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3:33:34

体育学

体育学范文篇1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体育能力;体育教学作用

体育教育是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理论方面的相关知识,并给学生传授一些体育方面的技能和体育上存在的技术技巧。体育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得学生对体育方面的技能能够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在把握体育技巧的基础上能够积极锻炼,有拼搏向上的竞赛精神。该篇文章讲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学校应该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加以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对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具体作出以下论述。

1对体育能力的认知

1.1什么是体育能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在体育方面的技能就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地进行锻炼,这样学生在学校里或者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后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进行自我锻炼,从而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锻炼,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1.2学校应该高度重视体育能力

学校体育方面不断地进行改革,人们也对在设置体育课程方面进行了多次探讨并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因为每所学校对体育的相关理论知识有着不同的认知,学校使用的教材也大都会受到教学大纲的制约,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的培养方式还不够完善,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视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相关学习中。

1.3体育教育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

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的时候呈现出的身体和心理相互统一的状态。将能力按照性质来区分,可以分成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两个类别,而体育能力就类属于人的特殊能力。体育能力是将一个人具有的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体育方面的能力、在体育上存在的智慧、在体育上存在的技术和技能等方面的综合体。对学生进行体育能力培养,一般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方面的相关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更加了解,产生对体育的兴趣,将锻炼变成一种习惯,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对体育进行理解,自己去感受体育的魅力所在,从一次次实践中总结经验,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式,提高学生能够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系统地科学教学来提高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的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几个运动项目的要点,从而产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运动的习惯。学校对学生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明白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体育锻炼。所以学校在开设体育课堂时,应该采用更加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并能积极地参与进去,还可以在学校设置专门的篮球队、足球队、排球队等,培养学生的集体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体育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也应该认真进行备课,并可以将体育器材带到教室中,给学生讲解该项运动的发展史、运动要点和注意事项,必要时教师可以做出示范动作,从而发掘学生在体育上的潜力,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上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实现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路径

2.1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

在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能力,所谓的运动能力是指人们在有一定的体育方面理论知识、体育方面相关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参加多项运动的能力。学校要想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好,就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常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只注重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能力。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在课堂上讲解体育知识是育人的方法,给学生传授体育技术是育人的手段,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对体育教学的方式不断完善,并对体育教学的内容不断丰富,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课堂中找到几项自己喜欢的运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在运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2.2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

在传统的教育中,对学生体育上的教育大多学校都采用的是“注人式”,在体育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不断地进行讲解,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方式下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课堂上一般都会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各种研究表明,要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必须得改变学生上课的气氛,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彻底消除死气沉沉的气氛,将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做的就是要注重对学生灵敏反应能力、学生身体各部位力量、学生的耐力以及学生的运动速度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对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并不是让学生重复一个动作重复的次数越多越好,相反,总是让学生重复一个运动动作会使得学生感到无聊与枯燥,从而大大降低学生对该项体育运动的兴趣,所以总是重复一个运动动作也并不见得有效果,还有可能对学生造成身体的损伤,甚至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阴影,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危害。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

2.3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教育

多年以来,体育教学一直在进行改革,改革的真正意图就是不断寻求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来增强学生在体育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地对体育运动有较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培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育,让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明白理论知识有多么重要,并给学生讲解体育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的健康、未来的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功效有进一步地了解,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于人的一生的重大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校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给学生讲述如何正确地进行相关的锻炼,在各项运动中存在的注意事项,各项运动正确的锻炼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来制定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各项运动的技术和在运动中存在的技巧,并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3结语

人们在注重提高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健康加以重视,更需要用运动来保持自身的健康,但是体育锻炼不能盲目地进行,要多多学习体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它为指导科学地进行锻炼。该篇文章讲述了体育能力的概念,学校应该对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加以重视,以及体育教育对体育能力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了在体育教育中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方面的能力、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和理论知识教育的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在体育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在运动方面的能力,学校要想将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好,就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体育教学。但我国在体育教学方面常常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老师在课堂讲解的时候只注重相关体育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全面掌握体育运动的能力,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着重于培养学生运动方面的能力。其次,在体育教育中应该培养学生能够自我锻炼方面的能力,在传统的教育中,课堂中大多都是教师不断地进行讲解,学生被迫接受,这种方式下教师主要起着主导作用,课堂上一般都会有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并不高,这就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要想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改变学生上课的气氛,学校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彻底消除死气沉沉的气氛,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最后就是要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理论知识教育,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能够有正确的方法作为指导,从而可以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体育理论的教育,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功效有进一步地了解,并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运动对于人的一生的重大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作者:贾玲 王庆斌 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参考文献:

[1]熊景辉.终身体育视阈下长沙市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体育学范文篇2

关键词: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快乐体育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融合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理念,改善大学生体育课现状,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推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体育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笔者作为一名大学体育教师,深知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重要性,在本文分析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大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之快乐体育,指引未来大学体育终身体育发展为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在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有机融合路径。

1.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关系

终身体育是大学生在自己人生中接受体育教育和培养的总和。终身体育教学理念是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重要方向之一,旨在培养终身体育者,实现培养理想人最终目标。因此,大学生在人生各阶段都应有机安排和科学对待体育锻炼,将其作为生活组成内容,享受终身体育乐趣。快乐体育是体育教学创新思想,旨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在快乐体育教学中,有机结合体育技能教育和德育教育内容,寓教于乐,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打破传统体育教学限制,构建趣味性大课堂,实现创新化、现代化大学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精神,侧重于大学生享受终身体育长远效益,是集育体和育心于一体;快乐体育教学改革旨在突出大学生体育全面发展培养,注重大学生育心,全面协调育体和育心。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区别只是强调对大学生身心不同程度的培养,教学侧重点不同而已,究其本质均是基于大学生育人基本认知提出的。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在教学中,相辅相成,相互交叉,突出大学体育教学不同阶段的层次性和侧重点,结合不同阶段大学体育教学需求,选择不同的体育指导思想,全面贯穿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

2.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融合

2.1大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之快乐体育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之快乐体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促进大学体育快乐化教学结构改革。传统大学体育教学体制下,体育教学呈现枯燥、单一模式,所以引入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为大学体育教学结构改革优化。具体而言就是,大学体育教师要以大学生体育能力为基础,适当降低大学体育教学技术难度,简化大学体育运动规则,促进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结构优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体育快乐感;第二,促进大学体育趣味化教学内容改革。大学体育快乐体育教学理念的应用,体育教师适当拓展体育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引入趣味性体育活动,增加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助推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实现。同时,大学生体育运动中,体验体育快乐,实现教师乐教和学生乐学交互对话。大学体育教师也可以以错误体育运动技术动作为反面示范,增加大学体育教学诙谐度的同时,实施体育纠错教学,增强大学生对错误动作的印象,留下深刻体育教学印象;第三,促进大学体育个性化教学改革。大学体育快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体育教学活动整体快乐性有直接影响,大学体育教师实施快乐体育教学,要注重大学生心理特征,关注大学生情感感受,在体育教学中给大学生减负。所以,大学体育教师可以实施分层体育教学,结合大学生个体差异,考虑大学生体育心理素质和运动能力,设计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引导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大学体育教学要求,实现大学生自我超越和完善,在大学体育学习中,体会和感受成功感和快乐感。

