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9:41:40

文献信息

文献信息范文篇1

一、基本要求

稿件中所有引文和引证观念的文献出处,做到凡引必注,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集中列于正文末尾,序号用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序号标示。参考文献请注明首要责任者,落款(专闻名、文章名),出书地,出书社名或期刊名,出书时间(版别、期数),页码。多次引证同一出处的参考文献时,在正文中标示首次引证的参考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方括号外标示引文页码。

二、著录格局

(一)专著.适用于一般图书、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陈述等。[序号]首要责任者.文献落款[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出书地:出书者,出书年:引文起止页码[引证日期].获取和访间途径.数字目标仅有标识符.[1]陈登原.国史旧闻:第1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0:29.[2]哈里森,沃尔德伦.经济数学与金融数学[M].谢远涛,译.北京:我国人民大学出书社,2012:235-236.[3]贾东琴,柯文.面向数字素质的高校图书馆数字服务体系研讨[C]//我国图书馆学会.我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2011年卷.北京:国家图书馆出书社,2011:45-52.[4]袁洪权.“统一战线”方针下的“整合”——1951年的新我国"文艺界"研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0.[5]吴云芳.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并列结构研讨[D/OL].北京:北京大学,2003[2013-10-14].http://thesis.lib.pku.edu.cn/dlib/List.asp?lang=g&type=Reader&.DocGroupID=4&DocID=6328.(二)期刊.[序号]首要责任者.文献落款[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引证日期].获取和拜访途径.数字目标仅有标识符.[1]袁训来,陈哲,肖书海,等.蓝田生物群:一个知道多细胞生物来源和前期演化的新窗口[J].科学通报,2012,55(34):3219-3227.[2]CAPLANP.CatalogingInternetresource[J].Thepublicaccesscomputersystemsreview,1993,4(2):61-66.[3]李炳穆.韩国图书馆法[J/OL].图书情报工作,2008,52(6):6-12[2413-10-15].http://www.docin.com/p-400265742.htm1.(三)报纸.[序号]首要责任者.文献落款[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报纸名,出书日期(版次)[引证日期].获取和拜访途径.数字目标仅有标识符.[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2]余建斌.我们的科技一直在追逐:访我国工程院院长周济[N/OL].人民日报,2013-01-12(2)[20I3-03-20].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01/12/nw.D110000renmrb_20130112_5-02.htm.(四)电子资源凡属电子专著、电子专著中的分出文献、电子接连出书物、电子接连出书物中的分出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局分别按上述有关规矩处理。除此而外的电子资源依据如下规矩著录。[序号]首要责任者.文献落款[文献类型标识/文献载体标识].出书地:出书者,出书年:引文页码(更新或修正日期)[引证日期].获取和拜访途径.数字目标仅有标识符.[1]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9次我国互联网络发展现状计算陈述[R/OL].(2012-01-16)[2013-03-26].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201/P020120709345264469680.pdf.[2]HOPKINSONA.UNIMARCandmetadata:Dublincore[EB/OL].(2009-04-22)[2013-03-27].http://archive.ifla.org/IV/ifla64/138-161e.htm.

文献信息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体育文献资源;信息化;建设发展;重要性

一、引言

本研究致力于研究在Web2.0技术下新型高校图书馆体育资源模式组织,该模式主要以教师和学生作为服务对象,开放式地整大化、更新频繁、整合体育资源,作为教学、科研的辅助手段,改革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方式。同时,用户以共同创新者的身份出现在信息服务创造过程中,不在是被动的服务接受者,还是服务的创造者,不仅给教学科研带来及时的信息资源的更新扩展,更对部分参与者本身,特别是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激励成分,导致学习情感上的积极参与。

二、高校体育文献资源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性探索

高校的教学、科研、图书馆是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图书馆更是作为知识资源的宝库向用户(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信息服务,一直以来是高校校园文化、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的种类也从文本、图片向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扩展,传统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也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与时俱进。随着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的web2.0环境下,用户参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也成为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体趋势。随着运动竞赛风靡全球,奥运生活在我国的燃起“,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体育在人们的社会生活总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例如:沙滩排球、软式排球、气排球、体育舞蹈、飞盘、瑜伽、射击等新兴的运动项目也层出不穷,为体育教学、体育科研、社会体育、群众体育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可能性因素。诸多因素推动了我国体育类图书文献资料的丰富与发展,也促进了体育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体育图书市场的空间也在逐渐扩大,也为学校图书馆体育文献资源的扩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国的体育图书信息发展快速,体育图书内容多元化不断涌现,但我国的高校图书馆体育图书信息资源研究及共享比较薄弱,除了一些期刊数据库检索,高校体育图书资源的整合和建设还大都停留在馆藏基础上,严重阻碍了我国体育图书信息资源的共享,影响了体育科研、教学的发展。目前,国内对于用户参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缺乏系统性,专门针对体育学科的具体研究还处于空白。图书馆用户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本课题着重于比较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体育文献资源建设创新模式,力争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通过资源的有效共建共享加强馆员、教师、学生互动,促进参与者创造思维、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认知能力的提高。致力于将体育文献资源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科技创新活动、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教育理念和建设手段优化教学环境,不断满足高校师生的学习、科研和社会需要。以学校体育作为基础,发挥社会体育重要平台,从传统走向现代,进一步拓展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不断延续着体育文化生命力,创造出充满活力的新型体育文化,丰富着现代的高校校园文化,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校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学习与科研氛围,营造学习型科研型大学。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引领阳光活力、开拓创新的教风、学风;倡导全员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校园文化;以高校图书馆为依托,培育学校民主管理、积极科研、公平育人的优良风尚;提升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凸显体育文献资源的活力和张力,构建“和谐校园”,助力提高学生自主、自立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高校体育文献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形式

围绕学校体育专业教学与科研过程中所需信息的专业范围和专业特色探讨Web2.0技术下用户参与的高校体育资源图书馆理论框架构建模式。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师范院校、文科与理工院校,都有必要建立专业学科馆藏体系,组织收集相关学科的书刊及电子资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信息。用户激励模式研究:并不是每个用户都会参与图书馆服务创新,也并不是每个参与者都能对图书馆服务创新作出贡献。只有用户愿意参与其中,才能实现高校图书馆体育资源的价值,如何建立用户参与服务创新激励机制,持续吸引用户参与,这是基于Web2.0技术下用户参与的高校体育资源图书馆的构建是否成功的关键问题。如何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对Web2.0技术下用户参与图书馆数字资源生产进行系统的研究:用户参与的高校体育资源图书馆模式研究,对于优化馆藏资源构成、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用户不在是被动的服务接受者,还是服务的创造者,给教学科研带来及时的信息资源的更新扩展,使得新型图书馆在具有丰富馆藏资源的基础上,还有开放性和前沿性的优点,在帮助高校培养造就复合型人才的同时,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倡导全员参与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校园文化,提升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用户参与信息服务的过程是融合了交互、信息、生成内容和信息评价等多个方面的行为,对于用户来说也会产生满足和激励,对进一步填充高校图书馆新型信息服务研究领域心理学角度的缺失,并对丰富用户行为研究做出贡献;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作者:李胜 余爱 单位: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1]王兴,刘文华,司虎克,吴瑛.体育院校术科专业学生创新成果与创新意识现状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6):78-80.

[2]苏庆永,司虎克.体育院校教师知识共享的意愿、能力与方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2):96-100.

[3]徐祖银.体育院校图书馆阅读心理分析与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5):161-162.

[4]张英.高校体育文化与图书资料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5(1):60-61.

[5]单凤军.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教育环境调查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1,30(2):47-49.

[6]吴淑华.我国体育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方案探讨[J].晋图学刊,2005(6).

