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日发言稿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06:20:13

土地日发言稿

土地日发言稿范文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来宾,大家好!

朋友们应该都听说过一首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献礼歌曲,它的名字叫做《国家》,里边有这么一段歌词:“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因此,无论我们面临的是悲痛的灾难,还是在繁锦的盛世,身边的家,心中的国都默默诠释着幸福与和谐的含义。

天变袭来,举头是“家”上的屋瓦,远眺为“国”周的城垣。

2月,外婆的葬礼上,母亲悲痛无比。当父亲看到母亲决堤的泪水时,心如刀割,但是他依然镇定地伸出宽厚的臂膀,一边环拥着母亲,一边抚慰道:“别难过,还有我”。那一刹,我突然意识到古人所说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亦是一种幸福的感言。这种幸福没有琼瑶式的轰轰烈烈,却有着流水般的绵延不断。

这种幸福没有太多“我愿意”的海誓山盟,却有着无数肩并肩的甘苦与共。

5月,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巨大的瓦砾,坍塌的屋顶,破败的街道,惊恐的人群。突如其来的灾难,犹如晴天霹雳,让整个中国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此刻和谐既是秦风的一段话:“岂曰无衣,与子同袍”13亿中华儿女在这一刻为战胜巨大的灾难而握紧拳头,凝聚力量。那些忘我救援的人们,激励着经历灾难的人们。他们用生命拯救生命,用泪水抚慰泪水,用爱心书写爱心;“大灾有大爱”的呐喊激荡着每个人的心胸。

于是,我在字典里记下这么一行话:幸福是相濡以沫,和谐是众志成城。

祸兮福之所倚,耀眼的光芒终究能穿过“家“的天窗,撒在“国“的沃土上。

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快乐。每当我的父亲,母亲翻开我成长的影集,一页又一页,看着我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幼儿,变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再到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欣慰的笑容。二十年来,他们孜孜不倦地付出所有,使得我能够在安静祥和的气氛中茁壮成长,其乐融融。于是,在我的小家,幸福就是我牵着父亲,母亲的手,一路有说有笑地走向成熟。

再说说我的家乡,它地处黔北。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出台后,从一个封闭的小城市,逐步成为一个纵横贯通的红色旅游中心。

曾经比蜀道更难的黔道,如今变成了平坦顺畅的高速;曾经矮小破陋的平房,如今变成了拔地而起的大厦;曾经为了物质而奔波的人们,如今也能在茶余饭后谈论时尚。总之,一部城市发展的府志,记载了在党的引领下,国家由弱渐强,人民由贫及富的和谐之景。

于是,我在字典里补充道:幸福是茁壮成长,和谐是稳步发展。

最后,我想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当我们把无数家庭的幸福联结起来,就能编织出一个国家的和谐画卷。正如《国家》中所唱:“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建国62周年发言稿(二)

敲响那一排铜质的编钟,浑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韵由远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岁月和五十三年缤纷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阳,海之滨,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中凝结一个主题:祖国母亲!

我们以《诗经》关睢的歌喉;以屈原《橘颂》的音韵;以古风与乐府、律诗与散曲;以京剧与秦腔、梆子与鼓词唱您历史恢宏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壮丽的山河亮丽的风景。

我们以岳飞的一阕《满江红》,以文天祥的一腔《正气歌》,以鲁迅的一声《呐喊》,以朱自清的一道《背影》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屈的尊严与神圣。

我们以瞿秋白手中的那束野花;以身上的那份清贫;以杨靖宇腹中的那些草根;以刘志丹胸前的那块补丁;以焦裕禄窗前的那盏油灯;以孔繁森雪原上留下的那串脚印,唱响您的坚韧与顽强,唱响您的灵魂与精神。

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以采薇采茶采桑的手,编织彩灯云锦;让我们以喊江喊海的喉咙,在金黄季节里黄金般的早晨,唱响国歌和飘扬的五星红旗,唱响千百年来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黄河猛、长江壮、泰山雄、昆仑莽,万里山河浩浩荡荡从天安门前走过,走过一队队雷锋,走过一队队徐洪刚,走过一队队李向群,走过一队队方红霄——走出中国人民最风流最风光最风情的步伐;走出中华民族最壮观最壮美的方阵!仰望蓝天,“神州飞船”,太空穿梭;俯瞰大地、三峡工程,旷世神奇。

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五十三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可以发言的时候。您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最大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您热切表达的心声!您不卑不亢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和深邃、闲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在“十六大”的东风劲吹中,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正继往开来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建国62周年发言稿(三)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今天我能够站在这里感到十分荣幸。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周之中,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自己的第62个生日。神州大地,一片欢腾,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人们的脸上也都写满了自豪。

是啊,只要回头看看今年发生的几件大事,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就没有理由不热爱我们的祖国,就没有理由不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迎战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神七成功发射,每一件事都可歌可泣,每一件事都令世界震惊,每一件事都将载入史册成为永垂不朽的奇迹。一件件事使我国一次又一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它们不仅展现了我国经济的腾飞和综合国力的显着提高,让全世界看到了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自强不息,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伟大精神和气概。看到这些可喜的成绩,想到这些可贵的精神,我感到无比激动,但也感到了一种强烈的责任。随着国家的日益富强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你们做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学杂费全免,贫困生还可以享受到生活补贴。

作为祖国的花朵,你们正沐浴着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正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美好时代。但是,还有许多同学却不懂得珍惜,不爱学习,害怕困难,就想整日躺在上一辈人温暖的怀抱中睡大觉,有一种满足现状的消极思想。同学们,我们的国家是发展了,我们的生活是提高了,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祖国还不算富强:人口过多,资源缺乏,综合国力和人均收入距离发达国家还有相当远的距离,还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建设祖国的重任马上就要落在你们的身上了。当今世界,竞争异常激烈,国家的发展迫切需要科技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同学们,如果你们不趁早抓紧学习,将来有何作为?如果不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不仅不能为国效力,还有可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负担。

2011年,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奥运赛场的丰硕成绩,神州飞船的先进科技,激发了我们国人的爱国热情。我们应该把握时机,将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到努力学习的实际行动中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不畏艰难,自强不息,敢于拼搏的优良传统,到知识的大海中去搏击,迎难而上,学好文化,发展能力,掌握本领,为国争光。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吧,我希望你们将满腔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当我们遇到困难,停滞不前,甚至想打退堂鼓的时候,请想一想抗震救灾中英勇的战士和顽强的人民,想一想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的体育健儿,想一想研制飞船时不断攻克难关的科技人员,我们还有什么理由逃避呢?

青少年是搏击风浪的船,昂扬、潇洒,学习则是船的动力。现在的你们,应抓紧时间,持之以恒,努力学习,扬帆起航。今天的你们,应放飞自己的青春,用勤劳的汗水铺就未来的成功之路。也许你们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但是决不能再让自己输在终点。后天的勤奋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珍惜现在的每一刻,努力获取知识,使你自己拥有亮丽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活的梦想,相信,梦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同学们,祖国更美好的蓝图等着你们去描画,只要你们不抛弃,不放弃,美好的未来就是属于你们的!谢谢大家!

建国62周年发言稿(四)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百万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攀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或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我们伟大的母亲“祖国”即将迎来她五十九周岁的生日。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国家。她像一位巨人,屹立在世界东方。优美秀丽的江南风光,雄伟豪放的北国山川。气势磅礴的长江,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都是那样的令人神往。我们热爱祖国,如同热爱我们的母亲,因为母亲是我们的心灵、身体的来源于归宿。祖国的甘泉、母亲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儿女。他们为了自己的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朝阳。

我们的祖国走到今天经历了多少艰难的历程!谁会忘记悲壮的甲午战争?谁会忘记圆明园燃起的冲天大火?谁会忘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谁会忘记黄浦江畔“华人预购不得入内”的牌子?为了洗雪国耻,为了拯救危亡,多少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谭嗣同,,杨靖宇,赵一曼……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经历了80多年的风风雨雨。今天,他依然坚定的驾驶着“南湖船”,迎风搏浪,向着社会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奋勇前进!

为我们的祖国唱一首十月恋歌,那十月恋歌,是从守卫在南沙群岛的海疆战士们心中流露出来的,是从中国南极长城站考察站队员挥动的红旗中飘出来的,是从农民粗硬的手指间跳出来的,是从我们辛勤的园丁们的笔尖上耕耘出来的,是从炎黄子孙拳拳的心中涌出来的。

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已经五十九华诞了。五十九年前,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老国家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五十九年的风雨中,中华巨龙不断崛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种氛围里展望未来,谁的激情不在诗人的笔端喷涌?谁的血液不在人民的动脉流淌?谁的探索不在艰难中跋涉?谁的意志不在痛苦中磨练?谁的遐想不在欢愉中沉思?谁的拼搏不再追求中进取……

我国的钢产量、煤产量世界第一;我国粮食产量世界第一;体育健儿为祖国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各种体育比赛不同项目的第一。身为炎黄子孙,由谁会不因祖国而骄傲,为祖国而欢呼呢?

祖国呀!眼光给你以色彩,雨露给你以芬芳,长城给你以脊梁,黄河给你以力量,人民给你以信任,战士给你以安宁,你还亲带着什么?历史的天平上正期待我们加上一颗金子般的心!