2.2指引未来大学体育发展之终身体育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之终身体育教学,旨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运动习惯和能力,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和快乐体育教学有相同点,但也有不同点,更强调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能力。终身体育教学理念的产生、兴起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之终身体育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基于各类环境的自我体育学习能力。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应注重终身体育理念的渗透应用。第一,创新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大学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本校体育教学情况,为大学生设计在毕业后也可以体育运动的活动项目,增强专业性体育教学内容,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力,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第二,创新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大学体育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唤醒大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进而增强大学生自我体育能力,受益终身。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之终身体育,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究其实质就是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大学生自主自觉体育运动习惯,将终身体育贯穿于大学体育教学,将终身体育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终身体育是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未来发展,快乐体育作为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是有效调动教师和学生交互对话的教学方法,融合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为大学体育教学注入活力,促进大学体育教学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博.终身体育思想视野下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7:112-114.

[2]苏顺民.“快乐学习”理念融入大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6:107-108.

体育学范文篇3

关键词:课堂体育训练;小学体育;有效性

1我国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的现状

据目前中国多数学校的研究发现,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进行了充足的备课并且学生们也进行积极地配合了,但是学习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教师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是却事倍功半。那么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成为老师们和教育专家们迫切想知道的答案了。从其主要原因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体育训练不及时,内容过度重复。在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中,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一些教师并没有计划着完成,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教过的内容上,担心学生记不住于是在课堂上一遍遍地重复,并且讲课速度过于慢,这就引起了学生们的厌学和不耐烦,并且体育训练内容不能按时完成的后果。第二、过度重视体育好的学生,致使部分成为小学体育体育训练课堂的旁观者。教师们在日常的体育训练过程中,为了达到调动学生们积极性的目的常常以发问或者做活动等其他形式来实现这一目的。然而,对于老师们的发问或者一些课堂活动,一些同学由于对于老师的指令不十分清楚或者小学体育学习程度较差没有办法十分积极地参与其中,这样以来学习好的学生就成为活动中的主角,学习好的同学积极性越来越高从而也越来越愿意参与其中,而学习差的同学或者是没有明白老师体育训练指令的同学则越来越处于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的边缘位置。这种结果就是,好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而学习差的学生相对越来越差。对于课堂中表现积极地学生和不积极地学生,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老师们也往往没有给予公平的待遇和机会。这样就打击了差生的积极性和信心,使得他们越来越不自信,对小学体育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第三、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活动注重“质”而忽视“量”。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对国民小学体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体育在从部分人群走向大众化,那么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小学体育这一属于日常交际表达的范畴对于学生们就业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参与能力、体育训练和协作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后就业不仅小学体育训练可以流畅灵活使用,而且处事能力整体形象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许多教师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在未来社会中能够在小学体育体育训练上不至于表达不出来,因此在平时的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中十分在乎课堂的活动数量,想通过模拟交流环境来提高学生们的体育训练。我们不能否认,一定量的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以及记住一些学过的词句有帮助作用,但是教师们却忽略了小学体育课堂活动的质量,这才是许多教师努力准备体育训练但是学习能力提不上去的主要原因。

2提高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有效性的策略

第一、教师们在小学体育课堂的体育训练活动中提出的课堂问题要有质量。教师们在提问题时,应该考虑所提出的小学体育问题大部分学生是不是能够回答出来能够自己解决。如果所提问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自己解决,那么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做无谓的功夫来浪费课堂上宝贵的四十分钟了。如果所提问的问题大部分同学不能够自己解决,而且这个问题能够使得学生们学习到很多课堂中或者以后对生活有益的知识,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应该提问的问题。另外,对于提出的问题应该运用简练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防止指令不清的现象发生也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的效率。第二、教师们应该把握分寸地讲课训练。讲课时小学体育体育训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们的讲课应该在体育训练大纲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体育训练的一些技能使得体育训练恰到好处而不失分寸。在小学体育课堂体育训练中,如若教师严格按照体育训练计划,面面俱到地进行体育训练,这样的教师往往注重体育训练任务而忽视了学生们的感受,以至于学生无心听课。在体育训练的某个环节,恰当的讲解分析单元的某些词句段,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是极为重要的。恰当的讲,才能促进学生对该单元的理解,提高其鉴赏水平。蜻蜓点水或过深过透地讲都无助于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思维锻炼。从体育训练论的角度看,恰当的讲,还要注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根据维果茨基的学习潜力理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他们的年龄与心理力量所许可,即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强调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在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充分展示才华。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恰当的讲的引导下,渐入学习的佳境。第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教师除了更新体育训练观念,体育训练方法和手段也要更新,要根据体育训练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新颖的体育训练方法和手段来实施体育训练。当今世界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网络资源应有尽有。教师可上网获取为体育训练所用的资源。把所需材料下载、打印出来散发给学生,供学生阅读。也可以将好的网站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浏览,也会有意外的收获。培养学习小学体育的兴趣,是课堂体育训练的有效延伸,并能产生课堂体育训练所不能有的效果。在小学体育体育训练中,由于它是从听、说、读、写、练多方面同时刺激学习者大脑神经,能唤起学习者大脑皮层多个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多通道输入体育训练信息。而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和学习资源所具有的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增加学习者对体育训练信息的注意和理解,延长知识信息在神经中枢中的保留时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力。第四、完善自我,培养竞争意识。

体育学范文篇4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体育

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活泼好动,体育课程综合体育游戏对学生将会产生极大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利用体育课程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体质,使之身心更加健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见解与思考。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第一,具有趣味性特色。体育游戏属于游戏的范畴,因此必须使之更具趣味性,无趣的体育游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第二,具有锻炼身体的作用。体育游戏的根本目的就是促使学生身体运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游戏中发现体育活动的作用,从而体现其锻炼的价值。第三,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每项体育项目都是游戏的基本素材,同时也可作为训练的基本手段,体育游戏不仅要具备提高身体活力的作用,还能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与技术水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发展理念,体现综合性的特点[1]。第四,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体育游戏并非是随意的、自由的、散漫的游戏,虽说归属于游戏的范畴,但是体育游戏必须具有一定的规则,参照规范标准,严格落实体育游戏,培养学生规范意识,同时也展现了体育游戏的秩序性与规范性,确保体育游戏高效落实。