文献信息范文篇3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同时也给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无论是工作、学习、娱乐都离不开计算机等下代化设备,人们获取文献信息的渠道和速度更快捷方便,通过计算机等媒体获取所需信息资料已成为主流。由于文献信息量的急剧增加,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对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和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打破了以往以旧的借阅服务为主的模式,向更高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为主的服务方式转变,更多的图书馆员将从事信息的组织和加工工作,以满足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采用先进的服务手段和设备,准确及时的把读者所需要的信息送达给读者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量不断增加,人们要想从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里获取有用的知识,一方面,须加强读者的信息素养,提高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勇于创新,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挖掘服务潜力,主动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第二,从事文献信息服务的工作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获取信息。努力加强业务学习,广泛了解世界前沿的科技动态,准确的把搜集来的信息经过加工整理传递给读者,为教育、科研以致行政决策提供坚实的第一手资料;第三,要广泛听取读者意见,经常深入读者中间或通过问卷和召开读者座谈会等形式了解读者的需求,开展各种活动宣传,引导读者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由于计算机等设备参与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并且应用于文献信息的制造、传播与利用的全过程,以高效的运算和传递属性,为现代图书馆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产生了各种数字文献,改变了以往的传递模式,丰富的数字化信息也改变了图书馆的馆藏格局。作为高校图书馆更应该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未来的图书馆将会以电子图书为主,以文献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为工作重点的服务,传统的信息服务手段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提高文献信息在教学工作的服务职能

高等学校是培养国家和地方人才的摇篮,图书馆则是学校的第二课堂。图书馆要针对高校教育教学的特点,深入挖掘文献信息对教师和学生的服务潜能,根据各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的发展需要,有针对性的提供专题服务、定向服务,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特色资源服务。首先,图书馆是读者的精神家园,图书馆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读者展开的,大学教育是以教师导向教育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可以通过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并更新知识结构,及时掌握国内外的前沿动向,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化的教育形势和发展需要。其次,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调整专业课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结构和扩展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成绩和理论水平。大学教育,是教给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知识和本领。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中全面提高读者的文化素质和文献信息素养。第三,图书馆肩负着服务育人的职责。服务育人的先决条件包含两方面,一是,人的因素,即馆员的主观因素;二是,图书馆的服务设施等物质条件方面的客观因素。只有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图书馆最大效益,才能令读者满意,才能更好的发挥服务育人的作用。如今,挖掘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对提高服务的软环境越来越被广泛重视,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和原动力。因此,在管理上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馆员自己要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馆员们要以自己的言行感动人,以自己的行动带动人,以自己的魅力影响人。通过图书馆文献信息集中的优势,积极开展读书和宣传读书活动,使读者在阅览群书中找到人生的偶像和目标,在榜样的作用下规范自身的品德及言行,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人生行为习惯。可能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都可以给人以启迪甚至转变人的一生命运。好的榜样、好的书籍不仅有利于净化读者灵魂,而且对提高读者的思想境界以致世界观的转变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高校图书馆普遍认识到了服务育人的重要意义,并把“服务育人”作为本馆工作中的大事来抓。最大限度的提高文献信息的利用率。

提高文献信息在科研工作的服务职能

高校的科研工作是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基础,是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水平,加快学科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科研是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在高校的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衡量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与档次。科研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建设工作,影响着高校潜力和优势的发挥。高等院校科研实力的强弱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在激烈竞争中能否获胜的关键。高校有完善的实验设备、文献信息资源和其他科研条件。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和良好的现代化服务设备,是科研工作者学习、研究、广泛获取信息资源和掌握世界前沿科技动态的最理想场所。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主阵地要做到:(1)为制定科研发展决策和科研选题提供参考服务。为科研部门在制定科研发展规划决策时提供当前的科研动态,为科研人员在确定研究课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时,提供有关文献资料和现有研究水平、研究成果、今后的发展趋势等相关信息,避免课题的重复,使其在研究领域具有新颖性和先进性。(2)科研人员需要的信息资料一般都是经加工后的深层次信息,图书馆要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专业对口、信息准确的文献资料,对大量的文献进行系统的搜集、分析研究、归纳整理成综述、研究报告、专题、总结等便于利用的文献信息资源,供用户选择,就他们提出的某些课题连续提供对口性的文献信息资料。(3)根据科研的新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有馆藏信息资源进行多层次的开发利用,紧跟高校科研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保证高校科研信息畅通。为实现科研目标创造条件,提供优质服务。更好地进行科研活动,促进更多的科研项目结题以及精品项目问世。

发挥馆员“以人为本”爱岗敬业精神努力提升服务档次

文献信息范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数据源,以主题=健康信息素养检索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献,检索截止时间为2020年11月6日。重复文献、报纸、新闻报道、英文文献、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予以排除,最终272篇文献纳入本研究。1.2方法。对文献进行处理,分析文献的数量分布、被引频次、发表期刊、作者、科研机构、关键词等特征。1.3统计学方法。采用CNKI的统计分析系统和EXCLE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描述性方法对我国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2结果

2.1发文数量和总被引频次。2009~2020年,共272篇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献,各年的文献数量和被引频次见图1。2.2载文期刊。2009~2020年,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文献发表在多个学科领域,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见表1。2.3文献作者。2009~2020年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发文量排名前3的作者为王辅之、陆建玉、韩云峰,其中发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见表2。2.4科研机构。2009~2020年,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科研机构主要是各高校,其中发文前10位机构见表3。2.5关键词。将“公共图书馆”“医学院校图书馆”“图书馆”,“影响因素”与“影响因素分析”等相似词进行合并之后,有关健康信息素养文献中的热门关键词有8个,即“健康信息素养”(100)、“健康素养”(71)、“影响因素”(53)、“图书馆”(26)、“信息素养”(29)、“健康信息”(21)、“健康信息行为”(17)、“健康教育”(16)。

3讨论

3.1文献数量。某领域的文献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通过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后发现,2009~2011年,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的相关文献较少,而从2012年开始,文献数量开始逐步增长,说明从2012年开始,健康信息素养受到学者的关注。一直到2020年,文献数量也大致呈增长趋势,且文献数量占纳入研究文献总量的95%,但是2019年年文献数量下降较多。从表1也可以看出文献数量和被引频次分布大致相同,其中2010年的总被引频次呈现一个小高峰,通过分析发现,学者张士婧的单篇被引频次达122次,说明该文献是健康信息素养研究中的核心文献,具有较大的影响力。2015年和2016年的总被引次数较高,分别是288次和299次,但是2017年总被引频次陡然下降。分析原因:一方面由于当年的发文量较其它年份较少,另一方面因为当年没有出现较大影响力的文献。3.2文献发表刊物。整体来看,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刊载在图书情报类期刊较多,说明图书馆广泛参与到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中。其中《中国健康教育》刊载健康信息素相关文献27篇,总被引次数333次,说明其是这个领域的核心期刊。另外,《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刊发了8篇文献,但是总被引次数高达114次,远远超过发文量排名第3的杂志,通过分析发现,其《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中有1篇文献被引次数超过40次,这可能是总被引频次较高的原因。另外,发文数量排名靠后的图书馆情报工作和图书馆杂志总被引频次也较高,说明其在健康信息素养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3.3文献作者分布。学者推动学科的发展,是开展科学研究的核心力量。本次研究发现,中南大学的王辅之的发文量、合计被引频次均为最高,说明其在健康信息素养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另外,尽管武汉大学的邓胜利、张敏、付少雄以及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王刚等的发文量只有2篇,但其合计被引频次较高,说明这些作者在健康信息素养研究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此外,排名前10位的作者中有3位来自武汉大学,表明该校有较多学者从事健康信息素养的相关研究。3.4科研机构分析。从发文量排名前10的科研机构来看,健康信息素养的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这是因为高校具有科研经费、理论知识等作为支撑。其中,武汉大学的合计被引频次最高,其次是中南和华中科技大学,说明这些高校在健康信息素养领域研究的影响力较高。另外,发文数量排名第6的华中科技大学总被引次数达178次,经分析发现,其中1篇文章是该校学者张士靖发表,被引次数达122次。本研究还发现,科研机构发文量排名第2和第3的山西大学和北京大学没有排名靠前的作者,表明上述两所高校在健康信息素养研究方面有一定影响力,但可能没有特别突出的学者,即单个研究者所发表的文献较少或者所发表文献的引用价值没有其他高校研究者高。此外,虽然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发文量排名较低,但是总被引频次较高,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机构对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影响力较高。3.5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指从文章题目和摘要中提炼出来词语,其主要功能在于表达学术论文的主要思想,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发现和查找,是文献主题的表达[3]。通过分析某学科领域期刊论文的关键词的词频,可以描述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状况,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本研究选出了8个高词频关键词。2009~2011年,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献少,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健康素养的文献综述[4]和健康信息需求调查[5]。2013~2020年,随着健康素养与信息结合,研究者的关注点开始转向健康信息素养,主要关注人群健康信息素养[6]以及挖掘健康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7]。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们开始更多地关注健康信息素养的实现途径[8]和能力框架构建[9]。

