,以联想的方式来衍生新的概念是全人类在没有演绎法前的通常思维方式。从人类共同具有的记忆类推思维可派生出普适性“同构认知假设”,这是一种最便捷的从已知推未知、从自身经验外推获取新知识的方式。从学习过程本身角度来讲,学习过程就是在神经细胞之间建立新的连接,把两件事情连起来产生创造性。人类学习的神经原理就是以这种旁连或旁推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同构思维方式对于头脑工作的第一步“随机探索”至关重要。创造性思维就是提倡在知识重组和同构中追求创意。从中国人思维模式角度讲,虽然由于具有生物学基础,全人类都会使用同构思维方式,但由于汉语的同构语法原理定式了我们的思维路向,加上同音原理的放大强化,中国人是全世界最善于也乐于进行同构思维的民族之一。语言因素使同构思维在中国发扬光大,成为中国逻辑———同构观和本末观这两大思维范畴之首,也成为两大思维方式———对比推演和同构推演之一。因此,同构思维有利于人类更大效能地学习、创造和进步。“同构性”在法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经验之间能够成立,同构学习法亦可以让法学学科在与其他学科间的知识重组和同构中完善自有体系。

二、同构学习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在法学专业教学中探索运用同构学习法的价值

法学专业教育教学旨在培养全面发展、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法学专业人才,学生不仅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他们毕业后到各实践部门从事法律工作的能力。法学专业教学不仅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方法无法胜任,而且仅靠简单采用“案例教学+专业讨论法”,同样难以帮助学生进行“质变学习”,形成与工作情景相匹配的认知、态度和技能。所以,以针对实际问题为载体的“综合同构”更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能力。因此,同构学习法值得在法学专业教学中加以探索。具体而言,在法学专业教学中运用同构学习法具有以下价值:一是运用同构学习法,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学科间的跨界问题。现代学科专业的精细分工使每个学科得以往纵深发展,但精细的分工也导致学科间的隔阂与距离。随着21世纪我国最新学科分类07体系的确立与实施和国际上对跨学科理论研究日益重视,法学与其他学科的跨界创新理论研究才有了平台与空间及未来交互发展的可能性。事实上,学术界早已形成的法社会学、法心理学、法政治学等学派皆是打破学科壁垒,相互启发、共同创建的结果。而同构学习法恰恰能使原本“互不相干、各自为政”的多学科间消除隔阂,大大增进学术交流与共同发展的机会,为法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跨界创新理论研究提供有利条件。二是运用同构学习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总结我国法治进程历史经验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理论来源于实践,鲜活的中国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来源。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究竟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不是由抽象、教条、僵化的理论决定,而是由本国不断探索、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实践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成法治社会,必须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出发,找到中国元素与现代法学的同构关系,综合同构中国当代和古代国家与社会治理资源及世界上其他优秀法治文明成果,汲取营养、择善而用。三是运用同构学习法,有利于学生将现有知识储备和拟学习的新知识相互联系,构建综合知识体系。目前的法学教学中,不太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的输出,过于强调对新知识的输入。学生不明白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掌握知识比较死板,缺乏实际运用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将同构学习法运用到法学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知识点和知识点、经验与经验以及知识与经验之间架构“知识传输”和“信息同构”,实现知识点之间的有效衔接。

(二)同构学习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实践优势

法学与其他学科和社会经验从表层到深层均有大量丰富的同构关系,在法学教学中开展同构学习法具有先天优势和必要性。首先,研究法制史离不开对中国古代“官法同构”的理解。一国的政治格局和民族文化孕育了一国的治理模式和法律制度。在漫长的封建时期,中国体制一直是中央集权和自上而下的统一管理。基于“官法同构”模式建立的法律体系,契合中国古代大国治理的需要。通过对文武百官行为举止的贴身规制和社会主体涉官三关系的详尽调整,中央对庞大的官僚体系才得以有效管控。通过预先在法律规范中固化最高统治意图以及中央部院公务处理标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幅员辽阔、信息传递成本高、效率低与国家中央集权政治理念之间的矛盾[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官法同构”是中国古代的大国治理之路,研究中国法制史和法律文化离不开对“官法同构”的理解。其次,研究法治离不开对依法治国和治理现代化同构关系的理解。法治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通过国家法治化才能得以实现,与此同时,国家法治化也是国家现代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三位一体的。学习和研究当代中国法律离不开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梳理。只有深刻认识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体同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法善治。最后,从事法律实务离不开对法学和社会经验同构关系的理解。法学与社会问题本身具有同构关系。埃利希曾指出:“在当代以及任何其他时代,法的发展重心既不在立法,亦不在法学或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5]法律源于现实,法律的本质和来源必须要从社会现实中挖掘。对法学的教学,必须重视现实中“活的法律”而不能仅看重书本知识和法律法规。只有将法律条文和社会现实有机结合在一起,注意他们之间的同构关系,才能活学活用,而不是闭门造车。

