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内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20:48:06

学校内部

学校内部范文篇1

审计环境管理

(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也会让很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高校应独立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提高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的地位,以增强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二)领导重视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围绕党政工作的重心开展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争取领导的重视和信任,树立审计权威、谋划审计地位,“有为”才能“有位”。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落实审计政策,确立审计的权威地位,营造和谐的审计工作环境,将审计工作纳入日常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树立寓审计监督于服务之中的理念。

审计制度管理

(一)制订并完善审计规范和操作指南落实审计权利,明确审计义务,应根据《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等文件,制订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审计工作守则、工作规程等业务规范,既要详细具体又要切实可行,建立科学的审计制度体系。(二)建立奖惩考评制度体系建立工作职责、岗位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度,将审计任务、目标、要求、权责落实到各审计小组及个人,科学考核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及效果,建立内部审计质量的考评体系,督促审计人员深化质量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对于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专业人员,应给予晋升机会和良好待遇,以保证审计队伍的稳定性。

学校内部范文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内部控制;问题;优化措施

在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推动下,国家加大了对职业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全方位的加强中职学校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因此加强对财政教育经费的监管,是优化中职学校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中职学校优化自身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学校的秩序更加井然有序,加强对成本的控制,为学校资产有效的运转提供可靠的保障,进一步推动中职学校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中职学校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所谓的内部控制,就是指学校为了实现一定的控制目标,从而制定出一系列的制度体系,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流程来实施,对学校各项经济活动过程中遇到或可能遇到的风险问题进行防范、管理和控制。从国家颁布的相关内部控制文件来看,内部控制已经成为衡量各中职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确保中职学校依法办学的基础保障,能够有效提升中职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中职学校开展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能有效促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进行,不但能够避免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还能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内部管理。中职学校通过优化内部控制的相关流程,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进一步促进中职学校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但从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开展内部控制的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内部控制的意识不够高、制度不够科学完善、内控人员专业素养较低和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再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使得中职学校的内部控制工作很难有序地进行,不利于中职学校的职能和作用的发挥,严重阻碍中职学校的进步与发展。

二、当前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

当前,多数中职学校对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还不是特别的了解,使得中职学校的管理层没有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在进行内部管理的过程中,严重缺乏内部控制的意识。多数中职学校的领导人只关注学校的业务规模,不够重视内部控制相关的工作。部分中职学校的岗位职责设置不够清晰,教职员工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能认真且完整的履行自己的职责和权利,使得内部控制无法形成有效的作用。同时,多数中职学校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上,即使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控制活动,但是并没有按照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来执行,也没有构建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使得内部控制的结果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效用。还有的中职学校虽然也构建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并没有具体落实到位,风险防范的意识比较薄弱,不能真正发挥出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多数中职学校的内部控制不能有效的运行,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中职学校需要充分结合自身职能部门的特殊性,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多数中职学校在设立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充分按照国家所颁布的相关内部控制文件来执行,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通常都是比较简单的,无法有效的联通学校的各个部门,致使内部控制工作无法顺利的实施和执行,严重影响了学校内部控制的工作质量。

(三)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不够完善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离不开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平台。通过有效的信息化平台,能极大程度的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在先进的信息化平台上,能够对学校的所有信息进行合理的规划,从而有效地规避内部控制工作中的一些风险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着信息化平台的不断发展,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都充分运用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但是一些中职学校并没有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在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而是沿用传统的内部信息管理方式。正是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才导致学校的内部信息不能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严重影响了中职学校的内部控制水平,在具体的内部控制工作中,也就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而给学校带来一定的损失,严重制约着中职学校的发展。

(四)监督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科学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是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多数中职学校正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和评价体系,才使得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多数中职学校对于内部控制的工作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评价,使得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比较放松,使得内控工作中极易形成各种风险问题。同时,中职学校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情况没有进行科学的评价,也就不会了解到内部控制的效果,使得中职学校内部控制的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有效的解决所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内部控制工作的质量。因此,中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工作,以此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中职学校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优化措施

(一)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意识

只有学校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工作中,才能真正发挥出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内部控制不只是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也不仅仅是某个人或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关系到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涉及学校的各个层面和工作环节,是一套科学且完善的系统工程,是要求学校全员参与和控制的。首先,学校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其次,学校应该加大培训力度,让内部控制的相关人员,充分学习内部控制的专业知识,从而了解内部控制的真正含义,便于在开展内部控制的工作时,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对学校的各项事物活动进行合理的控制。最后,在学校的全体范围内宣传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二)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中职学校要保证内部控制的效用性,就需要不断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中职学校需要充分结合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和自身发展的实际特点,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一道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比如中职学校需要设立内部控制小组,对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同时在学校内部构建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相关信息进行交流。同时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各项业务活动制定出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工作流程,进而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中职学校需要加强和其他院校的沟通和协作,充分借鉴成功的经验,不断优化自身的内部控制流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尽可能地发挥出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促进中职学校的稳定发展。

(三)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为了满足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需求,中职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工作,实现对学校内部信息的信息化管理,进而保证学校内部信息的真实有效性。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有效地公开和透明学校的内部信息,方便社会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与此同时,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上,方便相关人员对学校的内部信息进行归纳和整理,从而为中职学校的内部控制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中职学校在加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符合自身的信息化系统,进一步保证对学校的内部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和保存,加强对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派遣专业的人员执行信息化的平台的相关工作,确保相关信息的安全性,进而推动学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体系

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并定期对内部控制的工作进行评价,进一步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中职学校需要对内部控制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对内部控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各方信息进行全方位的审查,进一步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将内部控制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降至最低。条件稍好的一些中职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确保其监督职责的独立性,对内部控制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其次,中职学校需要定期开展针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客观评价执行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表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工作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工作,能够保证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进而提升中职学校的内部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稳定发展。

结语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不断优化中职学校的内部控制工作,是推动中职学校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中职学校通过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进一步规范中职学校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财

参考文献

[1]王彗.关于中职学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20(15):39–40.

[2]江威.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探讨[J].商讯,2019(31):160+162.

学校内部范文篇3

能,在系统的发展变化中,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

学校内部教育评价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从结构上看,可分为以下几个要素(即子系统):

1.评价目标。又称为理想目标,是教育评价系统的导向系统。学校内部评价主要是为了改进教育者的工作过程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因而

应把提高工作和学习的过程质量放在首位。

2.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具体化,它应充分地反映评价指标的要求。学校内部评价系统的评价指标的重点也应放在过程质量上,以便让

评价对象随时获得工作与学习的有关信息,及时调整、及时改进、逐步提高。

3.评价主体与客体。学校内部教育系统的三大组成成分校长、教师、学生均应是评价主体,同时也均应是评价客体,这样才能保证反馈信

息的全面性与准确性。

4.评价方法。学校内部评价系统的评价者一般不属于专业评价人员,因而评价方法应兼顾科学性、可行性和教育性。

5.评价结构的处理方式。评价结果的处理方式直接关系着评价目标的实现,在学校内部,评价结果应主要作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了解工