4总结

本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我国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基本概况进行了总结,一方面,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有关健康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献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另一方面,从当前的研究内容来看,研究者正积极寻找影响健康信息素养原因,在未来的研究中将针对性地采取提高公民健康信息素养的措施。

参考文献:

[1]LaScalaK,EriksonM,SparksS,etal.HealthLiteracyInitiativesandLessonsLearnedwithNGOs:WisconsinHealthLiteracy[J].StudHealthTechnolInform,2020(269):248-257.

[2]梅欣,陈功,李俊林,等.2018年武汉市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6):506-510,525.

[3]吴珞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医学信息,2020,33(3):13-15,23.

[4]吴民,黄崑,黄慰.面向公民健康素养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9):7-11.

[5]彭丽,李俊林,黄远霞,等.武汉市居民健康信息来源与需求形式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S1):112-114.

[6]欧光忠,张山鹰,管纪惠.应用德尔菲法构建糖尿病患者健康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2):107-110.

[7]聂雪琼,李英华,李莉,等.中国居民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2):120-124.

[8]刘润麟,李新辉,范晶晶,等.新疆农村居民健康素养与健康信息主动获取行为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36(12):934-937.

文献信息范文篇5

〔论文摘要〕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丈献信息开发进行数据统计,从信息开发状况、信息用户类型、信息资源利用、数据库建设、信息产品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从中探析了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和对策。

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价值性和即时性更加明显,用户需要经过深加工的有效信息,许多图书馆开展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满足社会不同阶层、众多领域的多层次、多元化信息需求。开发信息资源,提供信息服务,促进知识更新,已成为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和主攻方向。

本文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过去2003年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进行数据统计,并从多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以求客观地反映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工作状况和服务效果,探求今后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工作对策。

1文献信息开发数据统计分析

1,1信息开发状况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文献信息的开发工作,自1991年起成立海外报刊信息中心,开发《决策内参》等信息产品,至今已编辑了600多期,同时还开发《文化内参》和《警界参考》等,为各级领导部门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服务,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成为许多省市领导的参考必备。在1994年信息部就设立了《金迅剪报》中心,专门开发各个行业的专题信息,为社会各界人士服务,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2002年10月,两部门进行合并,成立了报刊信息开发中心,并致力于加大信息开发力度,全面整合信息资源,提供优质信息服务。2003年中,其信息开发数量见表1:

其中,行业剪报复印版编辑38个专题信息,电子版编辑32个专题信息。

从数据可知,信息开发的数量是很大的,信息开发是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的,既有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参考的内参资料,又有为企业和各界人士提供数十个行业资讯的经济信息;既有提供传统用户阅读的复印版,又有为现代化用户服务的电子版;可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方面是馆领导具有强烈的信息开发意识,投人较大的人力物力,力求更快速、更全面、更准确地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是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开发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图书馆作为向公众提供文献信息的社会机构,拥有丰富的各类文献信息资源,并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为文献信息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图书馆拥有较为完善的自动化设备,可以采用网络互联以保证信息的快速存取。图书馆还拥有一批专业的信息开发人员,他们掌握开发文献信息的方法和现代信息存贮、检索技术,了解信息源,会利用各种资源数据库,因此,能开发出专题多、数量大的各类型信息。

1.2信息用户类型

现代社会,人们的信息意识不断增强,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他们希望图书馆及信息机构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侧面的信息服务。这些信息用户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服务对象,研究和掌握信息用户的结构状况,了解信息需求特征,是做好文献信息开发工作的依据。现将各类型的信息用户进行了统计,数据见表2:

由上表可见,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扩展到社会各阶层,服务对象呈现多层次化,并以政府机构和企业成为信息服务的主体,两者占用户总数的83.8%。这是由于政府机构各级领导干部的战略决策和宏观管理对我国科技发展、经济建设的影响深远,他们在制定方针政策和规划时,常需要大量的信息进行参考,以了解国内外某些领域科技发展水平、高新技术、经济信息以及对未来预测方面的信息。而市场经济体制使企业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也必须掌握一切经济信息,了解经济环境及市场状况,才能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这些信息用户均需要内容新、范围广的各类经济信息。对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预见性要求较高,同时需要整体性、政策性、战略性、智囊性的综合信息。这些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图书馆能在社会经济的大舞台上一展风采。

1.3信息资源利用

信息资源是文献信息开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开发文献信息产品过程中利用各类信息资源的统计见表3:

由数据可见,在当前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开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服务基础资源得以扩展,从传统图书馆基于馆藏文献的信息服务拓展为基于全球信息资源的信息服务,从利用印刷型文献到利用数字化信息(包括各类型数据库及互联网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呈类型多样、数量庞大、跨时空等特点。

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文献信息服务注人了更多、更新的内容并使其融人信息网络的大环境。同时,由于数据库资源与互联网资源的利用不断扩展。计算机检索已成为目前的主要检索手段。反映了现代化服务手段在文献信息开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现代化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的信息服务相比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这将在信息服务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上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图书馆藏将没有存在的意义。从上述数据可知,馆藏资源的开发仍占着较大的份量。事实上数字资源与馆藏资源两者缺一不可,将共存互补。

1.4全文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进行数据库建设,一是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二是给有关网络提供共享,以便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信息通道。它将使知识信息的有序化加强,传递速度加快,因此,我们要加强文献资源和信息资源建设,加强数据库建设,特别是要加快具有本馆特色的全文数据库建设。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文献信息开发的同时十分注重全文数据库建设,建立各个文献信息产品的全文数据库。其主要数据见表4:

从以上数据可知,自建全文数据库数据已达12万多条,这项工作是出色的。特别是在2003年中,在继续做好行业剪报数据库制作工作的同时,对《决策内参》、《警界参考》数据库进行完善和改版,对数据进行了重新的著录、整理和人库工作,并着手建立《文化内参》数据库。其工作成绩显著。

可见,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在数据内容方面已注重对文献资源的深加工。并着力加强文献信息产品的全文数据库建设。如果图书馆在文献数量与品种上都占有优势,但仅单纯地将某些文献电子化,那还只是载体形式的变化。只有深人对数据进行组织、加工、整理,才会获得较高的附加价值。因此,我们要在坚持建设好图书馆书目、题录、文摘等二次文献数据库的同时,还需有重点地逐步建立起能揭示不同层次、反映多个角度的全文、数值、事实等数据库,加快开发建设具有特色的数据库,并使所建数据库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形成图书馆的有特色的信息产品,使之走向网络,走向市场,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图书馆间的横向交流与协作,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1.5信息产品质量评价

