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作意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8:42:07

信息工作意见

信息工作意见范文篇1

1、充分认识做好党委系统信息工作的重要性。信息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党委系统信息部门作为各级党委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必须认清自身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明确所担负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党委系统信息主渠道作用,为各级领导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为推进决策科学化,以全面做好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充分认识做好党委系统信息工作的紧迫性。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真伪信息并存,给党委系统信息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各级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在不断提高,信息工作要适应领导的需求,就必须不断创新。这就要求必须高标准、高水平地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切实增强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权威性,把参谋作用发挥好,使党委系统信息部门成为信息报送的权威部门;必须通过及时、真实、准确的信息,客观反映事件的原貌,深刻揭示问题的本质,以切实增强信息对全局的指导作用。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做好信息工作

3、及时反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推动县域崛起和全面振兴服务。准确掌握全县发展态势,是各级领导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信息工作要成为各级领导了解县情、乡情的主渠道,成为展示发展态势的窗口和平台。各乡镇(场)、各部门信息机构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分析,定期上报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项目建设的重大进展和重要成果,使县委对全局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4、及时反馈各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为推动工作落实服务。各乡镇(场)、各部门信息机构要紧紧围绕县委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报送信息,做到重点工作重点反馈。对贯彻落实县委各种会议情况、执行各项政策情况、落实各项重大部署情况以及落实领导指示批示精神情况必须及时反馈,以便县委对基层在落实县委部署过程中的领导是否得力、措施是否到位、责任是否落实、进展是否顺利以及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进行准确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指导。同时要通过有效信息载体通报各乡镇(场)重点工作进展情况,以便各乡镇(场)进行横向对比,查找差距,改进工作。

5、及时反馈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充分发挥信息部门网络健全、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全面反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对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重大民生问题要及时收集报告,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心声真实地反映上来,使各级党委能够通过信息工作体察民情、掌握民意,使党委的各项决策更能合民心、顺民愿。要及时反映影响全局的敏感性问题,特别是对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等必须及时上报。

6、及时发现和推广县内外先进工作经验,为推进改革创新服务。各乡镇(场)信息机构要把地方特色与县委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县委的高度思考问题,找准地方特色与县委重点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深入挖掘基层和群众在工作实践中创造的好做法、好经验,敏锐捕捉对面上工作具有普遍指导和借鉴作用的经验性信息,为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提供信息服务。同时要放宽视野,广泛收集县外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有借鉴意义的先进做法和先进经验,为加速我县的思维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提供信息支持。

三、严格报送纪律,坚持喜忧兼报,扎实做好重要紧急信息的报送工作

7、坚决杜绝迟报、漏报、瞒报现象。对重大群体性事件、重要社会动态、重大灾情疫情、重大安全事故等重要紧急信息,必须在发生的第一时间立即报送。重大紧急信息的处理必须保持快节奏、高效率,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处理完毕。在书面报告形成前要进行电话口头报告,在书面报告形成后要在第一时间向县委报告,为县委及时了解情况、指导处置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8、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完整。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对具体情况和相关数字要反复核实,必要时信息人员要深入现场进行确认,务求做到准确无误。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不能只有上文、没有下文,只有问题、没有原因,只有措施、没有结果。同时要及时续报事态进展、处置措施、发生原因、造成后果及应吸取的教训、强化相关工作等有关情况,反映事件的全貌。

9、切实加强苗头性、倾向性、预警性信息的报送。当前我县既处于黄金发展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信息工作人员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及时发现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社会进步中的新矛盾、群众思想的新动态和敌对势力的新动向,深入调研,综合分析,超前预警,以便县委能够把握时机,及时应对,妥善处置,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10、规范工作程序,严明工作纪律。党委系统信息部门必须牢牢把握重要紧急信息报送工作主动权。各乡镇(场)发生或接到重要紧急信息后,要在第一时间向县委办公室报送。公安、安全、司法、经贸、教育、卫生、民政、劳动、工会等部门发现重大紧急情况,要首先向县委办公室报告,然后再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县直各部门向市对口部门报送紧急信息时,必须同时报送县委办公室。对集体上访、冲击党政机关、阻塞交通等重大突发性事件要坚持先向县委办公室报送,经县委办公室调查核实后再上报。对尚处酝酿阶段的大规模集体上访事件、发现的事故隐患和其他矛盾问题,要先报送县委,待县委提出解决办法后再向上报送,以便于上级党委全面准确了解情况。

11、建立健全重要紧急信息报送责任制。各乡镇(场)、各部门要层层建立紧急信息报送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报送程序。特别是相关领导要讲政治、讲大局、讲原则,积极支持重要紧急信息的报送工作,不回避矛盾,不隐瞒问题,更不能对报送真实信息的同志打击报复。县委办公室要加强对紧急重要信息报送工作的考核,对迟报、漏报、瞒报的要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团结协作、昂扬向上的工作氛围

