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贸易组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7:56:07

网络贸易组织

网络贸易组织范文篇1

网络贸易组织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组织载体,最极端、最为抽象的通常也就是一间屋子、几台电脑、一部电话机、几把椅子等等简单的有型设备。当然,在现代社会中,各国网络贸易组织都已经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形式,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虚拟专卖店、虚拟网上专卖市场、虚拟网上超市等,其中包括的虚拟葡萄园、1989年成立的美国的Peapod公司等等着名企业。

一、中国网络贸易组织的现状

中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近十年来的发展态势非常喜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贸易组织发展迅速

从1999年下半年到现在,由于电子商务,尤其是B2C业务的增长,我国网络贸易组织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在2006年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主要网络贸易组织总销售额达7400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50%;同时网上购物的用户数量达到了2200万户,比上2004年同期增加了600万户。而且网络贸易组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二)出现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

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刚刚起步,所以为数不多。但令人高兴的是目前已经出现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这些组织形态各异,在经营上各有千秋,例如当当网、卓越网、腾讯等。为我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树立了楷模。

(三)网络贸易组织的规模偏小当前我国网络贸易组织数量急剧增加,但是普遍来看,规模偏小,可供消费者选购的商品种类数量偏少且大部分商品的价值含量低,难以满足消费者挑选比较和一站式购物的要求,对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同时,由于规模偏小,技术不完善,管理落后,营销理念欠缺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总的来说,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还处于一个尝试和起步阶段。

二、网络贸易组织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窄

拥有计算机和网络是消费者参与B2C、实现网上购物的前提,并且B2C的效益也直接影响到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益。据CNNIC第18次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6月30日,中国大陆上网计算机数仅5450万台,31.8%的非网民“不具备上网条件”,我国的网民渗透率仅为9.4%,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消费者参与网络贸易组织的交易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而我国在空间结构上,农村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缺乏;在年龄结构上,中老年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低;在性别结构上,女性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略低于男性。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对我国的网络购物平民化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从而直接阻碍了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规模的扩大。

(二)网上交易风险大网络的不安全

网上商务交易的不安全是消费者面临的两大不安全因素,比如在交易中,消费者承担了支付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付了钱没收到货、网上银行信用卡账号泄密造成损失)、商品风险(即所购买商品的质量问题:商品实样与网上图样出入大、商品在配送过程中被损坏、丢失等)、维权风险(消费者维权法律不完善所造成的)。这些风险都加大了消费者网上消费的成本,也在无形中减少了网上交易的规模,从而制约了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

(三)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物流配送是将货物由商家送达消费者的独立体系。物流配送效率决定着网络贸易组织运做的效率,物流成本也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在我国,物流业刚起步,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技术不完善、规模小、服务欠规范等问题,导致网络贸易组织所经营的商品在配送过程中成本高而效率低效益差。

除了配送体系之外网络交易方式的独特性也增加了售后服务的难度。目前,大多数企业一般只考虑到消费者需要退、换货的情况,并要求消费者必须将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邮寄的方式返回网上企业,因此导致了消费者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的增加;而商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售后服务问题大多数网上企业都未作说明;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区域性特点导致企业的售后服务地域性差异非常明显。

(四)网上商店经营意识及技术比较落后

在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企业介绍型网站或者是客户支持型网站的水平上,还没有过渡到网站建设的最高阶段—产品销售型网站的程度,众多同行往往集中在同一平台(如阿里巴巴)上竞争,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效率。另外,技术工具手段的落后,也使得一些即便意识到B2C重要性的网上企业也无法实施网店的构建理想。

三、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的建议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贸易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也迫在眉睫,。本人认为要解决上述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现状,就必须要政府、社会、企业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本人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政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在网络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为网络贸易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

首先,网络贸易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它属于网络经济的基础建设范畴,政府有责任、有能力进行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的投资以改善我国网络贸易企业的运营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网络规模小、消费者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缺乏、技术落后等对其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本人认为我国政府可以责成某个部门机构如高等学校或鼓励某些企业如电信企业具体操办这些基础建设事宜,政府再对这些部门或企业进行一定的补偿,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多赢”的目的,还可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共同发展。

其次,网上交易是以双方相互信任为前提的。政府应该将信用体系的建设纳入国家基础建设范畴,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以地方政府为主,联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3个标准(个人标准、企业标准和政府标准)指导下对全国个人、企业和各级政府的资信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利用网络向全社会公开,免费提供,从而达到降低信用风险,促进消费者的网络消费及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目的。

再次,电子商务法律是用以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的正常秩序和交易主体的正常利益的。我国目前的网络贸易相关法律与法规跟不上其发展,甚至有的领域出现法律的真空。鉴于这一点,我国立法部门应加大力度来健全和完善我国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消除那些善于钻法律空子的投机分子的可乘之机,同时保护当事人的利益,让消费者放心网上消费。

(二)网络贸易组织应开展“创新性”网络营销

无论网络贸易企业的形式如何,要想获得竞争力就必须在多方面进行创新,企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与传统商务活动一样,必须遵循“以市场为中心”的原则,通过有规划的网上营销活动达到“吸引——满足——留住”消费者的目的。

首先,网上商店可以在宣传手段上创新,例如进行广告宣传,建立网络社区,张贴海报等方法,吸引消费者并使其“接受网上消费”。其次,产品创新是吸引客户的根本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调查分析网上需求,并确定网上销售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使消费者“乐于网上消费”。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虚拟性,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在网上销售,因此企业必须事前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以确定适宜品种,并尽可能的增加网上销售商品的数量。再次,网上商店要提高经营效率,就必须在管理上不断突破。管理创新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和完善网上商店本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目的在于保证网上商店的安全性和提高订单处理效率;二是完善企业的售后服务体系,尽可能多地为顾客提供方便,解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三)配送及售后服务应不断完善

在网络贸易中,物流配的发展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率和规模。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尝试建立权威、统一、与世界认证标准接轨的安全认证中心;提高银行安全技术和支付效。率以满足客户对安全及“即时支付”的需求;通过扩大物流企业规模、更新设备、提高管理水平等手段来消除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物流瓶颈。

针对售后服务相对落后这个瓶颈,本人认为网络贸易组织应该加强售后方面的服务,可以尝试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配合起来,在物流把货物送达消费者手中后进行售后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通过电话,或是E-mail询问顾客是否满意,从而让人们认同这个品牌,形成品牌的忠诚度。

(四)消费者应加强网上消费意识

网络贸易组织范文篇2

(一)传统贸易组织的电子化、网络化

实际上,由于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许多传统的贸易组织早已开始探讨如何形成自己的新的竞争力,而组织形式的创新,是这种探讨的主要方向。概括起来,传统贸易组织的创新主要是大量地、系统地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直营(与其供应商)、直销(对消费者)体系。对消费者的直销体系实际就是在保有原有传统组织的前提下,将业务同时在网上展开。沃尔—马特的网络经营模式是这方面的典型。

1.协调预测和补充体系(注:EfraimTurban.JaeLee,DavidKing,H.MichaelChung:ElectronicCommerce:amanageridl

perspective.P63,P437,NewJersey,Prentice-Hall,2000.)。整体化的网络和计算机的运用正在改变着全世界的商业模式,沃尔—马特是第一批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组织内外整合的企业,也是传统贸易组织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最成功的企业之一。沃尔—马特利用计算机、网络、特殊的软件来整合它的内部运作,使生产、营销、筹融资等协调起来,努力提供有成本优势的产品或服务。然而,这种整合还不够,为了超越,沃尔—马特认识到它应该把它的努力与它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努力进行更高级的整合。进行这种整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需求预测的困难,这对存货管理和配送安排是一个关键。通常,零售商做出自己的预测,供应商也做出自己的预测,但由于原有系统的低效,仍然会有差别,从而导致存货过量或产品断档,失去机会和竞争上的优势。在沃尔—马特的领导下,主要的零售商们,首创了协调预测和补充(CFAR,CollaborativeForestingandReplenishment)模式,以帮助零售商自己及他们的供应商们协调进行短期的预测,然后锁定这一预测,进行工作安排,使波动更小、存货更少而又不至于造成产品断档的想法变成现实。

