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2:09:40

小型农田水利

小型农田水利范文篇1

1.1管理水平落后,农民参与度低

我国大多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虽然在投入使用,但却处于传统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之下,并没有设立专门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组织部门,更没有系统化地对水利系统定时进行检查维修,以至于许多设备因年久失修存在老化严重、供水管道锈蚀、水管常年漏水严重以及机电设备长期带病运行的问题,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使得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受到严重阻碍。另由于上级对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重视不足,使农民参与程度相对较低。许多农民认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自身利益联系不大,所以不会主动了解水利工程信息,更不会积极主动投身到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修和管理工作中来。且工程领导者并不是民主选举,大多是组织安排或是自愿参加,并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机制规划工程运行发展。

1.2维护意识薄弱,业务水平较低

我国地方政府对建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较为重视,兴建较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以求农业发展,所以一般对于工程前期较为重视,拨入足够资金补助以辅助工程建成,但审批后对工程后期的运行维护没有提出相应意见和投入相对重视。在维护管理业务层面,由于缺乏基层维护运管人才,现有水利人员不具备相对应的较强的技术能力,是业务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对农田基层工程维护的不重视,使水利人员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工作的积极性,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将大部分时间精力花费在上传下达的事务型层面上,业务能力没有提高,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业务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

1.3运行和维护资金补助得不到保障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补助投入机构为国家和地方财政,但是由于农村地方财力自身处于吃紧状态,资金投入并不能支持整个工程正常运行。且在建设资金投入上,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占到工程总投资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有些小型工程甚至不到百分之五十,就算补助资金到位,但是剩余的资金缺口会使建设工程出现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运行效果,间接加大维护成本;维护运行费用缺乏长效机制,新的税费机制的改革打破部分机制,但是新的农田水利建设运行维护机制尚未形成,使得工程在维护建设上产生脱节,投入资金成为无水之源,资金缺乏影响正常运行。

1.4管理维护服务机制尚未完善

乡镇水管站和水利站负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它们负担着工程的管理服务与维护工作,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基层服务组织。乡镇水管站的人员较多,但是正式的编制人员却不多,所以国家和乡镇政府的财政投入无法满足较大的管理费用支出,在工程的运行管理上的投入也相应减少,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小型水库的管理机构大多为乡镇水管站兼管,水利渠道缺乏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严重制约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与正常运行。

2维护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对策及建议

2.1增强维护管理意识,提高农民参与度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设施,想要发挥其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必须完善管理机制,做到全民参与。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运行期间,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自身是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和收益主体,加大农民自觉参与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的觉悟。严格遵守“谁投入、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吸纳运用社会各方资金,通过将农民自身利益与水利工程运行成效相结合,体现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维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来。

2.2明确管理权责任务,提高业务能力

想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稳定运行,必须明确工程各权责主体。首先明确产权,合理地划分产权和分配水权,从而确认管理工程的管理主体,遵循政企分开的管理原则,采用适合本工程的先进管理方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党水利工程发生问题和事故时,应根据问题事故原因追究其当地政府负责人、水利管理负责人和企业主管部门的责任,常存忧患意识才可使领导者时刻提高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视,管理工作方能落到实处。在业务能力方面,经常组织职工培训,也可通过奖励和现场实地培训方式提高职工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水平,提高水利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素养。

2.3多渠道融资建设和维护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和经济性双重作用,乡镇政府的资金投入补助资金体现其公益性,而具有投资性效益的水利工程,就体现了其经济性。除政府补助之外的资金缺口,必须要结合自筹资金,多渠道融资、筹集,保持农田水利工程资金充足到位,保障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行。但政府要作为资金主要承担者,发挥其所有的政策和管理优势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和经济性。

2.4完善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机制一直在探索中完善,在这方面出现问题无法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农田水利工程的运管部门需依靠政府支持扶助,明确管理主体,在维护过程中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工程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管理方式,根据政府制度制定出相关政策与制度并在时间过程中逐步完善,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健全,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道路和市场经济体制。

3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范文篇2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性;稳定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主要指可解决农耕灌溉用水问题、人畜饮水问题的水利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的稳定性会影响人们的用水稳定性、农业经济的发展高度。目前诸多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相关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应从运行管理的角度制定具体管理优化策略,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社会、农业领域中起到的作用较为显著,相较其他类型的水利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模相对较小,需要使用的建设资金较少,但其发挥的作用较高,可帮助人们完成农田的灌溉,可小范围为人们及畜牧养殖行业供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现代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较关键的工程设施,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运行管理,可促进小型水利工程的职能效应发挥。一方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应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当出现地区内缺水问题现象或旱涝现象,运行稳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可确保供水的稳定性、排水的持续有效性。另一方面,可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策略之一,农业发展的根本资源是水资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其需要的水资源,并确保供水的稳定性。

2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持续稳定性因素分析

现阶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现状并不乐观,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显著的问题。(1)缺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才。现阶段,农村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仍有待提升,管理人员对该工程的认知度较低,缺乏专业的运行管理经验、能力。未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制定培训机制,无法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稳定性。(2)缺乏专业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制度。部分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现状较为混乱,各管理人员的职权不清,易出现交叉管理、管理决策矛盾等,无法有效控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安全隐患、运行风险问题,难以运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力度较低。未制定有针对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方案,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无法得到及时维修保养,缩短其使用寿命,影响工程运行的持续性。

3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持续性的有效策略分析

3.1组建专业化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团队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属于各项运行管理的第一执行主体,是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稳定性、持续性的关键因素。运行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的可持续性呈正比。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应重视专业化的运行管理团队组建工作。(1)应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信息的宣传力度,内部宣传可定期开展工作研讨会,通过研讨会总结运行管理关键点,外部宣传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宣传平台。在平台中公布管理要点信息,使每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掌握相关运行管理知识。(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须定期进行阶段性工作反思,总结运行管理工作经验、待改进的工作。出现问题后及时分析原因,如果是自身原因应反思运行管理的全过程,学习正确的管理方式,避免后期运行管理中出现类似的问题。(3)应强化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为相关管理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机会,在培训过程中加强培训工作人员运行管理能力、现代化运行管理技术掌握能力、创新管理意识、工作责任意识、规划管理能力等,提升工程运行管理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以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的持续性。

