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22:14:23

新思路

新思路范文篇1

5月25日,局党委、路局召开“学理论、转观念、促发展”汇报会,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哈局跨越式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在突破重点上下功夫,在力求实效上下功夫,不断把“学理论、转观念、促发展”思想教育活动引向深入。

局纪委书记李诗坤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回顾了全局开展“学理论、转观念、促发展”思想教育活动的基本情况后,对抓好下步深化教育活动提出要求:一、进一步认清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切实抓好思想认识的再提高。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就必须大力解放思想。面对跨越式发展的新挑战和新考验,我们尤其需要不断开辟解放思想的新境界。对此,全局上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深入开展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充分认识到这次教育活动是落实跨越式发展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应对跨越式发展新情况的迫切需要;是推进跨越式发展新实践的迫切需要。二、深入开展教育活动,要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哈局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一是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中心不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改变束缚职工全面发展的做法和规定,进一步革除影响职工群众积极性的制度弊端,把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职工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根本标准,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是牢固树立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理念。坚持眼睛向内,紧紧围绕调整生产布局,优化资源配置;严格控制成本,大力增运增收;打造客货运输品牌,调整生产结构;改革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效率;加强技术改造,提升设备质量等,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用新理念构建新思路,用新思路制定新举措,进一步开辟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新途径。四是牢固树立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理念。既要深化改革,又要考虑职工的改革承受能力;既要积极搞好生产布局调整和主辅分离,又要千方百计地妥善安排好减员分流的职工;既要进一步打破分配上的“大锅饭”,又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比较困难的职工群众;既要认真解决好推进跨越式发展而产生的新矛盾,又要从哈局实际出发,认真解决好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三、要切实发挥领导班子和领导机关表率作用,在深入开展教育活动中坚持以上带下。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机关的作风建设;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机关的思维创新;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和领导机关的精神状态。领导班子和领导机关是全局的带头人,更要树立从我做起、率先垂范的开拓精神,更要树立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的敬业精神,更要树立奋发有为、勇于进取的创新精神,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全局。

李诗坤强调,要切实加强对“学理论、转观念、促发展”思想教育活动的领导。一要抓学习,以理论武装促进思想解放。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引向深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教育活动。二要抓典型,以推广典型促进思想解放。局党委和路局今年总结的五个分局的六个典型经验,是我局多年工作实践和解放思想的成果。推广这些经验,对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哈局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单位要提高认识,结合教育活动的实践,进一步培养好典型、总结好典型、宣传好典型,以典型示范和引路,推动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化。三要抓实效,以工作成果促进思想解放。要进一步搞好教育活动的安排和部署,切实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大胆实践,勇于探索,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新思路范文篇2

*市读书益民工程自20*年启动后,经过几年时间的发展,已收到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范围内共建成益民书屋725个。作为新闻出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以及连续几年被列入*市为民办实事的项目之一,读书益民工程已发展到丰富建设内涵、提升建设层次的关键时期。如何在益民书屋建设过程中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创新思路,全面推进。

首先,必须提高认识,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一条主线贯穿读书益民工程全过程。在读书益民工程当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对益民书屋建设要从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和定位。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而言,益民书屋建设是以人为本、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体现,是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和突破口;对新农村文化建设事业而言,益民书屋建设是一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对政府部门职能转变而言,益民书屋建设是增强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和服务能力的系统工程,是我们深化出版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保障、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公益性出版产品创造的服务平台。

其次,必须加大投入,打造“出版惠民”的新的工作模式。一要继续加强基础建设。*市一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村村有书屋”的建设目标,从每年建设200个书屋增加到每年300个甚至更多,进一步改善京郊农村、农村中小学、来京务工人员聚集地的阅读环境;另一方面,要继续配合“三农出版”,推出读书益民工程第3辑品牌系列图书。鼓励文化产品的创作者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真实地反映农村现实和农民的需求。坚持扶持出版“高质量、低价位、有特色”的出版物,让广大农民群众喜欢看、买得起、用得上。二要提高书屋工程建设的针对性。要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引导农民阅读,从关注京郊地域特色和各区县区域特色、功能地位出发,结合大形势大背景,开展有特色、分层次、多样化的建设活动。今年结合奥运宣传,我们将对全市所有益民书屋装配、更新、补充奥运内容出版物,目的就是使京郊农民、工地民工、打工子弟能够共同感受奥运、体验奥运、亲近奥运、参与奥运。三要丰富书屋文化内涵。一方面广泛开展出版物销售、租阅、阅读推荐、文化产品目录推介及各类主题文化活动等,另一方面,搭建政府与基层农民群众之间互动交流的桥梁,通过书屋收集反馈各类文化信息,及时了解农村文化需求,并以此作为参考来制定政策、扶持创作和出版。

第三,必须创新思维,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益民书屋不是简单的阅读环境的建设,作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网络的“终端”,益民书屋要取得长足进步,向纵深发展,就必须创新思路,开拓源头,促进发展,从引导阅读到引导创作、鼓励出版。在读书益民工程建设中,我们不能只是单一地考虑如何向农村、向农民提供文化产品,必须认识到,农民群众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不只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更应成为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我们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农民在文化发展、创新中的成果,扶持有文化水平、生活实践、写作能力的农民参与到创作中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新闻出版大发展大繁荣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农民创作、平民创作,打造农民作家、平民作家,发挥广大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丰富我们公共文化产品的品种和内容,使读书益民工程在不断发展创新中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

新思路范文篇3

关键词:中职会计;会计教育层次;教育新思路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在作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职业教育发展在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发展理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层次结构定位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制度建设不健全等,导致职业教育无法适应现代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作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站在经济管理的最前沿,更需要抓住发展机遇,从职业教育的初级层次出发,探索适合现代会计职业发展的新思路。