二、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的作用

(一)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必须积极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自觉运动的良好习惯,并实践终生运动的目标,这样才能为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将极具趣味性的、贴近日常生活的素材纳入到体育活动中,将生活与学习有机结合,从而为体育教学注入新的动力。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使学生意识到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而后结合学生的体育需求,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利用游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2]。(二)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第一,体育游戏中时常运用对抗及竞争的方式,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此外,部分游戏具有一定的智力及体力难度,以游戏的形式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不仅可以保证教学效率,还能使学生更具进取精神,培养顽强、机智以及勇敢的品德,在游戏中发现体育运动的趣味性,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感官体验,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第二,体育游戏都会在某些规则约束下开展,以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培养遵守纪律的意识,使之日后的成长及发展更具纪律性与组织性。运用游戏教学不仅可以体现体育课程的引导性作用,还能让学生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团队精神[3]。(三)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一方面,体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利用虚构以及假设的方式,将趣味性的情节融入到身体训练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下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增强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决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还能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使体育活动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同时大多个性活泼好动,具有极差的理解力与自制能力,许多时候他们参与活动都是凭借兴趣,以此为出发点,而体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体现了较强的趣味性,必然会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其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当下体育游戏已经成为备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大大提高了体育教学效率[4]。(四)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体育游戏开展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大多数体育游戏中将会或多或少地涉及智力因素,比如,接力游戏以及注意力练习游戏等等,学生在参与此类游戏的过程中必须准确而快速地完成游戏,还要求其集中全部注意力,投入更多的精力方可获得比赛的胜利。尤其是在对抗类的竞争游戏活动中,学生需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制定最佳的合作方案,保证动作的有效性,确保游戏活动效果,在此过程中也要开动脑筋,在极具变化的游戏条件及环境下,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为了获取游戏的胜利会提高自身的环境适应能力,潜移默化地增强了综合素质[5]。(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网。学生的交往活动很多都是通过游戏开始的,他们在游戏中加强合作、有效沟通,使得生生间的友谊更加稳固。而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无疑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机会,体育游戏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密切,同时将体育游戏作为交流的重要平台,学生在游戏中发表自己的态度以及主张,尝试运用切合实际的方式与他人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你会不断地成长自我、完善自我,使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日后步入社会的人际交往打下良好铺垫。

三、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体育游戏活动的策略

(一)结合学生的认知层次及个性特点,选择适宜的游戏种类。体育游戏所涉及的种类较多,教师若想最大限度地保证体育教学效果,就应当结合学生所喜爱的体育活动,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与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选择游戏类型,起初不可设置难度过大的内容,削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过大的运动强度将会使学生很难投入到游戏活动中,此外,也容易给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入到体育课堂之内,加强对于学生游戏行为的监督,如果发现存在违规行为必须立即制止,再将相关的游戏规则传授给学生,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种类,降低运动强度,提高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保证体育教学效果[6]。(二)合理组织体育游戏,使之更具秩序性与规范性。体育游戏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使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符合学生的学习及成长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有序开展之前需要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条件与目的,确保讲解方式的形象与生动,甚至可以配上歌谣,比如,火车跑与小燕子飞等,将自然常识教育、思想教育与基本政治教育融入到游戏内容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展其知识范围,还能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效果,真正实现了一举两得[7]。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体育游戏的方式,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调节学生的身心,帮助其树立良好的品格,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网、发展学生智力,为其日后的成长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本文首先针对小学游戏的特点进行分析,后又阐述了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最后探讨了体育游戏的教学策略,以期为相关的小学体育教师带来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李广源.探索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与设计原则[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2):145.

[2]张浩.体育游戏对桓台县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影响研究———以桓台县第二小学为例[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赵卓好.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与设计原则[J].当代体育科技,2017(36):124.

[4]孙寅超.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25):66.

[5]陈琛.“全民体育”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的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6(5):44.

[6]谢扬华.论初中体育教学中课堂游戏的实践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6(26):107.

体育学范文篇5

关键词:大学体育;实践教学;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最初衍生于生活游戏,后来在融合了体力、智力发展的内容之后,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带有了目的性以及意识性,并发展出了新颖的内容和形式,有一定的应用原则,对体育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许多帮助。

1体育游戏概述

1.1特点。体育游戏往往来自于生活,但是较之生活,体育游戏又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具体表现在:第一,个人方面。有学者认为,实践教学作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一部分,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智力和体力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所以在个人角度来看,体育游戏可以有智力类、体能类,也可以发挥调节情绪、激发兴趣以及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是辅助教学任务完成的一种良好方式,同时,对于游戏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增强体魄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所以体育游戏重在从生理和心理给予学生放松状态[1],学生能够在各类游戏中提升操作能力和运用能力,助力于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在未来步入社会后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认知能力,能够适应岗位的需求;第二,社会方面。有不少的人认为体育游戏时一种文化现象,且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层次的产物,所以社会需要体育,体育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类型,需要运用运动这种形式,来发挥教育的特性,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成为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让学生具有社会化,帮助其在走向社会之前,先行了解社会,为未来奠定基础;第三,教育方面。还有学者认为,体育游戏的作用还体现在其方法以及内容方面,通常来说,游戏有两种作用,一是直接作用,二是间接作用,若能将游戏的这两种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无疑可以改善体育课堂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自发的锻炼各项运动技能,让体育游戏能够发挥其辅助作用,提升教学质量,毕竟大学教学的教学目的便是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有所发展,而若是能够有良好的体质作为基础,无疑更能让学生达到更好的层次,所以运用游戏辅助大学体育实践教学的展开很有必要。1.2形式。体育游戏有三个来源,一是人类本能,二是原始倾向,三是社会生产与生活[2],所以其发展也有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来讲,第一,本能阶段。著名心理学家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接受了复演说以及进化论的有关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当将个体心理发展要当作进化历史理论,而从这种角度来讲,个体生活的初期往往有遗传特征古老的特点,所以游戏就成为了人们的本能表现,是从生活中演变出来的;第二,文化阶段。体育游戏的文化气息不可被忽略,从“美哲学”的角度,美由“现象自由”与“自由技艺”两个部分组成,技艺与美紧密联系,游戏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亦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第三,专门阶段。该阶段中体育游戏已经成为体育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教学模式获得了多方的支持。所以从体育游戏的这些特点来看,体育游戏实乃体力与智力的结合体,在教育方面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还能将教学与生活和娱乐联系在一起,极具应用价值,并且体育游戏有体能运动、技能运动等多种形式,能够很好的适应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可操作性与实用性都很强[3]。

