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构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1:16:27

信息构建

信息构建范文篇1

信息构建(InformationArchitecture,IA)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90年代末期得到广泛推崇和快速发展的一种信息组织和管理的理论,其理论和实践在这几年不断地得以完善。对IA的发展状况有众多的认识,如:有学者将IA的发展划分为前网络时代的IA和网络时代的IA;有学者认为,信息构建的发展经历了3代:第一代信息构建重点是把系统当作是个别组织中的独立应用;第二代信息构建的重点是把系统当作个别组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集成装置;第三代信息构建的重点是把信息当作支持IT工具和技术的公司资源[1]。在IA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以从事信息构建工作为职业的信息建筑师队伍不断壮大,信息构建的正规教育在高等院校不断兴起,民间和社会团体对IA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信息构建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在信息构建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们常常谈及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趋势。知识构建的概念是伴随着信息构建的研究出现的,尽管常常被人们提及,但对它的深入研究还不多见。

本文从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的异同、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转化的条件以及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趋势这几个基础的方面来研究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关系,以期引起国内对知识构建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最终能形成指导企业和组织机构管理实践的理论、方法、工具和产品,推动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

知识构建(KnowledgeArchitecture,KA)是信息构建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广泛兴起以后出现的一个比信息构建更加新的词汇。一般而言,知识构建是基于IA基础之上的信息构建形式,它具有知识组织、知识导航、知识标识和知识检索的功能,是使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工作理念、工作过程和工作方法。

要将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相关联,就必须谈及信息资源的开发链,即从“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创新”的发展过程[2],从信息资源开发链来看,KA提供的是信息资源开发链较高层次的信息或就是知识本身,提供的是知识服务,它更突出人与内容的结合。

通过对信息构建的研究,笔者认为信息构建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使信息清晰化和可理解,从而帮助人们吸收和利用信息,IA是促进人的认知层次提高的手段之一。而KA是更高认知层次的信息活动,要促进人们从信息中获得知识,或者从知识中获得智慧,如果按照信息资源开发的发展过程看,从IA向KA的递进和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尽管如此,从IA到KA的发展不一定就是一个简单的进化过程。比之IA,KA需要更复杂的条件、更完善的思想体系和更多的创新。

从IA到KA的发展符合人们对信息和知识获取的要求,IA未来的发展会按照这个轨迹进行,但具体怎样才是IA向KA转变的明确表现?IA如何实现到KA的转变?IA何时会实现全面的转变过程?回答这些问题还有待时日。

2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异同

人的认知过程存在着如下的认知过程链: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信息和知识存在于该过程链的不同层次,尽管它们有时以同样的形式出现,但本质上存在着差异。很多学者都论述了这个差异,下面我们从信息和知识的异同来论述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异同。

P.Kaipa认为信息提供给我们客观的描述,而知识提供给我们主观的解释。知识与信息的区别在于知识回答“如何去做”(Howto)的问题,而信息回答“什么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What,When,Where,Who)的问题。他将知识的主要特性总结为[3]:①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②对背景敏感;③有集体成分也有个人成分;④隐性和显性——如何达到它和如何使用它;⑤可用性上的有限的保存期限以及过程上无限的保存期限;⑤应用时的功能化以及获取时的信息化。

因此,知识尽管有信息的特性,但它不是信息,它是让信息产生意义的过程。没有背景、文化、隐性的和时间的维度,知识只不过就是信息,然而,较它所依赖的客观的信息而言,知识更多关注人们如何解释信息的经验、偏见、运用的法则和价值标准。

很多人自称为知识建筑师(KnowledgeArchitect),T.Reamy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总结了信息和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认为知识比数据和信息更宽泛、更深入、更丰富[4]:①知识是信息+意义;②知识是信息+行动;③知识是组织好的信息;④知识是应用的信息;⑤知识是理解模式;⑥知识是信息+更多的完善的模式;⑦知识是我们消化的东西而不是我们把持的东西;⑧知识是合理正确的信念。

在罗列了上述关系后,T.Reamy认为,知识是信息+背景(Contexts),因此知识构建就是“信息构建+背景”。他还重点讨论了智力背景、个人背景和社会背景这三种背景。知识构建提供的智力背景主要包括:①提供一个可供学习的框架,使人们将存储的信息转变为知识;②将元数据初级阶段进化到控制词汇初级阶段;③建立一个支持故事讲述(Storytelling)的框架以促进知识的交互活动。知识构建提供的个人背景是要建立一个基础结构以支持在不同的团体范围内的多样化的成员,并支持工作中的每一个个体,其中两个关键的因素是为人员和任务建立相适应的分类方案,以及建立内容丰富的、能够捕捉隐性知识的轮廓图。知识构建提供的社会背景就是设计将多个个体集合联结和合并为丰富和不同的团体集合,开发组织的、标识的、导航的、搜索的手段来支持这些团体中人与信息、人与知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还有学者认为[5]:知识构建与信息构建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集中于组织内容的。不同之处在于知识构建是基于用户和任务背景的一种更加动态的方法。

我国学者按照信息构建的基本方法,总结了知识构建的特点,他们认为,从系统构成看,KA表现为[2]:①IA的组织系统+更深更动态的范畴分类、面向任务的分类、面向用户的分类或三者结合;②IA的导航系统+联结人员和信息,“推”和“拉”平衡,人与人联络;③IA的标识系统+更加面向过程、可视工具、个人标识、与社团保持张力、行业社团;④IA的检索系统+新检索方法、范畴分类、摘要、个性化、适应性检索。以上是国内外学者的几个有代表性意义的观点,笔者的看法是,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有以下几方面的相同和相异之处。

两者的相联系之处在于:

1)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都是关注内容组织问题的学问、解决共同的问题:即信息/知识——表达清晰化、组织的有序化、存储的本体化。

2)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都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之上,关注特殊环境下的人所处的信息生态,人的信息获取和知识利用问题。

3)当信息构建的理念被用来整理组织内部的数据和信息,让信息便于发现和管理,以便创建知识时,它是知识构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两者的相异之处在于:

1)信息构建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虽然人们对信息构建这个学科领域所包括的内容范围还没有确定清楚,但是它毕竟已经有了自己的核心领域和研究重点,形成了一个基本稳定的研究框架,有了专门的网站和研究社团。而知识构建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还缺乏自己的研究核心、重点和框架。笔者通过搜索也还没有发现专门的KA网站或者研究社团,只发现了一些公司所宣传的、主要作为咨询工具的知识构建产品。知识构建看起来与知识管理的学科领域知识有比较大的交叉。

2)信息和知识的差异决定了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的差异,信息构建解决的是人们如何发现信息和理解信息的问题,只需要回答人们所需要的信息的可能位置并更好地展示这些信息;知识构建要解决提供给人们所处理事务时利用哪些知识的问题,回答如何去做。而这与背景条件、个人的差异、所处理的事务、要完成的任务有更加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或者表面的关联。

3)比起信息构建来,知识构建所要建立的知识框架需要嵌入更多的、复杂的背景因素,知识构建需要信息构建的一些思路和方法,需要信息的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系统和搜索系统这样的基础,但需要进一步发展为知识组织、知识标识、知识导航和知识搜索,它们与信息构建的4个核心概念的差异就在于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差异。

4)虽然知识构建与信息构建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形式相似,知识构建以信息构建为基础,但知识构建不是简单地由信息构建过渡而来,也就是说,好的信息构建基础不一定就能产生好的知识构建,知识构建是在信息构建与其他背景因素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更复杂的体系结构。

5)信息构建的焦点在于如何建立人与信息之间的有效关联,它一般是面向某个具体应用的,如网站的用户;而知识构建的焦点在于如何建立人与人之间有效的知识关联,它与某个具体应用无关,是通用的、面向基础的,相对而言是多维的、动态的,如企业知识工程。

3信息构建向知识构建发展的条件

知识建筑师是设计一些空间供人们在其中进行交互活动并产生交互影响的人们,他们设计动态的交互影响使人们生成概念的因素,反映出他们互相交互过程中的属性[6],显然信息建筑师(InformationArchitect)的工作与他们的工作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我们还没有研究出满足从信息构建向知识构建发展的充分条件,但是,要实现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起码要满足以下条件:

?建立一种系统架构,提供一种智能交互的环境。正如T.Reamy所言[4]:知识不是我们典型意义上存储下来的东西,相反,我们存储信息,是让人们将它转化为知识。这意味着知识构建不仅关注存储系统的结构,还要关注其中嵌入的,让人们在信息系统中相互影响的,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知识管理过程,并且要让这个过程更容易、更快捷和更有生产力。

?为不同的知识状态建模,让知识能够获得。Visioncor公司提出建立“集成化的知识构建”方法来增加内容的价值和可用性,这种方法按照内容被使用的情况来对它们进行分类。不管内容是信息、要学习的知识还是共享知识,这种集成化的知识构建方法都可以作为一种指南,将所组织的内容组织成为一些小型的可以再利用的小块并在它们之间建立有意义的、直观的联系,结果是用户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定位所有的相关知识[7]。

?建立能够捕捉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的特征概貌图,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知识联系。挖掘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与知识构建的目标是一致的。知识构建不仅要为显性知识,还需要为隐性知识建立可能的关联;不仅建立人与信息之间的联系,还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建立知识地图,支持合作研究。信息构建的一个重要产品是内容地图(ContentMap),而知识构建要在内容地图的基础上生成一个更丰富、更复杂、更多维、更人性化的知识地图。内容地图是内容规划映射(InformationMapping)的结果,它常常被信息建筑师用来对付信息过载和将非结构化的信息转化为可管理的和可被再使用的文献,以便它们今后能为不同的使用目标而被多次使用。知识地图是表示知识概念及其联合关系的网络结构[8],是知识资源的导航系统。它不仅提供组织运作所需要的知识要素,还提供有关人、时间和地点的线索。它能够反映人们需要获取的知识的类别,能够直观地提供组织中知识的视觉展示,揭示组织业务环境中知识的分布和流动情况。知识地图除了关注内容以外,还需要关注任务、人员和社团几个维度,不仅对信息行为建模,还要为它的人员、政策、技术和智能结构建模。

