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23:04:48

数字建设

数字建设范文篇1

城市是个复杂的巨大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具有复杂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数字城市”的提出,源自前美国副总统戈尔1998年提出的“数字地球”。它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发展战略,它可能包括了很多系统,但是要对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很难的,也难以界定哪些是属于数字城市的内容,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化水平可以看作是实现了数字城市。但它并不是一个虚拟的东西,也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它是一个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可用,无处不在的"系统"。数字城市的本质是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核心的完整的城市信息系统体系,即积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建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并在此基础上充分采集、整合和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与公众的信息服务平台、信息应用系统和政策法规保障体系,从而提升和改善城市的各项机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撑和保障,尽管人们对数字城市的概念、内涵、作用和目标的理解尚不统一,但对其建设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则是基本相同的,通常认为数字城市建设将有利于我国城市信息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进而从全局上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数字城市的意义

中国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城市化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人文、政府治理等发展提升意义重大,对拉动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作用也极为重要。“数字城市”以地理空间架构为地理基准,集成城市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等综合信息,基于网络基础实施实现城市信息的广泛共享。数字城市代表了城市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推动整个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政府施政、环保、节能、交通拥堵、产业转型升级、安全等方面待优化问题逐步增多,需要有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与城市管理工具来有效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推动中国的城市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与阶段。"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其战略目标是实现城市各种数据的整合,使之便于共享和容易使用,使我们的政府管理部门、企业、社区和个人都能方便有效地实现互通互联,更进一步,在城市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了完善的应用系统,为城市管理,应急救援和公共服务提供决策和支持。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对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逐渐带来效益和方便。

三、数字城市的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方面,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完善的政府、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并且实现了政府、企业上下游、相互之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互通互联。美国是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仅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就拥有34个信息管理子系统,采用GIS技术进行城市综合管理,包括公安、急救、市政设施、城市规划、地方政府管理、以及环境、资源、电信、军事等众多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加拿大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开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已建立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应用于城市规划、市政管理、公用事业规划、设施管理、自然资源管理(森林、农业、渔业)、应急系统、工程设计等各个领域。除此之外,还把数万幅地图数字化,建立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城市数字化奠定了基础。法国巴黎于八十年代末开始建设城市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协调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的合作。据调查,巴黎市政官员的40%时间用于研究部门间的各种信息,以协调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城市管理工作。

2国内发展现状

在国内,数字城市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1999年9月建设部提出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的数字化工程”项目,简称“城市数字化工程”。城市数字化工程项目是适应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和实现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服务现代化的一项综合型大型科技攻关项目。2001年10月建设部把城市数字化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十五”建设计划之中,并研究推出数字城市工程的示范城市。2002年7月,科技部正式将城市数字化工程列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并作为重点项目组织实施。香港特区政府自1998年实施“数码21世纪新纪元、信息科技策略”至今,已成为全球信息化建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公共服务电子化”计划的推行使香港被誉为“亚洲电子政府的示范城市”。此外,香港也已建立从事电子商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电信基建,有关的法例和规则,公开密钥基建和核证机关等等。广州市自1987年开始建立“广州城市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包括数据库及管理、模型库及管理、制图方法库、数学库、编码系统和汉字库等六个子系统,服务于城市管线、土地利用、小区规划、市政建设、公用事业、新区开发、旧城改造等一系列应用领域。目前,广州的政府信息化工程已经全面启动,其电子医疗、数字图书、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等系统也已建成。北京也以奥运会为契机,投入300亿元直接用于信息化建设,为此,专门建立了北京信息资源中心,负责北京基础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工作。另外,还进一步实现政务电子化,北京市电子政委专网已覆盖全市城乡,有线政务网基本实现了从市到区县、乡镇和村的网络连接,1700多家市级单位和1600多家区县级单位接入了政府专网。全市统一的小区服务中心网站已经建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成;公共交通部门创建了智能化管理网络。这些信息化工程建设为数字北京创建了坚实的基础。

四、数字城市的方法研究

国际上数字城市发展走过的道路,大致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第二阶段是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第三阶段是政府、企业上下游、相互之间借助网络实现互通互联;第四阶段是网络社会、网络社区、数字城市的形成。目前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第一到第四阶段的基本任务。虽然我国数字城市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且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不少数字城市项目实施过程并不顺利,难于达到预定的目标;有些项目即使完成了开发、测试和安装,用户方面仍然难以投入使用。可以说,国内不少数字城市项目在组织管理、投资决策、需求分析、系统定位、策略规划等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隐患,项目的实施、应用和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目前国内数字城市建设遇到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方面:①缺乏有效规划,信息化全局工作缺乏有效的规划,导致部分重复建设 ②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各部门、各行业都在信息化,但不能连接起来发挥综合效应③缺乏完整的、统一的、科学的标准体系,不同部门组织制订的信息化标准之间不协调④缺乏合适的运行管理模式、缺乏科学、实用的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缺乏适合不同类型城市使用的建设与运行模式。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调查、分析与比较,发现适合中国社会与经济背景的数字城市战略规划原理、方法与内容,认为:①数字城市战略规划应立足于组织现状和目标,在评估组织的结构、目标、管理、业务和信息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3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或改善组织管理;②通过正式的战略规划过程,界定数字城市的目标与范围,完成系统总体设计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提出项目长远发展与实施建议;③数字城市战略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规划的组织与计划、用户调查、需求分析、方案制定、可行性研究和审批;④组织与制度环境也是影响项目的成败的重要因素,应当充分重视。

五、数字城市的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数字城市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明确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发展方向、系统规模和开发计划。由于数字城市项目是投资大、周期长、复杂度高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科学的规划可以减少盲目性,使整个数字城市项目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较高的适应性,建设工作者有良好的阶段性,以缩短系统开发周期,节约开发费用。目前,我国开发的信息系统,单项应用的多,综合应用的少。有的系统适应性差,难于扩充。有些规模较大的项目,由于没有系统规划和科学论证,上马时轰轰烈烈,上马后困难重重、奇虎难下,不仅造成资金、人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为今后的系统建设留下隐患。所以,战略规划是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然而,国内不少数字城市项目对战略规划环节不够重视,原因包括:⑴因项目实施周期要求太短,战略规划环节被简化了;⑵受财政资金管理体制性因素限制,项目负责人无法获得战略规划所需的资源;⑶项目负责人重视技术开发,对项目管理的重要性理解不足;⑷项目负责人理解战略规划的重要性,但缺乏规划所需的知识;⑸国内缺少擅长战略规划的咨询顾问,咨询行业尚未起步。数字城市战略规划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战略规划人员针对多个政府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规划活动才能完成,总的说来,战略规划需要经过六个规划阶段;⑴前期准备:为即将进行的战略规划做计划,成立数字城市项目的战略规划组,以保障数字城市的战略规划能够顺利进行。⑵用户调查与资料汇总:通过研讨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大量有关参与数字城市建设组织的资料。⑶战略评估:汇总用户调查资料,总结组织内部各种业务的详细流程、各个科室的责任与职能、使用各种文档(图件、档案、表格、计划与地图)、涉及的各种数据、用户对于系统应用的期望,将部门、功能、数据、需求进行组合,形成几个比较规范的表格;并进一步抽象、分析,形成比较规范的工作流程图和数据流程图。⑷机会分析:通过研讨的方式,审查各个组织的系统的需求,并进行应用优先级、部门优先级评估。分析业务、功能、流程、数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方案和项目建议,解决存在的问题或者改善组织管理现状。⑸可行性研究:对于机会分析中提出的方案和建议进行评估,一般来说,需要对项目的财务、组织、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进行评价,⑹撰写战略规划报告:对于以上的工作进行总结,撰写系统战略规划报告,获得最终批准,作为下一步的工作指南。传统智慧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的规划对于任何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努力才能实现的事情都是非常重要的。实现一个城市的数字化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因而必须进行战略规划。事实上,战略规划也是衡量一个城市对数字城市理解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开展具有理性的数字城市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式的决策点。