2.“反应性的电子百货商场”(ReactiveElectronicDepartmentStores)(注:EfraimTurban.JaeLee,DavidKing.H.MichaelChung:ElectronicCommerce:amanageridl

perspective.P63.P437,NewJersey.Prentice-Hall,2000.)。以Wal-Mart为代表,大多数世界级的百货商场和折扣店——英国的Marks&Spencer、法国的LaRedoute、日本的Jusco、美国的NordstromandMacys和韩国的LotteandHyundaiDepartmentStores——都在互联网上开设了反应性的在线百货商场,接受网上订单和在线支付。Wal-Mart1998年在互联网上就提供了8万多种商品。与纯粹的、网上业务先行的电子商场如Amazon相比较,这类实体百货商场的网上战略可以被称为部分的、反应性的电子百货商场(PartialandReactiveElectronicDepartmentStores)。目的是跟上潮流,把握任何机会,但只是将这种经营方式作为总体战略的一部分。

(二)虚拟贸易组织

虚拟贸易组织是指利用互联网完成其商品和服务销售全过程的零售、批发、中介等商业组织。其基本特征是: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组织载体,如店铺、大量的人员、仓库、运输工具等,甚至也没有经营客体商品和服务本身。如果一定要说这种组织有什么有形的东西的话,那么也就是它的几台电脑、一部电话机、一间屋子、几把椅子。当然,这是最极端、最抽象的虚拟贸易组织。归纳起来,虚拟贸易组织有以下类型:

1.虚拟专卖店。这类组织有可能就是上述最抽象的虚拟贸易组织。比如,美国一对双胞胎兄弟在自己家里设立一家光盘唱片公司,销售美国发行的所有光盘及两万张进口光盘,透过互联网接受客户订货。通常在24小时内即将光盘送到客户家里。这家公司不需店面成本,也没有库存成本,因为该公司是在接受订单之后,通过经销商将货物送出去。加上网站上的广告收入,这家公司在1996年营业额达600万美元,营业毛利率18%。(注:参见:台湾《中国时报》1997年4月13日。)

2.虚拟网上专卖市场。与虚拟专卖店相比,虚拟网上专卖市场的特点是它有多名销售者。比如,国际上有名的虚拟葡萄园()是一家专为互联网上那些葡萄酒爱好者提供在线购买服务的在线零售商。虚拟葡萄园把加盟网站的酿酒商的不同产品和价格、相关的资料和品尝表格都放在网上。酒的最低价格是10元。顾客一旦决定购买,就可输入经过加密处理的信用卡付款资料。这些资料以电子方式传送给虚拟葡萄园的伙伴银行。通过该银行的私人子网络,银行从客户的信用卡账号转账。一收到款项之后,虚拟葡萄园就从其仓库完成订单的后续处理步骤。

对小的酿酒商而言,虚拟葡萄园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些小型公司通常是2-3人经营,根本没有销售预算和处理订单的时间。而虚拟葡萄园就能够以经济的方式提供特殊的信息给客户,这种服务可以使复杂的程序更容易驾驭。

3.虚拟网上超市。这类贸易组织有一定的物理载体,特别是其强大的配送体系,可以有效地实现其网上经营的目的。Amazon是人们常举的一个例子。这里我们提供另外一个成功的例子:美国的Peapod公司。公司1989年创立,是一家领先性的互联网超市,给顾客提供大量的产品和当地送货服务,其送货地点包括芝加哥、旧金山和波士顿地区的七个大城市市场,接受服务的对象有103000人。Peapod公司1989年建立的时候,是提供电话和商品目录服务的。它的经营格言是:“25000种食品和杂货:为匆忙的人们提供便捷的购物帮助”。Peapod拥有超过25000个杂货和药店产品项目的在线数据库,顾客可以寻找更便宜的价格、更好的营养成份。Peapod还提供了电子折价券、顾客折扣和其他例如食谱、小偏方和信息服务等,会员还可享受送货到户的服务。此外,Peapod拥有专业采购员、农产品专家和完成订单的送货人员。其网址提供图片、营养内容、过去的购买记录和食物烹饪法,以鼓励重复性的购买。购物者在线发出订单,附近的伙伴超市包装起所订之物,在90分钟或在指定的时间内送货。如果额外付费,可以提出30分钟内的特快送货。货物处理和送货费是6.95美元外加购物总值的5%,每月还有4.95美元的会员费。尽管有额外的费用,顾客保持率却超过80%。主要的优点是节省时间,用户是中上阶层的人。

(三)电子中介

1.少不了的中介。有人说:现在消费者与生产者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接触,使得两者之间的中间商消失,互联网贸易抢走了经纪人、销售代表和售货员自以为保险的生意。所有的批发商、中间商和零售商将逐渐消失。(注:《参考消息》2000年5月16日。)“在线经济威胁着中间商的存在价值,比如配送公司、证券商和批发商。几年前Wal-Mart开始要求销售商直接通过EDI进行产品和订单事宜的沟通时,这种现象就已浮现出来。如此一来,Wal-Mart就把传统执行产品信息更新的生产商的业务代表摒除在销售流程之外。”(注:[美]RaviKalakota等:《电子商务管理指南》,第215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中间人没有了吗?实际上,人们利用的是新一代中间人。现在工作是“由一些人来管理,但却是由电脑来制导的”,这家杂志称之为“电脑中间人”,(注:《参考消息》1999年6月15日。)或电子中介。也就是说,老式的中间人消失,新型的中介人产生。前者叫“中介排除”(disintermediation),(注:EfraimTurban.JaeLee.DavidKing.H.MichaelChung:ElectronicCommerce:amanageridl

perspective.P63.P437,NewJersey,Prentice-Hall.2000.)意指在一个既定的价值链中,把承担一定的中介任务的组织或经营运作层排除掉。在传统的分销渠道中,在制造商和顾客之间,有许多批发商、经销商、零售商这样的中介层。由于有了互联网作为经营和产品选择的媒介,当顾客在理论上能够从制造商那里直接得到同样的产品时,他们就开始质疑由中介经销商所提供的价值。如果制造商能够直接与顾客联系,缩短他们过去经常依赖的传统的经销链,那么消除掉当前结构中的低效率就是可能的。对“中介排除”的一个必然选择是“中介重建”(reintermediation),(注:EfraimTurban.JaeLee.DavidKing.H.MichaelChung:ElectronicCommerce:amanageridl

perspective.P63.P437,NewJersey,Prentice-Hall.2000.)这实际上是指转变中介的功能,而不是完全消除中介。在电子商务时代,类似电子商场、目录及搜索引擎服务和购买比选人,能够创造“中介重建”的功能,这些新的中介取代了传统中介层的角色。

2.电子中介与电子分销商的区别。在电子中介者中,需要区分电子分销商和电子中间人,区分的根据是电子中介是否有义务完成订单和担保。电子分销商承担起全部责任,完成订单,收回贷款。相比之下,电子中间人仅帮助寻找合适的产品和它的卖主。由卖主去处理顾客正在寻找的东西。中间人不需要完成订单、保证以及收回货款。当订单传给卖主后,中间人可以从卖主那儿接受佣金。

电子中间人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包括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安全以及寻找能力。电子中间人也可以连接世界范围的电子百货商店,比如,包括了3万多家的百货商场,连接了世界范围的多家公司。相比之下,电子分销商所需的专门技能是推销、迅速的保证和顾客服务。因此,电子分销商通常涉及的商品范围要小得多,只关注能够保持竞争力的特殊化的商品种类。比如,Amazon专卖书,CDNow专卖音乐制品,1-800-专卖花,VirtualVineyard专卖酒。