4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趋势分析

信息构建范文篇2

信息构建(InformationArchitecture,IA)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90年代末期得到广泛推崇和快速发展的一种信息组织和管理的理论,其理论和实践在这几年不断地得以完善。对IA的发展状况有众多的认识,如:有学者将IA的发展划分为前网络时代的IA和网络时代的IA;有学者认为,信息构建的发展经历了3代:第一代信息构建重点是把系统当作是个别组织中的独立应用;第二代信息构建的重点是把系统当作个别组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集成装置;第三代信息构建的重点是把信息当作支持IT工具和技术的公司资源[1]。在IA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以从事信息构建工作为职业的信息建筑师队伍不断壮大,信息构建的正规教育在高等院校不断兴起,民间和社会团体对IA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信息构建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在信息构建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们常常谈及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趋势。知识构建的概念是伴随着信息构建的研究出现的,尽管常常被人们提及,但对它的深入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从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的异同、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转化的条件以及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趋势这几个基础的方面来研究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关系,以期引起国内对知识构建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最终能形成指导企业和组织机构管理实践的理论、方法、工具和产品,推动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

知识构建(KnowledgeArchitecture,KA)是信息构建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广泛兴起以后出现的一个比信息构建更加新的词汇。一般而言,知识构建是基于IA基础之上的信息构建形式,它具有知识组织、知识导航、知识标识和知识检索的功能,是使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工作理念、工作过程和工作方法。

要将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相关联,就必须谈及信息资源的开发链,即从“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创新”的发展过程[2],从信息资源开发链来看,KA提供的是信息资源开发链较高层次的信息或就是知识本身,提供的是知识服务,它更突出人与内容的结合。

通过对信息构建的研究,笔者认为信息构建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使信息清晰化和可理解,从而帮助人们吸收和利用信息,IA是促进人的认知层次提高的手段之一。而KA是更高认知层次的信息活动,要促进人们从信息中获得知识,或者从知识中获得智慧,如果按照信息资源开发的发展过程看,从IA向KA的递进和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尽管如此,从IA到KA的发展不一定就是一个简单的进化过程。比之IA,KA需要更复杂的条件、更完善的思想体系和更多的创新。

从IA到KA的发展符合人们对信息和知识获取的要求,IA未来的发展会按照这个轨迹进行,但具体怎样才是IA向KA转变的明确表现?IA如何实现到KA的转变?IA何时会实现全面的转变过程?回答这些问题还有待时日。

2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异同

人的认知过程存在着如下的认知过程链: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信息和知识存在于该过程链的不同层次,尽管它们有时以同样的形式出现,但本质上存在着差异。很多学者都论述了这个差异,下面我们从信息和知识的异同来论述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异同。

P.Kaipa认为信息提供给我们客观的描述,而知识提供给我们主观的解释。知识与信息的区别在于知识回答“如何去做”(Howto)的问题,而信息回答“什么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What,When,Where,Who)的问题。他将知识的主要特性总结为[3]:①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②对背景敏感;③有集体成分也有个人成分;④隐性和显性——如何达到它和如何使用它;⑤可用性上的有限的保存期限以及过程上无限的保存期限;⑤应用时的功能化以及获取时的信息化。

因此,知识尽管有信息的特性,但它不是信息,它是让信息产生意义的过程。没有背景、文化、隐性的和时间的维度,知识只不过就是信息,然而,较它所依赖的客观的信息而言,知识更多关注人们如何解释信息的经验、偏见、运用的法则和价值标准。

很多人自称为知识建筑师(KnowledgeArchitect),T.Reamy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总结了信息和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认为知识比数据和信息更宽泛、更深入、更丰富[4]:①知识是信息+意义;②知识是信息+行动;③知识是组织好的信息;④知识是应用的信息;⑤知识是理解模式;⑥知识是信息+更多的完善的模式;⑦知识是我们消化的东西而不是我们把持的东西;⑧知识是合理正确的信念。

在罗列了上述关系后,T.Reamy认为,知识是信息+背景(Contexts),因此知识构建就是“信息构建+背景”。他还重点讨论了智力背景、个人背景和社会背景这三种背景。知识构建提供的智力背景主要包括:①提供一个可供学习的框架,使人们将存储的信息转变为知识;②将元数据初级阶段进化到控制词汇初级阶段;③建立一个支持故事讲述(Storytelling)的框架以促进知识的交互活动。知识构建提供的个人背景是要建立一个基础结构以支持在不同的团体范围内的多样化的成员,并支持工作中的每一个个体,其中两个关键的因素是为人员和任务建立相适应的分类方案,以及建立内容丰富的、能够捕捉隐性知识的轮廓图。知识构建提供的社会背景就是设计将多个个体集合联结和合并为丰富和不同的团体集合,开发组织的、标识的、导航的、搜索的手段来支持这些团体中人与信息、人与知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n

bsp;还有学者认为[5]:知识构建与信息构建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集中于组织内容的。不同之处在于知识构建是基于用户和任务背景的一种更加动态的方法。

我国学者按照信息构建的基本方法,总结了知识构建的特点,他们认为,从系统构成看,KA表现为[2]:①IA的组织系统+更深更动态的范畴分类、面向任务的分类、面向用户的分类或三者结合;②IA的导航系统+联结人员和信息,“推”和“拉”平衡,人与人联络;③IA的标识系统+更加面向过程、可视工具、个人标识、与社团保持张力、行业社团;④IA的检索系统+新检索方法、范畴分类、摘要、个性化、适应性检索。以上是国内外学者的几个有代表性意义的观点,笔者的看法是,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有以下几方面的相同和相异之处。

两者的相联系之处在于:

1)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都是关注内容组织问题的学问、解决共同的问题:即信息/知识——表达清晰化、组织的有序化、存储的本体化。

2)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都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之上,关注特殊环境下的人所处的信息生态,人的信息获取和知识利用问题。

3)当信息构建的理念被用来整理组织内部的数据和信息,让信息便于发现和管理,以便创建知识时,它是知识构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两者的相异之处在于:

1)信息构建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虽然人们对信息构建这个学科领域所包括的内容范围还没有确定清楚,但是它毕竟已经有了自己的核心领域和研究重点,形成了一个基本稳定的研究框架,有了专门的网站和研究社团。而知识构建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还缺乏自己的研究核心、重点和框架。笔者通过搜索也还没有发现专门的KA网站或者研究社团,只发现了一些公司所宣传的、主要作为咨询工具的知识构建产品。知识构建看起来与知识管理的学科领域知识有比较大的交叉。

2)信息和知识的差异决定了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的差异,信息构建解决的是人们如何发现信息和理解信息的问题,只需要回答人们所需要的信息的可能位置并更好地展示这些信息;知识构建要解决提供给人们所处理事务时利用哪些知识的问题,回答如何去做。而这与背景条件、个人的差异、所处理的事务、要完成的任务有更加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或者表面的关联。

3)比起信息构建来,知识构建所要建立的知识框架需要嵌入更多的、复杂的背景因素,知识构建需要信息构建的一些思路和方法,需要信息的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系统和搜索系统这样的基础,但需要进一步发展为知识组织、知识标识、知识导航和知识搜索,它们与信息构建的4个核心概念的差异就在于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差异。

4)虽然知识构建与信息构建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形式相似,知识构建以信息构建为基础,但知识构建不是简单地由信息构建过渡而来,也就是说,好的信息构建基础不一定就能产生好的知识构建,知识构建是在信息构建与其他背景因素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更复杂的体系结构。

5)信息构建的焦点在于如何建立人与信息之间的有效关联,它一般是面向某个具体应用的,如网站的用户;而知识构建的焦点在于如何建立人与人之间有效的知识关联,它与某个具体应用无关,是通用的、面向基础的,相对而言是多维的、动态的,如企业知识工程。

3信息构建向知识构建发展的条件

知识建筑师是设计一些空间供人们在其中进行交互活动并产生交互影响的人们,他们设计动态的交互影响使人们生成概念的因素,反映出他们互相交互过程中的属性[6],显然信息建筑师(InformationArchitect)的工作与他们的工作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我们还没有研究出满足从信息构建向知识构建发展的充分条件,但是,要实现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起码要满足以下条件:

·建立一种系统架构,提供一种智能交互的环境。正如T.Reamy所言[4]:知识不是我们典型意义上存储下来的东西,相反,我们存储信息,是让人们将它转化为知识。这意味着知识构建不仅关注存储系统的结构,还要关注其中嵌入的,让人们在信息系统中相互影响的,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知识管理过程,并且要让这个过程更容易、更快捷和更有生产力。

·为不同的知识状态建模,让知识能够获得。Visioncor公司提出建立“集成化的知识构建”方法来增加内容的价值和可用性,这种方法按照内容被使用的情况来对它们进行分类。不管内容是信息、要学习的知识还是共享知识,这种集成化的知识构建方法都可以作为一种指南,将所组织的内容组织成为一些小型的可以再利用的小块并在它们之间建立有意义的、直观的联系,结果是用户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定位所有的相关知识[7]。

·建立能够捕捉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的特征概貌图,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知识联系。挖掘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与知识构建的目标是一致的。知识构建不仅要为显性知识,还需要为隐性知识建立可能的关联;不仅建立人与信息之间的联系,还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建立知识地图,支持合作研究。信息构建的一个重要产品是内容地图(ContentMap),而知识构建要在内容地图的基础上生成一个更丰富、更复杂、更多维、更人性化的知识地图。内容地图是内容规划映射(InformationMapping)的结果,它常常被信息建筑师用来对付信息过载和将非结构化的信息转化为可管理的和可被再使用的文献,以便它们今后能为不同的使用目标而被多次使用。知识地图是表示知识概念及其联合关系的网络结构[8],是知识资源的导航系统。它不仅提供组织运作所需要的知识要素,还提供有关人

、时间和地点的线索。它能够反映人们需要获取的知识的类别,能够直观地提供组织中知识的视觉展示,揭示组织业务环境中知识的分布和流动情况。知识地图除了关注内容以外,还需要关注任务、人员和社团几个维度,不仅对信息行为建模,还要为它的人员、政策、技术和智能结构建模。