信息开发服务质量水平如何还需要经过用户给予最终评价。2003年正值《决策内参》出版600期之际,报刊信息开发中心对其质量进行用户调查。向用户发出质量调查表328份,回收有效数据62份,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该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作出综合评价。由调查所采集的数据如表5:

按最大隶属度原则可得:读者满意度介于好和一般之间,说明读者对该文献信息产品是比较满意的,若按(90,70,50)加权平均计算可得综合分为78.9分。

从各指标的隶属函数中还可看出,读者最感满意的指标是总体印象、信息量和参考价值,其次是选材质量和栏目设置,最不满意的是时效性。可见,在服务效果方面是得到读者的高度认同的,选材质量也获得较好的评价,而在时效性方面则由于是属于二次文献开发,且开发部门本着质量第一的精神进行认真的校对工作,从而影响了该产品的时效性。通过调查可见,今后应着重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品的时效性,而在栏目设置等其他方面也有待作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工作对策

2.1了解信息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

图书馆应把信息服务的重点放在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上,信息产品、信息服务应围绕用户的需求产生和提供,使信息产品和信息用户之间寻找到最佳结合点。因此,图书馆必须要了解用户需要什么,才有可能使图书馆的信息产品、信息服务有的放矢,适合信息市场的需要。

要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一是可通过市场调查,了解用户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把握用户信息需求动向及种类,信息需求的热点、重点。分析信息市场中各个子市场的特性,并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包括馆藏资源、设备、人员、资金等),从中选择若干个子市场作为自己进入并占领的目标市场,简言之就是要形成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二是通过本馆现有信息产品营销情况的反馈,随时掌握用户的评价和建议,以及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情况和所占市场份额,为确定现有信息产品中止或继续生产提供依据。

用户的信息需求千差万别,任何一个信息机构都不可能满足整个信息市场的需要,所谓“全方位服务”的策略是不可取的,泛而不精,缺乏市场竞争力,势必被其他竞争对手所取代。因而必须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市场供需状况,确定服务重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开发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

2.2注重信息营销,提商信息产品利用率

从以上的用户数据可知,图书馆的信息用户还没有形成很大的规模,也就是说图书馆的信息产品及信息、服务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加强信息产品的营销,提高信息产品的利用率。

从收集、整理信息,到开发、制作信息产品、再到推销信息产品,这是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的运作模式。文献信息产品的销售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广告促销。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体,如电视、报纸等,向广大信息用户推介信息产品。也可自行印制宣传单或征订启示,向读者推荐,或有针对性地发给相关的信息用户,还可利用眼务宣传周以及各行业的大型集会、活动等时机去宣传散发等等。②工作人员上门推销。即工作人员亲自面对用户,对信息产品进行介绍、推广、宣传,激发用户购买欲望,使用户对信息产品有直观而深入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发现用户的多种需求,并及时反馈以便调整信息产品。③寄发信息产品样本促销。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定期向目标顾客寄送信息产品,使其对产品的质量、价值、信誉度等有较为充分的认知后再认购。④网络营销利用图书馆的网页,在网上做宣传、推广及销售。又可通过网络广告宣传自己的网址,使用户进入网址,浏览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产品,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的论坛、电子邮件、新闻等展开网络公关,扩大网址和信息产品的影响力。⑤选择合作对象推销。利用他们丰富的销售经验,为图书馆节省花费在市场销售上的时间和经费,从而可以集中精力从事产品的开发和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

2.3运用现代化技术,增强信息开发能力

从数据分析可知、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图书馆界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要不断增强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能力,注重以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各类型数据库,提高文献信息开发效率。

首先要加强自动化装备,这是图书馆实现自动化不可缺少的条件。这需要增加和保证自动化经费的投入,购置足够的现代化设备,开发引进各种功能完善的软件,加快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为图书馆文献信息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

其次是加强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对于馆藏建设要加大数字化力度,购买各类电子数据库,设立镜像站。与此同时,自建全文数据库可实现文献信息的数字化,服务网络化,并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再者是大力开发数字化资源。随着人类社会步人网络化信息时代,数字化资源已逐步成为信息资源的主体,这些数字化资源包括定期更新的数据库资源及互联网上的各种动态信息资源。在开发这些信息资源时,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保证信息资源的专业特色,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地域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及信息的权威性,并将杂乱无章的信息资源进行有序化,将无序、良荞不齐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有序的增值信息。例如可将报刊资源按省市地区进行分类,对行业资讯网可按各行业进行分类,或可将信息源进行内容的划分,如科技类、社科类、综合类、图片类等,以充分利用各类数字化信息资源。

2,4加强人才培养,确保信息产品质量

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及信息产品质量的保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开发人员的业务技能。因此,信息开发人员需具有更高的素质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较高的信息、素质,较强的信息开发能力。要具有创新思维的前瞻性、捕捉信息的敏锐性、分析问题的逻辑性、组织信息严谨性。②掌握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文献信息开发。③较好的外语水平。能熟练阅读、翻译外文资料,开发国外文献及互联网信息资源,捕捉世界各国的最新动态。④具有博而精的知识结构。必须一专多能,在掌握一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情报信息专业的知识技能,同时对各门学科应有较好的认知水平,有较高的信息综合利用、开发能力。

文献信息范文篇6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文献综述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提出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的主张[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为教育战线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2]。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成为了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导向措施。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文献数据分析