六、结论

数字建设范文篇2

本文作者:安玥馨牛筱冈赵伟工作单位:长庆油田数字化与信息管理部

电子巡井电子巡井设置在井场,主要是为了方便对功图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针对液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加以对油井的工作状况进行有效的判断。对于电机工作状态的判断可以通过采集电流和电压以及功率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全面的实现在节能方面进一步的分析和对于进场中的视频图样的识别。通过油井的生产情况和视频的相关信息进行的整体监控,从而进一步的完成智能识别,遇到异常情况就会有警报声提醒,这样的操作实施就可以完全的使得数据正常采集和实时监测得以实现。电子值勤生产区域在路口设置电子路卡,来回过往的车辆都会进行视频牌照,这样就具备了一些特殊功能,例如对于汽车车牌的识别和特殊车辆的提示功能等,通过电脑软件的计算可以针对特殊车辆要到达的进场和到达时间进行预测,车辆通过的的路段装设视频监控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连锁跟踪,这样有效的措施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保障油田的安全。数字化橇装增压集成装置数字化橇装增压集成装置的研发,其主要是通过先进的集成技术,将油气混合物加以创新,从而进行加热和增压以及分离和缓冲等主要功,通过我们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工艺流程的远程切换操作。橇装化使站场变为装置,全面的实现了“泵到泵”油气混输,将集成化和数字化以及橇装化为特点的布站方式,进行了整个流程的优化。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针对水和油两大运行系统为主线,在与日常声场岗位管理内容相互结合,这样就将系统划分为十二个子系统,针对作业区域和采油厂两地点的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的功能和权限,通过岗位和生产工艺以及组织结构相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将数据库进行统一开发和统一管理生产界面,间采油厂和作业区以及联合点等进行有效的联动监控机制。生产运行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具备先进性、综合性、实用性、实时性、开放性、灵活性、方便性、安全性、可视化和易维护的特点。信息资源分析能力需要全面的加强,满足管理人员和各领导加能够准确充分的掌握所有的资源的分布以及最新的动态显示,能够详细的观察到企业以及市场的变化,针对这些变化情况能够及时的制定相应的对策。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是数字油田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能够使生产数据得以充分利用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开发静态、开发动态、开发实验资料等,基本上将油田开发生产的全过程都包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数字油田建设。采油工程信息管理系统采油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其应用范围较广,包括压裂设计优化、跟踪设计水平井井眼等方面,总而言之,这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油田开发而进行的。采油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完成以下工作内容:数据库的建设、热采的数据入库工作等。这种系统能够对油田作业设计的管理试点工作进行计算和优化。

长庆油田的数字化不仅在较低层面得到广泛运用,而且在较高层面运用效果显著,推动了企业管理全方位变革。长庆油田是中国石油的地区分公司之一,油气当量超过3000万吨,是我国第二大油气田,也是近年来我国陆上油气储量、产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油田。长庆油田通过数字化管理有望达到人员不增、产量翻番的目标。对生产管理效率和安全环保监管水平有利于提高,数字油田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油田数字化生产指挥中心。油田数字化生产指挥中心链接着油田各个基本生产单元,是公司生产运行指挥中心枢纽,其涵盖了油气生产的很多业务,如在线监控、产能建设动态管理、油气集输在线监控、安全环保应急抢险指挥、重点油气田监控等,这些都有助于实时监控生产运行,科学调度作业队伍,在线指挥应急抢险。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基本实现了全面数字化建设和管理。

综上所述,数字油田建设需要电子巡井、电子值勤、数字化橇装增压集成装置、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生产运行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以及采油工程信息管理系统这些技术的支持,进而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劳动效率,与数字化油田建设相适应。

数字建设范文篇3

关键词:数字福建;信息保护;数字化建设;路径探索

1数字福建提出背景与发展过程

数字福建项目是数字化政务的战略设想,十几年来,福建构建政务云数据中心和开通闽政通APP,办理社会保险、出境入境,司法公证和纳税缴费等21类事项,只需在手机上下载APP就可以一键完成;建成并运行我国首个省级生态云平台,整合对接了环保部、省环保厅内部及相关厅局工40多个信息化系统,实现与22个升至相关单位数据共享;金融产品撮合平台“征金在线”汇集了全省政府内网数据,实施更新工商总局、环保、税务、人设等征信业务密切相关的数据,提高金融机构风险预警监测能力......“数字福建”建设初始,以应用为重点推进信息化,抓好全社会信息资源系统开发、集成和利用。目前,“数字福建”的建设使福建人民的生活与数字化密切联系在一起,推进了福建的经济社会发展。“数字福建”已经进入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慧化融合发展新阶段[1]。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无疑会让生产生活更加便利快捷,信息流动更加及时直接,这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机遇和礼物。

2数字福建发展优势

数字福建创立发展至今,已经取得重大成就,八闽健康码的带动下,闽政通App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000万,日活用户超过150万,亮码次数超过5.5亿次,成为国内用户活跃度、便民应用使用率均排前列的省级移动服务平台。在社会秩序恢复之后的复工复产过程中也起到了包括健康安全管理、线上招工培训、市场供需对接、远程协同体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数字福建的发展已经达到新的阶段,能够切实为人民服务。具体来说,数字福建拥有以下几个明显优势。2.1发展起步早。福建作为“数字中国”建设思想的发源地和实践地。于2000年已经做出了建设战略决策,明确了概念内涵、战略目标和建设模式,经过20年的发展,数字福建在多个领域已经积累长足经验。在国家信网办《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8年>》中,福建省2018年信息化发展评价指数和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指数评价均列全国第六位[2]。2.2基础设施好。2019年底,福建宽带100M以上用户占比80%,4G用户占比已经超85%,光纤实现了城市到楼,农村到村,4G城乡全覆盖,支付宝移动支付占比超82%,福州正式成为全国互联网的核心节点和重要支点,并发展成为新的数据交换口岸。2.3健康医疗大数据管理办法的先行适用。在2017年出台《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突破信息孤岛,力求在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应用、共享、开放及其相关管理服务活动中,能够做到可管理、可追溯、可控制。2.4在政务处理中“数字福建”所起到的作用及其优势体现。(1)关于政务信息的公开八闽健康码的使用和有关政务信息的及时、公开公布,能够减少因为数据收集到政府无法被普通群众了解而产生的网络舆情问题,也更有利于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环境安全性、所进行行程安全性的自我认知。(2)对政务处理数字化的积极作用“数字福建”项目可以起到积极的纽带作用,通过数字登记与云上信息传递等形式,实现基础物资质量与数量监督、医院发出疾病预警、政府采取有关手段措施等更直接快捷的渠道,而网络保密技术加强之后,这一渠道还可以建立于单个主体与政府之间的链接,使其更具有保密性的同时也不失快捷。除了作为信息的传播途径,数字福建也作为一种巨大的数据集合系统而存在,其围绕信用卡、手机客户端、PC端等等多渠道多角度的信息收集途径也是政务信息化的一大利器,可以通过互联网志愿者或者是有关信息小组实时收集群众反映的健康安全信息,加强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力度。利用好互联网发展环境,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应对,是数字福建的突出特点,也是其区别于传统信息传报途径的优势所在。

