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20:44:02

新思维

新思维范文篇1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创新;培养模式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内容,将艺术教育和富有艺术精神的教育风格,融入我们的基础教育里面,是教育改革、以至于将来的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内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在新型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新型音乐教育者在新型的教育时代更好的、更远的、更快的跟上新型教育的发展步伐,也是作为同为教育竞争者的有力的竞争手段。

一、音乐教育的新思维

创新的新思维是指通过对旧有基础知识理解上,重新解决和发展该知识的技术应用,教育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过的知识并活学活用,是采用创新教育新思维实施的一种教育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所在。通过对音乐各门功课的认识与了解,在对客观事物本质上认识超越的基础上,使所学的各类知识能够融会贯通,结合创新的新思维新型知识应用,来创造一套属于自我的对于音乐感官认识与操作知识的全新知识体系。(一)教育观念要转变。所有的音乐教师都要摒弃以往滞后的教育方式。比如,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唱,对于乐理并不注重;或者仅仅让学生们单纯记忆曲调与歌词等方式。要改变以往的将教授知识当作最终目标的落后思想,改变以往使学生多次重复、模仿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促使其自主思考,指引学生向着养成创新思维的方向发展,并在教学过程中指引学生大胆创新。建立将塑造学生创新思维当作目标的教育理念,同时在教学环节中要不断强化与贯彻这种理念。(二)教育关系要调整。教育包含导体和主体两项内容,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当作导体,是大众所熟悉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做好“导体”,是需要付出辛勤努力与汗水的。现在课堂多为“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学生与老师教育关系是固定的,教师应该与学生多多沟通与了解学生心理,满足学生课上的求知欲望。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是“载体”这一重要观点,明白“师从学良”的教育精神,不要刻意打击学生心理和积极性,要做一个“良性导体”。(三)教育方法要创新。新型的音乐教育本身是一项创新的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技术,也要注重教学方法。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吸收到新思维的教育理念并加以学习与应用。要采用能激发课堂气氛的视听教学方式,如播放音乐,采用引唱、集体合唱、跟唱等方式进行教育授课。

二、音乐教育新思维的创新性

(一)注重创新氛围。1.和孩子一起看世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孩子一起看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可爱、真奇妙,和孩子一起学,一起跳,一起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也变得年轻、天真、快乐。美国著名人士皮尔逊曾指出,为获得教师的喜爱,学生可以为教师做任何教师喜欢的事情。教师满腔热情地投入,使师生间关系融洽,学习氛围也因此变得宽松、和谐、愉悦。2.把赏识教育带到课堂。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在课堂上常用“请!”、“你能行”、“你真棒”等语言,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在信任、尊重、宽容、激励他,从而让他们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使内在的潜能得到发展,使教育成为让孩子天天快乐,老师日日赞叹的教育。(二)注重创新激情。1.以兴趣为先导,师生共同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能力的幼芽,是积极性的动力。学生应当对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才可以引发求知欲望。教学中,如果把歌曲同学生的生活、游戏结合起来,使用所熟悉的语言,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结合教学,升华创造性想象。对于音乐的欣赏,会让欣赏者产生抽象性和通感性,会让欣赏者产生联想,脑海里会随着音乐的旋律的律动,产生新的画面,感受情与景的变化,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介绍创作背景,初步提示其思想意义,播放VCD让学生在感观上受到冲击,获得音乐所容纳的深远意蕴,造成“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对音乐引发了更深层次的兴趣。(三)注重提高创新能力。1.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意识。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造性。美国著名人士弗雷塔科曾指出,仅有老师在教学阶段内通过特殊的方法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教育才会变成艺术,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教学效果。2.发挥个性优势,培养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信新与心理素质,可以使他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保持思路清晰,参加演出时不会过度紧张,并能够发挥超常的水平。教师在教育教学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并且善于发倔学生的潜力并因材施教,学生的创新理念、精神以及能力皆能够获得强化与提升,编程社会需求的具备新思维的教育人才。

三、结语

在注重个人音乐教育创新活动中,要发展个人的特点、强点、闪光点,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大写的“我”,创造新教育的使命正是帮助学生发现和开发这种特殊潜能。只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才能在国际教育格局中占一席之地。而学生的创新水平究其根本是要借助提升全民教育质量来实现,只有培养出大量具备创新思维以及较高的创新水平的人才,才能实现整体创新教育水平的提高与进步。

[参考文献]

新思维范文篇2

一、艺术设计专业的性质和特点分析

艺术设计是一门以创新为生命的应用性学科,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项创造性活动。首先,艺术设计对综合性要求极强。艺术设计综合性很强.主要是由艺术设计的特性所决定的。具体表现在它的知识面概括了人类知识的方方面面,要求对人和人性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和风格、不同地域的民族风俗习惯;要涉猎心理学的知识以及各个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一个好的设计。其次,艺术设计和生产实践紧密联系。随着生产劳动的产生和发展,艺术也产生和逐渐发展起来了,人类的意识形态也随着人类的生产劳动逐渐健全和发展成熟起来。换句话说,没有人类的劳动实践就没有人的意识的成熟发展,也自然就没有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发展。这三者间互相制约、联系紧密。纵观艺术设计的发展,任何设计的兴起和流行都和当时的生产实践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艺术设计中也包含恒定的元素。人性中恒定不变的真、善、美的存在,也就必然决定了艺术设计中真、善、美存在。求真、求善、求美作为人性中的本性和永远的主题,自然而然也就成了艺术设计追求的目标。

二、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中得以发挥的举措

创新是艺术设计活动的生命。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艺术设计本身所体现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备受社会和企业的重视。创新已成为艺术设计引领市场的活的灵魂,那么,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去做,从而使得创新思维在艺术设计中得以有效性发挥。

首先,广博的知识是艺术设计者发挥创新思维的前提。艺术设计和哲学、宗教、政治、道德、心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艺术设计综合性的具体体现,因此艺术设计是一门知识含量非常丰富、涉及多门学科的学科。如果把艺术设计者拥有的内涵积淀比喻为一堆干柴,那么创新思维就好比灵光、星火,没有干柴就不可能引燃猛烈的创作火焰从而创作出绚丽的艺术作品。这就决定了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对于艺术设计,目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以技入道,重技而轻理,片面地看重技术层面的更新和变化,同时过分依赖专业技艺的变异表达,究其原因就是设计者内涵积淀不够而忽视文化层面的探索和思考。艺术设计者只有在具备广博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在设计创意中对地域习俗、受众心理、审美情趣等文化层面和角度进行思考,才能把思想的灵光和星火演化为创新活动的过程,以获得创新结果。

新思维范文篇3

关键词:艺术教育;培养;创新思维;摇篮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人类由封建迷信的封建社会一步步的走向信奉真理的科学发展时代,现如今更是生活在一个科技时代,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思想越来越科学。然而在历史进化的浪潮中,始终与人类同步的是艺术的发展,早在石器时代,人们自有了部落意识和群居的行为,艺术也是悄然而生,随着人类进化的脚步,艺术与人类发展也是形影不离。可以说艺术是人类发展史上积淀最深的事物,在这个科学与艺术并存的年代,艺术也是进入了现代教育领域,艺术的功能不仅是审美与传统教化,还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质带来的对于人们思维上抽象性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与锻炼,使人们的思维能够完整的发展,既有现实的一面,也有抽象的一面。

一、艺术教育的定义与意义

艺术作为在人们认知和对生活的掌握中诞生的特殊方式,不仅仅是具有着自我作证存在性与必要性的能力,更是对于人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其本质是一种文化行为和文化观念的视觉呈现。可以说是“艺术就是人类价值观的体现”,更是承载以及传承我们价值观的宝库。其文化的价值取向往往是能够对艺术本身的价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肯定的说,艺术的文化价值以及其判断力和追求其自我价值的自觉性正是现如今的艺术教育的要点所在了。艺术教育的意义也就一眼明了了,其具有对世界掌握的特殊方式,对于现代的教育也是有着深远的意义,对于培养创新思维也是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文学科的教育是一个总的概念,艺术教育也是人文学科教育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教育意义也是具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艺术教育不仅仅是非文化课授学的过程,它的教学过程以及教育意义对于文化课也是有着积极的作用。艺术重技术的特性,往往会培养人们向重观念和创造性思维,这种理念和思维的培养在艺术学习中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在其他文化理论课的学习上也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艺术教育能成为创新思维的摇篮

