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20:27

现代化管理

现代化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管理物资现代化

一、管理思维现代化

思维现代化是实现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先导。

首先要有系统的观念。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系统思维即把研究管理的对象作为系统,从整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加以处理与协调,使系统发挥出其最大效能的思维方法的总称。系统工程既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又是一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

其次要有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TQM):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企业物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有四个特点:

①全面的管理,

②全过程的管理,

③全员参加的管理,

④全部的方法。

企业物资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物资供应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满意程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所供应的物资的技术特性满足企业的质量要求,通过正确的计划采购、运输、保管等工作为保证;

②所供应的物资时效性强;

③所供应的物资质量可靠,品种齐全、数量足够;

④供应过程工作效率高、差错少、费用低、物资流转速度快。

二、管理组织现代化

管理组织现代化是指按合理组织生产的客观规律建立管理机构和规定管理职责。企业管理组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匹配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其他组织结构,严格企业的各级岗位责任制。现代化的管理机构在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时,能够作出及时积极的反应,迅速制定对策,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根据物资部门的自身特点,它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直线制、矩阵制等。其中以矩阵制应用较为广泛。矩阵制即目标管理制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其优点为:

①灵活机动性强,可应对多变环境中的多种情况;

②便于协作,可调动多个管理职能部门;

③有利于提高个人责任心及积极性;

④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管理人才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才现代化。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世界著名企业之间的实际竞争。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人力资源即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劳动力。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各种社会组织对员工的招募、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评价及合理开发,并使人力和物力保持最佳比例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包括从数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管理和从质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行为管理。现代企业应注重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管理,从过去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提高综合效益的管理模式。

2.企业人力开发方法

①全员培训随着企业现代化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员工们现有知识既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也不利于个人素质提高。进行定期的全员培训,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更有效地迅速传播到每一个员工,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生产经营业务知识和技能,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②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可以迅速改变企业,随着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才部门所有制将不复存在,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会更强的生命力。

③调动现有员工积极性根据员工特长,给予员工合适的岗位,并通过员工的动态组合与职位相互交替轮换,提高企业整体功能,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3.人事激励方法

企业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已树立的管理权威,干预并影响被管理者的行为,使每个人在达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激励系统。

(1)人事激励机制结构

1)人事激励机制的组成

①激励对象。被激励的特定人群。

②激励因素。起到激励作用的因素,例如升迁、金钱、职称等。

③激励因素的媒介。各种管理制度、管理决策、管理措施,尤指各种人事管理制度和人事决策。

2)激励机制的运行方式

首先是将激励因素转化为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的过程,即转化过程;然后是将含有激励因素的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对员工施加影响的过程即刺激过程。

(2)人事激励因素分析

人事激励的重要一环即分析激励因素,明确激励的项目,运用合适的激励方法。

1)对员工进行分类。根据职务的高低、工作项目的不同分类。

2)运用合适的方法,按照人员分类进行激励因素调查。例如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职员们所乐于接受的激励因素调查出来。

3)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图表法等方法直观表达。

4)绘制”激励因素一览表“,为制定人事制度时供决策者参考。

四、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企业管理中逐步采用电子计算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方法的速度和水平,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准确、及时、经济、高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各行各界管理领域普遍建立起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它不但能综合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控制管理业务;而且能够建立物资管理数据资源,有利于各种现代管理方法的实现。

以计算机为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保障供应,压缩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物资使用监督,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企业很有必要。

五、总述

物资管理现代化的五个方面是有机结合的,管理思维现代化是先导,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条件。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水平,物资管理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部门,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降低成本、加速资金流转、增强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莉.实施现代物资管理程序及相关系统控制程序[D],《经济师》,2003年第6期.

现代化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税务管理;现代化;税收信息化

一、引言

在我国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当中,税务管理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促进进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税务管理系统的起源较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处就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企业数量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促进了税务管理的完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现阶段的税务管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在下文当中笔者将逐一进行相关的论述。

二、我国税务管理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税务体系不够完善

从世界各国的税务管理体系来看,成熟的税务管理体系应该包含税务基本法、实体法以及对应的征管法等共同组成,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税务法律体系,当前阶段我国的税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体系当中还没有税务基本法,同时税收的法律文件层级相对较低,甚至有些法律与管理办法与立法精神还存在着一定的冲突,税收立法明显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进一步导致了我国税务管理现代化进程的不断缓慢。

(二)税务管理的社会化进程较为缓慢

在税务管理当中,现代化进程的快慢与其社会化管理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联,而税务管理的社会化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税务机关与中介机构之间建立了一定的互动机制时,还要建立由工商、银行、公检法、海关等有关部门参与的协税护税网络。当前阶段在我国的税务管理社会化方面征缴水平不高、社会化水平较低同时在组织规范化发展方面还存在着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现阶段我国还没有统一的针对个人的纳税代码制度,从而导致无法建立全国统一的纳税人数据库。

(三)税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

在税务管理当中推进信息化建设,最核心的问题是要做好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这也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需求。当前阶段在我国的大部分税务管理部门当中,大多都开始采用相关的业务软件进行相关的业务处理,但是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方面则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信息往往只能在部门内部的平台中进行流动,而无法向其他部门的平台流动。同时现阶段的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采用的仍然是较为落后的信息化技术,对现在较为发达的信息化技术的利用基本还是为零。例如并未对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与多维分析等信息化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从而导致现阶段的税务管理在数据分析以及监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四)纳税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在当前的税务管理当中,纳税服务较为死板,很少进行相关的变通,从而导致许多纳税人在个性化体验方面存在着较多的不满,纳税服务基本还是停留在表面当中,在提高办税效率和降低纳税成本等方面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网上办税范围相对狭窄,影响了信息化服务方式的效率;纳税人维权机制不到位,行政复议前置,削弱了纳税人维权的客观公正性;纳税人维权成本高,即使进入行政诉讼阶段,很多纳税人也因诉讼成本问题不得不放弃。

