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21:32:58

物流监管

物流监管范文篇1

1.1隐蔽性较强

贩卖假烟被誉为“有的利润,无贩毒的风险”,因此很多不法分子开始研究企图钻法律的空子,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贩卖假烟,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邮寄的外包装上、品名上下足功夫,从外形上突破思维定式,误导专卖执法人员的判断。目前,贩售人在生产、储藏、运输和销售等程序形成了产业链。“产、供、销”脉络清晰,组织更加严密,分工更加明确,呈现“一条龙”的服务特点,因此,县级烟草专卖局打击涉烟违法犯罪工作面临着要拼眼力、拼耐力、拼智力、拼技能的严峻考验。

1.2收寄人空白

查获非法邮寄的假冒卷烟,在寄递阶段,寄件人一般都使用的是假姓名、假的联系方式,少写、多写电话号码数字,或者直接不写任何信息,寄件人的信息完全空白,另外,在收件人这边,为了逃避法律,收件人这一栏有姓名但无联系方式,面单上一般写的是自提货、到付款,对货主无法进行深挖细掘和打击查处,这就给专卖执法人员的案件甄别方面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1.3分批次寄递

在非法贩运假烟案件中,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钻法律的空当,把数额较大的卷烟进行分解,通过多次、隔天,伪造姓名、联系方式、收寄件地址,以每次2条的寄递方式来完成交易活动,即使被烟草专卖执法人员查获,因其数量和金额未达到烟草专卖法追究责任的标准,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二十三条规定:“邮寄、异地携带烟叶、烟草制品的,不得超过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规定的限量。”国家烟草专卖局、邮电部《关于恢复烟草及其制品邮寄业务的通知》中规定:“邮寄卷烟、雪茄烟每件以二条(400支)为限(二者合寄时亦限二条)。邮寄烟叶、烟丝每件以五公斤为限(二者合寄不得超过十公斤)。”该通知还规定:“用户邮寄烟草及其制品,每人每次限寄一件,不准多件邮寄。寄递公司要加强收寄验视,防止一次多件或多次交寄的做法,并严格邮件封装,确保运递安全。”而现实中,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当两条多次或者多人邮寄,对于该行为县级烟草专卖执法人员束手无策。

2快递物流企业监管的法律风险表现

首要解释一下“法律风险”的含义:“法律风险”是指经营活动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或者由于外部事件所产生的可能造成一定损失的可能性。在烟草行业中,法律风险是指在烟草商业系统各单位及其员工的职务活动,因与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存在差异,或者由于利益相关者的行为、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等,导致单位或个人依法承担不利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2.1鉴别不当风险

在市场检查过程中。稽查员需要对查获的卷烟真伪进行初步的判断识别,由于市面上的卷烟越来越高仿,凭主观有时难免会出现误差,如果将真烟判断成假烟,则会进行先行登记保存,随后进入行政处罚流程,走送检等程序,无形中造成了工作效率的降低、行政执法成本的提高,而且也承担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如果将假烟判断成真烟,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逃避行政处罚的机会。

2.2行政责任风险

一线执法人员的思想道德、执法能力、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执法行为不规范甚至出现行政违法行为,那么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的可能性是极大的,影响非常严重。专卖执法人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不依法行政,违反法定条件、权限、内容、程序种类、幅度实施处罚,违反法律规定主观随意性太大,自行收缴罚款、截留、私分,或者变相罚款、吃拿卡要、没收违法所得等行为,都会受到行政责任的处罚。《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烟草专卖法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专卖管理人员开展市场检查或者查处违法行为时,应当佩戴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配发的徽章,出示省级以上烟草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检查证件。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单人执法、不出示证件的情况也是引发法律风险的源头。

2.3民事诉讼风险

首先,专卖人员在实施行政许可中,违反法律规定给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带来财产以及其他方面的损失,需要对其依法进行赔偿。在对物流快递检查的过程中,个别快递企业负责人对专卖执法检查不予配合,出现私藏、拒绝专卖执法人员的例行检查的现象。甚至利用微信自媒体散布一些不实的有损于烟草行业形象的言论,引发社会舆论压力以及当事人的举报投诉,这些都成为烟草专卖执法人员的执法风险。其次,一些当事人在接到快递公司或者烟草专卖局的通知以后大为恼火,对快递企业快递员恶语相向,极容易引发当事人甚至快递企业的诉讼风险。最后,《快递市场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他人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县级专卖执法人员需要对可疑包裹进行进一步证实时,需打开包裹进行鉴别和验证,程序不当涉嫌违法,极易引发民事诉讼风险。

3快递物流监管引发法律风险的原因

3.1缺乏系统专业性培训,整体层次偏低

专卖执法队伍整体层次偏低,绝大多数未受到严格正规的普通高等教育训练,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通过从其他单位合并过来的人,这就意味着专业不对口,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在后期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单位部门不够重视专业技能的培训,个人思想意识不高,缺乏主观能动性,对于类似于真假烟培训、案件办理、烟草行业法律法规以及行政法、邮政法等其他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一直是一个缺口。

3.2法制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

一方面,行政相对人缺乏法律意识,形成“不知法可犯法”的观念,一旦自身利益受损,便与专卖执法人员起争执;另一方面,专卖执法人员缺乏应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知识素养,遇到紧急状态不按程序执法、不依法办事、不严格执法、不善于执法、不文明执法。靠三寸不烂之舌试图去说服当事人,显然难以服众,导致事态并不能够圆满解决,引发刑事责任风险。

3.3执法人员专业性不强,廉洁意识较差

执法人员专业不相符,执法需要自己懂法方可更好地运用法律,从当前人员配置来看,大多数人未受到系统的法律教育,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素养,虽然专卖执法人员都通过了行业所要求的“二级师、一级师、高级师”的级别考评,拿到了执法所需的检查证,但对于一些法律法规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不够细致深入,在执法过程中分析能力较差,生搬硬套加以运用,很容易造成法律条文适用错误,法律程序颠倒的失误。对法条的理解只是浮于表面,理解不够深入,往往在适用法条上、案件处理程序上、相关注意事项上往往“吃不准、拿不定”,随意性较强,自制能力较差,对于当事人的蝇毛小利拒绝不够彻底,出现吃拿卡要的现象。

3.4缺乏沟通协作,联合执法效果欠佳

烟草部门相关负责人与当地邮政管理部门沟通协调不够及时有效,导致案件查办时,没有达成共识、未形成统一的管理办法去协调处理,快递企业人员对于被查的假烟也是前怕狼后怕虎,没有准确可依的规定,都是两眼一抹黑,真正遇到问题以后,遭受当事人的谩骂甚至举报,甚至会被罚款,影响到了快递物流企业的经济利益,物流快递企业本是以营利为目的组织,自然不会太积极配合烟草专卖执法人员的工作,甚至私藏、转移涉案卷烟。我国在《关于做好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工作加大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行为力度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公安机关对烟草违法案件的涉案金额不足5万元的案件不予立案,而在现实生活中,5万元的案件是比较少的,尤其快递中查到的大多是小数额的案件,而这些小案件,公安机关都是不予立案的,这也使烟草专卖执法人员很难达成与公安部门的协作,导致涉案人员违法成本低,专卖执法工作孤掌难鸣。

4烟草行业规避法律风险的对策

4.1注重风险防控,提升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建立系统的培训方案的方式,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将法律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作为重点,将其列为岗位考核计划,着力提升各岗位人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新的专卖工作知识的学习。熟悉案件经营流程,掌握规律方法,提高处事应变的能力,充分调动专卖执法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创新能力;专卖执法人员要真正的提高思想意识,把学习当成自我加强、提升业务能力的途径,除了专卖知识外,还要学习营销知识,只有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才能够在专卖执法的具体实践中运筹帷幄。