一、关于中职会计教育的基本内容及重要性

1.现代中职会计教育的基本背景。随着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会计职业的专业化、规范化越来越高,社会对于中、高级应用型的会计人才十分需求。这给职业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中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带来一定的压力。中等职业会计教育就是以会计职业为导向,以专业技能为主要内容,以文化课为辅助内容进行教学的一种教育。中职会计教育面临的教育对象是一些文化基础水平较低并且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主要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学习职业道德、基础文化等通识教育的课程。为了让中职学生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加强技能训练,持续发展,全面成才,并且向高职院校衔接,中职院校需要对中职会计教育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改革,以期会计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2.现代会计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第一,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生的经济知识视野,完善学生的经济知识储备,使学生具备更多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管理学知识,最终适应社会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第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实现专业技能知识与思维能力相结合并进一步灵活运用的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第三,中职会计的教育必须要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在各种课程内容和兴趣内容设置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紧紧把握住经济发展的动向,不断努力,实现职业理想。3.现代中职会计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不断发展,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显得十分匮乏。中职会计教育作为培养我国经济管理人才的基础部分,有责任有担当顺应时展的潮流,培养大批专业技能强、职业素养高的会计人才来支持国家的经济建设。此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高职教育的衔接越来越受到关注,教育部门也在为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搭桥引线。目前,大多数中职和高职院校均开设会计专业,中职教育作为会计学科的基础教育,重点要奠定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技术技能,为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做好准备,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中等职业院校的会计教育只有不断创新和发展才会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最后,随着国家的职教体制的发展和不断完善,中职教育给部分因为文化基础薄弱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提供了学习和就业的机会。在中职学校里,他们可以发挥所长和优势,强化专业技能学习,为走上企业的会计岗位各尽所能,也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现代中职会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1.中职学校没有准确把握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在2014年六部委编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里,提到“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这说明,以后在职业办学中,中职教育是其中一个层次。怎样才能准确把握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对于中职学校十分重要。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初阶段,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层次的教育应该以培养适合社会需求为目标。中职学生的职业方向只能是小企业的财务人员,收银人员,仓管人员等等。围绕这些定位,相对应的是一些会计技能,比如点钞练习,真假钞票识别,填开支票、发票、收据,填制简单的会计凭证等。目前部分中职学校没有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导致教学模式,师资,课程设置等滞后,没有相应地更新改革,赶不上当前的经济变化和职业发展需求。随着现代科学和管理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体系成为我们国家竞争力的一个支撑点。欧美国家为了增强国家竞争力,发展实体经济,也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一种战略选择,以期在国际竞争中建立优势。中职教育如果不及时更新观念,准确制订人才培养定位计划,适应国际国内社会发展形势,不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未来的工作,实现他们的职业理想,同时浪费国家的教育资源,影响国家的教育战略规划。2.中职会计人才的培养缺乏相应的科学模式。职业教育的前提是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虽然历年来中职学校为社会推送了大量的会计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然而,随着企业经济管理手段的加强,许多中小企业更注重财会人才的综合素质,即有相当的经济视野,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必须从社会需求方面科学地制定中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目前企业的需求,中职学校在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围绕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摒弃以往传统模式的弊端,在课程设置、教材更新、实训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制订相应的操作规范和实施细则,保障职业院校具有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被企业所淘汰。目前,部分中等职业院校并没有意识到科学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依然因循守旧,缺乏改革精神。甚至有些学校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管理教育上,却忽视了真正培养学生的目的。3.中职学校的会计师资力量有待增强。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会计专业学生,需要好的会计老师,好的教学团队。当前职业院校在吸收人才方面虽然有学历的要求,专业理论性强,但很多教师是应届毕业生,对企业生产经营具体流程不了解,缺乏实操经验,这样很难培养出同样具有实战经验的学生。有些职业院校要求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甚至作为评定职称的条件,然而由于师资缺乏,在真正实施时往往无法善终。也有些职业院校要求教师考取企业会计职称,作为提高待遇的鼓励政策,但许多教师即使考到了企业职称,也实际没从事具体工作,对实践教学并无帮助。这是目前中职学校会计师资有待加强的地方,特别是实操业务方面的师资力量更需要加强。这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专门提到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具有可行性,相信通过学校的努力,一定能够建立起一支实操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师资队伍。

三、从会计教育层次探索现代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

1.明确中职会计的教育层次。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初级阶段,主要进行一些基础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同时,进行技术和技能培养,教育学生全面成才,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奠定可持续发展的扎实基本功。因此,中职院校应该给会计教育定好层次和目标,更好地发挥中职院校的作用。中职学校的学生就业的层次对应的是中小企业,中职会计的教育就应该加强培养技能型和实用性的人才,而不是一些经济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如果定的目标太高,不但对学生形成不切实际的压力,还会因为赶超这个目标而变得好高骛远。因此,中职会计教育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定位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大力投入实践教育,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获得更多进步的机会,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2.注重德育教育,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观。在整个经济管理中,财务会计在企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会计管理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有序和稳定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有诚信的品质,坚守职业操守,不要因为金钱的诱惑而断送职业生涯,更不要因为一己之私损害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中职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既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以及职业道德课程开展相结合,使职业价值理念贯穿到学生的整个职业教育当中去,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们的职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学校也要加强对不良价值观的教育,设置红色警戒线,提高学生警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只有思想上有了正确的方向,才能够在行动上秉承理念,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人人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4]。3.突破“上岗证教育”模式。近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职学校为企业输送了成千上万的财会人才。企业注重会计证,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入职的条件。不少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专业知识变成纯粹是为了应付会计证的考试,拼命读书是为了能够取得工作的“敲门砖”,而不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于专业技能的追求,也没有考虑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考到了会计证以后更是放松了继续学习的劲头。许多学校也以“考证”引导教学,一切都为考证服务,教师忙于编制考证教材,忙于辅导考证,一味的追求考证通过率,忽视学生会计实操能力的培养,因此也造成了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聘就职以后难以马上胜任财会实战工作。笔者认为中职院校应该端正指导思想,在实际教学中加强训练学生在业务方面的技能,突破“上岗证教育”,重视专业技能的实践和锻炼,这样才能够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他们对于未来从业的自信心,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1月,会计法修订提案通过,修改了“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规定,改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从事会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这意味着会计证正式取消,告别历史舞台。4.树立终身教育理念,实现会计职业可持续发展。中职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初级阶段,是为后续的职业开展基础性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具有较为典型的面向职业技能教育和学制较短的特征,中职会计教育所要培养的学生大都适应中小企业层次的会计岗位,能够应付一般的专业工作,然而,对于中职院校来说,会计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短期培训教授学生学习课程,更多的是要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从中等教育过度到高等教育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中职会计教育为基础提升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空间,适应我国经济管理发展的进程。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在转型,社会上的各大企业对于会计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仅仅凭借中等层次的专业技能,是不可能在这个激烈的社会竞争情况下脱颖而出的。这就要求中职学生到了社会工作的岗位上以后,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笔者希望中职院校能够在会计教育上有远见有视野,培养学生钻研的能力,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现会计职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而中职院校的会计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发展当中的一部分,受到了广大会计人的关注和支持。笔者认为,中职院校要培养出更优秀的会计人才,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进步,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钱金花.从会计教育层次和职业价值观探索中职会计教育新思路[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13-15.

[2]李芸达,陈国平,范丽红,费金华.现代教育背景下会计技能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研究,2015(2):87-92.

[3]钱金花.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3(12):248-249.

[4]张海平,张平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7(9):18-19.

[5]周荣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6):20-21.

[6]唐绍玲.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内化企业会计文化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12-15.

