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20:21:30

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范文篇1

关键词:学校体育育体育智育心

学校体育,严格地讲是一门有别于语数外等学科的特殊教育,它不象语数外,只单纯承担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而是要承担对学生的全面教育。然而在过去,由于传统封闭观念的影响,学校体育成了与语数外一样的学科课程,而属于学校体育中的课外活动和课间操,更没得到应有重视。这种不正常现象在“”期间表现尤为突出,那时,课外活动可占它用,课间操可砍掉,甚至连体育课也改成军体课或劳动课,因而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的正常发展,导致学校体育教育功能出现混乱。今天,改革开放,使学校体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学校体育教育任务的特殊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落实,为配合当前学校体育的大好形势,进一步认清学校体育的特殊性任务,深化教学改革,本文把学校体育的特殊性——多向性功能特征归纳为育体、育智、育心三个方面(如图1)并分而议之,旨在全面发挥学校体育的育人特性,为更好地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服务,实现快捷高速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

1主体功能—育体

学校读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育最关键、最敏感的高峰时期,它包括了从少年到成年的全部过程。在这个时期,学校体育工作的好坏对学生体质和健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众所周知,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地新陈代谢过程,随年龄的增长,其机体也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在校学生,更需积极加以引导,合理参加一些活动,以利健康成长。而学校体育,就是要从多方面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成长,并通过技术技能的学习和习惯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根据教育部要求,两课两操的总时间,按每周五天计算,应为255分钟(如图2),平均每天应有近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但在过去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封闭自守的思想影响,没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到应有位置,两操时间可任意改为作数理化练习;两课时间也以所谓抓重点为由随意改为其它课。如果说少数正规学校能保持每周的两次体育课,也仅占体育活动时间的35%,而在上课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和社会偏见,部分体育教师也马虎了事:“使体育这一人类自身掌握的,极富生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变成了简单、僵化、枯燥的固定程式”。造成了学生体质普遍下降的历史教训,使一些科学精英,如陈景润、张广厚、罗健夫、蒋筑英等英年早逝。“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没有健全的身体,良好的体质,就不可能真正学好知识,更谈不上成为社会所需人才。正如伍绍祖先生在97年第一期《体育史》所提出的:“体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增强人民体质”。因此,学校体育必须紧紧抓住育体这个主体。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这给当前的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当前的社会,由于生产的社会化,自动化和管理制度日趋严谨。不可避免地导致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学习更紧张,对体质要求也更高,因此,学校必须紧紧抓住育体这个中心,培养出一代高体质的社会适应型人才。当然,另一社会现象也应引起充分注意,由于当今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出现了诸如:肥胖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所谓的“现代文明病”。这一方面是由于人类体力消耗急剧下降,另一方面也与体质基础差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学生时代的体质基础没打好,即学校体育在完成终身体育教育任务上存在严重误区。教训就是借鉴,在当今深化教学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争取早日走出学校体育的误区,总之,健康是人类第一需要,只要学校体育还存在一天,就不能忽视其主体功能—育体作用。

2、潜在功能—育智

聪明才智,是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回顾人类历史的自然发展规律不难发现:从劳动创造人开始,体力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体力不仅创造了人类所需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化,它不仅改造了社会和自然,也发展了人本身,体力是人类健康的象征和标志。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有人说:当今社会与以往社会有何不同:显而易见的答案是当今社会更丰富、更发达、更繁荣,而这种勃勃景色的根源,除了人类在体力上付出的巨大代价外,更重要的方面是人类智力高度开发。当今社会,大到太空漫游,小到基因析疑,从机器人的发明到克隆现象的发展,无一不与高度智力化的人类有关,特别是计算机的发明,使人类发展“几乎超越了人们想象能力的时间压缩。②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今的科技发展对智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并随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智力的发展也将再上一台阶。其实早在几年前,我国就提出要“消灭三大差别”而脑力与体力的差别就是其中之一,但由于时代局限,那时仅为一种带有模韧阶级观念的理想模式口号,今天随着社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各种复杂系统的产生,特别是每秒可运算亿万次的计算机普遍运用,使体脑差别的消除成了可能。一方面它使社会化大生产变得简单——仅需反复的重要操作,并且完全可由机器人替代:而另一方面,它又对生产的工作人员(包括工人、管理员和设计工程师等)的智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踏准当今社会进展节拍,学校体育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智力培养。众所周知,学校体育与其它教育相比,是几乎完全脱离了封闭式的狭小教室,它能让学生回归自然,使学生们在大自然的广阔天地间能展开丰富的思维,自由的想象,发挥和创造,特别是在当前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不断创新的形势下,诸如乐、动、育为一体的启发式教学新模式不断出现,更提供了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能在学技术知识中探索人生真理,在运动练习中寻求创意,在实现和成功中体现自我,从而真正实现大脑的开发与拓展。因此,发展智力是社会的召唤,时代的需要,作为一种人体的潜在功能,学校体育必须予以充分的挖掘。

3、保障功能—育心

育心,并非单纯指心理学上的心理教育,而是指学校体育中的“德育”。其内容不仅有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还包括情感、意识、行为、个性等多方面特征。当前的在校学生,正是世界观和人生现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一方面对社会,人生和自我开始有所认识,另一方面,其个性心理并不成熟,在诸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渴望得到有益导向,在需要、兴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又急需得到正确指引。而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它通过练习和相互中的交往等实践来探索人生真话,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对于解决学生此时期的各种疑虑,促进其社会化过程,尽快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和变化的需要,有非常积极性的意义,因此,学校体育不仅要使学生在体质上有所加强,在智力上进一步拓展,在心灵上也要有一个良好构架。只有把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勇于开拓,关心集体,友爱同志,承受挫折,陶冶情操,个性发展,自我实现等方面与学校本身的兴趣、娱乐、欣赏、成功、满足等特性紧紧结合在一起,并通过组织实施过程增进相互交往,扩大影响,才能真正提高学校体育的效率和质量。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处于历史之交的关键时期,要努力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要造就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并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新世纪的一代新人,就必须紧紧抓好学校体育之心育,使学生们在共产主义人生观,爱国主义优良传统,集体主义思想、高尚品质和良好情操等方面受到全面的良好教育和培养。因此,如何创造条件,提供适宜环境,培养具有现代献身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将是当今学校体育的必然发展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育体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功能,但“随着我们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我们要用脑力而不是体力来创造,而今天的技术又将扩大并提高我们的智力”。②并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首要的关键问题,因此当前的学校体育,育体、育智、育心必须同步进行,缺一不可。正如曲宗湖先生在《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景》中所描述的:“在促进学生身体和技能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养成意识,能力和习惯,并获得心理和感情上的满足,即体现‘多功能’的发挥。”科教兴国,学校是根本、人才是关键,本文对学校体育的多功能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折,自在抛砖引玉。为进一步搞好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出一代新型的21世纪人才作出贡献!