我爱祖国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种的庄稼,挑来的河水把我哺育长大。

我爱祖国的语言。她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们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一起跳跃。

我爱祖国的文化,有时我朗读中国诗歌中的名句,体会到其中的优美的图景,感触到其中的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韵律,领略到其中言外的神韵。当我读到得意的时候,就不觉反复吟诵,悠然神往。当他触动到我精神的褶皱的深处时,我就不觉留下了眼泪。

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来扫荡过它,冰雹曾来打击过它,霜雪曾来封锁过它,大火曾来烧灼过它,大雨曾来冲刷过它,异国奴隶主的铁骑曾来践踏过它,帝国主义的炮弹曾来轰击过它。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他还是默默的存在着。一到了春天,它又苏醒过来,满怀信心的表现出来盎然的生意,万卉争荣的景色。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今天,它主要表现为亿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那么,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该用我们的青春吸收和给予,吸收知识,是为了将个人的力量用来实现祖国的梦想。四化建设为我们青年一代提供了用武之地,无数的科学险阻在等待着我们去攀登,无数事业上的难关在等待着我们去攻克,“海阔人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在完成的任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从而把自己培养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人才,中国经济腾飞所需要的人才!

建国62周年发言稿(五)

朋友,当你聆听孩子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时,你可能感觉到母亲对孩子的重要;当你欣赏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时,你可能体会到家庭在你心目中的位置。可是朋友,当你听到殷秀梅的《祖国啊,我永远热爱您》的时候你可曾掂量过祖国在你心中的分量?又可曾想过如何去热爱祖国,建设祖国?

孩子热爱母亲,是因为母亲给了他伟大的母爱;我们热爱家庭,是因为家庭给了我们暴风雨后的宁静。我们要热爱祖国,则是因为祖国给了我们更为珍贵的东西--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的安栖之所;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做人的尊严;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孩子的活泼和家庭的安宁--没有祖国,就没有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正因为祖国与个人是这样息息相关,所以,苏武可以忍辱负重,牧羊风雪;霍去病可以为将报国,有家不还;谭嗣同可以去留肝胆,笑傲刀丛;孙中山也可以百折不回,上下求索……循着历史的源头,走到今天,我们不难发现,一部中国史,其实就是一部爱国史!

应该说,作为现在的中国人,我们生活得比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中国人都要幸福、自由。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那么多的现代中国人却比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人们都耻于谈到爱国家。他们认为爱国是一件极不合时宜的事。谁要谈到国家,谁就会遭到冷落;谁要谈到爱国,谁就会招来嘲弄。挖国家墙脚,当国家硕鼠,才是潇洒和时髦。前不久,有人还对我说:"学校搞什么爱国主义?人家外国就不兴爱国。"

外国就不兴爱国吗?让我们来看看曾被我们骂成罪恶之源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是怎样爱国的吧。一次,一个美国妇女在日本海滨旅游时,小女儿不小心划破了嘴巴,引起了病毒感染,需要急救。然而那是一个偏僻的小镇,到东京大医院还得坐七个小时的火车。正当母亲为赶不上火车救不了女儿而心急如焚时,四个正要出海的日本渔民主动上来,将母女俩及时送到火车站。当这个美国人要付钱时,四个日本人却谦恭而热情地说:"你们是我们国家的客人,我们应该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欢迎你们再来日本!"讲到这儿,你也许会大吃一惊:"老外也爱国?"

是的,他们也爱国,而且爱得不比我们逊色。

他们以损害国家为耻,以报效祖国为荣。在那里,人们是在追求金钱,然而,当要他们在金钱与祖国之间选择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抛弃金钱,选择祖国。

亲爱的朋友,当我们两相比较之后,我们会不会感到脸红?探究人们今天这种不正常的厌国心理,归根结底,在于人们疏于自己的历史,在于人们价值观念的扭曲,在于人们物质欲望的过度膨胀,在于人们对人伦道德的淡漠,在于人们文化素质的低下,在于人们缺乏奉献精神。这种局面是必须改变的了!意大利政治家马志尼说过:"没有共同信仰和共同目标的人,就不会存在于真正的社会中。"俄国文学家别林斯基也说:"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既然祖国是我们的寝土,在这儿我们说着心中所喜欢的语言,在这儿我们筑起自己的爱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她呢?爱我们的祖国吧!爱国主义不是高深莫测的哲学,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对故土最基本的感情,是一个文明人最起码的道德修养。

当然,我们的祖国如今盛世太平,不需要我们去咬断手指,以感顽主;不需要我们去冲锋陷阵,浴血疆场。但我们的祖国还很穷,还需要建设。因此,今天的爱国主义虽然不需要流血,却还需要我们流汗,需要那种勇于奉献的精神。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告诫他的人民:"你们要问的不是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是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话同样适用于我们中国人。让我们种好每一分田,让我们车好每一枚螺钉,让我们批改好每一份作业,让我们护理好每一位病人,让我们做好自己的那份工作吧。这,就是在爱祖国!

土地日发言稿范文篇2

一是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为加强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领导,局党总支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由江洲同志任组长,崔鸣文、詹小强、蒋正洋同志任副组长,贾漫蓉、李灼基、刘猛、刘力、张炎群、黄谨同志为成员,日常工作由局办公室负责。在学习讨论活动中,局领导班子成员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及时作动员报告,亲自抓学习讨论;带头讨论发言,带头听取意见,为学习讨论活动的扎实开展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是宣传发动及时到位。为科学组织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总支根据《××开发区、××区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10月22日,我局总支专门召开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提出学习调研阶段活动的主要内容,并就有关学习实践活动安排进行了具体部署。会议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会后各支部认真组织学习和讨论,全体党员干部职工都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是认真开展学习调研和主题实践活动,圆满完成“五个一”规定动作。

(一)深入开展“读一天”活动,将学习活动引向深入。在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传达学习了薛晓峰主任在全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了中央、省、市、区有关文件。会后各支部也组织党员进行了深入学习,并向每位党员派发了《、邓小平、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等读本,局领导带头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带着问题学,认真做读书笔记。在局领导的模范带动下,局系统全体党员掀起了学习热潮。同时,局总支和各支部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学习到位。

(二)广泛开展“听一天”活动,增强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认识和理解。江洲局长按要求参加××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会议,并及时传达会议精神,明确了学习实践活动工作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职工集中收看了学习实践活动电视动员会,参加全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

(三)积极深入基层、企业,开展“访一天”活动。局班子成员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深入基层、企业调研,走访旭丽、安利等主要重点企业,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遇到的问题,查找制约我区发展难题;深入农村住户和城镇住户实地了解居民收入、支出和生活状况。10月下旬,江洲局长赴××协调汇报工作,将我区发展重大事项列入《珠三角改革发展纲要》,我区循环经济试点方案通过国家发改委专家评审。

(四)结合实际谈体会,认真开展好“谈一天”活动。在11月6日的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大会上,江洲局长作专题发言,就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谈体会,结合我局工作提出要求。与会党员干部也纷纷结合工作实际作了发言,增强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提高了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能力。

(五)深入基层“讲一天”,提高学习成效。为指导物价所支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杜丽霞副区长、江洲局长带领局班子成员等到物价所支部开展“讲一天”活动,在听取基层单位的汇报后,杜丽霞副区长明确要求物价所工作要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工作,统筹做好物价检查和价格认证工作。

四是广泛征求意见,查明找准突出问题。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我局认真总结回顾了十六大以来尤其是发改局组建以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情况,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充分发扬民主,我局认真制作了征求意见表,内容涵盖思想作风、效能建设、创新意识、服务基层及业务工作等方面,征求意见范围包括局内党员群众和区机关、街道、相关事业单位、相关企业和服务对象,共发放征求意见表90份,各评议项目“满意”以上比率达到99.8%,梳理出13个方面意见和建议,为我局下一步明确整改重点、提出整改措施、写好分析检查报告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是发扬民主,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

(一)做好思想沟通,认真撰写发言稿。局班子成员按要求在会前认真开展了谈心活动,在谈心活动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沟通思想,相互帮助,加强团结的目的。对照梳理出来的群众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整改措施。同时,按要求认真进行自我剖析,写好民主生活会发言稿。

(二)发扬民主,广泛参与,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根据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统一部署,我局党总支于2009年1月9日召开了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由江洲局长主持,局班子成员、党总支委员及各支部书记参加了会议,区直机关党委书记杨柏同志到会指导,并对局班子工作给予了肯定。区纪委、东区街、九龙镇、国资公司、凯得公司、建总、新城办、土地中心及万绿达、丰茂燃气、恒运热力、赫尔普公司各1位代表列席会议。

(三)实事求是,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江洲局长代表局总支和局班子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发言,带头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各位同志的发言都联系实际,既谈工作又谈思想,就事论理,既讲成绩又讲缺点,达到了提高认识、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目的,也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根据“三对照、三查找”的有关要求,结合局内外征求的意见和建议,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查摆了影响和制约我局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有的放矢,切实提出整改措施。针对影响和制约我局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专题民主生活会明确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和措施。根据区学习实践活动要求,我局向与会代表发放《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质量测评表》,对专题民主生活会质量进行评议,着重从突出会议主题情况、广泛征求意见情况、个人发言材料准备情况、开展谈心和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情况等四个方面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共发放测评表13份,收回13份,各评议项目“基本满意”以上比率达到100%。局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后,局6个党支部先后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局班子成员参加并指导了各支部的组织生活会。

六是深入剖析,认真撰写分析检查报告。我局深入剖析,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并通过书面印发征求意见稿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范围包括局内党员群众和区机关、相关事业单位、企业和服务对象,根据所征求意见不断补充完善分析检查报告。同时,召开局总支会议研究讨论,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反复修改,完善后送区指导检查组审阅。根据区学习实践活动要求,我局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向与会代表发放《党政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表》,组织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共发放评议表23份,收回23份,各评议项目“基本满意”以上比率达到100%,与会代表对我局分析检查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