2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1应用现状。关于当前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有以下具体体现。2.1.1认知程度方面。不可否认的是体育游戏是目前体育实践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学生也很喜欢在上体育课时,能够参与各种教学小游戏,但是在对游戏的认知方面,还存在一些差异,表现在学生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模式的作用是活跃气氛、提升教学质量以及联络师生感情,只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认为体育游戏能够促进身心健康、培养意志品质等,所以说学生在对体育游戏的认知方面,还不是很统一,有着各自的不同看法。2.1.2采用阶段方面。体育游戏在体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也需遵守“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则,选择适时、适当的时机,将其有效融入教学环节之中,根据调查,教师会分别在课堂准备阶段、教学阶段以及结束阶段应用体育游戏,而在准备阶段应用该方法的目的主要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阶段应用该方法的目的主要是活跃课堂气氛,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既定的训练任务,除此之外,在结束阶段应用该方法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下课之前进行放松,让学生能够缓解训练后的不适感,但不论是在课堂的哪一阶段适用体育游戏,对于教学都要相应的促进作用,对此,应当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并在教学中积极采用小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训练任务,督促学生强健体魄,为文化课的学习打好基础。2.1.3应用情况方面。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实则还是为了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融入游戏法时,应当着重注意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相融性,毕竟游戏只是辅助手段,是用来帮助教学的开展的,不能主次颠倒,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教师随意应用体育游戏的现象,让学生产生了认知误区,认为体育课只需做游戏即可,将学生引到了“弯路”上,并不能让学生掌握应当具备的运动技能,所以教师应当重视这个问题,不能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而任意选择游戏教学法,教师应当要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认识,才能在此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与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4],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体育锻炼,完成应当完成的锻炼计划。2.1.4组织管理方面。基于体育游戏能够采用多元的方法展开,所以在教学中的管理也比较方便,例如目前在大学体育实践教学中常见的游戏有喊数抱团、运动接力、贴膏药以及拉网捕鱼等[5],这些游戏在组织时也比较简单,但是缺点便是缺乏趣味性,有时还会出现在好几节课用同一中游戏的情形,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将游戏的作用发挥出来,同时还会出现在在应用一些自编游戏时出现漏洞,引起学生抱怨的问题,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参与体育教学的兴趣,所以加强对游戏的组织管理也应成为教师改善课堂效果的重点。2.2应用要点。基于体育游戏对大学体育的诸多积极作用,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时,应当注意以下要点,让游戏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2.1注意运动强度。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自然能够接受的运动强度也就不一致,所以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的时候,要充分注意这一要点,运动的强度不能太大,太大会过分的消耗学生的体力,进而影响后续教学的开展,而运动的强度也不能太小,若是运动强度过小,学生的体能又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所以教师在制定游戏计划时,一定要先通过一些基础训练项目,先行了解全班学生的体能情况,然后以此情况为指导,为学生安排适当的游戏运动,让学生在“做中学”,通过游戏有所得,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6]。2.2.2丰富游戏内容。当前社会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学生每天都能从网络上得到最新的社会消息,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思想水平以及眼界和知识面都非常广,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所创新,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但是部分大学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很落后,总是在用相同的游戏辅助教学的开展,看似在教学中融入了先进的游戏教学法,实则并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这些没有新意的游戏,难以引起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需要以发展的眼光,改变教学观念,逐步优化教学设计,注重在教学之余,积累新游戏,然后再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需要,在自己的“游戏库”中选择适当的游戏,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此才能让体育实现其实用价值,助益教学效果的提升。2.2.3加强游戏管理。一般来讲,若想要游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游戏必须要具有规范性,也即在游戏开展的时候,既要有公平性,还要有约束作用,如此才能保证游戏能够有序进行,不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意外事故,所以教师在体育实践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时,一定要加强对游戏实施过程的管理,以防游戏带来不利后果。2.3成效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人们日益重视大学生的体能问题,各个高校开始探索提升学生体能的方法,最终将落脚点放在了体育运动方面,尤其是更倾向于在体育实践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对此,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有学者提出了对这一教学模式运用成效的分析,例如学者陈冬提出,在体育教学方面,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步实现了片面到完整的转变,以及阶段体育到终身体育的转变[7];学者腾达也曾提出应当加强游戏教学的研究与普及;学者宁姝注重体育游戏的实效,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融入体育游戏,能够很好的优化课程结构,让体育课程更加多元等。

3结语

总之,目前大学体育实践教学中应用体育游戏的教学模式开展的还不是很顺利,仍需要教师不断完善教学系统,加大体育游戏在体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力度,使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辅助教学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汤莉莉,刘一心,马嵘,等.体育教学论微格实践课程构建的思考[J].武术研究,2018,3(9):148-150.

[2]杜鑫.历奇游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17):220-221.

[3]罗嵘.大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作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57.

[4]吴晖.体育游戏教学原则新论[J].运动,2017(8):78-80.

[5]王红,邓赛.体育游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成效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5,36(6):132-134.

[6]刘建华.探究大学体育足球教学与足球游戏的结合[J].当代体育科技,2014,4(35):193-194.

体育学范文篇6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分析

体育课是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小学体育课程的基础影响着以后的体育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一直受到学生的欢迎。合理运用体育游戏,有助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学生在乐中练、玩中练,既满足学生生理及心理需求,又提高学生体育活动能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打好健壮体格的基础。目前多数的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偏于单一,趣味性不足,导致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主动性不高、兴趣不浓,很难满足正常的体育教学要求。如果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体育游戏,就能增加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提升体育学习的效果。本文阐述了常规体育教学的弊端和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应用的重要性及带来的影响。

一、体育游戏的重要性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据去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小学生的人数已接近一亿人。小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被忽视。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合理科学的体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的体育教学形式单一无趣,加上体育考试并不算在正常考试的分数里,体育教育往往被忽视。只有小学生的主观积极性提高了,对体育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教师可运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体育游戏,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传统的体育教学必将面临改革,抛去传统思维概念,引入丰富多彩,有趣的体育游戏已成为必要。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应具备的特点

(一)体育游戏必须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常规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只会让小学生单一的跑步。一圈或两圈,跑着跑着就累了,难以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同样是跑步,我们可以将教学方法略作修改。比如,在跑道上设置一些小障碍,但是障碍一定要选择柔软且可爱的道具,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游戏。选择道具时尽量选择一些卡通动漫中的人物,让小学生感觉像在和动画片中的人物游戏。如熊大熊二,美羊羊等。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对跑步产生兴趣。例如,将小学生分为多组,每组两人,将体育游戏道具放在终点,先由每组中的第一个人跑去终点,带着对应的游戏道具再跑回起点,把手中的游戏道具给本组中的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再把游戏道具放回终点,时间最短的小组胜出。这样的体育游戏可以加强学生同伴和群体之间的协作配解读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合,增强他们对人际和社会交往的适应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身体。体育课毕竟是课堂,在保证游戏的趣味性前提下也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体育游戏只不过是育人的手段,只有劳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二)体育游戏要有创新性。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都呈现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会发现在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小学生会对体育游戏教学方式产生兴趣,如果长期重复地做类似体育游戏他们也是会感到索然无味,感到枯燥。因此,教师在体育游戏设计时,最好采用不同的练习方法,使学生能保持持续的新鲜感,是体育游戏教学创新的另一突破口。体育游戏的创新性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创新和改编游戏活动,让他们能够对体育游戏具有独立创新的能力。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有利于他们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体育教学能更好地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体育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环节。体育教师在创新实践中,应该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改革,改变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让小学生对体育游戏产生兴趣,让小学生具备个人独立探索、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成为面对世界、面对未来的、合格的、崭新的人才。