三、同构学习法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路径

(一)同构学习法在法学教学中的实践内容

异质同构说,又称“同形说”(theoryisomorphous)或“完形理论”,是二十世纪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核心。有学者提出人在学习新知识点时,除了直接进行新知识灌输外,还可以利用现有知识和经验来帮助理解新知识,而不是在接收新任务时完全抛弃过去的学习和经验,机械地认为学习任务与学习任务之间是完全孤立的。这种“利用旧知识来帮助学习新知识”的方法也称为“迁移学习(transferlearning)”[6]。同构学习法就是要把“异质同构”借用到法学与其他学科和经验的对应关系上。不过,针对法学与其他学科和个人经验之间的研究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因为这种“异质同构”既有经验主体与形式对象之间的单向关系,也有从一种现象到另一种现象之间的双向辩证关系。其间,施教者既要分别面对不同学科表达形式,又要在异质对象之间达成进一步交互关系,而这种复杂关系无法抽离消解掉经验主体本身的作用。因此,该部分工作需要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参考国内外其他学科法学教学运用同构学习法的经验,最终形成借鉴与扬弃已有经验的认识。具体来说同构学习法在法学教学中的运用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一是案例类同构教学设计,主要是积极发现并监测不同事件特别是法学案例间的同构关系,从事件产生的时间、原因、特点三个因素进行具体类比分析。二是不同学科间的同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论证法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同构关系,更好的理解法的概念、起源、目标及发展趋势。三是现有经验和新知识点间的同构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对旧知识和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加深学生对法学知识点的理解。

(二)同构学习法在法学教学中的研究目标和问题解决

法秩序是一个整体,并不因法学的部门划分而被肢解切割。所以,跨学科、多部门的融合交叉研究可能是未来法学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然而,如何开展法学的跨学科研究,并无成熟经验。同构学习法就是要从问题入手,通过同构学习的方式,利用心理学、数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环境学等各门类学科,重新诠释梳理法、义务、契约、主体、权利、争议、责任等概念,建立法秩序整体性的极佳场景,探索跨学科研究路径。通过层层对比,察同辨异,创造新旧知识的新组合;通过发散联想,帮助学生理解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并从其他学科中获得法的生存逻辑;通过创造多维信息同构,加深对法学知识要点本身的理解。

(三)同构学习法在法学教学中的主要特色

同构学习法是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主要特征旨在知识点之间搭建“触类旁通”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法学教学中将同构学习的思想理念和方法贯穿于教学的所有阶段,重视各个教学阶段的衔接。同构学习法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某一节堂课内,而是要高屋建瓴的掌握各个知识点间的本质和关系,将整个学科各个阶段的知识点都进行一体同构,强调前后知识间、新旧知识间的贯通。在教学设计中老师要力求做到知识点之间的前后呼应,以此达到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教学效果。所谓“旁通”,就是通过“知识同构”,让学生对知识点能够举一反三,透彻理解、融会贯通,避免学习中出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同构学习法旨在在各个知识点之间建立有效联结,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可以迅速甄别,去粗存精,了解知识脉络,多维思考,掌握精髓,从而形成整体记忆。所谓“触类旁通”就是“发散聚合”的教学过程。运用同构学习法,必须紧扣关键性教学细节,通过“引导设问———发散思维———类比探究———实践操作———综合建构———延展练习”分阶段展开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关键性细节部分进行分析、联想和创造,画龙点睛,从关键性知识点出发形成发散性思维。

四、结论

学习法范文篇7

三十年代,中国的方言有467种。如今你只要会讲普通话,就可以到处通行。因为藉由全国性的广播电视的推广,大家都已听得懂、讲得出普通话。未来十年,网际网络将变成全球性的广播系统,已经流行的英语将演变成为世界的?普通话'。

很多人都已经、正在、将要学英语。但是,人们用了很多方法,英语却学得并不好。学英语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能读、写、听、讲句子。想到就会讲,听到就会答,--表示你会这个语言。没有达到这一目标,跟没有学一样。

摘要

一、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

二、句子的结构

三、传统的语言学习

四、英语直通车的学习理论

五、英语直通车的实现

1.句元素平台及真人发音平台的完成

2.八段造句学习法(可测试)

3.人类著迷学习原理

4.人机随机会话练习

5.真人联网英语会话练习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是一个新的学习英语的理论。

在1931年时,中国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在当时被国家认定通用的方言有467种,但是在今天中国有一个所谓的"普通话〃,就是普遍通行的话,几乎到处都可以通行。