注释:

①曲宗湖等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景

②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③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

主要参考资料:

曲宗湖等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发展前景学校体育科学96.7

学校体育范文篇2

学校体育的地位一是指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二是指学校体育在社会体育中的地位。学校体育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的任务、内容、方法,直接关系到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战略部署。一方面学校体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学校体育教育重心的转移,学校体育作为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基础教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学校体育通过系统的教学为竞技体育培养人才,为大众体育人群打好体育基础。目前学校体育教学的最大弊端在于重心偏后,重过去,重眼前,功利主义教学制约了学校体育的教学发展,使体育教学中现有的矛盾越发突出。另一方面,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学校体育的对象是正在发育的青少年,体育在学校教育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有自己独立的发展目标,即促使学生的机体得到完美的发展。所谓的完美发展,就是使学生的身体机能、形态、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充分、均衡、协调的发展,这是学校体育的另一个目的。

二、社会体育的重要性

学校作为社会整体的一部分,学校体育理所当然地被包括在社会体育之中,学校体育作为社会体育的一个分支或称之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但学校体育必然会受到社会体育的制约。同为学校体育实践也影响社会体育的发展。它们属于属种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属概念,而后者是前者的种概念,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在人的一生中,学校教育处于中间环节,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故当我们探讨体育可持续发展时,应把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协调发展和未来的社会对人才健康素质的需求作为考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三、影响学校功能发挥的因素

我国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要接受9~15年的教育,体育又是其中一门时间跨度最长的课程。通过长时期的体育教育,学生应具有合理的体育知识结构、基本技能,培养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及养成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为进入社会参加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使个人体育连续长期地进行。但国家体育总局于1997年对我国社会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经过学校教育后的人进入青少年时期有中断体育活动的现象。在中断体育活动的人中,20岁以下者占50.7%,30岁以下者占78.8%,说明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四、体育观念陈旧

学校体育实际地位与应有地位明显不符,各级领导对学校体育管理规章贯彻不力,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仍处于从属地位。体育课时难以保证,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场地设施条件较差,其根源仍是指导思想问题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重智轻体的传统观念严重阻碍着体育的发展。加之,在我国身体条件并不影响学生升学和今后的劳动就业,故体育锻炼被学生、家长、老师所忽视。

五、体育文化氛围稀薄

学校体育作为体育文化传播的主渠道,不仅要让全体学生接受并享有体育,而且要把体育文化融入学生的体育活动实践中,使学校体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活动。体育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且还要将体育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其综合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现有的学校体育教育过分偏向于增强学生体质,突出近期的显性效果,忽视了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作风、行为习惯、生活观念等一系列文化教育的长远潜在性功能。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十分稀薄,大部分学校都是在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举办时热闹一阵,而且偏重于在低运动水平的基础上争夺锦标,长期和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并以此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学生人数偏少。在全球倡导终身教育,发达国家学校体育稳步健康发展并有力支撑其社会体育的大潮中,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步伐稍显滞后。

六、教学内容繁杂而脱离实际

学校体育范文篇3

关键词:竞技体育;健康中国;学校体育;融合;研究

“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就是国民身体健康,其同样作为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前提。将我国校园体育和竞技体育有机联合,既能够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的良好发展,还能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有效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近年来,就学生的体质健康检测而言,其身体素质十分令人堪忧,不断呈现下滑趋势。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命运有着直接联系。健康水平与全民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只有不断推行“健康中国”战略,才能有效推进我国体育事业良好发展,增强全民健康意识,将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引入“健康中国”,赋予学校体育历史使命和时代意义。

1.简述竞技体育植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原因

1.1激发学生对体育积极性。目前,学校体育课呈现一种现状就是学生讨厌体育课,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教育者们不断研究和探索,认为只有将竞技体育植入我国学校体育中,才能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其原因主要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吸引新时代学生眼球的为竞技体育的娱乐性,其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中。现阶段的学生,其性格比较张扬,比较喜欢展示自我,而体育运动正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其次,具备较强竞争性的竞技体育,刚好符合新形势下学生发展的方向,易于学生接受和认可,从而引起共鸣;再次,通过竞技体育,可体现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作为强化喜欢体育运动学生的潜在动力;最后,竞技体育具备严格的规则性,具备独特的价值意义,同时也是吸引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关键因素,在明确规定下进行竞技体育,充分体现其公平、平等原则,全部活动均严格按照规则开展,不偏袒任何人[1]。1.2使学生课余体育运动丰富化。改善学生目前身体素质的关键途径就是使学生课余体育运动丰富化。目前,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门等联合提出“走出宿舍、走下网络、操场”的教育理念,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课余体育运动丰富化,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将学校体育融合竞技体育,可有效使学生课余体育运动丰富化,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2],其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首先,竞技体育功能便于学生培养体育课余文化素养;其次,竞技体育具备的严格规范性,让体育具有挑战性能,新时代学生的发展主流为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同时推进学生体育课余课程的扩展;最后,竞技体育具有公平、公正和公开等特征,符合新形势下学生的特点,促进竞技体育项目的开展,经过简化竞技体育,使学生符合当下时代的发展特性。1.3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良药。目前,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呈下滑趋势,成为学校体育领域的难题,为了改善这种趋势,教育者采取不同方式,也取得一定成效。学校体育融合竞技体育,让竞技体育走进校园,便于激发学生体育热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众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竞技体育具备广泛内容,极易和学生的爱好、兴趣默契融合,找到学生兴趣的关键点,加以培养,让学生爱上体育,爱上运动,指导其长时间坚持锻炼,将强化身体素质的目标达到;其次,各项活动的内在动力均为兴趣。竞技体育作为一项热情无限、激情四射的项目,充分发挥其内在魅力。在学校体育中植入竞技体育,可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特征,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再次,竞技体育的竞争性和娱乐性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我国学校体育融合竞技体育,既能够培养体育人才,还能促进学校体育的良好发展,不管对竞技体育还是学校体育,均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3]。