4.2提高行政执法艺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专卖执法人员首先要转变执法过程中自身的执法方式,法律归法律,说理归说理,既要依法行政,也要重视说理教育,执法的目的在于教育改良,在于规范专卖卷烟市场秩序,对于行政相对人,要“柔性执法”,这里的“柔”不是不作为,不是唯唯诺诺、低声下气,而是要切忌“生、冷、硬”的态度,不要把行政相对人当成犯人,对其进行大声呵责,剥夺当事人的尊严,而是要耐心细心讲法律法规,认真仔细讲道理,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但使当事人受到了教育,得到了警示,同时也达到了目的,避免了双方的冲突,减少了暴力抗法的可能性,降低了刑事法律风险。

4.3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货物检查制度

要联合公安、交通、工商等执法部门,密切配合,把物流快递行业作为卷烟打假的切入点,有效解决烟草部门执法权限不足、手段滞后的问题。要积极沟通联系运输管理部门,成立相关的工作办公室,将物流领域涉烟监管纳入双方的工作范畴。同时,还要制定并完善案件移送制度和联合执法制度,定期开展物流环节涉烟整治,进一步规范物流环节监管。此外,要建立健全货物检查制度,对所托运的货物进行严格检查,坚决杜绝托运违法违禁物品。要明确相关管理机构对物流运输行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将其纳入正常的行政监管范围。另外,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烟草部门要根据各个物流企业的到货时间段进行分片管理,强化稽查人员责任机制,建立物流巡查台账,并开展周期性日常巡查,确保建立起一支信息共享、沟通及时、反应灵敏的联合执法队伍,对物流企业实施有效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运输烟草专卖品的行为,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作者:罗凯 单位:海原县烟草专卖局

参考文献:

[1]蒋丽雯.我国烟草专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4.

[2]彭榆淇.县级烟草专卖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湘潭:湘潭大学,2015.

物流监管范文篇2

一、导入物流服务的营销组合

营销物流与物流营销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营销就没有物流。加强物流服务的营销组合,才能有效地承接客户的营销物流的外包服务。导入营销组合就是指物流企业要导入4Ps,即Product(产品)、Price(价格)、Place(地点)、Promotion(促销),加强和改善营销管理。

(一)物流服务的产品策略

物流业是服务性行业,其产品具有无形性、不可储存性、差异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和可变性的特点,具体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物流解决方案等,甚至包括采购、销售、结算、订单处理、数据传输等诸多的服务项目。物流企业的服务产品策略要注意以下问题:如何设计、开发个性化的服务项目,根据物流市场需求和本企业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注重服务产品或产品包的质量,进行专业化经营,进行精细化服务;在学习、复制大型物流企业的服务模式和产品同时,要注意研究大公司服务的盲区,根据“长尾理论”去开拓“蓝海”,寻找新的服务模式、服务项目和服务产品;加强物流作业现场管理,增强“安全、快捷、优质”,提高客户的服务满意度。

(二)物流服务的价格策略

价格是市场敏感的神经,是交易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当今的物流业是竞争较充分的行业,按照迈克尔·波特五力的竞争理论,物流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这就决定了物流企业在承接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务时常常采用需求导向订价法和跟随定价法,跟随定价法实质上就是随行就市定价法,就是跟随物流大公司定价,定价时还应结合竞争者的价格水平、所提供的物流服务的特色、顾客的物流特点、本企业的发展战略等来确定。高利润不等于高定价,物流企业价格策略要注意以下问题:按照物流“5R原则”,价格要定得适当,要注意双赢和多赢;加强企业内部的价值链管理、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节省交易费用,增加规模效益;利用边际成本、边际效益理论,提供具有保值、增值服务摊低成本、提高利润率。

(三)物流服务的渠道策略

渠道为王,任何一个企业都要建立一批关系相对稳定的客户群,物流企业要有一个或几个服务需求较大的核心客户,与其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甚至与之结盟,成为其供应链中的重要一员。良好的渠道策略一般要做好以下工作:开展关系营销,对重点客户、核心客户,进行重点公关,由专门的部门或高级别的人员进行跟踪服务,围绕核心客户物流特点和要求,量身定制物流方案、设计物流操作流程、安排物流作业;开展顾问营销,加强“一对一”、“门到门”的服务,给客户当物流参谋,做到Justintime和快速反应,高效率地为其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加强客户资源管理(CRM),注意与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使其成为一个节点,建立合同导向的稳定合作关系,通过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签订专门的物流服务合同,固化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物流无国界,物流企业不一定非要做国际物流业务,但不可没有国际物流的视野。

(四)流服务的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是指物流企业利用各种方式与客户实现有效沟通、向客户介绍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以引起客户的兴趣,提高企业知名度的各种措施。它包括了广告、人员推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方式。促销策略有推动策略与拉动策略之分,物流企业主要运用推动策略,即运用人员推销的方式。运用此策略要有以下关键点:加强物流营销人员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加强市场调研和客户研究,运用SPIN营销技法,了解客户需求,并满足客户需求。促销策略还有特别强调一点,物流企业要尽可能利用优良服务的口碑做广告。

二、优化物流服务的营销组合

4Ps从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方提出的4个营销要素,为了更好地体现以客户为中心,以顾客为导向的营销理念,在企业营销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990年,美国学者劳特朗教授提出了优化传统营销的4Ps并与之对应的4Cs理论,物流企业在优化营销组合时要注意策略。

(一)明晰4Ps与4Cs的相互关系

劳特朗从客户角度提出的4Cs营销理论,意指忘掉产品关注顾客(Consumerwants)。

忘掉定价,关注顾客愿意付出的成本(Cost);忘掉渠道,关注顾客方便(Convenience)。

忘掉促销,关注与客户沟通(Communication)。事实上4Ps与4Cs不是互相取代,而是相互补充的关系,其意是物流企业在进行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决策时,要关注客户的需求、成本、便利和沟通等要素。

(二)学会从客户角度思考

物流企业输出的产品是服务,这种无形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是合二为一的,没有明显的售前、售中和售后的界限。服务本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而且更强调个性化、人性化,它的质量水准同顾客的感受价值有很大关系,所以物流市场的差异化程度也比较大。物流营销要深入了解客户中去,做顾客的朋友和战略伙伴,了解、预测其物流服务的需求类型和变化趋势,要加强换位思考,急顾客之所急,想顾客之所想,建立有效沟通的机制和管道,力所能及地为客户提高价廉质优的物流服务、增值服务,积极地、主动地、努力地把与客户的上帝关系变为供应链的盟友关系。

三、创新物流服务的营销组合

劳特朗认为4Cs是消费者导向的,提出“4Ps退休,4Cs登场”,对此,传统营销体系的领头人菲利普·科持勒则针锋相对地提出4Cs与4Ps是相通的。世界是多极的,事物是多维的,营销既可以从4Ps角度来思考,也可以从4Cs角度行动。加强和改善物流企业的营销管理需要创新,要重视市场方面的4Ps与4Cs,还要重视人力资源(HR)方面的4Ps与4Cs,4Ps即Personnel(营销人员)、Position(职位)、Performance(绩效)、Payment(薪酬);4Cs即Culture(文化)、Cooperation(合作)、Creativity(创造力)、Credit(信用)。