作、学习情况以及改进工作的依据,而不应作为经济奖罚、提职晋级的直接条件。

(二)学校内部教育评价系统的功能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所谓功能,就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组织形式在运动状态下所发挥的作用。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运用科学的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因而教育评价功能总

是随着教育价值观的变化而变化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教育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各地的教育强调了一种选拔功能,教师和行

政人员的许多精力都用于确定在教育计划的各个重要阶段应淘汰的学生。"教育评价的目的是"选择适合于教育的儿童",这时教育评价的功能主要表现为鉴定功能,即对教育成就、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把评价结果作为评价对象评定等级、区分优劣的依据。本世纪60年代以后,教育评价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教育评价的目的不再主要是鉴定和选拔,而?quot;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教育评价的功能也相应地转变为以导向、激励和调控等教育功能为主。所谓导向功能,主要指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方向性。我国的教育评价是以国家教育方针所确定的办学方向和教育目标为依据进行价值判断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的要求,因而可为教师和学生指明教与学的奋斗目标。激励功能,即教育评价具有激发行为动机,调动积极性的功能。评价可使被评价者看到自己的成绩,找出不足,激发起改进和提高的内在需要与动机,增强信心,努力改进工作和学习,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所谓调控功能,又称改进功能,指在评价过程中运用反馈的原理,将评价信息及时反馈给被评价者,达到及时强化正确的教育行为,及时调整、矫正不当的教育行为的目的,从而使教育过程不断地得到优化。

建立学校内部教育评价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者的素质,调整教育者的教育行为,改进教育过程;对学生而言,不仅是鉴定学习成

绩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为了充分挖掘学习潜力,为学生接受终生教育、实现终生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学校内部教育评价的功能应以导向、激励调控等教育功能为主,以鉴定功能为辅。

上述各个要素(即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就构成了学校内部教育评价系统,这些要素在运动状态下所发挥的作用,就构成了学

校内部教育评价系统的整体功能。系统组成要素的及组成要素联系形式的变化势必引起系统结构的改变,而系统结构的改变又必然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

二、目前学校内部教育评价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对评价目的认识不清。

北京市教委基教二处1997年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目前仍有13.4%的教师和31.3%的校长认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鉴定、考核。因而没有把

搞好教育评价作为反馈信息,改进工作,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仅仅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还有部分校长、教师认为自己工作很忙,根本没时间搞评价,把日常工作与评价工作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认为评价是游离于日常工作之外的事情。

(二)评价系统结构不合理。

校内评价系统包括对校长、教师、学生的素质的评价及他们的工作、学习过程质量与结果质量的评价两部分。目前,从结构来看,还主

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性的评价,即校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或者是校长(评价)→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这种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方向单一的评价系统,不仅未形成信息反馈网络,而且也不可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评价系统的功能未充分发挥。

系统的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决定的。由于目前学校内部评价系统的结构不合理以及对教育评价的目的认识不清,教育评价的整体功能未

能充分发挥,只是部分地发挥了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而学校内部评价系统的主导功能即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三、学校内部教育评价系统的改进措施

改进学校内部教育评价系统应在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功能的基础上,以优化评价系统的结构为重点和突破口。

(一)变鉴定式评价为交互式评价

即变原来的"上级"对"下级"的鉴定式单向评价为"上下级"之间相互评价的交互式评价。

首先,这种交互式评价应表现在系统内相邻成分的相互评价上,即校长(评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这样,两个相

邻成分之间(校长、组长之间;组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评价就形成了一个封闭回路,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他就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对象,即他既是评价主体,同时也是评价客体。校长也不例外。而原来始终是被评价对象的学生也参与到教师评价中来,实际是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了。相邻成分的相互评价应是校内交互式评价的主体,因为他们之间平时的联系最多,相互最了解。

其次,这种交互式评价也可表现在非相邻成分的相互评价上,即校长与教师之间、组长与学生之间、校长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上。从

理论上讲,成分间间隔的距离越远,评价的难度越大。如校长评价年级组长或教研组长比较容易,要准确地评价全校几十位、甚至上百位教师就比较困难,而要准确地评价全校几百、上千甚至几千名学生就更困难,但并非不可能,只是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要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如校长通过听课,评价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质量;通过座谈等形式评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质量。而教师可通过面谈,学生可通过信箱等多种形式把自己对校长的评价反馈给校长,以利于校长改进工作,提高自身素质。这些评价方式尽管形式各异,有时却能起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二)学校内部评价应以自我评价为主

在自我评价中,"我"是评价者,同时又是被评价对象;"我"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评价客体,是一种主客体相统一的评价。自我评价可有

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他人评价做准备的自我评价,即在他人评价前(特别是在领导评价前)严格按照与他人评价相同的标准所进行的评价;另一种是评价者依据评价原理、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可以自己确定)和评价目的主动评价自己工作或学习的过程或结果。我们更提倡后者,因为①它更能充分地调动被评价者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②标准和目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确定,不受外界的控制和约束,同时又有较强的针对性。③不受时间和场合的限制,简便易行。④可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操作,机动灵活。⑤信息反馈迅速,便于及时调整、及时控制和及时改进。

北京市崇文区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认为:教师评价要以教师为主体,要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从而通过评价变管理中的"他控"为"自

控"。他们在教学管理中,开展了"四自"活动,这"四自"是①自选内容,即自己选择教学内容;②自请听课,即自己请学生家长到校听放心课,自己任意请其他教师和领导听课;③自看录相,即电教组把每一位教师的课录制下来,课后自己安排一节课时间看录相;④自己评课,自己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写出评课报告。这种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校一位教师看完自己的授课录相后说:"自己上课时胸有成竹,课后感觉良好,认为是一节较成功的课,但看完录相后,从教育行为、教学过程的设计都发现许多不足的地方。自己很不满意,应当改进?quot;这是一个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鉴定、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的过程,通过自我评价,既能使教师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比教师互评和领导评更能使教师心悦诚服,促使教师在完全自愿中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学校内部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形成性评价又叫过程评价或进行型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工作中进行的,并突出发挥评价在进行过程中的控制作用。它可以即时掌握工

作中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或者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类型以及学习困难的原因,便于及时改进,所以过程评价的本质是反馈→调节→矫正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特有的反馈作用,必须要求两个条件:一是必须与工作过程紧密结合才可能经常进行,反馈与矫正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改进的成效。二是必须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突出在工作过程中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形成性评价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通过分析我们应认识到:

学校内部范文篇4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财政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内部财务审计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有效发挥。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我国审计法规准则的陆续颁布实施,使内部财务审计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道路。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国家有关的审计法规制度未得到大力贯彻落实,一些中职学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法定性认识不够,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造浅谈学校内部财务审计存在的问题文/董丽华成了一些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2.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从目前学校内部财务审计机构的设置状况,可以看出内部财务审计的独立性不强。有的学校将内部审计机构置于监察或纪委之下,根本谈不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有的学校基本上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只设置内部审计岗位,且置于财务机构管理之内。这样的监督形式,消弱了审计的独立性,影响了审计的客观性。