新思路范文篇4

关键词:民族文化产品;怀旧;创新;营销

民族文化产品是以民族文化为载体,基于民族文化的内在价值延伸和开发的产品。市场经济环境下,民族文化产品营销多数从文化产业和战略研究考虑,强调市场营销的关键要素:产品和大众消费者。目前,我国整个文化产业产品的营销方式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扶持或名人效应,该类产品缺乏目标市场的调研和市场细分,民族文化产品也不例外[1]。大量实践证明,营销理论的出发点在于满足顾客的需求,然而文化产品有别于一般产品,其营销的思路具有特殊性。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思路强调消费者认知的同时满足其需求。本研究基于怀旧与创新两个相对立的角度,探讨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新思路和细分市场。目前,将“眼球消费”和“注意力”消费理论应用到文化产品营销思路上来,就民族文化产品本身来说,民族文化元素是产品的特质,大众消费是营销趋势。民族文化元素的开发不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和经济价值,还要考虑消费者的整个体验过程中消费者怀旧倾向与民族产品创新特质之间的权衡:一方面,怀旧面对过去,通过消费者的怀旧倾向利用经典的元素唤起人们的回忆,增加产品的独特性,传承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创新面对未来,增加新元素带来的变化,产品创新迎合新时代的消费群体,发扬民族文化精神。社会变革时期,消费者通过消费体验过程去建构或定义自身的身份内涵,消费文化成为消费者身份认同的最有效途径[2]。但是在民族文化研究中,消费体验成为热点,消费文化往往被忽视,特别是集体和个人层面的消费文化内涵与认同。“怀旧”和“创新”两个看似相对的视角,对民族文化产品营销和市场细分有着深远的影响意义,从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文化精神发扬出发,探析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管理过程中独特的营销因素和特征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怀旧和创新视角,去探讨民族文化产品与消费文化认同、消费体验、怀旧倾向和创新特质间的关系,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而且将民族文化研究应从“概念化”逐步过渡到“操作化”。

一、消费者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产品

消费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产品存在辩证统一关系。首先,两者的相似点集中在文化上。社会学承认消费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事实上民族文化产品的最大特色也是文化,然而文化的主要形式体现在民族符号和象征体系上并通过这些符号体系的建设彰显民族文化的可辨度和民族的共享性。因此,基于该符号为载体的民族文化产品,随着经济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的趋同,消费者对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认同在一定程度上趋同于消费者文化的认同;其次,两者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通过多样的民族文化产品表现出来。民族文化差异是族际间的文化异质性的体现,文化特质性是民族文化产品的重要特性之一。民族文化产品本身就是文化的载体,其产品具体体现了该民族特有的某种生活方式(恰好是文化的载体),如建水紫陶,民族刺绣产品(图腾图案等)、民间艺术、特色小吃和曲艺等。也就是说,消费者通过对不同民族文化产品的认可重塑了自己的文化认同。Arnould&Thompson认为,消费者个体通过图片、符号、文本来建构自我身份,具有共同兴趣的消费群体产生集体身份认同感。消费的世代继承模式塑造了消费者社会角色和文化资本,现代媒介下消费主流体现文化认同下的自我价值在产品中的体现[3]。消费者不仅是文化的承担者,也是民族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同时建构消费者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产品的辩证关系。第一,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表现形式不同。文化形式的认同直接体现在产品上,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风格。比如民族服饰文化、民族饮食文化、民族建筑文化、民族工艺和技术文化[4];第二,民族文化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传承性。民族文化最高境界就是文化价值的认同,反映人们自身的政治身份和价值思想和文化特色。因此,民族文化需要保护,通过法律、政治和经济制度等一系列复杂的整体有序而稳定的文化规范的认同,能够保护文化核心和保持产品自身的特色;第三,从辩证的思维,民族文化产品中也可以反映出消费者文化认同的取向,从而和其他文化产品区分开来。比如,民族文化“云南十八怪”经过经济的操作已经成为文化产品中民族文化品牌符号并被广大消费者认同,各地区呈现了“云南十八怪特产”、“云南十八怪工艺茶”、“颠府十八怪”等著名的商标,其民族风俗中的“怪”通过产品包装体现了其民族文化价值,消费者对“怪”文化的认同使得民族文化产品盛行和民族文化的传承[5]。

二、消费体验与民族文化产品

消费体验事实上是消费者从文化产品中再次感受和强化消费者文化认同的过程。Pin,Gillmore于1998年预知21世纪进入体验经济的时代,中国消费市场中“消费体验”领先影响消费者的最终决策。民族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在于其产品的精神属性大于物质属性,其某种符号除了产品本身物质属性以外,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思想,特别对消费者产生思想和观念上的影响。所以,民族文化产品通过消费者的体验可以呈现审美、娱乐、教育、塑造和共鸣等功能[5]。从意识营销层面来考察,消费行为中思维和情感因素对消费者最终决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民族文化产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民族特色,消费者在民族文化产品体验过程中,购买偏好性远大于产品本身的功能性。民族文化产品通过消费体验增强消费者的意识形态,精神层面的内涵需要从消费体验中获得,民族文化产品具有强大的社会效益。首先,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增添地域民族文化资源,体现民族特有的文化印记,消费者在感知体验过程中对产品需求的情感是不断变化的。“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产品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弘扬文化精神”[6]。地域特色文化通过消费者的体验,使得不同民族的文化通过其产品的民族文化元素(符号、宗教、文艺、风土人情)表露出来。譬如呼和浩特的昭君文化资源,是典型的地域民族文化。昭君文化是昭君出塞的历史本真,塑造了独一无二的历史性的民族平等和谐关系,昭君系列的民族文化产品呈现了草原蒙古族文化,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和”文化。消费者通过地域文化渲染才能感受到其独特的内涵意义,这种体验过程成为产品的主题特色不容被忽视。消费者体验该类地域产品,必须身临其境与当地文化融入,并通过整个体验过程去感知特殊的区域文化价值,反过来说,其产品的真正价值通过消费者的体验而获知。其次,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是消费者在旅游过程中购买的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消费者通过体验过程感知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中,该类产品不仅扩大了民族文化的传播,而且更易于消费者融入民族文化氛围之中,使消费者更深入的了解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挖掘已有产品的衍生品,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目前,中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主要依靠各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最后,民族民间工艺产品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而且消费者通过手工体验过程强化感知民族文化产品的魅力所在。民族工艺品在带动民族文化传播的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较为著名的有昆明泛亚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博览会;广西的壮锦、绣球和茂南族花竹帽;云南鹤庆银器、剑川木雕、砚山石林刺绣、苗笛;内蒙的挂毯、马头琴等民间工艺产品都设置了工艺产品制作体验馆,消费者通过参观及操作产品生产及加工过程,可促进产品的营销[6]。

