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消费水平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20:41

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范文篇1

论文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地域为研究视角,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消费总体水平等方面分析了经济圈社区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认为:女性与男性都喜欢参与体育运动,但在消费观念上,女性比男性节约,使女性整体体育消费水平低于男性;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并不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成正比;体育消费是文化消费的一种,具有消费能力的层次性;体育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成正比;居民消费潜力巨大。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或劳务)产品的数量。本文从地域的角度对经济圈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保障其健康的消费行为和理念,同时也可以为城市社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机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三市的各社区中随机抽取了韭菜园办事处、朝阳街办事处(长沙芙蓉区)、金盆岭办事处、城南路办事处(长沙天心区)、麓山南路办事处、银盆岭办事处(长沙岳麓区)、望麓园办事处、伍家岭办事处(长沙开福区)、左家塘街道办事处、井湾子街道办事处(长沙雨花区)、中洲路街道办事处、五里堆街道办事处(湘潭岳塘区)、雨湖路街道办事处、中山路街道办事处(湘潭雨湖区)、宋家桥街道办事处、仙庾镇街道办事处(株洲荷塘区)、建宁街道办事处、五里墩乡街道办事处(株洲芦淞区)、田心街道办事处、清水塘街道办事处(株洲石峰区)天台科技园、金德工业园(株洲高新区)等22个社区,然后在抽取的每个社区中再随机抽取各年龄段的居民进行体育消费现状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设计了《经济圈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200份,调查居民共分5个年龄段(16—30岁、31—4O岁、41—5O岁、51—59岁、6O岁以上),每个年龄段发放440份问卷,平均每个社区每个年龄段发放2O份。回收问卷1970份,回收率89.55,有效问卷1922份,有效率97.56。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满足社会学分析和统计学样本量的基本要求。

(2)访谈法。对三市部分社区的居民进行访谈,调查了解了居民的日常消费及体育消费的支出情况;在体育方面花钱是否值得;钱都花在了哪些方面;社区居民的体育态度;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及日常活动情况等。这些内容也是设计本论文普查问卷的理论依据。

1.3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所获得的各项数据,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性别的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分析

经济圈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支出在性别上存在一定差异,在过去的一年中,体育消费平均在100元以下的女性居民占54.65,男性是53.83,这个比率基本相等.但平均消费100—300元的女性居民与男性居民相比呈上升趋势,体育消费在300元以上的呈下降趋势。男性居民去年的平均体育消费金额为157.85元,而女性的平均体育消费金额为123.96元,见表1。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在“健康第一”的影响下,女性与男性都喜欢参与体育运动,但在消费观念上,女性比男性节约,以致女性500元以上的体育消费的比率是男性的5O,使女性整体体育消费水平低于男性。

2.2不同年龄段的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分析

从调查的数据中可知,16-30岁的居民群体在体育消费支出上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居民群体(见表2)。16—30岁的群体体育消费平均消费金额为222.38元,而31—4O岁的群体体育消费平均消费金额为143.25元,41—5O岁的群体体育消费平均消费金额为130.73元,51-59岁的群体体育消费平均消费金额为107.57元,60岁以上的群体体育消费平均消费金额为90.67元。30-4o岁、41—5O岁的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比率低于51—59岁、6O岁以上的居民,而体育消费支出却高于51—59岁、6O岁以上的居民群体,这说明体育消费水平的高低并不与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成正比,这种消费水平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消费动机造成的。

2.3不同文化程度的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分析

因为“体育消费尽管也包含少量对物质产品的消费,但就整体而言,它属于服务产品消费,是文化消费的一种”,它“具有能力的层次性”。在物质消费活动中,一般来说只要拥有,就能消费,只是因为,最基本的物质消费是人的本能。但体育消费则不同,它要求具有很高的消费能力,即必须具备与体育消费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体育消费能力强的消费者,能够消费多样化的体育产品,而体育消费能力弱的消费者则只能消费浅显、单一的体育产品,这种文化程度的不同造成了体育消费水平的差异。

2.4经济圈社区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的总体分析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看出(表4),年平均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人群占整个经济圈城市居民的53.65,也就是说:经济圈城市居民群体中有超过一半的人群每月用于体育的花费低于9元,平均到每天低于0.3元,这个数据令人堪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研报告,当前人类健康状况非常严峻,约15为健康者,15为病患者,7O左右的人处于“亚健康状况”,我国近期的调研结果与上述结果相似,且“亚健康状况”的比例有进一步攀升的迹象。处于“亚健康状况”的以中年人为最多,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

从表中可看出,年体育消费金额在100—500元之间的群体,随体育消费金额的增长数量呈上升趋势,而到500元以上又呈现下降的趋势:年消费在500元以上城市居民占总人数的8.65%,这一群体在体育产业学中被称为体育高消费群体,虽然这一部分人的比率不高,但是,这足以说明全国性健身运动的蓬勃兴起给体育产业带来的巨大影响。由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快速增长,使他们在经济上具备进行体育消费的能力,随着我国整体消费结构的提升,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会进一步提高,并且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全球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大,体育消费将会成为人们日常消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务员之家:

通过统计软件SPSS11.0的数据处理,得出经济圈社区居民人均年体育消费的金额为138.92元,而2002年上海居民的人均体育消费就达到了234.32元,这两个数值之间的差距是明显的。这一结论很值得我们深思,应该说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不是简单的,而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从三市的情况看,长沙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的金额为167.64元,株洲市居民为126.25元,湘潭市居民为122.87元,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体育消费成正比关系,经济发达,体育消费水平就高。

体育消费水平范文篇2

一、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

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年~2010年)中指出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二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他各类产业活动。根据以上可以得知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而对消费资料的使用与消耗。从狭义上讲即是直接的体育消费是指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与体育消费直接有关的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消费。广义的体育消费指一切与体育活动有关系(联系)的个人消费行为。比如在观看体育比赛过程中购买饮料,去外地观看体育比赛的交通费、食宿费等等。归纳为两点就是实物消费和精神消费两大类。

1.实物消费

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中主要以实物消费为主,主要有运动服装鞋帽、健身器材设备、体育书刊杂志、食品饮料等。经调查表明以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资料的比重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5%,而用于观看比赛,参加娱乐活动的劳务性消费比重仅占体育消费支出的10%左右,体育书刊磁带占7.1%;其他消费品占2.4%。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占到这么大的比重主要还是人们的消费心理没有改变,因为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还没有脱离传统,运动服装鞋帽兼具运动和日常穿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进行体育消费的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生活的改变,所以这种比例分成也就正好表明了现在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层次。停留在外表上的消费,因为去买这种运动服装鞋帽的人民未必会投入到真正的体育运动或锻炼中,那后续的一些带动消费就不存在。其次就是少数人购买小型的健身器材,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小型健身器材,是因为这些器材占用地方小,人们在家中就可以进行锻炼,达到健身的目的,而省去了一些去场馆的费用。当然后者会比前者在体育消费上面的力度大。但是这些都只是前段消费层次。