3.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学校内部审计的人员结构,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不合理。在中职学校内部审计人员中,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占多数,其中又以会计(审计)专业为主,而法学、理学、工学及其他专业的占比例很小。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具有内部审计资格的人员较少,业务水平也参差不齐。这些都影响制约着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

4.内部审计目标不明确学校内部审计应该明确目标,在服从、服务于学校总体目标的前提下适时开展审计工作。有的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目标脱离学校的总体目标,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学校把内部审计工作目标定位在应付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上。由此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常常处于例行公事的应付局面之中。

5.内部审计内容过于单一目前不少中职学校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以传统审计为主,仅限于开展“查错纠弊”、“堵塞漏洞”等财务收支审计;审计方法相对落后,多采用传统的查账方法,仅以事后审计为主,很少进行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审计业务尚未涵盖学校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二、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内部审计虽然发挥着一定的监督作用,但由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还没有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促进作用。针对中职学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以下几项改进措施:

第一、加大审计法规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为了进一步加大对审计法律法规准则的执行力度,应该加强宣传学习,并通过政府审计、财政监督等综合手段加以贯彻落实,提高中职学校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法定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学校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依法开展审计,逐步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内部审计工作就其性质而言是独立的,但就其实施过程来说则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关系,只有学校领导和职工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都提高了,审计工作才能加强,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有效地防范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减少不必要损失。

第二、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营造工作环境从理论上讲,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其主管领导有密切关系,主管领导的层次越高,其独立性越强。要加强中职学校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就要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由学校负责人直接领导,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干预,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体现监督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为审计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意大利帕玛拉特事件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第三、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培训学习、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研讨,交流总结工作经验等途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利用先进计算机审计技术的能力,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使审计人员能够始终坚持依法审计的原则、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保守秘密的原则和回避的原则,按照内部审计规范所规定的内容、程序、方法等开展审计工作。另外,学校还要重视配备专业、职称及年龄等结构合理的审计队伍,这有利于审计人员在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等方面优势互补,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四、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目标,提高服务意识

中职学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明确目标,要以学校经济活动为对象,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独立、客观地审查和评价学校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根据这种定位,内部审计人员要熟悉学校经济活动,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为学校计划的制定、项目的规划、完善内部管理以及总体目标实施等业务提供监督与服务,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

第五、转移内部审计工作重心,做到防微杜渐

学校内部范文篇5

关键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完善对策

作为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参与者和主导者,高等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不仅是科技研发的主力军,更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主体。在我国,高等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资金有多种来源,而其产出则主要是为企事业单位输送人才,并产出高科技成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事业的稳步推进,对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改革也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对高等学校各项经济活动的监督和审计,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就十分必要。然而,由于我国高等学校行政色彩浓厚,加上牵涉到的部门众多,使得很多制度的执行需要面临很多困难。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高等学校内部控制效率,优化内部管理流程。因此,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是当前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主要改革方向之一。

1.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内涵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政策、制度及程序的制定及实施,实现对其内部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管理的一个过程。由于高等学校经费来源众多,且多数经费来自纳税人。因此,为了保证这些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加强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而这也直接与高等学校内部会计控制相关。与企业一样,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也是一个发展过程。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和经验的不断增多,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也在不断地革新中。然而,受到行政干扰多、部门牵涉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控制无论是在理论建设还是实践等方面都比企业内部控制落后很多。所以,利用新的技术,促进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改进和完善也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2.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必要性

2.1信息化可以提高高等学校内部控制效率。随着高等学校规模的增大,高校内部管理需要涉及更多的部门和信息,这就使得其内部控制难度更大。一方面,财务信息和人员信息的增多,使得高校在资料管理,尤其是经费管理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另一方面,因监督和审计的需要,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必须做到更科学和更客观,相关信息和经费收支必须保证准确性。而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发展,则能有效提高其效率。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对复杂和烦琐的各项经济活动信息进行自动记录和高效处理,并对相关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通过信息化办公,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操作的时间耗费,也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更为重要的是,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还能更好地实现岗位分离制度,避免暗箱操作和徇私舞弊的出现。而且,通过信息系统的建设,一些重要的审批制度都可以纳入到系统中,这样,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发展也能起到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相关规章制度执行的影响,从而能保证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2.2信息化可以提高高等学校信息管理的时效性。对于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而言,信息的时效性和相关性至关重要。各级管理人员和各个部门的经济活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信息的实时传递情况。而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可以使得一些重要信息通过信息系统专项传递给相应的部门或者负责人。而部门或者相应的负责人在授权之后,可以登录相应的信息查看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既可以是学校的预算执行情况等财务信息,也可以是学校管理规划和人员信息等。同时,部门或者相应负责人在接收到这些信息后,也可以将自己的反馈意见或者政策执行情况上传给系统,以便上级管理者的统一监督。因此,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信息化有助于各级管理人员对规划的执行力度,也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此外,高等学校内部控制还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相关信息的共享。通过共享平台,有关部门或者负责人将需要共享的信息上传,这样其他部门和负责人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信息。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一些重要人士任免信息和财务信息的透明度,还能有效减少这些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对保障重要信息的公正性也有着重要意义。

3.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3.1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良莠不齐。从我国高等学校实际情况看,不同学校对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一些地方高等院校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和认识都不到位。由于思想观念落后,这些院校的内部控制信息化投入相对较少。同时,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也需要高等学校有着足够的财政支持。然而,这些地方高等院校本身经费有限,很难保证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质量。结果就是,这些地方院校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程度较低,无法与经济发达城市高校相比。这就导致我国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建设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布和学校分布特点。一些学校信息化建设程度高,而另一些学校的信息化则水平很低。这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良莠不齐的现状也加剧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不平衡发展。而对于那些处于经济发展地区的高等学习而言,其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这些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信息化表现出明显的工作分布特点。对于资产管理、经费管理和预算管理等,这些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覆盖了非常大,基本实现了内部控制信息化的要求。但是,在采购管理、招标管理和合同管理等方面,即使是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学校,其信息化覆盖也在50%以下。很多高等学校在这方面的经济活动管理还停留在手工记账和人工记录等方面。这就使得高等学校在设备仪器采购和项目招标等方面效率低下,且暗箱操作的概率更大。3.2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力度不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管理系统的运作离不开对其日常的维护。这就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管理,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安全进行。然而,有些高等学校只注重对管理系统的建设,而忽视了对管理系统的维护。以密码登录为例,很多系统登录需要输入密码,并且该密码只能对专门人员负责。然而,这些密码多数过于简单,且因为人员流动的影响,很多密码还会被其他部门人员知晓。这就导致不相容岗位制度很难得到有效执行。同时,由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互联网的支持,而互联网的网络安全问题同样是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信息化需要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我国一些高等学校出现了因为黑客或者网络病毒攻击而导致的信息泄露或者篡改的事故。造成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高等学校疏忽了对信息管理系统恶日常维护,导致这些系统需要面临着更多的安全风险。此外,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需专门人员的支持,而一些高等学校将信息系统管理的任务安排给一些学生,这就导致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不具备专业性,也就很难保证其运营的安全性。3.3信息共享程度低。内部控制信息化的另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可以实现高等学校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甚至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实现不同高校之间有些信息的分享。但是,我国很多高等学校则忽视了对信息分享作用的利用。我国一些高等学校内部信息共享效率低下,导致很多重要政策执行不到位,执行速度慢,严重影响了高校内部控制效率。内部控制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相关信息的共享,是评价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也是未来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但是,很多高等学校内部控制还无法达到这项要求。