(一)创新营销管理4Ps

营销人员Personnel是物流企业的核心资源,也是物流营销重要力量。物流营销的内部管理要以人为本,即尊重营销人员的人格,了解员工精神和物质需求;加强员工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注重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增强其方向感、使命感和驱动力;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合作精神,强化全员营销的观念,发挥企业每个人的积极性,形成1+1>2的营销管理效应。

营销职位(Position)是现代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性的工作,涉及到营销队伍定编、定员、定岗、定责、定额,并在《营销人员职位説明书》中描述各级各类营销人员(who)、明确职责(what)、意义(why)、对象(whom)、时间(when)、地点(where)、如何干(howtodo)、营销任务(howmany)、营销成本(howmuch)以及后果(howabout)。《营销人员职位説明书》是企业进行目标管理(MBO)的需要,也是进行关键业绩指标(KPI)考核的依据和基础。

营销绩效(Performance),企业的营销战略和营销计划都与营销人员的工作绩效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在市场上无论是实施一体化战略还是多元化战略,必须加强营销绩效考核,根据目标管理(MBO),一是企业要加强对营销队伍的整体绩效考核,二是营销部门要加强对营销人员个人或小组的营销业绩考核。根据平衡计分卡(BSC)的战略导向,考核的内容应包括营销额、利润额、利润率、资金利润率、履约率、诚信度、敬业精神、市场创新、客户关系、营销服务等方面得到技术指标。需要强调的是,绩效考核无论是按月、季度,还是按年,一定要加强过程管理。

薪酬管理(Payment)与营销绩效挂钩,一般物流营销人员的薪酬结构分为基本工资,任务工资和奖励工资;分配形式主要是货币形式,也可辅之股权和期权。需要指出的是,薪酬不仅仅是对营销人员劳动消耗的补偿,而且也是一种激励手段,要做到“公正、公平和公开”,鼓励营销人员多劳多得。

(二)创新营销管理4Cs

企业文化(Culture)是企业所形成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营销人员要认同企业文化,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顾客价值高于自身价值。顾客满意是企业价值观的重要的内容。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塑造和丰富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了顾客的忠诚,而且优秀的企业文化还能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企业的凝聚力,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全体员工在极强的创新精神的鼓舞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企业各种资源得到最佳配置,效用得到最好发挥,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自然会发挥到最强。

合作(Cooperation)是物流营销的基本过程。一方面就企业内部而言,营销人员不仅要与其他营销人员合作,还要同人力资源、计划、生产、质检、财务等部门人员合作;另一方面不仅要同中介人、客户合作,还要同商检、税务、海关、银行等部门合作,因此,一名优秀的营销人员,应该是一名善于与人多方面合作的高手,通过合作有助于客户成功,才能达到“双赢”或“多赢”的境界。

创造力(Creativity)是物流营销的重要特征。创造力与人格特征、人的潜能有密切关系,其行为表现为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3个行为特征,而本质特征是创新。21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物流服务需要通过观念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营销人员通过创新打造企业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物流监管范文篇3

保税物流及其监管模式

保税物流与一般物流不同。一般物流的要素包括采购、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等,而保税物流除了具有这些基本物流要素之外,还包括了海关监管(含检验检疫)、口岸、保税、报关、报检、退税等多个关键要素。2007年,中国海关总署在《海关保税加工及保税物流改革实施方案》中认为,保税物流是指将货物在税收保全(无税)的状态下,从供应地到需求地对货物实施空间位移的过程。这些过程主要包括进口货物在口岸、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保税加工场所之间,以及国内出口货物进双海军1副教授田桂瑛1杨佳骏2、3(1、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重庆4015242、重庆理工大学重庆4000543、重庆直通物流有限公司重庆400030)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保税物流AEO监管模式研究”(16SKGH215)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入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监管场所、保税加工场所空间位移。这种空间位移,既包含有静态的仓储过程,又有动态的运输过程;既有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需要多种以上交通工具的相互衔接、转运,又涉及到多个保税场所之间的转换。而保税物流不仅是空间位移的转换,而且还有诸如单证、通关、结汇等多种信息的传递、交换,监管难度较大。保税物流的监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保税货物的监管,而对保税货物的监管主要有两类监管模式:一类是非物理围网的监管模式;另一类是物理围网的监管模式(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前者包括了出口监管仓库、保税仓库、保税物流中心A型;后者包括了保税物流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综合区。目前,海关对保税物流监管主要集中在通关关口检验,例如对证明文件的验核和检查确认、对通过货物的抽查检验。其对于整个保税物流全过程监管,缺乏科学化、便利化的有效手段,造成一定程度的相互脱节,很难实现联动互补。如何有效对保税物流监管,近年来学界进行了相应研究。唐宇(2012)比较了国际国内保税物流的监管模式,提出要从运行机制、发展战略等层面出发建立科学化的保税物流监管机制;姚舜(2018)研究了我国保税物流体系演化机制,提出建立保税物流体系内的综合协调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海关监管模式;燕秋梅(2012)建议优化保税物流监管流程,建立真正的“境内关外”的监管模式;李洋(2016)提出利用现代信息系统技术实行联网监管,确保获取准确的信息数据,增强海关的监控力度。这些研究从理论和应用层面对保税物流监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对策,但对于如何具体应用信息化、科学化手段和方法设计保税物流监管模式还鲜有研究。

区块链技术与应用

区块链技术首次出现于2008年化名“中本聪”的匿名人在密码学邮件组发表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论文。它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数据块的分布式账本,是一种全新的信息技术形式,其核心特性是去中心化及共识机制,并使得记录在链上的信息公开透明、安全可信。该技术通过运用数据加密、共识机制和激励手段等方式,在无需信任的分布式系统中实现点对点的信息共享与协作,能有效解决当前物流行业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不透明、存储不安全、难以确责等问题。(一)区块链技术特点。区块链技术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技术起源、区块链1.0、区块链2.0,分别以P2P网络技术、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技术为代表。其主要特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去中心化。整个运行系统采用的是分布式结构,每个节点是平等的,没有特定的中心节点,各个节点之间拥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其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共同维护,不会因为某个节点损坏或出现问题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二是数据可追溯。区块链是按时间顺序将信息数据区块以链条方式组成的特定的数据库结构,而每个信息数据区块由区块头、区块体两个部分组成,区块头包含了数据生成时间、实际数据的哈希(hash)、上一区块的哈希等当前区块的多项特征值,区块体则包含相关交易信息。密码式的哈希函数可以很好地防止数据的更改和实现数据的可追溯性。三是安全透明。区块链网络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在加密过程中使用对应的一对唯一性密钥(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结合引入的密钥封装机制和数据封装机制,满足安全性需求和所有权验证需求。同时,区块链除一些加密的私人信息外的所有数据都是开放性的,系统中的任何一方都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进行区块链数据的查询和开发应用。四是共识机制。区块链系统中各个节点按照达成一致的规范和协议,可非常安全地在不同节点间自由交换信息数据资料。五是智能合约。智能合约可理解为部署在区块链上,根据业务逻辑和约定的触发条件,能自动判断并执行的程序。智能合约不需要中心机构监督,就能自动执行满足条件的合约事项,提升了合约的公平和公正性。(二)区块链技术应用。区块链技术作为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已延伸到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尤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最为突出。区块链技术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加密技术和人工智能将深刻影响现代社会的发展。目前,一些物流企业也开始进行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研究,例如京东应用该技术对生鲜、奶粉等产品进行溯源追踪;Turf公司在新加坡采用区块链技术连接储物柜信息追踪货物运输状况,采用分布式账本平台连接专用储物柜,帮助消费者便捷追踪包裹。