4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趋势分析

信息构建范文篇3

信息构建(InformationArchitecture,IA)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90年代末期得到广泛推崇和快速发展的一种信息组织和管理的理论,其理论和实践在这几年不断地得以完善。对IA的发展状况有众多的认识,如:有学者将IA的发展划分为前网络时代的IA和网络时代的IA;有学者认为,信息构建的发展经历了3代:第一代信息构建重点是把系统当作是个别组织中的独立应用;第二代信息构建的重点是把系统当作个别组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集成装置;第三代信息构建的重点是把信息当作支持IT工具和技术的公司资源[1]。在IA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以从事信息构建工作为职业的信息建筑师队伍不断壮大,信息构建的正规教育在高等院校不断兴起,民间和社会团体对IA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信息构建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在信息构建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们常常谈及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趋势。知识构建的概念是伴随着信息构建的研究出现的,尽管常常被人们提及,但对它的深入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从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的异同、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转化的条件以及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趋势这几个基础的方面来研究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关系,以期引起国内对知识构建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最终能形成指导企业和组织机构管理实践的理论、方法、工具和产品,推动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

知识构建(KnowledgeArchitecture,KA)是信息构建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广泛兴起以后出现的一个比信息构建更加新的词汇。一般而言,知识构建是基于IA基础之上的信息构建形式,它具有知识组织、知识导航、知识标识和知识检索的功能,是使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工作理念、工作过程和工作方法。

要将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相关联,就必须谈及信息资源的开发链,即从“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创新”的发展过程[2],从信息资源开发链来看,KA提供的是信息资源开发链较高层次的信息或就是知识本身,提供的是知识服务,它更突出人与内容的结合。

通过对信息构建的研究,笔者认为信息构建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使信息清晰化和可理解,从而帮助人们吸收和利用信息,IA是促进人的认知层次提高的手段之一。而KA是更高认知层次的信息活动,要促进人们从信息中获得知识,或者从知识中获得智慧,如果按照信息资源开发的发展过程看,从IA向KA的递进和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尽管如此,从IA到KA的发展不一定就是一个简单的进化过程。比之IA,KA需要更复杂的条件、更完善的思想体系和更多的创新。

从IA到KA的发展符合人们对信息和知识获取的要求,IA未来的发展会按照这个轨迹进行,但具体怎样才是IA向KA转变的明确表现?IA如何实现到KA的转变?IA何时会实现全面的转变过程?回答这些问题还有待时日。

2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异同

人的认知过程存在着如下的认知过程链: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信息和知识存在于该过程链的不同层次,尽管它们有时以同样的形式出现,但本质上存在着差异。很多学者都论述了这个差异,下面我们从信息和知识的异同来论述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异同。

P.Kaipa认为信息提供给我们客观的描述,而知识提供给我们主观的解释。知识与信息的区别在于知识回答“如何去做”(Howto)的问题,而信息回答“什么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What,When,Where,Who)的问题。他将知识的主要特性总结为[3]:①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②对背景敏感;③有集体成分也有个人成分;④隐性和显性——如何达到它和如何使用它;⑤可用性上的有限的保存期限以及过程上无限的保存期限;⑤应用时的功能化以及获取时的信息化。

因此,知识尽管有信息的特性,但它不是信息,它是让信息产生意义的过程。没有背景、文化、隐性的和时间的维度,知识只不过就是信息,然而,较它所依赖的客观的信息而言,知识更多关注人们如何解释信息的经验、偏见、运用的法则和价值标准。

很多人自称为知识建筑师(KnowledgeArchitect),T.Reamy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总结了信息和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认为知识比数据和信息更宽泛、更深入、更丰富[4]:①知识是信息+意义;②知识是信息+行动;③知识是组织好的信息;④知识是应用的信息;⑤知识是理解模式;⑥知识是信息+更多的完善的模式;⑦知识是我们消化的东西而不是我们把持的东西;⑧知识是合理正确的信念。

在罗列了上述关系后,T.Reamy认为,知识是信息+背景(Contexts),因此知识构建就是“信息构建+背景”。他还重点讨论了智力背景、个人背景和社会背景这三种背景。知识构建提供的智力背景主要包括:①提供一个可供学习的框架,使人们将存储的信息转变为知识;②将元数据初级阶段进化到控制词汇初级阶段;③建立一个支持故事讲述(Storytelling)的框架以促进知识的交互活动。知识构建提供的个人背景是要建立一个基础结构以支持在不同的团体范围内的多样化的成员,并支持工作中的每一个个体,其中两个关键的因素是为人员和任务建立相适应的分类方案,以及建立内容丰富的、能够捕捉隐性知识的轮廓图。知识构建提供的社会背景就是设计将多个个体集合联结和合并为丰富和不同的团体集合,开发组织的、标识的、导航的、搜索的手段来支持这些团体中人与信息、人与知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还有学者认为[5]:知识构建与信息构建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集中于组织内容的。不同之处在于知识构建是基于用户和任务背景的一种更加动态的方法。

我国学者按照信息构建的基本方法,总结了知识构建的特点,他们认为,从系统构成看,KA表现为[2]:①IA的组织系统+更深更动态的范畴分类、面向任务的分类、面向用户的分类或三者结合;②IA的导航系统+联结人员和信息,“推”和“拉”平衡,人与人联络;③IA的标识系统+更加面向过程、可视工具、个人标识、与社团保持张力、行业社团;④IA的检索系统+新检索方法、范畴分类、摘要、个性化、适应性检索。以上是国内外学者的几个有代表性意义的观点,笔者的看法是,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有以下几方面的相同和相异之处。

两者的相联系之处在于:

1)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都是关注内容组织问题的学问、解决共同的问题:即信息/知识——表达清晰化、组织的有序化、存储的本体化。

2)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都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之上,关注特殊环境下的人所处的信息生态,人的信息获取和知识利用问题。

3)当信息构建的理念被用来整理组织内部的数据和信息,让信息便于发现和管理,以便创建知识时,它是知识构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两者的相异之处在于:

1)信息构建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虽然人们对信息构建这个学科领域所包括的内容范围还没有确定清楚,但是它毕竟已经有了自己的核心领域和研究重点,形成了一个基本稳定的研究框架,有了专门的网站和研究社团。而知识构建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还缺乏自己的研究核心、重点和框架。笔者通过搜索也还没有发现专门的KA网站或者研究社团,只发现了一些公司所宣传的、主要作为咨询工具的知识构建产品。知识构建看起来与知识管理的学科领域知识有比较大的交叉。

2)信息和知识的差异决定了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的差异,信息构建解决的是人们如何发现信息和理解信息的问题,只需要回答人们所需要的信息的可能位置并更好地展示这些信息;知识构建要解决提供给人们所处理事务时利用哪些知识的问题,回答如何去做。而这与背景条件、个人的差异、所处理的事务、要完成的任务有更加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或者表面的关联。

3)比起信息构建来,知识构建所要建立的知识框架需要嵌入更多的、复杂的背景因素,知识构建需要信息构建的一些思路和方法,需要信息的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系统和搜索系统这样的基础,但需要进一步发展为知识组织、知识标识、知识导航和知识搜索,它们与信息构建的4个核心概念的差异就在于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差异。

4)虽然知识构建与信息构建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形式相似,知识构建以信息构建为基础,但知识构建不是简单地由信息构建过渡而来,也就是说,好的信息构建基础不一定就能产生好的知识构建,知识构建是在信息构建与其他背景因素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更复杂的体系结构。

5)信息构建的焦点在于如何建立人与信息之间的有效关联,它一般是面向某个具体应用的,如网站的用户;而知识构建的焦点在于如何建立人与人之间有效的知识关联,它与某个具体应用无关,是通用的、面向基础的,相对而言是多维的、动态的,如企业知识工程。

3信息构建向知识构建发展的条件

知识建筑师是设计一些空间供人们在其中进行交互活动并产生交互影响的人们,他们设计动态的交互影响使人们生成概念的因素,反映出他们互相交互过程中的属性[6],显然信息建筑师(InformationArchitect)的工作与他们的工作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我们还没有研究出满足从信息构建向知识构建发展的充分条件,但是,要实现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起码要满足以下条件:

·建立一种系统架构,提供一种智能交互的环境。正如T.Reamy所言[4]:知识不是我们典型意义上存储下来的东西,相反,我们存储信息,是让人们将它转化为知识。这意味着知识构建不仅关注存储系统的结构,还要关注其中嵌入的,让人们在信息系统中相互影响的,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知识管理过程,并且要让这个过程更容易、更快捷和更有生产力。

·为不同的知识状态建模,让知识能够获得。Visioncor公司提出建立“集成化的知识构建”方法来增加内容的价值和可用性,这种方法按照内容被使用的情况来对它们进行分类。不管内容是信息、要学习的知识还是共享知识,这种集成化的知识构建方法都可以作为一种指南,将所组织的内容组织成为一些小型的可以再利用的小块并在它们之间建立有意义的、直观的联系,结果是用户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定位所有的相关知识[7]。

·建立能够捕捉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的特征概貌图,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知识联系。挖掘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与知识构建的目标是一致的。知识构建不仅要为显性知识,还需要为隐性知识建立可能的关联;不仅建立人与信息之间的联系,还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建立知识地图,支持合作研究。信息构建的一个重要产品是内容地图(ContentMap),而知识构建要在内容地图的基础上生成一个更丰富、更复杂、更多维、更人性化的知识地图。内容地图是内容规划映射(InformationMapping)的结果,它常常被信息建筑师用来对付信息过载和将非结构化的信息转化为可管理的和可被再使用的文献,以便它们今后能为不同的使用目标而被多次使用。知识地图是表示知识概念及其联合关系的网络结构[8],是知识资源的导航系统。它不仅提供组织运作所需要的知识要素,还提供有关人、时间和地点的线索。它能够反映人们需要获取的知识的类别,能够直观地提供组织中知识的视觉展示,揭示组织业务环境中知识的分布和流动情况。知识地图除了关注内容以外,还需要关注任务、人员和社团几个维度,不仅对信息行为建模,还要为它的人员、政策、技术和智能结构建模。

4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趋势分析

信息构建范文篇4

信息构建(InformationArchitecture,IA)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90年代末期得到广泛推崇和快速发展的一种信息组织和管理的理论,其理论和实践在这几年不断地得以完善。对IA的发展状况有众多的认识,如:有学者将IA的发展划分为前网络时代的IA和网络时代的IA;有学者认为,信息构建的发展经历了3代:第一代信息构建重点是把系统当作是个别组织中的独立应用;第二代信息构建的重点是把系统当作个别组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集成装置;第三代信息构建的重点是把信息当作支持IT工具和技术的公司资源[1]。在IA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以从事信息构建工作为职业的信息建筑师队伍不断壮大,信息构建的正规教育在高等院校不断兴起,民间和社会团体对IA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信息构建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在信息构建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们常常谈及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趋势。知识构建的概念是伴随着信息构建的研究出现的,尽管常常被人们提及,但对它的深入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从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的异同、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转化的条件以及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趋势这几个基础的方面来研究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关系,以期引起国内对知识构建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最终能形成指导企业和组织机构管理实践的理论、方法、工具和产品,推动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

