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贸易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1:52:32

网络贸易

网络贸易范文篇1

中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近十年来的发展态势非常喜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贸易组织发展迅速

从1999年下半年到现在,由于电子商务,尤其是B2C业务的增长,我国网络贸易组织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在2006年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主要网络贸易组织总销售额达7400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50%;同时网上购物的用户数量达到了2200万户,比上2004年同期增加了600万户。而且网络贸易组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二)出现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

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刚刚起步,所以为数不多。但令人高兴的是目前已经出现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这些组织形态各异,在经营上各有千秋,例如当当网、卓越网、腾讯等。为我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树立了楷模。

(三)网络贸易组织的规模偏小当前我国网络贸易组织数量急剧增加,但是普遍来看,规模偏小,可供消费者选购的商品种类数量偏少且大部分商品的价值含量低,难以满足消费者挑选比较和一站式购物的要求,对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同时,由于规模偏小,技术不完善,管理落后,营销理念欠缺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总的来说,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还处于一个尝试和起步阶段。

二、网络贸易组织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窄

拥有计算机和网络是消费者参与B2C、实现网上购物的前提,并且B2C的效益也直接影响到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益。据CNNIC第18次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6月30日,中国大陆上网计算机数仅5450万台,31.8%的非网民“不具备上网条件”,我国的网民渗透率仅为9.4%,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消费者参与网络贸易组织的交易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而我国在空间结构上,农村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缺乏;在年龄结构上,中老年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低;在性别结构上,女性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略低于男性。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对我国的网络购物平民化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从而直接阻碍了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规模的扩大。

(二)网上交易风险大网络的不安全和网上商务交易的不安全是消费者面临的两大不安全因素,比如在交易中,消费者承担了支付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付了钱没收到货、网上银行信用卡账号泄密造成损失)、商品风险(即所购买商品的质量问题:商品实样与网上图样出入大、商品在配送过程中被损坏、丢失等)、维权风险(消费者维权法律不完善所造成的)。这些风险都加大了消费者网上消费的成本,也在无形中减少了网上交易的规模,从而制约了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

(三)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物流配送是将货物由商家送达消费者的独立体系。物流配送效率决定着网络贸易组织运做的效率,物流成本也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在我国,物流业刚起步,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技术不完善、规模小、服务欠规范等问题,导致网络贸易组织所经营的商品在配送过程中成本高而效率低效益差。

除了配送体系之外网络交易方式的独特性也增加了售后服务的难度。目前,大多数企业一般只考虑到消费者需要退、换货的情况,并要求消费者必须将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邮寄的方式返回网上企业,因此导致了消费者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的增加;而商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售后服务问题大多数网上企业都未作说明;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区域性特点导致企业的售后服务地域性差异非常明显。

(四)网上商店经营意识及技术比较落后

在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企业介绍型网站或者是客户支持型网站的水平上,还没有过渡到网站建设的最高阶段—产品销售型网站的程度,众多同行往往集中在同一平台(如阿里巴巴)上竞争,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效率。另外,技术工具手段的落后,也使得一些即便意识到B2C重要性的网上企业也无法实施网店的构建理想。三、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的建议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贸易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也迫在眉睫,。本人认为要解决上述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现状,就必须要政府、社会、企业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本人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政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在网络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为网络贸易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

首先,网络贸易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它属于网络经济的基础建设范畴,政府有责任、有能力进行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的投资以改善我国网络贸易企业的运营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网络规模小、消费者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缺乏、技术落后等对其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本人认为我国政府可以责成某个部门机构如高等学校或鼓励某些企业如电信企业具体操办这些基础建设事宜,政府再对这些部门或企业进行一定的补偿,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多赢”的目的,还可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共同发展。

其次,网上交易是以双方相互信任为前提的。政府应该将信用体系的建设纳入国家基础建设范畴,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以地方政府为主,联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3个标准(个人标准、企业标准和政府标准)指导下对全国个人、企业和各级政府的资信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利用网络向全社会公开,免费提供,从而达到降低信用风险,促进消费者的网络消费及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目的。

再次,电子商务法律是用以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的正常秩序和交易主体的正常利益的。我国目前的网络贸易相关法律与法规跟不上其发展,甚至有的领域出现法律的真空。鉴于这一点,我国立法部门应加大力度来健全和完善我国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消除那些善于钻法律空子的投机分子的可乘之机,同时保护当事人的利益,让消费者放心网上消费。

(二)网络贸易组织应开展“创新性”网络营销

无论网络贸易企业的形式如何,要想获得竞争力就必须在多方面进行创新,企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与传统商务活动一样,必须遵循“以市场为中心”的原则,通过有规划的网上营销活动达到“吸引——满足——留住”消费者的目的。

首先,网上商店可以在宣传手段上创新,例如进行广告宣传,建立网络社区,张贴海报等方法,吸引消费者并使其“接受网上消费”。其次,产品创新是吸引客户的根本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调查分析网上需求,并确定网上销售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使消费者“乐于网上消费”。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虚拟性,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在网上销售,因此企业必须事前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以确定适宜品种,并尽可能的增加网上销售商品的数量。再次,网上商店要提高经营效率,就必须在管理上不断突破。管理创新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和完善网上商店本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目的在于保证网上商店的安全性和提高订单处理效率;二是完善企业的售后服务体系,尽可能多地为顾客提供方便,解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三)配送及售后服务应不断完善

在网络贸易中,物流配的发展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率和规模。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尝试建立权威、统一、与世界认证标准接轨的安全认证中心;提高银行安全技术和支付效。率以满足客户对安全及“即时支付”的需求;通过扩大物流企业规模、更新设备、提高管理水平等手段来消除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物流瓶颈。

针对售后服务相对落后这个瓶颈,本人认为网络贸易组织应该加强售后方面的服务,可以尝试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配合起来,在物流把货物送达消费者手中后进行售后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通过电话,或是E-mail询问顾客是否满意,从而让人们认同这个品牌,形成品牌的忠诚度。

(四)消费者应加强网上消费意识

虽然我国网民数量已经是世界前列的了,可是总比来说会进行网上购物的并不多,知道网上购物的就更少了,而且媒体上报道的大多数都是关于网络的负面新闻,所以网络贸易组织应该通过宣传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企业的形象,带动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

另外,由于网上市场不同于传统市场,网络企业必须根据网上消费者的特征,对网上购物的各环节,加强安全和控制措施,保护消费者购物过程的信息传递安全和个人隐私,以树立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

【摘要】网络时代,最具明丽色彩的当属网络与贸易的结合以及由此形成的网络贸易组织。在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形式多样,发展也很迅速,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分析目前中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尝试提出促进其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网络贸易组织创新网络贸易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网络贸易范文篇2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贸易;成本结构

在网络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电子商务应用的日益普及给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给国际贸易带来了新的挑战。对企业而言,将电子商务应用到企业国际贸易活动中也是一种投资,是投资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投资分析,即成本效益预测分析,从而辅助企业决策者明确网络应用在企业国际贸易应用中的具体目标和作用,制定出有效的网络应用战略,为企业成功开展国际贸易提供保障,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

一、网络经济理论基础

(一)网络经济内涵网络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之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快速增长,也包括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和迅猛发展,更包括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所引起的传统产业、传统经济部门的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和飞跃性发展。

(二)网络经济特点

1。网络经济是全天候运作的经济。由于信息网络每天24小时都在运转中,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很少受时间因素的制约,可以全天候地连续进行。

2。网络经济是全球化经济。基于网络的经济活动把空间因素的制约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个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强了。

3。网络经济是中间层次作用减弱的“直接”经济。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薄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因“产销见面”而使中间层次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

4。网络经济是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指在信息网络构筑的虚拟空间中进行的经济活动。经济的虚拟性源于网络的虚拟性。转移到网上去经营的经济都是虚拟经济,它是与网外物理空间中的现实经济相并存、相促进的。

5。网络经济是速度型经济。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网络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大量的信息,需按快速流动的信息来进行。

二、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状况及优势分析

(一)我国网络经济的发展状况我国网络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2007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为475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39。1%。2011年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目前中国网络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移动增值、网络游戏和网络广告这三大传统网络行业的稳定增长,以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兴行业的迅速崛起对中国网络经济市场的贡献在日益增加。

1。网游、广告是营收主力。2003年~2008年中国网络经济细分行业市场份额数据显示,2008年网络广告和网络游戏依然是网络经济营收的主要来源,两者占比为70。5%。其中网络游戏增长稳定,市场份额为37。8%,与2007年相比基本持平;受奥运因素的显著拉动,2008年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180亿元,市场份额增至32。7%。而B2B电子商务、旅行预订、网络招聘分别在奥运、金融影响下市场份额都有所下降。未来网络游戏市场规模有望超过移动增值移动增值的市场份额基本呈逐季下降趋势,这说明移动增值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传统领域,其增长性已趋于平稳,与其他新兴领域相比增幅较小。而网络游戏市场份额则由2006年的17。9%上升至2007年的29。8%,增长速度异常明显,与目前居网络经济市场首位的移动增值的差距在逐步缩小,2007年第一季度两者仅相差1。6%。网络游戏很有可能在以后超过移动增值,成为中国网络经济新的最大行业。