为了总结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本文基于“中国知网”中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三个数据库,以“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为检索词,以“主题”或者“篇名”为检索项,以“精确检索”作为检索匹配类型,将时间跨度设置为“全部时间”,检索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文献,对检索的结果进行文献发表的年度趋势分析和关注主题分析。(一)文献发表年度趋势分析。基于“中国知网”三个文献数据库的检索,共检索到229篇文献资料。其中学术期刊论文168篇,硕士学位论文54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国内外会议论文5篇。通过对全部文献发表时间的计量可视化分析可以了解到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发展趋势(如图1)。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第一篇论文出现在2001年,即邢宏伟刊发在辽宁教育研究上的《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思考》[3],从阶段性特征来看,2001年~2003年是研究的初探阶段;2004年后,随着《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4]这一国家层面标准的出台,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更加被学术界所关注,相关硕博士学位论文在这一时间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2004年~2007年是研究的活跃阶段;2008年至今是研究的稳定阶段,在这一阶段,从文献发表的角度看相关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年度差异不大,但是随着这一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更迭,全国各中小学校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2013)》(简称《意见》)[5],在《意见》中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建立提出了要求,希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的建立能够整合现有资源,采取符合信息技术特点的新要求。为了贯彻这一要求,2014年我国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出台了最新一项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6],这一标准的出台意味着国家层面完成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考察标准的十年更新。作为中小学教师在互联网新时期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日渐被教育研究者们所重视。(二)文献关注主题分析。从文献研究关注的主题来看,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理论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主体,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实践调查研究”“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评价准则与体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这五个研究主题是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问题研究的洼地。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述论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在我国已经进入平稳发展的阶段,述论在总结前两个阶段的研究成果的同时主要关注了四个研究方向的现实状况。(一)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具体内涵。信息素养(InformationLiteracy)的概念最早源于图书馆检索技术,随着其自身内涵的不断发展变化和信息化社会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成为时下流行的一个概念。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PaulZurkowski)在全美图书馆与情报科学委员会上提出,并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与技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养的,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7]。信息和知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人们原有的知识体系如果不能够实现更新就无法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对人们最基本的要求,信息素养则是人们进行终身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基于这一认识,信息素养成为人们实现综合发展的重要素质。(二)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问题的现实表现。1.信息观念。相关研究显示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对于信息化教学的意愿非常强烈,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意愿非常高,甚至在部分地区的问卷调查中相关中小学教师对培训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认可度达到了79.2%[8],但是这一意愿大多体现在了中小学教师应对检查、评比和公开课教学上,是一种需要外部认可的成就本位取向,面向自身教学能力提高的成就本位取向并不明显,这一不明显现象的形成原因是教师角色的自身期待和现实环境存在不平衡关系。在大部分地区还没有把中小学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是否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列入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且我国在教师信息素养评价体系上的研究起步较晚[9]。强烈的信息化教学意愿在总体教师队伍的具体行为表现上并没有达到高度自觉的水平,大多数中小学教师还仅仅只停留在思想意识的浅层思考上。2.信息知识。根据现有的实证调查研究结论显示,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知识水平不容乐观[10-1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需要信息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但是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忽视了信息理论知识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明显地表示出重实践、轻理论的倾向,且针对教学活动的调查还表明受限于自身所处信息环境的影响,很难将自身本就有限的信息技术知识内化且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去。3.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素养研究的最终导向目标。但是在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群体中,针对信息能力最根本的问题是在信息资源的制约下教师教学活动只能做基础层面的信息能力低效循环。一项针对东中西10个省份的调研报告显示,当前大部分地区教学活动信息化的革新步伐远没有基于网络和计算机信息能力的发展而加快,许多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尚无危机意识[12]。4.信息伦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伦理体系化构建还尚未完成,但是就信息伦理模块化研究而言,现如今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在网络信息化空间中能够做到自觉了解与信息技术使用有关的经济、法律等知识,懂得并遵循网络空间的游戏规则,对与信息伦理有关的伦理道德问题作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这些现象也表明在信息化教育过程中,教师在掌握传统教育范畴的伦理道德素养时更要具备信息伦理这一新型素养。(三)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较低的原因。1.老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不足。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着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他们大多数接受的高等师范教育是在2000年之前,而我国开始信息化教育推广的时间却在21世纪初期[13],这一时间差的存在就导致在中小学教育阶段的这一部分老教师信息素养极为欠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意识难以提高,这些老教师一方面要紧跟着教学内容改革步伐一方面又要适应“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信息化教学革命,自身思想意识上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就有着抵触情绪。2.信息技术更新换代快,教师难以适应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随着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深入发展,信息化教学手段早已不是发展初期那种简单的使用电脑办公软件、利用多媒体影音设备上课的模式,即时通讯设备家校沟通、网络考试考核、线上作业批改、网络授课等新型信息化、大数据化教育教学实践已经在学校展开,面对这些大数据时代的教学产物,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显得无所适从,原来固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教育教学。3.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持续动力不足。教师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教师评价方式为导向的,教师信息素养水平的高低与教师评价方式的导向作用密不可分[14]。当前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将中小学教育信息素养能力纳入教师量化评价体系中,这就导致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将信息化教学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在一部分中高级教师看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与否并不能在自己的职称评比、教学能力考核、薪资待遇中体现出来,自然而然就忽视在教学实际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了。

四、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对策

(一)加快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树立教师信息意识。有效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源头性措施就是转变教师传统教育教学理念[15],消除教师自身对信息化教育手段的畏惧感,让教师真正感受到教育教学信息化对社会、学生和自身职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在转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社会层面和教师群体的正面宣传,制定相关的实施策略,加快推进教师学习和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进程;学校也要组织相关的校本研修,集中强化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观念。(二)完善师范类院校课程培养体系,强化教师职前信息素养。在教师培养环节中,师范类高等教育是教师培养的基础性环节,但是就目前师范学校对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来看,大多数还集中在与普通学科并无太大区别的信息技术教育,并没有将信息素养教育与教师行业自身特点结合起来。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与培养的关键性问题其实不在于技能操作的掌握,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简单的技能操作其实是信息素养教育最容易解决并得到明显改善的环节,信息素养培养最关键的是要教师形成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形成需要高等教育阶段学校课程培养体系多样化、融合化的设置。(三)创新教师在岗培训体系,实现线上培训和互联网移动学习的有机结合。WEB2.0社会化媒体能够为教师线上网络研修提供全新的技术平台和资源,解决教师线上培训数字化资源不足的难题。因此基于这一认识,开展WEB2.0环境下的教师线上移动学习是“互联网+”时代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WEB2.0环境下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可以采取基于教学问题和教研项目的网络研修活动策略,在这一策略下包括如下活动和进程:“信息化教学问题的提出—问题搜索—信息分享—协作交流—提出方案—反思日志—过程监控”。[16]除此之外,“中国慕课”等培训网站也为教师线上研修的常态化、便利化提供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基于这些培训模式,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教师专业发展与传统培训的矛盾,有效地将大量知识信息传递到教师的学习内容中,丰富了学习者的学习视野,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共享性和交互性的优势。(四)将信息素养能力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内驱力。就目前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现状来看,一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程度低并不是因为自身信息技术水平不足,更多的是因为教师评价体系对其驱动力不足,在现在的大部分中小学校中信息化教学水平并没有列入教学考核评价过程中,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高低对其职称评定、薪资待遇并不会有过多的影响,在未来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高必然离不开教师评价体系介入的推动,全面科学地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是信息化教育发展的一条有效现实路径。(五)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学基础数据库。中小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数据资源库是中小学信息化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应当加强对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加大对教育信息化数据库的投资力度,努力构建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化教学数据平台,满足全国各地的教学交流需要,同时为各地区小型信息化教学数据库的接入提供帮助。各级中小学校和教育部门在深入了解当地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应当因地制宜构建地区化信息教学数据库,使信息化教学数据库在各层面推广的过程中能够不出现“地区排异”的现象,更好地适应当地教学实际需要同时满足全国各地间交流需要。总体上形成“一核多极”的信息化教学平台。

五、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结论

文献信息范文篇7

[关键字]环境会计;企业价值;信息披露

目前国内学者大都将环境会计信息归于社会责任信息或自愿性信息,对其和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但是社会责任信息和自愿性信息包含的内容太广泛,难以突出环境信息的作用。因此本文单独将环境会计信息梳理出来,分析其研究现状,研究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促进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1国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动态

1.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涵的变迁

早在1996年JerryG.Kreuze和GaleE.Newell就把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整理为:与企业有关的环境法规的简要介绍;企业现在和未来可能负担的环境责任与环境义务;与环境事故有关的详细信息;企业解决环境问题的计划或策略;环境责任对企业财务状况可能带来的影响。同年著名学者M.AliFekrat、CariaInclan、DavidPetroni从另一个层面阐述了环境会计信息包含的内容:会计和财务方面的信息;环境诉讼方面的信息;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其他方面的信息。Patten和Cho(2007)依据表述形式的不同将环境会计信息分为货币性环境会计信息和非货币性环境会计信息,并采用评分法,分别对环境敏感性和环境非敏感性行业关于两类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1.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1年Susan和Hughes选取美国不同行业的51个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1992年和1993年的数据为例,采用情景分析法分析企业的会计年度报告。研究结果证实企业的类型对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另外,在相关强制性政策影响下的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更充分,而没有强制性政策要求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相对不好。同年Hughes、Anderson和Golden研究发现:就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而言,由于重污染行业的特殊性,重污染类企业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方面显得尤为积极,其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要远大于其他行业。2002年Ferguson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程度的加大,企业财务失败的风险将大大增加,企业为了增强股东和债权人的信任,会自愿提供更多环境方面的信息以及时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但EngL.L和MakY.T在2003年的实证研究中却发现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与企业负债状况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1.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

Lanoie和Laplante(2005)选取了加拿大1982-1991年有公诉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研究发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Marcus在研究中选取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2478个企业为样本,用TobinQ来衡量企业价值,以R&D强度衡量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广告密度来衡量企业的曝光度,并收集其从1992年至2003年的指数数据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MarlenePlumle(2008)选取环境敏感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发现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质量与资本成本价值要素呈负相关关系,与现金流量价值要素呈正相关关系。Plumlee,Marshall&Brown(2009)检验了企业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价值(包括资本成本与未来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以及其所处行业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2国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动态