知识构建(KnowledgeArchitecture,KA)是信息构建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广泛兴起以后出现的一个比信息构建更加新的词汇。一般而言,知识构建是基于IA基础之上的信息构建形式,它具有知识组织、知识导航、知识标识和知识检索的功能,是使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工作理念、工作过程和工作方法。

要将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相关联,就必须谈及信息资源的开发链,即从“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创新”的发展过程[2],从信息资源开发链来看,KA提供的是信息资源开发链较高层次的信息或就是知识本身,提供的是知识服务,它更突出人与内容的结合。

通过对信息构建的研究,笔者认为信息构建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使信息清晰化和可理解,从而帮助人们吸收和利用信息,IA是促进人的认知层次提高的手段之一。而KA是更高认知层次的信息活动,要促进人们从信息中获得知识,或者从知识中获得智慧,如果按照信息资源开发的发展过程看,从IA向KA的递进和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尽管如此,从IA到KA的发展不一定就是一个简单的进化过程。比之IA,KA需要更复杂的条件、更完善的思想体系和更多的创新。

从IA到KA的发展符合人们对信息和知识获取的要求,IA未来的发展会按照这个轨迹进行,但具体怎样才是IA向KA转变的明确表现?IA如何实现到KA的转变?IA何时会实现全面的转变过程?回答这些问题还有待时日。

2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异同

人的认知过程存在着如下的认知过程链: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信息和知识存在于该过程链的不同层次,尽管它们有时以同样的形式出现,但本质上存在着差异。很多学者都论述了这个差异,下面我们从信息和知识的异同来论述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异同。

P.Kaipa认为信息提供给我们客观的描述,而知识提供给我们主观的解释。知识与信息的区别在于知识回答“如何去做”(Howto)的问题,而信息回答“什么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What,When,Where,Who)的问题。他将知识的主要特性总结为[3]:①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②对背景敏感;③有集体成分也有个人成分;④隐性和显性——如何达到它和如何使用它;⑤可用性上的有限的保存期限以及过程上无限的保存期限;⑤应用时的功能化以及获取时的信息化。

因此,知识尽管有信息的特性,但它不是信息,它是让信息产生意义的过程。没有背景、文化、隐性的和时间的维度,知识只不过就是信息,然而,较它所依赖的客观的信息而言,知识更多关注人们如何解释信息的经验、偏见、运用的法则和价值标准。

很多人自称为知识建筑师(KnowledgeArchitect),T.Reamy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总结了信息和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认为知识比数据和信息更宽泛、更深入、更丰富[4]:①知识是信息+意义;②知识是信息+行动;③知识是组织好的信息;④知识是应用的信息;⑤知识是理解模式;⑥知识是信息+更多的完善的模式;⑦知识是我们消化的东西而不是我们把持的东西;⑧知识是合理正确的信念。

在罗列了上述关系后,T.Reamy认为,知识是信息+背景(Contexts),因此知识构建就是“信息构建+背景”。他还重点讨论了智力背景、个人背景和社会背景这三种背景。知识构建提供的智力背景主要包括:①提供一个可供学习的框架,使人们将存储的信息转变为知识;②将元数据初级阶段进化到控制词汇初级阶段;③建立一个支持故事讲述(Storytelling)的框架以促进知识的交互活动。知识构建提供的个人背景是要建立一个基础结构以支持在不同的团体范围内的多样化的成员,并支持工作中的每一个个体,其中两个关键的因素是为人员和任务建立相适应的分类方案,以及建立内容丰富的、能够捕捉隐性知识的轮廓图。知识构建提供的社会背景就是设计将多个个体集合联结和合并为丰富和不同的团体集合,开发组织的、标识的、导航的、搜索的手段来支持这些团体中人与信息、人与知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还有学者认为[5]:知识构建与信息构建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集中于组织内容的。不同之处在于知识构建是基于用户和任务背景的一种更加动态的方法。

我国学者按照信息构建的基本方法,总结了知识构建的特点,他们认为,从系统构成看,KA表现为[2]:①IA的组织系统+更深更动态的范畴分类、面向任务的分类、面向用户的分类或三者结合;②IA的导航系统+联结人员和信息,“推”和“拉”平衡,人与人联络;③IA的标识系统+更加面向过程、可视工具、个人标识、与社团保持张力、行业社团;④IA的检索系统+新检索方法、范畴分类、摘要、个性化、适应性检索。以上是国内外学者的几个有代表性意义的观点,笔者的看法是,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有以下几方面的相同和相异之处。

两者的相联系之处在于:

1)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都是关注内容组织问题的学问、解决共同的问题:即信息/知识——表达清晰化、组织的有序化、存储的本体化。

2)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都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之上,关注特殊环境下的人所处的信息生态,人的信息获取和知识利用问题。

3)当信息构建的理念被用来整理组织内部的数据和信息,让信息便于发现和管理,以便创建知识时,它是知识构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两者的相异之处在于:

1)信息构建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虽然人们对信息构建这个学科领域所包括的内容范围还没有确定清楚,但是它毕竟已经有了自己的核心领域和研究重点,形成了一个基本稳定的研究框架,有了专门的网站和研究社团。而知识构建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还缺乏自己的研究核心、重点和框架。笔者通过搜索也还没有发现专门的KA网站或者研究社团,只发现了一些公司所宣传的、主要作为咨询工具的知识构建产品。知识构建看起来与知识管理的学科领域知识有比较大的交叉。

2)信息和知识的差异决定了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的差异,信息构建解决的是人们如何发现信息和理解信息的问题,只需要回答人们所需要的信息的可能位置并更好地展示这些信息;知识构建要解决提供给人们所处理事务时利用哪些知识的问题,回答如何去做。而这与背景条件、个人的差异、所处理的事务、要完成的任务有更加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或者表面的关联。

3)比起信息构建来,知识构建所要建立的知识框架需要嵌入更多的、复杂的背景因素,知识构建需要信息构建的一些思路和方法,需要信息的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系统和搜索系统这样的基础,但需要进一步发展为知识组织、知识标识、知识导航和知识搜索,它们与信息构建的4个核心概念的差异就在于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差异。

4)虽然知识构建与信息构建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形式相似,知识构建以信息构建为基础,但知识构建不是简单地由信息构建过渡而来,也就是说,好的信息构建基础不一定就能产生好的知识构建,知识构建是在信息构建与其他背景因素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更复杂的体系结构。

5)信息构建的焦点在于如何建立人与信息之间的有效关联,它一般是面向某个具体应用的,如网站的用户;而知识构建的焦点在于如何建立人与人之间有效的知识关联,它与某个具体应用无关,是通用的、面向基础的,相对而言是多维的、动态的,如企业知识工程。

3信息构建向知识构建发展的条件

知识建筑师是设计一些空间供人们在其中进行交互活动并产生交互影响的人们,他们设计动态的交互影响使人们生成概念的因素,反映出他们互相交互过程中的属性[6],显然信息建筑师(InformationArchitect)的工作与他们的工作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我们还没有研究出满足从信息构建向知识构建发展的充分条件,但是,要实现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起码要满足以下条件:

·建立一种系统架构,提供一种智能交互的环境。正如T.Reamy所言[4]:知识不是我们典型意义上存储下来的东西,相反,我们存储信息,是让人们将它转化为知识。这意味着知识构建不仅关注存储系统的结构,还要关注其中嵌入的,让人们在信息系统中相互影响的,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知识管理过程,并且要让这个过程更容易、更快捷和更有生产力。

·为不同的知识状态建模,让知识能够获得。Visioncor公司提出建立“集成化的知识构建”方法来增加内容的价值和可用性,这种方法按照内容被使用的情况来对它们进行分类。不管内容是信息、要学习的知识还是共享知识,这种集成化的知识构建方法都可以作为一种指南,将所组织的内容组织成为一些小型的可以再利用的小块并在它们之间建立有意义的、直观的联系,结果是用户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定位所有的相关知识[7]。

·建立能够捕捉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的特征概貌图,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知识联系。挖掘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与知识构建的目标是一致的。知识构建不仅要为显性知识,还需要为隐性知识建立可能的关联;不仅建立人与信息之间的联系,还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建立知识地图,支持合作研究。信息构建的一个重要产品是内容地图(ContentMap),而知识构建要在内容地图的基础上生成一个更丰富、更复杂、更多维、更人性化的知识地图。内容地图是内容规划映射(InformationMapping)的结果,它常常被信息建筑师用来对付信息过载和将非结构化的信息转化为可管理的和可被再使用的文献,以便它们今后能为不同的使用目标而被多次使用。知识地图是表示知识概念及其联合关系的网络结构[8],是知识资源的导航系统。它不仅提供组织运作所需要的知识要素,还提供有关人、时间和地点的线索。它能够反映人们需要获取的知识的类别,能够直观地提供组织中知识的视觉展示,揭示组织业务环境中知识的分布和流动情况。知识地图除了关注内容以外,还需要关注任务、人员和社团几个维度,不仅对信息行为建模,还要为它的人员、政策、技术和智能结构建模。

4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趋势分析

信息构建范文篇5

农业科研档案主要是农业科技研究者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科技价值和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的总称,主要包括课题从立项、申报、总结到成果鉴定等一系列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材料。农业科研档案如同其他科研档案一样具有专业性强、系统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同时,由于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农业科研成果还有重要的战略性作用,因此,农业科研档案比其他科研档案更具有重要性。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对农业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可以提高整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实施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后,档案管理员可以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不再是单纯的档案保管员。

(2)可以提高整个部门的技术水平。农业科研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是发展的大方向,只有实现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才能和农业科研的发展相协调,才能将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3)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效率。有效的进行档案的收集工作,有效的为科研服务。