艺术学习的感性理念与文化理论课的理性理念的结合,就是艺术教育在创新思维中的贡献,理性和感性的齐头发展方向,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发展方向,极端的理性或沉溺于感性对于青年来说都是一种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发展方向。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先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的积累

人们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着敬畏和茫然,所以对于正在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没见过的东西他们是无法凭空想象出来的。例如学生玩拼图的时候,由于每个拼图的板块大小形状都是一样的,所以对于拼成以后的动物图形如果他们并不知道的话,那他们很难成功的拼出图形。对于大人来说,我们或许可以根据图形线条、图形大局等等的衔接来拼凑图形,但是对于知识积累少的学生来说,这简直是一件无法完成的工作。艺术方面的创作由是如此,对于音乐的乐理知识积累匮乏、对于音节音符敏感性低等等,在能够精通欣赏方面都是困难重重,更别说要去透彻理解甚至是乐曲创作了。又如作图画画,没有稳扎稳打的线条功夫,何谈美轮美奂的画面。所以在创作创新之前一定要做好基本功的训练,先要有足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没有这个基础性的积累就谈不上推陈出新。

1.创设思维空间

雨果曾说过:“音乐是思维者的声音”这就是说音乐是一个人思想情感的寄托,是一个人感情抒发的方式。这也就说明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感情的人能够创作出让人产生共鸣的音乐,所以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教师不能仅仅是培养其乐理理论性知识,很多的要引导培养学生的情感,对于音乐的情感、对于生活的情感、对于国家的情感以及对于大自然的情感,无论是哪种情感的培养,哪种感情的流露,音乐也就能随之诞生,就是这么自然、这么和谐。贝多芬就是对着月光发了会儿呆就创作出了惊艳世界的《月光交响曲》,这就是一个乐师对于大自然的思考和情感的流露。艺术训练的过程跟文化理论课一样枯燥无味,但同样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积累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的老师应该更多的赋予学生一个能够自由发挥和创作的空间,自己的创作,哪怕仅仅是一个小创意的应用,其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是学成别人成果的喜悦无法媲美的,而且自由发挥不仅仅是获得了小成就感,再大一点的方面就是对于以后的创作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当然艺术教育不仅仅是在音乐方面,还有绘画等艺术形式,所有的艺术类型,在其教育教学上都应该是相通的,艺术教育都应当把培养创新思维作为首要任务,毕竟艺术的发展动力基本来自于艺术的创新!

2.引发创造引发创造的重点在一个“引”字上,在给予同学发散思维的空间的同时,老师不应该撒手不管,应该在正确的方向上积极的引导。对于正在建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来说,老师就是一个标榜、一个旗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首先要教授理论知识,在学生初步掌握后,开始实行实物教导,让学生在实物训练的过程中深化记忆,对理论知识能够达到一个熟练掌握的基本程度。然后就要开始展开发散思维空间的引导过程了,这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学生发展来说有极大帮助的过程。例如在音乐学习的课堂上,由于学生在小学这个阶段充满了好奇心,所以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兴趣,对于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亲自尝试、亲自体验的冲动,稍微大龄一些的孩子,除了满满的好奇心以外还初步具备了基础的思考能力,此时他们的思想纯洁,不含杂质,对于新事物的思考明显多于低年级的孩子,而其稚嫩的思想也是不同于成人那般复杂,他们总能通过特有的方式来填充自己的大脑,丰富自己的认知。比如说乐音的练习与识别,在课堂上没有专业乐器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简易的乐器,诸如敲击盛水水杯的简易发音乐器、竹板、易拉罐等等组成的简易打击乐,老师通过简直乐器教导学生识音辨调,然后让学生自行敲击,编出属于自的节奏,自己喜欢的旋律,这不仅能够极大的增加学生的乐趣,还能够培养学生亲手劳动实践的习惯以及做事要动脑的做事风格,增加学生将思维转向实际的能力。

(二)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活动

发散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将自己的思想发散出去,不局限于眼前、身边等等。将自己的脑洞开拓到最大化,对于新事物的形成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并且能够主动的探索。所以,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充分的了解研究学生的心理,在将教材中的内容贯彻落实的前提下,还要加入课外内容。往往对于学生来说,加在教材中的知识再生动也是无聊乏味,然而课外内容哪怕是枯燥无味的,也能让学生充满兴趣,这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效应。利用这种效应,老师就能很好的抓住学生的心理,以便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任何事物都能充满旺盛的求知欲。

1.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丰富想象力

在音乐的学习上一般先是试听阶段,这个阶段就是他们对于音乐的初步接触阶段,这个阶段同学往往是没有什么感触,仅仅是好听和难听两个感觉。接下来就是分段听阶段,老师要适当的截取一个音乐的精华部分,让同学一段一段的试听,进而初步学习,把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最后应该是复听阶段,这又是一次完整的音乐鉴赏过程,在前两次的试听后,在这个阶段,他们会有自己的感触,能够初步的接触到音乐本身的意境。但是学生在这个年龄阶段对于欣赏往往是没有一个清晰定义,听到的并不能清晰的感觉甚至是表达。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通过视听结合的方法,将音乐根据其特定的意境通过图画文字等等方式投影显示给同学们,让同学通过视觉听觉的双向刺激对于音乐本身的意境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对于音乐的深层次的学习,体会到音乐的意境,学习音乐的内涵。

2.抓好基础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

基础素质的培养,一般的就是对于学生音乐创造性的培养。首先要教育学生能有一个谦虚求学的心,对于历史上一些伟大的艺术家的创作事迹要熟知,这都是创作中可借鉴的基准。创造性音乐的学习是一种最基本、最具体也是能够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而且这种方法也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他人的作品和创作,从而开拓视野。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创作能力,这也是最终的目的所在。加以基础的乐器使用,配合自己的理解,体验音乐创造的过程中的乐趣。3.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活动中,不要限制过死,应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这是强调老师在教学引导过程中,不要过于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允许并强调学生应该能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而且要善于和同学交流,通过多方向角度的思维方式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老师在中间要起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多方向思考等的作用。在欣赏课中,对于音乐的见解,例如黑色幽默等等非常规的见解,老师应当给予肯定,不要轻易的否决学生的见解,因为世界本是无方向性的,所谓的方向性更多的是人为规定的,未规定的方向也不一定就是错误的。就像黑色幽默在初次呈现在网友的面前的时候,很多黑粉纷纷表示不理解、谩骂等等,可如今看来,黑色幽默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所以对于学生的见解和思维,老师更多的应当是肯定、建议等等的正确引导,尽可能的拒绝对学生说“不”。

(三)艺术教育是一项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可是站不稳脚步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是知识的储备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要求,现在对人才的定义已经成为了必须具备创新性思维、创新性创作能力。艺术家的培养也是如此,临摹仿照的艺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了,这就需要培养创新性的艺术家。对于创新性的艺术家的培养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学生性格的上,在这种培养下能够令学生具有创造性的、独立性的人格特征,那就是一个成功的人才培养结果。

1.构建创造性人格品质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模糊性的概念,令人身心愉悦的声音都是音乐。但是在创作过程中,构建艺术家的性格才是最紧要的,音乐往往是一种直达心灵的艺术,所以音乐中蕴含的艺术家的感情也是能够直达听众的心灵的,除了艺术家的思想以外还有就是艺术家的人格培养了,每一部作品都是艺术家的孩子,作品的品性也是艺术家赋予的,所以对于培养从事艺术学习的人,一定要培养引导他能够有个好的性格,这样他的作品也是能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作品。