3.2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制度

健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制度,是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规范性、运行持续稳定性的基本要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须重视相关运行管理制度的健全工作。(1)增设连带责任追究管理制度。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根据工作内容分别设置具体的负责人,准确界定其管理权限、管理范围,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独立性、相关负责人之间的协同合作性,避免出现交叉管理、管理缺位的问题,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的持续性、有效性。(2)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应对自身负责的工作进行风险预估,提前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发现预警信号后须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处理措施。(3)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运行管理人员须严格依照相关安全管理标准操作各项设备,对运行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审查,严禁负责人出现违规管理的行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工程设施运行的稳定性。

3.3强化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力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是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持续性、有效性的关键,运行管理人员应注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1)在部门内部宣传相关维护制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受外力出现损坏后,管理人员须检测涵闸部位、倒虹部位、渡槽部位、生产桥部位是否受到影响,发现有损毁的现象,应及时进行抢修管理。(2)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应综合分析相关施工规范信息,勘查施工现场,明确施工现场的各项参数信息。检验竣工验收报告信息各项数据是否精准,进行技术交底工作。(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人员应成立专项工程维护小组,制定工程维护及检修方案,并严格依照该方案进行具体的维护管理,在完成维护工作后应记录工作的具体情况,以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的精准性、时效性、合理性。(4)应革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技术,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工作中,在关键的部位设置监控设备,并远程24h全天监控,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及时性,提升维护管理团队的反应速度,将维护信息记录到信息库中,保证管理人员可及时搜索相关维护信息。

4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范文篇3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必要性;问题;措施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分布广以及形式多样的特征,为了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所以需要管理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以下就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探讨。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加强对其进行管理。使其更好的发挥其效能,确保农业的丰产增收。在实践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受人为、环境、制度等较多因素的影响,使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体制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从建设到管理需要水利部门进行指导和服务的,水利管理站是进行节水技术推广和管理服务的基层部门,与农民群众联系紧密,责任重大。可是乡镇水利站所的发展现状是人员编制少,所用的经费支出多,而拨款比较少。又由于改革机构的影响,乡镇水利站撤销和兼并比较多,小型农田水利的发展直接受到影响,为了解决工作人员开支问题,有的乡镇水利部门不得不将部分水利设备进行出租和变卖,致使本职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2)重建轻管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都存在着重建轻管的问题,不仅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而且管理职能缺失,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得不到重视,而且目前一些小型水库及灌排设施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部分渠首工程只由村民进行自主季节性管理,使水利工程的正常效能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导致水利工程无法正常的运行。(3)权利和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对于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由于其素质和认识能力不够,对水工工程的基础设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造成很多水利基础设施被盗和损害。水利工程土地是集体的,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村镇管理,有的是使用权承包给个人,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权利和责任分工不明确,没有执行统一的管理规章制度,使得出现问题的水利工程没有人承担责任,给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维护带来了困难。(4)从业人员业务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数由基层水利人员进行管理,作为基层水利人员由于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而加之技术力量单薄,而且平时工作内容较为繁琐,学习和深造时间缺乏,再加之自身对学习存在一定的惰性,这样就导致其技术水平很难得到提升,而且实践工作经验缺乏,对于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无力承担。在工程管理工作中重建设轻,在建设时并没有对后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经费进行考虑,从而导致运行维护经费和管理经费不足,导致工程建的越多,经费短缺的越厉害,再加之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维护意识,从而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得不到很好的维护。

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管理体制。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模和供给水范围的实际,设立相应合理的管理层次。建议村级的农田水利工程设立县级、乡镇级、村级三级管理层次。将各个管理机构的人员落实到以人为单位,同时每个管理人员的责任也要落实,管理人员的管理费用由县级的财政支出。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问题,应该根据水利工程投资的份额比例进行划分:如果整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国家投资建设,产权归国家所有;如果整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个人投资建设则归个人所有;如果整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集体投资建设,则根据投资额的大小划分股份制产权所有。(2)明确权责,健全体制。在转变观念的同时,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还应从明确产权入手,通过产权划分和水权分配来确定工程管理主体,并明确其责权利关系。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转变职能,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投资运行企业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投资运行企业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企业主管部门、水管单位和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在明确管理主体的前提下,无论是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还是拍卖经营权等方式,只要有利于工程效益发挥,有利于工程资产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稳定。(3)加强小型农田水利的维护。随着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长期运行,使得维护工作非常重要,只有维护好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并且可实行承包制或采取相应的激励管理机制,定期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和维护。单纯依靠乡、村的群众来管理和维护是很难达到维护效果,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机制和方案来解决这个现实问题,可依照“管养分开”的原则,提高管护效果,以创收农田水利工程的最高效益。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在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和保障作用。近年来国家和水利部门非常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使得其中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也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李东峰 单位: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水利局

参考文献

小型农田水利范文篇4

1.1强化农田水利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一直以来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管理上有些还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因此,要在加强政府积极管理的基础上,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明确政府在综合管理中的效能,各级政府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加大对小型农田整修的资金投入,将县级人民政府作为建设的责任主体,形成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的整体规划,包括对整个编制情况的整体规划等,形成规范化的的管理机制,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到整体建设之中,根据地方财政的具体情况,分拨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的资金,然后安排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基建项目或财政重点建设项目,并根据当地的农田水利建设进行综合考评。

1.2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建设水利工程

根据当地的水利建设情况,相关部门要积极发挥其主导地位和财政投入的主体功能,从实践中加大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构建公共财政投入的稳定机制;合理划分中央、省、市以及县在农田水利建设的职权,实现资金投入的多层次性;其次,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融资方式,通过财政以奖代补、奖补结合以及优惠贷款、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金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的投入,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渠道;在原来面上分散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投入,集中连片配套,以县为单位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相关部门还要针对不同地区、环境实施不同的施工技术方案和要求,对水利工程建设中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和控制,对施工过程中,不按照材料要求操作的、偷工减料的或者安全系数不符合要求的,应立即制止甚至责令停工、返工,情节严重的给予一定的处罚等,只有对安全管理做好不同的控制举措,合理控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设备和运到工地的机械等,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才能发展的更好,农民的生活才能更加的安居乐业。