三、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可以尝试给小学生一个游戏方向,让他们自己创作游戏。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小学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习太极拳。教师把太极拳的由来以及关于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期间也可讲解太极拳相关的故事和应用,让小学生对太极拳产生兴趣。教师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动作,然后给每个人起一个与太极拳相关的名字,让他们自己演即兴演一些情节。这样既能了解中国传统武术和历史,还能在表演时锻炼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出一个游戏题目,游戏的名字最好取一个新颖有趣的名字,具体游戏内容让小学生随意地发挥(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这会使得体育游戏变得更加的多样性,在做体育游戏的同时,不仅强化了他们的动脑能力,还能玩自己创作的游戏,因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结束语

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小学生对体育游戏进行创新或改编,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这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更加自信阳光。随着学生对创新思想意识的逐步形成,以及在体育教学中不同场合的应用和体现,必定会对今后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加速的作用,最终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杜风萍.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255.

[2]张丽.民间体育游戏在厦门市小学的开展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16,2001:88-92.

体育学范文篇7

随着政府加大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生活质量,参与到健身运动中去。社区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在组织上,社区体育贴近群众,贴近基层。在参与人群上,社区体育的主要组成人员为老年人,在管理上以自主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辅。活动时间较为固定,活动场所多为公共活动区域。近年来,我国的运动人口逐渐增多,人民对运动的需求和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等对职工体育发展的重视度不够,社会工作压力较大等因素,使得社区体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但与此同时,社区体育的问题也被暴露出来。首先,社区体育作为基层体育组织形式,其管理较为薄弱,缺乏科学的运动指导。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区体育人口的需要,有的社区甚至没有社区体育指导员。其次社区体育场地缺乏,社区运动器材老化、损坏现象严重,直接限制了群众锻炼的内容以及参与锻炼的人数。再次,社区运动、竞赛等体育活动缺乏组织和经费,开展起来较为困难,也影响着体育人口的运动热情。

二、学校体育发展现状

目前校园体育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一般的高校大多具备完善的体育场馆供学生使用。而在中小学,也有较为充裕的体育场地,我国现有高校1000多所,体育场馆800余座,室外体育场地超7千万平方米。如果加上中小学的体育场馆,就会大大缓解市民日常锻炼的场地和器械压力。但是就目前而言,高校及中小学场地设施仍以校内教学使用为主,绝大部分不对外开放,在假期时间处于闲置状态。

三、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可行性

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不是相互孤立的团体,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它们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也必须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在时间上有着连续性。当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之后,他们终身体育意识的完成就从学校转移到了社区。因此,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不可分割。从时间角度来看,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利用时间有着明显区别。学生的体育教学时间一般在周一到周五,时间段一般为早八点到晚五点之间。而社区体育的组成人员多为老年人和上班人员,所以参与锻炼的时间一般为清晨和傍晚以及双休日。如果能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时间差,那么学校所拥有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就能被最大限度地利用。既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也能为社区的体育人口带来便利。从资源共享角度来看,学校体育应开拓思路,积极寻求与社会的对接点。从硬件来说,学校体育课借助自己专业场地设施的优势,主动承办各类比赛、表演等项目,在额外创收盈利的同时,也实现了资源共享,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在软件上,学校的体育老师是体育教育专业人才,教育水平和训练水平都相对较高,专业的体育教师可以参与或组织各类体育培训,担任体育裁判,辅助社区体育指导,是不可忽视的优秀人力资源。从精神层面来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交互,不仅仅是人力和物质的相互利用,还使得学校里的先进的体育锻炼理念、锻炼方式方法得到传播,促进社区体育人口的科学锻炼,有助于社区体育的良性开展。同时,社区体育的加入,也活跃了校园体育氛围,提升校园影响力,利于广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四、结论和建议

在全民健身的发展要求下,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互动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在互动中发挥各自的资源和优势,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一体化,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为了促进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更好地融合与互动,建议双方应采取多方面措施。(一)学校应加强与社区、企业单位的联系,加强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利用率。积极承办各项赛事和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单位加强全民健身的力度,同时也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二)学校不仅仅要引入,同时也要积极主动地走出校园,走进社区。院校的体育教师以及体育专业的学生,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主动走进社区,走进企业。指导社区体育人群的体育健身活动,传授科学的体育锻炼知识和技巧。这种走出校园的活动一方面可以给予师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帮助学生接触社会,使其在毕业后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同时,院校师生的加入也能大大缓解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不足的矛盾。(三)学校加大对场地器材的开放力度,对早晨和傍晚需要进入锻炼的社区居民实行持卡锻炼。同时也可利用学校的体育社团,加强和社区体育社团之间的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效果。

作者:郭成成 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罗汉礼,彭雄辉.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4,11(1):36-37.

体育学范文篇8

(一)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在1818年德国学者G.A。菲特出版的《体育史》中被定义为:身体文化,他主要侧重强调斯拉夫民族的沐浴与按摩等保健养生活动。而《韦氏国际大辞典》中也同意这一观点,将其解释为有关身体系统的保养。1974年,《体育运动词汇》在广义上讲,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通过提升人的生物学和精神潜力的各种保障措施,含制度和物质设施等。笔者认为,体育文化是人们对于体育的认知、价值、道德和体育制度的阐述,也包含文化产业和物质产品等,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大学体育文化大学体育文化是在大学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基础上所提炼出来的具有大学文化和体育文化双重特征的概念,属于交叉范畴。从传统定义上看,大学体育文化的主体是学生,它将大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活动的核心内容,讲求以空间为主,重视精神层面的群体文化。它整合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社会化所创造的共同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情况,对大学体育文化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所指的大学体育文化是广大师生在学校体育教育和学习过程中所共同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所有的内容。狭义上的大学体育文化则是强调了在学校育人环境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下,各种体育运动所产生的相互作用而创造的学校文化形态,具有社区性质的体育群体意识。(三)大学体育文化的特征1.时代性文化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生改变的,大学体育文化是时展的结果,与时俱进,任何形式的活动都有可能成为体育文化的核心。时代性赋予了大学体育文化的前沿地位。2.教育性大学仍然是培养高精尖人才的重要场所,锻造可以为社会创造价值,积极改造社会的人才。大学肩负的文化建设必须为人才培养服务,实现其教育的目的。3.系统性大学的体育文化是以国家和学校的教育目标为基本导向,结合实际精心营造的丰富的体育活动。有助于体育锻炼的开展和知识的获得,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价值观,规范学生的体育行为规范,积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一个系统过程,割裂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大学体育文化的效果。4.开放性大学体育文化面向高校师生全面覆盖展开,它是与时俱进的,而不是封闭不前的。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积极探索社会需要的人才模式,有选择、有限度、有层次的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视阈下的大学体育文化研究策略