2。中小网络企业对网络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网络经济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在逐步扩大,大型网络经济企业的市场份额则在逐渐缩小,这种趋势说明网络经济中小企业对中国网络经济的影响在进一步加深,中国网络经济市场正朝着行业多元化、垂直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网络经济企业参与到中国网络经济市场的竞争当中。艾瑞分析认为,随着中国诸多网络经济新兴行业的诞生及其盈利模式的成功探索和转型,中小网络企业将持续为网络经济市场注入新的发展活力,未来中国网络经济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这种有效竞争必将促进中国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加快中国网络经济市场的规范和成熟。

3。奥运、金融危机合力影响,细分行业增势差异显著。2003年~2008年互联网经济细分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数据显示,2008年网络购物和网络广告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成为拉动互联网经济增长的主动力;B2B电子商务、旅行预订、网络招聘等行业受经济危机负面影响较大,在增速大幅低于2007年的同时,也低于互联网整体增长。各细分行业增长态势详细情况如下:网络广告成最大动力:品牌网络广告和搜索引擎市场在奥运拉动下增长率都达到70%左右,成为拉动2008年互联网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搜索引擎市场年度增速较2007年的翻番增长有所降低,主要原因在于奥运期间广告主更加注重企业影响力提升,广告投放倾向于品牌广告。

网络游戏增势稳定:道具收费比例上升以及玩家消费更加理性,网络游戏市场增长52。2%,与2007年的77。3%相比下降幅度较大;但基于庞大的用户规模及较高的ARPU值,增速依然高于互联网经济整体。

B2B电子商务受较大影响:全球经济危机导致欧美等海外市场需求紧缩,对出口贸易依赖度较高的B2B电子商务受负面影响较大,增速被拉低至46。4%。

旅行预订大幅走低:由于地震对南方旅游区的影响,奥运期间处于安全考虑对客流的压制,以及民众对未来个人收入前景信心不足,个人出行意愿持续低迷,导致旅行预订市场增速大幅降低至22。9%。

网络招聘增幅垫底:经济危机下投融资紧缩、消费市场低迷导致大批企业陷入资金困境,纷纷采取裁员的方式降低成本,影响网络招聘市场增速仅为13。4%。

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经从外贸领域扩散至房产、汽车等实体经济。但未来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具活力的新经济体,同时基于中国政府在拉动内需、扩大政府性投资、促进外贸出口等方面持续推出的一系列措施,2009年中国经济依然将保持8%左右。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互联网经济市场整体增速将有所降低,但各个行业发展情况仍然体现较大差异。

(二)网络经济的优势分析以高科技为后盾的网络经济的确能够改变世界,但它无法在一夜之间改变世界,它对世界的改变刚刚开始,网络经济的真正力量还在后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信息网络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这是因为:1。信息网络的使用能够降低成本、促进竞争,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接近于完全竞争的状态。经济学理论认为,竞争之所以不完全,很重要的一点是信息不对称。而网络使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之一便是消除时空差距,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在网络经济中,由于信息的完全性与传播的快捷性,使理性预期大大增强,进一步推动了经济自由化。对交易双方而言,网上信息基本上是完全的,因此网络使以完全信息为前提的假设得以实现,从而使市场配置机制更有效率,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市场失灵。

2。网络经济使边际成本由递增变为递减,边际收益由递减变为递增。传统经济学的基础是边际成本递增法则,这是工业社会高成本社会化的反映,其实质是成本随着社会化的扩大而增加。因为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都具有边际成本递增和边际收益递减的趋势。与之不同的是,网络经济的经济学基础则是边际成本递减法则,它是信息社会成本社会化的反映。网络成本主要由网络建设成本、信息传递成本和信息的收集、处理制作成本三者构成。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与信息传递成本与入网人数无关,所以前两个的边际成本为零,只有第三种成本与入网人数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信息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是下降趋势。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3。传统产业对网络业的依赖性增强。信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性,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传统产业扩张,从而使两者之间界限模糊,出现了新旧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对网络业而言,它不仅是计算机硬软件、电信、互联网的简单组合,而且通过国际资本迅速渗透到零售、媒体传播、医药等传统产业,并赋予传统产业以新的技术含义。对于制造业、销售业、银行业等传统产业,网络一端连着消费者,另一端连着企业与经销商,使他们得以扩大销售范围、压缩成本、缩短流通时间。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已广泛渗透到传统产业中,对传统产业来说,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实现产业内部的升级改造,以迎接网络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一种必然选择。

4。网络经济顺应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网络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种具体形态,知识、信息同样是支撑网络经济的主要资源。“知识已成为所有创造财富所必需的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要素,……知识正在成为一切有形资源的最终替代。”正是知识与信息的特性使网络经济具有了可持续性。信息与知识具有可分享性,特别是在录制、计算机、网络传输技术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其再生能力很强,这就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正如托夫勒所言:“土地、劳动、原材料,或许还有资本,可以看作是有限资源,而知识实际上是不可穷尽的。”网络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工业生产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成本结构影响

(一)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交易成本影响1。贸易单据传递减少。在传统的贸易方式下,需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形成、修改、传递纸面文件。据统计资料表明,一笔国际贸易业务中至少有46种不同的单证,连同正副本共有360份以上,每年国际贸易产生的纸面文件要以“亿”计。

电子商务使用电子单证代替传统的纸面单证,减少了单证的重复录入,简化了业务流程,使贸易双方的交易更为便捷,提高了工作效率。随着单证工作由EDI处理,原本从事这些工作的员工人数也相应减少,从而节省了人员费用。据统计,用EDI处理单证的费用使文件传递速度提高了81%,使文件处理成本降低了38%,是使用书面形式费用的1/10。

2。贸易中介减少。传统国际贸易合同的履行手续繁杂,需要多方协同配合。网络时代,通过简化国际贸易事务中的繁文缛节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管理费用。据估计,2008年全球国际贸易的管理费用人约为155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值的7%左右。在一般情况下,进行国际交易涉及1000多个文件和170个不同的组织,要处理交易相关机构的单据约700份~850份,业务流程长达数月,而通过有效的数据编程可获得的费用节省能够高达200亿美元。另外,在公司间共享的所有信息中,70%是从采购订单中获得的,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发掘定单附加的信息潜力,简化数据处理程序,缩短国际贸易的文件处理周期,降低企业的库存水平,消除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人工干预,从而降低成本。

3。贸易库存周转费用下降。网络贸易的实施,对于卖方,其可通过互联网络把其公司总部、商、以及分布在其它国家的子公司、分公司联系在一起,使企业各部门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很容易沟通,决策者可以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及库存情况,及时地对各地市场情况做出反应,并据此安排保持合理的库存,即时生产,即时销售,从而避免大量的库存积压,降低其存货费用,并有可能用快速既定的运输方式按顾客要求提前提供交货服务,这种方法所需的费用仅仅是网络管理员的工资和极为便宜的上网费用,人员的出差费和仓库的租赁费用都不再需要了,从而获得成本优势。例如美国通用电器使用网络化国际贸易后,公司平均供货时间由原来的30天降到6天。IBM公司通过开展国际电子商务,公司存货周转率上升了50%,销售额增加了20%,节省了经营费用5000万美元。

(二)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采购成本影响传统的原材料采购是一个程序繁锁的过程。而利用Inter-net,企业可以加强与主要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将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制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信息传递和处理系统,进行集中采购,从而减少了管理成本,节约了差旅费,也堵塞了采购过程中的一些漏洞。有资料表明,全球采用EDI在增值网络上进行的产品和劳务交易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使用EDI通常可以为企业节省5%~10%的采购成本。如果说大公司可以通过增值网络降低采购成本,那么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为中小企业同样提供了降低采购成本、获取新交易的机会。例如,中国石化利用石化物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采购成交1。97万笔、成交额209亿元,节约采购资金约5亿多元;据通用电气公司的报告称:它们利用电子商务采购系统,可以节约采购费用30%,其中人工成本降低20%,材料成本降低10%;2008年头10个月,中石油网上交易额为150亿元,其中电子采购92亿元,电子销售58亿元。平均节约采购成本5%,“西气东输”工程中,一笔6亿多元网上采购仅7小时就完成,节约资金1。2亿元,石油专用管材电子采购一项,中油股份每年就可以节省2亿元。

(三)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新增转换成本分析1。技术成本第一,软件成本。例如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时需要运用一些专业的翻译软件来处理外文商务信函,还需要运用专门的会计软件来管理财务报表等。软件成本的高低由两个因素来决定:一是电子商务系统的结构,如果用户采用的是一台微机构成的系统,那么初始的软件翻译成本可能低于500美元。如果用户采用的是主机翻译系统,那么无论是自己开发的还是外购的,初始成本都在20000美元以上。为保证软件能够按照最新版本的标准进行工作,还必须对软件进行日常维护工作。这种维护成本视所采用的电子商务系统而定,一般在单机条件下每年成本不超过200美元,在主机操作条件下,每年成本可高达2000美元。