2.精神消费

体育消费中的精神消费支出主要是指: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展览,体育文化资讯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足以体现人民观赏体育赛事的热情,因为以往我们对于体育运动盛会的认识大部分人还是健身,为国争光的一种理念,但是通过这次的召开,人们发现了体育运动中给人们带来的不光是健身,为国争光,还有一种协作、高兴、放松的心情。这类消费相对实物消费而言层次较高,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人们会追求精神享受,这类消费的增长于是发展比较快,在广州,人们用在观看体育消费占整个体育消费支出的12.4%。随着经济的发展,运动水平的提高,观赏型消费支出会增大。

上述外还有相关的延伸消费如体育和体育劳务消费,体育就不用论述了,体育劳务消费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劳务或服装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也称参与型体育消费,如为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等所支付的各项费用,随着我国工作制度的不断改变,人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增加,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为了追求更佳的生活质量,必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实践中来,这类体育消费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二、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满足体育消费的体育产品泛指能够满足人们参与、观赏各种竞技运动、健身运动需要的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花钱观看体育赛事,是一种兴趣的追求、情绪的宣泄、心理需要的满足。事精神层面的消费。如果一个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与情感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那他不断地产生这种特殊购买行为的可能性便越大。同样,当消费者花钱参与到体育锻炼或者购买与体育相关的服装及其器材时,他的这种购买行为让他或她得到的是什么呢?得到的是情感上的愉悦及对身体健康的希望。可见,体育产品的核心是它能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中国人口数量多,对体育产品具有消费欲望的潜在消费者在中国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为获得“健康”、“活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观赏竞技体育实现心理与情感的满足则日益成为当代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造成我国体育消费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

1.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体育消费的投入

根据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其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率越大。随着民民收入的增加,在全部支出中用于食物支出所占的比重会下降,而用于文化娱乐(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会逐渐上升。当较低层的需要初步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那么,体育需求是处于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阶段,它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求,所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扩大体育消费会起到积极的作用。2.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及服务水平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我国体育场馆和设施数量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规定单位的体育场所要向社会开放,虽然这个规定给人们的健身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因为这些体育场所归各单位管理,场馆的管理维护、运转等投入由各单位负担,所以,为了场馆能正常运营,场馆的管理者就必须考虑到利益和效益,健身的价格又不能定得过高,会对人们的健身活动有影响,又不能解决场馆的日常开销问题,所以,有的场馆出租场地经营非健身项目以达到收支平衡,实际上用于健身的场地缩小了。现在我国在场馆建设和管理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力度,在大的城市和地区设立比较大的健身中心和文体娱乐中心,从而弥补一些体育场馆不足的问题。那么,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体育消费市场存在着的问题会逐渐得到改善。

3.传统消费观念的根本改变及对体育功能的重新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体育当做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来认识,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即:体育的产业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体制带来但就是们对体育的认识始终局限在锻炼身体、培养意志、为国争光的观念中,而体育运动,以及赛事中的娱乐性没有体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追求的日益迫切,在体育消费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成功与协作的感受会对人们传统的消费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消费资料为主逐渐转向体育赛事及资讯等无形消费。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影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还有多方面的,其中有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否有闲暇时间等影响体育消费,因此,在人们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进行全民体育教育,加强全民健身意识是扩大体育消费的主要措施。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体育需求的提高,加上体育消费市场管理的不断完善,体育消费市场必将扩大和发展起来。

三、总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我国居民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建设和发展体育市场,引导和激励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任务。研究认为,今后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将遵循需求上升规律,发生实质性的趋优变化。特别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标志的各类大型体育赛事近年来纷纷涌进中国,我们的生活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和体育、特别是市场行为的竞技体育走的很近。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在进行这类体育消费的同时,有理性消费观的指导,避免出现盲目消费和超支消费等问题。而目前的国内赛事和体育机构,应该从培养国内赛事的体育消费群体开始,真正把公众作为赛事成功与否重要组成部分,使公众具备体育消费的习惯,从而面对来势汹涌的国际高水平赛事的时候,能够理性消费、正确消费,从而通过合理的体育消费形成蓬勃发展的体育市场和体育消费系,使体育消费成为我们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部分。

体育消费水平范文篇3

一、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现状

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年~2010年)中指出我国体育产业包括三大类别。第一为体育主体产业类,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内容,如对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第二指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类,如体育器械及体育用品的生产经营等;第三类指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助体育事业发展的其他各类产业活动。根据以上可以得知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而对消费资料的使用与消耗。从狭义上讲即是直接的体育消费是指参与体育活动与观赏运动竞赛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与体育消费直接有关的实物产品、精神产品的消费。广义的体育消费指一切与体育活动有关系(联系)的个人消费行为。比如在观看体育比赛过程中购买饮料,去外地观看体育比赛的交通费、食宿费等等。归纳为两点就是实物消费和精神消费两大类。

1.实物消费

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中主要以实物消费为主,主要有运动服装鞋帽、健身器材设备、体育书刊杂志、食品饮料等。经调查表明以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资料的比重占体育消费支出的81.5%,而用于观看比赛,参加娱乐活动的劳务性消费比重仅占体育消费支出的10%左右,体育书刊磁带占7.1%;其他消费品占2.4%。运动服装鞋帽等体育实物消费占到这么大的比重主要还是人们的消费心理没有改变,因为大部分人的经济水平决定了他们的消费结构还没有脱离传统,运动服装鞋帽兼具运动和日常穿着,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进行体育消费的同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生活的改变,所以这种比例分成也就正好表明了现在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结构层次。停留在外表上的消费,因为去买这种运动服装鞋帽的人民未必会投入到真正的体育运动或锻炼中,那后续的一些带动消费就不存在。其次就是少数人购买小型的健身器材,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小型健身器材,是因为这些器材占用地方小,人们在家中就可以进行锻炼,达到健身的目的,而省去了一些去场馆的费用。当然后者会比前者在体育消费上面的力度大。但是这些都只是前段消费层次。

2.精神消费

体育消费中的精神消费支出主要是指:观看体育比赛、表演、展览,体育文化资讯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足以体现人民观赏体育赛事的热情,因为以往我们对于体育运动盛会的认识大部分人还是健身,为国争光的一种理念,但是通过这次的召开,人们发现了体育运动中给人们带来的不光是健身,为国争光,还有一种协作、高兴、放松的心情。这类消费相对实物消费而言层次较高,在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人们会追求精神享受,这类消费的增长于是发展比较快,在广州,人们用在观看体育消费占整个体育消费支出的12.4%。随着经济的发展,运动水平的提高,观赏型消费支出会增大。