4.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信息化完善对策

4.1加大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对于一些地方院校而言,其经费来源有限,这就导致其内部控制信息化很难继续发展。因此,对于这类高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可以共同出资加大扶持力度,成立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以支持地方高等学校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发展。而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高等学校而言,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应该继续加大覆盖率。尤其是在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和招标管理方面,要尽快实现网络办公和信息公开,以促进这些经济活动的公正性和效率性。4.2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是决定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安全和效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效果,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高等学校也要做好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对于高等学校而言,首先就需要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专门负责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同时,高等学校也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重要部门或者涉及重要信息的管理系统,要严格规定操作程序,建立起严格的密码登录制度。同时,为了保证一些涉密信息的安全,高等学校还要建立起保密制度,对重要数据不能通过互联网直接传送。为了促进使用人员具备更好的信息安全意识,高等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信息管理系统使用培训和信息安全讲座,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4.3加强信息化的短板建设。从实际情况看,我国高等学校,尤其是重点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度过了高速扩张期。但是,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使得很多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存在不少短板。以前文所述的合同管理和采购管理等而言,很多学校还是主要依靠人工完成。高等学校在基本的财务信息和人员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信息化相对完善,但是在项目建设管理方面则存在很多的不足。而高等学小项目建设往往需要涉及更高的资金和更多的人员,包括项目进展和项目监督等,都还没有完全纳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因此,在未来,对于这些短板问题,高等学校仍需加大改进力度,以便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发展。

总之,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化高等教育,实现国家高等学校建设战略的重要环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效率,还能帮助高校更好地提高信息传递和管理的时效性,有利于高等学校政策规划的执行,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做出更多的贡献。我国高等学校也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并及时发现自身在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足之处。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条件的改善,我国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水平将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尽早建设一些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鑫,裴冬雪,张阿洋.我国高等学校管理的内部控制信息化现状分析与实施要点[J].知识经济,2018(15)

[2]郝菊玲,郭静.浅论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信息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08)

[3]徐锋.内部控制信息化对高校实施内部控制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03)

[4]纪海娟.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6(13)

[5]冯智纲,呼婷婷,仝乃礼.高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8(05)

学校内部范文篇6

关键词:学校;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工作环境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同时随着市场化制度的广泛普及,财务管理也逐渐成为了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财务工作的流程进行了很大程度的简化,提升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但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财务管理的环境,造成学校财务内部控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认真分析内部控制存在的全新问题,并找出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增强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确保学校的财务正常发展。

一、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于内部控制的影响

1.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于内部控制方式的影响

在传统学校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都是要将不相容的岗位以及职能进行分离来进行的。但是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进行财务管理则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以及计算机将财务管理当中的所有组织机构形成为统一的整体,对于财务数据的整理分析也都是使用计算机来实现的,并不需要外部人工处理,或者只需要简单的人工处理。此种财务处理的方式相对较为集中,这就弱化了传统的组织控制作用,同时也造成了相应的工作流程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某些新环节,包括对于数据的收集处理、审核、计算机系统维护等等。所以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改变了学校财务的内部控制方式。

2.内部控制范围以及重点内容的影响

学校通过信息化进行财务管理能够扩展内部控制的范围,同时内部控制的重点也在发生着变化。较为传统的会计内部控制重点关注在学校内部方面差错的防弊,但由于采用了信息化方式进行财务管理就会造成管理工作环节的增加,内部控制中也要将增加的环节归入到控制范围当中。正是因为增加了一定的环节,所以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也要顺应做出调整,要对原有重点内容(包括牵制、审核等内容)向着确保网络安全、会计信息控制、人机交互处理、原始数据输入以及计算机系统连接等方面进行转变。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传递的频率以及速度会增加,消除掉了信息沟通的壁垒,这就使得财务内部控制的范围有所增加,并不单单局限在学校的内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内部控制的难度。

3.针对内部控制技术的影响

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人工控制和程序化控制进行良好的结合,程序设计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内容都要为财务审计提供必要的信息,所以就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在保留人工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程序控制。总的来说,随着财务管理所采用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所采用程序进行控制的比率就会增加。4.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财务管理通过信息化建设首先就会更改会计机构的人员结构,使得会计部门人员不单单要包括较为传统的会计人员和财务人员,同时也要具有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另外,随着会计处理范围的不断扩大,会计人员除了要完成最为基本的会计业务之外,也要继承管理方面和财务方面的相关功能。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背景下学校内部控制所面临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和学校内部控制相适应问题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财务管理方面应用的深入,学校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管理的环境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原有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无法满足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所以学校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也要进行对应的变革,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这也是现阶段学校财务管理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2.学校的安全风险问题

学校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后,其内部控制的关键问题已经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其内部控制的关键问题已经不再是有关证实相符、账证相符和账账相符的要求,而是转变成为了数据传输和网络的安全管理问题。但是数据的传输以及网络安全会面临非常多的外在因素威胁,这就给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要想做好内部控制的难度会更大。3.内部控制风险方面的问题财务管理要采用信息技术也就具有了信息技术所有的开放性特点,这也体现了财务信息开放性的目的,从而为增强财务和其余方面有机联系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从而进一步推动财务管理发展,并且提升学校财务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但是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和别的部门接触几率增加,容易造成财务信息泄露。没有一种加密技术是绝对安全的,不法分子可通过相关技术漏洞进行会计信息窃取,从而造成内部控制失效。

三、增强学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的背景下,企业一定要按照财务信息化管理形成的新环境来进行内部控制升级,缓解会计信息系统风险,从而完成学校的战略目标以及相应的业务目标,促进学校的发展。

1.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完善

第一方面要增强系统的设计控制。要选择合理的软件以及相应的供应商,最大程度上避免信息软件质量问题或者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而造成不能达到学校财务管理的要求。例如信息系统为专门进行开发设计的,要从完善设计需求等方面进行控制,从而提升软件的质量。在确定好软件之后,还需要对软件采用非常谨慎的可靠性测试,从而及时准确的发现结构数据或者是程序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防止给学校造成损失。第二方面要增强系统的安全控制。学校财务信息管理安全风险方面的因素包括系统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方式等,其中系统技术水平可以利用设计以及试用阶段进行检测,从而及时的发现系统方面问题。在组织内部并没有建立起有关信息安全管理的制度,缺少安全方面的操作规范以及相应的控制标准和安全规章制度等,这就容易造成内部控制问题,从而导致学校信息被盗。第三方面是要增强管理控制。要将财务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当成日常工作当中的重点内容来对待,主要包括的内容有:工作人员的分工、相关权限的设置以及审批、日常的运营维护管理工作等等,从而增强系统的安全控制,最大程度上发挥系统的有效性。

2.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不断完善

第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主要包括的内容有:确定相关岗位职责、对于财务会计岗位和职责进行合理的设置,从而形成互相牵制和制约的岗位制度。要在内部制定并不断完善技术安全制度,通过制度进行系统管理规范化,从而缓解系统受到互联网安全的威胁。同时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分别为纸质档案管理、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等,确保档案的安全。第二方面是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的监督制度。学校要从几个方面来加强控制制度,分别包括:会计信息的资源控制、组织管理和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财务系统应用以及维护等,通过较为有效的内部监督审计制度来确保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四、结束语

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一定会对内部控制造成影响,所以学校要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升内部控制水平,进一步促进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从而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作者:张红梅 单位:邵阳市商业干部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贾秀芹.财务管理信息化与财务内部控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3):15-17.