3.电子中介人的功能。电脑中介人为买卖双方之间增添附加值,同时也为买卖双方进行调节。在企业对消费者的市场中,中介人的主要作用是将分散的买家和卖家聚集在一起。他们聚集供应商的货物,简化搜寻合适的买主。反过来,中介人将潜在的买主聚集给商家,从而使商家寻找客户的负担减少。电子中介人模式要求具有买卖双方两个方面的商业功能,同时要具有买卖双方之间进行调节的先进的市场运作功能。

总之,中间人在网络世界里并没有消失,相反,他们通过提供以前得不到的信息,为某一完美解决方案聚集各种资源和服务,为买卖双方创造价值而获得了新生。

(四)制造业的网上直销——一种新型的混业模式

网络带给制造业的最大好处是使制造商可以在网上直接和消费者见面,而不需要再经过中间商甚至零售商,特别是当零售商过分地剥夺制造商的权力的时候。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网上混业形式。这种混业不论是对没有实施网络经营或实施得不太好的传统企业,还是对专门的电子贸易组织都是一个冲击或挑战。因为这些企业往往有雄厚的资源和强大的竞争力,进行网上直销,只会使他们的经营锦上添花。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以法国网铁制造商犹齐诺——洛林公司为例,该公司因为采用了电子邮件和世界范围的订货系统,从而把加工时间从15天缩短到24小时。该公司通过内部网与汽车制造商建立联系,从而能在对方提出需求后及时把钢材送到对方的生产线上。公司负责人说:“很清楚,这种互联网技术将使我们的商业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

网络贸易组织范文篇3

中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近十年来的发展态势非常喜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贸易组织发展迅速

从1999年下半年到现在,由于电子商务,尤其是B2C业务的增长,我国网络贸易组织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在2006年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主要网络贸易组织总销售额达7400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50%;同时网上购物的用户数量达到了2200万户,比上2004年同期增加了600万户。而且网络贸易组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二)出现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

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刚刚起步,所以为数不多。但令人高兴的是目前已经出现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这些组织形态各异,在经营上各有千秋,例如当当网、卓越网、腾讯等。为我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树立了楷模。

(三)网络贸易组织的规模偏小当前我国网络贸易组织数量急剧增加,但是普遍来看,规模偏小,可供消费者选购的商品种类数量偏少且大部分商品的价值含量低,难以满足消费者挑选比较和一站式购物的要求,对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同时,由于规模偏小,技术不完善,管理落后,营销理念欠缺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总的来说,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还处于一个尝试和起步阶段。

二、网络贸易组织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窄

拥有计算机和网络是消费者参与B2C、实现网上购物的前提,并且B2C的效益也直接影响到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益。据CNNIC第18次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6月30日,中国大陆上网计算机数仅5450万台,31.8%的非网民“不具备上网条件”,我国的网民渗透率仅为9.4%,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消费者参与网络贸易组织的交易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而我国在空间结构上,农村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缺乏;在年龄结构上,中老年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低;在性别结构上,女性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略低于男性。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对我国的网络购物平民化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从而直接阻碍了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规模的扩大。

(二)网上交易风险大网络的不安全和网上商务交易的不安全是消费者面临的两大不安全因素,比如在交易中,消费者承担了支付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付了钱没收到货、网上银行信用卡账号泄密造成损失)、商品风险(即所购买商品的质量问题:商品实样与网上图样出入大、商品在配送过程中被损坏、丢失等)、维权风险(消费者维权法律不完善所造成的)。这些风险都加大了消费者网上消费的成本,也在无形中减少了网上交易的规模,从而制约了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

(三)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物流配送是将货物由商家送达消费者的独立体系。物流配送效率决定着网络贸易组织运做的效率,物流成本也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在我国,物流业刚起步,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技术不完善、规模小、服务欠规范等问题,导致网络贸易组织所经营的商品在配送过程中成本高而效率低效益差。

除了配送体系之外网络交易方式的独特性也增加了售后服务的难度。目前,大多数企业一般只考虑到消费者需要退、换货的情况,并要求消费者必须将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邮寄的方式返回网上企业,因此导致了消费者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的增加;而商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售后服务问题大多数网上企业都未作说明;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区域性特点导致企业的售后服务地域性差异非常明显。

(四)网上商店经营意识及技术比较落后

在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企业介绍型网站或者是客户支持型网站的水平上,还没有过渡到网站建设的最高阶段—产品销售型网站的程度,众多同行往往集中在同一平台(如阿里巴巴)上竞争,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效率。另外,技术工具手段的落后,也使得一些即便意识到B2C重要性的网上企业也无法实施网店的构建理想。三、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的建议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贸易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也迫在眉睫,。本人认为要解决上述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现状,就必须要政府、社会、企业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本人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政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在网络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为网络贸易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

首先,网络贸易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它属于网络经济的基础建设范畴,政府有责任、有能力进行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的投资以改善我国网络贸易企业的运营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网络规模小、消费者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缺乏、技术落后等对其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本人认为我国政府可以责成某个部门机构如高等学校或鼓励某些企业如电信企业具体操办这些基础建设事宜,政府再对这些部门或企业进行一定的补偿,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多赢”的目的,还可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共同发展。

其次,网上交易是以双方相互信任为前提的。政府应该将信用体系的建设纳入国家基础建设范畴,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以地方政府为主,联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3个标准(个人标准、企业标准和政府标准)指导下对全国个人、企业和各级政府的资信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利用网络向全社会公开,免费提供,从而达到降低信用风险,促进消费者的网络消费及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目的。

再次,电子商务法律是用以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的正常秩序和交易主体的正常利益的。我国目前的网络贸易相关法律与法规跟不上其发展,甚至有的领域出现法律的真空。鉴于这一点,我国立法部门应加大力度来健全和完善我国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消除那些善于钻法律空子的投机分子的可乘之机,同时保护当事人的利益,让消费者放心网上消费。

(二)网络贸易组织应开展“创新性”网络营销

无论网络贸易企业的形式如何,要想获得竞争力就必须在多方面进行创新,企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与传统商务活动一样,必须遵循“以市场为中心”的原则,通过有规划的网上营销活动达到“吸引——满足——留住”消费者的目的。

首先,网上商店可以在宣传手段上创新,例如进行广告宣传,建立网络社区,张贴海报等方法,吸引消费者并使其“接受网上消费”。其次,产品创新是吸引客户的根本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调查分析网上需求,并确定网上销售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使消费者“乐于网上消费”。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虚拟性,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在网上销售,因此企业必须事前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以确定适宜品种,并尽可能的增加网上销售商品的数量。再次,网上商店要提高经营效率,就必须在管理上不断突破。管理创新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和完善网上商店本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目的在于保证网上商店的安全性和提高订单处理效率;二是完善企业的售后服务体系,尽可能多地为顾客提供方便,解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三)配送及售后服务应不断完善

在网络贸易中,物流配的发展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率和规模。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尝试建立权威、统一、与世界认证标准接轨的安全认证中心;提高银行安全技术和支付效。率以满足客户对安全及“即时支付”的需求;通过扩大物流企业规模、更新设备、提高管理水平等手段来消除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物流瓶颈。

针对售后服务相对落后这个瓶颈,本人认为网络贸易组织应该加强售后方面的服务,可以尝试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配合起来,在物流把货物送达消费者手中后进行售后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通过电话,或是E-mail询问顾客是否满意,从而让人们认同这个品牌,形成品牌的忠诚度。

(四)消费者应加强网上消费意识

虽然我国网民数量已经是世界前列的了,可是总比来说会进行网上购物的并不多,知道网上购物的就更少了,而且媒体上报道的大多数都是关于网络的负面新闻,所以网络贸易组织应该通过宣传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企业的形象,带动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

另外,由于网上市场不同于传统市场,网络企业必须根据网上消费者的特征,对网上购物的各环节,加强安全和控制措施,保护消费者购物过程的信息传递安全和个人隐私,以树立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4]王利华.浅谈供应链管理模式.经济管理,2004,(5).