12、切实加强领导。信息工作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向上级党委报送信息是下级党委的政治任务。各乡镇(场)、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的党委系统信息工作不是可有可无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党委信息的主渠道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只能重视不能忽视;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向党委报送信息是一项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只能完成不能推诿;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党委系统信息工作的主要职能是为党委科学决策服务的,不能只报喜不报忧,不能需要宣传的成绩就报、不需要宣传的就不报。要把信息工作真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本地区、本部门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期部署,经常调度,严格督促,主动给信息工作人员出题目、交任务、压担子,确保向县委报送信息工作有效开展。县委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县党委系统信息工作和信息员的指导,经常进行督促检查,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努力形成沟通顺畅、团结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

信息工作意见范文篇2

一、充分认识做好信息工作的重要性

信息工作是各级领导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全面、准确、及时地向本级和上级党委政府提供信息是各级办公室的重要职责,也是各级办公室系统扎实做好“三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当前,正值我县奋力实现“领先全省十快县、跻身全省十强县、进军中部百强县”目标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上级党委政府对信息需求量相应增加,对信息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信息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信息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开创我县信息工作新局面。

二、健全完善信息工作制度

1、进一步健全信息网络。建立健全以县委办、县政府办为中心,横向连接县直各单位,纵向延伸到各乡镇、开发区的信息网络,根据每个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上级信息需求情况,有针对性的明确部分信息重点网络单位,作为全县信息工作的成员单位。首批明确的全县信息重点网络单位为:各乡镇、开发区,县纪委(监察局)、县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财政局、统计局、招商局、政务服务中心、计生委、发计委(物价局)、经贸委、商贸委、农委、畜牧水产局、水务局、交通局、建设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文化[广电]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安监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药监局、人行。根据工作需要,县委办、县政府办对重点信息网络单位可予以适当调整,并将县直重点网络单位的部分二级机构确定为信息直报点单独考核。

2、严格执行重大紧急信息报送制度。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办公厅《关于及时准确向市委报送紧急重要信息的通知》精神,严格按照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紧急重要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及时准确地向县委、县政府报送紧急重要信息。凡重大突发性事件、重特大刑事案件、紧急灾情疫情、重大交通事故、重要社会动态等重大紧急信息,各乡镇(区)、各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报送县委办、县政府办,由两办核实并呈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审阅后,按报送程序分别向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报送,对压报、瞒报、漏报、迟报紧急重要信息的,经调查核实后进行通报批评,对情节严重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县委各部门在对口上报信息时,要同时报县委办公室(信息科);县直单位在对口上报信息时要同时报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报送途径必须通过县政务办公系统邮箱、传真或专用,其他途径报送必须要确保不出差错。

3、建立信息需求预约制度。结合县委、县政府各阶段工作重点及省市信息部门的要求,县委办、县政府办根据所需信息以《信息约稿通知》的形式,要求相关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以书面、邮件等形式把所需信息材料报送县委办公室(信息科)、县政府办(信息督查科)。经两办筛选、整理、加工后报送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和上级党委政府。

4、建立计分考核奖惩制度。各信息重点网络单位每日重要工作动态、紧急重要情况必须向县委办(信息科)、县政府办(信息督查科)报送,每周报送信息不得少于3条,每月被县(含县)以上信息部门采用信息不少于5条。实行信息采用计分考核办法,对信息重点网络单位上报信息被县(含县)以上信息部门采用的信息进行计分。具体计分标准为:每上报1条信息计0.5分,被县级信息刊物采用1条计4分,综合编辑1条计2分;被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信息刊物采用1条计8分,综合编辑1条计4分;被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信息刊物采用1条计12分,综合编辑1条计4分;被中办、国办信息刊物采用1条计20分,综合编辑1条计10分;1条信息同时被多个刊物采用按最高分计算;省、市、县领导批示的信息每条分别计20、15、10分(同条信息多次被批示,以最高分计算)。对非信息重点网络单位也按上述标准计分。

每季度对信息重点网络单位信息采用情况进行统计并印发各单位,每季度将统计结果报送县四套班子领导及各信息重点网络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每半年进行一次通报,年终进行考核评比,对得分前3名的乡镇、开发区和前7名的县直单位和优秀信息工作者,分别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后3名的乡镇、开发区和县直单位予以通报批评。信息工作列入党务政务督查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非信息重点网络单位工作突出的,也予以表彰奖励。

三、努力改进信息服务方式

1、办好《信息》、《政务信息》。《信息》、《政务信息》分别是县委办、政府办围绕中央、省、市各项方针政策及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围绕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紧扣全县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中心工作,及时把全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情民意等各方面的工作动态、成效举措、存在问题、建议意见,编辑整理向上级党委政府报送信息的载体,主要是为上级领导了解基层情况、对下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2、办好《信息快报》。《信息快报》是为县领导服务的信息载体,主要编辑县领导关注的信息,包括县委、县政府部署的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重要紧急情况、信访稳定和安全隐患、重要社情民意、外地和各地各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等,《信息快报》原则上每日一报。对重大突发性事件、重特大刑事案件、紧急灾情疫情、重大交通事故、重要社会动态等重大紧急信息,各地各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上报县委办、县政府办,由县委办信息科、县政府信息督查科分别了解核实情况后整理编发,本着“有情即报”的原则,实行一事一报。《信息快报》主要报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视情可扩大报送至四套班子领导。