二、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目前绝大部分农业科研院所已使用了计算机管理档案目录,完成或开始了文件级的档案录入,使“案卷级管理”升级成为“文件级管理”。另有相当一批院所建立使用了“OA”系统。随着对信息化建设意识的加强,各农业科研院所还加强了档案信息化的制度建设,有的院所网站也陆续建立并开通。一般来说,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档案信息化建设较好,部属科研单位、省属科研单位档案信息化水平较高,而各类民办科研单位则尚未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有些甚至连计算机、扫描仪等基础设施都不配置。

三、加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提高农业的科技能力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还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性作用。因此,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建设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全局性原则。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与科研院所的信息化同步发展。二是标准化原则。建立健全统一有效的信息标准,以有效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是经济性原则。本着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原则,追求投入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四是安全性原则。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数字档案可靠和内存的真实。加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可以从提高服务意识、加强基础实施投入和人才培养方面入手。

1.提高科研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农业科研档案作为科研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具有专业性与社会性相统一的双重性,即可为单位内部服务,又可向社会提供具有自己行业的各种服务。现阶段的科研档案管理人员要转变档案管理意识,适应信息化时代对档案工作的要求,转变、扩大和调整档案工作的职能,努力探索现代化服务方式,增强服务意识,对内挖掘、对外开放,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水平。另外,要充分利用信息网服务,加快建立农业科研信息化的传播,尽快建立以现有档案部门为中心辐射周边农村的档案信息共享体系,用最快捷的方法进行信息传递,实现资源共享。

2.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化建设应加大投入、增配软、硬件设施等基础性资源。要加快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就要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引进资金加快更新改造的步伐。档案信息化的建设直接体现在办公自动化方面,是提高档案工作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同时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软件、扫描仪、刻录机、缩微复印技术和静电复印技术等现代化设备,这些基础设施的引进为建立现代化档案信息网络打好基础。

信息构建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

一、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动因分析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当代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高校教育信息化已基本实现了教学管理计算机化,数字化校园成为建设目标,各项信息化应用模块正处于集成整合的过渡阶段。对处在教学辅助地位的财务工作而言,其信息的生成与分析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如何把握教育信息化建设机遇,尽快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财务信息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既是单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进教育信息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多校区办学与财务分级管理已比较普遍,二级单位的财务状况与收支及现金流情况,须通过报表层层汇总到学校一级财务后,学校整体的财务与收支信息才能进行处理,从而导致学校整体财务信息生成效率低下。通过建立财务信息实时服务系统,学校一级财务设立财务数据处理中心,制定统一的核算标准与流程,管控并实时生成财务信息为管理者提供支持。同时,由于二级单位按照统一的核算标准与流程向系统输入数据,数据处理中心集中进行财务信息处理,财务管理成本被大大降低,有助于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进而增强财务信息在高校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二、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思路

(一)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必须立足于高校财务活动和以财务活动为基础所形成的各种财务关系的管理

高校财务活动和以财务活动为基础所形成的各种财务关系不同于企业,而且不同类型的高校,其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就共性而言,目前高校的财务活动主要包括财政拨款的取得、学费与住宿费等事业收入的取得、经营性收入的取得、人员经费支出、教学经费支出、科研经费、行政管理经费支出、后勤管理经费支出、医药费支出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财务关系有: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系、同财政及其他拨款单位的关系、同税务部门的关系、同审计部门的关系、同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等业务部门的关系、同学校各级领导的关系、同教工的关系、同学生的关系等方面。财务部门在学校法人的领导下推进财务信息化工作,首先必须审视自身的财务活动和以财务活动为基础所形成的各种财务关系,系统评价各项财务活动、各类财务关系在财务信息化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全面分析各项财务活动、各类财务关系在财务信息化工作中的服务要求与功能规划,促使高校财务工作的重心由原来的单一核算转向综合服务,确保财务信息使用者及时获取财务信息,增强财务信息在高校科学管理中的作用。

(二)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必须着眼于数字化校园对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新要求

加强和改进高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就是建设数字化校园,而校园数字化建设通常以“一卡通”系统建设作为切入点。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中,师生个人的财务信息是数字化校园的重要内容。在校园卡平台上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应充分重视师生的信息需求。不管是教职工的工资、科研酬金发放,还是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发放,乃至学生各项费用的上交,都能通过“一卡通”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和实时查询,并通过智能凭证系统将发放与上交结果导入财务核算系统,完成会计核算。这既让师生感受到信息化能够给他们带来快捷、安全的财务服务,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财务服务效率。

(三)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必须借助于先进、可靠的网络技术和功能较强的财务软件搭建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财务信息要实现向使用者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就要求财务数据从封闭的财务处理平台流入到互联网,其实时性、准确性、安全性都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必须借助于先进、可靠的网络技术和功能较强的财务软件来实现。高校要重视和加强新环境下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就需要加大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投入,建立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信息平台。财务部门必须同软件公司合作,针对高校财务活动实际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对在企业中应用得比较成熟的管理型财务软件进行功能拓展,开发出适用于高校融核算与服务为一体的高校版管理型财务软件信息处理平台,使高校财务管理真正从静态走向动态,而且通过分级授权能让全员查询、使用财务信息,参与财务管理。通过增加软件在财务信息与查询、预算与控制方面的功能,保证所有财务活动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核算和事后有分析,而且要形成实时理财、全员理财、民主理财的格局。

三、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措施

(一)充分调研,找准信息需求,明确服务对象,做好科学规划

搞好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充分调研,找准信息需求,明确服务对象,做好科学规划是关键。主管领导要切实增强财务信息化意识的紧迫感、责任感,坚定推进财务信息化的决心。调研工作要亲自过问,重要事项要亲自决策,人力财力要予以保障。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应是一个由人员、组织机构、工作模式、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应用体系。要成立一个财务信息化领导小组,找准各部门对财务信息化的需求,明确服务对象,做好科学规划工作。科学规划要以实用性和综合性为重点,既注重基础性工作全覆盖,同时技术上适度超前,避免孤立地设计或实施某项功能管理而形成信息孤岛。科学规划还包括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既要通过专项资金投入解决财务信息化所需要的硬件,还要大力引进和培养既懂会计管理、又懂软件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培养和建立自己的研发、应用和维护队伍。此外,加强全员培训,提高全员运用财务信息进行管理的意识和获取财务信息的能力也是规划应考虑的。

(二)统一规范财务信息,明确财务信息化服务内容,编制好财务信息化服务指南

统一规范财务信息,明确财务信息化服务内容,编制好财务信息化服务指南,是高校财务信息化成功实施的基础和前提。统一规范财务信息,要求财务信息化建设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对各部门提出的信息需求,坚持“统一开发,统一配置,统一编码,统一平台和统一实施”。明确财务信息化服务内容,要求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从多角度、多层面充分考虑工作量大小和管理流程变化,根据学校承受能力分步完成。从我校的实践来看,目前提供的信息化服务主要有学校实时财务收支及重要资产项目变动状况、财政经费预算批复情况、自筹经费到账情况、部门及项目经费使用和结余情况、工资查询与打印、学费划缴情况。财务信息化服务指南,是实现财务信息畅通、资源共享的助推器。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要求财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到其它部门获取数据,并利用本部门的信息系统实时加工而成各种财务信息供决策者实时调用,最大程度地提高财务信息的时效性。财务信息化服务系统,要做到进出信息互联互通,实现相关信息及时采集、处理与使用,离不开校内外有关部门和全校师生的配合。编制好财务信息化服务指南,有助于明确财务服务系统运行过程中参与者的权力与义务,从而保证信息资源及时畅通、高度共享。

(三)完善学校基础网络,拓展财务软件功能,提高财务信息能力

完善的学校基础网络,是构建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如果学校基础网络不支持学校各部门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数据交换,不仅影响信息采集与输出,财务信息的使用也会受到限制。要建立学校内部资源丰富的、网速较快、可拓展的公共基础网络,增强网络的信息服务职能,确保各管理系统的相互衔接和有效集成。要采用先进、安全、高效的方式,将学校内联网与校外外联网连接,运用先进的数据技术等,实现数据全面整合、信息资源及时共享并有效利用。要运用先进的防火墙、过滤网等系统安全技术,提高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数据的传输采集、录入汇总、统计合并等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准确。重要数据要尽量实现自动采集、自动生成和自动备份。此外,还应与社会上有实力的软件公司合作,构建市场化服务体系,增强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后劲,使信息化系统正常应用和维护工作不因技术骨干的变更而受影响。我校从2002年起,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对学校基础网络进行建设,财务处也在2007年投入50万元专项资金对财务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了升级,目前配备了4台服务器和连通所有部门以及学校领导的客户端,建成了基于互联网的高级财务信息查询平台,实现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信息数据的共享。(四)更新财务观念,加强技术培训,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

高校构建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要求财务人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管理的方法进行财务信息处理。财务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信息系统变得更加开放,财务资料通过网络实现共享。财务人员应确立信息化环境下的财务理念,把管理工作建立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信息分析与利用、预测与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应加强对高校财务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他们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提高财务服务能力和学校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尽快掌握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技能,不断增强自身的信息管理能力,更好地推动学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

四、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一)构建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要注意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与可理解性

财务信息在网络传递过程中,财务介质电子化代替了传统的纸介质,因而流通过程中重要的签章确认手段已不存在。由于缺乏有效的确认标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无法保障。为了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应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减少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计算机病毒攻击所造成的危害,从制度上保证财务信息服务系统的安全运行。同时要实施全面的技术控制,加设防火墙对跨越网络边界的信息进行过滤。此外,要提高财务信息的可理解性,尽量做到让非财务人员能够通过财务信息化服务系统便捷地获得、理解、使用财务信息,对重要信息、关键信息应给予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信息构建范文篇7

关键词: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构建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有明显改善,但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监管模式仍以事后监管和被动处置为主,监管部门经常处于被媒体和舆情牵着跑的状态。今年初,成都七中疑似食品安全事件,被自媒体曝光后,几近酿成社会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的缺失和滞后。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食品安全规划》首次把预警工作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石和重要工作。食品安全预警是指通过对食品安全隐患信息的监测、追踪、风险评估和信息通报,在问题出现之前,关注其动态,预测评估其危害,及时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发出警报,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1]。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食品安全预警工作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预警体系的构建,预警指标体系的设计,完善预警模型等[2-4],忽略了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源的研究,即缺乏以预警信息为主体,探讨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源头建设的研究。食品安全预警工作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充分与否,因此,开展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研究,对食品安全预警至关重要。