土地日发言稿范文篇3

会议发言稿

xx镇党委、政府

今年以来,xx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足本镇实际,突出抓工业,集中抓投入,重点抓招商,全镇经济社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全镇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20个,开工建设项目19个,合同利用外资13.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9亿元。其中,投资4000万元的元创机电、投资3600万元的攀峰食品、投资1800万元的新艺彩印、投资1200万元的宏通驾校、投资2000万元的君山钢铁、投资1200万元的锦辉水泥二期、投资1200万元的春滕食品、投资500万元的洪海广告二期、投资200万元的开发区厂房建设及投资1000万元的金鑫皮草等10个项目已建成投产。

xx镇在第六届投洽会上签约项目2个,奠基项目一个。签约项目为投资8亿元的山东天润复合不锈钢有限公司年产50万吨不锈钢复合板带项目、投资2000万元的枣庄远方汽贸有限公司东风日产4s店项目。奠基开工项目是由香港祥西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投资2.4亿元的枣庄祥西钢帘线项目。对于以上项目,我们按照一个项目专门成立一套班子,积极靠上搞好协调服务,及时解决有关问题,项目进展顺利。投资2000万元的枣庄远方汽贸有限公司东风日产4s店,已办理公司注册、税务登记、规划等手续,完成投资600万元,开始主厂房、营业房的钢结构厂房安装,年底前即可开业运营。预计2005年12月投产。50万吨不锈钢复合板带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商注册已完成,正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办理项目立项手续,预计200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投资2.4亿元的钢帘线项目已于10月份正式动工兴建,现项目的注册、立项、环保、规划手续已完成,建设资金已到位2000万元,土地平整工作基本完成,开始院墙施工,钢结构厂房开始制作。预计2006年9月一期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钢帘线20000吨,年产值可达3.6亿元,年可实现利税1.6亿元。

今年,区下达我镇合同利用境外资金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50万美元的任务。目前,我镇已完成合同利用外资50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0万美元。我镇新批外商独资企业一个,由香港祥西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枣庄祥西钢帘线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美元,11月底,枣庄祥西钢帘线有限公司可到位资金200万美元,届时我镇将超额完成区下达我镇实际利用外资任务。

土地日发言稿范文篇4

尊敬的各位代表,承蒙各位代表的厚爱,选举我为副镇长,这既是对我的认可和接受,更是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为政府班子的一员,我感到既有压力,更有动力,我有信心、有决心在党委的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下,迅速转变角色,端正态度,摆正位置,踏实工作,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

首先是加强学习,不仅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更要学习涉农惠农政策;不仅向身边的领导、同事、朋友学习,更要积极主动向在坐的各位代表,向我们的村组干部学习好的农村工作经验,不断丰富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广大老百姓服好务。

其次,当好副职,发挥好副职的参谋助手作用,工作中做到“到位不越位”,与班子其他成员搞好协调配合,积极为主要领导献言献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们镇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能得到各位代表一如既往的支持。我想,说得太多,不管用,关键还是看行动,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接受各位代表,接受广大老百姓的监督、检验。

谢谢大家!

副镇长选举发言稿(二)

尊敬的各位代表:

刚才,你们以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利把我们几位选上了政府镇长、人大主席、政府副镇长的岗位。我们深感万分荣幸,倍感使命崇高,更感责任重大。在此,我代表新当选的全体同志,衷心地感谢上级党组织、在座的各位人民代表和全镇人民的信赖与厚爱。我深知你们手中沉甸甸的一票,凝聚着对上级党组织的信任,对我们的支持,更寄予着全镇1万多名父老乡亲的重托和希望。对此,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唯有殚精竭虑,俯首甘为,全力耕耘,才能报答你们的厚望。

我在镇已近三年,对镇的情况有较深的了解和撑握。在担任镇长的短短三年里,我深深感到,镇是一方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热土。这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勤劳智慧的人民。在这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过去的岁月里,镇历届班子团结奋进,励精图治,带领全镇人民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为全镇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尤其是近三年来,新一届镇党委、政府围绕“生态立镇、牧业强镇、文化兴镇”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攻坚,围绕重点推进,抓住关键突破,连续几年被评为全旗实绩突出单位。开创了全镇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截止目前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296.58万元,年均增长26。清还历年债务400万元,消赤减债率达到26。建成林业基地100万亩,建成配套灌溉机电井2000多眼,有效灌溉面积达11万亩(人均10亩),实施退牧还草项目65万亩,异地还林项目60万亩,现全镇87%的草牧场实行了以草定畜,划区牧轮,13%的草牧场实行了禁牧。肉、绒、毛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30元,年均增长24。正是基于此,能当选镇镇长、并与全镇人民一道共谋发展,使我们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

在感到荣幸的同时,我们更感到一种压力。对我们来说,今天是一个新的起点,自己就像一个考生,面临的考题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这篇大文章,或者说就像一个参加接力赛的运动员,前任们已经把他们创造的辉煌交到了我们的手中,这是对我们的一种检阅,一种审视,一种挑战。我深感镇长这副担子的责任和使命,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但是我有信心挑起这副担子。因为我们有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支持,有班子的精诚团结,有在座各位代表和1万多名父老乡亲的信任和厚爱,更有难得的战略性发展机遇。现在镇的发展可以说兼具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政策机遇。国家提出要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解决能源供给矛盾,要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构筑多元化区域经济发展板块,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这必将促进我镇的快速发展。“地利”就是我镇农牧业基础条件优越,人均水浇地和牲畜占有量均居全旗前列,在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发展现代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同时,我镇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人和”就是我镇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软、硬环境明显改善,并且在实践中确立了符合科学发展观、符合地区实际的发展思路,目标和方向已经非常明确。同时,全镇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统一意志,人心思富,齐心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已逐步夯实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兼具天时、地利、人和的镇,是一个充满希望的镇,也必定是一个能跨越式发展的镇。

当然,我们也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总体概括为三句话:一是“历史的包袱”,主要是较长农耕社会和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落后观念,至今仍束缚着我们的手脚。二是“双重的负担”,鄂尔多斯区域经济已进入了工业化中期,我旗经济也步入了工业化初期,而我镇还处在农牧业产业化初中级阶段。现在,镇的发展面临着既要补工业化发展的课,又要赶市、旗快速发展这趟列车,使得我们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三是“成长的烦恼”,现在我们刚刚跨入现代畜牧业的门槛,薄弱的经济基础,竞争力不强的产业,在发展时更容易受到生产要素这一瓶颈的制约,和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土地、资金、人才等问题矛盾更加突出。

镇的这个历史发展阶段,困难和机遇并存,困难很大,但机遇更加难得。这是考验我们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和破解难题、操作到位能力的时候,也是我们施展才华、奉献聪明才智的时候。今天,大家信任我们,重托于我们,我们一定在其位,谋其职,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切实推进镇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提高破解难题这个“第一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这个“第一责任”,实现镇人民利益这个“第一标准”,带领政府一班人努力做到:

一、求真务实干实事。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市、旗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立足实际,注重实干,切实做到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以实干论英雄,坚决做到看不准的不动手,看准了的不松手,没干成的不放手。

二、坚定不移促发展。把镇发展作为最硬的道理,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任务。立足还处在农牧业产业化初中级阶段这一最大的镇情,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工业化的理念管理农牧业生产,进而实现率先在全旗建成现代畜牧业强镇这一奋斗目标。

三、千方百计谋利益。要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镇人民的根本利益,要通过抓发展实现百姓的长远利益,通过抓基础建设实现百姓的直接利益,通过抓协调实现百姓的群体利益,通过抓帮扶实现百姓的特殊利益。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而不胜。

四、依法行政树形象。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监督,讲究方法,提高效率,努力建设法制政府、高效政府、透明政府。

五、清正廉洁讲正气。公生明、廉生威。要守得住气节,耐得住寂寞;不为功名缠身,不为利禄束缚;以诚待人,坦荡处世,淡泊名利,干净干事。

我们坚信,有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镇一定会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镇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富强、更加美好。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代表的信任和支持,谢谢大家!

副镇长选举发言稿(三)

尊敬的各位代表,同志们:

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市郊区工委、郊区工作办公室、市人大的关怀下,在镇党委和大会主席团的领导下,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地完成了大会提出的各项议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次大会选举我为镇人民政府镇长,这是组织对我的关怀,是各位代表对我的信任,是全镇人民对我的支持,对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决不辜负组织和各位代表的期望,在市郊区工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镇政府一班人,紧紧依靠全镇人民,按照市郊区工委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与时俱进的思想境界,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施政能力和统筹镇域经济发展的本领,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此,我决心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己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一是要继续学好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持长期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全力做好农民增收工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有关政策,规范农村各项收费。二是要虚心向老领导、老同志学习,学习他们的好思想、好作风和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通过自己的实际工作,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思想水平、政策水平、领导水平和决策水平。三是要以身作则,切实抓好政府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工作,以此推动政府干部队伍政治理论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深入群众、科学决策

我将时刻牢记权利属于人民,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经常深入基层,倾听呼声,了解镇情,体察民意,切实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促进各项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坚持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努力从群众中汲取营养、智慧和经验,使政府工作更加顺乎民心、体现民意。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十六大报告中论述了“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如何谋求农业的快速发展仍是当前压倒一切的重头戏。我们必须拓宽思维,创造条件,立足镇情,培育经济新亮点,走出一条具有镇特色的路子。因此,我们将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紧紧围绕市场,依靠科技走特色+规模+档次的路子,稳定种植业、发展养殖业、提升加工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促进资源转化,变我镇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要切实加强政风建设,努力改进政府机关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加强督促检查,按照镇“十一五”规划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克已奉公,清正为民

土地日发言稿范文篇5

作为20世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无论对中国革命还是建设,都做出了极其伟大的历史贡献。以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创立了思想,作为这一思想有机组成部分的人口思想,不仅坚持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而且提出新中国建立以后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论断,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即使在50年代,人口思想的主基调是提倡节育,主张有计划地生育。以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了适合当时条件的、以宣传教育和提倡节制生育、有计划的生育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正是这一时期的政策为我国70年代大规模、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工作准备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历史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阶段。当我们在新的世纪重新审视历史的时候,有必要客观地去认识和评价的人口思想与我国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生育政策。