区块链技术在保税物流监管中的应用设计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海关监管需要围绕一体化通关、便利化通关、高效化通关做出相应的改革与创新,以促进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高效、顺畅的运转。其中涉及海关(含检验检疫)、税务、运输、仓储、银行、保险等多个部门和系统,需要整合现有保税物流监管区域场所管理办法,形成统一的管理法规,可以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保税物流监管新机制,对保税物流货物的“进、出、转、存、运”各个物流链监督环节实现行之有效的高效管理。(一)保税物流链分析。作为服务于国际贸易的保税物流,需要向海关申报、交验单据证件并接受海关的监管、检查和核验。对于进口、出口保税货物,无论是非物理围网的监管模式,还是物理围网的监管模式,其核心物流流程一般都会涉及到保税物流企业在境内区外、特殊监管区域或场所进行的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运输、装卸搬运等环节,形成相应的保税物流链。(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保税物流监管联盟链。根据区块链技术的公开透明、共识机制等特性,以及其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构建包括保税物流企业在内的保税物流监管联盟链,对保税物流链进行监管,如图1所示。联盟链的各个节点设有与之相对应的实体机构组织,如海关、税务、银行等部门,通过授权后才能加入该联盟网络,对保税物流链进行有关数据处理和流程监管控制。各机构组织组成监管合作的相关联盟,共同维护区块链的健康运转,防止弄虚作假,可以有效降低保税物流监管成本,提升监管部门的通关服务能力及水平,促进保税物流的发展。保税物流监管联盟链如图1所示。(三)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保税物流联盟链监管信息架构设计。在保税物流监管联盟链作用于保税物流链基础上,基于开源系统Hyperledger Fabric,可设计保税物流监管联盟信息架构,如图2所示。保税物流数据存储层。基于Fabric的存储机制,可将保税物流数据打包为区块记录到物流账本中,存储在节点文件系统中并可全局数据检索,供上层调用。保税物流监管联盟网络层。该网络层以节点间的信任模型为基础,通过共识机制实现保税物流参与各方对物流信息、物流状态背书,并确保分布在不同节点上的物流数据真实可靠。保税物流监管联盟链扩展层。在该扩展层上,实现各参与方账户管理、保税物流合约管理和有关数据访问,根据合约的触发条件实现自动地合约履行与反馈。保税物流监管联盟链应用层。在该应用层上,可以方便监控保税物流区块链的整体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进行预警提示。(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保税物流联盟链监管分析。根据保税物流链的运行情况,保税物流监管联盟链通过要求保税物流企业运用电子标签、条形码、射频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自动采集保税物流货物生产日期、生产批号、货物数量等进、存、出的实际物流信息,并存储到区块链物流联盟监管系统,以减少人为因素造成最初区块链数据的差错。同时,根据保税物流仓储、运输、配送和报关、报税、结汇等业务编写相应的智能合约,将智能合约部署在物流链运行网络节点中。保税物流联盟各节点端口利用智能合约发起记账请求,并根据智能合约要求向指定节点发起背书请求,背书完成后生成区块发送给共识节点进行记账。海关可定时抽取保税物流联盟区块链中的各类型数据,监控网络中智能合约、事务运行和账本的状态和变化,从而快捷了解保税物流链的运行情况,从而简化海关手续,实现保税物流快捷有效的监管。

物流监管范文篇4

[关键词]物流服务;信用监管;产业经济

1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2015年全社会物流总额高达220万亿元,与5年前相比增长了70%左右,5年的年均可比增幅达到8.7%。在物流业规模总体不断扩张的同时,物流企业的失信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合同违约、拖延服务、企业信息虚造等现象时有发生。物流行业的信用缺失,不仅有损我国物流业形象,降低产业发展效率,还会对国家整体信用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构建有效的物流服务信用监管机制势在必行。文本用产业经济的视角对我国物流服务信用监管的情况进行分析,主要从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空间分布和产业发展政策四个方面,探讨当前我国物流服务信用监管方面存在的各种制约,并基于这些制约提出优化我国物流服务信用监管体系,增强物流服务信用监管水平的对策建议。

2产业经济视角下物流服务信用监管的制约分析

2.1产业组织的视角:“多重”属性产业具有较强的信息不对称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产业之间融合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物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出来,同时行业、政府和学术界对物流产业的概念定义也不断趋于一致。就目前大众普遍的观点来看,物流产业一方面拥有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物流服务的功能,具有独立性的服务产业特征;另一方面也扮演了生产和销售环节的中介角色,从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内部管理来看,物流业又是一种从属于生产销售内部业务的非独立性产业。随着二三产融合不断加速和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物流业的功能进一步扩大,通过物流业务不断渗透,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内部物流服务不断实现外部化,同时在整条供应链上不断趋于一体化,因此物流服务加速了经济利益的不断共享。由此可以表明,物流产业是一种具有多元化复合功能的产业,其具有“多重”属性的产业形态。根据这种界定,物流业的一大重要属性特征便是“多重”属性。物流产业功能并不只是像仓储、拣选、中转、包装、运输、配送等功能的简单叠加,而是依托产业链形成相互关联,从而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的物流系统。根据这种属性,物流产业组织的活动也带有多重属性,既包括物流企业的活动,也包括企业物流的活动。从产业组织视角来看,物流业作为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产业,其行业内部的活动也应从系统化的视角出发,从仓储、配送等基础环节拓展到采购、加工、包装、分销等多重环节,从而可以使物流产业相关组织铺满整个供应链。但是,因为在供应链上进行信息传递时难免会出现信息数据丢失的现象,于是信息不对称性就不可避免存在,因此源于物流服务各个环节的风险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由于整个物流产业组织系统是多元复杂的系统,物流企业内部以及与生产、销售企业之间存在复杂的外包协作关系,在外包协作过程中很可能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而产生信用上的风险。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物流产业组织运行过程中,物流企业一般都是依托人来办理各种事项,在这一过程中,委托人对人提供了一种权利信用,人根据这种委托-关系而为委托人服务,并获得一定报酬。若委托人允许人自行付运费,那么人便可占用一定的货物运杂费,于是人不仅享有权利信用,同时也享有了资金的信用,这便产生了更多的信用风险。物流企业组织若承担了物流服务的发起者和总承包人,很可能会选择分包的形式,将一部分物流业务甚至是全部物流业务外包给其他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这样一道道中介的存在就很可能会引发物流服务上的企业失约现象,从而提高了物流服务的信用风险,也提高了对物流服务信用监管的难度。

2.2产业结构的视角:第三方物流服务带来了企业主体之间的信用博弈

从产业结构的视角来看,物流产业囊括了第三方物流业、物流系统业、物流基础业、企业自有物流业、物流技术服务业等。在物流产业结构中,第三方物流业相对而言是最复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包括了仓储型企业、运输型企业、配送型企业等。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脱离生产型企业和销售企业而独立存在的企业。在物流渠道中,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与产品供应商之间签订合同,在一定的时限内为其提供相应的物流服务。一些没有自有物流服务功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无疑为它们的对外商贸活动搭建了重要桥梁。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往往是物流服务信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发展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无论是产业发展需求还是民生需求,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未实现自有物流服务供给的企业在决定通过第三方物流实现物品贸易之后,首先应该考虑的便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问题。选择合适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是物流服务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对于企业培育竞争优势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于是,生产者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形成博弈。部分物流服务供应商在与产品供应商洽谈时依托自身信息优势而加大虚假宣传,夸大自身服务水平,诱导处于信息劣势地位的产品供应商做出合作的决策。这使得很多企业在现实中没能选择合适的物流服务供应商,其结果则是因为合同要求过高而无法完全执行,造成了产品供应商的效率损失,影响了物流服务的信用。另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活动中时常会选择自己承担部分物流业务,而将部分业务再次外包给其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选择信誉良好的物流分包商。一旦选择信誉度较低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将引来较大的物流服务信用风险,违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大,不仅影响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誉,更使产品供应商的利益受到影响。因此,第三方物流服务带来了企业主体之间的信用博弈,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对称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违约失信导致整个物流服务的效率降低。如果不采取合理的信用监管方式,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2.3产业空间分布的视角:网络化布局和属地监管之间存在矛盾