2.从音乐教育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

艺术的生命力来源于创作,这是无视文化、无视国度、无视地理方位的真理。对于艺术的思想首先要老师在教学上也要有创造性,这样对于学生构建良好的精神是有极大的帮助的。而且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深入到实践当中,这样能把学生的作品展现出来,给与学生大胆创作,大胆展现的精神境界。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展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学生在没有保护和帮助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体验社会,感受社会上的评价,思考得失,体验成功与失败。

三、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的创新

(一)教育方法的创新

艺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性极强而且审美性以及艺术性极强的教育教学。枯燥无味是在所难免的,这就需要老师能够积极的参与教学的研究和改革,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心情愉悦,艺术的创作创新就更能触发。

(二)教育评价的创新

这里应该有老师跟学生两方面的评价系统。这两个系统的存在就是对教育方法的问题的源头所在,对于教育创新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四、结束语艺术教育中,老师和学生应当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侧翼,保证着人类文明的和平发展,而艺术的教育则是艺术的传承,艺术教育能为创新思维的摇篮,因为其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符合创新思维的教育理念。构成完整而健全的思维能力,才能以一个个新的创造使人类文明不断向新的高峰推进,这才是创新思维的教育教学的意义和理念所在。

作者:陈婷婷 单位: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新思维范文篇4

关键词:思政课;;创新思维;八个统一;寻匠悟

道思维是我们的主观世界把握客观世界的活动。“创新思维”则是与惯常思维相对应的高级思维活动,它能得到独特而具有显著效果的思想,可以此指引个体或群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十八大以来,有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多次重要讲话,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思维,它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为新时代思政课定性,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新方法论。特别是其中的“八个统一”,可为高校思政实践创新提供积极指引,防止形式主义和价值缺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寻匠悟道”系列思政实践活动以此创新思维为指引,在思政课创新上做了为期一年的积极探索,尝试回应思政课实践创新为何创新、对谁创新、围绕什么、突出什么、实现什么等根本问题。

1新时代思政课创新思维

在追求创新的时代,“创新思维”一词不是稀缺品,但其本质和涵义学界争议较大。有人认为创新思维是一种以灵感、直觉、顿悟、联想甚至梦境等非逻辑方式产生的思维[1],这给创新型思维罩上神秘色彩。还有人认为,创新思维是能够产生新结果的思维,创新思维根本特点在于结果而非过程[2]。而笔者比较赞同陈昌曙和张晓芒先生的观点,创新思维“是以新颖的思路来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既可以是逻辑思维,也可以是非逻辑思维,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两者的整合。”[3]创新思维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协同作用,既受知识、经验、认识规范和逻辑规则制约,又受随机的潜意识因素作用。好的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创新思维,通常离不开以比较、归纳为主要形式的程序化、规范化的逻辑思维,更离不开以顿悟、灵感等为特征的非逻辑思维的突破和创造,创新思维离不开过程,更不能没有创新型结果。创新思维的过程通常包括基本准备、孕育构思、潜伏顿悟、创新验证几个阶段,准备阶段属于意识活动,对面临的问题有强烈的解决欲望;孕育构思阶段是围绕目标,提出各种解决性创想;潜伏顿悟是潜意识在寻求突破过程中能够发挥作用,产生灵感或顿悟;创新验证是采用逻辑思维对创想进行验证[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坚持创新思维,寻找矛盾、找寻思路,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思政教育方面,有关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讲话有三次,分别是在:2016年12月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8年9月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2019年3月举行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从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到全国教育大会(思政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思政教师座谈会,由点及面,反映出中央有关思政课的思考由准备到构思到创新突破的全过程。在内容上,它们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就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充分调研,系统梳理,并致力提供方向指引和解决方案的逻辑化的思考,蕴含决策者独特的灵感、联想、顿悟等非逻辑智慧,体现了中央关于思政课的逻辑思考过程和战略创新,构成了新时代思政课的创新思维的主体。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4]。到2019年思政教师座谈会时已将此定位明确扩展到所有类型的教育[5],强调办好思政课教育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5]。这一系列思考,从中华民族复兴大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历史高度,给思政课定性定位,其顶层设计因此更加牢固。

2“八个统一”创新思维及其对思政课实践探究的价值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他认为创新思维要以问题为导向,彰显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方面的统一,即: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5]。这“八个统一”就是问题驱动下的创新思维。传统思政课理论性强、教学方式单一、针对性弱、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如何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是个问题。“八个统一”实际是针对弊端,在科学研究思政课教育规律、教学经验,教学矛盾、教学目标基本上,致力于提振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思维成果。“八个统一”引入辩证法思想为思政课创新提供系统指引与策略,它是新时代思政创新思维的精华体现。曾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好它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把握现象和本质、形式和内容、原因和结果、偶然和必然、可能和现实、内因和外因、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6]具体到思政课改革创新,以辩证法为指引,重点抓住思政课教学中的八组矛盾,推出有内在结构和逻辑的针对性指引。有助于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有效性。“八个统一”的每组统一都蕴含着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八个统一”就是八组互有联系的系统。它一方面深刻地总结了我国思政教育长期形成的规律性认识和经验教训,直面思政课教学的本质与内容、目标和困境、思政课教育对象的共性与个性、社会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等制约性因素,为新时代思政课实现守正创新提供可能。另外一方面,“八个统一”包含着创新思维的积极灵感,比如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用灵活个性化的方法打通了传统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学校统一的理论课堂和多样社会实践课堂之间的通道。“八个统一”的创新性还体现在其排序上。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排在前列,体现出思政课的教育根本,其他几组统一更多是实现手段。对于思政课的实践创新来说,这样的排序,有助于提醒思政课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前,先回应几个问题:为何要进行实践?实践的核心目的是什么?可以通过什么更好方法实践?如此,避免思政实践课的形式主义和价值缺失。脱离政治性、价值性的思政实践课很难摆脱走马观花的肤浅,不理主导思想、不顾主体需求的思政实践课其实是场没有掌声的独舞,离开精心策划,形式单一的思政课实践是无法激发内在情感的行走。