3当前中信息管理方面的数字化建设方面的不足

3.1信息管理方面的漏洞和不足。首先受限于技术,数字福建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较好掌握技术核心,创新经费投入不足,相较于部分科技强省而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数量有限;其次,数据与信息安全问题,部分收集到的数据被盗用、篡改、滥用,除了受有关人员的不正当操作影响,网络病毒、木马等也是造成一系列信息安全问题的元凶,导致电信诈骗屡禁不止,并且数据的销毁过程存在安全缺陷;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够健全,没有充分的制度支撑来保障信息收集与管理的全过程,依靠现有法律无法起到完备的规范作用;最后,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够与时俱进,仍有待完善,有关数据与信息服务的供给能力仍需加强,数据与信息交流缺乏互通性。3.2数字福建下应对重大卫生事件的信息收集与报告。(1)进出公共场所公民个人信息的收集政府部门要求娱乐场所做好出入人员的登记。绝大多数娱乐场所采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进出人员自行手写登记。导致公民的个人信息存在泄露的风险:企业内部员工泄露信息。由于登记的公民信息都直截了当的记录在册,有心者可以直接拍照保存或者将记录打印之后流出,贩卖给外部公司以此获利。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非政府是否有权获得公民隐私信息?或者说特殊时期非政府是否有必要获知公民隐私信息。公共娱乐场所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可以接纳不同的人,那么这无疑社会秩序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非政府部门是可以获知公民隐私信息的,但同时要做好信息保密工作。上述提到的信息记录方式无疑是十分不安全的。3.3数字福建下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数字鸿沟问题。(1)家庭层面:从信息接收看代际数字鸿沟—年龄—认知问题—接收度当前各大新媒体上频频出现“怎样让你的父母戴口罩”的热搜字样,体现着青年人的无奈。年轻的子代表现出了更为敏锐的警觉。相比子代而言,亲代信息接收较为迟钝,受制于传统的生活经验对信息的容纳性不足,甚至在社会秩序管理中出现抵抗心理。年轻一代对于信息的接受能力强,容纳性好,处理、分类信息的能力更优。而年老一代,对于信息的接受能力弱,容易受到传统观念制约,对新概念和新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容纳接受度低。这就是在家庭层面数字鸿沟所表现出的代际鸿沟,即父母和子女在新媒体采纳、使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方面的差距,这是传统代沟在数字时代的延伸。伴随代际鸿沟出现的还有“数字反哺”,年轻一代首先接收到了新鲜信息,而后提醒年老一代关注,做好防范工作,引起其高度重视。这样的反哺现象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数字鸿沟进行弥合,但是仍然不是问题的主要解决办法。(2)社会层面:从城乡差异看区域间数字鸿沟—各地基础设施的差异—基层群众接收度—政府管理系统差异—部署工作存在明显效率差。城乡基础设施存在明显差异,不管从基础光纤工程的搭建还是相应互联网网路的通畅度,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都存在着客观现实的硬件设施差异。大城市有人工智能的协调辅助,有完备的物联网联络系统,更有成熟的区块链服务模式,这些都是开展政务工作的高效助手。而这些对于很多乡村意味着达不到的距离,他们的行政管理层又是最直面基层的,而他们的行政助手又是低效能的,或是在使用过程中是不顺畅的,因为在他们面前摆着的不仅仅是硬件基础设施的差异而导致的数字鸿沟,更来源于基层群众本身对信息接收度低而导致的数字鸿沟,这重重障碍,容易形成一个非良性的循环。基础设施配备较差,群众接收政策指向的用时就长,行政部署效率就会低下。政府机关在实施政务工作中又没有充沛的技术支撑,又会再次导致工作周期的延长。各地的情况不同,对于数字福建的利用效能也不同,但是在法律规制上,用人方案上有没有及时有效的调整,这亦是阻碍数字福建能动地被开发于公共卫生高效管理中的一大痛点。当今信息政务、数字政府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全景式、数字化、可追溯的信息数字技术发展正快速推进。

4数字福建信息管理数字化完善路径

4.1弥补数字鸿沟的建议与对策探析。(1)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完善硬件设施针对城乡差异利用经济手段调节城乡经济协同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合理规划发展布局,出台法规和政策加以引导,致力于消除信息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局面。不只着眼于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更要注意其广度,例如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覆盖面,以及农村互联网的信号质量等。对乡村群众可应用设备进行盘查落实,适度对信息资费进行调整,对贫困地区适度补贴,以此降低人们入网门槛,为乡村居民入网和学生在线教育提供便利。鼓励和呼吁公益组织、社会团体对互联网边缘群体进行捐赠,帮助搭建基站或丰富完善个人的入网设备。(2)利用数字反哺,提升媒介素养在此次社会治理中,我们看到了家庭层面上出现的数字反哺现象,这也是在代际关系中隐形的话语权转变。在许多亲代的思想观念中,这种话语权的转移和放弃权威是难以接受的,这种心理也让部分家庭数字反哺难以进行。正因如此,高校应积极开展教育课堂,让子代用亲代能够接受的方式,不断对父母进行思想灌输和科学引导,让其主动融入信息社会,利用数字反哺减少因代际而出现的数字鸿沟。引导人们在使用互联网的同时,注意分辨虚假信息、剔除谣言,谨防安全信息失窃,对媒体能够有选择性地读识、理解和记忆。(3)明确软件信息收集权界,促进政企合作数字化创新当前部分软件在一些方面的专业程度已经超越数字福建,这些软件的用户体验是十分不错的。政府经过慎重的考量以及公开招标之后,可以与部分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致力于政务软件技术开发。而考量和招标的法制底线却并未实现完美的配套。对于这些关联企业,政府则需要依法授予它们收集用户隐私信息的权利。正因法的滞后性,在政企授权方面,并未出台有追溯效力和前瞻效力的法条规制。如何界定企业在信息收集上的是否为有权,原有的授权模式是否要受到更高要求的限制,授权有无期间时效限制,如此种种问题,并未得到系统性的整理。信息收集外包工程是福建特色更是中国特色,政府应注重与高尖端民营企业的合作,吸收其他软件在信息收集方面的优越功能,促进用户体验。或者与这些开发软件的企业建立软件应用关联,同步收集用户信息,以便更好监控信息流向。而建立合作的基石是完备的规则建设,打好规则基础,政企间的沟通才能保证合法化,政企间的互惠才能持续长久,企业利用大数据关联方式对信息收集采取全景式、数字化、可追溯的模式快速、便捷、高效的收集。4.2信息储存管理方面的技术创新路径。(1)捉住流程重点,构建管理机制,采用数字继续创新新方法信息管理的全流程需要建立统一的集中管理机制,收集—储存——销毁的每一个阶段性任务都要有具体明确的法制导向和规则约束。当前,各地的信息管理法律政策呈现出零散性,碎片性的问题。没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总则规范,更没有细化到每个运行过程的分编指南。相关民商事纠纷却总是逃不开信息储存问题。权责的归属问题;储存的方式、目的是否合法化;被储存的信息对象是否需要有明确的意思表示,诸如此类种种上升至法的价值的理论问题,我们国家所做的还不够尽善尽美,地方政策基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则更不到位了。现在首要的,就是捉住信息储存这一关键节点,针对此方面率先展开管理方略的制定工作。我们主要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第一,运用加密等方式保护好相关数据隐私,在数据关联管理过程中不清晰指向个人。第二,储存的数据应主要用于监测疫情态势等重大紧急事件,而不涉及其他非必要方面,促进技术创新。第三,采取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防止数据储存与管理出现漏洞,并制定好后期的数据储存管理的方案。第四,从数据安全技术、数据备份、安全管理与治理等角度,对数据风险类别、数据危害程度以及相应的惩戒问题做出规定,并建立长效的风险评估机制。第五,利用数字福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形成行政机关和社会互动的数据收集机制,以保障数据的精确和高效,同时完善分类分级制度以准确管理数据资源。(2)整合数据资料,促进各部门数据互联互通确保各部门数据的合法互连共通,并提高共享效能。有法可依是前提,依法办事是关键,信息储存作为中枢环节,各部分要整合好数据资源并协调利用,明确数据可公开范围,界定不可公开的个人隐私部分与可公开部分。行政机关内部应深化机构体制改革,规范数据开放程序,建立数据开放许可制度。数字福建的衍生产品闽政通APP就可作为模范项目予以更新完善并不断推广,闽政通作为一个融会贯通的软件,首先其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其具有强有力的官方认同感,是其他APP所没有的。就健康码的使用效能而言,在福建地区基本实现人人有码,人人精准的信息储备。而它的成功就在于官方性以及高度严密的信息共享性。它将所有可公开处理的政府信息都在其平台上,各部门之间储备的信息资源都可以在平台上得到资源共享。它不仅使得福建政务工作得以有序开展,也真正为公民提供了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从“数字福建”到“数字中国”,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电子政务网,2019.1.22.

[2]刘立菁,关于完善福建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的政策建议[J].发展研究,2020年第6期.

[3]陈晓东.山东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2015.

[4]王钦敏,吴升.信息应用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实践——以“数字福建”为例[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1,v.13;No.67,48-53.

[5]董凌峰,.基于云计算的政务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研究——以“数字福建”为例.

[6]董旭峰.激荡数字福建的战“疫”力量[J].海峡通讯,2020(06):14-15.

[7]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福建:数字战“疫”显优势[N].中国电子报,2020-03-06(003).

[8]池天河,王雷,王钦敏,陈崇成,张新.数字省信息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地理研究,2003(03):281-288.