2.探讨我国学校体育融合竞技体育的方式

2.1学校体育课程和竞技体育的联合。体育教学的基本形式就是体育课,经过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巧和有关知识,对体育技能有效掌握,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改善整体健康水平。现阶段,学生因其讨厌体育课程,进而导致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缺乏良好的运动习惯,没有良好的运动兴趣和爱好,成为目前有些学生体育生活的真实现状。此现状的形成与学生自身因素离不开,同时也存在社会因素,可是主要因素应该在学校体育教学上。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融合,经过部分竞技体育知识改善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弱点,有助于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4]。2.1.1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和团队协作精神。现代化的体育活动不单纯是一项身体运动,还具有深层次内涵。综合性体育赛事,每位运动员、每支队伍、运动员的个人表现、比赛结果等均代表国家的形象和利益,若为国际赛事,经常被泛化为国家行为,其代表的则是国家的整体形象,充分表现国家意义。当比赛取得胜利,站在高高领奖台上,两眼注视国旗冉冉升起,听着振奋雄壮的国歌,对于每位选手而言,都是一种爱国主义情怀的养成。在体育运动中,每一个团体赛事都是培养运动员的过程,只有队员之间配合默契,才能充分发挥其水平,获得胜利。为此,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团队运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2.1.2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思想品德。学校体育和经济体育的共同点就是严格的规章准则。全部体育赛事都要保证严格执行规则标准,要求每位运动者严格按照规定要求执行,在规则的前提下获得优异成绩,一旦犯规,则必要受到惩罚。为此,学生只有不断参加体育赛事,才能意识到这种规则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2.1.3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运动的基本特点就是推动身体素质。占领体育高地的竞技体育,其为体育的最高阶层,同样其又是一项专业复杂的体育活动,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操作难度,一旦把握不好则会导致身体受到损伤。为此,必须弱化竞技体育的标准和规则,在学校体育中融合竞技体育,依照学生的具体状况,合理的对任务进行安排,在体育活动中,对学生的体育爱好高度重视,确保其积极参与其中[5]。2.2学校体育课余课程和竞技体育的联合。根据竞技体育水平的高低,将其分为高级竞技体育、中级竞技体育和初级竞技体育。其中将争夺金银牌为目标的专业性竞技体育,其还称之为职业性体育,其不能在学校体育中实施,将其称之为高级竞技体育;社会化程度较高,且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具有广泛性的大众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中提倡开展,将其称为中级竞技体育;而学校体育和降级体育的融合则为初级竞技体育,可广泛在学校体育中应用开展。在学校体育中积极引入竞技体育,弱化竞技体育的合理性,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经常参与体育课余活动的学生,可享受到体育的魅力所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能力;经过课余体育课结识更多新朋友,培养其竞争意识和抗压能力。这就是竞技体育的独有特点,培养良好运动习惯的关键,就是让学生经过观看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对运动员的潇洒动作欣赏,通过观看其高超的技艺和优美的姿态和获得成功的喜悦等,为学生提供正能量。培养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可以通过不断在课余体育活动中积极参与,经过观看自己膜拜或喜欢的体育明星动作,透过外在穿着彰显自身对体育运动由衷的喜爱。另外,就是加强学校的体育建设,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的体育俱乐部,也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增强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建设,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指导学生正确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为终身的体育基础奠定良好、稳固基础。2.3学校体育竞赛和竞技体育的融合。在《体育改革与发展刚要》中明确指出“加速体育运动校园进程,彰显教学科研一体化”,其表示中国竞技体育的改革需联合学校体育教学,其不仅促进了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有机联合,也注入了现代化体育创新的含义。新形势背景下的社会是一个充满展现和竞争的社会,社会中存在的一种必备能力就是竞争意识,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还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养。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全部参与人员都是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条件下,根据相同的规则进行竞争,要想成功获得比赛,则必须严格按照比赛要求和标准,将自身的体能、技巧和技能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还要拥有勇于克服困难、力争上游、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相信自己的精神品质,其作为彰显竞争意识的关键精神体现。在进行体育竞技时,需要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才能获得优秀的成绩,每一个成功都不是偶然获得的,均是在超于常人努力的基础上,克服了常人克服不了的困难才得到的。超越自己、挑战自己,从而获得胜利,将人生价值充分彰显,只有这种竞技体育精神,才能在教育中树立正确、良好的思想品质,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6]。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有机融合,既能够让学生吸收更多的竞技体育精髓,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其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3.结束语

综上而言,在“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的今天,其对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意义。竞技体育融合我国学校体育,为今后全民健康奠定良好前提,此时需要从多维度、全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就国家角度而言,需要在宏观层面上规划和设计顶层结构,在不同行业中融入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同时建立有关保障制度和法律法规;就学校而言,需要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相互衔接的设置体育课程,加强学生的体育意识;而站在竞技体育的角度上讲,在学校体育中植入竞技体育,经过探索运动员选拔、训练和文化学习的融合教育途径,将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有机联合,推进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良好融合,确保我国学校体育良好、稳定发展,打破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滑的困境。

参考文献:

[1]杨友娣."健康中国"背景下护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5):115-115.

[2]李梦园.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体育场(馆)供给结构失衡的主要问题、成因及改革路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7,39(4):19-23.

[3]陈立春,刘丹.“健康中国”引领下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7(6):56-61.

[4]任肇祥,王莉.竞技运动全民参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5):23-27.

[5]王剑,柳齐齐.“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J].湖北体育科技,2017(7):625-627.