四、不断提高信息质量

各地各单位要在保证信息报送数量的同时,着力在提高信息质量上下功夫。要突出报送上级领导关注、急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和问题,反馈基层群众对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出台及各地重大事件发生后的反应,及时报送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典型性、倾向性、苗头性、敏感性问题。要努力挖掘综合性信息,紧扣中央、省市出台的政策方针和全县各阶段的中心工作,合理确定调研课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大调研力度,真正把情况摸清楚,把问题分析透,及时准确反馈基层在落实上级政策、推进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要总结提炼本地、本单位工作成效、经验,及时通过信息渠道把难点、热点问题反馈给上级党委政府,得到交流工作、解决问题、提升形象的目的,同时,积极借助信息平台把本地、本单位的亮点展现出去,扩大宣传效果。

信息工作意见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情民意信息网为载体,健全党内服务机构功能,拓展党员联系群众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了解群众思想动态,把党内服务机构建设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平台。

二、工作目标

通过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和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结合“双在四最”主题活动的开展,服务群众、解决民忧,围绕和谐的建设目标,使之成为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反映社情民意的有效途径。

通过信息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并做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深入群众、倾听民声,联系群众、反映民意的工作,使之成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健全长效机制的有效抓手。

通过信息采集与处理,进一步整理和汇总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更好地发挥信息作用,体现信息价值,使之成为上级领导部门的决策依据,帮扶困难群众的方向指引,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有效载体。

三、具体要求

(一)建立一支信息员队伍

发挥党内服务网络优势,组建一支信息员队伍,形成“一站多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即:一站——社区(街道)、镇党员服务中心,多点——居民区(行政村)党员服务点,全覆盖——以居民楼、村小组为单位,做到“一楼道一信息员,一小组一信息员”)。

1、信息员队伍的构成:由党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基层党务工作者、专职党群工作者、广大党员志愿者和热心社会工作的群众等共同组成一个覆盖全区范围的信息员队伍。

2、信息员的基本条件:凡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心社区事业,善于联系群众,关注社情民意,作风正派,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的党员以及热心社会工作的群众,经所在居民区(行政村)党员服务点的审核认可,均可成为社情民意信息员。

3、信息员的主要职责:在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中及时了解掌握社区中的突发事、紧急事,关心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关注群众对党和政府各类政策法规执行的反响,以及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思想动态等。认真学习和领会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在采集信息的同时做好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及说明工作。

(二)丰富信息采集形式

党内服务机构与广大信息员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做到实时采集,不仅要依托原有“问百家事、解千人忧,我与群众心连心——绘制《为民地图》”活动中“走、听、绘、解”等形式,更要在此基础上丰富采集形式,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方法。

1、记:区党员服务中心为每个信息员配备一本《民情笔记》,信息员在日常走访、听取群众的意见和想法时,要及时做好书面记录。有条件的信息员还可以利用DV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记录群众的访谈,反映群众的生活状况、民生等问题。记录必须保证真实,原汁原味,避免出现主观曲解、片面遗漏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和情况。

2、谈: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主动反映想法、问题,各级党内服务机构要充分利用现有“谈心室”的资源优势,加大宣传力度,积极鼓励广大群众走进服务中心、服务点畅所欲言。

3、传:信息员采集信息的同时,对于群众需要向党组织、政府部门递交的各类信件、信息等,信息员可为群众代为转达,并将转达情况及时反馈于当事人。

(三)建立信息采集制度

各级党内服务机构和信息员要严格落实各项信息采集制度,按照“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原则,负责本单位的信息采集工作,规范采集行为。

1、信息员随访制。信息员要与群众广交朋友、沟通思想,积极主动地随时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需求。信息员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应及时向所在居民区(行政村)党员服务点或党员服务中心汇报。

2、信息员接待制。党员服务中心、居民区(行政村)党员服务点定于每周二上午为“社情民意接待日”,落实专人接待,做好接待记录,并进一步公开联系地址、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等。

3、分片联系制。党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要分片负责各自居民区(行政村)党员服务点的信息工作,严格落实党内服务机构相关工作制度(首问责任制、情况报告制、工作信息交流制等),对群众反映的情况要做到建议有回馈,反映有回复,呼声有应答,指导并推进党员服务点工作的开展。

(四)明确信息处理流程

信息的处理是工作的关键。把党内服务机构建设成为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平台,就是要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与区域性大党建格局的建设相结合,明确流程,整合资源,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1、居民区(行政村)党员服务点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

各信息员要认真做好各类信息的收集记录工作,并于每周按时报各居民区(行政村)党员服务点。党员服务点在做好信息的收集、记录工作后,于每月1日上报社区(街道)、镇党员服务中心。

各服务点对于居民所反映的涉及基层民主、邻里之间、日常生活、物业管理等相关的问题,要及时与社区(街道)、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进行沟通,努力把群众难题解决在基层。同时还要注重收集群众对党和政府制定的政策的反响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看法等方面的信息。

2、社区(街道)、镇党员服务中心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

社区(街道)、镇党员服务中心将各服务点上报的信息经整理、登记后,于每月5日上报党(工)委组织科和地区党员服务中心,由组织科专报分管书记与党委会研究,落实问题解决的时间和办法。