数字建设范文篇4

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有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我们认为,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们临海市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

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5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临海市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我馆由于实行了数字化管理,虽然保存着1962—2001年10多万条婚姻档案,利用者可以随到随办。而靠手工管理的市办事大厅保存着2001年—2004年不多的婚姻档案,则需5个工作日。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

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截止2005年5月,临海市市镇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有20多家使用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其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依托市政府OA网上办公系统,做到文档一体化,及时迁移电子文件。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同志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中国档案报》2000年第547期

数字建设范文篇5

关键词:智能化;数字化矿山;自动化;电子信息枝术

如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十分迅速,煤炭开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水平也越来越完善。虽然我国是世界上的几个能源大国之一,但是我们国家开采煤炭仍然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任务,原因就是特殊的地质加大了开采的难度。不过人们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煤矿开采上,产生了很大的便利,安全性高、效率快。运输提升设备、高低压供配电装置、掘进及支护、采煤机等设备都是目前煤炭企业运用的电气设备,这些设备相较于其他设备,无疑更加优秀,效果更好,所以在实际的煤矿开采中使用也较为普遍。但是伴随着进一步建设数字化智能型矿山,采矿的设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为适应煤炭开采行业的发展的全新要求,在确保煤矿工人工作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确保工人身体健康成为了下一步煤矿开采行业的新目标,为了提高设备的自动化,为了可以大幅度提高煤矿开采设备对本身的监测、保护、自控等功能,将把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煤矿机电设备的各个环节。能更加精确、明晰地显示出从设备本身延伸到整个系统的各个数据及所处状态,并通过反馈回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得出一个最终结果,让工作人员进行参考,从而制定一个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检修计划或设备使用运行计划,进而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高效性,并最大化的降低有关设备方面的各种成本。

1煤矿行业设备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多年前,对于煤矿行业开采技术发展的研究,就一直主要致力于如何高效的提升自动化能力。利用安装设置多种监测传感装备、进行经常性的更新各种应用装置等,以此来实现各部分的数据存储交换、采集交换以及运算控制,同时保证可以及时控制全部生产系统,使设备能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质量、高效率的运转,并且将这些技术开采慢慢转向无人开采[1]。但是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提高,这个行业在成功无人开采的支持下,应全面的结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进一步引进各种智能化、自动化的先进科学技术来建设数字化矿山。数字化矿山技术全面涵盖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其中控制模式也发生了改变,由传统的开环控制模式逐渐发展为闭环控制。改变过去设备之间相对独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运行维护,监测控制有效性欠缺的状况。电子信息技术在煤炭开采方面的应用,有效保证了生产系统安全、稳定的一体化运行。由过去的功能单一性发展到多元数字化趋势,增加了设备的功能,使其更加多种多样,继续降低设备的制造、维护成本[2]。

2电子信息技术在煤炭开采自动化系统中的发展趋势

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是现代开采自动化技术的最新目标,在生产系统的优化改革的过程中。对新材料、新工艺、技术创新的应用更加普遍,再加上远程通讯技术、微型设备,使煤炭开采越来越环保、智能。低功耗、多功能、高效率的新设备逐步代替了传统的采矿设备,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煤炭开采方式。随着计算机、电子等各种技术的创新,例如创新型智能化采煤机、创新型智能化运输系统以及创新型智能化配电裝置,都是未来开采技术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大数据技术将作为智能化煤炭开采系统的重要核心,并以此为中心形成一个整体,进而实现生产模式的智能、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目标[3]。

3电子信息技术在数字化矿山中的应用

设备运行的各项参数的收集、分析都需要用到电子信息技术。各种功能的传感器就像人体的神经末梢作用于整个系统,通过电信号反映系统运行时的温度、电流、速度、位置、压力、形状、电压状态,并汇总整合编码成电子信息传到计算机上,运算分析的结果反馈给设备再进行调整,同时将每次运算解析的数据汇总到控制中心汇总成大数据,为采矿设备生成合理的大数据库[4]。除高效的电子设备等硬件以外,相应的运行稳定的软件同样是整个采矿系统必不可少的部分。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组态软件中,具备稳定高效的数据运算处理功能和通信功能的组态软件包括亚控组态王、三维力控等,能快速对传输过来的数据分析处理并存储能及时预警故障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处理[5]。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矿山建设中,电子信息技术必定将在煤矿开采中大力使用,同时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会推动煤炭开采技术向纵深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不断推动煤矿开采行业向更加、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战英.电子信息技术在数字化煤矿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7(28):135-136.

[2]李周杰.煤矿测绘中数字化测量信息技术的应用探讨[J].煤矿现代化,2016(3):97-98.

[3]冯应.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J].科技尚品,2016(8):153.

[4]宋欣,罗萌萌.数字化煤矿建设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8(10):185.

数字建设范文篇6

近年来,全国城建档案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经历了从单一到综合,从独立到网络,从内部到Internet的发展过程,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天津城建档案馆为了适应发展,一直十分注重进行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致力于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档案工作。1997年成立了《城建档案信息计算机光盘管理系统》课题小组。并于1999年与“北京高电光盘技术联合公司”联合开发了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基于WindowsNt操作系统,Oracle8i数据库,客户机/服务器的C/S操作模式)系统以城建档案信息为开发主体和核心,加大了城建档案信息处理的深度和广度,是一个全方位、多层面管理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2000年系统一期开发完成,2001年,购置HPLH6000服务器,双机热备份,HPR12磁盘阵列柜,完成了高速局域网的建设。磁盘阵列存储,双机热备系统,解决了档案系统海量数据存储与实时查询的矛盾,又提高了系统的安全可*性及抗灾难性。2002年实现了馆藏7万卷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工作。著录档案73000卷,扫描文件33026卷,扫描图纸20756卷,目前总数据量已达230G.。初步实现了馆藏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城建档案馆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城建档案馆的信息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果。

但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及其设备的成熟和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电子政务的快速推进,城建档案的基础业务建设的重心向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转移,目前现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工作模式,以及现有的城建档案馆的日常办公模式都难以适应新的需求,主要体现:1系统平台的局限,原来系统是由PowerBuilder开发完成,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利用C/S体系结构开发的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达到数字化城建档案馆的要求,从平台选择的本质上必须作调整,采用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2.功能的局限:原有系统在统计的灵活性、全面性、方便性无法满足社会各方面高层次的需求,查询系统无法实现跨库查询,使档案利用出现不便,3.业务、行政办公自动化不成体系,无法适应数字局的基本要求,虽然我馆已拥有台式机、打印机等基础IT终端与外设产品但电脑应用仍然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数据处理上。档案馆自身的技术和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4提供利用方式传统单一,仍未走出封闭状态。仍停留在必须到馆查询的阶段,与不断增长的需求量和现代信息利用方式差距较大,

5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档案的存储载体发生了变化,纸质档案已不在是唯一的档案存储载体,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现代技术制作的机读档案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存储、开发成为新的课题,电子文件接收归档管理仍没提上日程。

因此采用现代高新技术和数码信息处理技术对城建档案的收集、管理、利用各工作环节进行优化,已成为城建档案向综合开发利用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化的必然趋势,我们迫切需要加快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

二、数字城建档案馆开发原则:

数字城建档案馆开发需遵循“先进实用、安全可*、开放灵活”的原则,系统以开发利用城建档案信息,建设数字城建档案馆为目的,以城建档案管理标准规范为依托,以数据库为管理手段,以磁盘阵列为存储介质,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等现代科学新技术,实现馆藏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的信息数字化及海量存储,实现城建档案登记、监督、指导、验收等管理环节,及接收、整理、检索、保管、利用、鉴定、统计等业务工作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同时系统辅助以城建档案馆的日常工作流程和行政办公事务处理功能,支持互联网的应用和远程查询,有效提高城建档案馆的管理水平和数字化水平。

三、建设目标:

1提高城建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建设全国一流的数字档案馆。

这次开发将建设一个馆藏档案的信息化、文档管理一体化、保管智能化和服务现代化、办公自动化的数字城建档案馆。实现馆藏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高效的开发利用,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利用需求,具备数字化档案的管理能力,具备数字化信息的处理能力,具备数字化信息的传输能力,做“数字城市、数字局”合格的基础数据源。城建档案馆将更加贴近城市建设的脉搏,将为城市建设提供更及时、准确的档案信息。

2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多功能开发,更加合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1999年,我馆在开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时,率先提出了城建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应以“城建档案信息”为主体和核心的观点,系统水平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次升级新系统将运用当今新的开发工具,克服PB这种老开发工具的局限性,在原有C/S结构上,增加B/S结构,我们将通过升级改造,1完善各项功能,2增加信息量:开发声像档案、地矿档案、地名档案等新类型档案的信息,通过业务信息与现有档案信息系统的衔接,进一步整合档案信息,优化信息源,实现档案信息更深层次的开发,我们将建立一套针对档案实体、档案信息并行管理的新模式。为实现数字城建档案馆管理探索一条新路,发挥城建档案在数字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3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

(1)城建档案馆主要业务工作是围绕档案管理进行的,建立基于档案业务管理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实现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管理、检索、浏览、统计、打印等工作,实现网上办公。将手工作业交给计算机,将信息处理交给网络,可以改变目前我馆目前有些工作周转时间长,程序多。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准确率低,工作烦琐的现象

(2)业务办公、行政办公自动化的实现,使城建档案馆的信息化工作从点发展达到面,改变了原先在办公自动化应用方面的空白,并可通过数据库技术及网络技术等手段直接查询、统计,从而获得最新的最准的工作信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使之能够适应规划国土资源局对全局的信息化工作的要求,适应城市建设、发展的基本需要。