第二,学习成本。员工培训主要是指对企业内部负责实施电子商务的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绝大部分培训费用属于电子商务先期的成本开支,即在使用电子商务之前产生的,如对员工进行商务软件操作培训所支付的费用;另有一小部分成本是在电子商务运行后产生的,主要是为了让已在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员工能够及时跟上技术和标准方面的发展变化而支付的员工继续教育费用。

第三,维护成本。外贸企业在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国际贸易时,需要聘请电子商务专家顾问来解决企业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积极协助企业管理者制定良好的电子商务实施战略,做出正确的商务决策。同时,由于网络交易的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因此,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时还需要聘请专门的法律顾问及时获得相关的法律咨询,有效避免交易中的违规行为发生。

2。风险成本。当买卖双方在进行网上交易时,其交易信息存在着被窃取的危险,攻击者可以通过篡改交易协议变更交易金额,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随着网络开放度的加强,交易双方还面临着交易抵赖的风险。一方面,买方可能对发出的交易指令予以否认;另一方面,卖方也可能对接收到的买方支付费用予以否认,这使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都得不到保障。

为了避免这些意外发生,企业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安全机制和信用管理体系,保证交易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机密性,同时还要使用相应的安全交易协议(如SET、SSL等)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预防交易抵赖现象。

3。时间价值成本。由于采用电子商务使资金周转时间减少将会产生另一种成本。买方对供货方的提前支付就会产生这类成本。这是一个可变成本,它是以下几个变量的函数:贸易支付中采用电子支付的比重、所损失的现金流量,以及货币成本。

四、总结网络贸易正在成为国际贸易的发展主要方向,这是由国际贸易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标准化和信息中介类的工作适合用网络贸易来做,因其能够有效地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误差、节省交易费用。国际贸易的标准化运营特点和中介性质使其适合向网络贸易方向发展。

网络贸易范文篇3

本文作者:张勤李海勇工作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基于中心性指标的国际贸易地位分析在社会网络分析中,中心性是评价一个节点重要性、地位优越性和社会声望的结构位置指标,其中对个体的测度指标有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特征向量中心度。本文利用UCINET软件计算出2001年、2010年各经济体的中心性指标,以衡量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见表1)。1.点度中心度———描述进口和出口总额点度中心度测量的是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发展交往的能力,揭示节点在网络中是否处于核心位置。由于国际贸易网络是有向网络,每个节点的度数又分为出度和入度,分别表示某经济体出口额或进口额大于等于均值的其他经济体数量。2001年我国点出度为20,2010年为38,表明两个年度我国出口额超过均值的经济体分别有20个和38个,排名从第七位升至第一位;点入度2001年为18,2010年为31,表明两个年度我国进口额超过平均值的经济体分别有18个和31个,排名从第七位升至第二位。2.中间中心度———刻画中介能力中间中心度刻画的是一个节点控制网络中其他节点之间交往的能力。如果一个经济体处于许多其他节点对的捷径上,则其中间中心度数较高,可以通过控制或曲解信息的传递影响群体。我国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中间中心度2001年为2.327,2010年为20.192,从第九位升至第二位,表明我国控制其他经济体之间国际贸易关系的能力大幅提高。3.特征向量中心度———刻画影响力经济体的特征向量中心度从网络整体的角度测度其是否处于影响力的中心,可视为以临近节点的影响力为权重的权重中心度。我国的特征向量中心度2001年为32.470,排名第六位,2010年为42.623,跃升至首位,表明我国在国际贸易网络中已成为核心行动者之一。

基于核心度指标的核心-边缘结构分析世界体系理论认为,整个世界是由核心地带、半边缘地带和边缘地带组成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这种层次结构整体上没有改变,但其内部一直处于变化与重组之中,三个地带的国家不断调整变更。社会网络分析也从模型的角度研究核心—边缘结构。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点度中心度代表某经济体对其他经济体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超过均值的数量,而核心度则反映其贸易强度的大小。为此,我们运用UCINET软件对两个原始矩阵进行分析,测算出2001年和2010年各经济体的核心度(core-ness),并将核心度大于0.1的经济体归于核心地带、0.01-0.1之间的归于半边缘地带,小于0.01的归于边缘地带。结果表明:1.在2001年和2010年国际贸易出口50强国家(地区)中也存在着核心—半边缘—边缘结构。其核心地带经济体数量一直保持为8个,而半边缘地带经济体数量从2001年的33个发展到2010年的41个、边缘地带经济体数量从9个锐减为1个,这是国际贸易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有力证据。2.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两个年度均跻身核心地带,核心度从0.157升至0.765,排名也由第六位升至首位。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沙特等亚太国家(地区)的核心度均有所提高,而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金砖四国的进步尤为明显。3.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核心度下降幅度较大,英国和法国下降也比较明显,而日本和德国则小幅攀升。基于结构洞指标的竞争优势分析结构洞是指两个关系人之间的非重复关系。结构洞能为占据者提供获取“信息利益”和“控制利益”的机会,从而比其他位置的成员更具有竞争优势。结构洞的主要指标是限制度,限制度越高,行动者运用结构洞的能力越弱。本文运用UCINET软件分别计算两个年度的结构洞指标。我国2001年的总限制度为0.283、居第28位;2010年的总限制度为0.178,仅稍高于德国(0.153)和美国(0.162),排名第三位,表明10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四)基于国际贸易网络图和块模型的角色和位置分析本文利用多值矩阵绘制国际贸易网络(见图1和图2)。图中连线粗细与经济体之间贸易量大小相对应:连线越粗表明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量越大,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关系越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2001年,美国、德国等居于网络的中心,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形成了国际贸易的“铁三角”;2010年,中国、德国居于网络的中心,中国大陆、美国和中国香港及德国、日本和荷兰形成了两个“铁三角”。此外,2001年中国大陆对美国和日本的连线较粗(表明贸易值较大),2010年对德国、中国香港、韩国和中国台湾等经济体的连线也明显变粗。小群体是社会网络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小群体,一般指相对稳定、人数不多、有共同目标、相互接触较多的联合体。其中,块模型是一种研究网络位置模型的方法,是基于结构对等性的社会角色描述性代数分析。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结构对等性可以测度一个或多个经济体在多大程度上扮演相同的角色或发挥相同的功能。结构对等性经济体占据的位置上与其他角色相同的经济体之间发生进出口关系。本文运用UCINET软件中的CONCOR程序对国际贸易原始矩阵进行分析,两个年度分区结果见表2和表3。从总体上看,两个年度都分为8个子区,但除5区(南美)、6区(亚太1)和7区(中东)基本稳定外,其5个子区的经济体成员发生了明显变化:一是欧元区国家的凝聚力大大增强。2001年,欧洲国家分处1区、2区和3区;2010年,除尚未加入欧元区的英国、爱尔兰和挪威外,其他欧洲国家集中形成了“欧元区”。这是2002年以来欧元货币正式流通,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有力证据。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有被其他欧洲国家孤立的趋势。二是亚太地区的分化重组趋势比较明显。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国(地区)在两个年度均被分为2个子区。2001年,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印度为主体组成了亚太1区,中国大陆、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组成了亚太2区;到2010年,日本和印度从亚太1区转为亚太2区,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智利分别从中东澳洲区、南美区加入亚太2区,亚太2区还吸引了非APEC成员的哈萨克斯坦、安哥拉、南非等。与此同时,我国则转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为主体的亚太1区,表明我国与北美传统贸易强国的角色、地位逐渐趋同。三是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大幅提高。2001年我国还属于亚洲地区,2010年则与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并驾齐驱,实现了华丽转身。此外,亚太2区的壮大及哈萨克斯坦、安哥拉挤入对外出口50强等均反映出发展中国家话语权的增强。(五)基于多维尺度图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分析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tionalScaling,简称MDS)是以空间分布的形式来表现对象之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MDS可以在较低维空间中直观地观测到一些高维样本点相互关系的近似图像,从而提供经济体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相对位置信息和相互关系的亲疏程度。图3和图4分别为2001年和2010年国际贸易多维尺度图。在图3中,中国大陆与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沙特、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等亚洲国家(地区)位于右侧,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国、法国和英国等欧美国家位于左侧,两个经济体团体之间泾渭分明、距离明显。加拿大、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大陆、法国、墨西哥等居于网络的中心,其中加拿大、美国、日本、德国距离坐标原点最近,属于核心中的内核地带。在图4中,亚洲和欧美两个经济体团体的界限趋于模糊,一些经济体的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中国大陆已位于网络的最核心位置,美国、加拿大则由中心向挪移,日本和德国的核心地位基本未变,中国香港、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荷兰和沙特则更加靠近网络中心。此外,2001年国际贸易网络整体上呈现中间稀疏、四周稠密的分布状态;到2010年,居于网络中心的经济体数量明显增多,网络中节点的分布趋于均衡,表明各经济体之间的国际贸易更加频繁、经济更加融合。