随着物流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物流信息越来越复杂,企业对于物流网络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高,物流产业发展需要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服务网络化发展得以实现,物流网络跨区域化发展得以实现,物流产业的信息流、资金流与商流之间的及时融合得以实现。网络技术成为物流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为物流服务提供了经济合理的方案。但是,物流产业的特征需要物流企业在不同的行政区域下设立网点,确保物流业务顺利完成。本世纪初,国家工商总局就推行了企业信用监管改革,以属地监管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信用监管为措施,以提效增质为目的,建立企业信用监管分类评价体系。从产业空间分布来看,物流企业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区域的物流企业,而是存在多个区域网点的企业,这导致网络一体化布局与属地监管之间存在了矛盾。由于推行属地化管理,一个地区的监管机构只对该地区的物流企业进行监管,而没有对外地的分支的监管权限,导致监管出现断链,难以完成监管。

2.4产业发展政策视角:管理职能多头化,物流企业信息游离化

物流产业涉及运输、海关、税务、城管、经贸等多个部门,多头管理使得物流产业的信息有理化,大量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目前,物流产业由于缺乏主管部门,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不协调。一方面,产业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部门设置中都有相应的管理部门,该管理体系导致地方之间、部门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出现交叉的现象,部门之间、地方之间难以形成有效的协调。另一方面,物流产业设计多个部门分管,如水路、公路、河运由交通部门管理,航空运输由民航部门管理,仓储、流通加工、外销等都涉及不同的部门。管理职能多头化导致物流业缺乏统一的管理,各个部门的管理方式与管理体系都存在不同,因为管理机制体制的差异性,导致物流产业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瓶颈,形成了多部门的多头管理状态,使得物流监管难度加大,监管水平难以提升。部门管理、地方管理的差异性,导致我国物流产业在管理机制体系上的协调能力较差,物流管理职能多头化导致物流监管过程中容易出现重复监管,物流企业的信息也游离于各个部门之中,难以形成高效的、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游离于各个部门的信息也存在差异性,这也加大了物流产业的监管难度。

3提高我国物流服务信用监管能力的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健全我国物流产业信用监管体系,本文通过对物流产业的组织、结构、空间分布、发展政策进行分析,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提出提高我国物流服务信用监管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3.1优化物流服务行业信用体系

物流服务的信用体系是以市场信用为基础产生的委托与的关系。物流服务信用涉及多个物流服务主体,存在多种复杂的协调机制、物权控制、资金结算等方面,尤其是存在第三方或第四方物流服务需求时,只有健全的物流服务信用体系,才能构建科学的物流服务监管机制。针对我国物流企业信用的现况,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优化物流服务行业信用体系:一是物流企业以客户为中心,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自觉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二是明确物流的产权,物流企业在合作中自觉保持较高的信用,从企业的长远利益考虑,杜绝出现投机主义与道德风险。三是政府应加强对信用中介机构的监管,包括信用评级机构、信用咨询公司等,实行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依法追究提供虚假信息的信用中介的法律责任。

3.2加强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

在传统的供应商关系中,物流企业通常不是视为合作伙伴,而是作为外部供应商的角色出现。受国际与国内竞争环境的双重压迫,企业需要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形成长期合作的关系,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才能减少双方之间的博弈,走出“囚徒困境”。如GM与CTI物流企业合作,该物流企业不仅为GM提供物流服务,还为GM提供原材料。为了加强两个企业的合作,GM与CTI共享了大量的生产销售数据。共享信息数据不仅降低了物流交易成本,还降低了企业的信用风险。一方面,物流企业要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严格管理分包商。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要与保险公司合作,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避免由于巨大事故而出现高额的赔偿责任。

3.3营造良好的物流服务信用氛围

物流企业的信用监管不仅要从自身的信用着手,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物流服务信用氛围。一个良好的信用氛围,不仅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信用水平,还可以缓解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压力。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与行业协会应为信用氛围营造作出一些努力,成立专门的信用监管机构,征集各个部门物流企业的信用状况,建立统一的信用系统,尽可能降低企业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的公开化不仅降低了物流企业信用风险,也有利于对失信行为进行监管。完善我国信用法律法规,加强对物流服务企业的信用评价,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良性竞争有利于各个企业恪守诚信准则,促进物流服务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3.4健全政府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

物流横跨多区域多行业,涉及诸多监管部门,必须健全政府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机制,才能形成监管合力。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我国可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负责协调管理物流企业,综合协调物流服务的各个环节。由物流服务负责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贯彻落实现代物流发展中的相关政策措施,对物流服务企业实施统一的监管政策,实现各个部门对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与监管。

作者:郑卓越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韦桂丽,王耀球.物流企业的信用体系和信用增级[J].物流技术,2010,(Z1).

[2]田江,陈晨.第三方物流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J].科学与管理,2016,(2).

物流监管范文篇5

及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营销策略,使企业的产品能在市场上顺利地销售出去。市场营销管理要求必须做好营销调研、营销环境分析、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产品开发、产品服务、价格制定、渠道决策、广告宣传、公关促销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且各环节之间要进行有机的协调。

物流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含义物流管理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现代物流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一个重要利润源泉。

市场营销是个人或组织对思想或主意、计策、货物和劳务的构想、定价、促销和分销的计划与执行过程,以创造达到个人或组织的目标的交换。市场营销是企业以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来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根据用户和消费者的需要,结合企业营销环境的分析及企业本身的情况,来选择企业的目标市场,并且制定适当的营销计划以物流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市场营销对物流管理的影响充分了解市场营销对物流管理产生的各种影响,有利于在营销决策中考虑物流因素,将产、销、物紧密结合起来。

产品策略与物流活动中的顾客服务关系密切。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要经过投人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进人成熟期后,从表面来看,产品的规模不断扩大,是销售的鼎盛时期,但实际上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的利润都逐步下降。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这时庞大的销售额同时也意味着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已达到饱和,如果只生产该产品,生产者将开始逐步退出市场。此时企业必须立即向市场推出新的产品,或加宽、加深原有产品的系列,以抵消该种产品销量下降而引起的利润减少,成功的企业莫不如此。在策划开发研制新产品时,必须要了解顾客的需求、开发何种新产品最具市场潜力,要大量搜集市场信息。

一个好的产品策略,绝不可能独立于销售和顾客服务活动之外。因为从事销售和顾客服务的人员处在市场的前沿,对市场信息最为敏感,这就要求从事物流活动的人员,需要有意识地收集该产品及相关产品的需求意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市场营销策划部门,为制定产品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

在产品策略与物流之间还有一个关键的交接面,就是库存控制。在产品的成熟期,企业往往要大量购进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如果衰退期来得很快,这些原材料可能由于生产经营计划的调整而造成库存积压。因此要将产品策略与生产计划、库存控制进行有效的结合,避免造成库存的积压和浪费。

产品包装决策及处理与产品包装相关的问题时,需注意包装的规格、标准等,既要达到保护产品质量和促销功能,又要符合降低物流成本、方便商品的运输。一种新的产品能否成功推向市场,除了本身的因素外,还取决于是否具有充足的货源及成本合理的原材料,一个符合实际又有生命力的产品开发策略,是不能独立于物流活动之外的。