1.3加大投入安全专项资金的运作

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的问题的关键,对于需要全方面、多角度考虑的水利工程建设而言,安全的投入可以说是企业跟职工的“救命钱”,国家应该根据区域的差异和经济水平,加大投入水利建设的安全专项资金项目,投入大量的安全技术设备以及防护措施,根据当地老百姓的意识和理解能力进行疏导和教育,强化安全的重要性。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企业在安全施工期间,根据标准和技术要求进行合理有效的施工,明确划分安全措施费、文明施工费、临时设施费等,其他部门不能随意挪用或者俭省安全开支;另一方面,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如果出现安全措施不当或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以在责令项目部限期整改未果的情形下,利用项目资金进行安全维护和操作,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开展。

2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范文篇5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渠道设计

1我国小型农田水利渠道当前存在的问题

1.1灌溉的效率低

农田进行浇灌的目的是为了使农田获得适量的水分,所以在进行灌溉的时候,应当使单位水量灌溉的农田面积最大化,进而降低水资源的浪费,使灌溉的效率更大。

1.2水资源的利用率低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环境资源的节约,我国各个地方的农田状况不同,水资源的分布也不同,并且我国是世界上最为缺水国家之一,所以,这也要求在农田浇灌的过程中使水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目前,我国还有很多的小型农田,水资源南北分布严重不均匀,各个地方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很大的差别。

1.3水利渠道占用的农田面积不合理

许多农田灌溉的渠道需要穿越耕地,还需要进行分渠和蓄水,因而会占用一部分的耕地面积。传统的灌溉渠道占用了很大的耕地面积,我国目前仍有不少的地区仍然使用传统的浇灌技术,导致耕地面积浪费严重。

1.4农田水利渠道设计上存在问题

进行农田水利渠道设计的人员缺乏一定的技术经验,忽视了实际的农田情况。而且在专业的技术方面,不能很好地对国际先进的经验进行吸取,对设计的精确度要求不高,设计出来的图纸也与实际的施工要求不相符。并且,在图纸的审核上,没有对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渠道的设计

2.1内涵和原理

在农村普遍采用的是小型的农田水利的模式,比如蓄水池、机电井等,这些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储蓄水、输水、排水等,从而给农田灌溉进行支持。在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渠道的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考察,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做出合理的水利工程渠道的设计,提高灌溉效率。

2.2设计原则研究

2.2.1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进行水利工程渠道的设计时,要根据实际的地形条件进行设计,并且应当利用地形的特点。比如地势高的地方需要对灌溉渠道进行布置,地势低的要设计排水沟。

2.2.2干支结合的原则

在对地形地质和灌溉面积、水量等条件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之后,科学合理地堆干渠和支渠进行设计。

2.2.3经济效益原则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渠道的设计时,应当使单位水量的灌溉面积达到最大,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利工程灌溉的经济效益。

2.2.4生态原则

在进行渠道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貌特点,掌握其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农田的分布情况,然后在自然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2.2.5耕地保护原则

在进行农田水利渠道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占地的问题。保证设计方案可行合理,能够满足灌溉要求的同时,尽量减少占用的耕地面积,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适应农田水利的自然规律。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要点

3.1渠

道设计材料的选择在对渠道进行设计的时候,要选择优质材料,保证渠道的质量。渠道在使用时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季节天气也会对渠道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到抗老化和耐久性。由于热胀冷缩在进材料的选择时,应该选择接缝小、易于安装的材料,减少渠道的渗水、漏水情况。并且在选择优质材料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材料的经济情况,尽量在保证材料质量的条件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3.2流量的设计

农田水利渠道的设计应当对农田浇灌时的损失流量等方面进行计算和统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方案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结合实际的地质地形情况,并且要对周边的环境、地貌、天气以及气候进行考虑,并对其进行科学地调整和改进。

4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范文篇6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1晋城市农田水利设施基本情况及特点

近些年,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山西省各级政府及农业生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中的水问题。晋城市委市政府持续重视水利建设,使得农田水利及灌溉系统得以巩固。全市建有任庄、董封、申庄等6座蓄水1亿m3的大型水库,中型灌区7处,小型水利设施2500多处,有效灌溉面积4万多hm2,强化了农田的供水排水。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自然降水量偏少且主要分布在夏季,可用于农业生产的水资源相对贫乏。由于晋城大多数地区属于山丘地区,古为“煤铁之乡”,煤炭、钢铁、矿产开发企业多,农业耕地小且分散,小规模耕地的数量远远高于大型耕地的数量,在该地形下建设大型水利设施比较困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应用价值远远高于大型水利设施。小型农田水利作为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体系的毛细血管和末端工程,具有工程结构多样性、地域适应性、小规模等典型特征。同时,小型农田水利也属于准公共物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2晋城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部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旧,灌溉效率不高

晋城市部分小型农业水利工程、机电灌站设施使用中少管失修,一些设施损坏严重,加之农村生产经营模式较落后、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相对固化等因素,致使多数工程的运行效率低下,甚至有少数灌溉设施不能正常运行,陵川县、沁水县部分区域灌溉面积不升反降。任庄、釜山、许河、丹河、董封5个自流灌区和北留、曲堤2个机电灌站等万亩以上灌区实浇面积不足,长河的小水库群也没有充分得到养护和管理,实浇面积仅万亩左右。区域内一些沿河的工程虽然多次提出修复,但是整体还是没有完成修复,无法发挥预期的功效。

2.2对现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不到位

区域内多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分散、规模小的特点扩大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范围,由于晋城市自然环境因素导致交通条件较差,加大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难度,加上一些行政及行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部分设施处于“政府管不到、媒体管不着、集体管不好、农民管不了”的尴尬状态。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中存在少数急于求成和追求建设进度的现象,使得少数农田水利工程质量不达标,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也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增加了困难。

2.3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长期投入不足

市场经济下很多基础设施建设的诸多环节都由市场参与调节,一些大中型水利设施由于资本市场的介入使得其资金投入问题得以解决。农田水利设施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特殊的准公共物品特性使得它的多数投资过程不能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很多社会投资主体看不到其中的利润空间,不会投资建设水利设施,因此政府财政等成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但由于财政力度有限,用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长期不足。加上原材料、人工、设备成本持续增加,有限的财政投入增加显得更加捉襟见肘。釜山、许河、董封、北留、曲堤部分地区的灌区实浇面积不升反降也有运营投资不足的原因。