(一)以物质文化为基础,提升大学体育文化的表层建设大学体育文化的表层建设是实现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是培育大学体育精神的物质载体。在有形的物质中培育无形的育人工作,这是阳光体育视阈下的大学体育文化研究的价值显现。1.完善场馆设施,是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提升大学体育文化的基础体育场馆的建设是大学标志性的建筑物之一,是完成阳光体育运动能否顺利实施的基础性保证。“阳光”既反映出场馆内的建设,也强调了课外体育运动,这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的物质基础和必要保证。2.建设阳光营地,是促进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构建多元体育文化的途径阳光的真正含义是要走向自然,走到阳光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阳光体育运动是开展校外体育运动的缩影,是关注学生素质拓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为了搭建学生实践的平台,促进体育锻炼的实施,坚持经常化和生活化,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参与阳光体育锻炼的好习惯,通过运动能力的提升,增强身体素质,崇尚体育运动,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江苏省在2009年的时候结合实际,建立了适合青少年发展的体育俱乐部和户外体育活动营地,这是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直接体现,是课外体育运动的多元形式。辽宁省也在积极探索,预计明年于丹东建立野外生存、越野、登山等主要项目的体育户外运动基地。(二)以制度建设为依据,提升大学体育文化的中层建设尽管阳光体育运动计划下发五年之久,但是高校对于体育文化建设仍然存在漏洞,不够完善。为此,要不断完善制度文化,以此为依据,不断提升大学体育文化的中层建设。良好的学校风气和制度保障,是学校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整体体现。1.以竞赛为平台,积极搭建大学竞赛体系大学教育较之高中教育具有松散性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安排时间,尤其是实行选课学分制后,学生的时间掌控在学生自己手里。这就给组织集体的体育运动时间造成一定的阻碍。要定期举行体育竞赛,在氛围的影响下,对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摸清的情况下,组织各层级的体育竞赛,并逐渐形成大学体育文化,成为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竞赛可以分为竞技类和趣味赛两种,也可以将体育联赛,校际间的联合赛为依托组织大型的体育比赛,扩大体育竞赛的覆盖面,形成人人参与体育的氛围。2.以体育社团为依托,丰富大学体育文化内容社团是大学学生组织中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群体。它是大学课题教育的有益补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体育运动中扮演各种角色,以俱乐部等形式演绎社团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三)以精神文化建设为内核,加强大学体育文化的深层建设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使大学生走出压力,走到阳光,宣泄自己的情感,接受体育运动,对于培养终身运动的目的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1.以活动口号为窗口,深化体育精神体育口号是文化的载体,尤其特殊的功效。它能够号召群众团体和民众积极参与到行动之中,起到纲领性的作用。可以通过体育文化艺术节、体育成果展等形式,深化体育口号,以“我选择,我喜欢,我活动,我健康”等形式多样的口号为窗口,宣传体育精神,不断增加其影响力,发挥体育竞赛的魅力。2.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切入点,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大学生对于体育的意识仍然淡薄,在主体观念中处于次要地位。体育锻炼被繁重的学业和就业压力所取代。要在改变大学体育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唤醒大学生体育意识,使学生自愿走向操场,走向阳光,参与体育,最终实现终身体育的终极目标。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切入点,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工作五十年,健康生活一辈子,将积极的体育意识根植于学生心中,这是提升全民族体魄的最佳手段,也是培养人良好素质的重要途径。

体育学范文篇9

【关键词】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策略

1存在的问题

1.1机构不完善,人才缺乏。我国体育事业近年来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作为全面健身途径之一的社区体育也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伴随而来的是丰富多彩的体育组织。虽然组织门类众多,但是却存在着尚未建立起一个比较正规和完善的社区体育管理机构的问题,再加上很多社区居委会的干部以及管理者都是兼职的,因此很难要求他们投入太多的精力用于社区体育的建设。这对社区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1.2宣传力度不够,认知不足。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以社区为基础的。但是当前,人们常常存在着将社区体育的发展和社区这一载体割裂开来这样一种狭隘的观点,这是一种认识上的局限性,这种狭隘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社会力量的调动,对社区体育的发展是一种制约。此外,社区体育的组织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很多居民存在盲从性,对于从事哪种健身活动以及活动量的大小一无所知。

2发展的优势

2.1人才方面的优势。在学校体育中,体育教师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数是经过了专业学校培养之后来进行体育教学的,因此不仅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具有与体育相关的运动训练、运动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再加上社会体育专业的实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区体育中所存在的人才缺乏问题,同时还为学校的体育教师以及体育学生骨干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2.2文化上的优势。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学校,其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不仅有新颖的文化知识,还有一大批文化大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广大学子汲取着校园文化这一营养,来滋养自身。同时,校园文化还承担着发展并创新我国先进文化的重任。和其他文化一样,体育文化不仅反映了我国的民族特征,同时还规范着我国人民的体育行为,指导着人们的思想观念。。2.3场地器材设备上的优势。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实施,体育教学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变革,一些新的政策的出台以及教学评估的进行,都对体育教学设施器材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伴随着国家对体育教学方面的硬性规定,很多学校在修建田径场、购买体育器材、建设体育馆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为学生各项体育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社区体育设施不足的缺陷,为广大居民提供了一条健身的良好渠道。

3构建的策略

3.1坚持政府的主导地位以及市场经济运作规律。作为全民健身主要途径的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应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并将这种举措落实下来,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这一认识基础上,在构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必须要坚持的一个原则,此外还应该遵循市场运作规律。。3.2坚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优势互补原则。要想实现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就应该实现政府领导以及多方参与。在资源共享模式构建中,各相关部门要实现友好合作,本着互利互惠的精神,组织成立一些相应的协调机构,建立一些共享方案和管理制度,以便于对学校和社区的职责以及权利加以明确,使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优势能够实现有效的互补。3.3加强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将我国的体育资源有效地进行整合,以此来推进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以便于使体育资源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作为学校体育,也应该牢牢地树立全民健身的观念,使学校体育资源能够有效地为社区体育服务。此外,学校的体育教师也要重视社区体育这个平台并加以充分利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他们深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3.4以“学区体育俱乐部”模式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组织形式有效衔接。要想对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就必须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寻找能够使学校以及社区的体育场馆等设施向大众免费开放或者优惠开放的方式方法。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理念,采用“学区体育俱乐部”的模式,运用这种模式,学校和社区便可以实现有效共管,也能最大限度地跟上现代体育发展的终身化、生活化以及社区化步伐。

作者:白永恒 单位: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春兰.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资源共享[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4):45-46.