为什么几千年来一直到七十年前,我们还要用四百多种语言,已经是缩小的了,然后忽然间变成只有一种语言,因为我们有一个全国性的广播系统,有了这个广播系统以后,大家的语言就很容易统一,但是各地方还是说自己的方言,像台湾有自己的腔调,至少有一种语言,就像我现在讲的国语,大家都可以听得懂,这藉助于广播系统。

我们往前看未来的五到十年,全世界的人都会上网,网际网络变成全世界的广播系统,因为有这个广播系统,会使现在已经普遍流行的英语变成一个世界的普通话。

每一个人还是讲自己国家的语言,但是就整个地球村来讲,再过五、十年就变成方言,只在某个地区讲,一上网要跟很多不同国家的人讲话,只有一种普通话─英语。

这也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就是在我们这些人过去成长的过程中,学习英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未来的日子是若是你不学英语就变成国际的文盲,在未来十年若你不会说英语,就跟现在不会说国语只会说方言的人一样。

所以英语在未来的重要性会远超过我们过去几十年对英语的重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英语的学习必须有一些突破。

很多人都在学英语,要找出一种最多人学的东西,那绝对是"英语〃。全中国的华人世界现在学英语的人口超过3亿5千万人,已经比美国的人口还要多。如果要找出一个大家都共同一定要学的东西,无疑就是英语。

今天人们用了很多方法,但是英语学得并不好,真正学会英语的人,跟想学英语的人来比,那比例是少之又少。

一、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

今天要谈的是一个新的学习理论,怎么样在最短的时间里将英语学好。要谈这个以前,先介绍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要做一件事情以前,要先了解是为了什么。就像现在要出门旅行,要先知道是要到那里去;我们要去念大学,是要去拿到一个大学文凭,学会某个专业知识。今天去学英语或是日文也好,到底最终目标是什么?是不是背几个单词就好了?

1.能读句子

学习语言的第一个最终目标不只是会读单词,而是要能读句子。看到杂志、报纸之类的,能读上面的英语句子,同时了解它的意思。

2.能写句子(造句)

第二是要能写。就像我想到一件事情,能用英语完整表达出来,就是所谓造句。

3.能听句子

第三个目的是能听得懂别人说的句子,这才叫学会英语。

4.能讲句子(瞬间造句)

大家都知道能"听〃比较容易,因为可以透过抓对方的意思去了解。但是要讲就难了,讲比写要难的多了,因为需要在瞬间回应。

有人可以读,但可能听不太懂,因为听有时间性,还要马上将这些语音辨识成某些辞汇,然后开始去了解对方讲了什么,接著要回答时是要造句,同时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句,不能人家问你一个问题,而你五分钟后再回答,瞬间造句再加上语音,这难度就更高了。

任何一种语言就是要学会这四件事情─能读句子,能写句子,能听句子,能讲句子,才叫已经学会某种语言。当然今天我们讲的是英语,这个工具是让你用来学习英语时达到最终目标。

二、句子的结构

这里面最重要的东西大家都已经看出来就是"句子〃,接著让我们看句子的结构。看看报纸上或是书本上一个句子的结构,由所谓句元素构成。什么叫做句元素呢?

1.文字句子的构成-------句元素:

a.单词

每个句子的第一个句元素就是单词,像do,life…这些字。

b.片语

─getup,goahead…..第二就是片语。有些东西是要几个字结合起来使用代表某个意思,这是构成句子的第二个元素─片语。

c.语法

─go(现在式);went(过去式)句子里面,即使认识句子里的单词与片语,但是"今天去〃或是"昨天去〃用法不一样,这就是所谓语法。

d.句型

用一个句子来表示意思,就像比较级就是加上一个than这是一种句型─Heisbetterthanyouinpainting.要会单词、片语、语法以及句型这些句元素,才知道如何去构成一个句子,如果不了解这些,基本上也读不好。

2.声音句子的构成-------发音元素:

音标→单词发音→整句发音第二个是更复杂有声音的句子。

第一个要具备文字的特性,它同样有单词、片语、语法与句型,另外它还要有发音元素。

什么叫做发音元素:像[u:]、[I:]….除了会音标的发音外,更重要的是要会单词发音。像是pencil[`pensl],除了单词发音外,因为讲话是以句子来表达,还要一个整句的发音,这就是所谓发音元素。

声音句子是由句元素以及发音元素所构成,以上谈的就是句子的结构。语言的学习终极目标就是要学会读句子,写句子、听句子、讲句子,而句子是由句元素跟发音元素所构成。

三、传统的语言学习

先学句元素及发音元素,后学句子─能读不能写,稍微能听不能讲接著来看大家非常熟悉的就是过去如何学英语,我们从中学,甚至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