2.4节水意识薄弱及废水处理系统不完善

在晋城水资源紧张的大背景下,企业及百姓节水意识不够,一方面处于缺水的整体态势,另一方面存在水资源浪费的普遍现象,特别是煤矿及相关工业废水处理不够完善,造成水资源的污染长期没有得到良好的根治,这对人们生活、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而已经存在的水文资源生态破坏还需要长时间进行自我修复。多年来,晋城范围内大量煤炭的开采、洗煤加工导致的水污染问题在近些年得到了高度重视,也有所改善,特别是晋城市城区及师徒、高都、巴公、润城、古郊等主要热点旅游景区附近煤炭废水处理相对较好,但是对陵川及沁水等农村及边缘地区的煤炭钢铁废渣弃土堵塞河道水渠、重力侵蚀等处理还不够完善。

3晋城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的对策建议

在严重缺水的泽州盆地及周边山区,要把小型农田水利事业作为中心任务来抓,要在制度建设、资金投入、宣传教育等方面下功夫,结合煤炭等产业整合局势,要进一步加大“一矿一池一园区”工程建设,加大“煤矿区农田区生活区”协调建设,加强农业及煤炭等工业节水宣传,使晋城市农田水利工作跨上一个新台阶。

3.1紧跟山西产业整合发展的良好局势和新浪潮,抓机遇寻发展

在宏观政策支持下,山西持续出台多项政策,加快推动和协助农业全方位发展。近年来山西开启了煤炭、银行等产业整合发展的新局面,也为传统的基础性农田水利提供了保障、支持和帮助,煤炭、钢铁等重工业的整合为农田水利的发展提供了帮助,大大改善了由于之前经营环境影响农田水利部门及农田水利企业无法和煤炭钢铁行业交涉、交流、合作的局面。银行、金融业的整合也为农田水利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山西银行成立之初拟出台的发展理念就包括了对本土经济和基础产业的支持,大大缓解农田水利缺乏资金的困境。

3.2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宣传力度和认知培养

重视《水法》宣传,特别是强化传统煤炭及化工等企业和个体农户旧的用水观念,节约水资源,科学用水,加大对水资源浪费及污染行为的惩处力度,共同解决好农田水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设法通过多种渠道媒体、教育平台、社会群体宣传吸引社会对小型农田水利的关注,以期引导和吸收企业力量、社会资本和个人资金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这几年晋城市水利局、晋城市水务局和很多相关部门不定期开展关于《水法》等法律法规的各种宣传活动,对于提高人们的节水意识有很大促进作用。结合学生和家长联动及社会人员的各种教育培训,加深对水资源高效节约利用的认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公益广告、社区活动等手段,扩大和深化宣传《水法》的范围及力度,避免流于形式、避免运动式宣传。

3.3全面提高晋城市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各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

晋城市近些年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不断加大重视,但水资源短缺的整体态势没有实质性缓解。水资源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可以出台各级规划,进一步明确各阶段管理及参与人员的权利和职责,建立健全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规划、建设及运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由社会各界参与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共管体系。晋城市这两年在泽州、陵川、高平等地多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会人才,对水利、农业等部门的管理人员、技术服务人员队伍进行了扩充。调研中发现陵川、高平、阳城等县这几年都有农业水利、水利水电、农业资源环境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增加到农田水利管理和技术行业队伍中来。新吸收的人员普遍学历层次高、专业素养较好,部分人员是晋城、陵川、阳城本地人,对农业生产、农田水利感情较深,有助于提高晋城市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方面的综合管理水平。

3.4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和财政支持

充分理解和应用相关政策,抓住当前国家对水利倾斜的大好机遇,激发各类社会团体及个人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促使各级各行对农田水利的财政支持力度和资金投入,充分调动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的积极性、采取财政支持、企业投资、社会融资、个人参与相结合的方法,广泛筹集资金,努力增加投入。山西这些年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引下对金融、经济、投融资体系进行的诸多改革,比如整合的山西银行体系增强了晋城范围内银行、信贷、投资的实力及可靠度,也为晋城市范围内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和财政支持提供了支撑。另外,晋城市动员本地及外地的晋城籍著名企业家、科研人士回家创业和投资。比如,由晋城市工商联主办的晋城市“助力转型综改·回乡创业行动”,晋城沁水县举行的“邀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创新创业活动,都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推动作用。

3.5加大对晋城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使用的监督

针对晋城市范围内小型农田水利分散、管控困难等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并有序运行,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规划、建设、施工、使用、维护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明确的安排和有效的监管,增加公示流程,增加透明度,加强社会各界及群众参与的监管力度,对于各种损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行为特别是私占、盗窃要予以严厉打击,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科学、合理、有效运行。对晋城市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及使用的监督可从以下方面考虑:第一,在监管范围方面,把之前主要监管机电灌排设施为主扩展到建设监管、人工监管、实时监管等方面。建设监管方面,把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规划、投资、施工等环节纳入监管范围。人工监管方面,把农田水利设施相关管理及维护人员的相关业务活动纳入监管。实时监管方面,利用现场的摄像头、雷达、传感器、遥感、无人机等技术设备,把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纳入24h实时监管范畴。充分利用好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实时对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全程进行远程监控、调度及管理。第二,在监督信息化方面,把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监督进行信息化拓展,调度各界人士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特别是晋城市本地水利相关人员,包括水利设施的投资人、管理者、设备维护方、直接用户、间接受益人群、社会热心人士等,把相关设施监督状况适度分级进行公开,让他们参与进来,实现更高层次、更快节奏、更宽范围的开放式多元监督。第三,关于监督可控性、监督效率方面,也要有充分的综合考虑,避免由于信息错误公开(比如机电灌站的水泵、控制阀等设备的内部专业操作权限等)引起各种可能的安全隐患,避免一些人利用网络和开放信息进行不法行为或破坏。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非常分散,现场水利设施的实时状况资料采集,需要更多的人员和时间精力。充分利用信息化和远程技术的监督,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状况、安全、污染、用电等情况的24h实时监管,减少人工检查,提高监督效率,从源头上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高效、正常运转。

4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范文篇7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治理模式

我国的人口众多,占地面积大,但是水资源匮乏,所以需要修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来解决水资源短缺和分布不均的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的一部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涉及的范围广,可以满足我国农田分布零散的要求,也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好的建设和治理让我国的农业建设有了很大的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让人民生活更加的富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了。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