网络贸易组织范文篇4

中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近十年来的发展态势非常喜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贸易组织发展迅速

从1999年下半年到现在,由于电子商务,尤其是B2C业务的增长,我国网络贸易组织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在2006年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主要网络贸易组织总销售额达7400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50%;同时网上购物的用户数量达到了2200万户,比上2004年同期增加了600万户。而且网络贸易组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二)出现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

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刚刚起步,所以为数不多。但令人高兴的是目前已经出现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这些组织形态各异,在经营上各有千秋,例如当当网、卓越网、腾讯等。为我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树立了楷模。

(三)网络贸易组织的规模偏小当前我国网络贸易组织数量急剧增加,但是普遍来看,规模偏小,可供消费者选购的商品种类数量偏少且大部分商品的价值含量低,难以满足消费者挑选比较和一站式购物的要求,对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同时,由于规模偏小,技术不完善,管理落后,营销理念欠缺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总的来说,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还处于一个尝试和起步阶段。

二、网络贸易组织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窄

拥有计算机和网络是消费者参与B2C、实现网上购物的前提,并且B2C的效益也直接影响到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益。据CNNIC第18次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6月30日,中国大陆上网计算机数仅5450万台,31.8%的非网民“不具备上网条件”,我国的网民渗透率仅为9.4%,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消费者参与网络贸易组织的交易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而我国在空间结构上,农村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缺乏;在年龄结构上,中老年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低;在性别结构上,女性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略低于男性。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对我国的网络购物平民化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从而直接阻碍了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规模的扩大。

(二)网上交易风险大网络的不安全和网上商务交易的不安全是消费者面临的两大不安全因素,比如在交易中,消费者承担了支付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付了钱没收到货、网上银行信用卡账号泄密造成损失)、商品风险(即所购买商品的质量问题:商品实样与网上图样出入大、商品在配送过程中被损坏、丢失等)、维权风险(消费者维权法律不完善所造成的)。这些风险都加大了消费者网上消费的成本,也在无形中减少了网上交易的规模,从而制约了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

(三)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物流配送是将货物由商家送达消费者的独立体系。物流配送效率决定着网络贸易组织运做的效率,物流成本也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在我国,物流业刚起步,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技术不完善、规模小、服务欠规范等问题,导致网络贸易组织所经营的商品在配送过程中成本高而效率低效益差。

除了配送体系之外网络交易方式的独特性也增加了售后服务的难度。目前,大多数企业一般只考虑到消费者需要退、换货的情况,并要求消费者必须将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邮寄的方式返回网上企业,因此导致了消费者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的增加;而商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售后服务问题大多数网上企业都未作说明;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区域性特点导致企业的售后服务地域性差异非常明显。

(四)网上商店经营意识及技术比较落后

在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企业介绍型网站或者是客户支持型网站的水平上,还没有过渡到网站建设的最高阶段—产品销售型网站的程度,众多同行往往集中在同一平台(如阿里巴巴)上竞争,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效率。另外,技术工具手段的落后,也使得一些即便意识到B2C重要性的网上企业也无法实施网店的构建理想。三、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的建议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贸易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也迫在眉睫,。本人认为要解决上述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现状,就必须要政府、社会、企业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本人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政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在网络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为网络贸易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

首先,网络贸易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它属于网络经济的基础建设范畴,政府有责任、有能力进行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的投资以改善我国网络贸易企业的运营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网络规模小、消费者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缺乏、技术落后等对其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本人认为我国政府可以责成某个部门机构如高等学校或鼓励某些企业如电信企业具体操办这些基础建设事宜,政府再对这些部门或企业进行一定的补偿,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多赢”的目的,还可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共同发展。

其次,网上交易是以双方相互信任为前提的。政府应该将信用体系的建设纳入国家基础建设范畴,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以地方政府为主,联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3个标准(个人标准、企业标准和政府标准)指导下对全国个人、企业和各级政府的资信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利用网络向全社会公开,免费提供,从而达到降低信用风险,促进消费者的网络消费及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目的。

再次,电子商务法律是用以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的正常秩序和交易主体的正常利益的。我国目前的网络贸易相关法律与法规跟不上其发展,甚至有的领域出现法律的真空。鉴于这一点,我国立法部门应加大力度来健全和完善我国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消除那些善于钻法律空子的投机分子的可乘之机,同时保护当事人的利益,让消费者放心网上消费。

(二)网络贸易组织应开展“创新性”网络营销

无论网络贸易企业的形式如何,要想获得竞争力就必须在多方面进行创新,企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与传统商务活动一样,必须遵循“以市场为中心”的原则,通过有规划的网上营销活动达到“吸引——满足——留住”消费者的目的。

首先,网上商店可以在宣传手段上创新,例如进行广告宣传,建立网络社区,张贴海报等方法,吸引消费者并使其“接受网上消费”。其次,产品创新是吸引客户的根本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调查分析网上需求,并确定网上销售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使消费者“乐于网上消费”。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虚拟性,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在网上销售,因此企业必须事前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以确定适宜品种,并尽可能的增加网上销售商品的数量。再次,网上商店要提高经营效率,就必须在管理上不断突破。管理创新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和完善网上商店本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目的在于保证网上商店的安全性和提高订单处理效率;二是完善企业的售后服务体系,尽可能多地为顾客提供方便,解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三)配送及售后服务应不断完善

在网络贸易中,物流配的发展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率和规模。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尝试建立权威、统一、与世界认证标准接轨的安全认证中心;提高银行安全技术和支付效。率以满足客户对安全及“即时支付”的需求;通过扩大物流企业规模、更新设备、提高管理水平等手段来消除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物流瓶颈。

针对售后服务相对落后这个瓶颈,本人认为网络贸易组织应该加强售后方面的服务,可以尝试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配合起来,在物流把货物送达消费者手中后进行售后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通过电话,或是E-mail询问顾客是否满意,从而让人们认同这个品牌,形成品牌的忠诚度。

(四)消费者应加强网上消费意识

虽然我国网民数量已经是世界前列的了,可是总比来说会进行网上购物的并不多,知道网上购物的就更少了,而且媒体上报道的大多数都是关于网络的负面新闻,所以网络贸易组织应该通过宣传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企业的形象,带动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

另外,由于网上市场不同于传统市场,网络企业必须根据网上消费者的特征,对网上购物的各环节,加强安全和控制措施,保护消费者购物过程的信息传递安全和个人隐私,以树立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

【摘要】网络时代,最具明丽色彩的当属网络与贸易的结合以及由此形成的网络贸易组织。在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形式多样,发展也很迅速,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尝试提出促进其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网络贸易组织创新网络贸易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网络贸易组织范文篇5

中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近十年来的发展态势非常喜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贸易组织发展迅速

从1999年下半年到现在,由于电子商务,尤其是B2C业务的增长,我国网络贸易组织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在2006年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主要网络贸易组织总销售额达7400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50%;同时网上购物的用户数量达到了2200万户,比上2004年同期增加了600万户。而且网络贸易组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二)出现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

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刚刚起步,所以为数不多。但令人高兴的是目前已经出现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这些组织形态各异,在经营上各有千秋,例如当当网、卓越网、腾讯等。为我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树立了楷模。