2.1国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涵的变迁

陈薇(2010)在总结以往相关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基础上,把环境会计信息分类为定性的环境会计信息以及定量的环境会计信息,并确定了定性和定量的信息需要披露的具体项目。刘磊、周星梅(2011)基于政府监管的视角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研究,研究建议依据总量比重法和万元产值平均法,将企业的污染分为重、一般、轻三个层次,分别披露环境相关信息。宋子义(2012)认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投资信息、环境保护成本相关信息、非经常性及非正常性环保支出、环境负债、环境收入、会计政策的披露等内容。张洪英(2012)认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应该主要包括环境财务信息及环境绩效信息,其中环境财务信息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环境收益等,环境绩效信息包括环境法规执行状况、环境质量状况、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状况等。

2.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何丽梅、李世明(2011)以2009年公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20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社会责任报告中的环境会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行业因素是影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众多行业类别中电力行业和采掘业等重污染行业比较重视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所披露的信息比较全面详细,这主要是因为国家对重污染行业在环境监管方面力度较大。卢馨、李建明(2010)选取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年、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进行研究,发现企业规模、所有权性质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显著,就企业性质而言,国企更愿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刘江宏(2011)等人以我国重污染行业部分上市公司2006年到2009年披露的财务报告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企业年度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同时基于“绿色证券”的制度背景,研究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制度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年度报告中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与权益资本成本显著负相关;再融资环境保护核查制度对两者关系影响显著,并得出结论:企业的经济业绩和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相关性不强。林晓华(2012)以湖南省2006年至2009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与财务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规模、盈利能力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即规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越愿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上市公司负债程度、发展能力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之间关系不显著。

2.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

陈国辉、韩海文(2010)以A股17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价值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可以向投资者传递更多信息,影响投资者决策,具有显著的短期价值效应;同时也具有降低资本成本的长期效应,有助于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企业价值,是实现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双赢的信息披露策略。马玉珍、袁翠翠(2011)站在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公司治理三者关系的角度,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和企业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我国企业对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相关信息的披露还不能通过资本市场完全反映出来,我国在公司治理上仍存在问题。

3国内外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评述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早,而且由于国外资本市场发展比较成熟,在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因此,与国内相比,国外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的研究更为丰富。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国内的资本市场正处在不断建设和完善的阶段。学者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已较为深入,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其中,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尤其丰富。然而,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的文章仍不常见,多是将环境信息作为社会责任信息或自愿性信息的一部分进行研究。而且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重大污染事件频繁发生,重污染类企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其进行研究更有价值。

作者:张丹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Cho,CHandPatten,DM.TheRoleofEnvironmentalDisclosuresasToolsofLegitimacy:AResearchNote[J].Accounting,OrganizationsandSociety,2007,32(7/8):639-647.

[2]朱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与人权资本成本的相关性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文献信息范文篇8

1学校档案与文献管理的特点

1.1学生信息档案数量巨大

学校的档案大多数都是以纸质形式进行保存,而且即使有电子档案也依旧以纸质为准。规模较大的中高等院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学生、教职员工的人事档案,另外则是各类资料、图书。中等学校每三年就毕业一批学生,而高等院校与较大的中高职校动辄就是数千人的在校生规模。因此,学校需要保存的学生档案的数量巨大。综合类的高校以及较大规模的高中等学校,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对教育资源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

1.2档案及文献的重要程度高

规模较大的学校,比如一些高等院校保存的档案的重要程度都很高,尤其涉及学历档案与科研资料。当前虽然教育部也有电子数据可以查询学历信息,但是一旦学历学位证书遗失,最终回到学校补办时,还是要以学校存底的档案信息为依据。而高等院校中还保存有大量重要的科研信息,包括硕博士的论文原本、科研项目资料、科研成果等,因此更是不容有失。

1.3重要文献资料使用频繁易破损

学校的文献资料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尤其是高等院校,其图书馆的藏书规模往往很大,老牌院校还保存着一部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珍贵文献和图书。当前中学以下的学校图书馆基本是完全开架,学生们能够随意借阅,不过多数都是较为常见的普通书籍。高等院校图书馆则采取开闭架并行与研究层次权限分级的方式。不过,纸质的重要文献还是直接借阅,因此依旧容易使之破损。

1.4档案与文献查阅不便

由于档案与文献的数量巨大,为了有序保存与整理,往往需要一套复杂的分类与存放管理制度。因此在查阅时,往往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查找。而直接借阅纸质档案与文献,当归还时需要重新入库,又需要逐册进行归类,一去一回十分繁琐,不仅查阅者不便,还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大量的精力。

2档案与文献信息化管理系统概述

国家在1997年召开了全国第一次的信息化工作会议,并于2006年以后开始全面大力推广,其信息化管理体系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档案及档案信息数字化

将借阅频率高、信息量大、重要程度高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保存与借阅。主要还分为两个方面,即人事方面的档案信息和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献资料。人事档案如教职工履历信息、职称信息、毕业学生的学历、学位信息等;教育科研方面的文献资料包括利用率极高的通识基础教育书籍、专业书籍、科研资料、科研成果、论文等。数字化的形式有多种,常利用扫描技术、计算机图形文字处理技术等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存储。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后,还必须将档案资料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即建立目录与索引,才能将体系完善。

2.2档案文献管理的自动化

主要的方式是建立档案数据库,方便人事档案信息的查询、传输、存储。现在已经建立较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的学校,一般是利用数字图书馆与档案数据库的形式进行自动化管理实现查询、借阅的自助化。数字图书馆一般只在校内可用,为了防范社会上的破坏与恶意利用,一般配合权限、账户与登录线路的限制。利用计算机搜索技术,实现快速查询,利用VPN通道等实现安全下载与上传,配置专门的服务器进行数据的存储。

3当前学校档案文献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管理制度落后

当前,有不少学校,即使已经引入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仍然采用陈旧的管理系统,多数情况下还采取传统模式与信息化体系并存的方式,尤其是借阅登记等管理,纸质登记与电子记录并存,常常发生两者不符的现象。因此,应该在管理制度上,将能够信息化的手续实现信息化的管理。

3.2管理人员计算机技术水平较低

利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档案的管理,要求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比如熟悉电脑数据库软件的操作,维护人员更要有信息安全与计算系统维护方面的专业技能。同时,他们还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对待档案管理的工作能够认真细致、耐心谨慎。不过,当前多数学校数字化图书馆与档案数据库依旧是原来管理传统档案的人员进行管理,计算机数据库技能上普遍偏低,难以发挥信息化系统管理上的优势,而且在信息安全上存在一些漏洞。

3.3缺少通用性较强的数据库系统软件

文献信息范文篇9

关键词:文献传递;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社会经济

高等教育的发展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省市区新办或者升格办学层次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发展高等教育是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而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普通高校应尽之义务。作为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文献信息中心的图书馆要与时俱进紧跟学校发展的步伐,改变文献信息资源“束之高阁”、服务方式“故步自封”的管理和服务模式,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封闭管理向开放服务转变,让“养在深闺”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现状

文献传递是将师生所需要的文献通过特定的方式传递给用户的一种文献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通过开展文献传递服务,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的发展、解决文献短缺与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之间的矛盾,扩大本馆的文献资源,也有利于优化文献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使读者更方便快捷地获取国内外的文献信息资源[1]。同时,也为学校的科研服务提供有力支撑。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存在以下问题。