1.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设备不够完善。随着我国的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资源用的也是非常的快,更何况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众多,所以平均下来水资源是非常紧缺的。农村的发展比不上城市的发展,农村的百姓们节约用水的意识浅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比较麻烦,许多农村的水利工程的设备不够完善,这些就造成水资源的浪费,没有被合理的使用。在发展不好的农村,他们灌溉农田的时候没有使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些发展好点的农村,由于他们的灌溉设施比较陈旧,不能够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增加了水利工程的难度,使水利工程的建设的进度不能够进行。即使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建成了,农民们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不能够对这些设备进行相应的维修和维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促进水利工程的全面建设,也限制了农村的农业发展,不利于我国的发展。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不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我国还不是很普遍,对其的治理不是很完善。国家政府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农村的发展不好,农村的工作条件艰苦,农民的收入不高,所以会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和建设。而且在农村没有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和维护人员,水利工程缺乏正常的运行管理人员,有时候水利工程的设备坏掉的话,没有人员进行修复,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也阻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经费有限,所以有时候不能够让工程的进行的更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使用的收费用水,可以减少工程施工和运行的成本,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促进我国的农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现在的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不够完善,收费用水难以实行,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1.3存在污染问题,没有整体的规划。农村的发展没有城镇的好,在垃圾处理这方面不能够做到很好的处理,而且有的农村就没有垃圾站,都是乱丢乱堆,在村里随时可见垃圾堆,这对农村的水资源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使农村的排水系统堵塞,不利于水利工程的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利用水渠来进行对农田的灌溉,水渠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农村的垃圾会对水渠造成污染,使水利工程不能正常进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就算是建成了,也需要在运行中进行维修和维护,防止它出现故障,影响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所以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减少在建设中的盲目性,增强目的性,要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像地理位置、天气气候等因素,尽量使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更加的完善,使农业的发展更加的快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制度和治理模式分析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制度分析。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有利于建设的更好的进行,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制定一些治理制度有利于更好的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真正的为人民做出贡献,提高农业的发展,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改善人民的生活。制度的好坏决定工程进行的质量,所以要不断的完善和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制度,让这些制度更好的为工程服务。一般制定一些相关的制度比较容易,但是让这些制度真正的实施是比较困难的。现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制度已经制定出来了,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使这些制度不能够被很好的普及。想要这些治理制度更好的实行,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充分的更加深入的了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制度,认识到这些制度的作用和实施的关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长期的工程,它需要合理的规划布局,治理制度要充分的考虑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利益。只有在前期做好准备和制度,在实行的时候严格按照这个制度实行,才能够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发挥出来,也可以提高我国的农业的发展。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模式分析。治理模式是在治理制度的规定下,对工程进行管理。工程的治理模式是一些方法和措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模式在治理制度的背景下进行实行,治理模式对治理制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有强有力的治理模式来让治理制度得以很好的实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进行集权处理,这个工程不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所有人的义务,每个人都要把这个工程当作公共物品,对其进行保护,政府和相关的管理组织要治理这个工程,这样会使工程更加的有效率。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参与进来,参与工程的治理,人们可以互相监督和管理,共同为水利工程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促进农业的发展。团结就是力量,在治理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承包租聘形式和个人合作,这样可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效果,可以提高农业的发展。

3结论

我国的人口众多,也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农业的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支持,但是现在由于水资源的短缺,我们的农业的发展有些困难,所以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用于农田的灌溉,可以节约用水,也可以促进我国的农业的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工程,政府和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制定一个整体的规划,需要制定满足要求的治理制度,采用合理的治理模式来配合治理制度的实行,这样才能够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顺利实行,才能让我国的农业发展的更好。

作者:邱亚平 单位:泰来县排水管理处

参考文献

[1]邓建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制度与治理模式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222.

小型农田水利范文篇8

建议如下:

1、领导重视,政策扶持。市、镇、村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将之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工作,并出台相关政策,作为对镇、村工作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各级水利部门要积极当好参谋,搞好规划,进行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严格把好质量关。政府要鼓励各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掀起冬春兴修水利建设的热潮,在工程立项,资金补助等方面予以倾斜。金融部门要对符合信贷政策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行信贷扶持,适度放宽贷款条件,扩大小额信贷规模,各级财政给予适当贴息扶持。

2、明确主体,分级负责。农田水利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分散性,这就决定了农民一家一户是办不了也办不好水利建设的,必须靠政府加强统一组织。政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主要包括行政组织作用、资金引导作用、矛盾协调作用等。各级部门要职责清晰,责任到位。市级水利部门要对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有开展详细模底调查和整体推进的规划。镇(街道)要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负责三类河道、中心沟等的整修、清淤疏浚工作。村级作为农田三沟的责任主体,相应出资配套,组织发动,投劳投工,并负责日常管护。村牵头组织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小型农田水利管理群众组织,建立一个保障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长效机制。

小型农田水利范文篇9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绩效;评价体系;辽宁省

辽宁省由于水资源相对匮乏,农田水利建设较为落后,普遍存在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仅有一半的农田水利工程达到完好标准,且多半为老旧工程,渠系配套率也达不到国家标准,急需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来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此带动辽宁省农业健康平稳发展。为积极响应中央报告号召推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2012年辽宁省采用竞争立项的方式开始加大力度重点投资建设县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但是如何客观地量化评价农田水利工程预期投资效果,体现农田水利工程在推动农业生产及改善水利环境等方面的作用价值,是目前辽宁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建立长效的绩效指标体系,不断完善绩效评分机制,才能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及经济效益作出客观评价。2009年财政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该政策文件分别从政策、经济、技术等层面提出指导性建议[1]。文献中该考评暂行办法结合网络分析法划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指标权重,并由社会化评价主体考核治理绩效,但是该工程绩效评价体系未将工程管理运维纳入指标范围,而无法客观反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前景[2]。文章通过深入剖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绩效评价模式,分析该模式在辽宁省的实践效果,为提升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价值献计献策。

1绩效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1.1绩效评价的目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通过绩效评价体系,中央、省级财政可加强水利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力度,避免不必要的支出发生,严格控制工程资金流向,加快工程资金转化率。为进一步强化建设管理水平,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渠道,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工程建设管理的薄弱环节,并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另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也反映了中央、各级水利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确保工程管护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支撑,加快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改革,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健康良性发展。1.2指标体系制定原则。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是科学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绩效指标体系的重要依据。制定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原则是在涉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据信息中选择合理的绩效指标,并分别对工程立项,工程建设,工程产出等环节进行全面考核。深度细化的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精确度,但同时也增加了指标筛选难度。应遵循绩效评价体系制定原则,在辽宁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标指引下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明确各个指标内涵概念,使绩效评价结果可以全面概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成效,合理预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趋势,为工程建设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在选择评价指标方面,应围绕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数据信息来选择指标,充分考虑后期统计抽样的可操作性,尽量选择典型易量化且便于操作的指标,并注意围绕工程周期、工程立项、工程管理等重要环节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指标。