学校体育范文篇4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调查二者的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对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提出建议。

1.2、研究方法

(1)调查法。科学研究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的调查法,是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有计划的、系统地收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一些历史状况以及现实发展状况的资料的方法。而本文则是通过对信阳市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现状以走访或者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从而在对信阳市的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做出更准确的了解之后,针对二者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2)逻辑分析法。在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分析、讨论之后,运用现代逻辑学的原理和知识分析信阳市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状况,并提出解决方案。(3)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明确的研究目的的指导下提出完整可行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在辅助工具的辅助下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相关资料的一种方法。而本文通过对信阳市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发展问题的观察,发现二者协调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以便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4)数据统计法。对走访和问卷的调查结果在统计之后做出系统的、全面的分析,得出相对科学的结论。

2、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在科技的带动下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我国的大部分城市也基本实现了小康的目标,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当温饱已不成问题,对健康的追求就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更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我国,体育工作也坚持以全民健身为基础,这就要求体育不能再局限于学校,要体育社会化,把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系起来,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一体化,使二者在资源方面相互补充,在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的同时,构建终身体育的发展模式。

3、学校体育及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以及问题

3.1、学校体育师资力量雄厚,但并未充分利用

(1)学校体育师资力量不能很好地融入社区体育工作。以信阳市为例调查发现,零散的分布在各地区的体育教职工是一支不可低估的、力量强大的体育健身指导队伍,他们接受过科学的体育理论教育,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训练,有丰富的专业技能并掌握科学的教学以及训练方法,除此之外,他们接受过正规的教师资格培训以及思想道德的教育,所以,他们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完成社区体育的管理工作。但是,这一支强大的师资力量却没有很好的与社区体育相结合,学校体育的教育对象在目前还只是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且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便无法继续进行学校体育的学习,因此学校体育没有很完美的与社区体育接轨,因此体育教职工只能在学校内长期从事体育教学工作,而没有参与进社区体育。(2)学校体育资源丰富,但却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信阳市现有的五所大学,约三十所高中,所拥有的体育场馆以及体育设施并没有得到很充分的运用,平时并不对外开放。而这些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条件相对好于各个社区的体育设施。在全国,学校系统拥有的体育场馆更是占到全国的68%。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课余时间更多的是或自愿或在家长督促下写作业、看书,而剩余的为数不多的时间才参加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锻炼,例如羽毛球、乒乓球或篮球等,而大多数时间学校的各种体育场地、体育设施是闲置的。所以,虽然高校用有丰富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但是许多场馆仍然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3)没有普及科学的体育理念。深受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影响,体育并不像知识那样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虽然也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并没有从全民族素质的角度去全面的认识体育教育的真正意义,而体育教育也并不像文化课教育一样被人们认为不可或缺,而现代的学生们因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更是无法与七零后、八零后的国民相比,而肥胖、近视等现代文明疾病的发病率却是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科学的体育理念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3.2、学校有专业的组织体育活动能力

学校体育拥有大量的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以及足够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来组织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活动,能为社区体育的开展提供范本,为社区体育各种活动的开展提供咨询、指导等帮助,但是,由于学校对于将体育场馆设备外借而引起的设备清洁等方面的种种顾虑,使得这些资源还不能得到充分运用。

3.3、社区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受到资源缺乏的制约

以信阳市为例,社区体育尚处于发展时期,以公园、广场、公共场所空地以及住宅小区内的健身点等非正规的场地为主要的活动场所,健身器材不但种类稀少,数量也少,并不能满足人民大众的健身需求。另外,信阳市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二线城市,工业并不发达,经济也并不十分发达,从而每年投入到社区体育中的经费和用于体育建设的资源十分有限,这也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3.4、参加社区体育的人群老龄化严重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虽然我国现在的人口呈老龄化趋势发展,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但是在本世纪上半叶,我国中年人口仍占50%以上,社会的主要人口仍处于工作、学习的黄金时期,而且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独生子女增多,家庭负担较之以前加重,并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体育活动,在体育人口总量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中年人所占的比例,也就是说,参加社区体育的人群老龄化现象严重。

3.5、社区体育的活动项目单一

以我国中老年人为主的社区体育发展并不迅速,还因为社区体育的活动项目过于单一,且大多集中在传统休闲、韵律表现那些更适合女性居民的类型,例如近几年才流行起来的广场舞,并不能吸引很多男性居民的注意。体育活动项目的单一有悖社区体育的初衷,不利于社区体育的快速发展,只有建设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项目才能吸引居民的注意力,从而加快社区体育的发展。

4、信阳市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建议

由此可知,学校体育同社区体育相互协调,互动发展不仅具有深远意义,还是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繁荣的必由之路。二者相结合,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下面有以下几点需要明确:

4.1、构建学校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服务管理体系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开设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招收自愿服务大家的热心市民,并请专业的体育教练予以培养,逐渐建立高素质的体育指导员团队,帮助并指导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另一方面,以学校为主要的活动场地,以社区居民和在校学生为主要的活动对象建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运行机制与管理机制,学校与社区加强各自内部管理,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人文环境。

4.2、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

各地的中小学、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拥有体育场地、体育设施的学校应主动向周围的居民开放自身所拥有的体育资源,例如,向附近的居民提供锻炼场地,体育设施;并提供专业的体育指导人员或服务人员。为了不与学生的体育锻炼冲突,各校可根据本校的课程安排,分时段、分类开放体育资源。另一方面,发挥学校体育人才的优势,体育院系学生可在空闲时间担当社区体育的指导人员。社区方面则要建立必要的管理体制,并倡导大家爱护体育器材,注意运动安全,遵循管理制度。

4.3、构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发展的信息网络

学校体育范文篇5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相辅相成

作为人们的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已经成为连接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纽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以及社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情况下,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融合在我国不是很普遍。所以,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地促进体育的发展,我们必须认清发展形势,高度重视学校体育与社会间的合作交流。新时期下学校体育要打破传统的思想与社会体育相融合,要让两者以相辅相成的方式发展,以促进二者共同实现双赢,增加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性。

1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1.1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问题。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都缺乏兴趣,尤其体现在16到25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们,由此可见,学校在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以及培养终身体育习惯这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我国体育人口中间冷、两边热的重要原因。此外,现在的体育教材大多趋向于竞技体育的思想,不仅实用性不高,而且与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不符,忽略了学生们的群体活动,严重降低了学生们对体育课的兴趣。除此之外,学校的体育设备不完善也是影响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学校体育场地的建造受到学校周边环境以及自身条件的影响,所以不仅造成了学校的体育设备不均,也造成了体育器材在体育教学中使用的不合理性。而体育设备在大部分的时间内是没有人使用的,这就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1.2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问题。社会体育的发展现状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体育人口分布的态势不均匀,社会居民的体制状况不理想。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使得人们不愿意去参加体育活动或者参加体育运动的次数少之又少。此外,根据调查发现,参加体育娱乐活动最多的是青少年以及老年人,而青年人却很少参加体育运动,因此出现了“中间冷、两头热”的现象,这一现象不仅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第二,体育场馆的建设面积不足。与学校的体育场等设施相比较,社会群众的运动面积只占到了10%,并且许多的体育馆都未向群众开放或者使用时需要收一定的费用,由此可见,适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场很少,这严重的影响了社会群众的身心健康,阻碍了体育的长久发展。第三,社会体育缺少专业的体育教练。与学校体育课相比,社会体育的指导教师就显得微乎其微了。此外,社会体育的指导员还具有指导经历少、专业度低、学历偏低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社会体育的发展,因此,根据以上的现状分析,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融合是正确的选择。