[2]陈应华,吴强.财务管理信息化与财务内部控制探究[J].中外企业家,2013,(33):28-29.

学校内部范文篇7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实用型人才,为经济建设和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内容、方向以及模式上也日益朝着多元化、规模化发展,以够保证稳定的生源以及优质的教学质量。然而随着学校投入的不断加大,规模不断扩展,这必然会导致学校财务工作压力的加大,出现资金使用的绩效低下、监管形同虑设等问题。职业学校要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借鉴“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强后劲,借助于内控深化内部改革,为学校的战略性发展出谋划策。

一、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财务会计操作过程缺乏规范化

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存在各部分费用归属不明确、账目混乱等问题,在分类核算环节,明细不清晰,财务会计的操作过程存在着主观化、随意化的问题。另外,忽视创收性经费以及建设性经费的管理,而主抓财政性经费管理,而使得在会计操作过程中易出现一些资金流失或者滥用等问题。还有一些职业学校物资的管理也较为混乱。受到制度以及人手的限制,物资流失或者浪费等现象存在物资采购、验收与保管环节中,难以实现全面化、科学化的管理。

(二)内部控制基础条件薄弱

中等职业学校的财务管理基础条件还较为薄弱,内部控制工作举措时间尚短。首先是学校的管理层以及相关的财务工作内控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虽然针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各项具体内容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没有充分认识到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在执行力上较弱;其次在权责分配上,组织架构单一,存在财务管理无法促进内控工作的开展。权责分配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在内控管理中分工的细节化和工作的标准化如果没有完善的组织架构体系就难以实现;最后在具体的财务工作运行中与内控相关的各项制度建设也尚不完备,出现财务管理漏洞使得出现难以权衡的局面。

(三)财务部门风险管理意识差

在国家政策的作用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财务部门一直以来在风险意识方面较为薄弱。然而在当前的市场化环境下,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放开和民营经济的崛起,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层没有认识到中等职业学校也会面对各种风险,没有建立风险管理与风险预警机制,所涉及的比如融资、预算以及投资等项目相关资金运管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出现资金损失。

二、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只有不断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从而实现资金安全的主要目标。首先,建立包括核算制度、报表制度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使每个会计工作人员都能够依照制度来熟练办公,还在会计内部进行相关制度的培训工作;其次,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市场化发展,学校的主要资金项目逐渐成为建设性经费以及创收性经费,对上述两项经费的管理意识会计人员需要及时建立,学校要丰富现有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内涵,做好管控工作。

(二)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1.要全面改革当前财务部分的组织架构,确保职责分配科学、合理,适应当前学校多元化、拓展化的发展目标。同时,借助于现代化的组织架构,例如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实现职责的细化和明晰化,便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学校管理层以及财务部门要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这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当前学校在抵御市场风险、制定战略性发展策略的意义,对学校每个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3.结合学校自身的管理经营特点,充分参照市场中成熟企业的模式,来尽快制定出完备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漏洞的产生,有条不紊、有理有据的展开。

(三)多角度全面建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体系

从多个角度来建立风险管理与风险预警在内的财务管理风险防范体系。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校当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全面提高管理层及财务部门的风险管理意识。其次,对现有的财务工作人员开展财务风险管控相关的各项培训。再者,进行预警机制的模型化开发和构建,要充分借助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技术、软件技术等来从而完成中等职业学校整个预警机制的建立。

三、结语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内部控制体系势在必行,受到市场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只有通过内控管理,学校才能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能在当前的发展中实现资金安全和战略目标准确。

作者:顾非非 单位:上海商业会计学校

参考文献:

学校内部范文篇8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同时委托外部机构经营管理中的部分职能。内部审计外部化作为企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动向,是企事业单位理性选择的结果。作为知识领域的前沿阵地,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地从理论上探索内部审计外部化所面临的问题和必要条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外部化形式,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监管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等院校内部审计外部化

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世界,经济环境不断恶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核心业务,同时委托外部机构经营管理中的部分职能。内部审计外部化作为企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动向,是企事业单位理性选择的结果。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科研攻关的重要基地,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人力和科技支持作用。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与单位经济协作活动的日益增多,其办学和科研经费正在迅速增加。在高校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式下,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而现有的审计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必须认真应对,以开创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1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概述

1999年6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市,由12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理事会一致同意通过了一项内部审计的新定义。新的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该定义与IIA在1990年《关于内部审计职责的声明》中内部审计的定义存在着两个重大的差别:一是新定义增加了内部审计具有“保证”和“咨询”的作用,这就反映了现代内部审计活动已经扩大了它的范畴;二是新定义中去掉了“在组织内部”一词。这就表明内部审计不再是一种组织内部的自检活动,组织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履行内部审计的职能,即可以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这种变化说明,内部审计的主体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也可以不是组织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内部审计的主体可以由第三方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投标,以获得对组织的内部进行审计的权利。

2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意义

2.1有助于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内部审计机构作为高校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基本的职能就是监督,但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又往往因为受到学校管理层的干预而失效,使内部审计不能公允地评价高校经营管理水平。同时,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名义上是与其他职能部门相对独立,但实际上却与其他职能部门的人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独立性在开展工作时是无法得到保障的。如果将内部审计工作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由注册会计师根据与高校签定的合同开展内部审计,他们虽然也需要与高校的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但只是因为开展工作的需要,没有附带任何感情色彩和经济上的利害关系,这就使得审计人员能够毫无顾忌地指出管理活动及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从而提供更具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评价结果。同时会计师事务所有一套保证审计准则受到遵循的机制,促使注册会计师在提供内部审计服务时遵循职业标准,从而确保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2.2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节约内部审计费用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内部审计的职能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建立科学管理机制的需要。因此,为适应高校管理的需要,内部审计必须不断扩充其职能,逐渐向风险管理和管理咨询拓展。而风险管理和管理咨询业务的开展需要金融、会计、市场、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共同完成。如果借助于外部注册会计师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如果高校聘请注册会计师充任管理审计师,他可以根据内部审计业务的需要,利用其分支机构和固有渠道,合理地配置资源,避免了内部审计人员的重复劳动,节省审计成本。再者,注册会计师对一个组织同时进行财务审计和内部管理审计,可以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从而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节约内部审计费用。内部审计费用是内部审计人员全面履行职责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包括开展业务活动的公用经费和内部审计人员经费两部分。若自己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需要支付员工薪金、培训费和管理费用。如果从外部聘请人员承担内部审计工作,则不仅可以节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和培训内部审计人员的费用,在不进行内部审计时便不必支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等,这就降低了学校的成本支出。