一、从政治斗争的需要,历史地看待《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的人口观点

1949年8月5日,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美国政府发表了《中国与美国的关系》的白皮书,以及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致杜鲁门总统的信,阐述了1844年《望厦条约》以来的中美关系史。在白皮书和艾奇逊的信件中,充满了隐瞒和捏造的事实以及对中国革命的污蔑。这些歪曲事实的言论在当时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中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同志从1949年8月14日至9月16日连续发表文章,批驳这些歪曲历史的观点,揭露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其中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这篇文章中,集中阐述了当时的人口思想。针对艾奇逊把中国革命的发生说成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对土地造成不堪负担的压力,政府不能解决吃饭问题的结果时,指出:“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么?古今中外有过很多的革命,都是由于人口太多么?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很多次的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大多么?美国一百七十四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么?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华盛顿杰弗逊们之所以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和剥削美国人,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中国人民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为这些封建朝廷压迫和剥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人所以举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为俄皇和俄国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至今还是土地多过人口很远的。蒙古土地那么广大,人口那么稀少,照艾奇逊的道理是不能设想会发生革命的,但是却早巳发生了。”(注:《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1399页。)在这里反复举例说明,革命的发生是由于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必然结果,革命的发生和社会制度的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方式而不是人口过剩。

还针对艾奇逊由于中国人口过多,没有一个政府能够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的观点,针锋相对的指出:“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口也完全有办法,这办法就是生产”(注:《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1400页。)、“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我们是艾奇逊反革命理论的驳斥者,我们相信革命能改变一切,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一切悲观论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注:《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1399页。)

长期以来,的上述观点引起了很大的争论,被一些人认为是主张人口越多越好的主要根据之一。

认真阅读《唯心历史观的破产》这篇文献,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看待的上述观点,可以看出,首先,在这篇文章中关于人口问题的主导思想是阐述社会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批驳艾奇逊宣扬的人口决定论。如前所述,在这篇历史文献中,反复举例说明,革命的发生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必然结果,革命的发生和社会制度的变迁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方式而不是人口过剩。

其次,在这篇文献中阐述的人口观点是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我们可以设想,在夺取中国革命最后胜利的历史关头,在白皮书和艾奇逊的信散布共产党解决不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国没有什么前途的时后,(或者其他任何人)能像几十年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那样认识和看待人口问题吗?因为当时中国历史的聚焦点是中国共产党和以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和军事的最后较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夺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因此从政治斗争(而不是从学术)的角度反驳艾奇逊的观点,鼓舞人民的斗志,消除悲观论调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第三,长期的人民战争和当时解放区的实际情况也没有显示人口过多的压力,相反,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千百万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是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基本保证。这种长期革命战争的实践,毫无疑问,对正确认识革命胜利之后的中国人口问题是有一定影响。但是,我们不能要求在当时那种历史背景下的能够对革命胜利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的一切问题(当然包括人口问题)给予百分之百的、没有任何疑义的正确回答。

二、50年代以来,特别“一普”之后,人口思想的主基调是提倡节育,主张有计划地生育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国革命胜利之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没有看到关于控制人口和提倡计划生育的论述,国家和政府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相反,从维护妇女健康的前提出发,卫生部门在1950年4月20日制定和颁布了《机关部队妇女干部打胎限制的办法》,禁止非法打胎。1952年卫生部又制订了面向全国人民的《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尽管《办法》设计的主导思想是保护母亲和子女的身心健康,不是鼓励人口增长,但是在客观上限制了节育,使得当时的生育和人口增长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一方面是由于革命胜利之后,党和政府当时面临的工作千头万绪,首要的任务是恢复经济和彻底消除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稳定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相比较而言,节育和人口数量控制问题还没有排到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另一方面,革命胜利之后,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形势欣欣向荣,人口压力的迫切性并没有充分显示。

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数据表明,中国人口已经不是通常估计的4.5亿,而是超过6亿,仅大陆地区的人口就已达到5.9亿。庞大的人口数量与我国当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的矛盾开始显现,也引起了以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高度关注。总理在普查3个月后的一次报告中指出:“我们大致算了一下,我国人口大概每年平均要增加1千万,那么10年就是1万万。中国农民对生儿育女的事情是很高兴的,喜欢多生几个孩子。但是,这样一个增长率的供应问题,确是我们的一个大负担。”(注::《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基本任务》,载于彭佩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版,133页。)当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对卫生部限制节育的政策提出了批评,多次指示卫生部予以改正。在邓小平的干预下,卫生部于1954年11月发出通知,规定“避孕节育一律不加限制”,“凡请求避孕节育者,医疗卫生机关应予以正确的节育指导”,“一切避孕用具和药品均可以在市场上销售,不加限制。”(注: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纪事》,红旗出版社,1987年。)同年12月,刘少奇代表中央主持了节育工作座谈会,在会上明确宣布“党是赞成节育的”,(注: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史》,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0年。)中国不要搞母亲英雄,中国应提倡节育。(注:转引自翟振武:《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口政策的回顾与再评价》,见《中国人口科学》2000年1期。)在中央的号召下,卫生部起草了一个给中央的报告,对过去限制节育的政策和作法进行了检讨,进一步明确了落实中央精神的措施。中央在卫生部的报告上批示:“节制生育是关系广大人民生活的一项重大政策性问题。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国家、家庭和新生一代的利益,我们党是赞成适当节制生育的。各地党委在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少数民族地区除外)适当地宣传党的这项政策,使人民群众对节育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注:彭佩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

1956年在党的“八大”上,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中,提出“卫生部门应该协助有关方面对节育问题适当宣传,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注:彭佩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在同年公布的《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提出“除少数民族的地区以外,在一切人口稠密的地方,宣传和推广节制生育,提倡有计划地生育子女。”(注:彭佩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这意味着当时就已经把计划生育的政策扩展到了广大农村地区。

在这一段时间(1957年),对人口与计划生育也给予了高度关注。

1957年1月25日,在国家计委《关于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上批示:“人口非控制不可。”

1957年2月14日在接见全国学联委员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多也好也坏,中国的好处是人多,坏处也是人多。北京现在有360万人口,将来要有3600万人口,北京市市长如何得了。你们将来当了市长怎么办?要安排工作,安排小孩子,解决交通运输问题,那时逛公园也要排队。”

1957年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在这里我想提一下我国的人口问题。我国人口增加很快,每年大约要增加1200万至1500万,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近来社会上谈这个问题的人多起来了。对于这个问题,似乎可以研究有计划地生育的办法。”我们这个国家有这么多的人,这是世界上各国都没有的。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我看人类是最不会管理自己了。工厂生产布匹、桌椅板凳、钢铁有计划,而人类对于生产人类自己就没有计划了,这是无政府主义,无组织无纪律。这样下去,我看人类是要提前毁掉的。”“政府可能要设一个部门,或者设一个节育委员会,作为政府的机关。人民团体也可以组织一个。因为要解决技术问题,设一个部门,要有经费,要想办法,要宣传。”

1957年3月20日,在南京部队、江苏安徽两省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时指出:“我们这个国家好处就是人多,缺点也是人多,人多就嘴巴多,嘴巴多就要粮食多,……”。

1957年10月9日在八大三次会议讲话时指出:“计划生育,也来个十年规划。少数民族地区不要去推广,人少的地方也不要去推广。就是在人口多的地方,也要进行试点,逐步推广,逐步达到普遍计划生育。计划生育,要公开作教育,无非也是来个大鸣大放、大辩论。人类在生育上头完全是无政府状态,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将来要做到完全有计划的生育,没有一个社会力量,不是大家同意,不是大家一起来做,那是不行的。”(注:《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471页。)

1957年10月13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计划生育也有希望做好。这件事也要经过大辩论,要几年试点,几年推广,几年普及。”(注:彭佩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没有提出和制定节制生育和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但是也没有明确鼓励生育和增加人口的政策和主张。50年代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本人的人口思想的主基调是提倡节育,主张有计划地生育。以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提出和制定了适合当时条件的、以宣传和教育为主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政策。应该说这是我国70年代以来大规模、强有力、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一个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是我国70年代以来卓有成效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三、不能过分夸大批判马寅初“新人口论”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作用

众所周知,马寅初作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从1954年开始,他利用外出考察之机,先后到浙江、上海等地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在调查中,他看到了以后农村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喜悦,也发现了出生率特别高,农村儿童特别多的现实(他自己的侄子就有大大小小9个孩子)。对此,他喜忧参半,“人口这样发展下去,势必会冲破经济,冲破一切。”(注:转引自韩文宁:《〈新人口论〉与“批马运动”始末》,《世纪采风》1997年7期。)根据调查取得的第一手资料,通过认真分析芯浚砝嫌?955年写了一份题为《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发言稿,准备在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发言。为慎重起见,他先将发言稿交给浙江人大代表小组征求意见。但是,除少数代表表示赞同以外,多数人表示反对或不置可否。一些人认为他的主张是宣扬马尔萨斯主义。马老从当时的不同意见中看出,当时的环境还不宜讨论这个问题,便主动把提交大会的发言稿撤了回去。1956年马寅初再次去上海、浙江等地视察,就人口与生产的关系在10个县市、约2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一个渔业合作社进行了详细的、深入的调查,并且把调查材料整理成发言稿,于当年6月21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了发言。在党的“八大”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中,提出“卫生部门应该协助有关方面对节育问题适当宣传,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和《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公布之后,马寅初认为党和国家开始重视人口问题,感到非常高兴,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1957年3月1日,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就“人口控制”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在这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肯定并支持了马寅初的观点,指出:“人口控制在6亿,一个也不多啦?这是一种假设。……现在我国人口每年增长1000多万。你要他不增长,很难,因为现在是无政府状态,必然王国还没有变成自由王国。在这方面,人类还完全不自觉,没有想出办法来。我们可以研究也应该研究这个问题。政府应该设立一个部门或一个委员会,人民团体可以广泛地研究这个问题,是可以想出办法来的。总而言之,人类要自己控制自己,有时候使他能够增加一点,有时候使他能停顿一下,有时候减少一点,波浪式前进,实现有计划生育。这一条马(寅初)老今天讲得很好,我跟他是同志。从前他的意见没有放出来,有人反对,今天算是畅所欲言了。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政府应该设机关,还要有一些办法。人民有没有这个要求?农民要求节育,人口太多的家庭要求节育,城市、农村都有这个要求,说没有要求是不适当的。”(注:彭佩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