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寻匠悟道”创新实践探究

在系统、深刻把握新时代思政创新思维要义和方法基础上,从2018年年底开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着手思政课实践的守正创新,用一年的时间,持续开展“寻匠悟道”活动。3.1“寻匠悟道”实践活动简介与实施情况。“寻匠悟道”即探寻工匠、悟道有得之意。“寻”是实践探寻,“悟”是体悟反思并从内心里接纳某种积极文化因子和思想,从而知行合一。活动的价值核心是培育学生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方式是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转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角色的充分调动、高校与地方企业的联动以及学生与杰出工匠的面对面互动。“寻匠”分为两个步骤。一是“走出去”。分为“思政教师走出去”和“学生走出去”两类。教师走出去,是指思政课教师以及学校负责大思政教育的相关人员通过联络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挖掘本土有代表性的行业和杰出工匠,建立初步教育合作意向。“学生走出去”,是思政课教师在理论教学之余,带领学生代表和学生参观团队,走访选定的企事业单位,了解行业历史与现状,感受企业早期建设者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精神;观察真实的工作流程,感受职业状态。再由学生代表面对面访谈企业杰出工匠。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发掘行业成长秘诀、杰出工匠成为行业能手的心路历程和职业坚持独特,从而激发职业兴趣、增强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使命感,提升职业素养。二是“引进来”,即将杰出的工匠请进校园,让他们走进同学中间,为同学们开设大规模的讲座或进行小规模的交流,分享行业故事、行业规范或企业文化。同时请他们结合个人成长和工作经历,分享成为国家杰出工匠或行业能手需要坚守哪些基本的原则、具备哪些过硬的素质,并有哪些可以学习和传承的文化精髓。“悟道”是对寻匠实践的总结反思,同样是两类活动。一是师生在“寻匠”过程中主动、积极地收集活动资料,活动结束后,结合学生团队对杰出工匠的“访谈”影像资料(“寻匠”时同步录制),精编十到十五分钟的“寻匠悟道”系列教育视频,要求既能反映杰出工匠的思想精华,又有行业特色,最好还能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迁联系起来。这些视频作为一手案例资源,持续地投入到本校、本地区、甚至全国范围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中,增进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相关理论要点的认知。另一类活动是要求参与“寻匠”的同学录制悟道视频,或撰写“悟道近思录”文稿,定期推送给师生。另外还可以定期出版“寻匠悟道辑刊”,进一步发挥本活动的教育功能。2018年年底,“寻匠悟道”教师团队在深职院马院和宣传部、工会支持下,联系深圳市人社局高训中心、深圳市总工会、特区报业集团、深圳市工业展览馆,调研深圳市的杰出企业和杰出工匠情况,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以深圳市范围内涌现出的“大国工匠”、“南粤技能能手”、“鹏城工匠”为突破口开展活动,将寻匠内容可视化,悟道内容可读化。截至目前,“寻匠悟道”团队参观了国产表业领军企业飞亚达集团、著名核电企业中广核集团、中国最大的钢结构建筑公司——中建科工、智能机器人的引领者——怡丰自动化公司、致力于车辆行驶安全的高新企业智慧车联公司、以传播工业文化为己任的深圳市工业展览馆等。深职学子代表面对面访谈了的“大国工匠”乔素凯、全国道德模范陆建新、航天表点油技术第一人刘中华、全国技能能手贺鹏麟、深圳人才公园总设计师祝捷等杰出工匠。同时还邀请他们进校园开设讲座与现场技术演示。制作了十余个相关教学视频,效果不错,入选教育部思政司主办的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展示活动。3.2“寻匠悟道”的设计逻辑与“八个统一”创新思维的运用。3.2.1时代与价值逻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创新必须结合时代、联系国家发展规划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国发展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2016以来,两会、报告,均强调厚植工匠文化,培养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必须承担使命,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最佳方案,实现所说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体现思政课实践为何创新的命题。3.2.2理论与方法逻辑。思政课能否入脑入心,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工作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塑造。认为要办好思政课,必须与时俱,向改革创新要动力[5],坚持“八个统一”创新思维,“寻匠悟道”实践系列活动有利于实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3.2.3实践与效果逻辑。2018年6-10月,深职教师科研团队对全国7区23所高职院校1179名学生开展了调研,结果发现,除教师课堂讲授以外,对学生工匠精神认知影响最大的是大国工匠和杰出技能人才的典型案例。“八个统一”强调“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寻匠悟道”激发学生在访谈中主动探寻真知与真理,有助于回答思政课“实现什么”的问题,对提升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效果有帮助。3.2.4教育规律逻辑。曾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4]与学术型、研究型院校大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不太擅长理论的深度抽象思维,但操作能力和模仿能力强,自我定位务实,杰出工匠言行易于对其构成有效传递;高职学生了解社会和行业现实的意愿较强。“寻匠悟道”设计可以回应“对谁创新”的问题,潜移默化中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3.2.5课程关联度逻辑。“寻匠悟道”以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为基础,涵盖思政教材中的人生目的、人生价值、职业理想、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与契约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寻等理论知识,有较强的学科特色。学生直接面向企业,在和杰出大师的对话中,叩问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践?体现了“价值性与知识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从而回应思政课实践“突出什么”的问题。

4思政课创新与“寻匠悟道”系列活动的价值

从目前实施来看,“寻匠悟道”系列活动运用了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思维,特别是其中的“八个统一”思想,创新了高职思政实践课的教育模式,实现了爱国敬业、责任担当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有效传播。其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凸显了高职思政课实践的特点。高职院校思政课和本科院校思政课的核心目标均是立德树人,但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在知识基础、专业需求、就业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新时代创新思维强调因材施教,“寻匠悟道”客观上抓住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的类属性[7]。以寻访杰出工匠为切入口,目标直指个人素养、家国情怀与职业精神培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第二、体现了思政教育的地方特色和目标导向。以深圳本地区的杰出企业和工匠为参观和访谈对象,真实性强、便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社会现实和行业现实。这比在课堂上纯粹讲改革开放成就、职业道德,或完全引用与本地无关联的案例,效果更好。体现新时代思政创新思维中实践性、多样性、主体性、启发性和隐性教育的重要价值。第三、回应了思政课实践活动必须要回应的根本问题,比如为何要创新、应该如何创新,怎样创新等。“寻匠悟道”基本实现了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的转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角色的充分调动。为准备寻访,教师需要丰富的理论积累,学生需要收集并调动以往所学理论。访谈后,则需将行业实践和理论知识糅合并辨证思考,这些活动既是理论的运用也是确认,既是教师主导角色的实施,也是学生主体能力的检验。“寻匠悟道”还巧妙实现了校企联动、学生与杰出工匠的互动,有助于实现外在先进思想与学生内在感悟间的融合。“八个统一”中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的统一、灌输性和启发性的统一,以及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在这项实践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创新思维是科学理性与灵感顿悟有机结合的思维,是因地制宜、知难而进、开拓进取的思维,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思维,为高职思政课创新增效提供了切实的方法论指引。在此创新思维启迪下,深职院开展的“寻匠悟道”思政实践探索,基本实现思政教育的“八个统一”,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联动起来,提高了思政课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参考文献:

[1]赵卿敏.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133.

[2]刘二中.论创造性思维的本质[J].自然辩证法通,1996(4):24.

[3]陈昌曙.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176;179-180.

[4]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5]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6].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求是,2019(1).

新思维范文篇5

一、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科学知识的创新充满勇于进取的人文精神,记载着人类发明、创造的光辉历史,凝聚着人类思索与奋斗的成功经验。它既有巧夺天工的构思,传承着人类的聪明与机智,又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社会和自然规律的认识,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总之,知识蕴藏着丰富的智力因素,是我们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我们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定理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它的重要用途,认识定理证明的思想方法,理解其中的运算和推理技巧,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定理反映的事物本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尤其数学知识中丰富的有关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唯物辨证法思想。这大量的智力因素,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这大量的智力因素,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智力源泉,也是启迪我们进行创新思维活动的根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定理证明与发现的联系激发学生思维。在多种解题思路探求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励学生创新思维。经过中考,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考成功的保障。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反对“死记硬背”,就是要突出知识的智力因素,掌握真才实学,学会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

二、课堂教学要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培养创新能力

近年来,中考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中学教师回归课本知识体系,以达到“减负提质”之目的。历年中考试题并不是课本知识内容的简单再现,而是取材于课本,加以变化提高而得到的。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较侧重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对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检查。另外许多测试题的解法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

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原因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今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有新的思想和方法。

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拙见:首先,抓好导入,激发兴趣.教学中的一个成功巧妙的课题引入,往往能在学生中激起感情的涟漪或思考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开端,一定要精心选择一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和当节课的讲学有关的话题,这样对整堂课的教学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发挥想像,培养兴趣。启发性的设问,对好奇的鼓励,是学生想像力发展的精神营养,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和实际能力出发,根据所授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具有一定的思维强度,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探索,寻求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使学生的思维具有灵活性,发散性,独创性。

三、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新思维范文篇6

一般来说,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创新思维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思维

如何去获得形象思维,设计者就应该将自己投放到生活和自然当中去,在广阔的环境中用心感受和捕捉具有深刻特点和意义的形象事物。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它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形象性、非逻辑性以及想象性。