1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工作的现状

我国食品安全预警工作由来已久,2007年,原国家质监总局组织开发了“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RARSFS),该系统采用数据动态采集机制,构建质检部门的动态监测和趋势预测网络。同年,卫生部门建设食品预警信息系统之间的网络平台,了蓖麻籽、霉甘蔗、河豚鱼等食品安全预警信息[5],这些对消费者及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采取预防措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组织机制、检测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源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1.1食品安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反馈与处置滞后。2003-2013年,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采取的是多部门分段监管模式,原质监、工商、食药监、农业、卫生、商务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别监管食品产业链中的一段。2013-2018年,质监、工商的食品监管职能划归食药监管部门。尽管各部门都建立了或大或小的预警信息系统或平台,但由于机构分割,没有建立跨部门的集成化信息平台,预警信息多处于孤岛状态,各监管部门的信息缺乏联动,无法及时捕捉食品安全动态变化的早期征兆,预警效果不理想,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件,监管部门反馈迟缓、处置滞后,甚至出现互相推诿、相互扯皮现象。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工商、质监、食药监等部门合并,成立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目前,省、市一级市场监管局刚刚到位,全国一体化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尚未启动。1.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落后,预警信息的有效性亟待提高。食品安全检测信息是预警信息的主要来源,我国现有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一万多家,但是,检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市、县级一级的检测机构偏少,检验技术水平较低[6]。2010年发生的“地沟油”事件,引起社会震惊,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相应的检测技术和检测标准,难以从检测指标上区分地沟油和食用油,以致于每年有大量的地沟油流回餐桌[7]。还有少数非通用检验指标,如致癌物质“二噁英”、“三氯丙醇”等,由于具备检测能力的机构较少,检测费用昂贵,无法开展日常检测。2012年香港检测机构在国内生产的某酱油中检测出“三氯丙醇”,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行业的声誉。1.3忽视基层执法监管信息,安全预警信息不全面。很多造成恶劣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在事发前是有安全风险征兆的,这些风险苗头,有一部分是可以通过基层执法监管检查发现的。但是目前的情况是,执法检查即使发现了食品安全的蛛丝马迹,由于忽视基层一线监管执法信息,加之没有规范的信息报送渠道,缺乏专业的评估分析,食品安全隐患的蛛丝马迹最后往往变成了销声匿迹,食品安全隐患最终酿成了食品安全事件。1.4信息交流机制不完善,缺乏统一预警信息通报平台。我国《食品安全法》要求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但是没有制订明确的实施细则。实践中,由于缺乏规范化的信息交流机制,没有统一的预警信息通报平台,在通报食品安全预警信息时,各监管部门往往只按照本部门的监管职责对食品安全预警信息进行单独公告,不能有效整合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信息的整体效用,导致预警时效性差,缺乏前瞻性预判。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中,农委作为原料奶的监管部门,质监作为奶粉生产企业的监管部门,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流和通报平台,两个部门分别通报事件调查信息,出现了明显的数据不一致,失去了食品安全信息应有的预警作用。由此可见,信息管理在突发事件的管理和科学决策中的作用至关重要[8]。要解决食品安全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系统采集食品安全隐患信息,对食品安全风险信息进行汇总、评估、综合分析,及时对潜在的安全问题发出预警。2018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成立,改变了食品安全多头监管状态,将传统的分段监管模式转变为统一的综合监管,一个大市场综合监管的态势已经确立,这为构建全国一体化、各部门联动的食品安全信息预警平台提供了组织保障。

2构建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的原则

食品行业产业链长、过程复杂,除了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外,还涉及运输、储存等环节。预警信息平台旨在搜集整理食品加工生产全产业链的安全隐患信息,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发出预警,将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为此,预警信息平台的构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系统性。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的建设,必须保证信息来源的全面系统。在食品加工生产环节上,需要整合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所有环节的食品安全信息;在信息的构成上,以食品安全技术检验检测信息为主,以稽查执法、日常监管发现的隐患信息为辅,以社会反馈信息为补充;在食品安全监控主体上,以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为主体,以食品检验检测机构为核心,以社会组织、广大民众为基础,形成全过程、多形式、社会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监测的大格局。准确性。提高现代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采用或等同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检测技术标准,提高食品安全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依法保证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独立性,排除行政干扰,保证信息的公开、透明和权威性,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时效性。食品安全信息的时效性是预警信息平台开展隐患追踪、风险评价和信息通报的基础,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食品安全隐患信息,才能做到早预警、早控制、早处理,把食品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也才能在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时,利用平台信息,做到快速应急反应,及时处理食品安全事件。

3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的构建

根据我国新时代对食品安全的要求,反思以往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工作的局限性,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和做法,预警信息平台既要整合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信息,更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信息的互通互联和充分共享。基于此,预警信息平台应包括以下四个信息子系统。3.1检验检测信息系统。食品质量的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预警信息的主要来源。依托各级食品检测机构,及时锁定食品企业在生产、销售和消费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信息,在第一时间发起初始预警,给后续的风险评估、预警、监管处置等工作提供预警准备,这是做到早发现、早处置的前提。该信息源的关键是准确性和时效性,只有准确、及时地给出科学结论,才能赢得后续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检验检测信息主要来源于日常监督检验、现场快速检验和食品污染物检验三个方面。日常监督检验是食品安全的基础检验,也是覆盖面最广的检验,日常监督检验按照现行有效的食品标准,由各级检测机构对生产、销售、消费中的食品进行理化卫生指标项目检验,检验结果作为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的基础来源。现场快速检验是指销售、消费环节的现场检验,是对日常监督检验的补充。如生鲜蔬菜、水果等农业初加工食品,以及屠宰后的猪牛羊肉制品、鲜奶制品等,都需要现场快速检验。现场快速检验已成为抽查检验信息来源的重要一环,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现场快速检验将变得愈发重要。食品污染物检验是20世纪70年代由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环境保护署(UNEP)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发起的,监测项目涉及重金属、农药残留、天然毒素、食品加工有害物质、环境有害物质、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等,其目的在于根据检验结果,对各类食品污染物开展危险性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法规、产品标准和监管措施,对由于现行食品标准或检测技术落后导致的政策(标准)缺陷进行修改完善。检验检测信息系统主要负责食品内在质量的科学数据的收集、汇总、分析,对出现的异常数据按照疑似安全问题进一步分析,以判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为了更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预警,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界定职能,市县一级的检测机构主要负责与百姓关系密切的食品,如米面油、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进行日常监督检验和现场抽查检验;国家与省级检验机构,重点对危及食品安全的可疑污染物进行监测,构成食品安全立体检验系统,检验结果信息实现充分共享。3.2稽查执法信息系统。稽查执法是遏制制假售假的重要监管手段,是通过管理手段获取食品安全隐患信息,是对检验检测信息的重要补充。要明确稽查执法单位搜集和报告食品安全信息的职责,以综合执法网络为依托,及时收集发现的食品安全信息,形成食品安全稽查数据库,从原来分散、零星的隐患信息中及时发现系统性安全隐患信息,实现及时预警、快速反应。3.3日常监管信息系统。日常监管是基层市场监管人员对辖区内的食品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开展的常规监管工作,是发现和掌握第一手食品安全信息的主要手段。按照全程监管原则,日常监管涵盖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涉及食品(原料、辅料)的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销售和消费完整产业链,食品安全信息最直接也最全面。在全面落实日常监管的同时,对城乡结合部、农村乡镇小作坊等领域进行重点监管。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日常监管绩效。3.4社会反馈信息系统。社会反馈系统是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12315”投诉举报中心是食品安全社会反馈信息的主要来源,目前,各级市场监管局“12315”投诉举报系统即将整合完成,要充分发挥“12315”综合举报投诉功能,强化收集食品安全信息的功能。逐步完善食品安全社会反馈信息定期报送制度,专人负责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报送工作,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及时对消费者或企业投诉举报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从群众反映的蛛丝马迹中发现食品安全隐患。2015年南京市建邺区食品药品监管局接到群众投诉,某居民区小店销售“疑似”保健食品,监管部门根据举报线索,查出了“7•21”横跨多省市特大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大案[9]。加强互联网+应用,拓展食品安全反馈信息来源。市县一级监管部门要充分利用社区、街道、乡镇等食品监管协管员、信息员,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源的社会采集队伍,集联络、信息、宣传、协管为一身,这些协管员、信息员对本区、本乡的情况非常熟悉,能够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信息甚至制假售假黑窝点信息,为食品安全预警提供有益的线索,实现预警信息社会化。3.5食品安全预警信息系统的集成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的效用,取决于预警信息各子系统的互通互联、共治共享的程度。各预警信息系统之间本着开放、互通、共享的原则进行集成,以检验检测信息为主体,稽查执法信息为补充,日常监管信息为基础,社会反馈信息为支撑,构建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各信息系统之间的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图1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应与农业、卫生、海关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通报机制,通过快速预警信息联动,实现全方位风险管控。预警信息平台还应建立国际沟通机制,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涉及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与国际相关组织或第三国互通,提高食品安全保障。食品安全预警平台还应在国家市场监督总局、省、市、县4个层级上,实现信息的高度交互,食品安全信息不仅能在各级之间上下级流动,还应该能够在授权情况下,实现跨级流动和横向互动,国家层面的联系点(总局)不仅收集宏观层面的食品安全信息,同时也能够接收省级甚至市级传来的信息,实现系统内信息的多向交互和广泛覆盖。

4结论

食品安全风险存在于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不能完全避免和消除,构建与完善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石。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预警平台,可以较好地解决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交流等方面的问题,可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信息甄别、专业分析,提高食品安全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为政府制定与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唐晓纯.多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J].中国软科学,2008(6):150-160.

[2]程铁军,冯兰萍.大数据背景下我国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因素研究[J].中国科技管理,2018(17):175-181.

[3]王世琨,李光宇.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及影响其有效性的因素[J].中国标准化,2013(11):77-80.

[4]戚亚梅.欧洲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及启示[J].世界农业,2006(11):20-22.

[5]郑莉莹.我国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的建立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6(3):21-22.

[6]褚汉.中小型国有检验机构现状分析及改革路径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9(5)(下):186-187.

[7]张世宏,何东平.食用油脂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探讨[C]//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中国标准化协会,2014:668-671.