三、消费者怀旧倾向与民族文化产品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消费情感体验中消费者的怀旧倾向的高低影响消费者行为[7]。民族文化产品除了文化特征,对民族群体和特殊群体(在民族区域生活过的知青)来说可引发怀旧情结、思维与行为方式。全球化趋势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大程度上破坏了边缘民族文化和民间传统原有的生态平衡,民族文化符号和文化功能零散化,部分民族文化产品随着经济逻辑的侵蚀偏离其原本的内涵,外部环境的不安全感知激起了消费者怀旧倾向,在某种程度上记忆中的民族文化产品更能满足他们的消费欲望。事实上,通过消费者亲历的人、事、物的怀旧记忆方式,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为了弘扬其民族文化,在民族意识的驱使下将文化记忆的符号再现于产品之中,对文化符号的提取和运用应该集中在理解其内涵意义之上。民族文化是被赋予了民族元素,与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每一件民族文化产品的背后都孕育着丰富的生活故事,民族文化容易得到传承恰是故事背后的情感和蕴意,文化记忆是民族文化延续的根本所在;从消费者的怀旧倾向来看,民族记忆的片段,一种记忆中的情景和再熟悉不过的独特使用习惯,都可以成为民族文化产品的怀旧元素[7]。民族文化产品蕴含着少数民族群体对社会集体和个人生活的记忆与情感,然而不同人对不同的物件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记忆,消费者怀旧倾向的不同使得每一件民族文化产品对于每一个群体或个人的价值和内涵意义并非相同。将这些情感因素反映在民族文化产品上,主要通过文化的象征符号巧妙地植入产品中,而且要充分考虑现代社会与大众的认知度,采用抽象、重构和再现等方式融入民族文化之中,增强群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得民族文化产品的设计直观地传达民族个性的情感与记忆。总而言之,在消费社会兴起的时代,社会的精神建构和文化心理,以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改变着社会个体的行为方式[8]。消费者的怀旧倾向符合人类潜意识的精神欲求,具备了消费主义的特征。民族文化产品是通过特定文化层面引申出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最终成为消费品。只有抓住消费者怀旧倾向的出发点,才可能真正促进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为提升该类产品的营销价值作出贡献。所以,基于消费者怀旧倾向的影响对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需要通过前期的市场调研,了解群体消费的怀旧倾向,从而细分市场使民族文化产品多样化,更利于营销市场的开拓。

四、创新特质与民族文化产品

中国在民族文化研究方面始终扮演的是输出者的角色。民族文化旨在不脱离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提炼民族文化的精髓,在此过程中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目前,民族文化产品的原创力不足,开发文化资源过程中具有过度娱乐化倾向,产品间相互模仿无创新。民族文化产品需要注入一些新鲜的文化元素,以替代产品的低水平的重复开发。在产品的设计方面,民族文化产品的艺术设计者被传统的民族文化束缚,民族文化产品是否应该创新成为新的关注点。一方面,创新论者关注如何更新和植入新的元素,民族文化产品的设计本身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就是文化创造的一种行为,其产品的设计者是民族文化的创造者。基于世代传承,传承者会将新时代内容和元素不断地注入进去;另一方面,文化传承者特别考量不同民族文化传承的风格形式来源于不同民族历史的沉淀和民族观念的凝聚。民族文化元素与现代的简洁风格混合搭配并非民族图形的套用,而是要真正理解民族元素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挖掘和创造这些元素与外在元素的完美融合。在文化相融但不失本色的原则下赋予创新的元素,去创造超越表面因素具有内涵外延意义的产品。民族文化产品的创新特质也离不开消费者的认同。从心理动机的视角,消费者创新作为个性特质的组合为感受新颖和体验特殊性而采取的购买行动。第一,由于消费者创新特质随个体的因素差异对民族文化创新产品的接受程度不同,对该类产品的市场要从消费者偏好层面细分。目前,具有较高认知的创新者偏向于评价其价值,并通过实际的体验采用口碑宣传产品。因此,通过市场调研详细的了解该类消费者的类别偏好,使用恰当的营销组合;第二,民族文化的产业化也是民族文化创新的一部分,因为在产业化化过程中,传统元素和现在元素的融合建构了新的传承模式和营销思路;第三,基于消费者的创新特质和民族文化产品的创新元素两者结合,对民族文化产品的营销开拓新的思路。

五、结语

新思路范文篇5

【关键词】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公共艺术设计

经济形态的演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同经济形态之间在该过程中完成了相互的渗透和融合。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服务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体验经济也成为了未来经济业务发展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处于共同发展状态,而这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概述

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公共设计也要以服务和体验设计作为基本的设计思想及方法。服务和体验与产品相似,均需要精密的设计,其是一个相对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涵盖了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产品平台、交互界面和用户体验等。该方式秉承了多功能一体化设计的理念。

二、服务与体验经济时代下公共艺术设计的新思路

服务与体验经济时展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均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因此公共艺术设计也应随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1、公共设计的关注点经历了物到行为再到体验的转变。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设计的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公共设计中,物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产品也不再局限于物质范畴。设计中遵从的逻辑关系也不再是产品的物理逻辑关系,如今其已经转变为行为逻辑关系。在设计中,人们更加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以服务性设计来平衡各方利益,有效控制人们在体验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也就是以公共设计来平衡人、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们在应用社会公共资源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更加优质的体验。当前的城市生活中,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如设计人员设计出了StreetPong装置。在马路两侧的红绿灯杆上安装了互动游戏装置,人们可在等待红绿灯的过程中以打乒乓球的方式来消遣时间。游戏屏幕还可及时显示交通灯红绿灯所持续的时间,若绿灯亮起,游戏便自动结束,这一装置缓解了等待红绿灯过程中的枯燥和乏味。2、公共设计与公共艺术的跨界设计成为主要趋势。新时代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公共设计的关注点也从物逐渐转向人,再从人逐渐转向了体验。我们说的体验通常就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精神功能。一方面要充分满足产品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还需从艺术和情感的角度来表达,进而有效提高设计的附加值。若按照价值的效用,附加值可分为物理附加值、心理附加值和社会附加值三种形式。且附加值的经济价值最为明显。尽管很多公共设计最大的目的并不是盈利,但是其却能够为用户带来心灵的慰藉和满足,进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健康及稳定发展。故而其也成为了公共设计和公共艺术跨界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且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十分可靠优秀的设计方案。日本的城市井盖设计十分丰富,同时不同的井盖设计也形成了多种不同色彩的日本卡通或传统浮世绘图案。其一方面展现了城市的细节,另一方面也传播了民族文化,且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留念拍照、收集,最后上传到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实现二次传播,以此积极地宣传并推广城市形象。3、公共服务中自助与智能产品的普及。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程度日渐深入,同时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很多行业在生产和服务的效率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助服务终端也开始从银行向其他的公共领域发展,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通过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智慧型城市。再者,城市公共服务中,自助和智能产品的普及也增强了整个城市的联动能力,进而显著提高了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有效改善了人们的物质及文化生活的质量。服务的品质和用户体验是评价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传统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将服务品质分为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和同理性,但是以上几个维度均无法立体地反映出所有服务行业的共同特征,至少并未明确地展现出新型自助服务的特征。智能产品和自主服务的界面是用户使用最频繁的触点,而且其也直接决定着服务的最终达成。所以服务质量评价表中也应将界面作为衡量质量的重要因素。4、公共设计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在公共设计领域,弱势群体始终是关注的焦点。在公共设计中,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和社会创新设计都是设计人员以更加科学和完善的设计方案,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周全和体贴的服务,进而帮助弱势群体切实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难题,同时这也很好地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现出了设计人员在设计立场上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5、线上与线下互动体验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目前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主要展现在消费、购物、交际、出行和支付方式等多个方面。万科物业是行业内部最早创建社区服务配套O2O平台的企业,并将平台命名为“住这儿”,中更加关注弱势群体,且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互式体验也成为了现如今发展的主要方向。服务、体验和交互成为了发展的核心,这充分满足了国际设计组织提出的全新设计定义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明,高嘉蔚.北京地铁自助售票服务设计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15,(12).