2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指标体系基本框架。价值型指标、时间型指标和效率型指标是反映工程经济成效的几个重要指标类别,文章选择价值型指标来评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资金使用率及其经济效益。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点和国家法规政策逐步筛选确定指标范围,形成定性与定量、多目标与主导目标、全面评估与抽样相结合的农田水利工程绩效评价模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绩效指标体系主要包含工程决策、工程管理和工程绩效三个一级指标,各一级指标又细分到三级指标,各级指标配有评分条目,总计100分,见表1。2.2评价指标内涵与权重。多目标决策的核心是在合理的评价指标基础上,确定相对科学的评价指标比重,评价指标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绩效评价的结果。为确保评价指标权重的合理性、客观性、专业性及全面性,由长期从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专家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辽宁省实际出发参照国家相关文件办法,确定各指标比重,并为指标赋值。一级指标分为工程决策、工程管理和工程绩效。工程决策一级指标包含工程目标、工程定位、工程决策和资金配置4个二级指标,细化下设10个三级指标。工程管理一级指标分为投资管理、财务管理及工程实施3个二级指标,细化下设11个三级指标。工程绩效一级指标包括工程产出和工程效益2个二级指标,将其进一步细化可分为8个三级指标。每个三级指标又细化69个绩效标准评分条。主要分析一级评价指标内涵与权重。1)工程决策。工程决策作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的起点,科学合理的工程决策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一级指标赋值20分,合理的工程定位是其关键因素,同时需要考察工程目标的明确性、工程决策的客观合理性及资金配置率等因素[1]。综观辽宁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历史数据,不难发现全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套率仅为32%,不到一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达到完好标准,73%的农田水利工程处于老化状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利用系数仅为0.317。可以推算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现有状态下,如果能确保灌溉率<55%,水利工程利用系数<40%,同时农田排涝低于3a周期,则表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决策合理到位,满足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排水精准化的要求。2)工程管理。工程管理作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施成效的重要环节,该项分值为20分。结合相关专业人士的经验判断基础上参照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制定相关定量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计算公式为:计划执行率=执行筹资额/计划筹资额;计划资金到位率=实际筹资额/计划筹资到位额;辅助资金到位率=实际辅助筹资额/计划辅助筹资额;资金整合率=实际资金使用率/工程总筹资额;带动农民筹资投劳率=农民筹资投劳额/工程总筹资额。定性工程管理指标包括资金使用合理性、资金到位时效性、财务管理制度健全性、实施机构完整性、实施方法有效性和实施效果的成效性。3)工程绩效。评价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筹资产出效益的关键性一级指标是工程绩效指标,赋值60分,主要包含工程产出和工程效益2个二级指标。工程产出主要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筹资计划产出成效进行绩效评价,评定工程产出效率,主要考核是否在最短的产出进度内达成工程任务,产出质量是否达标,资金使用是否合理等。工程效益二级指标是根据相关文件围绕以下4项评分条目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效益作出客观评价,即实施后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在现有数据基础上至少提高15%-20%,或达到65%以上;超过一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实现喷灌、微灌功能,丰水区渠系灌溉水利用系数≥0.60,缺水区渠系灌溉水利用系数≥0.70;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面积在现有基础上至少提高20%,或超过一半以上;辽宁省农业技术生产力至少提高25%,同时根据当地地质水文条件新增小型水源工程辅助缺乏灌溉条件的地区实现农田灌溉,以此确保农业生产灌溉用水问题,通过重点发展农田水利工程使用对象,加快辽宁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与运行管理机制改革[4]。

3绩效评价方法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绩效评价方法主要依托辽宁省各县级财政、水利部门,重点围绕服务对象即当地农民群众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抽样和问卷调查活动,以此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为全面掌握辽宁省不同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现状,真实反映不同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绩效结果,文章针对不同地区的多种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分层抽样方法,按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所在地区、批次、类型等特有属性将其划分为不同层级,并将各层级总体样本作为参考样本,在此基础上按一定比例抽取相应的独立样本,以便在总体样本内有针对性地分析单独样本。为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性,被划定抽样范围内的地区应根据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及时收集包括工程立项、资金配置、筹资管理、工程质量、经济效益、可持续影响等29个分项在内的所有文件信息。另外,围绕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施工质量、运行维护、农民参与等8个主题设计制作农民满意度调查表,广泛调查35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样本地区农民的满意度。此举在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绩效评价客观详尽的基础上,提高工程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度。

4结论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涉及众多综合因素的系统模式。文章在借鉴以往的文献研究基础之上,从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特点出发,围绕工程决策、工程管理、工程绩效等指标因素形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实际评价结果,该水利工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经济效益作出有效评价,为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质量及资金使用率,推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秀峰.农田水利的展望[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1984(03):35-37.

[2]李钟群.浙江省农田水利工程绩效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2.

[3]刘宏丽,洪水.浅析工地集约经营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式[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03):37-38.

小型农田水利范文篇10

农田水利是支撑和推动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发展现代化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水利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在整个农田水利结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2008年水利部公布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小型农田水利主要指灌溉面积为0.7千公顷、除涝面积为2千公顷、库容为10万立方米、渠道流量为1立方米/秒以下的水利工程和农村供水工程,主要包括机井、沟渠、塘坝、电灌站以及水库等类型。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大多分布在田间地头,其建设、运行和管理状况直接影响农田的灌溉和排水质量以及农作物的种植,因此,完善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与管理机制、寻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影响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学界和政府一直关注的焦点。纵观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和管理主体在此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变迁。在建国初期,小型农田水利主要由群众投入义务劳动建设,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这一时期,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大批农田水利工程得以修建与完善,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农村集体经营体制形成之后,小型农田水利的建设仍然由群众投入义务劳动,但政府补助转为主要依靠集体组织,参与水利建设的成员可以获得工分[1]。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通过承包集体所有土地开展农业生产与经营,并以此获取收入。这一时期的小型农田水利等村级公共事业的资金投入主要来源于农户向集体组织缴纳公积金等村提留和水费,劳动投入来源于农户每年完成一定量的积累工[2]。2003年,税费改革的实施以及“两工”制度取消之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筹资与筹劳开始出现问题。细碎化的农业经营方式对水利修建的制约逐渐显现,很多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出现有人使用却无人修建和维护的状况,投资主体缺失和管理效率低下成为阻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其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农户和社会资金投资兴建水利设施。因此,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田水利的投资与管理,发展多元化投资成为小型农田水利的改革方向。关于我国小型农田水利的多元化投资发展现状,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县、乡政府和大部分农户对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持肯定态度,但意愿投资比例较低。影响农户投资的相关因素包括人均耕地面积、家庭收入结构、家庭财产、户主年龄[3]以及农民的心理认知状况等[4]。不同地区在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贫困地区多依靠上级投资,而富裕地区能够较好地实现自主投资[5]。