三、加快实现我国税务管理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税务管理的法制进程

在我国现阶段的税务管理系统当中,虽然存在着较多的管理办法与系统,但是从总体上看,其系统性较差,往往较为零散,现阶段需要从结构上对其进行一定的完善,从而建立起完善的税收管理法律体系。在进行税收管理法律体系的建设当中,首先需要加强基本法律体系的建设,从而增强税收管理的法律层级,使得在实际的税务管理当中能够真正的实现有法可依。其次,应制定关于税收申报、纳税服务、纳税评估等多方面的程序性法律的建设,从而使得税务管理的整个过程都有法可依。

(二)建立纳税人代码制度建立

纳税人代码制度对推动税务管理的社会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现阶段必须要建立纳税人代码制度。首先我们应该建立纳税人代码并将每个代码法制化,将每个纳税人都编制成在全国统一的数字代码,实现个人收入与支付的货币化、规范化和信用化,有利于税务机关有效监管个人收入。

(三)加快税务信息化建设

当前阶段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前阶段在税务管理不同部门内部基本都已经建立了税务管理系统,但是彼此之前并不存在这资源共享,因此,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不同部门能够进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从而促使税务信息在这个系统当中的合理流动。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如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运用。

(四)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税务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是一种服务性行业,做好纳税服务工作对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思想上有做好纳税服务的意识,同时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纳税人做好服务工作。

四、结语

税务管理工作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在税务管理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本文当中笔者总结了我国税务管理现代化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相关的改善策略,希望能对我国的税务管理现代化发展有所帮助。

作者:王晓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钟明.税务管理现代化指标探析———以南京市地方税务为例[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3,03:5-10.

[2]刘军.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涉外税务,2004,06:27-31.

[3]何声贵,郑垂勇.多目标税务管理现代化综合评估体系设计[J].价值工程,2011,36:99-100.

现代化管理范文篇3

1.1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标准不统一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相关的操作不够规范是如今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涉及职能科室、使用科室和档案室,但在实际工作中,职能科室、使用科室和档案室的责任和分工不够明确,工作不协调,不能充分发挥各个科室的职能,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较为混乱分散,且各个部门的档案由不同的人员分开管理,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难以保证,且可能重复收集信息,浪费资源的同时增加了查找的困难,不能实现管理的科学化[3]。

1.2缺少专业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精神

大部分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并非是专业人员,行政、护理、医技等人员均可能转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文化水平差异较大,人员流动性大。由于医院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兼职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专业精神,重视度不够,不能集中精力专心从事档案管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缓慢,难以创新[4,5]。另外,目前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法制意识较为薄弱,在工作中难以做到有法可依。

1.3现代化管理水平低

由于目前医院档案管理机构的设置较为混乱分散,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精神,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步伐缓慢。传统的档案管理采用手工提取数据,出错概率较高,且难以保证相关数据的准确性,难以适应新形势新医改的发展趋势[6]。在实际工作中,多数医院只重视对医疗设备的考察、论证、引进。引进新的医疗设备后只重视医疗设备的安装、验收和调试,对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抓得不到位,没有专人负责管理医疗设备档案,导致医疗设备档案资料收集不全甚至丢失。

1.4重管轻用

目前绝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管理普遍存在重管轻用的现象,医院在收集整理保管档案后就很少再被利用,难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浪费了许多极为宝贵的对医疗、科研、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的病历档案。不能充分利用医院档案信息,则失去了档案管理的意义。传统的档案管理查找困难,信息不全。由此可见,重管轻用严重阻碍了医院档案管理的进一步发展[7,8]。

1.5档案管理重视度不够,不能很好地利用档案

在医院,通常更加重视医疗工作,将医疗工作视为医院的首要头等大事,但医院常常忽略了对档案管理的重视,领导干部在思想意识上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领导干部将医院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没有考虑到医院卫生档案对医院未来的发展、对医院医疗经验的传承、对科研工作等多方面的重要性[9]。医院领导机构对医疗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投入较少,甚至忽略档案管理工作,这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者对做好医疗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更加淡薄,不能与时俱进,总是持着旧的思路来工作,不能充分利用档案,档案利用率低,档案室在医院形同虚设。

1.6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档案归档内容不清晰

伴随社会的日益发展,现代化社会科技发展与日俱进,医院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日显陈旧且不规范,档案管理工作者甚至不能很好地界定归档内容,医院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收集管理医疗卫生档案,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10]。许多有价值的医疗卫生档案资料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有效收集,造成资源的浪费,破坏了档案工作的完整性。伴随医院档案管理的变化,医院必须制定一套统一规范的管理标准和模式对医疗卫生档案进行管理,否则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医院经营管理的新模式。

1.7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归档工作不及时

大部分的医院在医院的管理考核体系中缺乏对档案管理工作考核的具体内容,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组织架构、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流程和制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职责不明确,缺少对档案管理工作具体情况检查考核评价措施。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档案管理措施不到位,档案管理工作者工作积极性不高,档案移交不及时、档案收集难度大、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大大降低了医院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率[11]。