上述外还有相关的延伸消费如体育和体育劳务消费,体育就不用论述了,体育劳务消费是指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与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劳务或服装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也称参与型体育消费,如为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等所支付的各项费用,随着我国工作制度的不断改变,人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增加,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为了追求更佳的生活质量,必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的实践中来,这类体育消费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二、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满足体育消费的体育产品泛指能够满足人们参与、观赏各种竞技运动、健身运动需要的一切有形、无形的东西。花钱观看体育赛事,是一种兴趣的追求、情绪的宣泄、心理需要的满足。事精神层面的消费。如果一个消费者的这种心理与情感需要的满足程度越高,那他不断地产生这种特殊购买行为的可能性便越大。同样,当消费者花钱参与到体育锻炼或者购买与体育相关的服装及其器材时,他的这种购买行为让他或她得到的是什么呢?得到的是情感上的愉悦及对身体健康的希望。可见,体育产品的核心是它能满足人们的某些需要。中国人口数量多,对体育产品具有消费欲望的潜在消费者在中国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为获得“健康”、“活力”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观赏竞技体育实现心理与情感的满足则日益成为当代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造成我国体育消费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

1.收入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体育消费的投入

根据恩格尔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其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率越大。随着民民收入的增加,在全部支出中用于食物支出所占的比重会下降,而用于文化娱乐(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会逐渐上升。当较低层的需要初步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会追求较高层次的需求,那么,体育需求是处于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阶段,它是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和增进健康、增强体质的需求,所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扩大体育消费会起到积极的作用。2.体育场馆开放程度及服务水平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我国体育场馆和设施数量少,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规定单位的体育场所要向社会开放,虽然这个规定给人们的健身提供了很多方便,但是,因为这些体育场所归各单位管理,场馆的管理维护、运转等投入由各单位负担,所以,为了场馆能正常运营,场馆的管理者就必须考虑到利益和效益,健身的价格又不能定得过高,会对人们的健身活动有影响,又不能解决场馆的日常开销问题,所以,有的场馆出租场地经营非健身项目以达到收支平衡,实际上用于健身的场地缩小了。现在我国在场馆建设和管理方面也加大了投入力度,在大的城市和地区设立比较大的健身中心和文体娱乐中心,从而弥补一些体育场馆不足的问题。那么,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营观念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体育消费市场存在着的问题会逐渐得到改善。

3.传统消费观念的根本改变及对体育功能的重新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把体育当做社会主义的一项福利事业来认识,体育与文化、教育、卫生等都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所制约,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体育本身的经济功能,即:体育的产业性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种体制带来但就是们对体育的认识始终局限在锻炼身体、培养意志、为国争光的观念中,而体育运动,以及赛事中的娱乐性没有体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追求的日益迫切,在体育消费过程所带来的快乐、成功与协作的感受会对人们传统的消费结构造成一定的冲击。体育消费结构以实物消费资料为主逐渐转向体育赛事及资讯等无形消费。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影响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因素还有多方面的,其中有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否有闲暇时间等影响体育消费,因此,在人们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进行全民体育教育,加强全民健身意识是扩大体育消费的主要措施。随着人们对健康和体育需求的提高,加上体育消费市场管理的不断完善,体育消费市场必将扩大和发展起来。

三、总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我国居民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建设和发展体育市场,引导和激励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任务。研究认为,今后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将遵循需求上升规律,发生实质性的趋优变化。特别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标志的各类大型体育赛事近年来纷纷涌进中国,我们的生活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和体育、特别是市场行为的竞技体育走的很近。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在进行这类体育消费的同时,有理性消费观的指导,避免出现盲目消费和超支消费等问题。而目前的国内赛事和体育机构,应该从培养国内赛事的体育消费群体开始,真正把公众作为赛事成功与否重要组成部分,使公众具备体育消费的习惯,从而面对来势汹涌的国际高水平赛事的时候,能够理性消费、正确消费,从而通过合理的体育消费形成蓬勃发展的体育市场和体育消费系,使体育消费成为我们提升生活质量、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部分。

体育消费水平范文篇4

关键词:体育环境体育产业体育消费水平

我国体育消费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消费水平不高,尤其是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体育消费额仅占体育消费总额不到30%。因此,从理论上分析,提高农村体育消费水平有很大的可能性。

1.体育消费水平的含义

体育消费水平是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及体育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货币)来表示。体育消费水平反映人们实际消费的体育消费品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高低。

2.我国农村体育消费水平现状分析

据有关资料统计,1997年、2001年,我国城乡体育消费水平分别为年人均134.90元和年家庭平均397.42元,在居民日常生活之外的11项消费支出中处较后位置。尽管这种“平均数”的计算结果,能说明我国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得不承认自身的差距。然而,突显的问题在于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问居民收人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没钱买健康。

第二,缺乏场地、器材、指导员等必要的体育资源。

第三,由于繁忙的劳动和家务,使得农村居民无暇顾及体育健身。

第四,农民具有人员分散,不易组织的特点。

3.提高我国农村体育消费水平的建议

3.1强化体育健身意识

我国正全面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关于全民健身工程的进展状况,国家体育总局两次公布的调查结果,给了这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步与文明程度的系统工程以实事求是的评价。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两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从未参加体育活动的城乡居民分别为65.70%和65%,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村居民。因此,强化农民体育健身意识迫在眉睫。

3.1.1加大宣传工作的力度

由于宣传鼓动的力度不够,国家关于开展农村群众体育工作有很多好的政策措施,由于有关部门的行政意识、工作方式、宣传途径的原因,使这些政策措施宣传没有很好地展开。全民计划化了两年的时问做宣传鼓动,但仍有60%以上的农村居民不知晓,距“家喻户晓,人人参与”的要求深远,足以说明我们的宣传乏力。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细致地做好全民健身的宣传鼓动工作。国家关于农村体育的许多好的政策不能只说在嘴上,要让农村居民“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就要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要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1.2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念

我国农村居民为增进健康而关注体育活动少,而把食、宿摆在第1、第2位,而把体育活动摆在第5位。资料表明我国农村居民体育健身意识淡薄,问题突出。理想的体育运动是实现健康的途径,现代医学和体育科学的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可起到以下作用:(1)预防心血管病;(2)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3)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4)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5)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6)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形;(7)延年益寿。

3.1.3树立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气

农村居民有其生活、劳动特点,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应坚持与生产劳动、文化活动相结合,坚持业余,小型,多样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科学文明的原则,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开展农村居民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个人活动可不拘一格,贵在坚持。集体活动应突出普遍性、民族性、趣味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定时、定点组织开展。同时加强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教育,弓『导农村居民参与,提高体育健身意识。