水利产权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改革的效率与水利设施排他性、成本与收益以及地区种植结构有关[6]。因此,推动小型农田水利产权改革,有效吸收社会资金建设和管理水利设施需要创新土地制度和金融制度[7]、加大政府投入和确定农业水权[8]以及发挥村社组织的作用[9]。尽管在小型农田水利的多元化投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小型农田水利投资与管理的低效仍然是不容忽视的现实。皖北地区地处安徽省北部,包括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和淮南市,2011年,粮食生产总量占安徽省的62%,是安徽省主要的粮食产区。但由于旱灾和洪涝灾害频发,给当地的粮食生产带来极大挑战。2011年,皖北地区受灾面积为927.2千公顷,其中阜阳市的受灾面积达到457.58千公顷(数据来自2012年《安徽统计年鉴》)。本文通过对地处皖北地区的阜阳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展开实地调研,考察当地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与管理现状以及农户投资农田水利的途径和趋势,以期对皖北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相关发展途径与对策,以促进皖北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

2阜阳市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状

2.1阜阳市农业种植和生产状况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面积为9775平方千米,人口为1014万人,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农业是阜阳市的支柱产业,其粮食生产总量约占安徽省粮食总量的1/6(数据来自《安徽统计年鉴》、阜阳市农业信息网、阜阳市水务局)。当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和红薯等。2009-2011年,阜阳市粮食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几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产量中,小麦和玉米产量所占比例较高,稻谷、豆类和薯类次之,其中稻谷种植主要分布在颍上县和阜南县部分区域。

2.2阜阳市农业耕地灌溉现状

阜阳市辖区和各县的有效灌溉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50%~80%之间,旱涝保收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30%~60%之间,其中颍上县和阜南县的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面积比例较高,耕地灌溉状况较好。

2.3阜阳市小型农田水利投资与建设现状

阜阳市辖颍州、颖泉、颍东三区以及临泉、太和、阜南、颍上四县和界首市。从2009年开始,颍上县和太和县、临泉县和界首市以及阜南县和颍泉区分别被列为阜阳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近几年来,在中央和省级政府的大力投入下,地方政府给予相应配套以及群众自筹,阜阳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颍上县为例,当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与建设的发展情况如表3所示。从表3可以看出,2006年以来,颍上县新建、恢复和维修了一大批小型水利工程,农业灌溉受益面积逐年增加。在水利整体投资结构方面,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于小型农田水利的投入逐年加大,在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结构中依然占据重要比例。近三年来,群众自筹部分在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结构中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所占比例仍然偏小。

2.4阜阳市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方式与特点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笔者对阜阳市颍上县王岗镇等部分乡镇和颍泉区的部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当地农户、区和镇政府工作人员分别进行座谈,对当地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的主要方式与途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深入了解和相关数据收集。文中对农户投资的考察包含各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新建以及后期管理、维护和保养的资金投入。从当地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的方式与途径来看,分为单个农户投资、“一事一议”筹资、承包或租赁水利工程、种粮大户投资、成立水利合作社、抗旱服务队和农民用水协会组织等。其中,“一事一议”筹资、种粮大户投资、水利合作社和抗旱服务队是主要形式。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措施实施过程中,农户每人每年筹资15元,国家财政补贴35元,筹集的资金用于村级公共事业包括道路修筑、农田水利的建设与发展等;种粮大户在政府给予一定补助下投入部分资金和人力或者组织成立水利合作社,对小型水利设施进行修建和维护。调查结果显示,界首市、颖东区和颍泉区成立了多个水利合作社。以颖东区为例,正午镇马振民水利合作社于2012年8月成立,注册资金15万元,管理水利工程51处;冉庙乡谢军水利合作社注册资金10万元,管理水利工程40处。在颍泉区和太和县分别成立了多个抗旱服务队。以太和县为例,马集乡抗旱服务队工作人员为8人,服务农户1000户,管理农田面积133公顷;清浅镇抗旱服务队服务农户1100户,管理农田140公顷。除此之外,临泉县和界首市成立了部分农民用水协会组织,其中,临泉县陶老乡陶老自留灌区用水户协会参与农户2580人,管理农田面积610公顷;部分农户承包或租赁水利工程,负责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检修,并向用水农户收取基本水费和电费获取收入;单个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投资的情况较少。在当地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的众多方式中,有的投资方式源于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推动,如种粮大户投资或组织成立水利合作社,这类投资下的水利设施运行和农业灌溉状况良好;有的投资方式则源于政策推动,如农民用水协会的成立,这类投资下的水利设施运行状况一般,在农业灌溉中作用发挥有限。从当地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的现状与特点来看,首先,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户反映粮食种植利润较低,而农业生产与灌溉则需要一定资金和劳动的投入。基于成本-收益的比较,使得农户缺乏投资修建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在太和县部分乡镇,农户更倾向于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白芍等中药材,而不是小麦等粮食作物;其次,农户对政府投入依赖性较高。当地现有的一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多由政府投入和各种项目补助修建,但在后期维护过程中,农户依然存在依赖政府的心理,认为维护费用较高,希望政府加大投入维护资金;最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业灌溉缺少人力和物力。阜阳市每年外出务工的农村人口在240万人左右,留在家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年龄较大,缺少参与农业灌溉的精力、体力和资金。鉴于阜阳市小型农田水利投资与建设现状以及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的方式与特点,如何有效地引导农民筹资筹劳,发挥农户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发展中的投资主体地位,完善农田水利的多元化投资结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3阜阳市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面临的困境

基于以上关于阜阳市农业生产与灌溉以及农户投资水利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当地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与管理面临以下问题。