(三)网络贸易组织的规模偏小当前我国网络贸易组织数量急剧增加,但是普遍来看,规模偏小,可供消费者选购的商品种类数量偏少且大部分商品的价值含量低,难以满足消费者挑选比较和一站式购物的要求,对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同时,由于规模偏小,技术不完善,管理落后,营销理念欠缺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总的来说,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还处于一个尝试和起步阶段。

二、网络贸易组织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窄

拥有计算机和网络是消费者参与B2C、实现网上购物的前提,并且B2C的效益也直接影响到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益。据CNNIC第18次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6月30日,中国大陆上网计算机数仅5450万台,31.8%的非网民“不具备上网条件”,我国的网民渗透率仅为9.4%,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消费者参与网络贸易组织的交易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而我国在空间结构上,农村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缺乏;在年龄结构上,中老年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低;在性别结构上,女性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略低于男性。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对我国的网络购物平民化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从而直接阻碍了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规模的扩大。

(二)网上交易风险大网络的不安全和网上商务交易的不安全是消费者面临的两大不安全因素,比如在交易中,消费者承担了支付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付了钱没收到货、网上银行信用卡账号泄密造成损失)、商品风险(即所购买商品的质量问题:商品实样与网上图样出入大、商品在配送过程中被损坏、丢失等)、维权风险(消费者维权法律不完善所造成的)。这些风险都加大了消费者网上消费的成本,也在无形中减少了网上交易的规模,从而制约了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

(三)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物流配送是将货物由商家送达消费者的独立体系。物流配送效率决定着网络贸易组织运做的效率,物流成本也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在我国,物流业刚起步,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技术不完善、规模小、服务欠规范等问题,导致网络贸易组织所经营的商品在配送过程中成本高而效率低效益差。

除了配送体系之外网络交易方式的独特性也增加了售后服务的难度。目前,大多数企业一般只考虑到消费者需要退、换货的情况,并要求消费者必须将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邮寄的方式返回网上企业,因此导致了消费者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的增加;而商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售后服务问题大多数网上企业都未作说明;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区域性特点导致企业的售后服务地域性差异非常明显。

(四)网上商店经营意识及技术比较落后

在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企业介绍型网站或者是客户支持型网站的水平上,还没有过渡到网站建设的最高阶段—产品销售型网站的程度,众多同行往往集中在同一平台(如阿里巴巴)上竞争,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效率。另外,技术工具手段的落后,也使得一些即便意识到B2C重要性的网上企业也无法实施网店的构建理想。

三、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的建议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贸易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也迫在眉睫,。本人认为要解决上述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现状,就必须要政府、社会、企业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本人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政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在网络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为网络贸易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

首先,网络贸易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它属于网络经济的基础建设范畴,政府有责任、有能力进行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的投资以改善我国网络贸易企业的运营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网络规模小、消费者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缺乏、技术落后等对其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本人认为我国政府可以责成某个部门机构如高等学校或鼓励某些企业如电信企业具体操办这些基础建设事宜,政府再对这些部门或企业进行一定的补偿,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多赢”的目的,还可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共同发展。

其次,网上交易是以双方相互信任为前提的。政府应该将信用体系的建设纳入国家基础建设范畴,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以地方政府为主,联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3个标准(个人标准、企业标准和政府标准)指导下对全国个人、企业和各级政府的资信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利用网络向全社会公开,免费提供,从而达到降低信用风险,促进消费者的网络消费及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目的。

再次,电子商务法律是用以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的正常秩序和交易主体的正常利益的。我国目前的网络贸易相关法律与法规跟不上其发展,甚至有的领域出现法律的真空。鉴于这一点,我国立法部门应加大力度来健全和完善我国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消除那些善于钻法律空子的投机分子的可乘之机,同时保护当事人的利益,让消费者放心网上消费。

(二)网络贸易组织应开展“创新性”网络营销

无论网络贸易企业的形式如何,要想获得竞争力就必须在多方面进行创新,企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与传统商务活动一样,必须遵循“以市场为中心”的原则,通过有规划的网上营销活动达到“吸引——满足——留住”消费者的目的。

首先,网上商店可以在宣传手段上创新,例如进行广告宣传,建立网络社区,张贴海报等方法,吸引消费者并使其“接受网上消费”。其次,产品创新是吸引客户的根本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调查分析网上需求,并确定网上销售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使消费者“乐于网上消费”。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虚拟性,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在网上销售,因此企业必须事前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以确定适宜品种,并尽可能的增加网上销售商品的数量。再次,网上商店要提高经营效率,就必须在管理上不断突破。管理创新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和完善网上商店本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目的在于保证网上商店的安全性和提高订单处理效率;二是完善企业的售后服务体系,尽可能多地为顾客提供方便,解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三)配送及售后服务应不断完善

在网络贸易中,物流配的发展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率和规模。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尝试建立权威、统一、与世界认证标准接轨的安全认证中心;提高银行安全技术和支付效。率以满足客户对安全及“即时支付”的需求;通过扩大物流企业规模、更新设备、提高管理水平等手段来消除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物流瓶颈。

针对售后服务相对落后这个瓶颈,本人认为网络贸易组织应该加强售后方面的服务,可以尝试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配合起来,在物流把货物送达消费者手中后进行售后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通过电话,或是E-mail询问顾客是否满意,从而让人们认同这个品牌,形成品牌的忠诚度。

(四)消费者应加强网上消费意识

虽然我国网民数量已经是世界前列的了,可是总比来说会进行网上购物的并不多,知道网上购物的就更少了,而且媒体上报道的大多数都是关于网络的负面新闻,所以网络贸易组织应该通过宣传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企业的形象,带动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

另外,由于网上市场不同于传统市场,网络企业必须根据网上消费者的特征,对网上购物的各环节,加强安全和控制措施,保护消费者购物过程的信息传递安全和个人隐私,以树立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4]王利华.浅谈供应链管理模式.经济管理,2004,(5).

网络贸易组织范文篇6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网络贸易组织范文篇7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网络贸易组织范文篇8

关键词: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入世;

从1986年我国开始恢复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一直到2001年底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整整有十五年的历史。这十五年正是改革开放政策一步一步深入的十五年。正像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社论所说的那样,“中国谈判的过程也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1]]15年中,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世界第七个经济主体,中国是以巨人姿态入世的。这种巨人姿态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上的稳定,更是观念上的变化。对中国来说,15年的等待的确长了一些。但这15年中,中国人逐渐培养了市场意识,增强了开放的理念,萌发了法治精神。可以说,这15年的等待并不是白等,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考虑了更多的事情,转变了更多的观念。我国的政治文化也因此而经历一次嬗变的过程。

一、政治文化的嬗变

国家行政学院刘熙瑞教授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其革命性意义甚至可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意义等量齐观。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采访时,他指出,虽然“入世”首先只是经济上的开放,但是,外国先进管理观念、体制、文化将慢慢在中国扩散,从而改变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专制文化。[[2]]

政治文化的变化首先体现为旧的“官本位”文化的消解。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市场本位、社会本位、企业本位将逐渐取代国家本位、政府本位、官本位,从而摧毁“官本位”文化,引发我国政治文化的一次创新。

WTO的“透明性”原则作为一种规范开始植入我国政治文化。在现实政治中,人们更加要求政府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向所有需要了解的人公开。在我国沿海先进地区,如上海、广东等地方政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政务公开”运动;在我国农村,作为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部分,“村务公开”已经引来了越来越高的呼声。“官本位”为特征的政治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官本位”文化消解的同时形成的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它将在我们刚刚进入的这个世纪中成为我国政治文化的主导。加入WTO的过程已经培养了一种全新的精神,我们称之为“WTO精神”。这种精神构成了我国新政治文化的外来因子,成为我国公民文化上的嬗变的一个重要内容。

WTO的规则成为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宣传员,WTO的基本原则正是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点。仅从“入世”的影响来看,我国新型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意识的树立