2.抽象思维

在很多时候抽象思维也称为逻辑性思维。其内容主要是指通过科学的概念对在发展过程中事物的本质进行动态的反映,通过对其本质作出概括与思维后,再对其部分特征进行提取,从而使其由感性认识的阶段向深层次的理性认识阶段进行过渡。由于抽象思维不仅可以对事物的外部状态作出有效反馈,而且还能够让人对事物进展的动态预见提供更好的依据。在工艺美术设计中,抽象思维的应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同时又称为求异思维、扩散思维核辐射思维等,也是属于创新思维中的一种核心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以事前已确定好的出发点或目标为基础,通过不同手段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思维的过程内对不同信息进行收集,最终通过各类方式的比较来寻找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工艺美术的设计者而言,其创新能力往往体现在他们对发散思维的应用过程当中。只有能够对发散思维作出转化或加工,才能保证发散思维在艺术创作中发挥出巨大作用。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发散性思维往往因其变通性、独特性以及流畅性等特点而占据了重要地位。

4.逆向思维

一般来说,逆向思维所体现出来的状态往往和我们正常的反应完全相反。作为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手段,此类思维模式富有创新内涵,所以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对不同事物进行处理往往会收到许多意料之外的结果。相比较上述三种思维方式来说,逆向思维是较为特殊的一种思维方式,例如当大多数人对某事物极为追求时,一小部分人则会选择放弃一些与大众不同的思维。通俗点讲,逆向思维就是指与大多数人想法不同的个人想法,它常常会给人们带来不符合常规、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在工艺美术设计中,运用逆向思维可以使思路更加宽泛、清晰,也能够给受众不一样的思维感受。所以设计者应该要学会运用和深刻认识逆向思维,遇到事情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这样就会给广大受众带来更加新鲜的感受,从而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二、创新思维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对于工艺美术设计来说,创新主要的思路模式就是表现在怎样向受众表达它内在的含义和内容。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还需要将其和其他元素加以创新渲染,以达到更完美的视觉效果。

1.图形的创新

图形对于工艺美术设计来说,是它的灵魂。我们见得最多的产品设计,往往是以造型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图形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它的加入倾注了设计者对创作的全部感情,从工艺美术设计的层面来说,同样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2.色彩的创新

新思维范文篇7

关键词:社会发展;影视编导;创新

在现在社会快速发展的阶段,很多人在精神娱乐方面的需求就是观看影视节目,而且现在的影视节目一直在与时俱进,和现在的社会发展速度一致,而且影视节目较为丰富,影视作品存在很多适合人们发展的优点。电视创作是我国在进行影视发展中发展时间最长,优秀作品最多的一个平台,对于我国影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我国现在影视在发展过程中不能随波逐流,还需要考虑影视编导进行的意义,影视想要进一步发展还需要进行不断的创新。

一、影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形成基础

(一)工业化生产与大众思维。传媒行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影视行业在繁荣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在的影视思维在创造过程中存在很大程度的雷同,哪一个话题的影视作品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后续就会出现很多类似的作品,这样不仅严重浪费了影视资源,而且很多影视作品只是娱乐观众,没有给观众带来较好的心理上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很多影视节目并没有在制作时进行市场调查,而是在作品快完成时进行一系列的调查,这样也是为了制作而制作,最终出现作品及其雷同,资源进行浪费。在进行产品制作时需要进行大众审美的调查,大众是决定影视节目具体内容以及具体情况的重要因素。因此影视节目的编导创新的前提是以大众审美作为基础,而不是只是为了进行收益而进行制作。(二)扎实的实践经验。影视作品中的内容并非空穴来风,而且需要从实际生活中取材,然后将内容进行升华的一个过程。影视作品中的创新是需要来源于编导的实践经验,然后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提炼的作品,编导需要从创作一直到最终形成优秀的作品中,每一步都进行细心指导,这样才能确保拍摄出来的影视作品有价值,因此这需要对于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有更大的要求。影视节目创新在发展中首先需要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创新是每一个编导必备的思想品质,只有具备这一品质才能确保编导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影视作品。编导在制作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最终确保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三)群体思维和个性化思维。影视节目的创作过程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因为创作涉及到很多部门的共同创作,而且每一个部门之间需要协调发展,这样才能确保最终的节目创作更加可行。因此编导需要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而且还需要有自身对于节目制作的清晰定位,最终确保群体思维和个性化思维的平衡发展。

二、影视编导工作中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

(一)时代性。影视编导人员在进行创新时需要和时代相互结合,每一个时代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都不相同。因此,在进行影视编导工作创新中,电视编导在进行工作时首先考虑到时代性,不断的挖掘本时代可以借鉴的精神,通过影视形式将这些精神进行宣传,而且影视作品还需要深入实际,最终能够更好的表现社会发展中的时代特点。(二)独特性。所有的影视作品能够从大量作品中脱颖而出需要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影视创作时需要从时代特点出发,然后需要影视编导在创新中表达节目本身的独特性。例如最近大火的《向外的生活》从大量真人综艺中脱颖而出,而且热度居高不下,就是有自身的原因。这部综艺将艺人从城市转向乡村,从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脱离出来,然后观众还能从其中感同身受,这种独特性也是该节目吸引无数观众持续观众的原因之一。因此,编导们想要进一步进行创新就需要在进行创作中注重其中的创新型,然后深入发掘。

三、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途径

(一)加强思维的流畅性。创新思维在实际上来说只是一种思维,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思维的流畅性。在现在的思维培养过程中,创新需要加强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需要从影视节目编导一开始就进行体现,而且不能对于某一个思维进行过程执着。在进行影视创作时可能会出现很多思路,但是总需要有一个方向,只有按着这个方向进行发展,最终才能确保问题得到解决。电视编导应该积极的提高自身思维的流畅性,然后努力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和应变能力。(二)培养自身创新意识。创新是对于新兴事物的追求,在出现新的意识时并不知道思维出现的正确与否,对于编导而言,并不是为了创新而进行创新,需要有自身的经验,然后还需要培养自身创新意识。对于编导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从根本上来说只是为了丰富电视编导的经验,然后进行创新和改造,最终创造出人们更热爱的节目。影视编导在影视节目的生产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影视节目在进行策划和编排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提高影视节目的整体质量,所以需要重视编导过程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颖异.影视编导的创新思维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5(9):134.

新思维范文篇8

创新思维的来源

即使是一次普通的价格促销,也可以组合出各种不同的玩法,达到相应的促销目的,这才是创新促销的魅力所在。而当我们把销售促进与品牌整合在一起时,就可以创造出真正的更多更好的,具有绝对差异化的促销。

统一“鲜橙多”为了配合其品牌核心内涵“多喝多漂亮”而推出的一系列促销组合,相当不错,不但完成了销售促进,同时亦达到了品牌与消费者有效沟通,建立品牌忠诚的目的。

统一结合品牌定位与目标消费者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的与“漂亮”有关的促销活动,以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比如统一在不同的区域市场就推出了“统一鲜橙多tv-girl选拔赛”、“统一鲜橙多·资生堂都市漂亮秀”、“统一鲜橙多阳光女孩”及“阳光频率统一鲜橙多闪亮dj大挑战”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在主要消费人群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促进了终端消费的形成,扫除了终端消费与识别的障碍。

创新思维的来源并不复杂,只要我们重新审视促销的作用,从“促销只不过是降价促进销售”的误区中跳脱出来,理解新促销是品牌营销的润滑剂这一观念,并对新促销的主要作用重新理解,那么设计出如鲜橙多、名人或麦当劳式的成功促销组合,就会变得相当轻松,以下是对新促销的十大作用的描述:

·单一信息传递

一次成功的促销活动,无论是降价、打折还是现场秀,都必需同时传递一个统一的信息,而这个信息恰恰与品牌的核心价值息息相关,这样的促销不但不会对品牌造成伤害,反而可以建立起品牌忠诚。

如名人掌上电脑降价传递的单一信息是:“技术更高,价格更低”;统一“鲜橙多”的一系列促销活动传递的单一信息是:青春漂亮等等。

·主动沟通

主动与消费者沟通,告诉我们的促销活动的背景及目的,加强消费者对促销活动本身的理解,加强品牌本身与消费者的互动,促进品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广泛性。