(3)相关电子数据直接导入系统,保证了档案信息质量。

目前档案接收、著录环节中数据重复录入,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通过建立电子档案接收数据格式,推广应用相关的城建档案整理著录软件,实现信息管理的提前介入,使档案、信息同时进馆。从源头抓起,达到准确信息,节约资源的目的,促进档案形成者、利用者、保管者、管理者之间的合作,共同产生更为优质的服务,从而保证我们能鉴定、保存和利用真实、可*、完整的文件和档案。从根本上解决档案著录数量大、时间长、费用高的问题,改变由档案馆来进行数字化的被动局面。

4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为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服务。

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与局电子档案系统的连接,将档案管理直接延伸到文件初始形成及流转过程,这不仅实现电子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更重要的是实现历史数据与现实数据的互动交换、有效查询,。它将一方面为规划、设计、管理人员,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服务,另一方面,也为档案馆丰富馆藏,更好为社会服务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

5实现业务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

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推广业务工作中的规范化标准,统一工作程序,统一指导思想,实现业务指导、接收、保管各环节的科学化管理,克服人为因素给工作带来的不确定性,保证进馆档案实体及其信息的质量。

6.开发网上办公,实现服务模式的根本转变。

随着城建档案馆服务模式转变的需要,深层次服务与利用成为当前城建档案服务的主题与发展方向。提供利用方式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用户从网上查询城建的档案的需求日益增加,开发建立高速互动、突出本行业特点的网站,成为城建档案馆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的一个主要途径,成为城建档案馆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

7.引进最新的立体仓库的建设思想,改变传统的库房管理方式。

在库房管理中运用三维立体显示技术与温湿度监控、自动报警系统相结合,是我们这次开发的又一亮点,它将立体显示各库房的情况,如:温湿度监控、库存档案占位情况、库房空位情况、某卷档案在库房中的具体位置等,实现库房管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管理。

四、开发内容:

1.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升级。

实现由原C/S结构,升级为B/S结构,同时增加以下主要功能:

(1)信息查询实现各类档案信息的跨库查询。

(2)著录信息项动态维护,能自行编辑定义统计报表,加强信息编研功能,实现灵活信息分析汇总功能。

(3)建立标准的数据接口:满足与国土资源局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数据交换功能;工程档案电子文档接收与档案信息系统的数据导入接口;图纸录入能支持各种图形文件(包括CAD格式图纸)的导入。

(4)实现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衔接。

(5)开发管理、整理著录小程序。

(6)解决声像档案(录像带)信息数字化海量存储、管理。

(7)实现库房管理的三维模拟图形处理及恒温恒湿系统系统的数据接入。

(8)新增地名、土地出让等档案类别的数据库管理功能。

2.业务办公自动化:围绕城建档案馆目前业务工作,实现各项工作网上办公、信息共享。

3.行政办公自动化:实现馆内公文的网上运转、归档、管理。实现馆内行政事务办理的网上督察、考核。实现固定资产、办公用品、工资的自动化管理。

4.网站:建立一个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具备宣传城建馆形象、档案查询、信息、网上办公等功能的高度互动的网站。重点是实现基于数据库的、即时的在线查询系统,用于各类信息的实时,要求具有管理功能强大,速度快,可扩充能力强等特点。

五、开发技术路线:

系统技术路线:操作系统平台:采用Windows系列Windows2003Server

数据库系统:采用Oracle9i

WEB服务器:采用Microsoft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IIS)

系统开发模式:基于Brower/Server体系结构

开发工具:采用微软的.NET技术。

六、目前实施情况

1、数据准备:截止2004年8月,天津市城建档案馆已完成著录档案8万卷。扫描文件44000余张,图纸36000卷。

2、标准制定:几年来先后制定《城建档案分类大纲》《城建档案著录细则》《声像档案分类大纲》《城建照片档案档案整理细则》《天津市建设工程文件整理归档规范》等一系列标准化文件。

3、技术开发:业务办公、。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已开发完成,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升级将在9月10日完成,网站也将在九月中旬开通。SAN存储区域网建设已经完成设备采购,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七、几点体会:

1、提高认识,树立信息化的意识。

在全球信息公开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档案的文化性质和社会性质逐步强化,利用的范围和对象逐步扩大,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意义,增强信息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认识到在这个信息时代,只有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将“死档案”变为活信息。档案部门才能有自己的地位,才能获得上级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2、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首先要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观念,围绕社会需求开展数字馆的建设,档案馆馆藏的档案资源浩瀚,不加选择地全部数字化是不必要的。我们应根据社会需求,研究确定数字化的原则,我馆采用的原则是部分馆藏数字化,优先数字化馆藏中利用率高的、重点工程、特色档案。这样一方面加快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的速度,另一方面节约资金。其次树立服务观念,要以向社会提供高效能的服务为最终目的。为社会服务,传统地提供档案原件的方式,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只有对城建档案信息进行标准化处理,加大档案资源的开发深度,才能满足全方位,多层次,多专业的需求。我们对馆藏十几类档案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特别是进行了利用分析,我们没有采用当是较为普遍的通用的系统结构,而是根据各类档案的不同特点设置了十三类库结构。通过多层著录,深度标引大大加强了档案资源的开发深度,同时我们还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在检索图径、检索层次、可浏览内容等各方面都充分考虑利用者的需求。第三要树立以“档案信息”为主要管理对象的观念。转变以档案实体为主要管理对象的传统观念。数字档案馆的建设要围绕这一观念去进行。

3、注重前期准备,突出开发需求。

我馆从长远维护考虑,采用“以我为主,联合开发原则”开发方式。因此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十分关键。我馆分六个阶段进行准备,第一阶段是市场调研。既对开发技术、开发公司又对馆内、社会需求进行调研。

第二阶段考察阶段,对有关软件开发公司进行考察,审核其相关的资质材料、开发业绩。第三阶段是需求,我们召开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开发需求会,组织通过初选的软件开发公司来馆,了解馆目前业务情况及原有系统情况。听取馆开发需求,并提出统一要求,限时上报开发方案。第四阶段方案评审阶段。为了保证开发工作的科学、严密、公平、公正,我馆聘请计算机、档案等专业的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组。召开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建设方案评审会:由各软件公司汇报方案。由专家评审组,对参评单位的方案进行评审。第五阶段确定合作的开发公司。我们根据专家意见及商务谈判的结果,选择优尼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开发合作公司。第六阶段深化需求阶段。馆计算机开发部门同开发公司、相关业务部门一起对用户需求进行功能性的深化。初步摸清城建档案馆的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和数据规模,明确各职能科室所要处理的数据,科室间的发生的数据量,以及对计算机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要求,规范了各类表格、名称。我们用需求推动开发,用开发拓展需求。让用户与计算机开发人员充分交流,,让用户在开发初期,就能看到原型。增加开发过程透明度,尽量减少后期的修改,实现效率、质量的双赢。

4、档案信息质量是数字档案馆的根基。

信息质量关系到整个系统建设的成败,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注重全面的质量检查,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我馆为严把档案信息质量关,建立档案数字化的全程控制,我们编写了著录扫描培训教材,对每个上岗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同时建立三级审验制度。一是录入人员要对数字化的档案进行整理检查。看看是否符合整理规范,分类排序是否正确。二是科室项目负责人对数字化档案进行数据质量、图象质量的检查,并对著录数据进行核查。三是室主任对数字化档案进行抽查。保证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质量。

5、基础工作是数字化的前提,基础工作先行才能保证系统的,从1999年系统开发,我馆一直同步抓好档案的基础工作。

(1)进行标准化规范体系的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是实现数字馆的保证、基础、条件,系统建设,标准先行,只有安计划有步骤地作好信息标准化,才能建立坚实的数据管理基础。我馆目前已从管理、业务、技术三方面出发,围绕数字档案的采集,信息著录管理,信息安全与维护等内容分阶段分步骤来进行数字城建档案馆的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目前已完成《城建档案分类大纲》《城建档案著录细则》《声像档案分类大纲》《城建照片档案档案整理细则》等标准化文件的制定工作。(2)馆藏档案进行标准化整理,几年来,我馆先后完成建管档案、用地档案、规划档案、地名档案等4万余卷旧档案的整理。为馆藏档案的数字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通过业务指导,规范新进馆的档案质量。