1.8档案监管机制不完善、档案信息安全无法保障

目前部分医院的档案管理仍处于各个临床科室分散管理的状态,没有统一的监管机制[12]。这种管理方式极其不利于档案的统一规范管理,难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无法保障档案的信息安全。借阅档案人员,不能及时归还借阅的档案,造成档案遗失、破损,丧失了档案应有的价值。

2医疗卫生档案对医院管理及医院发展的意义

2.1医疗卫生档案可以为医院的管理工作提供发展动力

医疗卫生档案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医疗卫生档案对医院的管理具有精神推动作用,把医疗卫生档案贯穿整个医院的管理、经营、临床、科研等实践活动中,并对其进行完整地记录,可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13]。与此同时,医院档案资料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智力资源和极有价值的科研潜力,把这些智力资源和科研潜力应用到医院的管理实践中,可调动医院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促进医学知识创新与现代化和科学化的医院管理。

2.2医疗卫生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信息来源

医疗卫生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往复不断的现象和过程,使瞬间的疾病有了永恒的记录,为人们研究疾病的本质、准确寻找疾病的内在规律提供可靠的依据。凭借真实记录的医疗卫生档案,有助于医务人员了解过去、把握今日、创新明日。医疗卫生档案通过文字、数据、表格、影像、彩图等资料真实地反映出医疗、教学、科研等信息,这些档案资料作为原始素材有助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医院管理者可通过医疗卫生档案总结过去、把握现在、开创未来,加快医院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3医疗卫生档案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医疗卫生档案信息应渗透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通过积累和传承各种档案信息资料,促进医院管理工作发展。利用医疗卫生档案促进医疗质量的进步,为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原始依据,医疗卫生档案是医院落实“以质量为核心”的根本保证,医疗卫生档案可促进医学科研成果与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医疗卫生档案综合研究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提高医学诊疗技术。医疗卫生档案还可推动医院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有助于提高医院管理者的能力和水平。

2.4开发利用档案应为医院发展战略服务

医疗卫生档案可真实反映医院建设与发展的历史,医疗卫生档案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必要条件。医院在制定其长期发展规划战略和工作目标时,医疗卫生档案可为其提供翔实依据,有了医疗卫生档案的资料与信息的支持和保障,医院的发展规划才能长久可持续。有效合理f开发利用医院档案资源,为医院业务、医院管理及患者服务是医院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

3新形势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新思路

3.1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模式

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可从多方面开始执行:如完善档案的利用及保管,制定档案保管的期限,制定相应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各个科室及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4]。同时医院制定的档案管理制度应符合医院的具体情况,选择从事档案管理时间较长的具有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档案管理小组,同时档案管理小组中应包括相关的技术人员,必要时给予专业技术指导,档案管理小组应广泛收集各临床科室的意见,认真总结临床科室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档案管理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模式,让医院档案管理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规范化管理,保证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3.2强化管理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的档案管理质量[15]。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将各临床科室的档案简单集中起来进行保管,医院档案管理是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但当今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医院可通过组织业务培训等方法来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医院应将培养医院档案人员纳入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专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方法均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素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也应定期进行考核、制定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热衷于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发挥档案管理的创新性。提高医院所有人员对档案的管理意识,得到领导的支持,提高全院对档案管理的重视,同时还应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法制观念。

3.3引进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

现代化管理范文篇4

档案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档案记录着社会发展的点点滴滴,对做出正确的决定可以提供参考。在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发展过程中,档案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现在档案管理工作正在逐渐形成一套综合化、系统化和全面化的发展体系,这套体系更加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以前档案管理的模式都是以纸质的形式表现的,这种最原始的档案管理造成了档案在使用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就是档案的查询速度非常的慢。为了改变这种现况,电子档案逐渐在档案管理中得到发展,电子档案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档案管理的主要工具,电子档案的出现使得在进行档案查询的时候可以更加的快捷,对于档案的使用者来说十分的方便。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变推动了档案管理的模式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以人为基础的,要查询档案只能通过人工调卷来完成,这种管理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传统的档案管理,管理的工作是非常大的,这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为了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符合时展的需求,要建立起新的档案管理,模式,新的模式要使得档案管理更加具有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将传统的静态的纸质管理档案的模式转变成为动态的电子管理模式.

二、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国家政府部门中也要重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必要的研究分析,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在档案管理中,会出现以下的问题。第一,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管理。在一些部门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重视,这样就会出现档案管理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对其工作不够重视,有些档案管理人员还存在着专业知识缺乏和综合素质差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管理工作的松懈,使得档案管理不够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的管理方式,使得一些部门的档案管理特别的混乱。为了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系统,可以使用相关的科学技术,对管理工作的方式进行改进,逐渐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第二,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人员素质差,管理力量薄弱的情况。在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一些部门没有必要的管理制度,在人员的安排上也是非常的随便的,经常会出现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人员对档案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是极易导致档案管理中出现重大失误的。为了保证档案管理的顺利进行,一定要明确档案管理的制度,同时还要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第三,档案管理中会出现配套设施不齐全的情况。在档案管理中,管理的配套设施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设施是为了保护档案的使用效果,在档案管理中,这样也可以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

三、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做好档案工作是各个企业和单位钻研的重点。在工作中通过创新档案管理措施和方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已全面真实的企业管理方法和措施来衡量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发展现状,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成果依据。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档案管理成果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决定了该企业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商业版图和未来发展,对于实现该企业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