名人几次降价的“普及风暴”、“双剑行动”等,都是在降价的基础上,主动沟通的典范。

·品牌推广

好的促销活动可以直接促进品牌推广,建立起消费者与品牌的忠诚依赖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直接促进销售。

如笔者某新品上市设计的“美丽银行---存储美丽的积分促销”及“会员互动俱乐部”等促销形式,不但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同时也建立起了消费者与品牌长期互动的关系。

·促进销售

促销的原始目的就是促进销售,这一点已被大部分人员所运作与理解,在此就不举例说明了。

·提升竞争

一个好的促销策划与设计,不但可以提升销售,促进品牌传播,同时也可提升品牌的竞争力,进而在竞争中立天不败之地。

“舒蕾”洗发水在上市之初,面对新品竞争力弱的情况,就采取了直入终端进行促销的模式,其推出的“对手不促销,我们常促销,对手常促销,我们大促销”等策略,有力地提升了品牌的竞争能力。

·整合资源

好的促销一定是一次资源整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但免费利用了各种社会资源,同时也用最小的投入,达到最佳的促销目的。

“汰渍”洗衣粉,“富绅”衬衫,“海尔”等组合在一起的促销活动,就是对资源整合的一个案例,没有直接竞争但又相关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使促销活动更加大气,是一个多品牌共赢的典范。

·促进传播

成功的促销活动,除了促进销售之外,同时一定也是一次成功的品牌传播过程,这一过程甚至能通过新闻、软文等传播形式,把促销活动的效果无限放大。

比如笔者为科龙空调执行策划的“科龙空调/华宝空调千禧寻宝大行动”,就是一次成功的在现场促销的基础上进行传播的案例。在寻宝当日,不但现场参与人数近两万,更是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与广泛报导,使科龙空调在淡季亦显火热,提升了品牌的关注度。

再比如名人向全球同行下战书挑起价格战的免费传播等等。促销本身就具有了一定的传播色彩。默默地降价只能默默地收场,当然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建立忠诚

科学系统的促销活动,可以建立起品牌忠诚,尤其是系统的文化促销,这种忠诚就会更加稳固。

比如麦当劳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促销形式(如推出系列史努比公仔引来学生哥的追捧),极大地建立起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使得麦当劳这一品牌在世界的各个落扎根。试想一下,如果麦当劳有一天不再推出任何促销活动,只是拼命地讲汉堡如何如何好吃,真不知它还能存活几天。

·长期互动

好的促销活动一定是有计划的,与消费者长期互动的,这样才能建立起消费者与品牌的长期的互动与理解。

比如现在推出的各种俱乐部、会员优惠等等,都是比较好的促销形式,当然,如果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与创新,效果将更加明显。

·潮流氛围

好的促销活动,不但可以提升销售,同时亦可形成一股新的潮流,使品牌形成强势的氛围,进而更大范围的提升品牌,促进销售。

比如我们为名人掌上电脑设计的“新酷一族真人秀”全国巡展活动,就有力地推动了“智能王”形成掌上潮流的进程,提升了品牌的科技内涵,提升了终端销售力量。

以上是新促销的十大基本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形成了我们创新思维的主要来源,在这一基础之上,只有不断创新,重新组合,就可以不断创造出精彩的促销组合,然而,创新组合还有哪些要素需要注意呢?现在各种商品所进行的包装赠送、游戏抽奖,给消费者附赠的商品都比较缺少文化内涵,一般还都处在只是在附赠的商品上打上商品名称或企业名称,这其实都是有点一厢情愿的作法,因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好像没有更多的理由对其产生更多的热情!创新促销的组合要没有新的方法,只有新的组合,只要在促销的主要目的及十大基本作用的基础之上,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不断地推出新的促销组合,就一定能够设计出精彩的促销活动,进而提升促销品味及促销的竞争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

在实战促销过程当中,笔者总结了新销的四大原则及促销资源整合的四大要素,分列如下,以供参考:

一、新促销的四大原则:

·促销具有目的性

这一点非常重要。看看现在所进行的很多促销行为,很多都存在着目的性不明确,甚至对于一次促销行为到底是要提升销售,还是提高试用率等等,都模糊不清。

新促销的主要目的就是销售促进与品牌提升两条腿走路。

·目标具有针对性

所有的促销行为,都必需针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使促销更具有针对性。

比如麦当劳的促销就具有强的针对性。其促销手册上明确规定:不把握周围目标消费者的消费形态或消费习惯,心理及文化需求,就开始促销,无异于盲人骑瞎马。

·形式具有创新性

促销形式沉旧,在新的经济形式下,都会使促销效果处于低效率运作状态。

曾有人断言,现在的促销其实已经日渐同质化,该想的都想了,该做的都做了,再想出更新的促销方式,难度太大。其实,在新思维的指导下,创新促销的组合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鲜橙多、酷儿、名人等都推出了不错的促销活动。

·内容具有科学性与系统性

促销是一个系统,一个科学的系统,需要每一个促销阶段都能达成一个目的,并整合起来发挥作用。它绝对不仅仅是一次偶然的感性行为,因为新促销的要求与作用都将更高、更有挑战性。

麦当劳推出的史努比促销活动,其实际上准备了六款史努比,一款款推出,而不是一次性推出,促证了整个活动的整体性与连续性,极大地引起了人们的参与及收藏热情。二、品牌提升及资源整合的四大要素

·促销资源的相关性

这是目前大部分商家都在进行的促销行为。促销资源给消费者的利益承诺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深入理解与认识。

比如包装赠送的大包装小包装,(如买瓶装洗发水送袋装洗发水)派发试用装,现场促销的礼品都标有产品或企业的标志等等。

这种相关性资源的利用,容易引起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兴趣或联想,不容易产生冲突,从而对品牌资产的积累来讲,不易产生负面影响。

·相关资源的文化性

这一点从麦当劳可以得到更多的借签。麦当劳在进行促销的同时,对其所有的促销资源都想尽办法挖掘其文化性,并试图把其附加于汉堡之上,以增加产品的人性化,从而与消费者达到最佳沟通状态。

比如其制造的从多玩具礼品,其实对于创造麦当劳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小朋友的眼里,其促销公仔甚至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甚至以集齐其促销公仔为荣、为乐。这种无以附加的心理感受与满足,是通过长时间科学系统的促销手法积累起来的宝贵资产,在产生效用的同时,也把品牌推到了至高无尚的地位。

·文化资源的普遍性

在品牌资产积累的过程当中,所有的促销资源的整合都必需针对目标市场及目标消费者,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样才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减少传播过程当中的难度,充分利用资源,提高促销的效率。

·资源文化的深入性

新思维范文篇9

一、重视创新,激发创新兴趣

初中思品课不仅是一门知识学科,而且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在初中思品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初中学生有他自己的个性,好奇,容易对各种事物提出疑问,作为初中思品课教师,我们要抓住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对创新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初中思品课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习的进程。在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就是阐明观点,怎么讲清观点呢,这是个教学艺术的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疑、情境、探究等方法,每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效果。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应该认真挖掘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激发其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动机,进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其思维,让他们自觉不自觉地融入到学习的情境中,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在讲解我国环境状况这个问题时,提出一个疑问:按目前情况,我们虽然生活在西江边,但是不久的将来,会望着滔滔西江水而无水喝。当学生对这个观点产生怀疑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我们这个小镇,有成千上万个家庭,每天向西江排放几万桶的生活污水和化粪池水,还有大量工业废水。加上游大小城镇所排放的污水,达到一定程度,河流失去了自净能力。我们就无水喝了。再启发学生提出创新的解决办法。学生非常有兴趣,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解决方法。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思维的独创性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独创性,也就没有思维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思品教学中,我们应把书本观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思品课的内容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分析。比如“让一切财富源泉充分涌流”这个问题,结合本地的柑橘种植,技术越好的赚钱越多,无技术的要亏本。同样,我们也应该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今天许多的新产品都是把前人的想象变为现实的。所以,在思品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创新,都必须与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现实的训练中,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在思品课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的独创思维。大家知道,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想了许多问题,也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只有找到了最佳最妙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体现独创思维。中国之所以未成为创造大国,就因为欠缺独创思维,某厂生产的热水煲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很激烈,难以取胜,而该厂将热水煲的出水口的形状稍微改变,使它在水开时会发出响声,引人注意,从而提高了安全性,没有增加成本,却受消费者的喜爱,在竞争中取胜。因此,独创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三、容许质疑,鼓励创新