2.3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内部审计对高校来讲并不像生产经营那样是一种经常行为,在高校管理需要的时候,从外部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内部审计并提出报告,能够使社会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因为注册会计师远比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优化,而且在对不同类型的组织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社会资源。高校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人才的知识而不必再去培养自己的内审人员,减少管理成本。内部审计外部化还能充分利用公共信息资源,将一些组织的先进经验介绍给高校管理层,避免高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过长的适应期所带来的额外开支。

3如何推进内部审计工作外部化

在我国高校领域,内部审计工作虽然在某些方面依靠外部审计,但内审职能主要还是靠内部审计机构来承担。内部审计外部化作为理论界的一个新生事物,在西方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实践并迅速发展,它的存在给现有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给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

3.1高等院校实行内部审计工作外部化需要考虑成本与效益原则

3.1.1内部审计工作外部化特别适用于有房屋基建和大型维修项目的高校。如果高校在几年中仅有为数不多的房屋建设项目,若配备工程造价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在工程建设期间支付的审计费用可能会低于聘请外部审计人员所需费用。但工程完工后,工程审计人员如不具备其他方面的审计知识,在其他审计工作中发挥不了作用,而高校仍需为其支付各种费用;同时内审人员具有的专业知识一般会低于外部专业审计人员。因此,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聘请注册会计师比高校自身配备工程造价审计人员明显降低成本费用。

3.1.2在新设立、新升格的高校和原来没有设立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素质偏低的高职院校可优先考虑采用内部审计工作外部化,这样能尽快改变这些高校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工作不到位的现状,较大幅度地提高这些学校的审计工作水平。

3.1.3内部审计工作外部化适用于高校所属的经营单位或已经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实体较多的学校。因为这些经营单位或实体分别执行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和采用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对其审计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依靠高校现有内部审计人员很难全面完成审计任务。

3.1.4内部审计工作外部化适用于现代化教育集团及教育资源共享的大学城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现代化教育集团的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保证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聘请外部审计人员配合集团人员加强对所属单位的财务审计和下属教育单位负责人的离任审计,可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提高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

3.2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健全科学管理机制,还要从自身作起,才能达到审计工作目的

3.2.1要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内部审计工作开展20多年来,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探索创新。实践证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有创新精神,没有创新,内部审计工作就会陷入停滞和僵化。当前内审工作的创新,应着重在以下方面下工夫:第一、创新工作理念。要提升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问题发生后再审计,虽然可以达到找出原因、分清责任、采取措施的目的,但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无法挽回的;第二、要创新工作目标,不断拓展审计领域。内审工作目标应放在促进部门与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上来,目的就是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第三、要创新工作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经济犯罪手段也越来越隐蔽,方法也越来越巧妙,这些都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客观上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手段。

3.2.2要继续深化高校内部审计体制改革。要以内部审计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强高校内部审计思想、制度、作风建设。正确处理内部审计的内外关系,建立“权责明确、运转灵活、服务高效”的内部审计体制和机制。内部审计一定要眼睛向内,真正成为本单位、本部门自我约束和加强管理的工具,并且按照这一要求积极研究探讨教育内部审计体制改革,理顺关系,完善机制,保证内部审计健康有序发展。

3.2.3要紧紧把握好高校内审工作的质量。作为高校建立科学管理机制的重要一环,内审工作只有不断提高质量,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内审作用,实现显性与隐性价值。首先要在加强审计综合分析,使审计成果成为决策的依据上下工夫;其次要重视未曾涉及到的重要领域,主动探索经济活动与经营管理的规律和特点,把审计监督职能与服务职能结合起来;第三要把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结合起来,实现以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转变,将查错防弊与效益、效率、效果审计结合起来,实现向绩效审计的转变,争取审计工作每年都有提高。

3.2.4要注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的更新,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是落实审计制度、促进审计工作持续开展和实现审计目标的关键。高校有着得天独厚的学习与工作环境,广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积极参加注册内部审计师的考试,使自己加快更新知识结构的步伐,为高校内部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学校内部范文篇9

(一)案例呈现:××初中的教师“罢考”风波

××初中,有学生1500余人,大部分学生在校吃午餐,当时拟在2009年秋将食堂承包给他人经营。暑假期间,校长A、后勤副校长B和总务主任D,多次到周边学校考察,并拟出承包方案。开学前的行政会议上,就食堂承包方案中内容“为鼓励校内正式工人承包,国拨工资照常发给,校内其他福利不再享受,承包金定为每年2万元。”教学副校长C提出异议,认为:合同方案应先下发所有行政人员审阅,再讨论公示通过;承包金应采取竞标方式确定。B听罢,撂了一句话“谁说不行,谁拿方案,谁去操作。我就这个意见,你们讨论吧。”起身要离开会场。校长A见陷入僵局,就说:“这件事时间紧,就按方案先运行,以后有问题再讨论修改。”其他人也不再说什么,作了决议。经总务处落实,2009年9月中旬正式承包运营。2009年底,中小学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按合同,食堂承包人和校内其他人员一样都享受了。对此,大部分教师愤愤不平,三五成群到校长办公室要解释,并要求学校兑现上半年的“中考奖”(当年9月由于通知实行绩效工资,校内停发一切人员经费,原来规定的当年中考奖一直没兑现)。此时,正值学校期末考试,大部分老师因此拒绝参加监考阅卷,校长要求行政人员做教师工作,但后勤管理人员认为事不关己,这是教学方面的事;而教学管理人员认为这是后勤财务上的原因。双方都不愿意去。校长面对争执不下的双方,看无法解决,只好上报县教育局。经县教育局协调,才勉强完成考试任务。第二年春,A校长以年龄偏大为由坚决辞职,在一起工作已十几年的两名副校长B和C,因工作中总是磕磕碰碰,分别被调往其他学校。

(二)问题症结:过分强调组织分工,导致整体观念和整合能力缺乏

本次教师“罢考”风波,表面看来是由绩效工资不平衡、中考奖未兑现等引起,实质上是由学校内部不正常的行政关系造成,根本原因是存在过分强调“行政分工”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导致成员缺乏整体观念、组织缺乏整合能力。具体分析如下:

1.缺乏系统思考,整体观念不强

主要表现:工作视野狭窄,只关注自己分管或主办的事情,缺乏整体观念,过分强调本部门工作的重要性,只顾自己部门权力和利益,不能把自己的工作放到学校整体工作中来考虑。如案例中的食堂承包工作,方案拟订时没有考虑教学管理因素,绩效工资兑现时没有考虑到职工之间的利益平衡。

2.缺乏沟通协调,力量难以整合

案例中,食堂承包的设想、考察、方案制订和实施等环节,没有充分征求其他部门和人员意见,只是后勤部门的单打独斗;教师“罢考”需要做工作时,教学与后勤管理部门不能互相配合、协同解决问题。学校行政组织已处于涣散、分裂状态,部门力量无法得到有效整合,正常工作已无法开展。