价格策略对物流系统及其所提供的服务也具有重要作用。其成功运用将影响物流活动的顺畅性。其中对顾客的数量折扣将直接影响顾客的订货规模,适宜的折扣优惠,将吸引顾客加大订货量,仓库的作业将趋向于处理大批量物资,搬运和运输作业都将变得高效,在实行配送制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为了提高销售量、扩大市场份额,企业采取的销售策略对物流成本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诸如某一产品实施特定促销或商品折扣活动时,销售量可能达到高峰,与之相对应,必须合理安排商品销售高峰期的制造、运输、仓库管理同时也要考虑促销过后的相对应的计划管理、过剩产品的处理等因素。

在具体进行物资采购时,市场营销对物流管理有着直接影响。运用成功的营销策略,将降低物资的采购成本。矿业公司贸易部对轴承采用零库存管理,利用轴承供应商的库存替代矿山的物资库存,节约资金多万元,有效的降低了物资库存,减少了流动资金的占用,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物流管理对市场营销的影响在进行市场营销管理、制定营销决策时,也要充分考虑物流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现代的物流管理方法为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大的服务和发展空间,如物流成本低,产品更具市场竞争力,进而为深人开展营销活动,拓展市场空间提供更多的机会。

某种产品的市场营销能否成功,销售渠道是否合理、畅通是至关重要的。无论企业利用商、批发商还是零售商,都必须按产品的特性、价格、顾客需求的大小及地点来综合考虑决定自己的分销渠道,保持从生产到顾客这一物流活动的畅通快捷。物流管理中有关需求量预测、订单的处理、产品包装、运输等环节都与销售渠道策略的运用密切相关。

物流活动中的顾客服务对市场营销产生重要影响,能否让顾客迅速、有效地满足需求,保持物流服务的稳定和信赖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从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如果物流系统不能及时把产品供应到顾客手中,市场份额将不能得到及时的保障和扩大。采取高信赖和经济性的运输方式,不仅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在物流和营销部门之间建立快速传递的信息系统,不断沟通并协调营销活动与生产库存、产品运输、顾客服务等物流环节。只有努力地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营销策略成功地付诸实施。

物流对营销有促进作用,矿业公司铁精矿外销近在咫尺的南京钢厂,不断拓展市场份额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年月北煤南运,造成全国铁路车皮紧张,在。天内,仅仅只供给节车皮,严重影响客户的原料正常供应,甚至影响公司的市场营销形象。矿业公司贸易部主动出击,积极走访铁路运输部门,努力争取更多的车皮,与此同时与汽运公司协调,共同查看南钢水运现场,迅速组织运力,将一部分矿粉改走水路,仅两天时间就运达南钢料场铁精矿,折合车皮余节,解决了用户的燃眉之急,赢得了市场信誉。近四年来,由于保证了南钢市场的物流畅通和持续平稳,加之运用成功的营销策略,梅精粉的配比从提高到,从起初年销量的万逐年增长,年有望超过万,大大提高了梅山铁精矿的市场占有率。

结语市场营销工作过程中要加强物流管理。在一个消费决策的制定过程中会出现五个不同的角色发起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市场营销工作要对每一个角色都引起重视。以铁精矿销售为例,要对用户选择供应商的策略进行掌握了解,对影响决策的采购供应部门、生产技术部门、生产使用单位加强沟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感情交流。对铁精矿销售要强化过程管理,全过程进行信息跟踪和管理。无论是铁路运输还是水陆联运,加强物流服务的顺畅性,提供稳定信赖的服务和产品,是提升产品竞争力、促使营销成功的重要手段。

物流监管范文篇6

一、企业物流经营模式选择的必要性

由于深受“重商流”、“轻物流”思想的影响,经营者对物流在企业中的功能和地位缺乏足够熟悉和重视,没有将物流看成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被动地接受生产、销售服务。

按照英国的探究表明,各种物流费用平均占货价总额的14.8%;而美国的探究表明,各种商品的物流费用百分比,最低占10%,而最高可达32%;而中国的探究表明,一般商品物流成本占商品总成本50%~60%以上,水果、食品等商品的流通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60%~70%,玻璃、陶瓷的运输破损率高达20%;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几乎占整个生产经营流程的90%。据统计,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一般占GDP的10%左右,而中国的物流成本在15%~30%之间。

二、企业物流经营模式选择

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物流经营模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摘要:其一是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其二是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据此,设计出三种决策方案摘要:物流自营方案、物流外包方案、物流联盟方案。

1.物流自营方案

物流自营是指生产企业借助于自身的物质条件自行组织的物流活动。在物流自营方式中,企业也会向运输公司购买运输服务或向仓储企业购买仓储服务,但这些服务都只限于一次或一系列分散的物流功能,而且是临时性、纯市场交易的服务,物流公司并不按照企业独特的业务程序提供独特的服务,即物流服务和企业价值链是松散的联系。

据调查,在国内工业企业中,36%和46%的原材料分别由企业自身和供给方企业承担;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企业自理和第三方物流共同承担的比例分别为24.1%和59.8%;在商业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承担的物流活动分别为76.5%和17.6%。物流自营比例之所以较高,是因为物流自营有利于企业把握对顾客的控制权,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确保企业能获取长期稳定的利润;物流自营是现有体制下企业的现实选择,如实行物流职能外包,必将使得已经自营物流的企业现有的物流设施闲置或转让,现有的物流人员换岗甚至下岗,肯定要触动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企业的高级管理层无疑要冒很大的改革风险;企业的产权状况决定了企业自营物流;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目前状况决定了自营物流是企业不得已的选择,如货主企业在接受物流服务时,经常遭受时间延宕、货物受损等对方违约的困扰。

一般说来,假如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很大,且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很强,企业采用物流自营模式较适宜。常见的物流自营经营方式有摘要:①将分散在不同组织部门的物流活动整合为一个部门加以运作管理,实现跨业务单位的内部物流管理一体化。②开发内部的水平物流组织或跨职能物流组织,该组织按照业务过程或工作流进行,而不按照任务或职能划分,以实现跨任务协作、以顾客为中心。③建立物流服务部,内部的物流服务部门以市场为导向,并向内部的服务对象索取费用,且内部顾客不再享有免费或低价服务,物流部门可为外部顾客提供服务,内部顾客也可以任选外部供给商提供服务。④成立物流子公司,企业专司物流业务管理,对物流业务统一指挥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多余的物流能力可参和社会经营,避免物流能力闲置和浪费。

2.物流外包方案

物流外包是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限内将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来完成。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外包的形式或战略联盟、合作的形式交由外部组织承担。正如美国闻名管理学者德鲁克曾预言摘要:"在十年至十五年之内,任何企业中,仅做后台支持而不创造营业额的工作都应该外包出去,任何不提供向高级发展的机会的活动、业务也应该采用外包形式”。

据中国仓储协会1999年初对全国45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45.3%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二年内选择新的物流供给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的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4.3%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美国《财富》杂志报道,年收入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普遍开展了外包业务;据IDC统计,全球外包服务市场年增长率为12.2%。企业采用物流外包模式,根本原因是和物流自营相比能获得更多的效用价值,其他原因如摘要: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企业自身物流技术手段有限;增加企业柔性;提高企业为顾客服务的专业水平,改进企业形象;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当前国内企业将部分物流功能采取外包方式实现的做法较普遍,但外包的范围还相当窄,仅局限于一些作业性活动,是因为物流外包经常使企业失去对一些产品或服务的控制,增加企业正常生产的不确定性;其所产生的收益分配的不确定性,使企业承担很大的盈利风险;外包有可能使企业丧失学习机会和核心能力的培养机会。

