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方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4:43:26

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范文篇1

关键词:煤炭营销;销售信息;统计方法;管理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煤炭产业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而使得煤炭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企业良好运作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我们首先应该加强对煤炭的营销管理,并掌握相关的销售信息的统计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才能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煤炭市场的持续变化。在煤炭企业销售信息的统计方法方面更是尤为重要,我们应该找到合理的统计方法总结出全面的数据,方便进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煤炭营销管理中销售信息的统计方法

(一)时间序列中的统计方法。对于煤炭企业的发展来说,独到的煤炭营销管理中销售信息的统计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掌握好销售信息的统计方法对于整个煤炭企业的运作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对煤炭营销管理中销售信息的统计方法的应用,从而能够使煤炭企业营销工作得到广泛的关注。对于销售信息的统计方法,时间序列中的统计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这种统计方法,特别是对煤炭企业的某一现象的统计指标非常有效率,通过不同的值显示出不同的时间顺序排列,这样的序列就是应用统计方法的得到的相关数据。一般来说,企业的煤炭工业生产总量是非常巨大的,统计起来非常的困难,这时我们就需要借助相关的统计方法来实现对煤炭工业生产总量的统计,对企业的煤炭工业生产总量的数据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良好发展。结合大量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结果我们已经可以了解到时间序列中的统计方法,对煤炭企业的运作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时间序列反映同一产品在不同阶段的生产和销售数量的变化,这更加方便对煤炭销售情况的管理,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推断的统计方法。在煤炭营销管理中,对销售信息的统计是非常重要,所以我们需要掌握有效的统计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煤炭企业的良好运作。管理者必须每月对煤矿的原煤的发热量以及水的质量进行检测,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在这里,我们可以采用推断的统计方法,从而可以对原煤的发热量以及水的质量相关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统计,避免出现过大的差错,影响煤炭企业的销售情况。在煤炭企业的运行中,对煤炭营销的销售信息的统计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总结,都会对煤炭企业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在煤炭企业的运行中,我们要对原煤的所有数据指标加强管理,用有效的统计方法,统计出真实具体的数据信息,避免出现任何的差错,对企业的运行造成影响。我们也要利用好这些数据,进行充分的剖析,根据实际情况找到更合适的销售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三)描述的统计方法。在煤炭企业的销售信息管理中,对不同的销售信息应该应用不同的统计方法,不同的销售情况也应用不同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这需要我们灵活的掌握相关的统计方法,对煤矿的销售进行良好的管理。实现应用合理的统计方法来得到有效地数据,从而能够获得真实的企业运营状况。描述数据的统计方法在煤矿的销售信息的管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对多个随机选择的煤矿生产数量进行有效的统计,从而不会对煤炭的销售情况造成任何的影响,方便收集和分析原始数据,实现企业内部的积极生产。通过分析和比较,能够更好的实现煤炭企业的良好运营。描述这种统计方法更易被人们所接受,可以对不同的时间下的相同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得到更好的销售计划。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煤炭企业在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中越来越重要,所以煤炭企业的销售信息的统计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统计方法,只有在不同的销售信息统计中应用合理的统计方法,才能充分了解煤炭企业销售的现状,才能科学合理的管理企业,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美芳.关于加强煤炭企业统计工作的思考[J]2014,39

[2]宋来应.试论如何做好煤炭企业统计工作[J]2015,35

[3]汪红霞.当前煤炭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2014,28

统计方法范文篇2

关键字:审计选择统计抽样方法

正文:

一、审计统计抽样概述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测试时,从被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通过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被审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统计抽样是审计抽样的一种方法,它是相对于非统计抽样而言的。统计抽样是指在审计抽样中,审计人员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按照一定方法确定样本数量,并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评估总体的审计抽样技术。它运用的数学运算包括两个过程:计算样本规模和推算总体。统计抽样的思想方法是以假设检验为前提,设定抽样参数,确定抽样规模,无人为偏见的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核,根据需要扩大样本,逐次逼近总体特征,根据样本特征经科学计算推导,得出总体结论。根据抽样测试的目标不同,统计抽样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用于符合性测试的属性抽样和用于实质性测试的变量抽以及货币单位抽样。

二、审计中常用的统计抽样技术

(一)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

也叫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是一种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他根据公式或表格确定固定的样本数量进行审查,并以全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2.停-走抽样

也叫行止抽样、连续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改进形式。固定样本量抽样应该等到某一确定的抽样规模全部选取、审查完毕后,才作出审计结论。停走抽样采取边抽样边判断的做法,一旦能作出审计结论时就中止抽样审查。在总体错误率较小的情况下,停走抽样会使审计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3.发现抽样

发现抽样是指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的情况下,至少查出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发现抽样主要用于查找重大舞弊事件或极少出现的例外事件。

(二)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用于帐户余额或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根据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不同,变量抽样又可分为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

1.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

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单位平均数作为总体的单位平均数来推算总体数额的一种抽样方法。适合于被审总体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值将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平均值情况下。

2.差额估计抽样

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间的平均差额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的平均差额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在总体各项目的误差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差额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平均差额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3.比率估计抽样

比率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比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之比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被审总体中各项目的真实值与其帐面值近似于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

4.分层抽样

当总体分布出现倾斜时,使用分层抽样比使用非分层抽样可靠得多,而大多数会计帐户呈右斜分布。在分层抽样时,将总体样本划分成几个区间,使每个区间的分布更接近理论的正态分布,以每个区间作为一个新的抽样总体,抽取并审核样本,最后由计算机根据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汇总数据,推断总体结论。

(三)货币单位抽样

货币单位抽样在有些书上又称元单位抽样。所谓货币抽样是指以总体中的每一货币单位(如1元)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并根据抽出的货币单元样本钩出其所在的物理单元(如一张凭单、一笔业务或一个明细帐)作为审计样本的一种统计抽样技术。因为每一元作为总体的一个抽样单位,即每一元被选出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金额越大的项目被选出审查的概率就越大。

二、适当的选择统计抽样的方法

由上面的描述我们已知道统计抽样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局限,既没有某一种方法一无是处,也没有哪一种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的。因此依照何种标准来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是很重要的,以下几个因素在具体审计选择方法时应重点考虑。

(一)审计目标

这里的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取的每一个测试步骤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前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以决定拿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复合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如果审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后,还要对被审事项作出定量评价,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实质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审计人员的测试目的不同,采用的统计抽样方法也不同。

(二)审计效果

这里的审计效果,是指采用某一种统计抽样的方法所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影响审计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总体项目的特征的分布斜度。每一总体中的项目特性分布情况不尽相同。如:在总体项目特性成斜性分布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抽样要比非分层审计抽样效果好。因为它将总体中相近特性的项目归为一类,使其更加同质化,再分别采用相应的统计抽样方法进行审查,然后综合作出审计结论,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更加可靠。

2.总体项目的差错程度。如:在总体项目差错情况较少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要比采用差错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差错估计是根据样本中的差错数来计算抽样规模的,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少的情况下,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少,这样得出的结论也就很不可靠。反之,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差异估计要比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总体项目差错较多,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多,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就比较可靠。