3.2强化各类基层组织的作用

由于农村客观上存在场地设施少、时间难以协调统一等实际困难,农村群众体育工作是一个动员面广、涉及面宽的工作,在发挥基层体育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乡村民兵、妇联、农协、共青团、文化站、乡村医院、乡(镇)企业工会等组织的积极主动配合,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体育比赛和表演活动,扩大体育的影响,提高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做到齐抓共管,共同搞好农村体育工作。

3.3加强农村体育环境建设

3.3.1改革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

我国现有的体育场地设施约有70%集中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因此,在满足学校教学需要的同时,有必要向农村居民开放学校的体育设施。此举也将大大节约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资,提高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我国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的问题上,完全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本着国家补助一点、学校收取一点的原则,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向社会有偿开放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

3.3.2研发适应农村居民使用的小型体育用具与器材

体育健身器材是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基础和物质保证。据对在职和非在职的中年人群及青少年学生的不完全统计,在不参加健身运动的诸多因素中,体育器材的缺乏列首位。这充分说明,体育器材在健身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几年,市场上不断出现占地面积小、功能有针对性、价格适中的体育健身器材,很受社会的欢迎。据有关资料表明,大型多功能健身器材的购买率不足15%,而占地面积小、价格在千元以下、操作灵活、可折叠的健身类和娱乐类器材是消费者的第一选择。这是健身器材市场销售的主流,为大多数健身者所认可。健身器材的种类应满足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消费者的需求,以家庭为覆盖面,在价格、造型、体积上适应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以使全民健身计划更深入、持久、有序地开展下去。

3.4开展野外体育产业等特色项目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这是我国农村居民的天然的运动场。我国的湖泊、水库面积达1072万公顷,当地居民可以因地制宜,开展多种水上运动。我国的森林面积9491万公顷,山地面积320万公平方公里,可以开展野营、登山、徒步旅行、冬季项目等体育活动。我国的河流流域面积95.5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海岸带面积28万平方公里,可以开展游泳、划船、冲浪、野营、沙滩排球等体育活动。

3.5构建多元化农村体育发展模式

3.5.1农村学校体育发展模式

通过农村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终生体育能力,不但源源不断地增加农村体育人口,而且还能为当地培养体育人才,带动当地体育的全面发展,这无疑是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途径。

3.5.2小城镇体育发展模式

以小城镇体育发展模式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一方面,在现有的小城镇,要充分发挥镇级政府在发展小城镇体育中的作用,建立和健全各种政府体育组织、社团组织,培养体育积极分子和体育骨干,宣传和动员小城镇内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各种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建立地方性的竞赛制度,特别是在农闲时组织镇所管辖的村级体育活动,以形成体育发展的合力;另一方面,把体育纳入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将农村体育事业费和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真正实现体育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

3.5.3民族体育发展模式

我国农村的很多地区都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许多少数民族都有良好的体育传统、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内容和方式。因此农村体育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这些民族体育资源,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培养民间的各种组织机构,根据不同民族的传统和特点挖掘、整理和推广这些民族体育文化,特别要利用各民族的传统体育节日盛会,组织和开展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民族体育项目竞赛,既使民族传统体育节日盛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建设的助推剂,又能充分发挥竞赛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当地民间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

3.5.4体育旅游发展模式

西部农村地区应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搞好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当前人们追求健康、回归自然、追求新颖刺激的心理,搞好目标定位,把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打造各种精品体育旅游线路,比如:利用西部地区各民族、各地区传统的节日,开拓体育旅游资源;在西部地区各旅游景区、度假村等开展攀崖、登山、滑雪、探险、野外生存、极限运动等符合当地气候、地形地貌特的体育活动项目,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积极承办国内、国际具有影响力的比赛和竞赛,如近年举行的“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邀请赛”,通过参观比赛和参与竞赛活动积极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体育消费水平范文篇5

论文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我院150名男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水平及其体育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目的明显,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但体育消费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消费价格太高、消费场地少和学习任务重。并针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提出几点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黄冈师范学院15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75名,女生75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立问卷调查表,对我院的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表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42份,其中男生67份,女生75份,有效率为94.700。运用SPSS16.。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可以看出,支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这说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非常明显,消费动机是健康、积极的,这与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是相适应的。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在从事体育运动时必须掌握体育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影响我院大学生积极的体育消费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娱乐休闲、审美、明星效应、从众与攀比等等。其中娱乐休闲占的比重最大,可见我院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而且在审美的影响因素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不好因素的影响,像从众与攀比就占了15.6%,所以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必须正确地引导。

2.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来表示。

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100元至20。元之间,男女平均占75.400,可见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层次。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生活费普遍来自家庭,消费能力受到影响,体育场馆数量偏少也限制了大学生的消费。但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正逐步提高。

2.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2.3.1参与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为了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体育教育培训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从表3看出此项消费女生要略高于男生,是由于女生比较乐于参加俱乐部的锻炼,以求达到健身、健美的效果。

2.3.2观赏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门票的费用,统称观赏类体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此项消费的比例不是很高,这主要还是跟学生的经济支付水平不高有关系。

2.3.3实物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如运动服装、鞋袜、球拍、球等小型体育用品。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比例较大,男生占65.200,女大学生占58.700,男女生差异不大,说明男、女生都乐意花钱购买体育服装及体育用品进行体育锻炼与健康投资。

2.3.4精神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名牌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生总体较高,男略高于女,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当代大学生偏重于运动实践的锻炼效果,在讲求实惠的同时,也注重对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的获取及知识面的拓宽。

2.4大学生体育消费方式

2.5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度与体育消费的关系体育消费水平与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关系十分密切。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周参加3-4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育消费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男生占56.7,女生占50.2000说明体育锻炼已经必不可少,同时体育消费已成为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6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2.6.1经济条件不允许

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大学生经济上首先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的需求,然后才会去考虑和承受其他各方面的消费支出。由于各自地域经济对其体育消费能力的影响,大学生之间体育消费水平不均衡,因此经济支付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实现程度,从而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水平。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很大,这主要是跟大学生自身的经济来源有关。

2.6.2体育设施太少

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也很高,这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公务员之家:

2.6.3学习任务重

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准备考研上,这样用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减少了。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

(2)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时间,如在周末适量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等。

体育消费水平范文篇6

本文作者:张爱民工作单位:伊犁师范学院

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余暇时间支配方式的调查与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的余暇时间随着年级的增长而不断增加,大一、大二、大三学生每天有2~3h余暇时间的占60.4%,比例最高,每天有1~2h、3~4h余暇时间的分别占32.7%和6.9%;大四学生余暇时间都在4h以上.通过计算,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的人均每天余暇时间达到3.8h,大学生每天有充足的余暇时间,有体育消费必要的时间保证.从表2可以看出,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对余暇时间支配的方式,不论哪个年级,排前三位的依次是:上自习,上网聊天打游戏,逛商场,参加体育锻炼仅列第四、五位,看电影和欣赏音乐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大四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更少,说明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只是在价值观上重视体育,而在行为上重视不够,应正确引导学生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自己的余暇时间,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体育锻炼.2.3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调查与分析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人均可用货币价值表示的实际消费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它反映人们体育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生活水平和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指标.