党员服务中心要指导居民区(行政村)党员服务点工作的开展。对居民区(行政村)党员服务点上报的信息要分析归类,属于本社区(街道)、镇工作范围内的意见和建议,党员服务中心要积极协助、配合党政部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想方设法的为群众解决问题,并组织有帮扶能力的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做好耐心解释和疏导工作。

3、地区党员服务中心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

地区党员服务中心对各社区(街道)、镇每月上报的信息情况做好分类、汇总等备案工作。

地区党员服务中心将信息提供给上级领导部门作为政策制定的决策依据,及时向相关单位反映群众的意见、建议和呼声,作为职能部门调控资源、确定重点、把握方向的依据。并适时组织开展各类具有针对性的党员志愿者服务。

四、组织领导

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党内服务机构构建社情民意信息平台工作的领导,制定有效措施,贯彻落实,并在党组织活动经费中落实有关信息员队伍建设和管理经费,确保队伍建起来,工作动起来。各级党委组织部门是第一责任人,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探索方法,总结经验,加大指导力度,健全工作机制。

信息工作意见范文篇4

意见明确了审计信息化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全市审计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以进一步强化《审计管理系统》和《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审计和信息系统审计为重点,打造计算机审计精品,努力完成上级审计机关AO应用实例和计算机审计方法征集评选任务,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审计中级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考核力度,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审计信息化工作水平。提出审计信息化工作重点:

一是充分发挥《审计管理系统》功能,进一步规范审计公文管理。

二是规范和提高OA与AO网上交互质量,努力实现全市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的跟踪管理。

三是强化计算机审计应用成果转化,努力完成上级审计机关两项征集评选任务。

四是抓住重点,突破瓶颈,努力打造计算机审计项目精品。

五是继续加强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六是加强审计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管理,提高审计工作的宣传度和公信力。

加强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推进措施。

一是对各县区审计局按照《省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考核暂行办法》对县区审计专网连通、审计管理系统应用、计算机审计方法和A0应用实例征集评选、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情况等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得分计入《市县区审计机关考核办法》,同时对考核前两名的县区审计局审计信息化工作进行通报表彰。

二是为强化《审计管理系统》审计公文标准化应用,规范审计公文的管理模式,对市局审计工作人员《审计管理系统》审计公文的应用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得分计入《市审计局工作人员综合考核办法》。

信息工作意见范文篇5

一、外宣信息载体

(一)外宣载体:

1、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台、电台、时报以及市级以上媒体等。

2、网络媒体:包括论坛、化龙巷、党建网、城管局门户网站、网络发言人、天涯社区、西祠胡同等。

(二)信息载体:

1、党政信息:包括《信息》、《领导参阅》、《通讯》、《政情通报》以及市级以上党政信息刊物,是记录政务动态、反映政务变化、传递政务消息的一种特定的载体,仅在党政机关内部流转,使各级领导了解城管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倾听基层和群众的呼声。

2、网络信息:是在市政府、城管局网站上的各类信息,便于群众了解城管工作动态,提供政策咨询和便民服务,进行互动交流和诉求解决。

3、城管信息:是反映城管工作动态,向局领导反映基层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反映城管工作的舆情舆论,以引起领导重视,帮助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二、建立健全外宣信息报送网络

各部门、科室要充分认识到外宣信息报送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建立责任制,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外宣信息搜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在2013年4月3日前将本单位外宣信息工作分管领导、联络员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电子邮箱上报局办公室(见附件1)。

三、外宣信息报送的方式

各单位报送外宣信息主要采用电子版本形式(见附件2),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局办公室,也可采用其它形式报送到局办公室。联系人:,电话:

四、工作要求

1、严格遵守外宣信息组织与审核机制。各单位应明确分管领导,明确专职或兼职信息(报道)员负责信息的收集、上报,分管领导要对外宣信息审核把关,各单位主要领导对外宣信息工作负责。

2、坚持真实及时原则。向局报送的各类外宣信息内容应真实,数据应准确。外宣信息工作具有时效性,特别是突发事件必须按照规定要求,在第一时间通过有效方式进行上报;要杜绝信息倒流的现象。

3、高度重视网络宣传。不断丰富和创新对外宣传的内容和形式。

4、实行约稿制度。对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局的约稿,各单位应在接到约稿通知后的3日内上报相关信息。

5、增加主动宣传意识。各部门要时刻关注各类网站反映城管工作的舆情舆论,发现相关网帖后应及时形成回复意见,反馈局办公室,通过审核后由局办公室统一回复。

6、保质保量开展工作。各单位要强化目标管理意识,做好任务分解,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在及时做好外宣、报送信息的同时,要注重外宣信息的规范要求,确保质量。

五、考核办法

信息工作意见范文篇6

二是加强学习,提高能力。全局人员紧紧围绕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目标定位,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农业综合开发业务知识理论的学习,加强宣传信息工作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调研,积极思考,勤于动手,不断提高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提高信息宣传工作能力。

三是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围绕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理论学习、优质服务品牌建设、招商引资、“三解三促”、“双联双助”、“四型机关”创建、文明创建、党风廉政建设、管理创新等重大主题,从每一项工作的创新中去不断挖掘亮点、挖掘信息源。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的协调合作,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媒体的系列宣传活动,做到精心组织,统筹协调,周周有信息,月月有活动。加强本局网站的建设和利用,做到栏目有特色、信息容量大、时效性强、宣传效果明显。