(三)审计效率

这里的审计效率,是指对同一总体,在满足同样的审计要求下抽样规模最小,也就是说,在达到同样的审计结论的可信赖程度和精确度(可容忍误差)情况下,如果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更少,那么这种统计抽样的方法就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效率高。

(四)审计成本

统计方法范文篇3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规范;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将迈出新的实质性的更大步伐。确立面向21世纪的统计发展战略,必须在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简单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模式,才能逐步解决目前的诸多问题与弊端,促进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发展统计事业,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四化建设。10年前,笔者曾在某统计刊物上撰文,将这种模式设计为“一套表+单轨制(即政府统计部门的在地统计)+计算机网络化”。这与10年来统计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基本吻合的。结合近些年的实践,我以为可以将这一模式补充完善为“单轨制+一套表+目录抽样法+计算机网络化+按工作流程设置的统计机构”。

一、关于“单轨制”

即建立在街乡基础上的政府统计部门终极在地统计。当今发达国家的统计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如人口、资源等一些基本国情的统计,而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一些行业经营状况的统计往往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如美国、日本等;二是主要国情国力、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均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其机构健全人员充足,其他部门基本不搞统计,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介于二者之间,但有些政府统计部门在做的事情,业务主管部门也在做。数据既不完整又交叉重复,基层负担沉重。

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模式呢?我认为无疑应选择后者。因为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需要对经济及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没有部门利益的统计部门提供客观、公正、全面的统计信息。否则,统计数据有可能成为某些部门反映政绩的工具,统计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数据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实际上,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正在弱化,很多下属企业划归在地管理,也难以再行使统计职能。

实行终极在地统计,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明确极少数业务上垂直领导、财务上统一核算且经营范围相对单一独立、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可实行部门统计,全国及地区性数字以部门统计为准;其次,对绝大多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满足领导和各界需要的统计工作,要逐步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主要依靠政府统计部门采集、加工、整理、提供统计资料,部门统计以满足自身管理需要为目的,且范围仅限于本系统内;第三,在政府统计系统,将统计对象按基本单位概念分解到街乡,由基层统计部门按地域进行统计,逐级上报,既避免重和漏,又能完整反映地域经济总况。那么,街乡统计机构能否承受最基础的工作任务呢?我以为有两个前提:一是坚持一套表的唯一性;二是按企业规模区别对待。这将在下面加以论述。

二、关于“一套表”

即反映各行业特点和宏观微观两个层次管理需要的基本单位一套表制度。目前的基层单位一套表仅限于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执行,且还有部分对企业的调查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施工价格、景气调查等没有纳入。因此,完善健全规范一套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完善政府统计部门的一套表。首先,要对现行的行业报表制度再进行细分,将服务业统计制度适当分解,并反映新兴行业、文化产业、知识经济的特点;其次,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按规模区别对待,将一定规模以下企业的表式适当简化形成简表,有些行业甚至可设计一张表;第三,减少过时指标,不断增加反映企业发展变化如重组转制、多种经营、高新技术程度的指标;第四,将政府统计部门对基本单位进行的其他调查统统纳入一套表制度,必要时可增设新的指标群,限定部分企业填报。

2、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将政府统计制度与部门统计制度合并。第一步,取消一些业务主管部门跨系统甚至跨行业的行业统计职能,将其统计报表纳入国家统计部门的基层表制度,如旅游、利用外资、城市公用事业等。只要精心设计,其业务管理所需的主要内容完全可在一套表中反映。第二步,将各业务主管部门系统内的报表与政府统计部门的报表合并成名符其实的一套表。可在满足政府综合统计需要的基础上,在各指标群间留出一定空间,以满足部门、企业从自身管理需要增设一些指标。

3、以一套表制度为基础,设计制订不同行业企业的统计台帐。使其既能与制度表式、指标相衔接,提高数据质量;又能满足企业自身管理需要,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采取了以上的改革措施,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基层表可能由“七加一”套变成十几套甚至更多,报表表式、指标群及指标也会增加。但对基层单位而言,统计报表将只有一套,且没有指标间的重复。不同规模企业填报不同部分报表和指标,政府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各取所需,汇总出各种不同分组的综合资料。

三、关于“目录抽样法”

即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目录抽样法为主体的调查方法体系。通过普查,取得全面、详细的国情国力资料;通过目录抽样方法,取得日常的主要的或监控性的统计数据。

首先,要完善健全周期性普查制度。一是要特别突出基本单位普查的地位,使其发挥龙头作用,且基普已有的内容,其他专业普查应以此为准或不再调查;二是要完善第三产业普查的内容,既要反映总的规模速度,更要反映结构和不同行业的特点;三是建立建筑业普查制度,填补空白,使国家普查制度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统计数据能够配套使用。

其次,要大力推行目录抽样方法。一是要确定合理的规模界限,确保规模以上的企业能覆盖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反映经济发展趋势;确保规模以下企业占企业数的多数,减轻企业和基层统计部门负担。二是对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超级汇总制度,政府统计部门掌握对主要数据的控制力,并可进行各种加工分析。三是在完善目前的小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工业等专业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将抽样范围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延伸。此外,要在多种调查方法综合运用方面力争有所突破,弥补抽样调查的不足。

四、关于“计算机网络化”

即政府统计部门之间实现统计信息的网上传输(包括上报与反馈)。21世纪之初,国家统计信息工程“九五”规划将告完成。在此基础上,要继续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国家、省(市、自治区)、地市、县四级政府统计机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有效联接;建成完整配套的数据库系统,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通过系统建设,使各级统计站点不仅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对统计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处理,还能使信息沿现代化网络系统快速传递,既可以及时满足上一级统计部门的工作需要,也可以向下一级统计部门反馈综合信息,并可以进行横向资料交换,还可以在网上公众需要的统计信息。要借助网络系统强化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更新维护工作,力争实现即时的更新与维护,使其成为统一的动态的活库,能在统计管理和统计服务中充分发挥作用。

五、关于“按工作流程设置的统计机构”

即在政府统计部门内部实现按信息处理流程设置的工作机构和生产方式。这主要是指县级及以上统计机构而言。为发展统计生产力,提高信息的可利用程度,更好地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必须改革统计机构,使之与制度方法相适应,进而改进统计生产方式。在政府统计部门内部,按制度方法设计、信息采集处理、资料开发利用、后勤服务保障诸环节设置工作机构,规范工作流程,以实现设计统一配套、采集协调顺畅、开发全面系统、保障有力及时。当然,最后一个职能将来有可能以社会化的方式实现。通过以上改革,力争提高统计信息生产体系的效率和灵敏度,使其及时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反映,满足对统计信息的多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使之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统计方法范文篇4

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测试时,从被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审查,通过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被审总体特征的一种审计技术方法,审计统计抽样是审计抽样的一种方法,它是相对于非统计抽样而言的。统计抽样是指在审计抽样中,审计人员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按照一定方法确定样本数量,并以样本审查结果推断评估总体的审计抽样技术。它运用的数学运算包括两个过程:计算样本规模和推算总体。统计抽样的思想方法是以假设检验为前提,设定抽样参数,确定抽样规模,无人为偏见的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核,根据需要扩大样本,逐次逼近总体特征,根据样本特征经科学计算推导,得出总体结论。根据抽样测试的目标不同,统计抽样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用于符合性测试的属性抽样和用于实质性测试的变量抽以及货币单位抽样。