[2]高颖.从公共服务视角谈服务设计的价值[J].新美术,2015,(04).

[3]丁熊.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02).

[4]周韧.当代艺术思潮下的都市公共设计跨界[J].都市文化研究.2014,(02).

新思路范文篇6

关键词:新形式;汽车营销;创新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汽车销售行业的发展趋势非常好。当前汽车营销处于买方市场,汽车营销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为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要通过创新为新形势下的汽车营销带来发展机遇。

一、当前汽车销售的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费群体的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存在差异。当今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增大,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收入与支出不能实现平衡,在汽车市场当中的消费也存在极大差距。高收入群体是我国汽车市场的主要消费者,这一阶层的人们在解决住房问题之后还有购车的需求,汽车消费在他们的收支平衡的消费范围当中。低收入人群首先会选择买房,在购房之后没有多余的收入用来购买汽车,使致汽车市场当中的消费人群出现隔层化,这是我国民众的消费观念影响而产生的。中低收入的人群会将购房放在第一位,将购车放在后面,这是导致我国汽车消费之后的原因。中低收入的家庭通常会将剩余的收入存到银行当中,将可支配的剩余收入作为积蓄,即使买车也会选择不超过存储积蓄的。虽然当前可以通过汽车信贷购车,但是中低收入的人群不会轻易选择通过贷款买车。汽车消费和家庭的消费观念有着直接关系。汽车市场收到消费观念的影响处于性对稳定的饱和状态。(二)汽车销售缺乏完整的营销体系。从目前汽车销售的情况看,汽车销售慢慢发展成了汽车市场的起点,是汽车市场中最重要的部分。汽车营销的方式比较单一,销售模式带有明显的滞后性,这是导致汽车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营销理念传统,而且不能与时俱进的进行更新,无法结合消费者的心理对消费模式进行创新。汽车的消费市场没有新鲜血液注入,随着市场竞争渐渐增大,不少销售者只注重汽车的销售环节,忽视了售后的服务,服务水平逐渐下降,缺少营销手段,加上销售地段比较偏僻。区域的空间小,不便于消费者选择。市场当中的汽车商通常同时销售多个品牌,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的认知不同,使汽车销售行业的竞争力越打越大,而且市场的环境也比较混乱。此外,市场竞争力比较大,销售平台比较单一,网络营销目前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汽车的销售过程和其他产品的销售过程是一样的,均为层层递进、逐级发展的形式这类多阶层销售的模式下,部门的分工比较混乱,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输与交流不顺畅,很难准确掌握消费者的心理。销售模式单一加上多阶层的销售模式,增加了销售的成本,使得汽车价格不断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汽车的销售量。

二、创新汽车营销的模式

(一)转变营销的理念。从字面来理解汽车营销即向客户介绍汽车并让顾客放心的消费,这是汽车销售的核心。通过转变销售理念,让顾客对汽车满意,提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当前汽车销售行业的竞争十分激烈,高质量的售后服务能够赢得顾客的好评,让顾客在心理层面上认可与肯定产品和品牌,同时也认同销售团体的服务水平。销售人员要了解客户的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客户的动态需求,在此基础上展开营销活动。其次,还要尽快转变营销的理念,为顾客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让顾客意识到,除了要注重汽车的性价比,还要关注产品的使用性能,明确产品的具体特点与优缺点。此外,大众普遍喜欢物美价廉的消费品,营销人员要让消费者意识到汽车的优点,通过更新营销的理念,不断提高营销能力。营销者要多借鉴汽车行业的优秀营销的理念。(二)注重网络营销。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科技的发展,网络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网络营销也渐渐发展为销售行业最主要的营销手段。大多数品牌纷纷选择通过网络平台增加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汽车行业需要增加网络营销的力度。利用规范的方式来管理汽车的网上经营,使网络品牌实现专业化的模式,提升品牌的市场价值。品牌价值提升有利于锁定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这样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只有服务质量提升,才有可能增加汽车的销量,提升营业额。网上营销能够及时的获取用户的反馈意见,及时的改进存在的问题,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三)改进销售的方式。以往,汽车通常在偏僻的地段进行销售,这不便于客户选车、试车。当前,汽车销售的市场要往城市的繁华地段开发。考虑到地段的费用,可以在城市的中心地区建立小型的汽车体验店,为客户买车提供方便。这种模式在欧美已经比较普遍,能够有效促进汽车的销售。还可以在体验店当中增加服务项目,为顾客提供更优质、更齐全的服务。这样能够为品牌加分。

三、结语

汽车营销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新形式,为汽车行业的发展注入生机。在新形势下,汽车的营销商要及时掌握销售市场中的各种信息,对信息对出科学的分析,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汽车营销专业团队,选择合适的营销手段,实现最佳的营销效果。同时,要加大营销的力度,创新营销模式,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出发,通过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不断提升汽车营销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葛宇静,邓艳宁,林奕诗,李俊伟.我国汽车营销渠道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6(4).