2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形成相辅相成发展的主要因素

2.1社会经济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的提高,人民的经济以及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要求社会体育的发展要更加的和当今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相适应,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体育体系。此外,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会对社会体育以及学校体育的投资力度一定会增加,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促使人们向往健康生活与良好的教育,向往参与体育活动。2.2生活方式与消费文化的因素。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消费文化的改变,社会将朝着多元化的消费文化发展。从传统的消费形式到当今现代化的消费方式,从驱动下的消费到现在社会化、生活化的消费,可以看出,这不仅是消费文化的一种转变,更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提高。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下,人们在教育、艺术、娱乐和体育活动上的消费会越来越重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与青睐。2.3社会体育管理机制的改革。自1986年以来,我国的体育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通过一系列的改革,社会体育改革机制也变化了很多。社会体育的活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各个行业的体育协会也都相继的建立起来。在政策上,福利型社会体育渐渐的转变为消费型体育。这些都为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相辅相成发展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辅相成的发展策略

3.1利用网络化通道实现互补。当今是一个网络化的大社会,各种信息、钱财等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交换、流动,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利益。网络可以弥补局部的不足之处,发挥各个部分的优势,从而用简单的形式来获取最佳的效果。因此,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也应该突破传统的格局发展,通过跨单位、跨行业的组织形式,将学校与社区、单位等机构联系起来,并且将分散的体育模式融入到社会的网络当中,使我国缺乏的体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人们通过对体育资源的共享,使得人们参与体育的时间和空间更加的广泛,选择性更多。在复杂的社会网络中,增加了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辅相成发展,而且对二者的高度融合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3.2体育场馆设备器材共享。社会体育的本质是公益性的活动,所以存在一些体育场馆的设备短缺、体育资源不足等现象。而学校体育的设备正好与社会体育的场馆资源缺乏、开放率低等问题相互补。因此,政府可以根据当地体育的实际情况做一些协商的工作,对于那些体育设备短缺、场地受限制的学校或社区采取二者体育资源共享的方法,分配好场地的使用时间和管理工作。此外,对于那些未开放或者开放率较低的体育场馆,可以申请向学校免费开放,使得社会体育场馆的设备发挥其应有的效率。由于学校的经济管理越来越独立,所以学校应充分的利用可用的体育资源,也可以建立准经营型的体育场馆,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社会体育中体育场馆设备短缺的问题,还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更好的发展。3.3利用体育人口带动非体育人口的实践。学生作为学校体育的主导者,可以对家庭的体育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研究表明,一个群体的体育活动对他们个人的影响意义更加深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学校体育的管理,让学生充分的调动家庭成员的积极性,从而实现体育人口带动非体育人口的体育实践,使大家都可以融入到体育运动中。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我国“中间冷、两头热”的体育现状,学生们良好的体育素养也一定会带动广大的社会群众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互补,能有效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

4小结

总之,在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共同驱动下,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发展会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实现体育发展的一体化。我们要充分的调动人们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力提倡有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此外,体育教学也要从青少年做起,少年强则国强,只有青少年健康的成长,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推动体育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新普.论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互补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7):953-955.

[2]胡潇潇,冯景兰.论全民健身视角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的融合[J].才智,2014,(33):219.

[3]郝利玲,曾小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在社会转型中的融合性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90-94.

学校体育范文篇6

【关键词】初中体育;技能素养;学校体育;社会体育

体育教学是一个富有开放性和社会性的学科教学。搞好体育教学并不是单纯的为了健身,更不是单纯的为了技能培训,为社会和国家培养运动精英,其实体育教学更为关键和核心的目标是培养健康理念和价值观的人。体育教学离不开社会体育的平台支持,离不开社会体育资源的补充和供给,更离不开社会体育师资的帮助和融合,社会体育资源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铺路搭桥。体育课程活动要发挥学生主体的核心力量,在活动中磨练其意志品质。本文多角度、全方面分析了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的关系。

一、融合社会体育平台,提升团队训练水平

社会体育平台主要是社会足球场的整合应用,很少有学校有自己的足球场和专业化篮球馆,学校足球社团和爱好者没有训练和发挥的阵地,教师可整合奥体中心和社区足球场,融合平台功能,加大个性技能及团队训练水平的提升。比如讲初中体育《足球》,初中生对足球并不陌生,但是都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不知道足球对人体的益处及文化价值。初中体育教师要全面的挖掘学生存在的一些知识性和技术性的问题,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案开展项目教学,帮助学生理清体育理论和技能常识。针对学生缺乏专业足球场地的现象,体育教师和学校积极与迁安市的社会足球场联系,可以定期到社会足球场进行体育训练,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活动,尤其是专业教练的提供大大提升了初中生的体能和技能的提升。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体育对抗赛,在足球赛中展现了自己的风采和能力,真正提高了体育锻炼水平,树立健康的体育锻炼意识。比赛之后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好量化评价与自评指导,发现问题进行策略性和目的性解决。

二、聘请社会体育精英,开展专业项目实训

学校体育教师都是常规专业项目教练,很难担当起特殊社团活动的训导者,如跆拳道社团、太极和武术等社团。这就需要融合这方面有专业技能的社会体育精英为学校社团发展服务、助力,聘请他们定期为学生专业培训和组队实训,确保学生体育能力的多元、多技发展。比如讲初中体育武术知识,很多学生都很佩服电视剧里的武功高手,因此在学习武术的时候很投入。为了进一步开发初中生的武术素养,帮助初中生在武术的学习道路上走的更远,可以聘请校外的武术专业人员到校为初中生讲解和培训,带来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武术知识和技能。武术专业人员分步为学生讲解重要的武术动作和注意事项,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动作的模仿和展示,并教会学生正确的动作。在学校的武术社团里,可以定期开展武术比赛,邀请校外武术专业人员做评委,使武术比赛更专业、更完善,每一个学生都认真的进行比赛,在比赛中增长了友谊,传承武术文化的同时优化了学生之间的情感,获得了学习体育的信心。