二、审计中常用的统计抽样技术

(一)属性抽样

属性抽样用于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其目的是确定被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程度。每个样本的审查结果只能是“符合”或者“违反”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总体的评价以误差率表示。常用的属性抽样方法有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

1.固定样本量抽样

也叫固定样本规模抽样,是一种基本的应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他根据公式或表格确定固定的样本数量进行审查,并以全部样本审查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审计抽样方法。

2.停-走抽样

也叫行止抽样、连续抽样,是固定样本量抽样的一种改进形式。固定样本量抽样应该等到某一确定的抽样规模全部选取、审查完毕后,才作出审计结论。停走抽样采取边抽样边判断的做法,一旦能作出审计结论时就中止抽样审查。在总体错误率较小的情况下,停走抽样会使审计效率更进一步提高。

3.发现抽样

发现抽样是指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在假定误差以既定的误差率存在于总体的情况下,至少查出一个误差的抽样方法。发现抽样主要用于查找重大舞弊事件或极少出现的例外事件。

(二)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用于帐户余额或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根据由样本推断总体的方法不同,变量抽样又可分为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

1.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

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单位平均数作为总体的单位平均数来推算总体数额的一种抽样方法。适合于被审总体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值将能较好地代表总体的平均值情况下。

2.差额估计抽样

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间的平均差额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的平均差额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在总体各项目的误差较接近于正态分布,样本的平均差额能较好地反映总体的平均差额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

3.比率估计抽样

比率估计抽样是以样本的审定值与帐面值之比作为总体真实值与帐面值之比来推算总体的一种变量抽样法。适合于被审总体中各项目的真实值与其帐面值近似于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情况下。它与单位平均数估计抽样不同仅在:(1)估算总体的标准差计算方法不同。(2)由样本的审查结果推算总体的方法不同。

4.分层抽样

当总体分布出现倾斜时,使用分层抽样比使用非分层抽样可靠得多,而大多数会计帐户呈右斜分布。在分层抽样时,将总体样本划分成几个区间,使每个区间的分布更接近理论的正态分布,以每个区间作为一个新的抽样总体,抽取并审核样本,最后由计算机根据一系列的数学公式汇总数据,推断总体结论。

(三)货币单位抽样

货币单位抽样在有些书上又称元单位抽样。所谓货币抽样是指以总体中的每一货币单位(如1元)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并根据抽出的货币单元样本钩出其所在的物理单元(如一张凭单、一笔业务或一个明细帐)作为审计样本的一种统计抽样技术。因为每一元作为总体的一个抽样单位,即每一元被选出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金额越大的项目被选出审查的概率就越大。

二、适当的选择统计抽样的方法

由上面的描述我们已知道统计抽样的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局限,既没有某一种方法一无是处,也没有哪一种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优的。因此依照何种标准来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是很重要的,以下几个因素在具体审计选择方法时应重点考虑。

(一)审计目标

这里的审计目标,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采取的每一个测试步骤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审计人员在实质性测试前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以决定拿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复合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如果审计人员在对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定性评价后,还要对被审事项作出定量评价,则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实质性测试的抽样方法来达到目的。审计人员的测试目的不同,采用的统计抽样方法也不同。

(二)审计效果

这里的审计效果,是指采用某一种统计抽样的方法所作出的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影响审计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总体项目的特征的分布斜度。每一总体中的项目特性分布情况不尽相同。如:在总体项目特性成斜性分布的情况下,采用分层抽样要比非分层审计抽样效果好。因为它将总体中相近特性的项目归为一类,使其更加同质化,再分别采用相应的统计抽样方法进行审查,然后综合作出审计结论,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更加可靠。

2.总体项目的差错程度。如:在总体项目差错情况较少的情况下,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要比采用差错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差错估计是根据样本中的差错数来计算抽样规模的,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少的情况下,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少,这样得出的结论也就很不可靠。反之,在总体项目差错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差异估计要比采用平均值估计和比率估计审计效果好,因为总体项目差错较多,以差异估计计算的抽样规模也多,这样得出的审计结论就比较可靠。

(三)审计效率

这里的审计效率,是指对同一总体,在满足同样的审计要求下抽样规模最小,也就是说,在达到同样的审计结论的可信赖程度和精确度(可容忍误差)情况下,如果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审查的样本数量更少,那么这种统计抽样的方法就比另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效率高。

(四)审计成本

这里的审计成本,是指使用某一种统计抽样方法所付出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当某一种统计抽样方法很复杂,使用起来既费时又费力,它的审计成本相对来说就高。不过,一种统计抽样方法的成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计算机运用于审计工作后,审计成本会有所下降,而且各种统计抽样方法的审计成本下降幅度也不相同。

选择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时,要全面考虑以上诸因素。要确定哪种统计抽样方法最为适宜是不容易的,这要求审计人员对每一种可供选择的统计抽样方法都要有所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优点和运用条件,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再与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统计方法范文篇5

即建立在街乡基础上的政府统计部门终极在地统计。当今发达国家的统计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如人口、资源等一些基本国情的统计,而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一些行业经营状况的统计往往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如美国、日本等;二是主要国情国力、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均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其机构健全人员充足,其他部门基本不搞统计,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介于二者之间,但有些政府统计部门在做的事情,业务主管部门也在做。数据既不完整又交叉重复,基层负担沉重。

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模式呢?我认为无疑应选择后者。因为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需要对经济及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没有部门利益的统计部门提供客观、公正、全面的统计信息。否则,统计数据有可能成为某些部门反映政绩的工具,统计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数据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实际上,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正在弱化,很多下属企业划归在地管理,也难以再行使统计职能。

实行终极在地统计,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明确极少数业务上垂直领导、财务上统一核算且经营范围相对单一独立、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可实行部门统计,全国及地区性数字以部门统计为准;其次,对绝大多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满足领导和各界需要的统计工作,要逐步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主要依靠政府统计部门采集、加工、整理、提供统计资料,部门统计以满足自身管理需要为目的,且范围仅限于本系统内;第三,在政府统计系统,将统计对象按基本单位概念分解到街乡,由基层统计部门按地域进行统计,逐级上报,既避免重和漏,又能完整反映地域经济总况。那么,街乡统计机构能否承受最基础的工作任务呢?我以为有两个前提:一是坚持一套表的唯一性;二是按企业规模区别对待。这将在下面加以论述。

二、关于“一套表”