伊犁师范学院不同族别大学生的月收入情况和体育消费水平情况由表3可以看出,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月收入比较高,这主要与新疆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以及新疆教育厅和各个社会团体资助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有关.学生的月收入水平,成为体育消费重要的经济支柱,使学生的体育消费成为可能.从表3可以看出,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月收入中,仅有一小部分用于体育消费,月收入在550元以下的学生用于体育消费每月不超过100元的占93%以上,月收入在750元以上的学生用于体育消费不超过100元的占75.4%,每月体育消费300元以上的只占0.5%.说明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比较低,通过引导学生的生活消费观念,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调查显示,伊犁师范学院汉族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汉族大学生比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要高,反映出不同族别学生在体育价值观和文化上有一定的差异。伊犁师范学院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月收入情况和体育消费水平情况调查表明(见表4),男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女生,男生的月体育消费水平集中在0~100元、100~200元两个区间内,其百分比分别为51.67%和6.9%;女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则多集中在100元以下的区间.在较高的消费层次上,男生也表现了这方面的消费优势,月体育消费水平在200~300元、300元以上的男生占1.03%,女生仅占0.23%,说明伊犁师范学院男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有差异.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与分析体育消费主要包括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两种.体育实物消费主要包括体育运动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图书报刊杂志、体育音像制品、运动饮料等;体育劳务消费包括体育、体育纪念品、体育比赛门票、健身培训、租借运动场地和体育旅游等.从表5可以看出,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男生占76.2%,女生占60.4%,体育劳务消费比例较低.在运动服装的消费方面,男女生的选择比例都比较高,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的生活费大部分是家长供给和奖助学金所得,而运动服装既可以作为参加体育锻炼的服装,又可以代替平时衣物穿着,可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在体育方面,男生比例较高,一方面说明学生有爱心,另一方面说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投机心理.在健身培训方面,男女生差异很大,女生明显高于男生,可能主要是因为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差异,使得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观的认识不同,女生比较喜欢健美操、形体训练及小球类项目,而男生则更喜欢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

调查结果表明,影响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经济压力,占33.4%.新疆的消费高而学生的收入少是一个客观因素,学生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基本的生活消费和学习,但也与学生的体育消费观和消费行为有关;第二位的是不懂科学锻炼的方法,占24.1%;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列第三位,学生的余暇时间平均每天有3.8h,学生的余暇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况且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学生应该合理地支配余暇时间.场地器材匮乏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客观原因;对体育不感兴趣的只占3.5%.影响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中,客观因素只占41.2%,而主观因素占到了58.8%,反映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有待改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不是绝对的,如学生可以用一定比例的经济收入进行体育消费,寻找适合自己锻炼的体育场地,通过各种途径找到科学锻炼的方法,不能找客观原因.

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消费观,但和实际行为相差较大,要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价值取向.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的余暇时间比较充足,人均每天达到3.8h,有体育消费的时间保证,但学生用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要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利用余暇时间,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的经济来源较广,但仅有极少量用于体育消费,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男生和女生在体育消费水平上存在一定差异.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体育劳务消费仅占很小比例,男生和女生在体育消费结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影响伊犁师范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主观因素占大部分比例,说明学生的归因存在问题.

体育消费水平范文篇7

论文摘要: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体育及其相关的议题正在成为人们的焦点,研究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现状和200$奥运后体育消费水平的发展趋势时促进我国体育人口的增加、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体育消费今年逐步增长尤其在2008奥运会后,我国体育必将紧随世界体育潮流,向“个性化。平民化。娱乐化。消费化、财富化“方向大步前进。体育消费水平是体育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体育消费的一个核心的概念,了解体育消费必须分析体育消费水平。

一、体育消费的概念、类型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消费支出。它不仅是指人们买票去观看体育比赛或体育表演更主要的是指人们为了身心健康、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积极、健康地欢度闲暇时间,丰富生活内容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从事的各种各样与体育有关的个人消费行为。体育消费根据体育消费者通过支付货币而获得的体育消费品的不同功能,可分为三类:观赏型体育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

二、体育消费水平的概念及当前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的现状分析

1.体育消费水平的概念及衡量指标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按人口平均实际消费的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数量。它可以说明某一时期内个人及家庭体育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衡量体育消费水平的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是体育消费总额。既包括个人体育消费和社会公共体育消费,也包括体育物质产品消费和体育服务产品消费。(2)是参与体育消费的总人口数。包括已就业的人口总数和非就业人口总数在内的全体公民。(3)是体育消费结构。它是指各种体育消费品在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和相互关系。它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居民体育消费被满足的程度。

2.依据三个指标分析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的现状

一般来说,居民消费性支出总量越大,体育消费的可能性就越大。据统计,从1994年一2008年,中国体育消费平均每年增长20%。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的马晓河研究员经过测算认为,1998年全国体育消费总额为1400亿元,其中城市居民消费1040亿元。同时他还认为,实际数字还可能远远高于1400亿元因为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体育用品的消费额。尽管如此我国当前的体育消费总量还相当低,只有体育消费大国—美国的2%左右,差距还十分明显。

所谓体育人口是指一周参加三次体育活动每次半个小时活动的强度为中等强度的人群。通过抽样调查2000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34%而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体育人口比例一般能达到50%-60%更多的还能达到70%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我国的体育人口与这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占我国人口大部分比例的农村地区体育人口的比例更是低。体育消费结构构也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体育实物消费占整个家庭体育消费金额的81。12%体育劳务消费仅占18。18%。在各种家庭体育消费中,消费均值最大的是购买运动服装鞋袜家庭平均花费2041。37元:排在第二位。第三位的分别是购买体育器材和去场馆参加健身娱乐人们观看体育比赛门票的消费最少,花费仅171。85元。这说明我国的体育消费还处于实用性阶段,人们对自身体育锻炼花费较大而对体育欣赏等较高层次的消费投入很少。

三、我国后奥运时代体育消费水平的发展和变化趋势

承办奥运会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国民体育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的过程。承办奥运会将使体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因此体育消费在后奥运时代必将在全社会形成热点,体育消费总额和体育消费人口数量一定会呈现出加快增长的态势。