6、基础设施投入统筹规划、分步进行。

数字建设范文篇7

关键词:数字档案室;研究所;档案管理

研究所档案记录了研究所的历史沿革,在研究所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研究所宝贵的财富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领域被广泛应用,档案工作涉及的领域更广阔、内容更丰富、需求更多样。2014年9月,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建设、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由档案部门、信息化部门、业务部门和保密部门共同参与实施。根据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遵循‘资源为先、标准规范、整体推进、确保安全’的原则,统筹规划全院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将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纳入本级信息化建设规划,与院、所信息化建设统一部署、同步实施。”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传统档案管理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传统档案室向数字档案室进行过渡是必然选择。同时,数字档案室建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的、需要系统规划才能更好开展数字档案室的建设。

1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必要性

从传统纸质档案管理过渡到数字档案室的建设工作,将推进数字档案室的建立作为研究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推进电子文件归档,档案数字转型,提升研究所档案管理水平,有利于档案资源开发和利用服务。

1.1研究所档案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

研究所档案室作为服务科研、支持创新的支撑部门,需要实现与现代化技术的结合,数字档案室承担研究所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与利用,是研究所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更好地为研究所档案管理工作做出新贡献。一方面,研究所室藏档案主要包括文书档案、科研课题档案、仪器设备档案、基本建设档案、声像档案、会计档案、著名人物档案、人事档案和研究生档案等门类众多的档案,此外综合档案室每年还要接收大量的包括电子文件在内的文件资料,这些电子文件目前无法及时归档,部分已归档的电子文件,基本没有利用。另一方面,档案利用的需求也发生了转变,现在更多的利用者是基于文件内容的关键词来查找档案,然而部分专题档案信息可能未在标题中体现且年度跨越较大,这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此时,及时更新档案管理技术,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积极进行数字档案室建设,才能适应当前档案查询工作快速、精准的查找需求。

1.2电子文件前端控制的必要途径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社会的发展节奏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研究所档案室为更好地实现服务的职能,与研究所发展相匹配,需要实现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和单套制管理在《档案法》当中予以了非常明确的体现,《档案法》中明确提出了电子档案应当“来源可靠、程序规范、要素合规”。由此可见,不是所有的电子文件都能称为档案,只有符合以上十二个字的要求,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能够以电子形式作为凭证使用,这是研究所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尤其是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需要对照的核心要求。数字档案室承担了各项电子文件前端最重要的各项要求与指标,积极进行数字档案室的建设工作,可以非常有效地实现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是以文件生命周期为基础,把电子文件从形成到销毁或者永久保存看作一个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件形成就属于前端,要求把电子文件的控制措施提前到文件生命过程的最前端。前端控制同时可以保障电子文件的“四性”,即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

1.3实现电子文件有效管理

电子文件是以电子设备来传递和维护的,实现档案的电子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电子文件的管理涉及到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部门、形成部门及部门兼职档案员,首先,档案管理部门应会同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研究所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的制定,明确相关业务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其次,研究所各部门应将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纳入本部门相关制度规范,并确保电子文件齐全完整、来源可靠、未被非法篡改且关联关系持久有效。最后,各部门兼职档案员是电子文件的收集者,通过档案管理系统,完成文件的预立卷和档案目录的著录工作,保证电子文件的有效管理。电子文件可以采取逻辑归档或物理归档的方式,逻辑归档可以实时归档,是指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将电子文件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物理归档包括在线归档和离线归档,是指将电子文件存储到脱机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从而实现了不同来源的电子文件的集中归档。

2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内容

数字档案室建设要依据国家档案局《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档办发〔2017〕2号)标准,在中国科学院档案馆的指导下落实数字档案室建设,建设内容包括建设框架构建、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保障体系建设三个方面来展开。

2.1建设框架构建

为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国家档案局制定了与档案信息化工作相关的标准规范共60余个,这些标准规范是进行数字档案室建设工作有效的开展的前提与保障。不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系统的建设以及数字资源都需要在遵循规范标准的原则,以保障建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数字档案建设进行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首要条件,要有相应的机房、网络设施和硬件设备,如硬件应配备相应的服务器、计算机、扫描仪等。同时需要具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技术软件,该系统软件必须功能齐全,具有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统计、检索和借阅等工作的信息化,便于电子档案的存储和利用。此外还需要建设多个理想的接口,同研究所其他各类管理系统如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相互兼容。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优势,提升档案管理效率。

2.2数字档案资源建设

数字档案资源建设是数字档案室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所档案资源包括文书、科技、名人、声像(照片、音频和视频)等各类档案,是研究所的重要的数字资源,他的价值发挥通过内容挖掘和深度揭示来体现。2.2.1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目录数据库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基础,包含研究所案卷级目录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同时,文件级电子目录是挂接电子文件和全文数据库的构建前提条件。档案目录在著录过程中应仔细核查和校对,确保著录的质量,保证目录信息与档案信息的统一性,保证档案资源查全率和查准率。2.2.2存量档案数字化和增量档案电子化存量档案数字化和增量档案电子化是数字档案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存量档案数字化是指对研究所室藏的纸质档案通过扫描方式转化为数字资源。存量档案数字化不仅提高档案检索效率,而且更有效地保护了档案实体。增量档案电子化是针对现阶段形成的档案,在移交纸质文件的同时需要提供电子版文件归档。在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要优先考虑对重要的保管期限为永久的档案以及利用率较高的档案优先数字化,如专利、各类奖项等档案应首先数字化,实现自动化检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有利于实现档案资源共享。2.2.3文件格式文件格式与所保存电子文件能够进行长期的可读、可分析,是保障数字档案资源真实性以及完整性的重要指标,业务部门归档时对电子文件进行了统一的格式转换,以统一的标准提高利用。目前常见的文件格式主要有板式文件PDF、OFD;照片文件JPG、TIF;数据库文件XLS、XML;音视频文件MAV、MP3、MP4等,将需要挂接的电子全文进行上传,系统进行匹配把电子文件与条目数据进行挂接,通过电子全文数据OCR识别,可实现电子档案的检索和利用。2.2.4元数据所谓元数据指的是对所保存文件背景、内容以及结构等方面的具体数据,是目前常用的保障电子文件真实性与完整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科技档案以“卷”为单位整理,案卷层级元数据是描述每一卷档案的内容、背景及其结构等信息;文件层级元数据,描述卷内每一件档案的内容、背景及其结构等信息。元数据配置,应适应档案双套制和单套制兼容管理模式。案卷级档号、文件级档号均为档案的唯一代码,档案号成为查询文件、构建文件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不论电子档案身在何处,均能够凭借档案号将其找到,并通过参见号来明确其与其他档案之间的关联关系。目前电子档案的归档范围以及保管期限,均在沿袭传统档案的管理方式,如科技文件材料归档时应当根据科研项目的性质、规模、创新性等确定保管期限。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30年、10年)。元数据对于数字档案建设的意义重大,研究所业务部门应归档电子文件元数据应与电子文件一并收集、归档。此外,根据实际的业务需求可以对元数据进行修改和完善,提升电子文件的规范性管理,便于档案的利用分析。

2.3保障体系建设

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均离不开相关的安全保障工作,数字档案室的建设同样如此。数字档案室的保障体系建设必须要从安全保密、经费、人员等全方位给予保障,才能保障数字档案室建成以后顺利运行。研究所在推进档案管理系统的前提下,首先要保证档案工作信息和系统安全,安全保密是档案工作的底线。完善的安全系统是应用系统成功实现的保障,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信息安全、设备安全、信息介质安全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等各个方面。综合档案室根据档案载体的不同要求对档案进行存储和保管,集中存放涉密载体的库房纳入保密要害部位管理,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数字档案室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研究所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保障研究所数字档案室建设顺利开展。保障体系的建设需有理有据、循序渐进,充分保障其计划性及步骤性,实现经费投入的最优化。此外也可以通过申请上海市、中国科学院相关的档案管理课题来增加经费,如申请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项课题,保障数字档案室建设的深入开展。以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为例,在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过程中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沟通协调能力较为关键。首先档案人员要熟悉掌握研究所各类档案业务流程,档案的分类及档案号的释义等,协助信息科技公司实现研究所档案管理系统各个模块的搭建。其次要加强对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知识,以便更好地推进数字档案室建设。最后要加强与研究所内部的沟通协调,在档案管理系统的测试阶段,需要不同角色参与,如兼职档案员著录,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核测试等,这就需要档案人员与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工作,保证数字档案室建设顺利推进。

3结论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档案管理的需求,迫切需要档案数字转型,数字档案室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根据研究所的实际情况不断升级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和其他业务系统相互衔接,保证核心档案数据资源的留存,便于档案的利用开发,研究所档案工作管理以数字档案室建设为抓手,提升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实现研究所档案数字资源的现代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冯惠玲.电子文件管理:信息化社会的基石[J].电子政务,2010(06):3-9.