(一)校外学科文献服务的宣传推广工作做得不够

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的宣传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还是在校园内通过开办讲座和印发宣传手册等方式对新生进行入馆介绍。近年来,在图书馆主页宣传的基础上开发了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也主动到各二级学院进行文献传递服务的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校外宣传推广方面基本上还是空白,导致地方上有文献信息需要的单位和个人无法及时得知驻地的高校图书馆还提供文献信息传递的服务,未能满足校外用户多样性的信息需求。

(二)文献传递服务的对象和服务范围界定不够明确

对校内师生读者提供文献传递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责,据了解,校外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也是非常迫切的。虽然校外读者也可以浏览图书馆的相关网页,但不能像校内读者一样享受相关的文献信息下载和其他服务。图书馆主页上也未明确列出文献传递的服务对象以及可以提供文献服务的范围。因此,校外读者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认识不够,导致校外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的理解还停留在借书和还书层面。

(三)文献信息来源有欠缺,文献传递后的处理方式规划不够长远

地方高校传递的文献信息主要来源集中在文献信息情报机构或者图书馆,利用国外文献信息资源传递的还是非常有限。以北部湾大学图书馆为例,目前校内读者申请传递的大部分文献还是图书馆馆藏的文献资源,由于科研课题内容的影响,这其中有不少的资源是相近或相同的。与其他地方普通高校一样,北部湾大学图书馆的文献传递信息来源主要还是CALIS文献传递服务网所获取的信息源。

(四)文献信息服务地方的观念过于保守

普通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传递服务着眼点基本还集中在校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地方高校坚持图书馆是“藏书阁”“知识宝库”的观念,将文献资料收纳整理保存以及图书馆的借、还作为唯一的职能,主要面向校内师生读者开放,只为校内教学科研服务,甚至担心信息资源对校外开放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是对图书馆文献信息中心的职能理解不够的具体表现,在某种意义上使文献信息服务地方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2015年12月31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四条关于普通高校图书馆的任务就包括:“积极参与各种资源共建共享,发挥信息资源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为社会服务。”这实际已经明确了普通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基本职能[2]。

二、地方文献信息服务的实际需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各行各业对个性化、智能化的知识管理与知识服务系统、文献信息资源有迫切需求。因此,满足各行各业的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和知识储备的需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务效能。

(一)党政机关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在增加

创新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建设创新型服务型政府、利用多元化信息服务手段与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为机关工作人员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成为当前政府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政府在研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战略规划和管理及相关指导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一套科学、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系统,从而实现科学决策与科学管理。因此,面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党政机关公职人员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文凭和学位,“真学问”成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个人综合能力提升的一个新的努力方向。他们希望能获得更多的政策法规、行业动态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最新信息。

(二)医院等事业单位对数据信息资源的需求加大

我国医院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晚,很多地方医院没有从宏观高度统筹规划和系统设计信息化工作,没有共享信息平台,更没有国家规范与标准。因此,医院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地方医院及文化事业单位最突出的问题是申报职称需要有更强的科研成果支撑,特别是医院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他们科研时间相对少,只有抽出下班时间做研究。同时,所在单位的信息资源条件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基于以上原因,高校图书馆利用文献传递和资源优势进行拓展服务应运而生。例如,高校图书馆可根据医院的需求制定深层次的信息情报跟踪课题服务,了解医学界前沿学术成果,提供相关课题研究资料,使研究者从图书室或资料室仅限实际工作需要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为地方医院及文化事业单位提供有效的个性化服务。

(三)公司企业对行业相关的信息需要更专业

进入信息时代后,企业如何利用信息资源为企业的高效经营管理服务以及挖掘信息的重要价值,成为当下企业关注的焦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信息筛选、信息研究、信息解读的需求已呈逐渐上升趋势。例如,深入挖掘与经济相关的信息,准确快速提供给公司企业,使企业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精准的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有市场的占有力。搜集和检索信息的能力的高低,将成为衡量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

(四)农业科技信息的服务需求

农业发展进入现代化时代,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技术,为了适应当下的农业生态发展,发挥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职能,多方位提供信息资源,了解全世界前沿性的知识点,个性化提供给农业科技人员,从而满足科技人员的需求。从发展的视角看农业,我国都不能跟发达地国家相比。因此,我们必须要从科技开发做起,发展农业,将灵活务实多样化服务如文献传递和文献复制、网上信息咨询、文献外借、文献资源服务等推送给农业科技人员。

三、北部湾大学图书馆文献信息传递的优势

(一)纸质图书馆藏丰富

北部湾大学图书馆目前馆藏纸质图书170余万册,2011年3月,正式成为CALIS成员,开始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共建的工作,馆藏文献总量也超过了250万册,文献传递工作也在稳步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工作也在有序开展,2019年为校内教师提供课题文献11372篇,积累了一定的文献传递的工作经验。

(二)拥有充足的电子信息资源和中外文检索数据库

目前,通过电子信息资源获取文献资源是最简便、高效的一种方式。北部湾大学图书馆购买或者自建了大量的电子信息资源和中外文检索数据库,现有馆藏电子文献资源80余万册,中外文检索数据库25个,另外还有试用数据库48个,基本能涵盖所在学校的教学专业和科研方向。利用资源共享,能够满足地方单位人员对资源信息的需求,体现文献传递服务的价值。

(三)实现了区域高校图书馆之间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为了弥补文献信息资源的不足,地方普通高校一般都参与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开通馆际互借功能,互相进行文献传递。北部湾大学图书馆于2014年7月获广西大学图书馆(该馆为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授权,在本馆设立广西大学图书馆科技查新代办点,为教师及校外企业提供科技查新服务,出具查新报告。北部湾大学图书馆和广西大学等区内主要高校图书馆之间开通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业务,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hina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简称CALIS)成员,文献信息资源来源广[4]。

(四)拥有专业专职的管理人员,文献信息管理规范

为了更好地获取文献信息,北部湾大学图书馆配备了专业的文献信息管理人员,专职负责文献收集整理和文献传递,些举保证了文献信息的科学传递和使用指导能够具有更好的成效。

四、普通高校图书馆以文献传递服务地方的基本策略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信息来源具有多样性与广泛性,地方高校图书馆应在服务模式上下功夫,重在实现从图书馆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大众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转变,从而实现图书资源信息化的高效共享。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应把握信息发展的趋势,调查了解公司企业对生产、销售、管理、经营相关的政策和法律行规、行业动态、竞争情报、专利信息等需求,以及行业动态和基本走势,为企业提供高效而精准的信息服务。

(一)转变管理观念,建立健全以文献信息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

切实转变“谁投入谁受益”“图书馆只为学校师生服务”的固守观念,确立普通高校图书利用文献信息资源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理念。把文献传递的方向从高校师生转到地方各行各业,树立文献信息共用共享的观念。为了保证文献传递工作的高效规范开展,普通高校图书馆还应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北部湾大学2016年与教育部规建中心签订了“高等学校产教融合创新实验项目基地院校”协议,学校要全力建设成为支撑广西海洋经济和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海洋科技研发基地、地方决策咨询智库和文化研究中心。北部湾大学图书馆把文献信息服务的眼光转向地方经济发展,与钦州市图书馆开展共建共用文献信息的合作,迈出了以文献信息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步,北部湾大学图书馆成为钦州市第二图书馆。

(二)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专业发展的方向,进一步丰富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拓展文献传递的资源渠道

建立区域各类图书馆资源共享联盟是丰富馆藏信息资源的基本策略,各普通高校由于办学特色和专业发展方向不同,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各有侧重和特色,建立共借共用联盟开通馆际互借有利于互相补益、互通有无。充分利用CALIS和其他科技文献共享平台信息资源也是拓展文献信息资源的一个重要策略。

(三)建立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特色的文献信息数据资源库,保证文献传递资源的地方特色