体育锻炼不花钱的传统观念将被改变:余暇时间的延长人们将有更多的锻炼机会营养水平日益提高,锻炼目的、内容将有所变化,以减肥、健美、保健为直接目的的锻炼者将大大增加人们文化程度提高,科学锻炼和娱乐的要求更为迫切;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锻炼要求迫切的中老年人将大大增加现代人格素质和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更多的人将通过体育手段来实现。公务员之家: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产业在后奥运时代加速发展人们将需要大量丰富多彩的体育消费品,以满足自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体育生活需要。人们不再满足于一般的简单的体育活动和自发的、盲目的体育锻炼,而要求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场地能满足各种人的需要。特别是体育辅导。体育咨询和体育锻炼方法,要能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爱好,给予科学的组织、培训和指导。涉及大众体育心理、体育测量、医疗与康复的科研体系和科研水平将逐步完善和提高。这就必然要扩大人们的体育消费领域,使某些体育消费品商品化。与此同时,某些自给性体育消费品由于内容单调已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其消费比例必然会进一步缩小逐渐为商品性体育消费所代替。

体育消费水平范文篇8

[关键词]人际互动;体育消费;市场细分

1引言

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的发动机和增长动力,促进体育消费繁荣能够拉动体育产业增长,并带动装备制造、娱乐休闲、旅游、教育等关联产业发展。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后,体育产业迎来上升空间,体育消费市场规模将会持续增长。与此同时,运动APP和可穿戴运动装备普及率逐步提升,健身器材变得小型化和智能化并走进家庭,越来越多的线上资源通过移动终端便捷地被各类运动爱好者获取,一些游戏、娱乐元素等也被赋予了运动标签,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项目被普通大众所接受,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健身场馆、购买运动APP付费服务以及加入运动爱好者社团,体育消费群体正从专业健身运动群体向普通大众扩容。市场细分常被用来进行市场以及消费行为研究,国内已有研究通过年龄、职业和收入水平对体育消费市场进行细分[1-2],但营销理论认为在消费者中具有相同人口特征的在心理上或消费动机上可能大相径庭[3]。在体育消费群体扩容背景下,单纯从人口特征角度进行细分,对体育消费市场的解读不够清晰,有必要从行为角度进行市场细分,以更全面地研究体育消费行为,以及更深入地发掘体育消费市场规律。本研究将调研体育消费群体的人际互动水平和体育消费水平,利用聚类分析对体育消费市场进行细分,并在各子市场内部进行人口特征的关联分析。本研究实现了从行为角度针对体育消费市场的细分,可丰富现有体育消费理论体系,也有助于体育服务企业的营销决策。

2文献综述

2.1体育消费影响因素与体育消费动机。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会正向影响体育消费认同、消费支出和体育参与时间[1][4]。有学者根据性别进行了体育消费的比较研究,发现男性的体育消费金额与消费结构与女性差异显著[5],该结论在另外一项研究中得到验证[6]。此外,诸多研究发现,在不同社会阶层及收入水平群体的比较中,体育消费支出水平与体育消费结构均存在显著差异[7-8]。在一项研究中,社会分层、阶层分化被用来解释上述不同群体间在体育消费上的差异[8],这项研究还发现,从管理岗位、私营业主、专技人员、国家公务员到一般基层职工,体育消费意愿从高到低依次递减。在消费结构上,高收入阶层的服务型消费占比要高于低收入阶层,国内体育消费水平和结构在地理分布上存在梯度差异[7]。根据现有研究现状,本研究在消费者人口特征上选择关注性别、年龄、职业三个选项。国内有学者整理了国内外主流体育消费动机的研究成果,从享乐型动机和功能型动机两个方面评价了国外主流的体育消费动机测量量表,缓解压力、归属、审美、成就感、社群自豪感等享乐型动机对于各类体育消费行为的描述和预测能力大于对运动感兴趣、运动技能获得体育知识等功能型动机[9]。在一份针对城市居民的实证研究中,对居民体育消费意愿影响最大的动机因素依次是心理满足、潮流社交和强身健体[10]。针对炫耀型体育消费动机,有学者从地位、名誉、品位、社会认同角度进行解读[11]。可知,以社交、归属、潮流、缓解压力为代表的体育消费动机已被发现并受到广泛关注。2.2顾客间互动与消费意向。互联网时代,消费者习惯在网络社群进行互动交流,对此的研究集中在线上社交群体与消费忠诚度的作用机制。一些研究发现,顾客间的互动沟通以及线上的社交群会通过顾客感知价值进而影响顾客忠诚度[12],顾客间联系会产生一种超然消费体验,也会影响顾客忠诚度[13]。还有研究基于刺激反应模型,发现服务场所外或购买后的顾客间互动影响购后满意度[14]。有学者利用阐述学方法,发现在健身房和女子SPA会所里,顾客在现场的互动会产生共创价值和社群融合,进而影响顾客忠诚度[15]。可见,在服务场所,顾客间在线上、线下或购后的互动行为,都会影响个体忠诚度,进而影响消费意愿。考虑到体育消费中不少场景(例如健身俱乐部、户外运动团队、体育场馆等)是群体活动。本研究将体育消费中的人际互动分为两个层面来考察:一是体育消费群体的线上交互水平;二是体育消费群体在服务现场和服务场所外的线下社交水平。2.3体育消费中的社交化。社交媒体已经介入体育生活、体育传播和体育营销中,人们的体育生活充满了各种“晒”“约”行动,体育传播以一种延展、交互、多元的形式呈现,体育营销由传统的交换模式转向关系模式[16]。目前,体育社交网络已被定义为广义社交网络中的体育元素与专业化体育社交网络[17]。值得注意的是,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用户在线社交中的内容接触、自我呈现、身体意象会显著影响体育消费意愿[18]。综上所述,目前在体育消费研究中,市场细分的标准主要是人口特征。体育消费中消费者在动机、心理和行为层面上的差异已被发现,但还未有研究据此进行市场细分研究。顾客间互动对顾客忠诚度和消费意愿的影响已成为服务业消费行为研究的热点,体育运动中的社交化和社交网络已被普遍关注,虽然国内已有研究涉及体育社交与体育消费之间的关系,但整体上看研究成果并不丰富。

3研究设计

3.1问卷设计。本研究委托问卷星,面向国内体育消费人群,发放了338张电子问卷,在线下发放了150张纸质问卷,共计回收488张问卷。其中,有39张电子问卷回答时间过长,有35张纸质问卷填写不完整,剔除这74张无效问卷后,最终采集到有效问卷414份。问卷可分为主问卷和消费者人口特征统计两个部分。在问卷中,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调查被访者的体育消费水平、线上交互水平和线下社交水平。在体育消费水平测量上,参考国内学者陈善平等的量表。在线上交互水平测量上,参考了国内学者朱义正的量表。在线下社交水平测量上,参考了国外学者Moore等[19]的量表。问卷量表内容具体见表1和表2。3.2数据质量检验。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集进行质量检验,包括信度检验和效度检验。在线上交互水平、线下社交水平和体育消费水平三个测量维度的Cronbach’sα值均超过了0.6,满足探索性调查的最低信度要求,通过信度检验,具体结果见表2。对数据集的Q1~Q11进行因子分析,得到KMO测量值为0.786,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P值为0.000,方差贡献如表3所示。根据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3个变量就可以共同解释76.451%的原始变量标准化方差,针对这三个提取的主成分进行最大方差法旋转,得到旋转成分矩阵,如表4所示。上述结果显示,各变量的负荷系数在三个测量维度上的分布与预期一致,通过效度检验。