[2]闫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构建与发展[J].才智,2016(13):147-148.

体育学范文篇10

关键词:现代大学体育;中西方体育文化;博弈与融汇互补;发展思路

体育文化是人类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特殊文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体育文化的最典范代表,它与西方体育文化一起共同构成了人类发展中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和价值体系,虽然两者发源同宗,但因其文化思想、表现形式、价值观念、追求目标等差别,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两朵奇葩.体育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缩影,其运动表征的背后凸显着特定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强调以伦理道德和以人为本,追求养心健体和道德培养的价值观,漠视争夺淡化竞争.西方体育文化强调个体本位思想,追求挑战人类极限,好身体外在表现,少内心修炼,注重竞争与夺标.两种文化都是人类优秀文化,并无孰优孰劣之分,两种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博弈与融汇互补.随着经济全球化西方体育文化强势流入中国,中国本土传统体育项目受到冲击,大学体育基本被西方体育项目压倒性占据,本土传统体育项目被挤为边缘角色,随着中国步入新时代,如何客观的认识和理解中西方体育文化,如何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传承和保护将显得尤为重要.

1中西方体育文化的特质及其价值取向

中西方体育都具有以身体活动为载体的共性,但在其运动形态的发展流变中,却呈现出风格迥异的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相和谐,注重身心合一、内外合一、人心一统的整体观,讲求内外双修的道德修为.在中国古代甚是崇尚情感伦理和道德修为,这一思想在体育运动范畴也获得了充分的体现,潜在规约着人们的体育行动和价值观念,调和着体育运动的氛围.儒家“中庸”思想,要求人们在处事上谦逊持重,办事适中圆融,不提倡固执与极端,道家的“处下、无为、不争”思想和孟子的“大丈夫论”对人们的文化养成和处事方式也产生着重要影响[1].所有这些思想观念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体现出以道德伦理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出养心健体和道德培养的价值取向和内敛性品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重伦理与教化,少竞争意识,注重节奏与神韵,偏倾于含蓄美和体态美,满足于身心愉悦,不刻意追求身体局部的过度发达而损害人体健康,不刻意求取单纯的指标量化以评优劣,注重自然法道,注重人际和谐,倡导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从而淡化了体育的竞技性和竞争性[2].在西方其文明源于古希腊,希腊多山地且不够肥沃,希腊人为了生存与发展靠航海业经营起家,这种受海上凶恶环境影响,发展起来的充满自信与竞争精神的海洋文化,表现出对利益的积极向往.西方文化提倡个人自由,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宰,只有个人得到充分发展时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在这种以个体为中心的本位思想影响下,西方人从事体育活动纯属个人爱好,讲究在平等基础上开展竞争,追求开发最大潜能,争夺锦标是其竞技性特质.西方传统哲学讲究天人相对,强调人类征服与超越自然的能力,勇于开拓争做第一,形成了以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为价值取向的体育文化[3].西方人注重体格,盛赞力量,以肌肉健壮为美,强调身体的外部运动,其比赛项目多是以展示体能为主的角力、拳击、摔跤、投掷、跳跃、赛跑等体育项目,同时西方人提倡科学与规范,注重知行分析,体育运动项目均有明确的比赛规则和量化标准,这些都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存在着明显差异.

2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下的现代大学体育

2.1呈现出体育文化异化现象.由于形态各异的体育文化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中国大学体育具有张力的同时又不乏保守性和惰性,最终还滋生出重智育轻体育的境况,归因是突出表现大学体育的竞赛成绩和体育活动的集群性参与,看重体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体育的育人功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德育教育并未得到实质性发展.当前中国大学体育从内容、形式、组织体系等方面普遍效仿西方,在形式上披上了西方体育的衣裳,却并未把握其神.如大学运动会当前在中国高校中基本成为传统,但真正理解校运动会的功能和价值的大学生占极少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校运会的重视度和参与激情,具体表现在运动会开幕式体育场全场满员,若非违背学生意愿施行纪律约束,接下来的比赛看台上将是寥无几人,凸显出校运会仅是设置给极少数人的体育赛事,并未激发起全员参与体育运动的后期效应.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大学运动会在政治功能上虽然实现了大学管理阶层的意志,培养了大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意识,但是透过现象究其本质,对于大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来讲,运动会并未达到唤起全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目的,并未解决体育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大学生人人付诸行动进行体育运动的窘境.当前中国大学体育未能像西方国家大学那样,西方国家大学生基本都是积极主动的投身于体育运动大潮且乐此不疲.如英国牛津大学有89个体育俱乐部,牛津大学44个学院的学生都有自己一个或若干个体育俱乐部,学生在业余时间去参与运动,这在牛津大学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重要内容.剑桥大学有54个体育俱乐部,每个俱乐部保守估计人数2500人,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不同的俱乐部,其中划桨项目是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必然参加的运动项目,31个学院均有划艇俱乐部,每个年级学生分别参加着10个级别的划桨运动[4],这也许就是当前中西方大学体育精神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中国大学体育将中国传统思想人心一统的整体观思维与西方体育文化的个人本位主义混淆了,将西方人人富有激情的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移植为中国大学生集群性参与围观成看客,并未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投身到体育运动的实际行动中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学生体育参与率低,学生体质明显下滑的原因所在,这一现实问题甚是值得广大教育者深思.再如中国大学组队参加校外体育比赛,诸多体育项目存在选材困难,通过大海捞针式的选拔挑选出学校“稀有”人才,经过1-3个月短期培训后,成为所谓学校的“精英”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获得成绩校方对参赛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未采取实质性措施借力体育竞赛促使在校学生积极投身体育运动中来.反观西方国家大学生体育选材,从优秀的学生群体中选拔更优秀,从更优秀中选出一定数量的精英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目标是在比赛中夺取锦标为校争光,如耶鲁大学有48个体育俱乐部、35个校级运动队,耶鲁大学未开设体育必修课,但85%以上的学生都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和比赛.牛津85个运动队、剑桥有52个运动队、哈佛大学40个运动队,这些学校每年都会开展一系列校内外体育赛事,学生在比赛中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培养顽强拼搏、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鉴赏力,通过参加比赛丰富自身的课余生活[4],这一现象也是中国大学照抄照搬西方体育文化绘形误神的结果.2.2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博弈与融汇互补.中西方体育文化作为人类体育文化中的两朵奇葩并无绝对优劣之分,但具有各自的文化个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不仅注重运动技术的内部结构,更强调身心并育的整体功能,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如儒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西方体育不但看重动作技术和注重征服与超越自然的能力,更强调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西方体育文化在世界名片奥运会的强力推动下,体现出全球性和开放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各民族、不同地域体育文化交汇的结果,尽管其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内敛性和排他性,但从本质上来讲也是开放性的,体现在通过国内外群众体育活动的交流,推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5].大学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阵地,是文化传播与交流、文化育人的主力军,是中西方体育文化碰撞融合的最佳平台,中西方体育文化在大学得以融汇与互补,可以促使中西方体育文化彼此吸取营养,弥补彼此不足.2.3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生存焦虑.鸦片战争后落后的清王朝看到了西方的强大,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尚武重军以力御敌,在此思想影响下中国传统体育形态逐步被军事和奥运竞技所主导,出现一路向西的局面,时至今日中国大学体育基本被西方体育项目所占据,中国本土体育项目面临生存焦虑.大学体育课程以球类、健美操、体育舞蹈、游泳、瑜伽等项目备受学生欢迎,本土体育项目武术基本游走于大学体育的边缘.尽管民国时期的北洋政府和现今的教育部都曾试图将武术列入学校体育必修课,但事与愿违还是出现了赶鸭式的教者发令学者强应的不尽人意境况.为了引起学生重视,教育专家和武术学者开始强行修剪武术动作,在学校体育推行简化式武术套路教学,除传统武术在学校体育中被简化外,在其申奥的道路上为了迎合西方主导的奥林匹克审美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武术也被不断地分割和肢解着,突出表现在对中国传统武术形态进行竞技化改变,不断修改武术比赛规则,使中国传统武术形态朝着体操式的“高、新、难”方向演变[6],折射出人类严重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危机.