1.档案是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献信息是信息资源的主体,开发和建设好文献信息资源,将对社会信息化起巨大作用。已纳入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在管理上必须建立科学的信息接收、加工、存储、输出、反馈系统。档案工作者必须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变静态档案信息为动态档案信息,搞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增强经济效益观念

现代化管理范文篇5

1黄委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各个领域。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我委档案部门在计算机的使用方面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全河共有综合档案科室160个,保管档案近百余万卷,其中80%以上的档案室都配备了计算机,部分大局院档案科室还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档案工作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管理,有些单位还上了内部网。委档案馆建立了“治黄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与服务网络系统”,录入档案目录条目20余万条,图书目录库3万余条,期刊全文库有水利及相关专业文献204万篇,初步形成了以治黄信息为主体的覆盖国内水利信息的数字资源体系,并实现了档案信息系统与黄委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连接,可以自动接收和处理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电子文件,这些数字资源已在我委内网上开放,我委办公网络覆盖范围内的委属各单位都可以登录查询。基本实现了档案检索、提供利用、利用统计电脑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黄委档案馆的“治黄档案信息计算机管理与服务网络系统”项目完成后,将在此基础上,应用先进的Intranet组网技术,充分利用委档案馆的馆藏资源,通过国际互联网(Internet)和虚拟专用网络,建立一个覆盖广泛的增值网络服务平台,建成一个虚拟的综合的数字档案馆和全河档案目录中心,为黄委领导及广大职工提供决策支持及信息服务。这样,既可以提高档案的利用水平,增加档案的馆藏量,实现资源共享,又能使档案管理信息化、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2黄委计算机档案管理人员的状况

黄委现有专职档案人员218人,兼职档案人员498人,专职档案人员中35岁以下的有73人。据了解,在众多的档案人员中至今还没有一名从事计算机的专业人员,只有部分人员参加了黄委系统内部举办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培训班。他们经过学习,虽初步掌握了电脑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的操作技能,但也只能完成基本的计算机管理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电脑硬件或软件问题还不能排除。也有少部分同志通过实践和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胜任目前的工作。但是,随着计算机知识更新的加快,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的加快,黄委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实现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是我们的目标,这就需要大批计算机管理技术人才,根据档案部门的现有条件,靠引进计算机技术人才是不现实的,因此培养计算机应用人才成为档案部门的当务之急。

3如何培养黄委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人才

根据黄委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发展的需要和档案干部的人员结构,培养计算机管理技术人才要实现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相结合,既要满足当前的急需,又要兼顾中长期发展的需求。

3.1利用委信息中心的设备和技术力量,举办短期电脑培训班

可计划在1~2年内举办三期初级班,让40岁以下的档案人员普遍接受一次电脑基础知识教育,初步掌握电脑基础知识和一般的操作技能,使他们能胜任一般的计算机管理工作。然后举办两期提高班,让有一定电脑基础知识和操作经验的档案人员参加学习,提高他们的电脑综合应用能力。

初级班对象:40岁以下并且未参加过电脑培训的档案人员。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员掌握电脑基本知识,掌握操作电脑的基本方法及简单软件的应用。

教学内容:中文录入法、OFFICE办公软件、WINDOWS、电脑著录。提高班对象:参加过初级班学习并且经过一年以上的电脑实际应用的档案人员。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提高学员电脑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的操作技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掌握电脑维护的一般技能。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及常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多媒体、硬件维护。

3.2委托高校代培档案计算机管理专门人才

短期培训班只能满足当前的急需,随着我委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部门对计算机技术人才需求会越来越迫切。培训档案的计算机管理专门人才,光靠档案部门的自身力量是不行的,要充分利用地方高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委托他们为档案部门培养专门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根据我委档案部门具体情况和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有目的地挑选档案系统中那些德才兼备、又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年轻干部参加学习,经过系统学习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将来成为档案的计算机管理专门人才。根据黄委档案计算机管理发展的需要,应尽快委托地方高校举办一个电脑应用技术高级培训班。可采取讲授和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每次集中进行半个月的学习,全部课程在一年半内完成。教学内容应包括:

(1)数据库:数据库基本原理、Foxpro基本知识、运用Foxpro开发应用程序。

(2)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局域网的构造、Internet&Intranet、网络综合布线。

(3)主页制作:HTML简介、FrontPage。

(4)计算机硬件;计算机基本组成原理及结构、计算机故障排除方法,(5)计算机安全防护:计算机病毒及防治,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计算机日常维护。

现代化管理范文篇6

(一)现代化电子办公设备配置不到位现阶段,大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电子设备配置不到位,没有达到电子化档案管理的基本要求,与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的要求存在差距,有一些办公环境较艰苦的事业单位档案室内的物品存放杂乱,必要的防腐、防盗措施没有相应建立,影响了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也影响了相关信息需求者查询档案的速度与取得信息的可靠性[2]。(二)档案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是促使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现阶段各事业单位在这方面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科学的管理程序没有完全建立,制约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步伐。无法充分调动档案室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的热情,从而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三)档案查询效率相对较低在现代信息数字化时代,计算机搜索正逐步替代传统的手工搜索方式,但事业单位手工形式档案查阅管理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查阅的准确度和速度。由于手工查阅档案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二、档案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路径