4聚类分析

根据表4,主成分1中在反映线下社交水平的四个问题的负荷系数接近1,而在线上交互和体育消费水平上的符合系数相对较小,将该公共因子命名为线下社交因子;与上述类似,主成分2和主成分3分别在体育消费水平和线上交互水平上的负荷系数接近1,可将它们分别命名为体育消费因子和线上交互因子。目前,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技术常被应用于市场研究领域,应用因子分析对多个观测变量进行降维,并以公共因子和因子得分为依据,应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对样本进行聚类和市场细分,这种研究路径已在国内诸多行业的实证研究中得到应用[20]。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将线下社交因子、体育消费因子和线上交互因子作为聚类的依据变量,利用L-Means聚类法,分别将414个样本分为3类、4类、5类和6类,发现将样本分为4类时,组间差异最明显,具体见表5。分成4类后,各类别的样本数和最终聚类中心见表6。根据表6,聚类1在线上交互因子上的中心点最小,聚类2在线下社交因子上的中心点最大,聚类3在体育消费因子上的中心点最大,聚类4在线上交互因子上的中心点最大并在线下社交因子上的中心点最小。因此,可将四个类别分别命名为:弱交互型、社交型、高消费型和线上型。在四个群体内部,利用数据挖掘软件Clementine12.0对各群体被访者的性别、年龄、职业三个分类变量进行关联分析①,寻找上述变量在各群体内部出现次数最多的关联组合,结果见表7。

5研究结论与启示

5.1聚类结果分析。5.1.1弱交互型。该群体消费者女性占比高(54.2%)。从关联组合上看,代表性群体是年轻大学生群体及年轻女性文职人员。在所有被访者中,该群体在线上交互水平和线下社交水平都较低,在体育消费意愿上却仅低于高消费型。5.1.2社交型。该群体中男性占比高(56.2%)。从关联组合上看,代表性群体是职场黄金年龄段群体以及部分年轻女性学生群体。综合来看,这部分群体在体育运动中具有较高的社交倾向,但体育消费水平最低。5.1.3高消费型。与社交型群体类似,该群体男性占比高(59.6%)。从关联组合上看,代表性群体是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层群体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群体,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水平最高,但在人际交互上表现一般。5.1.4线上型。该群体女性占比(51.9%)高于男性。从关联组合上看,代表性群体是部分年轻女性群体及从事市场职业的男性群体。在所有被访者中,该群体具有最高的线上交互水平。5.2进一步讨论。第一,当引入对体育消费群体的线上交互水平、线下社交水平的考察,结合消费水平,可将体育消费市场细分为弱交互型、社交型、高消费型和线上型四类。整体上看,在体育消费人群中多数人会寻求人际互动,但没有人际互动倾向的消费水平反而更高。本研究认为,体育消费人群中有一部分人专注体育运动本身,他们爱好体育运动,具有长期运动习惯,体育运动投入水平高,体育消费动机接近强身健体动机和功能性动机;另一部分人体育消费时带有人际互动倾向,消费水平不高,在动机上接近潮流动机和享乐动机。第二,从性别上看,男性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容易表现出线下社交倾向,女性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容易表现出线上交互倾向。在职业分布上,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教师、律师、医生和技术研发人员等职业的体育消费水平高,该结论与现有研究成果相一致[1]。营销和销售等市场职业多见于寻求人际互动型体育消费群体,有研究发现线上“晒”运动行为有助于塑造社交网络中个人健康活泼和积极向上的形象[17],该结论可解释该职业群体在线上“晒”运动的动机。此外,现有研究已发现国家公务员从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较高[1],本研究发现公务员群体的体育消费行为带有线下社交动机。第三,以往研究发现[1][8],处在30~40岁职业生涯黄金年龄段、受过较好教育、具有稳定职业及较多闲暇时间,处于企事业单位中层及以上管理职位的群体具有较高的体育消费水平。在这部分群体的男性中,在行为上表现出高线下社交水平的在体育消费水平上却低于在行为上没有表现出高线下社交水平的另一部分人。此外,体育消费行为具有象征性[21],女性群体的自我呈现与身体意象也能带来体育消费[18]。在年轻女性群体中(学生、企业文职):一部分人在体育消费中表现出高线上交互水平;而另一部分没有表现出高线上交互水平的消费水平更高,更舍得为运动投入,可知“点赞”“晒运动”等行为与体育消费水平无关。在上述两类群体中,在行为上未表现出人际交互倾向,体育消费水平更高,更专注运动。5.3营销启示。第一,以前诸多研究发现社会阶层、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服务企业在进行顾客价值分析时应意识到,体育消费高价值顾客并不仅存在高社会阶层或高收入水平群体之中,在体育消费中有消费能力并不必然会带来高消费投入,在其他各类群体(例如年轻的学生群体)中也会产生高体育消费投入。第二,国内一项研究发现,单车俱乐部车友之间的互动可使个体成员产生超然消费体验[13],这种高峰消费体验能够正向影响消费者满意度,进而带来顾客忠诚。还有研究注意到部分人体育消费行为带有炫耀性或象征性[21],他们关注与周围顾客的互动及体验,追求现场的社群融合。但不容忽视的是,体育运动本身也能带来高峰体验,因此在体育消费中很难说顾客在服务现场获得的高峰体验是来自与周围其他顾客的互动还是来自运动本身。因此,健身房等体育服务企业应主动为顾客获得高峰体验创造条件,专业的师资指导和运转良好的体育器材能帮助顾客获取源自体育运动的高峰体验,也不能忽视Wi-Fi信号、咖啡茶水、沙发座椅等配套设施,这些能为营造顾客间良好的交互氛围创造条件。第三,2018年的一项统计显示,全国健身俱乐部会籍续约率仅为17.77%[2],客户整体活跃度低和消费粘度低是目前国内健身行业的普遍现状。本研究认为,目前国内体育健身市场已近饱和,体育服务企业每一位获取到的新客户都不太可能来自具有长期运动习惯或热爱体育的专业运动人群,更有可能来自“非专业运动群体”。

体育消费水平范文篇9

论文摘要:通过社会学问卷、社会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北地区城镇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进行了调查,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浙北地区城镇居民提高体育消费水平的建议与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浙北地区城镇居民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3OOO份,回收2546份,回收率84.9%;其中有效问卷236份(男性1338份,占56.7%;女性1023份,占43.3%),有效率92.7%。