即反映各行业特点和宏观微观两个层次管理需要的基本单位一套表制度。目前的基层单位一套表仅限于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执行,且还有部分对企业的调查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施工价格、景气调查等没有纳入。因此,完善健全规范一套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完善政府统计部门的一套表。首先,要对现行的行业报表制度再进行细分,将服务业统计制度适当分解,并反映新兴行业、文化产业、知识经济的特点;其次,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按规模区别对待,将一定规模以下企业的表式适当简化形成简表,有些行业甚至可设计一张表;第三,减少过时指标,不断增加反映企业发展变化如重组转制、多种经营、高新技术程度的指标;第四,将政府统计部门对基本单位进行的其他调查统统纳入一套表制度,必要时可增设新的指标群,限定部分企业填报。

2、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将政府统计制度与部门统计制度合并。第一步,取消一些业务主管部门跨系统甚至跨行业的行业统计职能,将其统计报表纳入国家统计部门的基层表制度,如旅游、利用外资、城市公用事业等。只要精心设计,其业务管理所需的主要内容完全可在一套表中反映。第二步,将各业务主管部门系统内的报表与政府统计部门的报表合并成名符其实的一套表。可在满足政府综合统计需要的基础上,在各指标群间留出一定空间,以满足部门、企业从自身管理需要增设一些指标。

3、以一套表制度为基础,设计制订不同行业企业的统计台帐。使其既能与制度表式、指标相衔接,提高数据质量;又能满足企业自身管理需要,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采取了以上的改革措施,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基层表可能由“七加一”套变成十几套甚至更多,报表表式、指标群及指标也会增加。但对基层单位而言,统计报表将只有一套,且没有指标间的重复。不同规模企业填报不同部分报表和指标,政府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各取所需,汇总出各种不同分组的综合资料。

三、关于“目录抽样法”

即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目录抽样法为主体的调查方法体系。通过普查,取得全面、详细的国情国力资料;通过目录抽样方法,取得日常的主要的或监控性的统计数据。

首先,要完善健全周期性普查制度。一是要特别突出基本单位普查的地位,使其发挥龙头作用,且基普已有的内容,其他专业普查应以此为准或不再调查;二是要完善第三产业普查的内容,既要反映总的规模速度,更要反映结构和不同行业的特点;三是建立建筑业普查制度,填补空白,使国家普查制度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统计数据能够配套使用。

其次,要大力推行目录抽样方法。一是要确定合理的规模界限,确保规模以上的企业能覆盖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反映经济发展趋势;确保规模以下企业占企业数的多数,减轻企业和基层统计部门负担。二是对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超级汇总制度,政府统计部门掌握对主要数据的控制力,并可进行各种加工分析。三是在完善目前的小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工业等专业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将抽样范围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延伸。此外,要在多种调查方法综合运用方面力争有所突破,弥补抽样调查的不足。

四、关于“计算机网络化”

即政府统计部门之间实现统计信息的网上传输(包括上报与反馈)。21世纪之初,国家统计信息工程“九五”规划将告完成。在此基础上,要继续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国家、省(市、自治区)、地市、县四级政府统计机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有效联接;建成完整配套的数据库系统,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通过系统建设,使各级统计站点不仅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对统计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处理,还能使信息沿现代化网络系统快速传递,既可以及时满足上一级统计部门的工作需要,也可以向下一级统计部门反馈综合信息,并可以进行横向资料交换,还可以在网上公众需要的统计信息。要借助网络系统强化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更新维护工作,力争实现即时的更新与维护,使其成为统一的动态的活库,能在统计管理和统计服务中充分发挥作用。

五、关于“按工作流程设置的统计机构”

即在政府统计部门内部实现按信息处理流程设置的工作机构和生产方式。这主要是指县级及以上统计机构而言。为发展统计生产力,提高信息的可利用程度,更好地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必须改革统计机构,使之与制度方法相适应,进而改进统计生产方式。在政府统计部门内部,按制度方法设计、信息采集处理、资料开发利用、后勤服务保障诸环节设置工作机构,规范工作流程,以实现设计统一配套、采集协调顺畅、开发全面系统、保障有力及时。当然,最后一个职能将来有可能以社会化的方式实现。通过以上改革,力争提高统计信息生产体系的效率和灵敏度,使其及时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反映,满足对统计信息的多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使之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统计方法范文篇6

【关键词】统计方法;实践应用;应用需求

20世纪80年代,美国通用、福特和施乐等大公司,开始在市场分析、产品开发与设计、工艺设计、生产控制与营销策略方面应用统计技术,结果使得其产品成本下降,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提高,给公司带来非常好的经济效益。90年代后,美国波音公司调整其质量管理政策,其重要方面是增加统计控制方法和以质量改进为核心的管理概念。

一、企业对统计方法的应用需求

(一)统计方法的作用

在偶然中寻求必然是应用统计技术的核心。所谓统计技术,就是通过有效收集、整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数据信息,运用数理统计推断的原理,以部分(样本)推测全体(总体)的特性。通过测量、描述、分析产品特性的变化,形成数学模型,从而对产品过程进行监控,对质量变异提前预防,为降低产品缺陷和预防不合格的产生,特别是为质量改进指明方向。

正如恩格斯所说,任何偶然性存在的场合,都受客观规律所支配,问题是如何发现并利用这些规律。统计方法作为一种为决策提供依据的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产品质量状态的分布情况,找出问题、缺陷及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原始数据不经过整理和分析,只是一堆“资料”,而有用的信息往往蕴藏在大量的数据之中,所以数据的应用是统计技术的前提,统计技术是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工具。

统计方法可应用在设计阶段的市场预测、可行性分析、方案设计、初试样试制、小批量生产等;应用在生产阶段的工艺设计、过程控制、能力研究和质量改进;应用在销售阶段的营销策略研究、预期销售额的测算、顾客回报率的评价、安全性评价和风险分析等。统计过程控制(SPC)是进行质量分析、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的科学方法。可以说,企业持续的产品生命周期的改进,是通过实施SPC得以实现的。

应该指出,统计方法是一种能使企业管理体系增值的资源,它是一种素质和思维方法。统计技术是一种投资少、简单易行、挖掘企业潜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技术。统计方法可应用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应用的越早越有效。SPC能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监控、判断质量变异并及时告警。在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和产品特性时,统计方法的使用能起到帮助过程改进、向决策程序提供输入的重要作用。如果企业能认真地实施统计技术,而不是应付差事,就一定会给企业带来效益,从而避免徒劳无益。

(二)企业对统计方法的应用需求

企业应用统计方法有两个前提:一是在管理体系中明确统计方法应用的地位和指导作用,在其运行过程中必须有统计技术的要素;二是实施统计技术的程序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而不是一个道具。企业统计方法的应用需求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设计开发控制结合。产品质量由设计来保证,设计阶段是产品质量的源头,提高设计质量可使产品质量持续满足其技术要求,并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产生飞跃和创新。实验设计在统计界被誉为“提高设计质量的高速公路”,将正交设计法和均匀设计法交叉使用,可减少实验次数,降低实验成本。

2.与生产过程控制结合。重点是在特殊过程、关键过程的主要工艺参数和质量指标中应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在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和产品特性时,有助于过程改进。控制图可用来监控生产过程,假设检验可用来验证工艺装备的有效程度。