在制定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总体设计规划时,应该结合事业单位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网络化程序和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是以促进企业生产力和向社会提供信息化服务为发展目标的事业单位,该中心面向社会提供以下服务:科技交流与培训、为科学技术开发提供投融资服务、为高新电子技术提供公共支持平台、受理与复审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为各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该中心在进行档案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时,首先,应该结合工作职能和规划要求,在应用设备的选型上,购买与之相匹配的软硬件,在专业的管理和维护人员的配备上,注意提高相应的工作技能;其次,在相关档案信息的整理与录入时,要按标准程序的要求,准确和完整录入相关数据,做好相应的数据安全管理工作。

现代化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城市治理;数字化;城市治理现代化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向往,对生活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追求。这些都对城市的承载力和承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随之产生的交通拥堵、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城市环境恶化、城市规划不科学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引发了全社会对城市治理工作的高度关注。因而在当前阶段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需求,两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和矛盾,在此背景下必须寻求行之有效的手段予以解决。

1数字化城市治理的有效手段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至2018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近60%,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内涝、公共服务不足等一系列城市病降低了居民的幸福感。1.1新时代城市治理的难点。1)城市问题高度复杂化。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市民需求增加,城市问题复杂化。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飞速发展,城市治理问题的影响增大,呈现“变化快、影响大、问题新”的特点。2)城市矛盾高度关联化。目前市、区、街包括社区的职能定位不明确,各个层级之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它们之间呈现“条块纠缠、层级互扰”的现象。3)城市管理高度风险化。大城市的运行如果出现问题,就会产生安全风险、社会风险,同时市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失落,城市管理风险极高。随着“城市病”接踵而至,城市意识、文明、生活方式等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现在的城市是数字化的、立体化的,如果只是简单从表面去理解城市的治理现状,那么静态单一的城市治理模式就会让评价的方式方法较为片面,在整个城市治理过程中,政府一直扮演“全能政府”的角色,过多依赖政府指令对公共事务进行单一化治理,使得各主体很难参与到城市治理中,削弱了分享城市的积极性和意愿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1.2数字化管理能有效破解困局。“城市病”突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缺少市场化和社会力量参与,城乡制度福利差距大,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问题显现,这些都是我国城市管理的现实困境。要想破解这些难题,则必须依托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城市治理。1)打破信息孤岛,填平数字鸿沟。过去,实现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很难。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不敢开放;视数据为部门“私产”,不愿开放;《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出台,破除了信息孤岛顽疾。例如,随着杭州城市大脑的上线,“堵城”杭州在全国拥堵排名第5位下降到第57位。2)实现城市全方位、立体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助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城市病”的问题。因而可以通过对城市的交通情况、市政工程以及城市应急管理与指挥等各个方面通过构建综合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平台,对城市现有的资源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数字化管理的价值,提高治理现代化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市民和相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让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3)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城市管理涉及多个部门,采用数字化的城市管理平台,不仅实现了信息的共享,还能够及时发现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分析,确定相关的单位,更好地处理和解决。另外在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对相关数据信息的及时监控,能够对管理中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考核,有效促进政治治理水平的提升。4)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在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业务规范和工作制度,能够有效规避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升管理效率。和传统的城市管理相比,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能够对现有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借助大数据技术真正实现信息的共享,减少因为人为所产生的工作失误,有效提升精细化、智能化城市治理水平。1.3数字化城市治理存在的短板。1)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不充分。很多城市的管理与建设中,通过数据整合、开放共享,实现数据赋能。但是目前还存在各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不完全、不充分。全国目前还是缺乏统一的机制,不同城市的发展水平差别很大,这对我国现代化的治理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2)城市治理参与主体过于单一。“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是城市建设的主题。但是目前政府仍然是城市治理唯一主体,应发挥多主体共同治理作用,推行城市共建共享共治模式。3)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认识不足,数字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部分的城市管理者认为数字化管理就是采用一个计算机系统,过于肤浅。作为政府部门和民众连接的桥梁,数字化管理在城市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管理的认识还较为片面,数字化建设缺乏行为有效的机制。

2以数字化管理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是国家有序运行、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实施数字化管理最终极的目标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2.1城市治理现代化。只有通过各类主体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才能使城市高效运转,各类资源得到高效配置,现代化的城市治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所有参与主体统筹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制度、方法,让城市治理更加顺畅。1)治理理念。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城市的建设中逐渐专项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尤其是在当前阶段,在城市现代化治理的过程中还是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系统、综合治理、源头、统筹考虑各种治理因素进行综合施治,并把这种理念贯穿于城市治理的主体、客体和方法中。通过源头治理,防范化解城市安全风险。2)治理主体。多元主体参与是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主要标志,因此在当前阶段城市的管路者要创新治理理念,以民众生活需求为基础和前提,调动民众参与意识和需求,为城市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治理方法。对传统的行政命令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多元化的融合方式来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主动向被动、零星向整体、单一向系统,利用好信息化这把金钥匙。4)治理目标。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是解决各种城市问题,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竞争力。城市的各个元素,包括各经济体、生命体要处于发展的状态,是富有活力的,不是千篇一律。2.2数字化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着力点。1)坚持一个核心,确保科学治理。坚持以人为核心,确保城市治理的科学性。2)协调两大主体,构建多元治理。协调政府和社会两大主体,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3)实施三全体系,优化系统治理。全面覆盖、全过程以及全天候是数字化管理中的有效策略,对现有的系统治理进行优化是数字化管理的基础。即在数字化管理中要将精细化、智能化覆盖城市的各个空间和领域,从规划到管理实现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4)力促四化格局,实现依法治理。通过法治化、社会化、智能化、标准化,实现城市治理的依法治理。5)推进五位一体,促可持续治理。城市现代化治理是要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的发展,推进城市治理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陈宝成.试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J].民营科技,2017(4):243.