3.缺乏感情交流,人际关系不融洽

行政人员长期相处,缺乏交流沟通,因矛盾的积累,极容易导致感情破裂,出现上上下下不顺眼、时时处处唱反调的现象。本案例中,两位副校长B和C,情趣不合,意见相左,在一起别扭地相处十几年,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障碍。

(三)策略思路:以整体观念整合多方力量

1.加强责任和纪律教育,形成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

首先校长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学校行政人员加强教育,使班子成员认识到,学校是一个整体,各部门工作是联系的,使班子成员养成系统思考的习惯,重视沟通和协调,确保学校工作目标的实现。其次要通过成员的自我教育,明确责任,加强自律,遵守规范,重视自我纠正和调适,确保个人工作目标与学校整体目标的一致。

2.坚持两个原则,协调两个关系

整合多方力量,形成组织合力首先,在协调机制上坚持整体性和规范性原则。形成合力的前提是协调,协调的基础是学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的依据是工作规范。学校要制定整体工作方案,将各部门工作统一到整体工作中来;要建立部门之间工作联系的制度,规范工作运行机制,并力求按规范行事,避免组织内的矛盾产生。其次,在工作视野中正确把握全面关注与局部深入的关系。要有全面关注的工作视野,又能做到局部深入,将自己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达到局部与整体的有机结合。再次,在具体事务上正确处理分工与协作、独立思考与听取意见的关系。学校具体事务主要是通过分工来落实的,但“分工不分家”,在工作中要做到:准备时相互通气、过程中协同配合、有成果共同分享。

3.增强感情交流,融洽人际关系

当学校目标实现时能共同庆祝,遇到挫折时能互相勉励;当某一成员成功时能表示祝贺,遇有挫折时能给以安慰和帮助,形成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彼此包容、合作共赢的积极人际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内耗,增强团队的战斗力、向心力。

二、外出学习“叫停”,暴露科层管理缺陷

(一)案例呈现:班主任外出学习被叫停

中考前某周一上午,几位班主任在传达室看到了一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和班级文化建设”的专家报告会邀请函:报告会后天在省城举行,报告人中有两位是著名教育专家。大家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于是,有班主任带着这份邀请函,找到学校教研室主任C,提出要学校组织班主任去参加。C的答复是,请示分管副校长B后再说。因时间紧急,C马上向B作了汇报。分管教研的副校长B,是本学年刚从外校提拔调任的,提倡教研兴校。B认为外出学习有利于扩大班主任的理论视野,是提高积极性和教研水平的好途径;平时也多次说要带老师到外面学习,这是好机会,机不可失。当即决定,由C马上联系举办单位,并通知所有班主任做好参会准备。C担心经费问题,B认为,几千元钱算不了什么,何况是用在教研上,回头再和校长说。C很快就联系好,并在学校公告栏内了班主任参加报告会的通知。各班主任都忙碌起来,调课、上课、安排其他教师代班。但是,当天下午,公告栏内通知不见了———B、C和各班主任接到校办通知:“本次活动取消,中考后有机会再作安排”。原来,在C发出通知后,校长A知道了此事,认为中考在即,不宜安排此种活动,外出人数太多,会导致教学管理混乱,便让办公室发出取消活动的通知。此次“事变”后,A感觉B做事武断,不请示就作决定并发通知,是一种无组织的行为;也是对自己的不敬,于是对B处处戒备。B也牢骚满腹,认为A对自己分管工作干预过多,感觉对自己不信任,工作没意思,再也没了劲头。从此,两人矛盾不断,学校教研工作常常无人过问,班子其他工作也受到影响。

(二)问题症结:科层管理运作不善,导致沟通、信任和合作缺失

我国中小学行政组织基本上是“科层化”的。分层管理尽管职责明确,但运作不善,也会使学校内部行政关系中出现问题。结合本案例分析,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在层级设置和工作机制上存在问题。案例中的学校管理层级,分别为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职工四级。这种以人代岗的线状组织,存在着层级过多、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直接冲突和副校长在工作中的“悬浮”现象等问题;工作中“单线联系”和“请示”,常常导致“问题提出、论证、决策、实施、反馈、监督”等基本工作环节的缺失,难以发挥集体智慧,缺乏有效的横向沟通。另一方面,各层级人员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式存在问题。案例中的C主任,没有思考本次外出学习是否适宜,就匆匆向分管副校长汇报,引发了本可以避免的矛盾。这是科层管理下中层干部常常会形成的典型表现———“习惯性无助”、“无解释的责任推卸”,表明二级机构在职权弱化时容易产生自我保护性的消极行为。案例中的副校长B,未对本次外出活动全面论证,就作出了与学校整体工作相悖的决定,犯了工作规范上的错误;在遭到否决后,既不主动与校长沟通,又不自我调整心态,工作状态也由积极变成消极,给学校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案例中的校长A,否决副校长B的决定,虽然是基于学校整体工作的正确考虑,但在方法上过于简单粗暴,缺少利害分析和解释交流,这是“专权者”的典型行为———简单否决。以上三个层级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权责认识不清、沟通交流不畅,导致上下级的不信任、不合作。

(三)策略思路:通过沟通增强信任,以合作实现共赢

以上问题,在我国当前教育管理体制下,解决的策略思路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科学设置层级,畅通沟通渠道,规范角色行为。首先,精减层次,改变以职位定层级的不合理现象,建立以机构定层级的模式。如以校长、副校长组成的校长室为第一层级,教务处、总务处等部门构成第二层级。这样,就形成简约的两个层级的学校管理结构(在规模较小学校,副校长还可兼任部门负责人,以接触具体事务,掌握基层信息),既能形成低重心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也可避免副校长岗位“悬浮”现象。其次,建立校长办公例会、部门工作例会、行政例会等会议制度和文件管理制度,规范信息收集、处理、行为,确保沟通顺畅、处理科学合理,避免矛盾冲突。再次,每个成员要定位准确,规范扮演角色,提高对他人的角色认同,增加相互间的信任和默契。另一方面,以沟通增强信任,以合作实现共赢。班子成员要努力在整体目标统领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不是单打独干,而是主动建议、争取支持、协调配合、组织实施,提升本部门工作质量。与此同时,遵守行政礼仪,不侵权越位,但又能善意提醒和及时补位,尊重信任其他行政岗位人员,共同做好工作。

三、群众留言,折射行政冗员通病

(一)案例呈现:网友留言与领导回复

2010年9月4日,某网站的“地方领导留言板”网友留言:“××初级中学的两个困局:一是教师严重不足。一千一百多人的学校,上级机关只给配备一百名教职员工。学校出现了课没有教师带的境况。二是领导严重不足。学校现有正副校长六名,正副教导主任七名,正副总务主任五名,专职党支部副书记一名。学校出现了有些事无领导过问的境况。”一个多月后的2010年10月19日,留言得到回复:“网友你好,经查,××县××初中现有学生1263人,教职工86人、特岗教师10人,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3.2,远远低于省定1∶18的标准,因此,不存在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根据《××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现在的××初中是2009年9月由原××初中和××初中合并而成。为保证学校合并工作的平稳进行,对两校合并后班子采取平稳过渡、逐步消化的办法。××县教育局将加大对学校班子成员的考核力度,增强班子成员的履职意识,坚决杜绝有事无领导过问的现象发生。”