3基于文化自觉与自信,中国大学体育发展的思路

体育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其中分支,具有同传统文化一样的性质,事物的优胜劣汰规律表明,强势文化的壮大和弱势文化的消退是不可避免的.近百年来,西方体育文化以其体育运动的竞技性、规范性、观赏性、组织性、娱乐性等特点取得了强势文化优势,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和影响,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处于弱势地位,这一点从中国的学校体育便可直接得到反映,当前中国大学体育基本被西方体育项目所占据,本土传统体育项目面临生存焦虑,如何对本土体育项目加以保护,对其文化进行弘扬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3.1革新武术教学,注重武德教育,重视武术技击性和攻防自卫的实用性.传统武术要得以发展,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武术精神和武术文化,没有文化精神充饥的社会是空感的,没有文化思想充实的人类是空洞的,要一改过去武术教学只注重动作传授的授课样态,不但有动作要求更重视武德教育,不再是花拳绣腿,而是重视技击性和攻防自卫的实用性,技术上突出技击实用攻防有用[7],动作简单易学易推广,激发和调动学生上课学、下课练、贯穿于实际应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武术教学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公平正义、诚信友善、见义勇为和社会爱心等道德教育.当今社会存在着一些与和谐社会构建不相吻合的现象,如老人摔倒无人敢扶,遇有社会不良现象却少有正义之人挺身而出.传统武术学习可以改变人的心态,大学生学习武术不仅仅是掌握攻防自卫的本领,更重要的是武德,武德教化着大学生应具有的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学习武术不是为了争强斗狠,武德教育将促使现代大学生如何更好地立身处世和做人做事,实现更好的约束自我和发展自我,体现健身修心和文武俱修,这些正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道德培养的思想.3.2将太极拳同质异构新形态运动项目柔力球引入大学体育.中西方体育文化有其个性,同时又具有人类的共性,人类共性使中西方体育文化进行着交流与涵摄.根植于中华民族土壤的传统体育文化,在其历史演进中形成了独特的运行轨迹,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受母体文化的影响,同质性异构出新的运动形态,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的一个典型例证,就是近年来中国新兴的一项运动———柔力球,柔力球是一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其运动以太极思想为精髓,借鉴了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及武术的技术特点,运动中以其太极哲理之奥妙、音乐之韵律、舞美之造型、诗歌之意境影响着练习者的情操与体魄,其人、球、拍三位一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给人以无穷的联想和享受,堪称体育文化创新之典范.柔力球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同时又融合了西方现代体育元素,该运动已在中国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深受国内中老年群体、中年群体的喜爱,现已在德国、俄罗斯、日本、匈牙利等近30个国家得到传播和发展,当前已被北京体育大学、西安体育学院等体育类专业院校列入专修或普修课程,2017年柔力球被正式列为中国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当前柔力球正逐步被引入大、中、小学体育课堂,吸引着广大学生们的眼球.柔力球舞出了中国人的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大学体育课程引入柔力球项目,对于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自信具有积极意义.3.3大学体育倡导红色体育文化,忆苦思甜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增进文化自信党的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红色文化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充分传承、创新和发掘红色资源的体育特质,阐释其赋予的精神价值,提炼其教育功能,将红色体育文化作为高校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现途径.红色体育文化超越了时空的局限,以其充满激励和引领时代风尚的精神内核,很好的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取得胜利和砥砺前行最深刻的记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哲学组组长陈先达教授指出,文化自信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口号,而是基于中华民族苦难和奋斗史的文化自觉与自豪,是中华民族寻找伟大复兴之路的文化史展示,是一种热爱自身民族文化又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8].红色体育文化的发展,正是基于海纳百川的中西方文化包容精神而发展快速,它取材于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和生活,吸纳了西方体育项目特点,创设出不仅具有时代印记又符合现代体育活动与比赛的独特模式,如抢收南瓜赛、抬担架比赛、独轮车比赛、单腿比赛、手雷掷远等红色体育项目.红色体育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手段和生活方式,充当着体育文化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目的在于传承文化、增进身心健康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红色体育文化以其传承产品的创新性,不同于一般载体的革命性、导向性、教育性、涌现性、凝聚性和激励性,展现出红色体育文化的传承优势.大学作为文化和人才资源争夺高地,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和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使命,大学体育传承创新红色体育文化,有利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在中国特色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重塑“求真育人”大学精神,有利于忆苦思甜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进文化自信,推进高校素质教育.讲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西方体育文化通过交流与融合,使得人类文化体现出全球共享性,在文化交流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思辨,要善于处理好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关系,文化的全球化并不等同于文化的同质化,我们务必要认同自身民族独特的体育文化价值.大学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阵地,大学体育要确保本民族文化特性不被西方主导的体育价值观所西化,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理论支撑,在不改变民族文化本色的情况下进行传承与创新,同时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精神,彰显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儒家哲学[M].长沙:岳麓出版社,2010.

〔2〕杨弢,姜付高.中西方体育文化比较[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

〔6〕贾成波,田启铭.异构极化与同工融合:中西方体育文化交流的困境与出路[J].体育与科学,2015,36(3):57-61.

〔4〕于可红,张俏.世界一流大学生与体育文化互动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5〕洪美玲,冯先妹.对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性的探索[J].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20-22.

〔7〕安汝杰,胡玉玺.中西方武技比较与互鉴———以中国武术和西方拳击为例[J].中华武术,2012,1(8):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