三、师生参与社会比赛,增强体育价值观念

过去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忽视学生的亲身实践,造成学生眼高手低及体育素质下降。在新时代,体育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或者观摩社会上的体育比赛等项目活动,在比赛或观摩中提升体育竞技素养和团队凝聚力,实现技能、体育价值观的双提升。比如讲初中体育《三级跳远》,这是跳远中的难点,很多学生都不能熟练掌握三级跳远的动作和技巧,因此在跳远过程中出现诸多状况,甚至会扭伤脚踝。为了弥补学生体育技能的不足,体育教师组织学生到体育馆去观摩比赛,在三级跳远的比赛中,体育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观看运动员的跳跃技巧,并且思考自己在跳远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比,学生都能够很快发现自己的不足,当体育教师再次组织学生进行三级跳远的时候,学生将所见所学的技巧尽情展示,较好的完成了训练,增强了体育观念。而且在观看社会比赛时,学生也感受到了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丰富体育素养,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

综上所述,初中体育在学校教育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对初中生的文体生活和健康成长有很大的保障性作用。为了使初中生的机能技巧、身体形态及心理素质等均衡发展,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善于创新体育项目式教学方式,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形成积极和谐的体育氛围。同时,组织体育实践活动,鼓励初中生合作探究式训练,形成积极的体育运动态度,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实现技能与智育、体能与心理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时峰.论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之发展关系[J].新课程,2017(6).

学校体育范文篇7

1.体育工作地位明显加强。体育中考制度的实施对初中体育教学具有显著影响。由于家长和社会对学生文化成绩的过分关注,导致学校时常占用体育课,如果没有体育中考的存在,初三体育课基本将被占用或者取消。通过走访和调查发现,邯郸各所中学在执行体育中考所采用的措施各不相同,一二年级搞好文化教学,三年级加强考试项目训练是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办法;甚至一部分学校三年采用“放羊式”教学方式。真正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内容上课的很少,考前突击练习,体育中考项目代替原有的体育教学内容,把初三的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尽管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为了使学生取得理想中考体育成绩,“每天锻炼一小时”可以被学校很好地贯彻执行,学校安排早操、大课间、课外体育等时间锻炼,对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有显著地促进作用。

2.激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体育中考实施以前,体育作为非中考项目,被边缘化,被学校其他课程挤占,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初三体育课。学生体制下降严重,很多学生甚至承受不了基本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出于安全的考虑,正常的教学内容不再教授,部分学校默许“放羊式”的体育课,体育教师难以展现才华。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领航人,是学校的重要体育资源,体育中考制度的导向和促进作用迫使学校要对体育教师的日常工作加以重视,社会和家长的压力让教师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对学生的重要性,迫使教师在教学水平、职业道德、科研能力、工作态度明显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为提高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集思广益,同时,学校领导对体育工作不重视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主动为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师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主动征求体育教师的意见,改善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深受鼓舞,促进了体育教师自身水平的进步。

3.学校体育的软硬件设施得到改善。学校对体育设施进行资金投入购买器材设备是学校关注体育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中考实施以前,学校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文化成绩上,造成学校体育设施和器材投入严重不足,《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配置标准无法达到,满足不了日常教学和课外活动要求。体育中考实施以后,体育中考成绩纳入中考升学成绩,引起学校、师生、地方教育主管等各方重视和影响。国家加大了经费投入,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健康体检已经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体育师资和场地器材基本达标,费用由学校公用经费中支出。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体育软、硬件设施将越来越好。

二、体育中考制度对学校体育的消极影响

1.对体育课教学形成冲击。2014年初中毕业与升学体育考试以30分计入升学总分。考试项目共三项,每项10分。男生:立定跳远、引体向上或掷实心球、1000米跑;女生: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或掷实心球、800米跑。考试项目类型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以反映力量素质的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实心球,反映耐力素质的1000米(男)、800米(女),反映速度素质的50米跑的体能项目,其中大多数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而学生喜欢的竞技和技巧类项目却是空白,造成学生练习枯燥乏味,练习积极性降低。学生体质健康项目占据了正常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改成了运动训练,违背了体育课“健康第一”的建立初衷,学生通过体育课培养体育兴趣,学会一项健身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准备的体育理念难以有效实施。

2.项目设定抑制学生个性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体育兴趣呈现个性化发展,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开设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这是《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而现在学校面对各种升学竞争的压力,往往把提高体育中考分数作为评价体育课好与坏的重要标准,学习好的学生升学时必须拿30分满分。学生从初二就都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学生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锻炼效果可想而知,再加上项目单一,学生无法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和需要的项目,学生缺少自己锻炼的内驱力,体育课忽略个体差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久而久之,其体育兴趣被强加转移和局限在体育中考的项目上,并疏远了学生需要了解的体育技能和项目。

3.对后续体育教学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由于错误的教学理念导致其通过突击练习取得的体育中考成绩,初中阶段只学会的测试项目,体育教师的教学和专项能力难以展现,而真正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项目没有系统的学习,造成高中乃至大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不能正常开展,大学生的学历,小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高中阶段体育项目基础教学,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也只能采用低难度、低标准考核学生,使学生学会一到两项体育健身方法的终身体育目标难以实现。

三、体育中考制度改革建议

1.科学设置考试项目。考试内容的设立必须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科学的项目设定对学校体育教学具有导向作用,将社会引入正确道路上。现在各地都在对体育中考进行改革,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体育健康理论的方面进行科学评价。考试项目的设置可分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和抽测项目,如身体形态指标与体育理论考试为必测项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每学期必须要有2课时的体育和健康理论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各种体育项目的知识,引导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还可以了解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因此,将体育和健康理论考核加入体育中考项目尤为必要。选测项目可以设置成多种体育项目,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体育兴趣和运动能力进行练习,体育项目的设置要符合初中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各地方可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选择地方性、特色性与民族性的选测项目,以利于正常教学内容的开展,而不是突击原有几项考试项目。抽测项目可以将现有素质项目中的2到3项作为抽测项目。考试项目的设置要做到科学合理,特别要征求体育教师、学生的意见。