[8]刘春年,田琦.基于突发事件的信息管理技术演化与系统实现进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9(5).

信息构建范文篇8

信息构建(InformationArchitecture,IA)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90年代末期得到广泛推崇和快速发展的一种信息组织和管理的理论,其理论和实践在这几年不断地得以完善。对IA的发展状况有众多的认识,如:有学者将IA的发展划分为前网络时代的IA和网络时代的IA;有学者认为,信息构建的发展经历了3代:第一代信息构建重点是把系统当作是个别组织中的独立应用;第二代信息构建的重点是把系统当作个别组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集成装置;第三代信息构建的重点是把信息当作支持IT工具和技术的公司资源[1]。在IA研究蓬勃发展的同时,以从事信息构建工作为职业的信息建筑师队伍不断壮大,信息构建的正规教育在高等院校不断兴起,民间和社会团体对IA也投入了相当大的热情,信息构建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

在信息构建不断深入发展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们常常谈及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趋势。知识构建的概念是伴随着信息构建的研究出现的,尽管常常被人们提及,但对它的深入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从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的异同、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转化的条件以及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趋势这几个基础的方面来研究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关系,以期引起国内对知识构建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最终能形成指导企业和组织机构管理实践的理论、方法、工具和产品,推动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

知识构建(KnowledgeArchitecture,KA)是信息构建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广泛兴起以后出现的一个比信息构建更加新的词汇。一般而言,知识构建是基于IA基础之上的信息构建形式,它具有知识组织、知识导航、知识标识和知识检索的功能,是使知识更易于理解和吸收的工作理念、工作过程和工作方法。

要将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相关联,就必须谈及信息资源的开发链,即从“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创新”的发展过程[2],从信息资源开发链来看,KA提供的是信息资源开发链较高层次的信息或就是知识本身,提供的是知识服务,它更突出人与内容的结合。

通过对信息构建的研究,笔者认为信息构建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使信息清晰化和可理解,从而帮助人们吸收和利用信息,IA是促进人的认知层次提高的手段之一。而KA是更高认知层次的信息活动,要促进人们从信息中获得知识,或者从知识中获得智慧,如果按照信息资源开发的发展过程看,从IA向KA的递进和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尽管如此,从IA到KA的发展不一定就是一个简单的进化过程。比之IA,KA需要更复杂的条件、更完善的思想体系和更多的创新。

从IA到KA的发展符合人们对信息和知识获取的要求,IA未来的发展会按照这个轨迹进行,但具体怎样才是IA向KA转变的明确表现?IA如何实现到KA的转变?IA何时会实现全面的转变过程?回答这些问题还有待时日。

2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异同

人的认知过程存在着如下的认知过程链: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信息和知识存在于该过程链的不同层次,尽管它们有时以同样的形式出现,但本质上存在着差异。很多学者都论述了这个差异,下面我们从信息和知识的异同来论述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的异同。

P.Kaipa认为信息提供给我们客观的描述,而知识提供给我们主观的解释。知识与信息的区别在于知识回答“如何去做”(Howto)的问题,而信息回答“什么内容、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What,When,Where,Who)的问题。他将知识的主要特性总结为[3]:①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②对背景敏感;③有集体成分也有个人成分;④隐性和显性——如何达到它和如何使用它;⑤可用性上的有限的保存期限以及过程上无限的保存期限;⑤应用时的功能化以及获取时的信息化。

因此,知识尽管有信息的特性,但它不是信息,它是让信息产生意义的过程。没有背景、文化、隐性的和时间的维度,知识只不过就是信息,然而,较它所依赖的客观的信息而言,知识更多关注人们如何解释信息的经验、偏见、运用的法则和价值标准。

很多人自称为知识建筑师(KnowledgeArchitect),T.Reamy就是其中的一个。他总结了信息和知识之间存在的关系,认为知识比数据和信息更宽泛、更深入、更丰富[4]:①知识是信息+意义;②知识是信息+行动;③知识是组织好的信息;④知识是应用的信息;⑤知识是理解模式;⑥知识是信息+更多的完善的模式;⑦知识是我们消化的东西而不是我们把持的东西;⑧知识是合理正确的信念。

在罗列了上述关系后,T.Reamy认为,知识是信息+背景(Contexts),因此知识构建就是“信息构建+背景”。他还重点讨论了智力背景、个人背景和社会背景这三种背景。知识构建提供的智力背景主要包括:①提供一个可供学习的框架,使人们将存储的信息转变为知识;②将元数据初级阶段进化到控制词汇初级阶段;③建立一个支持故事讲述(Storytelling)的框架以促进知识的交互活动。知识构建提供的个人背景是要建立一个基础结构以支持在不同的团体范围内的多样化的成员,并支持工作中的每一个个体,其中两个关键的因素是为人员和任务建立相适应的分类方案,以及建立内容丰富的、能够捕捉隐性知识的轮廓图。知识构建提供的社会背景就是设计将多个个体集合联结和合并为丰富和不同的团体集合,开发组织的、标识的、导航的、搜索的手段来支持这些团体中人与信息、人与知识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互。

还有学者认为[5]:知识构建与信息构建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集中于组织内容的。不同之处在于知识构建是基于用户和任务背景的一种更加动态的方法。

我国学者按照信息构建的基本方法,总结了知识构建的特点,他们认为,从系统构成看,KA表现为[2]:①IA的组织系统+更深更动态的范畴分类、面向任务的分类、面向用户的分类或三者结合;②IA的导航系统+联结人员和信息,“推”和“拉”平衡,人与人联络;③IA的标识系统+更加面向过程、可视工具、个人标识、与社团保持张力、行业社团;④IA的检索系统+新检索方法、范畴分类、摘要、个性化、适应性检索。以上是国内外学者的几个有代表性意义的观点,笔者的看法是,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有以下几方面的相同和相异之处。

两者的相联系之处在于:

1)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都是关注内容组织问题的学问、解决共同的问题:即信息/知识——表达清晰化、组织的有序化、存储的本体化。

2)信息构建和知识构建都建立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之上,关注特殊环境下的人所处的信息生态,人的信息获取和知识利用问题。

3)当信息构建的理念被用来整理组织内部的数据和信息,让信息便于发现和管理,以便创建知识时,它是知识构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

两者的相异之处在于:

1)信息构建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虽然人们对信息构建这个学科领域所包括的内容范围还没有确定清楚,但是它毕竟已经有了自己的核心领域和研究重点,形成了一个基本稳定的研究框架,有了专门的网站和研究社团。而知识构建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还缺乏自己的研究核心、重点和框架。笔者通过搜索也还没有发现专门的KA网站或者研究社团,只发现了一些公司所宣传的、主要作为咨询工具的知识构建产品。知识构建看起来与知识管理的学科领域知识有比较大的交叉。

2)信息和知识的差异决定了信息构建与知识构建的差异,信息构建解决的是人们如何发现信息和理解信息的问题,只需要回答人们所需要的信息的可能位置并更好地展示这些信息;知识构建要解决提供给人们所处理事务时利用哪些知识的问题,回答如何去做。而这与背景条件、个人的差异、所处理的事务、要完成的任务有更加直接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或者表面的关联。

3)比起信息构建来,知识构建所要建立的知识框架需要嵌入更多的、复杂的背景因素,知识构建需要信息构建的一些思路和方法,需要信息的组织系统、标识系统、导航系统和搜索系统这样的基础,但需要进一步发展为知识组织、知识标识、知识导航和知识搜索,它们与信息构建的4个核心概念的差异就在于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差异。

4)虽然知识构建与信息构建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形式相似,知识构建以信息构建为基础,但知识构建不是简单地由信息构建过渡而来,也就是说,好的信息构建基础不一定就能产生好的知识构建,知识构建是在信息构建与其他背景因素综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更复杂的体系结构。

5)信息构建的焦点在于如何建立人与信息之间的有效关联,它一般是面向某个具体应用的,如网站的用户;而知识构建的焦点在于如何建立人与人之间有效的知识关联,它与某个具体应用无关,是通用的、面向基础的,相对而言是多维的、动态的,如企业知识工程。

3信息构建向知识构建发展的条件

知识建筑师是设计一些空间供人们在其中进行交互活动并产生交互影响的人们,他们设计动态的交互影响使人们生成概念的因素,反映出他们互相交互过程中的属性[6],显然信息建筑师(InformationArchitect)的工作与他们的工作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我们还没有研究出满足从信息构建向知识构建发展的充分条件,但是,要实现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发展,起码要满足以下条件:

建立一种系统架构,提供一种智能交互的环境。正如T.Reamy所言[4]:知识不是我们典型意义上存储下来的东西,相反,我们存储信息,是让人们将它转化为知识。这意味着知识构建不仅关注存储系统的结构,还要关注其中嵌入的,让人们在信息系统中相互影响的,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的知识管理过程,并且要让这个过程更容易、更快捷和更有生产力。公务员之家

为不同的知识状态建模,让知识能够获得。Visioncor公司提出建立“集成化的知识构建”方法来增加内容的价值和可用性,这种方法按照内容被使用的情况来对它们进行分类。不管内容是信息、要学习的知识还是共享知识,这种集成化的知识构建方法都可以作为一种指南,将所组织的内容组织成为一些小型的可以再利用的小块并在它们之间建立有意义的、直观的联系,结果是用户在需要时能够快速定位所有的相关知识[7]。

建立能够捕捉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的特征概貌图,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知识联系。挖掘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这个任务与知识构建的目标是一致的。知识构建不仅要为显性知识,还需要为隐性知识建立可能的关联;不仅建立人与信息之间的联系,还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建立知识地图,支持合作研究。信息构建的一个重要产品是内容地图(ContentMap),而知识构建要在内容地图的基础上生成一个更丰富、更复杂、更多维、更人性化的知识地图。内容地图是内容规划映射(InformationMapping)的结果,它常常被信息建筑师用来对付信息过载和将非结构化的信息转化为可管理的和可被再使用的文献,以便它们今后能为不同的使用目标而被多次使用。知识地图是表示知识概念及其联合关系的网络结构[8],是知识资源的导航系统。它不仅提供组织运作所需要的知识要素,还提供有关人、时间和地点的线索。它能够反映人们需要获取的知识的类别,能够直观地提供组织中知识的视觉展示,揭示组织业务环境中知识的分布和流动情况。知识地图除了关注内容以外,还需要关注任务、人员和社团几个维度,不仅对信息行为建模,还要为它的人员、政策、技术和智能结构建模。