初中学生思维是最活跃的,教师应及时启迪引导,开拓其思路,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这时,教师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特别是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自觉地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将对于其学业成绩以及素质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笔者在上九年级思想品德课中讲到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要一个领导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有学生提出疑问:中国是否还有其它政党,其它政党是否也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问题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既然学生提出来就不能回避,向学生解释,新中国成立前国内有很多政党,他们曾经都试图领导中国革命,但都失败了,甚至国民党掌权20多年也无法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运。现在我国还有8个派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患难与共。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解答和鼓励。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去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并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比如要经常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轻易否定,教师要经过认真分析思考后才可以做出决断,哪怕学生回答的是错误的答案,也要对其学习的积极态度给予肯定和赏识,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否则,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将很快熄灭。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源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教师的点拨应尽可能将已知信息沿着不同的途径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展,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变通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授人以渔,加强学法指导

新思维范文篇10

关键词广告理性感性诉求消费者原则

“现代乃至将来都是一个过剩的消费时代,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里,消费者的目的,不再是只为需要而消费,而更多的是为消费而消费,为感觉而消费”。这是在一次国际广告研讨会上某位专家提出来的一个观点,这样的话听起来似乎有点诡言众听,但仔细想一想这也并非没有道理。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因过多地忙于各自的工作而忽略了情感方面的需求。事实上,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更需要情感。爱情的甜蜜感、家庭的温馨感、,事业的成就感、地位的荣誉感等,都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种情感又往往从消费上容易体现出来,也正因为这样,感性诉求广告在现代社会得以诞生,广告商通过感性诉求广告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1.感性诉求广告抬头的年代

何谓感性诉求广告?这必须从人的情感和商业广告的目的说起。我们知道,人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也是最容易激发的,而商业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要诱发人们的购买行为,而人们购买行为的发生往往是和情感活动一起。一般来说,情感活动越强烈,购买行为就越容易产生,甚至可以说相当程度上购买行为的产生根本就是取决于个人的情感,感性诉求广告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产生的。它并不完全从商品本身固有的特点出发,而是更多地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运用合理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广告创作,寻求最能够引发消费者情感共鸣的出发点,从而促使消费者在动情之中接受广告,激发购买。

感性诉求广告是相对于理性广告而言的,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多方面的缘故,商品之间没有多大的竞争。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只要寻求从概念化、理性化的角度来诱导消费者即可,如告诉他们什么样的冰箱最省电、什么手表最准时等,这种我们称为理性广告。当然,理性和感性是相对的,理性广告仍然是现今广告的重要诉求手段之一,比如在耐用消费品的广告当中就比较多用。但相对于过去而言,感性诉求广告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它们一改以往过于强调企业品牌特点和在媒体展开强大广告攻势的硬性手法,代之以亲切、柔和的广告语言,以及自然流畅的广告风格,老实诚恳的广告诉求,让你有所感触,令你着迷,左右你的情绪,使你达到“幻想”的深度。它不断地撞击人们的感情,使你向它靠近并对它产生好感,最后从感性上被它征服,最终达到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目的。在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日益提高的今天,情感诉求广告更是得以逢勃发展。

2.现代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新思维

前面我们说过,商业广告中的感性诉求是根植于受众的情感,那如何在感性诉求广告中达到迎合受众情感的目的呢?又如何在今天盼繁复杂的广告竞争中脱颖而出呢?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新思维。

2.1体现价值——人性的永恒主题

人性就是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告艺术也属“人类”学。以人为主体的世界丰富多彩,人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主题,生命的新陈代谢、人的喜怒哀乐、感情的相互交流以及对生活的追求等都构成了生活中极为广泛的题材。因此,大多数成功的广告都善于挖掘人性的心灵深处,满足人们心灵深处的渴求与祈盼,对人的价值肯定、对和平安宁和幸福美满的憧景等都成为了广告表现的新主题,它是显示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诉求。

我们知道,现代消费者的需要正从量的满足、质的满足上升到感性满足,这就是消费的高层次需要。也就是说消费者越来越需要体现自身的价值,他们更需要表达拥有该产品所获得的心理价值,即产品实用价值之外的象征价值,如荣誉、地位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品牌的名字比产品更重要”。可口可乐不再是只用来解渴的起泡饮料,而是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拥有豪华高级的奔驰轿车不再只是拥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而是一种富有和高级社会地位的显示,是个人成就的表达。同样,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始终是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这一点在中国就更显得突出,亲子情、手足情、夫妻情等在中国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是家庭观念相对冷淡的西方也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贝尔电话公司以“情感沟通”为主题的广告来减轻思念远方亲人的寂寞感,这些广告以“家人团聚”为诉求,表现温暖而弥漫家庭后气氛,恰似一个美好的梦,慰抚了人们寂寞的心灵,把他们重新带回健康的感情世界,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2.2自然浪漫——现代人的“逍遥梦”

19世纪,浪漫主义者将大自然的景色带进了他们的作品,雄伟的高山、辽阔的大海、纯朴恬静的田园风光、异域他乡的奇特情调等。大自然的壮丽风景在浪漫主义者的手中得到了尽情的描绘和展示。这种以自然对象来反映和寄托艺术家情怀的现象,在美国文艺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看来,其生理——心理基础就是心与物的异质同构,阿恩海姆系统地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来解释艺术现象,他认为艺术创造的基础是对对象的表现性的知觉,他说:“我们必须认识到,那推动我们自己的情感活动起来的动力,与那些作用于整个宇宙的普遍性的力,实际上是同一种力。”在现代的平面广告中,设计师们采用了大量以大自然景象为背景的主题,他们把大自然加以简化或象征,或为装饰目的而抽象化。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高科技的时代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为了舒缓疲惫的身心,躲避城市的喧嚣和污染,起来越多的都市人希望能逃离城市,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实现现代人的“逍遥梦”,休闲度假也成为了现代都市人希冀的生活方式和流行的消费时尚。而正因这样,它成为了感性祈求广告的一个切入点。广告人针对这一需求,再现大自然各种美景,渲染一种轻松欢快的浪漫气氛,满足都市人盼望实现“逍遥梦”的潜在心理,从而感染消费者,使消费者为之心动而达到广告的目的。例如芬兰伏特加酒的广告,画面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将树林、酒奇妙的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个魔幻似的场景,又如EBEL手表广告,在皎洁的月光下,古老的独木舟载着豪华轿车,伴着岸边的古老的金字塔在水中荡漾,把手表处于这种远古与现代结合的环境,充满着浪漫的情趣,营造出一种浪漫又神秘的时间新境界,让消费者为之心动。