[2]堵锡忠.绣花一样精细[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7(5):32-35.[3]计永超,焦地武.城市治理现代化:理念、价值与路径构想[J].江淮论坛,2015(6):11-15.

[4]李茜.城市治理现代化:理念、机制、途径——以西安为例[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7,31(2):34-38.

[5]杨坚桢.多中心治理: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路径探析[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7,37(1):98-102.

现代化管理范文篇8

1数字技术融入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优势

1.1数字技术系统的操作更为简便快捷

相较于其他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中应用数字技术对企业的各个生产设备进行实时操控,其操控方式更为简便和快捷。由于数字技术所采用的是全新的信息化技术设备和系统来进行操控,所以它的计算以及控制更为精准,并且其操作方式也得到了更多简化,让人更加容易上手,并且对于各种信息都能够及时且准确地识别并经过计算和加工将其展现出来。整个环节都只需要对其输入相应的代码指令便能够让信息化技术设备进行自动且智能地数据计算和传播,完全避免了过于复杂的人为操作而带来的失误和错误判断[2]。

1.2应用数字技术可以节约成本

数字技术的操作系统不仅仅拥有更为简便快捷的操控方式,并且其对于企业生产设备的控制能够更加准确,以此来让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安全得到保障,而且因为应用数字技术所需要投入的资金成本更少,所以在提高整体生产水平的同时还能大大减少资金投入,从而让数字技术应用的性价比凸显得更高,让整个行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和经济发展获得更好地推进。与此同时由于其能够更快且更准确地识别以及处理相关数据,所以数字技术的应用还能对生产设备和系统的故障和损伤进行及时地发现和预警,从而让企业生产设备和系统的使用寿命能够得到延长,同时也能减少由于系统或者设备故障而导致的事故发生和企业的经济损失。

1.3数字技术更加安全可靠

由于数字技术的控制系统是目前较为前言的信息化技术和设备来进行操控,他不同于过去的一些旧式设备需要那么多的人工检查和操控,其避免了人为失误所造成的事故和风险,并且其操控更为方便,可以让工人对生产设备进行更加精准且快捷的控制。并且因为数字技术的前沿性,他的智能化能够帮助生产设备的运行变得更加安全可靠。数字技术将生产设备和系统所产生的数据利用网络和互联网平台来完成及时的输送,同时也保证了整个企业生产能够顺利且安全地进行。这种较为前沿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中也能够让整个企业的技术含量获得提升,使得企业的运营和生产都能够更加安全且可靠[3]。

1.4数字技术使数据的传输更加精准

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中运用数字技术,其网络传输载体的选择最为常见的就是光纤,光纤的运用在目前已经广泛普及于各个需要利用网络传递信息与数据的设备之中。其自身就拥有了极强的稳定性以及极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所以将光纤运用在各个企业的数字技术化设备当中也能够极大程度地增强相关信息的输送速度和精准度,因此这种材料对于数字技术在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尤为关键。将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以及数字技术的计算机设备数据接口连接上光纤材料就能够将其系统的控制精准度和信息识别以及计算速度进行更高的提升,并且系统的整体也能够更加安全可靠,以此让企业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和各个生产设备以及工人的安全都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2利用数字技术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实际应用

通过前文所述能够看出在生产管理系统中合理运用数字技术能够为整个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所以想让国内的现代化企业获得更好地发展和进步,就需要对数字技术的实际运用方式进行不断研究和创新,以此来保证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能够时刻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目前来说,企业生产管理系统对于数字技术的实际应用大概分为以下几点[4]:

2.1将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进行完善

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运用数字技术的过程中,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企业的生产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在其管理系统获得完善之后能够帮助其整个产业链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获得有效的提升。由于企业生产链中的管理系统对于整个企业的生产安全和利益收入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所以只要将数字技术合理应用到对于其控制系统的操控中,就能够将之前控制系统和企业生产设备中隐藏的故障和风险问题更为精准地发现,让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地对其进行处理和维修,从而最大化地降低事故的发生和企业的资金造成损失的概率。只要将数字技术合理运用,传统的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所无法处理和精确识别的数据都能够得到改善,让企业生产管理系统更加的智能和高效。但是想要让数字技术能够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中得到合理地运用,就需要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相关知识技巧进行培训以及提升,对于应用数字技术的生产管理系统也应当进行定期的检测和维护,以此让其系统能够顺利地运行,让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得到完善的建立。

2.2GOOSE虚端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运用

所谓GOOSE虚端技术就是数字技术运用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其中一种具体的技术运用,GOOSE虚端技术可以帮助工业电气自动化的二次回路进行调整并简化,以此让相关人员对于相关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的时候能够加方便快捷,让整个产业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和系统可以更加智能。所以当GOOSE虚端技术实际运用到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中的时候,它所设计的系统可以让设备温度的监控以及信号接受的工作得以更加完善地进行,从而能够让其对于企业生产设备和生产控制系统二次回路的调整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使其更加简化和快捷。并且GOOSE虚端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优势还不仅于此,这项技术还可以把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监控设施以及智能终端之间的数据流通做到更好地完善,其完善方法就是利用这项技术对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中的整体线路、开关、主变以及母线的操控,对连闭锁的间隔层保护做出进一步完善。除此之外,GOOSE虚端技术还有更多出色的功能能够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运用中实现,所以我们能够看出这项数字技术对于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建设起到了尤为重要的推进作用[5]。