2.改革考试方法。体育中考制度建立以来从考试的项目和方法看评价的标准,只重视最后的成绩,而忽视了整个的教学过程。在原有体育中考项目的基础上将学生的体检证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平时成绩等内容列入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等进行全面的医学检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科学、合理地安排生活,真正关心学生的健康;心理健康评价是评定学生是否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意志,能否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通过体育教师、心理教师和任课教师对学生每一学期的心理健康做客观公正的评价。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学生的社会实践记录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社会适应能力评价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由体育教师和任课教师考查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是否具有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能力;平时成绩评价初中阶段学生体育技能学习成绩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由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各方面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社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初中阶段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学校体育范文篇8

随着政府加大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生活质量,参与到健身运动中去。社区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在组织上,社区体育贴近群众,贴近基层。在参与人群上,社区体育的主要组成人员为老年人,在管理上以自主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辅。活动时间较为固定,活动场所多为公共活动区域。近年来,我国的运动人口逐渐增多,人民对运动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等对职工体育发展的重视度不够,社会工作压力较大等因素,使得社区体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但与此同时,社区体育的问题也被暴露出来。首先,社区体育作为基层体育组织形式,其管理较为薄弱,缺乏科学的运动指导。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区体育人口的需要,有的社区甚至没有社区体育指导员。其次社区体育场地缺乏,社区运动器材老化、损坏现象严重,直接限制了群众锻炼的内容以及参与锻炼的人数。再次,社区运动、竞赛等体育活动缺乏组织和经费,开展起来较为困难,也影响着体育人口的运动热情。

二、学校体育发展现状

目前校园体育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一般的高校大多具备完善的体育场馆供学生使用。而在中小学,也有较为充裕的体育场地,我国现有高校1000多所,体育场馆800余座,室外体育场地超7千万平方米。如果加上中小学的体育场馆,就会大大缓解市民日常锻炼的场地和器械压力。但是就目前而言,高校及中小学场地设施仍以校内教学使用为主,绝大部分不对外开放,在假期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三、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可行性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不是相互孤立的团体,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它们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也必须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在时间上有着连续性。当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之后,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完成就从学校转移到了社区。因此,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不可分割。从时间角度来看,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利用时间有着明显区别。学生的体育教学时间一般在周一到周五,时间段一般为早八点到晚五点之间。而社区体育的组成人员多为老年人和上班人员,所以参与锻炼的时间一般为清晨和傍晚以及双休日。如果能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时间差,那么学校所拥有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就能被最大限度地利用。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也能为社区的体育人口带来便利。从资源共享角度来看,学校体育应开拓思路,积极寻求与社会的对接点。从硬件来说,学校体育课借助自己专业场地设施的优势,主动承办各类比赛、表演等项目,在额外创收盈利的同时,也实现了资源共享,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在软件上,学校的体育老师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教育水平和训练水平都相对较高,专业的体育教师可以参与或组织各类体育培训,担任体育裁判,辅助社区体育指导,是不可忽视的优秀人力资源。从精神层面来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交互,不仅仅是人力和物质的相互利用,还使得学校里的先进的体育锻炼理念、锻炼方式方法得到传播,促进社区体育人口的科学锻炼,有助于社区体育的良性开展。同时,社区体育的加入,也活跃了校园体育氛围,提升校园影响力,利于广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四、结论和建议

在全民健身的发展要求下,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互动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在互动中发挥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一体化,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为了促进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更好地融合与互动,建议双方应采取多方面措施。(一)学校应加强与社区、企业单位的联系,加强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利用率。积极承办各项赛事和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单位加强全民健身的力度,同时也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二)学校不仅仅要引入,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走出校园,走进社区。院校的体育教师以及体育专业的学生,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主动走进社区,走进企业。指导社区体育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传授科学的体育锻炼知识和技巧。这种走出校园的活动一方面可以给予师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使其在毕业后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同时,院校师生的加入也能大大缓解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不足的矛盾。(三)学校加大对场地器材的开放力度,对早晨和傍晚需要进入锻炼的社区居民实行持卡锻炼。同时也可利用学校的体育社团,加强和社区体育社团之间的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效果。

作者:郭成成 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罗汉礼,彭雄辉.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4,11(1):36-37.

学校体育范文篇9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策略

1存在的问题

1.1机构不完善,人才缺乏。我国体育事业近年来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作为全面健身途径之一的社区体育也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伴随而来的是丰富多彩的体育组织。虽然组织门类众多,但是却存在着尚未建立起一个比较正规和完善的社区体育管理机构的问题,再加上很多社区居委会的干部以及管理者都是兼职的,因此很难要求他们投入太多的精力用于社区体育的建设。这对社区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1.2宣传力度不够,认知不足。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以社区为基础的。但是当前,人们常常存在着将社区体育的发展和社区这一载体割裂开来这样一种狭隘的观点,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局限性,这种狭隘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社会力量的调动,对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一种制约。此外,社区体育的组织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居民存在盲从性,对于从事哪种健身活动以及活动量的大小一无所知。

2发展的优势

2.1人才方面的优势。在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师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数是经过了专业学校培养之后来进行体育教学的,因此不仅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具有与体育相关的运动训练、运动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再加上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体育中所存在的人才缺乏问题,同时还为学校的体育教师以及体育学生骨干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2.2文化上的优势。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学校,其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有新颖的文化知识,还有一大批文化大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广大学子汲取着校园文化这一营养,来滋养自身。同时,校园文化还承担着发展并创新我国先进文化的重任。和其他文化一样,体育文化不仅反映了我国的民族特征,同时还规范着我国人民的体育行为,指导着人们的思想观念。。2.3场地器材设备上的优势。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实施,体育教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革,一些新的政策的出台以及教学评估的进行,都对体育教学设施器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伴随着国家对体育教学方面的硬性规定,很多学校在修建田径场、购买体育器材、建设体育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为学生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缺陷,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一条健身的良好渠道。

3构建的策略

3.1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以及市场经济运作规律。作为全民健身主要途径的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并将这种举措落实下来,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在构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必须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此外还应该遵循市场运作规律。。3.2坚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优势互补原则。要想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就应该实现政府领导以及多方参与。在资源共享模式构建中,各相关部门要实现友好合作,本着互利互惠的精神,组织成立一些相应的协调机构,建立一些共享方案和管理制度,以便于对学校和社区的职责以及权利加以明确,使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优势能够实现有效的互补。3.3加强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将我国的体育资源有效地进行整合,以此来推进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以便于使体育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作为学校体育,也应该牢牢地树立全民健身的观念,使学校体育资源能够有效地为社区体育服务。此外,学校的体育教师也要重视社区体育这个平台并加以充分利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深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3.4以“学区体育俱乐部”模式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组织形式有效衔接。要想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就必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寻找能够使学校以及社区的体育场馆等设施向大众免费开放或者优惠开放的方式方法。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理念,采用“学区体育俱乐部”的模式,运用这种模式,学校和社区便可以实现有效共管,也能最大限度地跟上现代体育发展的终身化、生活化以及社区化步伐。

作者:白永恒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春兰.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4):45-46.