一般说来,假如物流对企业成功的影响程度不大,且企业对物流的管理能力较弱,企业采用物流外包模式较适宜。常见的物流外包经营方式有摘要:①外包全部物流,当企业物流服务的复杂性低且资产的专用性低时,企业可采用多个外包伙伴,以提高外部企业的竞争性并从中获得更好、更稳定的低价服务;当企业物流服务的复杂性高但资产的专用性低时,更有利于企业广泛地将各种物流服务外包给潜在的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②外包部分物流,当企业物流服务的复杂性低但资产的专用性高时,企业自己投资专用性资产,不从事物流自营,而将专用性资产租赁给外部企业,并由其来运作物流;当企业物流服务的复杂性高且资产的专用性高时,运用激励机制实施部分物流外包。

3.物流联盟方案

物流监管范文篇7

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核心内容是商品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个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四个部分都与传统情况有所不同。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这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

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因此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极为巨大,物流未来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

二、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综述

由于电子商务与物流间密切的关系,电子商务这场革命必然对物流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物流业的地位到物流组织模式、再到物流各作业、功能环节,都将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发生巨大的变化。

(一)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里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二)供应链管理的变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三方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地掌握产品销售信息和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

(三)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它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的发展,因为:(1)跨区域物流。电子商务的跨时域性与跨区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或国际化特征;(2)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重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对物流各作业环节的影响

(一)采购。传统的采购极其复杂。采购员要完成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检验产品、下订单、接取发货通知单和货物发票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作。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

因特网可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因特网采购,可以接触到更大范围的供应厂商,因而也就产生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又从另一方面降低了采购成本。

(二)配送

1、配送业地位强化。配送在其发展初期,发展并不快。而在电子商务时代,B2C的物流支持都要靠配送来提供,B2B的物流业务会逐渐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其供货方式也是配送制。没有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就无法实现。

2、配送中心成为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汇集中心。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商流和物流都是在信息流的指令下运作的。

四、电子商务对物流各功能环节的影响

(一)物流网络的变化。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电子商务对物流网络的影响,一方面是与信息直接相关的物流网络,另一方面是实际的物流网络。

1、物流网络信息化。物流的网络信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这里指的网络信息化主要指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以及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二是组织的网络,即Intranet。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电脑网络。

2、实体物流网络的变化。物流网络可划分成线路和结点两部分,其相互交织联结,就成了物流网络。

首先,仓库数目将减少,库存集中化。配送中心的库存将取代社会上千家万户的零散库存。

其次,将来物流结点的主要形式是配送中心。在未来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以时间为基础,货物流转更快,制造业将实现“零库存”,仓库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所经营。

第三,综合物流中心将与大型配送中心合而为一。物流中心被认为是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货站、货场、仓库、转运站等演变和进化而成的一种物流结点,主要功能是衔接不同运输方式。综合物流中心一般设于大城市,数目极少,而且主要衔接铁路

与公路运输。配送中心是集集货、分货、集散和流通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结点。物流结点的设置与运输是有密切关系的。目前在实践中,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筹建已经开始,它是上述变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城市综合物流中心将铁路货运站、铁路编组站和公路货运站、配送、仓储、信息设施集约在一起,实现各城市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直达货物列车运行,又可以利用公路运输实行货物的集散,还可以实现配送中心的公用化、社会化,并使库存集中化。

(二)运输的变化。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运输的原理并没有改变,但运输组织形式受其影响,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

1、运输分为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物流网络由物流结点和运输线路共同组成,结点决定着线路。传统经济模式下,各个仓库位置分散,物流的集中程度比较低,这使得运输也很分散,像铁路这种运量较大、较集中的运输方式,为集中运量,不得不采取编组而非直达方式。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库存集中起来,而库存集中必然导致运输集中。随着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建成,公路货站、铁路货站、铁路编组站被集约在一起,物流中心的物流量达到足够大,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城市之间的铁路直达运输,运输也就被划分成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一次运输是指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运输,二次运输是指物流中心辐射范围内的运输。

2、多式联运大发展。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将得到大的发展,这是由以下原因所导致的:第一,电子商务技术。运输企业之间通过联盟,可扩大多式联运经营;第二,多式联运方式为托运人提供了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方式,因为电子商务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简化交易过程,提高交易效率。在未来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与其说是一种运输方式,不如说是一种组织方式或服务方式。

(三)信息的变化。物流信息在将来变得十分重要,将成为物流管理的依据。

1、信息流由闭环变为开环。原来的信息管理以物流企业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功能环节为对象,以自身企业的物资流管理为中心,与外界信息交换很少,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

现在和未来的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管理,以顾客服务为中心。它通过加强企业间合作,把产品生产、采购、库存、运输配送、产品销售等环节集成起来,将生产企业、配送中心、分销商网络等经营过程的各方面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此时,信息就不是只在物流企业内闭环流动,信息的快速流动、交换和共享成为信息管理的新特征。

物流监管范文篇8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摘要: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给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和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和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新问题的出现。

2.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摘要: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给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给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给、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足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和物资供给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和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摘要:加强供给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足度。

3.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猜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给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给。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摘要:(1)猜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给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给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和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猜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猜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目前状况、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猜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具体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猜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猜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给渠道的选择

供给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给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给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给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给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给商j供给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给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摘要: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给商供给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和建议

物流监管范文篇9

如何在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辅助提高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一直以来是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现代物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该热点问题,本文将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将数字化管理具体应用到实证分析对象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将从数字管理需求分析及数字管理开展思路两个方面展开分析研究。

1.1数字化管理需求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面对巨大的国内市场,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与渠道开拓,均建立了各自的物流网络体系(仅指实际存在的各地之间的物理通路)和物流运输体系(仅指物流公司自身构建的物流运输队伍)。由于国内的现代物流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并且企业自身规模与实例均处于弱势(与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相比)。因此,国内物流企业在如何动态实时管理上述二者(物流运输体系和物流网络体系)方面目前基本处于空白,从而造成了针对客户承诺的物流服务质量与实际物流服务质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物流服务的在线灵活调度、再分配机制也基本无法实现。这一系列问题,大大降低了物流企业深入发展的潜力,从而对中国物流企业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埋下了潜在的隐患。由此可见,尽快弥补数字化管理已经成为国内物流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

1.2数字化管理展开思路

面对如今迅猛的信息化发展技术,解决上述二者之间的动态管理已经成为可能。利用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与第三代移动通讯,基本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对物流运输体系的每一个配送队伍(即货运司机、押货人员等),均配置了一部通讯工具(第三代移动通信终端)。使用该终端即可接收由物流派送数据库发送的各类与派送货物和即将派送货物有关的信息。在物流运输体系中,对物流派送的工具(主要是汽车)安装第三代移动通讯设备,即可实现物流派送公司远程实时监控物流派送体系中的交通工具和货物的运输情况等信息(包括物流货物当前实时位置等信息)。

建立好上述物流数字化服务平台后,物流公司即可通过该平台对企业每日实时运营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在分析层面,可以解决之前理论上成立的各种指标的具体落实。这些指标包括物流货物到达完整率、物流货物到达及时率、物流运输在线调整率、物流运输安全运输率、物流运输返程满载率、物流运输返程及时率等关键指标。针对物流公司的每一个配送队伍均可得到其全年的上述服务质量数据,通过加权计算的方式,进而得到体现其全年工作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利用该综合服务指标,在单个物流企业内部实行奖优惩劣的评价工作,从而真正实现通过数字化管理提高企业服务质量的管控目的。以下通过实证分析,对如何应用数字化管理进行具体应用分析。