此后,马寅初先后在不同场合发表了他的观点。1957年4月,马寅初在北京大学公开发表关于人口问题的演讲,以大量具体的调查数据和生动鲜明的事例,阐述他在人口问题上的见解。6月,马寅初将报告稿加工整理,作为一项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7月5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这就是著名的《新人口论》。

正当马寅初就人口问题不断发表演讲,当《新人口论》逐步形成和发表的时候,也是反右斗争刚刚开始的时候。这时就有人传出要批马寅初,报刊上有些文章已不点名地对他进行批判,更有甚者主张把马寅初定为“右派”。当时中央统战部负责人向汇报,明确指出不能划为“右派”。

1958年5月,反右斗争基本结束。5月4日,在北大60周年校庆大会上,陈伯达突然点了马寅初的名,要马老作检讨。7月1日,号称“理论权威”的康生到北大作报告,他阴阳怪气地讲:“听说你们北大出了个‘新人口论’,作者也姓马。这是哪家的马啊?是马克思的马呢,还是马尔萨斯的马呢?我看是马尔萨斯的马!”此后,声势浩大的批判开始了。但是,直到1959年下半年,对马寅初的批判基本上还是在学术范围内。马老也在不同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反驳文章。1959年12月,马寅初写了《重申我的请求》一文,要求在《新建设》1960年1月号上发表。但是文章还没有发表,就传到了康生手里。康生直接插手,亲自部署批马运动。康生对北大当时的领导人讲,马寅初最近很猖狂,给《新建设》写了《重申我的请求》,猖狂进攻,他的问题已不是学术问题,而是借学术为名,搞右派进攻,要对他进行彻底揭发批判,把大字报一直贴到马寅初的门上去。他的校长是不能做了。(注:参见韩文宁:《〈新人口论〉与“批马运动”始末》,《世纪采风》1997年7期。)在康生的直接插手和布置下,北京大学掀起了全校规模的批判马寅初高潮,把学术问题推到了政治舞台上,给马老扣上了“假学术之名,向党向社会主义进攻”、“历史上一贯、反社会主义、反马列主义”等一顶顶污蔑不实的大帽子,直到马老被迫辞去北大校长之职。

毫无疑问,对《新人口论》和马寅初的批判,是对真理的践踏,是对一个坚持真理的知识分子的政治迫害,它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对马寅初的批判,对我国的人口政策和实际计生工作的影响即使有的话,也不会太大。这是因为:

第一,反右运动和批判马寅初的相当一段时间(1957-1958年),有关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的宣传活动并没有停止,1958年国家还出版了大量宣传书籍,如《节制生育宣传手册》、《有计划地生育子女》、《避孕常识》等。卫生部的宣传要点通知中,仍然强调“应加强节制生育的宣传”。(注:孙沐寒:《中国计划生育纪事》,红旗出版社,1987年。)这就是说,在这段时期里,国家关于计划生育的宣传政策并没有受到影响。

第二,从1959-1961年间,未看到或者是停止了对节制生育和计划生育的宣传和推广,但是主要原因是三年自然灾害和、化的人为灾难导致国家的一切正常活动的停止。同时,我们没有看到任何鼓励生育和检讨关于“提倡节制生育、推广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错误的文件和说明。因此不能说对《新人口论》和马寅初的批判,导致这一时期错误的人口政策的产生。

第三,从1962-1966年,随着国民经济形势的好转,中央加大了节育的宣传,并且首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表《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把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即定的政策”予以确认。(注:彭佩云主编:《中国计划生育全书》,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年。)这个文件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党和政府已经把计划生育工作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从计划生育工作的实践来看,60年代,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取得重要突破的时期。这表现在:

首先,这一时期,自上而下建立了专门的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国务院成立了计划生育委员会,各省市区也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结构,这为计划生育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其次,从不同层次提出了计划生育的政策目标和规划,例如,提出要在20世纪内把我国的人口增长率降到1%以下,各省市也制定了相应的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生育政策上出现了“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和“少、稀、晚”的口号,这实际上是我国70年代以来实行的人口政策的雏形。

再次,开展了较大规模的节育技术指导,明确了计划生育经费的开支渠道;加强了避孕宣传,改善了避孕药具的供应,为计生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技术条件,

因此,我们认为,五六十年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和计划生育工作并没有受到对马寅初《新人口论》批判的多大影响,相反,50年代的节育宣传和60年代的计划生育工作实践是我国整个计划生育工作的必经阶段,是在复杂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开创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尝试。对计划生育政策和工作影响最大的是三年自然灾害和初期的政治动乱,而这两次灾难影响的不仅仅是计划生育,它使我国所有的正常工作都处于瘫痪。

四、“错批一人,多增三亿”的提法缺乏科学依据

在中国人口学界,有一种观点甚为流行,他们认为中国人口之所以迅速增长,其原因是50年代没有能够采纳马寅初先生提出的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合理建议,反而把马老的正确主张当成“新马尔萨斯主义”进行批判,从而导致人口膨胀。这种观点广为流传,以至被人概括为“错批一人,多增三亿”,成为一段时期对五六十年代我国计生政策和计生工作占主导地位的评价。而这种观点的潜意识是对我国五六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和工作的全盘否定,对人口思想的巨大谴责。

那么,是不是真的是“错批一人,多增三亿”呢?

首先,上文已经指出,对马寅初的批判始于1957年底,批判高潮是在1959年底。对马寅初以及他的《新人口论》的公开平反是在1979年6月,“错批一人,多增三亿”观点的出笼是在1979年8月。1957年,我国的人口总数为6.46亿,而到1979年,我国的人口总数为9.75亿。22年间,总共增加3.29亿。如果真是“错批一人,多增三亿”,那么,意味着这22年间,如果我们不批判马寅初,或者采纳马老提出的主张,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就只会增加2900万,几乎是“零”增长。稍有人口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使我国在马老提出控制人口的当时就采取最为严厉的措施,把全国的妇女总和生育率立即降到更替水平以下(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人口增长的巨大惯性,也不可能使这段时期的人口就达到“零”增长。因此,“错批一人,多增三亿”,实属违背人口学基本常识的最大笑话。

其次,众所周知,中国的前两次人口增长高峰分别发生在1952-1957年,1962-1968年。这两次人口增长高峰恰恰与批判马寅初在时间上风马牛不相及。而对马寅初批判的高潮和批判之后,中国的人口不仅没有出现大的增长,相反,1960-1961年,是新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人口负增长时期。1960年比1959年减少1000万人,人口增长率为负14.88‰;1961年比1960年减少348万,下降5.26‰。因此,把中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归结为对马寅初的批判,既“错批一人”,在时间序列上也找不到任何根据。

第三,影响人口增长的直接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政策、传统文化和意识,政治因素和人口理论是通过社会经济条件和人口政策间接地影响人口增长。从我国人口增长的实践以及世界各国人口增长的规律来看,社会经济条件是起基础性作用的,它直接导致人口按照一定规律变化;人口政策对一定时期的人口变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人口的增长速度、规模和结构变化;传统文化和意识对人口增长也有重要的影响。对马寅初的批判主要是在学术领域,后来在陈伯达、康生的直接插手下,也发展成为政治迫害,但是对人口政策的直接影响并不突出。五六十年代所实行的人口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与马寅初的主张是一致的。与此同时,批判马寅初所造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当时社会的上层和一部分社会精英及知识分子中,对于普通市民和广大农民来说,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和自身的局限,批判马寅初不可能对他们的生育行为产生多大影响,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生儿育女。因此,“错批一人,多增三亿”,在逻辑上也是说不通的。

总之,的人口思想是整个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思想的主基调是提倡节育,主张有计划地生育。客观地看待历史,说主张人口越多越好、鼓励生育和人口增长,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人口思想的主基调——即提倡节育,主张有计划地生育,是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依据。把对马寅初及其《新人口论》的批判说成是我国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甚至概括为“错批一人,多增三亿”,是荒谬的。

土地日发言稿范文篇6

我朝思暮想的悄悄挂念的念念不忘的我熟悉的还有不太熟悉但见了依旧那么亲切的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已经分别了太久太久,屈指一算整整12年,寒来暑往恰恰一个轮回。想当初,我们懵懵懂懂进入益店高中,同窗苦读,朝夕相处,在相同的压力下挣扎求索,在艰苦的条件中成长成熟。今天回想起来,那高中时代生活的一幕幕、一桩桩仍然历历在目,让人激动不已!可记得当年睡过的大通铺,可记得半夜起来我们一起打老鼠,可记得排着长长的队吃上一碗“素素面”依然喜气扬扬?可记得教室里那做不完的试卷,听不完的老师的谆谆教导?可记得傍晚的操场埋藏着我们多少深深浅浅的心事?可记得校园的银杏树下镌刻了多少少男少女的情怀,还有你的初恋,我的暗恋,他的没有说出的话,她的藏在心里的爱,等等等等。那4年发生的故事,沉淀了12年依然那么新鲜,那么让人感动,也许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回忆、去咀嚼、去收藏。特别是当我们走上社会,在品尝了人生的苦辣酸甜之后,在经历了世事的浮浮沉沉之后,才发觉益店高中的岁月和同学之间真诚、质朴的情谊如同一首深情的歌,悠远而回味无穷。那种经过艰苦岁月沉淀的高中同学友谊是一段割不断的情,是一份分不开的缘,就像陈年的美酒,愈久愈纯香,愈久愈珍贵,愈久愈甘甜,多少欢笑、多少故事、校园里点点滴滴的往事,多少次出现在你我的梦里,闪现在我们眼前。尽管由于通讯地址的变化,我们曾经无法联系,由于工作的忙碌,我们疏于联络,可我们之间的友谊没变,我们彼此的思念日益加深,互相默默的祝福从未间断。因此,一个月前,一位同学在网上发出聚会的倡议,一下子激活了大家沉默的心,一拍即合,一呼百应,相思之情,想念之火燃成了今天这场激情相约的燎原之势,12年来的岐山益店高中同学的首次大规模聚会终于成功了!