4从信息构建到知识构建的趋势分析

信息构建范文篇9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化

城市的发展需要物流,而物流的发展势必需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支持。面对日积月累的各种数据,当前社会对信息技术、数据平台的需求迫切需求。因此,要对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与建设进行分析,实现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促进城市竞争能力的增强,提升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速度。

1大数据对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

时代的发展,大数据将人们引进更科学的世界,并在不同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学术界未能对大数据形成一个完整的、权威性的共识。多数学者认为大数据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即规模性、多样性及高速性。大数据是人们行为的总结,是使用数据库收集处理的数据集。当前,大数据改变着市场组织机构,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以及生活内容。在当前各行业的发展中,任何人、社会、群体都是数据的提供者,也是数据的使用者。在物流行业角度来分析,有效地运用大数据组织优化运用模式,将提高组织对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分配,将提升组织创新能力,提高组织竞争能力。在物流行业发展以来,全国已经打造了十个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城市、50个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基地。大数据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有效提升了物流的决策能力、推动物流运营模式的变革,以及大数据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细化处理。

2物流信息平台的基本内容

2.1信息平台基本内容。在形态角度来分析,物流信息平台属于一种虚拟的形态,为物流行业交流提供了平台与发展空间。在外部环境来分析,物流平台中包含网络传输系统、交换机、用户数据传输系统等。在收集数据与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将结果提供给企业,以满足各界人士对信息的需求。该平台能够将区域内的物流信息规范化处理,可以享受组织数据的结构及传动形式。既能够为数据提供仓库,又能够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与处理。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物流信息平台具有中转功能,当数据被平台接受后,将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并满足各子系统对数据的需求。平台将众多数据传输到子系统中,实现独立的、相互分离的服务模式。同时,物流信息平台具有数据存储功能。能够将各类物流数据,包括商业物流数据、行业物流数据、常规物流数据等均以规范化形式进行共享,为使用者提供基本需求。2.2基本要素。物流系统中要包含如下三大要素。一是基础设施要素。物流行业正朝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各种类型的基础物流中心不断建立,并根据其基本功能划分为物流园、配送中心、集散中心及运转中心。而货运通路成为物流的节点,包括等级道路、通行时间、最大通行力等各种信息。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通过程中,多通过交通枢纽来完成,以发挥物流的最终作用。二是信息要素。城市物流要为社会各个行业提供服务,成为连接供应链上下不同企业的信息枢纽中心。因此,物流信息平台的信息要素十分重要,将为企业、政府、以及各行各业提供物流信息。三是政策要素。物流的发展必然要有政府的支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物流行业只有获得政府支持才能发展得有底气,扩大规模,降低风险,减轻税负,促进发展。

3构建与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的优化对策

3.1提升数据搜集与运用能力。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过程中,数据搜集、存储、计算、分析功能是基础,只有搜集大量的信息才能为物流信息平台提供数据支持。当前,我国阿里巴巴、淘宝等电商巨头都有着自己的数据库,充分借助数据资源精准掌握用户的行为信息,了解客户需求。其中,京东利用青龙系统将所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以掌握产品出库位置,工作人员位置分布、产品订货清单及送货物品的信息跟踪等各种信息。整个流程一气呵成,保证了产品订单在出库到接收平均时间在2天左右。京东物流对大数据的使用与分析值得学习,整个配送过程都可视,具有较高的人性化特点。在构建物流信息平台的过程中,京东物流运营模式值得借鉴,但不可一味地效仿,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特点及城市物流信息发展的需求来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不仅要将物流信息清晰的提供给用户,还应在平台中增加各种需求板块,完善平台内容。3.2平台基本需求。在建设过程中应了解平台的基本需求,才能朝正确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物流智能化。智能化的物流平台建设是当前的根本目的,也是最高层次。平台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追溯到源头,并实现自动化运用需求。智能物流信息系统中应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增值服务。利用传感器、GPS、RFID等技术,对运输工具实时跟踪,对物流信息及时调度,对仓储自动化管理。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实现平台运输路径的优化及客户的深度开发。物流集成化。在系统内部,应实现物流设备、感知端信息数据采集、信息数据处理等多项技术的集成。并将功能与需求对接,在整条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中都要实现物流信息平台与物流信息系统的高度集成。不同供应链主体之间应共同享受资源,通过平台集成实现资源与信息的整合,进而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提供一体化的智能服务。3.3平台结构组成。3.3.1基础设施层。该层内包含为平台运行提供服务的各种软件与硬件设施,是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层。既包含感知设施,又包含网络设施。其中,电子标签识别、传感器测量以及图像图形识别、GPS定位跟踪等各种感知设备。基础层为物流信息采集提供了物质基础。3.3.2数据层。该层为服务层提供了数据支撑,对采集到的各种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的分配与分析,按照系统预设的数据格式进行传输、存储、共享及处理等工作。3.3.3应用服务层。为各种平台提供服务,是平台的业务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可分成两类,即物流信息管理以及物流信息功能。管理模块中主要包含物流管理系统、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基础模块。物理信息中主要包含订单管理、信息、运输跟踪、信息查询等几个模块。3.3.4展示层。为用户提供前端层,包括用户使用渠道,物流企业信息查询渠道、货主企业查询渠道、政府相关部分查询渠道等。平台内要满足各类用户的基本需求,才能发挥物流信息平台的最大价值。3.4运营与开发。3.4.1基本模式。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及企业的帮助。因此,企业与政府是物流信息平台开发运用的主体,将政府与企业的归属权、主导地位、职权等进行划分,进而提出政府独资、政府主导委托企业、企业独资、企业主导政府参与的四种运营模式。政府独资的运营模式中,政府享有对平台的所有权利,从开发到运营,公用性较强。而政府主导委托的运营方式中,政府全额投资,以社会组织负责运营管理。企业独资的运营模式不承担公益职责,企业主导政府参股的运营模式将增加平台的市场属性。3.4.2模式选择。经过分析与研究,应以政府参股的方式,企业主导运营模式为主。以此,政府发挥了协调及推广的作用,而企业拥有绝对的运营权利,调动企业参与热情,促进市场良性运作。

4结论

综上所述,物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是未来物流行业的发展模式,将为物流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内容、更加完善的功能服务、更加人性化的使用体验。在信息共享平台中,上下游供应链一体化运作模式将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促进经济的发展,物流行业规模的进一步壮大。

参考文献:

[1]赵鹏.基于共享平台的平板显示企业成品物流跟踪信息系统构建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8):97-99.

信息构建范文篇10

关键词:云计算;物流信息;系统框架

1云计算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产生的数据与信息呈爆发式增长,在科学、商业、工程等等领域都需要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意味着传统的IT架构所具有的计算能力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大量数据计算的要求,而常规的做法就是通过增加硬件的方式来提计算资质以便达到计算的要求。但是,原有的并行编程模型在实际应用有很多的限制,所以方便使用、容易部署、更好掌握的“新并行编程模型”应运而生—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出现能够全面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同时还可以降低运营的成本。云计算是由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并行处理发展而来的,能够向网络中各种应用提供软件服务、平台服务、储存服务以及硬件服务等等。对于云计算的定义并没有唯一的解释,总的来说就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的且容易扩展的虚拟化技术。目前,可以将云计算的服务划分为三个服务层次:将软件作为服务层、将平台作为服务层以及将基础设施作为服务层,其市场门槛从低到高。

2云计算下物流信息系统框架构建分析

以云计算技术基础构建物流信息系统框架,能够更好的从云端获取计算、储存等等资源,不仅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还能够提升物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更好地解决系统性能、能量消耗以及服务质量等等方面的问题。现阶段,国内很多物流企业都有信息系统,意味着无法快速的将所有内容都直接切换到云计算服务模式下,还需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因此,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加上SaaS与SOA技术的配合,构建物流信息系统框架。(1)基础设施服务。在云计算当中,要根据不同的服务功能将其划分成为平台层、虚拟化层、应用层以及基础设施层。通过这四个平台,在用户需要物流信息时可以提供更多安全、价廉的信息服务,同时可以满足广大用户的个性化需求。(2)平台服务。平台服务主要包括认证服务、计费服务、信息储存、开发环境等等方面的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不仅能够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而且还可以通过一组OpenAPI为用户进行快速服务。通常来讲,平台服务可以在全国进行部署,也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在部分地区进行部署,主要用途是建立物流云服务中心,以求能够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更加精细化的服务,确保用户可以在物流信息系统当中快速获取对应的资源与服务,提升用户使用的满意度。(3)SaaS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通常是直接和终端进行连接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最终的应用服务,主要包括物流需求信息的SaaS服务、政府部门之间数据交换的SaaS服务、智能配送SaaS服务等,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信息服务。SaaS服务平台的不仅建立成本比较低,而且应用范围比较广,符合现代用户信息传递的基本需求。

3云计算下物流信息系统的具体应用模式分析

(1)业务系统。云计算技术下的业务系统,能够利用所处理的感知数据、Web浏览器为广大用户与企业提供针对性的个人专业服务,包括信息查询服务、扫描服务、监控服务等等,更好的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2)数据储存中心。云计算技术下的数据储存中心,其储存量更大,通过丰富的信息可以为用户与企业的决策提供帮助。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以业务系统为基础,对资源信息进行共享,这样可以及时的分配资源与调整资源,从而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具有价值的资源。(3)IaaS模式。以传统数据中心为基础,引入IaaS模式,能够为各种网络提供必需的网络资源、服务器等等,而且拥有与物理机类似的功能,且成本更低。同时,通过合理配置动态资源,能够完成自主化安装部署,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及时的相应,也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收费服务。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云计算下的物流信息系统,能够促进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同时还可以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而使用的实际数量或者已经使用的资源进行对应费用的支付,这样能够降低很多不必要的支出,从而将精力放在业务扩展方面。同时,在云计算的支持下,使其物流企业有着更加明显的电子商业化特征,意味着可以更加高效地提供服务、交付应用程序,从而满足用户需求,促进物流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窦欣.云计算融合物联网技术的物流园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7,40(11):25-28.

[2]万娴.浅析云计算背景下物流信息系统的框架构建[J].技术与市场,2017,24(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