本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中心性、核心—边缘结构、多维尺度、块模型等方面研究了国际贸易网络结构。结果表明:1.入世10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地位迅速提高,占据了对外出口的制高点。就点出度、特征向量中心度和核心度3个指标而言,我国从2001年的第六或第七位升至2010年的首位,表明我国出口额超过均值的经济体数量最多、国际贸易伙伴的重要性最强、国际贸易的强度最大,国际贸易多维尺度图和网络图也凸显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2.我国从国际贸易大国迈向国际贸易强国仍需时日。2010年我国的点入度、中间中心度和限制度仍位于美国、德国之后,排名第二或第三位。其中,点入度代表对我国出口额超过均值的其他经济体数量,中间中心度反映出我国控制其他经济体间国际贸易关系的能力仍落后于美国,限制度表明我国的竞争优势仍稍逊于美国、德国。3.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金砖四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迅猛提升,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地区)也进步明显;同时,传统国际贸易强国北美三雄及英、•86•法等国的地位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4.区域经济一体化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的经济融合,2010年块模型分析中“欧元区”的形成和“亚太2区”的发展壮大最为明显。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风险,我国应如何抓住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实现从国际贸易大国到国际贸易强国的转变?我们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和开放型经济发展:1.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入世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冲击着原有的世界秩序和利益格局,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也随之大幅增加,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我国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据统计,我国连续16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连续5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王火灿,2011)。作为国际贸易的核心,我国既要善于做国际贸易规则的遵守者和维护者,也要学会做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和领导者,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此外,应发展壮大民族跨国企业,发挥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以扩大我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2.积极实施贸易平衡战略。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因此,应主动推进培育竞争优势的“贸易平衡战略”,在稳定出口的同时,更加注重扩大进口,以减少贸易逆差,为全球提供有效需求。同时应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重点进口稀缺资源和先进技术,从而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进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效促进内需型经济增长。3.大力推动区域经济合作。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但发达国家绝不会轻易将国际贸易主导权拱手相让,美国高调推出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框架充分暴露出其从经济上孤立我国的意图。我国应未雨绸缪,制定妥善对策。应加快推进两岸四地之间的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积极拓展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逐步减少对欧美市场的依赖,进而摆脱发达国家的掣肘。

网络贸易范文篇4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网络贸易范文篇5

论文关键词:网络贸易传统国际贸易

网络贸易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如万维网、互联网所进行的贸易或商务活动,整个交易过程包括交易磋商、签约、货物交付、货款收付等大都在全球网络上进行。其交易的产品主要是数字化产品,如金融服务、网上娱乐、售票服务、软件设计、音像书刊、咨询服务、信息传递等;也有实物产品交易,其交易磋商、签约、货款支付在网上进行,实物交付在具体地点进行,即实现“在线交易,离线供货”。网络贸易是将互联网应用到传统国际贸易中,这使传统贸易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一、网络贸易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影响

网络贸易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挑战,同时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剧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贸易商务场所和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厂商对产品的营销、谈判、订货、销售、分发、支付等贸易流程的商务活动往往分别在不同的场所行,而网络贸易则把这些国际贸易的商活动集中在网上来进行,即进行以网上营销、网上谈判、网上订货、网上销售、网分发、网上支付等组成的网上国际贸易务,这样也就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运行发了实物运行与网络商务运行相结合的国际网络贸易的新变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贸易的效率。有人预测,未来30年内,30%的消费支出将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贸易形式数字化,信息以电子化的方式很容易被复制和传播,从而开辟一个全新的网上贸易市场。网络贸易迅速快捷、费用低、信息量大,甚至可以使人们看到实物照片和录像资料。通过国际互联网,企业能够不受时间与地域限制,买卖双方可以在网上展开询价、谈判等商务活动,实现网上售货或订货,与供货商、批发商、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建立密切的联系。这种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来处理业务文件的技术,可大大提高商贸文件的传输速度,降低文件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国际贸易的主体和客体发生变化

作为国际贸易主体的买者和卖者,由于他们可以从网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成为网络人的买者和卖者其搜寻信息和获得信息及根据信息进行决策的流程和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买者和卖者可以跨越中间商直接结合。当然,应该看到的是中间商在网络世界中也必须寻找自己在新的网络市场中的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新的国际贸易主体随着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而产生,这就是专门提供国际贸易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咨询及交换的网络公司的出现。这种网络虚拟公司相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可以从信息上操纵、联合更多的国际贸易的卖者和买者,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使国际贸易中的买者和卖者对其产生定的信息依赖。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客体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际贸易的客体从传统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产品的商品贸易与旅游、工程等服务贸易的贸易构成,生长出新的网络信息贸易,其中重要的构成就是电子数据交换。很显然,随着国际贸易主体和客体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必然发生一定的新变化。

(三)网络贸易削弱了商品和劳务提供音及消费者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发生了从简单的国与国、区域与区域向全球化的转化,网络国际贸易更倾向于为全球范围的贸易选择,使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由固定场所转移到了没有固定场所的、开放的国际互联网上。传统的贸易体制下,商品的跨国流通一般通过有固定场所的国际性贸易公司来完成,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跨国贸易可以不通过贸易公司,而是通过联接世界的国际互联网来完成。只要贸易公司就近与Internet建立连接,就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与该网上的任何经济体建立贸易联系,进行贸易洽谈和交易。

与传统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全球化趋势。现实世界以地理确定边界,而且网络本身没有边界,网络社会是开放的,没有地域的限制,是一个全球性系统,具有资源共享性。因为国际商务的主要媒体——国际互联网从本质上讲就是全球性的。无论在哪个国家,你只要能够接入国际互联网,就可以方便地使用国际互联网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享用国际互联网上庞大的信息资源。尽管大家联接国际互联网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有的企业拥有不间断的计算机联接系统,而另外一些企业或个人则通过调制解调器和公共电话网拨号入网的临时联接方式,还有的通过无线移动通讯网络或卫生网络系统接入国际互联网,但是无论哪种联接方式,都可以实现相同的联接效果,即进入全球市场。

因此,网络贸易的市场范围与传统市场是不同的。传统市场由于受到国界的限制,国际性的产品或商务的商业交换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因此,从一国的角度出发,传统市场按地域被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这个市场的界限分明。工商企业的发展一般是从国内市场做起或先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再开拓国际市场,因此,从传统的经营概念出发,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经营活动的跨国界扩展。而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贸易使企业从一开始就面对全球市场。

(四)国际贸易经营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互联网提供的交互式网络运行机制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信息较为完备的市场环境,通过国际贸易这一世界经济运行的纽带达到跨国界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使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贸易方式突破了传统贸易以单向物流为主的运作格局,实现“四流一体”,即以物流为依托,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战略,这种经营战略通过信息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互动式的商贸服务。生产者与用户及消费者通过网络使及时供货制度和“零库存”生产得以实现,商品流动更加顺畅,信息网络成为最大的中问商,国际贸易中由进出口商作为国家问商品买卖媒介的传统方式受到挑战,由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一关系与方式发生动摇,贸易中间商、商和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地位相对降低,引发了国际贸易中间组织结构的革命。

(五)国际贸易制度结构发生了新变化

世界贸易组织按照《服务贸易总协定》,积极推动占全球电讯服务收入95%国家和地区的基础电讯服务市场准入的谈判,达成了《基础电讯协议》。并与世界贸易组织中的43个国家和地区代表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这些签字方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2。5%。1997年5月,美国政府宣布了一项互联网免税区的建议,而世界贸易组织第二届部长会议决定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这个决定很可能还继续下去,这意味着互联网可能逐步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实际上,《基础电讯协议》、《信息技术协议》、《金融服务自由协议》及世界贸易组织批准的不对网络贸易征收关税等都是促进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而这些有利于发展网络贸易的制度安排将减少贸易的“成本”。这样也就使得国际网络贸易比传统贸易得以有更多的贸易创造和贸易增长。相对于旧的、传统的国际贸易制度,这是国际贸易制度的创新,必将促进国际网络贸易的发展。

二、网络贸易引起信息贸易的飞速增长

传统的贸易以实物贸易为主,而网络贸易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则更多地表现在无形财产的许可与转让,如计算机程序、游戏、书、音乐、各种图象以及各种可数字化的信息。与传统贸易相比,这类交易虽然也具有销售的特征,但销售的对象却发生了变化。