1.2研究方法

1.2.1咨询法

向有关专家咨询国内、外体育消费市场目前的状况和特点,向体育经营企业了解其经营状况。

1.2.2文献资料法

查阅体育期刊杂志及相关书籍作为本文的研究依据。

1.2.3问卷调查法

按年龄、文化层次、职业结构特点向浙北地区城镇居民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1.2.4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归类整理,通过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经济收入与体育消费

2004年浙北地区城镇居民年收入均超过13000元并均高于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其中杭州市最高,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4565元,这说明在长三角经济大环境的拉动下,在地方调资增收政策的作用下,浙北地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思格尔系数三个城市的平均值为38.7%。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2o%一39%为富裕状态,表明浙北地区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稳定地处在小康阶段,并正在向富裕状态迈进。2OO4年人均年体育消费为140.24元,占人均年支出的1.35%,占人均年收入的0.99%。经相关检验,浙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与体育消费总量呈显著弱相关关系,可见,体育消费与人均年消费之比值与该地区的经济收入没有完全正比关系。这可能与该地区的文化、传统、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等有关。

2.2年龄层次与体育消贽

在体育消费过程中,不同的年龄层次表现出不同的消费欲望与消费需求。从表l我们可以看出,总体消费水平呈先增后降趋势。l6—25年龄段人群大多是学生,主要经济来源于家庭的供给。但由于青少年的攀比心理和高消费倾向,男子组的消费水平仅低于26—35年龄段的人群,女子组仅低于26—35、46—55年龄段的人群,总体消费水平仅低于26—35年龄段的人群,体育消费占年均消费量的2.5%,超过了各年龄段人群。26—35年龄段人群年均体育消费支出是各年龄段最高的,这表明年轻人正处于收入的上升阶段,更容易选择炫耀性的体育消费。66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年均体育消费支出最低,年均体育消费支出仅占年均消费支出的0.61%,老年人的消费心理比较成熟,他们更注重对实用体育用品的需求。其中在4|5—55年龄段出现了女性体育消费反弹,这与她们生活、工作压力有所下降,闲暇时间相对增多有关。公务员之家:

2.3文化层次与体育消费

不同的文化层次表现出较大的消费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生层次人群的年均体育消费总量最高,但占年均消费总量的百分比并不高,仅排在所调查人群层次的第五位。高中层次人群的年均体育消费占消费总量的百分比最高,达到了1.12%,小学年龄层次人群最低,仅为O.63%,这充分说明文化层次直接影响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文化层次越高者,由于工作性质、职务、地位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原因,往往对自身的健美与自身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对身心的完善较为重视且消费心理比较成熟。加之文化程度较高者一般均有较高的收入,从而为提高生活质量奠定了雄厚的物资基础。

3影响浙北地区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众所周知,要想进行体育消费,必须满足相应的消费条件,这样体育消费才会成为可能。调查显示:运动兴趣(16.69%)是影响体育消费水平的首要因素。浙北地区城镇居民把运动兴趣对体育消费的影响排在首位,这在以前的所有调查中还是第一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地区城镇居民的生存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已经认识到了传统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正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其次是体育场馆设施的收费价格(15.59%)。浙北地区体育场馆和娱乐设施向体育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价格偏高,资料显示,一般一次活动费用需上百元甚至近千元,不利于个人或家庭消费。要想充分发挥这些场馆设施的作用,就不能消极地用提高收费价格来增加场馆设施的收入,而应充分发挥这些体育场馆设施的功能。第三是时间(14.13%)对体育消费的影响。

4结论与建议

1)浙北地区城镇居民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但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继续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积极培养城镇居民的运动兴趣,正确引导城镇居民为健康、健身、健美的需要而进行对自身有益的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水平范文篇10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西部地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特点及影响消费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体育消费理念,对体育健身作用的理解较为深刻。建议高校改善体育环境与场馆器材,促进高校体育健康发展。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大学生体育消费是指在校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活和健身需要而耗费的体育物质产品、体育劳务产品和体育信息产品。

一、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

调查表明西部大学生对体育消费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广泛的认同性,有89%的大学生认为健康投资有必要其中有56%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必要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参与、体育锻炼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体育消费观念有所增强。总体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动机比较单纯。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功能的认识基本正确在体育消费过程中除了满足健身需求,还注重追求快乐的心理体验。这也与一直以来学校对学生传统体育知识的传授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大动机是消遣娱乐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价值理念相对应反映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流方向。

二、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或劳务消费资料的消费数额是用消费的货币数额来衡量。从调查的情况看西部地区大学生2009年参加过体育消费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0%这说明绝大多数西部大学生在日常生活费中存在着体育消费的支出体育消费观念已普遍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调查显示西部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多在10。元一30。元之间其中男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8%,100元一20。元的占42%,200元一300元的占26%,300元以上的占24%;西部女大学生每年体育消费支出在10。元以下的占20%,10元一20。元的占58%,200元一300元的占12%,300元以上的占10%。

通过调查得知在西部地区有94%的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费用是由其父母或家庭提供,大学生生活费用的依赖性就决定了其体育消费行为的非独立性。随着大学生家庭提供的生活费金额数且的增加和自身在校期间创业能力的增强体育消费支出的比重会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支出总量基本上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还不高,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大学生一个纯粹的“消费者”还没有什么经济基础.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的钱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费上。由于经济原因目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还比较有限.但相对已经发生的消费水平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三、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所谓体育消费结构.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体育消费结构的划分方式是将其划分为物质性消费和劳务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运动参与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休闲娱乐、提升自我综合素质而参加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体育培训班等各种体育实践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休闲观赏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观看、欣赏体育比赛、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而支付的门票费用阅读型体育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与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知名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从调查结果显示西部大学生体育实物消费所占比例最高,达到so%,与收入成正相关;健身消费和体育信息消费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12%和9%。

四、影响西部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是消费的基础经济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受其可支配收入决定西部地区大学生的支出主要由其家庭提供,所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独立性差整体水平偏低。

2.兴趣爱好。消费者在体育消费需求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反映了消费者对体育不同的价值取向而消费者的价值取向除受到不同个体差异影响外,还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体育消费结构的选择。调查了解到普通大学生中对某些体育运动有浓厚兴趣和运动技术水平高的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较强品牌要求相对较高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消费结构趋于合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品牌要求最强,消费水平也最高,消费结构合理。体育锻炼习惯是影响体育消费结构的显著因素。公务员之家:

3.缺乏体育消费的环境。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选择该因素的男大学生为40%女大学生为45%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和指导力量等条件不足、体育消费价格过高、也是制约西部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虽然可支配收入增加了,但体育消费的资金比重仍然很少。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