2.3智能集成终端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运用

智能集成终端对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于GOOSE虚端技术一样,同时也是数字技术于工业电气自动化中运用的一种具体的技术运用。前面有说过数字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设计中的运用选用光纤材料能够使其的应用水准获得进一步的提升,在光纤材料的运用中,这项技术就可以实现相关信息的输送和收集工作。同时智能集成终端也可以利用信息的输送进行双重化处理,然而这里所说的双重化处理表示即时的数据输送以及对于第一重跳闸保护处理的强化。这种双重化处理总体来说是想让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中的数字技术运用可以更加完善地进行,并且能够让整个企业产业链的生产效率以及技术水平获得有效地提升。总的来说,在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中合理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操控和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产业链的发展和产业效率获得有效地提升,并且还能够将其整体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操控变得更为简便和快捷,相较于其他技术来说更加安全且可靠。然而想让这项技术能够完全融入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中并且得到完善的开发和使用,仅仅依靠对于数字技术的研究和分析还远远不够,因为想要让生产设备能够受到数字技术系统的操控必须要让其设备能够拥有相应合适的数据接口,所以还必须能够获得这项技术的智能终端的支撑,以及工作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的提升。有了这些因素的整体支撑才可以让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数字技术运用能够获得更快的发展以及更完善的开发,以此让各个现代化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获得更加完善的建立[6-8]。

3结语

现代化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趋势

经济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状况,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作为衡量国家发达程度和经济发展形态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准,可以在经济管理的有力推动下,使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必须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使经济结构的设计与国情相匹配,使经济管理模式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方能使其更好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概念

经济管理在本质上可以认为是管理行为的一种,其通过对不断完善和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的变化进行综合性概括和总结,并利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所做出的预判,进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经济管理措施,即称之为经济管理。从我国的经济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为了确保经济管理模式满足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必须向现代化的方向进行突破。毫无疑问,经济管理与社会繁荣紧密相关,不够科学的管理模式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其内在的弊端和问题迟早会显现出来。所以,必须及时果断的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回避随时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隐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目标,充分展现出自身的实力和价值,则必须对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和经济体系进行现代化的创新和修正,使企业的经济管理不断向现代化靠拢,从而为企业和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一)管理创新

若想使经济管理模式向现代化方向前进,则首先必须切实改革传统的管理方式。实践证明,创新管理方式是改善经济管理模式的最为有效的手段。当代中国,创新是一切领域和行业都不可或缺的动力之源,其不仅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有力保障;同时,创新管理模式也有利于参与到经济管理的各方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紧密合作,从而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方式要求各负其责,责任必须明确,从而确保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二)管理民主化

经济管理现代化的本质是民主和集中,其与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不同,科学模式和合理方法的确定不能单纯听取某一方面的意见和说法,是要通过广泛的听取意见,而后科学集中而产生的,因为经济管理涉及到每个人的切实利益;而且,民主集中的过程也能够使员工充分享受到工作的过程,促进自己不断成长和提高。但在笔者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一些企业为了经济利益,强行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使得员工的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也会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造成相当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此类管理方式不仅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而且从长期来看,也会限制到企业的持续发展。可以说,管理的民主化,将是未来经济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管理实现了真正的民主,才可以充分汇聚全员的智慧和力量,共同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工作。

二、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与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现代化经济管理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内在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笔者认为,经济管理的现代化不仅可以使对经济的管控更加有效,也有利于经济管理在今后的发展中实现效益最大化,不断促进我国的经济向繁荣方向迈进。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已相对成熟,那么在此背景下,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应该如何参考和借鉴传统的经济管理经验和思维方式,则成为当下经济研究领域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而且,实践已经充分表明,经济管理现代化中的管理模式和策略是可以充分体现现代化管理的各种要素的,足以确保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而近年来我国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基本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文化与经济管理的有效结合,众所周知,在当前的文化体系建设中,经济管理可以直接作用于文化范畴,而文化的提高和普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又可以有力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进程;二是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是当前市场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如今的市场交易环节中,企业之间更关注交易过程中的双方利益共识和交易所带来的风险性。为了更加深人地了解市场的需求,同时顺应时代的发展方向,管理者必须了解到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并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的主导。

三、结语

综合上述,在当今世界已经步入到了信息化、知识化时代的大背景下,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因此,笔者认为,为了早日促进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则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充分迎合时代需求,推动经济管理模式不断向着民主化和现代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赵丽.试论经济管理现代化及经济管理的发展新趋势[J].消费导刊,2016,(5):151.

[2]杨军礼.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3,(34):174-175.

[3]田继欣.基于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的探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11):33-34.