作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发展是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产业革命,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产生和传递都是通过信息业完成的,因此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产业结构中的基础产业,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预计到今年,全球信息产业的销售额会超1000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第一大产业。信息时代的国际贸易迈向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国际贸易的机会也因此而得以增加。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与传统服务贸易中的服务产品要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保持高度一致不同的是,网络贸易中的服务贸易,服务与生产和消费在时空上有一定的分离,在网络上,光纤通道可以在网上像运输产品一样运送金融、广告、会计、设计、法律咨询、技术咨询、数据处理、文化、教育、医疗等信息化的服务产品,国际信息贸易正从国际服务贸易中分离出来,以一种独立的新的贸易形式出现。国际信息贸易指的是与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有关的一切跨国贸易形式和活动。因此,国际贸易将由商品贸易(消费品、生产资料贸易)、劳务贸易、(运输、旅游、工程承包)和信息贸易(技术、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贸易)三分天下,而国际信息贸易的发展正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高级化、软件化及国际贸易总量得以不断扩大的动因之一。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上升。电子计算机、通讯设备、文化信息设备等信息技术的硬件贸易和相应的软件贸易构成国际信息贸易的主体内容,它们是国际信息贸易的物质形式,也是世界信息经济的基础。

信息内容本身成为可贸易的商品。在信息网络的交互式环境下,宣传品(广告)、电影、电视、录像、书籍、杂志、报纸等产品的贸易,都可以通过网络终端的传输达成交易、网络贸易将向贸易的信息流动的无形形式转化:信息内容的交易可以多次重复进行,无形信息流和有载体的信息流成为国际贸易的对象,拓宽了国际贸易商品概念范畴。

国际信息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信息服务贸易包括国际技术与管理咨询服务贸易(如工程咨询、法律、财务服务贸易国际经贸信息服务、国际专家服务(如国际教育、医疗专家服务贸易)等,都可通过信息网络的“运送服务”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和反馈,“足不出户”即可为全球各地的人们同时提供服务。

网络贸易范文篇6

关键词:复杂网络;镍;贸易网络;分析

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快速,金属镍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需求不断扩大。镍作为应用广泛的金属之一,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不断上涨,资源消耗明显加速。近年来随着镍需求的持续走高,镍已然成为全球各国开发使用的重要有色金属之一。此外,由于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温室效益日渐加重,因而清洁能源的开发已然是当务之急[1]。而镍是能够满足循环经济理念的金属之一,回收回炉后的镍金属仍然可以循环使用,满足所有国家工业的高度发展需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镍资源在全球分布非常不平均,供应国高度集中,产业结构不合理,供需关系不合理导致镍资源贸易往来存在很大的挑战。镍资源国际贸易的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镍资源进行了研究。张亮等(2016)以全球视角为立足点,研究了全球镍矿资源发展的形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镍资源的勘探开发重点以及镍的价格与全球经济增速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2]。吴琪等(2020)依托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镍矿资源储量,开发利用的情况以及国内外供需格局,并针对我国镍矿资源的不利情况提出了对策和建议[3]。余良晖(2019)评估分析了我国以及全球镍资源的供需形势,并对后期镍资源走向进行了预估[4]。然而,很少有研究对镍贸易网络进行定量分析。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研究国际镍贸易网络的结构以及节点属性来填补这一知识空白。本文基于2010-2020年全球镍贸易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结构以及网络的演化特征两方面研究镍贸易网络,分析国际镍贸易网络的演变过程,重点聚焦镍贸易网络结构特征以及演化趋势。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国际镍贸易市场提供政策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研究设计

1.1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数据来源于UNComtrade(联合国统计司)的2010-2020年间全球镍贸易进出口数据,本文所使用的镍编码为75,其中筛选了出口国家、进口国家以及贸易价值这3项数据。

1.2镍贸易网络构建

在本文中,镍贸易网络是将镍贸易中的每个国家·抽象为节点,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抽象为边,镍贸易额为贸易关系的价值,每一条边从进口国家流入,出口国家流出。不同的网络均表现出不同的网络结构。为了更好分析国际镍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本文分别构建了进口加权镍贸易网络和出口加权镍贸易网络。本文使用Gephi软件,分别绘制了2010年、2019年以及2020年全球镍出口加权贸易网络图。为了清晰直观进行分析,其中2010年以及2019年网络图中省略了度范围在20以内的节点和连边,2020年网络图中省略了度范围在10以内的节点和连边,仅对贸易关系较多的国家之间进行展示。网络中节点代表国家,节点之间的连边代表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贸易量作为连边的权重,节点的连边越多,则该节点在网络中更为活跃,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连边越粗,则节点间贸易往来的价值量越大。除此以外,网络中的节点越多,则密度值越大,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联系越密切。如图1所示,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国家在镍贸易方面经历了明显的转变。从2010年到2019年,中国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逐渐增加,活跃度增大,与其他国家贸易关系愈加密切,出口贸易额也在不断上升;加拿大、俄罗斯、美国以及德国是最活跃的国家,一直处在网络核心地带。2020年,可能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衰退,国际贸易风险上升,节点紧缩,贸易关系大幅趋弱。

2镍贸易网络描述性分析

2.1密度分析

网络密度表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连结的紧密程度。在有向网络中,网络的密度是实际存在的边的数量除以网络中可能存在的最大的边的数量。在本文中,网络密度值越大,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联系越密切。在网络中,如果节点数量为n,实际存在的边的数量为m,那么网络密度为m/n(n-1)。进口加权镍贸易网络的节点数、边数和密度如表1所示,出口加权镍贸易网络的节点数、边数和密度如表2所示。除去2020年疫情影响导致的数据偏差,进口贸易网络中节点的平均数量约为190个,出口贸易网络中节点的平均数量约为203个,几乎世界上所有国家均参与镍贸易往来,其资源一直被各国所重视。边的数量代表贸易关系的数量,在2011年之后,2017年之前,进出口网络的贸易关系均呈现出上升趋势,2017年之后,直到2020年一直呈现出下降趋势。

2.2聚类系数分析

聚类系数表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聚集程度。在有向网络中,网络的聚类系数是与某节点相连的其他节点的边的数量。在本文中,网络聚类系数值越大,网络的集团化趋势越强。在网络中,如果与某节点相连的其他节点的边的数量为k,与该节点相连的节点数量为n,那么网络聚类系数为2k/(n(n-1))。进出口加权镍贸易网络的聚类系数列于表3。2011年-2017年期间,进出口网络的聚集程度均存在上升,2017年出现小幅下降,2018年聚集程度稍有回升,随后受到疫情影响,进出口镍贸易网络的聚集程度骤降。

2.3演化趋势分析

图2为进出口网络中密度和聚类系数的演化趋势分布。由图2中可以看出,国际镍贸易关系的网络密度值较为稳定,波动幅度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这意味着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紧密,国际镍贸易网络的紧密程度在逐渐上升,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与密度相比,聚类系数波动较大,尤其是出口网络中,聚类系数的波动程度更为明显。其中,2012年之后,2015年之前,聚类系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网络中的节点更加聚集,更容易形成集团现象。同时我们发现,聚类系数在2016年到2017年开始下降,与此同时,2016年由于金融市场遭受到的冲击,全球市场震荡。2017年到2019年聚类系数缓慢上升,可能是受到全球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政策效果的影响。2020年,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度下降,贸易网络密度也不断回落。这一发现表明,贸易网络集聚程度的下降可能是国际市场不平稳的标志。基于镍贸易网络的结构参数对全球镍总体贸易格局进行分析。在贸易网络凝聚力方面,存在2015年前的密度不断上升周期和2016年到2019年期间的波动上升周期。聚类系数波动较大,出口网络中波动情况尤为明显。其演化趋势总体分为4个阶段:2010年到2016年期间进口网络中聚类系数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2017年出现急速下降,2017年到2019年期间属于缓慢回稳,2020年出现骤降。2017年的急速下降可能与菲律宾对镍矿环保限制以及印度尼西亚政府对镍矿出口配额限制等国家政策原因有关。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萎缩,国际贸易市场动荡。在贸易额方面,全球镍贸易价值存在受全球经济限制的特点,并且存在少数国家掌握极大贸易额的现象。从镍贸易国家成员演化趋势中可以看到,发达经济体较多的出现在镍进出口贸易价值多的成员国中,而资源禀赋较弱的国家易受资源丰富的国家影响。另外,国家政策也会一定程度影响到进出口贸易价值。

3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2010年-2020年全球镍贸易网络的结构模型,从镍贸易网络关系中的节点数、连边数、密度以及聚类系数等方面分析了网络的结构和节点特征。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通过对2010年-2020年国际镍贸易网络凝聚力的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发现2010年-2019年国际镍贸易网络的紧密程度较稳定,各国之间贸易往来波动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国际镍贸易网络的紧密度在逐渐上升,各国之间的镍贸易往来趋于紧密且呈上升趋势。2020年疫情的全球蔓延,导致国际贸易市场需求大面积降低,贸易网络密度也出现下降。通过对2010年-2020年国际镍贸易网络聚类系数的分析,发现网络中的节点聚集程度在2012年-2015年期间呈上升趋势,在2016年-2017年期间出现下降,与此同时,2016年由于全球经济遭受到的冲击,全球市场震荡。2017年-2019年期间聚类系数缓慢上升,可能是受到全球促进外贸回稳向好政策效果的影响。这一发现表明,贸易网络集聚程度的变化可能是全球经济不平稳的标志。本文仅对全球镍贸易网络进行了描述性的演化趋势分析,并没有利用到各节点在镍贸易网络中的动态变化趋势数据;在未来的研究分析中,将进一步对全球镍贸易网络数据进行探索分析,深入探讨镍贸易网络演化的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彭瑛,刘建华.新型电池技术与发展方向[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30-33.