传统的语言学习,大家印象很深,所有人都经历过这些阶段,先学句元素及发音元素(单词、片语、句型、语法、音标、发音、整句发音),然后学句子,从来都没有老师跟你讲可以不学这些东西就可以学会英语。

所以我们花大部分的时间在学句元素,甚至在我读书时有同学将整本字典都背起来,问他那个字,他都知道,但是还是不会讲。

为什么学校都教句元素,不教造句,因为句元素比较容易测试,考试时出个填充题或是选择题之类的,比较容易给分数。

如果考造句的话,同样一个问题,会有很多种答案,老师改考卷很麻烦,不容易测试,结果我们的学习方法,大部分时间学句元素,花很少的时间在学造句,这样的学习结果变成大部分的人大学毕业后,能读不能写,稍微能听不能讲,因为可以慢慢的分析句子,所以还能读,但是忽然间听到一个句子,在瞬间分析不出来,所以稍微能听不能讲,大都数的人都是到达这样的一种情形,这没有达到语言学习的终极目标,跟没有学是一样的。

今天不能达到读句子,写句子,讲句子,听句子都行的话,跟没有学是完全一样的,这样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语言学习成为时间投资效益最低的事情。

-------使语言学习成为『时间投资报酬率』最低的事

很多人都到英语补习班去补习英语。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很大的英语补习班,一个三个月学习课程的费用是NT$4,000。我问他:『一星期三堂课,三个月才收四千块台币,怎么够用来雇用老师呢?』他说:『放心,学生通常两个星期后,就不来了。』因为大都数的人都学不会,就放弃了,这是常见的事情,结果

四、英语直通车的学习理论

-------先学句子,后学句元素─如同母语的自然学习法底下要介绍新发明的英语直通车的学习。

刚好跟传统学习方法相反,我们先学句子,后学句元素。这跟母语的自然学习法很接近,我们的小孩,六岁去读小学之前,大约在四、五岁时辩才就已经很好,能跟大人沟通了,甚至还会顶嘴,但是一个字都不认识。在我们母语的学习法,本来就是先学句子,进学校后,再开始学音标、注音、单词、片语跟语法,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但是这在过去做不到,因为没有这样的工具,但是今天已经可以做到了。─句元素平台+发音元素平台在一个句元素的平台加上发音元素的平台上面练习读句子、写句子、听句子,讲句子,不会时,可以马上查这个单词、片语或是这个语法的意思,或是单词、句子怎么念,就是在这平台上面,我们可以做读句子、写句子、听句子、讲句子的动作。

直通车的学习理论就是先学句子,后学句元素。在句元素平台及发音元素平台上直接练习,先学读、写、听、讲句子,然后再学句元素。

大家可以想像这样一个句子"Iliketoeatanapple.(我想吃一个苹果)〃我如果将这句话学会了,若是我不知道apple是什么,我再去查apple这个单词,如此以后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个单词。

会讲一个句子,就不容易忘记那个单词,反过来,若先从背一大堆水果名(banana,watermelon…)开始,不要认为这个句子很简单,往往碰到一个老外时,就会忘记如何开口,因为要在瞬间造句,是不容易的。

在这情况之下,先学句子,再学句元素,等于每个句元素就都实实在在的,因为你要用,所以会将它学会。

过去讲学以致用,现在是要用的单词才去学,这样我们是一句一句去学,碰到句元素及发音元素不懂的,我们就去查,因为单词、片语、语法、句型、音标、发音、整句发音整个是在一个平台上运作,所以不用担心。这是运用新的科技就可以做到的。

五、英语直通车的实现

1.句元素平台及真人发音平台的完成

─最进步的电脑辞典:我们刚刚讲的是一个理论,怎么做?

首先就是要创造一个句元素平台跟真人发音平台的系统,这我们已经创造出来了,无敌CD-85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可以讲今后很多各式各样的产品,包括OKWAP即将推出新型的PDA都有这些功能。

什么是世界上最进步的电脑字典?就是所有句子的句元素跟发音元素通通可以查出来。现在我们知道电脑辞典就是一个平台,可以查出句子的句元素,单词、片语、语法、句型、音标、发音、整句发音都可以查出来,这样才是世界上最好的电脑辞典。要先完成这样一个平台,当然我们已经完成了,在这平台上我们开始练习。

2.八段造句学习法(可测试)