3.与检验过程控制结合。产品实物质量的提高是质量管理的有效标志之一,抽样方法体现了检验过程控制的有效程度。

4.与纠正、改进和预防措施结合。统计方法应用的核心在于分析、判断和推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强调质量改进,统计技术对产品过程进行特殊分析的结果,可作为过程改进和决策程序的输入,从而形成产品故障报告、分析、纠正措施系统(FRACAS)的闭环管理。

二、统计方法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

(一)概率论分析方法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企业的经营和销售情况一般不是由经营者主观愿望所决定,完全是个随机过程。它包括很多不可控的具体问题:如在某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位顾客光顾该商场;在已经进入该商场的顾客中又有多少人真正实施购物行为;每位顾客在这次购物活动中总共购买多少货币的商品等问题,需要用概率论分析方法来解决。因此,概率论在商业企业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里重点选择商业企业面临的几类典型的问题来说明其应用。

1.进货问题。例如,某商场每星期四进货,以备星期五、六、日三天销售,根据多周统计,这三天的销售数量彼此独立且分布已知。则三天销售总量这个随机变量可以取哪些值可利用概率论知识来解决。同样可解决如果进货X件,不够卖的概率及进货Y件够卖的概率。

2.资源配置问题。例如,某商场一个柜台有四名售货员,每名售货员平均一小时内只用秤15分钟,则该店配置几台称较为合理,可以利用随机变量服从二项分布、事件的独立性及小概率原理来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3.利润问题。例如,某商业企业经销某一种商品,每周进货量X与顾客对该商品的需求量Y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且都服从区间[10,20]上的均匀分布。商店每售出一单位商品可得利润1000元;若需求量超过进货量,该商业企业可从其他商业企业调货供应,这时每单位商品获利5000元,则计算此商品经销商经销该种商品每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就需要通过计算连续型二元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来解决。

(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同样在商业企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里也重点选择商业企业面临的几类典型的问题来说明其应用。

1.产品市场占有率问题。例如,某市四家大型电器商场的手机销售情况抽样表明,在一周内总计销售了2000部的手机,其中某品牌手机占214部,则可用数理统计中的参数区间估计理论与方法,以95%的把握程度判断出该品牌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在9.42%~12.13之间。

2.调整措施效果的显著性问题。例如,某超市为增加销售,对销售方式、管理人员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调整后随机抽查了9天的日销售额,计算的平均日销售额为60万元。根据统计,调整前平均日销售额为52万元,假定日销售额服从正态分布,则调整措施效果是否显著,不能直观地认为调整后日销售额达到60万元措施就显著,而是需要用假设检验的思想和方法来做进一步的判断。

3.产品的质量检验问题。例如,某市质检局接到投诉后,对某金商销售的产品进行质量调查。先从其出售标志18K的项链中抽出9件进行检查,检验标准值是18K,且标准差不得超过0.3。检验结果为9件项链的平均值为17,方差为0.25,假定项链的含金量服从正态分布,则检测结果能否认定金商出售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同样也需要用假设检验的思想和方法来做判断。

三、如何提高企业实施统计方法的有效性

美国质量专家朱兰博士在《质量控制手册》中专门阐述了统计方法,并列举了十八种最基本的统计技术。国际标准ISO/TR10017和ISO/TR13425作为统计方法与统计技术的使用指南,阐述了企业实施统计方法的基本要求。

企业在直接控制产品实物质量上,可应用以下四种统计技术:1.频数图(直方图),它可大体显示质量特性的平均值、分散程度以及规格要求的比较状态;2.控制图,它可用作过程(工序)的分析、调整和控制;3.抽样验收方案;4.公差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这些方法从数理统计原理出发,可用于工程设计和工序质量的特性分析。

一般来说,人们比较重视事物间的确定关系,不太注意事物间的不确定关系(相关关系),从而使我们失掉了很多改进机会。企业应用统计技术的地方很多,凡有数据的地方都能应用,包括一些定性的结果经两次量化后也能应用。但企业要真正使统计方法的应用切实有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好的管理基础是关键。统计方法的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管理基础差的企业,统计方法的应用只能流于形式。对于科研院所的产品,一般包括研究报告、试验报告、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研究所的科研项目都有预定的研究周期,由项目课题组承担,研究室是有一定专业范围的常设机构。在科研过程中,如何应用统计方法,应由项目课题组根据需求来确定,不能强求一致。

2.企业应用统计方法的组织保证。统计方法贯穿企业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应列入企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由质量综合管理部门归口,具体统计技术的应用可由质量管理部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实施。

3.提高统计方法培训的有效性首先要开展统计方法应用的意识教育,然后针对产品的实际需求开展专题教育培训。如果认识上有偏差,容易造成误用、错用或形式主义。将培训计划列入教育计划,将其考核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特别是内部质量审核的关键项目之一非常必要。要通过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统计思想,认识到统计方法的生命所在。波动存在于任何过程,波动存在于万物之中,波动的原因有正常原因和异常原因,正常原因完全可以控制在一定的波动范围内。理解并区分正常原因和异常原因,将有助于正确认识产品的质量存在适当公差和允许公差是合理的和必要的,通过人、机、料、法、环的质量控制,来实现质量的稳定是完全可能的,这一思想也是不断改进产品质量的理论基础。一种统计技术在企业一经选用,即要求应用人员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统计结果评价以及正确使用统计结果等。

4.统计方法的应用必须注重产品分析和使用条件,应用统计方法不是孤立的行为,更不能随便套用,或为了使用而使用。一定要将统计方法融入到确定、控制、验证过程能力、产品特性以及市场调研等分析活动中去。

5.企业应用统计方法的基础是质量记录的真实性。产品过程分析的基础是质量信息和数据的真实可靠。如果输入的基础数据不正确,将导致数据结果发生偏差,再好的统计方法也无从谈起,毋须赘言,统计方法的应用与质量记录的真实性息息相关。

6.有计划地进行统计技术的推广和验证,面对众多的统计方法,企业首先应选择与解决“关键问题”或控制“关键特性”有关的统计技术作为试点和推广的重点,并按实施过程的轻重缓急程度,制定一份推广统计技术的计划。该计划应取得最高管理者的支持和承诺,动员全员参与和获得必要的工程和技术资源。

四、结语

企业统计方法的应用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的原则,把统计技术的应用与专业技术紧密结合,在考虑统计项目实施时,应从理论和事实层面上注重分析和使用条件,认真权衡各种关联因素。

如果企业没有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统计技术要素的要求,进行全员正规化的、有重点的统计方法的培训,没有使质量管理体系中的统计技术要素按照程序文件有效地运行,则说明企业在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上处于失控状态,同时也说明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在适应性和有效性上存在着很大问题。

在提倡科学化管理的今天,无论是管理决策还是质量监督,统计学方法在其中的作用都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傅治梁.分析诊断企业产品实力的统计方法[J].统计与决策,2000,(7).

[2]唐兆霞.论统计方法在企业组合证券投资中的应用[J].黑龙江财专学报,2003.