现代化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金融渠道;经济管理;产业结构;管理制度

农业是三大产业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建设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资料显示,我国每年需要进口超过17%的粮食以及26%以上的其他农产品。鉴于我国庞大的农产品需求,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非常必要。不过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经济管理方面,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策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

1.1金融渠道狭窄。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核心问题是资金缺乏,与大部分农业国家类似,我国农民、耕地以及其他农业资源带有明显的分散性特点,这意味着集中管理难以实现,而如果将资金分散投向各地,又可能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各地普遍采取农民自发合作、自筹资金的方式推动农业建设,也有部分地区由基层村民自治组织或者乡镇政府牵头购买器械,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从本质上看,农业建设资金缺乏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金融渠道狭窄的问题依然存在[1]。1.2经济管理混乱。经济管理是各类经济活动的总称,管理活动的有效执行主要依托行之有效的制度。由于我国各地农业资源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散特点,集中管理难以进行。与此同时,农户之间对于现代化建设的态度也不尽相同,无法达成统一,这也制约了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如某地农业发展存在“农、林、牧、副、渔”五种模式并重的情况,管理上首先要求人员熟悉五种产业或者至少三种产业的发展模式,同时有效分配经济资源,但多样化的产业均需要资金支持,管理人员很难在农户存在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开展有效的管理[2]。1.3经济管理责任不清。管理责任是否清晰,直接影响经济管理活动的成效,目前部分地区进行经济管理时往往存在责任不清的问题,影响各类工作的实效。2014年4月,我国辽宁某地农户之间曾出现一次纠纷,当地9户农民共同出资购买了一台播种收割一体机,耗资2.7万元,但在管理上没有明确责任,设备是随意存放的,当年5月份,某农家完成播种后,没有及时将设备从水田中移出,导致设备进水出现短路,内部构件被烧毁,维修费用达到4000元,对该笔支出各农家态度不一,最后诉诸法律才得以解决,实际上体现了经济管理责任不清的问题。

2完善农业现代化建设经济管理的策略

2.1拓宽融资渠道。融资渠道的拓宽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措施,可以解决各地经济困境,同步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具体来看,可行的方式包括两个,一是由政府出面建立立体农业,实现融资、生产的一体化,二是推动各地金融业发展,建立针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专项资金。立体农业是一种经营模式,狭义的立体农业指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广义的立体农业是指充分利用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多资源分配等方式推动农业活动的全面现代化。各地政府可以出资引导,建立农副产品粗加工、精加工产业,直接收购农作物进行加工,提升其附加价值,并将相关产品集中销往外地,免去农户销售产品的麻烦,立体农业的建立可以直接实现农业现代化,也能使经济活动带有明显的模式化特征,便于进行经济管理[3]。金融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社会的整体进步,也能解决农业现代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该措施的实施可以看作是解决农业经济管理问题的最可行途径。各级政府以及农业管理部门可以收集境内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进行汇总,集中上报,申请提供农业生产专项资金,该笔资金每年动用60%-70%,其余部分允许当地自行使用、购买债券或者进行其他稳妥的投资活动,次年再动用60%-70%,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资金,避免钱款一次用尽、“坐吃山空”问题。该管理模式的推动可以选取某一地区进行试点,发现其优势和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再给予全面推广。2.2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构建可以有效保证管理行为的落实,当前我国各地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普遍缺乏科学管理,架构不清,对象不明,经济管理权力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难以有效运用。后续工作中,可以针对实际问题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高质量的经济管理[4]。以现代物联网农业为例,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物联网的存在能够显著提升各项管理工作的效率,就经济管理而言,首先要明确物联网模式下的管理对象,如固定资产、流动资金、销售渠道、业务方向等。针对每一个对象拟定合适的管理策略,流动资金不能在某一阶段完全使用,应给予长期规定,10%用于物联网建设,50%用于农业生产作业、15%用于市场开拓和销售、15%用于其他作业,剩余10%用于应急。在该模式下,经济管理可以在整体计划下开展,更够更加高效和有序。部分地区缺乏建设物联网的条件,农户或者基层组织引导逐步实现现代化,在该模式下,经济管理的核心在于“众筹”,即发挥小范围内民众的力量,集中有限的经济资源加以利用。如2014年9月,山东某地白菜丰收,但气象预报上看未来几天将出现霜降,可能导致白菜被冻伤,10户农户遂商议决定建设集中化大棚,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大棚建立虽然只是现代化的一小步,但体现了“众筹”意识,也是经济管理的重要进步。2.3明确经济管理责任。经济管理责任能否明确,是农业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之一。客观地说,我国民间并非毫无流动资本,但很多农民意识保守,宁愿将资金存放在银行,如果建立可行的发展模式,明确经济管理责任,可以使这些资金得到更加高效的利用,发挥更大作用。经济管理责任的明确可以借由两个途径实现,一是建立企业化制度,推行股份制原则,以股东联合会负责经济管理,二是外聘管理人员,通过专业人员进行经济管理。企业制度的施行可以由政府部门引导进行,政府部门选派技术人员对农民自发组织建立的企业给予经营指导,尤其是经济方面的管理建议,如企业预留金制度、投资方向、回笼途径等,使农民企业能够避免一些经济管理上的误区。股东制度上,不建议所有农户完全进入股东大会,以免权力分散,可以挑选出资最多的3-5名代表成立董事会,负责资金管理活动。外聘管理人员的方式在我国各地均较为多见,该模式的优势是避免农户之间出现意见纠纷,也能有效保证管理的专业性,外聘的管理人员应具备至少3年以上经济管理经验,且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保证管理和沟通工作能够同步开展,此外,为进一步保证管理有效性,也可以聘入两名以上专业人员负责实际工作。

3结束语

通过分析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获取了相关理论内容。农业现代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其经济管理问题包括金融渠道狭窄、经济管理较为混乱、管理责任不清等,加以完善有助于社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总体建设水平的提升。各地应正视问题,拓宽融资渠道,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明确经济管理责任,有效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周应恒教授学术成果简介[J].世界农业,2016(10):255-258.

[2]崔玉蕾.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2016(6):6-8.

[3]郭永平.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经济管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农业经济,2015(9):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