四是组织培训,提高质量。为确保宣传信息的上报数量和发表率,保证在国家、省、市以上媒体上一定的信息报道力度,机关全体人员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宣传信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同时在机关内部开展比、学、赶、超活动,营造人人参与宣传、个个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活动中提高水平,提高质量。

信息工作意见范文篇7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工程”、文化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信息产业部“开展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结合本市实际,加强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决定在本市郊区实施“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千村通工程”(以下简称“千村通工程”)。

一、充分认识实施“千村通工程”的重要意义

实施“千村通工程”,建立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是加快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是农民进行科学生产决策,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科技素质的现实需要。实施“千村通工程”,对于促进城乡间信息传递、互动和交换,给农村社会带来更多接触新知识和接受现代教育的机会,扩大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层面,有效缩小城乡数字差距,解决涉农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广大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千村通工程”的目标和内容

(一)“千村通工程”的主要目标:

到“**”末,在郊区1000个农业比重较大的行政村初步建成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基本实现面向农民的公共信息服务终端的覆盖;整合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实现涉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基本实现农村信息宽带网络“村村通”;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模式,基本建立市、区、镇、村四级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开展“千村万户”信息化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

(二)“千村通工程”的主要内容:

1、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末,基本实现农村宽带网络全覆盖,提高农村的信息传输能力,为实现传输方式多模式、信息来源多渠道、服务手段多样化,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

2、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服务站建设的基本标准:1台触摸屏(农民一点通),3台电脑终端。各区县根据村实际情况确定配置,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投影仪等其他设备。

3、整合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前台界面统一,后台信息联动”的涉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该平台体系由市、区县两级架构组成,内容主要涵盖农民生产和生活领域,可提供农科热线咨询、涉农信息查询、农业科技人员和单位查询,灾害信息、供求信息,村务公开、社会公共事业及公共文化资源等综合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内容集成,并根据农民需求,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订购等电子商务和其他服务功能。

市农委会同市相关部门负责市级平台主要功能和内容建设,以及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维护;区县按照市、区两级平台框架标准要求,结合本区域实际,负责本区域平台的功能和内容建设,以及本区域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维护。

4、建立健全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为农信息服务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市、区、镇、村四级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在市级层面,做好涉农信息共享的制度性安排,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区县和乡镇负责收集、传递和整合本地区的涉农信息,对村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村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负责本村信息的管理和维护,收集和反馈当地涉农信息和农民需求,指导和帮助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各类涉农信息和政府服务。

5、强化培训,建设农村信息员队伍。广泛开展农村信息化宣传培训,在两年内完成10000人次的培训任务(每村重点培训5人,农村信息员1名、村干部1名、技术骨干或农业大户3名);注重提高各级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济人信息技术培训,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要求;要突出村级信息员队伍的组织、培训和管理,力争到“**”末,每个行政村有1-2名合格的农村信息员。

三、推进“千村通工程”的原则

推进“千村通工程”要坚持资源整合、强化服务;统筹规划、稳步推进;面上聚焦、求得实效的原则。

资源整合、强化服务。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涉农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实现实用涉农信息资源共享;重点加强面向农村广大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服务,提升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市级部门要统一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千村通工程”;各区县要立足本地实际,编制“**”期间推进“千村通工程”的规划,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工作。

面上聚焦、求得实效。根据“成线、成网、成片”的要求,优先支持以镇为单位,统一建设行政村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优先支持现代农业先行区中各行政村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千村通工程”不搞花架子,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让农民利用信息搞好生产经营,增加收入,丰富文化生活,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实惠。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工程建设资金

“千村通工程”面向“三农”,主要提供“涉农公共信息”服务,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按照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对“千村通工程”建设资金划分如下:

市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建设和运营维护资金投入以市财政为主;按基本标准配置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中终端设备(相关软硬件,不包括房屋等设施)建设和维护,由区县政府投入为主,市根据区县财力不同的状况给予补助。

“千村通工程”不得让乡村举债搞建设。各区县要加强投入,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五、加强领导、规范程序,推进“千村通工程”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农委、市信息委、市财政局、市文广局等部门共同建立“千村通工程”推进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工程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负责各自涉农信息资源的组织提供,推进涉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市农委做好“金农工程”落实,主要负责“千村通工程”具体方案的制定和组织推进,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涉农信息资源的等工作;市信息委做好信息产业部试点的组织推进工作,组织开展有关方案论证、规范标准制定、信息化培训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协调监督“千村通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市文广局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落实。各区县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本区县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镇、村“千村通工程”的建设工作。

2、规范实施程序。各区县根据实际,并结合自身需求,制定“千村通工程”实施方案,上报市“千村通工程”推进联席会议办公室;经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开始实施;工程结束后进行评估验收。

3、加强监督管理。各区县对工程资金应实行专户管理,区县联席会议做好“千村通工程”实施方案的审核和推进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区县实施的指导工作。

六、有关要求

1、各区县在推进“千村通工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存量资源,要因地制宜制定推进计划,不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