新思路范文篇7

关键词:熵理论快递市场分析。

我国的现代快递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利润丰厚、潜力巨大的行业。近几年国内快递业每年以30%的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物流市场的总规模已超过了200亿元。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加入WTO物流市场的完全开放,中国邮政一家“独霸天下”的国内快递行业格局的打破,国外快递企业大举扩张,我国快递业出现了国营、外贸、民营等经济主体、多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外国“列强”资金雄厚,硬条件优越,品牌优势显著,国营“巨头”网络完善,背景深厚;而民营快递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这场竞争中的生力军。由此可见,我国快递行业市场的竞争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包括了不同的活动主体和不同层面的竞争内容。所以用熵理论来进行分析,也许会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一、熵理论综述。

1.国内外研究综述。

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于1865年在《热之唯动说》一书中首次定义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熵。这标志着熵概念的正式诞生,但此时的熵理论的研究还局限于热力学领域。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论在美国的出现,熵理论以“信息熵”的形式蔓延到非热力学领域。经过麦克斯韦、波尔兹曼、杰尼斯、维纳、普利高津等人的努力研究,熵的泛化应用迅速在经济、城市规划、决策分析、人工智能与哲学方面展开。1923年科学家普兰克首次将“熵”引入中国,随后我国涌现出了许多熵理论的研究学者,很多学者开始尝试着把这概念用在管理学的研究中,也有很多学者将熵应用在企业的知识管理、品牌扩散和企业效益评价等领域中,但是将熵应用在竞争态势和战略分析中的并不多见。我们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尝试用熵理论来分析直国的快递市场的竞争态势。

2.熵思想概述。

熵是一个广延量,是微观态数大小,分子运动混乱程度的度量,这就是熵的统计意义,从通俗的意义上来理解,熵的含义就是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对于任何一个系统的熵都遵循以下原理:

(1)基熵原理;(2)熵增原理与最大熵原理;(3)测准原理。

二、基于基熵原理的市场竞争主体能力与分析。

任何系统都有个基熵,而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域。这里的能力域不仅仅是企业的业务领域和范围,还包括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核心的竞争能力所在。由于每一类企业在发展历程和能力的积累有所不同,因此每一个企业的核心业务领域有所不同。在这种快递业重新洗牌的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竞争努力都在大举攻城略地。根据它在经营能力和业务范围上的不同,我们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能力域。

1.现有市场主题的能力域。

在我国的快递市场中,竞争主体有以下三类:外贸快递企业、中国邮政和国内其他快递企业。外贸快递企业主要是以DHL,TNT,UPS,FEDXE四大巨头为代表的跨国性快递企业。部分是跟随着他们的客户来到中国,主要是将中国的货物运往海外,并将海外的商品运抵中国。在中国境内现有的快递企业中,中国邮政无论从历史规模还是影响力方面都是当之无愧的龙头。中国邮政在国内快递中建立了318个城市快递邮件的查询和跟踪系统,占有国内快递业务的70%左右的市场份额,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而在国际快递市场上,中国邮政大概仅仅占据了22%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在服务的质量和业务类型方面中国邮政主要承揽文件类和一般商品类快递,而对于精细快递和特殊要求的快递大部分由外资企业来承揽。

在我国的快递市场上,除了中国邮政之外,一些由传统的运输业或者全储企业转型而来的国有物流企业如中铁快运、中外运还有民航快递等也是值得关注的国有快递企业。它们因为拥有巨大网络优势,在我国的区域快递市场上也拥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些快递企业是从传统的物流企业转型而来的,所以在管理水平方面还有待加强。民营快递每年的业务量以60%—120%的速度递增,一大批中型民营快递企业如东方万帮、宅急送、申通、大田等都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目前我国从事快递业的民营企业上万家,从业人员已达百万之众,主要分布在以上海、广州、深圳、北京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业务也主要集中在同城快递领域。

2.快递企业能力域分析。

这是两个不同的主体的业务交叉领域,其中中国邮政和外资快递企业的竞争主要发生在海外网络的快递竞争中,而民营企业通过价格的竞争在城际快递中和中国邮政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中国快递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交叉业务领域相比较少,主要在国内的区域间的快递业务。这部分是这三种市场主体都很关心和重视的领域,在高端的快递业市场服务领域中,三家都不惜花费,夺取市场。

三、基于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原理的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根据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原理,要想保持物流市场竞争的有序和高效性,就要一方面通过在各自独特的细分市场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在交叉的细分市场中减少熵增,实现有序的、高效健康的市场发展模式。所以我们建议我国的快递企业应当采取合纵连横的市场策略。

四、基于测不准原则的快递企业服务创新管理。

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市场环境,快递企业求生存与发展,仅仅靠对现有业务的有效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牢牢抓住“服务创新”这根生命线。服务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创造当期利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赢得未来的竞争。

首先,要建立服务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理念,能够激发人员主动去探求和发现现有服务中的真空地带和能够改进的方向。

其次,要建立鼓励创新的企业制度。无论任何一种创新总是要充满风险的,同时创新就是一种对传统的挑战,总是要面临很多阻力和困扰。所以需要从公司的制度层面对于勇于创新的人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支持。

最后,要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促进创新的发生机率。组织结构是企业中人和人交往的基本框架,扁平化的、团队式的工作方式更加能够促进创新的发生。

随着中国快递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市场中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通过在熵视角下对于我国快递业市场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现有的市场竞争状态下,我国的企业能够通过合纵连横和服务创新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突出重围。

参考文献:

[1]任亚飞。民营快递业的发展及其战略选择[J]。中国储运,2006,(4):79-81.

[2]紫营辉。中国快递业高局:四方势力利益博弈再度升级[J]。北方经济,2006,(2):55.

[3]韦灯明。快递争霸战[M]。东方出版社,2005:63.

新思路范文篇8

构筑合力反腐的监督防线。监督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创新监督机制。造成权力失控、腐败滋生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是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环节。一是加强专门机关的监督。纪检监察、审计和检察等机关是实施监督的主要力量,特别是纪检监察机关所担负的党内监督职能在反腐败斗争中尤为重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按照党章规定的监督内容及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监督同级党委的同时,把监督重点放在对下一级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上,一级监督一级,确保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得到贯彻执行,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廉政勤政。二是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围绕保障知情权、保障民主权利、鼓励参与监督等方面建立起有效制度,依法保障群众监督渠道的畅通,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完善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保证各派和民主人士广开言路,参政议政,积极进行监督。三是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加强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新闻舆论监督的同时,也可通过建立反腐倡廉网络等手段,进一步拓展舆论监督的形式。

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反腐倡廉是一项系统工程。逐步加大治本的力度,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这是党的十六大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关键是要创新工作思路,构筑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各种防线。