在这里,我代表聚会筹备组向能抛开工作家庭负累毅然出席本次聚会的各位同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特别是向从宝鸡赶来的30多位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本次聚会奔波劳碌的同学表示崇高的敬意!向远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的同学,向因种种原因未能到会的同学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参加聚会的每个同学,都在想念着你们!

如果说,十年才能修得同船渡河的缘分,那么同窗几载应该有一万年的亲近。祝愿今天我们的聚会,成为亲如兄弟姐妹般的同学情的碰撞、同乡谊的升华。让我们在这重逢的二十多个小时里,坦诚相待,真心面对,不问收入多少,不问职务高低,不比老公英俊,不比老婆漂亮,更多地说说心里话!让我们抛开种种的顾虑,放下所有的恩恩怨怨,倾情交谈,共诉衷肠,传递真诚,共浴2006年西安明媚的阳光!让我们尽情地谈笑风生,畅叙友情吧!让我们狂欢劲舞,重新抓住青春的尾巴吧!让我们的聚会成为一道让人羡慕的风景线,让我们的聚会成为一种美丽的永恒!

最后,让我用一段诗句来结束:

忆往昔,同窗共读,朝夕相伴,情意地久天长!

分别之后,念天各一方,叹音信飘渺。

人生沉浮十几载,同学情义始最真。

百般努力终重逢,执手相看,感慨何止万千。

思念更要想见,诉衷肠,情更浓。

共祝愿,手和手相握,心和心靠近。

今日得欢聚,他日常联系。

谢谢大家!

《二》大学同学聚会发言稿

神圣的交大、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

首先我代表同学们,对耐心缝合我们外象分离而内心思念的曹玉民同学和白礼同学表示感谢,没有他们二位的热心和辛苦,没有我们今天的团聚。

如果说三十年前我们是鲜艳的花,那么,现在我们却是坚实的果。我们心中神圣的交大哟,这鲜艳的花和坚实的果也只能在您的面前供奉。

如果说三十年前我们叫幼稚,那么,现在我们却可以叫成熟,我们尊敬的老师啊,这幼稚和成熟也只有你们才可以来命名。

我们今天是最高兴的时刻,笑意写在我们的脸庞。我们今天是最悲伤的时候,痛苦缠绕在我们的心头。

三十年前,我们双手上带着还没有来得及洗干净工厂车间里的油污,衣服上带着沾满黄土地上的泥巴,唱着心灵上军营里的战歌,怀着满腔对知识的渴望,踏着人生朝霞,带着满面春风,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交大校园,来到了老师身边,来到了同学们的友谊群中。我们同欢乐,我们同甘苦,吃的是一锅饭,点的是一灯油。一同闹革命,一同搞学习。三十年来我们又经历了风风雨雨,现在见了真是格外亲,格外亲哟!有许多激动的话,只能哽咽在喉头。

我们是交大特殊的一代学子,我们是苦难的一代青年,我们是社会在交大的实验品,我们是时代在人群中的铺路石。

都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们长在红旗下,理应是得宠的人。因此我们就没有在乎三年自然灾害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大吼一声就奔赴到上山下乡的广阔天地中去了。我们并不认识高等学府,上管改更不是我们需要的任务。然而,工农兵学员成了我们抹不去的桂冠。我们的良心可对天,我们的真情可对地。我们是真心热爱着交大的师生员工的,可是,是谁把轻蔑浇注到我们的头顶?让我们来承受这人间的恶名真是天理不公。我们遭受了太多的歧视,我们忍受了更多的不平,我们是最有价值的一代,可是我们却忍受了所不能承受的所有苦难。社会压力让我们喘息不止,人生经历让我们分外老成。

我们不说话,我们不想说话!糊涂是银,沉默是金,忍耐是钻石。

我们赢得了精神财富,却失去了社会地位。可是我们感到无怨无悔,我们感到自豪。除了革命老一代,还有比我们这代人岁月更峥嵘的吗?老知青,老知青,你是中华历史上不可重演的幸运星。

老师们,同学们,让烦恼去见鬼吧,我们跑步奔向欢乐。

曾记否?交大校园的花是那样的美,交大老师是那样的亲,交大员工是那样的好,交大同学是那样的多,交大回忆电影是那样的深。

曾记否?我们祭奠过人祖轩辕在黄陵;我们同情过矿工在肋子洞;我们学习过革命在洛川;我们瞻仰过伟人在延安;我们要大生产到南泥湾;我们聆听过战斗在瓦子街;我们欣赏过美景在陕北;我们拜访过司马迁在韩城。野营路上有我们的歌声,行军途中有我们的浪漫。

曾记否?防空洞里有我们的建设,砖瓦窑场上有我们的劳动。中心楼里装载着我们的孜孜不倦,图书馆里记录着我们的航海里程。

曾记否?七宿舍里布满了男生们躁动的思念,九宿舍里盛装着女生们强烈的追求。林荫幽径经常飘荡着送菠菜的目光,勇敢的人当然采菊在东篱下。

浪漫的人生,火红的年代,青春的岁月,啊!我的大学,你终生难忘!

昔日黄鹂鸣翠柳,如今苍鹫栖朽木。当年脸蛋出大米,而今皱纹拧成绳。

老师们,同学们,我是你的世界中的组成,你是我人生中的成员。一旦我们认识了,这种关系永不可分。看到你,我回到了自己的从前。你见到我,便立刻进入幸福之中。

说我们自私,那是我们在追寻失去的韶华岁月。说我们慷慨,那是我们在努力贡献给别人带来的愉快。我们不在乎物质上的贫乏或富有,我们更看重精神上的丰富获得。

夕阳红,那是说青春还有个尾巴。世界只给我们留下不多的时光,我们必须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更应该珍惜上帝赋予我们全能的身。趁眼睛好使,要浏览江山和美人,不用白不用,过期作废。趁耳朵好用,要融合天籁之音,及时行乐,及至耄年自然聋。趁鼻子嗅敏,回归自然,海棠不香玫瑰香,有效期过后,嗅觉自行麻木。趁舌头敏锐,要挣扎在农贸市场上,不必吃那山珍海味,要仔细品尝五谷杂粮,待到味蕾退休后,百食无味。趁你的嘴巴还伶俐,天南地北,海阔天空,该说不该说的你只管讲(莫谈国是),一旦到了晚年,怕你有口也难张。趁你的大脑还好用,该思考的问题你还是要想想,上帝说,不能因为你年轻时候没有动用脑子,到后来你可以不糊涂?上帝说,物尽其用,千万不要浪费了你的人体器官,它们属于你的,没有长在别人身上。

同学们,时不我待。让我们牢记“离开谁地球照样转动”的逻辑吧,宽宽胸怀。让我们复习“站好最后一班岗”这句良言吧,淡化名利。

同学们,请对人生求导,得到个美妙的曲线来。请对生活微分,获取些分分秒秒的图形来。请对思想积分,建立个清晰的模型来。

老师们,同学们,别人可以负我,我决不可负别人。

神圣的交大,我们带着丰收的硕果,今日虔诚朝圣。

虽然我们是苦难的一代,同时我们又是自豪的一代,是争气的一代。

我们有些人当上了企业的领导人,带领经济大潮中的广大职工,呕心漓血,艰难地经营策划,为这只飘摇的战船稳定航行,贡献了宝贵的人生。

我们有些人当上了机关领导,指点着一条战线,费尽心血,日理万机,做好一个方面的工作,摆平诸多梗塞,消耗了终生的精力。

我们有些人成了科研机构的主力,冲锋在科研前沿。有些人则是工厂的骨干,设计产品,革新技术。有些人完成了学术著作,观点新颖,创新成名。有些人担当着繁重的社会事务,为社会管理,参政议政。有些人变成了富婆,有些人变成了富翁。

我们感谢交大的培育,我们感谢老师的辛勤,我们感谢同学的互助。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彼此分离更加重了我们友谊的深厚,我们的相逢才表明了缘分和情意更加稠浓。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故人相见,世间最大的真诚莫过于师生情。

问一声老师们贵体可好?莫要忘我,身体可要珍重,珍重!老师的长寿,是学生的幸福!

问一声同学们全家幸福?人到中年,歇心歇力,务必保重。只要你过的比我好,我心中充满着微笑。如果你正享受着幸福,请你忘记我。如果你正承受着不幸,请你告诉我。

千里迢迢,问候老师是感恩,看望母校是情深,祝福同学是真心。

老师们,同学们,有千言并万语,岂能倾泻在短暂的时刻?再开心并热闹,天下还有不散的宴席?让我们多联系吧!在交流中增加我们的幸福。让电话中延长我们的寿命,让信函中找到我们亲切,让互联网提供给我们见面,让惦记生长在我们的思念中。

最后,让我们的心扉打开吧!畅谈到天涯海角。让我们的眼光飞驰吧,欣赏你那熟悉的面容。让我们的洪运亨通吧,平安地奔驰在各自的前程中!