2、各区县要根据自身推进方案落实年度配套资金和运行维护资金。

信息工作意见范文篇8

一、突出培强做大,提升产业集聚优势

(一)全面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进一步发展壮大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现代化工等优势产业,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钟表、锁具等传统产业,使其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年内力争四大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9%。另一方面,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力量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显著的新兴产业园,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强、产学研结合的研发平台,实施一批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重大投资项目,扶持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优势骨干企业,引进一批创新创业创意领军人才,用3—5年时间培育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二)实施培强做大工程。围绕企业上规模、税收上台阶、科技上层次、管理上水平,启动实施“十二五”新一轮培强做大工程,加大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激励奖励以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引导支持骨干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产业链延伸、创新平台建立以及剥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培育壮大千亿产业、百亿龙头和十亿骨干“三个方阵”,力争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125户以上,其中过百亿企业13户。

(三)壮大产品集群。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坚持走高端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之路,依托龙头企业,引进和发展一批配套企业、关联企业,延伸拉长主导产业链,大力发展汽车、电脑、手机、船舶、葡萄酒、黄金、核电、聚氨酯、新型铝材、特种化纤等10大产品集群,在提高终端产品生产规模和竞争能力的基础上,向设计研发、信息物流、营销网络等高端领域延伸,逐步形成系列化、体系化产品集群发展格局,努力打造具有区域优势的汽车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现代化工产业基地、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基地,构筑引领我市工业发展的战略高地,2013年力争过千亿元产品集群达到3个以上。

二、突出产业升级,提升企业规模实力

(四)继续加大工业投入。积极筛选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突出抓好10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和100个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以大企业为引领、产业高度集聚的专业化特色园区,加快推进化学工业园、葡萄酒研发制造中心、新增30万辆汽车及30万台发动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平台的导入,加快推进生物、航空航天等高端园区规划建设,努力打造部级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立健全工业项目推进机制,突出抓好“中央预算内项目、省调控资金项目、省重点产品结构调整项目、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项目、省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发展专项项目、全市过亿元技改项目”6个层面的重点投资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年内力争再创建部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力争全年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科研投入达到55亿元以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3%以上。继续推进产学研联合,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强化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世界500强的科技合作,年内完成重大产学研合作成果30项。以项目为依托,突出蓝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努力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大力实施名牌战略,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年内争取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20件以上。

三、突出两化融合,提升信息化水平

(六)实施信息化强市战略。出台《关于实施信息化强市战略的意见》,召开全市信息化强市大会。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施集约化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加强市县两级政府门户网站、政府数据中心和电子政务网络等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节能减排中的应用,重点抓好4个试验县(市区)、100家示范企业、10个特色园区、50个示范中心和10个示范工程建设。重视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利用“亭、屏、站、线”等手段,加快推进以社区为节点的社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推动建设学习型城市。完善国土、规划信息化,加快城市管理数字化,推进智能交通、智能港口、智能小区建设,建设智慧型城市。

(七)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开发区、高新区、莱山区、芝罘区为核心,辐射其他市(区),大力发展计算机产业园、通信产业园、软件园、动漫基地、服务外包园等核心园区,推动实施物联网示范工程,加快建设宽带无线网络、信息技术推广中心和相关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等领域,着力培育物联网、云计算和三网融合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数字内容和信息服务产业。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和产品开发,尽快实现产业化。积极跟进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高端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争取参与部分相关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

(八)着力抓好八项信息化重点工程。一是继续抓好市民卡工程,年内发卡量达到15万张,应用拓展到20项;二是抓好无线城市建设工程,年内新建TD基站1000个,新建WLAN接入点3万个,发展无线宽带用户8万户;三是抓好IT科技馆工程,建设国内首个IT科技馆,举办信息技术成果展和市首届IT创意大赛;四是以中金数据、中科院计算所为代表,建设云计算服务平台,争取进入省规划布局;五是以东方电子为主体,在高新区建设东方智能科技园;六是建设智能交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七是建设港口领域集装箱物流跟踪调度平台,实现对集装箱运输过程中车、船、货、人的自动化管理;八是继续抓好科技防腐工程,年内完成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监察平台、公共资金管理平台和监察平台及县级网上政务大厅建设。

四、突出节能降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九)完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按照调控总量、限制增量、优化存量的思路,完善节能考核机制。落实节能目标责任,下达2013年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加强调度考核。尝试建立能源消耗总量调控制度,对存量能耗和增量能耗分别考核,下达各县市区年度能耗总量,按月调度,按季调控,动态调整。对完不成季度调控指标的地区和企业,依法依规采取科学严格的调控手段,努力使能耗降下来。对新上高耗能鼓励类、允许类项目实行“区域总量控制”。坚持科学调控、规范操作,不断优化电力调控手段,完善预约谈话制度,建立节能预警调控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节能减排联席会议的作用,严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门槛,完善项目审核配合联动机制。组织节能监察支队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杜绝高耗能项目违规建设,对在用淘汰变压器、电动机等机电设备情况开展专项监察。

(十)进一步强化节能管理。加快推进节能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市节能和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探索实行“以奖代补”模式,鼓励企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步伐,力争110户重点用能企业的24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降低率达到80%以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力争全年淘汰落后生产线8条。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监督管理,将监管范围扩大到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建立节能管理信息平台,推行能源管理师制度,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试点。