[2]张晶.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档案天地,2017(12):35-38.

[3]丁德胜.我国数字档案室建设新思路[J].档案学研究,2014(01):12-16.

[4]冯惠玲.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管理的共存与互动[J].中国档案,2003(12):40-42.

[5]何丽芬.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8(07):85-86.

数字建设范文篇8

关键词:医院;档案;数字化

0引言

医院综合档案室管理的档案包括病案、实物、照片、声像、人事、会计和文书等多种类型,这些档案资源不仅记载了医院的发展历程,还能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同时也是医院的无形资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时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对于资源的保存、利用具有积极的意义。新时期,医院应当重视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模式,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档案资源的价值。

1医院综合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医院不但在临床治疗、科研工作中取得进步,而且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育等方面也迈上新台阶。在此过程中,医院档案资源不断积累,综合档案室应当及时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1.1有助于信息资源的集约化管理。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会持续积累档案资源,尤其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无论是临床治疗领域还是运营管理方面,医院存储的档案资源越来越多,并且为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一些医院已开设分院,档案处于相对分散状态。成立综合档案室可以打破传统的档案分散管理,使工作向集约化方向发展,而档案数字化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医院每个分院的档案有其自身特色,将各个分院或科室的档案以数字化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更加便于医院科室人员查阅和使用。1.2有助于为医院决策提供依据。综合档案室管理的档案包含大量前人在临床治疗、科研、教育等方面记录的资料,以及医院历史沿革。这些档案资料不仅需要妥善保存,而且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在制定决策时及时回顾和分析档案资料,可以帮助论证决策的可行性。参考以往的临床治疗及医院运营经验,有助于规避决策风险。档案数字化建设能够提高信息查阅效率,便于决策人员查找,避免在查询传统档案资料时遇到字迹不清、资料不全的问题。1.3有助于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档案数字化建设需要医院从基础设施、技术、人员、方法等多方面实施部署,不仅要引入档案数字化所需的硬件设备,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同时还应配备专业人才对综合档案室的资料进行识别、归类、建档,推动档案信息的合理共享,所以综合档案室数字化建设的成果能够体现出医院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1]。

2医院综合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医院面对行业竞争,将主要精力用于发展业务,而忽视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现有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够完备,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不足,专业人才缺乏,都是今后工作中急需改进的方向。2.1医院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视不足。近年来,医疗卫生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民营医院的异军突起,在医疗服务方面展现出自身的优势,医院之间的竞争和分化也进入新阶段。医院投入大量精力用于临床和科研工作,力求实现临床治疗的发展以及科研创新,因而容易忽视综合档案室在数字化方面的建设。各个科室也是忙于自身的工作,对数字化档案不够了解。2.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随着医院综合档案室的建立和发展,相应的管理制度也需要进行改进。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医院虽然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进入档案数字化建设阶段,对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管理流程、质量要求都有了新的变化,以往的制度已经不适应现有的工作。而且管理制度不健全也不利于落实工作责任,一旦出现档案管理问题,难以追究责任人。2.3档案数字化建设基础设施不完备。档案数字化建设对基础设施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不同类型的档案,在收集整理及数字化存储时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基础设施关系档案信息采集和存储的质量,是综合档案室开展数字化建设的硬件基础。将各类档案实施数字化管理工作量较大,现有硬件设施有限,包括综合档案室整体的布局、规划、环境控制等都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2]。2.4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不足。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并不仅仅是将档案资源录入计算机系统,信息采集和存储只是数字化管理的开始,更重要的是在今后能够持续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这就需要综合档案室协助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在系统中对各类不同档案合理划分目录,便于各科室人员查找所需信息,随时了解档案资源的建设情况。但是医院综合档案室和各科室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科室人员对档案信息系统的功能还缺少深入了解。2.5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建立医院综合档案室是为了促进档案信息资源的统筹管理,使资源充分发挥内在价值。因此,无论是档案资源的分类,还是数字化系统的设计,以及日常的档案信息存储,都对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时代的档案数字化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信息素养,不仅要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还要具备信息管理的思维。但是医院综合档案室的管理人员在专业学历基础、工作经验方面还有所欠缺,有的管理人员并不具备档案专业知识,而是从其他岗位转入档案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数字化管理的工作要求。

3医院综合档案室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的措施

医院档案数字化建设是新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医院给予高度重视,并从制度、基础设施、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等方面实现发展,从而展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3.1增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意识。新时期医院正在大力推进医疗服务工作的发展,力求不断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科研创新。档案数字化建设与其是相辅相成的,档案收集本身具有动态性,会随着医院整体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内容,形成新的档案资源。而且数字化档案更便于档案信息的存储、保管和使用,所以医院应对档案数字化建设给予充分重视,深刻理解档案工作与医院运营之间的紧密联系。医院领导也要及时开展全员宣传,鼓励各科室配合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3.2健全综合档案室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内容,特别是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从档案类型细分,到数字化存储,以及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各科室的配合,信息共享,都需要责任到人,确保各项工作依据严格的制度执行。完整有效的综合档案室管理制度应涵盖医院的全部档案信息,包括医院设施、医院进展等档案,而且能够按照信息时代数字化管理的要求,明确档案原始文件及数字化档案的管理流程,规定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此外,医院要紧跟时代步伐,丰富现有制度规范,为开展档案工作提供指引。3.3加强档案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医院档案信息类型较多,不仅有重要的病案资源可以查询和追溯,还有很多实物档案、照片以及视频等。管理不同的档案对专业方法和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医院应重视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深入了解档案收集、存储、数字化录入、使用所需要具备的设备设施,以及档案室在资源保存工作中应具备的温湿度,增加所需的设备设施,使综合档案室实现科学的功能分区,为档案数字化建设以及资源保护创造条件[3]。3.4加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医院综合档案室进行数字化建设不仅是为了保存现有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也同等重要,包括医院建设的历史、临床研究的成果、病案等信息资源,都将在医院的实践工作中发挥作用。档案管理人员要协助技术人员设计档案资源数据库,使档案信息系统的功能与各科室业务有效对接,促进各类档案资源有效存储和利用。而且很多时候医务人员忙于医疗工作,对档案系统的使用缺少了解,想要查询临床治疗资料、药品资料以及实物资料时,对数字化档案及信息系统的使用并不熟练。这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及时向各科室介绍档案数字化建设进程,使用档案信息系统的具体方法,使综合档案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帮助。3.5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综合档案室管理的档案内容复杂,这些档案资源记录着宝贵的信息,针对不同档案类型需要使用专业的方法,防止不恰当的存储和使用给档案资源带来损失。而且医院档案资源实现数字化管理后,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这些都应由专业人员负责。所以医院应吸纳具备档案学历基础或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使其加入新时期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同时医院应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培育,引进人才时注重对其复合型技能进行考察,并定期组织对档案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4]。

4结语

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数据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应及时创新,推动档案数字化建设。综合档案室不仅要加速构建档案数据库,通过数字化方式提高档案资源利用率,更要积极宣传数字化档案的使用方法,促进信息共享,深入挖掘档案资源的价值,提高医院智慧化水平。

参考文献

[1]杜秀霞,陈尚志,曹印专.浅谈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9(5):98-99.

[2]孟磊.网络环境下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创新策略[J].办公室业务,2019(11):82.