第二个阶段就是八段造句学习─教人家如何造句,而且可以去改那些造出来的句子是否有错误。

今天要学造句很难,要去请老师随时随地告诉你这样造句,对或是不对之类的。过去我们没有这样的工具,但是今天我们已经发明这套软体,它可以测试你造句的能力,让你不断的造句,然后告诉你对与错,这套办法称为八段造句学习法。

为什么称作八段造句学习法?因为它是由简单到最复杂,随著你造句的功力,慢慢提升难度。

a.片语造句

看看最简单的片语造句。在这机器上面,我们告诉它要造一个什么句子。

举例来说:要造"我在上星期的某个时候买了这台打字机。〃Iboughtthistypewritersometimelastweek.我们给你一大堆这种题目,先将内容分解,而且你回答后,会告诉你正确与否,若有错误,它会修正,提供正确的答案。

熟悉后,就进入所谓第二阶段─高阶片语造句。

b.高阶片语造句

比第一段难一点,刚刚是这个句子有几个字,我们就给你几个字去重组。现在比较难一点,加入一些干扰,现在来讲Iboughtthistypewriter接著出现两个字,要从里面选取一个,难度提高,所谓高阶的造句。若是答错,电脑同样会给你正确的答案,如果对这也熟悉了,就进入第三阶段。

c.单词造句

在这个阶段,连片语都拆开来,除非懂得那个片语,不然无法将句子造出来。当然我们举的是一个很间单代表性的说明。Lastweek是一个片语,在这里我们将拆开来了,在这时候难度就增高了。

d.高阶单词造句

高阶的就是再加一点单词在里面,让你更困扰了。这八段造句慢慢告诉你一定要会这个句子,不然你答不出来,对或是错电脑还可以帮忙改。

e.原形造句

接著进入第五段,加入语法的测试,有时态的造句,了解现在、过去、未来的动词的变化才能造句。

f.高阶原形造句

跟刚才一样。我们举的例子比较简单,实际上在造句时困难度都很高的。Ibuy接著要自己选择时态来造句。

g.极限造句→高阶极限造句

慢慢将困难度提高,最后到达。

极限造句就是给你最极限的条件要你自己去造出一个句子。I后,接著去选取动词,接著"this〃不见了,也要自己从提供的指示词辞汇中去挑一个,等于给你最少的资讯,除非你会造这样一个句子,不然回答不出来,但是你又不能乱造句子,因为都在我的范围里面,所以我可以修改你的句子。

这个软体最好的地方,就是可以改正你的错误,电脑就像一个老师一样,可以知道你造的句子对不对,且你自己又可以自己造句,不需要假手别人在旁边看。

Iboughtthistypewritersometimelastweek.这就是高阶造句。从单词、片语、原型到极限加上高阶构成八种不同造句难度,在这引擎之下,我们一直提供给你不同的题目,你不停的造句,英语的功力就可以不断的提高,英语直通车的简单讲法就是不断造句的学习方法。

不断的造句,一天到晚拿著机器就在造句,养成学习者能够写,甚至能说的功力。

因为传统的方法是不能造句,很多人学好久的英语,发现还是不能跟外国人沟通,其实就是不会造句,无法将心里想的讲出来,我们这个软体刚好是不断造句的学习方法。

3.人类著迷学习原理

但是里面还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不断的造句是很好,但是语言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这机器让你不断的造句,可能刚开始会非常有兴趣,为了学好语言痛下决心,但过一阵子后,觉得枯燥就放弃了。

我们去补习班还有老师督导,在家里都没有人督导,就看电视、上网、听音乐去了。要实现这个目的,除了要让学习者不断造句外,我们又放入一个东西,就是让学习者著迷,让他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让他自己觉得要不断的造句,才会觉得很舒服,所以将著迷学习加到这理论里面。

a.互动

现代还是有很多人下棋下一辈子。想想若是一个人下棋一定很苦恼,为什么会著迷,因为可以跟别人互动。人类著迷的原理,第一是可以跟人家互动。一个人自言自语很痛苦,但是跟人讲电话可以讲两个小时都不累,这是著迷的第一个原理。

b.竞争

第二是要竞争。下棋时,还要赌钱,有竞争,著迷度就会提高。

c.意外惊喜

第三个让你著迷的原理就是要有一些意外的惊喜。在下棋时,忽然间对方下错了,或是拿到一副好牌,人类对意外的惊喜会加强他的著迷度。

d.好奇心

为什么要看完一个连续剧的完结篇,因为好奇,想知道它的结果会是如何。将这些功能加入(buildin)到你的学习里面,你就会著迷。

e.成就感

第五要有成就感。将这些问题解决了,就有成就感。为什么有些人薪水不高,愿意加班加到很晚,将事情做完,因为有成就感。当然学会英语本身就有成就感。

f.关心

会著迷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你关心。我常常在中国大陆各地旅行,发现在奥运时有几乎80%的人通通在看奥运比赛。我开玩笑的说又不是你得金牌,为什么那么著迷呢?