[2]张亮,杨卉芃,冯安生,等.全球镍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供需分析[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6(01):64-69.

[3]吴琪,陈从喜,葛振华,等.关于保障我国镍矿资源供应安全的思考[J].中国矿业,2020,29(09):35-38.

网络贸易范文篇7

关键词:社交网络;全球贸易;双向影响;联动作用机制;渠道选择

众多科技行业巨头均认为未来社交网络平台以及电子商贸平台将是未来最具颠覆性的全球贸易模式。随着网络用户人数的持续攀升,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接近45亿人,比2017年增加了接近10%。如图1所示,为顺应互联网发展和社交网络平台迅速崛起的趋势,无论是世界五百强(“Fortune 500”)抑或是“发展最为快速的世界500强”(“Inc. 500”)企业在过去十年当中均在提升对社交网络的使用,以提升其通过社交网络进行全球贸易营销与策略传播(苗龙,2020)的能力。全球贸易在社交网络的带动下正在迅速转变其交易模式与发展方向,二者之间形成了联动的双向影响趋势。本文亦在深入研究二者之间的双向联动机制,以期二者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相互良性促进对方发展。

社交网络对全球贸易的影响研究

社交网络促进全球电子商务贸易的发展。社交网络的深度普及对于全球贸易方式是彻底的变革与洗牌。其中最重要的表现即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得全球贸易的距离迅速缩短,商品可以更快捷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重新分配,不同的商品可以以更快的速度被世界不同区域的消费者消费与使用(李嘉兴等,2020)。如图2所示,2014年全球电子商务零售总额有13360亿美元,到2020年预计零售总额将达到41350亿美元。电子商务销售额以每年超过10%比率在增长,2017年至2019年增长比率甚至超过20%。根据预测2021年全球电子商务零售总额不仅不会受到全球经济衰退趋势以及目前疫情的不利影响,而且还将持续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总销售额达到48780亿美元。此外,全球电子商务零售额所占全球零售额的比例持续攀升,预计至2021年比例将达到17.5%(赵志云等,2020)。社交网络改变全球贸易的渠道与方式。社交网络与数字环境的丰富与扩展,使得实体店与线上贸易渠道界限越来越模糊。促使购物方式往多渠道发展。数据表明,超过70%的客户在购物过程中使用了多种渠道,这从侧面反映了多渠道购物将是未来全球贸易的趋势与发展方向(王一慈等,2020)。对于供应商而言,多渠道购物促使供应商需要更加密切的关注消费者的购买方式、参与的营销渠道以及购买动机和内在驱动因素。社交网络为全球贸易的多渠道提供观察途径和契机。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电子商务平台均实现了对社交功能的整合,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的社交功能实现顾客与商家的即时沟通,获得顾客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及时反馈以及商家对其产品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增值服务。此外,社交网络的发展催生出新生代的电子购物方式与渠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购物。由此可知,社交网络的购物功能正在形成,社交网络平台不仅是一个广告渠道,也是一种购物的渠道。社交网络促使全球贸易营销方式转变。社交网络的发展在促进全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的同时,对全球贸易的营销方式转变亦提供了新的方向与可行路径(刘志高等,2019)。社交网络产生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即数据库营销,数据库营销的基础是对客户进行细分,通过社交网络,供应商可以更精确地对客户进行细分,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社交网络下的数据库营销的目标是实现客户的重复购买、建立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提高商品的转化效率等。社交网络下的营销与传统营销相比,可以实现更多功能的融合,社交网络营销可以将广告营销、促销手段、公关以及市场推广等活动融为一体,形成整合营销体系,本质是实现商品的快速销售与供应商品牌的建立。社交网络促使全球贸易的营销方式生命周期更短暂、并对营销的质量要求更高;即全球贸易企业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运用流量尽可能吸引更多客户参与产品的购买。如图4所示,根据艾瑞最新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中国社交网络营销规模不断增长,社交平台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社交网络促使全球贸易格局转变。社交网络为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境电商提供更为饱满的发展羽翼,对全球贸易的格局产生新的转变(刘志高等,2019),其中最为明显的转变是贸易结构的变化。传统的贸易结构中货物贸易占比高达70%,但是近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实现稳步增长,对世界贸易的贡献率逐年攀升(见图5)。此外,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的速度在加快,服务贸易在社交网络的带动下在向创新型、数字型、智能型以及平台化的方向发展。社交网络经济、数字经济以及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互联网和移动社交网络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传统服务与货物贸易的规模化增长和商业模式以及贸易格局的转变提供了动力。社交网络为全球服务贸易注入新的动力,使得消费需求呈现全球化的特征,服务贸易全球化的竞争不仅取决于地区的国际地位、产业竞争力,也取决于服务贸易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表现为新技术的投入以及信息的掌握与利用。

全球贸易对社交网络的影响研究

全球贸易自由度影响社交网络空间发展。世界贸易组织(WTO)2019年表示,在过去一年中全球超过100项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影响了约7470亿美元的商品及服务。这一数据说明2018-2019年达到了2012年以来贸易限制最高水平(黄琦炜等,2019)。贸易限制的新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关税、数量限制、进口税和出口关税,总体而言贸易限制措施比2017-2018年期间增加了27%。贸易限制措施将大大加剧世界贸易的贸易壁垒以及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图6为2019年前三季度世界贸易总额的排名,其中除中国同比2018年有所增长外,均有所下降,如美国同比下降了接近1个百分点;德国同比下降了接近五个百分点;日本同比下降的比例也超过3%。此外,部分国家在2019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国内事件,均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的格局与自由度,如法国的大罢工事件、英国的脱欧事件等(韩运荣等,2019)。社交网络亦具有地区性,在一个国家均有其使用率最高的社交网络工具,无论是本土的微信还是国外占据主要社交网络市场的即时通信媒体在全球化拓展过程中都将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即用户黏性。此外,社交媒体还体现着文化、语言以及朋友圈属性等特征,这都为全球化带来难度。尽管如此,以社交网络为渠道的数字化方式正在成为全球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式,并在逐步改变现有世界贸易商业模式,为全球贸易提供更为便捷以及更加广阔的空间。全球贸易自由度与社交网络的空间全球化发展可能存在一定联系,全球贸易壁垒的减少包括但不限于跨境支付、跨境物流等增值服务的限制减少,将有利于社交网络媒体以另一种方式拓宽其生存空间。全球贸易的中心度影响社交网络的聚类性。全球贸易的中心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绝对中心度;二是相对中心度。表1为76个贸易国家的中心度数据,美国、英国以及中国等国家贸易中心度系数相对较高,因此其在贸易中处于相对主导地位。全球贸易网络的中心化与社交网络的聚类性有一定关联,通过有关学者的聚类性分析,社交网络密度系数最高的为欧盟与美洲发达国家,其密度接近1(马海丽,2018)。该数值说明欧盟内部的发达国家以及美洲发达国家之间的联系甚为密切;其次是欧盟中的欠发达国家的密度系数0.9。而对于非洲发展中国家密度系数不到0.6,说明其内部社交网络的聚类性并不强,相互之间联系并不密切。东亚各国密度系数接近0.7,说明社交联系较为密切。

参考文献:

1.苗龙.复杂社交网络下的零售社群经济体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20(8)

2.李嘉兴,王晰巍,常颖,王微.社交网络用户行为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J].现代情报,2020,40(4)

3.赵志云,杜洪涛,张楠.大数据时代网络社交平台风险治理的国际政策比较与启示[J].中国行政管理,2020(2)

4.王一慈,顾桂芳,曹钰椒,谢丽玲.社交网络可视化分析对电商企业网络口碑营销的影响[J].江苏商论,2020(2)

5.刘志高,王涛,陈伟.中国崛起与世界贸易网络演化:1980-2018年[J].地理科学进展,2019,38(10)

6.黄琦炜,张玉林.动态消费者社交网络中产品扩散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19,34(4)

7.韩运荣,漆雪.Twitter涉华舆情极化现象研究——以中美贸易争端为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3)

8.张建英.互联网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机制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8(7)

9.马海丽.社交网络与电商发展的融合前景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8)

网络贸易范文篇8

中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近十年来的发展态势非常喜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网络贸易组织发展迅速

从1999年下半年到现在,由于电子商务,尤其是B2C业务的增长,我国网络贸易组织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在2006年指出,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我国主要网络贸易组织总销售额达7400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50%;同时网上购物的用户数量达到了2200万户,比上2004年同期增加了600万户。而且网络贸易组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二)出现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