统计方法范文篇7

关键词:农业用水;用水定额;用水统计;天津

我国自古就有“有收无收在于水”的农事谚语,可见水对于农业的重要作用。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最下游,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上游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形成了汛期洪水短历时强下泄、枯季上游无来水的局面。因此,天津市农业用水保证度不高。天津市农业用水涵盖耕地、林地、园地、水产、畜禽等方面,其中耕地种植物包括各种农作物(含蔬菜)、花卉、果树等。由于农业用水保证度不高,农业用水水源涵盖了本地地表水及入境水、浅层地下淡水及微咸水、深层地下孔隙水及岩溶水等。加之农业用水完全安装计量设施的财政保障不足及计量设施维护困难等,天津市农业用水的统计任务繁重且艰巨,找出能反映实际用水情况的农业用水统计方法很有必要。

1天津市现状农业用水统计方法及不足

现状天津市农业用水量的统计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①对于具备用水计量设施的区域,直接读取用水量数据;②对于不具备用水计量设施但可以计量灌溉用电量的区域,根据“以电折水”系数参考值成果,采用“以电折水”方法测算区域用水量;③选择用水计量设施完善的典型区块,根据典型区块的用水情况计算出单位面积综合定额,根据综合定额推算出相同水资源条件区域的用水量。但在实际中,还存在两方面不足:①由综合用水定额推算更大区域用水量可能会由于种植结构及各种作物种植面积的不同与实际用水量偏差较大;②同一河道取水口或同一机井的供水范围往往涵盖水稻、玉米、小麦、蔬菜等多种类型作物,由综合用水定额无法推算区域不同作物的用水量。

2“以电折水”与用水定额相结合的推算方法

2.1“以电折水”推算方法

“以电折水”是通过计量机井、水泵灌溉的用电量乘以水电转换系数来推算本次灌溉用水总量的一种方法[1]。水电转换系数即通常所说的“以电折水”系数,通过分别观测得到的机井或地表取水水泵在一定时段内的总用水量和总用电量,将这一时段内机井或地表取水水泵的总用电量和总用水量的比值分别定义为地下水、地表水利用的“以电折水”系数。由于电量受电量产出设备的影响、水量受水量产出设备的影响,在电压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以电折水”系数主要受产出设备的影响,分机井、地表取水泵站2类情况确定。其中,机井“以电折水”系数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及机泵参数因素,地表取水泵站则主要考虑机泵参数因素。目前,天津市“以电折水”系数经过广泛试验,其成果已经并逐步推广使用,但“以电折水”推算方法还无法区分区域不同种植作物如大田、稻田、蔬菜等的年用水量。

2.2用水定额匡算方法

用水定额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产品、单位面积或人均生活所需要的用水量。按照用水主体,可分为工业用水定额、生活用水定额、农业用水定额和生态用水定额[2]。用水定额具有时间上的动态性,随社会、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而变化;具有区域上的差异性,包括社会、科技和国民经济以及气候、下垫面等自然条件差异。因此,用水定额需要不定期地重新核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60号令)及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用水定额已经在水资源管理取水许可及节水环节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中的总量控制、取水许可水量的审批、节水管理中计划指标的下达等。鉴于农业实际用水计量全覆盖的难度,人们用地方的用水定额结合各作物种植面积匡算区域农业用水量,其统计结果往往因为当年降水量大于或小于多年平均值而大于或小于作物的实际用水量。

2.3与用水定额相结合的推算方法及应用

2.3.1“以电折水”与用水定额相结合的推算方法假定某种植区域为典型区块,如果选取的典型区块不具备用水计量设施,但有灌溉用电计量设施,在已知该典型区块某一河道取水口的总用电量及该取水口供水范围内各种作物种养面积的情况下,采用如下公式组合可以计算出该区域农业用水总量及各种作物各自的年用水量:由式(1)—(3)可以看出,在结合“以电折水”系数算出用水总量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各种作物依用水定额乘以种植面积计算的定额量占定额总和的份额来确定各种作物的年实际用水量。2.3.2用水计量与用水定额相结合的推算方法对于取水口具备用水计量设施且已知该区域该取水口供水范围内各种作物种养面积的情况下,采用如下公式组合可以计算出该区域各种作物各自的年用水量。2.3.3应用实例要完成某一指定区域的农业灌溉用水统计,必须提前完成水源条件分区和典型区块布设。其中,水源条件分区一般根据其均质性分为4类,即具备地表水源条件的提水灌溉区、具备地表水源条件的自流引水灌溉区、具备机井供水条件的灌溉区、具备地表地下双水源的灌溉区;典型区块的布设须具备2个条件,一是具备灌溉用水或灌溉用电计量设施,二是清楚掌握典型区块内各种植作物的种植面积。选择的典型区块如果不能涵盖水资源分区里所有种植作物,则需要增加典型区块直至能涵盖。以宝坻区为例,从地表水源来看,贯穿宝坻区的主要河流有蓟运河、潮白新河、青龙湾减河;从水文地质条件来看,地下水咸淡分界线贯穿境内。结合地面高程等因素,宝坻区按水源条件分为3个区,即地表水灌区、地下水井灌区、地表地下水混灌区。其中,井灌区全部位于地下水全淡水区,可以任意布设1个以上典型区块;地表地下水混灌区位于潮白新河两岸,南岸和北岸应该分别布设典型区块,才更具备代表意义;地表水灌区分别位于蓟运河南岸、潮白新河两岸和青龙湾减河两岸,根据取水情况分别布设典型区块,如图1所示。以潮白新河南岸地表水灌区为例布设典型区块。已知该区块地表取水口农业用电总量及主要作物种植面积,结合的用水定额完成农业用水量统计。该区块年度用电总量为176279kW·h,地表取水口采用200HW-12型混流泵,“以电折水”系数取平均值16.55m3/(kW·h),计算出用水总量2917417m3。采用上述公式,各作物实际用水量计算过程及结果详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根据水稻、蔬菜、玉米、小麦各自种植面积、用水定额算出各自的定额水量,再按照定额水量占所有作物定额总量的份额,结合“以电折水”算出的年度实际用水总量得出水稻、蔬菜、玉米、小麦各自的年度实际用水量,分别为2304477、207727、97949、307264m3,由此得出单位面积水稻、蔬菜、玉米、小麦各自的年实际用水量分别为6492、4335、1080和2160m3/hm2。根据上述典型区块各作物单位面积用水量的统计计算结果,结合整个潮白新河南岸灌区水稻、蔬菜、玉米、小麦各自的种植面积计算整个潮白新河南岸年度总用水量及各作物年度用水量。经计算,潮白新河南岸用水总量为15071万m3,其中水稻、蔬菜、玉米、小麦年度用水量分别为12109万、987万、475万和1500万m3。

3结论

“以电折水”或实际用水计量与用水定额相结合的推算方法,是较为客观反映当年实际用水量的方法。这是因为,一是权威的用水定额是通过大量的典型性试验及调查获得的,利用其在定额计算的总用水量中的份额去推算其实际用水量是可靠的;二是用电量是用水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电量,其准确性仅次于实测水量。因此,“以电折水”或实际用水计量与用水定额相结合的推算方法能满足区域内当年各种作物的实际用水量的统计需要。对于使用多水源的区域,可依据2种情况分别处理:①多种水源用电分别控制的情况,可按照上述方法分别推算出地表水覆盖区、井灌区各自的用水量,并各自缩放至整个行政区;②多种水源共同用电的情况,可粗略估计各水源所占的份额实现不同水源各种植作物的用水统计。实际上,通过对天津各区广泛的实地调研,后一种情况很少见,基本上不同水源用电都能够分别控制。总之,农业用水要实现实际用水计量全覆盖,既不可能实现,也没有必要。选取具备总用电量计量设施或实际用水量计量设施的某典型区块,采用与用水定额相结合的办法,计算出该区块某作物当年的实际用水定额,缩放至同等水源条件的区域,可以完成整个行政区农业用水量统计。实践证明,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王剑永.“以电折水”方法研究与应用[J].中国水利,2017(11):34-37.