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我们尝到了市场经济的甜头。市场意识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WTO就是世界市场经济的缩影,也是市场经济的代名词。[[3]]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说,加入WTO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一步重申市场意识,树立市场意识的过程。

世界贸易组织的三个原则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市场准入”。按市场准入的要求,我国政府在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打破政府垄断,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政府有计划地从一些竞争性行业中退出等。WTO的市场准入原则进一步重申了市场意识,对我国新型政治文化的形成形成了重要的影响。

(二)开放理念的形成

综观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国人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想加入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大家庭。加入WTO的过程不但是这种心情的一个体现,同时它还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对开放社会的认同。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先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后又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然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始终受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加入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组织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成为我国开放理念形成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

(三)法治精神的培养

不管人们从哪一个角度出发来理解WTO,它的本质就是这样“一揽子”协议,它的本质是一系列法律文件,一个有着复杂体系的规则。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的十五年,是我国法治化进程进入快车道的15年。我国不仅制订了各种各样的法律,而且在法治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步。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认识WTO的过程就是中国人不断接受法治观念,形成法治精神过程。中国人从没有像今天那样从容、理性地看待将要加在他们身上的限制,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希望将自己的行为纳入某种规则的轨道。这对于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观念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契而不舍的追求不但考验了人们的法治精神,而且形成一次深入的普法运动,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治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过程。[4]在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但有着国家制度方面的民主化,同样重要的是民主文化的形成。尽管我们还不能说以市场意识、法治精神、开放理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样式已经形成,但是从我国政治文化的现状来看,至少有各种各样的迹象表明,其雏形已经孕育其中了。入世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加入世界贸易体系,它更深层次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在公民文化培养方面的作用。

二、“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模式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任何一个还没有完成现代化的传统社会来说,都会形成强烈的冲击,这一冲击不但是对经济的冲击,而且还是对政治、文化的冲击。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漫长谈判过程不断地为我国的政治文化注入新的因子,更新其样式。对于公民个体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绝好的政治教育,它成为我国政治文化嬗变的一个主要动力。

反观漫长的谈判过程,我们看到,旷日持久的“入世”谈判不但为我们最终“入世”做好了心理准备,而且,从政治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就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政治社会化模式,我们称之为“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模式。它专指在我国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这一行为所造成的政治社会化形式。它成为新型政治社会化模式的代表。与旧的政治社会化模式相比,它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体特征

在“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模式中,主体的自发性体现得较为明显。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进程从一开始就倍受国世人瞩目。据《北京晚报》报道,一项针对北京等十城市市民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2001年最受市民关注的事件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83%的关注率成为市民最关注的热点。据《南方周末》报道,在2001年的最后一个月,“申奥成功、足球出线、WTO加入”,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喜庆场合的标准开场白。

在主体性上,这次政治社会化还表现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特点,那就是商业化的色彩使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了市场的考验。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期间,一些媒体从商业角度考虑成为社会化的推动者。如深圳新闻网为了提高点击率,,自主开通了两条热线来回答市民在WTO方面的疑问。

随着“”的结束,那种“革命教育”式的政治社会化模式已经寿终正寝了,取而代之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修养”式的政治社会化模式。相对于前,政治社会化主体的主动性增强,途径也变得更加丰富。

(二)传播特征

在传播方式上,入世型的政治社会化模式更显出了多样特征。从电视、广播到书籍、报纸、杂志,甚至是计算机网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无所不包、无孔不入的媒体渠道;从家庭、学校,到各级各类的社会组织,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时空网络。

据初步估算,在入世期间,仅是出版的各类有关“入世”的书籍就有3000多部。许多电台、电视台纷纷播出“入世”的节目;报纸、杂志设立“入世”栏目。围绕着“入世”的各种各样的学会活动、学术报告等等更是不计其数。

网络在“入世”型政治社会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01年的最后一周,我国政府将加入WTO的文件翻译成中文,公布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网站上。外经贸部网站()大受欢迎。当官方公布相关法律文件的英文版时,由于上网人数过多而引起网络塞车,连外经贸部的工作人员也难以登录。

(三)方式特征

从“入世”型政治社会化的方式上来看,它涵盖了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并以间接方式为主。在入世期间,各种各样的政治培训、政治教育并非罕见,但不处主流地位。与之相反,间接性的政治社会化则成为这次政治社会化的一个主要特征。

首先,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些概念被人们移植到我国政治实践中,用于描述、解释政治现象。入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给我国公民带来了一套全新的话语,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诸如“国民待遇”和“透明性”这样的话语,不但政坛人物,甚至是普通公民对此都是耳熟能详。这些新概念昭示着国政治文化的样式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其次,价值转移的现象更值得人们关注。WTO所倡导的“WTO精神”通过这次政治社会化逐渐渗入中国政治文化中,慢慢地为其所包容。WTO文件所内涵的法治精神、开放理念、市场意识通过这次政治社会化过程已经开始成为我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

再次,规范转移是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模式的另一个特征。WTO一引起基本规范,如透明度、平等和市场准入等原则通过概念转移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成为新型政治文化的一部分。

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5年,对一个民族政治文化的变迁来说,显得过于短暂,它对于我国政治文化的塑造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它对我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影响。甚至我们还很难说,我们对“入世”做好了思想准备。据《中国日报》报道,在接受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调查的5000名企业高层人员中,有20%的人承认,他们对世贸组织所知甚少,或者不了解世贸组织。只有3.2%的企业领导人表示,他们完全了解世贸规则。

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加入WTO首席代表龙永图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应对中国入世,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观念的变化。通观入世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开拓创新,打破陈旧模式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简单重复过去的老办法、老方式、老腔调,不仅不能起到好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的丧失,削弱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模式不但为我们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先例,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思考,那就是如何才能开拓创新,打破陈旧的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代之以科学的、新型的政治社会化方式,以此来补充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些不足。

(二)提高警惕,防止文化殖民

“入世”后,我国在文化上同西方文化的交流会更加频繁。在各种各样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流中,西方文化可能会对我国文化形成一种“文化殖民”,从而消解我国本民族文化的特色。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入世”主要是国家经济上的行为,我们的国家会因入世而更加开放。然而,我们还必须对这种“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抱有警惕。一些西方国家可能会借入世之机,进行文化殖民,将我国纳入西方自由化的轨道。

(三)加强引导,推行“以德治国”

在提出“依法治国”后,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号召。就在入世的同时,我国又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地加强道德建设,转变人们的观念,形成一个更高信任度的社会,不但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基础,而且还是“观念入世”的一个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转变观念,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紧迫的。

一方面,我们还未“入世”,就已经尝到了“入世”的甜头,由“入世”而引发的政治社会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由传统政治文化向公民文化转变。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一转变的进程是长期的,“入世”并不是这一过程的结束,中国面临的是进一步转变观念。新一轮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才刚刚开始,它在中国的影响将更加地变幻莫测,更加地重要,甚至直接决定了我国政治文化在本世纪中的基本样式。

注释:

[1]《联合早报》2001年11月10日。

[2]《联合早报》2001年12月12日。

网络贸易组织范文篇9

论文提要:在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5年中,我国的政治文化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官本位”文化的逐渐消解,新的以市场意识、法治精神、开放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文化逐渐形成。从政治文化的变化上来看,入世本身是一场以自发性、多样性、间接性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它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关键词:政治文化;政治社会化;入世;从1986年我国开始恢复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一直到2001年底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整整有十五年的历史。这十五年正是改革开放政策一步一步深入的十五年。正像新加坡的联合早报社论所说的那样,“中国谈判的过程也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1]]15年中,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世界第七个经济主体,中国是以巨人姿态入世的。这种巨人姿态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上的稳定,更是观念上的变化。对中国来说,15年的等待的确长了一些。但这15年中,中国人逐渐培养了市场意识,增强了开放的理念,萌发了法治精神。可以说,这15年的等待并不是白等,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的东西,考虑了更多的事情,转变了更多的观念。我国的政治文化也因此而经历一次嬗变的过程。一、政治文化的嬗变国家行政学院刘熙瑞教授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其革命性意义甚至可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意义等量齐观。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采访时,他指出,虽然“入世”首先只是经济上的开放,但是,外国先进管理观念、体制、文化将慢慢在中国扩散,从而改变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专制文化。[[2]]政治文化的变化首先体现为旧的“官本位”文化的消解。世界贸易组织所倡导的市场本位、社会本位、企业本位将逐渐取代国家本位、政府本位、官本位,从而摧毁“官本位”文化,引发我国政治文化的一次创新。WTO的“透明性”原则作为一种规范开始植入我国政治文化。在现实政治中,人们更加要求政府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向所有需要了解的人公开。在我国沿海先进地区,如上海、广东等地方政府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政务公开”运动;在我国农村,作为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部分,“村务公开”已经引来了越来越高的呼声。“官本位”为特征的政治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官本位”文化消解的同时形成的是一种新的政治文化,它将在我们刚刚进入的这个世纪中成为我国政治文化的主导。加入WTO的过程已经培养了一种全新的精神,我们称之为“WTO精神”。这种精神构成了我国新政治文化的外来因子,成为我国公民文化上的嬗变的一个重要内容。WTO的规则成为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宣传员,WTO的基本原则正是我们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点。仅从“入世”的影响来看,我国新型政治文化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意识的树立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我们尝到了市场经济的甜头。市场意识已经成为我国公民文化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WTO就是世界市场经济的缩影,也是市场经济的代名词。[[3]]从政治文化的角度来说,加入WTO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一步重申市场意识,树立市场意识的过程。世界贸易组织的三个原则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市场准入”。按市场准入的要求,我国政府在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打破政府垄断,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以及政府有计划地从一些竞争性行业中退出等。WTO的市场准入原则进一步重申了市场意识,对我国新型政治文化的形成形成了重要的影响。(二)开放理念的形成综观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国人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想加入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大家庭。加入WTO的过程不但是这种心情的一个体现,同时它还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前所未有的对开放社会的认同。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先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后又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然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始终受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加入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组织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成为我国开放理念形成的一个强大的推动力。(三)法治精神的培养不管人们从哪一个角度出发来理解WTO,它的本质就是这样“一揽子”协议,它的本质是一系列法律文件,一个有着复杂体系的规则。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的十五年,是我国法治化进程进入快车道的15年。我国不仅制订了各种各样的法律,而且在法治理论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步。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认识WTO的过程就是中国人不断接受法治观念,形成法治精神过程。中国人从没有像今天那样从容、理性地看待将要加在他们身上的限制,从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地希望将自己的行为纳入某种规则的轨道。这对于中国法治化进程中的观念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年契而不舍的追求不但考验了人们的法治精神,而且形成一次深入的普法运动,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政治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过程。[4]在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不但有着国家制度方面的民主化,同样重要的是民主文化的形成。尽管我们还不能说以市场意识、法治精神、开放理念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样式已经形成,但是从我国政治文化的现状来看,至少有各种各样的迹象表明,其雏形已经孕育其中了。入世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加入世界贸易体系,它更深层次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在公民文化培养方面的作用。二、“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模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任何一个还没有完成现代化的传统社会来说,都会形成强烈的冲击,这一冲击不但是对经济的冲击,而且还是对政治、文化的冲击。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漫长谈判过程不断地为我国的政治文化注入新的因子,更新其样式。对于公民个体来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绝好的政治教育,它成为我国政治文化嬗变的一个主要动力。反观漫长的谈判过程,我们看到,旷日持久的“入世”谈判不但为我们最终“入世”做好了心理准备,而且,从政治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就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政治社会化模式,我们称之为“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模式。它专指在我国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这一行为所造成的政治社会化形式。它成为新型政治社会化模式的代表。与旧的政治社会化模式相比,它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一)主体特征在“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模式中,主体的自发性体现得较为明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进程从一开始就倍受国世人瞩目。据《北京晚报》报道,一项针对北京等十城市市民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2001年最受市民关注的事件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83%的关注率成为市民最关注的热点。据《南方周末》报道,在2001年的最后一个月,“申奥成功、足球出线、WTO加入”,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喜庆场合的标准开场白。在主体性上,这次政治社会化还表现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特点,那就是商业化的色彩使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了市场的考验。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期间,一些媒体从商业角度考虑成为社会化的推动者。如深圳新闻网为了提高点击率,,自主开通了两条热线来回答市民在WTO方面的疑问。随着“”的结束,那种“革命教育”式的政治社会化模式已经寿终正寝了,取而代之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个人修养”式的政治社会化模式。相对于前,政治社会化主体的主动性增强,途径也变得更加丰富。(二)传播特征在传播方式上,入世型的政治社会化模式更显出了多样特征。从电视、广播到书籍、报纸、杂志,甚至是计算机网络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形成了无所不包、无孔不入的媒体渠道;从家庭、学校,到各级各类的社会组织,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时空网络。据初步估算,在入世期间,仅是出版的各类有关“入世”的书籍就有3000多部。许多电台、电视台纷纷播出“入世”的节目;报纸、杂志设立“入世”栏目。围绕着“入世”的各种各样的学会活动、学术报告等等更是不计其数。网络在“入世”型政治社会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01年的最后一周,我国政府将加入WTO的文件翻译成中文,公布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网站上。外经贸部网站()大受欢迎。当官方公布相关法律文件的英文版时,由于上网人数过多而引起网络塞车,连外经贸部的工作人员也难以登录。(三)方式特征从“入世”型政治社会化的方式上来看,它涵盖了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并以间接方式为主。在入世期间,各种各样的政治培训、政治教育并非罕见,但不处主流地位。与之相反,间接性的政治社会化则成为这次政治社会化的一个主要特征。首先,世界贸易组织的一些概念被人们移植到我国政治实践中,用于描述、解释政治现象。入世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给我国公民带来了一套全新的话语,人们津津乐道的是诸如“国民待遇”和“透明性”这样的话语,不但政坛人物,甚至是普通公民对此都是耳熟能详。这些新概念昭示着国政治文化的样式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其次,价值转移的现象更值得人们关注。WTO所倡导的“WTO精神”通过这次政治社会化逐渐渗入中国政治文化中,慢慢地为其所包容。WTO文件所内涵的法治精神、开放理念、市场意识通过这次政治社会化过程已经开始成为我国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再次,规范转移是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模式的另一个特征。WTO一引起基本规范,如透明度、平等和市场准入等原则通过概念转移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中,成为新型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三、几点启示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5年,对一个民族政治文化的变迁来说,显得过于短暂,它对于我国政治文化的塑造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过分地夸大它对我国政治文化变迁的影响。甚至我们还很难说,我们对“入世”做好了思想准备。据《中国日报》报道,在接受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调查的5000名企业高层人员中,有20%的人承认,他们对世贸组织所知甚少,或者不了解世贸组织。只有3.2%的企业领导人表示,他们完全了解世贸规则。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加入WTO首席代表龙永图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应对中国入世,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观念的变化。通观入世对我国政治文化的影响,我们不难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一)开拓创新,打破陈旧模式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革命年代和建设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简单重复过去的老办法、老方式、老腔调,不仅不能起到好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的丧失,削弱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模式不但为我们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先例,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思考,那就是如何才能开拓创新,打破陈旧的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而代之以科学的、新型的政治社会化方式,以此来补充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些不足。(二)提高警惕,防止文化殖民“入世”后,我国在文化上同西方文化的交流会更加频繁。在各种各样文化的不断碰撞与交流中,西方文化可能会对我国文化形成一种“文化殖民”,从而消解我国本民族文化的特色。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入世”主要是国家经济上的行为,我们的国家会因入世而更加开放。然而,我们还必须对这种“入世”型政治社会化抱有警惕。一些西方国家可能会借入世之机,进行文化殖民,将我国纳入西方自由化的轨道。(三)加强引导,推行“以德治国”在提出“依法治国”后,同志又提出了“以德治国”,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号召。就在入世的同时,我国又公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地加强道德建设,转变人们的观念,形成一个更高信任度的社会,不但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个基础,而且还是“观念入世”的一个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转变观念,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紧迫的。一方面,我们还未“入世”,就已经尝到了“入世”的甜头,由“入世”而引发的政治社会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由传统政治文化向公民文化转变。我们还应该看到,这一转变的进程是长期的,“入世”并不是这一过程的结束,中国面临的是进一步转变观念。新一轮的政治社会化过程才刚刚开始,它在中国的影响将更加地变幻莫测,更加地重要,甚至直接决定了我国政治文化在本世纪中的基本样式。注释:

[1]《联合早报》2001年11月10日。

[2]《联合早报》2001年12月12日。

[3]《人民日报》2001年11月10日。

[4]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毅将政治现代化分为建立主权民族国家并实现国家权力制度化、国家政权世俗化、政治民主化三个层面。参见《南方周末》2001年11月30日。

网络贸易组织范文篇10

关键词:网络技术;全球化;国际贸易;组织;流通

在网络技术发展的进程中,其对于买卖双方贸易关系的影响较大,借助信息技术能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及时性捕捉,完善整体管理结构和经济贸易发展动力,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一、网络技术全球化下新型贸易组织形式

在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体系中,企业从传统的组织形式转变为新型贸易营运机制,不仅有效突破了传统分工和协作结构,也为企业实现创新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市场部门和销售部门,由于直接面对市场,会借助电子商务项目和客户建立较为频繁的联系,从传统的一对多转变为多对多,建构更加完善的运营结构。并且,在新型信息传递模式中,整合垂直阶层结构,转变为水平信息传递结构,真正运行了网络化组织结构模型。这种组织结构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企业能借助信息交流构建内部管理结构,整合数据为数据库,从而指导相关部门更加高效的完成相关工作,从而提升组织结构的整体水平。另外,新型贸易组织形式中,虚拟企业也为产业结构之间、地区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缔造了更加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维护电子信息的交互机制,也能在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结构中,有效提升刚性组织结构的实际应用水平,确保相关网络资源能有效被连接在一起,助力企业建构跨职能的管理团队,完善资源的配置效果,也为企业后续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在网络技术全球化下,虚拟企业要从高屋建瓴的方式出发,将产品生产、销售以及供应项目结合在一起,有效摆脱行政项目、财务项目、福利项目以及人事资源整合项目的拘束,从根本上落实动态化管理机制,整合分散的信息和资源,真正建构了更加系统化的信息处理机制,确保资源处理效果以及贸易组织形式的统筹性发展。

二、网络技术全球化下新型贸易流通形式

在互联网技术体系中,消费者的自主消费意识逐渐增强,因此,对于产品的期待值也逐渐提高,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就要建立更加系统化的贸易流通模式,才能顺应市场发展的变化。在网络技术体系中,一种新兴的贸易流通模式被逐渐推崇,称之为消费者有效反应。借助制造商、批发商以及零售商的联合,维护活动整合效果,确保流通模式能满足消费者和市场的实际需求。需要注意的还是,在新型流通模式中,无论是观念的创新还是组织结构的创新,都为推广国际经贸领域提供了保障。相较于传统的贸易流通机制,新型贸易结构要充分践行以下几点:第一,要集中整合新技术和新方法,采取信息技术有效处理制造商和销售商,维护自动订货系统运行实效性的同时,确保商品运输过程和质量的有效性。我国对外贸易项目中,出货周期、商品保鲜度以及破损率等因素都要被有效控制,整合相关手段提升贸易流通实际价值。第二,要建立更加稳定的合作关系,整合销售商、批发商以及制造商三者之间的关系,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统筹分析,从而实现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和系统性优化,确保相关工作结构和管控机制能发挥其实际价值。另外,在闭合式供应体系中,为了提升伙伴关系的稳定性,减少不良竞争,借助共存共荣的思想实现贸易流程和长效合作。第三,能真正意义上优化信息交流机制,减少文书化,推进无纸办公项目。在企业之间进行贸易交流的过程中,无需借助非常繁琐的文书形式,而是借助计算机见的数字交换进行贸易自动处理,并且能生成有效的贸易明细,确保提升预测实际精度的同时,维护成本管理效果。信息化交流机制中,借助网络资源和对话机制,能在完善交流效果和实效性的基础上,保证信息整合措施以及信息处理机制的完整程度更加贴合时代特征,为进一步提升经济贸易交流水平奠定坚实基础,确保资金管理工作以及消费者购买水平的有效优化。

三、网络技术全球化下新型贸易渠道形式

在新型贸易管理结构中,结合销售项目和企业管理机制,能对中间组织结构进行统筹分析和综合性处理,尤其是在销售人员从事相关商品经贸管理机制的同时,也能整合时间限制以及空间限制,建构更加有效的贸易渠道形式,促进互联网时代化贸易流程形式。在实际项目发展进程中,电子中间商的特征较为突出,相较于传统的中间商,电子中间商能更好地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维护购买决策的同时,满足实际需求,从根本上完善生产者的产品分析情况,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交流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在新型贸易结构中,能有效建立虚拟化交换项目,完善资金交换机制和管控体系。在生产者传递产品服务信息的同时,也能对购买项目和贸易基础结构予以整合,分离信息交换机制和实体交换机制,从而整合虚拟交换的实际价值。除此之外,新型贸易交流机制也能有效实现信息中介服务,充分发挥信息人的管理职能。也就是说,在大数据时代,借助数据信息处理机制和管控策略,能在整合消费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购买习惯的同时,将更加有效的信息直接推送到零售商处,并且销售者也能结合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发送相关信息和产品。除此之外,基于网络技术的全球化发展进程,电子中间商之所以能成为顺应新时展需求的贸易形势,不仅仅是由于搜索服务项目和虚拟商业街项目的优势,也与其发展特殊性有关。借助虚拟市场以及虚拟商店的形式,能有效维护信息处理机制,确保消费信息整合水平的有效性,提高整体信息管理水平,促进信息交流体系和管理效果的全面升级。其一,电子中间商能减少成本费用,借助网页就能实现有效的商品服务推送,从而保证流通价值更加有效,且从根本上提高了流通管理效果,也为后续销售管理项目的全面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二,在新型经济贸易关系体系中,电子中间商能实现全天候经营管理,无需雇佣经营服务人员,只需要进行网络沟通和交流就能完成贸易项目。不仅仅提高了消费者消费的便捷度,也能有效减小管理难度。其三,电子中间商的消费核心也发生了改变,主要是高收入以及高教育水平消费者,由于其自身水平较高,消费需求也更加的具有个性化,新型的销售模式能在满足其消费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系统化的销售经营模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行业贸易形势也受到影响,无论是传统的贸易管理理念,还是基本的贸易运行机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企业之间借助网络结构能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换以及资源的统筹共享,确保营销机制和管理结构的全面升级。在网络技术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际贸易方式的改变也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只有整合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才能在有效提升经济贸易价值的同时,促进营销体系的网络化发展,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瑀擎.企业国际贸易方式创新研究--基于网络技术全球化视角下[J].商场现代化,2014(24):7-8.

[2]吕西萍.美国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4(02):122-126.

[3]丛海彬,邹德玲.论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贸易交易结构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4,11(1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