这就是关心,使得大家都很著迷。要将这些原理放进语言的学习里。语言的学习最大的障碍我想很多人都有这个经验,多是因为枯燥而放弃。钱交给补习班,刚开始还准时去,后来找到藉口,下雨、与同事看电影等等理由而不去了。

在八段造句加入著迷学习使学习者能著迷而能不断自我学习,这是我们开发出来软体的一个功能,里面有很多让你著迷的方法。

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真人的实验,有些人晚上不睡觉,就是要去学直通车。将著迷学习灌进去,让我们的直通车更能够实现,这个软体已经完成。

英语直通车让你著迷不断造句,久而久之你的读、写能力就不会有问题,因为各种句子你都造过。你一定要看得懂,会读才会写,读、写都解决了,接下去就是要解决听力的问题,我们叫做听力直通车。

4.人机随机会话练习

a.机器随机问(听力练习)─听力直通车

我们不是告诉你一个中文句子,然后你去造一个英语句子,我们是用听力来训练你。它用念的,所以你一定要听得懂这句话,然后才开始造句。

举例说明:它问:CanIhelpyou?我回答:Yes.Iliketopayforthis.同样有八段造句的例子,慢慢锻链你的听力,然后造一个句子去回答,久而久之听力就会不断的提升,这是所谓第二阶段要推出的听力直通车。

b.人限时回答(讲话练习)─会话直通车

如果读、写都没有问题,又学会听力,我们要推出会话直通车,就是人跟机器对谈,而且有限制对谈时间。

例子:Didyoucarryallthesepackageyourself?Yes,butthereisonemore.机器会辨识语音,如果答对了,可以跟它应对。这就是我们讲的会话直通车,它会给你不同的句子,如果你答错,它会告诉你正确的答案。可以认识你的声音,从这四个里面选一个,可以跟机器一直练习,会话能力就提高,这就是会话直通车。

c.录音及原音比对(校正)

到底发音准不准?自己念了半天,可能你讲的刚好机器听得懂,别人听不懂,所以我们再来一个录音跟原音比对,来校正声音。

问:『Didyoucarryallthesepackagesyourself?』答:『Yes,butthereisonemore.』我答覆问题后,觉得没什么把握,我想要跟机器比对一下我的声音准不准,里面有"跟读〃的功能,可以矫正发音。

这些都是传统教学里面不可能实现的,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很幸运的时代,有这些工具,所以我们可以做到这些事情。除了英语直通车,我们还推出听力直通车,还有会话直通车,而且可以原音比对。人透过这些不断的重复随机练习,达到最终的─想到会讲,听到会答的境界。

5.真人联网英语会话练习

什么是语言的最高境界,就是我想到就会讲,我听到就会答,这就表示你会这个语言。

透过机器从文字的八段造句,听力的八段造句,接著练习会话,然后原音比对,这些都做过后,最后要真人联网英语会话练习,最后还是跟机器练习。

很多人说我英语讲不好,就是因为没有到国外去,看看某某人到国外去,回来英语讲得聒聒叫,我们没有机会跟老外讲吗!这是我们学不会的另外一个藉口。

事实上,今天不用到外国去,可以透过电脑或是手机经过网络的媒介,足不出户就可以跟外国人来个真人对话。

学习法范文篇8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是学生学会阅读的四个关键因素;其中,理解能力和吸收能力是关键之关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相应以培养这两种能力为重点训练项目。其中理解能力的培养尤其应当成为阅读教学的核心。因此,如何为学生打下扎实的阅读基础,如何训练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了我们课题实验教学的研究重点。

一、培养学生“手到”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时效性的探究性

古人强调“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其实,还应再加一到,即“手到”。所谓手到,一是指阅读过程中,读者要用笔在文章中圈、点、画、注;二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写读书笔记,以积累词汇,总结阅读经验,评价阅读材料。

实验教学前,实验班的小学生中至少有一半学生未养成阅读“手到”的习惯。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这个问题未引起重视,仅仅在教学中轻描淡写地提到,而没有对学生提出更明确的要求,更没有在如何“手到”方面进行细致的引导、指导、训练和检查。

实验教学中,我们围绕要养成学生阅读时勤于动手的习惯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认识到教师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工作,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进行精心的指导、训练和检查。教师设计了统一的读书卡片,定期发放,定期收回检查。对读书笔记写得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或传阅,或展览,或刊载,以强化学生在阅读时“手到”的意识,把教师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培养学生“手到”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时效性和探究性,既是课内阅读的需要,也是课外阅读的需要,更是学生将来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是阅读课文的一种重要方法。“课标”对此作了明确的要求。实验教学前我们作调查时发现,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小学毕业甚至中学毕业以后,还未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