构筑廉洁自律的思想道德防线。教育是源头治腐的首要工作。各级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应结合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反腐倡廉的实际,创新教育方式。以深入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执政为民、廉洁从政教育;以深入学习和践行“两个务必”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以深入学习和践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党纪条规和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遵纪守法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从思想上解决好廉洁自律的问题。教育过程中,一要注意各种教育的结合,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结合,正面典型示范教育与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结合,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结合,廉政教育与勤政教育结合;二要优化教育形式,求新图变,改变传统的单一宣传教育模式,注重教育的超前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吸引力,使教育生动活泼、入脑入心;三要完善教育机制,整合纪检监察机关与组织、宣传、司法、文化等部门的力量,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建立有效机制,使干部教育在强大的合力下常抓不懈。

构筑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防线。体制和制度的弊端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当前,创新体制制度。国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仍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体制和制度存在并成为腐败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这就要求我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创新体制和制度。一是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凡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运作代替行政审批的转由市场手段来处理;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建立管理科学、程序规范、制约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规范行政审批行为,防止滥用审批权。二是改革财政制度,强化资金监管。全面实行部门预算,不断扩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范围;逐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继续清理银行账户,严禁设立账外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对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督检查。三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遏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全面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健全干部考察、评价、激励的科学机制,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等制度,逐步实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制度,并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四是推进司法改革,规范执法行为。深化司法制度改革,加强权力制衡,确保司法公正;推进综合执法改革,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滥用权力等问题。

新思路范文篇9

【关键词】服务经济;体验经济;公共艺术设计

经济形态的演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同经济形态之间在该过程中完成了相互的渗透和融合。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服务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体验经济也成为了未来经济业务发展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目前,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处于共同发展状态,而这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一、概述

服务经济和体验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公共设计也要以服务和体验设计作为基本的设计思想及方法。服务和体验与产品相似,均需要精密的设计,其是一个相对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涵盖了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产品平台、交互界面和用户体验等。该方式秉承了多功能一体化设计的理念。

二、服务与体验经济时代下公共艺术设计的新思路

服务与体验经济时展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的发展趋势均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因此公共艺术设计也应随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1、公共设计的关注点经历了物到行为再到体验的转变。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设计的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公共设计中,物的概念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产品也不再局限于物质范畴。设计中遵从的逻辑关系也不再是产品的物理逻辑关系,如今其已经转变为行为逻辑关系。在设计中,人们更加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以服务性设计来平衡各方利益,有效控制人们在体验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也就是以公共设计来平衡人、环境和人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们在应用社会公共资源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更加优质的体验。当前的城市生活中,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如设计人员设计出了StreetPong装置。在马路两侧的红绿灯杆上安装了互动游戏装置,人们可在等待红绿灯的过程中以打乒乓球的方式来消遣时间。游戏屏幕还可及时显示交通灯红绿灯所持续的时间,若绿灯亮起,游戏便自动结束,这一装置缓解了等待红绿灯过程中的枯燥和乏味。2、公共设计与公共艺术的跨界设计成为主要趋势。新时代建设和发展进程中,公共设计的关注点也从物逐渐转向人,再从人逐渐转向了体验。我们说的体验通常就是指产品或服务的精神功能。一方面要充分满足产品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还需从艺术和情感的角度来表达,进而有效提高设计的附加值。若按照价值的效用,附加值可分为物理附加值、心理附加值和社会附加值三种形式。且附加值的经济价值最为明显。尽管很多公共设计最大的目的并不是盈利,但是其却能够为用户带来心灵的慰藉和满足,进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健康及稳定发展。故而其也成为了公共设计和公共艺术跨界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且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十分可靠优秀的设计方案。日本的城市井盖设计十分丰富,同时不同的井盖设计也形成了多种不同色彩的日本卡通或传统浮世绘图案。其一方面展现了城市的细节,另一方面也传播了民族文化,且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留念拍照、收集,最后上传到互联网,在互联网上实现二次传播,以此积极地宣传并推广城市形象。3、公共服务中自助与智能产品的普及。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程度日渐深入,同时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很多行业在生产和服务的效率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自助服务终端也开始从银行向其他的公共领域发展,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通过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形成了智慧型城市。再者,城市公共服务中,自助和智能产品的普及也增强了整个城市的联动能力,进而显著提高了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有效改善了人们的物质及文化生活的质量。服务的品质和用户体验是评价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传统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将服务品质分为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和同理性,但是以上几个维度均无法立体地反映出所有服务行业的共同特征,至少并未明确地展现出新型自助服务的特征。智能产品和自主服务的界面是用户使用最频繁的触点,而且其也直接决定着服务的最终达成。所以服务质量评价表中也应将界面作为衡量质量的重要因素。4、公共设计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在公共设计领域,弱势群体始终是关注的焦点。在公共设计中,无障碍设计、通用设计和社会创新设计都是设计人员以更加科学和完善的设计方案,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周全和体贴的服务,进而帮助弱势群体切实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难题,同时这也很好地从另外一个角度展现出了设计人员在设计立场上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5、线上与线下互动体验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目前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主要展现在消费、购物、交际、出行和支付方式等多个方面。万科物业是行业内部最早创建社区服务配套O2O平台的企业,并将平台命名为“住这儿”,项目于2001年启动,涵盖了自营食堂、菜市场、超市、药房和洗衣店等多种商业配套服务。万科物业在发展中充分利用了自身强大的品牌效应,全面整合了企业内部的线上和线下资源,从而为业主提供更加科学的个性化社区增值服务。为了有效解决韩国人长期工作而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超市购买日用品的问题,乐购旗下的品牌HomePlus的营业额已经上涨至130%,同时,其也成为了韩国电商当中的佼佼者。这一项目的成功一方面与接触点创新和设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线上线下的有效互动。除了市民生活领域,线上下线的互动模式也应用在了城市公共服务管理领域。EnevoOneCollect是一个可显著提高垃圾收集效率,节约城市资源的智能垃圾桶和回收系统,该系统对垃圾收集后的管理和回收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在装置内设置传感器来监测垃圾桶内的垃圾,当垃圾桶的高度达到一定数值后,系统就会自动提醒换位工人清理垃圾箱,环卫工人利用专门的WEB界面便可实时查看区域内所有垃圾桶的使用情况。清晨,环卫工人驾驶清洁车出发时,系统便可自动帮助环卫工人规划当天回收垃圾的最佳路线,以较快的速度走过依然有较大空间的垃圾箱。研发团队的数据显示,这种线上线下协调的工作系统可有效降低环卫工人车辆的燃油费用及人工成本,最终为环卫部门节约4成左右的运营成本,全面提高企业人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如今服务与体验经济已经成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其也成为了公共设计中全新的思路。如今公共设计的关注点从物转移到了行为,又从行为转移到了体验上,且公共设计和公共设计跨界也出现了全新的发展趋势,公共服务自助与智能化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再者,公共设计中更加关注弱势群体,且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互式体验也成为了现如今发展的主要方向。服务、体验和交互成为了发展的核心,这充分满足了国际设计组织提出的全新设计定义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明,高嘉蔚.北京地铁自助售票服务设计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15,(12).