(十一)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年内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再利用850万吨。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和节能服务业发展,积极争创省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用足用好国家财政补贴优惠政策,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支持企业进入国家支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技术服务备案名单,组织申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以能耗高、排放大的企业为重点,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审核。

五、突出市场开拓,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十二)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深入开展“市场开拓创新年”活动,鼓励企业创新思路和方法,坚持以销促产,推动工业经济从资源型增长向价值型增长转变。增强营销意识,积极探索互动型营销、网络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引导企业在营销理念、营销方式、营销机构上实现创新与突破。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的市场调研、市场定位等营销要素创新,推动企业引进市场营销诊断,不断调整完善营销机构。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开拓国内重点地区市场,在全国中心城市举办专业展销洽谈活动,提高产品的品牌知名度。认真落实国家出口政策,鼓励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研发,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加快“网上工业展览馆”建设步伐,增加入馆企业数量,利用信息化平台,展示名优产品,开展电子商务,提升企业产品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

(十三)大力推动对外合作与交流。以“三个引进”为主线,继续加大“三类投资方”的对接工作力度,加大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力争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取得新进展。加强与相关省市、部委、高校和企业等单位的密切联系,在招商引进中做到“实施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在谈一批”。搭建对外合作与交流平台,组织举办中日韩国际食品博览会、第九届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2013年中日韩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通用汽车供应商销地产()会等各类经贸交流与洽谈活动,组织企业参加津洽会、高交会等国内外重要经贸展洽活动,努力提高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六、突出调控管理,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十四)强化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测。完善调度制度,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要生产要素的调度分析,建立综合经济分析指标体系。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预警预测,积极协调解决工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超前研究应对措施,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重点搞好资金、水、电、油、运等各类生产要素的科学配置与综合协调,突出搞好电煤供需衔接和应急保障工作,确保电力供应。

(十五)大力推动物流业发展。推动实施“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大型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引领全市物流业加快发展。积极建设物流园区载体和平台,突出抓好西港区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和黄务高档消费品物流园区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进园发展。加快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推动大企业带头剥离物流服务环节,开展供应链管理。积极实施省多式联运试点,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研究制定全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实施意见,在税收优惠、减免规费、土地供应、信息平台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十六)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把技改和新建项目安全准入关。加强煤矿、民爆行业、石油天然气管道以及铁路道口安全监管工作,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层层分解落实安全管理目标和责任,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督导检查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强化安全生产应急演练,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鼓励和引导企业主动增加就业,安排好企业员工的生产生活,确保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和谐稳定。

七、突出协调服务,提升优化发展环境

(十七)用足用好产业政策。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加强政策宣传,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省鼓励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大项目申报和争取力度,力争有更多的项目挤进国债资金、节能节水、技改贴息、技术创新等计划盘子。全面落实培强做大相关配套政策,统筹使用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选择规模实力强、税收贡献大、发展前景好的8大领域领军企业、50户重点企业、100户成长性企业,在项目建设、要素配置、融通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政策性资金支持力度,积极探索设立工业企业还贷周转金和信息化专项资金,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深入开展。

信息工作意见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支撑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增强管理效能和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为宗旨。按照部、省厅以及常州市局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国土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结合我局实际,以系统工程的方式,全方位地加以推进,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关键性、迫切性问题,全面提升系统国土资源管理与服务水平,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国土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建设目标

深化信息技术在国土资源工作各个环节的应用,形成较为完善的国土资源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资源共享、上下联动、安全稳定、覆盖全系统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使我市国土资源监管和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显著增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最终以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来推动国土资源管理的精细化。

三、工作内容

1.建立统一的政务共享平台。所有新建的业务子系统均在该平台中搭建,各业务子系统的数据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

2.将已经建设好的业务子系统整合进共享平台,以模块的方式直接调用。

3.新建5大类16项子系统。

土地管理类应用系统包括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系统、存量建设用地管理系统、建设用地供地审批系统、建设用地跟踪管理系统、土地开发整理管理系统、农村宅基地管理系统、(城镇)土地登记发证系统、执法监察管理系统、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系统、土地储备管理系统、土地交易管理系统。

矿产资源管理类应用系统包括矿产资源管理系统。

电子监察类系统包括电子监察系统。

信息服务类系统包括信息服务系统。

综合管理类系统包括综合事务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

四、时间安排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务共享平台的建设,确保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将用二年时间分阶段实施,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2009年8月20日-2009年10月31日)全面梳理全系统相关业务,充分进行需求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意见》,依照意见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2.实施、应用阶段(2009年11月1日-2011年4月30日)建立统一的政务共享平台,将分三期逐步建成集“土地管理、矿产资源管理、电子监察、信息服务和综合管理”为一体的电子政务系统。其中:第一期为2009年11月1日-2010年4月30日;第二期为2010年5月1日-2010年10月31日;第三期为2010年11月1日-2011年4月30日。

各业务子系统建成后各相关单位根据工作安排实施系统试运行,相关工作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熟练运用新系统。信息中心在运作过程中及时做好软件的调试、修改、完善等工作,保证各业务子系统的顺利运行。