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刚刚起步,所以为数不多。但令人高兴的是目前已经出现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贸易组织,这些组织形态各异,在经营上各有千秋,例如当当网、卓越网、腾讯等。为我国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树立了楷模。

(三)网络贸易组织的规模偏小当前我国网络贸易组织数量急剧增加,但是普遍来看,规模偏小,可供消费者选购的商品种类数量偏少且大部分商品的价值含量低,难以满足消费者挑选比较和一站式购物的要求,对消费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同时,由于规模偏小,技术不完善,管理落后,营销理念欠缺等问题也随之出现。

总的来说,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还处于一个尝试和起步阶段。

二、网络贸易组织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窄

拥有计算机和网络是消费者参与B2C、实现网上购物的前提,并且B2C的效益也直接影响到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益。据CNNIC第18次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6年6月30日,中国大陆上网计算机数仅5450万台,31.8%的非网民“不具备上网条件”,我国的网民渗透率仅为9.4%,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消费者参与网络贸易组织的交易必须具备相应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而我国在空间结构上,农村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缺乏;在年龄结构上,中老年消费者计算机、网络应用水平低;在性别结构上,女性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略低于男性。计算机及网络技能普及面对我国的网络购物平民化产生了很大的障碍,从而直接阻碍了我国网络贸易组织规模的扩大。

(二)网上交易风险大网络的不安全和网上商务交易的不安全是消费者面临的两大不安全因素,比如在交易中,消费者承担了支付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付了钱没收到货、网上银行信用卡账号泄密造成损失)、商品风险(即所购买商品的质量问题:商品实样与网上图样出入大、商品在配送过程中被损坏、丢失等)、维权风险(消费者维权法律不完善所造成的)。这些风险都加大了消费者网上消费的成本,也在无形中减少了网上交易的规模,从而制约了网络贸易组织的发展。

(三)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

物流配送是将货物由商家送达消费者的独立体系。物流配送效率决定着网络贸易组织运做的效率,物流成本也直接影响着商品的价格。在我国,物流业刚起步,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技术不完善、规模小、服务欠规范等问题,导致网络贸易组织所经营的商品在配送过程中成本高而效率低效益差。

除了配送体系之外网络交易方式的独特性也增加了售后服务的难度。目前,大多数企业一般只考虑到消费者需要退、换货的情况,并要求消费者必须将商品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邮寄的方式返回网上企业,因此导致了消费者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的增加;而商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售后服务问题大多数网上企业都未作说明;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区域性特点导致企业的售后服务地域性差异非常明显。

(四)网上商店经营意识及技术比较落后

在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企业介绍型网站或者是客户支持型网站的水平上,还没有过渡到网站建设的最高阶段—产品销售型网站的程度,众多同行往往集中在同一平台(如阿里巴巴)上竞争,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效率。另外,技术工具手段的落后,也使得一些即便意识到B2C重要性的网上企业也无法实施网店的构建理想。三、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的建议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贸易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因此网络贸易组织的创新与发展也迫在眉睫,。本人认为要解决上述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善现状,就必须要政府、社会、企业及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本人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政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在网络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为网络贸易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营环境。

首先,网络贸易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电子商务基础平台,它属于网络经济的基础建设范畴,政府有责任、有能力进行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的投资以改善我国网络贸易企业的运营环境,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网络规模小、消费者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缺乏、技术落后等对其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本人认为我国政府可以责成某个部门机构如高等学校或鼓励某些企业如电信企业具体操办这些基础建设事宜,政府再对这些部门或企业进行一定的补偿,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多赢”的目的,还可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共同发展。

其次,网上交易是以双方相互信任为前提的。政府应该将信用体系的建设纳入国家基础建设范畴,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以地方政府为主,联合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3个标准(个人标准、企业标准和政府标准)指导下对全国个人、企业和各级政府的资信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利用网络向全社会公开,免费提供,从而达到降低信用风险,促进消费者的网络消费及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目的。

再次,电子商务法律是用以维护电子商务交易的正常秩序和交易主体的正常利益的。我国目前的网络贸易相关法律与法规跟不上其发展,甚至有的领域出现法律的真空。鉴于这一点,我国立法部门应加大力度来健全和完善我国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消除那些善于钻法律空子的投机分子的可乘之机,同时保护当事人的利益,让消费者放心网上消费。

(二)网络贸易组织应开展“创新性”网络营销

无论网络贸易企业的形式如何,要想获得竞争力就必须在多方面进行创新,企业在网络营销过程中与传统商务活动一样,必须遵循“以市场为中心”的原则,通过有规划的网上营销活动达到“吸引——满足——留住”消费者的目的。

首先,网上商店可以在宣传手段上创新,例如进行广告宣传,建立网络社区,张贴海报等方法,吸引消费者并使其“接受网上消费”。其次,产品创新是吸引客户的根本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调查分析网上需求,并确定网上销售的商品种类和数量,使消费者“乐于网上消费”。同时,由于网上商店的虚拟性,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在网上销售,因此企业必须事前对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以确定适宜品种,并尽可能的增加网上销售商品的数量。再次,网上商店要提高经营效率,就必须在管理上不断突破。管理创新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和完善网上商店本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目的在于保证网上商店的安全性和提高订单处理效率;二是完善企业的售后服务体系,尽可能多地为顾客提供方便,解决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三)配送及售后服务应不断完善

在网络贸易中,物流配的发展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贸易组织的效率和规模。因此本文认为可以尝试建立权威、统一、与世界认证标准接轨的安全认证中心;提高银行安全技术和支付效。率以满足客户对安全及“即时支付”的需求;通过扩大物流企业规模、更新设备、提高管理水平等手段来消除我国网络贸易组织发展的物流瓶颈。

针对售后服务相对落后这个瓶颈,本人认为网络贸易组织应该加强售后方面的服务,可以尝试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配合起来,在物流把货物送达消费者手中后进行售后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通过电话,或是E-mail询问顾客是否满意,从而让人们认同这个品牌,形成品牌的忠诚度。

(四)消费者应加强网上消费意识

虽然我国网民数量已经是世界前列的了,可是总比来说会进行网上购物的并不多,知道网上购物的就更少了,而且媒体上报道的大多数都是关于网络的负面新闻,所以网络贸易组织应该通过宣传在人们心中树立起企业的形象,带动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

另外,由于网上市场不同于传统市场,网络企业必须根据网上消费者的特征,对网上购物的各环节,加强安全和控制措施,保护消费者购物过程的信息传递安全和个人隐私,以树立消费者对网站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宋华,胡左浩.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2]张铎,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4]王利华.浅谈供应链管理模式.经济管理,2004,(5).

网络贸易范文篇9

关键词:网络经济;国际;经济贸易;影响

1引言

随着社会以及世界的快速发展,当前的经济模式也出现比较大的变化,电子商务正在发展壮大,并且发展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当前,互联网和人们的生活关系日益密切,传统的商业模式被电子商务所取代也是大势所趋,网络经济的时代对于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当前的形势下,需要我国采取必要的对策加以应对。

2网络经济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积极影响

2.1网络经济能够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提高贸易水平和质量。传统模式下的国际贸易会受到很多复杂的、中间过程的影响,导致了成本增加降低了贸易效率。例如成本价很低的芭比娃娃在经过一系列的关税、运输税等之后,价格就会大幅增加甚至有可能翻倍。但是在网络模式下的国际贸易可以实现企业对企业或者企业对个人的直接贸易,这样就减少了贸易过程中的各项手续,大幅降低贸易成本。这样的贸易方式对于生产厂家和消费者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2.2促进传统贸易形态的转变。弹性企业是现在一种新式的企业模式,指的是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运用高新技术转置生产成本,调整员工、设备等各方面资源组成新的企业,设计、生产客户需求的新产品。这样的企业不管是发展方向还是管理方式都十分灵活。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开始普及,这也就促进了企业从之前传统的、僵硬的贸易形态向灵活的贸易形态转变。2.3提高国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网络经济的发展降低了服务贸易的成本、打破了地域的阻碍,提高贸易效率、竞争力。网络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商业贸易的发展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基础。

3网络经济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

3.1国际贸易的风险度提高。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风险度提高,贸易受到很多方面的威胁。例如,在贸易过程中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病毒的侵害、支付方式的不安全、信息的泄露等等。网络经济不断发展,利用互联网犯罪的行为也随之而来,带给了人们更大的财产、信息安全威胁。3.2暴露了我国物流水平的落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物流体系的支持,但是目前国内物流水平较低,制约了网络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物流水平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平台不完善;第二,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第三,缺乏物流专业人才;第四,与电子商务公司的合作不到位。3.3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当前的电子商务人才更加缺乏。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企业要引进一大批能熟练运用互联网来进行经营销售的专业人才。但是,相关资料表明,近些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47%,而电子商务类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仅只有20%。电子商务就业率低导致了电子商务公司发展动力不足。