教学实践表明,要使学生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并不难,关键是教师要循循善诱,进行耐心而持久的引导和训练。要努力做到学生的“学践”遵循作者的思路。因为,思路是作者遣词造句、构段谋篇的走向和路径,文章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通过作者思路的穿针引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验教学中我们下了一翻功夫,参与实验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认知作者思路,领会产欣赏作者的思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方面的穿针引线之功,诱导学生的学路与文章的思路一致,潜心领会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良苦用心,在“粗读”、“细读”、“熟读”和“广读”中披文入情,从而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真情实感。联系上下文阅读,其要领就是刻意关注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微观,把握宏观。养成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不仅是阅读方法的问题,而且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提高学生品词评句的能力

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读者则通过语言文字来体会、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语言文字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作者要与读者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付诸语言文字;读者要与作进进行心灵交流,就必须对语言文字有深入的理解。而让学生学业会“咬文嚼字”,正是训练他们通过品词评句深入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

“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常常用来讽刺过度地字斟句酌。我们当然反对那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的书呆子式的“咬文嚼字”。实验前,学生阅读的现状是习惯于囫囵吞枣,不会品词评句,严重地影响了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了从小培养学生品词评句的能力,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狠抓学生“咬文嚼字”的训练。当然,这与人们通常听说的“咬文嚼字”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语文教师重视训练学生抓关键词句、重点词句,做到既抓得快、抓得准,又评得对,评得深。以前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那种教师包办代替,或死抠教学参与书中的所谓知识点和答案的做法,已经被彻底废除。

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比较的习惯,提高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有比较才通通家鉴别。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培养学生新闻记者中进行比较的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实验前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还未养成比较阅读的习惯,原因也许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语文教师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未能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训练,讲读课文进也往往孤立地分析课文。实验教学中,我们注重引导教师对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系了然于胸,备课时把视野放得开阔一些,尽可能把以前教学过的文章作个筛选,找出可以比较的文章,从选材、构思、形象刻画、表达方式、语言运用、主题思想等方面诱导学生作印象深刻的比较。当然,由于课时的限制,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进行比较分析,而是抓一二点最有特色的部分作些比较,或求同,或求异;或聚焦,或辐射;或横向,或纵向。

五、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的习惯,提高学生想象阅读的能力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文学创造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消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捷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可以说,作家如果离开了想象,就无文学创作可言。阅读欣赏文学作品,也同样需要有想象的参与。读者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文章的优美意境,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进行艺术再“创作”,从而进一步丰富文章的内涵,丰满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意境。因此,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的习惯,提高学生想象阅读的能力,在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绝不能忽视。

在实验教学前的教学中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或多或少有所忽视。为了应试,某些教师将一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文章,弄成了一堆干巴巴的文字符号。教师将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动人的描写不见了,丰满的艺术形象不见了,优美的意境不见了。面对课文,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骨头,不见血肉。实验教学中,我们强调从文章的整体教学入手,侧重引导学生对动人的描写、丰满的艺术形象、优美的意境进行想象,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六、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广泛性和效益性

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努力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补充和扩展,从而使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整体。

在实验教学前,课外阅读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种种因素使得语文教师都把眼睛紧紧盯在教科书和练习上,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课外阅读。实验教学中,我们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这就必须使学生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生活在课内外阅读的世界里。而不能象实验前一样,让学生生活在试卷的世界里,生活在练习和考试的世界里。

实验教学开始以来,我们注意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各个实验班普遍建立了“图书角”,筹集资金选购了与语文教材相匹配的课外读物,供学生生阅读;同时,倡导、鼓励学生每天必进阅览室;还积极与家长联系,请家长支持学生订购青少年、儿童文学作品。放手让学生“广读”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不怕学生成为有读书癖的“怪人”。

学习法范文篇9

1.关于合作学习的准备阶段

关于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究竟要做什么,首先,上课前的知识回顾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欧姆定律之前,一定要将以前学过的相关的电学知识复习一下,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上课内容,掌握课本知识。讲课前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实验情景,通过创设的实验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呈现电学相关知识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例如可以先让学生总结所学过的欧姆定律所关联的三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与电阻的知识,然后可以通过创设一个实验情景,提出一个简单的电学问题来引导他们去思考这三个物理量间有什么特点和关系,这不仅让学生复习了前面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接下来欧姆定律问题的提出铺好了基础。