2物流企业数字化管理实证研究

本文用代号JS代表实证研究对象,用代号JSi代表实证对象内部的派送队伍。由于在公司内部实际存在的派送队伍较多,而文章篇幅有限,故仅在此处选取10只派送队伍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所以变量i的取值为1到10。为了使研究结果具有对比性,在开始数字化管理之前先获得这10只队伍的历史数据,将其平均化后汇总,得到表1。随后对这10只队伍展开数字化管理,得到其新的服务数据,将其汇总后得到表2。获得表2中的数据,我们即可利用加权计算的方式得到该实证对象内部10只派送队伍的总体评价结果。具体计算过程参考下式:其中:变量ZHPF代表针对单只派送队伍的综合评分;变量HWDDWZL代表针对单只派送队伍的物流货物到达完整率;变量HWDDJSL代表针对单只派送队伍的物流货物到达及时率;变量YSZXTZL代表针对单只派送队伍的物流运输在线调整率;变量AQYSL代表针对单只派送队伍的物流运输安全运输率;变量FCMZL代表针对单只派送队伍的物流运输返程满载率;变量FCJSL代表针对单只派送队伍的物流运输返程及时率。

利用上述公式,即可得到10只派送队伍的综合评价结果,具体见表3。通过表3不难发现,实证对象的10只派送队伍的综合评价结果平均分为25.1分。在平均分之上的队伍共有3家,分别为1号队伍(取值27分)、2号队伍(取值27分)、7号队伍(值26分)。综合评分最低的队伍为3号队伍、4号队伍、5号队伍、8号队伍(取值均为24分)。提高度最高居于前三的依次为10号队伍(提高度为25%)、2号队伍(提高度为22%)、8号队伍(提高度为20%)。提高度居尾的三只队伍依次为3号、4号、5号队伍(提高度均为14%)。通过对提高度靠前的队伍(前3只队伍)进行相应的奖励,同时对排名靠后的队伍(最后3只队伍)进行适度的惩罚,即可真正实现奖优罚劣的效果。与此同时,观察上述分析结果不难发现,表2中的数据相差幅度不大,这主要是源于该数字化管理系统在实证对象已经推广使用了接近3年。在推广之处,评分差距要远大于表3中所描述的情况。通过这3年多的管控,真正调动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公司的综合服务水平(从评分结果来看就是评分差距趋于接近)。

3建议

物流监管范文篇10

1.1战术预算管理与战略预算管理的矛盾

物流企业财务预算系统由战略财务预算与战术财务预算构成。战略财务预算目标的实现需以一系列战术财务预算的达成为前提,战术财务预算的设计则需在战略财务预算框架下展开。其一,战略财务预算与战术财务预算的预算重心有差异。战略预算控制目标等价于物流企业战略目标,主要测度其在较长期间的运营能力和预算资源配置,一般是基于物流预期收入估算的方式来敲定具体预算项目的预算额;而战术财务预算则偏重控制短期内物流企业达成目标所需财务资源量。一些物流企业为追求短期财务绩效而将预算资源投入收益快的项目中,忽视有助于提升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必要的战略预算资源投入,从而使得企业当期利益与远期利益持有者为争夺有限的预算资源而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该矛盾体现为物流企业预算决策者和预算相关者之间因缺乏必要沟通而相互冲突,其根源在于部门间利益及部门与企业整体的割裂与对立,各部门主管基于本部门利益来制定本级预算,缺乏部门间及部门与企业整体间围绕预算的利益协调机制。其二,战略财务预算需要基于较长周期的物流企业财务运行规律来做出决策,而战术财务预算则依据当期财务运行规律做决策。由于资产型物流企业前期投资需求巨大,资本投入周期与投资收益周期频率不一致,若简单依据短期财务预算视角来审视此类长周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则必遭否决。因此物流企业应当着眼于财务全局,协调战略预算与战术预算的现金流,实现企业长期与短期资本资源需求的有序调度。

1.2静态预算管理与企业动态经营环境的冲突

传统物流企业多根据企业前期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预算数与核实数及本期相关数据的预测数来给定未来期间内的固定财务预算数。该传统方法通过定期预算等方法编制的固定预算决议案要求在随后的具体实施中相对稳定不变,因此属于静态预算管理模式。该静态预算编制方法适合于业务量变动幅度较小的物流企业,而多数业务市场化的物流企业的服务价格及成本随市场行情波动,若简单套用静态预算模式,则将可能导致预算数额滞后于实际执行数额,而静态预算本身缺乏应对环境变化的弹性空间,自然难以有效考核和评价企业绩效,故丧失预算应有之义。

1.3预算资金管理与资金时间价值的不协调

传统预算管理模式偏重于关注具体项目的资金成本支出数额管理,在保持项目既定物流服务功能水平的条件下,大力降低具体物流服务成本支出。这一对资金价值持静态看法的分析架构明显忽视预算资金所占用的时间价值。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伴随时间推移而产生的资金价值增值,因此一定期限内的预算资金的具体支出时间节点不同,其资金时间价值存在显著差异。若在制定预算方案时未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则不仅导致企业资金结构安排失衡,提高资金成本,而且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浪费企业有限资源,增加企业财务风险水平。由于资金自身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增值,必须借由具体投资活动方可产生收益,因此若想找寻预算资金管理与资金时间价值的均衡点,必须通过有效提升预算资金管理水平,提升预算资金的资金拨付管理的时间精确性,尽可能缩短资金的闲置期,以增进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具体解决方法必须从调整资金筹集方式和成本及资金获取及归还的时间安排等方面着手。

2物流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应对策略

2.1完善物流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内部制度

物流企业的财务预算方案拟定过程实质是企业内部资源的再分配过程,牵扯到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亟需规范的预算管理制度加以约束。由于当前多数物流企业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常出现岗位职责模糊,工作程序紊乱,方案拟定后监督实施贯彻不力等诸多问题,若要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需从如下几方面着手:其一,物流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预算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方针、程序及必要的纠错机制设计等内容。其二,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需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针对每一预算工作环节都要规定时间控制、进度控制等硬性量化指标,以便具体制度执行人依据制度处理工作,避免围绕工作程序不清展开不必要的纠结。其三,强化物流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水平,通过明细化财务预算科目的方式来提升预算方案对物流企业实际运营环境的契合度。预算方案应当明细化具体预算支出科目,以方便具体执行人员的理解和操作,降低预算执行人员在预算具体执行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减少商业贪污腐败行为。

2.2基于物流企业战略目标制定财务预算方案

物流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前提是可对该企业的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基建投资及仓储、运输、搬运、包装等日常物流活动开支都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并基于物流企业战略目标来制定财务预算方案。其一,物流企业战略目标决定该企业财务预算方案的基本架构。这是由于现代物流运作横跨多行业和多地区,企业物流战略的制定、物流管理活动的贯彻落实、企业物流职能与相关职能的协调互补等都需以企业战略思想为指引。物流企业战略目标可分解为若干子目标,各子目标间通过相互协调以达成物流企业的最优运营绩效。物流企业财务预算是其战略目标的有机构件,必须有其他子目标相互作用方可提升物流企业战略目标达成的几率。其二,物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水平受制于财务预算方案。物流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若干子系统方可逐一落实,各细分目标子系统的实施进度及实施效果取决于物流企业相应的财务预算。通过合理调整企业战略目标之细分目标子系统的预算额度结构的安排,可以调控物流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实施进度,优化其实施效能。

2.3强化物流企业全面财务预算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