[3]廖建群,王友初,陶鹏.数字化病案在医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与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9,16(3):289.\

数字建设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打造精美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资源共享、统一受理、集中监督、综合处置、应急联动、全方位管理”的原则,以构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架构为切入点,创新城市管理模式,理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间的职责,切实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合理利用政府资源,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逐步形成现代化、开放式、综合性的大城管工作格局,实现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现代化。

二、建设目标

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充分利用我区现有资源,以万米单元网格为城市管理基本单位,以城市管理信息库为基础,依托政府网络、无线网络、公安监控网络,集成单元网格、部件和事件等多种数据资源,形成紧致有序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框架。通过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构建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运行体制,达到一种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监控和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效果,采用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沟通快捷、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提高城市运行水平和创新政府管理的目标,实现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无缝对接。

三、建设内容

数字化城管中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机构建设、系统建设、基础数据库建设和场地建设。

(一)管理机构建设

一是具体工作机构。按照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城市监督和城市管理应分离,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由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构成。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主要任务是处理城市管理信息。监督中心通过对所辖区域内每条道路重点地段放置视频监控设备进行监控,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的实时监控,动态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同时,监督中心受理来自遍布全区每个网格单元信息采集员的信息报告。

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要负责向各部门、各单位派遣任务。指挥中心根据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传送的信息,统筹协调、调度各专业管理部门、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及时处理城市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各相关单位在问题处置完毕后向指挥中心汇报结果,再由指挥中心将案卷交区级监督中心核查、结案。

二是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人员队伍建设。区城管信息采集人员配备按照“配备科学、整合资源”的原则,公开选聘专职信息采集人员。同时,积极整合市政执法队员,一职多能。

三是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评价体系,通过一整套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既能处置城市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又能监督执法质量。该体系建成后,将有力保证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行,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该考核评价体系由系统建设单位负责建设、维护、更新和管理。

四是数字化城管中心制度建设。结合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能,组织专人编制数字化城管平台工作手册,编制数字化城管中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办法等业务手册,并建立数字化城管中心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大屏幕监控大厅管理规定、城管信息采集人员管理制度,指挥中心工作职责、工作守则、工作纪律、事件派遣职责、跟踪指导协调职责等一系列内部考核制度。

(二)系统建设

一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包括系统支撑平台、应用软件平台和无线、有线网络平台的建设工作等内容。该系统建设采取租用方式进行,由中标企业投资先期完成系统支撑平台建设、应用软件平台建设和无线、有线网络平台建设工作,再由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租用该系统进行数字化城市管理。

二是网络延伸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网络延伸主要利用区电子政务外网提供给区数字化城管中心的链路及移动公司提供的链路,建立覆盖区数字化城管中心及区级处置部门互联互通,实现区数字化城管中心与上级政府或其它专业处置部门的互联。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区政府有关部门的办公终端,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技术规格标准和要求,各单位自行采购。

三是数字化城管系统升级建设。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要求,适时对现有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主要包括建设实景全民网站、真图软件平台、真图城管通软件和进行实景部件普查。

(三)基础数据库建设

一是部件数据。城市部件主要包括城区建构筑物、道路、桥梁、水、电、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店招店牌、户外广告等部分非公共设施。城市部件数据库存储的内容是城市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对象,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最重要、最基础的数据库之一。区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普查工作由系统建设单位负责,对建成区50平方公里进行部件普查。

二是基础地理数据。基础地理数据是指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赖以工作的基础地形图、正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等众多的基础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等。基础地理数据库可直接对城市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提供准确实时的基础地理信息,保证数据城管平台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主要内容有: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1:500以下地形图;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地面分辨率不小于0.2米。该项数据由系统建设单位负责收集、储存、更新和管理。

三是网格数据。单元网格是指采用网格技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以一定的范围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为专题网格,将行政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该项数据由系统建设单位负责收集、储存、更新和管理。

四是地理编码数据。地理编码是指以点、线、面方式表现城市地理实体。地理编码数据类型可分为行政区域地名、地片与小区地名、街巷地名、门(楼)牌地址、标志物地址、兴趣点地址。该项数据由系统建设单位负责收集、储存、更新和管理。

五是业务数据。城市管理业务数据指城市管理业务过程中涉及的数据,包括反映城市管理和应急处置问题的文字、声音、图像、位置图以及办理状态、办理表格、督办信息以及组织机构等信息。该项数据由系统建设单位负责收集、储存、更新和管理。

六是综合评价数据。综合评价数据用于设定评价方式、评价指标等,用于分析评价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生和处理状况,反映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是实现综合指标评价系统,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的基础。该项数据由系统建设单位负责收集、储存、更新和管理。

四、实施步骤

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设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试点试运行阶段(9月底前完成)。该阶段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和评审;完成工作机构筹备,中心负责人和部分骨干到位工作;着手编制《数字化城市管理手册》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相关操作培训工作;开始对新城区实行数字化管理。

第二阶段:城区部件普查阶段(11底前完成)。由系统建设单位组织人力、物力对城区50平方公里的部件进行实景普查,并将普查数据录入数字化城市管理数据库。

第三阶段:全面铺开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完成区数字化城市管理(12319)启动仪式;数字化城市管理覆盖整个城区;在运行过程中,查缺补漏,不断完善。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1月1日-2012年1月10日)。完成由市市政委数字化城市建设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验收。

第五阶段: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1月11日-2013年12月)。验收完成后,数字化城市管理进入常态化,在日常运行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提高。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责任单位及镇街负责人为成员的数字化城管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和综合协调;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重大问题的决策;根据实际情况,裁决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权争议,明确处置职责,调度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资金、人力及物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建设的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工作。

数字建设范文篇10

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DL),是进入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图书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有定义。从众多的定义表述中其中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这一概念尚较为大多数人接受。

2.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DL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是各项任务的、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变化。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意义:

2.1由于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2.2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2.3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

2.4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专业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2.5数字图书馆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普通图书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

3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3.1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数字图书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机,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

3.2数字图书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化装置,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3.3数字图书馆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数字图书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可互操作性,并正在探索深层语义上的可互操作性。它采用一种联合式或协调性软件,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在网上查资料,需逐个站点地查询,实现数字图书馆以后,读者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会按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

3.4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功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重大的差别,它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和传播各种资源的信息,对读者进行“引导”或“导航”,向读者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4。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模块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把大量的各种文献载体数字化,将它们组织起来在网上服务。它由五大模块组成:各种载体数字化,数据储存和管理,组成有效的访问和查询,数字化资料的传递和接收,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4.1各种载体的数字化

将书刊、古籍、善本等各种文字、图像(包括地图),缩微制品包括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等,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设备,将这些资料数字化。

关于录音、录像、电影胶卷、唱片等可采用各个公司提供的产品,将音频、视频信息资料数字化,各公司往往提供压缩技术的先进工具来处理。

4.2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数字图书馆大多数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客户、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信息传递的核心结构。图书馆服务器主要管理数据的目录、索引和查询,而对象服务器用于管理数字化的对象(即各种类型载体的原文献),当对象数据直接到达客户的时候,就实现了图书馆对象数据的传送。它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量是巨大的。

4.3组织有效的访问和查询

文本类型的文件检索,实现在网上的快速全文检索软件:如何为多媒体信息建立索引,让用户进行有效的查询,也是当前的热点之一。直接针对图像建立索引,可以按照颜色,图案来索引纺织品的图案;用边缘轮廓结合其它图像处理技术索引人脸照片等;用同样的,对数字化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内容进行查找,这是访问DL的关键技术。

4.4数字化资料的传递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目前已成为多媒体通讯的基本传输网络。ISDN分为窄带(N-IDFN)和宽带(B-ISDN),前者美国、欧洲、日本已投入使用,它可以传输声音等连续媒体和低质量的视频信号。有线电视(CATV)广播网络,可以说是DL最有前途的传输环境。美国一些专家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我国只要对目前的有线电视网络作适当改造,使其具有正反向传输功能之后,就可以用它实现高品质的计算机联网、信息终端和交互式电视等功能,就可以作为DL的传输环境。

4.5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数字图书馆的安全性显得很重要,它要有一般机系统的管理功能,要重视各种类型用户的权限管理;更重要的是,必须用适当的技术确保版权人的资源不被滥用。

5数字图书馆建设应解决的

5.1关键技术问题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高新技术所支持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来说,数字图书馆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与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基于的检索技术﹑语言理解技术等等。我们必须针对数字图书馆的背景,综合运用有关原理和,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5.2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在进行数字图书馆和建设数字资源库的过程中,应借鉴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教训,尽早制定统一的适合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的标准规范及法规;尽量地使用国际标准,对那些不是按标准格式进行组织伯资源库,也必须考虑数字项的充分描述,并要有灵活的接口,以保证日后对数据的转换与衔接;同时在进行资源库的加工过程中要考虑对版权问题和处理,以做到充分的尊重知识﹑尊重智慧。使我国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伊始,便遵循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道路。

5.3各类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以建立丰富的数字资源库为基础,否则要实现数字图书馆就是一句空话。各类型图书馆应针对本馆实际情况,将本馆馆藏资源数据化,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资源库。数字资源库中包括中文数字资源群﹑引进国外的专题数据库。通过相接的网络系统实现大部分地区图书馆资源的联机采编和馆际间互借。5.4人才培养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高素质人才。数字图书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素质,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工与管理﹑知识产权与保护﹑数字图书馆运营与管理等方面人才。图书馆只有培养出这样的高素质的人才方能保证数字图书馆持续不断地顺利进行。

文献:

[1]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版),2001(4):68-69.

[2]杜宝娟.试论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4):52-53.