3.1农户缺少农业灌溉意识

作为安徽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域,阜阳市农业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大豆、稻谷和玉米等,其中小麦种植居于主要地位。由于小麦等粮食作物属于旱作物,在降雨量较少的干旱时期对灌溉用水的需求量才相对较大。尽管阜阳市降雨分布不均,年均降水量为906mm,且一半以上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量较少,导致夏季易涝,其他季节易旱,旱涝灾害严重[10],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但极为干旱缺水的时期并非年年出现,因此,导致当地农户对小麦灌溉的重视程度较低,当地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处于“靠天收”的状态。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田间沟渠布满杂草和淤泥,机井也基本上处于废弃状态。有农户表示,对机井和沟渠的管理和维护基本上每年都要进行,成本较高,但只有在极为干旱时期才对小麦进行灌溉,因此,无需灌溉的年份就不愿对其进行维护。同时,由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农地面积,长久不用的水利设施极易遭到农户的废弃和损毁,遇到干旱年份农户也只能以减少粮食产量作罢。此外,由农业保险引发的道德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灌溉产生阻碍作用。在保险市场中,由于投保人和保险公司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保险公司容易面临道德风险,在农业保险市场也存在类似行为。对于已经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来说,个人承担旱涝灾害、粮食减产的风险就相对较小。即便遇到自然灾害,出现粮食减产的情况,也有农业保险作为保障,因此,农户对于投资修建和维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动力不足,农业灌溉的积极性不高。

3.2“一事一议”运行效果不佳

税费改革之后,原有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农村积累工取消,代之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来建设村级公益事业。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事一议”的运行效果并未达到预期。首先,由农户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多用于道路修建,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部分较少。究其原因,当地农户已经意识到道路修建对于个人出行和村庄发展的重要性,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存在“外部性”特征,往往一条灌溉水沟的受益对象就包括众多农户,农户之间受益程度不等,对灌溉的认识程度不同,筹资也就难以达成一致。其次,“一事一议”通常指对于村内道路修筑、农田水利和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进行协商筹资,但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特殊性,经常会遇到涉及多个村庄的水利工程,如大、中型水沟的修建与疏浚问题,议事参与人数众多、工程规模大,导致议事难以有效实现。对于此类情况,颍上县部分乡镇将“一事一议”转变为“一沟一议”,例如,曾经在一个受益范围涉及8个村的大沟修筑议事中采取此种形式,最后筹资结果是县财政承担一半,“一事一议”承担一半。需要提及的是,作为阜阳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成绩较为显著的地区之一,颍上县“一事一议”政策之所以运行效率较高,与当地农户种植水稻,对灌溉需求大且需求易于统一不无关系。而对于其他对灌溉需求较小的粮食作物,农户对灌溉需求不一,沟渠等水利设施的建设则难以议成,遇到旱涝灾害农户也只能消极应对。最后,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这也给“一事一议”的顺利实施带来了困难。在“一事一议”过程中,农户人数难以凑齐、农户之间利益不同,导致议事程序复杂、议事效率低下。

3.3小型农田水利产权改革难以实施

2003年,水利部颁布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中提出,以明晰产权为方向,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有效引导农户和社会资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和管理。2011年,阜阳市颍泉区人民政府也印发了《关于阜阳市颍泉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制机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提出通过民办公助的原则,引导受益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的投资和管理。然而,在产权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于小型农田水利的承包、租赁、拍卖以及股份合作却鲜有实现。究其原因:经济效益低下成为制约产权改革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承包过程中,在承包期内,承包人要对其进行定期管理和维护,而承包的收益仅仅来源于水费以及灌溉运行电费、人工等成本的收取。并且,当地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主要类型包括机井、桥涵、灌溉水沟等,经营管理中其他形式的盈利途径较少。基于成本-收益比较的经济效益低下,使得农户缺乏承包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热情。同时,水利工程对农地的占用、当地农户对灌溉的需求低下以及水费的收缴困难等都成为阻碍产权改革的相关因素。

4阜阳市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针对阜阳市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笔者认为,影响农户投资水利建设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外部性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下。因此,促进农户投资应当遵循以下思路:转变农村土地经营方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解决农田水利灌溉范围的受益户众多、难以协调的局面,提高农户投资水利的积极性以及合作投资和管理水利的可能性;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提升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户投资水利的内在动力。

4.1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户灌溉意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户灌溉意识的缺失成为小型农田水利投资与管理效率低下的重要阻碍因素。由于缺乏灌溉意识,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宁愿损失部分粮食产量也不愿投入水利设施建设。同时,农户也有自己应对旱涝灾害的方式,比如,通过增加播种数量以提高粮食产出率,结果导致农作物生长良莠不齐,长此以往,将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作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农户的小农生产意识以及生产经营的短期性行为,俨然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应当通过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培养农户的现代化农业种植理念,让农户意识到农业灌溉以及投资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于粮食增产和收入增长的重要性,摆脱依赖政府投资的心理和农业生产短期性行为,发挥农户投资水利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4.2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小型农田水利出现投资与管理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源于其外部性与农户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农户之间利益难以协调,小型农田水利长期缺少投资和管理主体。目前,细碎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成为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近几年,阜阳市在政府的推动和相关补助下,土地流转方面成绩显著,涌现了较多的种粮大户。以太和县为例,规模经营面积在60公顷以上的种粮大户共有8户,经营面积最大的达240公顷,在流转的土地中平均一半的耕地建有灌溉设施。其中,颍泉区一个种粮大户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其相应的水利设施建设效率较高。种粮大户通过土地流转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组织当地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负责农业种植、灌溉和农产品出售等。水利合作社成员采取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社,从播种到收割期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其他时期对机井进行清洗,对沟渠和桥涵进行除草和疏浚,定期对水利设施进行维修和养护。原先农户分散经营下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受益农户利益不等以及经济效益问题,在规模经营条件下,由于受益主体的减少和土地经营规模扩大而有所改进,其所承包的土地以及周边农田水利的投资与管理也相应地得到了改善。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促进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发展,积极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因此,应当在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引导示范效应,通过发挥分散农户的合作能力,组建各种新型农民合作社,实现农户与市场之间的良好对接,提高农业生产与经营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此基础上,增强农户投资水利的动力,从而实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产品生产的良性互动,原先细碎化经营下小型农田水利投资与建设面临的问题也将逐步解决。因此,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促进农户投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