土地日发言稿范文篇7

——在合肥地区经济学界第20次季度交流会上的发言稿

刚才程主席说,“农产品能产不易卖、农村土地能用不能动、农民想富找不到路”是当前农村的三大难题,“农村土地能用不能动”实际上是个土地制度问题,关于农村土地制度如何变革,在学界已经争论几年了,我也参加了这个问题的讨论,几年争论的成果是最近诞生了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今天,我想就这个机会谈谈对这部即将实施的法律的看法。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农村土地承包法》,并定于2003年3月1日正式实施。应该说这部法律的立法目的是明确的,那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就是要通过立法来保护并且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从而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但是,为达成这个目的所做的具体法律规定仍然显得有些保守。最值得称道的是,这部法律把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界定为物权,而不是债权,在一定范围内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排他性占有,把对土地的占有、使用、转让、继承等权利都赋予了农民,应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其积极意义是不可否定的。但她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又留下一个让我费解的尾巴——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不准抵押。实际上,我们搞经济的都知道,从土地流转的效率上来看,抵押是比直接转让更容易实现的流转方式。我曾经坚决主张,把除所有权以外的其他权利都赋予农民,所以,“不准抵押”对我来说是一个遗憾,恐怕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更是一个遗憾。我在费尽心思地猜想,立法者的“不准抵押”是基于何种考虑,想来想去,我以为立法者可能的顾虑是,在现有条件下,抵押的实际操作是困难的,因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是有期限限制的。比如说,甲从集体承包了一块土地,承包期限为10年,甲想经商而缺少资金,甲把这块土地的使用权抵押给乙,乙付给甲10000元;10年后甲经商破产,无力偿还乙10000元,而乙却无法追偿曾经被甲占有的那块土地,因为此时甲对那块土地的承包期限已到、已经失去了对那块土地的使用权;这样一来,甲无异于利用集体财产空手套白狼——净得10000元而未承担任何义务,集体或国家因未介入甲乙之间的交易当然也不对乙的损失负责。这样的情况当然是不能允许出现的,所以,我想立法者的顾虑恐怕就在于此。如果我的猜想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又可以从反面得到另一个启发,那就是——要想培育完善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话,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必须是永久性的!这将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之一。这部法律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规定是,30年承包期内不允许进行土地调整——不管农户的人口增减情况如何都不准调整,立法者的用意是很清楚的,他们希望通过这个规定把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稳定下来,因为他们也知道,只有把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稳定下来,农村土地的顺畅、规范流转才能成为可能。但是,“不准调整”能否兑现?这里恐怕要打个问号。首先是这部法律本身给基层政府调整土地留下了口实,因为这部法律仍然规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既然是集体所有制,那土地的“所有者”当然有权对土地进行局部调整喽!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早已虚置,又何必舍不得扔下那已嚼得无味的糖渣呢?干脆规定农村土地国家所有、农民可以永久使用,岂不省去许多麻烦。其次,“不准调整”未必能得到农民的理解和拥护,在中国,土地对于农民来说不仅是生产资料,它也具有社会保障功能,自古以来,“均田制”在农民社会里都有市场,历次农民起义的领袖们无不以“耕者有其田”的承诺作为动员农民造反的有力武器,共产党也是使用“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才使农民们认识到“革命有理”的,在缺失社会保障的农村社会,农民们普遍认为土地人手一份才是公平的,增人增地、减人减地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的调查表明,80%以上的农民认为根据人口增减进行土地调整是合理的。曾记否?今天的家庭联承包制是当年农民们背着政府自发创造出来的,那么,“不准调整”的执行结果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面不准调但下面继续调,明着不调而暗中继续调。所以我认为,你要“不准调整”,就必须给土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替代物,只有完善了农村社会保障,“不准调整”才不会落空,农村的土地流转市场才能真正建立起来!即使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不准调整”能够得到真正贯彻执行,在现有这部法律的制度框架内,农村土地流转的范围和效率也极其有限。《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即你要拥有土地使用权,你就必须具备某个农村社区成员的资格,所以,这部法律很明显地隐含着对农村劳动力在社区之间流动的限制,以及对土地向非社区成员流转的限制。这不仅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产生不利影响,也会使得农村土地流转很可能局限在一个个孤立的社区内,最后我们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很可能是一些散布全国的一个个“社区土地集市”,这当然不符合资源配置的效率原则!我们安徽省曾经是家庭联承包制的发源地,我在想,我们能不能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再带一次头,以即将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为基础,制定一个地方性实施条例,把这一次的土地制度改革搞得更彻底一点。比如,把农民土地使用权的期限规定得更长、甚至无限期,把农村土地所有权上收到县或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打破土地流转的社区限制,等等。以上是本人的一点浅见,请大家给予指教,谢谢大家!

土地日发言稿范文篇8

一、建立领导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成立以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伍勇为组长,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郑可法为副组长的县国土资源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先进性教育的日常事务。实行领导责任制,局党委书记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并建立局党委成员联系各党支部制度,形成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体党员积极参与的格局,并结合国土工作实际拟定了整个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二、扎实开展学习,完成阶段任务

(一)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于1月28日召开了县国土资源系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动员大会,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伍勇作动员报告。动员报告阐述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教育活动的步骤和方法;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等内容。使全体党员干部充分了解先进性教育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正确认识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县委督导组陈晓红同志到会作了指导,并传达了上级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示和要求。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发动,广泛营造活动氛围,在各支部组建了基层信息员队伍,及时向上报送先进性教育活动信息,并在《玉环土地》简报上编发“党员先进性教育专刊”,现已编发了四期。

(二)多种形式并举,全面开展学习。一是领导带头学。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之初,局党委就提出,党委领导干部必须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引带全员。活动开展以来,局党委成员都能以一个普通党员的身份,自觉参加所在支部的教育活动,自觉记学习笔记。同时,局党委领导班子每位成员在集中培训时都给党员至少上了一趟以上的党课,带动了良好的学习风气。二是集中培训学。各支部妥善处理工学矛盾,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以集中学习为主,安排每周一晚和周五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在确保集中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做到了“六个一”要求,即每位党员一本笔记本,每次学习有一个中心发言,每位党员写一篇学习心得,每次学习有一位督学,每个阶段有一次学结,并对各支部学习情况不定期进行抽查。根据学习计划安排,各党支部组织党员重点学习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党章》等。在学习过程中,广大党员态度端正、热情高涨,并撰写了心得体会和读书笔记。3月18日、19日两天,组织全体党员到大鹿岛召开先进性集中教育大会,学习了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同志《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等政治理论文章,同时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加深了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认识,提高了党员队伍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三是专题辅导学。县委副书记沈宛如到我局召开专题报告会,给全体党员上了一堂主题鲜明、内容生动、意义深远的先进性教育党课,增强了党员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举办了一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课,邀请县委宣传部黄世俊同志作题为“如何加强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切实实践三个代表”的专题讲座,对我们如何开展好先进性教育活动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四是讨论交流学。开展“争当时代先锋,再创玉环辉煌”大讨论活动,全体党员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要求,围绕“入党誓词我讲了什么”、“与典型相比我的差距是什么”、“我为玉环发展做了什么”、“再创玉环辉煌我该做什么”等主题,分成三个组开展热烈讨论,每一位党员都谈了自身的体会和认识,同时,从7个支部中推选出来的8名党员代表还在全局党员大会上作了发言。通过大讨论活动,促进了国土党员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形成了共同进步葆先进的良好氛围。五是典型带动学。参加市委组织的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向全国先进土管员赖金泉学习活动,组织全体党员收看了《执着》、《新时代马天民式的好民警——王法金》、《北雁南飞》等先进性教育录像片,用榜样的力量深深感染全体党员干部,增强了党员干部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信心和动力。每位党员都还撰写了自己在收看这些教育录像片后的观后感。六是理论测试学。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县先进性教育知识竞赛,每个党员独立做好知识竞赛题,同时,编印先进性理论测试卷,利用夜学习时间对党员进行理论测试,巩固和强化了理论学习成果。

(三)重视学习督查,保障学习质量。建立健全学习考勤制度,印发了《玉环县国土资源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考勤及请销假制度》,保证教育活动的参与率。据督查情况,各支部集中学习培训均不少于40学时,除特殊情况请假外(具备书面假条),没有无故缺席情况发生;全体党员都有一本先进性教育学习笔记本,并且绝大多数党员学习认真,既动脑又动口还动手,学习笔记认真、清楚,符合要求,还能联系实际,畅所欲言,言之有物。

(四)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档案。为了搞好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们将各支部阶段性工作小结;个人大讨论书面材料、心得体会、第一阶段小结、电教片观后感、学习中心发言稿、县知识竞赛题、局理论测试卷;先进性教育各种文件等,分门别类进行汇总,建立了支部档案和党员个人档案。同时,还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考勤档案,将学习点名册以及集中学习期间的请假条(病假条)统一进行保管和统计,以便查漏补缺,确保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质量。

三、开展实践活动,体现学习成果

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积极开展以“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和机关服务基层”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送温暖”活动,广泛开展“落实三真、关爱基层”行动,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先进性教育学习的成果。