2.3情调设计——身临其境的心灵对话

所谓情调,即广告作品基于一种主题意念而表现出来的浓郁的感情色彩和审美抒情,将审美抒情性融于创意表现之中。情调设计经常用说故事的方式来表达信息与人的关系,以卓越的创意、动人的形象、诱人的情趣、变换多样的艺术处理手法表达广告内容,从而使消费者产生身临其境并与之心灵对话的境界,进而唤起消费者潜意识的欲求。广告只有以情动人,才会有强烈的感召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爱的需要’是人类‘需要层次’中最重要的一个层次,人有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运用情调设计来揭示广告主题,往往能够拔动人的心弦,并且使人回味无穷,情系于怀。因而,情调设计虽基于平常却发挥出非同寻常的内涵,它归属于一个视觉出发点,但都又远远地超越了画面的视点,它所营造渲染出来的气氛和意境境给人们造成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回味感。也就是说,如果善于在广告设计中将审美性融合到创意表现中,巧妙地进行“感情投入”,通过各种抒情手法的运用,把消费者引进“情文(图)并茂、情景交融、物我交融、情理相随”的艺术境界中,自然就会使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现代的商业广告十分注重表现感情因素的运用,情调设计也多被利用。情调设计需要将奇异的构思、非凡的想象力和充满智慧的激情结合在一起,将现实和超现实、自然和非自然、理想和浪漫的事物及观念揉合交织在一起,运用多种表现技法综合而成。在这方面,日本的美能达复印机广告可视为是比较成功的,它采用滑冰者的艺术表演和游泳比赛的精彩场面来表现复印机具备的快速传达,并让精彩场面完美体现的优良性能。此外,国外的很多酒类、香水等广告也多采用情调设计的手法并获得了成功。

2.4激情诱惑——无法抵制的冲动

激情及其令人震惊的诱惑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抵挡的,它可以满足存在于人类意识深处的需要和欲望。性感就是美,就是激情,就是性格的表现。“自然界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人体由于它的力,或者由于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这就是罗丹关于人体美的深情描绘。如果说有一种线能体现力度,能表达情感,能对人微笑,能令人心醉,无疑就是人体完美的曲线;如果说有一种形体能表现柔软、轻盈、丰满、充满生命的活力,又象花儿一样婀哪多姿,至善至美的话,那肯定是女性的体态美。人体以其严格的对称,精美的比例,完美的轮廓,微妙的起伏,新鲜的色泽及和谐的节奏构成了宇宙间最完美的部分。可见,在现代广告中通过这种诱惑而达到广告的目的是多么重要。当今世界公认的日本优秀广告设计大师斋藤诚就经常以清晰又强烈的人体设计形象,以男女两性之间的依恋与激情作表现,对观众形成了强烈的吸引。

我们知道,在当今的消费社会里,女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消费群体,而且具有非凡的消费潜力,因而女性从来就是广告瞄准的重要诉求对象。现代女性天生感情丰富细腻,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希望,经常以感情因素来左右自己的消费行为,因而特别容易受广告的诱惑,因此激情诱惑的广告较利于实施于女性。一旦女性在广告上发现了美的楷模,她们就会千方百计地加以效仿,以期能象“她”一样洋溢诱人的魅力。同样,男性也因女性的曲线美而很容易被征服,特别是看到极富激情的场面更是无法抗拒,故激情诱惑的手法更易实施与男性,其命中率会令人出其预料的高,往往会让商家产生无限的惊喜。这种广告一般多用于香水、香烟、服装、酒类等跟美与风度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日常用品。如Moods香水广告,画面展现的是一对浪漫情人无法抵制信香水带来的激情冲动,它把人体的美与香水的香宣泄得出神入化。这样的诱惑对消费者来说真的是无以抗拒的。

3.感性诉求广告创造遵循的一般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具有极大的魅力和说服力,但它毕竞基于人类的感情,人的感情是最复杂而又最易变的,要想真正使感性诉求广告达到预期的目的,它还是必须在遵循一定的原则下进行的。

3.1现实基础的原则

消费者不是一个可以任意施加影响的消极主体,而是一个具有一定的要求、信念、定势和意向,有着判断是非标准的积极客体,他们对广告的内容完全是根据自己要求的价值标准加以摄取或排斥的。所以,说实话、抒真情是广告的生命,是赢得受众的本质力量,也是对社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

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艺术创作是以知觉为基础的,它不是凭空创造,而是以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为基础的,而艺术家的生活积累则以知觉为媒介,艺术创造的基础就是对客观对象的表现性的知觉。感性诉求广告本身就是一种浪漫型的艺术,它的创作也应以现实及基础,以现实为对照,不满足于现实而表达理想和激情。同样,这种激情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真正被受众所接受。

3.2谐趣幽默的原则

幽默是生活和艺术中的一种特殊的喜剧因素,又是能在生活和艺术中表达或再现喜剧因素的一种能力。它通过比喻、夸张、象征、寓意、双关、谐音、谐意等手法,运用机智、风趣、凝练的语言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自相矛盾的事物或现象作轻微含蓄的揭露、批评、揶喻和嘲笑,使人在轻松的微笑中否定这些事物或现象。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幽默广告之所以受人们的喜爱,根源在于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与审美价值,它运用“理性的倒错”等特殊手法,通过对美肯定和对丑的嘲异两种不同质的情感复合,创造出一种充满情趣而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境地,促使接受者直觉地领悟到它所表达的真实概念和态度,从而产生一种会心微笑的特殊审美效果,感性诉求广告正是通过幽默的情趣谈化了广告的直接功利性,使消费者在欢笑中自然而然、不知不觉地接受某种商业和文化信息,从而减少了人们对广告所持的逆反心理,增强了广告的感染力。

3.3理性浪漫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创作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具有创作的冲动,在广告中表现激情,只有在这种情感状态下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感性诉求广告创作中,情感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广告艺术设计师松井桂三说过:情感经常是一种在广告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能够把观赏者的心吸引过来,让他们就得全新的感受。但关于艺术创作中的情感极限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众说不一。在柏拉图看来,艺术创作的时候极其需要灵感,他认为创作的灵感就是一种“迷狂”状态。法国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柏格森更是认为艺术创作应该舍弃理性,注重直接、刹那间的情感,他认为只有在直觉中人和客体世界才能在本能冲动下互相渗透,达到统一,从而同察到世界的本质。但是,我们知道,感性诉求广告不同于一般的艺术创作,它的目的是促进消费,它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如果说自由艺术创作的情感可以是隐晦的、深奥的,别人不理解也可以的话,感性诉求广告则不能这样,它必须注重效应,因此它要求较为直观和外露,使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理解。因此在进行感性诉求广告的创作时,我们鼓励宣泄激情,但这种激性的宣泄又必须在一定的理智控制之下进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理性浪漫”,只有这样它才能把主体内在的浓烈的情感作为对象纳入一定的视觉形式之中,使之对象化和物态化,成为有意义的形式。

澳大利亚著名广告设计师靳祈岛就特别重视设计的情感控制,他说:“我喜欢高尔夫,就是因为其需要高度控制感情”。这一点在感性诉求广告创作中十分值得借鉴。

3.4艺术表现的原则

感性诉求广告的目标受众是消费者,在人们的社会心理和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今天,它的表现形式更应该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今日的消费者不再是纯粹的追求物质满足,他们不仅要求广告能告之他们信息,而且要求有艺术性和娱乐性,满足其心理上的审美需要,所以,没有强撼的艺术感染力的广告是很难与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的。众多的广告活动表明,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广告总是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与兴趣,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因为它使人们在获得信息的同时得到了艺术美的享受,正因为具有艺术表现力,它才能造成一种生气勃勃、富于情趣的意境,才能极大地增强了广告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感性诉求广告中可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很多,除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谐趣幽默外,还有对比、抒情、夸张、比喻和联想等,应在不同的场合下运用不同的创意以期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广告铺天盖地的当今社会里,感性诉求广告已经成为悦取消费者的一把利剑,特别是在中国这么一个“情为上”的国度里,这种情况更加显得重要。只有在感性诉求广告中尽量减少点商业味,把丝丝情感融入到无情商业之中,才更能被消费者所接受,也只有我们进一步去探讨感性诉求广告的创作与实施方法,才真正达到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童庆炳著,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2.平面广告设计新思维,李巍著,重庆出版社,2000

3.图形想象新思维,黄越著,重庆出版社,2001

4.图形与意义,尹定邦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