[2]高颖.从公共服务视角谈服务设计的价值[J].新美术,2015,(04).

[3]丁熊.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5,(02).

[4]周韧.当代艺术思潮下的都市公共设计跨界[J].都市文化研究.2014,(02).

新思路范文篇10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是物流企业急剧增多并发展壮大的推进剂,而物流企业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和业务种类也成为电子商务能否高效发展的重要依靠。电子商务是信息传播的保证,而物流是执行的保证。电子商务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它依靠着计算机技术完成了企业的大量活动,将传统的企业业务变得高效化、无纸化、信息化、电子化和国际化。它的出现方便了终端消费者,他们只需要联网的电脑,随时随地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浏览和选择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而不用挤在实体店浪费时间和精力,使购物过程大大简化。消费者通过网络完成订单之后,其所购买的货物能否按时按质送达,对于企业的经营和顾客的维护都是至关重要的,而这就需要发达的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没有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便失去了它的立身之本,无法体现它的便捷性。信息流、物品流、资金流可通过计算机等通讯设施实现,但对于多数商品和服务,则需借助普通的物流活动进行。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商品需要顺利、及时地到达客户手中,就需要有高度发达的物流来支撑。特别是电子商务拓宽了商品买卖的渠道和范围,也使的商品的交易方式发生变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物流经营活动就成为一项极其重要的服务和推广性业务。而第三方物流是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是今后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第三方物流的支持,同时它的发展带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使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出现了新的思路。

2电子商务给第三方物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方物流作为一种新的行业和新的物流服务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和建设历程较短,还处于初级阶段。同时,在它的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隐患和缺陷。电子商务无疑是带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一个有力工具,然而,在这种虚拟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第三方物流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2.1电子商务给第三方物流带来的机遇

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是信息的交流。不管是企业之间的交流还是企业与客户的交流,都是通过良好的信息沟通和交换来完成。构成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运行平台。电子商务将普通的商流处理信息化,将信息处理电子化,这使得信息处理应用更加广泛,而实体处理则相对减弱,因此,电子商务赖以存在的物流业的发展状态就显的尤为重要。在实体业中,物流企业会慢慢的强化,因为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必须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同时也要承担更加重大的责任:首先,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既要把网络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客户手中,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货物的质量和货物运送的速度;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并完成这其中的一系列业务活动。第三方物流企业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给客户提供服务和实物的供应者,它成为代表广大生产者和供应者对用户的唯一最广泛的实物供应者。因此,第三方物流已经成为企业从采购一直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和链条的调控者和管理者。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不难看出,电子商务已经把第三方物流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建设高度,并为其稳定快速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机遇。

2.2电子商务给第三方物流带来的挑战

电子商务是一种虚拟的商务运作,它需要为其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够高效,低成本,并且有自己完善的服务网络,能够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需要第三方物流从传统的储运业务活动中分离出来,能够提供体系化网络化的服务。首先,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效率偏低,物流服务费用较高。电子商务旨在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费用,提高商务运作的效率。而第三方物流是社会各种物流服务的提供者,目的是为顾客提供可靠、便捷、安全的服务。但是现有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者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在运送速度和运送安全方面都存在有一些问题,而且不能很好的分配时间,物流服务效率低下。物流费用也是影响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费用居高不下一方面成为消费者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第三方物流企业谋求进步的阻碍。其次,第三方物流要从传统的储运企业及其业务中分离出来。电子商务所拥有的巨大商业网络增加了第三方物流带的活动业务量。它需要第三方物流不仅能够提供传统的储运业务,更需要第三方物流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服务,并作为在这个虚拟的商业活动中惟一与客户零距离接触时,能够给客户一个良好的印象,能够与客户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发货企业之间应该是一种互利的关系,它能为货主提供集成化、全方位、系统化的服务,而且能够通过良好的沟通建立长期稳定而友好的业务合作伙伴关系。而传统的储运企业和发货主之间有时会存在利益的冲突,因为二者所从事的业务活动有一定的重合,且储运企业的经营范围较窄,提供的服务模式相对单一,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因此,第三方物流要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谋求自身的长足和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以相对较低的费用来提供完善、高效和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并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储备大量专业化的物流人才。这些,都是第三方物流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3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新思路

电子商务的快速普及,不仅对我国本身就相对薄弱的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它对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它也为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在今天,发展第三方物流产业已经成为促进企业物流活动的合理化、高效化化,从而逐步提高我国整个社会物流体系合理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基于以上的研究和讨论,我们提出了如下的物流业发展的新的思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中,构建合理的企业组织模式,实现集成化、供应链式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并努力培养专业化的物流人才。

3.1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物流活动中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推进剂,实现企业管理运作的信息化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的目标和要求。在物流活动中,信息的技术的应用随处可见,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射频识别技术等在一些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及供应链管理等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先进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面对日益多变和复杂的市场环境并从中谋求自身稳定发展的有力手段,同时也是未来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和壮大的必然条件和要求。

3.2构建合理的企业组织模式、适时调整经营策略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较为复杂,企业的组织层次较多,这对于需要快速实现物流服务,并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效率老说是一个极大的阻碍。要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稳健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物流企业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资产的重新规划和组合,并建立一定区域的联盟,实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资产的重组可以使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活动主体,并激发它的运营和管理的活力;而建立一定趋于的相应联盟会加快一些发展比较好的企业实现规模化的运作和经营,从而降低其生产和运作成本,提高其运作效率。现在的物流市场形势更加多变,并且客户需要的物流服务也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在努力寻求稳定发展的同时,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身不合理的过时的经营理念,以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指引和契机,使自己能够在未来更加多变和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稳定发展,并最终获得成功。

3.3构建集成供应链式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

集成化、供应链式的物流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能以发货主的视角去提供能够实现物流业和物流企业合理化发展的全面的集成式的物流服务,而且也应该很好地了解货主企业和物流活动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并且能够突破已有的、传统的经营模式,提供全程、全面的综合化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努力发展和发挥自身在经营理念和经营核心业务方面的优势,对在电子商务交易的过程中供方和需方的物流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的协调和,并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全部的资源调配和使用,并制定相应的合理的物流运作方案,协调整个企业的物流活动。一方面,在电子商务的平台上,集成运作运输、仓储等层面的业务,避免对一些设施设备的重复投资和浪费,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以电子商务的便捷性和相应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来整合供应链的各个参与方,提供一个从物流活动计划开始,到可行性研究,再到整体实施的全套物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