(一)扶贫帮困送温暖。在第一阶段的教育活动中,我局先后走访了13名老干部,慰问贫困党员22人,慰问贫困群众25人,组织党员干部服务社区达115人次。自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后,局党委积极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成立扶贫慰问组,组织党员先后到陈屿横坑村、沙门干家岙等贫困山村走访慰问,展现了党组织对贫困群众的赤诚关怀。在陈屿横坑村走访慰问时,了解到修造一条通向外部公路的水泥路是该村脱贫致富的当务之急后,立即捐助资金两万元,帮助该村修建好这条寄托着横坑村民脱贫致富希望的道路。在沙门镇干家岙村、白岭岙、都灯村开展“送温暖”活动时,专门走访了十几户生活困窘的孤寡老人,关心和了解老人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条件,并送上了慰问金。同时,开展“困难党员救助基金”捐款活动,发动全体党员及非党员向困难党员献出自己的一份关爱之心。

(二)下村入企服务忙。为在先进性教育中突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我局在今年加大了服务工作的力度,并加强服务主动性,积极组织人员下村访企进行现场办公,致力于解决群众和企业关心的实际问题。2月16日下午,正是春节过后第一天上班的日子,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伍勇、副局长苏光明带领地籍科、用地科、土地储备中心、土地交易中心、城关国土所等有关科室负责人,冒着大雨来到浙江双环齿环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现场办公,帮助该企业解决改制上市中遇到的有关土地问题。在现场办公过程中,我局为企业逐一解释疑问,使企业明白了解决这些土地问题的方法、途径和程序,以及需要提供的有关材料。针对该企业改制上市涉及到的各类土地问题,我局各有关科室负责人还依据职责范围,当场分别领取了办理任务,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帮助双环公司解决好土地问题,使企业迈出成功上市的第一步。3月1日上午,我局党委委员王维平带领工作人员来到龙溪乡龙攻门村,为该村村民现场办理高山移民土地审批。在此次现场办公中,我局充分发扬先进性教育活动精神,当场解决了村民担忧的办理速度、费用两大问题,不但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一次性办好了手续,使27户高山移民足不出村就都领到了土地证,还考虑到了群众的实际困难,为村民减免了土地开垦费、折抵指标费、土地管理费及教育附加费,大大减轻了村民的负担。

土地日发言稿范文篇9

一、农用地产能核算的意义

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是国务院部署的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之一。开展此项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科学评价不同区域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分析评价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切实掌握我国农用地资源状况的重要举措。开展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有利于实现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为主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并重管理转变,对今后各地基本农田划定与征地制度改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工作目标和内容

根据国土资源部《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的要求,本项工作的开展,应当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一是农用地分等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农用地产能核算,摸清我区农用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和实际产能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

二是通过区域间农用地产能对比分析,全面掌握全区区域性产能的分异状况,为区域性土地资源宏观调控与调整提供依据。

三是通过同一区域不同类型产能比较分析,正确评价各行政区内农用地利用强度和潜力,为合理制定农业科技、开发利用、增产增效目标及针对性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工作内容包括:

1.对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整理。

2.组织农用地理论产能、可实现产能、实际产能及相关农用地利用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收集和调查。

3.建立产能核算分等单元数据库。

4.构建二级指标区产能核算数学模型。

5.开展产能核算和技术报告编制工作。

6.编制区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成果图,形成完整的项目成果并上报省厅。

三、工作组织和分工

此次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由国土部门牵头组织和协调,区农业等相关部门配合进行。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市国土资源局*分局:1.负责工作的组织与协调;2.20*年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电子数据的提供以及我区指定作物审定品种区试产量专家咨询调查表等表格的填写;3.专家咨询会的组织;4.成果的上报。

*区农业局:1.负责全区制定作物审定品种区试产量调查表等表格的填写;2.负责全省和我区2003-20*年农业发展等相关资料的提供;3.理论产能的调查。

*区统计局:1.负责20*年全区指定作物统计单产调查表的填写;2.2003年以来区乡镇区划调整情况说明及江苏省村级以上行政区划表的提供。

*区财政局:1.负责全区产能核算工作专项业务经费的落实;2.专项业务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四、工作阶段和时间安排

1.组织准备

1.1成立领导小组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我区成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农用地产能核算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全区农用地产能核算工作。

1.2成立技术指导组

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为保证成果质量,成立*区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指导组(技术指导组人员名单附后),主要负责外业调查指导、质量验收、资料验收、数据平衡协调、成果校验等工作。

1.3确定技术协作单位

在省国土资源厅项目实施组指导下选择技术协作单位。

2.资料调查与专家征询

2.1国土部门资料调查与收集

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查阅等形式完成农用地分等二级指标区等分等单元基础数据库以及相关表格的填写。

2.2理论产量与可实现产量专家征询

由技术指导组以及外聘专家填写*区指定作物品种区试产量调查表以及专家征询打分与表格填写。

2.3相关部门资料收集及补充调查

统计、农业等相关部门配合国土部门、项目单位完成相关表格的填写以及相关资料的提供。

3、资料整理与省市初验上报

3.1资料整理分析与协调调整

对前期收集的资料及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校验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并形成总结报告。

3.2由省级项目组初验并完善

省项目实施组邀请专家对该项目形成的调查资料等阶段性成果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进行补充完善。

3.3提交上报省项目组

将补充完善之后的数据上报省项目组进行分析建模。

4.室内测算分析与成果形成

4.1根据模型测算产能

根据省级项目实施组测算的数学模型测算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理论产能和可实现产能,绘制成农用地产能分布图、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报告、数据表格成果、数据库成果及基础资料汇编。

4.2省级对我区成果预验收

由省项目实施组对我区初级成果进行预验收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

4.3成果的修改、完善

在省项目实施组统一组织专家对我区成果预验收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

4.4报经区政府同意后上报

形成最终成果报经区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上报省、市国土资源厅部门。

5.工作时间安排

工作阶段时间工作内容任务分工备注

一、组织准备

(约3-4天)3月30日-4月1日

1、区政府发文,成立*区农地产能核算领导小组

2、区政府办发文,成立*区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指导组*市国土资源局*分局负责

二、资料调查与专家征询

(约1周)4月2日?5日

1.国土部门资料调查与收集

(1)耕保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调查表(表5)

(2)利用科:批次用地和单独选址项目调查表(表7)

(3)地籍科: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耕地面积统计表(表9)*市国土资源局*分局负责填写南大配合

4月5日-10日

2.理论产量与可实现产量专家征询

(1)会议准备

①参加会议人员落实与通知

②会议材料准备包括:领导发言稿、样点分布图、调查表格

(2)专家征询

①*区指定作物品种区试产量调查表(表1)

②专家征询打分与表格填写(表2-1至表2-4、表3)南大负责、*市国土资源局*分局负责

4月10-11日

3.相关部门资料收集及补充调查

(1)农业资源开发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表(表6)

(2)农业局:农业经济统计调查表(表8)

(3)统计局:指定作物统计产量调查表(表4)

农业经济统计调查表(表8)

(4)补充调查及各镇年鉴、农经报表收集有关

部门负责填写

南大配合

*市国土资源局*分局负责协调

南大负责调查

三、资料整理与省市初验上报(约15天)4月12日-30日

1.资料整理分析与协调调整

2.由省级项目组初验并完善

3.由区政府同意提交上报国土厅南大负责

*市国土资源局*分局负责配合完成

四、室内测算分析与成果形成(约2个月)5月1日-6月30日

1.根据模型测算产能

2.省级对我区成果预验收

3.预验收的基础上完善

土地日发言稿范文篇10

一、课外阅读活动

①有声读物,以有声语言为材料,如唱片、录音带等;②无声读物,以文字、符号、图表等为表达材料,如图书、报刊等;③音像书刊,是新兴的既能发声又能显现图像的现代化阅读材料,如电子出版物等。传统做法主要选取无声读物,适当穿插其他读物。无声读物的选书重点可以考虑能与教学相配合的读物、公认的中外名著、历史文化及自然科普读物。对于课外阅读活动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自主型阅读,即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阅读;二是指导型阅读,即在老师指导下的阅读。但是不论哪种阅读方式,都离不开老师给予有效的指导。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和诱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将自身的阅读经验分享给学生,对他们进行点拨;再次,可以开展课外阅读专题指导课,提出阅读要求,介绍读书笔记的具体做法。此外,了解阅读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二、课外写作活动

课外写作活动,是指在课堂作文教学之外的写作活动,它以学生运用写作知识在课外活动中独立练习写作能力为特征,与课内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活动及课堂作文教学有着依存关系。课外写作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配合性写作。这种方式与课堂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内容可包括教材练习中的课外写作练题,可以是单项练习,也可以是综合练习,对于教学活动中的写作手法的运用有较强的实践性。活动性写作。即由课外语文活动所引起的各种课外写作,如游记、观后感、读后感、书评、影评、班报稿件、发言稿、应用文等。活动性写作范围较广,文体运用可根据活动内容与形式作要求,是传统课外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的方法。创造性写作。生活是文章的源头活水,要把学生从“无米之炊”的困境中引出,就要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有所思、有所感,不断积累生活素材,提供创造之源泉。让学生处于写作主体的地位,才能思考社会,感悟人生,写出有独立自我意识的文章。定期性写作。是指由教师布置或者学生自己坚持的写作,如周记、日记等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写周记,只要坚持下去,你也会发现它是一种很有利的师生沟通方式。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

1.开发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资源。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信息成为师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围绕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利用各种教学软件等电子教材与网络教材制作学案,充实课堂教学。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共享,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也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应用。2.开发地域类的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学生身处的环境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善于让学生进行诸如土地的合理开发、自然环境的保护、民歌民谣的收集、民俗民风的研究、风土人情等社会调查、地方旅游文化方面的研究。这些学习活动,学生身临其境,可以搜集到大量的材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将这些资料作为语文课堂内的鲜活的教学资源加以充分的运用。3.开发生活类的课程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针对部分同学去“网吧”上网现象的调查,开展“我的中国梦”的演讲、举办辩论会、诗歌朗诵、手抄报展览等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也极大地丰富了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