2.关于合作学习的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的重点就是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的组员所擅长的东西都应该是不一样的,这种分组方法叫作异质分组,是合作学习中比较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异质分组的学习过程中,更容易吸收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当然,分组时学生的意见也是老师应该考虑的,同学之间的和睦相处也是重要的。既然是分为小组进行学习,那么每一个组员都应该承担起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小组学习的作用。可以根据组员所擅长的东西,确定他所需要负责的一项工作,例如查资料、汇总报告等,明确每一位组员的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位成员的参与度。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提出结论并提出本节课所要讲的重点欧姆定律,并引导学生进行公式的理解使用。当然,在学生的探讨阶段也少不了老师的适时引导和帮助,老师的引导才是让合作学习具有价值的核心。

3.关于合作学习的评价阶段

不管学的什么,学习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基础都不一样,合作学习也不能强求每个学生都能灵活运用所学的东西,但在经过合作学习后,学生们都应比以前有或多或少的进步。合作学习重视的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并将新学到的知识与以前的旧知识联系起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也就达成了新课程所提出的“知识与技能,教学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共同发展,互为支撑”的教学三维目标。就比如说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通过实验现象来正确理解欧姆定律中所蕴含的物理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让学生获取掌握了欧姆定律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概括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领悟科学精神,增强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要想发挥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准备工作,实施步骤以及评价总结需要老师进行提前设计,设计教师必须要懂得合作学习的精髓,并能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积极适时的帮助和引导。而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也应积极寻找发现问题,积极的与小组成员或者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春.试分析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中合作学习的实施[J].速读(下旬),2015(12):3.

[2]小玲.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中的实施[J].新课程•中学,2015(3):37.

学习法范文篇10

关键词:阅读学习法;高中数学;学习;应用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标准也相应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不再拘泥于以前单纯的授课、记录、重复做题的传统模式。只有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发钻研、学习数学,才能有效提升数学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阅读作为自主学习的基础,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意义[1]。

一、运用阅读学习法来指导课堂教学

阅读学习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大致可以归类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提纲挈领法

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逐步分解,对每个组成部分进行系统性整理和分类,列出高中数学的基础规律、定理等,让学生感受到整个知识框架中的每个重要、要点、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方面进行引导,由浅入深,从整体到局部,精确分析,使学生能够逐步、准确地明白数学文字所要描述的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给其他人。

(二)咬文嚼字法

真正的数学家往往具有逻辑性高和严谨性强的特点。鉴于此,教师首先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阅读,透彻地理解每个字的意义、内涵,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全面掌握问题中的各类条件,弄清与之成立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侧重点地理解内容,进一步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提高[2]。

(三)融会贯通法

数学知识相互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这使得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类比性。阅读学习法能够让学生从基础开始认识数学知识,系统地把握整个架构,举一反三地思考学习内容,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这样不仅能够避免断章取义,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进数学知识的关联度,以点带面,使得学习方法也变得更加立体化。

二、阅读学习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一)数学阅读要求

高中数学阅读主要在于两大类的阅读,一种是课前预习阅读,另一种是课后巩固阅读。1.课前预习阅读。作为高中数学学习至关重要的课前学习活动,有效的课前预习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师要明确预习的方向和侧重点,使学生的课前阅读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教师还应设计一些趣味性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学习[3]。2.课后巩固阅读。课后的巩固对于促进知识的消化吸收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课后巩固阅读,及时地消化新知识,加强记忆,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和有效反思大有裨益。不仅学生要加强课后的巩固阅读,教师也要在学生课后巩固阅读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达到课后巩固阅读的目的。

(二)数学阅读思考习惯培养

数学阅读需要正确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不断阅读和思考的良好习惯,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标注引思。阅读学习不是单纯地阅读,而是要在阅读过程中,用其他辅助手段去加深阅读理解。标注知识重点、要点、难点,引导思考方向,写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和认知,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教材典型实例,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地感知知识、开放思维,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有极大帮助的。2.问题导读。在阅读学习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带着疑问去阅读,能够有效地同教师和同学交换思想。这种措施可以改变学生对知识的片面理解,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最终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对数学阅读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为了兴趣而学习,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学习而学习。3.课后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营造一种良好、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形成相互交流的习惯,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纵深理解,从而全面掌握知识的关联点。

(三)数学读练结合习惯培养

在数学阅读学习中,要结合练习同步进行,把所有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习到新知识,而且还能学会运用新知识。这样,教师在达到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4]。

三、结语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运用阅读学习法,应当让学生自己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应当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联系,掌握数学阅读学习方法,并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加以应用与掌握,提高学解题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南楠.高中数学阅读学习的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2]王景.高中数学阅读材料的教学实践[J].高考,2014(12):33-34.

[3]姚爱川.高中数学新课程中“阅读与思考”的教学实践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