(二)问题症结:行政冗员,导致组织效能低下

本案例中,网友“反话正说”的留言,回复中“避重就轻”的解答,都反映出该校教育行政人员过多、人浮于事的事实,教师和行政两个群体的积极性都会遭受打击。本则案例中的学校内部行政关系,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主管部门对领导班子的不当管理问题。96名教职工的学校,竟有校级领导7人。如此情形,官方简单归因为学校布局调整遗留问题,是“避重就轻”的,根子在主管部门对学校领导班子人事管理不当问题,是当初的“乱作为”和后来的“不作为”。二是学校对中层干部的管理不当。根据管理权限,学校中层干部由学校按规范程序选用,报县局备案。按规定只有3—4名,实际却有10多名,超出3倍。在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要求精减的情况下,学校领导势必对二级机构成员的精减“不愿为”或“不敢为”,这既是消极等待,也是自我保护。行政冗员会给管理带来很多问题。人员过多,必然分工过细,增加协调难度;过多“虚职”(如专职副书记和工会主席)的设置,也会给其他成员带来心理不平衡;还会为行政人员合理流动带来障碍(如能者得不到及时升迁)等。这些问题均会使关系越来越复杂,效率越来越低。

(三)策略思路:加强人员管理,以精干达高效

学校内部范文篇10

叶枝镇原有学校共计35所,通过几年的努力。完小6所,两师一校2所,教学点27个,结合本镇实际情况,根据当今办学方向,认真分析校点布局情况,合理调整校点布局,充分发挥现有资源使用效益,2008年共撤并年级7校。撤并学校13所,2008年有学校计21所,2009年又撤并4个校点,现我镇有学校17所,其中完小3所,校点14所。开学后根据收集整理得知,有适龄儿童862人,已入学860人,入学率达99.8%实际应在校918人,实际在校844人,流失学生达74人。校教师编制数72人(实有在编教师60人,未能上班1人,代课教师9人,临时工9人)小学高级教师19人,小学一级教师20人,小学二级教师8人,报账员1人,工人4人,新录用8人。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年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完善学校的各项制度,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狠抓教研,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努力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不断推进我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把今后工作做得更好,现将一年来的工作作简要总结。

二、一年来工作及工作成效

(一)强化学习,提高认识,明确目标,牢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为了此项工作落实,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政治学习,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并列如学校的主要工作中,要求各村有计划、有检查。二是加强宣传,形成共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三是强化教师的业务学习,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强化新课程理念的认识,本学年我校结合实际,教科室组织各种教研活动,通过活动组织,促使各教师参与准备,在此过程中就要去查阅学习一些资料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巩固“普九”成果,改善办学条件

1、认真做好“普九”和“等级学校督导评估的档案续建工作,并做到档案规范、齐全、数据清晰准确。

2、精心设计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并做到:一是加强室内管理,统一标准、规范布置,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优化教师队伍、实行民主管理

1、我校知人善任依据实际,安排教师积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稳定教师的情绪,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中。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树立讲政治、创业绩,树新风的领导班子形象,严格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讨论研究学校的大问题做到公开、接受监督,严格控制领导独断专行的良好行为。

3、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全体教师查思想,查作风,查职业道德,查履行职责,为人师表。二是开展调查活动,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到目前为止,教师敬业爱岗,团结向上,使教师思想得到了转变,工作上有了进步,业务上有了提高,纪律上有了增强。

(四)、加强德育管理

1、一是以行为习惯和养成教育为主线,大力开展文明活动。二是从学生的一日常规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严谨的校风校纪。三是通过品德课很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为落实该项活动,各校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四是严格升降旗制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2、重点工作重点抓,积极创造好的工作氛围,一是抓好社会、家庭、学校的联系,结合实际,召开家长会、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学校,学校了解家长,共同教育好学生。二是开展好环境整治活动,加强学校的食堂管理,清理校内外的卫生死角,通过清理整顿有明显的改观,宣传安全知识,使学生了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以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课程改革

1、开学,我校及时安排教研活动,要求各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总结,找出工作中的成功与不足,要转换教师的角色,多想办法,让学生学习方式得以改变,在月会中,客观的评价等问题大家坐在一起各抒己见,对于不足之处,要进行客观地分析,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法,比如我们推行学习的参与式合作学习,不要担心不成功,要注重培养习惯,从小学会合作等,以免再走弯路,对于一些好的经验,我们应进行推广和交流。在全村或全镇范围内形成一种积极探索,提高质量的教学钻研氛围。

2、教研组及时安排骨干教师的公开课,大家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但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注意突破重点,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最终推动我镇整体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出来,同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使人人参与课题研究,课题研究为教师服务的氛围。

3、继续坚持“走出去”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原则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研工作是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2009年度先后安排省外学习1人次,省级3人次,丽江1人次,香格里拉1人次,县城30多人次,教科室计划2次“校本教研”其中一次是为了不断加强镇小学教育,不断提高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因此我镇中心完小教科室就如何提高民族贫困山区教师教学能力,与师生交流谈话,查阅资料,探讨分析的基础上把说课竞赛列入教科室工作计划,于2009年2月28日在全镇教师会议上作了说课教学竞赛安排和前期工作准备。各村进行选拔,参赛教师达35人。于2009年5月8日—9日在叶枝完小举行小学教师说课教学竞赛,共18人参加竞赛活动,参加评委有9人,参与听课教师据统计达71人,最终取得很好效果,并得到县教研室的好评和赞扬。全体教师都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次培训学习和活动的开展,为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打下基础,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4加强常规管理,促进管理更加规范,学校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强化教学法规意识,采用“定时检查和随时抽查”方法,加强课程管理,做到开齐、上足、教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困难

(一)在一年的工作中,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及学习,各种业务能得到提高,观念得到更新,严肃各种纪律,在全体教师相互关心,团结协作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可喜的成绩,作整体看:

1、全镇教育教学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2、完成叶枝完小十五万的电教工程(校园广播、多媒体、电教室)。

3、完成叶枝完小五万的食堂改造工程。

4、完成木左洛29733.56元校舍维修工程。

5、完成梓里完小的36.31万学生住宿楼343平方米。

6、完成了等级学校的督导验收,被评为二级二等学校。

以上成绩的取得,有力地促进了叶枝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提高全民素质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有了成绩,但同样还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

1、教师教育观念转变不到位,有部分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守旧,教学质量差。

2、学校内部管理落实不到位,认识不足,得过且过的不良风气依然存在。

3、由于历史原因和封建思想的影响,高半山区群众法制意识淡薄,缺乏对教育的必要认识,有些孩子间断性上学,不同程度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叶枝学生的入学巩固依然非常严峻。

四、对以后工作的打算

1、与政府保持一致,争取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领导,关心和支持教育,营造领导重视教育,群众支持教育、社会关心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叶枝入学巩固得以提高。

2、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制度,实行教师绩效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狠抓学校常规管理,严格按常规管理要求促进学校内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