统计方法范文篇8

一、统计方法的作用

当前社会的发展速度较快,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复杂,如何能够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帮助企业探索一条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脚步是非常关键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数据非常繁多,并且看似没有什么内在联系,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可以对相关数据加以整合,排除不必要的干扰项,帮我们理清思路尤其是证券行业和我们的银行等金融行业,更是需要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调研,作为发展战略的基础。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帮助我们的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较为准确的科学依据,并可以实现对企业发展的科学预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财务统计和科学管理相辅相成,相关制约,共同为我们的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统计方法的分类

(一)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分为两种方式,即比较法和对比法:1.比较法。就是用实际数据和我们的要求的理论数据进行比较科学数据积分制,确保我们的数据比较真实。通过对实际数据和理论数据进行简单的罗列可以帮助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企业的计划完成程度一目了然。2.对比法。针对某一项数据或者某一类数据进行横向比较,这种情况下重在分析是在同一行业同一时期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时期的相关数据的情况。这一方法旨在结合企业当下的表现分析企业的财务和其他财务之间的差距与优势在哪些地方。(二)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主要分为:差额分析法和连环代替法:1.差额分析法。就是计算实际数据与理论数据之间的差距,通过对每一项数据的简单罗列保证我们的企业领导者可以在对每一项的差值中寻找数据差值的原因,帮助我们的企业家更好地修正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2.连环替代法。环形替代方法的使用需要以下步骤:首先列出财务指标的指标和影响分析的因素;其次,确定分化程度的变化指标;然后对每个因素的指标进行分析,最后分别对影响程度的各个因素分别计算这些影响因素,然后比较替代指标前后的差异。最后,测试结果的计算精度,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三、提高统计方法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应用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重视信息的采集。信息的采集是我们后续统计计算的基础,只有信息的准确性保证了,我们的统计计算的准确性。当下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成熟,很多时候还是会出现一系列的突发状况,通过科学的统计规划可以帮助我们的企业趋利避害,通过对数据的理论分析可以更加快速地帮助我们的企业处理好突发状况。正确把握行业的发展方向对我们的企业领导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科学的统计方法,能够为我们的发展提供较为准确的理论支持,财务管理在这过程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工作关系着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财务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机密的一件事情,因此建立健全相关的信息汇总制度,通过对相关的信息进行较为科学的理论论证,保护我们的企业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稳定发展。(二)加强交流学习。在大量的走访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我们的相关从业人员要么就是只知道会计的相关专业知识,要么就是只会科学的统计计算方法。由于两者之间没有进行有效地整合,导致很多数据经过统计分析以后得出的结论并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让我们的企业放弃的这种方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较为专业的脱岗培训,保证每一位参与统计计算的工作人员都能对自己的数据负责,同时,要重视与同行加强沟通交流,积累相关的会计财务方面的经验,为自己的数据的准确性保驾护航。

四、结语

科学的统计方法就是从根源上帮助我们的企业趋利避害,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尤其是针对我们的金融行业和证券行业,进行较为科学的统计规划,可以帮助我们在相关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应对突发情况的时候,能够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统计方法的重要性,因为统计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是很有用的。本文通过对统计方法的不同类型带来对企业不同的影响,帮助企业领导人更加准确的做出发展决策,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陈颇.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比较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9).

[2]陈宏辉,张麟,向燕.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实证研究:中国大陆学者2000~2015年的探索[J].管理学报,2016(7).

统计方法范文篇9

关键词:基础表格;工程量;损耗率

长期以来,由于工业项目安装工程的复杂性、多变性以及许多技术涉及专利等原因,设计院仅提供给施工单位施工图纸的纸质版,而不予提供电子版图纸。这就导致该类工程在施工图预算的工程量统计时,难以推广使用先进的广联达图形算量等软件。许多工业项目安装工程的造价人员至今仍采用纸、笔、计算器等进行工程量统计。这种传统形式计算出来的数据,由于标注不清晰,从而导致日后施工过程中出现差异时修改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在结算时的没有可追溯性。此外,一份手工计算稿在预算人员本人使用完之后,其他人的可阅读性不强,不能用作基础数据积累及测算,功能单一,数据使用效率不高。经过多次探索,总结出使用Excel表格进行工程量统计的方法,下面就以电缆长度的工程量统计为例,给大家介绍如何使用Excel软件进行工程量计算。

1表格的建立

(1)基础表格的建立根据施工图纸中给出的电缆表册,把需要进行计算的电缆全部输入Excel表格作为基础表格。该表格主要列项包括电缆编号、使用单位名称、电缆类型、电缆规格型号、起点、终点。表格中各行的顺序可先按电缆表册进行录入,后序工作中可根据平面图标示,将路径相同或相近的调整在一起,这样在测量出一段长度时,可同时填入同一路径各电缆对应表格内,力求最大程度的简化工作。(2)根据实际情况在基础表格上添加工程量计算所需数据列,以某甲醇项目为例,根据工程实际添加数据列为:电缆根数、电缆头数量、电缆头预留长度、起点配电柜半周长、终点预留长度、穿管引上、穿管引下、穿管水平挖沟埋地敷设、穿管水平水泥地面预埋地、穿管水平明敷、桥架内水平敷设、桥架内垂直敷设、其他预留长度、电缆敷设驰度、波形弯度、交叉(按电缆全长计算)系数、总长度。(3)在表后添加其他与电缆敷设有关的子目列项,如:保护管类型、保护管管径DN()mm、保护管长度、电缆沟挖土方挖土方立方米及其他需要备注的事项。(4)该工程量统计表的建立,不仅可以用于编制施工图预算,还可以根据其他需要增加数列。如为满足与材料表对比,可增电缆表册数量。为满足后续编制材料计划的要求增加数列损耗率、加损耗后数量等。