北部湾大学位于广西南部的沿海城市,海洋、港口、航运、贸易、东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学校重点专业设置充分结合了地方经济特色,把涉海类专业作为学校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北部湾大学图书馆紧紧围绕海洋科学与管理、海洋运输与工程、石油与化工和经济管理等学校重点学科专业群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逐渐形成具有地方性、海洋性、综合性的图书馆馆藏特色。

(四)多渠道开展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宣传推广

要使文献传递服务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首先把宣传的方向从校内转向校外,通过走访调研深入到地方各行各业各部门进行文献资源服务内容的宣传,通过到地方开展专题讲座、派发宣传资料等形式,以及推广公众号等新媒体策略,让地方服务对象对学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内容有充分全面的了解。还可以在需求明确的单位或企业设立文献信息服务兼职联络员,保证实施文献传递时渠道通畅快捷。

五、以文献传递服务地方的几点建议

以文献传递服务地方的工作应该以学校层面的支持为基础,普通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本质上还是以服务学校教学科研为根本,保证师生需要是第一要务,在此基础上才能向校外提供文献信息服务。一是要明确支撑文献传递的制度,特别是涉及收费的问题。纸质图书的借阅是免费的,文献信息的传递是要收取合理费用的,在进行服务宣传推广时要明确。二是保证必须的硬件支持。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管理基本实现了网络化和智能化,实现校外文献传递时,校外读者查阅检索还需要一定的网络平台支持。总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人员要快捷、准确、高效地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深入探索社会化服务的新模式,从而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提高社会化服务效率,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霞.知识管理视域下的图书馆工作初探[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20—122.

[2]张凤云.高校图书馆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角色定位[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0(5):59—61.

[3]刘敏超.让数据活起来,让信息串起来[Z/OL].搜狐网,2016-08-29.

文献信息范文篇10

摘要:图书馆的信息营梢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营稍策略应遵循一系列科学的策略程序,对此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信息、材料、能源是支撑当今社会的三大支柱,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是当代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因此.开发信息资源是我国信息化的核心。文献信息是信息资源的重要基础,图书馆是国家文献信息的主要收藏机构,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图书馆收藏文献信息71,268万册(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2,568个,馆藏文献31,2.00万册;高校图书馆1,075个,馆藏文献37,000万册;中科院系统图书馆143个,馆藏文献3,068万册),图书馆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以及其科学的管理和现代化的传输手段,使其具有其他信息服务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和独特的功能。但由于我国图书馆受藏书楼与传统服务影响较深,观念陈旧落后,信息观念淡薄,未能把握住自身的优势和发展的机退,在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和发展信息服务上有大的作为。当前,在我国信恩产业中,信息服务业最不发达,这与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开发能力和信息服务水平密切相先但从另一方面讲,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又为图书馆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服务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图书馆怎样利用自身优势和把握发展机遇,建立文献信息资源激励开发机制。构建信息营销策略?笔者作以下构想:

1,变革现行管理体制,建立激励伯息服务机制

为了加速图书馆事业发展,唯一的出路是不断深化改革,而为了深化改革,首先必须树立信息观念.要树立信息观念、就要树立图书馆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的观念。。改革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就是将传统图书馆变革成为一种具有竞争能力的外向型图书谊,改变其信息服务力量薄弱与服务能力低下的状况,使其不仅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更应将把其中部分工作作为产业化来经营,把文献信息转变为生产力。摆脱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和传统开发框套的束缚,把主要精力和物力配置在文献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咨询服务上,并利用新技术改进文献信息处理和服务方式,建立激励信息服务新机制;同时,总结以往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经验与教训,探讨当前文献信息资源需求的新特点,制定相应对策与措施,构建信息营销策略;

2、激活文献,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加工

信息只有在传递过程中被广泛利用才会产生价值,因此,钱学森指出,文献是死的,要想办法激活它、开发它、利用它。激活文献,对文献信息进行探层次加工,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营销活动的根本。其方式有如下几种:

读者教育与用户培训。读者与用户的需求直接影响着图书馆文献信息的开发利用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因此,通过日常个别指导、印发宣传资料、办板报、讲座和举办短期培训班,系统地介绍与讲授利用图书馆和文献检索的知识和技能,使读者掌握利用图书馆及其文献信息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九十年代社会经济竞争评价指标中,最重要的正是信息的识别利用能力,加强信息意识的培养,是社会发展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书目工作。在一次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根据社会与读者的需求特点,编制书目、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对文献的揭示应努力从以卷、册、种为单位到以“篇”和”知识单元”为单位,提高对文献信息揭示的深度与广度,提高文献利用率,满足读者对特定文献的需求。

定题服务,定题服务是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根据经济建设,生产发展和科学研究的实际需要,搜集文献信息,编制专题文摘,索引以及综述、述评、专题信息,为用户服务,直到研究课题完成或关键间题解决。

专题文献研究。根据馆藏特点,开展对专题文献的研究,如对地方文献、特藏文献、经济信息、政策信息的深入研究,编写综述、述评、调研报告、手册、年鉴等三次文献,为领导决策、经济建设、科研、教育服务。

3、走联合开发的道路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文献信息浩瀚无边。即使是具有实力的图书馆,也无法收藏穷尽所有的文献,也无力完成资源开发的任务。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服务业,是图书馆界的共同事业,泌须打破条块和地区界限,联合发展,相互协调,发挥整体优势二为此,图书馆应开展书砚采购协调和馆际文献服务,走联合开发的道路,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文献信息资源。具有战略眼光的上海地区图书馆,建立了由高校、科研、情报和公共图书馆4大系统30家图情单位联办的文献信息资源协作网,对实现上海地区文献资源电子化、网络化、专业文献集团化、高效化以及保障文献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和充分高效共享提供了组织保证,1998年11月7日,北京图书馆与北人、清华两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这是在当前实施”科教兴国”.发展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全方位的合作,是北京图书馆发挥文化传播和教育职能的具体落实和实践,是利用好馆藏文献资源,支持重点高校教育事业的学术发展的积极探索

4、重在特色服务

首先,是馆藏特色。图书馆资源建设应在数量、类型、文体、学科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资源建设的特色问题.是图书馆信息营销策略的关键,是满足读者对特定文献需求的根本保证。资源建设缺乏特色,你有他也有,即使开发出来,也难以取得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在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上首要的是保证某一类型、文体或学科文献的完整性,以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如上海科技图书馆收藏1800万件专利文献,中国版本图书馆收藏国内每一种出版物,云南大理图书馆有针对性地调整藏书结构,突出地方性和民族特点,从而显示出各馆馆藏特色。

其次,是特色服务。表现在服务手段的创新和服务内容的丰富上,更体现在服务效果的显著与特殊上。着力搞好特色服务是图书馆信息营销策略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范围诸如为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提供特色服务,为.’科技兴农”提供特色服务,为科技攻关课题提供特色服务,为重点读者提供特色眼务。为党政领导和政府部门提供决策服务等。黑龙江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丹东市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他们为经济建设和领导决策服务所提供的“星火计划”项目服务,科技兴农服务,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服务,无论是服务的手段与内容。服务的显著与恃殊上,均具特色。因而,其信息营销活动成绩显著,成为我国图书馆中在信息服务上有较大作为的图书馆。

5、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对口信息产品

信息具有商品性,是构成市场的重要因素,而且必需进人市场,在传递流通过程中充分体现其价值。所以,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推动文献信息文流的强大动力是用户的信息需求。图书馆的信息营销活动是一种市场导向型的研究活动,必须深人市场了解用户信息需求的新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密切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随时把握机遇,开发对口信息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大连图书馆的信息营销策略是遵循市场调查。经营预测以及科学决策闯出一条把信息作为商品推向市场的新路,三年取得50万元的经济效益的不可沽量的社会效益同广州市图书馆只市场为导向,不断挖掘潜力,服务功能门益扩大,1992年年通过向市场提供信息产品,收人达110万元。

6.必须选好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