4网络经济背景下中国应当采取的措施

4.1要加大网络经济的宣传力度。国内很多企业还是对电子商务的了解较少,对于电子商务认识不到位,缺乏高度的重视,这样严重忽视的态度就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所以,相关部门要加大对于互联网知识、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宣传力度,使得企业能够了解互联网,发现网络经济时代新的商机。这就会使得企业有更多的途径进行国际贸易,更好的走出国门和其他国家的企业打交道。同时,各级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电子商务的宣传,促使更多的企业可以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价值和意义,这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全面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2推进国内产业机构的更新换代。我国应该紧紧把握国际市场的发展脉络,推进国内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重点扶持那些高新科技、低污染的、附加值高的产品和企业。同时,还要促进高新技术的进步,不断推进高新科技工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要适时地以及正确地发挥自己的经济职能,进行合理的市场干预,使得国内经济获得知识资源优势。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才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的水平和质量,才能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4.3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网络经济时代,应当完善互联网发展管理机制,确保网络环境的健康。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需要有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也是衡量一国商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内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有很多不足。所以,一定要完善互联网发展管理机制,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大网络的容量,增强互联网的稳定性。4.4打破网络垄断的局面。为了促使网络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应当打破国内网络电信垄断局面,提升服务质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也已经有很长时间,开放国内电信网络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加快改革进程,促进移动、联通以及电信三网合一。政府部门还可以鼓励其他领域的企业进行资产重组进入电信市场,打破电信市场的垄断局面,加大电信网络市场的竞争度,这样才能提升电信网络服务质量,提高网络经济发展水平。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是一个国际经济实力的体现,信息技术高低也是国际竞争强弱的标志,我国应当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提升国家的经贸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志强.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

[2]张俊.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7).

[3]师如男,袁玮顺.网络经济对国际经济贸易影响的研究[J].金融经济,2014(22).

网络贸易范文篇10

关键词:国际贸易;网络营销;管理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跨国间的国际贸易交往频繁,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下借助网络营销促进国际贸易而言显得较为普遍。网络营销是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以及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下的产物,并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兴起,不仅在国内各企业合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于国际贸易也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目前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展开对国际贸易中网络营销问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网络营销的相关内容概括

1.网络营销的内涵

网络营销在营销领域又被称为电子营销,主要是指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采用一种互联网模式的新的营销形态,通过互联网、计算机以及相关的移动平台等,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工程,满足商家与消费者在网上的交换需求、服务需求等全过程,产品生产商家则利用网络对产品进行宣传和加之传递,从而达到对网络中客户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新型营销手段。在信息化网络时代的现代化社会中,网络营销是当前各生产厂家与消费者之间较为普遍的营销方式。网络营销具有整合性、成长性以及经济型特征,逐渐以其独特的方式逐渐成为重要的营销手段。

2.网络营销应注意的事项

网络营销通常情况下是在网络中对商品进行宣传,产品生产厂家在网络中进行产品推销,消费者在网络中对产品进行购买,由于网络存在虚拟的特性,因此企业在做网络营销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多种。一方面,网络营销在进行网络营销前,应了解网络营销的内涵以及特征,明白企业网站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网络营销,因此在网站设计过程中要以方便客户、吸引客户为主;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网路营销时,不能够毫无目标的横冲直撞,应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实际情况,针对当前市场中对于自身企业产品的程度,对网络营销手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从而保障网络营销在企业产品经营中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二、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1.网络营销能够有效的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

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中,网络营销逐渐在企业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世界逐渐一体化趋势的新形势下,网络营销对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首先,网络营销能够有效的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一方面,网络营销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通常情况下,企业产品的采购成本与企业产品成本息息相关,通过网络营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品运费问题,以及采购信息不通畅的问题,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采购的成本;另一方面,网络营销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以往人为营销的情况下,需要企业销售人员进行走访销售,需要付出一定的人力和财力,而网络营销实行后,能够通过网络对产品进行销售,极大程度上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

2.网络营销能够提高业务水平以满足客户需求

在世界逐渐一体化趋势下,各国企业之间的交易贸易往来逐渐频繁,但是由于世界各国之间存在时间差,对于国际贸易商务谈判不是十分有利,尤其对于国内企业来讲,在相对传统的条件下,对客户提供24小时服务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由此因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往来。而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实施,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做到全天服务,无论客户在哪里都能够通过互联网得到相关企业的商务信息,企业根据网络营销能够有效提高国际贸易的业务水平,从而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而促进自身企业的健康发展。

3.网络营销能够改变国际贸易中资金的支付方式

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相对传统的企业资金支付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贸易,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企业进行国际贸易。在信息网络化时代到来之际,网络营销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在经济贸易中逐渐转变了支付工具和支付方式,有效的提升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在以往传统的商务贸易活动中,我国部分企业进行贷款结算通常会采取支票和汇票的方式,此中支付方式体现出一定的弊端,在网络营销应用于国际贸易中后,资金支付方式逐渐采用电子货币和信用卡等进行支付,不仅有效的节约了资金支付时间,同时也能够有效促进国际间贸易的平稳发展。

4.网络营销能够增加国际贸易的商机

以往在企业营销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内企业通常不会选择进行国际交易,仅通过企业自身的销售人员进行国内销售,相对传统的销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步,也为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商机起到限定作用。在我国逐渐进入信息化网络时代过程中,各企业在经济贸易中逐渐加强对网络营销的运用,网路营销的主要特点体现为互联网、快捷和方便,网络营销在企业贸易中的应用,不仅打破了国内外企业之间的时间隔阂,减少了国际市场壁垒,同时也为国内企业增加国际贸易提供商机,促进国内企业更快的融入到他国市场中。

三、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相对较为单一

网路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正出于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初级阶段,对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网络营销中国际贸易应用中的营销手段和方式相对较为单一。虽然多数企业中在国际贸易中应用了网络营销,但是仍存在部分企业未真正认识网络营销的内涵和特征,着重将竞争的重点定位于实体的市场,而未对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进行评估,致使企业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做到对网络营销的正确认识,缺乏网络营销的意识,由此导致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存在营销手段和方式单一的问题。

2.网络营销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

虽然网络营销在企业经济贸易中属于线上营销,但是并不意味着此种营销手段不需要相应的管理机制,正是由于网络营销的特殊性,企业在国际贸易应用过程中更要采取管理监督机制,以促进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目前部分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对于网络营销的管理过于疏忽,由于网络具有虚拟的性质,因此对于网络营销管理监督的疏忽,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网络商业信息的可信度,虚假信息产生的可能性加工,容易出现骗局致使公司破产等,网络营销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是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应用存在的重要问题。

3.国际贸易中缺乏对网络营销的理性选择

国际贸易中缺乏对网络营销的理性选择,是当前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应用存在的关键性问题。企业在产品销售过程中能够采取的营销方式有多种,尤其在国际贸易中所选取的网络营销方式也各式各样,不同的网络营销方式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当前部分企业在产品营销过程中存在缺乏对网络营销方式进行理性选择的问题,根据不完全统计,一旦社会中某企业因选择某种网络营销方式而获取成功,则可以发现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多会效仿该企业的营销模式,此种盲目的营销选择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由此可见国际贸易中缺乏对网络营销的理性选择。

四、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问题的措施

1.加强对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应用

在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的问题时,必须要加强对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应用。一方面,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加强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和认知能力,从根本上提升其对网络营销的认识,从而加强国际贸易中网络营销的意识;另一方面,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应用网络营销模式时,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以及市场对自身企业产品的需求情况,对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进行创新并应用,以此提高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水平。

2.完善法律体系以促进对网络营销的监督管理

完善法律体系,以促进对网络营销的监督管理,是当前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问题的主要措施。在估计贸易中加强对网络赢营销的监督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尤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的方式,以法律为基础度网络营销模式进行保障,对于促进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通过各级政府加强对企业国际贸易中网络营销的管理,保障网络营销能够在国际贸易中有序并平稳的运行;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网络营销的法制宣传,使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能够有法可依,从客观上推动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健康发展。

3.加强国际贸易中对网络营销的理性选择

加强国际贸易中对网络营销的理性选择,对于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要理性的选择网络营销模式,一方面,企业在国际贸易发展进程行,要根据自身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产品的自身性质和属性以及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选择符合企业特点的网络营销方法,避免跟随大众趋势而使企业陷入绝境;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对企业所采用的网络营销手段,进行及时的调整和评价,并对评价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促进网络营销在企业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和理性选择。网络营销在信息化网络时代中的兴起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也将以其独特的贸易方式,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业务中的重要手段。本文关于国际贸易中网络营销问题的研究,首先主要对网络营销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对网络营销之于国际贸易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同时从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相对较为单一、网络营销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对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探讨,并从加强对网络营销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应用、完善法律体系以促进对网络营销的监督管理等方面,对改善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应用中问题的措施进行研究,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作者:张芮 张忠慧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赵开敏.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J].通讯世界,2015,03(19):236-237.

[2]黎开莉.国际贸易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网络营销问题研究[J].品牌,2015,02(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