3.完善总结阶段(2011年5月1日-2011年7月15日)信息中心会同相关业务科室,对各个子系统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总结经验和不足,并加以完善。

4.检查验收阶段(2011年7月16日-2011年8月19日)邀请有关专家来坛对政务共享平台建设进行检查验收。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

1.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推进重大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审定信息化建设中的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等。

2.成立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信息中心,主要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同时加强对政务共享平台建设项目的调查研究、逐项落实工作任务,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责任到科室,任务到人。

3.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任:*

成员:*

(二)落实配套资金,健全管理制度。

按照《江苏省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抓紧开展政务共享平台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与市财政部门协调、沟通,落实专项经费,保证建设资金的到位。同时,加强项目实施的制度建设,制定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实施和操作步骤。建立以下四项制度,以便加强沟通与联络。

1.建立例会制度,即办公室每个月召开一次例会,集中讨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即办公室每个月向相关部门通报项目建设情况。

3.建立督办制度,即办公室将项目建设计划和建设进度上报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以及局领导,由领导对项目建设全程督办。

4.建立协调员和联络员制度,即办公室向行政科室派出协调员负责项目协调工作;相关行政科室派出联络员,负责本部门项目推进的衔接工作。

(三)强化业务培训,切实抓好应用。

我们将有针对性地开展各业务子系统的培训工作,并通过系统应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逐步提高政务共享平台建设水平。国土系统的每位工作人员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对所用子系统进行认真学习和应用,对应用中出现的疑问和问题及时与办公室沟通。

信息工作意见范文篇10

一、明确社情民意信息的工作主旨

1、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是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和政协委员,围绕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通过市政协机关《社情民意》内部刊物,向四川省政协和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反映重要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2、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服务。

二、畅通社情民意信息的报送渠道

3、充分发挥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主体作用。政协委员要密切联系本界别群众,深入了解民情,充分体察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市政协通过向全体委员发放社情民意征集表、召开委员座谈会、电话征集、约请有关界别委员座谈征集等途径和方式,收集社会各界有关民生、民权、民利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委员每年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条以上,纳入委员履职年度考核内容。

4、重视收集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有关界别反映的对重大决策、重点工作实施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利用党委、政府和政协组织统一开展的检查、视察、考察、调研活动,挖掘、整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市级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市政协各专委会及其组成人员反映上报社情民意信息全年平均每月2条以上,全年被省政协和市委、市政府采用不少于3条;各县、区政协反映上报社情民意信息每月4条以上,全年被采用12条以上。

5、开设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便捷通道。有条件的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由*市政协网委员工作区入口进入,直接提交电子文档,以便及时处理。

三、提高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质量

6、紧扣中心,把握工作重点。坚持抓住重点,侧重收集和报送带倾向性的重要情况、意见和带苗头性的问题、建议;坚持体现特色,重视反映其它渠道不易反映、难以得到的社会情况和群众意见;坚持实事求是,原原本本地反映各种意见和建议;坚持讲求实效,力求快报,急事急报,必要时跟踪连续报送。

7、明确职责,增添工作合力。市政协研究室具体负责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统筹、协调服务工作,主动加强与省政协、市级有关部门的信息协调与联系,及时跟踪反馈所报信息的采用情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各县、区政协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为主力,以各党派团体为支撑,以特邀信息员为骨干,以广大政协委员为主体的信息工作网络。

8、完善机制,强化工作保障。各县区政协和市政协及各参加单位为信息工作正常开展积极创造必要的条件,完善软硬件设施配置。市政协每年召开一次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开展评比,部署任务。对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或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重视不够、工作做得差的单位或委员予以通报。

四、建设社情民意信息反映载体

9、市政协研究室要通过《社情民意》、《社情民意(专报)》、《社情民意处理笺》以及其它有效载体,综合整理、反映报送社情民意信息,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供参考帮助。县、区政协要根据实际落实机构、确定人员、建好载体,确保社情民意得到快捷反映。

五、注重社情民意信息成果转化

10、对事关全局的重要社情民意信息,综合编发市政协《社情民意》内刊,报经市政协主要领导批示后送有关领导参阅,或报请党政主要领导批阅,或组织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有关专门委员会通过实地考察、督办等形式,促使政协组织、政协参加单位及基层委员调研信息成果的有效转化。

11、凡属一些倾向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市级无力解决或需要引起上级党政部门重视、帮助解决的,组织有关界别委员认真调查研究后综合编报《社情民意(专报)》,送请市政协主要领导审批后,上报省政协阅处。

12、对委员反映的涉及具体事件、具体问题的个案信息,初核后摘编《社情民意信息处理笺》,按照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工作及分工,呈送领导批阅后,按层级及时转送相关部门、单位,并跟踪落实情况。

13、县区、市级有关部门、单位收到党政领导批示的社情民意信息,一般应在10个工作日内,将意见、建议的采纳落实情况及时反馈给市政协研究室,同时抄送信息反映单位或委员本人。对基层委员多次反映属实、仍未得到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信息,通过在市级有关媒体不定期开辟委员"社情民意"专栏或举行"阳光议政"电视专题节目等形式,追踪、督促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