2数据的录入

表格建立以后,通过测量及阅读相关设计说明后,将各基础长度数据填入。再根据工程量计量规则,对不同的数据列设置好相应的计算工式,以简化计算,下面对各数据列公式进行介绍:电缆头数量=电缆根数×2电缆头预留长度=电缆根数×1.5总长度=(电缆头预留长度+起点配电柜半周长+终点预留长度、穿管引上+穿管引下+穿管水平挖沟埋地敷设+穿管水平水泥地面埋地+穿管水平明敷+桥架内水平敷设+桥架内垂直敷设+其他预留长度)×电缆根数×电缆敷设驰度、波形弯度、交叉(按电缆全长计算)系数保护管长度=穿管引上+穿管引下+穿管水平挖沟埋地敷设+穿管水平水泥地面埋地+穿管水平明敷加损耗后数量=总长度×(1+损耗率)电缆沟挖土方挖土方立方米=穿管水平挖沟埋地敷设长度×每米土方量。此外,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其他需要预留的长度”一列,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下列计算规则进行填入。(填入后最好在此单元格处添加批注,说明该数据内容,以备日后审阅)(1)电缆进入建筑物2.0m(规范规定最小值);(2)电缆进入沟内或吊架时引上(下)预留1.5m(规范规定最小值);(3)变电所进线、出线1.5m(规范规定最小值);(4)电缆中间接头盒两端各留2.0m(检修余量最小值);(5)高压开关柜及低压配电盘、箱2.0m(盘下进出线);(6)电缆至电动机0.5m(从电机接线盒起算);(7)厂用变压器3.0m(从地坪起算);(8)电缆绕过梁柱等增加长度按实计算(按被绕物的断面情况计算增加长度);(9)电梯电缆与电缆架固定点每处0.5m(规范最小值)。

3表格格式套用及工程量统计

选中建立的Excel表格,点击套用表格格式按钮,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单击,单击后出弹出下列对话框,将“表包含标题”选择框打对勾后点击确定即可。套用表格式操作结束后,原来的Excel表格标题栏就带有可进行条件选择的下拉按钮,预算员可根据需要选择表格中所需数据。例如统计截面为35mm2以内电缆长度,即可点击“电缆规格型号”表头下拉按钮,在列表中勾选符合该条件的电缆型号后点击确定即可。此时表中显示的即是全部符合条件数据,对该类工程量进行统计汇总即可。此处特别提醒的是下拉选择项可以单选也可以多个叠加。比如要选择保护管管径为DN20的截面为35mm2以内的电缆列项,则可使用“电缆规格型号”和“保护管管径”两个下拉选项叠加即可。

4表格的应用

如上所述,该表格的主要用途在于预算工程量的计算和统计,同时也可作为材料计划工程量的计算。此外还可以用于各种系数的测算。例如:利用已完工程的实际数据为基础,根据不同的工程量计算规则,总结测算出预算工程量(即表中的总长度)与清单工程量的折算系数,从而提高采用定额进行清单报价准确率。

5结束语

综上所述,使用Excel表格进行工程量统计的方法方便快捷,一表多用,数据标注清晰,使用效率高,结算时可追溯性强。当然,该方法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1)在基础表格建立时手工输入量还是很大。如能与设计院协商在没有施工图电子版的条件下,仅提供电缆表册电子版,这将大大减少前期表格数据输入的工作量。(2)工程量的手工测量准确性不高,如能与BIM技术相结合,准确性将大大提高,工业项目安装工程的工程量统计也将进入了完全电算化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统计方法范文篇10

关键词: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

1地理国情监测概述

2015年8月,我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采集全面完成,形成覆盖全省陆域和33座有人居住海岛的普查数据,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按照国务院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总体部署和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发展需要,从2016年起地理国情信息获取进入常态化监测阶段,在地理国情普查的基础上,进行地理国情监测业务化运行建设、构建功能完备的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与综合信息分析系统,形成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机制,提供地理国情信息业务化、常态化服务。我省确定“十三五”期间将实施常态化地理省情监测,开展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专题性地理省情监测、地理省情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地理国情监测目标和任务

2.1地理国情监测目标。利用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收集整理最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相关部门专题数据,监测变化情况,对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及2016年监测成果进行更新,形成现势性强、精度高、全覆盖的年度监测成果,形成2017年度地理国情监测报告,为各部门和地方政府提供地理国情信息决策支撑,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民生保障、应急救灾、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等工作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公共信息基地。2.2地理国情监测任务。(1)数据资料的获取与收集,收集最新版专题数据资料,并进行资料整理、分析和整合;收集满足地理国情监测要求的卫星遥感影像。(2)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生产,完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生产,形成符合设计要求、质量合格的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成果。(3)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库建设,完成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形成的遥感影像成果数据入库,监测成果数据入库。入库工作包括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集的汇总、预处理、数据入库和建库处理,构建全国交通网络、水域网络等。(4)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统计分析,基于2017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库,开展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基本统计和对算工作,形成基本统计报告、报表、数据集、图件成果以及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公报、统计数据汇编等。(5)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质量控制,建立完善基础性地理省情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控制工作要求、责任,细化监测质量检查与验收标准。开展过程质量监督抽查,实现对所有单位、所有任务区、所有成果的质量控制全覆盖。

3地理国情监测主要内容

地理国情需监测的内容有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两大类,其中地表覆盖包括:种植土地、林草覆盖、房屋建筑(区)、铁路与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荒漠与裸露地、水域等8个一级类,47个二级类和87个三级类;地理国情要素包括:铁路与道路、构筑物、人工堆掘地、水域、地理单元等5个一级类,17个二级类和61个三级类,地形数据监测内容包括1个一级类,3个二级类。

4地理国情监测技术路线与方法

以2016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为基础,利用航空航天影像的丰富信息,依据权威部门的行业专题资料,参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按照“承前启后、承上启下、全面覆盖、规范一致、内业为主、外业为辅”的原则组织实施。以2016年基础性监测成果数据作为监测本底数据,参考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多行业专题数据,识别变化区域,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变化信息采集,外业调查核查,数据编辑与整理等,采集变化信息,制作元数据,遥感影像解译样本数据,对2016年监测成果数据进行更新,完成监测数据入库,统计分析,形成2017年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系列数据、报告和图件成果,并按要求整理汇交归档。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流程包括新影像处理、变化区域识别、变化区域内业信息采集、外业调查、内业编辑整理、成果汇交、数据库以及统计分析等技术环节。

5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整理与分析

用于数据采集的经过正射处理的正射影像数据,根据数据源的情况,按照分景或分幅的方式进行组织。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地理省情要素数据、生产元数据按数据集和图层统一存放。在已建成的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和2016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库基础上,按照承前启后、面向统计分析和监测应用、每年一版数据的原则,开发入库检查、处理与入库工具软件,对2017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进行批量入库检查、预处理、建库处理等系列处理后,集中入库到数据库中,完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构建2017全国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库。根据2017年数据特点,完善基本统计软件系统和综合统计软件,完成基础数据结果,分县指标计算和单元汇总,形成不同统计单元的汇总数据结果,编制各类统计分析报告和图件。充分利用普查成果和前期监测成果,结合专题资料,开展综合统计分析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服务。

6结束语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已经结束,进行定期常规性监测,构建功能完备的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与综合信息分析系统,提供地理国情信息常态化服务,是今后一段时期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任务。本文对2017年地理国情监测内容和任务、技术路线与方法、成果整理与分析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后续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袁潇潇,滕刚,陈雪娇,于慧妍.浅谈对地理国情监测的认识[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1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