[2]闫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与发展[J].才智,2016(13):147-148.

学校体育范文篇10

1快乐健康体育教学意义与目的

1.1快乐体育教育意义。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与学生的身体素质质量密不可分的,通过学校体育,学生可以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积极参与、认真理解、掌握项目要点以及科学创新的乐趣,并且可以在运动中锻炼自身身体素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切实贯彻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快乐体育使学生在接受体育课堂教育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认真以及吃苦耐劳的品质,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将被动化主动,最大程度提高每课时学生所接受知识的质量。在当今社会形势复杂教学水平高的情况下,如何将快乐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相结合,成为当今热议的重点,健康快乐体育教学是以情感教学、强调乐教、创新教学方法、主张纪律与活泼氛围相结合,是强调多元化与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特点的新型教育理念。1.2快乐体育教学目的。快乐健康体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通过“快乐健康”的学校体育理念,使学生从中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与技术,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品质,提高心理压力承受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目标。(2)促进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通过“快乐健康”的学校体育理念,改变传统体育课堂古老的教学方式,结束枯燥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意识,培养其参加体育运动能力,以发展学生鲜明个性,贯彻健康快乐的口号,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3)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通过“快乐健康”的体育教学理念,化被动为主动,彻底摆脱学生对于体育厌学的现象,将“苦练”变为“乐练”,将“让我练”变为“我要练”。在教育中将健身性、娱乐性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体验到在体育课堂学习中进步与成功的喜悦,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换而言之,快乐健康体育目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做到自觉、主动地学习,培养吃苦耐劳优良的学习精神,达到“乐此不疲”的教学效果。

2现代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育思想观念落后。学校对于体育课堂的不重视,侧重于学生文理科的室内教学,将规定的体育课堂时间分配到语数英等专业学科上,从学校的层面、学习成绩等原因剥夺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学校领导或老师随意更改学期教学计划,缩短或减少体育教学课时,从而迫使学生身体素质得不到相应的锻炼,无法提高身体强度,也是导致学生达不到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的重要原因。2.2教育设施不完善。体育课堂种类繁多,而相关的教育教学器械往往达不到课堂要求,小学、初中、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相差无几,主要包含田径、球类等比较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相应的项目技术难度没有改变,毫无层次,从小学至高中重复性教学内容颇多,引起学生厌学的抵制心理,而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没有得到锻炼,基本体育运动技能无法提高。从学校学习到的单一体育项目在社会生活中实用性低,学校与社会体育运动衔接弱,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就会中断体育活动,无法贯彻我国全民健身的纲领。2.3健康体育教育师资薄弱。学校的不重视也从侧面导致了快乐体育教育师资薄弱的局面,体育课堂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从小树立全民发展全民健身的正确观念,以丰富现代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及物质文明建设为目标,培养具有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及道德品质优良的社会人才。但师资力量的薄弱导致快乐健康体育课程无法顺利进行,老师在体育课堂进行生搬硬套的传授,整个课堂枯燥乏味导致体育教育效果差,达不到预期目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捆绑着学生的闲暇时间,如何让学生放下电子产品走出家门、走出教室,主动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成为快乐体育教育的重要问题之一。作为承担重要责任的体育教师,同样需要更新新的知识,不断从学校、从课堂吸取新鲜的血液进行补充,并通过自身的教育方式方法,融入课堂的学习教育,以充分贯彻快乐体育教育目标。

3快乐健康体育教育改革

3.1体育教育设施加大投入。良好的教育设施决定了体育课堂传授知识的质量,配备全面的体育器械、建立相应的体育场地是学生能否正确学习体育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资金的缺乏则是导致学校体育设施短缺的根本原因,但资金的缺乏并不能成为学校不重视或不支持学校体育的理由,缺少设施可以通过学生在校外或课余时间运动的项目作为补充,例如踢毽子可以代替排球,解决资金问题的同时,起到锻炼身体增长知识的体育课程目的;跳绳可以代替羽毛球,在我国跳绳已经正式纳为全民运动的体育项目之一,不少地区将跳绳作为体育中考考试科目,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好地学习与了解我国的体育项目。或者以班级为单位或以级部为单位共同集资购买价格客观的体育器械,像排球、足球及羽毛球等,同样达到学校体育教育目的,还可培养学生公共财产共同保护的意识,如此既可以避免资金的短缺又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可谓是一举多得。3.2制定特色教育课堂。合理利用游戏教学是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堂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快乐健康体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游戏教学,它在教学中以内容丰富、气氛活跃、组织形式有趣等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结合每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其项目动作要领、动作技术,达到锻炼身体并提高素质的目的。加强制定学校特色体育课堂的同时,还可在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中下功夫,如多人在家庭生活或社区活动中安排或自愿以家庭名义参与的活动,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获得运动知识技能、满足兴趣爱好、丰富家庭生活、达到休闲娱乐、实现强身健体和促进家庭稳定为主要目的教育过程和文化活动,在起到锻炼身体的同时,交流家庭成员和邻里的感情,改善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孩子们对于体育运动的喜爱,保持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

4结语

总而言之,快乐健康体育是面向于全体学生,通过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从被动化主动,养成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念,从侧面培养了学生注意力、记忆力以及创造力等,并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习需要,从小抓起以全面贯彻全民健身的社会精神与习惯。

参考文献

[1]傅学峰.浅析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的结合[J].新课程,2016(3):154.

[2]林美娜.实施快乐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趋势[J].天津教育,2012(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